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荆楚异闻录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荆楚异闻录[第9页]

作者:小桥流水人家r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踏羽飞鸿 800楼 2013-10-27 20:45:00
    哈哈,老乡讲滴故事,看滴就是有味!

    -----------------------------
    谢谢兄弟的支持,真的很感激
    @踏羽飞鸿 804楼 2013-11-01 12:15:00
    劳碌。

    -----------------------------
    忙碌是好事情,但是,要注意身体。
    三十五、天打雷劈


    在我们老家,骂一个人“你个遭雷劈地”,就是很恶毒的诅咒了。说明说话者已经对对方恨到咬牙切齿、恨到骨子里了。
    天打雷劈,说的是一个人已经坏透了,坏事做绝,罪大恶极,连老天爷都看不过身,出面来惩罚之。

    在我们那,就还真出现过一起人遭雷劈的事件。不过,当事人现在仍然健在,只是身上多了几块大面积的伤疤,十分骇人。
    而且,那人,平时如我们村其他人一样,也没有过什么恶行。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被雷劈死吧。

    鉴于当事人仍然健在,这里姑且以某君称呼之。
    那是某年的一个冬天。

    家乡的冬天,留给我的记忆,就如鲁迅先生所言,“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寒庄”,是寒冷,是贫穷,是父亲额头深深的皱纹,是我基本上还算幸福的童年里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
    
    麦子已经长出苗,四下一片萧索,惟独麦地一片绿油油。
    某君和其他农民一样,大冬天里,瑟瑟的寒风中,喜欢把两只手交叉拢在两只袖子里,慢悠悠的晃到地里去四下看看。

    那天,天色阴沉,没有太阳,扑面而来的寒风也格外的刺骨。
    听老人讲,那年冬天,比往年更冷,河里的冰,厚到都能承受一个成年人在上面走。多年没有过的事情了。

    就在中午的时候,村里人听到一阵轰轰隆隆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等到了二等田(村里的耕地,按照肥瘦,分成不同等级。一等田,平整又肥沃,靠近水源。二等田次之。最末为三等田。)那里的时候,猛的一声炸响,震得村里所有的房子仿佛都在颤抖。
    村里的畜生,鸡呀,狗呀,鸭子呀,所有的动物都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过了一会,就有人在堤上喊,有人倒在田里了,好象是你们十队的人。
    冬天,天地一片萧索,植物枯萎,树叶飘落,田地里一片空荡,加上空气明净,所以视野十分开阔。
    一个人倒在地里,只要站得够高,几百米,甚至一两里路远,都能看见。
    某君倒卧的,是十队的二等田。所以,那人才喊,是十队的人。

    很快,不仅十队,九队和十一队,也有不少人出来看热闹。
    寂寥的冬天,特别是农村,大家都清闲,难得有一回热闹看。
    什么都不缺少,缺少的就是兴奋和激情。
    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怎么也看不到增加的收入,已经麻木了他们的神经。

    等大家赶到某君倒卧的地方,倒吸一口凉气。
    很明显,某君被雷劈了。
    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以某君为圆心,半径数十米的一个大圆。这个圆之内,麦子一律被雷电烧灼得一片焦黑,与圆外绿油油的麦子,形成强烈的反差。

    某君躺倒在圆的中心位置,身上的棉袄,已经被雷电击得破破烂烂,棉絮在寒风中翻飞。
    某君一脸的焦黑,只有出气,没有进气。
    大家赶紧七手八脚将某君抬将回去,请医生的请医生,灌糖水的灌糖水,还有人懂得掐人中。
    一番折腾,某君悠悠醒转过来。

    此后,某君身体并无大恙,安然活至如今。

    事后,村里人都在暗自思量。
    某君脾气暴躁,经常和村里人为点鸡毛蒜皮之事争吵不休,嘴里最常骂人的词就是“你跟老子就是个遭天打雷劈滴相”。
    好,这下遭报应了吧,应到自己身上了。

    好过来之后,某君脾气大变,性子平和了许多,基本上不再和邻里吵架。
    别人都说,是老天在惩罚他。
    一个雷,改变了他的性格。

    某君至今健在。

    (天打雷劈 完)
    过几天,趁快过年了有时间,把之前挖的坑都填上,哈哈
    三十六、冒烟的棺材


    一向安静的YX村十队,这几天算是没得安静了。
    村里的张家(读GA,第四声。在我们那,‘家’基本上都读‘GA’,如陈家湾,矦家湖。读‘JIA’的时候极少)大爷怀远爷爷前几天去世了。
    按照农村习俗,张家屋里着实热闹。白天接客,大摆筵席,人来人往,闹闹哄哄,根本不像死了人的样子;晚上则灯火通明,鞭炮与锣鼓齐鸣。这不,丧鼓接连打了两个晚上,弄得全队的人都没好觉睡。
    请了老人,看了老黄历,今天是好日子。一大早就吹吹打打,准备出殡。
    @踏羽飞鸿 823楼 2014-02-07 20:04:00
    嘿哟,老哥,过年还如意 r>    -----------------------------
    兄弟,我们成年人,过年和平时没啥区别。
    只是小孩子比较高兴,天天放鞭炮,打闹,呵呵
    @百花谷柳飘飘 824楼 2014-02-08 23:04:00
    楼主我是毛家港的,在天涯第一次看到老乡的帖子呢!给楼主顶一个!
    -----------------------------
    谢谢毛家港的朋友!
    去年我经常去毛家港。
    八大金刚(老家,棺材到地里下葬,是需要八个男人来抬棺材的,这八个人,就称作“八大金刚”)已经到齐,站在棺材(家乡话叫“寿木”)两旁。抬棺材的杠子也已准备停当,粗粗的杠子,结合处都用红布绸子捆扎妥当。
    怀远爷爷的孙子,10多岁,披麻戴孝,无聊的站在棺材盖子一旁,不时打着呵欠,睡眼朦胧的样子。小家伙还不懂事,只知道自己这么早被叫起来,很不开心。
    他是坐财童子。

    老家的习俗,老人入了棺材,棺材盖子合上后,从家里到安葬之处那一段距离,路上必须有个老人自己的后人坐在棺材上。坐在棺材上的人,自始至终不能下地,下地了就对老人的后人很不好。
    这个坐棺材的,必须是小孩,而且,一定要是男孩,不能是女孩。

    怀远爷爷的媳妇和姊妹几个,象征性的哭了一会,唠叨他生前的事情,之后,就在男人的帮助下,将怀远爷爷抬入棺材。
    棺材里面,已经铺垫了厚厚的一层新被子。
    老人安放整齐后,脸上盖着的草纸和脚尖上的绳子,是不能取掉的。
    之后,又在老人身上盖上被子,将老人覆盖得严严实实。被子上再放上一些衣服。被子和衣服,都是老人生前使用过得,洗得干干净净。
    现在,怀远爷爷安静的躺在狭窄的棺材里面,如同睡着一般。从外面看,只能看到一个人的形状。
    棺材盖子合上,人形逐渐隐没在阴影里,直至完全不见。一个人的一生,就以这样的方式完全结束。
    俗话说,盖棺定论,大概就是说的现在这个时候,可以评价怀远爷爷的一生了。
    人们用长长的棺材钉将盖子牢牢钉死在棺材上。

    哀乐奏起,八大金刚将沉重的棺材抬起来。
    大门洞开。棺材童子跟在八大金刚后面,眼珠子骨溜溜转。
    棺材从堂屋里出去后,要在大门口停放一下,等着,要和即将要在坟地里焚烧的纸车马一起排好队伍。

    怀远爷爷的大儿媳妇,手里抱着一堆纸钱,落在队伍后面,从堂屋里往外走。
    家里出了点事,没心情继续下去。
    抱歉
    @踏羽飞鸿 834楼 2014-02-21 11:17:00
    祝平安顺利!
    -----------------------------
    谢谢兄弟。

    人生,真的恍如一梦,生或者死,谁都不能预知。
    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说是这样说,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种超脱境界者,能有几人?
    自己或许能看透,但,亲人、朋友呢?他们的伤痛,又岂是几句话能“节哀”?
    棺材停放在大门口,要等道士开路之后,放一挂爆竹(即鞭炮),才能启程上路。

    关于燃放爆竹,在荆楚之地,历来有此风俗。

    南北朝时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云:“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在门前烧火,然后将竹竿投入火中。火烧竹竿,发出爆裂声,以惊吓走邪物鬼怪(山臊)。
    这也是有来历的。

    据汉东方朔撰《神异经》记载:“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火毕)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

    翟灏《通俗编》讲,爆竹,就是“古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在这里,将竹竿放入火中烧爆,就是我们现在放鞭炮的原型。可见,我们古人还是比较聪明的,没有鞭炮可放,就烧竹子。爆竹,既环保又方便,用料单一,污染小,农村里竹子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取材方便。

