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原创】《爝火记》 清末道门的诡异传说 皇极生象 玄潭尸蟾 息城人鲞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原创】《爝火记》 清末道门的诡异传说 皇极生象 玄潭尸蟾 息城人鲞[第3页] |
作者:陟云子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正文) 二拐子听他这一番指点,自觉进益不少,便心悦诚服地说道:“当年师父讲得如果能有这一半明白,我也不至于半途而废了。”欧效孟道:“那也是你没有道门的慧根,你光听见我说这些,却怎知我施术时手法轻重缓急?刚才那阵势我也见了,他对你并未痛下杀手,我这也手下留着情面,没有尽展所能。”二拐子一听急了:“师兄你得好生为我做主,万一他要是回头再找我,那我怎么能抵敌得住?”欧效孟哼道:“我这是叫他知难而退,不敢再与我较量。有句话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你懂不懂?凡事都留个余地,日后也好转圜。”一听师兄如此言之凿凿,二拐子也没了词儿,只能静观其变了。 欧效孟在这里大展法术,罗升泰那边可就觉出了不对。本来他从吴衡真家出来,就要直接回枣陈的,但吴孝长说既然小昌是个修道的好苗子,干脆就让他跟你学几手,咱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后遇到个什么事也好随机应变。罗升泰一想也是,这样天资聪颖的孩子世上难寻,若是就这么庸庸碌碌地下去,在吴楼村这荒郊僻壤的,一辈子也难于出头,于是便答应吴孝长过去看看。但他和吴孝长事先讲明,教招可以,但和他不算有师承,小昌日后自可寻访名师,不必再来通禀。吴孝长笑称他就是怕麻烦,但也不好再勉强他。 罗升泰进门之后,见小昌精神已然大长,正坐在那里翻看他爹的《战国策》。罗升泰问他能看懂吗,小昌点点头,于是罗升泰随手翻到《齐策三》,问他“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作何解释,小昌回答得头头是道,罗升泰深为叹服,说果然是将门有将,相门有相。他随口教小昌天干地支生克制化之理,又言五声六律十二管变化,小昌在地上用象棋子代替诸位干支,很快便将它们的关系都记得纯熟无比。 罗升泰大为高兴,正待继续点拨,猛然间觉得心口一痛,像是被利刃狠狠刺了一下,整个五脏六腑刹那都似挪了位,让他也忍不住低唤了一声。旁边的吴孝长连忙走过来扶住他:“罗兄,你哪里不舒服?”罗升泰骤然遭此重创,面色苍白如纸,情知遭了人家的暗算。但他不愿惊吓到吴孝长,嘴上说着:“我没事,可能就是太累了,你给找见静室,不要让外人打扰,我上里面歇歇。”吴孝长道:“这能行吗?”罗升泰已疼得说不出话,他只摆摆手,示意吴孝长快去。 |
(正文) 吴孝长在大哥家前后踅摸了一圈,没有找到符合罗升泰条件的静室。但看罗升泰那难受的样子,事情显然不能再拖。他东瞧西瞧,觉得小昌的屋子在最里面,看着还能安静一些,自己在门外守着,料来也无他人打扰,便去小昌屋子内略微收拾了一下,赶紧把罗升泰搀了进来。罗升泰颤抖着指指门,示意吴孝长出去把门带上。 待到吴孝长出门之后,罗升泰勉力挪动双腿,摆了个五心朝天的架势。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拿出那个瓷瓶,倒出一粒丹药纳入口中,却不忙着咽下,只是凝神调息,默运玄功与对手相抗。对方的出手实在太过凌厉霸道,只刚才那一下已经震动他的本元,非经数日调养难以康复。但幸好他自制的丹药乃是固本培元的佳方,得其相助他才慢慢理顺气息,但心口却仍是隐隐作痛。他情知已受了重伤,自己默坐了一会儿,觉得好些了才轻轻招呼了一句:“孝长。”这声音呕哑难听,说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外头吴孝长听见,慌忙推门进来,小昌也跟在后面。见到罗升泰口唇青紫,全身上下犹如打摆子一样,时不时地就哆嗦上一下,骇得吴孝长瞠目结舌:“你这是怎么啦?用不用我找个郎中?”罗升泰摆摆手:“我这也不是生病了,你到外面帮我找样东西带回来。”吴孝长问道:“什么东西?”罗升泰吃力地道:“南吕归嘉,上生随期。”吴孝长没有听明白,又问:“什么?”他身后的小昌接道:“可是刚才所讲的南吕为羽,归嘉为宫?”罗升泰点点头。吴孝长尚未明白何意,小昌已拉着他的衣袖:“二叔,我听明白了,你就跟着我走吧。” 两人到了外面,懵然无知的吴孝长问小昌那究竟是什么,小昌说道:“这就是刚才说的十二律变为六十,他是让我们找发出这声音的东西。”吴孝长面露难色:“这世上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太多了,鸡鸭鹅狗也好,牛马猪羊也好,哪个不能叫唤两声?”小昌不仅将罗升泰刚才教他的东西记在了心里,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按六十律术,归嘉上生随期,数为十一万三千三百九十三。此外律准皆有定数,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数去寻找就好。” |
(正文) 吴孝长听得如坠五里雾中,待要再问,小昌却已跑在了前面:“你只要跟我来就能找到。”吴孝长不得已,只能跟在这侄儿的后面。但凡见到个能发出动静的他就问小昌:“这个如何?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可小昌总是摇摇头说差得还远。吴孝长眼看小昌东寻西觅,半天还没找着,而自己却只能如累赘一般跟在后面,不由焦躁起来:“到底在哪里?你还能不能找到?” 就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小昌忽然竖起手,阻止他继续唠叨下去,同时侧过脑袋仔细聆听,吴孝长不得不闭了嘴。细细听去,除了低沉有力的风声,还隐隐有一丝尖利如箫的声音掺杂其中。小昌兴奋得两眼放光,迈开小腿奔过前去,只见种满了大豆的地头上有一个不知谁遗下的黑陶罐子,在靠近罐口的位置有两个相对的小孔,应该是烧制陶器的时候留下安装提手的。当风吹过的时候,只能从其中一个小孔进入而从另外一个小孔出来,因此便发出呜呜的响声,而因为小孔实在太小,所以声音有些尖细。小昌如获至宝,将那陶罐子抱起来捧在怀里。吴孝长惊问:“就是它?”小昌点头道:“和刚才我说的数完全符合,罗叔叔要找的就是它。”吴孝长见小昌抱着费力,便伸手将它接了回来,叔侄俩一同回了家。 罗升泰看到陶罐,点了点头,心说我原先已给人留着分寸,可你非要逼我再度出手,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欧效孟在伤他的时候用上了自己的血,这便给罗升泰寻找他提供了方便。因为人禀父精母血而生,但因为得气节令时机不同,因此即便是兄弟之间气血也会有微弱差异,更不要说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了。罗升泰叫小昌拿过来一张纸并一碗水,因心口遭受重创,他略微调整了一下气息才将手指伸入袖子里,随即蘸到水中。那碗水刚才明明还清澈见底,但他的食指浸入之后水就渐渐变成了血红色,小昌猜测他袖子中应该有朱砂一类的东西。但见他停留了足有数息方才拿出手指,快速地在纸上移动着。他的手指在纸上画得非常快,并且中途绝不停留。只眨眼间,一个斗大的篆字“敕”已跃然纸上。 |
