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烟台鬼事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烟台鬼事[第13页]

作者:貔貅光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因为工作调动频繁,让大家等了近一年,实在8好意思,接下来继续更,望诸位继续支持
    “彪付三”通常送垃圾要经过老姜家门口,那扇黑漆漆大门朝北,出门右拐向东不几步就是胜利路,以前,也只有主干马路才会有垃圾箱;别看付三“彪呼呼”的,其实很讲规矩,所以,每天晚饭后倒垃圾的“高峰期”,“彪付三”总要一趟趟地经过那扇大门。就在姜叔下夜班遇鬼的不几天后,付三就在老姜家门口“上演”了极其诡异的一幕。。。。。。
    当时,大雪未化,天气依旧很冷,大约晚8点左右,有人看到“彪付三”收了左邻右舍的垃圾,唱着一句戏文的《李二嫂改嫁》屁颠屁颠地“例行”他的晚间工作。可这一走,半天不见人影,这邻居们还在琢磨着:付三今天怎么没回来还垃圾桶一并要“食”吃?收留付三的老头就找上门了,挨个把门敲了一遍,问付三哪儿去了,众人都不知道。那时候,人心眼好,其中一个大嫂塞给他老公一个手电棒,让他顺着付三的去路找找。
    大冬天的,加上那时没什么娱乐,大多家不到九点就熄灯睡下了,所以,通往胜利路那条“六尺巷”能见度极差。那个男的一呲一滑地走着,极力想辨清是否有人形物体;不过,他的运气不错,虽然看不清东西,可却分明听到了“彪付三”传来的傻笑!手电棒一照过去,挨枪子的老姜家紧闭的门前蹲在地上的不是付三又是谁?!
    通常,在黑暗中的突如其来的强光源会使晃到的人下意识地遮住眼睛,尽管付三是个“非正常人士”,可在强光直射之下,竟无动于衷。那人瞅得真切,忙上前大喝一声:“付三,别在这儿装神弄鬼,赶紧回去!”那“彪付三”虽说说话没几个“单词”,可一般的话儿能听懂,再说以他4、5岁小孩的智商,“大人”的话还是比较服从的。可这次完全不同,他不管不顾,继续蹲在那里,一边傻笑,一边还频频点头,仿佛他对面的无尽黑暗中,有一个人和他在促膝长谈。找他的男人把手电棒往一旁晃了晃,除了斑驳的大门,潮冷的砖壁,啥都没有。就这样看着“彪付三”的“行为艺术”,那人猛地反应过来,这里,正是死刑犯老姜家的大门!那人倒吸一口冷气,上前一把拽住付三的脖领子把他提溜起来,也不管他身上多脏多有味儿,连拉待推地把付三弄回家,一路上没敢回头往身后看一看。
    回到老头屋里,“彪付三”倒平静了下来。
    老头手脚不便,加上付三刚才“一去不返”,火炕就有些冷。老头骂了付三几句,让他往炉子里加些木头、松火笼(烟台方言,松塔之意);别说,“彪付三”还真听话,颠颠地到院子里忙活去了。这人岁数大了禁不住发困,那老头没“洗洗”就睡了。。。。。。不料,这越睡越热,尤其是朝着炕外的脚丫子,就像“铁板烧”似的火烧火燎,睁开眼一看,可了不得,被子起火了,老头这一惊非小,手脚也不迟钝了,一个“鲤鱼打挺”就蹦了起来,打开窗喊人,他这一咋胡,全院的人都闹起来了,一阵手忙脚乱连被子带炉子的火都用一盆水灭了,等大家松了一口气,却发现刚才没注意的付三就蹲在炉子旁,嘴里含混不清地嘟囔着,同时还机械地把一个个松火笼往熄灭的炉子里放,间或还傻笑几声。。。。。。
    “彪付三”傻是傻,“引火烧身”的事儿可从来没做过,就是不懂事的小孩在大街上骂他,除了学着对方的话回骂,也绝不动手伤害别人;再看他现在这自说自话、旁若无人的举动,令在场众人大惑不解。此时,一个邻居老太太似乎看出点儿门道,先是问了问先前找付三那个男的,是不是在老姜门前找着的,确认无误后,嘴里啧啧出声,那眉头皱得能夹进去一根手指。这死鬼老姜前几天“显形”吓那一家三口的事儿没过几天,这块儿地场的人还惶惶不安的,起先都知道“彪付三”是在老姜家门口找着的,再听老太太这么一问,又这么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恐怕还是和老姜有关联,都不禁后背发凉。
