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是鬼话还是圣言?---请你判断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是鬼话还是圣言?---请你判断[第14页] |
| 作者:梦中老农 |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老子和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曲礼’横行的时代。 老子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其‘礼’,指的是‘曲礼’。 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是对君主的要求---其‘礼’,指的是‘大礼-周礼’---因为‘曲礼-非礼’横行,社会不平,所以要恢复‘大礼-周礼’追求天下平。 |
|
- |
|
- |
|
- |
|
《论语》论述的是:济民之道。 依照董仲舒-朱熹们的说法:《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其实不然。《大学》、《中庸》、《论语》都是孔子所著。 |
|
- |
|
- |
|
- |
|
5.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执政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矣,【苟:假如。 于从政乎何有难?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政者,正也。 执政者以身作则以正,谁敢不正? 执政者身正-守法,不令而行; 执政者不正-违宪,虽令不从。 假如执政者正其身矣,于从政乎有何难? 执政者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呢? |
|
- |
|
- |
|
- |
|
《论语》最少有五个不同的版本,即: [1,《古论语》---孔子原著; [2,《鲁论语》---西汉时出笼; [3,《齐论语》---西汉时出笼; [4,《张侯论语》---西汉末张禹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所编。 [5,《今本论语》---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语》和《古论语》而成。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今本论语》中,不仅把原著的排列顺序打乱,而且已经掺合进了很多背逆孔子思想的虚假成份,鱼目混珠者多多。 |
|
- |
|
- |
|
- |
|
【为什么要批上‘头、颈、腰’三个字呢? 【因为雍正帝是个三合一的怪物啊--- 【雍正的头是石头极文觉;雍正的颈是隐帝杨柏;雍正身子是虚皇赵昌。 |
|
- |
|
孔子的重要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这三篇著作都是在论说周文王的济民之道、天下平之志。 文王的济民之道一字以蔽之曰‘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爱民;或曰:忠恕;或曰:中庸。 |
|
- |
|
- |
|
孔子在《大学》中旗帜鲜明地宣扬:大学(济民)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孔子在《中庸》中言辞确凿地鼓励思想和实践,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
- |
|
学习《论语》,首先必须明白孔子的基本思想是‘君爱民’而不是‘民忠君’,是解放思想而不是禁锢思想--- 孔子著作中的‘忠’,是顺其自然、忠诚于民,而不是忠君---这样,我们在学习《论语》时就能去伪存真,就能正确地理解《论语》,就不会背道而往了。 |
|
- |
|
- |
|
6.欲速,则不达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焉:何。 【用:动用。 【稼:播种/务农/劳动。 【焉用稼。: 【何用劳动军队。 【译文: 不要好大喜功欲一步登天, 不要只见眼前小利而忘记终极目标。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天下平大事不成。 文王信守‘大礼-周礼’,则民众没有不遵守‘大礼-周礼’的; 文王克己爱民,则民众没有不信服文王的; 文王忠诚于民,则人民没有不感怀文王的。 文王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周矣,焉用稼? 【伪儒说: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事之速成,则急遽无序,而反不达。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
|
- |
|
- |
|
伪儒说: ‘君子’---品德高尚之君子。 ‘小人’---卑鄙无耻之小人。 其实不然。中国古籍中的‘君子’和‘小人’各有不同的含义。 君子:1,君主;2,学者;3,人;4,圣君子文王。5,守信者。 小人:1,大众;2,少年;3,婴儿;4,昏君及助纣为虐者。5,失信者。 |
|
- |
|
- |
|
- |
|
《尚书-毋逸》曰:其在高宗,久劳于外,爰暨小人。 《史记-鲁周公》曰: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 《周易-乾》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以上三句话中:小人=大人=大众。 |
|
- |
|
-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知是为了知道未知,探索未知,是知识。 |
|
- |
|
- |
|
文明以健 |
|
学而,是习践致知,是格物致知,不仅是说教乎。 学而不思就虚妄,若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 思而不学则殆---胡思乱想而不实践、不格物、不联系实际,则很危险,容易走上歧路。 工乎‘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这两个异端,是有害的。 |
|
- |
|
- |
|