甲申日,连载第二十一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罗升泰放下手指,口中连喘粗气,似乎已不胜负荷,但随即他低吼一声,奋力拱起脊背,脖子上的青筋条条暴起,像是猛兽驱赶着外来的侵入者。那张刚刚画好的符文轻飘飘地进了黑陶罐,随即便迅猛地燃烧起来。按说一般的纸张燃烧时是很安静的,可这张符文却不时噼啪作响,虽然声音并不大,但在安静的屋子中声势也十分惊人。转眼之间那符文已燃烧殆尽,一股白烟从陶罐中飘了出来。罗升泰暗暗点头,这次看你如何逃出我的手掌心。 罗升泰虽然受了伤,但他修行多年,功力自然非同小可,这次他全力施为,立时便让欧效孟吃了大亏。欧效孟正在伊家寨接受二拐子的宴请,二拐子生恐不热闹,还将乡里的一个草台戏班请了来,让欧效孟一边吃饭一边观看。欧效孟平日里也是粗茶淡饭,每天过得苦哈哈的,少有机会到外面的大千世界里游玩。这次出手帮了师弟的大忙,他便心安理得地接受师弟的孝敬。这个草台班子最擅长的是河南梆子,此时正演到《铡美案》的高潮部分,欧效孟咧着大嘴看得高兴,猛然觉得耳边传来咣地一声巨响,便似有人拿着铙钹在耳边突然击响一般,又似有一千面小鼓同时在敲,欧效孟耳中被震得生疼,嗡地一下之后,再看戏台上身着花花绿绿戏服的演员们,只看到他们身影在飘,嘴唇在不停地开合,但说的什么唱的什么他却全然听不见。 恍惚之中他抓过旁边的二拐子,声嘶力竭地吼道:“怎么没有动静了呢?”二拐子刚才只顾着看戏,没注意到他的情况,被他这劈手抓住,转过眼珠来一瞧,只见师兄两只耳朵中都流下血来,滴滴答答地落在衣服上,可他却兀自不觉。二拐子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出来了,师兄的本领他自然是深信不疑的,现在师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竟然被对方偷袭,他一定会迁怒于我!二拐子不敢直言,只是用手指了指他肩上的血痕。欧效孟一看,彻底明白了,这是对方来反击自己了。对方不仅能找准自己的弱点,还能一击得手,可见对方功力之深湛。他从狂怒之中冷静下来,暗暗在心中发狠,上次只因心慈手软给他留了条活路,这次一定要开个染坊给他点颜色看看! |
(正文) 想到这里,他一字一顿地对二拐子道:“你把我的包袱拿来。”二拐子应了一声,马上想起师兄已然听不见,便重重点头,飞也似地去了。出了这样的事情,戏自然也唱不下去,那个戏班子打点东西自散了。不一会儿二拐子将欧效孟的包袱从跨院提了过来,欧效孟此时一张脸都气成了绀紫色,便和茄子仿佛相似,他咬牙切齿地将包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纸包,打开来却是一块被压扁了的黄泥。欧效孟伸指头在黄泥上捏了捏,便做成了一个小人的形状。他单掌化成刀形,向着黄泥小人的脖子便切了下去。小人的脑袋一下便骨碌到了一边,欧效孟还觉不解气,又朝黄泥小人身上乱切乱砍,直把它剁成烂泥方才呼出一口气。 但转瞬欧效孟便瞪大了眼睛,地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群黑压压的蚂蚁,这些蚂蚁奋力推动黄泥,将黄泥重又聚在一起,虽然并未恢复原来的人形,但也不再是烂泥一摊了。原来罗升泰预感到对手会大肆报复,故而提前运功护住全身上下,专待欧效孟前来施术。因他早有准备,又非命到该绝,欧效孟想取他性命却没机会。 欧效孟自从拜入道门以来,从没吃过这样的大亏,暴怒之下他又从包袱之中取出一个纸包,这里面装的却是淡黄色的硫磺。欧效孟以指代笔,在地上三两下勾画出一栋屋宇的样子,然后逆布九星,将七赤九紫都安排在了同一宫位,并将硫磺也洒在了上边。阴阳摄提轮在上面滴溜溜地旋转片刻,那堆硫磺顿时熊熊燃烧起来。在洛书九宫之中,七赤九紫分别代表先后天的离火,寻常人家建宅若不慎逢着二者同宫亦主火灾,此次欧效孟有意做局,为祸自然更烈。更兼硫磺乃是火中之精,无故尚且自燃,更何况欧效孟以他本门的术法全力催动呢?刹那硫磺在地上已蹿起了一尺多的火苗,火舌疯狂地舔舐着地面上画的那栋屋宇。欧效孟在心中默念着:“烧吧,烧吧,烧得干净些方好!” |
(正文) 欧效孟此举却非罗升泰所能猜知,罗升泰只管得了自己,哪里会想到欧效孟竟然会对吴家的宅院动手呢?他本来正在小昌的屋子内静坐修养,忽然听到小昌娘惊慌失措地喊了起来:“走水了,走水了!”罗升泰心中一惊,慌忙收了功,想要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偏生他现在身体不大稳便,一头便从床上栽了下来,重重地跌在了地上。还好小昌的床并不高,罗升泰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赶到外面。只见灶膛之中火苗如同发狂了一般,从灶底向外蹿出六七尺高,几乎与房顶平齐。吴家老屋全是用木头和黄泥堆垒起来的,那些木头常年遭受烟熏火燎,早已干得透了,一遇火苗立刻便哔哔啵啵地燃了起来。 吴孝全、吴孝长哥儿两个和几个邻居从水缸中舀水向火头泼去,但那火苗只是稍稍顿了顿,火势复又转旺,似乎那点儿水完全不起作用。罗升泰掐指一算,才发现是对方捣鬼,不过这次欧效孟借助天时,却并非人力所能扑灭。小昌看到火头大起,机警地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小昌娘见四下里全是火苗,哭喊着从屋里往外搬东西,但只挪出两个木箱,屋子里的火头便已堵塞门户,没法再进去人。 再过得片刻,连屋上的横梁和木瓦也都着了起来,大火放出炙热且灼人的光芒,将吴孝全家全都包围在内。吴氏兄弟仍在徒劳地往屋子上泼水,却哪里能够浇熄?只一会儿工夫,大火已经将屋子烧得干干净净,屋子里的所有家什也都未能幸免。吴孝全在家中珍藏了数千卷的书籍,此时也付之一炬。他平生最爱收集各类图书典籍,一些珍本秘轶他都拿布帛包好,取阅的时候先要洗净手掌,方才敢翻阅一二,如今却都毁于一旦,他站在那里连连跺脚,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罗升泰在旁瞅见了,心中颇感歉责,若不是刚才自己出手太狠,对方也不会将火撒到吴氏兄弟身上。他挨到吴孝全身旁:“天有不测风云,摊上这样的事谁也没有办法,只能看开些。”吴孝全哭丧着脸道:“我的那些书可都是花了二十多年才收集来的,有的书县中没有刻本,我是赶一天路到邻县借了书,早晚手致笔录抄下来的,如今一下都没了,我可怎么办啊?”吴孝长考虑问题却现实得多:“大哥,事都这样了你说别的也没用。我家里还有空闲屋子,你、大嫂还有小昌先去将就几天,等过几天我再喊几个人,去外村买些木料砖瓦,咱们再把房子盖起来也就是了。” |
