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荆楚异闻录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荆楚异闻录[第6页]

作者:小桥流水人家r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前几年,我们那还没推行火葬,人死后,打副棺材,旱地里找块地方,一埋了事。也没有什么阴宅、风水上的讲究。
    地里坟头太多,而坟头上不能种庄稼,占了大片的耕地,所以, 国家要推行火葬。
    现在,强制实行火葬,人死了,送火葬场一烧,用坛子装骨灰回来,找个荒地,埋下,也不用在地面立坟堆起来,确实方便许多。
    许多流传很久的习俗,就这样慢慢丢了。
    自己顶顶!
    
    @逍遥游6561 503楼 2013-05-27 00:19:00
    顶
    -----------------------------
    谢了!
    @踏羽飞鸿 504楼 2013-05-27 02:55:00
    -。-顶老乡!
    -----------------------------
    谢谢老乡啊!
    回复第507楼,@甲子真真

    顶老乡楼主,文笔不错。楼主什么时候来沙市我请楼主吃虾!
    --------------------------
    谢谢老乡!
    我经常在襄阳,一年大概三四次回公安。沙市,我很熟悉呢。

    
    二十四、脉神



    “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上面这段话,是我们王家先辈所著医术《脉经》里面论述寸、关、尺的部位和各部位分别所主的病变范围的一段话。”冷清的门诊部里,一位老者躺在一张老旧的躺椅上,对身边的一个小男孩说道。

    但见,老者满头银发,雪白发亮,颌下一把胡须拖到胸口,也是雪白,很是醒目。眯缝着双眼,偶尔朝门外一瞥,却是精光四射。眼角皱纹很深,却满面红光,精神头十足。一袭青灰色土布长衫,剪裁得十分得体。
    看身边那小男孩,约莫八、九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却也生得眉清目秀,一身对襟短衫,看起来十分的机灵可爱。此刻,正规规矩矩站在老者身边,眉头紧皱,很努力地记着老者的教导。

    “你还记得吧?”老者摇晃着躺椅,问道。
    “记得,您说的是我们王家的王叔和。您说过,他本是山东邹城人。传说他是张仲景的弟子,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使之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他是医家养生流派人物,主张从日常饮食起居方面进行调理,以求得却病延年。他最出名的就是《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后世中医切脉,皆从其理。”小男孩小心翼翼的回答。
    老者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微笑着轻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唉,一代不如一代哦!”老者感叹了一下,“历代以来,中医学习脉诊,多学习高阳生的《脉诀》,极少有人像我们家,尊《脉经》为首,一辈一辈,从小到老,都在钻研它。世人都说,《脉经》是给古代人看的,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还有人说,‘汇脉之中,间一汇证,不赅不贯’,诸多缺点。他们哪里知道,《脉经》所记载的,才是真正的脉诊,而《脉诀》,不过是择《脉经》之皮毛而附会成书,哪里称得上正宗!
    “但是,也不得不说,我们王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虽然好,但是也确实是难了点啊,是不是?”老者抬起头,盯着小男孩,顽皮地一笑,脸上皱纹一堆。
    小男孩头一缩,“是,是是”,忙不迭附和着,同时头向一旁一扭,吐了下舌头。
    “你个小兔崽子,是就是,吐什么舌头,欺负老子老了,看不见是吧?”老者从躺椅上抬起上半身,一记丁公(丁公,方言。握拳头,中指指节凸出敲击对方脑袋)敲在小男孩头上。
    小男孩摸了摸脑袋,“嘻嘻,爷爷,我又没说不是,是你看错了吧!”
    “看错个屁!”老者仍满脸怒气,“老子好不容易想起点东西给你讲,给老子好好听着,等老子死了,你想听都听不到了!”
    “恩恩恩、、、”小男孩嘴里应承着,却眼珠子四下转动,撇了撇嘴。显然已经习惯了老爷子这样。
    “跟老子倒杯水来。也没个当徒弟的样子!”老者还在生气。
    “本来就不是徒弟嘛,我是你孙子呢!”小家伙嘟囔着,转身去后面倒茶。

    喝了一口茶,老者心情似乎不错,继续开讲。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医了,特别是中医。西医多简单,检测用仪器,什么病用什么药,书本在那摆着,一看就明白了。哪像我们中医,望、闻、问、切,诊个病,时间长;配个药,还要斟酌再三。还要考虑患者的日常饮食起居,还要考虑服药的禁忌,还要考虑以后的注意事项。唉,不光是我们医生辛苦,病人更辛苦。哪里像西医那样,什么都不用忌。
    “不过呢,现在人们慢慢开始相信中医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的发展,前景很是灿烂啊!
    “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哦!”老者很伤感。
    “爷爷,你一定能长命百岁的,爷爷!”小男孩摇着老者的胳膊,着急的说。
    “你个兔崽子,老子已经快是百岁的人了,肯定能长命百岁啊,说了等于没说!”老者睁圆了双眼,看似生气,但是口气却很是欣喜。
    “嘻嘻嘻”小男孩低下头,腼腆地笑了。
    老者一只手搭上孩子的头,轻轻抚摸着,仰起头,若有所失地望着屋顶。
    “先简单点说啊,把上面的所说的给你解释一下。”老者继续说道,
    “你把手捏紧拳头,小臂横在胸前,拳眼朝上,大拇指后面,是不是有个凹陷?凹陷后面是不是有块骨头凸出来?再把手臂打横,拳心朝上,那么,手腕这里,骨头凸出的前面,就是所谓的‘关’,‘关’前面,靠近手腕的地方,就是‘寸’,‘关’后面,就是‘尺’。只要找准了‘关’,你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指头的指肚一搭上去,那么,手指头下面,就是寸关尺了。
    “三焦,我之前就跟你说过。那么,手腕上的寸关尺,就分别主三焦的病症。寸主上焦,关主中焦,尺主下焦。人身上的毛病,都可以通过观察手腕部位的寸关尺而反映出来。而寸关尺,对于人的左右手而言,又有具体的不同,分别管理着人体不同的内脏及相应的经脉。
    “具体来讲,左手,手少阴心经脉出于寸,足厥阴肝经脉出于关,足少阴肾经脉出于尺;右手,手太阴肺经脉出于寸,足太阴脾经脉出于关,命门脉处于尺。
    “关部前面一分处,是人的性命所主。左寸为人迎,右寸为气口。
    “我之前和你说过,人的一身,处处均有经脉围绕,而所有经脉上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手腕部位的寸关尺诊察出来,关键在于,我们医生,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感觉到这个变化。感觉到了,那么疾病应手而治;感觉不到,或者感觉错了,那么治疗起来,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加重疾病的转化,甚至害了病人性命。”
    说到这里,老者一改刚才的嬉皮笑脸,变得严肃起来。
    小男孩望着爷爷,也是一脸严肃,郑重的点了点头,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学好祖传的切脉本事,做一个好医生。
    “我问你,太渊,在哪里?”老者突然发问。
    “太渊?”小男孩一愣,话题转变得太快,他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老者两眼一瞪,丁公已高高举起。
    还没等丁公落到头上,小男孩马上说道,“掌侧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那它属于哪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
    “是肺经的什么穴位?”老者连珠炮轰炸过来。
    “原穴。”
    “肺为脏,为阴,哪来原穴?”
    “肺为脏,为阴,各阴经无单独之原穴,而是以腧穴兼作原穴。太渊为肺经之腧穴,也就是原穴!”小男孩快速的回答。
    老者点了点头,缓缓放下丁公,“恩,还不错,没把老子教的东西学到牛屁眼里去!”
    小男孩缩了缩头,调皮地吐了吐舌头,作冒汗状,擦了擦额头。
    老者已经舒服地靠在躺椅上,眯着眼,哼着小曲,陶醉在自己的成就感里不能自拔。
    回复第512楼,@甲子真真

    楼主老乡是做什么的,语文老师吗?文笔不错!

    --------------------------
    大学师范专业,可惜除了实习,没正儿八经教过一天书。

    
    “知道我为什么问你太渊穴的位置吗?”老者闭着眼睛,摇晃着躺椅问道。
    肺经、太渊?原穴、腧穴?小男孩皱紧眉头,努力思考着与太渊有关联的经脉及穴位,嘴里不自觉的嘟囔出声音。
    “恩----?”老者提高声音,哼了一声。
    小男孩一眼瞥见爷爷放在扶手上的手已经攥紧了拳头,看来丁公又少不了,他想。
    就在老者准备抬起手的时候,小男孩突然开口,
    “寸口,就在太渊穴所在部位。”
    “恩,这还差不多!”老者松开了拳头,“以前教你记经脉和穴位的时候,就跟你说过,周身经脉起止,每条经脉上的穴位,都是有用处的。我们给人切脉的时候,三根手指一搭,食指下面,就是太渊穴所在的位置,即寸关尺中的寸。”
    老者睁开眼,出神的望着屋顶,好大半天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半晌,老者开口说道,“我们王家,历代悬壶,活人无数,靠的是什么?是三根手指头,是切脉的本事。但是,我们不是神,没有那活死人而肉白骨的本事。即使切脉精绝如先祖王叔和,当初也曾被人们称之为‘三指勾命鬼’,也曾因为医死人而远走他乡。”
    “啊?!”小男孩惊讶地张大了嘴,疑惑地看着爷爷。
    “是啊,不怪他医术不精,时势使然啊!”老者叹了口气。
    接着,老者给小男孩讲了先祖王叔和的一些事迹。

    根据族谱有限的记载推断,王家开始行医的第一人,姓名已不可考,但是,极有可能他是得到了传说中伏羲氏所著的《天元玉册》,从而走向悬乎济世的道路。因为族谱中有一段文字,“习玉册而有所不解,录于左。子午之岁,南政司天。左寸心脉,易于右寸。脉该右寸浮大而散,阳明在泉,肺脉易于左尺,脉浮短而涩,肾脉同诊于命门,左尺寸口,运居其位。、、、 、、、”,这里所说的“玉册”,应该就是传说中伏羲氏所著的《天元玉册》。而现在世面上到处都有售卖的所谓《天元玉册》,则是唐代启玄子托元珠子之名所作,同古本《玉册》,已有截然不同。
    可惜,这真本《天元玉册》,王家祖先没有流传下来。而且,王家历代以来,都没有真正领悟到“脉易”的精髓和真意,以至于如今切脉的本事,始终不能登峰造极,达到传说中“一指定乾坤”的境界。

    传说中,岐伯的师傅僦贷季,切脉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做到了“不隔”的境界----不限手指、不限部位、不限时间、不限环境。即切脉,只用一根手指头,而且不论左手右手,十根手指头不论哪一根都可以切脉;而且,他切脉,也不局限于像现在这样,切病人的寸关尺部位,而是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还有,他切脉,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无论病人是饭前饭后,是田间地头,总之,他一根手指头随便往身上一搭,不出片刻,便可准确说出对方所患何病、病由何来、患在何处、有何表象等等,百说百中。
    到得后来,僦贷季一身神仙般本事,传到岐伯手里,则流于理论,疏于实践。岐伯虽然尽得师傅的真传,但是切脉本事,始终一般。但是,岐伯却将之付之于文,终以《内经》形式流传后世,也算功劳不小。
    再到后来,切脉一术,始终得不到长足发展,历朝历代,虽屡有名医出现,但是切脉方面,始终没有人能达到僦贷季的高度,直到闻太师的出现。

