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终南隐修人、寻访中医 作者:油麻菜(转载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终南隐修人、寻访中医 作者:油麻菜(转载[第17页]

作者:娟娟爱美丽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娟娟爱美丽 122楼 2011-08-02 22:26:00
    放生
    
    读经放生积功德、磕头焚香拜祖师、忏悔祝由画符咒......接触中医一年多我发现自己再看这些原本认为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时,已经没有一点不自在。感谢我的工作,让我总能学到很多新鲜的思想,呼吸到不一样的空气。现在我常用新学会带有阴阳八卦的道家抱拳礼说:“在下新手,岸上看热闹的,不小心被推到水里,只......
    -----------------------------
    @心安体健 1604楼 2013-03-08 18:12:00
    都是巴西龟,太不科学了
    -----------------------------
    外来物种确实是放生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在放生的过程中遇到这种问题,仅仅是评价别人的行为,那是容易的,
    即使它是外来物种,但它首先是一条生命,当它生命遇到危险时,我们还是应该是第一时间救下它吧?
    当然如何处置,这就是个问题了,所以说这样的事,你不放生,没遇到,只是说说别人,真的是挺没意思的。

    没遇到,不会有挣扎,不会有思考。个人浅见..见笑了
    福生无量天尊
    等待和追寻 2013-3-10


    
    东南卫视已完成八期每期四十分钟梁某人主持的《民间中医》节目,正在等待播出。与此同时,东南卫视决定停止已进行了三年的纪录民间中医项目。真的非常感激东南卫视,我不知道国内还有没有另外一个电视台可以用三年时间支持这样一个很可能打水漂的项目,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另一个在体制内这么自由自在油麻菜。

    
    为了响应东南台新一年定下的“海洋文化”主题,我的新年目标也转成了潜水节目,绕着地球寻找最美的潜水圣地。

    
    但纪录中医,已经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所以即便电视台不支持,我也还会以个人行为愉快地走下去。更何况现在有了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和聚友会伙伴们的支持。
    这几天和老徐、梁某人、李辛三位老师正在密切地讨论举办“第三届道医会”的具体事宜。透露一下:本次道医会很可能会在一个道家圣地举办......
    每年十场的正安聚友会论坛也在紧锣密鼓筹划中。在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的组织下,即将在3月23日在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召开本年度第一次聚友论坛。4月中旬在西安主办第二次论坛。(更多的消息正安聚友会将及时通报,活动的报名链接近期将在聚友会博客、微博公布)
    正安聚友会网站,三月一定上线!种种原因一推再推,大家多多担待。
    中医梦想的TED项目,正安聚友会已经拿出策划案,下个月正式启动。
    青年中医培训计划、沃特医生的《赤脚医生手册》......好多的想法需要去落实,好多的医生需要去采访,好多的文字还没有写,好多的视频需要编辑......

    
    尽人事,知天命。在我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路上,不可能总是高歌猛进,等待有时候是必须的。
    所以今天决定偷闲,在春光明媚中,泡一杯茶,在梨树下听鸟唱歌。
    赫弗尔先生


    
    匆匆经过德国汉堡。
    同行的李辛兄建议我用半天时间去拜访一位叫赫弗尔的植物学家,“他不是一位单纯的植物学家,而是一位正在致力于把数千种中国中医药用植物用五种语言翻译出来的人。”

    翻译中国药典的德国人,很了不起,可是我的涉猎范围是不是有点大啊?
    李辛看我有点犹豫,大声地加了一句:“他原来也是一个记者,职业摄影师,用的还是尼康相机!”
    哦,那是非去不可了!
    给我们引路的是中国留学生刘璐小姐。刘璐现在汉堡学习传统医学顺势疗法,曾经利用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帮助赫弗尔先生翻译中医药典。据刘璐说赫弗尔为了把大几千种中药名翻译成五种文字,已经单枪匹马独自奋斗了六年。
    德国人!我脑袋正在转着“莱卡相机、克虏伯大炮、奔驰宝马保时捷......”,有文化的李辛又来了一句:“欧洲很大一部分大百科全书是德国人编的,还有《易经》、印度哲学传到欧洲,也都是德国人开始的。”

    
    赫弗尔先生赶到楼下为我们开门,他大大的脑门,大胡子应该比恩格斯短一些,眉毛总是扬得很高。听说有中国朋友来访,老先生特地准备了丰盛而朴素的大餐迎候。我们到访的时间是下午,有点尴尬的吃饭时间,但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已经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在该吃饭了!