    古时爆竹,是为了赶走不祥之物。现在放鞭炮,目的则不单一为此。红白之事,均需放鞭。结婚要放,生小孩也要放;死了人要放,升了学也要放,过年过节也要放。
    大抵,高兴时放鞭炮,是为了表示喜悦,是炫耀;悲伤时放鞭炮,是为了宣泄伤痛,同时表示驱赶噩运,迎接好运。

    荆楚习俗,由此可略知一二。


    等待硝烟散尽,大儿媳妇才从大门后出来。
    “起火啦起火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那大嗓门从屋里嚷出来。
    @踏羽飞鸿 836楼 2014-02-27 17:05:00
    无常随时到来,好好修持,多行善,谋个好去处,这是实在话。
    -----------------------------
    很正确,兄弟。
    @小桥流水人家r 621楼 2013-06-25 09:18:00
    端午,见到许多亲戚朋友家,买了艾蒿,悬挂在大门口。
    每次散步,也见到许多人家门口悬挂有艾蒿,有新鲜的,有陈年的。
    不禁想说几句。
    他们这样挂艾蒿,是错误的。
    一般,家门口悬挂艾蒿,目的是为了辟邪。
    但是,悬挂艾蒿辟邪,有一定的讲究。
    其一,辟邪所悬挂之物,不能单只有艾蒿。单单悬挂艾蒿,起不到辟邪的作用。艾蒿必须要与另外一种植物----苍木草,一起悬挂于大门左右两边,才有作用。......
    -----------------------------
    悬挂艾蒿和苍木草。也有一说苍木草为菖蒲。

    韩朴在《消失的风俗》一文中作序,讲到“根据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解释,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而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俗’。......南国江河纵横,气候湿热,才有可能产生龙舟竞渡,门悬菖蒲、苦艾,口饮雄黄酒以避邪的端午之俗......”。

    由此可见,单单在门头上悬挂艾蒿,是对流传已久的风俗的一种简化。
    或者说,是风俗逐渐消失的一方面表现。
    @意大利桔茶 842楼 2014-03-19 15:02:00
    回复第436楼(作者: @小桥流水人家r 于 2013-05-04 18:16)
    鲜红的野果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我吃过,清明节上山的时候就有好多。
    -----------------------------
    这个能吃?
    @小桥流水人家r 2013-05-02 17:24:00
    箢子,外形和图片类似,只不过小点。
    
    -----------------------------
    @zhaowei183367 843楼 2014-03-19 18:12:00
    露 住,你这个是粪筐啦。
    -----------------------------
    是的,是用扁担担粪用的。
    逐渐消失的手工行业——打铁。
    城市里不会看到他们,即便在小乡镇,他们都只能占据小小的一隅。
    再过几年,就会被历史的尘埃彻底掩埋。
    

    
    前面,木头架上,是老俩口的劳动成果,铁锹、锄头、镰刀、铁链等。
    旁边的地上,是原材料,一些铁条、铁块。

    火钳将铁材料夹起,放到炉子里火红的煤块上烧。手拉风箱,火苗呼呼往上窜。不一会,铁条就变得通红。

    通红的铁条被夹到铁架上,老师傅用小锤,老奶奶抡大锤。小锤是师傅,大锤是帮工。小锤定部位,大锤来敲打。分工明确,却看得旁人心酸。

    两位老人脸上没有失望,看不到怨尤,有的,只是专注、认真。
    还有满脸沟壑般的皱纹。他们,已经苍老。


    

    
    前面,木头架上,是老俩口的劳动成果,铁锹、锄头、镰刀、铁链等。
    旁边的地上,是原材料,一些铁条、铁块。

    火钳将铁材料夹起,放到炉子里火红的煤块上烧。手拉风箱,火苗呼呼往上窜。不一会,铁条就变得通红。

    通红的铁条被夹到铁架上,老师傅用小锤,老奶奶抡大锤。小锤是师傅,大锤是帮工。小锤定部位,大锤来敲打。分工明确,却看得旁人心酸。

    两位老人脸上没有失望,看不到怨尤,有的,只是专注、认真。
    还有满脸沟壑般的皱纹。他们,已经苍老。


    

    
    前面,木头架上,是老俩口的劳动成果,铁锹、锄头、镰刀、铁链等。
    旁边的地上,是原材料,一些铁条、铁块。

    火钳将铁材料夹起,放到炉子里火红的煤块上烧。手拉风箱,火苗呼呼往上窜。不一会,铁条就变得通红。

    通红的铁条被夹到铁架上,老师傅用小锤,老奶奶抡大锤。小锤是师傅,大锤是帮工。小锤定部位,大锤来敲打。分工明确,却看得旁人心酸。

    两位老人脸上没有失望,看不到怨尤,有的,只是专注、认真。
    还有满脸沟壑般的皱纹。他们,已经苍老。


    

    
    前面,木头架上,是老俩口的劳动成果,铁锹、锄头、镰刀、铁链等。
    旁边的地上,是原材料,一些铁条、铁块。

    火钳将铁材料夹起,放到炉子里火红的煤块上烧。手拉风箱,火苗呼呼往上窜。不一会,铁条就变得通红。

    通红的铁条被夹到铁架上,老师傅用小锤,老奶奶抡大锤。小锤是师傅,大锤是帮工。小锤定部位,大锤来敲打。分工明确,却看得旁人心酸。

    两位老人脸上没有失望,看不到怨尤,有的,只是专注、认真。
    还有满脸沟壑般的皱纹。他们,已经苍老。


    

    
    拉风箱。一边观察炉里铁条的变化。
    

    
    这几天,大家都和一个外国人----马尔克斯变得非常熟悉,仿佛多年老友。

    一个国家电视台,对一个外国人的逝世,在黄金时间段作长篇累牍的报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种病态。
    ‘他的逝世,是我们的一大损失’,试问,我们损失了什么?

    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他对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一个离开祖国,长期旅居国外的人,用淡淡的乡愁,述说了对家乡的思念,描述了家乡的变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用无尽的幻想和文人亘古不变的多愁善感,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说起现实,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起魔幻,不如《西游记》。
    抨击时弊,比得上鲁迅?
    思念家乡,浓得过余秋雨的《乡愁》?

    不要把目光放在国外。国外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
    人,毕竟是人,不要将他捧到神一般的地位。

    成功,需要很多外部因素。一部好的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外部因素的配合。
    环境适宜,谁都可以《百年孤独》。
    听到叫嚷,大家顺着她的目光所向望去,目光的尽头,是安放有老爷子尸体的寿木。
    刷了多道油漆的寿木,光可鉴人。现在,却有缕缕青烟,从寿木四周缓缓升腾起来。
    寿木盖,用长长的寿木钉钉死在寿木上面,即使有缝隙,也是极其微小的。而现在,淡青色的烟雾,从寿木下面缓缓升腾而起,不一会,整个寿木周围,就笼罩了一层清晰可见的薄烟雾。
    按理说,寿木的木头外面,已经刷过多道油漆,不可能有缝隙。这股烟雾,来得十分奇怪。
    烟雾没有气味,但是场面十分诡异。
    三十七、静


    大家低头喝茶时,敲门声正好响起。声音轻柔,不急不徐。
    静微微一笑,起身过去,拉开门扉,迎进来两个客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缓步走进房间,后面跟着一个沉静柔和的少女。
    妇人一身整洁,朴素大方,微笑着对大家点了点头,眼光又转过来望向静。
    静走到妇人身边。旁边的少女倚了上来,双臂环绕住静的腰,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满脸洋溢着开心的笑。一头如瀑布般的黑发,从静的肩膀上倾泻下来。
    少女的动作自然,丝毫没有矫揉。

    静低头对少女微微一笑,手自然的环住她的肩膀。然后抬头望着大家,轻声说道:“这段时间,我要教晓柔琴、棋、书、画,可能不能每次都参加大家的聚会,我在这里先向大家说声抱歉。你们的聚会,娟会告诉我的,如果有空,我一定参加。但是,大家也不用刻意为我去改变计划,还是和以往一样,该怎样就怎样”,他向大家点头致意,“你们继续聊,我先失陪了。”
    妇人在一旁对着众人点了点头,转身随着静缓步离开。
    少女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倚靠在静的肩膀上,开心微笑着,望着大家,明眸皓齿。她脸上两个明显的酒窝,装满了童真。

    静环着少女,带着妇人,出门,消失在转角。


    少女名叫意晓柔,带她过来的妇人,是她的母亲。
    几个月前,晓柔一家搬来这个山村。在村长的引领下,把村尾一间废弃的祠堂打扫一番,住了进来。
    村长对大家说,这一家人,是通过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介绍,从遥远的一个城市里搬过来的,在这里暂住一段时间。
    其他的情况,那亲戚没有多说什么,他也就没有追问。