    老太太半晌没言语,等有人开口问,才缓缓地说道:“都说小孩儿眼睛干净,能看到那些东西;这付三虽说三十好几,可心性儿还是个娃娃,所以他也能看到。”这番话听得众人直冷到骨头里,虽说老姜媳妇前几日已烧了纸钱,可这不灭之魄还是萦绕不去,这次又生生地缠上了付三,看来付三在那门前的自言自语,应该是在和那恶灵说话;然后又跟着他回家,烧炕起火也正是死鬼老姜在炉子前教唆了儿童心理、成人行为的“彪付三”!老姜,应该就在这屋子里某一个阴暗的角落阴阴地盯着他们!一想到这儿,没人能待下去,先是女人拉着自己的丈夫,后来“见多识广”的老人也叹息着离开了。。。。。。
    第二天,付三不见了,听说是那个收留他的老头儿,恨他差点烧死自己,加上害怕付三“与鬼作伥”,就扔给他一件军大衣赶他走了。从此,大名远扬的“彪付三”在烟台街失去了踪影,有些好心人还打听着找过,但杳无音讯。。。。。后来,大约十几年后,是楼主我20几岁的时候,听老邻居讲,付三又回来了,谁也不知这么多年他一个智障人到底去了哪?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某天,楼主经过胜利路的时候,不想“狭路相逢”了付三,依然手里提着垃圾桶,只是没有了以前那猥亵的笑容,眼睛变得直愣愣的,身板也佝偻了许多,一头花白头发。。。。。。再后来,付三就病死了。邻居们传言:彪付三失踪那几年是被老姜的叫魂跟着那恶灵走了,可谓真正的“鬼混”,所以回来才这般失魂落魄。。。。。。
    付三的被鬼搓弄(烟台土话,蛊惑的意思)、差点烧死老头、而后又神秘消失的事儿被传得沸沸扬扬,那一带人家几乎人人自危,下晚班的人再也不敢经过商人大院;大白天儿的,家长甚至不让小孩子到老姜家门附近玩。可时间一长,人们又渐渐淡忘了,毕竟,生活之艰辛远胜于鬼怪之恐惧。
    转眼到了来年大夏天,晚上吃过饭后,四邻都到马路边上乘凉闲聊,小孩子自然不闲着,大人堆儿、胡同、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是他们“爬老母”的地场儿。这么长时间太平无事,家长自然就放松了对孩子的监视,于是,就在那一家三口看见老姜鬼魂的前窗斜对面,楼主的一个小学同学又看到了老姜!这件事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听他说的。。。。。。
    当时,天还有微光,我同学和几个玩伴就来商人大院“趴老母”,这里院子连院子,胡同套胡同,玩起来挺过瘾。一番“拳嗨”(烟台话的剪刀石头布),轮他当“鬼”,我同学趴在墙上蒙着眼数够了100个数,忙转身观察附近是否有藏身之处,烟台街的捉迷藏与北方大多地方差不多,就是当鬼的那个要抓到躲起来的人当“替身”才能脱离“地狱”开始下一轮,要是躲起来的人到达了当鬼那人数数的地方,那孩子还要继续当鬼。孙子兵法有云: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咱中国人对这些文化精髓自然驾轻就熟,为了快速到达“鬼”数数的地方,许多小孩就藏身附近。所谓兵不厌诈,久而久之,几乎所有当“鬼”的孩子一数完数,马上就回身环顾四周,先解决“近患”再对付“远忧”。我同学就这么借着微光左顾右盼,突然,在一摞大石板(以前建楼房所用的建材,长方形,两头有对穿窟窿,以便插入钢筋)那边有个人影一闪而过,隐身在石板后面。。。。。。
    这么快就发现了“替身”的行踪,我同学大喜过望,蹑手蹑脚地靠近大石板。。。。。“趴老母”时,当“鬼”的要拍到“替身”的身上才能作数,所以,那孩子还是想“悄悄滴进村,打枪的不要”,出其不意,活捉“土八路”的干活。
