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明星艺术 -> 如何评价梅兰芳? -> 正文阅读 |
|
[明星艺术]如何评价梅兰芳?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 贵妃醉酒 》《天女散花… |
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自身也非常努力,而且生在了京剧繁盛时期,准确来说是在众多前辈肩膀上的人物,也是时代和个人努力的结合造就了他,非常佩服他个人的自律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放眼海内外的视野,一个优秀的人真的是综合的,相信他即便不是唱京剧做其它的也会很不错。 以下为梅兰芳的小传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及作补充—— |
|
梅兰芳在《生死恨》中饰韩玉娘 绘画大师刘海粟:“梅先生的表演风格,以画相喻,应是工笔重彩的牡丹花,花叶则以水墨写意出之,雍容华贵中见洒脱,浓淡相宜,艳而不俗。” 丰子恺:“西洋的标准人体是希腊的维纳斯,按人体美的标准去衡量,梅郎(梅兰芳)的身材容貌大概接近维纳斯,是具备东方标准人体资格的。”丰子恺称赞梅兰芳的躯体:“是一台巧妙的机器,是上帝手造的精美无比的杰作。” |
|
梅兰芳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京剧世家,梅兰芳本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兰芳是日后的艺名。 |
|
《同光十三绝》从左至右分别是:郝兰田、张二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共十三名艺人。 梅兰芳的姥爷杨隆寿是著名武生,祖父梅巧玲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饰演杨玉环极具风情,“能使全场春意盎然”,进宫演戏时讨得慈禧的欢心,被戏称为“胖巧玲”。 |
|
祖父梅巧玲(中)是四代京剧梨园世家的创始人。 |
|
梅巧玲本工花旦,身材稍胖,慈禧太后赐以 “胖巧玲”的美称,并常召他入到圆明园演戏 。 伯父梅雨田,武场文场、胡琴月琴样样精通,有“六场通透”的美誉。 |
|
伯父梅雨田,梅雨田鼓锣琴弦无不精通,尤擅胡琴,曾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操琴多年。 父亲梅竹芬兼通昆曲京剧,在梅兰芳4岁时就去世了。 |
|
父亲梅竹芬,祖母陈氏说:“竹芬是累死的,因他为人忠厚老实,什么累活都叫他干。” 梅兰芳4岁时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梅兰芳作为两房惟一的男孩,肩负重望。梅家由伯父梅雨田掌管,他一生只好技艺,不擅管家,家景衰落。 |
|
梅兰芳祖母 梅兰芳4岁时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5岁时,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
|
童年的梅兰芳 梅兰芳8岁时,家里为他请了老师开蒙,教的是《三娘教子》类的老段子。谁知教了多时他还不能上口。老师索性撂挑子不干了,扔给他一句话:“祖师爷没赏你这口饭吃!” 1902年,九岁时,与祖父共事多年的吴菱仙,感念旧情收下他为徒,从此开启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生涯。 |
|
梅兰芳与师傅吴菱仙 清晨5点起床跟随老师遛弯吊嗓、练身段、学唱腔,晚上还要背戏文,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 |
|
“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吴菱仙)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梅兰芳回忆录》 梅兰芳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
|
梅兰芳在第一出戏《战蒲关》的剧照 他并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奋刻苦,10岁登台,17岁成名,每年演出300天。 梅兰芳常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
|
梅兰芳(前排左三)和私寓子弟合影 早年他拜的老师有14位,他多看多学,还学太极拳。他演《贵妃醉酒》得益于武功,其中有个身段是他从善演曹操的花脸老艺人那里学来的。 |
|
