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大觉师兄龙的一生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大觉师兄龙的一生[第2页]

作者:ty_小权206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直播}


    在观世音菩萨成道日(7月31日),大觉师兄将进行YY直播。本次直播,有三个连麦的机会。


    时间:2018年7月31日?晚上20:00

    主题:坛经法义分享

    直播方式:YY直播

    报名方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觉品】,后台回复“直播”,即可获得YY直播房间地址。

    
    {缘起}

    珞珈山也是特别殊胜的地方,景色呢,比起极乐来,是不一样的style,是更有层次感的,如果说极乐是北上广这样的大都会的话,珞珈山就像苏州,扬州,大理这样的小城市。大觉师兄其实更喜欢珞珈山乐,地方小,人熟悉,更有交流感。

    珞珈山的具体面貌是大觉师兄的考题,对于有些级别够的师兄,所以暂不公开。总之呢,非常美。如果你确定你能看到,就来福田群印证吧!

    {珞珈山门票}
    对比天界,珞珈山的难度要高了很多,当然比极乐呢还是容易一点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大觉师兄并不是特别向往极乐。更喜欢去珞珈山。毕竟那边有那么多我超度过去的生命,而且也是那么熟悉的环境。首都在大,也没有老家温暖。
    那么珞珈山的门票是什么,如何出生在珞珈山呢?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一个人是自己在死后能够去珞珈山的,都是被送过去的。所以珞珈山的门票是送的。而能去的这些个生命基本上也都是非常简单善良的生命,或者对观世音菩萨又甚深情感或者信心的人,或者有甚深善根的人。
    从操作上看,我一般第一目的地是送到极乐,如果福报不够,就自动切换到珞珈山,如果再不行就天界,再不行就放弃,一切都是自动切换的,好像都用不了一秒钟就能做到。神通人士们,自己品品大觉师兄说的是不是实话吧。
    所以想往生到珞珈山,就要一心恭敬观世音菩萨,称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三心二意。
    {珞珈山的美}
    珞珈山的层次感非常强。你如果去过,或者看到过,或者梦到过,你才能get到我的点。明白层次是什么意思。
    珞珈山是一个让你感觉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珞珈山是一个让你觉得观世音菩萨像妈妈一样的地方
    珞珈山是一个儿童很多地方,好像幼儿园
    珞珈山更像是一个景区
    珞珈山也像一个大型幼儿园
    珞珈山也是一个你熟悉的地方,因为你若是不熟悉,你一定看不到这篇文章
    珞珈山是一个距离极乐很近的地方
    你如果有慧眼能看到,那么请你告诉我珞珈山在极乐的什么方位?珞珈山又在娑婆的什么方位?能回答对这两个问题,就算靠谱,给60分。
    珞珈山也像一个时空凝固的地方,所有的人和物似乎更古未变。没有时间,没有老去。
    当然也没有三恶道。
    再不好的生命,在珞珈山也会变的很好。




    叁
    {珞珈再来人}
    从极乐再来娑婆这里的生命,其实非常非常少,真的没有几个愿意,且敢回来。
    但是有很多生命是从珞珈山来到娑婆的,你们是感念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什么样的师父一定带出什么样的徒弟。
    大觉师兄为你们的勇气含泪打call。
    但是呢,作为娑婆刚来的挑战者,你们一定适应不了娑婆这边的邪恶与残酷。就好像从夏威夷来北京,雾霾的味道很刺激吧!
    但是,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历练自己的心,慢慢变的更加坚强,更加慈悲。慢慢的变的和你们的偶像-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
    当然,你们这些珞珈山的童子无一例外的在这里都被污染的够呛,充满了失望,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当你们还能看到这篇文章,你们就要知道,虽然你们现在只能用人的六识,看不到菩萨,但是观世音菩萨一直在四维空间守护着你们,你们要有信心。要更坚强,更强大,才能更有实力去慈悲,你们现在所体会的这些苦,都是为了体验娑婆众生的苦难,才能生起真正的同情心和慈悲心去帮助他们。
    你们终将慢慢变得越来越好,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慢慢明白你们的使命。你们本来也不属于娑婆,你们也不是非要出生在娑婆。你们就是为了使命而来。这种使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非常的危险,当然也非常的神圣。你们就像带着防毒面具走入火宅的救火队员,等走入火宅之后,就被呛得半死。因为光有一颗善良的心,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更需要实力来实现慈悲。
    不要怕,不要灰心,因为这里还有老救火队员,你们的大师兄 - 大觉师兄,年已不惑,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乌烟瘴气,练就了一身“无情暖”的金刚不坏之心。至少你们只要走在我之前,你们这些新队员,我都会拼尽最后一口气把你们送回珞珈山。
    {下集预告}
    如果说珞珈山是敢死队员训练基地的话,那么极乐就是西点军校,没有风险,毕业之后都是军官。
    军官不会深入到一线去作战,没有风险,直了成就菩萨或者佛,是真的!直了成佛,真的好神奇,不是花开见佛悟无生,而是花开成佛度众生!
    但是大觉师兄可能生来就是喜欢那些冲在第一线的那些骨灰级铁粉。
    死亡对于大觉师兄其实完全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重生,因为所有目前的一切智慧与神通都有可能失去,最怕失去的是对生死科技的记忆。在这个一入母胎就会昏沉的娑婆世界,菩萨的分身尚且有所迷,何况我们。我再一次为你们的勇气打call,娑婆真的太苦太可怕,这么苦的地方都来了,就千万不要再沉迷在这里的一点一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弘法的工具。但是在这里你还必须利用这里的一点一滴才能挽救这里的众生。
    而挽救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送他们去极乐。这个最简单,最靠谱!
    所以下一集,就是《花开成佛的地方-极乐出生要义》娑婆众生最靠谱的救命药!
    {缘起}

    OK,昨天我们把六祖大师的出身做了概况式总结

    出自北方大家族 - 范阳卢氏,卢植第十四代孙

    唯一一个乳名、俗名、出家之后的释名都一致终生不变的名字。

    金缕僧伽梨衣在弥勒尊佛出世前的最后一个传人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六祖惠能大师神奇的求法经历,后天我们就开始正式的法义分享了。