    到了跟前,我同学绕到石板一侧,慢慢地露出一只眼睛,观察石板后面的动静,可什么都没有。他想可能“替身”绕到那一边去了,于是就对着大石板一侧的窟窿看,不料,看到一片黑乎乎的影子又转到石板后面去了,同学心想这下你跑不了,一个健步拐弯到石板后,可那里还是什么都没有,再通过窟窿眼看,那影子又绕回去了,我同学心里有气,把心一横,干脆跑到对面去抓那人,结果仍然空空如也。再“透视”一下,那人又到了对面。这哥们猛地醒悟过来,那“替身”刚才完全可以逃脱到“鬼”数数的地方,可这么绕来绕去,显然是在戏耍于他。我同学不由心头火起,心想:要是爬到大石板上面,居高临下,一定能活捉这小子!一不做二不休,这孩子三下五除二就爬到石板顶上。。。。。。
    果然石板之上,视线极好,真乃“一览众山小”。我同学观察了一下,看到那影子就在对面有窟窿眼的石板一侧,于是,他一步跨过去,模仿着评书《杨家将》的腔调,对着下面大喝一声:“小南蛮,往哪儿跑?!”其实,这句短语他只说了“小南蛮”三个字,就顿住了,下面是一个人,但不是他的玩伴,而是一个“大人”。只见那人大热天的穿着一身黑色棉袄,直挺挺地戳在那儿,尤其是他那白的像涂了一层石灰的脸,在暮色中骇人至极!起先,这“人”的脸正对着大石板的窟窿,好像在面壁思过,并没有盯着他。。。。。突然,这“人”的脸未动,眼睛却上翻死死地盯着我同学,多么销魂的一双大眼,白眼球远大于黑眼球。那小子见状怪叫一声就蹲坐在石板上,心里电光火石的闪念:那是什么人?怎么会长成这副吓人的样子?!他呆呆地望着那个地方,不料更令人恐惧的一幕发生了,石板边缘出现了一双白中透灰的手,显然那人要爬上来,紧接着,那张大白脸就浮现在他正前方不足一米的地方,双手扒着石板沿,只露出一个头,面无表情定定地看着他,忽然,那张脸笑了,露出一嘴白牙。。。。。天光暗淡,四下无人,晚风拂柳,阴气迫人,此情此景,好一幅《人鬼对望图》!离得如此之近,我同学觉得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色,那“人”的脸、手、牙、眼珠子全是白的,只有那小如豌豆的黑色瞳孔算是点缀。。。。。老姜!这人就是老姜!街坊邻居,谁都认识谁。对视了半天,好在那小子狗胆子还算大,他撑起身子,回身跳下石板,撒丫子远离了那块“是非之地”。我同学一口气跑到胜利路马路边聊天的“人堆”里,一头就扎进他爸的怀里,半天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旁边的大人觉得情况不对,忙围上来问长问短。等同学断断续续地把遇鬼的经过这么一说,所有人在炎炎夏日里不禁冷汗直冒,看来,这老姜还是阴魂不散,依旧徘徊在商人大院阴暗的角落中。。。。。。
    如今,商人大院已经是万达地产的一部分,烟台中心首屈一指的“城市综合体”,我同学做为回迁户荣幸地分到了80多平米的二居,令人眼红羡煞。可他说每当发小们小聚的时候,总会有人开他的玩笑:哥们,晚上别在家门口乱逛。。。。。。
    【烟台鬼事之不灭之魄 完结】
    工作很忙,弃贴很久,应晏奴之约,感赠金之念,恰今日闲暇,续更。
    烟台鬼话之山中怨灵
    时间已过去很久,本不想冒犯那些亡灵。。。。。。这毕竟是历史沉重的一页,那一晚,被“穿越时空”目击者看到了恐怖的一幕,就当是上天的一种告诫吧。
    今天的鬼话是楼主到北京工作后,听一位艺术界的老同乡说得。那天,北京骤起沙尘暴,空气质量指数恶化爆表,就算是闲不住的人也不得不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呆着;楼主对面,一位中老年“帅哥”,可能是鼻炎+咽炎联袂发作,说几句话就得抽出一张纸巾擤鼻涕,并伴随着一阵阵干咳:“你个大老爷们,怎么和娘们似得,愿听那些闹鬼的话儿,如果我说的这事儿吓彪了纳(方言:吓傻了你),往我怀里扎,膈应不膈应(方言:讨厌、恶心人的意思)死个银(人)?”