梅兰芳(右),“兰芳幼年时,父母早亡,在他10岁以前,有段日子几乎成了一个没人管束的野孩子。”姑母说:“他幼年时相貌很平常,外型条件不是很好,一个小圆脸,两只眼睛,因为眼皮老是下垂,眼神不能外露,而且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 他曾被一位戏曲名家评价为呆滞的“死鱼眼睛”。于是梅兰芳专门养了一群鸽子,对鸽子极目远眺半个小时,每天拿竹竿赶鸽子飞,于是眼睛有了神,胳膊也有了力气,终于练出了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顾盼生辉。 |
|
梅兰芳(左)青年时期与冯耿光合影 1908年8月14日,梅兰芳14岁时母亲杨长玉病逝,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以后的日子主要是靠祖母陈太夫人、伯父梅雨田、伯母胡氏的照顾。 14岁的梅兰芳搭班“喜连成”,班主叶春善收梅兰芳为徒。 梅兰芳刻苦演戏过程中,悟出学戏要先看戏。看不同行当、不同好角的戏,用心揣摩、分析。久而久之,“一招一式、一哭一笑都能信手拈来”。 |
|
《霸王别姬》剧照 为精进技艺,下了台的梅兰芳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微小事物也不放过,譬如一个人悠闲坐定的神态,写好一手字的握笔姿势,洗衣人熟练的浣洗动作...... |
|
梅兰芳《思凡》 他跟姑父秦稚芬、丑角胡二庚学花旦;跟名角茹莱卿、路三宝学刀马旦;跟有名的架子花脸钱金福学武生;跟青衣代表人物陈德霖与名净李寿山学昆曲;最后又师从王瑶卿学习“花衫派”,来者不拒,博采众长。 |
|
梅兰芳剧照 1910年,16岁的梅兰芳娶18岁的王明华为妻。梅兰芳当时正处于倒仓变嗓的时期,前途未卜,大伯梅雨田心疼他,看他郁郁寡欢,便张罗着给他娶媳妇。 |
|
少年梅兰芳,他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说:“演员的倒仓变嗓时期是一个关口,倒不过来,往往一蹶不振。” |
|
新婚的恩爱让梅兰芳顺利渡过了变声期,婚后一年再登戏台时,已被推为京城菊榜第三名。 妻子王明华专心为梅兰芳料理家事,并为梅兰芳添上一子,取名为大永,隔一年,再添一女,取名五十。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家业日兴。 当时的梅兰芳还没大红大紫,个寻常人家,每日为生计、饭食、家务而算计。王明华尽心尽力操持家务。上照顾公婆,下照顾幼儿,中间还要时刻关心梅兰芳的演出和一切事宜。 |
|
梅兰芳 王明华是京剧世家之女,父亲王顺福工花旦,胞兄王毓楼是著名的武生。王明华是梅兰芳生活的贤内助,也是梅兰芳的“经纪人”。梅兰芳的每次演出、应酬她都会相伴出席,每年奔走于全国各地演出,她也是形影不离。就连1919年梅兰芳到日本演出,她都陪在身侧,还亲自操管演出方方面面的事务。 |
|
梅兰芳与王明华 从此梅兰芳对家中事务概不过问,全由妻子一手掌管,外出演艺事务,也尊重她的意见,由她安排公事。 因出生梨园家庭,王明华对梅兰芳的戏曲工作总能给出良多助益。从演出的戏服到头面,每当梅兰芳遇到难题,王明华总有灵巧完美的应对之法。 但是梳头要到后台去梳,在在当时的行规里,后台是不容女人涉足的。但为了丈夫能以更好的造型登台,王明华就女扮男妆装,进入后台帮梅兰芳梳头。 |
|
《千金一笑》梅兰芳饰晴雯 他撩帘登台,她便端着紫砂壶候在帘后,壶里是胖大海和麦冬泡好的茶水,随时等他大段唱下来回场饮嗓子。梅兰芳事业上的顺遂,离不开王明华背后的经营付出。 那时梅兰芳每当散戏回家,总是与妻子说起演出的情况,一边与儿女嬉戏,沉醉在天伦之乐中。 |
|
梅兰芳与王明华 为了更方便地照顾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王明华做出了一个扭转她今后人生的决定,她不顾劝阻毅然决然做了绝育手术。但一场荨麻疹,夺去了他们仅有的两个孩子的生命。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击垮了王明华,她从此一病不起,以泪洗面。王明华的娘家人建议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但梅兰芳拒绝了,觉得可以自己生。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
|
梅兰芳少年时演穆柯寨中的穆桂英,京剧界前辈说,成好角有6个点:嗓音、唱功、身材、身段、面貌、表情。嗓音、身材、面貌以天赋为重,梅兰芳“天才太好”,为同时的旦角所不及。彼时他的唱功、身段、表情虽还不够水准,但这是后天努力可以改良的 同年秋,一批梨园伶人感染民主维新气息,组成“正乐育化会”传播时代新潮,旨在增强伶人文化水平。他们邀请齐如山介绍西洋戏剧在服装、布景、灯光、化妆上与东方之不同,梅兰芳也在此会。 |
|
齐如山(左)与梅兰芳(中) 齐如山长梅兰芳19岁,其父是晚清翰林。他就读于北京同文馆,学习德法两国文字,毕业后游西欧各国,广泛接触西洋戏剧,回到中国后致力于改革中国戏剧。 |