    闻太师,即闻仲。说起闻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起闻太师,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少了。是的,闻太师,和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辅佐商纣王的闻太师,就是同一个人。
    很多人都说,神话小说,那是假的,虚构的,不能当真。可是,谁又知道,历史上是否真正发生过那些事情呢?孰真孰假,没有经过,怎敢妄下结论。更何况,眼见未必实,耳听未必虚。不管〈〈封神演义〉〉是真是假,闻太师这个人,却是真的。
    传说,闻仲年少时,由于机缘巧合,入山得遇截教金灵圣母,学得一身好道术,能缩地千里、水火不侵。出山之后,凭一身好本事,行走江湖,惩奸除恶、扶危济困。有一次,受一濒死老人所托,掘其先祖骸骨迁葬,偶得一手抄本僦贷季医书,其后,遂由大道而成大医。道、医本相通,闻太师凭借一身道家高深功夫,竟习成一代名医,其切脉之术,竟可与僦贷季相比。
    到了老年,闻太师由于身居高位,国事繁忙,但也常常换了便服全国游走,想寻找一位德行俱佳的弟子以传乘衣钵。
    一次,他在乡下与一群村民聊天,说到道术的种种神奇,有人不信,要他证明。
    闻太师问那人,你看,我身后这座山,下面的岩壁,是不是很坚硬?对方疑惑的点头。
    闻太师微笑着,一步一步走向岩壁。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众人只见闻太师竟然一步步的缓慢进入到岩壁里,高大的身形,慢慢全部没入坚硬的岩壁。
    直到他最后一片衣袂彻底消失在岩壁里,众人一拥上前,用手去触摸那片岩壁,坚硬无比。
    过了一会,闻太师又慢慢的从岩壁里踱了出来,拂掉衣襟上的灰尘,看着那人。
    在众人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那人又说,他这只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闻太师笑了笑,抬手,指着空中说,刚才我是告诉你,入地其实有门,现在我再证明给你看,上天,其实是有路的。
    说完,他抬起脚,竟然一步一步的向空中走去,好象脚下有阶梯似的,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类似这样的故事和传闻,数不胜数。而最为出名的,就是闻太师悬丝诊脉,揭穿妲己真面目的故事。
    远古史书记载,颛顼的后裔吴回在帝喾高辛氏时期成为了南方的部落首领后,穷毕生精力,游九洲,上极天,下黄泉,探究天地世间之终极秘密,后编纂成册,是为〈〈数〉〉(也有传说是〈〈术〉〉)。传说,〈〈数〉〉囊括了天地之秘,神鬼忌之,世间一切,于〈〈数〉〉前无所遁形,纤毫毕露。〈〈数〉〉成之日,日月为之藏形,天地为之色变,狂风暴雨倾盆而下,淹死人畜无算。据说,就是那次剧烈的天地运动,造就了现在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局面。

    后,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这六个儿子,又各成为一个氏族的首领。吾回待他们六人成人后,将〈〈数〉〉一分为六,让六个孙子各自掌握天、地、人、鬼、神、时间中的一门绝密,分散在全国各地。而昆吾一族,所掌握的,就是“天”的秘密。
    其后,世人浑浑噩噩,不明天道地道人道,不信鬼神,直到夏朝。

    夏朝,昆吾后人,见世道混乱,天灾连年,民不聊生,人但知有白天黑夜,不知有日月节气,于是,不顾族人反对,将自己一族所掌握之“天道”秘密,一部分公布于世,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夏历”。
    此后,世人才知道,人世间,确实有这么一族,掌握着天地间最终的秘密。
    那时,人性淳朴,虽然知道昆吾一族掌握着惊天绝密,但也只是羡慕而已,而无据为己有之心,更惶论抢夺了。

    后来,商部落族的首领王亥,重用昆吾后人,根据其所掌握的“天道”秘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使商部落在所有部落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部落。
    也就是在那时候,王亥得知,原来昆吾有兄弟六人,分别掌握着六大世间秘密,分散在世界各地。
    后来,商部落历代首领,均委昆吾后人以重任。最足以说明昆吾后人在商部落重要地位的事件,便是商部落一直到商太祖成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这一其间,听从昆吾后人的建议,先后迁居八次,最终定居于毫,并以毫为根据地,彻底打败了夏朝,灭了夏,建立了商朝。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商部落在强大后,便起了坏心,想要独自霸占昆吾后人所掌握的“天道”的秘密。同时,成汤也担心,若有一天,昆吾的后人不再辅佐他,而是转投他人,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天道”秘密,将成为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于是,汤使了一个计谋。具体什么计谋,现在无从得知,但是,最终结果是,汤虽然灭了昆吾一族,但是,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史书有载,“汤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共辅国事,又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的联盟韦﹑顾﹑昆吾等部落﹑方国、、、 、、、”,说的就是那一时期的事情。

    可以想象,汤以举国之力,对付一族,该是何等惨烈的一副景象。
    昆吾一族虽掌握有“天道”之秘,但却敌不过漫山遍野的刀枪剑戟,最终惨败,仅族内几大高手保护着一个小男孩落荒而逃。
    之后,昆吾一族,从历史上销声匿迹。
    其实,昆吾一族自从那次战役后,便改名为“有苏”,顽强而低调地存活了下来。“有苏”所蕴涵的,是他们一族用无数人的血泪浇铸的目标:“终有一天将再次崛起”。
    昆吾一族,自从改为“有苏”后,族人的姓也跟着改为“己”,取“以一己之力复天下”之意。
    此后几百年间,有苏一族凭一族之力,顽强地与商朝不间断的斗争着,同时,也在慢慢寻找失落在各地的其他五族后人,以图六族联手,恢复天下秩序,再现上古天下和平一统的局面。

    可惜,天不遂人愿,不知是由于六兄弟分开之后时间过去太久,还是其他原因,六族后人,始终不能聚齐,最完整的一次,也仅仅聚齐了四族后人。而那四族后人聚齐的之后,商朝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乱”,社会动荡,一乱便是近百年。
    仅仅四族后人聚集,便使社会动荡百年,由此可见,他们所掌握的秘密,是何等的可怕。如果六族后人聚齐,那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事情。

    不知什么原因,那次百年之战,最终竟然以有苏他们一方失败而结局。也有传闻说,最后失败的是商朝,有苏他们看到战到最后,国不成国,家不成家,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哀鸿遍野,便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接受了商朝君王子和,即阳甲,的休战请求,代价便是,子和以自折寿命的方式,代有苏氏后人及天下百姓祈福。
    最终,子和在位仅四年,便生病而死,死时,不到四十岁。
    有苏氏和子和休战谈判的时候,另外还有两条约定:一,自此以后,既往不咎,商朝历代君王,不得再追杀迫害有苏及其他五族后人;二,六族后人,不得利用所掌握之秘,干预朝政,前提是,为君王者,必须体恤民情,勤政为民。

    此后,两百多年间,商朝历代君王,均守祖训,不再为难有苏一族。甚至,其中有一段时间,有苏一族中,还有人接受君王的邀请,出山辅佐君王,成就了闻名的“武丁中兴”辉煌盛世。
    那辅佐武丁的,并非有苏一族后人,而是他们的门下弟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圣人”、“梦父”----傅说。

    有了百年约定,加上社会安定,民生富足,有苏也不再四处迁徙流浪,躲避追捕,于是便寻了一地定居下来,名为苏庄(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境内),族人渐渐丰盛。

    有苏作为商朝下面的一族,与国家机器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直到子受继位,成为商朝君王。
    子受,即帝辛,后世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他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荀子》记载,他“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也有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因为其年少时便勇猛过人,见识非寻常人可比,所以,继位后,就决心革除积习,推陈出新。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付有苏一族。他始终觉得,一个国家,不能受制于小小一族之人。而且,他一直以父辈们严格遵守与有苏的约定为莫大的耻辱。

    子受继位后,作为打击有苏一族的铺垫,他做了两件事:巩固王权、打压神权。
    自从商朝建朝以来,一直都有王位继承和国家大事贵族公议制,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给子受以尸位素餐的强烈印象,他认为,这是一群不可委以重任的人,国家不能交给这些人来管理。于是,他从社会底层选拔了一些人来辅佐他,并委以重任,譬如费中、飞廉、恶米等。同时,他还废除了王位继承制,让那些王公贵族胆战心惊。就这样,他在王公贵族中,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威信,同时,也赢得了平民百姓的爱戴。历代以来难以确立的王权,被他就这样巩固了。

    巩固王权的同时,他还严厉打压神权。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有苏,而传说有苏掌握有“天道”的秘密,所以,他必须先从人们心中,把“神仙”赶下神坛。
    为了对付有苏,他可谓煞费苦心。
    “昏弃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慢慢鬼神”、“革囊盛血”以“射天”等等,都是他借以打压神权的种种手段。
    可以说,子受的初步计划实施得很完美。那一段时间,全国上下,毁佛拆庙,术士被驱赶得满世界躲藏,人们心中,再无“神”之一说。

    非常人,必行非常事。子受自小便不同寻常,当上了帝王,当然行事,也就非一般人可比。
    也可以说,嗜血和残暴的本性,在他当上帝王之后,便充分暴露无遗。
    打压神权、巩固王权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种君临天下的成就感,那种惟我独尊的自大,便无限膨胀。老祖宗的遗训,“体恤民情,勤政为民”,现在在他眼里,倒成了一个笑柄。
    “天下都是我的,民要为君服务,何来君为民之说?有苏不是很牛么,看我怎么对付你!天道?欺骗小百姓还可以,于朕来说,屁也不是!”