乙酉日,连载第二十二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罗升泰在心下仔细盘算了一番,徐徐开口道:“小昌身体本来就弱,还刚刚受到惊吓,孝长这屋子他是住不得了,这样吧,我有位过命的好朋友,就先送到他那里去暂住几天。”他有句话闷在心里无法说出口,那就是欧效孟现在已成残废,既然能做出焚毁屋子的事,难保他哪一天不会对小昌下手。小昌一个孩童怎么可能抵得住他的狠手?所以为安全计,还是让小昌先回避为上。 吴孝全和小昌娘听了,都有些割舍不下,因为他们都觉得小昌年纪实在太小了,就这样寄养到别处他的生活起居谁来照看?吴孝长对此倒想得开:“大哥大嫂,你们就让小昌去吧!常言道,娇儿当不得大用,小昌若是困在这小小的吴楼村,也没太大造就,若是就这么出去了,日后没准能成就一番事业呢。”吴孝全夫妻这才有些心动,罗升泰在旁一劝说,这事终于定了下来。 七、学艺 罗升泰因为身体不便,还需要继续静养,没法出门护送小昌,他便向吴孝长乞了纸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书信,叫他随身带着,去尉氏县三清观中找师汲道长。吴孝长领了小昌,次日起了一个大早,骑着大青骡便出了门,吴孝全两口子自然洒泪相送。 尉氏县与吴楼村所在的洧川县接壤,相距也不过百八十里地。罗升泰已经向吴孝长详细说明了道路,因此吴孝长没费什么工夫就找到了县郊的三清观。叔侄两个抬头一看,只见蓝天白云下绿树葱茏,中间隐隐现出三清观的山门来。这三清观虽然不大,但斗拱飞甍宝相庄严,无论是牌楼还是山门,都有一股非同寻常的雍容气度。吴孝长和小昌不由都是心生敬畏,两人下了骡子,吴孝长向前面的知客道人打听,问师汲道长在不在。知客道人说他刚刚云游归来,又问吴孝长找他有什么事。吴孝长拿出书信,说有位朋友引荐我们来的。知客道人要接书信,吴孝长慌忙往回一缩,说是要面见道长才能交付,你只需通传一声就好。知客道人撇了一下嘴,似乎对此颇有不满,但还是进去禀报了。 |
(正文) 过得片刻,观内中门大开,走出六七位身穿道袍的修行道士,中间一人面皮微黄,蓄着三绺当胸长髯,头上戴着个七梁冠,见到吴孝长打了个问讯,道声“贫道稽首了”。吴孝长是知道道观的规矩的,知道观内有三都五主十八头,这道人如此做派,必定便是观主,只是没想到师汲在这里原来有这么高的地位,他暗暗在心中埋怨罗升泰没有向自己说明。他慌忙向师汲问好,并递上罗升泰的亲笔信。师汲展开一看,见信是这么写的: 师汲道友玉展: 曩者蒙道友赠书作别,忽忽又已三年。燕树吴云,无缘聚首,深以为憾!仆近日受好友之邀,至乡间遇一孩童,乃吴楼村吴秀才之子,良材美质,如璞玉未琢,想吾兄尚未设帐收徒,得此佳徒足可告慰平生。仆无他嘱托,惟愿道友尽施所长择类取要,以成其英才美名。切切,切切! 仆升泰百顿 吴孝长并不知晓罗升泰究竟写了些什么,还以为里面只是让小昌在此暂住几天的客气话,但见师汲不住微微颔首,用手轻抚长髯。师汲看毕,将信重新折好,问吴孝长道:“罗道友怎么没有亲来啊?”吴孝长一愣,但他也不知师汲是否知道罗升泰的事,便打个哈哈道:“他还有事,今天来不了,要不然也不会让我带着小昌过来。” 师汲点点头,向小昌一招手:“孩子,你且过来。”小昌和他深如沉渊的双眸一对,便觉其间仿佛有磁石一般将自己牢牢吸引住了,脚下一抬,不知不觉便走了过去。师汲仔细打量小昌,见这孩子双目清澈如水,了无一丝一毫的杂质,上中下三停配合得宜,五岳四渎没有一处不合相法的。他出手在小昌后脑上摸了一下,见他后脑生有一块偃月状的玉枕骨,不由心下大喜,面上也带了些许笑容:“嗯,果然不错,既然你是升泰道友荐来的,从今以后就跟在我身边,至于能不能成造化,那要看你自己的了。”吴孝长放下了一大半心,连忙称谢不迭。 |
(正文) 师汲请吴孝长到观内奉茶,吴孝长觉得自己和他也不熟,别误了人家的清修,便推辞没有进去,只是叮嘱小昌在观内要勤勉些,不要懒懒散散的。小昌这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心下颇有几分凄惶,不过他怕二叔难过,有意强装笑脸:“二叔,我在这里一定好好的,等你有空了过来看我吧。”吴孝长一直目送他进了观方才上了大青骡,在门口知客道人复杂的目光中远去了。 小昌进了三清观,师汲先向他介绍观内的诸处殿宇:正中最高大巍峨的是三清殿,供奉的是道门的三清祖师,三清殿左右两侧各有配殿,它们与三清殿之间有回廊相通。左侧的是药王殿,药王殿中也有三位祖师,分别是曹魏的华佗、大唐孙思邈和前朝的李时珍。右侧的是财神殿,里面有两位武财神和一位文财神,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云长,文财神是比干。本来师汲只是带小昌来看看,但小昌看到其他道士的恭敬虔诚,每到一处殿宇都对里面的神像跪叩磕头,师汲看在眼中喜在心头。 三清殿后面便是道士们日常居住的地方了,师汲对小昌说道:“咱们道门讲究清静无为,居住之处要心无挂碍,因此除了必备的用度之物外,是没有别的东西的。”他一边说一边随手推开一间屋子,小昌看到里面空荡荡的,除了打坐的蒲团和铺在地上隔凉的草垫子以外别无他物。师汲又推开其他两间屋子,内里也都大同小异。师汲最后将小昌带到他修行的静室。这间静室位于整个三清观的东北角,屋里和其他道士清修的地方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地方略微宽敞些,在地上还有一个硕大的香炉。香炉上镌刻有大大小小的蝙蝠,小昌曾听二叔讲过,这蝙蝠谐音福,数量必定是九只,取阳数之极的意思。这个香炉里面已堆了满满当当的香灰,想来已有多日未清理过。 |
