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荆楚异闻录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荆楚异闻录[第7页] |
作者:小桥流水人家r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回复第601楼,@踏羽飞鸿 悬壶济世~ -------------------------- 呵呵,可以啊,只要你努力 |
@我真的是不想注册 605楼 2013-06-16 23:12:00 楼主,我都是南漳的!其实襄樊这边的故事也不少哦!期待你多多收集!握个爪,顶你 ----------------------------- 是的,有听说一些。 南漳板桥摩天垭,很深山里的一个村。 |
水里摸鱼摸出感觉之后,接下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训练。 春天,家里小鸡刚孵化出来,伯父就让叔和蹲在鸡窝边,用三根指头去轻轻触摸小鸡身上刚长出来的绒毛,仔细体会绒毛从手指头拂过的感觉。闭上眼睛,通过绒毛,去体会小鸡被触摸时的每一次轻微的颤抖,去体会它内心的每一丝波动,从刚开始的恐惧,到逐渐信任,到最后放心的享受被抚摩。 夏天,菜园子里的冬瓜上了粉,伯父就让他搬把小凳子,坐在田垄间,用手指头去轻轻拂去冬瓜身上的白粉,感受细腻的白粉从冬瓜身上轻轻滑落的飘拂。既要拂去粉末,又不能伤到细嫩的冬瓜皮。有时候,三根指头按上去,根据痕迹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力道的轻重。 秋天到了。早上起来,路边的野草上,薄薄的一层霜,伯父又让他去拂拭那层薄霜。冬瓜是固定的,而野草叶则是不固定的,一点轻微的力量,就可以让叶子压弯甚至折断。手指头拂过,指肚下面的霜被划开,指头上的热气,让冰冷的薄霜,变成一粒一粒细微的小水珠,均匀地散布在叶片上。 有的时候,叶子上,一滴一滴的,挂满晶莹的露珠,他就用手指头去接触那些露珠。现在,他手指头上面的感觉已经十分的敏锐,出手的力道也能自如的把握。指肚快要接触露珠的时候,露珠已经有一部分主动伸展过来,轻轻吻着指肚。这时候,凉凉的感觉,从手指头传过来,遍及全身,十分惬意。 闭上眼睛,手下,就是病人的寸关尺。露珠随着力道的轻重而不断变化着形状,这就是不同病症在寸关尺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脉象。 有一滴露珠,由于力道重了点,与叶尖断开,滴落了下来。食指、中指、无名指,它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滑落,叔和分明能感觉到,它滴落的不甘,与叶尖的依依不舍。 这个时候,叔和已经是满眶泪水。 冬天到了。 阳光和煦的日子里,伯父就让叔和把手伸到溪水里,去抚摸水底石头上的青苔。溪水清清,缓缓流动,青苔随着溪水轻轻摇晃,从根到梢,有规律、有节奏的弯曲、扭动。手指头放在旁边,不打乱它的节奏,却要能感觉到它的波动。 冬去春来,几个寒暑下来,叔和已经对手指头下面的感觉有了明显的分辨。 正是因为伯父几近苛刻的训练,叔和对脉象的把握,已经到了明察秋毫的地步。 手指头一搭上病人的手,他几乎就能感觉到对方的心情,喜、怒、哀、乐,一一了然于指下。对方心情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三根手指头。 |
内功、外功修习小有所成之后,伯父就开始给他讲具体的脉象。 “别的医家,将脉象分为简单的几种,多者,不过上十。而我们王家,却将脉象详细的分为二十四种,称为二十四脉: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脉,形状各异,切脉手法亦不相同,指力亦有举、按、推、寻之别。之前,我要你捉泥鳅、摸鱼,用手指头去触摸体会各种细微差别,就是要培养你手指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目的就是要区分这二十四种脉象的细微差别。 “二十四脉,光听起来,就能难倒不少人,令不少医家望而却步,盖因其多有类似,难以区别也。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革与实相类、滑与实相类、沉与伏相类、微与涩相类、软与弱相类、缓与迟相类。 “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想要分别这二十四类脉象的差别,那简直就是自欺欺人。除非脉象差异极大,如初生之婴儿与将死之老者。但是,在我们王家,如果没有学好前面的功夫,是不允许上堂切脉的。分不清脉象,把握不了病情,诊治不了病人,徒毁名声,何益之有? “前面的功夫,说难,其实也是一种方便法门。别的医家,讲究从实践入手,先从理论上给学徒大致讲清楚各种脉象的分别,然后就让他们匆匆上堂去切脉,为的是从实际脉象上去体会差别。这种方法,可以说没有错,毕竟,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但是,手指头下的感觉,不同于书本上的知识,是看得见的。没有培养手指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任何脉象,感觉都差不多。就这个‘差不多’,却会要了很多人的命!拿病人做试验品,这样的事,我们王家,从来不会做。 “说到试验品,我想起了先祖曾经提到过一个人,刘纯。刘纯,被明清两朝太医院尊为太医保护神。他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医生。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王家一直都有记载,那就是‘人无胃气不治,药不亲尝不发’。想想看,药不亲尝不发,该是怎样的一种对病人负责任的态度啊! |