    
    走近赫弗尔的书房,眼前的景象就让我更激动了,到处是词典是笔记本是笔是一个寂寞老人的身影。
    如果我有时间拍这个书房的话,我会架一台摄像机用一天的时间探头一样对着这个场景,然后加快速度播放,看赫弗尔的身影是怎样在这个小小空间移动......

    
    现在还有几个人能把书读成这样!我中学读过的一句诗都冒出来——“白首下书帷”。

    
    赫弗尔先生今年61岁,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摄影师,1982年开始在德国做记者。李可、周尔晋、罗大伦原来也是记者呢,我的脑袋又到外面转了一圈。

    
    “当一个摄影师你真的不能什么都想拍。很多摄影师在上面犯了错误,他们做很多东西。他们想拍摄漂亮的女生、汽车、时尚、食物,但他们真的不会成就一件事情。你一定要专注,你想把年轻美女拍的很好,那你就好好做时尚的事情,如果你喜欢汽车,你就好好拍摄汽车。我后来就决定要专注拍摄生物和自然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民族性格,我知道德国人一向精神力、心力、专注力特别强。

    
    “我开始做植物的记录。但是我意识到如果要做药用植物研究的话,一定要认真并得到科学的验证。于是在1999年我重新进入汉堡大学学习植物和药用植物。我说,嘿,我显然比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大点,但我想让自己再尝试一次,那时候我45岁。汉堡大学的老师跟我说不用担心,在他们那里目前登记最老学生是88岁。”这么多年来赫弗尔专门学习过英语、法语、德语、摄影、生物学、药品学,“现在为了翻译中医药典我还要学信息技术和电脑编程……”我开始迷上眼前这个笑眯眯的大胡子了。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出版了正式的中药药典。那时候有人逐字翻译成德语,也是现在正式中国药典的德语版翻译。之后,德国官员们就说:好吧!这是科学验证的,我们会同意药物正式进入德国药房。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德国被允许的中国药物还是这么多。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德国人讲:我要实践中医,我要实践中医。但官员说:不,你会死的,你会死的!”赫弗尔说,在德国,只让正式试验过和科学证实过的药物进来,也就是我们在书上有的,其它全部都被海关禁止。
    “为什么我们要停留在70年代?期间我们已经生活在另外一个时代,中医也一样。”

    
    “你可以想象,我坐在这里差不多六年了。没有一个正式的中文翻译,只有一大堆中文名字,到现在也没人理会他们在德语、英语和法语的正确名称,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

    

    把六七千种的中国药用植物译成五种语言,这对一个不懂中文的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多少中国人都搞不明白那些晦涩的古汉语呢。此外,长期翻译药典的经济开支也是这个执拗德国老头不小的负担。但是赫弗尔依旧不肯放弃:“这是人类最基本神圣的知识,我想很多人需要重新学习这样的知识。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无限未来的路上,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上,也许有一天我会为这世界打开一扇无穷未知的大门!”
    赫弗尔先生的邮件和网站:
    E-Mail: info@yaocaodict.com
    Internet: http://yaocaodict.com/
    期待你的关注和支持!

    道医何诚道 2013-4-1

    道医何诚道

    品脉!每个人的脉都很有意思,就像不同的曲子一样,有的高昂有的悲伤有的压抑有的恐惧,交错在一起......然后我用传统中药用道家的智慧帮助他们把自己的音律节奏找到,重新编曲......

    
    “这位道爷活人无数,光是病人捐赠给他盖庙的善款就有两三千万!” 听说我要在湖北走访中医,看过我所有寻医文字的武汉道友梁爷开始讲故事:“因为给人治病,他还被警察抓了好几回!”

    一位道医就凭借三根指头盖起一座大庙?听上去很有画面感。可惜梁爷又摸摸自己的光头,“我们此行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何爷基本不搭理人,看你们的缘分吧!”