    昆吾一族,大祸临头。
    ……
    老者讲到这里,住了嘴。
    躺椅越摇越缓慢,渐至停顿。老者闭了眼,仿佛睡去。

    “爷爷~”小男孩轻轻的唤了声。
    过了一会,当小家伙以为爷爷已经睡着,正准备离开时,老者长长的哼了一声,”嗯————?“
    ”我讲到哪啦?“老者问。
    ”您说到,子受想要灭有苏一族。“
    ”怎么说到那儿去了?“老者随即叹了口气,”嗯!“
    ”这些故事,还是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提到妲己,就没忍住,把这段秘辛也给讲了出来。唉,扯远了。“他马上话峰一转,”你个兔崽子,也不提醒老子,故事好听是吧?老子要的是你专心学医,听个屁的故事啊!“他作势又要跳起来给小家伙几记丁公。
    ”爷爷爷爷,是你说要跟我讲王祖宗的故事的啊,要我仔细点听着的,我哪敢打岔!“小家伙忙朝椅子后躲,嘴巴没停的分辩。
    ”扯这么远,怎么不提醒我?分明找打!“老者横眉怒目,强词夺理。
    ”哪次好心提醒你,你不是丁公一飞就过来了啊!“小家伙躲在椅子后,大声嚷嚷。
    老者眼珠一转,皱眉想了一想,好像也是,”这次暂且记着,下次不听话,算总帐!“老者恨恨的说。
    ”好,爷爷————“,小家伙拉长了声音,嘻嘻笑着答应,从椅子后面转了出来。
    
    @甲子真真 521楼 2013-05-30 08:50:00
    再来顶顶,真真到此一游。
    -----------------------------
    哈哈,你可真够早的啊。
    谢谢老乡了!
    老者再度开口。

    虽然经过各方面的准备,还有缜密的计划,但是,子受所面对的,不是普通寻常百姓,而是掌握有“天道”之秘的昆吾后人有苏一族。而且,有苏对子受的阴谋也是有所察觉的,也一直在不断努力的联络其他五族同胞,想共同抵抗被灭族的悲惨命运。
    奈何,天数使然,最终,有苏,仍然还是给子受给灭了。但,那却是子受六十多岁高龄时候的事情了。
    这一场漫长的战役,断断续续的,一直打了几十年。
    有苏一灭,其他参与战争的三族也元气大伤,同另外没有联络到的两族后人一样,从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过。
    传说,六族中,一直有后人存在,延续至今天。只不过,他们行事隐秘低调,分散在世界各地,用手中所掌握的天地人鬼神时间之秘,默默地维护着世间永恒的准则。他们也不再以六族本姓出现,而是更名易姓,如一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水,融入人群。

    子受虽然灭了有苏,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他没有预料到的,那就是灭国。因为,有苏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他身边----妲己。

    世人眼里,妲己乃是一代妖姬,她蛊惑子受,使其荒淫误国,最终导致被周朝灭国的悲惨结局。
    其实,人们哪里知道,妲己以一介柔弱女子之躯,承担着一个氏族的深仇大恨,该是何等的坚韧。而在身强体壮、手握生杀大权的子受面前,她又如何能如江湖侠士一样,手起刀落、血溅五步,快意恩仇呢?
    她没有办法直接杀了子受,为族人报仇。如果刺杀不成,反被子受所杀,那么,惨死的族人将死得毫无意义,一族之仇,将永远无法报。

    前面说过,昆吾一族在遭到成汤的剿杀后,更名为有苏,并且将本族的姓,改为“己”。
    妲己,姓己名妲,是有苏一族当时族长的女儿,长得美艳不可方物,体态婀娜曼妙,兼接受全族最优秀的教育,能歌善舞,文武双全。
    有苏与子受最后一战,妲己带领族人,报着必死的决心,想和子受同归于尽,最终被几个赤胆忠心的护卫拼死救下。当她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子受的俘虏。于是,她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强颜欢笑,为的是为死去的族人报仇。

    看尽了同族兄弟姐妹亲人的惨死,妲己麻木的心,变得无比的冷酷。日日夜夜,族人惨烈的呼号,时刻煎熬着她。她开始了漫长却残酷的复仇之路。
    但是,现在的子受,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的老头,即使自己不杀他,他的大限之期也不远了。杀了他,倒是便宜他了。不,不能杀他,要让他好好活着,要让他背上不仁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要让天下人都痛恨他、唾骂他!

    “唉,一个女子!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啊!”讲到这里,老者沉重的叹息。
    旁边的小男孩,沉浸在妲己悲惨的故事里,眼眶里,也蕴满了晶莹的泪花。

    最终,妲己达到了自己的复仇目标。
    让子受建酒池肉林使世人认识其荒淫、设炮烙之刑让世人见识起残忍无道、比干剖心见其六亲不认、醢脯之刑见其手段之残酷、高筑鹿台见其穷奢极欲,至于砍脚视髓、剖腹验胎,更是让国人对其无比失望与寒心。
    后来,妲己见周部族之人有强大野心,可以作为灭商的中坚力量,便设离间计、美人计,先是用美色诱惑姬昌的儿子伯邑考,然后又在子受面前告状,称伯邑考调戏他,最终子手将伯邑考做成了肉酱,赐给姬昌吃,是周部族与商埋下了深仇大恨的种子。最终,种子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周灭了商。
    妲己以一女子之躯,最终完成了复仇大业。可歌可泣!
    、、、 、、、


    停顿了很久,老者没有说话,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不能自拔。

    “爷爷,是不是要说到悬丝诊脉了?”小男孩小声提醒。
    老者猛地睁开双眼,“老子要你提醒么?恩?欺负老子老了记性不好是不是?恩,是不是?”看来丁公又要落到头上了。
    “不是你叫我提醒你的吗,爷爷?!”小男孩不甘示弱,瞪大也眼回击。不提醒要挨丁公,提醒也要挨丁公,他也生气了。
    “哎呀哎呀,你个兔崽子,长脾气了啊!看我不揍你!”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翻身跳下来,想要给小家伙几个老丁公。
    一转眼,看到门口站了个人,正尴尬地朝诊所里望着。忙将双手缩到背后,假装咳嗽了一声,挺直了腰杆,换了一脸柔和的微笑,
    “请进请进,你是来看病的是吧?”一边在后面摆手,意思是让小男孩去给客人搬凳子坐。
    小男孩很机灵,忙跑到门口,请客人进来,又搬了一把椅子,放到旁边,请来人坐下。
    来人局促的在椅子边上坐了下来。

    “去,给伯伯倒杯水来”,老者吩咐小男孩。
    “不不不,不用,我、、、”来人满脸堆笑,急忙摆手,腋下夹着一个化肥袋子,掉了下来。他忙弯腰捡起来,胡乱折叠了一下,放到屁股背后椅子上。
    小男孩马上倒了一杯水,放在来人旁边的茶几上,又回到老者身后。
    来人笑着,想站起来,却只是欠了欠身,看男孩回去,就又坐了下来。

    “来送孩子上学了是吧?”老者问他。
    “是是是”来人忙不迭的答应着。
    “唉,现在农村里,供个孩子读书不容易啊!”老者感叹道。
    这一句话,便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来人一下就放松下来,也叹了口气,和老者唠叨起来。田里收成怎样啊、肥料又涨价了啊、学费太贵了啊、看病看不起什么的。
    老者微笑着,和他拉着家常。

    等来人歇口气的工夫,老者问他,“你是头疼,睡不好觉是吧?”
    “是啊!唉,前段时间鼻孔里老是留黄水出来,后来就开始牙疼,又扯到头疼,疼得背不住(背不住,方言,即受不了),捏几天,每天晚上都疼。”来人诉说着。
    “鼻孔流黄水?臭不臭?”老者问。
    “臭。刚开始我以为是屋里臭,但是只有我闻得到,我就在想,可能是鼻孔里流的黄水的味道。”来人答道。
    “揩干后,鼻孔里是不是有白色的粉末?”
    “是啊,是是是。”
    “是两只鼻孔流还是只有一只鼻孔流?”
    “一只,左边这只。”
    “有多长时间了?”
    来人想了想,“大概一个多月吧!”
    “头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前几天,牙齿开始疼之后就开始头疼。”
    “是前面的牙齿,还是靠里面的牙齿?”
    “里面的。”
    “只有左边的,是吧?”
    “是的,头疼也是这边。”
    “哦!好了,我知道了,等下我按的时候,你告诉我,疼不疼啊!”
    说完,老者搬把凳子,坐到来人对面,一只手捏住来人下巴,另外一只手按在了他头顶上。

    “这里疼不疼,我这样按?”老者中指按着他头顶左侧一个位置问到。
    旁边的小男孩注意到,爷爷手指头按的位置,是头顶的一个穴位,通天。
    “疼!”来人回答。
    “这里呢?”老者换了个位置,在头顶中间,靠近额头的地方。
    “也疼!”
    “好,我再按这里,疼不疼?”老者食指指腹按在了他左边鼻孔旁边的迎香穴位上。
    “疼!”
    “我按着不放,是不是感觉头疼好点了?”老者使劲按着,没有松手。
    “咦,是哦!”来人有点高兴。
    老者点了点头,起身,走到来人身后,双手按在他头顶上,四个指头固定他的头,然后两个大拇指按在了他后颈处的两边。
    小男孩仔细一看,是风池穴。

    “我这样按,是不是感觉很疼?”老者问。
    “是!”
    “左边是不是比右边更疼一点?”
    “是是!”

    老者松开手,走到来人前面的椅子上坐下,
    “你张开嘴巴,我看下牙齿”。
    来人张大了嘴,一口的黄牙。小男孩皱了皱眉头。
    老者瞪了一眼小男孩,马上回过去,歪着头,仔细观察着来人的牙齿。

    过了一会,老者放下来人下巴上的手,说道,“好了”。
    来人期待的看着老者。

    “你这个,不是牙齿的问题,是鼻孔的问题”,老者说道。
    “鼻孔的问题?我是牙齿疼,扯到头疼的啊!”来人急忙说。
    “是,我知道,你听我解释”,老者不急不徐对他说。

    “你这种情况,叫鼻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鼻窦炎,还是化脓性的鼻窦炎。你说你这边鼻孔经常流黄水出来,那就是脓液,鼻窦里面的脓液。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你平时经常喜欢抠鼻孔造成的。我看你指甲很长,估计有段时间没剪指甲了,是不是平时也很少剪指甲?”老者耐心的解释。
    “是,嘿嘿嘿、、、”来人不好意思的笑,很淳朴。
    “你平常抠鼻孔呢,把鼻孔里面的皮给抠破了,经常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炎症。炎症好之后呢,你又抠。这样反反复复,鼻孔就受不了,就会造成鼻窦炎。”
    “是的是的,有几次鼻孔疼,我就没抠。不疼了,就又忘了,都习惯了。”他说道。
    “这样,我给你个方子,很简单,你自己回家去弄就可以了,不用在我这里抓药。”老者和蔼的对他说。
    “好好好”,来人眼里露出感激的神色。

    老者仔细的交代,“农村里,菜园子里基本上都会种丝瓜,你回去,找一根老丝瓜藤子,把藤子靠地下的那一截,取个几米长,把它砍下来,剁成一小截一小截。然后,找一块瓦,就是屋顶上盖的那种瓦,把藤子放在瓦上,下面烧火,把藤子烤干,烤焦,但是不要烤糊烤成碳,然后把烤焦的藤子研成粉末,用个干净的瓶子装起来。弄好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让你家里人帮忙,或者自己用手,拈一点粉末出来,撒到鼻孔里,用纱布堵大概半个小时。这样,过大概半个月,就会好。”
    说起来复杂,可是实际上很简单,来人很快就记住了,高兴的连声道谢,站起身准备离开。

    老者叫住他,
    “你不要着急。我那个方子,治起来慢,你这几天,头疼的话呢,去你们村里的卫生所,拿点消炎药。你一说消炎的药,他们应该都知道。你先拿一个星期的药,一边吃,以便按我教你的方法来按头,这样,就可以减轻头疼和牙疼。”
    接着,老者抬起手,亲手教他,按摩头上哪些部位,鼻孔怎么按,脑袋后面怎么按,牙疼的时候,按脸颊一侧靠近耳朵的部位,还有,还要按双手大拇指和食指交叉的部位。
    最后,来人高高兴兴的走了,走时,不时回头,朝老者弯腰说谢谢。

    “爷爷,就这样啊?你怎么不给他开药?”那人走远后,小男孩问老者。
    “穷人,能帮则帮,反正我们又不缺吃少穿!”老者回头,严肃的教育他。
    “哦!”小男孩低头应了一声。
    “记住,我们开诊所,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治病救人。这是祖训,祖训,懂吗?”老者语重心长的对小男孩说。
    “恩----”小男孩郑重的点了点头。