丙戌日,连载第二十三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师汲搬来一个蒲团叫他坐下,然后自己坐在了他对面,开口和他讲这里的规矩:“你既然来了三清观,自然便当遵从三清观的规矩。我们这里都是出家人,平日里以修行为主,你现在还小,可以先寄发修行,日后待有所成就时再决定是戴纶巾还是居家。另外,别人在清修时不可随意打扰,也不能随便问别人关窍,你都记住了吗?”小昌连忙答应:“记住了。”师汲又道:“你年纪幼小,暂时就在这里与我同住,那边的草垫子便是你休息的地方。”他还不厌其烦地告诉小昌饮食及起居的规矩,小昌一一记在心里。 刚来三清观的头三天,师汲并没有教给小昌本领,而是任由小昌在观内跑来跑去,他在暗中观察小昌的一举一动。师汲发现,这孩子手脚灵便,每天早上起来都先去大缸里打些水,先将师汲用的诸般物事打扫一遍,又烧些开水预备师汲使用。而每天白天没有事做的时候,他便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上点点画画,师汲有此远远地望了望,看见其中有律吕诸数的增减推演,别看里面的数字极为复杂,他却丝毫没有算错。师汲暗道,这孩子会辗转相推求余,这是灵境一派的门路,必定是罗升泰所教。这孩子才不过七八岁就有如此水平,若是自己悉心指点必定可成大器。这番念头只在他心里掖着,却是没有对人说起。 待到第四天早上,小昌从火工道人那里给师汲端来早饭,师汲用完之后便将小昌留下了:“孩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些本事,这些本事可都是有师承的。我所学的叫皇极派,但我的授业恩师太玄神介阳子只允许我做个记名弟子,并未正式收录门墙,所以我还不能以皇极派门人自居。你别看外面的道士那么多,但他们所学的都是一些杂家,我手底下的这些东西,他们谁都不会。可能你要问了,为什么叫皇极派,皇极派与其他门派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因为,本派以宋人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一书为本,经历代祖师增补心得而成。如今世上修道之人甚多,但也不免于泥沙俱下。现在比较大的门派如索隐派、灵境派、两忘派都舍本逐末,只重术不重道。须知道为术之本,如今连本都不知,那么又如何修术呢?因此你别看他们入门几个月之后就能修行术法,实则他们根基不牢,以后越到上层越是难以进益。这些门派的弟子,若论术法修为,最多也只有三四流的水平,遇上真正的高手便束手无策,和白给差不多,不值得效仿。但本派和他们不同,最重视基本易理的钻研学习,凡修行者都需将邵祖师的十四卷书读得滚瓜烂熟,然后才能真正学习道术。有了前面的底子,后头练起来也就省心省力,甚至自行创建新的术法也不为难。” |
(正文) 小昌听得津津有味,师汲停下不说他还在发问:“那本派修行到最后,都能成为高手喽?”师汲脸上有些不大自然:“按说本派博大精深,学到深处应该罕有敌手。不过每个人悟性有高低,也不能说个个都是一流好手。更何况本派门规极严,收下的徒弟又很少,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这一派的存在。不过十七年前道门中人会推三神八辅十六相八十四尊,师尊介阳子可是排在首位的。”小昌冰雪聪明,瞧着他的脸色便已猜知师汲定然是练得不到家。但他也知道,罗升泰能推荐他到这儿来,显然是认为师汲比自己高得多了。所以小昌立下决心,先跟师汲学上几年再说。 师汲介绍完门派的事,便开始悉心点拨小昌。小昌蒙罗升泰指点,已有一些基础,师汲因材施教,便教他辨认元会运世、日月星辰、飞走草木等等。罗升泰没有看走眼,小昌果真是不世出的天才,才一天工夫他已窥破了其中的算理奥妙。而师汲回忆自己当年蒙师父开恩,学这些东西可足足耗了半个月之久,思之不觉汗颜。 就这样师汲倾囊相授,小昌求学若渴,不知不觉便已过了三个月。此时时令早已转入初冬,需要穿上夹袄才能抵御外面的寒气。这天小昌正在后殿清扫落叶,忽然有小道士过来说有个自称你二叔的来找你。小昌一听立刻丢下了笤帚,飞也似地向前面跑去。这三个月虽说师汲待他很好,观内的其他道人也对他颇有照拂,但与爹娘无微不至的照顾相比,毕竟逊色太多。小昌想念家里,暗中不知抹过多少回眼泪。但他担心师汲看到,从来不敢在他面前表露出来。二叔见到小昌跑出来,欢喜得一把将他抱住又举过头顶,告诉他说家里的房子已经盖起来了,他这次是接小昌回去的。 小昌一听反而犹豫起来,他跟从师汲学 极派的道术,发现其中内蕴无穷,越学越觉得自己浅薄,如果就这么回家的话,那以后是否还有机会修习就很难说了。想到这里他对吴孝长道:“二叔,我在这里挺好的,也烦劳告诉我爹娘一声,叫他们不必挂怀。我现在跟着师父学习,本领还没学到家,想在三清观再呆上一段时日。”吴孝长一愣,原本他也只是让小昌来这见见世面,可没想让他就这么一直呆下去。吴孝长开口苦劝,但小昌心念已定不为所动,吴孝长见没办法,只得骑上大青骡回家了。 |
(正文) 转眼间寒来暑往,小昌在三清观里已住了三年。期间爹、娘和二叔都来过几次,给他送些应季的衣服和鞋帽,有时也劝他回去,但小昌自以为学得还不到家,每次都拒绝了。三清观中少有俗务烦心,小昌又天资过人,这三年时间抵得上常人学上二十年的。他将律、韵、卦、象、气、运的奥妙融会贯通,将其隐隐然冶为一炉。师汲所会的本领,小昌学到了一多半,只有时运用还不太纯熟。小昌在心里盘算着,照这样再过一两年,自己也差不多可以下山回家了。 盛夏的一个午后,三清殿中没有多少上香的客人,连知客道人都因为惧怕酷热而躲到树荫底下纳凉去了。可小昌却还站在大太阳底下,手持木尺测定日影长短。关于太阳的高度,历朝历代都有先贤论述,尤其以唐朝的一行大师所言最合。小昌之所以还要再测一遍,也是想通过这一方法验证自己对水、金、火、木、土诸星的推算。他在那里忙得不亦乐乎,正举起袖子来拭汗的时候,却忽而发现山门内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那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奇怪的是知客道人明明就坐在大柳树下,却似对他熟视无睹,竟也没有上来拦阻。 小昌吃了一惊,仔细打量那人,见他穿了一件玄色的直裰,比一般的道袍还要长一些,几乎就要垂到脚面,手里却拄着一根黑不溜秋的拐杖。他的头发并未结成大辫,而是松松垮垮挽了一个道髻,用簪子缀住。他面色黧黑如铁,眉、颧、下颌等处皆高高隆起,显得比常人的骨骼粗重许多,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依稀便有些孔圣人的古相。但惟有双目精光内蕴,直如汪洋大海一般,一眼望去竟不见尽头所在。他见小昌凝神盯着他看,也微微点了点头,问道:“你在这里几年了?”小昌虽然觉得他问得突兀,但也不知为何,和他一见便有亲近感,便据实答道:“三年了。” |