    {发心求法}
    关于惠能求法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
    惠能三岁时丧父,后随母迁至南海。老母遗孤,既无家产,又无劳力,生活十分贫苦。惠能年稍长,便到市上去卖柴,以养母度日。
    在各种版本的《坛经》中,六祖慧能在讲述自己的身世时均有这几句话: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有人依据这段话而断定年仅3岁的慧能在父亲死后随母离开夏卢村迁居到南海。现在的问题是:慧能母子为何要迁居?慧能所说的南海究竟是什么地方?对于第一个问题,查阅所有文献均找不到答案。至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所说的“南海”到底是什么地方则意见纷呈,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南海即今广东佛山;
    (2)南海,郡名,后改县,即今广东南海;(3)南海,郡名,治所在广州,故南海即今广州;
    (4)隋唐时期新州属南海郡,在郡内就是南海人;
    (5)隋唐时期怀集、四会属南海郡,“移来南海”就是移来四会,故六祖接法南遁后隐于怀会一带;
    (6)新州与南海从来没有隶属关系, “移来南海”子虚乌有,乃史实差错。
    上述各种意见孰是孰非,在此不作评说。笔者以为六祖母子在当时的生活环境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离开新州而“移来南海”,理由为:
    (1)法海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和《六祖大师缘起外记》,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各为六祖撰写的碑铭,赞宁的《慧能传》,各版州县志等文献均无六祖母子移居南海的记载。
    (2)六祖于市卖柴、闻《金刚经》开悟的地方——金台寺就位于新州城内,即今新兴县城人民医院附近,慧能离新州北上黄梅时与母亲辞别的地方就在新州村,新州龙山有六祖的故居。这些学界似无分歧。而在有关广州、佛山南海的文献中却找不到六祖慧能采樵卖柴和六祖母子居住生活的蛛丝马迹。如六祖母子真的移居广州或佛山南海,则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3)查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新州在秦统一岭南后隶属象郡,汉时隶属合浦郡,三国时隶属苍梧郡,隋时先后隶属新宁郡和信宁郡,唐至宋先后隶属岭南道和广南东路。
    (4)在当时的条件下,六祖母子离开业已熟悉的生活圈而迁移到150公里以外的人生地不熟、无亲无朋、无依无靠的陌生环境去谋生是匪夷所思和难以理解的。
    那么,怎样解释“移来南海”的“南海”呢?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南海”可能是泛指,即指整个广东,至少是广州府和肇庆府属地区,而不仅限于南海郡。宋赞宁《慧能传》云:“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大鉴禅师碑》述六祖接五祖衣钵后“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景德传灯录》卷五记慧能父亲卢行瑫左宦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均把新州放在南海地区的范围之内。除了把广东称为“南海”外,也有称为“岭海”的,如清初广东按察使张渠在其著作《粤东闻见录》云:“广东之地,昔人尝以岭海兼称。”清初广东名僧剩人和尚函可在流放沈阳后的《怀岭南》诗中有“不知岭海风波后,若个犹存若个亡”。所以,把带“海”字作为广东的别称在古人是常有的。如这样理解能成立的话,则六祖所言“移来南海”之“南海”与历史上南海郡治广州和今天的佛山南海无涉,而是指六祖父辈从外地迁来的移民,与“父又早亡,老母孤遗”并列而构成“此身不幸”,即是说;父亲死得早,孤儿寡母,又是从外地迁移来南海(广东)的移民,所以很不幸。
    根据上述的分析,如一定要确认六祖3岁后离开夏卢村而迁往的地方,只能是距夏卢村一公里路的龙山,因为只有龙山才有六祖慧能的故居,才有六祖慧能舍宅为寺之举。此其一。其二,六祖只有在新兴龙山居住才符合采樵卖柴的生活环境,才与王维笔下“臭味于耕桑之侣”、“膻行于蛮貊之乡”(《六祖能禅师碑》)的描述相合。
    据敦煌本《坛经》载,有一天,惠能像往常一样去市上卖柴,在帮一个买柴的客人把柴送到客店去后,正要离去,忽然听见有一客人在诵读佛经。“惠能一闻,心明便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告之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有禅宗五祖弘忍在传授佛法,五祖劝大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惠能一听,觉得“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前往黄梅去礼拜弘忍大师。其他各本《坛经》则还记载说,惠能在辞亲之前,“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在安排好老母的生活后,惠能才前往黄梅,礼拜五祖。而《祖堂集》卷二中更明确地提到,惠能想去黄梅,但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就是买柴的客人给了惠能银子,鼓励他前往。这个人姓安名道诚,给惠能的银子是“一百两”而不是十两:“其时道诚劝惠能往黄梅山礼拜五祖。惠能报云:‘缘有老母,家乏缺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其道诚遂与惠能银一百两,以充老母衣粮,便令惠能往去礼拜五祖大师。惠能领得其银,分付安排老母讫,便辞母亲。”这样的记载,显然更突出了惠能对母亲的孝心。据各本《坛经》的记载,惠能离家后都是直接到湖北黄梅来见弘忍的。除敦煌本之外的《坛经》各本都还明确地说,惠能大约经过了二三十日的路途跋涉,便到了黄梅。敦煌本《坛经》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惠能生平事迹的资料,约成书于780年左右。其所载,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历史事实。
    版本二:
    但与敦煌本《坛经》差不多同时的《曹溪大师别传》(约作于公元781年)对惠能离家前往黄梅的经历有两点不同的记载,也值得我们重视。一是不提惠能闻《金刚经》而发心求法的事,二是说惠能在去见弘忍之前已经接触了《涅架经》。其记载如下:     
    其年,大师游行至曹溪,与村人刘志略结义为兄 弟。略有姑,出家配山涧寺,名无尽藏。常诵《涅榘经》。大师昼与略役力,夜即听经,至明,为无 尽藏尼解释经义。尼将经与读,大师曰:“不识文字。”尼曰:“即不识字,如何解释其义?”大师曰:“佛性之理,非关文字。能解,今不识文字何怪?”众人闻之,皆嗟叹曰:“见解如此,无机自悟,非人所及,堪可出家,住此宝寺。”大师即住此寺修道,经三年。
    后闻乐昌县西石窟有远禅师,遂投彼学坐禅。大师素不曾学书,竟未披寻经论。时有惠纪禅师,诵《头陀经》。大师闻经,叹曰:“经意如此,今我空坐何为?”……惠纪禅师谓大师曰:“久承蕲州黄梅山忍禅师开禅门,可往彼修学。”大师其年正月三日,发韶州,往东山,寻忍大师。
    这就是说,惠能在见弘忍之前,已经有了一段学佛的经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并且是在感悟“空坐”无用后,在惠纪禅师的指点下去寻五祖弘忍大师的。     
    《曹溪大师别传》虽然有许多谬误,但有些记载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就惠能见弘忍之前的经历而言,“不识文字”的惠能虽然在佛学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但从他后来初见弘忍时对佛性所发表的一番见解,以及在踏碓八个月后写出的直契心性而令众人叹服的偈颂等来看,与其说他过去从未接触过佛法,不如说他已有过学佛的经历,特别是对《涅槃经》已有了一定的体会。因此,《别传》的记载似乎比《坛经》所说更符合人物思想发展的逻辑,或许也更接近事实,因而也更可信些。正因为此,所以《景德传灯录》与《宋高僧传》都采取了《别传》的说法,只是把惠能遇刘志略和为无尽藏尼说《涅架经》等事都记为发生在礼拜弘忍的同一年。后来的契嵩和宗宝所改编的《坛经》也都采纳了这部分内容,不过又都把时间移到了惠能黄梅得法回至曹溪以后。至于《别传》突出《涅槃经》而与《坛经》突出《金刚经》的不同,我们认为这反映了惠能门下的不同派系对惠能思想中所包含的般若和佛性这两种思想倾向的重视或强调程度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可能又与惠能门下互争正统有一定的关系 。
    从逻辑角度,大觉师兄认为以下的推论更加接近事实。
    →惠能母子在父亲卢行瑫去世之后,离开了夏卢村,来到了龙山定居,以砍柴为生
    →在金台寺听买柴的客人诵读金刚经章句而有所悟,发心求法,得安道成资助,辞别老母,
    →惠能先北上抵达韶州的曹溪,并刘志略结为兄弟
    →与刘志略姑姑无尽藏比丘尼讲解涅盘经
    →无尽藏比丘尼的推广下,依据宝林寺为基地,修持了三年,这三年让宝林寺香火很旺
    →后来寻求更究竟的法,继续北上先到了乐昌县西石窟智远禅师那里学习了坐禅
    →觉得枯坐无义,前往黄梅山寻找弘忍大师
    →得弘忍大师衣钵南下,在法性寺(即光孝寺)由印宗法师落发剃度并受具足戒
    →在韶州刺史(最高地方行政长官)韦璩的祈请下,,最终以宝林寺(即南华寺)为基地弘扬顿悟禅法。
    {家庭责任}
    惠能的母亲李梅英22岁相识惠能的父亲卢行蹈,34岁才嫁给卢行蹈为妻,40岁于新兴县六祖镇夏卢村诞生惠能。
    那么惠能发心求法的时候,是20岁,也就是说其母亲李梅英已经60岁了,把这个年纪的老母留在龙山中,母亲会同意吗?
    这里我们先说一个新州当地的传说-别母石
    “别母石”来源于新州当地的民间传说:慧能在金台寺卖柴闻经悟道,决意北上黄梅求法,其母和舅父劝而无果,便出难题,如慧能能拜开村前的大石,就让他去。慧能立即跪拜,恰好行雷闪电,霹雳一声把石头劈开。其母等人见状,觉得天意难违,只好同意慧能北上求法。于是人们就把这块石称为“别母石”,至今仍存放在  村别母亭中,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缘“别母石”乃民间传说,故未见于各版本《坛经》和禅宗灯史稗籍,仅在方志类文献中有记,如乾隆《新兴县志》卷十六《山川》有“别母石”条云:
    别母石,在仁丰都朗村,离城八里。时六祖求法,母送至此作别,故名。唐建成寺时,其旁曰永宁寺。
    《肇庆府志》也云:“永宁寺在县南  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
    方志所载,没有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只说六祖母亲送他去求法于此分别。如所记属实,则“别母”一事是不争的。然笔者觉得因“别母”而引出了一个似乎毋庸置疑却又值得怀疑的问题:即慧能离开新州北上黄梅求法时,其母在世还是已去世?
    所谓毋庸置疑的是慧能离新州北上时其母还在世,依据是:
    1.慧能在金台寺卖柴闻经开悟后,得到了安道诚的资助,于是回家安置好母亲才辞母北上。宗宝本《坛经》云: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而《祖堂集》记述更为详细: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其时道诚劝慧能往黄梅山礼拜五祖,慧能报云:“缘有老母家乏欠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其道诚遂与慧能银一百两,以充老母衣粮,便令慧能往去礼拜五祖大师。慧能领得银分付安排老母讫,便辞母亲。
    2.前揭《新兴县志》释“别母石”条说:“时六祖求法,母送至此作别,故名。”
    而让人置疑的是慧能离新州北上时其母可能已不在人世。理由是:
    1.慧能是个极重孝道之人,他离家北上时,其母应是60岁,而慧能3岁时父亲便辞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打柴维持生计,家境相当贫乏,诚如宋赞宁《慧能传》云:“父既少失,母且寡居,家亦屡空,业无腴产。”面对年迈且不能自给的老母,慧能是不会忍心弃之不顾的,故安道诚劝他北上黄梅求法时,他直白地说:“缘有老母家乏欠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尽管安道诚资助他银两(有说是十两,有说是一百两),但能维持母亲多久的生计,慧能应是有所考虑的。
    这里大觉师兄做了一个调查:
    隋唐时期,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为一两黄金兑换三两银子,当时的银子并不参与市场流通,无兑换铜钱记录,所以我们只能按一两银子一千文铜钱来折算。一两黄 两白银的话,就是三千文开元通宝虽然知道一定能养活,不过还是需要佐证,所以特意查了一下当时的物价,在贞观时期,斗米五文,贞观十五年据说只有两钱,玄宗全盛唐时,洛阳(世界级都市)一斗米要13到20文左右,白面37文,这是吃的。穿的生绢一匹370文(唐朝一匹不明,有说10丈的,有说4丈的),粗棉布得440文,棉鞋一双37文,细鞋100文,三品以上官员穿的高级丝织品紫熟绵绫一匹为2640文。如果想种地,细健牛(高等公牛)一头4200文,次等3200文。
    一户人家五口人,每人每年吃500斤米或面,按大饭量计算的,一家一年消耗2500斤粮食,折合19石粮食,需花银子20两。一人做一身衣服,用布3米,每人每年做四套衣服,按中等富裕人家计算。五口之家每年消耗两匹布,棉花30斤,棉花很便宜花银半两,总计花银4两半算5两吧。再算上其他开销,一年支出25两银。
    而惠能的老母只有一个人,事实上10两白银够她自己生活5-8年没有什么问题。
    2.慧能在黄梅接衣钵后,遵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之嘱,于北上当年或次年初即已回到岭南,在怀集四会一带隐匿生活十五六年。在这十几年间,慧能对母亲似全无牵挂,因为稽之有关慧能的文献资料,除了《法宝记》说慧能“恐畏人识,常隐山林,或在新州,或在韶州,十七年在俗,亦不说法”外(此说似不准确,因为慧能南遁后主要在怀会一带),均未见慧能在此期间与家乡有过联系的记录,尽管怀集、四会距新州不远(是不是六祖慧能真的看破红尘,六根清净,连亲情也不顾呢?似不是,因为在六祖的思想中,报恩崇孝意识极为浓重,直到晚年还要回故乡建报恩寺和报恩塔。退一步说,如六祖真的看破红尘,但佛教大乘是讲乐善好施、普度众生的,不至于连老母也不闻不问吧。如真的是这样,那六祖就不是中国佛教革命的旗手和领袖了)。如果说,这隐遁山林、与猎人为伍的生活,还是“恐畏人识”、为了躲避别人追杀而不敢回故里露面的话,那么,当他来到广州法性寺以风幡之辩而把六祖身份及祖传衣钵大白于天下、备受善信们崇拥之后,荣归故里探望老母应是无碍了,但六祖直到晚年“落叶归根”才回到新州圆寂。从24岁北上黄梅至76岁回新州圆寂,半个世纪未踏足家门,如果他的老母真的在世或在此期间辞世,那是匪夷所思的。
    大觉师兄对惠能完成的家庭责任推论如下:
    →20岁之前,惠能一直在砍柴为生,孝养老母
    →惠能辞别母亲时,给母亲的生活准备了足够的银两,估计是10两,够老母生活5-8年。
    →在宝林寺的三年,由于距离新州龙山不远,肯定也回家看望过老母亲
    →在怀集四会隐匿生活的这五年,肯定去偷偷看过母亲,毕竟离的很近
    →公元713年七月初八日,六祖惠能从韶州宝林寺禅归龙山国恩寺,落叶归根,合葬父母坟于龙山之首,并建报恩塔以志永远纪念。
    {一见倾心}
    惠能来到黄梅,初见五祖弘忍,两人之间就有如下一段在禅门中流传很广的著名问答:
    弘忍和尚问惠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惟求作佛。”
    大师遂责惠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想必这个回答直接给了五祖弘忍法师一个当头棒喝,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一偈定乾坤}
    之后惠能被安排在碓房里随众作务,破柴踏碓八月有余。虽人小力薄,但干活尽力,不避艰苦,从无怨言。据说为了踏碓,他“自嫌身轻,乃系大石著腰,堕碓令重,遂损腰脚”
    狠人的做事方式大概都一样狠吧。
    当时随弘忍学法的弟子多达上千人。有一天,弘忍为了挑选嗣法的弟子,特地把众门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汝等自性若迷,福门何可求?汝等总且归房自看,有智慧者,自取本性般若之知,各作一偈呈吾。呈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禀为六代。火急作!”弘忍要大家赶快回去好好想想,有智慧者可以“自取本性般若之知”作——首偈颂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有谁能领悟佛法大意,就将把历代祖师代代相传的衣法传授给他,让他嗣禅宗六祖位。
    众人回房后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人就不必澄心用意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寺院里的教授师,一定是他继承大师的法席,成为六祖,等他得法以后,我们跟着他学佛就行了,何须今日烦神?大家如此议论以后,都打消了作偈的念头,各自安心休息。
    被大家称作上座的神秀(606—706)是一位很有才学的僧人。这一天,他从弘忍处出来,听到众人的议论,心中就想:大家都不作偈,缘我为教授师。我确实应该作偈呈上,否则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他思维良久,犹豫再三,才写出了——首偈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于半夜三更时分将偈颂写在佛堂南廊中间的墙壁上后,没让任何人知晓,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回房去了。
    第二天一早,弘忍来到南廊下。本来他今天请了画匠卢珍前来,要在南廊墙壁上画根据《楞伽经》而作的佛画以及禅宗五祖传授衣法的血脉图,以便流传后代。看到墙上的偈后,他便对卢珍说,不用画图相了。《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如留下此偈,让迷人诵持,依偈修行,使免堕三恶道。说完,弘忍就把门人召集起来,令他们焚香敬礼,诵持此偈。随后,弘忍又将神秀唤人堂内问道:此偈是你作的吧?神秀回答说:是我所作。我不敢妄求六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看我是否有点智慧,能识得佛法大意?弘忍对他说:依你这首偈的见解,你还只到门前,未能入内,因为你未能明见自己的本性。“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堕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你回去再好好想想,另作一偈给我,“若入得门,见自本性,当付汝衣法”。神秀回去以后,苦苦思索了几天,作偈不成。
    又过了两天,有一童子经过碓房,口中念诵着神秀所写的偈颂。惠能一听,便知此偈未见本性。当他从童子处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便对童子说:我在这里踏碓八个月有余,一直没有到前堂去过。你能不能带我到南廊去一下,我也想到偈前礼拜一下,诵持此偈以求解脱。童子便引惠能来到偈颂前。惠能礼拜毕,因不识字,就请人代读一下。当时正好江州别驾张日用在场,就帮忙高声朗读了一遍。惠能一听,即识大意,马上另作一偈,并请张日用代为书写在了墙壁上。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官。唐初改郡丞为别驾,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这个细节我们不要忽略,也就是说写这个偈子的人都是四品官。就这么巧。
    {不是巧合}

