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是鬼话还是圣言?---请你判断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是鬼话还是圣言?---请你判断[第2页] |
作者:梦中老农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3.文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吾日三省吾身,【吾---文王自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道千乘之国,【道:治理。【千乘之国:商末之周邦。 敬事而信;【敬:尊敬。【事:天下平之事。【信:理想;信仰。 节用而爱人,【节用:节俭。【爱人:爱民。 使民以时。【使:致使。【民:农民。【以:依。【时:农时。 【译文: 文王说: 我每天要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 我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否尽了最大的忠诚? 我信守大礼了吗?与朋友、与民众、与邻邦交往有没有发生言而无信的事情? 我学了‘经世-济民’的学问,学以致用了吗? 文王之所以能治理好弱小的千乘之国-商末之周邦,令其迅速地富强壮大起来,也就敬事、爱民两件事--- 其一,把‘明明德-天下平’之事铭记在心,尊敬之,信仰之,笃行之。 其二,轻赋-节俭-爱民,使民众能不失农时地种植好自己的庄稼。 【伪儒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君主办事尽忠了吗?与朋友交往守信了吗?学的东西复习过了吗?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理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应该勤谨办事、讲求信用。要务求节俭、爱护百姓。使用百姓服役,要讲求时间,不误农时才好。 |
- |
作者:红黑军团75号 回复日期:2009-08-05 23:05:40 得了得了 不管怎么说 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毕竟人家都是死了很久了 没不要这样刻薄! ------------------------------------------ ---呵呵,红黑军团来和稀泥了---呵呵呵,无所谓红与黑 |
- |
- |
伪儒说---维护三纲,逆来顺受;师道尊严,奴化教育;禁锢思想,故步自封。 人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解放思想,探索未知。 |
- |
- |
为什么说董仲舒以后的所谓‘儒学’是‘伪儒学’呢? 伪儒学的最高宗旨是什么?是忠君。 伪儒者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是为君。 |
- |
- |
伪儒者也,嘴里口口声声君为臣纲,心中盼盼念念望子成龙---说到底是盼望自己成龙-君临天下---妄自成龙也! 伪儒者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则相反:我的意志,你们必须服从! 伪儒者,即便成不了国君,也要做家君、妻君、夫君---过为君之瘾! |
- |
- |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代。 孔子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伟大的思想家。 |
- |
- |
4.文王: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子夏曰: 贤贤易色,【贤1:贤劳。【贤2:贤者。【易:轻视。【色:色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 主忠信,【主---周邦先主:文王。 无友不如己者;【友/友人/人。【如:遵从。 过则勿惮,改。【惮:怕。 君子不重人,则不威,【君子:君主。 学则不固。【则:规则---大礼-周礼。【固:牢固。 慎终,【慎:慎思~~~信仰。【终:终极目标---天下平。 追远,【追:追随。【远:远祖---周朝的远祖圣君:文王。 民德归厚矣。【厚:宽厚---心胸宽厚,质地淳朴。 【译文: 子夏说: 贤劳的有德者,他侍奉父母能竭尽其力;他为君主效劳能贡献其身;与朋友交往,他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问,吾必谓之他有学识。 孔子说: (你没抓住事物的本质,没分清矛盾的主次。 (‘贤贤者事君,能致其身’,其前提是‘主忠信’--- 文王克己爱民---文王忠诚于民,信守大礼,则天下人都是他的朋友,无人不遵从他;即便他有过错,也不怕,改了就是。 君子不重视人民、不信守大礼,则没有威望,说明他没学好‘大礼-周礼’。 慎思并信仰‘天下平’,追随并学习文王,我们就会心胸宽厚、质地淳朴,就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伪儒将子夏的话当教条,而把孔子的话分割之,反其意而用之: 子夏说: 重贤不重色。 要尽力的去奉侍父母; 要不惜生命的去效命于君主; 要言而有信地和朋友交往。 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学过,我也认为他己经学过了。 孔子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主忠信。--- ---学者必以忠信为主。 无友不如己者。--- ---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过则勿惮改。--- ---学问之道,就是有过速改以从善。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
- |
- |