    坐在我对面的是小有名气的烟台籍山水画艺术家,在京多年,乡音未改,大嗓门夹着一口“海蛎子腔”,我几同回到烟台烧烤摊前。。。。。
    中老年姓宋,按照惯例隐去名字;接下来,就是楼主忠实记录他用“烟熏音”所讲述的故事
    那时是80年代中期,老宋当时的小宋考进烟台师范学院【现称:鲁东大学】美术系。这老宋在以“崇尚质朴之美”的烟台街可是个异类,人称“画痴”,特别喜欢画泼墨山水。当时,考进美术系的大多只是混个“文凭”,毕业后到中小学当个美术老师弄个铁饭碗。可老宋颇有些卓尔不群,人家在初中的时候就立志,要复兴中国传统画技。这不,别人大都学达芬奇、梵高,拿个“油刷子”画油画;只有他,铺开宣纸就泼墨挥毫,意兴酣畅一番。教授说现在油画比山水画价值高,劝他“崇洋媚外”,统统被当做耳旁风。
    所以,别人在素描、画人体的时候,他就照着几本破“历史书”上的古代名画临摹;慢慢地,老宋发觉:中国山水画不是那么简单,比西洋画“强奸自然”,国画讲究个意境。当年他也就二十左右,积累的传统文化修养不高,除了临摹,还是临摹,而且费墨费纸,也弄不出个“佳作”。
    “异类”毕竟不同于肉骨凡胎,痛定思痛,老宋决定先从野外写生开始做起。于是乎,胶东的名山大川遍布他的自行车印和“八字外偏”的脚印。通常几天不见人,一见就有“道骨仙风”之气,望之如神仙焉。
    在描述了老宋的风采之后,这令他久久难忘的恐怖事件开始“倒计时”,当时临近暑假,考完试一帮宿舍室友“瞎掰”,其中一个室友告诉老宋,他家乡南面有一山,不甚高,可生的怪异,方圆百里人人称奇。室友姓邓,老规矩,“配角”就称为老邓吧。
    老邓家住海阳郭城镇,离烟台城区100来里路;他说得那山叫做林寺山,因树木茂盛、古有寺庙得名。这山海拔500多米,多怪石、奇峰,远远望去,不似山之连绵起伏,而是一峰突起,山上有山,山顶斜向一侧,像个歪头老人。现在如果你驾车行驶烟青一级路,到海阳徐家店附近,往东南看,便可一睹林寺山的雄姿。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不是老宋的性格。听老邓这么一说,勾起了老宋的“画癖”,硬是要跟老邓一起回家,他要对这怪山写生一番。
    老邓这人热情、仗义,自然对哥们的要求责无旁贷,立马答应一到暑假就带老宋回家住上几天,一解其画瘾。。。。。。
    不消几日,暑假到了,老宋老邓直奔汽车站,2小时后便到了站。一下车,老邓就迫不及待地指林寺山给老宋看,这打眼一看,那山果然不俗,在夏日强光的照耀下,山阴处已变成神秘的青黑色,恰似一位身着青山的老人,歪着头冷视着南来北往的客。
    “相看两不厌,唯有林寺山”,这一路上,老宋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山,稀罕得不行;他几乎走遍烟台境内的大山,还没见过如此怪奇的;一边走,那边老邓不停地“穷掰”,说这山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看都不一样,山周围的村子的俗称也不相同,什么“歪秃山”、“葫芦山”、“蛤蜊头”什么什么的。
    这些话更激起了老宋的神往,你想呐,这一山藏多景,十里不重样,不正是想象力和创作欲的源起吗?
    到了老邓家,午饭都不想吃,拿起画架老宋就要走。好歹被好客的老邓父母劝了几句,胡乱扒拉了几口,拉上老邓,两人同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往山下奔。
    顾不得腚被山路颠得生疼,“外八字脚”登山不便。哥俩磕磕绊绊地上了林寺山。这山奇景真是目不暇接,活脱脱一个“小黄山”,怪石嶙峋,山崖如同斧劈刀削一般。这中国画中有个“斧皲”术语,形容画出的山就像斧头劈木头形成的纹路。还别说,这“纹路”在这山上比比皆是,真是写生的上佳之地。
    老宋把画架一支,发觉这“素材”多了,反而无从下手。这怪不得他,“不识这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此时,老宋觉察到自己犯了一个国画“大忌”,画山水有高远、平远、深远之意境,可一钻进大山的肚子里,还真是“见木不见林”。老宋一怒之下,索性不画了,背起画架就往顶峰爬,干脆来个一览众山下,也不虚此行。这山着实陡峭,二位手脚并用爬了2个多钟头到了顶峰。一阵凉风袭来,心中烦恼消减不少;放眼四望,老宋发现又一妙处,这山就像一个肩膀宽阔、胸肌不发达的人,由于山的阳坡和阴坡都是悬崖峭壁,人在顶峰恰似站在刀刃上。老宋转念一想,如果在山的侧面写生,林寺山将是何等的峭拔秀挺,正应了哪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兴奋之余,老宋向东眺望。正东一排山脉映入眼帘。他心中又是一阵狂喜,东面的山高度应该和这山差不多,如果爬上那山对着林寺山写生,不仅可以“侧写”,而且正符合“这山望那山”的平远之意境。
    一把拉起正在享受清风徐来的老邓,老宋指着东面的山对老邓说要“侧写”林寺山;老邓望了一下,打个呵欠,风淡云轻地来了一句:这简单,我三姨就住在东面那山下面的村里,明天带你去。
    第二天一大早,兄弟二人又借了一辆自行车,两人两骑大约20里路,就到了老邓的三姨家,那村子就在东面这山的山脚下。
    正好老邓读高中住校的表妹回家过暑假,三个人就有一搭无一搭地在院子里开着玩笑,他三姨一边洗菜一边看着他们笑。中午时候,老邓在采石场干活儿的三姨夫回家,五个人就在院子里围着一个小木桌“逮”(方言:吃)午饭。这老宋豁达惯了,见着女孩就不停地贫嘴,满桌人都笑哈哈地看着他“耍彪”。
    正当老宋稍停往嘴里扒饭的时候,一般沉默寡言的三姨夫突然问老邓此行来意。老邓如此这般地应了一番,老宋也连忙打开话匣子,意气奋发地说明自己的“创举”,原来,他昨晚寻思到半夜,又迸发出一个新灵感,他要在黄昏时候在村北南山上写生林寺山的侧影。
    “说啥?!你的意思是傍黑儿(方言:傍晚)在山上?那你俩下山不就是下黑儿(方言:夜里)了吗?”突然,三姨夫脸色一变,放下筷子直愣愣地盯着哥俩来了一句。刚愣怔了一下,三姨夫很严厉地又说道:“告了你俩,黑天瞎火不要往那山上跑,如果要画画,下午去,黑天以后回来!”