    闭塞的山村,由于大山阻隔,远离人间烟火,仍旧保持着古老纯洁的传统。这美好的传统,滋养着大山里面的这个山村,也滋养着临近的几个村庄。让这山里面的人,养成了温柔敦厚的性格,举重若轻,不急不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泥土垒成的房子,或者松木搭建的小屋,星罗棋布,错落的散布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一条弯弯曲曲小径,从山里出来,在村里蜿蜒而过,又通向山里。
    平坦的山谷中,是农田。阡陌纵横,黄绿相间。

    新搬来的这家,有四口人。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人,一位温柔贤惠的妇人,一位体态丰腴的老妇人,一个性格沉静的少女。
    中年人自称惠宾,妇人叫小满。中年人和妇人是夫妻。
    少女名叫意晓柔,是中年夫妻的孩子。
    体态丰腴的老妇人,是晓柔的姑奶奶。晓柔由姑奶奶从小带到大。

    山里人性格淳朴,惠宾一家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很快,大家就相处得十分融洽。

    村长,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德高望重,是大家推举出来的。
    管理村里事务的,除了村长,还有静。

    静在娘肚子里待了足足十五个月,才出生。出生时,两只大眼睛滴溜溜转,把村里的接生婆秀奶奶着实吓了一大跳。
    从那天开始,他们家里的畜生都哑巴了。公鸡再也不打鸣,母鸡仍照常生蛋,但再也不咯咯叫。家里养的小黄狗,见了人摇头摆尾,晚上有什么响动,却不再吠叫。圈里的猪,饿了就使劲拱猪栏,不再嗷嗷叫。
    静的父母,也注意到了家里的异常。但是,添丁后的喜悦,冲淡了他们的疑虑。一家沉浸在小家伙出生的兴奋中。

    出生两个月后,静就会爬。床上滚到地上,屋子里爬到院子里。
    五个月大,静就挣脱母亲的怀抱,蹒跚着四处走动。
    一切迹象显示,静比别的小孩成长得迅速。但是,静从生下来,就没有哭过,也没有呀呀学语。于是,父母给他取名“静”。
    除了不哭不说话,静一切正常。父母也就没多在意。
    六个月的时候,出事了。

    那天早晨,父亲清早就出去放牛了,母亲在旁边小屋子里生火做早饭,静在床上睡觉。
    过了一会,母亲听到房门有响动,过去一看,静推开房门,揉着还没有睁开的眼睛,一只手提的开裆裤,向院子里走。他是要去院子里尿尿。
    母亲笑了笑。这孩子很懂事,自从会走路后,每天早晨都是自己开门去院子里尿,从没麻烦过母亲。
    又回广东东莞。
    阴沉的天,乌云滚滚,一如我此刻的心情。这次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与这座城市离别。此前预想的种种,奈何现实中竟不能如意。心比天高,力有未逮。惨兮。
    竟然难舍。
    

    
    今天是五月初五。
    清晨,和妈妈一起,去山上砍了一大抱的艾蒿回家。
    沾满露水的艾蒿,有一股特有的清香。
    路上,碰到很多老年人,大家互相点头致意。
    毫无意外,她们每个人手里也都抱着艾蒿。

    回到家,将艾蒿分成几束,每个门口两边都放上一束。
    妈妈说,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蚊虫进门,而且还有辟邪功能。
    还有,以前的老人,在门口放艾蒿的同时,还会写一帖贴于门上。
    帖曰:“五月又初五,蚊虫归地府。XXXXX,XX上天堂”。具体她不记得了。
    据说,门外两旁放了艾蒿,门上贴了该帖,家里今后都不会再有蚊子。
    上网搜索了一下,也没有相关记载。
    可惜,估计失传。

    作诗一首以记之。

    初五清晨提把刀,上得山去砍艾蒿。
    艾蒿清香人清爽,露水沾发无青霜。
    又得闲暇,重拾陋笔写我心。
    
    (接三十六,冒烟的棺材)

    怀远爷爷的大儿媳妇还在堂屋里,没有出到门外.
    她眼疾手快,转身从屋角大门后洗脸架子上拿了个脸盆,慌忙跑到后面厨房里,从水缸舀了一大盆水,一路泼泼洒洒跑到门前,劈头盖脸一盆水,朝冒烟的棺材泼了上去.
    还真是见效,被她这兜头一淋,棺材居然不冒烟了.

    屋里屋外,众人均感奇怪,虽有人想开棺看看里面到底出了啥事,可谁都没有开口.
    这人还没下葬,就要开棺,是大不吉利的.

    后来,按照风俗套路,老爷子安然入土.

    过后,棺材冒烟的事情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这时候,就有人说话了.

    "好好的一件事,就被他儿媳妇一盆水给弄坏了!"
    说话的,是在我们那远近闻名的神算----肖瞎子.

    有人追问,棺材冒烟,是啥好事?

    肖瞎子说,古人云,'祖坟冒青烟,后代出人才'.
    世间一切,皆有其'气',用现代科学解释,古人所谓的'气',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磁场'.
    人死则气散,但是,这个散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是七七四十九天.以每七天为一个周期,过了七个周期,即四十九天之后,这个人在世界上所存在的则只有骨殖皮囊,而留在体内的气则荡然无存,即所谓的形神俱灭.所以,民间才有'头七'"三七"等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下,气也有不散的情况.

    特定条件,指的是认为干预.譬如有些术士,使用一些特定的手法,将活人之气强留在尸体之内,即所谓的'封魂'.
    一般情况下,魂魄是不能分开的,人活着,体内就有三魂七魄,魂主思想,魄主行动.
    人死,则魂魄散,不能思想,亦不能动作.就是因为尸体没了魂魄的缘故.
    经过术士使用特殊手法之后,尸体是有一定思维能力的,这个思维能力的大小,就要看术士能力的强弱.强者,三魂俱全,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和可怕的.如果一具尸体体内封存着三魂,那么,除了它将不能经历轮回外,还将经历极其痛苦的折磨和煎熬,那就是被封在漆黑的棺材内,一点一点体会身体变质腐烂的过程,被虫啃蚀,由内脏到皮肉逐渐溃烂,甚至变成一具枯骨,仍然有感觉有思维能力.直至化为尘土,则魂散,一切结束.
    在这整个过程中,它将都有感觉,感觉到溃烂,感觉到被啃食,感觉到人世间所没有的痛苦.而在整个过程中,它都是不能丝毫移动的,哪怕是一根小指头的晃动.

    所以,封魂,是一种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法术,是一种逆天的法术,从古至今,被各界所禁止.

    但是,人类天生有一种劣根性,那就是,越是被禁止的,越是具有诱惑性,越是想一窥究竟.
    潘多拉的魔盒啊!

    虽然,封魂一术历来被禁止,甚至修炼之人被术法界所有人不耻和剿灭,但是,历朝历代,总有一些天资聪颖经历奇特心术不正之人掌握了这门法术,并顽强地流传了下来.
    特定环境下,人死气不散,有两种情况.

    其一,尸体所葬之处,风水极佳,自身之气在头七之内,与自然之气合而为一,即人体生物磁场与地理磁场形成和谐共振,从而使人之气保存了下来.尸体不换位,地气不散,则人气不散.
    理论上说,一处风水宝地,地气是与天地同寿,永不消散的.形成之初,本身就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促成,既然已经形成,自身的地气又影响周围环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能达到永远不消散的结果.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风水一说.活着,要找一处风水上好之地居住,叫择阳宅;死后,要找个风水好的地方下葬,叫择阴宅.

    风水一说,是中国特有的学问.古代帝王,生前就花大力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修建陵墓,求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帝王之气永不消散.
    但是,沧海桑田,自然界的地壳运动,人为的盗墓和地表改造,都会将本来风水上好之地的地气扰乱.所以,迄今为止,没有找到所谓的"永不消散"的风水宝地.
    自然界可以通过千百年的自身运动,造就风水宝地,人可以毁坏它;人类可以人为的改造地表,造出风水宝地,但自然界可以通过地壳运动,来改变它.
    所以,人与自然,永远都是对立统一的.

    人死气不散情况之二,就是人的命格,即生辰八字,与自然界的某吉时合,即与自然界的某个好日子好时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合.
    这就是民间所谓的"择吉".