7.文王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文王内省有九思。 视思明,【明:眼明心亮/明白事理。 听思聪,【聪:听觉灵敏/兼听则聪。 色思温,【温:温和/态度温和。 貌思恭,【恭:恭敬。 言思忠,【忠:忠诚/忠于人民。 事思敬,【敬:敬业/全力以赴干事业。 疑思问,【问:疑问/寻根问底。 忿思难,【忿:忿恨/忿恨纣王。【难:艰难。 德思义。【义:利人/舍己利人/克己爱民。 【译文: 文王内省有九思: 视思明---我看明白事情的真相、事物的本质了吗? 听思聪---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对立的意见了吗? 色思温---我和百姓说话,和声悦色、态度温和吗? 貌思恭---我恭敬人民大众吗?待人接物有礼貌吗? 言思忠---我的一言一行,都忠诚于劳苦大众了吗? 事思敬---我信守大礼了吗?实践天下平,我全力以赴吗? 疑思问---我处理疑难复杂问题时,寻根问底了吗? 忿思难---我忿恨纣王欲讨之,充分考虑到它的艰难程度了吗? 德思义---我明明德了吗?我舍己利人克己爱民吗? 【伪儒说: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思义,则得不苟。 |
|
- |
|
- |
|
因此,我教诲你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所谓学习知识,就是去探索、去弄明白我们所不知道的诸多事物的原理;探索事物的原理,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 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是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我们学习古人的知识要学以致用,要从事探索未知的实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以说:探索未知的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
|
- |
|
- |
|
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打开了一个未知的窗口,探索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个久久思念的、最忠实于自己的好朋友从遥远的未知世界里向我们风尘仆仆地走来; 他意气风发、朝气勃勃;他亲热地拥抱我们,这是一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啊。 |
|
- |
|
8.文王不忧不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不忧不惧。 内省不疚,【疚:愧疚;负疚。 夫何忧何惧? 【译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文王不忧不惧。 文王内省九思不疚,夫何忧何惧? 【伪儒说: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而忽之也。(司马牛再问,犹前章之意,故复告之以此。疚,病也)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皆为无用之地,而不可废也。故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在几席之下矣。 |
|
- |
|
人类,若无知-麻木-愚昧而不愠,无‘人’乎!--- 人类若无知-愚昧-麻木到受欺辱、受压迫而不知愤怒,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意义的‘人’吗? |
|
- |
|
- |
|
- |
|
学习知识,是习践至知---(学而时习之,【时:是。【习:实践。【之:至---至知) 学习不仅是说教---(不亦说乎。【亦:但;仅。【说:说教) |
|
- |
|
- |
|
- |
|
如果不实践,就会工乎‘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这两个异端,是有害的。 |
|
- |
|
-q |
|
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探索未知的途径是实践,而并非说教。 |
|
- |
|
- |
|
9.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君子道---文王之道:明明德-中庸-亲民-止于至善-天下平。 【者三/(造就)这三种(品德)。 【我/大我。 【无/‘—’/精神/信仰/信仰天下平。 【能/能够。 【焉/是/成为。 【译文: 文王之道---明明德-中庸-亲民-止于至善-天下平--- 可造就三种品德--- 我信仰天下平能够成为:仁者、知者、勇者。 仁者亲民不忧; 知者得道不惑; 勇者无畏不惧。 【伪儒说: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自责以勉人也。成德以仁为先,进学以知为先。故夫子之言,其序有不同者以此。(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 |
|
- |
|
- |
|
- |
|
探索未知的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
|
- |
|
- |
|
- |
|
‘格物致知’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好朋友。 |
|
问:‘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答:石头极乱禛的字---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
|
d |
|
-h |
|
- |
|
【‘仍归太君,方不失石头记文字,且是阿凤身心之至文’---? 【文觉撒手,因归《汰君宝谕》,方不失《石头记》文字,且是文觉身心之至文; |
|
10.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夫:彼/他/舜。【哉:语助。 恭己正礼南面而已矣。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仁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其---指:‘无为而治者’这件事。 【舜:舜帝。 【也/也有。 【与:同盟者/党与/承志者。 【恭己:克己。 【正礼:摆正‘礼’的位置。 【南面:王位/最高权力。 【译文: 在‘无为而治’这件事上,舜也有继承者吗? 所谓‘无为而治者’---舜是如何做的呢? 不过是克己守礼而已---舜将国之大礼置于最高权力之位。 文王继承舜之遗志,行中庸之道-无为而治。 文王克己利人,义以为质;实践天下平,‘大礼-周礼’以行之;亲民-止于至善,仁以出之;以身作则,诚信于民以成之一代圣君子哉。 【伪儒说: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 |
|
- |
|
- |
|
- |
|
什么叫‘仁’? 君主广泛地爱护民众、把民众当亲人,这才是‘仁’! 君主若想‘行政有馀力’,则要学习文王的爱民之德、济民之道。 |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 修仙悟 |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