|
右二齐如山,右三梅兰芳与友人一起聚会 梅兰芳演出《汾河湾》后,他给梅写了封3000字的长信。“过了十几天,他又演此戏,我又去看,他竟完全照我信中的意思改过来了。”齐如山来了兴致,其时梅在北京可以算是最红的演员,“竟肯如此地听取意见,便想助他成为一个名角”。 |
|
梅兰芳(左)在看剧本,齐如山在中间写剧本 由此齐如山每看一戏必写一信,写了百十来封,“我怎么说,他就怎么改”。信写了两年多,之后二人成为至友,梅兰芳能取得后来的成就,齐如山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
|
梅兰芳《仙女散花剧照》 “梅先生就是死学,不取巧,学得瓷实。为了成角,他能忍啊,他一生受的刺激大着呢,有些不为外人所知罢了。”琴师姜凤山说,梅兰芳向路三宝求学,“路先生一见到他,开口便道,瞧你这德性,癞眼边,招风耳,还唱戏呢?他磕头作揖,央求人家。人家说他哪儿不好,他就去改。”后来他在路三宝的相片下标示“恩师难忘”。他说没有别人的刺激,他就成不了角儿。 |
|
梅兰芳很好学很谦虚,常不耻下问 《梅兰芳传稿》中说,“当他于民国二年在北京怀仁堂唱‘思凡’时,华北为之轰动。上自总统,内阁总理……在前三排席位里,你可找到蔡元培,一代文宗梁启超,状元总长张季直……” |
|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获“寰球第一青衣”的美誉。 |
|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
|
梅兰芳新戏《孽海波澜》 “1913年我从上海回来以后,就有了一点新的理解,觉得我们唱的老戏,都是取材于古代的史实。虽然有些戏的内容是有教育意义的,观众看了,也能多少起一点作用。可是,如果直接采取现代的时事,编成新剧,看的人岂不更亲切有味?收获或许比老戏更大。” |
|
梅兰芳《黛玉葬花》 |
|
梅兰芳《黛玉葬花》 他还摸索出传统戏曲与“五四”思潮的结合点,古装时装的尝试就发生在那段时期:将旦角传统化妆术“三开脸、一点红”丰富改革;新编了《俊袭人》、《晴雯补裘》、《黛玉葬花》等戏目;改良舞台灯光设计,由此带动了行内一片改革。 |
|
随后,一次饭局上,朋友为他推荐了包天笑小说《一缕麻》,“我带回家来,费了一夜的功夫把它看完了,觉得确有警世价值,就决定编成一部时装新戏。”梅兰芳后来回忆说。 |
|
梅兰芳《一缕麻》剧照 《一缕麻》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故事里的年轻女子,被指腹为婚给官宦人家的傻儿子,最后夫妻双双身亡。 |
|
梅兰芳《一缕麻》剧照,据说,这部戏在天津的演出,对当地一起婚姻纠纷产生了很大影响,那起纠纷,几乎是《一缕麻》的翻版。就在该剧演过没多久,被戏打动的父亲因不忍愧对女儿,最终决定退婚。一时间,梅兰芳的时装新戏火了。 新文化运动中,京剧是一块最特殊的试验田,对此,梅兰芳无不感慨:“古典歌舞剧是建筑在歌舞上面的,而时装戏表演的是时事,演员在台上的动作,应该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的形态,不可能像歌舞化那样处理了。我后来不多排时装新戏,这也是原因之一。” |
|
从“民国戏”中收手的梅兰芳,自此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古装新剧的创作之中。 |
|
梅兰芳探寻出了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他从龙门石窟和山西晋祠仕女造像中汲取灵感,创造了千变万化的旦角手姿,配以齐如山的各种命名:含苞、拂云、斗芳、露滋、挹翠…… |
|
|
|
他还改良了旦角容妆方法,运用“片子”修改脸部造型;他对唱腔曲牌进行创新,创造出了旦角的反二黄唱腔;他将二胡正式归入京剧旦角伴奏的行列。《洛神》、《太真外传》、《凤还巢》、《宇宙锋》……一部部古装新剧,在他的缀玉轩中酝酿而出。 |
|
孙鸿魁为梅兰芳化妆 戏曲研究学家傅瑾说:“现在许多人认为梅兰芳一生都在致力于戏曲革新,但实际上他真正的改革只限于早期,当找到了自己成熟的风格以后,他则始终在坚守和强调,没有再乱改,否则就是把自己毁了。梅先生很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
|
梅兰芳 这位早年的“急先锋”,中年不再激进,他化身“保守派”,目光坚定地守护着千百年来传统文化所流传下来的美与情致。晚年时,梅兰芳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戏曲改革理论,认为京剧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造最好不要混为一谈,他说“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更要慎重,改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 |