“别看二十四脉很多,但是,他们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想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一样,它们也可分类,有纲有目。只要抓住其纲,纲举目张,其实也不难去学。 “总的来说,二十四脉,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八纲脉,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掌握了这八纲脉,那么学习其他的脉,就很容易了。 “具体来说。浮沉是从脉位而论,是居于皮肤表层,还是居于里层,即我们在实践中所说的轻取还是沉取。切脉时轻轻搭上即可得为浮;重按始得为沉。 “浮有两层意思。其一:为风邪伤人,浮为风的特性;其二:为脏腑精气外现的标志。浮而有力多为实证,浮而虚、浮而空多为虚证,有时甚至是脱证。 “沉也有两层意思。其一:主里,指外邪进入人体的部位较深,较里;其二:为脏腑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展的标志。沉而有力多为实证,沉而无力为虚证,反应脏腑的精气处于匮乏状态。 “迟数是从脉的频率来讨论的。脉率快为数,按呼吸来算,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四至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为数脉;一息三至则为迟脉。数脉主热,脏腑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迟脉主寒,脏腑功能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 “虚实是从脉象有无力道而论,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滑涩是从脉象的流畅度来论的,流畅太过为滑;流畅不及为涩。滑脉反应体内阴份太过,脉道充盈,经经气外束,出现滑利,可见痰饮、水湿、妊娠。涩为阴份不足,脉道充盈不足,经气束缚后,血脉流行不畅,见于血虚、血瘀等。” |
中医博大精深,远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太简洁的话,好象中医可有可无,不如西医。 而说得太过详细,又给人以神秘之感。 真应了那句话,中医让人糊涂地活着,西医则让人明白地死去。 |
@请叫我小灰熊 611楼 2013-06-19 14:11:00 我在追呢,继续啊 ----------------------------- 最近有点事,上班下班都在忙,对不住了啊兄弟 |
回复第613楼,@大头男伢 咋能学习记住这么多中医的东西,哥你太厉害了。。。 -------------------------- 浸润时间久,自然明白,不用刻意去记。 做哪一行都是这样。耳濡目染,环境熏陶,则自然熟悉。 |
很久之前,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过关于切脉方法的练习,是本关于中医的书。具体的训练方法记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大概。 那方法也是从易而入难,但是入手却是体会自己的脉感。大概几个步骤为:金、革、羽、水、气。 金。手指头放在金属物体表面,体会自己的脉动。 革。手指头放在皮质物体表面,体会感觉自己的脉动。 羽。手指头放在羽毛、绒毛上面,仔细体会自己的脉动。 水。手指头放水面上,轻触水面,要能体会到自己的脉博的波动。 气。伸出手指头,不接触任何事物,要能凭空感觉到自己脉博的跳动和变化。 据说,经过这五步锻炼,手指头的感觉也是异常的灵敏,能感受到病人脉象的细微变化,病人情绪的波动也能通过脉象诊察出来。 所谓大道同源万物同理,无论何种训练方式,目的无非一个,那就是,培养手指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从而能够体会到脉象的微小变化,达到最终正确诊断疾病的目的。 |
前面说到,切脉精绝的王叔和,当初也曾被人们称之为‘三指勾命鬼’。事情是这样的。 王家世代相传的药铺,传到王叔和手里的时候,规模和病人,没有比以前增加多少。但是,王家的名气,却比以前大了许多。盖因叔和自从上堂坐诊以来,对所患疾病的精确诊断和用药的少而精。 名气虽然大了,但是病人却没有增加多少,为什么? 王叔和由于自小接受家庭长辈的严格教导,成天与之打交道的,不是医书,便是草药,与外人的接触,最多的不过是有求于医生的病人。所以,这样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将叔和培养成了拙于言辞、过于梗直不善于交际的性格。 所以,叔和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往往没有顾及病人的感受,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譬如,有一次,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带着年轻的妻子来看病。叔和手指头一搭,马上说他生病是房劳过频所致。一屋子的人,说得边上的年轻女子脸红一阵白一阵。结果那男子带着妻子愤然拂袖而去。 结果可想而知。 长期这样,虽然他诊病的功夫非同一般,但是,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不至于饥寒,但是也没有将祖宗传下来的药铺扩大。 但是,王叔和生性恬淡,不喜迎逢拍马结交权贵,虽然药铺生意不怎样,但他也乐得清闲。在家里读读药书,上山采采草药,倒也乐在其中。 但是,合该他生不逢时。他安于现状,时代的洪流,却不给他一片安静的天空。滚滚潮流,还是将他卷了进去。 魏末晋初,战事频发,瘟疫流行,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穷苦百姓得了病,首先想到的是全家妻儿老小的温饱问题,根本没想到拿钱去治疗。得了病,还要挣扎着去做工挣钱。等到病入膏肓打熬不过了,这才不得不求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王叔和虽然不善交际,但是,他心地仁厚,见不得穷人受病痛的折磨。所以,一旦有病人上门,他就会全力诊治。奈何,那些病人,都是已经病入膏肓之人,纵使他有再高明的医术,也不能阻止病人已经踏入棺材的脚步。 和王家药铺相比较,其他药铺,见到这些病人,稍加诊断,便下了逐客令。因为病情太严重,已经到了无法可救无药可医的地步,他们都不会接手诊治。而是委婉地称自己医术不行,或者是看不出病因,或者是缺少药物,总之是不会治疗的。 而王叔和则不同,只要是病人上门,即使他明白自己回天乏术,仍是尽自己最后的一分力,竭尽全力去诊治,去减少病人的痛苦。 而结果,往往是,他治疗一个,病人便死亡一个。 |
@王芯雅 617楼 2013-06-25 00:44:00 咿呀。。一哈子看斗了。呵呵。老乡啊。我那个弥市的邱市这里的呢 ----------------------------- 好近啊老乡 |
@王芯雅 618楼 2013-06-25 00:44:00 呵呵。斗然看到的。来顶顶啊。不算晚吧。 ----------------------------- 呵呵,不晚不晚呢老乡 |
