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第6页]

作者:QQq小鲤鱼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翻译: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存:一是慈, 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俭啬,所以能宽广;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长。现在舍弃慈爱却追求勇武,舍弃俭啬却追求宽广,舍弃退让而争先,死定了!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他,就用慈爱来保护他。)
    (备注:1、上面讲“不如守中”并阐述了原因,该段则从自身出发阐述如何守中去合同于道。自“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至“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皆为三宝的具体阐释。
    2、“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故曰勇。慈曰柔,勇曰强,柔弱胜刚强,故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联系全文,你终于可以知道,《道德经》绝不是一本兵书,也不是一本反战之书,更不是抒发其济世情怀或其他有所指之书,即是有所指也并非主要观点。全书旨在阐述“道”与“德”。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用道辅佐君王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这种事喜欢反复报应。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从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善于取得结果罢了,不敢凭强盛获取。取得结果不矜夸,取得结果不炫耀,取得结果不骄傲,取得结果只是不得已,取得结果不逞强。事物壮盛就会衰老,这就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会提早消亡。)
    (备注:1、自该段至“战胜,以丧礼处之”皆为三宝之“慈”的阐述。
    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所以说战争是全人类的不幸,这种事情喜欢反复报应,冤冤相报何时了。故而圣人仁慈,德化天下。
    3、“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天地不老,以其不自生,亦以其不求壮盛,而物皆求壮盛,发展到壮盛自然会走向衰落。同是天生地长,天地不衰而万物皆老,即是不合于道。所以我们说,衰老并不是自然规律,衰老恰恰是不遵循自然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衰老与死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物与人皆有无疾而终,度天年而去至死不衰,此亦所谓合同于道,而物衰老至死不得终其天年谓之早夭,早夭谓之不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翻译:军队,是不祥之器,万物厌恶它,所以有道者不这样做。君子平时以左为贵,用兵以右为贵。军队为不祥之器,不是君子之器,不得已而使用它,以宁静淡然为上。胜利而不赞美,如果以之为美,那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者,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事以左为上,凶事以右为上。偏将军居左边,上将军居右边,是说用丧礼仪式来处理战事。杀人众多,要悲哀去哭泣,打了胜仗,以丧礼仪式去处理战事。)
    (备注:1、该段紧接上段继续对“慈”进行阐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我们一直劝诫人们放弃立场,若人人都站在国家或者民族大义的角度上,起战争则旷日持久,生灵涂炭。
    所以那些以杀人之众而称雄于天下的王侯将相哪怕功绩再大都不值得赞颂,所以那些以兵强天下者皆不得长久。翻阅历史就知道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王朝至二世而亡;隋朝一统天下,结束纷乱局面,然王朝短命亦不过三代而亡;反倒是学者称之为软弱的大宋王朝,重文轻武,着力发展经济,反倒有几百年的国祚。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仁慈天下,胜而不美,故而圣人亡人之国,而民不为怨。)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明日更新第三十二章!!!
    @大地之子xz 2018-02-28 23:25:20
    楼主 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 一个人或者灵魂失去了本该有的记忆 还是他吗 又如克隆出来的自己(包括记忆 习性)和自己又有什么区分
    -----------------------------
    第一个问题:是!
    第二个问题:人和动物的区别!
    3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翻译:治理人民侍奉上天,没有能比得上俭啬。只有俭啬,叫做早作服从。早作服从叫做多积累德行,多积累德行就没有不能攻克,没有不能攻克就无法知道他的终极,无法知道他的终极就可以拥有国家。拥有治理国家的根本可以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是长生久视之道。)
    (备注:1、自该段始至“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皆为对三宝之“俭”进行阐述。
    2、“夫唯啬,是谓早服”。道本清净,若倾心追求外物与世俗所贵则背道而驰,故而俭啬是回归道的开始,即早作服从。《左转》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3、“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世人莫知其极,故可以有国;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
    4、“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则“母”即“啬”。即以俭啬作为治国的根本,国家就可以长久。纵观历史长河,有哪个朝代不是亡于荒淫无度,而失去了俭啬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翻译: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伤,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施行伤害,所以圣人为果腹不为耳目,所以除去彼获取此。)
    (备注:1、上段从正面阐述俭啬之道,该段则从反面着手,阐述内心浮躁与外物相接之害。
    2、《礼记·乐记》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意思是说,道德成就居于上位,技艺成就居于下列,功用完成(即不一定做完事情但收到效果)的居于前列,事情完成(即完成事情但不一定收到效果)的居于后位。因此先王使上下先后有所分别,然后才颁行制度施行于天下。
    五泛指多,五色、五音、五味皆为世人所求,世人忽视内心而醉心于外物,伤精损气多至衰亡,故不能接近道。对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人士醉心所求,《徐无鬼》则有更详细阐述:“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至乐》亦曰:“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可知,用以供养身体的也同样会使身体受到损伤,所以劝解人民要消除欲望。以美食(五味)为例,《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3、“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非但醉心于外物背道而驰,情志的癫狂亦是如此,《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可知,养生分为养形与养神,阴阳合和方可达生命之性情,《达生》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 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辎重之车。即使有荣华胜景,安然处之超脱其外。为何万乘之君要以一身之躯轻率对待天下呢?轻就会失去根本,躁就会丧失主宰。)
    (备注:1、上文讲述俭啬之道,该段亦然。
    《四十五章》“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与“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遥相呼应。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礼记·中庸》曰:“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翻译:善为士者不勇武,善战者不发怒,善胜敌者不与敌人冲突,善用人者居于其下,叫做不争之德,叫做用人的能力,叫做符合天道,是古时最高的法则。)
    (备注:1、自该段至“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皆为三宝之“不敢为天下先”的阐述。按本文格式,阐述“慈”以“夫慈,以战则胜”开始,后文紧跟具体解释;阐述“俭”以“治人事天,夫唯啬”开始,后文紧跟解释。故阐述“不敢为天下先”也以阐明“不争之德”开始,后文紧跟解释。
    大至全球战争,小至个人纠纷,皆由相争引起。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的相争积累成多便成为大的战争,所以圣人为人之下,不与个人相争;虚民心,弱民志,实其腹,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为,故而使天下人不相纷争,于是天下大治,故曰不争之德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三章》《八章》《二十二章》《六十六章》《六十八章》《七十三章》《八十一章》都有提到“不争”,但其各有所指,“不争”本身并非阐述核心,其目的旨在与道合同。)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勇于敢就死,勇于不敢就活。这两者有利有害,天的喜恶,谁知道其中缘故?天之道,不争夺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己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天网宽广无边,宽疏而无漏失。)
    (备注:1、该段阐述了“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因,即可保全。
    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常言道枪打出头鸟,文曰“不知常,妄作凶”也!
    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勇于不敢则活,此为利;勇于敢则杀,此为害。无为有为高下立分,然而有为之间如何相比?是非不可分,细大不可倪,虽圣人亦难之,故而守一抱朴,所以天之所恶,无人知其故!
    4、世间凡人,皆在阴阳轮回,受阴阳法则制裁,上天无言却自会做出裁决。小善积累成德,小恶积累杀身,该过程从来不曾停止,只是量变形成质变后方为大众所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即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者也!西方预言,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迎来末日的审判,你是积累了善还是恶呢?)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翻译:用兵有言:“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后退一尺。”是叫做行走无行迹,推搡无胳膊,交手无敌人,执握没有兵器。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轻敌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对抗的两军实力相当,悲痛者获得胜利。)
    (备注:1、该段承接上文,继续阐述“不敢为天下先”之理。
    2、“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翻译虽简为当,然此处延伸之意更易于人懂,“行走却像没有行迹,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交手却像没有敌人,掌握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掌握”。《二十七章》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两者相合,即有不欲见贤之说,亦有不敢为天下先之意。
    4、《六十四掌》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轻敌则非慎终如始,故有几丧吾宝之说。上下文遥相呼应。)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明日更新第三十三章!
    3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翻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而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样呢?因为此:天下多禁忌,百姓越贫困;世人多锐利武器,国家越滋生混乱;世人多技巧,奇物越滋生;法令多彰显,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而百姓自我教化,我喜好清静而百姓自然端正,我无所从事而人们自然富裕,我没有欲望而人民自然淳朴。)
    (备注:1、该段是对“我有三宝”等段落做出的总结之语,即无为而天下大治。
    2、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三者皆为回归事物本源,合同于道。《四十五章》曰“清净,为天下正”,《三十九章》曰“侯王得一为天下正”,故可知以正治国之“正”为“清净”之意;《三十章》《三十一章》等对于用兵的阐述才是以奇用兵,“奇”与“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之奇其意相同,有独特独到之意。以正治国,指以清静无为普遍施行于全国;以奇用兵,指以(仁慈)特意施行于军队,故而“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的翻译是错误的。
    3、《在宥》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岂直过也而去之邪!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余儛之。吾若是何哉!”故而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4、《应帝王》曰: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
    肩吾曰:“告我 ,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可知,圣人治国乃自治而非治外,治己修身而非治人,其意非“我好静,而民自正”而指何!至于治国,不仅如涉海凿河使蚊负山般困难,《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更可知,治天下陨天害命,实乃大过!
    5、“我无欲,而民自朴。”《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曰:“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阐述了人产生好坏之分与世道大乱的原因,即与物相接应物无穷,故而欲望产生纷争;又,治天下者唯正己而已;故曰:我无欲,而民自朴。
    6、一个人的才能就像一把尖刀,能保护亲近的人,但同时也伤害了另一部分人,这样的话人与人永远都不可能和睦相处,世界也永远不会和平。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德行内敛,才能隐而不发,就如婴儿一般,如此则没有人能伤害别人,也没有人需要别人的保护。才能内敛,则天下无伤;众皆朴素,而至大同。
    7、“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此即所谓“其事好还”,世人愚昧不知根本,皆以为民弥贫而至天下多忌讳,国家滋昏而至人多利器,奇物滋起而至人多伎巧,盗贼多有而至法令滋彰,殊不知其有反复报应。《左转》曰:“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意思是说:“没有丧事而忧戚,忧愁的事必定会找上门来;没有战事而筑城,敌人一定会据以为屏障。”故又有言曰:“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要洗涤自己的内心,一以待人(大约指一种态度对待所有人),有规范申明诚信,可以明显的成为征兆,然后才可以治理人民。这便接近了无为而治。后面的意思就与本章节相近了,意思是说,在上位有所作为,会成为人民的榜样。上位者不做而人民做了,就会被加以刑罚,他们就不会不警戒。如果上位者做了,人民也会效仿,这是必然的,怎么可能禁止呢?而统治者又怎么会完美无缺不犯错误呢,人民靠治理又怎么可能呢?)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翻译: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强盛它;想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微明”。柔弱胜过刚强。鱼不可脱离池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展示于人。)
    (备注:1、知常曰明,而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可知万物回归根本,抱一守静乃曰明,明即明了;而在“二”的层面,则阴阳是对立转化,故而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可知通阴阳之道乃曰微明,微明即稍微明了。两相对比,高下立判。上段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讲“我无为,而民自化”,该段则紧接发挥,阐述万物不可脱离根本,好比鱼不可脱于渊。归根曰静,静则无为,故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我们说,如今的文明就像一辆加速的列车,贸然使其停止,必定车毁人亡,但物质文明又是人类迈入大同世界所必须抛弃的,那该如何做呢?该段便给出了答案:想要削弱它,必先强盛它。简单来说,就是推动文明的继续发展,而且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已经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而人类也最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所谓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料是按需分配的,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也提出了若干原则性的预见,比如:1、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2、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3、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4、全面实行计划经济;5、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6、国家最后消亡。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他们期望通过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并在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人平等的至德之世,只有通过拯救人心,只有圣人方能做到。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便是人类最初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庄子》有明确叙述,《道德经》全书都在讲述方法与步骤。人心之难治,不必过多叙述;人的自制力也高低不同,相同的标准无法施行于所有人。也许你能够发现,无论是“不尚贤”还是“不贵难得之货”等所有措施,都是在客观上消除人们失德与犯罪的动机,并非在主观上要求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没有难得之货,自然没人为盗,因为无利可图;难得之货尚行,自然有人铤而走险。道理浅显易懂,但几千年来人类却一直在施行后者。
    但是按照该理论指导继续发展文明是没有问题的,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有一天人类所能生产远大于人类所需时,货币这种东西便消亡了(另外,我们相信行业将会逐渐消失,渐渐合并,而非逐渐精细化;同样的,各种学科也会逐渐减少合并,而非更加细分),而这时候人类终于有机会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内心。这便是人类进入至德之世的开始,而圣人则是引路人。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胠箧》曰:“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 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国之利器为何?圣人乃国之利器也!天有大德而不显,天明则日月不明,圣人于天下亦不可展示贤能,故不欲见贤,不可示人,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于普通人,人若有德而不藏,发于外也,则本元不固,孔窍疏而不密,故邪可乘虚而入,发则为病。)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翻译:假如我稍微地有些认识,行走在大道,生怕走了邪路。大道非常平坦,而人们却喜欢走小路。朝廷装饰豪华,却农田荒芜,仓库空虚,仍然穿着华彩,佩带利剑,饱足饮食,财货多有积余,这就叫做盗魁。不合大道!)
    (备注:1、上段讲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故而世人当效仿圣人,但事实并非如此,该段则阐述了世人背道而驰的所作所为。
    2、《礼记·中庸》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龟,动乎四体。”意思是说,国家将要兴盛,天下一定会展现祥瑞,国家将要灭亡,天下也必定会出现妖孽。它们也会反映在卜筮中,表现在人们的仪容举止上。
    至于妖孽出现的原因,《左转》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意思是说,人们顾忌的事情,是由于他的气焰决定,妖孽由于人而兴起。人如果没有缺陷,妖孽不会自己兴作。人丢弃常规,妖孽就会兴起,所有会有妖孽。又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意思是说,天违反时令便成灾,地违反物性便是妖,人违反道德便是祸乱,有祸乱便会产生妖灾。两者大意相同。
    祯祥即天地大顺之吉兆,包括天地现祥珍兽现世等;妖孽即物类反常之凶兆,包括草木成精动物作怪等。《左转》亦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又曰:“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如果一个时代居上位者浮夸骄奢自我标榜,不以农事为本,则民众必定贪图富贵博名求利,不惜性命,那么整个时代的道德就崩坏了。整个坏掉的苹果只能丢弃,整个世道崩坏的社会只能迎来灭亡。同样的道理,果真有圣人于世,必定会伴随神明降临。这是可以验证的,且拭目以待吧各位!
    3、“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完备至善,对所有人都敞开,也许有人问,我已经人老珠黄,寿命没有几年了,还能得道么?《庚桑楚》曰: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可知,年长者亦可以得道,且其方法《四十八章》等许多章节都有阐述。那怎样才叫做得道呢?《知北游》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 无从无道始得道。”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何为道,如何才能得道时并未得道。道可道,非常道。人的一生,在初生时是最接近道的,而人要做的,就是重返这个源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名望和身体谁更亲近?身体和财货谁更贵重?得到和失去谁有祸患?所以过分爱惜必定有重大耗费,多收藏必定损失厚重。所以知足不会受辱,知止不会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备注:1、世人皆背道而驰,该段则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阐述合同于道的重要。
    2、《二十八章》曰“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故而知足不辱;《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故而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翻译:道恒久无名,质朴。虽然小,天下没有能使它臣服。侯王如果能够守持朴素,万物将自己宾服。天地相互交融,就降下甘露,百姓没有命令而自然均匀。万物受到制约才有名称,名称既然有了,也就要知道限制,知道限制可以没有危险。好比道在天下,好比川谷对于江海。)
    (备注:1、名与身孰亲?该段则做出了解释:万物之源的大道尚且无名,人何须求名?
    2、《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该段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此三章为总分关系,亦合圣人治天下之理,执守无为而万物自化,执守朴素而万物宾服。
    3、“始制有名”。该句虽然简短然而翻译版本众多,“制”此处取制约之意,道本虚无,故无限制,故而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天地,而后天地交融,以降甘露,万物生于其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物化之后,万物才具有形体,但其精神也便要受本体制约,有了限制才产生了名字(比如虫鱼鸟兽,各自受水陆空不同的限制,所以才有虫鱼鸟兽的名字),所以知道限制,才不做逾越界限之事(比如人是陆生,知道此限制才不会长期在水里活动。而混沌不同,在物化之前,即没有限制,又不可以命名),才可保长久。故曰: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其与上文“知止不殆”相呼应,也是其进一步解释。
    4、《天瑞》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延伸开来,逾越界限,出其所宜,则乱生矣。因为受到限制,故而天地有名,万物有名;因为没有限制,故而道常无名,可道之道,非常道也!)
    本章节结束,共分三段,明日更新第三十四章!!!
    34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天下有道,退回马匹用其粪便。天下无道,战马生于郊外。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过错没有比想得到更大。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就永远满足了。)
    (备注:1、上段以“道在天下”“川谷之于江海”作比,阐述知止可以不殆,该段则取“道在天下”予以发挥,以知止得知足常足之理。
    2、天下有道,人皆知足而不欲得,故而无战马之需,故有退回战马任凭其排泄;天下无道,人皆欲得而不知足(《七十七章》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皆欲求得而厚养,于个人而言则其纠纷,于天下而言而起战争,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翻译:执持而使其盈满,不如使它停止。捶击使它锐利,不能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够守护。富贵而骄纵,自己招致祸患。功成身退,这是天道。)
    (备注:上段阐述知足之理,该段则举事实为证,并得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结论。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翻译:承载身体与魂魄抱守为一,能不分离吗?聚合精气达到柔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洗涤玄妙的心镜,能没有瑕疵吗?爱国治人,能无所作为吗?天门开合,能作到雌柔吗?明白通达四方,能不用智慧吗?)
    (备注:1、该段是为全文总结之语:上文阐述清静为天下正,故要载营魄抱一;阐述柔弱胜刚强,故要专气至柔;阐述圣人常无心,故要涤除玄鉴;阐述人心不古,故要治理天下;阐述人民求生之厚,故有天门开阖;阐述不如坐进此道,故要明白四达。本段虽然为疑问句式,实际是正面肯定,并且提出以上做法的标准。即,载营魄抱一,使其无相离;专气致柔,使能如婴儿;涤除玄鉴,使其无疵;爱国治民,无为而治;天门开阖,使能为雌;明白四达,无用其知。
    2、“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魄象天,身体象地,要做到身体与营魄的合一,首先要认识万物之同,《五十六章》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认识万物之同,故可齐物(齐物即齐同万物,消除世间一切矛盾的对立面,诸如生与死、寿与夭、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等),齐物故可抱一。那如何才能做到齐物呢?
    《骈拇》曰:“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齕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可知,于外而言,天下故有不齐,只要出自于万物真实的自然本性,就是天下最纯正的道德,视之为齐则齐。《礼记·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于内而言,人生天地之间,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对立转化,故而齐物需“和阴阳”,《五章》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是此理。而达到齐物的境界便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人们总是在痛斥成人世界的黑暗,而把儿童的世界当做美好的代名词,为什么呢?《庚桑楚》曰:“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显然只有婴儿能够做到。
    4、“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庄子》曰:“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此亦守静而无躁动之意。《四十五章》曰:“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三十七章》曰:“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此二者即抱朴守静排除躁动之法。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指人体五藏与上天相接之门户,即耳目鼻口舌。《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故舍生生之厚而俭啬抱朴。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秋水》曰: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阴阳转化无停,而齐物抱一莫若无为,无为而万物自化,有智则妄为,妄为则招致祸患,陷入困境。)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飉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翻译:古时候善于为道者,精微奥妙玄远通达,深邃而不可认识。正因为不可认识,所以勉强为他形容:迟疑啊,好像冬天涉过江河;犹豫啊,好像害怕四方邻居;恭敬啊,他好像宾客;涣散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敦厚啊,好像朴素的原木;宽广啊,好像深幽的山谷;混沌啊,好像浑浊的水流。宁静啊,好像大海;飘扬啊,好像永无止境。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产生?保持该道者不求盈满。正因为不求盈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备注:1、上段提供了合同于道的标准,那能做到以上者会是什么样子呢?该段则描述了善为道者的容貌。
    2、只有不求盈满,方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以一杯水为例,水的特性是容纳,往水中倒入一把红糖,当未达到饱和时(即不欲盈),水就可继续直至完全将红糖溶解,于是浑浊就慢慢澄清。以湖泊为例,当其达到饱和(即盈满),再也无法容纳,就是死水一潭;当其不求盈满,所以能彼此交融,所以就流动起来,草木虫鱼即可生存繁荣,所以流水不腐。而不欲盈的方法正是知足知止。)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备注:1、承接之段,总结之语。上段讲“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发散开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化生万物,可知道不盈又能蔽而新成,可谓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犹如橐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可知天地不盈又能蔽而新成,可谓大;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可知圣人不盈又能蔽而新成,可谓大。
    2、《三十四章》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六十七章》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此二者可知道大。
    《三十二章》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可知道大于天地。
    《三十二章》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七章》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可知天大地亦大。诚然,文中无天大过地之议论,但天尊地卑人尽皆知,《易》亦曰:“坤道其顺乎,承天时而行。”
    《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十五章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善为道者,深不可识,亦如道般只能强为之言。另,《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二章》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另,《三十四章》曰:“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等可知,道大,为道者亦大。人生于天地间,故天地又大过为道者。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照文意,圣人抱朴守静,坤为地,象征柔顺与厚重。柔顺与厚重是朴素与宁静的来源,故人法地。
    《易》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道其顺乎,承天时而行。”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故地法天。
    《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先天地而生,可以为天下母,故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本无为,无为即自然,自然即本性,因为道大过天,所以不能叫做天性。《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此即道之自然。
    2、有“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版本。王,指圣王、明王、天子、善为道者;人,亦指圣人、神圣、天子、善为道者。并非指普通君王和君主,所以不必纠结于“王”或“人”的版本。)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翻译: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根据,行事有主旨。正因为不知道这些,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效仿我的人更难能可贵。因此圣人身穿粗衣而胸怀美玉。)
    (备注:《四十九章》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圣人德善德信,故无虚言。圣人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那么就代表本文一定非常容易知晓,非常容易效仿。这也是我们认为《道德经》被打乱了顺序的根本原因。八十一章段落之于全文就像八十一快拼图,单独拿出来每一块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翻译,但是想要拼成完整的图案,或者叫做人类社会终极的图像,正确的拼法只有一种。)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翻译:上士听闻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闻道,好像有又好像无。下士听闻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不足以成为道。所以有立言说: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空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苟且,质朴纯真好像污秽浑浊。最洁白好象乌黑,最方正没有棱角,最宝贵器具很晚形成。最美妙之音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幽隐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帮助且成就万物。)
    (备注:1、该段是劝勉世人贵道进道的全文结束语。反者道之动,故而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道隐无名,明道若昧,世人不知归根,虽智大迷,故而大笑,不笑故不足以为道。
    2、为道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所以为道者都大器晚成。比如中医,一个良医是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才能成就的。其以治病为主便是医,以预言或阐述理论为主便是巫,巫就是医,医就是巫。其又参天法地,融汇贯通,合同万物,朴素守静,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那既不是医,又不是巫,而是圣人。良医不一定是圣人,而圣人必定是良医。)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明日更新下一章节:特别篇
    特别篇