|
梅兰芳《贵妃醉酒》 1914年,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1915年,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和时装新戏《邓霞姑》、《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 |
|
梅兰芳先生早年时装戏《邓霞姑》留影 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
|
|
|
梅兰芳与齐白石,梅拜齐为师学画 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
|
梅兰芳《天女散花》 |
|
张大千为梅兰芳画的《天女撒花》 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演出《游园惊梦》,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这是历史悠久的京剧首度走出国门,引发强烈轰动。 |
|
梅兰芳在日本演出《天女散花》剧照 |
|
梅兰芳在日本演出《贵妃醉酒》剧照 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此时的梅兰芳名冠京城,他买下东城区无量大人胡同的七进大四合院,七个院落之间打通,筑有长廊、荷花池、假山,并有二层西式小楼。 |
|
无量大人胡同的七进大四合院 室内陈列名家字画、古玩瓷器,家具是上等紫檀黄花梨,待客用的茶具都是讲究的艺术品。“登长城,观颐和园,访梅宅”,被时人传为外宾游览北京三大项目。 |
|
十余年间,梅兰芳在那里接待过泰戈尔、杜威、罗素、毛姆,以及各国政要等外宾达六七千之众。 |
|
1921年,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福芝芳小梅兰芳11岁,从小跟邻居吴菱仙学唱京剧、主攻青衣,演出的《桑园会》《武家坡》《二进宫》颇受好评,被戏称“天桥梅兰芳”。 |
|
婚后十四年福芝芳先后生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只有4个长大成人,即葆琛、葆珍(绍武)、梅葆玥、葆玖,孩子们都是雇请奶妈喂大,由孩子们的外祖母负责管理。 |
|
福芝芳和孩子们 |
|
梅兰芳和儿女在一起 |
|
福芝芳嫁入梅家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放弃了演戏生涯,图为梅兰芳和妻子福芝芳及儿女的珍贵合影 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梅兰芳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
|
梅兰芳与杨小楼的《霸王别姬》剧照 1924年5月,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
|
梅兰芳到日本后与众艺术家合影 1927年,梅兰芳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同年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在东城东四牌楼九条35号冯公馆缀玉轩迎娶孟小冬。 |
|
这一年,孟小冬二十岁,梅兰芳三十三岁 孟小冬,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孟小冬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
|
孟小冬 1929年,梅兰芳发妻王明华病逝,死时仅三十多岁。 王明华生前始终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日子没有了盼头,饮食难进、心中积郁,身体越拉越差。梅宅里,那一边是从前处处可亲的丈夫与他如今的娇妻爱子,这一边是旧日欢声笑语终已成空的萧索院落。两相对比之下,王明华内心的痛苦难过可想而知。 不久之后,王明华染上肺结核病,梅兰芳倒不薄情,尽心给她医治。只是,他忙演戏,更忙天伦,真的顾不得她了。 她担心自己患的肺结核传染病会传染给一家大小,更担心传染给梅兰芳,影响他的演艺事业,便决意离开家。在一位特别护士刘小姐的陪同下,王明华来到天津马大夫医院进行治疗。 临走之时,她宽厚地嘱托福芝芳:一家子都靠你了。 梅兰芳和福芝芳将她葬在香山脚下万花山上,一坟三穴,以待与梅福二人百年后相聚。 |
|