端午,见到许多亲戚朋友家,买了艾蒿,悬挂在大门口。 每次散步,也见到许多人家门口悬挂有艾蒿,有新鲜的,有陈年的。 不禁想说几句。 他们这样挂艾蒿,是错误的。 一般,家门口悬挂艾蒿,目的是为了辟邪。 但是,悬挂艾蒿辟邪,有一定的讲究。 其一,辟邪所悬挂之物,不能单只有艾蒿。单单悬挂艾蒿,起不到辟邪的作用。艾蒿必须要与另外一种植物----苍木草,一起悬挂于大门左右两边,才有作用。 民间有俗语云:苍木草是秦叔宝的剑,艾蒿是尉迟恭的鞭。这也是有说法的。 民间,以前两扇大门上,朝外的一面,都会贴上两个门神以辟邪,一个是秦叔宝,另外一个就是尉迟恭。 所以,要想以艾蒿来辟邪的话,最好与之同时悬挂苍木草于另一边。 其二,艾蒿和苍木草的采收,有特定的时间讲究。采收艾蒿和苍木草,一定要在端午节,即农历的五月初五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去割了带回来,这时候采收的艾蒿和苍木草才最有作用的。 为什么一定要在五月初五的早晨呢?中午不行么?前几天不行么?晚几天不行吗? 不行。 既然已经相信艾蒿和苍木草有辟邪作用,那么就要严格遵循民间的说法去做。俗话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工夫做足嘛! 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五月初五的早晨,药王菩萨会洒药水在艾蒿和苍木草上,以增加其药性。 所以,早晨去采收艾蒿和苍木草的话,都会发现,艾蒿和苍木草上,满是晶莹的露珠。这露珠,便是药王菩萨降下来的药。 这个时候采收的艾蒿和苍木草,可以存放数年,不长虫,不霉烂,因为有药王菩萨的药在上面。 而在其他时间采收的艾蒿和苍木草,放不了几月,最多一年半载,就会发霉变质、长虫,而不能使用。 艾蒿和苍木草辟邪,一是因其形。苍木草叶窄而尖,形似剑;艾蒿叶宽卵有裂齿,形似鞭。恰与秦叔宝、尉迟恭所执之武器相似,故可辟邪。 二,因其具药性。艾蒿与苍木草,都为中药。 |
艾蒿,也叫艾草。 一般,人们称呼“人参”为百草之王。但是,在中医眼里,“百草之王”,却是艾草。因为,艾草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同时也是很好的保健品。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能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同时,又可用它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现在,都市里,人们很少能见到有卖艾草的,所以,对其使用及功效,不是很了解。 但是,艾条,却是在药店里可以随时购买到的。 平时,在家里多熏熏艾条,不仅可以辟邪,更重要的是,可以杀菌消毒,而且不留死角。 可以说,艾条,是很经济实用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物。 |
有空自己顶一顶,哈哈 |
@踏羽飞鸿 625楼 2013-06-27 00:10:00 ----------------------------- 很有意境 |
前段时间,有亲戚生病,于广州某医院住院,见有医生给其扎针。 其肺有疾,见医生针其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诸穴。根据“母病及子”---土生金,脾胃属土肺属金,及“生克制化、胜复”原理,针这两经脉之穴并无过错。但是,却并未见医生针及肺经主穴。 笑问之,两个年轻的女医生,一脸的茫然。旁边端盘子的护士,亦然。 见其所用之针,乃一次性之针具,一大套筒内有一小套筒,小套筒内有针,银白光洁,应为钢制。 针时,取下外大套筒,小套筒一端开口处对准所针之穴,一手按住,另一手中指压于大拇指下,弹针尾,针乃扎进小套筒开口所处之穴位。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技术,真是太先进了。 不仅仅是先进,而且非常的便捷简单。 但是,正是这种投机取巧的“进步”,把传统的中医送上了几乎毁灭的地步。 古时,针灸之“针”法,是有严格讲究的,估计,现在大部分所谓的医学院高才生听都没有听说过。 其一,针法所用之针,有严格的制造和保养方法。 一个高明的中医针灸大夫,随身应该是有“九针”携带的。 何为“九针”?镜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利针、毫针、长针、大针是也。 九针各不同形,作用亦不同。 镜针,应天,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以泻阳气。 圆针应地,长一寸六分,锋如卵形,以泻分气。 鍉针应人,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主脉勿陷,以致其气。 锋针应四时,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 铍针应五音,长四寸,广二分半,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利针应六律,长一村六分,大如厘,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毫针应七星,长三村六分,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长针应八气,长七寸,锋利身薄,所取远痹。 大针应九野,长四寸,锋微尖如挺,以泻机关之水。 针的制造,是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做的,而且,全是手工打磨而成。哪像现在,模具定好,批量生产。 针生产出来后,还不能立即使用,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要做----养熟。 首先,用竹筒一只,去青,里面装满羊脑髓、人乳汁、磁石,将九针放进去。然后将竹筒放进生铁锅内,用山上的活泉水煮一昼夜。 其次,将九针放入锡锅内,锅内注入人乳汁,然后再往里面放入按比例配置好的硫磺、槟榔、当归、防风、羊脑髓、羊骨髓、乳香、没药、荆芥、黑牵牛,武火烧开后,文火煮一昼夜。 接下来,将九针拿出来,揩干净。在竹林地里挖个深三尺的坑,将九针用麻油擦拭后,粗麻布包裹九层,埋入地下七日。 七日之后,清晨,一人,杀一成年公狗,剔下大腿肉。另一人迅疾挖土取针。然后,将针刺入新鲜狗肉中,煮两个时辰。 再接下来,将九针用调配好的乳香、没药、磁石、牙皂、硇砂、虎骨、天麻、川乌、草乌、雄黄、防风、薄荷、人参、当归、川芎、细辛、羊脑髓、羊骨髓、人乳汁搅拌均匀,装进最先用过的竹筒里面,用油麻布封紧竹筒口。然后,用烧酒二斤、山上的活泉水八斤,用生铁锅煮一昼夜。 煮过之后,择一竹林地,掘地三尺为坑,将九针埋入地下七日。 最后,取出针,用米糠擦拭干净,再用麻油擦拭,装入粗麻布袋,随身携带。 上面,就是针的制造及保养。 接下来,针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方式方法。 |