    八十一章已经讲解完毕,然而这远远不够,如果想知全文主旨,必须让其成为整体,下面让我们带来整体翻译。翻译以简洁直白为主,请自行对照:
    有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寂静啊空虚啊,独自存在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懈怠,可以作为万物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取字叫做“道”,勉强取名叫做“大”。“大”又叫做“逝”,“逝”又叫做“远”,“远”又叫做“反”。“反”是道的运动,“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产生于“有”,“有”产生于“无”。
    道空虚,然而有人却使用不会穷尽。深邃啊!好象万物的宗主。隐秘啊!好像有实际存在。我不知它是谁家之子,好像在天帝之前。道化生一,一化生二,二化生三,三化生万物。万物背负阴而抱向阳,两气交冲作为“和”。天下都对我说道大却好像不具体。正因为大,所以好像不具体。如果具体,它很早就渺小了。
    秉持“大”象,天下归往,归往而不伤害,则安于宁静太平。音乐与美食,使过客止步。道说出口,平淡无味,看不见,听不到,使用没有穷尽。看不见叫做夷,听不到叫做希,摸不到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追究,因此混沌为一。它的上面不光明,它的下面不阴暗,无边无际不可以命名,又回归于无物。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称作“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后面。把握着古时之道,来驾驭当今的事物。能了解往古的初始,就称为道的纲纪。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法宝,不善之人也保存它。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取人们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受人重视。人即使不善,为何要舍弃道呢?所以设立天子,设置三公,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不如安坐深入此道。古时之所以此道为贵的原因,不就是说:求取进而获得,有罪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珍贵。
    大德的模样,唯有顺从道而变化。道作为事物,只有恍和惚。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形象。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遥远幽深啊,其中却有精气,这精气非常真实,这精气是能验证的。从今到古,它的名字不能除去,以此来检视万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万物初始的情状呢?因为此:
    往昔得到过“一”的:天得到一的清明,地得到一的安宁,神得到一的英灵,谷得到一的充盈,万物得到一的生机,侯王得到一的天下表率。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神不得英灵恐怕要休止,谷不得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得化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得天下表率恐怕要倾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毂”,这不就是以低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所以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大成好像有缺,它的作用不会停止。大盈好像空虚,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好像弯曲,大巧好像笨拙。大辩好像木讷,大赢好像亏本。静胜于躁,寒胜于热。清与净,可作为天下的表率。
    饱含深厚之德,好比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抓,凶恶之鸟不搏击。筋骨柔弱而拳头握得牢固,不知道雌雄交合而小生殖器勃然举起,这是精气充足了。整天啼哭而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和气充盈了。知道“和”叫做“常”,知道“常”叫做“明”,延长生命叫做“祥”,心主使精气叫做“强”。
    人活着柔软娇弱,死亡却僵直坚硬。草木活着柔软脆弱,死亡却干硬枯槁。所以坚强是死亡的途径,柔弱是生存的途径。因此军队壮盛就要灭亡,树木壮盛就会摧折。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人们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此自称,所以事物有受损而得到增益,有受益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导别人。强暴者不得善终。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宗旨。
    唯声与阿声,相距多少?美好与丑陋,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害怕。广阔遥远啊,好像没有尽头!众人熙熙攘攘,如同享用太牢之筵,如同春天里登上楼台。我独自淡泊,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如同未嬉笑的婴儿。疲倦闲散,好像没有归处。众人都有剩余,而我却好像不足。我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世俗之人光鲜明亮,唯独我糊涂暗淡;世俗之人观察精明,唯独我愚昧迷糊。世人都有用处,唯独我顽愚而且鄙陋。我唯独与人不同,而重视取法于道。
    善于建树者不会拔除,善于抱持者不会脱离,子孙遵循此道就永远祭祀不会断绝。以此修行自身德行便纯真,修行家庭德行就宽裕,修行家乡德行就尊崇,修行邦国德行就丰硕,修行天下德行就普遍。所以以自身观察他身,以自家观察他家,以自乡观察他乡,以己邦观察他邦,以天下观察日后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情状是这样呢?因为此:
    大道广泛周流,可左可右。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功业成就而不据为己有。覆盖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大”。因为其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就它的大。无言而自然。所以狂风不能持续整个早晨,暴雨不能持续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
    所以从事于道者合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合同于德,从事于失去道与德者就失去道与德。同于道者,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者,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者,失也乐于得到他。
    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物体赋予万物形态,形势促成万物。因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的尊崇,德的珍贵,在于没有命令而顺其自然。所以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之生长发育,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化生养育,化生而不占有,成就而不自恃,尊长而不主宰,这就是“玄德”。
    可以叙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根本。所以从常无中,将以观察天地的微妙。从常有中,将以观察万物的边际。这两者一同出现而名称不同,都称之为“玄”。玄秒而又玄妙,是众妙的法门。
    天下有起始,作为万物根本。既然得知根本,就可了解枝末。已经知道枝末,又持守根本,终身不会危险。闭塞感官,关闭门径,终身不会劳碌。打开感官,成就事物,终身不可救治。看见小叫做“明”,持守柔叫做“强”。运用其光,复返其明,身体不会遭殃。这就叫做沿袭“常”。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中,当有了无,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当有了无,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当做房屋,当有了无,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作为便利,“无”发挥作用。谷神长存,叫做玄秒的母体。玄妙母体的门户,是天地的根源。连绵不绝好像存在,运用而无倦怠。
    知道雄,持守雌,作为天下溪涧。作为天下溪涧,永恒之德不会背离,又回归到婴儿。知道白,持守乌黑,作为天下谷。作为天下谷,永恒之德才能充足,又回归于质朴。质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使用它就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大制度不可割裂。
    天下都知道美为何是美,就丑陋了。都知道善为何是善,就不善了。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谐和,前与后互相跟随,永恒不变。因此圣人以无为处事,以不言施教。万物兴起而不为其始,化生而不占有,作为而不自恃,成就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业,才不会失去功业。
    大道荒废,才有仁义。智慧出现,才有大伪。六亲不和,才有孝慈。国家昏乱,才有忠臣。百姓的饥荒,由于居上位者吞吃赋税多,所以成为饥荒。百姓难于治理,是由于居上位者有所作为,所以难于治理。百姓轻视死亡,是由于居上位者求生过于丰厚,因此轻视死亡。唯有不因为生存有所作为者,要比以生为贵者贤明。
    百姓不畏惧死亡,为何用死来恐吓他们。假如使百姓经常畏惧死亡,而成为独裁者,我就抓起来杀死,但是谁敢呢?本有司杀者杀伐。代替司杀者杀伐,就叫做代替高明匠人去砍削。代替高明匠人去砍削者,很少有不伤到他手的。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本来分为三段,但第二半章节多次被删除,于是分两段发出,如果又被删除,还请大家去博客(小正太嘲笑鸟)阅读!!!
    35