丁亥日,连载第二十四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那人面露微笑,忽而拿拐杖轻轻往地下一敲,小昌眼尖,看见那拐杖着地之时显出一道金色光晕,分明是皇极派上乘的观物本事。他大惊失色,正待问这怪客何处而来,却见殿内传来一阵响动,一向严整持重的师父慌慌张张跑了过来,口中叫道:“恩师,您老人家怎么来了?”怪客呵呵一笑:“近日刚从龙门访友回来,也不知你这些年进境如何,便顺道过来瞧瞧。” 师汲见小昌尚在一旁站着,忙喊他给祖师磕头。小昌这才知道这怪客便是师汲经常向他提到的祖师介阳子,慌忙跪下磕头。介阳子笑着对师汲道:“没想到你机缘凑巧,收了这样一个好徒弟。”师汲谦逊道:“哪里,也是有朋友见他资质不错,才特地推荐他过来的。”介阳子微微点头:“那很好。刚才我见你从殿里出来,最近蹑足布斗的本领用得少了吧?眼看着都荒疏了。”师汲头上汗水涔涔而下:“恩师说得对,最近这段时日的确很少修炼蹑足布斗,确实用得不大好。”介阳子又道:“看你面上的五色,你的道基也无进境,还和我上次见到时一样。”师汲道:“弟子愚鲁,的确所学还不到家。” 介阳子背过身去,在原地转了半圈:“这原也怪不得你,这样吧,你我师徒见一面也不容易,我授你先师吹齑子传下的挨星诀,你且好生领会。”师汲又惊又喜:“弟子谢过恩师。”小昌觉得不便偷听,刚刚要走却被介阳子喊住了:“小昌莫走,你也在旁听听。”小昌只得立住了脚,但听介阳子道:“贪狼子癸并甲申,壬卯未坤乙巨门,四六宫中皆武曲,酉辛丑艮丙破军,寅午庚丁四位上,挨来右弼次第临。”接着又给二人详细解释如何下卦,何时又必须用此口诀起星。小昌悟性比师汲高得多,介阳子讲完他便眼前一亮,了悟其中玄机,师汲却兀自还在记口诀。 |
(正文) 介阳子道:“你在观中俗务太多,这有碍于你的修行,从今天开始你就专心研究这个口诀,我下次来再看你的进益。这个孩子你也没空管,我就先带走了。”师汲一听有些急了:“小昌是我朋友特意托我照看的,在我观中每天衣食无缺,您老人家闲云野鹤,带个孩子也不方便。再说您这么把他领走了,我怎么和他家人交代呀?”介阳子道:“他的家人我自会给个交代,至于吃喝拉撒的事,只要我有一口就不会短了小昌的。小昌,跟我走吧!”师汲难以违抗师命,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介阳子把小昌领走了。 这一老一小出了三清观,小昌惴惴不安地问道:“祖师,你要带我去哪里呀?”介阳子道:“咱们去该去的地方。嘿,今天遇到你我这趟三清观就没白来。”小昌见他眉毛一挑,眼中流露出些许狡黠的神色,颇有些像个孩童,不由问道:“祖师为什么一定要带我走呢?”介阳子道:“这说来话就长了。我寻访了这么多年也没见着一个合适的传人,今儿个心神一动,觉出三清观里有要找的人,特意赶了过来。一看你还真不赖,可惜被师汲捷足先登了。这可怎么办呢?为了让这家伙不拦你,我又教了几句口诀把他嘴堵上,哈哈!”小昌这才知道原委,他见祖师虽然长相古怪,但性情却率性自然,也就不再畏惧他了。 介阳子和小昌赶了一会儿路,小昌人小力弱,却已走得有些累了。正好路边有个破庙,已经多年无人修缮,瞧这庙门都快倒了,介阳子道:“咱爷俩今天先不走了,就在这儿歇歇,你且打扫一下,我去外面弄点吃的。”小昌答应着,自来收拾庙里,介阳子却一转身出去了。 等小昌将庙里的尘土清扫干净,又铺上了他从三清观里带出来的草垫子,介阳子却也回来了,他一只手里提着一串香喷喷的雪花白面包子,另一只手里却是只黄酥软烂的烧鸡。小昌十分诧异,这一路上经过的都是偏僻无人的地方,祖师从哪里弄来的这许多好吃的?介阳子似乎已看穿他心事一般,笑咪咪地说道:“前头不远就有处集市,我去那里买的,你快吃吧。” |
(正文) 小昌在师汲门下,凡事都要先孝敬尊长,而后才能自己吃,他便说道:“祖师,您先吃。”介阳子摆摆手:“我年岁大了,这些东西吃不下,就喝口水罢了。你也不用客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一边说一边从耳后取下一个小葫芦,这葫芦只有小指长短,拿在手里便如孩童的玩耍之物一般。介阳子拿在手心里摇了摇,葫芦里发出哗哗的水声,他这才拔开上盖,美美地抿上一口,咽下去之后还咂吧了一下嘴,那神情便似饮了千年佳酿一般。小昌鼻中闻到一股奇特的果香,猜想这肯定是祖师自己调配的灵丹妙药。介阳子只喝了一口便拧上盖子,重新将它塞回耳后,闭目调息起来。 小昌傻傻地看了一会儿,方才想起自己还没吃东西,想着祖师肯定不会再吃包子和烧鸡了,他左手抓起一个包子,一大口下去便咬了半个,只觉满口喷香。尤其是这包子皮,不仅莹白如雪,更难得的是嚼起来松软筋道。 小昌家里原也有几亩旱田,每年种的麦子都要箩成面粉。按照前后出面的次序不同分成头等、二等和三等,越靠前面粉越白质量也越好。小昌一尝就知道,这包子用的面粉是头等中的上好面粉,绝不是普通的路边小店能做出来的。他再撕下一块鸡肉,放进嘴里一嚼,肉质酥烂鲜味入骨,他差点没把自己舌头咬下来。小昌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因吴孝全是秀才,可免本人及家中两人赋税,因此他家种田的收成都是实得的,比一般的农户还是要宽绰一些。村中经常有走街串巷挑着担子卖烧鸡的,吴孝全偶尔买来一只打牙祭,小昌记得那烧鸡往往因为放置时间过长又老又硬,绝难赶上面前这烧鸡的万一。两下一比较他心里就有数了,这烧鸡也绝不是乡下农户的做工。祖师虽然说前头就有集市,但这个时候临近傍晚,集市早该散了,他一定是到哪个繁华所在买的这些东西。想到这里,他不禁更增敬意,暗想祖师本领果然深不可测。 |
戊子日,连载第二十五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那包子和烧鸡虽然好吃,但小昌毕竟只是个十岁孩子,最后还剩下四个包子和半只烧鸡,他眼睛看着还馋,但肚子却撑得实在吃不下了。在打了两个饱嗝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吃下去的打算,恋恋不舍地将它们放下来。介阳子在这时一晃身子,把眼皮睁开了:“这一顿还过得去吧?”小昌连连点头:“我在三清观这三年,经常是上顿白菜下顿豆腐,馋得我做梦都想娘做的炖鸡和肘子,这一顿可把过去三年没吃的东西都补回来了。” 介阳子面带微笑,将小昌吃剩的东西都划拉进了袖子里。他穿的直裰特别宽大,这么多吃食都填进去之后竟也不显得突兀。他对小昌说道:“我从师汲身边把你带过来,就是要让你好好学习上乘本领的。”小昌激动得难以言表,急忙跪下感谢,怕介阳子不知道自己的修习进境,便打算把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东西向祖师唠叨唠叨。哪知他才一开口,介阳子便摆摆手阻止了:“师汲教你的那些都是皮儿,从今天开始我来教你瓤。”小昌这才知道,在祖师的眼中,师汲学到的那些东西最多不过是皮毛,难怪介阳子只收他做了个记名弟子,并未真正将他列为皇极派传人。 介阳子见小昌全神贯注地听着,便开宗明义地为小昌讲解起易理来,他说道:“人力有时而尽,而天道之数无穷。”接着又详细解释:“天人象乃是咱们皇极派之本,若是单单论及人力,那当然也是十分惊人的,比如秦始皇造作阿房宫,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力量大不大?这些都是亘古未有的大事业。但人的力量再强大,总也不能与天道相悖。火之上炎,水之就下,这就是天道,即使用桔槔或水车能将水提上来,但只要一松手,水就还要流下去,这就是人不能逆天的道理。” 小昌听着他讲解,发现他讲的东西和师汲有很大不同。师汲教小昌,那就是一板一眼,不管是生吞活剥还是死记硬背,总之要牢牢记住,若是稍有差池必会遭来呵斥;而介阳子则不然,先从几个关窍循循善诱地把枯燥无味的道理弄顺,而后前因后果自然也就理解了。就小昌个人的感受来说,介阳子教徒弟的本领比师汲可不知高了多少,当天介阳子教小昌的东西,小昌稍加回忆便全都掌握了。 |