针法多端,而以《素》、《难》为主。 具体来说,有四点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曰穴法,二曰开阖,三曰迎随,四曰非经走气。 穴法。人之一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公孙、临泣、后溪、列缺、内关、外关、申脉、照海。 十二经脉,每经各得五穴,以应五行。井主心下痞满,荥主身热,腧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穴法,即以疾病之症状,配合神气在经脉中之游行,兼顾阴阳八脉(阳三脉--阳跷阳维督脉、阴五脉--阴跷阴维任冲带),依照子母、妻夫原则,来确定下针的手法。 开阖。以干支日时,推算穴开之时,主何种病症。 某经有病,则推其开穴之时。按时下针,针到病愈。 《本草》有云,燕避戊己,蝠伏庚申。物性且然,况人身一小周天乎?故缓病必俟开阖,犹瘟疫必依运气;急病不拘开阖,犹杂病舍天时而从人之病也。 迎随。迎者,逆也,迎其气之方盛而夺之,为泻;随者,顺也,随其气之方虚而济之,为补。 从经穴的走向来说。 手三阳经穴,从手至头。下针之时,针芒从外往上为随,从内往下为迎。 手三阴经穴,从胸至手。下针之时,针芒从内往下为随,从外往上为迎。 足三阳经穴,从头至足。下针之时,针芒从内往下为随,从外往上为迎。 足三阴经穴,从足至腹。下针之时,针芒从外往上为随,从内往下为迎。 从人体的左右来讲。左为阳,右为阴。 从人体的上下来分。手为阳,足为阴。 从时辰上来分。从子至午,左行阳络,为补;从午至子,右行阴络,为泻。 飞经走气。不外乎子午迎随。具体有以下手法:切而散之、爪而下之、弹而努之、扪而循之、动而伸之、推而按之、通而取之、摇而出之等等。 除以上四法外,下针亦有深浅之别。 医家先诊察病人病之轻重深浅。病在脉,刺脉无伤皮;病在皮,刺皮无伤肉;病在肉,刺肉无伤筋;病在筋,刺筋无伤骨;病在骨,刺骨无伤筋。 深浅之别,亦分季节。春夏应浅,秋冬应深。 |
所以,针灸之“针刺”之法,有很深的学问和很严格的讲究。稍有不慎,当时或有小验,过后则后患无穷,即现在所说的后遗症。 纵观现在的中医院,即便有针灸医生,下针也只是找准穴位而已,至于补泻迎随开阖及流注等,则完全弃之不顾。 奈何?! 中药、针灸,一直发展不起来,盖因疗效显著,却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悲乎?喜乎? |
回复第628楼,@北行孤鹰 写得好 -------------------------- 谢谢 |
门上窗棂挂着艾草。 门板上贴着门神——尉迟恭、秦叔宝。 |
@bettermanlV 634楼 2013-06-28 12:50:00 哇,楼主真的是厉害,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想想都觉得艰难,更别说去学了。 很佩服楼主! ----------------------------- 呵呵,谢谢 |
----------------------------- @bettermanlV 647楼 2013-06-28 13:15:00 货朗担,呵呵,我听过另外一个有关货朗担的故事。 说是他经常去一个村,几十年如此。村里有个小孩,小时候见他是这个样子。等小孩子老了,见他还是那个样子,就很疑惑。 有一天,那当年的小孩子,现在已经成了老人,就问那货朗担。 结果货朗担一下惊醒过来,往村外跑去,刚出村,就瘫倒在地,瞬间烂成一堆白骨。 原来,货朗担早在十多年前,就被人杀死。只是他一口气在那,不甘心。所以就一直以活僵的身...... ----------------------------- 类似的故事,我有听说过,不过是关于一个红军连长的。 说他们连被敌人包围了,他最终带领兄弟们冲了出去。 出去之后,都受了伤,去到医院检查,发现,连长其实已经早在突围的时候就死了,是一具活的僵尸带领下面的战士突围的。 可歌可泣! |
----------------------------- @bettermanlV 646楼 2013-06-28 13:11:00 茅山之术,到底是不是真的 ----------------------------- 没经历过,不敢妄下结论 |
----------------------------- @bettermanlV 645楼 2013-06-28 13:10:00 很惊悚的样子,怕怕、、、 ----------------------------- 现场很多人,倒也不觉得怎么害怕 |
@踏羽飞鸿 405楼 2013-04-29 14:52:00 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过玉湖里经常有龙吸水~ ----------------------------- @bettermanlV 644楼 2013-06-28 13:08:00 玉湖,名称的来历,你知道吗? 据说是淹了附近的一条“玉某”街而得名的,具体我不记得了。 ----------------------------- 这个故事是有流传的 |
@bettermanlV 635楼 2013-06-28 12:49:00 不得不顶啊,看得我都想学中医了 ----------------------------- 但愿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多 |
----------------------------- @bettermanlV 639楼 2013-06-28 13:00:00 好象在看武侠小说,嘎嘎嘎、、、 ----------------------------- 您笑得有点那个、、、 恐怖 |
每次散步,经过独活大药房,见到LED屏上有大大的广告:冬病夏治,免费熏艾。 凑近了去看。一小截艾条,点燃了放艾灸器内,用橡皮带固定在足三里、关元等几个穴位上。 呵呵,倒是挺简单的。 艾灸,三两次,能有效果? 药店搞个宣传的噱头而已。 足三里、关元,属于保健穴,需要经常的灸才能有效果,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冬病夏治,没有说错,也是有根据的。不仅要夏治,而且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为艾灸是热的,在最热的时候做艾灸,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说到这里,想到了一个故事。 说的是古代,有个屡次犯案的采花淫贼被捉住了,人们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此贼是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却脸色红润、身体健壮。 有人就十分的不解,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能采花,行那人道之事? 那贼老头掀开衣服,人们见他小腹肚脐之下,居然有个小洞孔。他又提起裤管,人们见他两个膝盖下面的地方,也有两个小洞孔。 三个小洞孔,像是烧灼出来的。 原来,这老头,经常用药艾熏足三里和关元这三处保健,以至于到了九十多岁,仍是精气旺盛,阳气充足,需要借采花来宣泄充足的阳气。 唉,方法虽好,可惜不走正道。 采花贼被斩首处决后,人们在他小腹,居然发现了一颗珠子,圆润光洁,似玉非玉,晶莹剔透。这就是他得到秘法,保养身体,养出来的“真珠”----即一身精气所凝结而成的精华。 |