    好吧,看来又是一个传说中“脾气古怪”的奇人。

    
    黄昏时刻,抵达李时珍的故乡蕲春。我们要拜访的何道长是某道观的当家。道观建于宋代,别名药王庙,应该古来就和道医渊源不浅。眼下正在扩建中,规模颇大,新近还开了一家医院。 “道观前面大殿有一个两米高的铜狮子,就是何道长治好的广东绝症病人捐赠。”进了庙门,梁爷还在继续举证何道长的高明。


    因为事先打过招呼,何道长的弟子很快出现在前头引路,并问我们是不是先游览一下道观,说是师父还在看病呢。我选择了直接去看何师父坐诊。
    在道观东南角的一个厢房里,黑压压坐满了人,一位蓝衫的中年道长坐在众人的视线中央,那个气场不用猜就知道是何诚道道长。我远远冲着何道长抱抱拳致意,何爷一团和气地抬手回了一下礼。
    我轻轻地在一个角落坐下,把相机搁在一个比较显眼位置,委婉地表示一下自己的身份,同时也让大家适应一下可能会有人拍照。何道长的弟子们很有灵性,立刻有人跑上前把师父道袍理一理,把桌面混乱的病例整一整。
    诊室静得出奇,每一个病人的眼神都非常恭敬、平和,即便交谈也都是压低嗓门。进进出出的人,都很有礼地和道长抱拳屈身,脸上充满喜乐。这是我寻医多年以来不曾见到的场景。

    何道长身形微胖,红光满面。他看病以脉诊为主,所以大部分时间病人和他都不说话。遇到复杂一点的病情,何道长会加上舌诊和简单问诊。道长看过之后病人又坐到道长的一位弟子面前,重新诊断,药方是道长的弟子开的,道长把开过的方子过目之后,口头指示一下,稍作加减。梁爷说那个弟子是中医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已经追随道爷好几年了。我笑起来,道长聪明人啊,这样既带了弟子,又帮助百姓看病,还不犯错误。

    病人们终于都高高兴兴离开,何道长坐在椅子上看上去略显疲惫。太阳已经下山,这间朝东的屋子略显阴冷。这时候弟子们收拾桌子,端来一大盆热水给师父洗手。我的衣服有些单薄,所以非常羡慕地看着何道长。有人说最幸福的人是沙滩上玩沙的孩子,还有一个顺利完成手术的医生......我觉得还要再加上一位“看完一天病人用热水泡手的中医”。

    
    等道长幸福地泡过手之后,我们开始交流。当然,先是自我介绍,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将来准备怎么做......之类。道长听得不是很认真,一会儿安排晚饭吃炒面,一会儿接电话说明天参加政协会议的事,一会儿一个病人家属闯进来咨询什么......我想这就是很多人感受到的何道长不爱搭理人、有点傲慢吧?确实有点。不过我还是静静地等待着,找机会就说上两句话。
    其实,采访一个人是很有意思的。就比如现在,你需要在很短的时间,用语言打开另一个男人的心门,一个也许已经遍阅悲欢离合的出家人的心门,你甚至要成为他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这可不仅是一个智力挑战,对情商也是极大的考验。我喜欢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我对各种各样精彩的人生充满好奇,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故事就是一道道用时间、情感、甚至苦难编织出来的会说话的风景。
    “我这几年的采访中医,其实是游学,让我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人生。”我指着自己制作的三年寻访的中医照片合影说,“在每个医生身上我多少学到了一点东西,实在是很幸福、很感恩。”
    何道长抬眼看了我几秒,忽然用手遮住嘴“呵呵呵”地憨笑起来,然后放低声音:“我品脉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呢!每个人的脉都很有意思,就像不同的曲子一样,有的高昂有的悲伤有的压抑有的恐惧,交错在一起......然后我用传统中药、用道家的智慧帮助他们把自己的音律节奏找到,重新编曲......非常好玩!”

    “品脉?!”多美好多享受的词!我看见眼前有一扇窗打开了,新的风景正缓缓铺开......