(正文) 众人目送着那乡勇横冲直撞地一路前行,出去没有二十步,就撞在了一顶青呢小轿上。他嘴里还在不干不净地骂着,轿中却探出一个肥嘟嘟的脑袋,瞧这满脸横肉的样子,多半是地头蛇一类的人物。那乡勇傻了眼,赶紧上前去打躬作揖,口里连连赔着不是。那轿中人却没个好脸色:“刚才是你爹的?来人,给他长点记性!”轿子后面跟着五六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不由分说将他按翻在地,实实在在地暴揍了一通。这乡勇简直欲哭无泪,他只是县里为应付上差临时雇用的,说不定哪天就会被遣散回家,和城里这些阔少哪能啰唣得起?因此虽然被打得鼻青脸肿,却也只能自认倒霉,坐在那儿哎呦了半天,跌跌撞撞地爬起来走了。 刚才路上有不少人听到介阳子说这乡勇要遭横祸的话,此时大家回过味来才发现这貌不惊人的老头果有特异之处,再去寻找他时,才发现他和身边的孩童已背着手走出了老远。颇有几个人对他感到好奇,大声招呼着从后面赶了上去。 介阳子听到身后有人招呼,笑着对小昌说道:“饿了吧?今天晚上能吃顿好的。”他话音刚落,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汉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个下人,嘴里还不住地叫着:“老人家,请等一等!”介阳子对小昌道:“饭东来了。”他停下脚步,面朝这汉子点了一下手中的拐杖:“小伙子,你叫我?”汉子点点头:“方才见老丈说那乡勇,简直是神妙非常,与后面的事一点不差。老丈想必是世外高人,区区一见老丈便心生倾慕,不如到舍下盘桓几日?”介阳子并不推辞,淡淡地道:“也好。那你前头带路吧。” 这汉子大喜过望,口中说道:“我叫宋会友,就在县城外的坡上住。不远,最多一刻钟就走到了。”他一边说一边当前带路,殷勤地便如僮仆一般。旁边的小昌却觉有些奇怪,自古道“无功不受禄”,瞧这汉子的殷勤模样,必定是有要事来求祖师,可祖师为什么这么痛快就答应了呢?再看介阳子时,仍将双手背在身后,那只拐在手里握着,神情一如平常,看不出什么波澜。小昌想祖师既然如此做必有深意,便也没有多问。 |
己丑日,连载第二十六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他们一行出了县城,没走多远便是一片水田,水田再往前走是一处略微倾斜的土坡,上面建有一个大宅院。小昌跟着介阳子走南闯北,见过的达官富户也不算少,一看这大门的形制便知在庶民中已然到顶,如果再增宽拓高那就僭越了。介阳子一见这门户,却说道:“你最近晚上睡得不大熟吧?”宋会友吃惊地问道:“这您也知道?”介阳子笑笑:“门内有半块红瓦卡在了门框后面,乃是后山一只黄鼠狼从坟头搬来的,你到明天巳时将它埋在那片水田里就没事了。”宋会友点点头:“多谢老丈指点。”他说着便让那下人去看看。下人进门一看,回说确实是有半块红瓦,看着还很新。 宋会友对介阳子就更佩服了,他将介阳子和小昌延请到了堂屋,那屋里却坐着他的爹娘。他爹约有六十开外年纪,形容颇有些憔悴,前额正中有块铜钱大小的紫斑,口中不住唉声叹气。他娘坐在旁边,也是愁眉不展。介阳子和他们打声问讯,便对宋会友说:“你请我来的用意我已知晓,不过这事儿却得等到三天后才能办。”宋会友一听自己还没开口他便已全知道了,不由佩服地道:“老丈,您真是活神仙啊!若真能了却我的心愿,您就是叫我做什么都愿意!”介阳子微微一笑:“我这孙儿饿了,就先做些饭食填饱肚子吧。” 八、旧案 宋会友既然有求于介阳子,听了介阳子的话立刻吩咐下去,不一会儿家中便开了席,小昌往桌上一瞅,见上面摆了八个大海碗,分别盛着鸡、鱼、肘子、白肉等吃食,虽然不甚精致,但看起来也赏心悦目。宋会友的爹娘推说已经吃过了,没有一块上桌,只宋会友坐了个下首。介阳子和他客套了几句,便对小昌说道:“想吃什么就尽管往肚里填,过了这一段日子只怕想吃一时也吃不上了。”小昌早已习惯了祖师的说话,对此也不以为意,搛爱吃的吃了一些,肚子便也饱了。宋会友倒一个劲地劝介阳子吃喝,介阳子只微微一笑,扒了两口面前的米饭,又搛了两口素菜,至于那些荤食,他却是丝毫未动。 |
(正文) 接下来的两天,介阳子只顾和小昌吃喝,吃饱了便自去休息。因为他之前说过三天后才能解决,宋会友也不着急,只是尽心侍奉。到了第三天早上开饭的时候,介阳子发话了:“今天可以说说令尊老大人的病情了。”宋会友费劲心力侍候了这几天,鸡鸭鱼肉赔进去不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连忙张口道:“家父早些年曾入楚勇,跟从左帅东征西讨,一路积累军功做到副将。后来年纪大了,再加上官场中尔虞我诈,倾轧之事不少,家父心灰意冷便告老还乡。他当年还在军中时,额头便隐隐作痛,回家之后病得越发厉害,有时候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中间我们也请了不少名医,甚至连叶天士的嫡传后人我们也请过了,可就是诊治不好,还要请您给瞧瞧。” 小昌明白,他说的左帅必定便是同光年间赫赫有名的左宗棠,他官拜闽浙、陕甘总督,与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如今曾、胡、左三人墓木早拱,李鸿章虽然健在,但因前几年东渡扶桑签订条文,如今在朝野之中声名甚恶,也早已退居林下不问世事。不过这四人起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赶上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军起事,官府虽然污蔑太平军为长毛,但民间却颇有支持之人,因此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从桂南北上打入古都金陵,并在此盘踞多年,后来才被官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镇压了下去。曾胡左李四人都曾在其中出过大力,宋会友说他父亲跟从左帅,想必便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小昌都了解的事,介阳子自然更清楚,他点点头道:“也罢,既然遇上了这事我不能不管,你今天在身上多备些银子,带一个红漆木碗,跟着我出门走走。”宋会友道:“老神仙,那咱们去哪儿?”介阳子道:“这你莫问,你随我来也就是了。”宋会友不敢再多问,忙去家中账房那里支了些银两带在身上,因为介阳子没让他带下人,他也就只好自己揣着银子,那些银子鼓鼓囊囊,将裤腰上的褡裢都坠成了一道弧线。介阳子见他收拾停当,拐杖一拄当先开路:“走吧。” |