    对不起各位,应该是“黑天以前回来”
    今晚到这儿,明天再写
    吃过晌饭,三姨夫回采石场,出门前又叮嘱了一遍,让他们千万不要在山上呆太久,日头下山前必须回来。
    老邓的三姨夫向来三脚踢不出个屁来,今天这么啰嗦着实令人费解。于是,老邓问三姨这山怎么回事?三姨倒是个大咧咧的人,告诉哥俩:这山风大,越到晚上越凉,爬山弄一身汗,叫风一扑对身子骨不好。显然,三姨的话不具备什么说服力,风凉加件衣服就是了,大不了伤风感冒躺几天。老宋呐,在一旁问老邓的表妹,女孩对他爹的过激反应也大惑不解,想了一会儿道:俺爸告诉过俺,不能到那山上去,那儿长虫多,有的还有毒,村里有人被咬过,还没送到医院就完了。表妹的话倒有些道理,老宋经常去山上写生,知道胶东这地儿三面临海,中间山地气候湿润,所以产一种剧毒的蝮蛇,属于神经毒,被咬了如果离医院较远,时间长了真有可能一命呜呼。尤其晚上,那可是蛇虫活跃的时候。
    想到这儿,老宋心下释然,幸亏他带了一双“解放鞋”,长虫咬不透,再说穿上长裤再用绳子把裤腿扎住,也能防蛇咬。于是,他又开始大吹特吹,说自己到过胶东以毒蛇众多的昆嵛山、还去过烟台崆峒岛北面的“小蛇岛”,因为自己会防范兼熟悉长虫的习性,从来没被蛇咬过。那时的庄户人家世面见得不多,听他这一顿胡诌,自然不阻拦老宋的“创作之路”,三姨找出两条长裤,吩咐他们早去早回,别让山风冻着了。
    谁知老邓临时掉链子,上午来的时候贪凉快,用井水擦了上身,中午又热汤热饭的一冲出了一头大汗,被小风一吹就伤风了。这喷嚏一个连着一个,鼻涕一把泪一把,只能回屋躺着了。
    老宋心里把他骂了一万遍,虽然一人上山总有些寂寞和恐惧,去还是要去的,这老邓不去,谁知道上山的路,再说,今天推明天,总不能老是赖在外人家里白吃白喝。于是,老宋就让老邓
    说话间,三姨就出门到三姨夫的采石场帮忙。哥俩看时间还早,先回屋睡了了午觉,下午快四点的时候,谁知老邓临时掉链子,上午来的时候贪凉快,用井水擦了上身,中午又热汤热饭的一冲出了一头大汗,睡觉开窗被小风一吹就伤风了。这喷嚏一个连着一个,鼻涕一把泪一把,只能继续躺着了。
    老宋心里把他骂了一万遍,虽然一人上山总有些寂寞和恐惧,去还是要去的,这老邓不去,谁知道上山的路,再说,今天推明天,总不能老是赖在外人家里白吃白喝。于是,老宋就让老邓告诉自己上山的路,自己要单刀赴会。可老邓病了脑子也不好使,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老宋这个气呀,只好去问表妹。
    老邓表妹领着老宋出了院门,拐出胡同来到打麦场,这里开阔,可对北面的山一览无余。表妹说:这山有几条路上峰顶,但近道都是土路,野蜂子、山蚊子多且不好走,再说家里一般不让她进山太深也怕说不对,就给老宋指了一条远一点但有台阶的好道。
    这山的山顶延绵,面积较大,表妹手指着山顶一处道:看见那个烈士塔没有?你顺着村边这条路走大概2里路,就会看见一个石门,石门那儿就有石头台阶,顺着台阶上到烈士塔,再沿着山脊走到西头,看林寺山最近。
    这山上的烈士塔在村里看,只是个小白点,老宋上午来的时候并没注意。他望了一望,估摸着距离不近,但夏天黑天晚,得7点多钟,上了山时间应该正好。二话不说,老宋背起画架,蹬着老邓的自行车就去。