古时候,对于针刺之法的推崇,仅次于按摩与艾灸。 按摩,手法繁复,但是仅凭两手便可施治,不用借助于外物,而且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随时随地都可以治疗,因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为推崇的治病首要手段。 艾灸,施术简单,取材方便,疗效显彰,凭借烧灼穴位,通过温热刺激经络,来调整机体的生理失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的功效。而且,艾条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对人畜无毒,还有消毒杀菌辟邪作用。所以,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称颂和喜爱,成为仅次于按摩的一种简便治疗手段。 针刺之法,通过针刺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病保健效果。因为是直接作用于机体,所以疗效可以短时间看出,很是明显。 但是,针刺之法,对于施术者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明经络穴位,而且要对各脉所主之病症了熟于胸。这样,下针之时,才可有的放矢,针到病除。 九针的锻造与保养,古时有两家最为出名----“云梦陈氏”与“朝那皇甫”。 云梦陈氏专锻造,朝那皇甫专保养。 云梦,即云梦荆州泽,今为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现在发现,云梦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岩盐、芒硝、石膏出名,被称为“云梦三宝”。 那么,当时被世人所称道的“陈氏针”,应该和当地极为丰富的矿藏有关,其造针所用原料,据推断,应该是当地的矿藏,经过熔合提炼之后的精华所在。 据历代医家所传,陈氏所造之针,软硬适中,与人体有极强的亲和性;针入人体,针感极强,能顺经脉“及三尺”,意思就是,陈氏所造之针,在针刺之时,针感能自所刺之穴开始,达到“三尺”那么远的距离。 这里,“三”应该为概数。但是,这也充分说明,陈氏所造之针的神奇性。 朝那,即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一说为甘肃灵台)。皇甫世家为医,名震朝那。但是,更为世代医家所称道的,是皇甫家保养九针之法。 世传九针之保养,有七道工序(前文已经说过)。但是,皇甫家的保养,却有九道工序之多,而其中最为神秘的一道工序,就是,凡医家所购之针,委托皇甫家保养的话,必须同时留下印堂之血九滴,皇甫家会用此血,糅合进针内,使其具有灵性。 据传,凡经过皇甫家保养出来的针,在医家手里如有神助。 |
有江湖传言,经过糅合主人精血保养过的针,已经与主人有了血脉相通的心灵感应。在医家寻穴下针之时,如果穴位稍有偏差,针在入皮不入肉之际,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传递给主人,让医家重新下针。 云梦陈氏与朝那皇甫氏,一造一养,一南一北,远隔千里,互闻其名,但是很少联手。 历史上有记载的,两家仅有一次联手的记录,便是在西晋时期,约为公元253年。 |
@佛祖赐我D罩杯 658楼 2013-07-03 15:41:00 楼主,打个商量行不?你能不能把一个故事写完,再给我们科普另外一件事,或者一楼就是一个故事。我连着看了几页,发现故事不是错,但是就是看着看着,你又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件事上面去了~~这样看很累啊,有木有??? ----------------------------- 呵呵,好的。 其实,从后面几个故事开始,已经是一个故事说完后再接另一个故事了。 谢谢! |
@于钦海 660楼 2013-07-03 15:46:00 下图为辟谷49天减44斤的视频截图。完整视频在网站里。 ----------------------------- 汗、、、 |
陈、皇甫两家联手时,陈家为陈延之,皇甫家为皇甫谥。 陈延之,针灸大家,著有《小品方》,可惜已亡佚。历史上,关于陈延之的记载,少之又少,可以说,他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了。但是,散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中的各种针灸奇方,仍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相比之下,皇甫谥就比较出名了。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10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造针、养针之家,出针灸大家,理所当然。不明医理,不晓脉络,如何造、养惊世之针? 可惜,后人所传,多为两家针灸之术,而两家所擅长之九针造、养之术,却反而鲜见于史。 |
自己顶一顶 |
@zhangyan暄 665楼 2013-07-06 16:18:00 石首老乡顶下。不过感觉楼主还是多说点小故事看得更过瘾 ----------------------------- 好的,慢慢来说小故事,呵呵 |
‘脉神’太长,以后慢慢更。 驾御长篇的能力,我还是有欠缺。 二十五、乱石堆之手 山野有真传,高手在民间。 民间,高手多,怪事也多。 而且,越是偏僻之地,奇闻怪谈也就越多。 下面这件事,是我听一同事说的。 惊讶之余,我有点不相信。 他信誓旦旦的说,绝无虚构,而且,还有当时同行的几个朋友作证,并一一列举了那几个朋友的姓名。 我是个比较较真的人,虽然和他那几个朋友不是很熟,但是,后来专门不辞辛苦,跑去问他们。 我不是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问的,而是一个一个分别去求证。 虽然事隔多年,但是那几个人,都肯定的回答了我。 这下,我相信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等着我们去发现。 那个同事,姑且称之为W君。 当时,W君还在读书,高中三年级。 W君住在深山里,南漳县板桥镇下面的一个小小山村。高中所就读的学校,则是远在百里之外的县城里的‘南一中’。 W君所在的村子,大约有四十多户人家,稀稀拉拉的散落在两个山谷内。 W君老房子那一片,只有六户人家,和村里其他人家隔了五、六里距离。 W君上高中的时候,村里的小孩和青壮年,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都跑出了大山,进入花花绿绿的霓虹灯世界。 村里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特别是W君所在的那个山谷,六户人家,走空了三家,剩下的三家,一家是个孤老,一家是两个老人带个刚学会走路的孙子,最后一家,就是W君他们一家。 W君上学之后,家里就两个老人,守着山谷内岩石缝中的那几亩贫瘠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原始的生活。 |