    这个命格与时辰合,囊括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旅程.包括出生时辰与自然时辰合,死亡时辰与自然时辰合,做某件事情的时辰与自然时辰合.可以说,人的一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

    从古至今,这个'择吉'一直没有中断过.
    上古的龟卜,如今的算命,都属于'择吉'的范畴,都是人们为了趋吉避凶而进行的活动.
    系统的进行'择吉',形成规范化的文字标准,发端于“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伏羲氏与周文王的<<易>>.
    在<<易>>之前,有<<连山>>和<<归藏>>,但是均未形成系统的择吉理论.直到<<易>>的出现,才将混乱的局面统一.

    传说,最初的<<易>>与现在流行的<<易>>是不同的.
    最初的<<易>>,有十六卦.
    相传,十六卦卦成之时,天为之色变,地为之动容,天地一片昏暗惨淡,'黄河决堤,淹死人畜无算'.迫于无奈,乃毁去其半,仅存八卦.皆因这十六卦太过厉害,道尽天地之间,神鬼人三界之一切,世间所有秘密,在这十六卦前皆无所遁形.故神鬼忌之.
    然,这世间仅存的八卦,却也将这人世间诸事,说了个通透;至于神鬼,则隐多说少.
    周文王迫于无奈毁去八卦之后,而对这仅存的八卦,也存了忌惮之心,害怕窥天机太多,再遭毁灭.于是一改其浅显易明之文辞,而是用艰深晦涩的文字来说明八卦之意.

    所以,后世才出现了这么多研究<<易>>的门派.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良莠不齐,一片混乱。
    肖瞎子说,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气,是无色无味,不可见不可闻的,出生之前,在娘胎里就逐渐形成,死后四十九天消散.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如人死遇封魂,则气呈淡褐色,经过一定修炼之人,一眼便可看出.一般人,如想望气,可以通过基础的气功锻炼来达到.入静,半阂双目,似看非看,目注而达心,以眼角轻瞥目标所在之处.一般都能感觉到.
    尸体内所封魂的多寡,决定气的颜色深浅.一魂淡褐,二魂暗灰,三魂漆黑.漆黑之气,普通人可见,浮于尸身表面,隐隐流动,拂之不去,吹之不散,而握之无物.

    如尸体葬于风水宝地,或死的时辰与吉时合,则气由白至青至于紫,又分三六九等,与世间之'九品量表'同.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风水宝地,求择吉,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物磁场与大自然的磁场相吻合,以求达到和谐共振.
    而人体的生物磁场又可以一代一代通过基因的方式遗传下去,所以,一旦故去的先祖中,有人的生物磁场与自然地理磁场相吻合,那么他的'气',就通过自然磁场的共振,来影响后人的生物磁场.
    同性相吸,异性相斥.通过遗传下来的生物磁场,一旦感应到自然磁场中保留下来的先祖磁场,必然产生相互吸引的反应.而这种反应的直接后果,就是后人受先祖和自然磁场的影响,在某一方面的才能特别突出.
    所以,古人历来所追求的土葬,是有一定风水学上的道理的.

    怀远爷爷的情况,应该属于'择吉',误打误撞,死的时辰和出殡的时辰,恰好与吉时合,故而出现'冒烟'的情况.
    回复楼上  棉棉的飞糖:

    棺材下面有水坑,水坑里面有鱼.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初下葬的时候,下葬之地是请风水师给看过的.
    在现在的有些农村里,还保留有老人过世后土葬和择阴宅的风俗习惯.

    一般,土葬,有很多讲究。要选择出殡日期、选择埋棺之地、选择棺材入土时辰。

    具体到出殡日期,又有坐棺童子的选择、八大金刚的选择、起棺时辰的选择、抬棺路线的选择、棺材落地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等。

    埋棺之地,即阴宅、穴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望小了说,关系到这一家人之后运气的好坏;望大了说,还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
    阴宅的选择,有深浅、方位、时辰、主人命格的严格配合。
    一处好的穴位,即吉穴,首先要和主人(即即将埋入此地的人)的命格相合。主人命格好,埋入吉穴,吉上加吉,不仅可以荫泽子孙,更可以带给家族正面的影响。
    主人命格一般,埋入吉穴,则可以给子孙增添福报,让子孙“无灾无难,清清吉吉”。
    如主人命格和穴位不合,强行葬之,则不仅不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福报,反而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因为,他们的“命”受不了这个“福”。就像范进中举一样,太多的福报,反而会带给他们相反的结果。
    吉穴也有深浅之别。不是说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棺材随便往下面一埋就了事了的。挖得深,伤了地气,吉穴也会变凶穴。挖得浅,得不到气,和没葬在吉穴一样。
    棺材在吉穴里面埋葬的方位,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主人的生物磁场和吉穴的地理磁场相吻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至于时辰,就要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何时下葬才是最好的时辰,才能将吉穴的功用发挥到最大。

    吉穴选择好了,还有开穴的过程。
    没有经过开穴的吉穴,犹如埋藏在地底深处的宝藏,有巨大价值,却不能开发利用。

    开穴分激和化两种。激,即激发,就是将吉穴激活。化,即化解,就是将吉穴中不利于主人的成分疏导开去,变化成有利于主人。

    激,是通过风水师特定的咒语和符篆,有的还需要摆设道场,来激活吉穴。
    化,是根据吉穴的具体类别属性,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化解和主人命格不符或者冲突的成分。譬如木穴的话,要在棺材下面四个角下放置铜钱来化解,取的就是金克木。用铜钱(金)来克制吉穴中对主人不利的因素(木)。
    又或者吉穴是火穴,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在棺材四个角下放置铜钱,取的就是火克金之意。让吉穴里的火,去烧铜钱,而不去烧主人。转移注意力。
    又譬如,吉穴是猫穴,那么就要在棺材下面挖个坑,蓄水,然后在水里面放置小鱼。目的就是喂饱猫,否则它就会伤及阳人(主人的后代)。
    同道还有虎穴在下葬之前投肉等等。

    根据你所说的,我判断,那一家祖坟所葬之处,是一处吉穴----猫穴。

    那一家人,家境殷实,至少处于中上等之家,而且大多性格温和,善于抓住时机,把握运气。
    巍巍大桥,屹立在汉江之上,十分威武雄壮
    

    
    精彩的瞬间,悦动的活力
    

    
    孔明出山。湖北文理学院雕塑
    
    

    
    建设中的襄阳月亮湾公园。初具规模,风景美丽。令人惊叹的是,居然在里面看见野鸡。
    

    
    广西桂林阳朔西街街头
    

    
    三十八、阴阳鱼


    说到阴阳鱼,可能百分之90以上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太极图中间的图案。
    如下图:
    

    但是,我在这个故事中是所提到的阴阳鱼,却不是这个图案。
    虽然不是讲的这个图案,但是,却和这个图案有着莫大的关系。
    既然和故事和这个阴阳鱼太极图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我就在这里提提这个图案的来历。
    摘录一段‘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来说明一下。

    (下面这几段文字摘录自百度百科)

    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阴阳鱼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或者最初宇宙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1] ”(《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

    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

    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太极图的来源?如果单就这种图形纹样而言,虽然类似的图案在其他民族就没有演变出太极图,如古代巴比伦有双蛇缠绕交尾图案,古希腊、古印度、高加索、小亚细亚等地的遗物(银饰、铜壶、花瓶等)上有:“”纹饰,但这些民族都没有太极图。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从中能看出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遍布世界各地了吗?

    不过,从这些图形隐含的思想观念看,又不能说与太极图毫无关系。这些图形都是双双交合而成,或双龙、双蛇,或双鱼、双凤,连“”也是由两个相同的符号交叉而成,这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双双图纹,或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龙、双鸟);两两交叉,反映原始生民对男女、雌雄交合的直观认识。由两性生殖器、男女、雌雄、日月等人体现象、生物现象、自然现象,逐渐体悟出“阴阳”概念,以及阴阳同体、阴阳相对与相交(对待与统一)、阴阳交互作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等思想理念,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阴阳文化。《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

    可见,原始时代的这些图纹只不过是太极图的思想渊源,而从中并不可能直接演变为太极图,太极图到底源自何图最早的太极图为何时何人所作?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的论述。

    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认为“先天图”(应当包括“阴阳鱼图”或就是“阴阳鱼图”)是从五代宋初陈抟那里传下来的。最有名的是朱震的论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进易说表》)
    其实比朱震更早的晁说之已叙述了先天图的流传:“有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以《易》授终南种征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阳穆参军修伯长,而武功苏舜钦子美亦尝从伯长学。伯长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节先生雍尧夫。”(《嵩山集》卷十八《王氏双松堂记》)

    我们再来看一看与邵雍同时代的人是怎么说的。与邵雍同巷里居住了三十余年的二程兄弟说:“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程氏只上推到穆修,穆修以上则以一句“远有端绪”省略。

    邵雍之子邵伯温说:“先君受易于青社李之才,字挺之。为人倜傥不群,师事汶阳穆修。挺之闻先君好学……于是先君传其学。……伯长,《国史》有传,其师即陈抟也。”(《易学辨惑》)