    表妹的话有对有错,对的是这条路是远,颠颠拉拉地骑了半个多点,错的是这可不止二里地,这条路绕着山脚曲曲弯弯,足有七八里。看到的那个石门也不是什么简陋的破东西,而是一个颇有些雄壮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烈士陵园”,牌坊入口倒是真有石阶,层层叠叠直通山上。
    胶东地区原是抗日根据地,抗战8年八路军同日伪顽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所以烈士陵园、烈士塔比比皆是,并不少见。老宋“纵横”烟台大地,也见了不少。心下没有多想,眼看四下无人,把自行车往树丛了一藏,抬脚就上了山。
    此时的大山,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偌大的山间谷底,只有老宋一人奋力攀登。越往山上走,风越冷,怪不得三姨说这里风狠。也幸亏拿了一件上衣,倒也能抵住这“高处不胜寒。
    谁知这老宋兴奋过了头,一开始走得急了些,不消一刻,他那“外八字”外加偏平足就受不了了,又麻又痛,好在山不太高,赶到黄昏前侧写林寺山应该没问题,老宋走走歇歇也好保存体力。
    当石阶变成了石铺甬道,老宋感觉离山顶不远了。果然,拐了一个弯,景色豁然开朗,面前是一个足可容纳千人的广场,正对着他的是一幢白墙黄顶的建筑,大门横一块牌匾,上书“烈士纪念堂”。
    广场不见一人,倒是很干净,看来是强劲的山风扫除了一切污垢。老宋环顾四周,发现这山也是山上有山,纪念堂正是倚在山上的小丘前怀建的,即所谓的“山脖子”处;而小丘最高处就是老邓表妹所指的纪念塔,小丘高不过几十米,还有通往纪念塔的石阶,可这小丘两面都是陡坡,往这山西头的路在哪?路在这里似乎到了尽头。老宋觉得这里应该有管理人员,想问个路,可转了一圈,所有的屋子都是空无一人。。。。。
    老宋抬腕看了一下他在地摊买的冒牌“东芝”电子表,已近6点,上山时树木遮挡倒不觉得,此时抬头看,日头已收敛了刺目的光辉,明显西移好大一截,西方的林寺山能看到山尖,还正如他所料,斜阳给那山披上一层朦胧的光晕,端得是神秘又峭立。
    这里地势虽平坦,但只能看到林寺山一个山顶,局部写生可不是老宋的此行之愿。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寻路。老宋想还是登上纪念塔,居高望远找路;于是,他绕过纪念堂,不料,柳暗花明,天遂人愿,当他到达通往塔前的石阶,发现路从这里分叉,其中一条正是通往西面的土路。
    这条通往主峰西面的路,说白了就是山脊,宽有十几米,两边都是崖壁,胶东一带海拔超过500米的山,一般都这样,山腰以下林木茂盛,越接近山顶石壁越裸露,很有些“面目狰狞”的样子;刚才所说的山上有丘,也是胶东山系的特点,类似鲁中沂蒙山区的“崮”,大概是直线离海较近,风化所造成。林寺山更是如此,只不过风化的更为严重罢了。老宋就这样迎着斜阳,眼望着林寺山一步一步向峰西走去。
    渐渐地,林寺山露出了全部“侧身”,老宋也到达了峰西的断崖处。
    林寺山的峰顶已遮住了一小缺太阳,在这山望过去,恰似一尊观音坐像,头顶的日头就是环绕的圣光。这景色为当时的老宋平生所仅见,一时间他竟产生了要跪拜的无上崇敬,耳边似乎也响起了圣洁美好的乐曲。
    擦去盈眶的热泪,老宋又看了看表,6点半多一点,顶多还有一个多小时,黑暗将笼罩四野;间不容缓,他支起画架开始挥笔创作,可终究是修炼尚浅,笔下所画与心中所想差距太大,此刻的老宋深深体会到“眼乌亮手拙”这句胶东谚语。