一个周末,W君回家拿了生活费,等附近几个村的同学来了,趁着天刚亮,赶紧出发。 家离学校远,要走上十里路到镇上,才有公共汽车可以坐。 他们要赶到早晨汽车发车之前到达镇上。镇上只有一趟公汽,如果今天没赶上,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走。 天刚蒙蒙亮,但是,山里空气好,能见度比较高。 不知名的虫子,欢快的鸣叫着,草叶上的露珠,挂在叶尖上,摇摇欲坠。 他们都没有说话,埋头赶路。 寂静的大山里,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喘息声。 偶尔,还有早起的勤劳的鸟儿,振翅掠过他们的头顶,扑拉扑拉。 刚转过一个山脚,“哗----”,路边传来石头滚动的声音,吓了他们一跳。 走在前面的W君侧头一看,惊愕地停下了脚步。 后面的同伴忙收住脚,朝W君看去,W君望着前面的路边,一脸的惊恐。 不约而同,他们都顺着W君的目光,朝那方向看去。 将近二十岁的几个男孩子,看到了他们这么多年最为惊恐的事情----一只毛茸茸的“手”,从路边乱石堆里伸了出来。 今天很诡异,W君出门的时候,就隐约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 往常,周末,等同伴们来的时候,他就会站在路边,拉长声音吼几嗓子,然后等着同伴们的回应,“哎~~~,哎~~~”。 已经约好了时间,同伴们听到他的吼声,都会兴奋的回话,“马上到啦~~”。 到了一起,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大声说着,笑着,一路走一路闹,不寂寞。 而今天,W君起床的时候,头就有点迷糊,“可能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吧”,他想,还在回味着昨天晚上的美梦。 拿上行李,给在厨房忙碌的母亲说了一声,就出门了。 到了路上,他也没有心情去吼叫,就默默的蹲在路边,想着心事,时不时抬头,朝路的尽头瞅上几眼,看同伴们来了没有。 一起上路了,大家招呼都没有打,都沉默着,气氛有点压抑。 “他们在想什么呢?”W君默默的想。 今天,路上,没有了往常的欢乐。 |
山路,也显得格外的寂静,寂静得叫人有点害怕。 听着大家“沙沙”的脚步声,W君突然想到了一句诗,“蝉躁林愈静”。 慢慢的,W君的思绪,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脚步,飞到遥远的梦的国度。 他有时候就在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鸟,展翅翱翔在山谷,看到的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突如其来的“哗”的一声,让他停住了脚,但是,思绪却还没有收回来。 等看清楚眼前的景象时,他突然有种错觉,仿佛还是在梦里,直到身边的伙伴紧紧拽着他的一条胳膊,捏得他感到疼痛,他才发现,这不是梦,是现实。 接着,W君睁大了眼,后退了几步,差点跌倒。 这是两山的一个夹角,下面刚好有块平的空地。 岩壁上的石头,年深月久,因为风化,掉落下来不少岩叶到那块空地。 掉落的岩叶,到地面上的时候,已经碎成小石头块,形状不规则,铺满了那个夹角。 那只“手”从乱石堆里伸了出来,准确地说,应该是“钻”了出来,所以,它才把上面的石块顶得掉落了下来,发出“哗”的声音。 |
呵呵,晚上有空上来顶一顶 |
乱石堆中,散落有山上滚落下来的泥土,稀稀拉拉的长了一些瘦弱的野草。 那只“手”就那么突兀的从石块下面钻了出来。 说那从乱石堆里伸出来的是“手”,也仅仅只能形容大概的样子。 只见那只“手”,五个指头,一般长短,手心手背都有长长的毛,暗黄色的毛,上面满是污泥,毛色粗糙。 五个指头上,都有尖尖的爪甲,像猫的爪子一样,爪尖向内弯,成钩子形状,很是锋利,和人的手指甲完全不一样。 长长的指头下面,是小小的手掌,上面也满是暗黄色的毛。 “手”扭曲着,挣扎着,想要从乱石堆里出来,挣得四周的碎石块纷纷往下滚落。 那已经露出来的一截手臂,也满是杂乱的长毛。 “有的地方的毛粘在一起,结成了块,暗红色的,好象是血迹!”W君描述。 他走在最前面,看得比较清楚。 这一点,其他几个同伴没有印象。 “手”四周的乱石块在起伏、涌动,像是有个体形巨大的怪物要破土而出。 耐不住内心巨大的恐惧,W君大叫一声,撒腿就跑。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跟在他后面,飞跑,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 回了学校,他们把这件恐怖的事情给同学讲了。 同学们哈哈一笑,都不以为然,笑他们在编故事吓唬人。任他们怎么赌咒发誓,都没人相信。 周末,他们约了几个同学,去到事发地,想印证他们没有撒谎。 那片堆满乱石的空地,平静如常,不见有洞穴,也没有动物出现过的痕迹。 唯一可以说明问题的是,他们见到“手”出现的地方,那一片的杂草全枯死了。 距离那里最近的人家,也有好几里路,无法去找人印证。 而且,附近村里,也没听说发生过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了了之。 后记---- W君后来带我去过那块空地,是两山脚的夹角,终年晒不到太阳,大夏天的,从那里路过,身上都觉得寒意阵阵。 那一片山,也有别的山脚,也有同样的夹角,但是都堆满了腐烂的落叶,长满杂草。惟独这个夹角,只有乱石块,杂草稀稀拉拉的,长得很瘦弱。 这个夹角,显得异常“干净”。 看不出所以然。 |