    由此可见朱震所说的传承关系是基本可信的。可惜的是这张“先天图”没有随上述文字流传下来,以至今人无法确认它到底是“阴阳鱼图”,还是“先天八卦方位图次序图”,或是别的什么图。

    其后详细论述易图流变的是元代的袁桷,他在为宋末谢仲直《易三图》作的《序》中说;“上饶谢先生遁于建安番扬,吴生蟾往受易而后出其图焉”。而谢仲直又得自彭翁,彭翁得自武夷君。武夷君可能就是白玉蟾(白玉蟾道号武夷翁)。袁桷又说:“至荆州袁溉道洁始受于薛翁,而易复传。袁乃授永嘉薛季宣……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其孙抗秘不复出。……今彭翁所图疑出蔡氏。”(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

    依袁桷说,易三图的流传大致为:
    薛翁-袁溉-薛季宣……(蜀之隐者)-蔡季通-蔡抗……武夷君(白玉蟾)-彭翁(即彭耜)-谢仲直(即谢枋得)-吴蟾

    那么蔡元定从四川访得的三图是什么样子?或者说谢仲直的“易三图”是什么样子?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袁桷当时就没有说明。胡渭推测:“故首著之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

    明代初年赵撝谦(1351~1395)在《六书本义》中载有这张图,并说:“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之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时大多数人都相信这种说法,只有季彭山表示怀疑,他说:“朱子与蔡氏无书不讲明,岂有秘不与言之理?”(转引自明代杨时乔《周易全书》)。胡渭不仅赞同袁桷的说法,而且赞同朱震的说法,认为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至邵雍,邵雍的“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图可知也。”断定此图出自陈抟,源自《参同契》。

    “水火匡廓图”或“三五至精图”,也是值得分析的。后两图传为五代彭晓为诠释《周易参同契》而画的图,而经查《正统道藏》,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中并没有这两幅图,而只有一幅“明镜图”。(当然不能排除其他失传的版本中载有这两图。)

    退一步说即使彭晓作过这两幅图甚至哪怕《参同契》中就有这两幅图,也不能断定它就是太极图的源头,其道理同上述一样,从这两幅图的图形上看不出可以推衍出太极图的痕迹,但却有思想渊源关系。《参同契》首章说:“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特别强调坎离,坎离为日月、日月为“易”。坎为阴中有阳,离为阳中有阴。“水火匡廓图”正是对坎(水)离(火)二卦的形象表示。这种阴阳相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流变的思想不正是太极图的基本思想吗?从袁桷等人所叙流传谱系看,太极图道教是很有关系的。武夷君白玉蟾是道教内丹派南宗第五祖,“蜀之隐者”可能就是蜀中道士。

    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并不等同于图形上的渊源关系。看来要考察太极图源自于什么图是很困难的事。我们还是来考证一下最早的太极图是何人所作这个问题吧。

    首先要给太极图的图形定一个标准(正因为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上述原始时代的图形统统被称作“太极图”),真正的太极图应当是内为阴阳鱼互纠图案、外为八卦或六十四卦环形图案。至于陈抟所传的“龙图”、“先天图”是不是这种图形,已无法考证。因而难以判断陈抟就是作此图的第一人。薛翁、蜀之隐者是否作此图,同样无考。检索现存文献资料,发现最早的一张太极图在南宋张行成的《翼玄》中。

    张行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十二世纪,绍兴(113l~1137)进士,乾道二年(1166)向皇上进呈易学七书,其中《翼玄》即载有此图。

    《翼玄》又作《翼元》,现存版本为两种,一是清乾隆李调元辑刊的《函海》本,一是1935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据《函海》本排印本。

    今人郭或先生在《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易先天图--浑天象非张行成之图》,其理由有四点:⑴张行成的“太极观是具体的六爻卦,是形而下的。”“与后来朱熹、蔡元定以《先天图》环中之‘中间虚者'为太极的宇宙论是不同的”。⑵洪迈没有提及,朱熹也没有评论。⑶邵雍并不以浑天术言天。⑷《翼玄》是注释《太玄》的,“用以明三元符号系统《太玄》的书中,又怎能有此二元符号系统的图呢?”我认为这几点意见很值得商榷。

    第一,无论是“形而上”太极观还是“形而下”太极观,与阴阳鱼太极图都没有直接关系,郭氏说:张行成“既不以先天图中间虚处为太极,就不会有此《易先天图——浑天象》之图”。真不知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阴阳鱼太极图中间并不是虚处,而恰恰是实处(由黑白两色交互构成),如按郭氏的说法,恰是“形而下”,由“形而下”的太极观演变出“形而下”的图形不是更自然、合理吗?(当然并非如此简单,下文将具体分析)倒是“中间为虚处”的所谓“形而上”太极观只能派生出空心圆太极图,而难以派生出“阴阳鱼交互”这种“形而下”太极图。

    第二,说掌管国史图书的洪迈如果见到阴阳鱼太极图就不会以黑白半圆表示两仪(“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这种推测是没有说服力的。无论洪迈是否看见阴阳鱼图,都没有理由强迫他不许采用黑白半圆太极图,他可以不喜欢阴阳鱼图而更偏爱黑白半圆图。事实上,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偏爱黑白半圆太极图的,因为它简单明快地表示了太极生两仪之理(这一点并不亚于阴阳鱼图)。如朱熹评论:“龟山取一张纸,画个圈子,用墨涂其半,云:这便是《易》。此说极好!《易》只是一阴一阳,做出许多般样。”(《朱子语类》卷六十五)“图左一边属阳,右一边属阴”。(同上)再说朱夫子无论怎样“博学多识”,也可能有未见到的东西。以此作为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而事实上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托蔡元定入蜀寻找易图,蔡从蜀之隐者手中求得三图后,可能给朱熹看过,因为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给蔡季通的信中说:“前日所说磨崖刻河、洛、先天诸图,适见甘君说阁皂山中新营精舍处,有石如削,似可镌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图须作篆,乃有古意,便当遣人送伯谟处也。”(《朱文公文集·续集》卷二《答蔡季通书》六十、六十一)这里说的“先天”图很可能就是这张“先天太极图”(外套六十四卦的阴阳鱼图)。可是到了次年(庆元三年,1197年)刻在阁皂山的图都只有“河图”、“洛书”两幅。为什么最终没把“先天图”刻上去呢?我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磨岩镌刻比较困难,因为此图外套六十四卦(这一点可以肯定,至于里面是“阴阳鱼”图还是六十四卦方图已不可考),要把这些复杂的卦爻刻上去是较困难的,所以朱熹设想“刻卦印印之”。二是与河、洛二图比较并不重要。根据胡渭的推测,此图“出希夷,源自伯阳,不若根柢大传五十有五之数为得其正耳。”可见这张图不如河、洛来得正宗。胡渭这句话是解释蔡季通“秘而不传”的原因的,而实际是蔡季通、朱熹都觉得没那么重要,加上镌刻又困难,所以就弃而不刻了。对此,束景南先生认为;所以只刻二图,是因为八分的“河图”与九宫的“洛书”本已包含了这张图,三图本为一图。(《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第20页)这种说法是可疑的,因为以阴阳鱼为底的河图、洛书是否存在本身就不能确定,怎么能说“三图本为一图”呢?

    真正重视这张图并从中悟出“妙”道的除张行成本人外,就算是赵撝谦了。
    他说:“尝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自然之妙。”这个“妙”字是赵氏反复把玩(“熟玩”)之后才悟出来的,可见前人并没有这样去把玩,没有领悟个中妙处,当然也就不予重视了。因而不能以洪迈、朱熹没有评论过阴阳鱼图就否定张行成传过或作过此图。
    第三,邵雍是否以浑天象言天在这里并不重要,问题是张行成是怎样理解邵雍先天图的。郭文中“易先天图”与“浑天象”之间用了破折号,而在《翼玄》中,“浑天象也”四字为双行小字附在“易先天图”的下面,显然是注释语,而郭氏却误以此为正文。张行成认为“易”就是浑天象,邵雍先天图就是主浑天说。“盖浑之理无异,唐一行能知之,而盖天家学失其本原,故子云、康节,皆非其说也”(《翼玄》卷一)认为邵雍不赞成盖天说。他还明确指出:“盖易者,天用地之数……浑天象也;玄者,地承天之数……盖天象也。”