    
    何诚道,原名何良赋,生于蕲春县漕河镇普济观附近一贫民家。父亲是做航运的,总是不在家,而母亲身体不好,时常生病。这让小何良赋心里很着急,总想着要是有一天能学好医术帮助母亲摆脱病痛。何爷的三爷是医生,中医治病的情景给儿时的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三岁那年的冬天,何良赋在道家圣地武当山出家,开始漫漫求道之路。
    “我的医术主要是和道门里的道长们学的。刘师父、李师父、谢师父几位高道都是了不起的道医。”说到谢宗信道长,身为全真龙门第24代弟子的何诚道道长眼光变得非常柔和。“我十几岁就跟着师父到北京白云观,后来谢师父还把我送到大学学习中医专业。”谢道长在道教圈子里是一位响当当的道医,活人无数。在后来十几年的时间里,谢道长一直在言传身教细心点拨何诚道道长道医功夫和医道精神,终于把他培养成一名真正的道医。
    “你学成之后,为什么不留在北京白云观、武汉长春观、武当山等等这些道教圣地呢?”我的问题有点世俗吧,可是转身看看身边的人,哪个不想留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求发展?
    “大德在野!白云观武当山长春观都很有名气,道教根基深厚。可是我身为道门中人,要去的地方正是道德散失的地方弘道,否则就是享受道德。修行人就该到没有教化的地方去帮助当地人。”这话让我想起很多很多远去先贤的背影,他们静默地走向世界的角落,用爱和智慧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明白为什么在这里求医的人们总是一脸平和,举止有礼。一个伟大的医生改变的不仅是病人身体,甚至改变他的心灵,改变当地的社会风气。
    “我们这里没有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唯一的一次盗窃是去年有一辆摩托车被盗。”道长说起这些事的时候还是非常欣慰。“在我们这里,就连晒衣服的时候,大家都有规矩:上衣在上面,下装在下面,或者是分开晒。”
    在等待就餐的时间,站在院子里的何爷见一位老坤道挎着小桶衣服走过,上前和她搭了几句当地话。等老道走后,何爷让我猜刚才的老道有几岁了?我说七十多吧?
    “她已经88岁啦!”何爷说老人家见这几天道观忙,就自己洗衣服,不麻烦平日帮她的年轻道人了。“在我们这道观,没有人可以平白享受供养,大家都有事做,就连吃饭、做功课、开会都是听钟声为号,别指望有人叫你照顾你。”
    何道长说当地人因为信赖道观,常常把子女在寒暑假或是大学毕业之后送到道观生活一阵子,当义工。每每道观有法会或是大型培训班,来帮手的义工最多的时候有三十来号人,时间长达两周。

    
    和何道长饭后散步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他的脚步很不对称。他说自己的腰椎骨折过,一次是看见楼上有个工人掉下来,自己迎上去抱住了他,结果是这个被救的工人送他上了医院。
    以医传道,以身殉道,好像都是很遥远古代中国的事了。何道长说道门现在衰落,很重要一点是道医的没落,实修的道人越来越少,十道九医已经慢慢成为传说。
    我忍不住又问起他前些年因为“非法行医”被公安抓起来的经历。
    “很多时候没办法啊, 病人求上门,跪在你面前。我说不治病,我是骗子。病人就跪在地上,说我就是要你骗我,我要把钱给你骗,求你给我看病。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说我能拒绝吗?”何道长几分无奈摇摇头。“来带我走的公安还问我:把你带走你心慌不慌?我说慌什么?他又问我:你有什么想法啊?我说有想法不能说,呵呵呵。”
    “其实我有三个想法,第一,跟我学医的学生还没有读完,我想把医术都传给他们,希望他们学成之后回到家乡能够红一片天。第二,我们道观还没有建设好。等这座道观都扩建好了以后,我也要离开了。第三,我想继续弘扬道家。如果我被关起来,这些心愿未了,实在有点遗憾。”

    
    应是见到有缘人,何道长和我交流了一个晚上,大早起来饭后又聊到了十点。道观里的病人越聚越多,将近五六十号安安静静远远近近散在周围。实在不忍心大家久等,我提醒道长是不是该开始看病了?
    “好吧,就此别过!道缘滋生,同向大道,返璞归真,福生无量天尊!”
    2013 楼观-聚友 2013-4-7


    2013年度正安聚友会年度“问道-养生论坛”,即将于4月14日下午在陕西西安周至县楼观台温泉酒店举办。
    本次论坛我们特邀刘力红老师、孙曼之老师、三申道人、林杰医生、陈岷先生、李辛医生以及梁某人联袂出场!这也将是正安聚友会成立以来最重头的一场活动。
    无限期待,相聚楼观台!
    参与方式:https://yoopay.cn/event/zva20130414

    
    刘力红:
    中医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
    他的著作《思考中医》开创了一个中医学习的新时代,引发中医界学习经典的大讨论。他创办的“同友三和”中医学校致力于把全球最优秀、最经典的中医引回中国。

    
    李辛:
    古典中医的传承者,中医慈善的推广者。
    用慈悲感知生命的力量, 推己及人,在各地传播推广传播中医。发大慈恻隐之心,立精勤不倦之志,做了大量中医书稿的翻译和道家书籍的整理编校工作。

    
    三申道人:
    道医大师,道家太乙门第七十代传人。
    他曾在山洞隐修八年,背诵二十万字道家经典——《道门秘传黄帝内经》。曾撰写200万字的《尝药笔记》,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道医精髓。