    “哦,爷爷,你是怎么知道他是来送孩子上学的?”小男孩好奇的问。
    “看,老子平时怎么教你的?你个兔崽子,观察,观察,知道什么叫观察吗?”老者又恢复了一副老顽童的样子,吹胡子瞪眼的教训起来。
    他一回头,见诊所外面没人,迅速的一丁公敲到小男孩头上,“老子来跟你算总帐!”
    “好啦好啦,爷爷,我错了,你告诉我嘛!”小家伙双手护住头,躲闪着问老者。

    老者躺到躺椅上,说,“你看他,在门口朝里面张望,不敢进来,分明就是农村里常年做农活,很少出门的人。再看他脚下,穿的是一双上了线,前面还打了补丁的回力鞋。回力鞋,说明什么?农村里,一般很少有人会买回力鞋穿,因为一天到晚都是在田里干活,自己纳的布鞋都舍不得穿到田里去,哪舍得买15块钱一双的回力鞋。他穿着补过了的回力鞋,说明他是在捡别人的旧,捡谁的旧呢?可能是他孩子,也可能是亲戚的。明天是九月一号,是学生开学的日子。这样一联系起来,就可能是穿他孩子的鞋子,送他孩子上学。”老者细细的一一分析。
    “哦----!”小男孩张大了嘴,佩服不已。
    “还有,”老者继续说道,“你看他腋下夹的化肥袋子没?”
    “看到了”,小家伙回答。
    “那你注意到什么没有?”
    小家伙一愣,“不就是个化肥袋子吗?我没看清楚上面的字。”
    “字个屁!”老者又发火了。
    小男孩一缩头,嘻嘻的笑。
    “以后凡是有人来,你首先要仔细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还有穿着”,老者谆谆教导,“他夹的那个化肥袋子,洗得很干净,并且在口的两个角上,还系了两根布带。这说明,他那个袋子,不是装别的东西,而是装衣服被子的,所以才洗这么干净。”
    “哦!”小男孩恍然大悟。
    “这几点一结合起来,我就可以推断出,他是从下面农村里来,送孩子上学的。而且,”老者顿了顿,“而且,他孩子比他个头还高,而且喜欢打篮球”。
    “啊???”小男孩不相信,这都能看出来。
    “第一,回力鞋上面,大脚趾的位置,补了补丁,那是大脚趾顶破了洞而补上去的。说明他孩子脚经常往前顶,除了打篮球,要么就是喜欢踢足球。第二,鞋子穿在他脚上,明显偏大。脚的尺码与身高成正比,由此可见,他孩子比他高。第三,他坐下的时候,翘了一下脚,鞋子的前脚掌明显偏薄,那是打篮球经常起跳而磨的,就可以排除踢足球了。”
    说完,老者得意的望着小男孩,一脸的骄傲。
    “爷爷,你真行啊!”小家伙发自内心的佩服。
    “呵呵呵”,老者爽朗的笑了。
    后来,那人有一次给儿子送生活费,顺便带着他的儿子来给老者道谢,感谢老者治好了他的鼻渊。
    情况果真如老者所推断的那样,儿子比老子高。谈话中得知,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中锋,打篮球十分了得。
    @甲子真真 525楼 2013-05-30 13:13:00
    光看不顶不行呀,自己又写不出,只好多顶顶。
    -----------------------------
    谢谢沙市的老乡啊!
    这几段写得比较顺手,所以就比较详细,别嫌我罗嗦啊,哈哈、、、
    “那,爷爷,你又怎么知道他是头疼,晚上睡不好觉呢?”小男孩很多疑问。
    “我是观察他的脸色看出来的”,老者说,“他坐下后,我跟他聊天,就在观察他。我见他脸色有点发黄,眼珠也泛黄,这说明他肝脏不是很好。我之前跟你说过,肝主筋,主藏血,开窍于目。所以,要看一个人肝脏好与不好,看一眼眼珠就可大致明白。
    “还有,俗话说,肝胆相照,这是有根据的。在解剖学上来讲,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肝生血,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肝胆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医上来讲,脏为阴腑为阳,肝为阴胆为阳,肝胆互为表里。肝不好,那么胆也好不到哪里去。我说过,晚上23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当令的时辰;之后,1点到3点,是肝经当令的时辰。人在这两个时候没有睡好,那么必然对肝胆有影响。肝胆有了问题,形之于外,就很容易观察出来。
    “简单点说,我见他有眼袋,就知道他没睡好。”老者嘻嘻一笑。
    “那爷爷还说这么多,什么肝胆、什么脏腑、什么当令!”小男孩嘟囔。
    “你个小崽子,我是在教你,用中医理论来分析病情,把以前学的理论用实践结合起来”,老者吹胡子瞪眼,“我们中医是整体来看问题的,知道不?不仅仅是理论上是一个整体,看病、治疗的时候,也不能把发病部位单独的分割开来看待,而是要把它作为整个身体的一个部分,来整体的对待、治疗。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不开刀不用西药,也和中医沾不上边,因为他治疗的前提根本就是错误的!”
    小男孩又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那您怎么又推断出他头疼呢?”小男孩继续问。
    “你没看他,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时不时的用手按头啊?不是头疼,按个屁!”老者不急了。
    “嘻嘻嘻,这样啊!”小男孩调皮的吐了吐舌头。
    “所以说,要仔细观察!”老者教道,“中医四诊里,望,说的就是要仔细观察”。
    “恩”
    @踏羽飞鸿 529楼 2013-05-30 14:00:00
    这么深远的故事。。。
    -----------------------------
    跨度有点大,呵呵
    “爷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判断出他头疼牙疼的原因,就是因为鼻渊的呢?”小男孩催促老者。
    老者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鼻渊,亦称脑漏、脑崩。民间说法,是有虫子在人体内啃食人的脑子,导致脑液和脊液从鼻孔流出。其实,这是古时候人们对自己不认识的一种现象的猜想和解释。那时候没有X光,没有CT,不可能准确的观察到脑袋里面的情况。就好象他们看到下雨的时候,天上有雷声,有闪电,他们有限的知识不能解释这种现象,所以就说,那是天上的神仙雷公、电母在行动。
    “但是,尽管虫子啃食人脑的说法很荒唐,但是,他们的治疗方法,却值得我们现代医学去研究。他们针对这种虫子,还真找到了一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那就是,用丝瓜藤锻灰杀虫。民间偏方,有时候,真的不能用科学去解释。
    “前面跟你说过,人身体有毛病,都可以从经脉上找到原因。所以,人体的经脉,十四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都是我们中医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就是说,不懂经络的人去做医生,就好象手里不拿灯而在漆黑的夜里走路,茫然摸不着头脑。攻邪派的开山鼻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也说过,‘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也说明了认识经络,对我们医家的重要性。
    “我还告诉过你,脏腑有病,则形至于外。就是说,我们所能看见的体表的毛病,都是人体内在脏腑出现了疾病所在体表表现出来的症状。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肝主筋,开窍于目;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肾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所以,我们中医,仅仅通过‘望’,观察病人的嘴巴、舌头、鼻孔、耳朵、眼睛、毛发、爪甲,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老者喝了口茶,继续说道,“现在,我来给你说说鼻渊。
    “首先,他说鼻孔流黄水。鼻孔有毛病,我们首先应该想到什么呢?肺,对!因为肺开窍于鼻嘛。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断定,他是因为肺出现了疾病,导致鼻孔流黄水。因为,他还说,他还有牙疼、头疼。所以,我还要进一步确认,他到底是哪个部位,哪条经脉,或者哪几条经脉出了问题。
    “简单点说,他一说鼻孔流黄水,而不是鼻涕,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鼻渊。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感冒的一般症状,不管是风寒性感冒、风热性感冒、寒包火性感冒还是暑湿性感冒,他都没有症状,而仅仅是流黄水。所以,我首先就排除了他是患有感冒的可能性。好,大致确定了是鼻渊,现在就要去证实。
    “怎么证实呢?
    “解放前后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位对经脉及针灸颇有研究的大医家,姓承名淡安。他有一首针对鼻渊的针灸治疗口诀,是这样说的,‘迎香穴能治鼻渊,风池上星与通天。颅顶再将百会取,合谷之上休刺偏’。意思就是,如果病人所患的是鼻渊,那么通过针灸迎香、风池、上星、通天、百会、合谷这几个穴位,就能治疗好。
    “我呢,反其道而行之,在知道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把它反过来运用。即用治疗病患的穴位,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这几个穴位所相对应的疾病。
    “我常常跟你说,要学会变通。书本上不是也说过吗,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学会灵活运用。书读得再多,理论再丰富,如果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也是白读了。学医也一样,即使经脉、药理、病症知道得再多,如果没有将它们联系起来,那也不能称之谓一个合格的医生。只知道切脉,不知道用药,即使你切脉精准如僦贷季,而不知道对应的治疗方法,那也是白搭。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即使心中记有千万药性药理药方,但是如果不清楚其所一一对应的病症,最多也只能算上个书呆子。

    “既然我心中已经大致确定,他所患的是鼻渊,那么我就找相对应的穴位,来最终确定,我的判断是否准确。
    “首先,我按上他头上的通天穴,然后是上星,接下来是迎香。通过这三个主要穴位的情况,我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他所患的确实是鼻渊。
    “牙疼呢?是不是牙齿也有毛病?我通过观察他的口腔发现,虽然他经常吸烟,满口黄牙,但是,牙龈没有肿胀和出血现象,那么就基本排除了牙龈发炎。
    “因为,鼻渊,通常会引起上列磨牙疼痛。
    “还有一个症状,可以证明我的判断。我在扳动他的脑袋时,我看他眉头皱了一下。还有,我要他低头的时候,他也有皱一下眉。这说明,在他晃动脑袋和低头的时候,疼痛加剧,而这,又是鼻渊的另外一个症状”。

    “爷爷,刚才你说的口诀里,还有百会、风池和合谷三个穴位,你怎么没有提到?”小男孩子插嘴。
    “呵呵,百会,只要是涉及到头疼,基本都会和百会有关。而鼻孔的毛病,都和风池有关。所以,这两个穴位,不是证明鼻渊的主要穴位,所以我没有着重提”老者笑了笑,接着道,“而对于合谷穴,有这么一则口诀,‘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意思就是说,头面部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或灸或炙或按摩来治疗。同样,合谷也不能作为判断鼻渊的标准,所以,我没取。”

    “哦----”小男孩感叹了一声。他不仅对经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一次很普通的诊治,使他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有了更为突破的想法。