- |
- |
- |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董仲舒迎合汉武帝,把孔子的思想彻底颠倒了---孔子及其思想就变成了以三纲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代名词 |
- |
- |
作者:喝都喝不醉我 回复日期:2009-08-07 11:32:44 LZ 的解释更合理,更好 --------------------------------------- ---呵呵,谢谢理解。 |
- |
- |
- |
- |
-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是封建帝制、封建礼教的根基; ---这是巩固封建统治、凝固人们思想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三大反动纲领 |
- |
- |
- |
5.武王、周公: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父---特指:周朝国父---文王。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多年。 父母在,【父母:缔造周朝之母-周朝国父,文王。 不远游。【不:无/没有。【远游~~~远征---远征讨纣。 游必有方。【---特指:武王远征讨纣志在必得。【方:方向---志向。 甚矣吾衰也!【吾:我/我所处的时代/孔子所处的时代。【衰/衰败。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1,生产;2,奉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其志,何以别乎?【敬:敬仰。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zhuan:吃喝。 色难父母,【---人品不好的父母。【色:品质;人品。【难:不好。 唯其疾之忧,【疾:弊病。【忧:忧虑。 事父母几谏。【几谏:多次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退:返-归。【足:充实。【发:阐发。 回也不愚。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奢侈。【俭:俭朴。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丧,与其易也,宁戚。【易:治---治丧。【戚:亲近;爱。 【译文1: 孟懿子问:‘孝’是什么。 孔子回答说: 最大的‘孝’是不违背‘明明德-天下平’之志。 父亲在世,观其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其行为; 武王、周公多年无改於其父-文王的‘明明德’之道,可谓孝矣。 文王在世时,没有实现远征讨纣的宏愿。武王继承了文王的遗志,发动讨纣革命,志在必得。 我们现在这世道,比之‘文王-武王-周公’时代衰败甚矣! 唉,我好久没梦见周公了。 今天的孝者,他所谓的孝是‘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生养;不敬仰‘天下平’之志,何以区别于犬马? 有事弟子服其劳,拿来酒食给先生吃喝,难道这就是孝? 若父母的人品不好,唯有他们的弊病是最令人忧虑的;应该经常直言规劝父母,令其改正错误。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难道还要尊敬他的弊病不违,劳而不怨? 我与颜回终日谈论‘明明德-天下平’,颜回不违如愚。 颜回返璞归真省其私心,能充实地阐发明明德,颜回不愚。 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说: 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大了! 礼的本质是‘天下平’,与其有‘奢侈-贫穷’之悬殊,宁愿大家都俭朴些。 说什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丧,与其隆重治丧也,倒不如他活着的时候多亲近他、多关爱他! 【伪儒将孔子关于孝的论说,打乱其严密的结构,而颠倒之: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问孝。子曰:无违---不违背于理。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活着时要侍奉;死了,要有隆重的葬礼治丧。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要一丝不苟的安礼法行事。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独以父母的疾病为忧,乃可谓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人畜养犬马,皆能养之;若只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孝子奉养父母时,必须和颜悦色,仅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很听话,吾与颜回终日谈论,颜回从不违背我,好像很愚笨。颜回听了我的话之后,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及退省其私,皆足以阐发我讲的道理,坦然由之而无疑,其实颜回不愚。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丧礼,贵在适中,奢侈治丧则过于文本的要求,俭戚治丧则达不到治丧的本质,二者皆未合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依然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也不敢抱怨,要一如既往地起敬起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时,不可以离家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则必须告诉远游的方向,己告诉父母往东去,即不敢往西走。【批曰: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难道这三千弟子的父母都不在世?他们周游列国有固定的方向?】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年轻时,立志行周公之道,所以经常梦见周公。孔子老年以后,就没有学周公的心情了,所以梦不见周公了。 |