    第四,郭氏说《翼玄》中不可能有二元符号的图。不知郭先生是否阅读过《翼玄》?《翼玄》几乎通篇都是在比较《易》和《玄》的,换言之,《翼玄》正是通过与《易》的比较而注释《太玄》的,可以说处处都有“易”,处处都有二元符号。如卷一开宗明义:“一者,玄也。一生三,其数成六,天之用也。故易一卦六爻”。“易,天也,分于地者,君用臣也;玄者,地也,宗于天者,臣尊君也。”“玄用九数,故中于八;易用十五数,故中于九。易兼九六,玄独用九也。易之八者天体,玄之九者地用也。”再说“易先天图”正是与“太玄图”比较而列的,并认为“先天图”为浑天象,“太玄图”为盖天象。

    以上四点仅针对郭文进行辩论,也只能说明张行成可能作太极图(易先天图),还不足以证明太极图必定为张行成所作。这就需要从张行成自己的著述中加以分析。张行成在《翼玄》中提到的“易先天图”大概有三个:一个是先天方图,一个是先天圆图,一个是方圆合一图。

    (一)易方圆合一图。卷一:“易方圆二图,天地相为体用也。”“盖易者,天用地之数,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天内,浑天象也。”卷七:“易图方圆合一者,地在天中,浑天象也。”此图,即邵雍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图亦载于朱熹《周易本义》卷首。

    (二)先天方图。卷一:“先天方图,乾位西北,坤位东南,天门地户也……”卷九:“先天方图从地而变,则一卦偏交八卦,是为六十四卦。”此图即邵雍先天方位图中的方图,表示被天包着的地。

    (三)先天圆图。卷一:“易之圆图,自一阴一阳以口口口二则,由外而之内。”张行成对这张图似乎情有独钟,往往单称它为“先天图”。如卷十:“先天图合为一天也。”“先天图右行者,逆生气以变时也;左行者,顺布气以生物也。天地之道,逆境所以自生,顺境所以生人,亦忠恕之理也。…‘先天象圆,合乎一者天也。”
    先天圆图中间加上“阴阳鱼”图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阴阳鱼”形正是对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形象说明。《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图“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还说:“易先天爻象图,自乾坤始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复遇始(当为“垢”之误)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左行,列于二也。”阴阳鱼”的左行、右行不正是卦爻的左行、右行吗?“列于二”如不是指阴阳——黑白二色的排列,那又是指什么呢?

    张行成在另一专著《易通变》中,载十四图,其中第一幅图即“有极图”,“有极图”即“先天图”。此图实为方圆合图(圆图变形为八边形)。其中对圆图的解释可见看出“阴阳鱼”图的蕴义。“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卷一)“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卷一)“先天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卷一)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

    在“阴阳鱼”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阴爻逐渐减少。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在《翼玄》先天图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变化图,乾、坤分别为六个白格、六个黑格(为大父母),复、垢分别为一白五黑、一黑五白(为小父母),阴阳变化自复姤开始,由复左行,由垢右行。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组合起来(不考虑位置的高低),那么恰恰就是一幅“阴阳鱼”图。张行成在找到六十四卦爻变规律的基础上,做出阴阳鱼互纠图,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郭或先生说“阴阳鱼”图只有“在黑白各半圆图的基础上应时衍变而产生”,未免太武断了。

    张行成之后,似乎没有人直接提过他作有这么一幅图,不过,袁桷在讲太极图流变时,曾提到过他,“薛(季宣)授袁(溉)时尝言: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相购之。后有二张,曰行成精象数,曰縯通于玄。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从张行成的生平看,他是临邛人,“乾道间,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杜门十年。”(黄宗羲《宋元学案·张祝诸儒学案》),他杜门著书,共七种,七十九卷。以邵雍之学为归宿,“取自陈希夷至邵氏所传先天卦数等四十图”(《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作“十四图”,为确。)“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始若殊途,终归一致。”“先是康节之学有所传十四图者,世莫之传。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为象数之用。”(《宋元学案》)据此说,张行成以在蜀中之便,完全可能在蔡元定(季通)以前得到这幅图。
    除了张行成,宋代还有没有人作过“阴阳鱼太极图”呢?据文献记载,至少还有两个人作过这类图。一个是早于张行成的郑东卿(少枚),一个是晚于张行成的罗愿(端良)。郑东卿传“古先天图”:他作有《先天图注》,自序说:“东卿自学《易》以来,读易家文字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太玄经》、关子明《洞极经》、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书》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相生图,为先天图注脚,比之四家者为最简易。”郑东卿提到的“古先天图”至少早于扬雄,并不是他自作,他只是作了一幅“方圆相生图”为它作注脚。“古先天图”到底何样,不得而知。从名称上推测当是外套先天六十四卦一类图(当时冠以“先天图”名称者,全是指这类图,只是中间图形有“方形”与“阴阳鱼”形的区别)。

    罗愿作“河图”:据明初宋濂介绍:“新安罗端良愿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井文界分为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不写为象。”(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罗愿的这张图也说是从四川青城山隐者那里得来的,为阴阳相含之象,中间“八分之”,只是仍不称“太极图”,而称“河图”,不过图象也没有流传下来。胡渭认为就是后来赵仲全“古太极图”的样子。罗愿与朱熹是同乡(同是新安人,今安徽徽州),又是挚友,因而可能朱熹在托蔡元定入蜀寻找三图之前,就看到了罗愿这张图,只是不重视,或不赞成(朱熹认为“河图”是十数图,而不是这张图),所以不予评论。

    宋代张行成、郑东卿、罗愿的这类先天太极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郑、罗的图以至于散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过去,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这类图。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阴阳鱼”图,这张图过去被学者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看来这个结论应该改写了。不过当时仍未称“太极图”,而是称“天地自然河图”(胡渭引用时称“天地自然之图”)。赵撝谦解释:伏羲时,荥阳一带的黄河中有龙马背负这张图浮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河图”,《周易》说“河出图”,《尚书》说“河图在东序”,就是指这张图,而不是指九数图或十数图。

    赵撝谦图与张行成图有一些不同:⑴赵图外圈为先天八卦,张图为先天六十四卦。⑵赵图“鱼头”棱角分明,“鱼眼”为偏长的泪痕状;张图“鱼头”线条柔和,“鱼眼”为圆形。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胡渭认为罗愿当年的阴阳相含之象的“河图”就是这种样子。)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干变万化的太极图(以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最为流行),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与卦爻位数严格对应的本义。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此图最终确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至今。

    明代还有一位著名易学家来知德(1525~1604),他自己创造过一幅类似的太极图,载《易经来注图解》。此图命名为“圆图”或“太极图”,其含义为阴阳互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是在传统太极图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但未能流行。

    结论有四:
    1.“阴阳鱼”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
    2.“阴阳鱼”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鱼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以上内容摘录自百度百科)
    总之,网络上,现实中,不管是官方的资料,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没有给这个阴阳鱼图案的来历一个确定的说法和结论。
    这样就使得这个阴阳鱼身上披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

    但是,在我老家,却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阴阳鱼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是两种鱼类生物。阴阳鱼太极图图案,就取材于这两种鱼类生物。

    阴鱼、阳鱼,是术界对这两种鱼类生物比较专业的称呼。在民间,它们有多种不同的称呼。
    在湖北中南部,阴、阳鱼都叫“三眼泥鳅”,阴鱼叫黑三眼泥鳅,阳鱼叫白三眼泥鳅。
    在湖南和四川部分地区,阴鱼叫“替死鱼”,阳鱼叫“追魂鱼”。
    在广东和广西,阴、阳鱼叫“鬼眼泥鳅”。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只找到这样的图片,放上来大家看一下。
    说明:图片中,这种生物被画成了‘鱼’的模样,其实在我的老家,老人口耳相传中,它长得更像泥鳅,而不是图片中鱼的模样。


    
    黑三眼泥鳅,模样像泥鳅,不过身长比泥鳅更长,头比泥鳅更大。通身漆黑,至阴,至柔,通体无骨。其典型特征就是在两只眼中间,有一竖立的椭圆形眼,此眼白色,在漆黑身体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惨白,乍见之下,十分骇人。
    传说,黑三眼泥鳅的这第三只眼,见了阳光即马上变红,然后它就死去,化作一滩污水。所以它是见不得光的。
    黑三眼泥鳅,生活在至阴之地。我们村有一林姓老人,早年曾参加过洛阳某大型陵墓的发掘工作,在一万人殉葬坑底,有幸亲眼见到过一次它的真面目。
    当时,林老他们在主墓室外,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殉葬坑,里面白骨累累,姿势千奇百怪,可以推断这些骨头的主人是活着被埋葬的,现场惨不忍睹。
    在这些骨头的下面,殉葬坑的最中心有一潭水,里面居然有活物。手电光的照射下,水居然清澈透明,在水底,他们见到了三条泥鳅。
    按道理,这潭水,应该是尸体腐烂之后积下来的尸液,不可能透明,里面更不可能适合泥鳅生存。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就看见了三条泥鳅在水里面自由自在的游动,活蹦乱跳,生命力旺盛。
    林老祖上曾出过盗墓和风水大家,所以林老或多或少也懂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他正是因为具备这些知识才进入发掘队伍的。
    所以,当他们发现这三条泥鳅时,林老第一感觉就十分的不妙。
    因为林老从小接触的东西大多是不能用常理解释的,加上祖辈积累下来的经验,所以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异常锐利的眼神,看东西一眼就能看出常人不能发现的蹊跷.
    在手电光的照耀下,林老一下就发现,浑身漆黑的泥鳅的两只眼中间之处,有一圈白色的光晕,就像传说中的二郎神的第三只眼.
    一个念头突然从他脑海一闪而过,他想去捕捉,却又想不起来什么.
    时间不容他去细想,他看到有人想去水潭里将泥鳅打捞上来.