    接着,老者又仔细的给他讲解了鼻渊的病因病机。
    鼻渊的病因病机,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肺经风热。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风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窍,灼伤鼻窦肌膜而为病。治疗方法,以治疗肺经为主,可针灸,可按摩,可刮痧。
    二、胆腑郁热。胆为刚脏,内寄相火,其气通脑。若情志不畅,喜怒失节,胆失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或邪热犯胆,胆经热盛,上蒸于脑,伤及鼻窦,燔灼肌膜,热炼津液而为涕,迫津下渗发为本病。治疗方法,以疏通情志为主,可于平时敲腿侧胆经和内侧肝经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三、脾胃湿热。素嗜酒醴肥甘之物,脾胃湿热内生。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犯,停聚窦内,灼损窦内肌膜所致。治疗,可以清淡饮食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四、脾肺虚弱。鼻渊日久,耗伤肺脾之气,脾虚运化失健,营气难以上布鼻窍;肺气不足,易为邪毒侵袭,且又清肃不利,邪毒滞留鼻窍,凝聚于鼻窦,伤蚀肌膜而为病。
    五、肾阴不足。鼻渊日久,阴精大伤,虚火内扰,余邪滞留不清,两者搏结于鼻窦,肌膜败坏,而成浊涕,发为鼻渊。治疗方法,可于每天清晨,叩齿百遍,以口水漱口分三次咽下,鸣天鼓,节制房事。
    “还有,爷爷”,小男孩接着问,“您刚才说的是针灸口诀,怎么您让他回去按摩?”
    “这也是我要跟你讲的‘变通’的另外一个方面,”老者说,
    “变通,不只是说在诊病方面,在治疗手法、用药方面,都要变通。你也看到了,他是从农村来的,还要供一个学生读书,家境必定不是很宽裕,所以,我也就没有给他开药。第一,我们这里的中药,要收他成本费;第二,农村里面,要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哪来时间去熬中药?所以,我要他回去,在他们村里的卫生所去拿消炎药。一瓶消炎药,在村里最多也就几块钱,不超过十块。
    “针灸?针灸要留针,一次针灸起码要半个小时左右。你看现在天色已晚,他要赶回家,有很长的路要走,哪来时间针灸?况且,针灸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难道我叫他放下地里的农活不管,天天上城里来针灸啊?再说了,现在农村,有几个医生能认准穴位,懂得针灸?
    “医者父母心。我常常跟你说过,要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他们痛,我们也要感受他们的痛苦,就好象疼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心尽力去治疗,让更多的人免除病痛的折磨。
    “既然他家境不是很好,中药、针灸又没那条件,那么只好教他自己去按摩了。其实,你不要小看了按摩之术。如果懂得按摩的精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虽然称不上包治百病,但是,一般的病症,可以说是手到病除,是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史书上记载,先秦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就是用按摩疗法,治好了虢台子的尸厥症。秦代,距离现在经有两千多年了,可见,按摩之术,在我们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被我们尊为医典的《黄帝内经》,里面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按摩的起源、作用和应用。历朝历代以来,关于按摩的典籍,也是数不胜数,譬如《皇帝岐伯按摩十卷》、《按摩导引经十卷》、《小儿按摩经》、《厘正按摩要述》等。
    “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医疗条件不好,人们看病不方便,按摩,就成了他们治病的主要手段。在那里,赤脚医生不可能背着整套医疗器械满山跑,或者被病人叫去上门诊治的时候,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草药都带上。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医生往往简单地背个药箱就出发了,而他们赖以治疗的手段,那就是按摩。
    “所以说,真正的按摩述,保留在民间。而在城市里,中药不赚钱,按摩成本低,所以,发展不起来。”
    老者叹了口气,接着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人们都钻到钱眼里去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知道还能传乘几代哦!”
    等了一会,老者没有说话,小男孩垂手站在旁边,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突然,老者一改刚才严肃的神态,换了一副调皮的样子,故作严肃的教训小男孩,
    “快给老子去做功课,练五禽戏,每一禽都要做到。做三遍,否则不准吃饭”。
    小男孩一缩头,早已经习惯了爷爷那比三伏天变化还快的脸,冲老者做了个鬼脸,马上跑到后面院子里去锻炼了。
    每天早晨和晚上,至少三遍五禽戏是免不了的,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而且,每天早上起床前,和晚上上床后,在床上也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那就是八段锦。

    爷爷从小就给他按摩,自他六岁开始,就开始教他五禽戏和八段锦。从六岁开始,学会了五禽戏和八段锦后,每天都必须老老实实的做功课。
    得益于爷爷近乎严苛要求,小男孩身体非常结实,头脑灵活的同时,身手也很是矫健。

    注:此处所指之八段锦,非“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条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敲、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而是古本八段锦坐功八法。录于后。

    八段锦坐功八法
    垂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单双辘轳转,两脚舒放伸。叉手双虚托,回手按头顶。
    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津来三口咽,再漱再咽吞。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还津。咽下汩汩响,百脉自通灵。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昏惊。
    寒暑不相入,灾病不相侵。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
    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诚意修身子,一日不可间。
    早起顶一顶
    
    呵呵,所有故事,都是自己亲自所写。
    时间、条件所限,不能先草稿而后上贴,所以,其间有不少错、别字,而论坛上一旦发出便无法修改。唉,汗颜!
    
    回复第536楼,@踏羽飞鸿

    中医广博精深~常人实在难以得其真味~
    最近的故事都是老哥手打出来的?。。
    中医知识很扎实啊~


    --------------------------
    中医一直是我的爱好,自小便是

    
    @踏羽飞鸿 539楼 2013-06-02 15:43:00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话说我的鼻炎也闹了好多年了。。从初三开始。。到现在都八九年了。。o(>﹏<)o
    -----------------------------
    凡一切病,皆由自家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所以,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儒家如此,道家何尝不是?
    《灵源大道歌》亦云:“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能做到神不外驰,便是培育自身内在的抵抗力,抵御六邪。

    现在,我们一旦有了疾病,便去追求用外来的力量,来控制、消灭它,中药、西药、手术、放化疗。孰不知,种种一切,在控制、消灭疾病的同时,也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们身体,是比现在所谓的最高级的电脑还要精密无数倍的“仪器”,它不仅有思想有感情,而且有难以想象的自愈能力。肚子饿了,是它在告诉你,它需要补充能量了;要大小便了,是它在告诉你,该是清除体内垃圾的时候了。如果我们生来便以本真去生活,不要被外界迷惑,那么,我们人人都应该是健康、快乐的。

    道法自然。我非常推崇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华文化根底全在道教”。
    老者姓王名怀仁,小男孩叫王道一,爷孙两人。王氏族谱有辈分云:怀宽道远安守亲。在县城王氏一族里,爷爷王怀仁的辈分算是比较高的。

    王家世代行医,以前也曾有过无数辉煌的时刻。譬如西汉末的王郎,人称“神郎”,因为他看病,不用当时流行的“望闻问切”,而是通过面相与卜算结合来诊治疾患,往往百说百中,名噪一时,以至于到了后来,其星历法、卜相之名反超过其医家之名。后世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大多以卜算为主,而有关于他医治疾患的故事,却不多见。

    还有如王叔和,整理《伤寒论》,著述《脉经》,官至太医令。

    历史上以书法而闻名于世的王羲之,其实其医、道两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不过,很显然,他对书法方面的兴趣,远远大过医、道两方面。虽然史书有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但是,我们所口耳相传的,仍是他“书成换白鹅”、“入木三分”等故事,及最出名的作品----《兰亭集序》、《丧乱帖》。

    王家还有一人,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因母亲生病而学医的王焘。这是一个世间不可多得的孝子。

    北宋时期的大医家王惟一,也是王家值得骄傲的一人。他对经络、针灸的研究很是精深,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名噪一时。他把很多不统一的有关针灸学著作,加以去伪存真的整理,“以铜人为式,分脏腑十二经,旁注腧穴”的研究方法,将十二经脉及三百五十四个穴位,用直观的方法记录和描绘出来,并对前代有关“经穴”的学说,进行了订正和改进,推动了中国针灸学的发展,对中国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另一著作《明堂经》,世代只在家族内部流传,最终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去。

    比王惟一晚一点的,王家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医生----王克明,历史上记载,他“针灸尤精,有难疗者,必沉思得起要乃与药,病虽数症,只用一药以除本,亦有不药期某日自安者”。可以说,他是久病成良医、自学成材的一个“另类”。

    其他,如王怀隐、王子亨、王履、王时勉、王圭等,皆是一代名医,对中医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世代中医,传到王怀仁一代,逐渐没落,到得现在,只开得一间小小诊所,聊以度日。但是,凭借一手切脉诊疾、中药治病的绝活,生活倒也不成问题,在当地也算中等水平,倒也过得是悠闲自在。

    开始,王怀仁也曾很悲观,对自己没有重振家业并发扬光大很是失望过。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时势使然”,他也就安之若素了,靠着老客户来维持着,也不至于生活捉襟见肘;并且,门前冷落鞍马稀,他图个耳根清净,还乐得清闲。

    其实,王家的情况,不正是我们祖国传统中医的真实反映吗?自明末以来,西学东渐,外国各种新鲜事物纷纷涌入我国,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而在医学方面的影响,尤为巨大,传统的中医,在解放前后,几乎被西医踩在脚底下,苟且偷生才得以继续存在。那是一段中医屈辱的历史,几乎可以与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时代媲美。

    可喜可贺的事,时代发展到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到上至国家 、下至平民百姓的认可,虽然经历了西学东渐、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但是,看势头,中医的发展,指日可待。所以,王怀仁才说,中医的发展,前景灿烂。
    而他们的诊所,自从八十年代开始,便有越来越好的趋势。


    从外面回来,已经是晚上八点钟左右了。每天,吃完晚饭后的半个小时,是道一的“放风”时间,爷爷允许他出去撒欢。
    一进院子,他就看到爷爷在葡萄架下正在打太极拳。他认得,那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爷爷曾和他讲过太极拳的来历。

    太极拳,以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最为出名,陈氏太极拳亦为现在各家太极拳之祖,杨、武、吴、孙各式太极,均是从陈氏太极发展出来的。
    民国时期,武术诗人杨季子有诗云:“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北杨家传”。说的就是,陈家历来视为“独得之秘”的太极拳,靠杨家(杨露禅)的推广和发展,才得以让世人得知,才发展出后来的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吴氏太极、孙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细分老架一路、老架二路、太极推手、太极单/双剑、太极单/双刀、太极枪、新架一路、新架二路等。
    太极拳,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有很强的健身作用,同时,在技击方面,也有独到之秘。
    老架一路,也称大架,以柔为主,柔中带刚,适合老年人运动。

    懒扎衣,只见老者马步沉稳,身法端正;六封四闭,手法圆转灵活,推出时以意领形;单鞭,一手掌,一手啄,步伐稳健,中正自然,、、、 、、、月光下,老者一身素白练功服,衣袂飘飘,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开阖有度;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则百骸俱静。一趟下来,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看得小家伙目眩神驰,羡慕不已。

    待到爷爷金刚捣碓、收势后,道一飞跑上前,拽着爷爷的胳膊,非要爷爷教他不可。因为,爷爷的太极拳,不单只是动作好看,而且已经达到了内劲收放自如的境界。
    有一次,放学后,道一和同学在院子里打闹,一不小心失了手,书包里两个买回来的鸡蛋飞了出来,眼看就要撞到院墙上,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爷爷刚好从外面散步了回来,一进门,就瞧见两个鸡蛋朝墙上飞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爷爷疾步上前,双手一抄,然后一缩,两个鸡蛋好好的落在了爷爷手里,毫发未损,惊得道一和同学那是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从那以后,道一总是缠着爷爷,要爷爷教他太极拳,爷爷总推说,他还年纪小,先把五禽戏学好再说。