(正文) 从宋家出来之后,介阳子绕过水田,沿着田间的小径一路缓缓而行。头上的太阳暖融融地照着,放眼望去地里的作物早已被人收割干净,如今只剩下一些残梗在风中摇摆,它们起伏的样子在大地上汇成一片浓重的金黄。小昌深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连空中都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想必今年农人们可以过得舒坦一些。但转瞬他又想到那些数不尽的赔款,赔出去的银子只能出在农民身上,他们即使获得了丰收也未必能活得快乐,想到这里心情又黯淡下来。 这条小径因为太过狭窄,无法容纳两人并行,所以宋会友也只能跟在小昌后面,他见这孩子举止老练从容,完全不像同龄的其他孩子,忍不住在后面问道:“你今年几岁啦?”小昌扭过脸来冲他灿然一笑:“虚度十一。”宋会友其实真正想问的是小昌怎么会成为这样的,正琢磨该如何开口,小昌却又扭过头来,两道新月眉下眼睛如星星般眨了一下:“你想问我为啥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吗?那你听好了,我这是胸无块垒,腹有诗书。”顿了一顿复又补充:“甘罗十二为丞相,太公八十遇文王,有人早达有人晚发,这有什么稀奇?”宋会友也是在私塾中读过多年书的,听小昌这么一说不由矫舌难下。介阳子这时说道:“宋公子,小昌说话一向直来直去,希望你不要介意。”宋会友连声答应,心中却想连一个小孩子都如此了得,那么这位老神仙当真是深不可测了。 顺着小径向前蜿蜒出三里多地,前面却分出两条岔路,一条拐向一个水面不大的池塘,另一条却通向了山坡后面。介阳子脚下不停,向着山坡后面走去,又走了一段时间,却来到了重重山坳当中,那里有一片不大的村落,约摸有四五十户人家。 介阳子问宋会友:“这里是什么地方?”宋会友答道:“这里叫肖家坳,所有的人家都姓肖,好像是几十年前迁过来的。”介阳子说道:“你去挨家挨户地敲门,遇到有人开门就分他一些银子,然后你从他们每家要米缸里的一粒陈米。”宋会友一听有些心痛:“这个地方住的全都是泥腿子,真要分给他们银子吗?”介阳子叹道:“非如此不足以搭救令尊。”宋会友虽然心下怏怏,但也不得不照做。他这才明白出门之前介阳子让他带木碗的用意,那就是盛米用的。 |
庚寅日,连载第二十七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宋会友先敲了第一家的房门,里面走出来一个中年妇人,宋家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富户,她哪有不认得之理,但双方地位相差悬殊,就是宋家有什么事也只会让他们上门,怎么可能会亲自登门?她讷讷地问:“宋公子,您这是——”宋会友道:“哦,这不秋后了吗,我来这片看看,我这儿有些散碎银子,你就拿去使用吧。”说着摸出一锭小银,约有二两上下,递到妇人的手中。那妇人拼力向外推辞:“我们家银子够用的,你拿回去吧。”宋会友正色道:“这些银子既不算赊的也不算借的,就是我送你的,绝不会再来讨要,更不会要什么银毫子作息。如果你不信,我现在就可以赌咒发誓。” 那妇人见他说得口沫横飞,半信半疑地问道:“你真的以后不会再要?”宋会友再三解释:“肯定不会再要了,不过还有一件小事需要帮忙。”那妇人道:“哦,我说嘛,你们这些地主也不会那么好心,那银子我不要了。”宋会友大急:“你先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我是要你家米缸中的一粒陈米,就一粒,多了我也不要。” 那妇人狐疑地看着他:“你要陈米干什么?”宋会友道:“我也是受人所托才要的,你想想看,就算这是一笔买卖你也稳赚不赔,二两银子能换多少斗新米?一斗又有多少粒?”那妇人想想也对,犹豫着接过银子,不过仍警惕地告诉他:“你在这儿儿等着啊,别跟到屋里来。”宋会友心说,就你们屋里那些破烂家什,白给我都不要,你还当我是溜门撬锁的贼呢?换作以往,他可能袍袖一甩扬长而去,但今天有求于人,他只得耐着性子,乖乖地等那妇人出来。片刻对方回转,果真给他带来了一捧陈米,宋会友在里面挑了一粒,放进红漆木碗中,谢过她又去敲第二家门。 宋会友是出了名的公子哥儿,如今做上了这等劳动腿脚的事,免不得多费唇舌才能让人家相信他并无恶意。而介阳子和小昌只在一旁闲坐,并不上前帮忙。宋会友心中隐隐有气,可也不敢将火撒出来。幸而他走了十几户之后,整个肖家坳差不多都知道了宋家拿银子换陈米的事儿,大家干脆都把各自的陈米翻出来,专门在那儿候着宋会友上门。 |
(正文) 宋会友挨家挨户地跑了一遍,到了快到晌午的时候总算把米集齐了。因为一家只出一粒米,所以红漆木碗中也不过一小把陈米,刚刚能覆住碗底。他将木碗拿给介阳子看:“老神仙,你看如何?”介阳子点点头:“嗯,还不赖。你身上还有银子吧,没银子可不成。”宋会友看看褡裢里,虽然所带的银子舍出了一大半,但多少还有一些。他点头道:“还有。”介阳子仰面看了看天:“时候刚好,你随我来。” 介阳子没有折回宋家宅院的意思,而是向着反方向继续行进。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宋会友也知道介阳子的脾性,这老头凡事不喜欢别人啰嗦,你需要了解的时候他自然会告诉你,因此一路上他也没再多问。许是刚才养足了精神,介阳子健步如飞,蹬蹬蹬眨眼便走出了老远,宋会友只得从后面跟上。他是本地住户,知道再往前走就有一个苗寨,出于当地的一些忌讳,他们一般是不到那里去的。眼瞅着介阳子只顾一路向前,离那苗寨越来越近,他心中也不免敲起小鼓来。正犹豫着若是到了苗寨是否应该进去,介阳子却脚步一顿拐向另外一边,看样子要去的地方并不在苗寨,宋会友这才大大松了口气。 不多时路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介阳子站在门前发了话:“你去上他家,用十一两五分银子换他家犁地的那把锄头,记住要黑把的,不要白把的。” 一听介阳子的话,宋会友赶忙上前去敲门,这茅草屋却没个院落,屋门也就是大门。不料这屋子正门却是虚掩的,他一敲门自动就开了。眼瞧着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分不清楚。他正待发问,猛然间从屋中蹿出一个人影,带着一股劲风就向他扑来。宋会友毫无防备,哎呀叫了一声,仰面向后便倒。那人影扑出屋外,后面却又跟出来一个人,口中叫着:“爹,爹,你怎么又出来啦?”接着那人又上前把宋会友扶了起来:“你没事吧?” |