    《道德经》的讲解已经结束了,且来对人的境界大体分个高下。一类是得道者,其分有四,分别为真人、至人、圣人你、贤人,《上古天真论篇》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人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填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输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一类是未得道者,就是普通人,其分有三,分别为君子、士、小人,《天下》曰:“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爱惜身体,情操高尚,志洁行廉,不惜以身殉名者,谓之士;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以身殉利者,谓之小人。”
    其实,分为几都无所谓,对于失道而言都为一也。“远离祸患,保身长命”是合同于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道德经》数次阐述过其重要性。环顾世界,除中国以外,几乎任何宗教都在向人推销美好的天堂。他们说,你只要相信上帝,就能入天堂。那天堂好美丽呀!当然,他们没见过,也没法进行描述,只能让你去想象。西方宗教主要研究人死以后的问题,而中国的本土道教或者分支却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
    讲到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天堂的模样,也知道了如何才能保身长命,那么两相对比可知:立意上本土道教更胜一筹,但是后世发展走向歧路,失去了方向;方法上,宗教更胜一筹,虽然其路走的踏实,但是抛却了主旨,失去了目标。而科学与宗教,一个研究物化的现实世界,一个研究现实世界的真相,属于表里关系。两者已经对立了许多许多年,现在终于等来了融合的机会。
    但你更应该知道的是,大道甚夷,大门对所有人敞开,不拘泥于形式,道即是佛,佛即是道,不必走进教堂,不必走进寺院,不必走进道观,为道者在家修道,修佛者在家成佛,普通人在家精进,都一样可以成为神圣。
    到达贤人的境界,就可以做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了,那么圣人之上的境界呢?《田子方》曰: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蛰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尝为汝议乎其将。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孔子曰:“请问游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孔子曰:“愿闻其方。”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我们来翻译一下比较重要的三四五三个段落: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物之初的情况。”老聃回答:“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至美’、‘至乐’了,体察到‘至美’而遨游于‘至乐’,就叫做‘至人’。”
    孔子说:“我希望能听到那样的方法。”老聃说:“吃草的动物不怕变换草地,在水中生活的虫不怕变换池沼,只作小的改变而没有失去其大的根本,喜怒哀乐的情绪不会侵入心中。天下之所生,万物都是同一的。理解它们的共同性而与之为一,那样四肢百骸便如同尘垢,而死生终始就如同昼夜,没什么能干扰,更何况在得失祸福之间呢!舍弃奴隶如同舍弃泥土,知道自身比奴隶可贵。可贵在我自身不因变换而丧失。何况千变万化而没有终极,有什么值得忧心?同于道者已经从中解脱。”
    孔子说:“先生的德行比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免于此呢?”老聃说:“不是这样。水激涌而出,没有作为方才自然。至人之于德行,不去修养万物也不会背离,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阳与月亮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着修养呢!”
    文中提到的游心于物之处的境界,大概类似于佛家人所谓的入定。至人益其寿命而强者,即归于真人之列,《大宗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到达真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无生无灭又无处不在,亦合《道德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之言。这才是人类的终极。社会继续发展下去,要么地球遭到毁灭,要么人类自取灭亡。也许,星球遭遇文明毁灭的悲剧就曾发生在临近的星球。
    太阳系由九颗行星构成,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按星系生成的理论,九大行星形成有先有后,最先出生当是水星,然后依次类推。水星离太阳最近,却没有一滴水,终年都是摄氏几百度的高温,没有生命的存在。土星以外的行星,因为离太阳太远,终年冰层覆盖,气温零下几百度,也不太可能有生命存在。
    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不同的纪年法,即金星年、地球年、卓尔金年,它们分别是:金星年225天,地球年365天,卓尔金年260天。前两者是非常精准的,玛雅人的天文成就似乎也不值得质疑,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卓尔金年呢?
    按照常理,我们很自然的推测,地球附近曾有一个名叫卓尔金星的星球,它的自传是260天。当然了,人们怎么也不到260天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行星,九大行星里根本没有这个名字。按照天文学的计算,果真有一颗周期为260天的行星,它的轨道应该在金星和地球之间。于是人们再一次将目光集中在这里,后来天文学家发现,金星与地球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陨石带,它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陨石构成,这在太阳系其他行星间是没有先例的。所以他们推测,在很久很久以前,卓尔金星确实在金星与地球之间运行着,但是后来,这颗行星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后的残骸形成了现在的陨石带。
    太阳系是个稳定的星系,行星都存在了许多亿年,它们的灭亡一般是由于恒星走向灭亡而被吞没导致,所以卓尔金星突然地爆炸很有可能是人为导致。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虽然人们会想到和核战争,但是能毁灭星球的威力要远大的多。可是现在,你知道了上古时期的战争,天帝仁慈,令重托举上天,令黎重压下地,饶是如此,地月分离仍然导致了地轴偏移,大陆撕裂与史前超级大洪水,否则恐怕地球也像卓尔金星一样成为了陨石带。
    这是科学家进行的一种假设:卓尔金星就像曾经的地球,河流中流动着液体水,高山与平原上到处都是植物和动物。星球上养育了聪明的玛雅人,并且发展了相当发达的甚至超越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具备了星际旅行的能力。由于战争,或者自然等其他因素导致了星球爆炸。爆炸前夕,玛雅人逃亡其他星球,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地球。但是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灾难还是降临到他们身上,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覆灭。
    (我们也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幻想,各位看看就好:很久以前,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里有未曾毁灭的卓尔金星,不曾有冥王星,在卓尔金星毁灭后,冥王星才成了太阳的俘虏,这样才合于九之极数。毕竟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它又是唯一和别的行星轨道交叉的,它有一段轨道距离海王星轨道非常远,而有一段又和海王星轨道交叉成为倒数第二颗行星,如果说冥王星也像其余八大行星一样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一起产生的太过于牵强。也许冥王星是卓尔金星爆炸后的残余呢?
    有人怀疑冥王星来自于遥远的宇宙深处,也有人怀疑宇宙其实根本不存在。主要是因为地球上的望远镜可以看到银河系,望见夜晚星辰,但是宇宙飞船飞过一百二十亿公里,往太阳系外观看却是一片漆黑,往内也看不到太阳,因为太阳的光线无法传送到一百二十亿公里。而经过确认,一切的太阳系外影像,都是经由虫洞口或者叫做“太阳系皮壳望远镜”才看的到的外面情况。所以他们认为望远镜看到的银河系其实是“电影”,不是客观事实;哈伯望远镜看到的宇宙是“商业巨片”,也不是客观事实;太阳系更像是人类的qiulong。对于此,我只想说,还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提升境界中去,至于太阳系外是否真实,宇宙存在与否,何不游心于万物之初去观察一下呢。当成为真人之后,还有什么能够禁锢你呢!)
    再来看火星,只有月球大小,公转一圈需要1.88个地球年,由于邻近地球,许多人一直认为火星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甚至高智慧生物的星球。比如当你遇到思维古怪的伙伴时,也会怀疑他是火星上来的。
    科学家通过宇宙飞船与探测器确实找到了生命曾经存在的证据,比如干枯的河床,人面石画像,像金字塔一样的建筑或者城市遗迹,它表明至少若干年前火星上曾经存在过高级智慧生物,比如英国科学家就认定是60万年前。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火星上在现阶段没有生命存在,即使曾经存在过水,但早已干枯了。至于星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各位,以我们的地球来作为对比,从许多亿年前出现生命开始,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人类出现前的漫长时间里,地球经历过繁荣与衰败,但生命一直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人类自被创造一来,不过一万年多年的时间,自从脱离了神的管辖,也不过三四千年,却掌握了毁灭地球的能力,而地球也已经满目疮痍。你猜会是什么原因呢?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行星出生的先后,决定了行星生命的发展过程。因此,地球的今天,也可能就是金星的昨天,或者是火星、木星的明天。五亿多年前宇宙达到了物质与能量的巅峰,相对于二三百亿年的宇宙年龄来讲正直壮年,而宇宙正在扩张,太阳系也在扩张,有证据显示地球每年远离太阳15厘米左右。那么倒推过来,在很久之前的某个时间,火星曾处于地球所在的位置,距离得当,气候良好,适宜生命繁衍;在以后很久的某个时间里,金星也会处于处于地球现在的位置,距离得当,气候良好,适宜生命繁衍。那么结论就得倒过来说,地球的今天就是金星的明天,而火星的今天也会成为地球的明天。
    也许你认为这个时间真的是太长太长了,一来你不懂得“小年不及大年”;二来,对于个人是长,那对于人类呢?之于个人而言,面临的祸患与解决的措施,《道德经》已经说得足够多。如果地球尚在,而人类终于自取灭亡,这个世界会显得冰凉吗?答案是不会,你绝对想象不到星球自然恢复的能力有多么强大,且看以下摘录:
    想象一下,如果一瞬间,人类全部消失了,地球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先不纠结为什么会消失,单纯的想象一下结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消失之后的地球会经历怎么样的沧桑变幻:
    在人类消失后的几个小时,全世界各地的灯光都会消失,因为大多数的电都由火力发电提供,没有人控制的话,火力发电燃料很快就会烧尽,然后电厂就无法运行。在电力需求急剧降低的48小时之后,核电站也会自动转入安全模式。风力发电会继续工作,直到润滑油消耗完。随着灰尘的堆积,太阳能电站也会逐渐失效,除了那些水力发电供电的区域,其他大部分区域都会断电。在美国的西部胡佛大坝的发电机由旁边的水力带动,因此它可以自行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天后地铁将会被淹没,被关在家里的宠物和养殖场数十亿的鸡,以及数百万的牛都会死去。人类消失一个月后核电站所有冷却水都会被蒸发殆尽,这会导致比切尔诺贝和福岛核电站更惨烈的核爆炸事故,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因为爆炸和癌症死去。但最终地球还是会从污染中慢慢复原。
    人类消失一年后,卫星坠落产生的流星会时常出现。二十五年后道路和广场都被植物重新覆盖。有了植被,食草动物和捕食者也会出现,存活下的大型犬会跟狼jiao.pei占领之前的城市。没有人类空气会变得无比洁净,一些城市的能见度会扩大好几倍。像迪拜或是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城市会被沙漠吞没,沙漠会抢回原本属于它的地盘。
    300年以后,埃菲尔铁塔这样的钢制建筑或桥梁因为无人维护而崩塌,混凝土里的钢筋生锈膨胀,世界上最后的高层建筑最终会崩塌。曾经遍地的沼泽湿地会重新出现,数以百计的动物种群会回到原本属于它们的地盘,海洋大型哺乳动物也会因为人类的消失而无比开心。
    十万年后,人类存在的证据只剩一堆大型石头建筑,比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和美国总统山等。一千五百万年后,塑料瓶和一些玻璃瓶碎片将成为人类文明曾经存在的最后证据,而再过一千五百万年,这些塑料和玻璃瓶都将不复存在。可见,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无比稳定的系统,会逐渐将我们创造的垃圾清除。如果在3亿年以后,地球上出现一个新的智慧生物的话,他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地球上曾经有人类文明。没有人类地球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没有地球,我们就完了。对于数字的准确性,不必过于苛求,但过程是差不离的。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明日更新第三十六章!!!
    36

    这一节,我们来解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的文明是一种暴力又自私的享受型文明,也许会让其他生灵无路可走,也许会让地球满目疮痍,但毕竟人类是靠感情维系社会的,这种感情叫做“爱”,虽然丑恶不曾断绝,但光明也一直存在,人类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果真要放弃情感,回到那所谓的至德之世,最初的家园么?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类即将无路可走了。且来一点点解析。前面《知北游》“舜问乎丞”的段落告诉我们,从根本上我们的身体、精神、降生、性命、子孙都不归自身所有,一切源于道的化生,人在世间一切的行为处事不过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那么再回头看这个温暖的世界,人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呢?《德充符》有这样一个段落: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翻译: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是无情,怎么能称作人呢?”
    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
    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为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
    庄子回答说:“是是非非,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是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非有意去增益生命。”
    惠子说:“不增益生命,怎么保存自己的身体?”
    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不因外在的好恶而伤害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神,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干枯的梧桐睡觉。上天授予你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我们来总结一下:人的自然天性才是真正的性情,而世俗所谓之情,实际上是遮掩了真正的性情,所以叫无情,或者伪情。也可以说,人的内心自然流露而无波动之情叫做情,情绪和内心波动下的性情,叫做伪情。
    天地不仁,故无偏私,故万物皆可存于天下,即是大仁。至仁无仁,至爱无爱。所以人类最初的家园,并不是世间不再有爱,反而是人皆有大爱而不言其爱。反倒是如今的人们,爱与感情越来越少,所以越加凸显可贵。
    且具体分析人类的感情,看其是否值得长存世间。先说人性恶的一面,《列御寇》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翻译: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了解上天还要困难;天象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的周期,人却面貌多样性情深奥。所以有人外貌谨慎却内心骄横,有人貌似长者却品行不正,有人表面急躁却通达事理,有人外表坚韧却内心绵弱,有人好似舒缓而内心强悍。所以人们追求仁义如饥似渴,抛弃仁义也像逃离烈焰。因此考察君子,把他派往远方而观察他的忠诚,把他就近安排而观察他的恭敬,给他烦难的事物而观察他的能力,突然对他提问而观察他的心智,给他急促的期限而观察他的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而观察他的仁德,告诉他危难而观察他的节操,让他喝醉而观察他们的仪态,用男女杂处而观察他的神色。这九种征验都能得到,不肖之人也就可以看到了。”)
    《山木》曰:“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翻译: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甘甜若醴;君子淡泊却亲近,小人甘甜却容易断绝。大凡无缘而相合的,也会无故地离散。)
    本章节结束,共分两段,明日进行收尾,更新终章!!!
    终章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又要到那里去?
    呵……呵……呵……
    你终于知道,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认真的回味过去,人类真的一直活在重复之中,工作、欢笑、抱怨、买东西、做.ai,伴着哭声出生,又伴着哭声死去。社会同样如此,治乱不停,盛衰兴亡,一批人死去,后继者新生。
    而现在,人们终于要停下来,直面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世界很大,远比想象中更大;人也很大,像世界一样大。所有活着的人类,在不算久远的未来,将不再茫然的死去。在那个时代,人们将成为自己的神明,灵魂可以自由飞翔,rou身不再是枷锁,也不再受到苦楚。幸好,这条路虽然遥远,没人能结伴前行,但是任何人都可以行走,而且行走的快慢不在于身体的强壮与舟车的便利,而是你的内心。你想领略这个全新的世界,却又有些害怕,有些不自信。你一定惊讶又混乱,内心被复杂的心情撞击着,脑子像一团乱麻,想将它理顺,却找不到线头。
    大道会被割裂,会被遗弃,但永远不会消亡。我们只是尝试着将它捡起,并且拼回原来的模样,展现在世人眼前。也许这个工程并不完善,需要人们调整修葺,但最起码,它的雏形出现了。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这三者,那么在全文的最后,且让我做个简单的全面的总结。
    第一,我是谁?
    答:从最细微处讲,我即是“空”,即是“静”,即是“无”,即是不存在;
    从现实来讲,我即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体,称之为人;
    从最宏大处讲,我即宇宙,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
    第二,我从哪里来?
    答:从最细微处讲,我来自于“空”,来自于“静”,来自于“无”,来自于不存在;
    从现实来讲,我来自于神的创造,肉身取材于大地,灵魂源自于上天,而神来自于猎户座;
    从最宏大处讲,我即“道”,恒久存在,不曾出生,也不曾灭亡。
    第三,我要到哪里去?
    答:从最细微处讲,我即是“空”,即是“静”,即是“无”,即是不存在,故要抱朴守静。
    从现实来讲,我要阴阳调和,秉承长久,成为真人。而人类要共同迈入至德之世,成为世界真正的掌管者;
    从最宏大处讲,我即“道”,恒久存在,不曾出生,也不曾灭亡。
    也许你发现了,只有在普通的现实世界,问题的答案才有较大变动。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这个维度里。如果你完全不赞同,那也没关系,你呀别再关心灵魂了,也不必争论对与错,你需要的做的是关心身边的人,谦虚低调而隐忍,不伤害任何人,也不受任何伤害,将爱心播撒出去。如果你求道若渴,那我自不必说,千里万里,一线相牵,千年万年,旦幕相遇。
    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然其不可说。相传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恐怕就是这些道理吧!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只有静下来,用内心去感受,就像感受阳光的温暖,轻风的吹拂,才会发现,道是如此自然。
    那我们为何仍要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强行论述呢?我非得引用《内经》的原话来答复你不可:
    黄帝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验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也许这本书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妥,也许我们的论述并不高明,不过没关系,世界本来如此,这些对的、错的,在以后的时代都会被人们遗忘,就像以前的时代被今人忘却一样。如果是现在,我想劝勉自己劝勉大家,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人为,而是自然赋予的那些美好的用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阳光和空气,比如春风和夏雨,比如秋露与冬霜……如果是以后,我想告诉你,这个世界最终会回到你初见时的模样,那时候你刚刚睁开眼,而它既不阳光也不黑暗,既不美好也不丑恶,即无争执亦无苦痛,不必分清善恶与美丑,不必歌颂爱与关怀,和一切称之为美好的东西……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你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章节结束,只有一段,三部曲完结,明日停更!!!
    今日停更,但接下来仍会继续继续见面,有几个事情要说:

    一、三部曲全部结束了,但是连载并不完善,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系统的问题,例如莫名其妙删除不少章节;也有个人的问题,那就比较多了。所以,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一个整体的修改,至于修改的内容与板块,在连载中已经进行了预告。

    二、由于天涯连载并不完整,大家可以去博客(小正太嘲笑鸟)阅读,博客内容完整连贯没有删节!