- |
- |
- |
作者:食蟹者 回复日期:2009-07-31 04:33:48 孔教曾杀人,孔子也曾杀人。 孔教危害之大,有识之人尽知。左派如激进的鲁迅,右派如保守的胡适,都对孔教做过深刻的批判,这里就不再赘言。 孔子“圣人”的形象,只是人为的糊弄出来罢了 孔子杀人的事情,在史书上至少记载过两次,一次是孔子52岁(定公十四年)的时候,一次是56岁(定公十四年)的时候。 (一)孔子的第一次杀人 鲁定公十年(前500),齐景公和鲁定公在夹谷举行会晤。 据历史记载,会晤的时候,齐国先是表演乐舞。乐舞艺人拿着表演器具走上高台,但还没有开演,孔子就急步走上来,挥手阻止,说:“两国国君友好相见,夷狄之舞怎么能上前?!”,喝令乐舞艺人退去。 过一会儿,齐国执事又奏:是否可用宫中乐舞娱宾。齐景公答应,于是宫中艺人走上高台,这时候孔子又一次疾步上台阻止,言辞更为激烈:“这些匹夫小人以凋笑蛊惑诸侯,罪当诛!”孔子便下令司马行法,表演艺人“首足异门而出”。 在夹谷会上,孔子杀人,行使的是韩非的权术;杀人之后“首足异门而出”,行使的是法西斯的残忍。 (二)孔子第二次杀人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56岁,他开始代行鲁国宰相职务,这是他的政治巅峰。孔子,这回终于得志了,也终于彻底猖狂了。 孔子代行宰相职务的第7天,便下令杀死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 其实从孔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少正卯这个人博学、通达、善辩而意志坚定,并且有出色领导才能,是鲁国难得的人才。少正卯之所以被孔子诛杀,很可能是因为和孔子的政见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孔子嫉妒少正卯才能。 政敌之间狗咬狗,这不是什么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孔子杀少正卯,开了一个中国很坏的头,开了一个以思想品德杀人的先例。后来的历朝历代所谓“诛心”,文字狱,政治犯改造运动,都可见孔子杀少正卯的身影。 孔子的第二次杀人,没有第一次杀人那么精彩,但更加猖狂和丑恶。 作者:食蟹者 回复日期:2009-08-08 01:48:41 上面的几个骑啥自行车的老农等等,先别忙着做你们的春秋大梦,一味的马屁乱响、一味的顾左右而言他——说白了也就是一味的在那儿装傻充愣! 请正面分析一下我上面提供的真正考据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孔丘的所作所为。我倒很是盼望瞻仰一下你们又是怎么把黑的说成白的!! 请!!! -------------------------------------------------------------- ---先说一下阁下所谓的‘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第二次杀人’---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皆无记载。 ---《史记》曰: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且不论上述记载是否属实,先假定它是史笔。孔子当时是个什么官?相当于鲁国的最高法院院长兼代理宰相。少正卯是个什么人物?是鲁国的中级官员。他的罪名是什么?是乱政。一个法院院长依法判定一个罪犯的死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阁下拿这个说事,把孔子说成法西斯,难道没有丝毫羞愧? ---再说说‘鲁定公十年,孔子的第一次杀人’。 ---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和鲁定公在夹谷举行会晤。这次会晤,很像三百年后的‘鸿门宴’。当时鲁国和齐国的这次最高首脑会晤,各有抱负。--- ---鲁国欲讨回被齐国侵略的大片国土,齐国则想继续扩张,甚至吞并鲁国。 ---会晤之时,齐国先是表演乐舞。齐人‘矛戟剑拨,鼓噪而至’‘欲以执鲁君’。‘欲以执鲁君’什么意思?就是要绑架鲁定公,以鲁定公做人质要挟鲁国。或者杀掉鲁定公,以引起鲁国大乱,齐国就可以乘乱取之。 ---此时,孔子就急步走上来,挥手阻止,说:两国国君友好相见,为什么要弄刀舞剑? ---齐国‘欲以执鲁君’不成,就欲羞辱鲁君,灭其志气。过一会儿,齐国执事又奏:是否可用宫中乐舞娱宾。齐景公答应,于是侏儒小丑打扮成鲁君的样子登场。孔子说:小人以调笑蛊惑诸侯,罪当诛! ---齐国的侏儒小丑被当场斩首所产生的巨大的威慑力,令齐国不敢小视鲁国。这次齐鲁两国首脑会晤的结果是:鲁国圆满地达到了既定目标---齐国乖乖地归还了他所侵占的大片的鲁国的国土。 ---这是一次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 ---孔子杀一人而避免了齐鲁两国交战,避免了数万人流血牺牲,这究竟是大仁?还是法西斯? ---做一个假设:假若阁下有本事,只杀一人而收回被印度占据的大片国土。---请问:你这是民族英雄呢还是法西斯? |
- |
- |
- |
孔子说的‘忠’是针对君主而言,要求君主顺其自然,忠诚于民 |
- |
- |
- |