中年的梅兰芳,他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饮食起居坚决服从舞台。平时生活规律,注意锻炼身体,所以他的艺术生命很长 1930年,梅雨田夫人(梅兰芳的大伯母)过世,即“戴孝风波”,孟小冬作为梅兰芳明媒正娶的妻子,理应披麻戴孝,她按照礼数去给婆婆守孝,在门口被福芝芳叫人挡住,不承认她是梅家人,没资格守孝。而梅兰芳,并没有站出来替孟小冬主持公道,孟小冬选择了离开。 |
|
孟小冬 心灰意冷的孟小冬回去后在报纸上刊登声明,与梅兰芳断绝夫妻关系。“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孟小冬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委屈和悔恨。 1930年,梅兰芳前往美国演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团队精心准备把演出服饰道具乐器全部画出来,约2000多幅并辅以中、英、德文,又将剧场、行头、冠巾、胡须、扮相、脸谱、角色等共分15类,画图两百幅,编成画册,京剧曲谱也翻译成五线谱。 |
|
梅兰芳在美国期间,“在那时的纽约城,中国人是以经营手工操作的洗衣作坊和供应杂碎式的中国菜的小餐馆而闻名的。为着猎奇而去唐人街参观的旅游者,总是耸人听闻地传播关于鸦片烟馆和赌窟的神话……至于谈到他们毫无所知的中国戏剧和音乐,则被视为取笑中国人的机会,他们认为花钱欣赏如此喧嚣的打击乐和刺耳的假嗓音,真是有点莫名其妙,正是因此,我们希望华美协进社能够通过演出一台既有艺术魅力、也有教育意义的中国戏剧,改变美国人对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 |
|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 梅兰芳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赴美国,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百老汇、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
|
梅兰芳是把中国京剧介绍到世界上的第一人,打破了欧美观众不看、不懂中国京剧的惯例,外宾到北京必看故宫和“梅戏”。 1932年,东北沦陷后华北告急,梅兰芳被迫挈妇将雏迁居上海。 1935年2月21日至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梅兰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15场,场场爆满。 |
|
梅兰芳在俄国, 1940年代郭沫若访苏回来后说,“苏联人只知道鲁迅与梅兰芳。” 1938年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战争沦陷,梅兰芳返回上海,杜门谢客,蓄须明志抵制为日寇演戏。上海的戏院老板说:只要梅老板肯出场,马上奉送100根金条,梅兰芳不为所动。 |
|
梅兰芳蓄须明志,不再演出 1942年秋,梅兰芳推不掉日伪的演出,甚至注射过3针伤寒疫苗,高烧40度,才躲过灾难。 |
|
离开舞台,他除了看书,学英语,就是在灯下作画 可是身为一家之主、一团之主,好几十张嘴等着他。“梅先生为人仁厚啊。不管什么时候,要是几天不唱戏,他就该想了,戏班子的人还指着他呢。他身边的人没受过一天气,再困难他也没辞过一个人。”琴师姜凤山说。为了生活,梅兰芳变卖起了家中的古玩玉器。 上海各大戏院的老板都找过他,“一次演出就能让他支撑一年半年”,他却决定卖画。 |
|
他曾师从齐白石等名家,擅画仕女、佛像以及花卉 梅兰芳鲜有人知的身份——绘画艺术家 看了这几幅画才知道,梅兰芳不仅表演出色,绘画也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补贴经济收入,1945年春在上海举办梅兰芳画展,展出他画的佛像、仕女等170余件,大多被抢购。 |
|
梅兰芳和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玥在一起 1943年,梅家支撑不下去,夫人福芝芳不得不回北平卖掉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风云一时的京城沙龙就此断送。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梅兰芳立即剃掉胡子,吊嗓子练功。两个月后在抗战胜利庆祝会上,梅兰芳演出了《刺虎》。 |
|
梅兰芳剧照 1949年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
|
梅兰芳(左)会见周总理 1954年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
|
梅兰芳与日本艺伎合影 1957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