    
    陈岷:
    中医文物保护者,收藏家。
    长期致力于古中医文化的搜集和保护。收藏大量的中医牌匾、抄本、印章、药瓶药罐、药方、神像等,仅中医手抄本收藏就超过三千本,药瓶药罐上千个。
    他坚信,只要古医书在、疗效在、病人在,中医就永不会失传。

    
    孙曼之:
    国医大师。自幼身残多病,历经坎坷,自学中医,终成大家。出版专著《孙曼之中医师承教育丛书:叶天士医案评析》、《朱丹溪医案评析》。
    慈悲为怀,虽身处陋室,仍不忘百姓疾苦,活人无数。为弘扬中医长期免费授课,培养大批年轻优秀医师。

    
    林杰:
    中医大师。
    在病人眼里,他如同一位魔术师,寻找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开关,常常用最简单快捷的导引按跷古法治疗疾病,手到病退。而这些神奇的背后,是这位医林人杰二十多年孜孜以求的付出。

    
    梁冬:

    中国文化传播者。正安健康传媒、正安医馆、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创始人。
    他和徐文兵老师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系列电台节目推动了民间中医学习热潮。长期在各种媒体致力推广中医传播中医文化,为中医的复兴而呐喊。




    以上医生漫画作者是我的朋友薛滨创作。薛兄弟是一位资深设计师、创意人,作品涉及平面、网站、动漫、游戏、影视、产品等多个领域,曾为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陈可辛等多位著名导演影片及公司提供设计服务,也曾创办在线创意定制电子商务公司。后因家人病痛学习中医,师从吕炳奎先生弟子、北京白云观道医馆伍国治道长,现致力于中医题材的创作以及中医文化的传播推广工作。
    遇见李今庸 2013-4-10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一位身形瘦小的老人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他叫李今庸,88岁。今庸老先生不是《笑傲江湖》的金镛,但他是一位老中医,一位中医世界里的金庸。

    在很多中年医生心里,李老是一个传奇。据说当年李老问诊看病,由于病人太多,当地派出所每天不得不派一名警察来维持秩序。李老不仅医术高明,更敢于仗义执言,在中医界是一个响当当的为中医说话还敢大声批评中医的汉子。

    
    因为家里开诊所,13岁时李今庸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医,当时的教材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等经典,75年过去了,李老说自己小时候学习中医“没有走一点弯路”。李老喜欢读书,从经典之作到后世之书。要想学好中医,做一名好中医,李老说一定要记住这四句话:“熟读经典,广览群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我主要搞的是古医书的训诂学,纠正它的错误,我还是有一点体会。”一生酷爱读书,爱想问题的李今庸治学态度极为严谨。说起中医的发展,他激动:“中医学发展就要纠偏,我们大学里很多在强调中西医结合。要再这样下去,中医就完了。它根本不可能结合!”

    
    八十年代以前,李老说他也拥护中西医结合,几十年过去了,他不断反思,发现所谓的结合,结果只是把中医弄得支离破碎,把中医彻底西化。“后来我写了一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医学的发展方向》,率先提出来研究中医要按照中医学的内部规律。”

    
    今年已经过了八十八,李今庸老先生还在坚持写作。我看见他掏出一个信封,里面全是他看到的关于中医问题的报刊剪纸。“写得好不好,后人判断。我已经活不了好长了,就是想给后人多留一点东西,一点我的思考。”

    
    我跟李老介绍我正在做的纪录中医和正安中医聚友会,李老非常开心,当场为我们写下了“公平 正义”四个字。他说中医要发展要弘扬,不要成天要求社会对中医“公平正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医的我们,首先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
    《林李之见》(一)——《知其要者》


    
    2013春天,陕西。
    和李辛兄、林杰兄游学渭南,他们无论在车上、在饭桌前、在散步中、在狭小的卧室里,都能听他们激情四射酣畅淋漓地论道中医。
    油麻菜有幸得闻,奋勇纪录,欣喜之余,不敢独享。

    
    林杰:《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大家说中医很难学,其实中医未必是很难学,而是没有抓住这个主线而已。