    →惠能听闻金刚经而顿悟的地点- 金台寺
    →第一个资助惠能的人 - 安道成
    →替惠能写偈子的人 别驾张日用(禅宗的教外别传)
    →剃度师 印宗法师
    Ok,分享了两道前菜之后,接下来的6篇,我们来分享惠能祖师在法宝坛经中的几个特别重要见性开悟的爆点,希望对师兄们有所帮助。
    {缘起}
    前两篇,我们大致分享了六祖惠能大师的家世,求法过程,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进入正餐了。
    六祖惠能大师的讲法是特别单刀直入的,非常的爽快,透彻,我们接下来的六篇,截取其中最重要的6个爆点,争取点亮诸位师兄的心灯。
    大觉师兄注:
    六祖惠能大师在大梵寺讲法之前,是常驻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的。
    那么为什么要到大梵寺讲法呢?
    大梵寺就是今天韶关的大鉴禅寺,位于韶关市区兴隆街,始建于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
    大觉师兄推测是
    曹溪村的宝林禅寺在当时的规模远不及20公里之外的大梵寺
    要容纳1000多人同时听法需要一个很大的道场
    以韶州刺史韦璩为首的30名官员及30名大儒基本都居住在韶州城区,这些人同时到20公里之外的宝林寺去听法,那么行政办公就直接瘫痪了。
    韦璩作为韶州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来迎请六祖惠能大师缘起最好,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韦璩。
    张九龄的《曲江集》中,载有为韦璩所撰《故韶州司马韦府君墓志铭并序》。开元六年(公元718 年)韦璩在韶州卒于官舍,张九龄为其作墓志铭,盛赞韦璩“荷百代之丕构,传一经之素范。简白足以长人,文敏足以敷政。迹不由径,必期乎直;学不为辩,每拟其华。志尚则然,风流自远,斯有万里之望,岂伊百夫之特始! 自崇文生
    明经上第,起家汾州参军。公以为国无小而行无择,苟履忠信,何陋蛮貊。遂求补远郡,从所好焉。于是授泉州司参军,历广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轮囷下幡,弗以屑意,干蛊用誉,将以明道。故已仁焉,而不异于远,义焉而不辞其难,潜亦孔昭,允为君子。秩满,迁韶州司马。在郡数载,检身一德,辅化致理,刑清讼息。宜其奋庸上国,置乎公卿,而天竟南州,终于参佐”。
    在张九龄看来,韦璩是胸怀博大、志存高远的
    学者,是“传一经之素范”。这个经,或许就是佛家禅宗的经典-坛经。
    封建时代的岭南,地处蛮荒,官员左迁,多有派往这里任职,因此到此地和流放的感觉差不多。
    但韦璩虽然是籍贯京畿,毫不歧视蛮貊,要求到远郡任职。这里是一般官员都不愿意待的地方,韦璩提出要求,自然容易得到批准。这大概也是韦璩和六祖慧能也有缘分吧!
    所以,深入一了解,韦璩就像是上天安排好的NPC一样,韦璩是陕西长安县南少陵人,作为京官,却主动要求到流放地的韶州来任职,这个可不太寻常。
    再仔细研究,惠能在先天二年(公元713 年)圆
    寂,比韦璩早逝5 年。但慧能是活了76 岁。而韦璩在开元六年(公元718 年)去世。只活了51 岁,感觉就是为了完成护持惠能祖师的任务而来的感觉一样。
    关于韦璩的官职,大觉师兄调查了一下,《神会语录》中说韦璩是殿内丞(从五品),《历代法宝记》说韦璩是太常寺丞(正六品),《曹溪大师别传》称韦璩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张九龄《曲江集》对韦璩的称谓也不一致,一时称司马,一时称侍御史。韦璩虽然一生短暂,但他多处任职,参军、司马都是做过的。从坛经的记载,韦璩是韶州刺史(从三品)。应该是韦璩的人生巅峰。
    {全体出动}
    惠能到韶州后, 韶州刺史韦璩带领僚属亲自到
    曹溪山宝林寺诚恳邀请慧能到韶州城内的大梵寺进行讲经说法。在惠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以后,韦璩又率领诸班官员和衙吏,亲自聆听。韶州的地方长官,其下佐官应该还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录事;此外还应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还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
    韶州地处岭南,其官僚机构不一定是很庞大,但动员三十多名官员僚佐听经,应该也是全班出动了。
    再加上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以及僧侣、尼姑、道长、俗家弟子代表共一千余人,也算是一个很庞大的听众队伍了。
    如此隆重的邀请阵容,才能让惠能祖师欣然答应前往大梵寺讲法。
    不仅如此,韦璩为了表示对慧能的敬重,又有一
    天,还专门为慧能筹办了斋食大会。斋饭已毕,韦刺史又恭请慧能登上讲坛法座, 率领僚属和信众整顿仪容之后,再次向慧能顶礼膜拜,并进一步请教有关疑难问题。
    对法如果不足够尊重,或者听法的人福报不够,也是不能讲的。大家仔细思考一下佛讲法时听法的阵容都是大比丘,而听六祖惠能讲法的都是地方行政首脑,+大儒+比丘比丘尼等,平均学历和福报是达到基础标准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福田群要以楞严作为标准,想听干货,都有门槛的!
    大家不要忘了,阿难差点因为达不到阿罗汉果位就被禅宗的初祖摩诃迦叶尊者排除在七叶窟之外。逼的阿难差点以身殉法,最后的关头才把自己从三果阿那含逼成了阿罗汉,才有进入七叶窟的资格。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佛门慈悲,就没有门槛,相反,佛门的门槛其实特别高,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善无畏祖师也是王子。
    我们福田群就约等于没有门槛了。所以你们也不要老说楞严咒难背什么的,这都是给你们将来出家做无缝连接。
    {当头棒喝}

    原文: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觉师兄注:
    其实从见性开悟的意义而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八个字,已经把成佛的法要说完了。如果你善根足够,坛经读到这里,放下也罢。
    从禅宗的角度看,本来就具足的清静心即是佛。除此之外的都是假象,都不是真佛。32相84种随形好的佛也都是假佛,后来人把真佛叫做佛性,或者叫做法身佛,把具足32相84种随形好的佛叫做庄严报身佛。
    我们如果按照六祖的style来,那么我们就简单一点,凡所有相的那个都是假的,统一删除,留下的那个无相的,删不掉的就是清静心,或者说就是独此一位的真佛祖。
    删来删去你发现什么?就是你发现删不掉的那个,你本来就具足是不是,那么也就是说,你本来就是佛。众生本来都是佛。
    唯一的问题是众生,都不懂得删除,而且要坚固得守着自己肉身的一切觉知,坚固的认为自己的肉身才是自己!
    删除,要先从肉身做起,先从删除这个假“我”做起。如果没有肉身,继而没有过往的记忆与缘分,亦没有未来的一切假象,没有现在的一切假象,你并不等于消失,了了觉知的那个,万众一心的那个觉知体是谁呢!六祖把这个觉知体叫做心,叫做佛,那么我们也就如是一肯肯定一下。虽然现在没有六祖这样的衣钵传人给我们做印证,至少我们还有坛经做印证。
    颠覆了三观,颠覆了人我,颠覆的天地就对了!确定,一定,肯定。就game over了!
    正餐其实很短,但这洽洽是六祖的风格。这洽洽是南禅顿法的风格。长篇大论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流量。单刀直入,一刀见性才是正宗禅师的风格。
    所以大觉师兄也不多说废话了。
    好了,至此,第一把飞刀扎心完毕。醒了没?
    {缘起}
    在宋代之后这段时间里面,神秀大师很少被后人提及,即便提及,都完全做了六祖惠能的背景板。
    其实
    在神秀大师活着的时候,那是真正的风光无限,绝对的头号佛系大咖,影响力根本不是六祖惠能能够相提并论的。
    请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神秀是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世寿高达101岁。
    五祖弘忍曾说“ 东山法门, 尽在秀也。”
    被五祖邀请,引之并坐
    一度被僧俗两界尊称为“禅宗六祖”
    武则天为首的王公贵族都亲自跪拜
    在神秀圆寂的时候,中宗皇帝亲自送殡
    奠定了禅宗在佛系的主导地位
    确认了惠能的正统六祖地位
    所以,今天大觉师兄还原一下历史的真相,为做了千年背景板,但是却宽厚仁慈智慧的神秀大师做一个公正的评述。
    {真实的地位}
    神秀大师 世寿101岁,圆寂于公元706年
    惠能祖师 世寿76岁,圆寂于公元713年
    神秀大师比惠能祖师整整大了32岁,惠能祖师刚到黄梅的时候,24岁,而神秀已经56岁了,相当于六祖的父辈。
    神秀(606-706)是 禅宗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据说弘忍对于神秀十分器重, 曾说“ 东山法门, 尽在秀也。”还曾亲口对神秀说“ 吾度人多也,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者。”
    神秀生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 , 俗姓李, 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 人, 年十三即遇善人而离家游学参访。赞宁《宋高僧传》本传云: “释神秀俗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经史, 博宗多闻”。《传法宝记》中谓神秀: “学究精博, 采《易》道,黄老及诸经传, 自三古微微赜, 靡不洞习”。《景德传灯录》卷四述北宗神秀禅师“少亲儒业, 博宗多闻”。史籍文献的记载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神秀从小就对中国传统的文化, 包括儒道释诸家均有研习, 且面广力深, 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宗师奠下了坚厚的基础。
    惟张说的《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记神秀于唐武德八年(625) 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传法宝记》也说他“二十受具戒, 而锐志律仪, 渐修定惠”。故论者一般认为神秀约于19~20 岁出家受戒, 正式成为佛教徒。
    神秀礼五祖后, 深得五祖的器重, 在黄梅东山寺, 神秀的地位仅次五祖。
    据载, 神秀“至年四十六, 往东山归忍禅师”。正式成为五祖的入室弟子。当神秀见五祖以坐禅为务而慨叹: “此真吾师也”。而五祖对神秀同样“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显示出师徒间相见相知之缘。因神秀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 故其与五祖除了师徒间的教与学而外, 还常与五祖共同研讨佛理。五祖弘忍曾说: “我与神秀, 论《楞伽经》, 玄理通快, 必多利益”。所以, 神秀在黄梅东山侍五祖六年, 坐上了教授师和上座的位置, 其地位仅次于五祖。
    然神秀极为谦和, 并没有窥视祖师之位。当五祖召集弟子们以题佛偈的方式选接班人时, 众弟子均以上座教授师神秀之功力而认定其嗣位无疑。但神秀于此却心理矛盾, 一方面他确实需要检验自己对佛学理解而题写佛偈; 而另一方面又恐他人有对自己贪恋祖位的误解。宗宝本《六祖
    坛经》对此有较为详尽的描述:诸人不呈偈者, 为我与他为教授师, 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 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 求法即善, 觅祖即恶, 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 若不呈偈,
    终不得法, 大难大难。
    从记述看, 神秀实以求法为重, 绝无窥祖位之心。随后五祖与其对话时, 也强调这一点:
    祖三更唤秀入堂, 问曰: 偈是汝作否?
    秀言: 实是秀作, 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 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正是神秀的文化底蕴、对佛法的理解和谦和的为人, 赢得了五祖弘忍的赞赏和信任。五祖对神秀说: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悟解无及汝者”。“东山之法, 尽在秀矣”, 命之洗足, 引之并坐。
    这样高的评价未见于五祖对其他的弟子。继而五祖委神秀以重任, “及忍禅师临迁化, 又曰先有付嘱”和“密受法印”。
    弘忍去世时(674),他最有名的五大弟子———神秀(605-706)、道安(584-709)、智诜(639-718)、慧能(638-713)和法如(638-689),只有法如还在他的身边。据689 年立《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所载,法如658 年投弘忍为师,专心学习“一行三昧”。可见,法如应该与弘忍的关系比较特殊,否则不会一直留在身边十六年之久。从后来看,法如北上佛教重镇,即传说初祖达摩面壁修禅十年
    的嵩山,并做了少林寺的主持,也说明弘忍对法如是寄予厚望的。法如虽开法仅三年,于689 年早逝,又自称没有接法的弟子,但名振一时,被称为“定门之首”。如果真有一代一人的咐嘱制度的话,六祖之位传给法如的可能性最大。《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提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传承系列表,即禅宗在印度的传承为:如来-阿难-末田地-舍那婆斯……
    在中国的传承是:菩提达摩-惠可-僧粲-道信-弘忍-法如。当时,弘忍的弟子,包括神秀和慧能都还在世,没有表示反对的。法如弟子杜朏《传法宝记》也沿用此说,并说法如传法给神秀,这样六代就有法如跟神秀两位,或者说兄终弟及,也可以说神秀是七祖了。
    