    三、有几个问题需要征求建议,希望大家不要吝啬:
    1、《终极奥义》三部曲分了几个板块一起同步连载,而修改后的内容会放进一个板块单独呈现,初步选定煮酒论史的板块,大家有更好的意见可以提出。
    2、关于文章内容的不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有更好的意见可以提出。
    自明日起,修改后的文章会以不定期的形式在“煮酒论史”版块名为“终极奥义”的帖子进行更新,更新的速度取决于修改的进度,非常感谢大家!!!
    楼主目前正在撰写一个关于周易的专贴,主要是针对卦辞与爻词的解释。卦辞爻辞本身词汇简约,彖转象转亦以简约,
    例如:明夷卦六三爻: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为何曰“左”而非“又”,曰“左腹”而非“右腹”,明夷之心是如何获得,于出门庭的理由是有什么?
    围绕诸如此类的问题,楼主会做一个详细的注解,不就之后就会和大家见面,还请多多关注。
    很抱歉,周易太费脑,新文进度又要延后,也许还要一个月,我为自己的懒惰深表歉意!
    迫不及待告诉大家,新文马上要和大家见面,请多指教!!!
    发帖之前,提前声明,新文和原文中关于《周易》的见解略有不同,原文有几处不合理,还请大家详加判断!!!
    《周易释疑》正式开更!!!
    前言

    周易名气之大,上至耄耋白发,下至幼稚垂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为中华文化之基石,是中国一切文化智慧之源泉,自古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地位无比崇高。
    检验真伪,时间是权威,你一定要知道,一个理论如果不能被发展,又不能被摒弃,有两种可能:
    一、人们读不懂;
    二、它是完备的;
    既然完备,必然博大精深,巨细无遗,能解世间之疑。当它与科学有分歧,那一定科学有错误(事实上,科学自诞生起就不断在自我纠错);当它与神学有冲突,那一定神学有弊端(事实上,多是教徒以维护之名自砸招牌)。故,周易非辩证主义思维,却包含它,非唯物主义思想,却大于它。
    既然完备,那一定是圣人所做,既然博大精深,那一定只有圣人方能通晓。因为读不懂,周易后继无人。今时之人,多欺世盗名者,多愚以为智者,只可乱人视听,不可传于大道。
    上古时代,伏羲始作八卦,是为易之源头;中古,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为本体;下古,孔子释经十篇,是为经解。故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成书。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周易必借圣人十篇,然其言文约辞微,称小而指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今人读来不得头绪。
    现以解解之言,繁琐发散,虽见义浅而旨薄,然以周而详,期以拔除荆棘,见通易之路明而远,别无分歧,修成之路,各以悟性,各凭本事。
    解“易”之前,先以简介。《周易》六十四卦共有爻三百八十又四,阴阳之爻各以其半,揭示世间一切“阴阳”与“刚柔”现象,演示万事万物之发展情状。居卦六位者,称为“爻。”爻,以六、七、八、九而分刚柔,六、九各为动静之极,物极则反,变动无穷。六爻分处六等级,称为“爻位”,曰阴阳。爻位自下而上排列,象征事物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进行。爻位有专称,刚爻属九,柔爻数六。
    爻位以示事物自低而高、自小及大的发展变化规律,又代表空间的天地人和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又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贵贱、先后地位和阶段,爻序精妙而合理。
    卦有单卦重卦之分,三爻之卦称为单卦或小成卦,六爻之卦称为重卦或大成卦。重卦下三爻称“下卦”又称“内挂”,上三爻称“上卦”又称“外卦”。追其溯源,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图所示:

    
    极,端也,限也;无极者,无端也,无限也;无端无限,无边无际,无所不包,而否能含者,唯道也。
    太者,大也;太极者,限之大也,端之大也;万物之所生,天地也;天地之所生,一也;一者,限之大也,端之大也。
    仪,度也,阴阳之则,万物之度也。道生一,一生二。阴又有阳,阳又有阴,故以生四象。
    象者,象也,四象者,以象万物阴阳之态势也。
    太阴,阴之极也;物极则反,故阳以生而阴以衰,曰阴中之阳,少阳也;阳以蓄积而至极,太阳也;物极则反,故阴以生而阳以衰,曰阳中之阴,少阴也。阳动阴静,阳上阴下,故阳居上而长者,少阳也,阳居下而衰者,少阴也。
    太阴太阳者,物之态也,阴极反阳,阳极反阴,反者道之动;少阴少阳者,物之势也,物继以盛衰也,至极而反。四象化分,则四季得显,弦望有以分。
    阴阳有动静之德,物之态,静也;物之势,动也;故占断之词,亦分为两:以动求静者,知其为而求其果也,辞多示以吉凶之属;以静求动者,知势之变而求其为也,辞多示以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之属。
    八卦者,以类万物之属,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故八卦者,小成也,重而叠之,大成也。八卦者,乾坤坎离巽震艮兑,以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天与地,一上一下,一阳一阴;水与火,一往上升,一向下流;风与雷,一柔一刚,风雷在天,又有电火明灭;山与泽,一凸一凹,山泽居地,又有水汽沉浮。故阳卦者,乾、震、坎、艮;阴卦者,坤、巽、离、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阴卦偶。
    将四象与先天八卦对应,可知:

    
    乾居太阳,故为健,为生生不息之象,故有好生之德,符号为(?);
    坤居太阴,故为顺,为厚积重负之象,故有载物之德,符号为(?);
    离属少阳,阳气发生,如同火往上走,故有通天之德,刚中有柔,符号为(?);
    坎属少阴,阴气发生,恰似水往下流,故有近地之德,柔中带刚,符号为(?);
    震为太阴少阳之变,由静渐动,阳气渐盛,像载雨水之雷,电闪雷鸣,故有生发之势,符号为(?);
    巽为太阳少阴之变,由动渐净,阴气渐盛,像晴空流动之风,电沉雷寂,故有入静之势,符号为(?);
    艮为少阴太阴之变,水汽下沉,逐渐入静,故为止,象山外干而内湿,符号为(?);
    兑为少阳太阳之变,水汽上浮,逐渐变动,故似泽,象湖泊下干而上润,符号为(?);
    至此,欲解周易,且以十篇为始。十篇者,《系辞传》《彖传》《象传》俱分上下篇,而携《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又称十翼。周易象琐,十翼象匙,匙又有琐,则请为之解。《系辞传》以释《易经》大义,且以此为始。
    很抱歉,不晓得为啥符号显示不出
    《传解篇》
    《系辞传》上篇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翻译:天尊地卑,乾坤确定。卑微尊贵各自陈列有序,贵贱也便显现;动静自有常规,刚柔便就断定。事物以类相聚,或以群体划分,吉凶便就形成。天有其象,地有化形,变化便就显现。所以刚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激荡,以雷霆来鼓动,以风雨来润泽,以日月穿梭运行,以冷热交替循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道创始万物,坤道成就万物。
    解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天地有尊卑,万物亦如之。卑高以陈,贵贱各归其位。动静有常,刚柔得分,动静无常,刚柔难断,故人而无常,不可以为卜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有常则合群,人无常则落单,吉凶以生也。八卦各有阴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成象者,雷、火、风;成形者,山、水、泽。天地气交,则刚柔相摩,八卦相叠,故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有常,则一日阴阳有分;寒暑有常,则一岁阴阳乃成。皆曰变化。乾以健,男子象之,坤以顺,妇人象之。乾以生生不息,故知大始;坤以包藏重负,故作成物。
    划重点:一、吉凶缘由: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翻译:乾道以平易发挥功能,坤道以简约产生作用。平易则容易知晓,简约则容易跟从。容易知晓则会有亲和,容易随从则会有成就。有亲和则可长久,有成就则可壮大。可以长久是贤人的品德;可以壮大是贤人的事业。平易与简单便是天地之间的道理,得此道理则万物可居于天地之间。
    解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乾坤拟之,天成象,故以易知,地成形,故以简能。夫唯简易,故易知易从,易知者,人以群分,故有亲疏,鬼神难知,故敬而远之,唯贤人,以德修身,鬼神不扰,人以亲附,故亲能久;易从者,人皆为之,故有功业,难施为者,智巧者可矣,愚昧者难行,唯贤人,一以示人,天下之人皆以随之,故业能大。易知易从,则亲能久业以大,此周所以八百年基业,而后世难继之也。难自易出,繁自简来,遂万物者不反,真情至乐以失。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乃以久以大,成位乎天地之间,故六爻之位,天以纯阳而居上,地以纯阴而居下,人以天地之和居其中,三极之道也。《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翻译:圣人设卦观象,附上文辞说明吉凶,用刚柔相推生出变化。所以所谓“吉凶”,是得失的象征。所谓“悔吝”,是忧虑的象征。所谓“变化”,是进退的象征。所谓“刚柔”,是昼夜的象征。六爻的变动,模拟着天地人三极变化之道。所以,君子所处而安居,是易之象;乐于把玩的,是所附之辞。所以,君子闲居时就观易之象而玩易之辞;行动时就观易之变而进行占卜,这样依靠天的庇佑,吉祥而没有不利。
    解曰:设卦观象者,圣人也。系辞以明吉凶,吉凶者,得之与失也。六爻之动,天地人之交感也;六爻之动,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刚柔者,昼来则阳盛,夜至则阴长,故曰昼夜之象;变化者,阳长则阴衰,阴盛则阳退,故曰进退之象。易与天地准,弥纶天地之道,是以观象玩辞观变玩占,法天则地也,故曰“天佑”。以顺则昌,无不利焉,以逆为殃,自取灭亡。
    划重点:二、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变化为进退之象,刚柔为昼夜之象。)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翻译:“彖”,是说明卦象的。“爻”,是说明变化的。“吉凶”,是说明得失的。“悔吝”,是说它有小瑕疵。“无咎”,是因为人善于补过。所以,分别贵贱是根据爻位,衡量小大的标准在于卦,辨别吉凶的依据在于辞。忧悔吝的原因在于细微之处,动而无咎在于悔过。所以,卦有小大的区别,辞有险易的不同,辞的功用,各自对其有所指向。
    解曰:彖者,断也,以定一卦之义。爻,以变动而有失得,故生吉凶,系辞而明之。悔吝者,事存小疵,瑕不掩瑜,故曰存乎介。介,小也。震无咎者,善补过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故曰存乎悔。天尊地卑,人生其间,故贵贱存乎位。重卦大成,单卦小成,爻存乎位而生变化,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诸多不同,各以辞显。
    划重点:三、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翻译:《易》与天地齐平,所以能涵括天地的法则。仰而观察天文,俯而考察地理,所以知晓明暗的缘故。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所以知晓死生的道理。精气聚而为物,游魂是其变化,所以可知晓鬼神的情况。《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其智慧遍及万物,并以其道匡济天下,所以没有过失。全面遵行而不偏离,乐其天然知其命运,所以没有忧虑。安于其境厚施于仁,故能怀爱。囊括天地运化而不过分,促使成就万物而无遗漏,洞悉天地之道而充满智慧,所以“神”没有固定形体,《易》也不拘于固定形式。
    解曰:易以阴阳范围天地,囊括万物,于大无疏,于小不漏,是以观天文察地理,而知幽明之故。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故曰知曰周,道济天下,故不违不过。知逝者之去,来者之来,方晓死生之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以知鬼神之情状。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曰“原始返终”。乐天知命,是以无忧,安土敦仁,是以能爱。神无方,故不可说,说者否神也。《黄帝内经》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易无体,故能大,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夫唯大,故无体,若以体之,久矣其细也夫。
    划重点:四、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五、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明日更新第二章,今天就到这里啦,有不足之处请不要吝啬指教!!
    二、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翻译:一阴一阳就是道,继承它便是善,成就它乃是性。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百姓每天都在运用却并不了解,所以君子之道就更少见了。仁德显现于外,功用潜藏于内,鼓动万物却不象圣人那样忧虑,盛德大业真是达到极限了!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生生不息叫做易,在天成象叫做乾,在地效法叫做坤,穷尽数理以测未来叫做占,贯通变化叫做事,阴阳变化莫测叫做神。
    解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为道也,成之者道之性也。仁知勇者,君子之道,而道之一隅,故所见不同,百姓无知,君子之道故鲜矣。阴阳莫大于天地,故乾坤者,阴阳之极。乾有好生之德,显诸仁而成象,坤有载物之德,藏诸用而为形。阴阳者,反以为动,以简而易,以信而常,故鼓万物而无忧。易者,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予万物之情状,遍及天下之能事,故曰盛德大业!极数者,蓍也,尽数之变,以往求今,以今求来,曰占。蓍极数,龟尽象,蓍曰占,龟曰卜。通变之谓事,为之记,无变之谓一,不以记,故君子多迹而圣人无名。神者,阴阳不测,不以方。
    划重点:六、生生之谓易,极数知来之谓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翻译:《易》,广啊大啊!谈及其远则畅通无阻,谈及其近则精准处正,谈及天地之间则广大悉备。乾,静止时专一不变,运转时刚直不阿,所以“大”就产生了。坤,静止时收敛闭合,运转时开展显露,所以“广”就产生了。广大与天地相匹配,变通与四时相匹配,阴阳之义与日月相匹配,易简的美好与至德俱都相互匹配了。
    解曰:万物广大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相著明莫大乎日月,阴阳之德易而简,是谓至善。易简则专,专则有常,一以待物,德化以均,是谓至德。至德者,一也。
    划重点:七、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翻译:孔子说:“《易》,真是达到了极致呀!《易》,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和光大事业的。其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于天,谦卑效法于地。天地确定了位置,易的变化便运行于其中了!成就万物本性,保存万物生存,是步入道义的门户。”
    划重点:八、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翻译:圣人眼见天下事物繁杂,于是摹拟其形态,象征其适宜,所以叫做“象”。圣人观察天下事物变动,于是考察它如何融会贯通,以推行典章礼制。附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所以叫做“爻”。谈论天下最繁杂的东西而不会厌烦,说明天下多变至极的运动而不会混乱。摹拟之后再说明,讨论之后再推研,摹拟、推研后才得以确定变化。
    解曰:圣人物类天下而归为八,说以周详,故引而申之。爻,言乎变而生吉凶,三才设位以成卦,引而申之乃成象。象者,以彖言之。象者,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以使万物会通,故经传所言之物,皆有其象也。天下至赜无外乎爻变,天下至动无外乎象变,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因风吹火,顺水推舟,是故言之不可恶亦不可乱。
    划重点:九、经传所言之物,或鹿或狐,或为其他,非为空言,非为引言,皆有其象也。
    十、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翻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孔子说:“君子住在家里,说出的话有益,那么千里之外也会得到响应,况且近处的人呢?住在家里,说出的话有害,那么千里之外都会违背,况且近处的人呢?言语出乎自身,影响及于百姓;行为发生于近处,影响及于远处。言行,是君子的枢机,枢机一旦发动,便成为荣辱的主宰。言行,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的东西,能不谨慎么!”
    解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卦九二爻辞,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子之言掷地有声。)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翻译:“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时出仕有时隐世,有时沉默有时开口。两人同心,就会锋利似刀,可以切断金属。知心的交谈,气氛犹如兰草一般幽香。”“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孔子说:“哪怕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用茅垫上它,哪里会有过错呢?谨慎得很呀。茅草作为东西是很扉薄的,却可作用于重大之事。行事保持这种慎重的态度一如往常,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
    “劳谦,君子有终,吉。”孔子说:“劳苦而不自夸,有功绩而不居德,厚道极了。说的是有功劳还能居他人之下的人。德讲究硕大,礼讲究恭敬,所谓谦,是以示意恭敬来保持地位的人。”
    “亢龙有悔。”孔子说:“尊贵而脱离位置,居高而脱离民众,贤人处在下位无所辅佐,所以妄动会有悔恨。”
    “不出户庭,无咎。”孔子说:“动乱之所以产生,总是以言语作为阶梯。君王言行不慎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行不慎就会危及自身,机密之事不谨慎就会危害成功。所以君子缜密而不出户庭。”
    孔子说:“作《易》的人大概了解盗贼吧!《易》说:‘负且乘,致寇至。'背东西,是小人做的事;所乘之车,是君子的器物。小人无德却乘坐君子器物,盗贼才想要抢劫他。居上位者怠慢,居下位暴戾,盗寇才想要攻伐他。懒于收藏招引盗贼,打扮妖艳招引奸淫。《易》说:‘负且乘,致寇至。’盗贼就是这样被招来的。
    解曰:“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同人卦九五爻辞,谓先遇难而后克之;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大过卦初六爻辞,谓谨慎行事而无失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谦卦九三爻辞,谓德行以配其位,厚重而以吉终;
    “亢龙有悔。”乾卦上九爻辞,谓行事过甚也。
    “不出户庭,无咎。”节卦初九爻辞,谓慎始慎终也。
    “负且乘,致寇至。”解卦六三爻辞,谓德行不配其位,自招其损。)
    明日更新第三章,今天就到这里啦,有不足之处请不吝指教!!
    (三)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翻译:大衍之数是五十,有功用者四十又九。将四十九根蓍草分为两束,用以象征天地。拿出一根挂于两束之间,以象征天地人三才;以四根为一组分数一束蓍草,以象征四时;将余下的蓍草放置于一边以象征闰月;每五年再一次闰月,所以再将另一束蓍草的余数放置于另一边,之后将两边蓍草合在一起挂于两束之间。
    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五个数字相合而各有和数。天数之和是二十五,地数之和是三十,所以天地之数是五十五,即是用以成就变化和感通鬼神的依据。
    占成乾卦所用蓍草数为二百一十六,占成坤卦所用蓍草数为一百四十四,共计三百六十,与一个年度天数相当。占成《易》上下两篇所用蓍草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与万物的数目相当。所以用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成就了《易》,四个步骤为一变,经过一十八变而完成一卦。八卦为其小成,由此引申,触类旁通,天下的事就襄括其中了。彰显道神之德行,所以可用以应对人事,辅助神灵。孔子说:“通晓变化之道的人,就知道神灵的所作所为了。”
    解曰:衍,满也。大衍之数,即圆满之数。有河图洛书,而后有八卦有先后,而后有易。生生之谓易,故易者变也。河图之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阴阳不相等,故不曰“衍”。曰相得者,一与六共宗居北,二与七为朋居南,三与八为友居东,四与九同道居西,五与十相守,居中央。
    洛书之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天数有五,地数缺一,天地不相得也。《内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故补以五,天地合十,面朝八方,阴阳相等,以成大衍之数。
    圣人之起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数满则复,故十者,一也。地十者,地之为一也。然则地十何之?天地有变也!《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是以无之。
    易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天地变化,河图洛书以图示,八卦亦如此。易与天地准,故亦以变,故文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是故,天地之数,上古也,大衍之数,今也。其用四十有九,一者勿用也。易者,变也,有天地而后有万物,故有以变者,无外乎阴阳。一者,不变也。《老子》曰:“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故不得功用。
    四营而成易。一营者,分而为二以象两:以蓍草五十,取一勿用。剩余一分为二,以象天地。
    二营者,挂一以象三:取一蓍悬于天地其间,以象三才设位。
    三营者,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天之蓍数以四归组,留余一组,不足一组者以组而留,以象闰月。
    四营者,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地之蓍数亦如上法。天地蓍数,留余者皆以悬之。事毕。
    四营乃一变,二变者,剩余蓍草归一,又行四营,留余者皆以悬之。三变者,剩余蓍草归一,再行四营。剩余蓍草计数,以四整除,得六、七、八、九,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少阳老阳曰刚,否曰柔,故爻以得。是故三变得一爻,十有八变而成卦。卦曰本卦。
    阴阳之道,物极必反,故得六之爻,柔变刚,得九之爻,刚变柔,卦以变也。卦以变者,曰变卦;爻以变者,曰变爻。故以决嫌疑,定犹与,事得以占也。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违者虽占而无益。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是故欲学易,先以筮。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刚柔而从天干。凡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筮有常。”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
    乾有用九,六爻皆刚,故爻占成之数三十有六,六爻者二百一十有六。坤有用六,六爻皆柔,故爻占成之数二十有四,六爻者百四十有四。则乾以纯阳,坤以纯阴,乾健而坤顺也。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气数也。三百六十五日,天度也。《内经》曰:“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乾坤者,阴阳之极也,阴阳和则万物生,故万物皆合天地气数。六十四卦,三十二对,皆成当期之日,故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故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故能显道神德行,可与酬酢,可与佑神。
    神之所为者,变化之道也,阴阳为之介,反为之动,弱为之用,如此而已。故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划重点:十一、全部。)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翻译:《易》有圣人之道四,以此言谈者则崇尚其辞,以此作为动作根据者则崇尚其变化,以此制造器具者则崇尚其象,以此卜筮者则崇尚其占。所以君子将有作为,将有行动的时候,探问于《易》而言行,而《易》接受求问犹如回声应响,无论远近幽深,便可得知未来之事。若非天下最精妙者,谁能做到这样?
    参合用以变化,并错综其数字的推演,通达它的变化,便能成就天地之间的义理。极尽数字的变化,便能判定天下的象数。若非天下最神奇的变化,谁能做到这样?《易》本身是没有思虑,没有作为,寂然不动,一旦被人感应便能通晓天下事理。若非天下最神妙者,谁能做到如此?
    《易》是圣人用来探究深奥而精微的事理的。正因为其深奥,故能通晓天下人的心志;正因为其精微,故能成就天下事务;正因为其神妙,所以不见其快而能疾速,不见其行而能到达。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解曰:君子将以有为,将以有行,卜筮而问。夫易,开物成务。万物者,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莫不尊道而贵德。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故易从于道德,是以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遂知来者,故曰天下之至精。
    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夫物,各有其象,各含其数,是故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地之象,则物性以得;通其变,而成天地之文,则物亨而安。故曰天下之至变,万物无出其右也。
    易以阴阳往反之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怠,故曰无思无为,无思故公,无为乃正,信也。寂然不动者,万物各归其根,唯静也已。《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感而通者,人心之变,物使之然也。《内经》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曰天下之至神,非极深而研几否能见也。
    唯深也,故以谷,而成天下之牝,天下之交,故能通天下之志;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故唯几能成天下之务;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故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划重点:十二、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十三、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明日更新第四章,今天到此为止!!!
    (四)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翻译:孔子说:“易是作什么的?易即是开创万物成就事务,囊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所以圣人以此通达天下人的心志,以此肇定天下事业,以此决断天下的疑难。”所以蓍草德性圆而神妙,卦的德性方正而智慧,六爻的道义变动而灵巧。圣人以此洗涤心志,退藏于深密之处,吉凶与百姓共同承担。神妙可知将来,智慧足以包藏过往,谁能做到如此呢?大概是古时聪明睿智神武而不伤杀之人吧!所以明白天道,体察百姓,是以兴起神妙之物作为百姓行事的先导。圣人以此斋戒来彰显它的德行!所以闭合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关一开就叫做变;有来有往无有穷尽叫做通;显现于外使之可见,叫做象;形体叫做器;制成器具并使用叫做法;百姓都使用其出入做事并得利叫做神。
    所以易生为太极,太极化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断定吉凶,趋吉避凶创生大事业。所以取法效仿,没有比天地更大的;灵活变通没有比四时更大的;悬挂物体显著光明,没有比日月更大的;地位崇高,没有比富贵更大的;具备器物供人使用,制成器具让天下人获利,没有比圣人更大的;探求繁杂隐晦,索求深奥幽隐,用来判定世界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的,没有比蓍草和龟更大的。所以天生蓍草和龟两种神物,圣人就选择。天地变化,圣人就效法。天垂象,可得知吉凶,圣人就取法它。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就选择它。《易》有四象(指蓍、龟、图、书),用来显示。附上文辞,用来告知。判定吉凶,用来决断。
    解曰:极数者,筮也,通象者,龟也。蓍龟,承天地之灵,尽天地之精,故最为灵验。龟者,上隆而文以法天:外甲其数二十有四以象节气,中有其数五以象五行,左右甲片各四以象八卦;三才者,居于正中。旁有十甲,以象天干;下平而理以法地,其数十二以象地支。天覆地载,万物生矣,天地定位,易在其中矣。
    蓍生地,于凋殒一千岁。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是以蓍之德圆而神。故蓍龟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也;以明于天道,察于民故,兴之以前民用,求以得而罪能免也。是以它物否能也。
    卦之德方而知,六爻之义易而贡,皆以易简,故圣人以此洗心,吉凶与民同患。退藏于密者,无为也。《老子》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坤以包藏,故曰阖户,乾以生发,故曰辟户,天地阖辟,万物显藏,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天地有阖辟,人以象之,故有捭阖,人有愚知贤不肖,四时往来而无穷,故变通莫大乎四时。天气,清净光明,藏德不止,故不能下。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万物不荣,是以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曰贵者乾也,万物滋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曰富者坤也,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曰富贵者,谓圣人功业之崇高也。
    世间有人贵者四,真、至、圣、贤为说。真至之人,去世离俗,无以物为事。唯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以辅自然而不敢为。是以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者,莫大乎圣人。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顺而否逆,以保长久。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以警世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明天地之变。故易有四象,所以示人。四象者,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以示者,天地变化也。系辞以明之,吉凶以断之。
    划重点:十四、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十五、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翻译:《易》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解释说:“佑,是指帮助。天所帮助的,是顺从的人;人所帮助的,是诚信的人。遵从诚信,谋求顺应天道,又能崇尚贤德,所以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言语,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出的人思想。”那么圣人的思想,就不能展现了吗?孔子说:“圣人立象来完全表达思想,设卦来完全揭示真伪,附上辞来完全倾诉言语,推演而疏通使之完全施利,催动而驱使之尽情发挥神奇。”乾与坤,是《易》的蕴藏吧!乾坤成列,易便立足于其中了。乾坤被毁,易就无法出现。易无法显现,乾坤也就接近止息了。所以说形而上者称为道,形而下者称为器,使其变化进行剪裁称为变,推动使之运行称为通,拿它实施于天下百姓称为事业。所以象,是圣人眼见天下繁杂,从而模拟它的形态容貌,象征物所适宜,所以称为象。圣人眼见天下变化,从而观察其融会贯通的过程,以遵行它的典章礼制,附上辞来断定吉凶,所以称为爻。极尽天下繁杂在于卦,鼓舞天下变动在于辞,使其变化进行剪裁在于变,推动使之运行在于通,神妙而能明晓在于人,默默而能成就,不言而能灵验,在于德行。
    解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今世之人不然,皆欲书尽言言尽意,细分天下无数,散于万物而不厌;今世之学不然,不能以此自宁,遂逐万物而不反,是欲穷响以声,如形影竞走,不亦悲乎!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子之言,愚者故不能知。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故易以网罗天下,应人之求如响随声。今世学者,弱于德,强于物,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如涸辙高歌之鱼,井底自矜之蛙,虽智而大迷。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是以形而上者,谓不可见,故曰道;形而下者,谓见而可用,故曰器。
    卦者,极天下之赜,故尽世间之能事;辞者,鼓天下之动,故显世间之文明;变者,化而裁之,故顺万物之情;通者,推而行之,故利天下之人;王者,神而明之,故莅天下而长久。易也,生生不息,不德而德,善利万物而不争,易简而成天下之赜,文明而成天下之动,变而顺乎情,通而措诸天下,成天下之事业,而同于道德。故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划重点:十六、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十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十八、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明日更新第五章,今天到此为止!!!
    《系辞传》下篇: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翻译:八卦成列,卦象就包含其中了。又将八卦重叠,爻就包含在其中了。刚柔互相推演,变化就包含在其中了。系上辞而明示,行动就包含在其中了。吉凶悔吝,产生于行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化而贯通,是趋时而动。吉凶,以秉承正道取胜。天地之道,以观看为正。日月之道,以光明为正。天下之动,以保持“一”为正。乾,以平易明确示人。坤,以简约明白示人。爻,仿效于此。象,即好像它。爻象在内变动,吉凶显现在外,功业成就于变化。圣人的情思体现于辞。天地大德性在于生化,圣人的宝物是权位。如何守住权位,是仁。如何聚合众人,是财。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是义。
    (解曰:刚柔相推者,谓爻之动,故曰变在其中。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不动不占。福也者,悦人之心,凶也者,害人之身,其于失性一也,是故圣人洗心,清净无为,以同于道德。易以生生不息,故刚柔为本;变通者莫大乎四时,故时义大矣。
    天地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之生灭,一以视之;曰观者,谓无为也。阖户者,日为之明;辟户者,月为之明;乾坤阖辟,日月继明,天地无为,变化生矣,故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气之使然;万物之动,人心使然;以不变而观变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乾坤易简,爻以效此,故相推者,刚柔也已;确然隤然,象也像此,故设位者,阴阳也已。仁,慈也。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守位。财,物也。俭故能广,广德若谷,虚怀宽纳,故能聚人。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行其文明,曰义。
    划重点:十九、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二十、爻曰刚柔,爻位曰阴阳。)
    《系辞传》下篇: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翻译:八卦成列,卦象就包含其中了。又将八卦重叠,爻就包含在其中了。刚柔互相推演,变化就包含在其中了。系上辞而明示,行动就包含在其中了。吉凶悔吝,产生于行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化而贯通,是趋时而动。吉凶,以秉承正道取胜。天地之道,以观看为正。日月之道,以光明为正。天下之动,以保持“一”为正。乾,以平易明确示人。坤,以简约明白示人。爻,仿效于此。象,即好像它。爻象在内变动,吉凶显现在外,功业成就于变化。圣人的情思体现于辞。天地大德性在于生化,圣人的宝物是权位。如何守住权位,是仁。如何聚合众人,是财。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是义。
    (解曰:刚柔相推者,谓爻之动,故曰变在其中。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不动不占。福也者,悦人之心,凶也者,害人之身,其于失性一也,是故圣人洗心,清净无为,以同于道德。易以生生不息,故刚柔为本;变通者莫大乎四时,故时义大矣。
    天地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之生灭,一以视之;曰观者,谓无为也。阖户者,日为之明;辟户者,月为之明;乾坤阖辟,日月继明,天地无为,变化生矣,故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气之使然;万物之动,人心使然;以不变而观变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乾坤易简,爻以效此,故相推者,刚柔也已;确然隤然,象也像此,故设位者,阴阳也已。仁,慈也。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守位。财,物也。俭故能广,广德若谷,虚怀宽纳,故能聚人。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行其文明,曰义。
    划重点:十九、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二十、爻曰刚柔,爻位曰阴阳。)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翻译:古时候包牺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文理与大地所相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德性,以类比万物情状。结绳索而制作网罗,用来猎兽捕鱼,原是取法《离》卦。包牺氏没落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木头做成了耜,弯曲木头制成了耒,用耒耜耕种的便利,以教化百姓,原是取法《益》卦。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揽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各得所需,原是取法《噬嗑》卦。神农氏没落后,黄帝、尧、舜氏兴起,通达前人变革,使百姓不怠倦,神奇造化,使民众相适应。《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长久,所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示衣裳长短(指分出等级制度)而天下大治,原是取法《乾》《坤》卦。凿空木头以成舟船,剡削木才以成桨楫,舟楫的便利在于渡涉不通,直致远方以便利天下,原是取法《涣》卦。乘驾牛马,负载重物致于远方,以便利天下,原是取法《随》卦。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原是取法《豫》卦。断削木头作为杵,控掘地面作臼,臼杵的好处,万民受益,原是取法《小过》卦。弯曲木材为弓,削木以为箭,弓箭的好处,可以威摄天下,原是取法《睽》卦。上古人类在洞穴居住而生活于野外,后世圣人改用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等待风雪,原是取法《大壮》卦。古时丧葬,只用厚厚薪草裹覆,埋葬于荒野之中,不做坟不种树,服丧没有定期,后世圣人改用棺橔下葬,原是取法《大过》卦。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以此治理,万民以此明于事理,原是取法《夬》卦。
    解曰:包羲氏,即伏羲氏,始做八卦。神农氏,黄帝、尧、舜氏后作,通其变,神而化之,使民相宜。此五人者,皆圣人也,帝王也,三皇居其二,五帝居其三,知其所为,则宫室、棺葬、罟、耜、耒、以物易物、垂衣而治、舟楫、牛马之车、重门击柝、臼杵、弓矢之来可追也,而民风俗习性亦可见矣。
    上古之人,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至,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朴。圣人者,携混沌之民致以开化,创中华文明之大始也。
    离卦,卦德为附,火附物以燃,故绳相附结而为网罟,盖取诸于《离》;益卦,风雷在天,风借雷势,雷借风威,相得益彰,耜耒相与助者亦以象此,故取诸于《益》;噬嗑卦,頤中有物,曰噬嗑,象贸易集市,噬嗑百货,刚柔分者象买卖分明,动而明者象目的明确,交易而退,各取所需,故取诸于《噬嗑》;垂衣裳而天下治,天尊地卑,乾坤以定,卑高以陈,贵贱得位,故取诸《乾》《坤》;涣卦之象,风行水上,推波助澜,象木行水上以通天下,故取诸《涣》;随卦之象,泽水随雷而动,雷先动而泽水随,故为随,象重物随牛马而行,故取诸《随》;豫卦,为雷震大地之象,象重门击柝以惊暴客,故取诸《豫》;小过卦,哼,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宜下不宜上,故上则木断为杵,下则地陷为臼,故取诸《小过》;睽卦,为泽火分离之象,象弓箭分离,故取诸《睽》;大壮卦,雷在天上,否类鸟巢,天之在上,象宫室上栋下宇,故取诸《大壮》;大过卦,为泽灭木之象,泽居地下,以裹木也,象棺椁盛尸而入土,喻人之灭,故取诸《大过》。夬卦,水气在天,集落成雨,降而泽润大地,象天子下临,治百官,察万民,故取诸《夬》。故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者也。
    划重点:二十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十二、《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二、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翻译:所以《易》,就是象。象,就是象征。彖,就是裁断。爻,是效法天下变动的。因此吉凶悔吝就出现了。
    阳卦多柔爻,阴卦多刚爻。原因何在?阳卦刚爻为奇数,阴卦刚爻为偶数。它的德行如何?阳卦一个国君,两个庶民,是君子之道。阴卦两个国君,一个庶民,这是小人之道。
    解曰:天数五,一、三、五、七、九;地数五,二、四、六、八、十;是故阳卦奇,阴卦耦。象之曰顺,君子之道,否曰逆,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翻译:《易》说:“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孔子解释说:“天下人为何思考忧虑呢?天下万物回归同处而来时道路不同,目标一致却有百般思虑。天下人为何思考忧虑呢?日去则月来,月去则日来,日月相互推移而光明产生。寒去则暑来,暑去则寒来,寒暑相互推移而一岁形成。往,就是屈缩:来,就是伸展。屈伸相互感应而功利生成。尺蠖屈缩,以求得伸展。龙蛇蛰伏,以保存其身。精通义理已达神妙,来致力于运用。宜于运用以安居其身,来增崇其德。越过这些以求得后事,则有所不知。能穷尽神妙而知晓变化,这才是德性盛大。
    《易》说:“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孔子解释说:“不该遭受困扰却受到困扰,其名必受羞辱。不该依靠的却去依靠,其身必有危险。既遭羞辱又有危险,死期将到,妻子还能见到吗?”
    《易》说:“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孔子解释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哪有什么不利的?出动而没有阻碍,所以行动有所收获,是说具备器具然后行动。”
    解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卦九四爻辞,谓同心合力也;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卦六三爻辞,谓自取其辱自招灭亡;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解卦上六爻辞,谓有备无患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翻译:孔子说:“小人不对不仁感到羞耻,不对不义感到害怕,不见到功利不能勤勉,不用刑威就不能惩治,小的惩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这是小人的福气。《易》说:‘屦校灭趾,无咎’就是这个道理。
    善事不积累不足以成名,恶事不积累不足以自取灭亡。小人将小善视为无益而不去做,把小恶视为无害而不去掉,所以恶行积累到无法掩盖,罪大恶极而难以赦免。《易》说:‘何校灭耳,凶。’”
    孔子说:“危险者,是安居其位的人;灭亡者,是保有其现状的人;动乱者,是享受太平之世的人。所以君子居安而不忘危,生存不忘灭亡,太平之世而不忘祸乱,所以生命安全而国家可以保全。《易》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说:“德行浅薄而位处尊贵,才智低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而肩负重任,很少有不遭殃的。《易》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是指不能胜其任。”
    孔子说:“知晓细微的神奇吗?君子与上相交不谄媚,与下相交不渎慢,他知晓几微吧!几,是变动的细微,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几而动,不待终日。《易》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坚贞如磐,哪里需要一整天,就可决断明识!君子知几微知彰著,知柔顺知刚健,是万众的仰慕。”
    孔子说:“颜氏的儿子,大概知晓几了吧!有不善没有不知道,知道就不再重犯。《易》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附著交感,万物化育均匀,男女精气交合,万物化育衍生。《易》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说的是归致于一。”
    孔子说:“君子安定自身而后行动,平易其心后说话,确定交情后请求。君子能修养到这三种德行,因此安全无害。危险而行动,则.民众不助。恐惧而说话,则.民众不响应。没有交情而请求,则.民众不帮助。不帮助,伤害的事就来了。《易》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今日到此为止,明日更新下一章!!!
    三、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翻译:《易》的兴起,大概是中古时代吧!作《易》的人,大概充满着忧患吧!所以履卦,是德的基础;谦卦,是把持德的手柄;复卦,是德的根本;恒卦,是德的修固;损卦,是德的修养;益卦,是德的宽裕;困卦,是德的辨别;井卦,是德的发源地;巽卦,是德的制定。履卦,和悦而践行;谦卦,尊让而光大;复卦,微小而能遍及万物;恒卦,杂乱而不厌倦;损卦,起初难以后易;益卦,增长宽裕而不造作;困卦,穷困以致通达;井卦,居其所而德泽外播;巽,权衡而隐藏。履卦以和悦行事,谦卦以制人行礼,复卦教人自知,恒卦教人恒守“一”德,损卦教人远离灾害,益卦教人谋利,困卦教人少怨,井卦教人辨义,巽卦教人行使权力。
    解曰:易充乎天地,无外乎阴阳。阴阳者,二也,一生二;德者,一也;故卦者,皆德之部分。
    履卦,柔履刚也,礼也,人之所履,故为德之基;履,兑为悦,曰以和而行,悦而应乎乾,和而至也。
    谦卦,山居地下,谦也,故曰尊而光,故能制礼;柄,以致用也;人无礼,无以立,故德以致用,谦之为柄也。
    复卦,地雷复,雷在地下,复返于天,反者道之动也,故复为之本;又,阴阳之道,反复无极,其道在微,遍及万物,故曰小而辨于物。然非圣人不能通晓,故以自知可也。
    恒卦,刚上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和而久,故为德之固;久于其道,故以一德;一则待物以同,故杂而不厌,否则逐万物而不反也。
    损卦,山泽损,泽润山之万物而自损,山自损而泽以加,自损以益他,是以修明,故为德之修也;先难后易者,初相敌而后相应也;损己利人者,积善而除恶也,故以远害。
    益卦,风雷相以增益,是以德行宽裕;动以巽,故曰不设;设,造作也;损上益下,民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故以兴利也。
    困卦,泽无水是以困,患难而见真情;险而悦,困而不失其所者,其唯君子也,故困为之辨,又以寡怨。又,物极则反,是以穷则变,变则通。
    井卦,井养而不穷,改邑不改井,故为德之地;居其所而迁者,汔至亦未繘井也。井水养人,又赖人为养,君子知恩图报,故井以辩义也。
    巽卦,上巽下巽,风相随而至也,上行而下效,德之制也,故能行权;又,巽为入,无孔不入,藏德不漏,故曰称而隐。)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翻译:《易》作为书不可能穷尽(万物之理),作为道也经常变迁,变动而不固定,周流六合之间,上下无有常规,刚柔相互转换,不可当成不变法则,唯有适应其变化。其出入之变来衡量外内变化以使人知畏惧,又明示忧患和过往之事。虽没有师保教导,但如同在父母身边。起初若依循辞而揆度其类,就有规章可寻,若不是对的人,道不会凭空行于世。
    解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之为书故不可远。易也,变也,刚柔相易,居无常所,唯变所适。易者,道也,博大精深,显天地之机,尽天地之妙,圣人之作也,虽智者亦不足识,故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也。
    划重点:二十五、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翻译:《易》作为书,推原求末,作为本质。六爻错杂,代表一定时间内的事物。其初爻难以知晓(事物全貌),其上爻则容易知晓,是其本与末。初爻比类事物开始,最终发展成(上爻之)结果。如果杂合事物,阐明德行,辨别是非,就必须凭借中间爻才算完备。噫!也要求得存亡吉凶,安居便可以知晓(指借助《易》而不必奔走观察)。智者观玩彖辞,则可以理解过半。二爻与四爻有相同功用,但爻位不同,它们的吉凶也不同,二爻多荣誉,四爻多畏惧,因为远近的缘故。阴柔之道,不利于远离之人,其大体归于无咎,因其功用柔顺而居中。三爻与五爻有相同功用,但爻位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因其贵贱等级不同。大概阴柔处三五爻危险,阳刚就能取胜吧!
    解曰: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故本末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自初而终,所由来者渐矣,人难查耳。故杂物撰德,辨是与非,非其中爻不备。
    二四之爻,阴位也,同功也,其善不同者,内卦为近,外卦居远,柔之为道,不利远者。柔之为道,推己及人,潜移默化,故不利远者。唯圣人也,至德至善,清净无为,一以待人,故能德化天下。柔中者,有余损之,不足补之,善补过也,是以无咎。三五之爻,阳位也,同功也,其善不同者,五爻行刚而中,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故贵也;三爻行刚,阳刚有余,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故贱也。柔危者,不胜其任也;刚胜者,名正言顺也。
    划重点:二十六、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二十七、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二十八、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翻译:《易》作为书,广大而完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备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合,所以为六爻。六爻不是其他,是三才之道。道有变动,所以称为爻。爻有不同等级,故称为物。物错综相杂,所以叫文。文有得当与否,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翻译:《易》的兴盛,大概在殷代末期,周代德业隆盛之时吧?反映的是文王与纣王的事情吧?所以《易》之辞有危俱意味,使怀危惧者得平安,使怀安逸者为倾覆。《易》道十分博大,万物皆在其中。从始至终保持危俱意识,就大体没有过错了。这就是《易》之道。
    解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是故易之词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故君子去甚,去奢,去泰,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翻译:乾,天下最刚健的,其德性永远平易,却能知艰险;坤,天下最柔顺的,其德性永远简约,却能知阻难。其能和悦人心,体察诸侯忧虑,判定天下吉凶,促成天下勤勉的事业。所以知变化而言行,吉事便有祥兆。观象可知器物,筮占可知未来。天地设立位置,圣人成就天地功能,人与鬼神各自谋事,百姓也参与其功能。八卦以卦象告知,爻彖以情状说明,刚柔相杂,吉凶就可以显现了。变动以利而表达,吉凶随实情而变迁。所以爱与恶相互攻击而吉凶生成,远与近相互取舍而悔吝产生,真与伪相互感应而利害产生。凡《易》所论情感,相近而不相得则凶,或者有伤害,悔恨且有吝难。将叛者,他的言辞惭愧;心中有疑惑者,他的言辞枝分不一;吉人言辞很少;浮躁者言辞很多;诬陷好人者言辞浮游不定;丧失操守者言辞唯诺。
    解曰:夫乾至健,刚则易折,故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至顺,其动也刚,故德行恒简以知阻。故知乾坤之道,触类旁通,能说诸心,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法天则地,顺以言行,而吉事有祥。易有圣人之道,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故曰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居其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无妄为,故万物各司其职,各显其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以成其能。
    划重点:二十九、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毕。
    今天到此为止,明日更新下一章!
    说卦传