    李辛:我是大学三年级碰到我的引路老师,他就说你把中医学院学过的东西都忘掉,所有的病和所有的方,你就看四个字——寒热虚实,我就是从这里进来的。


    林杰:人说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可用之方。没有人的病是因为你的框框条条而生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寒热虚实”这四个字。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李辛:去年道医会,我说宋代的那个治疗疮疡病的思路,其实是非常好的治疗内科病的思路。为什么?它一上来就是判阴阳,就是这个病你先看阴症还是阳症,阳症你不用治,稍微碰一下就好了,不把这个局破了自己就好了。难的是阴症,阴症就是它自己已经没电了,程序也乱掉了,内存也不够了,然后它已经在往里边掉了,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症状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它后面还有好几层要掉呢。但是现在我们的病跟汉代不一样,我觉得汉代百分之八十的病是三阳症,我们现在百分之八九十是三阴症。


    林杰:肿瘤也一样,如果长在体表的肿瘤大家都觉得不可怕,一个它有形可视,你可以看得见它的形、状,都可以看得清楚,容易判断它的寒热虚实。另外一些肿瘤长在体内,你又看不见它,只能去猜测、揣摩,去推理,大家就觉得不着边际。如果说有办法像看待体表肿瘤一样的方法,或者掌握这个要领,那肿瘤也是一样的可以治疗,没有问题的。


    李辛:现在看不清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原来学习的那套辨证论治的思路。它其实辨的是病辨的不是常。不管它是肿瘤还是感冒还是现在的这个禽流感,你所要看的还是它元气的虚实,这是最基本的,你就能判出事阴症还是阳症,然后你还是要看他的脉络是通还是不通,哪里不通,这些东西就像是这个房间的基本状况。我们现在其实是根据邪气在判断,所以邪正不分。有的方向是邪气主导的方向,有的方向是正气主导的方向,但邪气主导的方向其实只是一个假的东西,正气主导的方向,或者正气和邪气相争产生的那个方向才是我们要解决的方向。而且正气和邪气相争产生的方向,它的基础点还是在正气。


    林杰:我反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这个,我说的人其实就是人体的正气。我强调天下无病其实也是想把大家的这个框框打掉,不要以病来辨证,而是你要看到它元气与邪气之间的这种比例关系,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关注的点。


    李辛:也就是说,我们医生的着眼点,当你说是天下无病的时候,不是说想当然说天下没有病,而是说我们看到的是元气或者人体的生命力,它的脏腑气血,它的经络,它本来应该所在的常态是什么样,我们所要治疗的是让人体失常的那幅图画变成正常的那幅画。而只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完成这个由失常到正常,这个病自然就解决了。你说的可能是这个意思。


    林杰:对,我并不是看不到这个现象,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电脑屏幕上有无数种图案,我们很真切的看到它,我们并不否认看到这个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它只是数据传递的结果,数据转换的结果,支撑这个数据的是什么,是网络和内存,你只要改变了网络,图案早就变了,你改变了内存,图案也早变了,但是你必须看到这个图案,知道它是来自百度还是来自搜狐,你才能改变它的内存改变它的网络。所以现象背后一定有支撑的东西,支持它出现这个现象的东西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仅此而已。


    李辛: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就是一个电脑,它的硬件每个人不一样,它的软件每个人也不一样,它常用的那些程序,程序其实就像经络或它的反应模式也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同样一个病或同一个邪,它到了每个不同的身体里边之后,它表现出来的症状,那个相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谓的辨证论治都是在抓表现出来的东西,然后再倒推。其实真正的原本的中医,就像《黄帝内经》里面说的“众凶弗闻,众脉不见”,你要忘掉这些想象,直接去看这个人本来的那个样子,而每个人本来的样子就是很简单的,元气有没有,中气有没有,然后元气向外输布到最外面的那个东西有没有、通不通,最外面的东西收回来的力量够不够。这个是最基本的,然后才是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然后再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然后再心肝脾肺肾,那都是再细节、再细节、再细节......人体最核心的是这一个圈,元气、中气,然后元气、中气到表和到里的一个开阖,然后才是我们现在学习的脏腑、奇经八脉、邪气、中医的辩证、中医的病名、西医的病名......它是一圈一圈一圈,中医伟大在哪里,就在这里。
    《林李之见》(二)——《负阴抱阳》 2013-4-16


    
    林杰:我们在练功的时候都有一个要求,叫做外裹内撑,外面气包裹起来,里面的气往外撑,有点像篮球一样,外面那层皮是裹着的,里面的气不往外撑就散了,整个身体处于气的外裹内撑这个状态。所有的练功都是这样子的。一种平衡的结果。你撑大了就破了,压进去就瘪了,它就是要在那样一种状态。无凹凸处,无断续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就是你刚才讲的开阖就是这意思。