    林老一行,有个小伙子,蹲在小水潭边,摘下手套,伸手进潭就打算去捞泥鳅.
    "别..."林老在后面大声阻止.
    可是已经迟了.
    几乎就在林老出声阻止的同时,小伙子一伸手,碰到了一条泥鳅.
    不是捉,是碰.因为泥鳅很灵巧,身上又光滑,就在手快抓住它的时候,它身体一扭,轻松地从他手指头缝隙溜了开去.
    听到林老呵斥,小伙子本能地一扭头.
    然后,他就保持在这个姿势,不动了.

    当时大家在地底下,漆黑的空间,只有几只手电筒作为照明工具,对于林老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大家都感到一阵莫名的颤栗.
    然后,几束光亮,不约而同全部集中在前面水潭边的小伙子脸上.

    小伙子一动不动,像是凝固在了那里.
    气氛十分诡异.

    很快,小伙子就有了动静.
    只见他双眼圆睁,越睁越大,眼球凸起,好象要爆出眼眶一样.
    他的嘴巴慢慢的张开了,脸上突然就有了表情,惊讶、愤怒、绝望、哀伤,各种痛苦的表情在他脸上一一呈现。
    “啊----”他惨叫一声,人还没完全站起来,就猫着腰冲着林老他们飞奔了过来。

    林老反应奇快,双手一张,拉着身旁两人的胳膊,一闪身躲到了通道拐角处。而前面靠小伙子比较近的一个同事还没反应过来,一下就被那小伙子扑倒在地。
    扑倒人后,那小伙子就骑在那人身上,拼命的张开十指在他身上刨。

    时值盛夏,地下闷热,通风条件不好,大家都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衬衣。很快,那被扑倒在地的同事,身上的衣服就被刨成布条,头上身上就被刨得血肉横飞,惨叫不断。
    那小伙子身体单薄,现在却力量奇大无比,被他压在身下的同事,根本毫无反抗之力。双腿在地上用力的蹬,双手抱住身上的小伙子,想把他掀下来,却是毫无用处。
    林老他们手头没有武器,听着同事凄厉的惨叫,却是无计可施.

    趁着已经发了狂的小伙子在和同事撕打,林老拉着另外两名吓呆了的同事,连滚带爬的跑出墓穴.
    外面的人也听到了下面的惨叫,正准备派人下去看.
    一见林老拉着两名年轻的同事,惊慌失措的跑出来,忙问出了什么事情。

    墓穴里惨叫声渐渐微弱,可见那被扑倒的同事凶多吉少.
    林老来不及多说,大声催促大家散开,远离墓穴出口.

    果然,过不了一会,只见一团黑影,夹着一股劲风,从墓穴里冲了出来,速度奇快.
    只是,他从墓穴里冲出来,一见了外面阳光,立马发出一声惨叫,双手抱头,在地上不停的打滚,显得痛苦不堪.

    大家这才看清楚,他就是下去墓穴里面的小伙子.
    只见他双眼血红,面孔扭曲,双手鲜血淋漓,浑身溅满了鲜血,十分骇人.

    幸亏林老及时疏散众人,才没有被他伤到.

    马上,在地上打滚的小伙子,就不动弹了,双手扼住自己的喉咙,发出"荷荷"的低吼,脸很快就涨成了猪肝色.
    再过一会,他就没了动静.
    这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躺在地上不动弹的小伙子,从头手露在外面的地方,开始融化.

    四周的人都惊呆了,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

    小伙子融化的速度很快,很快,地上就只剩下了一堆浸湿透的摊开的工作服.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在众人眼皮底下融化,消失了.

    之后,在林老的建议下,将那个陪葬墓穴给填平.
    泥鳅的事情,对外的解释,是说它身上带有致命病菌,导致那小伙子被感染而死.
    被小伙子刨死的同事,给人家的解释是墓穴塌方导致被埋,挖出来已经去世.
    真相永远藏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真相与谎言只是一纸之隔,在看似荒谬的外表下,只为少数人知道.

    后来,林老离开了考古发掘队,才透露出来真相.

    原来,他们在地底下水潭中所见到的"泥鳅",就是传说中的"阴鱼",用湖北方言讲,就是真正的"三眼泥鳅".
    林老从祖辈传下来的经验知道,三眼泥鳅至阴,善承载灵魂,不能见阳光,见阳光则化为污水.
    在古时,
    在古时,如果有人不小心沾染邪气,或者被孤魂野鬼附体,那么,就出高价钱,请专门的人来,将沾附在身上的邪物,以特殊的方法,转移到其他生物身上.
    因为阴鱼的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加上生存环境的特殊性,正好充当这个邪物的附体.
    所以,长久以来,阴鱼就作为附体之物,一直在民间流传下来.所以它才有"替死鱼"这个另的称呼.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将被附身之人的生辰八字,用特殊的符纸,用朱砂书写完整,然后在写有生辰八字的符纸以特殊的咒语加持,再将它焚烧,焚烧之后的灰烬,让阴鱼食之.
    食用了符咒灰烬的阴鱼,变得十分疯狂和嗜血,非该符咒上生辰八字之人的血不食,如不及时喂食该人之血,就会一直游动,直到力竭而死.
    如果焚烧符纸,灰烬喂食了阴鱼,但却不以该人之血喂食之,那么,等到阴鱼死的那一刻,这个被附体之人,将遭到反噬,吐血不止而身亡.

    等阴鱼吃了灰烬后,两个时辰之内,被附体之人,要割开中指,以鲜血喂之.
    饮了人血之阴鱼,将会立刻死去,那么依附在该人身上之邪物,也会随着阴鱼的死区而一同消失,这个人也就随之痊愈.
    所以,阴鱼在特定的圈子里,才有"替死鱼"的称呼.
    在古时,如果有人不小心沾染邪气,或者被孤魂野鬼附体,那么,就出高价钱,请专门的人来,将沾附在身上的邪物,以特殊的方法,转移到其他生物身上.
    因为阴鱼的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加上生存环境的特殊性,正好充当这个邪物的附体.
    所以,长久以来,阴鱼就作为附体之物,一直在民间流传下来.所以它才有"替死鱼"这个另的称呼.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将被附身之人的生辰八字,用特殊的符纸,用朱砂书写完整,然后在写有生辰八字的符纸以特殊的咒语加持,再将它焚烧,焚烧之后的灰烬,让阴鱼食之.
    食用了符咒灰烬的阴鱼,变得十分疯狂和嗜血,非该符咒上生辰八字之人的血不食,如不及时喂食该人之血,就会一直游动,直到力竭而死.
    如果焚烧符纸,灰烬喂食了阴鱼,但却不以该人之血喂食之,那么,等到阴鱼死的那一刻,这个被附体之人,将遭到反噬,吐血不止而身亡.

    等阴鱼吃了灰烬后,两个时辰之内,被附体之人,要割开中指,以鲜血喂之.
    饮了人血之阴鱼,将会立刻死去,那么依附在该人身上之邪物,也会随着阴鱼的死区而一同消失,这个人也就随之痊愈.
    所以,阴鱼在特定的圈子里,才有"替死鱼"的称呼.
    三眼泥鳅为至阴之物,可以代替中了邪物的人去死.同时,因为它特殊的生活习性,它亦能吸收周围环境中受冤屈而不肯离去的阴魂.
    以阴身纳阴魂,阴魂又滋养阴身.这样循环往复,阴鱼的寿命可达数百载.

    一条阴鱼,可承载几十上百条阴魂.阴鱼所承载的阴魂越多,则身体颜色会由黑逐渐转黄,而至金黄.

    据野史记载,承载阴魂魄最多者,为三国时期在蜀国发现的" 眼泥鳅",据说此泥鳅在一座古墓中生活了近八百年,而它身上承载的阴魂居然达到三百条之多.此 眼泥鳅后来为当时高僧八戒----朱士行所灭,三百多条阴魂的超度,耗去了八戒差不多毕生的功力,导致他不得不远行到于阗国(现在的新疆和田)求取<<大品经>>来压制身体内的阴毒.
    三眼泥鳅至阴至邪,至毒,常人不可触摸.