    正烦恼着,风却越来越大,吹得画纸哗哗响,画架也颤颤悠悠,发出一种奇怪的嗡嗡声。当老宋的思绪回到凡间,太阳已被林寺山遮得严严实实,那怪山变成青黑色,看上去很有些阴森难测;山下的村庄模糊一团,只有零星水库泛着微光。
    唉。。。。只怪自己技艺不精,辜负了“良辰美景”。当老宋想起可能在这山上只有他一人,孤单恐惧还是战胜了艺术追求,于是老宋背起画架匆匆向着烈士塔的方向走去。。。。。
    夏天的夜晚,黑的晚,但也黑的快,这不,还没走个十几分钟,除了西边天空还有一圈白,东面的天已经全黑下来,幸好那时大气质量超优,加之这里是乡村山野,这天上的星辰是又大又亮,山脊道路还是能辨认的,不至于跌下山崖。要不是山风太大,这里颇有些“夜静春山空”的诗情画意。
    老宋看看表,不到十分钟就是晚上8点,远处的烈士塔笼着一层蓝光,勉强能看到个轮廓。就以那里为导航标志,老宋径自快步向前。哪里会知道,前面会有让他终身难忘的“恐怖特写”。。。。。。
    又过去十几分钟,烈士塔矗立的小丘已近在眼前,老宋松了一口气,只要回到广场就有下山的台阶,下山不难,此刻的他正想着回去最难的倒是那七八里乡路,如果道看不清,就推着回去算了。
    正想着,已来到通往烈士塔的台阶前,这个地方倒是窝风,风势减轻不少。老宋深知上山容易下山难,刚才站了1个多钟头,又走了近半个点,是该慰劳又麻又酸的腿脚了。
    老宋解下画架,想支在台阶上有个靠背舒服舒服。
    就在面对着台阶支画架的时候,老宋不经意地看了一下烈士塔,就这一瞥,立马定住了他的目光。。。。。。
    烈士塔在星空的映射下,轮廓清楚,下面的围栏也历历在目。不过,围栏里面站着许多人!老宋绝没有看错,是一群人,虽然黑乎乎的,但光影投射过去,人的头、身子轮廓非常清晰!老宋闭上眼使劲摇了摇头,再看去,这绝不是树,绝对是人!
    这些人看来都是面朝着烈士塔而背对着老宋,诡异的是一动不动,像是在悼念先烈。可这么晚了,谁会来这里举行这种仪式?
    老宋去过不少地方写生,从没见过如此怪事。当下就觉得全身发冷,可人在遇到不明事物的时候往往“犯贱”,为了证实确实是人好一解心中惧怕,他竟然扯着嗓子来了一句:喂,上面有人吗?颤抖的声音伴着回响久久不散,可那群人还是一动不动,根本没有回身查找声源的意思。
    这一定不是人!以前看小说时,他还对人遇到极其恐怖的场景时,腿发软走不动的描写当做是艺术夸张,此刻他真是信了,因为他的全身开始不可抑制的剧烈颤抖,腰以上部位似乎变得异常沉重,正在压垮他的双腿。好在人年轻“火力”壮,饶是如此老宋还是哆嗦着拿起画板,挡在自己的身前。此刻这个陪伴他上山下海、创作不辍的“伴侣”,竟然被老宋当作“避邪牌”。
    本来想收回目光不看,可那时的老宋深怕上面那一群“人”会突然冲下来,做出不利于他的举动,腿又走不动,只能是不眨眼地盯着,心中默念:不关我事,快快消失吧!
    这时候,更恐怖的一幕发生了!小丘的两侧出现了更多的人!这本来不是常人能办到的,老宋白天时看的分明,烈士塔两侧非常陡峭尽是岩石,而且角度近70度!可这些“人”竟然是在向烈士塔移动!
    只见小丘两侧的“人”排着队,身子却是直立着;老宋看得清楚,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登山的姿势,不是爬而是斜上地飘向烈士塔!并且源源不断。自下面往上看,由于灰黑天光的投射,小丘像极黑白艺术照片,而两侧不停攀登的“队列”中有老有少,高矮不一,还能看出有的是女人,因为头发的长短也能看出来!