    李辛:这个也是雅克爷爷说的,他认为阳气就是一个约束力,当阳气没有的时候,它既约束不了也支撑不了,这个局就破掉了就散掉了。内撑是从内向外的那个力,其实就是开,这个开不仅仅是现在所说的卫气,其实是从下焦开始的所有一切把整个身体启动的那个力量。而内收的力还是在下焦,能够收住不散掉的那个力量。所有的力都是从最下面开始的。


    林杰:所以叫卫出于下焦。


    李辛:现在比如说对卫气或者对下元的这个力,也是局限在卫气或者局限在膀胱经,其实它是一个整体力。




    林杰:我有一次在练功,练带脉,我终于知道带脉不是只有这里一条,而是可以推而广之,所有横行的脉都是带脉。因为我那天练的时候,脉是这样子走上来,一圈一圈走出去,全身上下无处没有横行的脉。有一个纵行的脉一定有个横行的脉在约束着它。这个气呢,你可以把它当做卫气,也可以把它当成带脉的一种约束力。哇~~,那种感觉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我一直以为带脉就是这一根,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一个圈形的东西。


    李辛:或者说是人体元气的一种修复力,它时时刻刻在修复。而且我怀疑再早的中医和现在流行的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可能还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到的脉,有这样走有那样走,或者学的就是这么走,但我们都知道,其实不局限于此。就像佛经里说的“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就是说作为当时来说,只是给我们一个表法,有这么一个脉,但实际上真正的脉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你扎足三里扎一针,这一针下去就是像往池塘里丢一块石头,全通的人就全身都有感觉,只有非常不通的人才会很局限地顺着这条经走。这也是现在不少学中医都是在想象中学习。




    林杰:所以要想理解经络,不能按图索骥,误认为穴位的连线就是经络,认为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其实是不对的。在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时空地点下,经络都不一样。经络一定是我们人体的元气在体内循环和在体外沟通交流状态下的一种产物。比如说在寒冷和温热的天气下,经络所走的方向和大小、宽幅一定不一样。并且它也不仅仅是一条线。

    
    李辛:《黄帝内经》里面有一段话叫“三焦者,元气通行之府”,我觉得重要的是三焦,经络它是三焦的支架,或者是主干道而已。元气当人体在不同的状况或者在不同的天气的时候,它在输布的过程当中是以三焦的开阖为中心的。它其实就是一个圆球,经络如果太局限在我们学习的这个经络上,真的会变成有形化的考虑,当一落入有形的线路的思考就偏掉了。




    林杰: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它已经把经络的实质讲得很清楚了。经络是阴和阳的聚合体,冲气是指它在流动的状态,经络一定是阴阳聚合体在流动状态下的结果,所以它的三个因素,有阴、有阳、且在活动当中,它一定不是死的东西。因为它有阴有阳,所以它分为可视和不可视的部分,如果你一直去找可视的部分,就丢失了它很重要的另外一部分——阴的部分。一味地去执着有形的实质,而忽略他空间的部分,也许研究的方向就有些偏颇了。经络犹如闭合线路中的管道,你看电线,若没有电流,没有在闭合的环路中存在,只是个摆设。





    李辛:这个只能靠打坐去实证它,所以中医学院的学习如果没有这一步我觉得是非常遗憾的。




    林杰:所以未来你应该去传授他们一种方法,怎么样让他们进入实证阶段,他如果对自己都没有认识,没有体悟的时候,去治别人的病真的都是瞎子走夜路。




    李辛:不少中医,即使已经很有名的,他内心其实是惶恐的,他并不快乐。我在想,慢慢地我们把已经有的书汇集起来,介绍给中医学院。比如说像熊春锦老师的《道医学》,我们刚刚讨论的那部分他讲得非常深入,非常广泛,这次我看了以后对我启发特别特别大,像雅克爷爷的书,我们可以出一个清单。因为我现在感觉去大学做一个讲座他们可能会觉得很好,但是你真要去推广,会有很多抵抗的,一方面是体制里面的抵抗,老师的抵抗,另外一方面学生他如果没有真正的知道这个东西好,他要来学,我们这样直接去给他们,其实还是很费力。我现在感觉西方的学生反而是我教过的学生里学得都比较深入的,第一他没有成见,第二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独立思考,要质疑,他都会带着问题来学,第三他要自己独立开业,他们学的时候都是非常非常投入的。我希望,我感觉未来两年左右中国会出现这么一批人,一批学生,或者是已经工作的人,好像中医我觉得它在觉醒。