(正文) 宋会友恼怒地推开他的手,刚才这一下可把他吓得不轻。后出来的这人是个朴实的农家汉子,穿着土布夹袄,看起来呆头呆脑,一口龅牙格外醒目,不过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先前扑出来的却是个破烂衣衫的疯子,他脸膛红赤,一蓬乱发像是这个季节里的野草,从衣服的豁口中可以看到他一身虬结的肉块。即使被儿子喊住了,他仍用双眼仇恨地盯着宋会友,鼻中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宋会友有些害怕他这副样子,他觉得那儿子还好说话一些,便和他商量能否花钱买把锄头。这龅牙汉子说道:“一把锄头也不值什么钱,你要借便借,用完了还我便是。”宋会友为了能和介阳子交待,执意道:“你就把你家锄头都拿来吧,我给的价钱肯定很公道,不会让你亏的。”那汉子便只好道:“那也好,我这就回屋去拿。”临走前他却将那疯子找了回去:“爹,你别看了,他又不是当年害你的鞑子兵。” 听这汉子一说,宋会友立时大惊失色。要不是在这偏僻无人的地方,只怕当即便会喊出来乱匪。明摆着这爷俩对当今官府都充满了仇恨,难怪不去那人烟稠密的地方落脚,宁肯在这里呆着。他扭头去看介阳子时,却见他远远地躲在一旁,正不知和小昌说些什么。那汉子见宋会友面色一变,也自觉失言,扯了他的疯爹进去,又把屋门关上。片刻之后他重又出来,手里拎着两把锄头,宋会友定睛一看,果真有一把是新打的锄头,木把才安上去不久,是白生生的,另外一把却是长年手泽浸润,外表已变成了油光光的灰黑色。想起了介阳子的话,他毫不犹豫地就选了后一把,又从褡裢里翻出银子来给对方。结果他打开褡裢一数,这里面的银子不多不少,正好十一两五分,就是再多一个铜板他也拿不出来了。宋会友心中暗道,莫非介阳子早就算出了我身上有多少银子,才故意让我都给他的? 不过那农家汉子生性质朴,一见他拿出这许多银子要给自己慌忙往回推:“一把锄头哪里值得这许多银子?你要实在给的话,我留下个一星半点的也就是了,其余的还是你拿回去吧。”宋会友知道不把银子给对方介阳子那里无法交差,于是故作热情地道:“我看中的这把锄头是你的家中旧物,没了它想必你们平时下地干活都不方便,因此我想应该多多补偿你们才是,这点银子我还生恐不够哩。”那汉子听他这样说,才千恩万谢地收下了银子:“那我可就收下了,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哪!”宋会友尴尬地咧咧嘴,不过他转瞬又恢复了自若的神情,拎着锄头和他作别。 |
辛卯日,连载第二十八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
(正文) 介阳子见宋会友将锄头拎了回来,略略点头,开口道:“今天到这里的时间刚好,若是再误上半个时辰,这锄头的主人就要出门去了。”宋会友看看头顶的太阳,问道:“老神仙,能歇歇腿吗?我实在累得受不了了。”介阳子摇摇头:“眼下还不行,带我去你家祖坟。”宋会友精神一振,知道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总算要说到正题了,他忙说:“好,我这就带您过去。” 宋家广有千金,修葺祖坟也是不吝钱财,他们家头些年买下了靠近陂塘的一面土坡,请高人依次点出吉穴,目前宋家祖上四代都迁来葬在此处。宋家始祖老太爷在最上面,以下依次是各代的子孙。各处阴宅之间杂以佳木,看起来不像是祖坟,倒像是可以游玩的胜景。介阳子看了看,对宋会友道:“还在后面,咱们上到土坡顶上。” 宋会友依言而为,三人沿着小径到了坡顶,介阳子仔细瞧了瞧,又叫他们向坡后走了二十多丈,对宋会友道:“你将这儿清理一下。”宋会友一看,这里生着一片高可及膝的野草。他用手扯住野草,用力地向外撕拽。好在秋后野草已经枯败,根也扎得不深,片刻之后他清出了六尺见方的一块地儿,下面却是一个小小的土包,因上面野草长得太过茂盛,单从外面可看不出来。介阳子复道:“你拿手里的锄头把这土包挖开,记住,要慢一些。”宋会友见这土包软绵绵的,像是下面有什么东西,倏然间他像想起来了什么,迟疑着问介阳子:“老丈,这不会是个坟包吧?”介阳子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有我在这儿,你莫害怕。” 宋会友朝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刨了起来。锄头下去不过半尺,前端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清去上面的泥土,果然看到下面露出一段森森白骨,宋会友惊叫一声,手都有些软了,介阳子却道:“小心些,继续向下挖。”宋会友战战兢兢,但看介阳子面色肃然,也不敢多话,只得硬着头皮向下挖。这越向下挖白骨越多,粗略点了点,人身上各处的骨头都有,而且完全杂乱无章,看得出来这并非是一个人的骸骨,而是多人合葬在一起的。每次挖到白骨,介阳子总让宋会友捡起来放在一边。宋会友心下栗栗,可为了老爹也只能照做。 |
(正文) 挖下去约有四尺上下,地下已全是尸骨,宋会友叫苦不迭,满头的汗水如雨而下,若不是介阳子就在他身边目不转瞬地瞅着,打死他也不愿意干这种活计。他好不容易将尸骨全都捡完,下面却显出一块破烂的木板来。宋会友的锄头不小心碰到了木板,上面立时升腾起一层灰蒙蒙的雾气。那雾气有形有质,有如活物一样张牙舞爪地便向宋会友扑来。介阳子叫道:“快把红漆木碗里的陈米洒下去!”宋会友见到那雾气来得古怪,一时有些呆愕,待到介阳子提醒才如梦方醒,忙不迭地将那把陈米扔了下去。 陈米与木板甫一接触,那雾气便止住了扭动,似乎在辨认周边的诸人。介阳子此时前伸拐杖,那黑黝黝的拐杖中现出一道金光,笔直地落在木板之上,伴着哒地一声轻响,那雾气渐渐淡了,终至消失不见。 在介阳子的指挥下,宋会友小心翼翼地挪开木板,发现这下面原是一具薄皮棺材,他抬的这块木板是棺材上盖的一部分。棺材里静静躺着一具完整的尸骸,肉身早已不复存在,连尸骨都有些灰败。他右手握着一支晶亮的箭镞,箭头正对着宋家祖坟,左手却有一把已经烂得仅剩木质弓干的长弓。这尸骸衣衫烂得仅剩片片丝缕,完全看不出活着的时候穿得什么,不过他的头发却并未腐烂,是乱蓬蓬的一丛胡乱顶在头上的。 大清祖制男子必须留发辫,最初入关时要求是金钱鼠尾辫,也就是大部分头发剃光,只在脑后留一条猪尾巴似地小辫子,因为能从铜钱的方孔中穿出,故此叫了这个名字。日后随着时代变迁,编大辫留的头发越来越多,到后来稳定成前额剃光,脑后结成一条大辫的样式。因此不留这种发式的,除了暗中反清的各种会社以外,就只有几十年前的太平军和捻军了。宋会友惊疑不定,问介阳子道:“这是谁的坟?他手里的箭怎么会正指着我家的祖坟?”介阳子道:“你家的祖坟迁到这里没多长时间吧?最多不过二十年,而这座枯冢却早在这儿了。这里面的这位还有上面的那些白骨,都是当年捻军的。”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