作者:初中学历的民工 回复日期:2009-08-09 11:40:06 孔子的教导非常贴近生活实践。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忠恕之道都是无价之宝。 或许没有权势,或许没有金钱,但这都不打紧。 重要的是能忍,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 能忍是福,能忍是境界; 能忍则宽阔,能忍则欢欣。 苦难能使人老练,使人豁达,使人长寿。 ------------------------------------------------- ---有研究者指出,‘忍’能致癌。 ---孔子反对‘忍’,而主张‘仁’---爱民。 |
- |
- |
- |
- |
作者:fjhsj 回复日期:2009-08-09 22:30:49 强烈支持楼主 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非常详尽。 ----------------------------------------------- ---呵呵,谢谢支持,敬请批评 |
- |
- |
6.文王:敏於事而慎於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文王。 小大由之,【小大/君主。【由:由己;随意。 有所不行。【不行:不可行;行不通。 知和而和,【知:知道。【和1:暖和。【和2:和谐。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节:制约。 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复:还;偿还。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恭:恭顺。【近~~~信守。 因不失其亲,【不失:无过失。【亲/亲民:待百姓若侍奉父母。 亦可宗也。【可:适宜。【宗:本;样本/榜样。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文王。 敏於事而慎於言;【敏:勤勉/实践。【事:‘明明德-天下平’之事。 就有道而正焉,【就:造就;【有道:明明德;【正:正直。 可谓好学也已。【好:可以。【学:模仿。【好学:学习的好榜样。 【小大/君主。: 为什么孔子用‘小大’来描述君主呢?--- 文王视自己为小民百姓中的一分子,视百姓若父母,鞠躬尽瘁为民众造福,在民众心中,文王象苍天般伟大。 纣王视自己伟大若苍天,视百姓若草芥可以任其宰割,所以他被人民唾弃,在人民的眼里,纣王微小若尘土。 【译文1: ‘大礼-周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文王信守大礼以济民,效果完美。 若君主为所欲为,怎么可以呢?文王知道暖和民心而令社会和谐---不以大礼制约君主,亦不可行天下平也。 文王守信近於义,说过的话能兑现也。 文王恭顺百姓如父母,信守大礼,远离耻辱也。 因为文王不失其亲民-爱民之德,可树为做人的样本。 文王食无求饱,居无定所---文王和民众在一起,与民众同甘苦。 文王发奋致力于明明德-天下平,而谨慎自己的言行。 文王造就了爱民之德的正直的光辉形象,真可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伪儒说: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和’。先前圣君的治国之道,只有‘和’才是最完美的,不论小事大事都靠这个‘和’。 有子曰: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如果有做不到的时候,为了‘和’而‘和’,不靠礼去规范,也不行。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信,只有符合义,说的话才能实现。恭敬,只有符合礼,才能避免耻辱。 有子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要依靠亲属,只有亲属才是最靠得住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作为一个君子,不追求吃的饱、住的好;他做事勤敏,说话谨慎,跟着有道之士而学正道,可谓是好学之人。 |
- |
- |
孔子说的‘孝’包括生育、教育、尊老爱幼 |
- |
- |
- |
孔子说的‘仁’说的是君主必须要克己爱民。仁,发端乎夫妇恩爱。 |
- |
- |
- |
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之‘礼’指的是‘大礼-周礼’,而不是‘曲礼-非礼’。 |
- |
- |
- |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10 17:19:51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00:25:35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09 23:48:17 董仲舒的伪儒确实是抱了统治者的大腿, 但LZ这套从算命拆字来新儒确实不敢恭维! ------------------------------------------------ ---俺哪句话是‘算命拆字’? =========================================================== 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所以儒重“礼”。孔子发展了这种思想,便有了儒家。这跟你说的“人需”有毛关系? ------------------------------- ---俺是老农民,孤陋寡闻,请指教: ---是哪本古籍中说‘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呵呵,可不要引用《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啊---这句话的意思,老农将有专文解读。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请指教:‘他们的知识’是什么? ---秦始皇焚书坑儒---什么意思? ---秦始皇焚书坑制书者! |