    
    {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据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载, 神秀在五祖示寂后离开了黄梅,“退藏于密”, 隐居于荆州当阳山而未弘法, 这样寂居约十余载, “或在荆州天居寺, 十所年, 时人不能测”
    至仪凤间, 由于僧俗的崇拥以及法如临寂前命门人“而今已后, 当往荆州玉泉寺秀禅师下谘禀”而
    在玉泉寺正式弘法。
    《传法宝记》于此有记云:仪凤中, 荆楚大德数十人, 共举度住当阳玉泉寺。及忍禅师临迁化, 又曰先有付嘱。然十余年间, 尚未传法。自如禅师灭后, 学徒不远万里, 归我法坛。遂开善诱, 随机弘济。天下志学, 莫不望会。
    神秀开法后的声望与日俱增, 荆楚大地的高僧大德、善信儒者咸趋, 影响日隆。于是信佛的当朝
    女王武则天也迎他入京供养, 向其问法。“久视中, 则天发中使, 奉迎洛阳”“唐武后闻之,召至都下, 于内道场供养, 特加钦礼, ??时王公士庶, 皆望尘拜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武则天竞置君臣之身份于不顾, 向神秀行跪拜之礼, “则天太后闻之, 召赴都, 户舆上殿, 亲加跪礼”至中宗时即位“尤加礼重”。难怪在张说的笔下, 神秀成了“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了。神秀于神龙二年示寂后,“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 帝送至桥, 王公士庶皆至葬所”赐谥大通禅师。
    在唐初的时候道家一直是排在佛家之前的,而禅宗更是排在天台宗,华严宗之后的小众群体,一度还被批判为邪教。
    但是到了神秀大师这个时代,佛教在武则天及中宗的支持下已经成为了第一宗教,而神秀更是靠着个人的影响力把禅宗推上了佛系第一的位置。而神秀大师本人也成为了两京法主, 三帝国师。
    所以从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来说,神秀大师都达到了禅宗空前绝后的高度。
    
    久视元年(700)武后派使者迎请神秀入东都洛阳,神秀被尊为“帝师”。神秀后,其师兄弟道安、玄赜又先后被召去补充“两京法主”的地
    位,后来又有神秀的弟子。由于受到朝廷的崇信,当时神秀还是自称东山法门,本门都称楞伽师。
    {甘当背景板}

    神秀向武则天和唐中宗荐举慧能, 对慧能的地位和名望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六祖慧能在羊城法性寺剃度出家次年, 即移锡曹溪宝林寺弘法三十余载, 一直偏于一隅不过
    五岭, 诚如宗密笔下所言: “曹溪顿旨, 沉废于荆吴; 嵩岳渐门, 炽盛于秦洛”。无法与北宗相比。在这种局面下, 神秀要打压、排挤南禅是很容易的事, 然他非但没有这样做, 反却向皇帝、朝廷力荐、褒扬慧能。于是则天女皇和唐中宗圣诏迎请慧能入京供养, 敕额赐物, 并遣特使赴曹溪询问佛法, 可谓恩宠至极。尽管六祖慧能婉拒圣意, 但在那个年代, 皇帝、朝廷的谕嘉褒奖,对慧能的地位和名望的提升则是不言而谕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 慧能与神秀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神秀不但不是追杀慧能的主谋, 而且对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所以我们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神秀大师的谦逊,宽厚,忘我的品质。可以说如果没有神秀大师的举荐,六祖惠能不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所谓的南能北秀只是后来人的牵强而已,神秀大师在的时候,惠能在南方的影响力是非常微弱的,以至于被形容为几近沉废。神秀大师是心甘情愿的当了一个背景板。这个品质真心的值得我们学习。
    自慧能南下到神会北上, 历时60年之久, 在一般的和尚中, 只知有神秀, 不知有慧能。在此年间,南方慧能一系, 可谓沉寂无闻。
    神秀与慧能同为五祖之法嗣, 其对慧能怀有深厚的同门之情, 前引《宋高僧传》云“ (神)秀同学(慧) 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便是例证。当然关于两人间的互学互问及交往史无明载, 然神秀对慧能的敬重则是有籍可稽的。根据文献的相关记载, 神秀对慧能的仰慕、钦佩可简要地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神秀深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契悟比不上慧能, 认为慧能才是五祖弘忍的密授者, 因而向女王武则天力荐慧能。《六祖坛经》载: “神龙元年上元日, 则天、中宗诏云: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 万机之暇, 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 南方有能禅师, 密授忍大师, 传佛心印, 可请彼问。”于是则天和中宗“遣内侍薛简, 弛诏迎请, 愿师慈念, 速赴上京”。然慧能以有疾而婉辞。
    神秀复修书致慧能, 劝其顺帝意赴京。“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 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 序帝意征之, 终不能起”虽然慧能最终未能成行, 但透过此事, 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秀的谦和人品, 而且还反映出神秀对慧能的诚挚之情。
    二是神秀很想亲自赴曹溪向慧能问法, 只是年老体弱、路途遥远而未能如愿, 但他还是想通过派弟子到曹溪的办法来了解慧能的禅法。而当弟子们讥讽慧能时, 神秀极力为其辩护, 并力劝自己的弟子改投曹溪礼拜慧能。神秀说:他(指慧能) 得无师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 亲传衣法, 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 虚受国恩, 汝等诸人毋滞于此, 可往曹溪参决。
    于是他派心复弟子志诚往曹溪听法, 并嘱志诚“若有所闻, 尽心记取, 还为吾说”。当然志诚深为慧能禅法所吸引而有往无还, 成了慧能的得意门徒。此外, 在神秀劝说下而改投慧能的也为数
    不少, 其中后来挑起法统之争、猛烈抨击北宗的神会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宗密认为神会曾经到过
    玉泉寺的神秀门下, 事奉三年, 直至神秀被敕召入京, 才由神秀推荐至曹溪门下。
    开元八年, 神会北上南阳兴隆寺。在那里大行禅法, 大兴慧能宗风。14年后, 神会于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 公开打着明辨是非的大旗,发表《南宗定是非论》, 攻击北宗“ 师承是傍, 法门是渐” 。才导致了北派禅宗的日渐消亡,但不久之后的会昌法难,同样让神会创立的菏泽宗走向灭亡。
    大觉师兄认为,佛门中不要有太多的派系争论,更不要公开攻击,会昌法难,不是偶然,如果没有南北之争,没有神会召开无遮大会公开矛盾,佛门就不会落人口实。
    所以,在末法时代,团结才是硬道理。从这个角度看,神秀大师的心胸,博学其实更值得我们学习。
    而神秀大师传承与弘扬的《大乘入楞伽经》《大乘起信论》其实更适合高知参学。

    AK47
    Ok既然神秀大师当了这么多年的大背景,我们就从坛经出发,在秀出一把飞刀来帮助我们破除色阴:
    原文:
    顿渐第八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大觉师兄注:
    如果人有利钝,而有顿渐之分,那么禅法从度化与实操角度反而变成了循序渐进之法。这就是我们在密法中所强调的次第。从这个角度,神秀大师的渐法其实更为实用。
    而如果说六祖惠能的禅法直接最上乘人的话,那么不要忘了其实神秀的大师度化的反倒是王公贵族士大夫,而六祖其实大部分是在度化百姓。那么知识机构与素养,福报显而易见了。

    原文: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大觉师兄注:
    很多人修禅,以为就是修坐,六祖惠能祖师在这里就是直接否定,直接把禅坐斥为长坐拘身,是病非禅;但是事实上,所有的禅师包括六祖都一样打坐的。这里六祖说的重点是让志诚直入自性,其实打坐是奢摩陀定的必要之路,佛也曾经带领大比丘们一起打坐,而且在奢摩陀的入定中一定能获得超凡的觉知,并且对于肉身的脉络有很大帮助,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擅长打坐的虚云法师,神秀大师都活到了100+。而六祖惠能作为单修禅那的祖师当然就是非常专一的直入自性的style,不整那些耽误时间的。大觉师兄在此处支持六祖,直接契入无上道,再修禅定,或者三摩波提比较合理。直接修禅定,那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虚云法师事实上也是放弃了专修奢摩陀的定法。    

    原文: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
    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大觉师兄注:
    惠能祖师的一招鲜,打遍天的style你还真的不得不服,就是招招不离自性,招招直指汝心,最后更加彻底,也别扯什么戒定慧了,好轻松,好透彻。就是一把飞刀破你的一切相。一个字,爽!
    没有文化,真好!
    看到六祖的开示style,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开示不一定那么严谨,要不然就没有重点,六祖的开示就是破相法,先让你找到清静自性再说。
    之后戒定慧当然有,打坐入定当然也有,但是那都是以后,当下就是别整没用的,就是逼到你见性为止。