    名曰说卦者,以记八卦象其物宜,阐卦之大义,所以断吉凶也。文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解曰:圣人作易,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故蓍者,神物也,以体天地之德,以含天地之数。参者,三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阳一阴二;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一柔一刚。夫物,各含其数,极其数,遂定天地之象,则物性以得,故曰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是以知法天立卦,象地成爻,故爻位曰阴阳,爻曰刚柔。六爻相杂,时义大矣。初难知,上易知,故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必借诸中爻。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为三,故三才者,三材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故爻者,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划重点:一、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二、爻位曰阴阳,爻曰刚柔。)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解曰:八卦相错者,参伍以变也,故《系辞》曰“荡”,刚柔曰“摩”。故曰“通其变,而成天地之文,则物亨而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生而后有象,而后有数,故数者,由小及大,曰顺。顺而能数往者,否曰逆,逆则能知来者,故易者,逆数也。
    划重点:三、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解曰:言八卦之性也。)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解曰:帝,北辰也。位于天极正中,常明而不动,斗运于外,以御天道,乃统众星,故曰帝。震,东方也,万物生发之地,故曰出乎震;巽,东南也,万物絜齐之处,故曰齐乎巽。离,南方也,北辰不变而众星拱卫,圣人象之,抱一为天下式,故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故曰相见乎离;坤,西南也,顺也,万物为养,又赖养之,故曰致役乎坤;兑,西方也,正秋之季,万物以收,故曰说言乎兑;乾,西北也,天不足西北,则阴阳相薄,故曰战乎乾;坎,北方也,地彻冰寒,万物以藏,劳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也,万物成终,终而复始,乃以为记,故曰成言乎艮。
    八卦者,物性之极也,故以取象。八卦相错,参伍以变,神妙天下,以成万物,不可说也,造化者也。)
    乾,健也。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解曰:文言八卦之德也。
    划重点:四、全部!)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解曰:马,健也,阳.物也,故为乾;牛,顺也,阴物也,故坤;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如雷能潜能升,故为震;鸡,善伏者也,逊也,故为巽;坎,水畜也,性能水,故为坎;雉,野鸡也,有彩而文,附丽于身,故为离;狗,守门者也,外人勿入,故为艮;羊,悦群之物,故为兑。)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解曰:首,尊上也,故为乾;腹,包藏而柔顺,故为坤;足,近地而以动,阳在下也,故为震;股,从上而为之使,随也逊也,故为巽;耳,肾主水,开窍于耳,耳以陷,故为坎;目,附丽于面而明也,故目为离;手,下伸者受,上持者拒,阳在上也,止也,故为艮;兑,悦也,口蜜者悦,故为兑。)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解曰:身也家之属,家也国之属,国也天下属,由小及大,八卦皆有象焉。文也,于家言之。)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解曰:乾纯阳,故以象天。天覆万物,其圆也,周而复始,故为圜。天生万物,君养万民,父养其家,故为君、为父。天为纯粹,玉质剔透,故为玉。天为坚固,寒固万物,故为寒。天为刚健,冰为刚强,故为冰。盛阳色极红,故为大赤。天行刚健,良马象之,故为良马。天有不足,马有瘠者,故为瘠马。天有杂色,马亦有之,故为驳马。木果者,圆在上,故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解曰:坤纯阴,故以象地。地养万物,母养其家,故为母。地为柔,布为软,故为布。坤包藏能容,釜亦如之,故为釜。坤为包藏,过为吝啬。坤养万物,德化以均,故为均。坤为牛,生生相继,故为子母牛。坤厚载物,故为大舆。地载万物,杂糅五色,故为文文、为众,人持物柄,故为柄。坤为阴暗,故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解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震为动,故为雷。龙,能大能小,变化万端,故为龙。天玄地黄,震者乾坤始交,故为玄黄。旉以不解,版本莫能辨。震一索而得男,故为长子。初阳在下,动而决也,故为决躁。震为东方,东方色青,故为苍莨竹。震阳实在下,阴虚在上,萑苇如之,故为萑苇。震为动,其于马也,故为善鸣。震为迅疾,馵者,左后足白也,健马奔腾,两足悬地,见其馵也,震居东方,故曰左,故为馵足。前足并举谓之作足,作足者,几欲冲锋也,震者阳在下,几欲上也,故为作足。的颡,额头为白也,坤为暗,阳居而为之主,头也身之主,阴为黑阳为白,故为的颡。阳刚在下,故于稼为反生。震者阳刚躁动,故其究为健。震者春也,万物初生,盎然生机,故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解曰:巽为风为入,木善入,故为木。巽一索而得女,故为长女。木曰曲直,从绳可取,故为绳直。制木者工也,故为工。木之里白,故为白。木日长不断,故为长。木者高大,故为高。风行无常,故为进退。进退无恒,事之不果,故为不果。五臭有常,风以散之,故为臭。二阳一阴,阴在下,否上行,故为寡发。阳多在上,故为广颡。离为目,阴黑阳白,黑者居中为正,巽二百居上,一黑在下,故为多白眼。乾为金为玉,巽以入之,故为近利市三倍。风性以柔,阴居于下,穷下反上,其为躁也,故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解曰:坎为水,流而不入,故为沟渎。阳藏阴内,故为隐伏。矫直使曲,輮曲使直,水流曲直,故为矫輮。弓轮者,矫輮使成,故为弓轮。坎险难行,其于人也,故为加忧。心主神明,虚而能通,阳在中而实,故为心病。坎为耳,内为虚,阳在中也,故为耳痛。水为地脉,血为人脉,故为血卦。乾为大赤,坎二索而为坎,阳得中也,故为赤。其于马也,阳在中,阴在外,脊在中,柔在外,故为美脊。阳居内而躁,故为亟心。柔在上,故为下首。柔在下,故为薄蹄。柔居下而无力,刚居上而以牵,故为曳。其于舆也,内实外虚,不相胜任,故为多眚。水流不滞,故为通。水性至柔,月为太阴,水之精也,故为月。阳伏阴中,刚伏柔内,故为盗。其于木也,阳刚在中,故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解曰:离为火,日为火之精,故为日。电者,火离乎云也,故为电。离再索而得女,故为中女。上下皆刚,而护内柔,故为甲胄。火上炎,刚在上,上锐也,故为戈兵。其于人也,外实内需,故为大腹。燥万物者莫熯乎火,火性刚上,故为乾卦。外刚内柔,以象介虫,天玄地黄,离得地黄居中,鳖蟹雌者皆内黄,故为鳖为蟹。形锐善附,圆转尖上,故为羸(羸,螺也)。内含虚名,故为蚌。文明含智,故为龟。其于木也,内以虚空,火性炎上,故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解曰:艮为山,阳塞于外,不通大道,故为径路。二阴一阳,阴小阳大,刚居于外,故为小石。阳实横亘在上,阴虚双峙而中空,故为门阙。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坚圆在上,得乾之爻,故为果蓏。阍寺,止人入也,故为阍寺。指能止物,狗能守物,故为指为狗。鼠刚在齿,阳在上也,鸟刚在喙,阳在前也,故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阳居上下,刚而不中,故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刚卤。为妾,为羊。
    (解曰:兑为泽,兑三索而得女,故为少女。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歌舞以悦神,故为巫。言语以悦人,故为口舌。兑居西方,收引之地,阴以断也,故为毁折。柔附于刚,刚以决柔,故为附决。其于地也,泽以蓄水,地以收引,故为刚卤。少女从嫡,故为妾。外柔内刚,外悦内狠,故为羊。)
    毕。
    序卦者,总括卦之演绎,释序以反正因果,而分上下篇。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彖者,以断一卦之大义也。象者,谓释卦、爻之象也。文言者,文饰乾坤之辞,以崇其德也。
    十翼者,系辞、说卦之传阐易以大而略,故独示以解而划重点。序卦、杂卦、彖、象、文言之传阐易以周而详,故拆之随经而解。
    占卦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辞变象占,经传皆有所指,然尚占者,仍不得解,故详说之。
    卦者,爻之合也,如面之于点。象其物宜,谓之象,道有变动,而曰爻,故卦分而为爻,爻合而为卦。易之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言其大者,莫过宇宙,故卦与爻,以象空间与时间;言其微者,莫过量子,故卦与爻,以象位置与动量;言其常也,莫过于身,故卦与爻,象其所居与发展变化。人生于天地之间,故易与天地准,而言天下事。
    卦有大小,无外乎阴阳,阴阳之理,物极而反也。故此消则彼长,此长则彼消。预测结果越精确,事物变化趋势越模糊,反之亦然。其反应在量子领域尤其明显,“不确定原理”便是对此一种概括。
    易之为言,分而阐之,故有大小之象,以使君子将有为者,过而收之,不及伸之,乃使趋吉避凶。圣人明之,是以去甚去奢去泰,故能处天地之和,而从八风之理。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易之自然也如光,菱镜散之而分七色,人皆喜其艳丽,不知其本为一。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由《易》分支发挥而来,自古被认为是具有夺天地造化之机的奇术,却不知其已剑走偏锋。
    传说《梅花易数》为宋代易学家劭壅所著,其为麻衣道人、陈希夷等一脉绵延传下之秘法,
    是一部以易学中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言其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明显可知,其对事物结果把握精准,那对于发展变化则有所不及。
    而《奇门遁甲》以易经八卦为基础,结合星象历法、天文地理、八门九星、阴阳五行、三奇六仪等要素,是中国预测学中集大成者,自古以来被称为帝王学,其长处在于剖析事理透彻,运用适中的方法统筹一切。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将其用于决策,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明显可知,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把握精准,那对于结果则顾及不周。故其称奇术,可存于世,不可尽播于世。唯易能弥纶天地之道,可尽行于世。
    然后说占。物之盛也,莫能挡之,物之败也,莫能阻之。筮占,后得变卦与变爻,爻多变则卦变者多,故以不变而定变;爻少变则卦变者少,故以变而定不变;若相对等,则通观卦之变也。人面亦如卦象,故相人面者,仿若常人则观不同,异于常人则观其同,同异各半则杂合而相。故而断占之法,本卦取变爻,变卦取不变爻,占之而得结果有七,故详解之:
    一、一爻有变,则取本卦变爻之辞以占;
    二、二爻有变,则取本卦二变之辞杂合以占,以上爻为主,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三、三爻有变,则取本卦变卦之辞杂合以占,以变卦卦辞为主,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也;
    四、四爻有变,物极而反,则取变卦二不变爻杂合以占,以下爻为主,下卑上尊,卑从刚而后动也。
    五、五爻有变,则取变卦不变爻之辞以占;
    六、六爻有变,乾坤两卦取用九用六之辞以占,并参考变卦卦辞。余者取变卦卦辞以占。
    七、六爻不变,则取本卦卦辞以占;
    所谓“用九”,通观六爻皆九也,所谓“用六”,通观六爻皆六也。“用九”“用六”者,天地人三道皆变,故不如常而通观之。“用九”者,群龙无首,天下一家,六爻皆健,乃见天则。“用六”者,群龙皆隐,君子利贞,六爻皆顺,以大终也。
    虽然得卦,仍未解其意,简略而言,无外乎观象查变。象者,像也,而分卦象爻象,皆系以辞。卦为一,一生二,故卦有上下之别,内外之分,大小之差,凡对立者皆能形容。卦相重之,故数六十有四,观其所象,而卦象乃得。彖者,材也。是又系彖辞,而定卦义,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是又有象曰,以示君子之动。
    爻象,而分为六,以效天下之动,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爻,固不独成象也,而借上下以成八卦之象。大略而言,有主卦者,有从卦者。乾坤之爻,皆为阴阳,从卦也,故详查爻位而裁之。余之六卦,阴阳不等,阳一阴二,阴为之裁;阳二阴一,阴为之裁,而后象之。其象类者,《说卦》有之。初上之爻,象者有一,中爻者,成象为多,故有从卦有主卦,主卦裁之;皆为主卦,双卦象之;皆为从卦,观卦论之。
    爻位者,分居三道,柔居阴位,刚居阳位,谓之得正。卦之中者,谓得中也,中正俱得,最为善美。人道者,三道居中,一卦之中也。爻之动,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故其变,无方而有常。其初难知,事之始也,其变也微;其上易知,事之终也,其变也著。故曰“初辞拟之,卒成之终”。凡事之成,无一蹴而就,驯致其道,乃至其成。故杂物撰德,辨是与非,非其中爻不备。二与四同功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君者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静待为多;刚之为道,而利远行,有以动也。柔中者,多无咎也,人不取祸,祸不自来;刚中者,多能容也,君子之和,以同而异。三与五同功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不等。其柔危,顺而吉,其刚胜,滥则凶。卦欲得详,见于《经解》。
    易之为道,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惧以终始,而为和也。是故,人得和气乃以生,人失和气而以亡。和而无咎,和而近道,非荣华富贵之谓也。故曰“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是以圣人清静无为,与天地为一,而易弗能为也。
    值得注意的是:该篇与《我从哪里来》中占卦部分关于解卦有所不同,还请大家详细分辨!!!
    今天到此为止,明日正式开始《经解篇》六十四卦解读!!!
    《经解篇》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下乾上乾)
    (为天道运行刚健不息之象)
    ——————————————————————————————————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解曰:元,大;亨,亨通;利,利于;贞,正。万物资始,乃统天,即万物开端,统属于天。阴阳和合,有形有质,万物乃成;品物流形,曰乾之质流充于坤之形,或曰气流充于体,或曰阳冲于阴以相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谓太阳终而复始,阳气辗转盛衰,爻之六位亦以成之。天道以变,因时而成四季,故春以生发,夏以蕃秀,秋以收引,冬以闭藏,万物各居其所宜,性命以正,共以和顺,反则为逆,故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天生万物,欣欣向荣,万国咸宁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曰:六爻皆刚,天行健也,曰乾。君子象之,故曰“以自强不息”。)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解曰:元者善长,仁者乃大;亨者嘉会,礼乃有亨;利者义和,利物和义;贞者事干,贞乃事成;天道元亨利贞,君子象之,故以仁礼利贞。纯粹精也,阳之正也,精之粹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谓六爻推演变化,广通万物情状。六爻旁通,故成易之六十四卦。云行雨施,万物初生,幼而弱,屯而蒙,无相竞之心,故天下乃平。)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文言》曰: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潜龙勿用”,下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解曰:文言极妙,不敢复言!)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文言》曰: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解曰:刚爻居阴位,君子居下而行中,利于行也;见龙在田者,君子德博而化也;利见大人者,九五以刚中,德泽天下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文言》曰: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终日乾乾”,行事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解曰:九三之位,重刚不中,卦之交接,多惧之地,然其行健,位尊而德盛,故曰“终日乾乾,夕惕若”。虽厉无咎者,君子知几,故可防患于未然,知终,故可秉守大业,于上则无疑,于下则无怨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文言》曰: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或跃在渊”,自试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解曰:刚爻居阴位,力盛而行健;进入上卦,天道有变,革者,变也;曰“或”者,君子待时而动,非妄为也,非无常也,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文言》曰: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解曰:曰造者,谓大人有为也。五爻位尊而行健,德广而普,乾道大成,故曰大人。夫人之大,宜同德合流,一化天下,如此则天人无违,鬼神相应,故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曰: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解曰:乾之上爻,刚居阴位,前行无路,动之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老子》曰:“反者,道之动。”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者,动必有悔,故曰“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是天则。
    (解曰:用九,谓占得六爻为九。九为变爻,刚之变柔,乾之变坤也。六爻皆九,阳之极也,天地之变,万物皆无免也,故示以用九。乾为健,坤为顺,六爻皆顺者,群龙无首也,天德不可为首也,万物皆曰天放,天下大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下坤上坤