二十六、何仙姑 我自小便体弱。 稍微大点后,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每去到一个新的地方读书,最先摸清楚的,就是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和诊所。 父母对我这种情况,爱怜心疼的同时,很是苦恼,也曾偷偷找“先生”看过。只不过当时我年幼,他们没对我讲。 上了大学,情况好点,但是仍然体弱。 成年了,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多年诊治未果的情况下,我就想,自己是不是“中了邪”,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东西。 于是,通过同学,认识了“何仙姑”,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何仙姑,姓何,据说能“通神,驱邪,镇鬼,赶阴兵”,故人送其外号“何仙姑”。 2001年,何仙姑五十多岁,居住在襄阳市下面的一个小乡村里。 和大多数五十多岁年纪的“老娘(娘,读一声)”一样,身材已经臃肿,但是步履敏捷。让人最有印象的,是她的一双眼。当她盯着人看的时候,眼珠黑多白少,让人心里发颤。 我第一次被人带着去见她的时候,她在自家院子里,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正在择菜(择菜,方言。即把菜园里摘来的菜去除掉死叶和不能食用的部分)。 见到有人上门,她打了声招呼,站起来,从堂屋里搬来几把椅子,让我们坐下。 我们是熟人领着去的,那中间人之前和她有说过我的情况,等我们一坐下,她就对那中间人说:“都说了,不用带人来这么麻烦,拿一件他贴身穿的衣服过来就可以了”。 “也不远,我就在市里面的大学读书,想找您给我看看!”我忙接过话茬。 她一扭头,就盯着我看。 没来由的,我心里一阵发紧。 她那双眼睛,太特别了,看我的时候,黑眼瞳中间,好象还有一双眼睛,直钻到我的心里面。 我喘了口气,忙避开她的目光。 “你这是病,应该去医院看,我没办法”,她移开目光,又低下头去,开始择菜。 中间人很相信她,给她道了谢,说下次感谢她,就领着我们离开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中间人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
@襄风楚韵 673楼 2013-07-11 19:04:00 脉神,很好的中医故事,我很喜欢,希望可以继续更下去。 等着你。 小故事,适合现代社会节奏紧张的步伐,我也很喜欢,希望一直更下去,每天有东西可以打发时间,谢谢了! 有的故事,其中所说的道理,对人很有启发意义,楼主,是个爱生活的人,是个对生活观察很仔细,很用心的人。 ----------------------------- 时间允许,会一直更下去的。 谢谢支持! |
@襄风楚韵 674楼 2013-07-11 19:05:00 很多故事,取材于生活实际,看着很平实,很质朴,很喜欢这种语调。 ----------------------------- 你说对了,我的每个故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
@襄风楚韵 675楼 2013-07-11 19:06:00 呵呵,故事中还有具体的地点和人名啊 ----------------------------- 哈哈,有几个故事里面,稍微改动了一下,应该不会侵犯版权把,哈哈 |
@襄风楚韵 675楼 2013-07-11 19:06:00 呵呵,故事中还有具体的地点和人名啊 ----------------------------- 有很多人,现在还在呢,但愿他们看到后别责怪我 |
自己顶一顶 |
何仙姑老家不是这里的,大概五、六年前,与老公离了婚,于是,一人从深山里搬了出来。 以前,何仙姑和山里大多数普通女人一样,相夫教子,过着平静的农妇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她老家的宅子。 山里,普遍缺水,一个村,就在山谷低洼处挖个深坑,蓄了雨水和从石头缝里渗出来的水,供人饮用和喂牲口。 这个深坑,当地人称之为“井”。 井里的水常年不干涸,里面满是青苔和浮游生物。但是,取上来的水,却十分的清冽。 山里人大多养牛,牛是耕种的主要劳动力。每天鸡刚打鸣的清晨,和炊烟袅袅升起的傍晚,人们就陆续的将牛赶到井里去饮水。 有时候,牛控制不住,也将大坨大坨新鲜的牛粪屙在井里,溅起浪花一朵朵,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 这个时候,主人就开始大声音的责骂。 牛甩甩尾巴,牛头一阵摇摆,两只大耳朵拍得扑拉扑拉响。不知道它懂了主人的意思没有。 责骂归责骂,却没有人去清理井里的杂物。 第二天,井水照样清澈,依旧有人用桶背了水回去储存在自家的水缸里,供日常使用。 何仙姑家却不同。 她的屋子,在建造之前,从很远的地方请了“先生”来专门选址。 地基,选定在离村有点距离的另外一个山脚,山腰是石头,下面是一片灌木丛。 先生指着灌木丛,说,把那片土取出来,将下面的沟壑填平,就在灌木丛所在的地方建房子。 何仙姑,当时还是个小女孩,跟在她父亲后面,大声嚷嚷,“这么远,背水都麻烦!” 的确,如果在这个地方建房子的话,本身就离村子有了一段距离,更不用说去井里取水了,那是更远。 她父亲狠狠瞪了她一眼,又转过头去对着先生赔笑脸。 先生拈须微微一笑,“房子建好,你们就不用去背水了。而且,你们家以后会出能人。” 父亲环顾一圈,没发现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他很信任先生。 于是,房子就决定建在先生选定的那片灌木丛那里。 |
那片灌木丛下面的土壤,极其松软,挖起来很是轻松。 挖着挖着,人们开始啧啧称奇。 灌木丛上面的岩石,是山体的一部分,一片成整体的巨大岩石。岩石巨大的岩体,上部高高耸起,下部斜斜的插入地下,与地面成60度左右的角度。 之前因为有灌木丛下面的泥土填充着,岩石与泥土结合成一体,看不出岩石的走向。泥土一挖空,岩石下面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盖子。房子建在下面,面南背北,冬暖夏凉。 岩石下面挖出的泥土,刚好将山脚下的地面填平,可以在房子前做个稻场。 这时候,何家小姑娘才开始相信先生的神奇。 可是,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房子建好了,何姑娘的父亲还想在后面建一间小屋子,做仓库用。 一挖,几锹下去,奇迹出现了,一股清冽的泉水涌了出来。 何父高兴异常。 接着刨。 四周的泥土挖光,下面出现一个天然的石头坑,直径两米多,呈不规则圆形。泉水就是从一角的石头缝涌出来的。 那眼泉水说也奇怪,刚好把石头坑涌满,便不再外溢。但是任他们怎么取,水面始终与地面齐平,不见下跌也不溢出。 何父笑得合不拢嘴,不用跑上几里路去井里背水回来,而且家里还不用再做个水缸储水。 此时,何姑娘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家里“出能人”一事,何时应验? |
@以纯2 683楼 2013-07-13 16:45:00 是不是真的呢 ----------------------------- 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实度 |