    原文: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大觉师兄注:
    一句话,见性即是涅槃,见性即是佛,见性即是解脱。见性即是极乐!见性空无一物,当然无一物一法可得。
    最重要的来了
    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看到没有,难道六祖惠能祖师提前知道了密法了吗?NO,这个时候,善无畏尊者还没有来呢!因为在惠能祖师圆寂后三年,即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祖师才来到长安。
    大觉师兄认为,六祖惠能的见性法,就是为了后来的唐密打好的地基。
    普见化身
    众生皆是自性所化之身,诸佛亦是自性所化之身!所以诸佛与众生都在自性当中。
    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见性必有神通,怎么可能没有,给你100亿遗产,你能不去潇洒一下吗,不可能,神通游戏一下有何不可!因为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妙用一下,耍一下,也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法。
    正是由于六祖把自性解剖的这么透彻,才使得三年后的唐密大兴于天下。这个剧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感觉就是有编剧是不是,哈哈!
    如果说昨天当头一棒还没有让阁下明了,那么今天的AK47一顿狂扫,你感觉味道如何?
    {缘起}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一的语录, 由他的门人法海结集而成, 为研究慧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坛经》问世之后, 即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 其间虽有详略之分, 但无真伪之别。

    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写本《坛经》, 因共内容与现行几种版本的《坛经》有不少出入, 于是在中外学者间出现了肯定敦煌本《坛经》而否定其他版本《坛经》的倾向。有的

    说“ 在《坛经》各本当中的敦煌本为最古, 它是后来各本《坛经》的基础。”?还有的说“ 最初《坛经》只有一个本子, 就是法海当时的记录本, 也就是后来的《煌敦写本》” 并贬斥敦煌本以外的《坛经》都“ 搞了一些画蛇添足、贩运私货的勾当。”

    “ 敦煌写本” 《坛经》当真就是慧能所说、法海所记的《坛经》“ 最古” 、“ 最初” 的范本吗?

    {五个版本}
    慧能的《坛经》, 迄今为止,总计5个版本
    1.“敦煌本”公元960年刊
    2.“ 惠听本” 公元年967年刊
    3.“ 契篙本” 公元1056年刊
    4.“ 德异本” 公元1290年刊
    5.“ 宗宝本” 公元1291年刊
    从惠能逝世到宗宝版本《坛经》问世的五百七八十年间, 《坛经》的发展演变并不像,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即敦煌本—惠听本—契篙本—宗宝本。而是一个由繁到简, 又由简复原的过程。
    现存《坛经》的各种版本中,敦煌写本是最早的一种,可以简称“敦煌本”。
    
    存世的敦煌本《坛经》中,首尾完整的有三种。一种收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简称“敦煌本”或“斯坦因本”,此处简称“斯本”。一种收藏于敦煌博物馆,简称“敦博本”。还有一种收藏于旅顺博物馆,原以为遗失而仅存残片,近年来幸运地找到了原件,简称“旅博本”。三种底本类型相同,又称为“法海本”。
    在通行整理本中,郭朋的《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来自斯本,杨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来自敦博本,郭富纯、王振芬的《敦煌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来自旅博本。此《析义》采用周绍良《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年)的录文,并参照邓文宽、荣新江《敦博本禅籍录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和郭、杨以及郭、王诸家的校记,有所斟酌去取。
    {本来无一物}
    慧能在黄梅的“ 得法偈” , 有两个版本
    敦煌本《坛经》作“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惠听本以下各种版本的《坛经》均作“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 有” 亦作“ 惹” 尘埃。
    大觉师兄认为,这两个版本从内容上说,都没有问题,关键就是一定要以神秀大师的明心偈作为背景板,就都说的通。
    不必在一句话上纠缠。这里说的重点还是在于,自性本来清静无一物,所以无修无证无得,这样就更为究竟,直接破除一切法执。
    在大觉师兄看了,这个是神秀,五祖,惠能三人联手为众生奉献了一场破除我执,法执的好戏,五祖弘忍就是要通过这么一个得法偈来彻彻底底的把直指的顿法给弘传下去,而衣钵传给名不见经传的惠能,就是让大家生起大平等性,不要以貌取人,而神秀也特别配合的起到了常务副总的作用。
    {大庚岭惠明公案}

    慧能南逃至大庚岭时,被曾经为四品将军的惠明追上,对惠明说“不思善, 不思恶, 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一段的公案,在敦煌版是没有的。这种style, 是典型的‘话头禅’ 也叫“ 看话禅” 慧能时还不会有这种语言。” 这又是契篙、宗宝等人的写意式的篡改。
    近代的学者也认为惠明在听了那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之后, 便‘言下大悟’ , 自然也是一种纯粹的瞎扯”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一书, 也记载了“ 明上座走来大庚岭头寻六祖, 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 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 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票语。六祖云不思善, 不思恶, 正当与么时, 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 便礼拜云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大觉师兄认为,这段话肯定是经过后人的加工了,惠能祖师肯定不会用这样的风格来说话,但是这个话头禅的确可以让人言下大悟的。
    因为不思善恶,没有分别的清静觉知系统,洽洽是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而我们是本来具足这个系统的,在特殊的条件下,是可以不通过任何打坐,修法,回归这个系统的。再加以上师的确认,抓住这个机会契入进去,一肯肯定,再终究确定,修行就从禅那的角度,就结束了。
    所以大觉师兄认为这个公案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文字被改动成为了话头禅的style。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误解。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万能钥匙

    {缘起}

    上一篇即坛经的第二品 - 般若品是六祖关于见性的核心开示,如果上一篇没有弄明白,就反复多看几遍。

    因为从古至今,关于成佛的开示没有什么经文比六祖这段更加的实在,更加的直接,更加的接地气,更加的容易理解。

    上一篇正餐吃完

    剩下的都是饭后甜点

    因为见性之后,剩下的工作都是以自性解一切法,以自性解一切名相,以自性解读一切经文。以自性回答一切提问。


    原文: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所以接下来的八品六祖惠能就是基本在干这些事情。犹如给你一把利刀,见什么看什么,见瓜切瓜,见菜切菜,好不痛快!

    所以,今天我们一次性把这些甜点吃完。也就是第三品到第十品。

    {解名相篇}

    ①般若
    原文: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大觉师兄注:
    一切时,一切事,不忘自性,时时刻刻以自性观照,心处虚空,观人间万象,世间百态如镜中花,水中月,妙用起来如庖丁卸牛,小菜一碟就是般若。最高权限的账号就是般若,般若即是巧克力。

    ②波罗蜜
    原文: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大觉师兄注:
    一刻没有照破,一刻在苦海,一刻照破,即时上岸。一刻忘了巧克力,一刻挨饿,一刻想起来,一刻享受,一刻忘了最高权限账号,一刻需要打工赚RMB,一刻想起来,一刻游戏神通,获大自在。

    ③佛VS凡夫,烦恼VS菩提
    原文: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大觉师兄注:
    一念回光照破,一念为佛,一念着境,一念是凡夫。着境即是烦恼,离相即是菩提,忘了账号是凡夫,想起账号是佛。时刻不忘自性,时时刻刻是佛,日久功深,处一切事,待一切人,都游刃有余,又能精准控制自己的一切,包括未来,比如即是离相大自在。如第十品中六祖关于未来的一段精准掌控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④《金刚经》
    原文:
    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大觉师兄注:
    凡是功德无量无边的,唯有见性之法,才能超越一切数字局限,打破一切X轴Y轴Z轴...,所以见性法,顿法都是最上乘法,究竟法义。《金刚经》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⑤小根VS大根器 内VS外
    原文: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

    大觉师兄注:
    向外寻找就是小根器人干的,到处旅游式拜师,到处捐款建庙,把福德当功德,都是小根所为,而最上根器者,干什么呢,就是守住自性,不忘账号,来去自由,内外不住,潇潇洒洒。善知识虽然重要,也不能代替你见性,善知识顶多就是告诉你,巧克力就在你的左手,因为你此刻正在用左手看觉品。

    ⑥无念
    原文: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大觉师兄注:
    穷也好,富也好都是幻觉,见性者当然可以过的很富,但是要富的很自在,没有挂碍,来去自由,通用无滞,一切尽在掌控。
    所以无念不等于大脑空空的发呆,而是生机勃勃毫无挂碍的精准掌控,精准掌控的同时又不忘了一切都是游戏而已。千万不要当了宰相就真把自己当宰相,别忘了我们的本来面目都是无相。这个才是关键!

    ⑦功德VS福德
    原文:
    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大觉师兄注:
    功德只在法身中,修福可以培养契入法身的善根,当然见性的人也可以一样做福德啦,就是功德+福德一起做,才叫福慧具足,什么是福慧具足呢?就是见性的人一样去礼敬上师,建庙,放生,但是呢,一个事情也不着相。这就是福德功德一起做。
    
    ⑧极乐,西方,阿弥陀佛
    原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大觉师兄注:
    六祖说话够直接,直接把念佛求生极乐净土的师兄们叫做迷人。当然见性后,当然一样去极乐,一样可以瞻礼阿弥陀佛,只不过没有见性的人要靠信愿行,而见性的人就是守住一颗活泼无染的人就好了。
    基本到了极乐,阿弥陀佛也会一样说六祖惠能的话,告诉我们其实极乐也是幻境与错觉,想解脱生死轮回一样要靠见性法的。只不过,我们换了一个干净的地方去听见性法而已。
    而在娑婆直接见性,那全法界的人都给你打call点赞。真真的牛x!在娑婆还能直了见性成佛,OMG!到了极乐,不成佛,那会被整个法界的人鄙视。所以要在那里成佛,各位自己选择。

    ⑨定慧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大觉师兄注:
    这个定就是首楞严的无出无入的大定,这个慧就是神通妙用以及非神通级的世间法用,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定也不是慧,更不是用,而是不住,不住就是定慧一体,定慧等持的三昧。
    所以不住就是首楞严三昧的核心!

    ⑩顿VS渐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大觉师兄注:
    见性后,所有人都一个样。从见性的方式上,都是顿,都是一霎那间明白的事情,从理解的角度,有人就是死活不明白,有人就是一点就通,眼神放光。

    ?坐禅
    原文: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大觉师兄注:
    首楞严大定可以不修坐的功夫,当然也可以修坐的功夫,坐或者不坐都是肉身的形式,内观如来藏如如不动,才是真正的大定功夫!
    坐2个小时是基本功夫,坐168小时是中等功夫,而念念不住,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方便度化才是最上乘功夫。

    ?忏悔
    原文: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大觉师兄注:
    见性之后,更要行善,行善是菩萨的本性,因为众生本来是一体的自性,所以开悟的人更加慈悲尚未开悟的人,只不过行善更要无住。
    {实战篇}
    原文:
    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大觉师兄注:
    自性和学历不发生关系,和财富不发生关系,和颜值不发生关系。更和文字不发生关系。
    但是见性之后的人,当然不会让自己过的很穷,很low,因为自性可以生起妙用啊,你见过几个金刚阿阇梨穷的,你见过几个仁波切是文盲的!