    (为大地绵延伸展,无边无际之象)(《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解曰:故乾坤为之首。)(《杂卦》曰:乾刚坤柔。解曰:乾者,阳之极也;坤者,阴之至也。故乾坤者,一刚一柔。)
    ————————————————————————————————————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解曰:牝马,母马,以象柔顺,曰牝马地类。利牝马之贞,谓利柔顺贞正。至,极致。坤以至哉,乾以大哉。万物资始而后资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后有“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故曰乃顺承天。以顺者,随人而后行也,故君子有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常,常规。坤居西南而为顺,故利西南,乃与类行,得朋也;艮居东北而为止,故不利东北,丧朋也。凡卦之辞,曰利者,必有形容,非独谓也。止则安,安贞吉,柔顺厚重,应地无疆,终有庆也。
    万物资始,谓天资万物开端;万物资生,谓地资万物初生。曰造化者,谓天地相合,阴阳交冲,万物以生,天食以气,地食以味,元亨通达。常人见而谓之常,知几者知其神也。)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曰:坤为地,其形虽曲,其义为顺,曰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君子象之,故曰“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时而行。
    (解曰:物极则反,至柔者之动也刚。坤顺承天,故曰后得主。天地有常,四时乃成,万物乃有生长化收藏;坤者,资生万物,厚重包藏,故曰含万物而化光。光,广也。)
    初六 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解曰:初爻者,阴气始凝,故曰霜,顺其道也,阴气渐盛,履霜而至冰也。故求以得,勿以善小而不为;罪欲免,勿以恶小而为之。故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为乱。)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解曰:柔居阴位,柔以顺,当位身正,所为合义。坤,六爻皆顺,同类相行,地道光大。君子不习,而合乎礼,所行无不利也。文言极妙!凡刚爻居阳位,柔爻居阴位,皆曰“当位”,或曰“得位”“居正”,否曰“不当位”,或曰“失位”“失正”。)
    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解曰:柔居阳位,才德兼备,柔顺而藏,曰含章可贞;内卦上爻,象得位人臣,曰或从王事。六五位尊,柔中谦下,深藏若虚,六三亦藏德不漏,不敢成也。以时发者,世道无变,知不敢显,无敢有为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解曰:柔爻居阴位,静之谓也。胸有文章,藏而不出,不言不为,象捆紧囊袋,故曰括囊。三五之爻皆柔顺谦下,藏德不止,四爻近君之侧,慎无害也。)
    六五 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解曰:黄,五行居中之土色也;裳,上衣曰衣,下衣曰裳。黄裳,即中道谦下,文德在中,故而元吉。五行土居中而朝四方,故曰畅于四支。支,肢也。畅于四支,谓通达他爻。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文言》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解曰:大地绵延无边,上六居卦终,故曰野;凡物之道,盛极而衰,阴气鼎盛至极,故其道穷也;穷则思变,相争于阳,故曰战;坤卦无刚爻,故称龙。二气相争故曰龙战于野。疑,拟等,二气相争,亢兵相若,互为伤也。未离其类,阳化气,阴成血,故称血,流其血也。玄黄者,天地杂合之色也。)
    用六 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解曰:用六,谓占得六爻为六。六为变爻,柔变刚也,坤变乾也。六爻皆六,阴之极也,天地之变,万物皆无能免,故示以用六。坤为暗,乾为明,由乱入治也。乾为健,为大;乾者,元亨利贞;弃暗投明,故利永贞,而以大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卦 屯 (云雷屯) 下震上坎