晚年的梅兰芳和汉剧家陈伯华探讨表演时的手姿 最后十年,梅兰芳的演出日程表很满。他到京津沪汉和东北工业区演出,赴朝鲜和华南慰问解放军,访问维也纳、苏联、日本,以艺术促进外交,去世前夕还在惦记新疆铁路通车典礼…… |
|
梅兰芳(中)与儿子梅葆玖(左一)在说戏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舞台看似广大,其实伸不开拳脚。他反反复复表演经过改编去除“毒素”的几出经典剧目,没有时间也没有政治空间创排新戏。他曾这样解释:“解放后,没有排演过新戏,怕排了戏演不好,会把我在群众中间的一点声誉一扫而光,这无疑是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 |
|
梅兰芳剧照 1959年新中国10年大庆,65岁的梅兰芳排演大型剧目《穆桂英挂帅》,塑造了从未在京剧舞台上出现过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 |
|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的剧照 1961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他静静躺在故宫博物院存放过的一口阴沉木棺材里,这口棺木原为孙中山准备。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坚持要土葬,周恩来总理特批了这口棺木。 |
|
梅兰芳墓 |
|
|
|
梅兰芳纪念邮票 |
|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先生在谈到他父亲的表演经验时说:“他在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其深邃的表现力总是和唱腔艺术的高度音乐性分不开的。他的唱始终不脱离给人以美的享受,唯其美,就能更深地激动观众的心弦,使观众产生共鸣。”梅兰芳在表达感情时,是有节制的,在真和美之间,得到一种平衡。梅兰芳的表演也是留有余地的,梅兰芳最反对过火的表演,他对青年演员说:“假使火候不到,宁可板一点,切不可忸怩过火,过火的毛病,比呆板要严重得多。” |
|
梅葆玖说过:“这一人在台上,12分钟也好,13分钟也好,必须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不能有半点虚假勉强。手里拿的那个黄布包的印,已非身外之物,都已血肉相连了,拿印之手就有戏了。台上就你一个人,所有的表演技巧,包括声、色、形、神、唱、念、动作,能使观众觉得气氛充满整个舞台,虽然仅仅一个人,也就像在台上涌现了干军万马,满台绝不显得是空着哪个角落,相反,每个角落都在演员的表演气氛笼罩下。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
|
梅葆玖继承了父亲梅兰芳的衣钵 遗憾是,梅派的衣钵在梅葆玖的下一代中没了传人。梅葆玖说:“‘文革’耽误了一代人,我们的子女应该学戏的年代正赶上八个样板戏,那时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但让梅葆玖感到欣慰的是,大哥的孙子梅玮能唱上几段,业余跟着梅葆玖学学戏。梅葆玖说:“这也算梅家隔代的传承。” 了解更多名人传记历史事件内容,请关注我们“传承ROOT”! |
|
传承碑,撰写名人传记,记录社会历史大事件,免费的网络个人传记纪念平台,平台可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每人一个章节记述下他们眼中的您。后续会推出家谱、家祠功能,敬请期待! |
推荐看看梅兰芳口述,许姬传整理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这本书应该是京剧史上最有含金量的几本书之一了。既是珍贵的口述史,又是第一手的艺术体验。如果您只想读一本和京剧相关的书,不如读这本最地道的。 听戏听的是角儿,听京剧相关的书,干脆就听京剧最大的角儿——梅兰芳先生给您讲,通过这本书,咱就仿佛进入了梅先生视角的 VR 游戏,他接触的人,学的玩意儿,见的事儿,都在眼前展开,还都是第一手的资料,任何史料、剧评、京剧教材,都比不了角儿的讲述鲜活、有料。我们能站在梅先生视角看其他大师,想想都激动。想了解京剧?咱一步到位。这本书有两种读法,粗读还是精读,我一会儿细说,您挑。 京剧最代表的人物—— 「三大贤」,杨、梅、余,也就是杨小楼( 1878-1938 ),梅兰芳( 1894-1961 )和余叔岩( 1890-1943 ),梅先生是最小的,但是走红却非常早,他赶上了谭鑫培京剧传统的顶峰,又迎上新文化运动,社会的文化每十年都激烈变化。