- |
- |
- |
孔子的著作包括: 《大学》、《中庸》、《论语》 《易-彖》、《易-象》、《易-文言》、《-|-翼》(系辞)、《説卦》,等等。 |
- |
- |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10 21:19:31 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所以儒重“礼”。孔子发展了这种思想,便有了儒家。这跟你说的“人需”有毛关系? 《汉书•艺文志》及刘向《七略》均认为儒“出于司徒之官”。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需。……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当然刘歆、太史公之流也未必就比LZ才学高! 那么请问LZ的“人需,儒”又是哪本书说的?证据在哪里? ------------------------------------------------ ---你说的这几本书,都是汉朝的书,没有一本是孔子之前的古籍。 ---刘向《七略》?《七略》作者究竟是刘向还是刘歆?老农不太清楚,请指教。 ---据说《七略》已经失传了,不知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本子? ---就依你所说‘《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 ---‘助人君顺阴阳’---什么意思? ---‘助人君顺阴阳’---帮助君主顺其自然也。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明教化’指的是什么? ---所谓‘明教化’,就是‘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何谓‘仁义’? ---《六韬》中姜太公对文王讲,君主必须具备六种美德,其中包括‘仁、义’。: 文王曰:人君必须具备哪六种基本的品德? 太公曰: (一,曰仁---富之而观其无犯,富之而不犯者---富有爱民之心而绝不侵犯民众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共享---仁也。 (二,曰义---贵之而观其无骄,贵之而不骄者---贵为天子而绝不骄傲自大、骄横跋扈---与百姓同甘共苦---义也。 ---‘祖述尧舜’---什么意思? ---孔子在其著作中宣扬尧舜天下为公的思想---尧舜不传位子孙,不搞世袭。 ---‘宪章文武’---什么意思? ---孔子在《大学》《中庸》《论语》中大力宣扬、彰显文王、武王的‘明明德-中庸之道-天下平’。 ---‘宗师仲尼’---什么意思? ---‘宗师仲尼’---‘儒’之‘宗师仲尼’! ---‘宗师仲尼’,这句话,彻底否定了你所谓的‘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 ---孔子之前,根本就不存在‘儒’!更甭提夏-商了。 ---‘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这个‘道’指的是什么? ---‘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孔子著书,以重其言,于‘自然之道-中庸之道’为最高。 ---太史公曰: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何谓‘术士’? ---所谓‘坑儒’----就是: ---坑杀怀有制书技艺的‘术士---儒’。 ---所以,梦中老农说:‘儒-人需’是孔子组织的制书企业的标识。 ---‘人需’---孔子时代,只有‘人’字,而无‘亻’。 |
纠正: 孔子时代,只有‘人’字,而无‘亻’。--- 这句话用词不妥。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孔子时代,‘人’和‘亻’在字形上无区别。 中国字,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很多‘字’是由‘词’演变而来的。比喻‘甭’,比喻‘儒’。 孔子先是用‘儒’---‘人需’作为他的制书企业的标识,之后又升华为他的学说的标识。---‘儒’成了‘济民之道’的代名词。 人,不仅需要物质,而且精神、需要信仰。 所谓‘济民之道’就是‘天下平’,就是中庸之道---君主克己中庸,小民反中庸、得自由、无忌惮。 |
- |
- |
- |
7.文王: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贫困---困。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梦中老农审问之: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主语是谁?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主语是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主语是谁?宾语是什么? ‘患不知人也’---此‘人’,何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什么? ‘三十而立’---立什么? ‘四十而不惑’---对何事‘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指什么? 【其:上文提及的人---指:文王。 【斯:此---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 【之:是。 【谓:说。 【与:心许~~~心愿---‘天下平’之心愿。 【其斯之谓与。: 【文王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是说他在琢磨‘天下平’之心愿吗? 