    (为云雷交动之象)(《序卦》曰: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候。
    《彖》曰:屯,刚柔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候而不宁。
    (解曰:屯,盈也,天造草昧,充盈世间,元亨,利贞。云之与雷,一刚一柔,曰刚柔交而难生;坎为险,雷为震,曰动乎险中,勿用有攸往。万物充盈,幼弱需养,故宜建候,使各居其位,得大安宁。不,大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解曰:云在雷上,风雨欲来,曰屯。君子知未雨绸缪,故曰“以经纶”,亦知事之初难而后易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解曰:屯卦之初,刚爻居正,志行正也。利居贞者,三柔居上,坤以顺也。震得一阳而为震,阳处之下,柔居于上,以刚下柔,以尊屈卑,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以作为也,其应若响,随者如流,是以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利建候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解曰:屯,聚;邅,盘桓;班,回旋。字,许嫁。初爻,阳刚上进,以成大事者也。以求六二不字者,时未逮也。卑而求尊,故曰“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刚柔欲接,故曰“匪寇,婚媾”。二爻,柔爻居阴位,女子大德者也,因柔乘刚,故曰难,贞不字。九者,数之极也,十则圆满,难以消也,事以成也。德盛位尊,以尊下卑,女子乃字,故曰反常。反者,返也。凡刚柔感者,相临曰“接”。)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解曰:鹿,山兽也。三爻者,艮之初也,艮为山;即鹿,刚柔求应,故曰从禽;故鹿,五爻也。无虞者,三六之爻无相应也,谓无有相助者。柔爻居阳位,谓君子才不足而志有余,故曰“惟入于林中”。三五之爻,本无应和;坎为隐伏,故曰林;又为险,故往吝,途穷也;故曰“几不如舍”。)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解曰:四爻,柔爻居阴位,当位而尊,顺承九五。初爻,阳刚而正,志在作为。四爻往求,震为马,故曰“乘马班如”。初四相和,刚柔应也,皆得所愿,故曰“往吉,无不利”。凡刚柔感者,对位曰应;对位者,初四、二五、三上之爻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解曰:膏,恩泽、雨水之谓也。九五刚中,坎之中爻,众柔归附,曰屯其膏。施恩未光,德泽未普,事小则吉,事大则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解曰:屯卦之终,柔爻居阴位,因乘九五,下无助而有敌,孤立无援,坎险之极,否能脱困,故曰泣血涟如,终不能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下坎上艮

    (为山下出泉之象)(《序卦》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解曰:屯,天造草昧,万物初生,利贞,勿用有攸往,故见而不失其居;蒙,物之稚也,待发蒙也,故曰杂而著。)
    ——————————————————————————————————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解曰:物稚而蒙,蒙故有求,利贞也。易者,神也,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道者,闻取于人,不闻取人,闻有来学,不闻往较。故有求者,敬之则告,再三则渎。)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解曰:艮为山,坎为险。山下有险,遇险而止,蒙而保全,亨也,是谓以亨行时中,智之至哉!有求教者,有欲施教者,故志应也!初筮告,刚中则正直诚信,故告之。再三渎,失敬也。蒙以养正,正以成俗,从于道德,圣人之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解曰:山下出泉,一泄而下,仁德果断,曰蒙。君子象之,故曰“果行育德”,亦以知发蒙之道也。)
    初六,发蒙,利用邢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邢人,以正法也。
    (解曰:发蒙,启发蒙昧;邢人,以法育人;说,脱。初爻者,发蒙之始,柔爻居阳位,不中不正,故宜施严教以正法,用脱桎梏。志大而才疏,宜安居厚积,一意孤行,往则吝也。二爻刚中,师德以正,故邢人者,九二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解曰:九二刚中,上下皆柔,初爻蒙昧而顺,故包蒙吉,纳妇亦吉。三爻者,柔爻居阳位,不胜其任也,然刚柔相接,子承父业,故曰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身居不正,相接九二,亦相应上九,心意不专也。上九位尊,曰“金夫”;三爻阳位,志在上应,故曰“见金夫,不有躬”。不有躬,失身之谓也,取女者无攸利焉,故曰“勿用取女”。上接艮也,艮为止,故行不顺。)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解曰:实,阳也。柔爻居阴位,静也,蒙也。四爻之位,上下皆柔,又远二上刚爻,无有发蒙者,故曰困。困蒙,吝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解曰:刚上柔下,刚柔相接,顺而巽,故曰童蒙,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解曰:上爻者,刚爻居阴位,阳刚有余,宜猛击发蒙,故曰击蒙。下临坤也,坤为顺,故不利为寇,然其刚猛,利御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卦   需 (水天需) 下乾上坎

    (为云在天上之象)(《序卦》曰: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解曰:饮食固慢,急着无食。)
    ——————————————————————————————————————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解曰:须,待也。险在前,健在后,刚健而不陷,其宜不困穷也,故利涉大川,刚柔应也;曰不陷者,二五皆刚也。九五之爻,位尊刚中,德化天下,故“有孚,光亨,贞吉,”主卦之爻也。)
    《象》曰:云上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解曰:坎为云,乾为天;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云上乎天,须待也,曰需。君子象之,故曰“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解曰:郊,远也;初爻者,以远坎险,不犯难行也,故曰需于郊。志健欲行,故利用恒,待时而动;爻以当位,未失常也,则无咎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解曰:沙,险滩之坚而不陷者也;二五皆刚,故不陷,曰需于沙。二爻虽刚而中,行事固有分寸,是曰衍;遇尊而能中者,故能以吉终。曰小有言者,上下同刚,无相接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解曰:泥,坎险之易陷者也。上接坎险而易陷,故曰“需于泥”。虽然,灾在外也。坎为盗,故曰“致寇至”。虽然,灾自外来,敬慎以防也,灾自内至,必败无疑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解曰:坎为血卦,柔爻居阴位,无力脱险,故曰需于血;顺以听者,柔承刚也,得强助也,坎险初入,坎为穴,故曰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解曰:五爻者,尊而行中,健而行勇,人心所归,险而不险,需于酒食,贞吉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解曰:坎之上爻,象入于穴;需,乾下坎上,利涉大川,往而有功,故三人者,乾之三爻也;柔爻当位,以敬也,刚柔应也,得健者助,故以吉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下坎上乾

    (为天与水违行之象)(《序卦》曰: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解曰:饮食者,有欲有不欲,有善有不善,故为争,争则有讼。)(《杂卦》曰:需,不进也。讼,不亲也。解曰:需,险在前也,不进也;讼,天水违行,不亲也。)
    ——————————————————————————————————————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解曰:临险而健,健则对峙,故为讼;上刚下险,二五刚中,故曰“有孚,窒惕,中吉”。终凶者,天水违行,而刚柔有应,故曰讼不可成。利见大人者,大人中正也;不利涉大川者,坎卦阳位用柔也,涉水则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解曰:水以东流,天以西行,天水违行,曰讼。而刚柔有应,讼不可成。刚柔应者,自初爻始,讼不可成者,亦自始也。其未兆者易谋,故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君子明辨之,故曰“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坎险之初,陷于讼也,小有言也。上接九二,应九四,得其所助,其辩明也,讼不可长,曰“不永所事”,以吉终也。凡刚柔接者,下者曰“接”,辞约“上接某爻”。)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解曰:九五刚中,敌应九五,下以讼上,固不克讼,自招其患。归而逋者,刚中而接于下也;逋,逃也。二爻之位,象下大夫,故有邑人三百户。无眚者,九五明辨,无牵连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有位而无德,曰“食旧德”。坎之上爻,讼险之极,无为则凶,曰“贞厉”。终吉者,从上也。四爻者,近九五也,故曰“或从王事”;依附于人,故曰“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解曰:刚爻居阴位,不当位而刚柔应,故不克讼;复即命渝,无复如初,安贞无失,顺则吉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解曰:九五刚中,公正明辨,讼,元吉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解曰:上九位尊,讼之刚强者,以讼受服也,故曰“或锡之鞶带”;不当位也,德之柔弱者,尊不足敬也;九五刚中,不从不顺,故曰“终朝三褫之”。锡,赐也;鞶带,官服所配腰带也;褫,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天两卦,今日到此为止,明日继续更新!!!
    第七卦 师 (地水师) 下坎上坤

    (为地中有水之象。)(《序卦》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解曰:丈人,贤明长者也;刚中而应,二爻刚中而上应六五也;下坎上坤,行险而顺也;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谓二爻独以刚中,成它爻所归;吉无咎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解曰:地中有水,曰师。水流低处,地以蓄水,君子象之,以下民众,故曰“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不当位也,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解曰:九二居中,刚柔应也,曰承天宠,在师中吉,无咎也;王三锡命者,九二众望所归,故曰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志大才疏,位不正也;坎之上爻,敌应上九,凶险至极,故曰“师或舆尸”;师出无名,以邪讨正,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解曰: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次,多日也。柔爻得正,上下皆柔,孤立无助,故按兵不动,曰左次,未失常也,无咎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解曰:六五柔中,故守境也。田有禽者,境生叛乱者也;上六,位高而无从者也,故曰禽;利执言者,申明正义,怀万邦也;利执言者,宜平叛也。六五临震,初爻长子,能以中行;二爻弟子,位不当也。故二爻帅师,吉也;三爻舆尸,凶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解曰:上爻者,事以终,故而正功,大君有命也。大君,六五也。开国承家者,分封建国,沿袭后代也。初爻以律,四六当位,二爻行中,故有以用;三爻者,不当位也,曰小人,勿用也,用则乱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卦 比 (水地比) 下坤上坎

    (为地上有水,相以比辅之象)(《序卦》曰: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杂卦》曰:比乐师忧。解曰:比,辅也,众相附也,乐也;师,征也,小人勿用,忧也。)
    ——————————————————————————————————————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解曰:五爻独刚而中,下顺从也,比而吉也。原筮元,初筮大也;贞,正也,九五之谓也;永贞无咎者,比于九五无咎也。不宁方来,刚柔应也,二爻为先;后夫凶,其道穷也,六爻为后。)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解曰:水附大地,地接河海,曰比。地以载水,水存万处,水以润地,地相依也,先王象之,故曰“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求比无他,曰有孚,比之无咎也。位卑也,终不得比。有孚盈缶,谓志以专,比之六二可矣,二爻柔中,刚柔应也,随之有喜,曰终来有它,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解曰:初二之爻,皆属地道,比之自内,初爻来附也;固无失也,刚柔应也,贞吉。)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解曰:匪,非也。欲比九五,无有接应;上爻敌应,二爻位卑,志而比之,比之匪人也。匪人,六四之谓也,上接坎险,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解曰:六三者,下卦上爻,其居阳位,至而比之,曰外比于贤。亲贤而从上,贞吉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解曰:显比,大显之比,广道之比。王独刚中,故显比之。王用三驱,网开一面,故失前禽,舍逆取顺也。比之者顺,否则逆,故禽者,上六也。邑人不诫者,王行中道,怀柔万邦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解曰:柔爻居阴位,无为之象。九五刚中,众望所归,固须比之。无首者,谓后来也,后夫凶也,无所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两卦,明天继续更新!!!
    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下乾上巽

    (为风行天上之象)(《序卦》曰: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解曰:柔得位而刚柔应,下有以养,曰小畜。二五之爻,皆刚而中,曰健而巽;乾以健,皆上往,虽刚柔应,而“密云不雨”也。尚,上也。而六四从于九五,故曰志行,亨也。乾居西北,巽属东南,天以上行,自初爻始,曰“自我西郊”;风行天上,小有蓄积,恩未下施,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解曰:风行天上,小有蓄积,曰小畜。君子象之,故曰“以懿文德”;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君子心尚往之。)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 复自道,其义吉也。
    (解曰:刚爻得位,刚柔有应,宜上往也。然三爻皆刚,争相往之,初爻位卑,不及也,故反其位,以懿文德,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解曰:二爻刚中,无应九五,不得畜养,故携初爻同返,曰牵复。行中之道,亦不自失也,吉。)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解曰:上接巽也,风以散之,故象以舆说辐;舆,车也;说,脱也;辐,辐条。柔乘刚也,故不能正室,而夫妻反目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解曰:四爻者,独柔而得位,畜养之心无他,故有孚。柔乘刚,故血而惕;血,恤也;惕,惧也。然从于九五,刚柔相接,上合志也,故血去惕出,无咎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解曰:挛如,贯穿之貌。刚中得位,九五之尊,曰有孚挛如。不独富者,与六四共享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解曰:五爻者,刚柔相接,既雨也;上爻者,无有接应,既处也;处,止也。五爻者,畜积以止,德积载也。上爻者,刚爻居阴位,逆比九五,妇贞厉也。小畜之终,未光大也,曰“月几望”;君子承厚德而无从于王,故有所疑,征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下兑上乾

    (为天上泽下之象)(《序卦》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解曰:故履者,礼也,人之所履也。)(《杂卦》曰:小畜,寡也。履,不处也。解曰:小畜,四爻独柔,而畜者少,寡也;履,柔爻位不当,悦而应乎乾,不处也。处,止也。)
    ——————————————————————————————————————
    履:履虎尾,不咥人,吉。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解曰:柔履刚者,柔居上也。下兑上乾,刚柔应也,曰说而应乎乾,是故刚健之人不能害也,故象以“履虎尾,不咥人”,吉也。说,悦也;咥,咬也。九五之爻,刚中而正,无疚于帝位,光明者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安民志。
    (解曰:天上泽下,曰履。人伦之道,固有尊卑贵贱,礼者,以使有常也。君子象之,故曰“以辩上下,安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解曰:初爻者,人之初,物之始,故素履;素,白也。刚爻居正,虽上无应,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解曰:中道而行,履道平坦。敌应九五,不利前往。行中者,安静恬淡,不乱分寸,曰幽人;幽人行坦道,贞吉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解曰:柔爻居阳位,不胜其任也,故眇能视,不足有明,跛能履,不足与行。柔不当位而乘刚,曰履虎尾,咥人凶也。三爻者,柔居阳位,独柔以待众刚,故曰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 “愬愬终吉”,志行也。
    (解曰:三爻者,下卦尊位也。四爻者,刚不当位,居于其上,曰“履虎尾”,故愬愬。愬愬者,惊惧也。终吉者,刚柔相接,志得以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 “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解曰:夬,果决也。九五刚中,位正当也,故行事果决,曰“夬履”。然无应接者,孤而无助,贞厉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 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解曰:考,查验;旋,返也。刚爻居阴位,大有为也;礼之所成,履于其初。视履之初,得履之终,知其本末,推考其祥,反躬其身,可以无咎,其旋元吉;刚柔相应,大有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两卦,明天继续更新!!!
    第十一卦 泰 (地天泰) 下乾上坤

    (为天地交泰之象)(《序卦》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解曰:天地交,阴阳合,故万物通;刚欲应柔,柔欲应刚,其志同也;坤顺而下,乾健而上,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曰小往大来。往,去以远也;来,前至近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解曰:天地交,曰泰。后,王也;财,裁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后以象之,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曰“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解曰:茅茹,茅草根也;以,连及;汇,同属。初爻居内而当位,四爻居外而当位,刚欲应柔,曰志在外也。乾以健,坤以顺,刚柔皆应,一阳动而三阳俱动,君子并进也,故象之“拔茅茹以其汇”。君子志同而并行,以征则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解曰:包,匏也,葫芦;荒,空;包荒,谓其胸怀宽广。冯河,徒步涉河。遐,远也;遗,漏也。朋,党也。得尚,得益也。二爻行中,上下虽刚,亦能包容;刚而应于六五,故曰“用冯河”。则交泰者,以光而大。初爻卑而下,三爻尊而上,皆刚而朋亡,俱容而不遐遗,得益于中行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无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解曰:陂,斜也;恤,忧虑。天地际,物以变之临界者也。三爻者,卦之交接也,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谓其虽健,阳刚以强,仍将临难。曰难者,上六固守不下也。以其刚正,居于此际,虽艰而贞,继行求应,无恤其孚,亦无咎也。坤居其上,顺而育人,故于食有福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解曰:四爻者,柔爻居阴位,固宜守静,然下应也;天地交泰,柔以下行,两鸟并飞也,曰“翩翩”。故其邻者,六五也。下行则失刚中,皆失实也,故曰“不富”。刚柔应者,中心愿也,故曰“其临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解曰:归妹,嫁女;祉,福也。五爻柔中位尊,二爻刚中位卑,以尊就卑,刚柔相应,帝乙归妹是也;中以行愿,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解曰:复,覆也;隍,城外壕沟;告,颁布。柔爻居阴位,静守之象也。四五之爻,其屏障也,皆以下应;无有屏障,空中楼阁,必以覆也,故曰“城复于隍”。无有依托,静守无为,勿用师也,用则必败。自邑告命,其命乱也,贞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9-15 03:05:16  更:2022-09-15 03:13:2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