    原文: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无比。”

    大觉师兄注:
    究竟无我,不执着福德就是功德

    原文: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大觉师兄注:
    卧轮禅师的问题其实出在最后一句上,菩提本自具足,有什么可长的呢。见境不染不等于发呆。流通自在才是关键。
    {万能钥匙}

    各位善知识如果读坛经,到第二品已经明了自性的话,在解读之后的几品,或者再读其他的大藏经经典,就如同庖丁卸牛一样,非常的easy。
    所以大觉师兄说,第二品是关键,第二品通透之后,其他几品,不读自通。我们也一样可以像六祖一样,虽然没有读过其他的大藏经典,但是一样可以拿来就讲,因为一切法皆从自性出。
    见性之后,一样可以学习,再学习,但是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或者为了再升级什么,因为事实上,你见性之后就是最高级了,再学习只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生起的种种方便。这种方便就叫做菩萨道。
    其实如果你看过大觉师兄分享的《大乘入楞伽经》其实和《坛经》都如出一辙,你们看六祖惠能的风格也是一样的,讲什么法都是般若,解什么名相都是般若。法法不离自性,念念不离自性,一切名相用自性解。
    一句话,自性就是一把万能钥匙。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神通妙用

    {缘起}

    在分享了正餐,甜点之后,总要来点儿饮料吧。

    今天和各位善知识分享一下六祖的神通妙用

    {降服篇}
    原文: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大觉师兄注:
    六祖在这个案例里面展示了三个妙用
    1.他心通,预知张行昌前来索账
    2.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欠张行昌十两黄金
    2.金刚身,张行昌挥刀连砍三次而不能伤六祖分毫
    六祖如果没有这些实证,单单凭衣钵和那些见性理论肯定是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的。这里面的真实意义,有大善根的人自己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善根的人只会一味的毁谤神通妙用。
    六祖其实给我们降服累生的冤亲债主做了一个表法,也给我们见性之后的能力做了一个示范。用即了了分明,任运自在,来去无阻!
    {生死篇}
    原文: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大觉师兄注:
    六祖离开的方式非常洒脱,一切都在掌控,一切都在规划。建好了国恩寺塔,就准备好圆寂了。而不是说,寿命已尽,六祖说,欲离世间,就是自己不想在娑婆呆着了。准备换个形象去度化众生去了。
    这种对生死的掌控力,难道不是神通妙用吗。其实一切法,一切修行,最后无外乎是否能精准的掌控自己的一切状态和生命形式。
    {降龙篇}

    原文:
    寺殿前有潭一所,龙常出没其间,触桡林木。一日现形甚巨,波浪汹涌,云雾阴翳,徒众皆惧。师叱之曰:“尔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为神龙,当能变化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曰:“尔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师以钵舀之,龙不能动。师持钵堂上,与龙说法,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镇处是也。

    大觉师兄注:
    掌控自己还不是最上乘的,能够掌控龙乃至更高级的生命,才体现实力。冠军都是对比出来的。佛的实力其实也是打出来的。六祖降服龙的故事,在当时可是有七寸的龙骨为证的。
    至此,《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我们分了八篇分享完毕。希望诸位善知识,能够至此明心见性,以自性解一切法,以自性生起一切妙用。以自性展现一切实证功夫,以自性精准掌控自己的一切生死与生命形式。
    在六祖惠能与神秀大师度化了几十年之后,大唐的众生的福报也达到了获得密法的高度。在六祖圆寂的三年(公元713年)之后,
    善无畏祖师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来到了大唐的长安。开始了密法的弘传。大唐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
    而几乎同一时间节点公元705年,楞严经也被般剌密谛缝在了自己的胳膊里面带到了广州,由宰相房融秘密带到了皇宫,又被神秀在圆寂(公元706年)之前抄录了一份,带出了皇宫。
    大唐成为了当时世界各国人民神往的国度,开元时代的长安更是成为了世界最繁华的都市。
    这一切都与密法的弘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最高级的法留给最有福报的人,一切必须匹配。
    所以大觉师兄从接下来就来分享善无畏祖师以及给大福报的人准备的唐密根本经典-《大日经》
    读大觉师兄《坛经》法义分享,直了清净自性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全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六祖大师惠能于韶州大梵寺坛上所说之法。门人记之,尊为法宝坛经,略曰坛经。


    如果智慧福德足够,读坛经,能直了清净自性。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然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所以欲成佛道,先须明心见性,先须修学般若智慧。大智度论说: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坛经》的主要部分,在说摩诃般若法。禅宗的禅,特别是道信以来的东山法门即是以般若为其旨归。到了慧能,更把这种思想发展成一种“一超直入”的顿教。他揭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途径,即是修“般若行”。他说:“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又说:“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忘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照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但《坛经》所说般若的涵义,和一般教家略有不同,如《经》说:“‘摩诃’者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般若’是智慧,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这是说众生当前心性,即是般若真空,一念愚而着境即于一切法有取有舍,般若即绝。一念智而离境即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般若即生。这可说是传统的般若教理的一种发展。

    
    {《坛经》从自心中顿见本性}
    《坛经》宗旨在令学徒从自心中顿见本性,从此以后,于境无染,自在解脱,虽仍不废修行,但既已悟到自性具足万德,无欠无余,所以再有修习,也于体上增不得一分,只是随事体验充实德用而已。因此《坛经》所举示的修行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是于念而不念,无相是于相而离相,无住是于一切之上念念不住。此中,《坛经》特别置重无念,以为无念即般若三昧。故说:“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这即是般若行的确当解释,也就是后世南宗修行的轨范。

    这些都与大乘起信论所述相同。大乘起信论说: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夫妙心者,非修所成也,非证所明也;本成也,本明也。以迷明者复明,所以证也;以背成者复成,所以修也。应知实相全体照明,称为真心,大乘起信论亦名本觉。觉体遍故,诸法皆实。
    
    {二种根本}
    我们福田群的师兄,主修楞严咒,为欲明心见性者,宜应于楞严经,尽其心力,澄心体究。夫一心之源。本自清净。心随境转。妄念即生。如太虗起云。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随韬光彩。由此逐缘而堕幻,安能返妄以归真。惟如来以无上正等正觉。发慈悲至愿。闵凡世之沉迷。念众生之冥昧。为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黏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

    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砂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释曰,此二种根本,即真妄二心。一者、无始生死根本者,即根本无明,此是妄心。最初迷一法界,不觉忽起而有其念。忽起即是无始。如睛劳华现,睡熟梦生。本无元起之由。非有定生之处。皆自妄念。非他外缘。从此成微细业识。则起转识。转作能心。后起现识。现外境界。一切众生。同用此业转现等三识。起内外攀缘。为心自性。因此生死相续。以为根本。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者。此即真心。亦云自性清净心,亦云清净本觉。以无起无生,自体不动。不为生死所染,不为涅盘所净,目为清净。此清净体,是八识之精元,本自圆明。以随染不觉不守性故,如虚谷任响,随缘发声。此亦如然,能生诸法。则立见相二分,心境互生。但随染净之缘,遗此圆常之性。如水随风,作诸波浪。由此众生,失本逐末,一向沈沦,都不觉知,枉受妄苦。虽受妄苦,真乐恒存。任涉升沈,本觉不动。如水作波,不失湿性。唯知变心作境,以悟为迷。从迷积迷,空历尘沙之劫。因梦生梦,永昏长夜之中。
    
    {常住真心}
    故经云。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以不了不动真心,而随轮回妄识。此识无体,不离真心。元于无相真原,转作有情妄想。如风起澄潭之浪,浪虽动而常居不动之源。似瞖生空界之华,华虽现而匪离虚空之性。瞖消空净,浪息潭清,唯一真心,周遍法界。又此心不从前际生,不居中际住,不向后际灭,升降不动,性相一如。则从上禀受。以此真心为宗。离此修行,尽萦魔羂。别有所得,悉陷邪林。是以能动深慈。倍生怜愍。故二祖求此妄心不得。初祖于是传衣。阿难执此妄心,如来所以呵斥。如经云。佛告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实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想相。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唯垂大悲。开示未悟。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勅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所以,对于心性的深入理解乃证悟,还是要建立在广读经论的基础之上。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大觉师兄这样的大伽,也是由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华严等等经论,才逐渐全面了解并掌握运用自性,何况我们。此生若出离不成功,再来的投生的话,即使遇到佛法,你也愿学,还得重新开始学习!

    记得我问过大觉师兄,如何让我们来生接续前生的学习成果呢?现在看来得重新起学!所以,此生我们必须往生极乐世界,学好了本领再来!这也是大觉师兄反复关照我们的告戒:别再来了!来,也是给大觉师兄添乱!因为大觉师兄还要慈悲关照我们,影响精力!


    愿化菩提光,开启众生智,
    救度一切苦,终成无上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很多人整天吃喝嫖赌为什么过得依然很好

    {缘起}
    在分享大日经之前,有几句话要说,事实上,很多师兄是没有机缘读到大日经与金刚顶经这样的经典的,读到了,由于对自性的理解不到位,不能起大妙用,所以看到这样的经典也是眼睁睁的馋,而起不到任何的效果。所以密法的前行非常的关键,其实不止是积累福报的问题,而是见性功德的问题。
    所以,大觉师兄还是要和大家分享一些痛点的问题。
    很多人整天吃喝嫖赌为什么过得依然很好?
    为什么有些师兄整天诵经,放生,日子依然过得很苦涩
    烧香拜佛,诵经是否解佛真意
    {恶者为何有福报}
    很多师兄都会被这个问题噎得够呛,因为这个不是我们肉眼能够看穿的问题。
    以大觉师兄实操经验来说,这些行恶者却有大福报的分为几类:
    从天界来,多半是武将,所以转生后比较霸道,好色,底子厚所以作得起。但是这类人都不会是黑社会,都会成为享福的企业家。
    密宗的护法转生,这类多半是黑社会,所从事的也都是粗暴型行业。这类人遇到绝对的菩萨级别的大咖就会马上臣服。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
    在人间转生,但是非常懂得孝道,前生也帮助了很多人,所以积累了很多福报
    以上三种,除了第二种之外,其他两种都会随着肆意妄为而积累大量的黑色业障,大的人死后直接下地狱。护法由于毕竟有绝对的善根,所以早晚一定会走入佛门。业障也会清除。
    所以总结起来,作恶者多半是消耗前生的福报。福报消耗完的时候,100%会过的很惨。有的就是后半生报,有的是死后报。
    {修行为何越来苦}
    我们很多师兄每天都诵很多经典,做很多福报,放生,供僧等等,为什么生活依然过得很贫苦,窘迫。
    其实各位所做的功德都丝毫不爽的积累了下来,只不过有的要迟一点报,有的要后半生报,有的要来生报。
    所以其实重点是我们要修一些现世现报的福报,比如说供养佛牙舍利,佛顶骨舍利,这些都是决定的现世现报,而且有的是立刻报。
    其次是直接契入自性,来一身复现刹尘身的去供养十方诸佛与众生,也会有即刻的福报,只不过这种福报需要解佛真意才能升起妙用来起作用的,。
    {解佛真意}

    很多人说自己信佛,也会定期烧香,拜佛,诵经,但是在大觉师兄严重,很多人其实只是种下了一个善根,并没有真正的解佛真意。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到自己的命运。
    有些人反而咬文嚼字,把戒律或者佛法当作攻击同修的工具。
    如果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六祖大师的法宝坛经,就根本谈不上密法的妙用。
    不解无相法,终难出苦海。佛法的本质是科学,是一种生死科学,对生命乃至宇宙本质的一种终极诠释。人类当下的科技手段距离佛圆觉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解佛真意者其实是小众群体,是一小批生命科学家,当然我们也会推广一些普惠型的方便法,比如说极乐净土法门。安那般那法门,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的。
    其实最根本的就是金刚经,坛经这样的直接了当的经典,而高级应用的则是华严,大日经,金刚顶经。只不过,这些经高级典都不是文字所能完整传达的,因为见性的人怎么读都有味道,怎么读怎么妙。未见性的人怎么读都是学习理论,所以这些经典不是读懂的,而是用通的。
    至此,《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我们分了八篇分享完毕。希望诸位善知识,能够至此明心见性,以自性解一切法,以自性生起一切妙用。以自性展现一切实证功夫,以自性精准掌控自己的一切生死与生命形式。
    在六祖惠能与神秀大师度化了几十年之后,大唐的众生的福报也达到了获得密法的高度。在六祖圆寂的三年(公元713年)之后,
    善无畏祖师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来到了大唐的长安。开始了密法的弘传。大唐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
    而几乎同一时间节点公元705年,楞严经也被般剌密谛缝在了自己的胳膊里面带到了广州,由宰相房融秘密带到了皇宫,又被神秀在圆寂(公元706年)之前抄录了一份,带出了皇宫。
    大唐成为了当时世界各国人民神往的国度,开元时代的长安更是成为了世界最繁华的都市。
    这一切都与密法的弘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最高级的法留给最有福报的人,一切必须匹配。
    所以大觉师兄从接下来就来分享给大福报的人准备的唐密根本经典-《大日经》
    如果你的母亲是菩萨?