    这一次,也一样,爷爷手臂一振,也没见他有动作,就把道一震到一边,在道一“愤恨”的目光里,爷爷得意的一歪头,装做没看见。
    “爷爷!”道一不满的叫了一声。
    爷爷停下脚步,“怎么,又想学?给老子把五禽戏练好再说!”
    道一嘟着嘴,不满的进了屋。
    “爷爷,昨天你还没讲完呢,闻太师悬丝诊脉和先祖王叔和被称为‘三指勾命鬼’的事还没说完呢!”道一缠着爷爷。
    今天周六,做完例行功课,吃了早饭,道一给爷爷泡了一壶茶,待爷爷悠闲地喝了一口茶,躺到躺椅上,他才开口问道。
    老者斜了小家伙一眼,“等老子想想,急个屁啊!”
    道一偷偷做了个鬼脸,只有等待。

    上一次说到,妲己为族人复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以美色及淫技,引得子受神魂颠倒,是非不分,黑白错乱,祸害了国家,天下群众都遭了殃。闻太师乃三朝元老,文武双全,兼之他乃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弟子,深谙道术、法力颇深,经过一段时期的明察暗访,他终于得知,妲己乃昆吾一族后人,乃是为报子受灭族之仇而来。
    @大头男伢 543楼 2013-06-03 12:04:00
    公安老乡先顶再看!!!哈哈,好亲切 。
    -----------------------------
    谢谢老乡了啊!
    写得不好的地方,老乡要多多指出。
    另外,老乡,还有什么我们公安的故事,也请你讲给我听。我想把我们那地方的民间故事,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公安。
    @甲子真真 546楼 2013-06-03 12:16:00
    我喜欢公安牛肉,但是还没吃过。公安是好地方。
    -----------------------------
    现在商场有罐装的卖,买来热下就可以吃。
    不过,要吃正宗的公安牛肉火锅,还是要去到公安,让店家现做,那味道才真叫好。
    闻太师曾辅两朝君王,为国家之事可谓殚精竭虑。他东征西讨,镇朝歌江山、稳殷商气数,为人刚正不阿,甚有威望。他对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赐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子受亦对其敬而远之----敬重和害怕。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太师。
    闻太师远征北海之时,子受少了人管束,于是长期不上朝,不理国事,只与妲己在后宫荒淫,胡作非为。闻太师回朝后曾力陈十策,怒打奸臣费仲、尤浑,要求子受改过自新,重塑朝纲。不料东海战事又起,闻太师再次领兵征讨。少了他的约束,朝政愈加败坏,最终导致灭国惨剧。闻太师给妲己悬丝诊脉的事情,就发生在闻太师回朝后,出征东海之前。

    查出妲己身携惊天阴谋,潜伏在子受身边后,闻太师数次欲以自己高深的道法诛而灭之。无奈天佑昆吾一族,不忍使其受灭族断根之祸,每次危机关头,总是子受突然出现,破了闻太师法场,坏了闻太师好事,使得妲己每次都转危为安。
    对于闻太师的劝戒,子受开始也怀疑过妲己的目的,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后来,他还是听了妲己的枕边风,中了妲己的毒计,任命闻太师为征远大将军,出征东海,调离了闻太师。


    一次,早朝的时候,闻太师又进柬,说妲己身怀妖术,是昆吾后人,呆在子受身边,实是想迷惑吾王,惑乱朝纲,将商朝搅个鸡犬不宁,达到最终灭国复仇的目的。
    对于闻太师的老一套,子受早就听得耳朵起了老茧,若不是看在他是三朝元老的份上,早就给他脸色看,拉他出去剁了做肉酱分而食之以快人心。
    可是,既然你个闻老头三番五次的说我深爱的妃子是个异类,想要害我,事情总要有个说法才对。不然,每次上朝,你都要出来聒噪一番,不给你个说法,倒显得寡人重色轻友,弄得寡人在群臣面前很是没面子。
    “这样吧,闻爱卿,既然你屡次说妲己爱妃是昆吾后人,身怀妖术,迷惑了朕,想要报灭族之仇,但是,爱妃跟了朕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有害我呢?朕多次临幸爱妃,照理说,她有足够的时间和方便的机会可以杀朕,可是她为什么没有动手?”子受皮笑肉不笑的问闻太师。
    “这、、、这这、、、”,闻太师虽然文武双全,聪明过人,但是,他心直口快,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着急,就说不出话来。他在心里那个着急啊,哀商朝之不幸,怒子受之不争,可是,就是想不出足够的理由来辩驳子受。
    突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医术。
    我不是习过僦贷季遗留的医书吗?何不就脉像一事,揭穿妲己的阴谋呢?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可以用事实说话,证明微臣所言非虚!”闻太师因为想到了一招,得意不已,微笑着上奏。
    隔着珠帘,坐在子受身边的妲己心一紧。

    “如何证明,爱卿倒是说来听听”,子受准奏。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不仅道法通天,而且医术通神。俗话有云,心有所想,则形之于脉。脉之位、数、形、势,正常人与心坏鬼胎之人迥异。但请微臣为娘娘拿脉便知,是人是鬼,立见分晓!”闻太师慷慨陈词。
    可是,百密一疏,闻太师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身为君王的子受,根本不懂医术,更不必说脉理脉象了,他地地道道的就是一个医盲。
    对一个完全不懂医术的人,用高深的医理去说服他,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难于登天。
    闻太师就是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
    “大胆!”子受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一按龙椅扶手,腾地站了起来,怒发冲王冠,双眼圆瞪如铜铃,“妲己乃朕爱妃,男女授受不亲,你个老东西,居然敢打我爱妃的主意,想吃我爱妃的豆腐,活得不耐烦了么?”
    子受越想越生气,怒火中烧,“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出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朕对你一向言听计从尊敬有加。但是,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滴,你怎可以依老卖老,为老不尊----”最后一个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看到龙颜震怒,阶下的群臣吓的胆战心惊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赶忙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王请息怒,容我细细禀来,”闻太师不慌不忙,长袍前襟一甩,缓缓跪倒在地,叩头说道。
    “准奏!”同时,子受在心里暗暗说道,今天你个老东西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看我不剐了你,剥皮抽筋,食肉寝皮,挖空脑壳当夜壶,砍了腿骨当法杖。
    “微臣不需要亲手接触娘娘手腕,只需一根蚕丝,一端系在娘娘手腕即可。微臣当庭悬丝诊脉,再现上古诊脉绝技,让大王认清妲己娘娘真面目,还微臣一个公道!”闻太师信心满怀地说。
    “悬丝诊脉?”子受狐疑的说,他扭头问下大殿里匍匐的群臣,“你们有听说过这门手艺吗?”
    群臣慌忙摇头。
    子受又回过身子,以询问的眼光看着稳坐在旁边的妲己。
    妲己抬起纤纤玉手,搔了一下首,也摇了摇头。

    阶下,闻太师开口说道,“悬丝诊脉,乃上古神医僦贷季所创诊脉绝技。自僦贷季后,千百年来,此绝技一直绝迹于江湖。即使医术高超如岐伯,也未能全然掌握悬丝诊脉之精髓,所以,在《黄帝内经》里,他也没有提到过此项诊脉手法。微臣也是偶然机遇巧合,于一古墓中得到一本上古医书,才学得此绝技。
    “今天,就让微臣大显身手,以悬丝诊脉之千古绝学,来为娘娘把脉,让大家看看,娘娘到底是人是妖。”
    闻太师在下面慷慨陈词,他是豁出去了,拼着老命,也要揭穿妲己的真实面目,以免遭到灭国的结局。一刹那间,他的小宇宙彻底爆发,只见闻太师神情肃穆而悲怆,全身笼罩在一圈圣洁的光环之中,仿佛圣母下凡圣子转世。
    -----------------------------
    @大头男伢 550楼 2013-06-03 15:57:00
    小时候我外婆给我讲了好多,现在也记不清啦。你怎么记的这么多哦?现在外婆虽然还在,但是已经不给我们讲这些故事了。
    -----------------------------
    我有心记忆。
    小的时候就想着,别让这些故事湮没了,可惜。
    其实,还有好多都忘记了,能记起来的,是少数。
    闻太师侃侃而谈,而自首早听得不耐烦,嫌他罗嗦,眉头紧皱,转而微笑着,用目光征求妲己的意见。
    妲己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神奇的看病绝技,女人天性中好奇的成分被闻太师充分勾引了出来,于是轻轻额首,意思是答应让闻太师用悬丝诊脉的绝技来给她看看。所以说,好奇害死人啊!

    于是,按照闻太师的吩咐,六股蚕丝拿了上来。六股蚕丝,分作两组,分别系于妲己两手手腕。闻太师盘膝坐在大殿上,左手持另外一端,右手三根手指头,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在一股蚕丝上,闭目静心,细细给娘娘诊治起来。
    诊完左手三股,接着是右手三股。

    大殿上鸦雀无声,群臣憋着,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子受睁大了眼,看着闻太师。
    妲己微微冷笑。

    良久,闻太师放下手中的蚕丝,面现忧色,开了口,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依微臣所诊之脉象,娘娘五脏皆病”。
    “嘿嘿嘿!”子受一阵冷笑,心想,反正只有你会悬丝诊脉,别人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还不是你说了算。罢了,暂且再听听你怎么说来着。
    “好,那依你所诊之脉象,爱妃是如何致病、所患何疾,一一从实道来!”

    “娘娘因有苏一族被灭,五神不宁而为病也。尽力谋略则肝劳,娘娘天天想着怎么计划着报灭族之仇,以至于肝脏受损;曲运神机则心劳,娘娘日思夜虑,一刻也没有放下仇恨,导致心脏受损;意外致思则脾劳,娘娘以一人之力,想要报灭族之仇,计划必须十分的缜密,容不得半点疏忽,所考虑者,何止千万,所思甚,则伤脾;预事而忧则肺劳,娘娘天天担心计划被发现,忧愁过度,则肺受损;矜持虑节则肾劳,娘娘舍了自身名节而委屈求全,悲伤郁闷不得宣泄,导致肾伤。
    “可以简单点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本来,七情,乃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
    “具体到脉象,允许微臣给您细细道来。
    “左手寸口,乃是阳绝之象,是无小肠脉也,苦脐痹。您问问娘娘,她是不是经常觉得肚脐部位有麻痹之感?”
    妲己心中一懔,果然被他看出。但是,她旋即对子受摇头一笑,表示否定。

    “左手寸口乃是阴绝之象,是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娘娘前段时间不是说心口痛,最后杀了比干老丞相,吃了他的玲珑七窍心吗?试问,现在心痛好点了没?”闻太师双目烁烁,望着帘子后面的妲己。
    妲己委屈的望了望子受。
    子受见状,更增爱怜,轻轻拍了拍她那柔若无骨的小手,报之一安慰的一笑。
    @小桥流水人家r 473楼 2013-05-17 08:39:00
    大大小小的乌龟,潜下水,又浮出水面,依依不舍。
    有心慈的大妈在催促,快下去,别被人捉!
    好一幕因果!感人!!
    