高手,注定是寂寞的。 何姑娘长大了。 都说女大十八变,这句话用在她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十八一过,何姑娘摇身一变,出落得那真叫一个水灵,乌黑的长发,水汪汪的眼,瓜子脸柳叶眉,丰臀细腰。 因为家里从来不缺水,她的皮肤和村里其他姑娘的皮肤,有着天壤之别。夏天,那露出来的一截胳膊,就像刚洗净的莲藕,白嫩嫩脆生生。白里透红的脸蛋,那真是一个剥了皮的鸡蛋,吹弹可破。 上门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踏破了她家的门槛。 何姑娘读过高中,因为家里穷,考上了大学,家里硬是没让她去上。父亲说,一个女娃儿,读那么多书干啥,过几年还不是别人家的媳妇。 为此,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硬是一个多星期没和家里人说话。 当她出门后,没事了,和之前一样。只是,每天傍晚,喜欢一个人坐在门口,对着起伏绵延的群山发呆,一坐就是半天,也不知道想什么。 提亲的人多,可是没有一个是她看得上眼的。 开始,是村里的小伙子。没戏。 附近村里的小伙子,有几个还是村里干部的儿子。没戏。 最后,惊动到镇上,居然有镇上“当官的”带儿子亲自登门拜访。没戏。 刚开始,父母以为女儿是要抬高出嫁的筹码,没有反对,心里还暗自高兴。 |
人好,自己顶一顶 |
好少 |
----------------------------- @以纯2 691楼 2013-07-20 17:58:00 喜欢 但又害怕 有太多未解之谜了 ----------------------------- 这个世界,我们所认识的,远远没有我们不认识的多。 |
@小桥流水人家r 672楼 2013-07-10 15:55:00 二十六、何仙姑 。我自小便体弱。 稍微大点后,大病不犯,小病不断。每去到一个新的地方读书,最先摸清楚的,就是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和诊所。 父母对我这种情况,爱怜心疼的同时,很是苦恼,也曾偷偷找“先生”看过。只不过当时我年幼,他们没对我讲。 上了大学,情况好点,但是仍然体弱。 成年了,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多年诊治未果的情况下,我就想,自己是不是“中了邪...... ----------------------------- @襄风楚韵 688楼 2013-07-19 19:55:00 难道是传说中的 双瞳?阴阳眼? ----------------------------- 呵呵,电视和小说里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那没有。 |
@以纯2 683楼 2013-07-13 16:45:00 是不是真的呢 ----------------------------- @小桥流水人家r 684楼 2013-07-16 20:47:00 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实度 ----------------------------- @襄风楚韵 689楼 2013-07-19 19:56:00 喜欢这样的小故事 ----------------------------- 那就继续讲小故事。 |
自己上来顶一顶 |
可是,时间一长,当爹当妈的,就着急了。 说嫌弃对方门槛低,也就罢了,可镇上“吃皇粮”的都亲自上门提亲,她怎么还是一副不理不睬的呢? 再高的,人家可不愿意从偏僻的大荒山里娶个姑娘回去;可低的,何姑娘又看不上眼。 高不成,低不就。这事就这么给拖了下来。 眼看25都过了,还没说个人家,何姑娘仍旧一副事不关己的超然态度。 开始,爹娘还说几句,埋怨她不该太挑拣。 “读书要你们出钱,你们不愿意,我也没话可说。现在出不出嫁,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自己做主。”何姑娘一句话给顶了回去。 从此,爹娘再无话说,只能在暗地里叹气。 何姑娘这是给爹娘扛上了。 缘分,总是不经意间从天而降。 这天傍晚,归巢的鸟儿的翅膀划过天空,夜的帷幕缓缓降落,一层薄薄的务纱,柔柔的笼罩了安静的村庄。 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何姑娘家门口。 何姑娘的缘分来了。 |
二十七、杨先生 襄阳市南漳县板桥镇,深山里有个村庄,姑且称之为M村。 M村很闭塞。2012年上半年,水泥公路才通到了M村。但是,从村里去镇上,没有公共汽车,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另外一个山村,才有个车站。 因为交通闭塞,村里人出去不方便,外面的人进来也不方便,所以,M村一直保留着很多比较原始的传统习惯,譬如拜神。 M村人口不多,20多户,大概有60多人,零散分布在几座山谷。 年轻一辈,上学的升学,打工的打工,都出去了。留在家里的,不是老弱,便是病残。 村里一片萧索荒凉的气氛。 随处可见老旧的房屋,已经破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村支部大院,设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说是比较集中,其实也不过就是三、五户人家居住在一起罢了。 公路从山上蜿蜒而下,通过村支部大院,然后从另外一侧穿了出去,摇摇摆摆,消失在山的阴影里。 公路在村支部大院外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分岔,犹如胳膊肘,与大路呈一个锐角,突兀的转到山的另一面。 那一面,是两山的夹角,是个山谷。 沿着分岔小道上行,没走多远,路便断了。 水泥路终止,前面是人们多年行走踩出来的羊肠小道。 没有居民,没有田地,水泥路修到这里,嘎然而止,让人不禁诧异。 抬头,前面是道山梁,矮矮的山梁,横亘在前面。 小心的避开脚下的石头,好不容易登上山梁,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天然的水域出现在脚下。 碧绿的水,犹如一块碧玉,静静地躺在那。 群山绵延,在眼前铺展开来,大气磅礴。 顿时觉得胸中气象万千,豪气顿生。 脚下的小径,绕开水潭,曲曲折折,通向对面的山腰。 隐约有红墙碧瓦,从山腰的树林里显露出来。 按捺住掬一捧碧玉带走的冲动,沿着小径继续前行,怀着对前面红墙碧瓦的浓烈好奇。 好不容易,到了小径的尽头,前面是一段陡坡,有人工修建出来的台阶。 抬头,哇,好漂亮一座山神庙! |
自己顶一顶 |
呵呵,好少人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