    {缘起}

    观世音菩萨的分身无量,有转生成肉身度化我们凡夫的,有的在空中寻声救苦的,今天分享几个在人间转生一线案例。

    如果你们的母亲是菩萨!

    {直观的感觉}
    这些菩萨的女性分身内心真的是很柔软,有种天然的同情心,一上来就能感受到她们的母爱。他们的颜值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没有瘦的,都是偏丰满的,福报使然吧。
    他们多半有个不错的工作,从事医药或者教育的比较多,至少曾经从事过这些行业。
    他们的婚姻多半不幸,所以往往是单身带着孩子。所以这里面的艰难,只有她们自己才明了。
    她们有的孩子懂事,有的孩子非常的顽劣,但是大多数都是女孩子。
    
    
    我很幸运能够遇到这些分身,她们还对我很好,我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她们的慈悲与爱。只是我已经足够强大,只在极少的时间需要她们点点温暖。但是就是这一点点温暖,已经足够让我用尽余生来为佛法,为众生服务了。因为她们总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让你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所以作一个总结的话,我宁愿不要她们做我的母亲,因为我不想她们这么善良慈悲的分身因为我,因为俗世的上学,婚姻而烦恼,我更喜欢现在的关系,只有当大觉师兄内心真的需要一下支撑的时候,能过来陪我吃顿饭足矣!

    冥界的分享 - 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缘起}

    有些师兄私信我说,为什么不天天更新觉品?

    因为大觉师兄要有感觉才能写啊,没有感觉的时候也憋不出来啊。

    另外就是有些经典的分享是有规划的。坛经系列就是希望留给师兄们好好品一下的!天天更新,就没有重点。

    今天要更新,是因为有一些感觉,缘起是在冥界中,大概江苏的一个法师带着几十个弟子到我这里,要听我分享一些法义,说到这里,有点小尴尬,因为按照他们的规矩,讲法之前要先供奉一下佛菩萨,他们请了千手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让我给开光,还要唱诵版的,我当下就懵了,因为我真的不会,唱诵是我们华人的发明,佛那个时代可没有唱诵,这个法师带来的居士都替我着急,因为她们都会,很尴尬。

    Anyway,佛法的主题不是这些仪式化的东西,更不是这些着相的东西,否则他们的师父就不会带着她们来找我。

    所以今天,就把和她们这些鬼道众生分享过的内容写一下啦。

    {无所住的心是什么心}
    对于金刚经中的这句经典,我们常规的理解,就是不执着,不住,不care。但是真的这个简单吗?
    不要忘了,六组惠能就是到了这里开悟的。所以这个重要节点,我们还是要好好研磨一下的。
    在这里,大觉师兄先提出常规理解的三大弊端:
    不执着 很容易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废,因为你不够执着。计划与规划总是不能实现,当然也包括菩萨道。
    不住 过去就让它过去,貌似很洒脱,但是没有过去的大数据,没有过去历代上师的努力,我们能有今天的胜利成果吗?一个曾经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基本上还会重复犯错很长时间。所以能就这么过去吗?
    不care 如果什么时期都不care,家庭责任谁来尽,父母,孩子谁来照顾,师父谁来供养,三宝谁来护持
    所以没有正确的知见,很容易变成一事无成,不负责任的人。简单的说是与菩萨道相反的人。
    所以随缘不等于半途而废,心无所住不等于不执着。
    {正见}
    所谓正见,就是佛的见地,佛眼观十方法界是什么样子,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洗洗脑,佛的见地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所有相,即是真实。
    也就是说一切相都是假象,就如同十方世界都在上演大片一样,虽然很精彩,有喜剧片,也有恐怖片,但是都是假的。
    但是如果你要行菩萨道,你就要在里面认认真真的扮演一个角色才能让里面的众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作这个事情是要执着的,行菩萨道是要目标明确的,如一众生未成佛,誓不于此取泥洹。这个还不是一般的执着,这个是一个大规划,大目标,要非常非常的执着才能完成的。
    只不过,当你度尽众生的时候,你不会认为有什么众生真的被度了而已,因为众生与我们自己本来是一体,被度的只是大片中的芸芸众生而已。
    所以,无所住是基于假象的一种根本见地,你不是认为大片是真实的吧。那么第二点也同样重要,就是生其心!
    {贵在生心}

    我们很多师兄都修禅定,安那般那法门,要心无杂念,经过几年实战,结果你们当然也知道了。
    大觉师兄对鬼道众生也用特别严厉的语气,重复了六祖惠能的话,一身臭骨头,何来立功夫!
    呆着不动不是让你们变成呆子,木头,石头,即便你们的觉知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是就是呆在那里不动,如同阿罗汉一样。
    佛在法华中告诫我们,一切生命最后一定会归于佛道。六祖也说,自性是活泼自在,任运往来的,你枯坐在这里,众生谁来渡!
    菩萨道是妙运其心,善巧方便的去利益众生,不是一味的枯坐,菩萨道是夹心巧克力,你喜欢巧克力,那么就先给你巧克力,就等于一口咬下去的时候,发现内核里面原来是一颗大榛子,大榛子就是我们的真心,但是没有外层的巧克力,就不能吊到你这条大鱼啊!
    所以,行菩萨道为了众生,要足够执着,要足够有办法,要足够只会,要会依据众生的喜好,设计鱼儿,钓大鱼。所以是目标明确的,是绝对有招儿的。总之一句话,你是我的菜。所以我的心为你们而千变万化无所住,因为你我本是一体,无二无别,我即是那个为你而活的NPC,有够执着,有够负责!
    至此,鬼道众生开始鼓掌,大觉师兄见好就收,否则再搞一个什么收尾仪式,就又尴尬了!
    法师最后送一偈子:
    杨枝轻点法雨熏
    枯坐十年再逢春
    大悲任运善巧便
    即是自在无住心
    假货太多导致不能成就

    {缘起}

    昨天看到两个视频,一个关于蜂蜜造假的视频,一个是关于五常大米的造假视频。

    由衷的觉得如果光靠政府去监管是不太现实了。如果每个人内心没有一个尺度来约束自己,这个社会就会充斥假货。

    所谓的市场营销其实就变成了如何忽悠。

    当然这种假货难免会蔓延到佛学圈,假比丘,假发心,假功德,假上师,假道场,假成就。

    大觉师兄不喜欢任何不实的东西。

    大觉师兄到目前为止也遇到过一些有成就的人,有神通的人,但是真正法义通达的人,于自性生起妙用的人太少太少,有些人是有些小法术,也都捂着,藏着,不拿出干货来给别人。有些就是利用这些小法术骗人钱财。

    佛法在大觉师兄眼中其实根本不是理论,更不是一种政治或者教育工具,就是赤裸裸的生死科技。

    大觉师兄是没有耐心和理论派打交道的,因为基于没有实证的理论,只会引发争论,如果达成统一也是暂时的。所以末法也是斗诤坚固。

    大觉师兄也没有什么兴趣与神通人士交流。因为有些能力的人都彼此谁也不服谁,总想一较高下,或者总想抱团忽悠白衣。大觉师兄不需要任何人给我作背书,更不会给任何人作背书。直播在此,视频资料在此,仅供所有人免费参考。只为佛子们能够把佛法消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空谈理论,或者执着小小的神通而终究不够究竟。

    {真实的发心}
    真实的发心不是靠爆发力,一天读多少部经,一天拜多少忏,放多少钱的鱼等等,这些都是投机行为,所谓的打七,其实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7天不代表7大劫,在7天内勇猛精进,就不叫做勇猛精进。
    说实话,大觉师兄没有参加过什么打七的活动,这都是后来人的发明。真诚的发心就是一生去打七,特别是遇到一些挫折,伤害,委屈,背叛的时候,能否道心不退。这才是真正的精进,心中念念是为了众生。
    如果说发愿就,就一定是内心里面最真实的愿望,自己一个人独处时,内心的真正想法。其实真正有菩提心去利益众生的人不多。
    大觉师兄扪心自问,是真的想把自己实证到的很多一线生死轮回的案例分享给各位师兄,让各位能够在生死中掌控自己的命运乃至生命形式。当然,佛其实早已经说过了,只是大觉师兄用这些直播把理论变成了一种更可以touch到的东西。才能让各位真正的敬畏因果。
    当然,平心而论,大觉师兄也希望自己在居士阶段能够过的比较福慧具足的生活,所以也会努力工作,才能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
    与佛法上,大觉师兄实证到的其实就是顿法,包括密法,大觉师兄没有修过什么资粮道,就是直接启用自性,直接去觉知,直接去观察。其实在大觉师兄看来,其实根本也没有什么渐法,收费口就一个,过了就是过了,没有过就是没有过,扯别的都没有用,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不管在家出家,不过般若门,不识自性,不能一线touch于修行终究只是理论,于所有密法的观想都全是妄想。没有这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全是0。
    很多师兄都会私信我说如何找到清净自性,大觉师兄在这里统一回答,如果你读过《坛经》,《金刚经》,《楞严经》如果还没有明白,那么就多读读觉品,如果还不明白,就反复读,大觉师兄是在坛经的第二品对自性有了一线的touch的,再翻过头读《金刚经》,《楞严经》以及一起经典的般若部分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简单。
    也有很多师兄说,道理都明白就是不能和大觉师兄一样实证,那么就是还是不够究竟明白。只是自以为明白了。真明白了,即刻启用,何须千山万水去寻上师。
    {真正的大师}
    我们都想寻找上师,寻找大师,当然,大师与上师其实不用你来找,因为朝阳区就有很多,从西藏来化缘的也很多。所以大觉师兄从来不care去西藏。因为除了高原反应大概你回来还是一样的你。只不过又远途旅游了一次而已。
    师父有多少明星,企业家弟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内容,有多少实证。
    真相就是这么残酷,见地决定领地,大觉师兄是不会离开自己的领地去寻找的,佛说过,我们就是王子,为什么要捧着金饭碗去要饭呢。
    从单纯的入门引导而言,内地的师父,平均学历更高,语言交流更加没有障碍。从实证的角度,自性自寻自证,再厉害的上师也给不了你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
    如果说真正的上师,大觉师兄的上师是《坛经》,《金刚经》,以及大藏经中的经典。
    大觉师兄尊重有真实见地的实证者,反感任何形式的忽悠,钢铁直男,生无可恋。
    知我者,即同我心,即是一心,不分彼此,不分高下。
    不知者,不怪,亦不怪!
    {真实的道场}