    其"至毒",并不是指其身上所携带的致命病菌.现代社会科技发达,随便一套防护服即可将之隔离于人体之外.即使在古代,人们也想出了很多方法来防止三眼泥鳅身上的病菌传染到人体之上,譬如麂皮手套等.

    真正能置人死地的,是它身体内所承载的阴魂.

    承载了阴魂之三眼泥鳅,能在人体接触其一瞬间,将身体内阴魂释放出来,过渡到接触之人身体之内,导致其多魂占一体,就是俗话说的"精神错乱".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身体之内,都有三魂七魄.魂主思维,魄主行动.或者说,魂主精神,魄主身形.
    三魂为天魂、地魂(或识魂)、人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也有人称之为“主魂(或灵魂)、觉魂、生魂”,或“元神、阳神、阴神”,或“胎光真魂、爽灵思魂、幽精意魂”等。
    七魄为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也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绪。

    三魂七魄,缺一不可,多一不行。
    缺者,或痴呆,或发疯,或生病,或残疾。多者,多现双重或多重人格之症。

    当初在墓穴,小伙子甫一接触至阴之三眼泥鳅,三眼泥鳅身上承载的殉葬坑中冤屈而死的无数阴魂,便一起涌进他的身体,导致其精神错乱,狂性大发。
    被阴魂附体之人,嗜血如命,力大如牛,身体已经异于常人,非有大能耐者,不能将其制服。故,林老当初只能选择逃避。
    而被阴魂附体之人,也与阴鱼一样,不能见光,见光则化为污水。
    所以,林老才想出计策,将他引出墓穴。只有在阳光之下,利用其特殊习性,才能打败他。


    (阴阳鱼,完)
    三十九、化骨丹


    俗话说,犬不八年,鸡无六载。
    常听老人说这句话,查了查,居然出处为《易妖》----晋时候杨泉写的一本古籍,从三国两晋之际开始流传,专门讲述世上妖异之象。
    由此可见,高手在民间。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意思是说,家中饲养的鸡犬禽畜,都不能养活得年头太多,因为一旦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得太久,每天都和人类接触,人们说话它就在旁边听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也都看在眼里,如此就逐渐通了人性,早晚必定成精成妖,做出些危及祸害人间的恶事来。
    流传得比较广的故事有两个。

    第一个讲的是有个富翁养了条白犬,此白犬温顺乖巧,十分讨人喜爱,一直跟随富翁左右多年。人与犬相处融洽,感情深厚。后来,富翁突然暴病而亡,白犬随之失踪。家人不以为意。
    一年之后,富翁突然又出现,刚开始大家惊讶又害怕,以为乍尸。富翁解释,当初自己并非真死,而是气闷昏迷。下葬后,被一路过道士所救,跟随道士云游四方,一年后才回到家中。解释得合情合理。大家都相信了他。于是,富翁又像之前一样生活在家中,并无二致。
    孰料,一次宴席间,富翁饮酒过度,露出真面目,原来他竟是以前家里豢养的白犬所化。
    大家一拥而上,将之乱棒打死,焚而烧之。

    另一个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鲁北地区的一个小镇。当地有户李姓人家养了条大黑狗,十分乖巧通人性,跟了主人七、八年。
    有一年,主人家里要做家具,便请了邻村一木工高手陈木匠来家打造。

    那时候,家里的家具和生活用具,桌子凳子柜子,箱子门板床,窗户门槛,水桶脸盆等等,都是自己准备了木料,请木匠来家里动手打制的。并不像现在,农村里结婚嫁娶,家具都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
    利益关系,购买的家具,哪里有自己准备木料打制的结实。
    那时候,木匠来自己家里打制家具用品,只用提供食、宿,再出少量的工钱即可。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村每年都会有一批木匠师傅从外地转过来,挨家挨户做活,一做就是大半个月,甚至几个月。他们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领着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大概六、七个人。他们用一个个黄色的帆布包,随身带着工具,刨子、斧头、凿子、墨斗、直角尺等,浪迹天涯。他们做出来的椅子桌子,漂亮而结实。
    在幼小的我眼中,他们是一群快乐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那是夏天,每到傍晚,他们吃过了饭,便聚集在一处,拿出用罐头盖子做成的哨子(我清楚的记得,把薄薄的铝片,剪出正方形的两小块,略微弯曲,合起来,中间就有一条缝隙,缝隙间放了一块胶布,然后把两小块铝皮用胶布固定,一个哨子就成了),愉快地吹奏起来。一时间,呜呜的哨子声就此起彼伏的在乡村里欢快地跃动,给农村夏天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李家夫妇每天晚上为陈木匠准备的宵夜(我们老家习俗。一日三餐之外,另外准备了饭菜夜里吃,多为夜里还在干活的人准备的)饭菜,都莫名其妙的消失。致使主客双方有心存芥蒂互相不信任,而至互相埋怨。
    后陈木匠暗中窥视,才发现饭菜乃被主人家中大黑狗所吞食。

    农村里,为防猫鼠,做好的饭菜,都是用竹篮盛好,用绳子吊在梁上的。竹篮高高在上,而大黑狗居然懂得从外面搬了板凳垫在下面,然后人立而起,吃了饭菜后,又将竹篮盖好,把板凳放回原位。更为惊奇的是,做完这一切,它竟然还有条不紊的在地山打滚一通,消去痕迹。

    得知真相后,主人将大黑狗乱棍打出,主客二人冰释前嫌。

    之后一天深夜,陈木匠睡梦间,觉得有东西在自己身边活动。悄悄睁眼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大黑狗衔了条木棍,在丈量自己身长。他没有惊动黑狗,而是等它做完,跟着它来到了村外的荒地里。发现,大黑狗根据木棍的长短,在野外刨坑,目的是想准备好坑,咬死木匠之后就地掩埋。
    惊讶气愤不已的陈木匠,叫来村里人,大家合力将大黑狗铲除。

    由此可见,狗这东西,不能久养。

    上面讲了两则故事,都是与狗有关的。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那么,现在我来说说我们那里发生过的一件怪事,这件怪事,却是与鸡有关的。
    自己顶一顶
    以前,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姓毛,是"拥军家庭"。

    那时候,农村里,大凡家里有一人去当兵,那真是全家光荣全村羡慕。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
    只因要去当兵,一是要有关系有背景,二是家里有钱。所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并不是每个青年,想当兵随便都能去当兵的。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只要家里有人去当兵,那么村里的各种优惠政策,都有他们家的份。

    所以,毛家,在我们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毛家小子要去当兵,全村欢送,惟有他母亲黯然神伤,不停抹眼泪。
    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临行前,毛母专门为毛子抱(方言。即孵化)了一窝小鸡,告诉儿子,要留其中一只公鸡,养到儿子当兵复员回来再宰杀,款待儿子。

    儿子去当兵,家里依旧忙活。两头各种细节不表。

    却说毛子这一去,回家却是八年之后。
    当兵八年才复员,回家那是一个光荣啊!
    全村沸腾,毛家大宴宾客,热闹了个几天几夜。

    这一天,宾客散尽,冷清下来,毛母才安安心心的把家里养了八年的大公鸡给宰了,要给儿子好好做一顿好吃的。
    一切忙完,饭菜做好,已经是下午,要吃晚饭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看着回家的儿子吃饭,养了八年的公鸡,全家都没有动筷子吃一口,全留给了他。

    酒足饭饱,母亲早在房间里给他准备好了洗澡水。大大的木盆,热气蒸腾。
    等到儿子进了房间,母亲关好门,在外面堂屋开心的收拾碗筷,父亲坐在饭桌旁抽烟,十分满足。
    这时候,邻居有人上门,找毛父聊天。无非是些田间地头的事。
    马上,堂屋里就热闹了起来,恭喜的恭喜,讲经过的讲经过(讲经过,方言。即讲故事)。
    农村里有这个习惯,就是吃完饭后,大家找一户人家,围坐在饭桌旁,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从吃完晚饭一直聊到睡觉前。

    等到快要睡觉了,毛母才发现,儿子一直没有从房间里出来。
    于是去敲门。
    没人应。
    有人往外走,有人还在堂屋里坐着,就说,估计是睡觉了吧。

    毛母就开始隔着门喊儿子。
    还是没人应。

    因为门是从里面上了门闩的,从外面不能打开。
    于是毛母用力的拍打着门,大声呼喊儿子的名字。

    后来毛母说,当时她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首页 上一页[8] 本页[9] 下一页[10]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2-03 13:57:01  更:2021-12-03 14:05:5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