梅先生从红到去世再到现在,一直是京剧最代表的人物,回顾一下梅先生的成就简直可怕: 接受京剧、昆曲最正统、精英的教育; 和前辈、平辈几乎能赶上的所有大师合作; 名气最大; 创排新戏类型最多,成功剧目最多(失败的类型可能也是最多的,可谓是先驱者了); 文化传播使者,19 年访日,30 年访美,中国艺术家第一人; 抗日蓄须明志,有气节; 京剧大师中唱片、影像资料最多(包括 225 面唱片,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这本书呢,有点儿厚,七百多页,是啊,梅先生念叨了一年呢。您要能脑补梅先生的口风,那最好,网上也有梅先生谈话的一些录音录像,老北京,温温糯糯的,好听极了。顺着看呢,我支持您,书也是沿着时间线写的,不过我觉得难度有点大,因为是故事和戏交替着说,虽然是密不可分,总归是单独的章节,不如先重点看我给您推荐的章节,然后再通读。我呢,也把这书重新整理了一个枝干,咱这么聊起: 大致上,这书按时间线分了三集,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梨园生态,第二个要点是梨园故人,第三个要点是梅先生的艺术观,第四个要点是梅先生的艺术创作。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第一个要点,梨园生态。《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这本书可以算是口述史,因此,书中也反应了从清末到民国的梨园行的方方面面,这里既有梅先生自己成长的经历,也有一些前辈名家或者是梅先生长辈的回忆。这些内容,主要是在书的第一集的第一章到第五章,当然后面的章节里也有提及一些。 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观众肯定对小豆子学戏的经历印象深刻,在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许多关于学戏的细节,比如梅先生就说梨园子弟学戏的变化,咸丰年间是先学昆曲,再学皮黄,同治光绪年间是昆、皮并学,到了光绪庚子以后,大家基本上就光学皮黄了,学昆的基本是出于个人爱好,那么为什么当时最早学昆呢,一是昆曲的历史是最悠远的,皮黄之前,昆曲就在北京流行了,观众也接受;二呢,是昆曲的身段、表情、曲调非常严格。这种基本技术的底子打好了, 再学皮黄, 就省事得多。 因为皮黄里有许多玩意儿,就是打昆曲里吸收过来的。这是学戏内容上的变化,此外,在这书里,提到了许多梅先生祖父的经历,那就涉及了很多世态人情的东西在里头。 清末的时候,有一种人贩子是专买小孩子去学戏的,梅先生的祖父就是这样走上学戏的道路。当时学戏一个最典型的经历就是打徒弟。梨园行里管学戏叫打戏,也就是不打不成材。清末那阵,打徒弟的习惯是很普遍的。梅先生祖父当时运气不好,去了福盛班当徒弟。福盛班的班主杨三喜是出了名的虐待徒弟,早晚打骂,还常用硬木板子打梅先生祖父的手心,把他手掌上的纹路都给打平了,可见有多残忍。后来,梅先生祖父的第二个师父夏白眼也是个喜欢虐待徒弟的。当然,也不是每个师父都这么喜欢虐待徒弟,也有厚道的,比如梅先生祖父的第三个师父便是如此,名字叫罗巧福,本是杨三喜的徒弟,照说应该算是梅先生祖父的师哥,后来满师之后,也开门授徒。他同情梅先生祖父的遭遇,就花钱把梅先生祖父从夏白眼那赎了出来,之后对梅先生祖父也很厚道,教戏也认真,梅先生祖父呢,也算苦尽甘来,有了出头的希望,后来也成了四喜班的班主。 四喜班是清末几个比较重要的京剧戏班之一,这么一个大班社管理起来也是非常不易了。虽说台上演出是一棵菜,但是台下,人与人之间就未必那么和谐的了。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
在艺术上,梅先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流。四大名旦中,第二三四一直有争议,但第一是毫无疑问的梅先生。当初四大名旦录制四五花洞时,其他三人也推梅先生第一。超出旦角以外,梅先生也是京剧三大贤之一(另两人为余叔岩、杨小楼) 在地位上,梅先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解放之后,国家认定的京剧艺术大师,只有梅先生和周信芳先生,其他即如马连良先生,也只是著名京剧演员。 在影响上,梅先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对京剧一窍不通的人也知道梅先生,梅先生妇孺皆知,已经符号化。在旦角艺术中,梅先生进行全面革新,创排新戏,形成梅派,并影响日后的张派等流派。此外,梅先生还访问俄、美并公演,第一次把京剧魅力带向世界。 在人格上,梅先生是毫无疑问的爱国者。蓄须明志不用说了。此外梅先生洁身自好,没有旧戏班的坏习气,无论是当时的报纸还是私家笔记,鲜有批评梅先生者(鲁迅除外)。 在学识上,梅先生也是早期演员中最高的。梅党都是文化人,梅先生自己也拿了美国的荣誉博士学位。 可以说,做人做艺,梅先生几乎是完美的,所以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唯一的瑕疵,就是孟小冬的事情了,瑕不掩瑜。 |