    没有实证者驻锡,再恢宏的寺院都只是仿古建筑而已。
    能够真正的影响到众生去解脱生死,掌控生命形式,再小的地方也是真正的道场。任何一个实证者都是通往十方法界的入口,任何一个实证者都是于十方界坐道场。
    
    {真实的道场}

    没有实证者驻锡,再恢宏的寺院都只是仿古建筑而已。
    能够真正的影响到众生去解脱生死,掌控生命形式,再小的地方也是真正的道场。任何一个实证者都是通往十方法界的入口,任何一个实证者都是于十方界坐道场。

    所以,真正的上师,真正的道场只在大藏经。大觉师兄没有兴趣打假,因为反正我是不会去买假货的,因为假货往往包装的很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虽然过去了,好的产品变成了好的营销产品。
    可怜的是众生,因为大家在共同造业,共同造假。彼此之间互相不信任,想找个担保机构做背书,结果担保机构也被黑了。
    但是不要绝望,至少太阳是真的,而且还天天照常升起。
    于佛法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小时内的课程。但是大觉师兄怕大家错过真实的东西,所以要反复说,反复写,反复直播。
    因为如果大觉师兄不精进,你们就会读到更多的假货,因为假货更会做营销。假货一样很精进。形式感超强。
    娑婆世界如果全是恶的其实还可以忍受,因为很容易分辨,可怕的是那种伪善的,贴着各种认证,名牌商标的假货才让人抓狂。也许有一天觉品和大觉师兄会被假货淹没。其实于大觉师兄不会有任何影响。主要是你们将只能读到假货。因为真货真的不多了。
    若是再来娑婆以肉身转生,让大觉师兄畏惧的不是众生的恶,俗,愚痴,而是没有真货,找不到真正的上师。因为末法邪师多如恒河沙。包装太好,营销太好,谁来都会被忽悠!如果有一天楞严经与金刚经,坛经这样的真货也消失了,或者被篡改了。谁还敢来!
    从实操角度,大觉师兄奉劝各位师兄,不要发不靠谱的愿,生死之际,紧抱观世音菩萨大腿,去珞珈山,极乐,千万不要再回来!你们这些真正有善心的人,善根的人才能读到觉品。大觉师兄不忍心让你们再回来。
    五浊恶世中浊浪滔天,还是让大觉师兄当这根定海神针吧。其实做定海神针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是让浊世变清澈,困难的是你们不要再回来!好不容易淘出来的金子,就千万别回到沙子里面了。
    如果大觉师兄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我希望观世音菩萨不要再有分身以肉身在娑婆轮回。说句实话,我看菩萨的分身一样很苦。
    《神游记》之 唐密遇到正一

    缘起

    师兄们可以把《神游记》系列当做科幻小说,智者见智,从中能够汲取一些有效成分就好。

    很多人肯定以为能在空中飞行并且俯视地球的感觉一定很好,如果你是鸟类的话,也许还好,至少有同伴,如果你是修行人的话,不管你是所谓的阴神还是阳神能出窍的话,在城市中飞行的话你不会感觉多么有意思,因为...

    无聊...

    是多么的寂寞...

    而且景色也就那样...

    最大的惊喜是你发现一个同样能飞行的人,并且还能和你交流...

    这种机会就好比中了头等大奖一样

    飞行
    本来昨天下午三点要直播的,主题是针对道家根底的师兄们的修法,但是由于咽喉有些沙哑,只能延后了。
    说到飞的感觉,很多人在梦中或许都有过,大觉师兄有几种感觉与大家分享:
    1.散步式飞行
    有点类似于走,但是是飞在空中,心要用力才行,类似于旅游观景时会用到这种飞行方式。这种方式大概是10秒钟能从北京飞到天津的感觉。
    2.奔跑式飞行
    一般要通过持咒,像飞机一样的感觉,瞬间就是几百公里的速度,大概是10秒钟可以从北京到西安的感觉。
    
    境地
    1.阴神境地
    阴神飞行一般是看不到任何颜色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灰蒙蒙的,但是能分别出形状,类似于阴间,所以这种方式叫做阴神飞行。很多人在梦中一般都是这种境地
    2.阳神境地
    阳神飞行,一般都是五颜六色的,只有有一定修行根器的人,或者从天界刚刚下来的也有的有这种能力。
    3.自在境地
    这种从某种意义来讲,并不一定有飞行的感觉,但是可以实现飞行的效果,甚至即时传送的,也没有飞行途中的种种感觉,景色呢,就是目标对象所在的境界了,如果目标对象在鬼道,那么境界就是灰蒙蒙的,如果目标对象在天界,就是金光闪闪的。当然如果想体会一下飞行的感觉还是可以的,就是切换一下方式,由即时到达,变成飞行到到达,就更加能分辨方向。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的西方,此言不虚!智者深深点头!理论家又是一顿瞎白活。一个固执的瞎子楞要说天空是黑色的,大觉师兄也没有办法。只能慢走不送。
    
    神游
    神游的感觉只有两个字
    无聊
    当然,不管是梦醒还是自主控制的回到色身,就是会很累。
    如果没有一个人能与你交流,让你天天爬黄山,游九寨,泡天池,你也会很无聊吧。
    当然也有意外的时候,如果刚好有一个人也按照类似的频率在飞的话,那么就有意思的。
    今天要说的是大觉师兄刚刚认识的一个道士,他很年轻大概30岁左右,身高1米75,飞行的高度大概能到20-30米吧,穿着蓝色的道袍,没有道冠,右手拿一把剑,没有护卫,飞行速度实在是慢,我大概是在沧州或者德州一代遇到他的,遇到大觉师兄他也很兴奋,终于遇到一个可以交流的生命了。当时我是属于散步时飞行,他是不是我不知道,但是感觉他已经用尽全力了。
    他和我说他是XX市XX道观正一派的道长,还特别和我强调,我看到的可不是分身,是真身,他还要给我展示一下他们正一派的什么降魔除妖剑法,我下意识的启动了大威德金轮控盘一下,结果这位道长还没等施展出来就直接被禁断了。他和我说,
    唐密真牛X
    他还说我身上有正一派最原始的一种功法,叫做XXX。
    没有想到遇到的第一个飞行中能交流的人类居然是道家的一个兄弟,这位兄弟说自己能飞的是真身,难道是他把肉身给转化了吗。那真的是挺厉害的。
    
    永远实事求是
    大觉师兄认为任何支持或者是批判都不能盲目,否则和迷信没有什么区别,必须要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才行。
    陈寅恪先生的严谨博学是大觉师兄比较尊重的一种风格,“拿个博士学位比较容易,但是为了一个项目而白白浪费了时间才是可惜的”,做学问就是应该有自由的精神,不要被任何一个人或者理论,政策所束缚。
    凡事都力求严谨,凡事都力求延伸到不可能,是陈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继承的德式习惯。
    从某种意义而言,很多知名大学都应该开设一门生死科技的课程,大觉师兄做了很多直播,都可以作为其中的素材。而不是把佛学当做一种印度哲学去研究。大觉师兄比较开心的是能够获得一些知名大学教授的确认,比如清华大学的某知名教授,让我觉得离“大师'这个名称越远越好。
    很多有实证的人更喜欢被崇拜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对佛法前进路上的阻碍,只有更科学的方式,更严谨事实求是的方式才能让某种科技进步。否则就是装神弄鬼骗钱的“大师”越来越多。
    
    殊胜的成就
    如同原子弹一样,只要永远多一个小小的中子,就会永远裂变下去,能量的释放也会无穷大,我们不要笑看一颗小小的赫利种子,即便是一颗小米粒大的明点也足矣燃爆你的全身。
    目标可以很清晰,但是不一定要那么快成就,欲速不达的道理人人都晓得,但是很多人就是急功近利,不要拿着仅有的小小的成就就不知天高地厚,号称佛菩萨再来。
    
    觉远堂直播预告
    主题:【飞往珞珈山】
    直播嘉宾:大觉师兄
    时间:今天上午10:00
    地点:YY直播
    房间号:1349370424
    YY直播使用方法:登录YY——搜索“1349370424”——进入直播间
    {福田需要我们用心去播种}

    人生要幸福,就一定要有福报,人没有福报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就更不要说衣食住行了。所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要是有福报,生活才没有忧虑。


    福田分为三种,“恩田”、“悲田”、“敬田”。


    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因为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生命。当然,我们看到所有苦难的,需要帮助的人都为他们着想,像观音妈妈一样,念念都为众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此福报也是无量无边。再者,很恭敬地去学习圣贤教诲,答应别人的事情很恭敬地去做到,对人对事,哪怕是一个物品都爱惜尊重,不去浪费糟蹋,平等恭敬,那么回馈你的也必将是尊重与敬爱。福田需要我们用心去播种,耕耘,才不会荒芜。

    {我的家庭情况}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小地方,小的时候家庭困难。爷爷是在六零年闹饥荒的时候饿死了,当时父亲十七岁,于是,父亲从安徽出来去闯关东,之后就在东北落脚。一家老小,奶奶,姑姑,叔叔都随父亲在东北扎根。

    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十七岁,叔叔尚小只有五岁,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一转眼,叔叔十八岁成年,父亲替叔叔操办的婚事成了家。长兄如父,父亲对叔叔也一直很严厉,叔叔对这个哥哥更多的是畏惧与嗔恨,因此成家之后,虽有来往,但关系一度很僵。

    奶奶一直随我们一家生活,因为奶奶的赡养问题,父亲和叔叔也经常会有一些矛盾。成家之后,婶婶给他生了两儿两女,身体也一直不太好,虽然生活在农村,却很少下地干活,整个家就只有叔叔一个人勉强维持生计。因为生活艰辛,难免会有困难,加上叔叔有时候喜欢小赌一把。
    {损害福田}
    老姑嫁给了一个矿区的领导,当时生活算是比较富裕,她回娘家探亲的时候,叔叔跟老姑借了二百块钱。

    时隔几年,我去老姑家走亲戚的时候,姑姑让我把这个还钱的信息转达给叔叔一家。叔叔一家收到消息,婶婶大为震怒,说这钱他们还了,于是就去我们家跟奶奶闹。

    叔叔当时也没做任何解释,然后呢就是我们家趁着我父母没在的时候儿,叔叔和婶婶就去了我们家。奶奶当时已经是耄耋老人,因为这二百块钱,婶婶对自己婆婆破口大骂,恶语中伤,并且出手伤人。因为父母不在家,我和妹妹一直在中间拉架。然而婶婶不依不饶,对奶奶言语粗暴,行为恶劣,强加逼迫。我和我妹妹觉得婶婶做得太过分,跟婶婶也闹成了一锅粥。

    奶奶被逼无奈,正午十二点的时候,顶着烈日,就跪在了院子里面指着天知地说:这二百块钱,如果要是让我花了的情况下,那就我就活不过一百天。如果没花着二百块钱的情况下,她指着我婶说你就活不过一百天。

    因为闹得动静比较大,村里陆陆续续也有一些人拉架,总算被别人拉开了,整个事情就算告一段落。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3-24 01:34:23  更:2022-03-24 01:42:1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