    -----------------------------
    @李小田田 553楼 2013-06-03 16:25:00
    那是因为乌龟怕淹死啊。乌龟是用肺部呼吸的,不能在水里太久,一般生活在水边而不是水里。
    -----------------------------
    呵呵,是的。
    这是第二次见有人放生乌龟,觉得心里很有触动。
    @huadu120 552楼 2013-06-03 16:16:00
    动胆啤邀腆gm4支持一下。若在艰难的减肥路上,请自觉不要错过下面的文字。

    -----------------------------
    怕怕、、、,又来了
    @410540786 554楼 2013-06-03 16:30:00
    辟育邮渐朽it685顶楼主。减肥不要错过。

    -----------------------------
    我不肥,用不着啊
    自己来顶
    
    古城老巷,幽静深远
    

    
    @人民中322 561楼 2013-06-05 04:56:00
    荆楚异闻录 迅读网# @整 }理#!版
    http://enterxun.com/go.php?id=f6eaad24-1f9f-4564-b792-c4d445a39e05
    .
    -----------------------------
    呵呵,还有专人整理啊
    顶一顶,靠前排
    @甲子真真 564楼 2013-06-05 20:48:00
    顶,支持。
    -----------------------------
    谢谢帮顶啊
    @二惑201314 565楼 2013-06-05 21:05:00
    @小桥流水人家r 顶楼主,楼主写得好。灵异娱乐群,有筒子爱好听故事的进来玩玩哈 ,另外设有QT集体语音活动,最新影视观看,每晚欢乐不断,游戏不停,更有八卦吐槽频道,每天等你来欢乐,QQ群号3747914,如果你喜欢刺激,喜欢冒险,喜欢每天哈哈哈大笑,就抓紧来我们魅夜聊吧 进群暗号:二惑
    -----------------------------
    哈哈,好少聊天
    接下来,闻太师从左、右手寸、关、尺,人迎、神门、气口各个部位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各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妲己所患之疾,及外在表症。然后,又一一分别从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各个脏腑所属的各经脉,分析了其所苦部位及轻重、逆顺、生克、产生原因等,讲的那是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说得妲己心惊不已香汗淋漓暗自咋舌不已,打心底佩服闻太师诊脉手段。只可惜,自己与闻太师是敌非友,否则,真要好好笼络他,为自己复仇拉一个得力好帮手。

    下面,闻太师说得唾沫横飞声嘶力竭;台上,子受听得那是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真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闻太师口里所说的那些什么府、脉、相、腧、井、合、阴绝、阳绝、阴维、阳维等等,那真是云里雾里,两眼一摸黑,七六五四三二一窍不通。

    好不容易等到闻太师说完,子受想敷衍过去,台下,有正直的医官附和,闻太师所言非虚,所说,一一符合;兼之自从子受宠爱妲己以来,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国家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生死关头。
    更有梗直的鄂候、九候,这两位臣公,借得这难得的机会,进柬,要子受杀了妲己以平民愤,最不至,也要废了其位,打入冷宫。

    子受闻言大怒,没等宣布退朝,便拂袖而去。
    妲己目露凶光,冷笑着,尾随而去。

    没过多久,九侯﹑鄂侯两位臣公就被查出有谋反之心,醢之、脯之,就是一个剁了做成肉酱,另一个被做成肉干。
    而闻太师由于手握先王赐予的打王金鞭,便躲过了一劫。后来,东海战事爆发,已是垂垂白发高龄的闻太师,以大将军的名义去征讨,结果战死疆场。

    闻太师悬丝诊脉,虽然没有扳倒妲己,但是,已经充分揭露了她的真面目,让子受对其怀了戒心。
    后来,虽然商朝灭了国,但是,闻太师悬丝诊脉的故事,却永久流传了下来。
    闻太师之切脉一术,相传无有传人,随着闻太师的死亡而失传。
    而关于闻太师于古墓中发现的手抄本僦贷季医书,则历来传说就没有断过。

    相传,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家秦越人,只是得到手抄本关于切脉和汤药的一小部分,钻研了其中切脉的那一部分之后,切脉之时,如有神助,被人们称为“神医”,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而他的大哥,则主攻汤药部分,最后,成了汤药圣手,连秦越人也不得不佩服而甘拜下风,说他是大医,“治未病”。

    其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相传也只是得到了僦贷季医书的一小部分,从而成就了他“建安三神医”的大名。而他所得到的,只是关于外科、手术的一部分,所以,虽然他医术全面,但是,外科尤其擅长,精于手术,以至于后人称其为“外科圣手”。
    而王家,自从得到《天元玉册》后,世代为医,推拿、汤药、针灸、手术,无一不通。但是,正因为所学博而广,却犯了“博而不精”的错误,面面俱到,却无一精通。虽然如此,但王家历代以来,却闻名乡里。
    相传,华佗晚年,苦于寻觅不到有德行之人继承其医术,遂登门拜访王家,与王叔和之伯父王继有过一次深谈,其交谈内容,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其后不久,华佗就被曹操所杀,其集毕生之心血写成的《青囊经》,也在狱中被亲手付之一炬。
    王家族谱对华佗登门拜访一事有记载,但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其中有一句话,却十分让人震惊,“元化以青囊并旧僦贷季书托乃去”。
    王家后人推断,华佗登门拜访,所为,就是委托世代行医的王家将其医术流传下去,以济世救人,并将未完成的《青囊经》和自己所掌握饿僦贷季的医书给了王继。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王继之侄王叔和之后切脉一术大增的谜团,就可以解开了。
    根据流传在王家内部的传说,王继在得到华佗的《青囊经》和僦贷季的医书后,将之传给了天分极高的王叔和。而王叔和在拿到被医家奉为至宝的这些医书后,下了一番苦功夫,才成为“一代脉神”,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脉学专著----《脉经》。
    王继一生,活人无数。但是,在他手里,因为医治无效,所死之人,却也数不胜数。所欠缺者,切脉也。所死之人,大多数就是因为他没能通过脉象,准确判断出病情,及时医治所致。
    所以,痛定思痛,他在传授医术给其侄王叔和时,并没有要求叔和“全”,而是要求他“专”。所专者,脉也。

    “拿脉万人,所谓入门”,这是王继在教王叔和切脉之前,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自那以后,这句话,成了王家的祖训。
    王家历代以来,如果没有摸过万人以上的脉,那是不能出师,不能单独出诊的。
    按一天10人来计算,一年就是三千多人。要达到万,非得三、五年,不能出师。更何况,刚开始学习切脉的时候,数量是不可能每天达到十人的。
    所以,王家历代以来,对切脉的本事,是非常重视的。这样,也造就了王家一代一代切脉之厉害,远胜过同时代其他医家。

    王家切脉厉害,因为王家切脉一术,不单单仅限于医家,而是融合了佛、道两家之术,糅合了佛家的禅定、道家的呼吸吐纳之术而成。

    刚开始,王继教王叔和的时候,并没有让他拿脉,也没有给他讲脉形及切脉方法,而是要他练习“止观法”。

    “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是为止观。止观法是禅修的法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观。所谓止,就是练习制心一处,乃至得九次第定;而观,则是得定之后,於定中起观。观什么呢?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乃至观一切诸法毕竟空。
    学习止观法,是为了收束心思,防止心思散乱,阻止杂念滋生;同时,也是为了让头脑清醒,明辨秋毫。
    学好止观之后,切脉之际,手一搭上病人手腕,则心、神归一,无我无他,心头一片空明,万物皆不存在,只有病人的脉,像一条河流横在眼前,泾渭分明。河面上的丝毫波澜、水面下每一股暗流、河底每一处沟壑,在我眼前,毫发皆现,无丝毫隐藏。
    止观法之后,学习的是“天柱功”。止观,是佛家的入静法门;而天柱,则是道家的入静基础。在止观的基础上学习天柱,则事半功倍。
    学习天柱的目的,不在于打通大、小周天,而在于练、养身心,达到中正圆和的目的,为下一步功夫继续打基础。
    而后,则是听息。首先,听之以耳;其次,听之以心;继续,以气听气;最后,达到“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的目的。
    接下来,学习的是胎息。胎息,要达到对镜呵气不留湿痕、羽毛近鼻不见微动的境界,则算功成。
    最后,要练习的就是十二经络行气法,在熟悉人体经络的基础上,体会自身十二经络内气息的流动,感受十二时辰内,各个时辰各条经络所属的变化、起止等。

    以上,止观、天柱、听息、胎息、十二经络行气,皆是对内在功夫的培养和修炼,是在给之后的切脉打基础。上面的功夫没练好,那么切脉的时候,就不能专心入定,掌握二十四脉形的细微差别,那么诊治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出错。
    一般,上面的功夫要练得小有所成,时间大多在两年至三年之间。

    内功练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手指头上的功夫了。
    学习切脉,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真的是难之又难啊,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太多了。
    所以说,学习中医,是件很艰难的事情,非具有超常的恒心和毅力,则不能成。
    试问现在的中医,有几个对佛、道有所了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也不能怪他们,社会环境使然。商业化的社会,功利性太强。在追逐利益的本能驱使下,能有几人可静下心来?
    有句话说得很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没打好,匆忙上阵,结果,很可能是出大事。
    别为了眼前蝇头小利,到后来追悔莫及。
    顶,自己顶
    
    @踏羽飞鸿 576楼 2013-06-07 01:08:00
    止观,老哥也在修习打坐么。
    
    -----------------------------
    呵呵,学佛、学道,都要讲天分讲缘分,要有师傅带。
    这,不同于练太极拳
    @撒娃打他 577楼 2013-06-07 02:01:00
    马克 我是公安江对面的 郝穴的
    -----------------------------
    郝穴,去过一次,还是99年的时候。
    切脉,在做到各种脉象了然与胸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要心静。要能在喧闹的环境中做到心如止水,心中所想,只有病人的脉象。
    其次,要手指头灵活。这分两方面。第一,根据病人身体状况的不同,譬如胖瘦、高矮、男女,灵活运动手指头,准确把握其切脉部位;第二,脉象有变,要灵活的分配每根手指头的力量,是三根皆轻按,还是有轻有重,还是先轻后重,还是先重后轻,等等,力道不同,所切之脉象亦有异,要仔细分辨这种脉象的变化,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虚实、寒热、表里几轻重。
    再次,要感觉敏锐。各种脉象,都要凭手指头的感觉去体会。脉的沉、浮、软、空、实、缓、急、轻、重、强、弱、粗、细,以及各种脉象之间的转化,全凭三根手指头去判断。

    当年,王叔和练习切脉之术,可是费了一番大工夫的。

    首先,伯父让他去捉泥鳅。
    开始,是在水稻田里捉。浅浅的一层水,下面是稀泥,能看见泥鳅在泥巴里面灵活扭动着身子钻来钻去。泥鳅身上有黏液,很滑,而且泥鳅感觉很敏锐,手指头刚一碰到它,“吱溜”一下,不是钻到泥巴里面,就是窜出去很远。开始的时候,他总是抓不到几条,不是逮不到,就是即使逮到,握在手里了,可用力太大或者太小,泥鳅总会从手里面溜走。
    慢慢的,时间一长,他掌握了窍门,第一是拿捏部位,第二是出手力度。这个时候,水稻田里抓泥鳅,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看见泥鳅,慢慢的过去,尽量不惊动它,当靠近到伸手能及的距离后,脚不再动,凝神静气,看准泥鳅鳃部,快速出手,一下捏住两边腮部,提出水,扔进桶,一气呵成。当泥鳅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身处囹圄无处可逃。力度要掌握好,要做到既不让泥鳅滑脱,又不能伤到泥鳅。

    水稻田里捉泥鳅,是练习眼、手合一及手的灵活,没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去河里摸鱼,锻炼手的灵活程度和反映速度。
    河里摸鱼,比捉泥鳅,难度更深一层。毕竟,捉泥鳅是看得见泥鳅的,有目的的出手。而摸鱼,则是完全靠手感去抓,眼睛,这时候根本不起作用。
    回复第581楼,@踏羽飞鸿

    学什么都要有智慧、毅力和决心才能做好。。


    --------------------------
    是的,万物同理。

    
    @tatatata1992 583楼 2013-06-09 14:35:00
    @小桥流水人家r 顶楼主,楼主写得好。灵异娱乐群,有筒子爱好听故事的进来玩玩哈 ,另外设有QT集体语音活动,最新影视观看,每晚欢乐不断,游戏不停,更有八卦吐槽频道,每天等你来欢乐,QQ群号234131549,如果你喜欢刺激,喜欢冒险,喜欢每天哈哈哈大笑,就抓紧来我们魅夜聊吧
    -----------------------------
    发了好几次哦,筒子
    整整两个夏天下来,叔和终于掌握到了水里摸鱼的窍门。

    闭上眼睛,双脚缓缓的前探,弯腰,手在前面,摸索着前进。
    完全凭手的感觉,去分辨所接触到的东西,是石头、是水生植物,还是鱼。
    如果是鱼,那么在接触到它之前,它就会摆动尾巴,搅起一股细浪,飞快的逃了开去。
    开始,他怎么也体会不到鱼尾巴扫动带起的水里的晃动,只能望水兴叹。
    后来,结合以前练习过的静心法门,沉下心来,把所有的感觉都调动起来,全部集中到两只手上,终于有了感觉。
    平静的水面下,细微的暗流,轻轻抚过手指,那种感觉真奇妙!