1921年,梅兰芳迎娶16岁的福芝芳,但大婚当日,他进的却是原配王明华的房间。然而,王明华把他赶了出去,然后抱着儿子的虎头鞋哭了一宿。 王明华比梅兰芳大2岁,出生京剧世家,也是当时的红角。 18岁那年,她受父母之命嫁入梅家。当时,梅兰芳还未成名,而且处于变声期,事业一落千丈。 对于唱花旦的男演员来说,变声就是一道巨大的关卡,变好或者变坏,决定了未来能否唱戏。 王明华就是在梅兰芳至暗时刻嫁给他,并带着他一步步走出黑暗。 大婚当日,梅兰芳对她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而她也确实旺夫。 很快,梅兰芳就度过了变声期,事业好转,王明华也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 王明华真的是个好妻子,在内料理家务,照顾子女,在外还能帮梅兰芳设计假发,技艺高超得连当时最好的梳头师傅都佩服至极。 不仅会梳头,王明华缝制的戏服也能引领当时的潮流,《一缕麻》中梅兰芳的戏服让人拍案叫绝,而这都是王明华的心血。 如果不是嫁给了梅兰芳,王明华也能有自己的京剧事业,只是,结了婚后,她心甘情愿把自己奉献给家庭。 后来,梅兰芳需要四处巡演,为了方便给他做造型,王明华做了绝育手术。当时很多人劝她慎重,可王明华深爱丈夫,并未为自己考虑分毫。 命运就是这样残酷,在做完绝育手术不久,一场荨麻疹夺走了她一双儿女的性命。 王明华走不出阴影,整日以泪洗面,常常在半夜惊醒,然后再也睡不着了。 梅兰芳安慰她,却无济于事,后来,王明华又患上了结核病。 走不出丧子之痛的发妻,和毫无着落的香火问题,让梅兰芳无比担忧。他不仅肩负自己家香火的任务,还被过继给了大伯,兼祧两家。 在长辈的要求下,梅兰芳必须再娶一房,此时,王明华虽然难受,却不愿意丈夫为难。 她点了头,没有争风吃醋,大度让他迎娶新人进门,和自己平起平坐。 新婚之夜,梅兰芳首先去了王明华的房间,可两个人相顾无言,很是尴尬,最后还是王明华推着梅兰芳出门,让他别冷落了新妻。 那边,梅兰芳拥着福芝芳春宵一夜;这边,王明华独守空房,抱着儿子的虎头鞋默默流泪。 她甚至不敢哭出声,害怕惊扰了这场喜事。 在当时,结核病几乎等于“癌症”,新夫人进门后,梅家上下,甚至连老妈子看到王明华,都会捂着鼻子躲着走。 最终,王明华借口身体不好,前往天津的医院养病。 不是没有脾气,只是她不愿意让丈夫为难。 去了天津以后,王明华的日子,就只剩下漆黑的夜。梅兰芳曾带着福芝芳四处游山玩水,却不记得去天津探望她。而少有的几次探望,更是伤透了她的心。 1926年,梅兰芳带着19岁的孟小冬和两个媒人(齐如山和李释戡)前往天津,只因孟小冬的父母不同意孟小冬做小,名定兼祧必须王明华点头。 说是王明华点头,其实就是仗着王明华不久于人世,希望她同意在死后让出正妻之位。 当时,王明华正午睡醒来,吃着护士削好的水果,看到来人,瞬间明白了一切。 她对孟小冬说:“我肺病已经到了第三期了,没有希望了,只是我不放心畹华,所以情愿让出正室的位置。” 说着,她把左手的戒指取下,戴到了孟小冬的手上,然后说:“这就是你们的订婚聘礼,可惜我身体不行,不能参加你们的婚礼了!” 她依旧是那个甘愿为丈夫付出一切的人,只可惜,此时的梅兰芳,沉浸在娶孟小冬的喜悦之下,根本不记得他的行径,有多么伤害人。 1927年,梅兰芳便在冯总裁的公馆迎娶孟小冬,不在梅家,是因为二夫人福芝芳拼死反对,甚至要以孩子为要挟。 37岁那年,王明华在天津去世,弥留之际,她喊着梅兰芳的小字“畹华”,可惜,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终究没来见她最后一面。 |
评价不敢 只说自己的疯想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代文人夸赞美人的话我一直都觉得太过,直到看到台上的梅先生,才知道那些诗词仍不够不及。只有那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简直就是为梅先生而写。以前总有些设想美人是天上的仙子下凡,要说台上的梅先生就是,我真的相信。总之,就是把梅先生之后所有出挑的姑娘小伙子搁到一块,都不及梅先生一人的风采。(况且我看到的相都已经是梅先生晚年的时候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明星艺术 最新文章 |
如何评价梅兰芳? |
如何评价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 |
如何评价何晴的长相? |
如何评价岳云鹏? |
格斗能力强的人,体型都是什么样的? |
曹云金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德云社? |
赵本山的徒弟比郭德纲的徒弟忠诚度要高吗? |
李小龙的真实格斗水平究竟是如何的? |
传统武术和西方格斗的训练理念有何不同? |
为什么群众大多相信曹云金的微博内容?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