    这真是一幅世间难得的“艺术场景”,可老宋绝不会有勇气“侧写”。此刻,求生的欲望使他的腿脚勉强能动弹动弹。老宋就这么用画板挡着前胸,望着烈士塔不断聚集的“人群”,一步一软地向后挪去。。。。。。
    幸好小丘下通往纪念堂的是一条石铺甬道,当老宋后背触到一面冰冷的墙体,他知道到了纪念堂的后身;依旧是怕上面的“人”下来弄他,老宋后背贴墙向一侧平移着挪动,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腚蹲后仰在地上,他已经到了纪念堂的侧面。老宋奋力站起来,又后退了几步,由于建筑的侧角作用,看向纪念塔的目光被截断了。。。。。
    老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失魂落魄”,刚才的所见仿佛抽干了他的精血,不仅腿脚再一次虚脱,“白毛汗”也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冲了出来,刚才见鬼是“汗不敢出”,现在是“汗出如浆”;纪念堂的前面广场山山风可是肆无忌惮,老宋的衣服瞬间变成“冰甲”,真真“铁马冰河入梦来”。
    靠着墙瘫坐了一会儿,老宋恢复了点气力,总不能在这呆着冻死吧,他勉力站起来,背起画架,摇摇晃晃地向扶着墙向前走。
    挪了几步,觉得体力又恢复了一些,老宋离开墙壁朝着纪念堂前面的台阶缓行。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再次犯贱,直接“击碎”了他脆弱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正在极力调动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逃出生天”,老宋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兹兹”的声响,像是刮挠玻璃的声音;可能是本能反应,他不自禁回头看去,这一眼不打紧,大脑就像被急速行驶的火车撞到,老宋一下就昏晕了过去,在失去意识那一刹那,他听到了两种声响,“铛”的一声是画架触地,“咚”的一声是自己的脑袋碰在画架上。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自己被急速的摇动,睁开眼发现天已微亮,身边围着老邓、三姨夫和几个不认识的爷们,应该是老邓三姨村里的邻居。看到老宋醒了,三姨夫问他是否能动弹,看到他无力的摇头,三姨夫叹了一口气,把他背起来下山。
    在三姨夫宽阔的后背上,老宋觉得倍有安全感,再次昏死过去。
    等再次醒来,屋子里一片灰暗,越来他一直昏睡到黄昏,旁边是“病情加重”也在大睡的老邓,对面的屋子里传来不迭的打鼾声,料想是三姨夫也没“起床”。
    事后,老邓告诉老宋,那天,三姨夫一帮人找他找了半夜,因为发现自行车在树林里,以为他被不法分子“劫道”,一干人等先在树林里搜寻到大半夜,终无所获才上了山发现老宋躺在烈士纪念堂的台阶前不省人事;几个胶东大汉轮流把“死狗”一样的他背下山,到家已经是早晨;因为折腾了一整夜,采石场今天没开工。。。。。。
    看到老宋醒了,三姨叫醒三姨夫做饭,特地为他们做了排骨补补身子;吃下几块,老宋才“重返人间”。
    三姨夫吃饭时一声不吭,等大家吃完,他大手一挥让三姨和表妹到外面去,问老宋昨晚在山上发生了什么?老宋虽然不想再回忆那恐怖的“一夜”,但心有疑惑,还是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经过。
    听完,三姨夫的眉头皱得更紧,沉默了半响,方才轻声说了一句:以前,这山上被日本鬼子杀了许多人,自那时,村子里的人谁都不敢天黑往这山上跑。。。。。。
    好在“走南闯北”身体棒,老宋经此大劫竟然无事,第二天就告别老邓回家。
    等到开学,怀着对这刻骨铭心的“际遇”之真相的探知欲,老宋来到学院图书馆,先在地图上找到这山的名字,唤作“马石山”。再查找地方史志,发现如下一段记录: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穷凶极恶的日寇实行三光政策,杀害抗日军民3000多人。。。。”
    看到这儿,老宋什么都明白了,他所看到的“人群”应该是屈死在日军屠刀之下的冤魂。
    让我们再把故事讲述的场景拉回黄沙漫天的北京,那天,窗外也是狂风怒号。
    讲完的老宋神色变得沉闷,我问他:“当你听到刮玻璃的时候,回头看到了什么,把你吓到在地?”
    老宋点上一颗烟,沉默了几分钟,改用北京话缓缓道来:“真不想再说那个情景,现在有时想起来还会晚上睡不着;那天,我听到声音回头一看,纪念堂的前窗里站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眼神凄厉地望着我,都把手附在玻璃上,好像要出来,那一双双手白得吓人。。。。。”
    说完,老宋好像如释重负,陷入沙发来了个“北京瘫”,眼睛盯着淡淡上升的烟气,又不做声了。
    为了打破这沉闷的气氛,也是安慰他,我对他说:“怪不得那群冤魂要到烈士塔那儿去,听说当时为了解救被围困的老百姓,八路军在马石山上与日本人玩命,也战死了不少,前几年有个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就说的是那事;你那晚看到是那群被杀的人是去悼念八路军烈士的,他们就是死了也要和“保护神”在一起”。”
    “有道理!”老宋灭了烟头,露出了笑容。。。。。

    “烟台鬼话——山中冤魂”完结。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7-20 19:56:31  更:2022-07-21 22:35:4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