【旁证---《大学》曰: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诗-卫风-淇奥》第1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数年前读《诗-卫风-淇奥》时,曾反复咀嚼而不得其味。--- ‘有匪君子’究竟指谁呢? 他在切磋什么? 他在琢磨什么? 为什么说他既庄严又心胸开阔? 这位集‘匪’与‘君子’于一身者是何等人也!? 【如今对《易经》、《大学》、《中庸》、《论语》融会贯通之后,再读《淇奥》,则豁然大悟矣。 【《易经》被彻底打乱了顺序。《论语》则被割裂分散成可以随意解读的‘语’,而阉其灵魂‘论’。 【《诗经》也被做了手脚,《淇奥》原本属于《大雅-文王之什》,而被移植于《卫风》之列。 【《淇奥》作者:文王。 【淇奥:大河东拐,渭水、洛河流入黄河的交汇处---纣王囚禁文王之地:羑里。 【瑟:庄严。 【僩xian:心胸开阔。 【赫:显赫。 【喧:威仪。 【谖xuan:忘记。 (《大学》:瑟兮僩兮者,恂慄。) (恂:相信/信仰。慄:志坚。) 【瞻彼淇奥---望着窗外两水交接的奇奥景观, 【绿竹猗猗---看着水边的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被当着匪徒囚禁在此的君子, 【如切如磋---心中却在切磋造福天下的道理, 【如琢如磨---琢磨脱困以后平天下的大计。 【瑟兮僩兮---虽然身受磨难,却庄严依故,心胸开阔、信仰坚定。 【赫兮喧兮---威仪凛然的大丈夫啊! 【有匪君子---虽然成了阶下之囚, 【终不可谖兮---却始终不忘‘天下平’,不忘造福百姓的远大理想! 【译文: 子贡曰: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评价文王;何如?---文王被困羑里时不向纣王谄媚屈服;当周邦富强之时文王也不骄傲放纵自己。---这样评价如何? 孔子说:也行。未若说文王乃‘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文王被困时,依然乐观地规划‘天下平’之大计,周邦富强时,依然克己爱民信守大礼。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文王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是说他在琢磨‘天下平’之心愿吗? 孔子说: 子贡啊,现在开始可与你谈论《诗》矣,《诗》告诉我们以往的历史,从而让我们知道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是谁。 读《诗》,不患人之不已yi知;患不知人也。---读《诗》,不担心读者不停止思考,只忧虑读者不知道《诗》中所记何人。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文王的济民之道; 三十岁确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十岁则毫不疑惑人类的终极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自由平等、至善至美的社会---天下平; 五十岁前坚定了宣扬‘明明德-天下平’的历史使命,便著《大学》《中庸》《论语》,歌颂文王的济民之道; 六十岁以后,待我的阅历丰富了、知识丰厚了,对自己的论说听了耳顺,便可以注释《周易》了; 七十岁以后便可能从心所欲地讲解自然之道-济民之道,而不违逆自然规律。 【伪儒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人,贫穷时而不谄媚卑屈,富贵时而不骄横跋扈,这样可以吗?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可也。未若贫而乐(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富而好礼者也(好礼则平安处善不被穷人仇视)。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我懂了,义理无穷啊。正如《诗》中所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像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就像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精益求精也。【批曰:朱熹等不解释‘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啊,始可与言诗已矣!---你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啊,可以举一反三了---听了我以往讲的话,就知道我还没讲出的话了。 (朱熹注: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ji知,患不知人也。--- ---不忧虑人不知道自己的人品如何,而忧虑不会识别人之正邪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而入大学;三十岁有以自立;四十岁时,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惑;五十而知穷理尽性也;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越法度之器。 |
- |
- |
- |
作者:深圳了然 回复日期:2009-08-11 02:00:21 学习了。 原来也想看看这些,但是上句不接下句的注译,让人总是怀疑是不是古人说话的时候,没有什么目的,想什么说什么的。估计想看懂,需要了解社会的背景,但是明显不可能有时间去了解透彻,今天看到了老农的文章,发现语句通顺了。这样子才是说人话的古人呀。 ---------------------------------------- ---呵呵,谢谢理解,谢谢鼓励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