    有了感觉还不能算功夫到家。
    接下来,要体会水流的方向和力度的大小,根据这个,再去分辨鱼逃窜的方向和鱼的大小,达到最终抓到鱼的目的。

    那两个夏天,叔和天天泡在村头的河里,用村里人的话说,“就像疯狗咬了一样”,每天上岸的时候,两手两脚的皮都泡得惨白。

    工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年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每天,叔和下河都信心满怀,上岸的时候,收获颇丰,每天都是满满一桶鱼拧回家。
    @踏羽飞鸿 586楼 2013-06-13 02:54:00
    凝神静气。
    -----------------------------
    呵呵!
    凡事要冷静。
    最近有点事,抽不开身,抱歉!
    过几天再更。
    关于中医方面的事情,尽量详细。

    抱歉!
    @踏羽飞鸿 589楼 2013-06-13 16:50:00
    故事的趣味性要大于科普。。
    -----------------------------
    中医方面,要基于事实,可能趣味性方面,要让大家失望了,呵呵
    @梦游仙镜的爱丽丝 590楼 2013-06-13 21:43:00
    回复第17楼(作者: @小桥流水人家r 于 2012-11-18 17:57)
    道士的师父早年曾听说过这种虫子。据他讲,这是从云南那边过来的。
    以前,云南有苗人精于养蛊害人……
    ==========
    该死的应声虫
    -----------------------------
    现在没有了。

    翻过很多资料,有说是上古神兽,有说是蛊。
    谁能说得清呢,唉!
    现在是没有了,这倒是件好事。
    “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乡村医生。他们往往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能治好人们的病。”老者对小男孩说,“治病,不一定说要用多好、多贵的药,动多大的手术的医生才是高明的医生。真正高明的医生,往往只用很少的几味药,甚至一味药,加上药引子,就能治大病。甚至,他们可以不用药,用针、用艾,有时候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什么都不用,就靠双手,就能治疗一些疾病。”
    老者喝了口茶,继续,
    “医理是相通的,大道同源。只要明白了人身构造,周身经络了然于胸,清楚了疾病的产生原因、症状,那么,治疗手法全靠自己选择。
    “现在那么多进口的药,你说好不好?好,确实好。包装好,效果好,价格更是好。但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生了病,医院都舍不得进,能用得起那么昂贵的药物吗?显然不能。
    “老百姓,讲的是实惠。他们生了病,开始是拖,拖到忍耐不住的时候,才去看医生。不能说他们舍不得。一分一毫的钱,都是他们用双手从地里辛辛苦苦刨出来的,那是血汗钱啊!他们一年到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了什么?
    “你看,上次那个得了鼻窦炎送孩子上学的伯伯。穿的是孩子穿过了的球鞋子,裤子是孩子的校服裤子,走那么远的路回去,也舍不得坐车。他为的是什么?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孩子。如果我们做医生的,每个人都有着和他们同样的心,那么,何愁天下有治疗不好的疾病呢?
    “上工治未病。我们王家,历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教会那些穷人,用简单易行的方法,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去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多发的疾病,譬如感冒、扭伤、摔伤等,及由于过度劳累所导致的一些疾病。
    “现在的医院,大多以赢利为目的,丢掉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本心。用药,拣着利润空间大、回扣多的用。光是挂个号,都要上十元。一个小小的感冒,有的医院居然还要抽血化验,更为离谱的是,还有的要拍片检查。这叫医院吗?这叫医生吗?
    “有些不讲良心的小诊所,只要是感冒,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马马虎虎的检查一番,就开始打吊瓶。几毛钱成本的药,一瓶吊针打进去,就是几十上百的治疗费。
    “更为黑心的是,病人只要在他诊所里打过一次吊瓶,以后感冒了,去别的诊所、别的医院去看,怎么也治疗不好。只有再次回到他的诊所,一瓶药水进去,很快就好了。是别的诊所医生不行吗?不是。是他黑心,用了抗生素,而且是很厉害的抗生素。第一次,他那瓶药水打进去,病人体内的病菌就产生了抗药性。下次,出现同样的症状,去别家医院,用常规治疗手段,绝对是没有效果的。
    “每个暑假,我都要你去伯父家去住一段时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老者转头问小男孩。
    “农村空气好,好玩呗!”小家伙回答。
    “错!老子叫你去,是去叫你帮伯父家干活,去体会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空气好,玩,老子玩你两丁公!”老者吹胡子瞪眼睛。

    每当闲暇时,老者总会在给小家伙分析一些病案的同时,语重心长的培养他的医德。
    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基础。而做人,对医生来说,更为重要。
    @ltclive 594楼 2013-06-14 12:22:00
    看到荆楚大地地处中原我笑了呵呵
    -----------------------------
    呵呵,让兄台笑话了
    声明一下,我文中的“中原”,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原”。
    所指,大概相当于春秋早期的“楚”所在地,即湖北荆州地区。但是,我自己,将这范围扩大,把整个湖北包括了进去。
    所以,请看客们别笑话。
    呵呵,措辞不严谨,是我的错误,接受笑话。
    一并谢之,感谢你们的提醒。
    远古时候,人们生活环境恶劣,往往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人的生老病死,完全靠的是自然。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疾病,也没有所谓的医生。
    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用手按一按、揉一揉,或者敲打敲打,就会感觉好一点。于是,就从无意识的动作,发展为有意识的行为。
    慢慢的,按摩一术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
    同时,人们发现,通过敲打,配合一定的动作,竟然可以将人体的不适彻底驱赶走。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将这种动作规律化、节奏化,这样,导引一术就跟着产生和发展了起来。

    在按摩和导引之术发展过程中,艾灸一术同时也产生和发展了起来。

    有了火,人们从茹毛饮血的阶段,发展到吃熟食的阶段,身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在烧烤食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火的热量,对身体有极大的诱惑,它不仅能让身体感到温暖、舒适,而且,通过烤火,还能减轻身体的不适。
    于是,人们就开始有目的的去研究火在治疗人体疾病过程中的应用。
    就这样,艾灸一术,慢慢产生了。
    但是,这个时候,艾灸,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律。
    直到人体育经脉的被发现。
    在按摩、导引之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无数次的反复,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慢慢的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无意地受到刺激减轻病痛到有意的去寻找刺激,譬如烘烤、捶击某些部位,从而使病痛得到治疗。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慢慢的,就产生了穴位的概念。
    那个时候,既没有规定的部位,也没有所谓的穴位名称,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
    “以痛为腧”是指身体表面某一部位的敏感压痛点,就是当压到这些敏感点时,病人常常不自主地叫一声“啊”。所以,也称这些压痛点为“阿是穴”。

    又过了很多年,我们先祖中有一部分比较牛逼的人,通过导引之术,返观内视,发现,人体内居然潜伏着一条一条日夜奔流不息的“河”,而之前人们发现的穴位,就在“河”的不同阶段,有的在“河”的源头;有的在“河”的源头下面,“河水”还没有涨成大流;有的在“河”的转折点上;有的在“河水”流动的最迅速地段;有的,在“河”的汇集地段。总之,所有的“阿是穴”,都与这些“河”分不开。
    这些暗“河”,在人体中错综复杂,总束周身,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规律,起止循行皆有迹可寻。
    于是,经络,就这样被发现了。

    经络的发现,使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前进了一大步。
    人们不再通过盲目的烘烤、敲打和运动,来抵抗和治疗疾病,而是有目的地通过锻炼和刺激经络,及经络上面的穴位,来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的疾病。

    按摩、导引之术,促使了经络的被发现。而经络的发现,又推动了按摩、导引及艾灸之术的发展。

    可以说,按摩、导引及艾灸,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起来的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是最实用的手段,同时,也是最为方便和廉价的。
    学习中医,就不能丢下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实践知识。
    学中医,不懂按摩、导引及艾灸,那就不能算一个好中医。
    “上次,我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帮助病人确定鼻窦炎的时候,给你仔细分析过。让你天天练习的八段锦和华佗五禽戏,就属于导引术的范畴。现在,我给你说说艾灸”,老者继续说。

    “艾灸的发展,最早是伴随着火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穴位和经络的发现,艾灸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一般所讲的艾灸,就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其实,广义的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艾灸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关键是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因此在民间流传很广。

    “艾灸的功用,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其中,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功用,艾灸已经成为民间普通人的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艾灸所用到的艾条,也不再是简单的艾叶和艾绒,而是和其他药物掺合在一起,更加增强了其药物渗透力和艾灸效果。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药艾条,其成分大致包括艾叶、桂枝、高良姜、藿香、降香、白芷、陈皮、人参、川乌等,其功效,远非一般单纯的艾叶条可比。

    “做艾条,以长江以北的大叶艾为良,长江以南的小叶艾,质量次之。大叶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长江以南的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产量低。

    “艾的采摘,也有讲究。古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每年端午的前后,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这个时候采摘的艾,是最好的。有经验的采药人,会采取长得像人型的艾叶,或在采艾的前几天,将看到的艾草用脚压倒,到采摘的时候只采摘又能站立起来的艾草叶子,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它制成的艾绒治疗的效果威力才够大。

    “判断艾条质量的好与次,主要从色、质、味、烟、火这几个方面来分辨。好的艾条,绒色土黄或金黄;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气味芳香;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

    “艾灸的方法,分多种,有直接灸、瘢痕灸、温管灸、无瘢痕灸、隔物灸等。而艾灸的手法,也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艾灸的学问大着呢,以后,逐渐讲给你听。但是,总之,艾灸,一定要和经脉、穴位结合才有效果。否则,胡乱灸一气,不仅对保健治病无益,反而有一定副作用。所以,学好经络、穴位,是中医的基础。”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2-03 13:57:01  更:2021-12-03 14:05:4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