    李辛:我那天晚上突然想到,中国文化或者中国人的经络也正在重新接通,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它原来外面有重重束缚,它里面的气脉因为这几百年的消耗都闭住了,现在我觉得整个社会或者全球所有的相,都是中国文化或者是中医,它的经络正在自然地接通。我在想,顺着这个接通的相,我们作为中医怎么来在这一部分做一些工作。就像昨天你说的,我们原来学的时候真的是撞头一样地学,像我周围的几个朋友他们也都是学到半疯掉的时候才学出来的,我们差不多都是这样一批人。
    《林李之见》(三)——守常 2013-4-19


    天下就这一个病,就是常与失常,常是不变的,所有的常就是这一个东西,失常的是千变万化,你只是把它弄回来......中医治病其实非常简单。

    
    李辛:方向是第一位的。很多人挟一技以行天下,或者觅一个方子行天下的,大家会误以为这是中医的核心,其实误导很大。怎么能够让在校学生或者年轻的中医一开始就能够知道方向在哪里?





    林杰:有一位 很著名的医生说"没有秘方"就是这个意思。他其实并不是说他没有一个他得心应手的 处方,而是他认为针对每个人 一定是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因人、因时、因地"地去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辨证论治的,最后选用一个相对合拍的方药,所以没有所谓以一方治万病的"秘方"。我觉得这完全正确,因为真正能做到辨证论治的时候,就会发现不需要秘方。知道了炁的升降出入,知道了药性的寒热温凉平及药味的辛甘酸苦咸淡;以及这些东西与病人的原有体质、元气之间的一种交流;你就知道怎么样用药物去帮他按气血原始的方向行走。帮助到了,就已经是最好的东西,一定不要过多地干预,强行改变气血的初衷。


    黄剑: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我们要学什么黄金构图、对称构图、斜线构图、S形构图等等,会想到用光是什么,逆光、顺光、什么光线表现什么人物,书上都会教你,但事实上到最后其实就是抓住神,他的眼神,他的那种动作的高潮,一种情绪的出现,自然的会形成一个格局,这时你摁下快门去,就抓住他了。

    
    李辛:这个叫势、机、度,格局其实是它形成了一个势,在医生或者摄影师当下切入的时候是机,这个机它能够把整个势都涵盖住,而且未来的势和过去的势全都包容掉,度就是在那个当下恰到好处,这个是需要训练的。作为初学者势一定要看清,然后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学会抓机,然后反复锤炼的是度。






    林杰:太棒了。我一直在努力的也 不过就是怎么样去把这种“机”和“势”表达出来,所以我想出的每个名字里面都有“机”字,都有“势”字。几十个名字里面都有,但一直没有表达得很清楚。




    李辛:人体的气,比如说需要吃人参的,其实是下焦虚了,虚了以后,其他都动不了了,不能根据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了,机器就停下来了,人参就是给这么一个势而已。小柴胡是从里到表中间缺了一段,或者桂枝汤其实是同一水平的,麻黄汤是里面都有,表闭住了,需要一个力,就能出去了。我们拼命地争辩,小柴胡汤、补中益气、逍遥散、桂枝汤到底有什么区别,都是很细微的变化,它们的势都是在中间这一路,这样出去,仅此而已。那些细微的东西实际上是需要他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中慢慢去体会那个度,作为初学者,能够抓住这个“势”,知道什么叫“机”,抓住“势”和“机”就会成为非常好的医生。

    
    林杰:我反复强调的一个医生的作用其实就是两个字叫“帮助”。假设有个人去登山,登得很累了,却要上一个台阶,上不去了,那时前面有人拉他一把,或后面有人推他一下,他就上去了。医生就是这个人,在这个恰当的时机出现了,帮助他过这个难关,就这么简单。当然,他主观上要有上台阶的意愿才行。



    李辛:有个口诀“守中央,通四方”,所有的病都这样,要明白是需要先守中央还是先通四方,守住中央它自己就通四方了,中央有的你帮它通出去,通出去后它自己又回来了。像这个门,它开也开不了,合也合不上,你先看,它需要合就给它合,合上了就成了嘛,它需要开自己就开出去了。开阖是“机”当中最重要的。
    我原来看病以直觉为主,03年在御源堂,徐文波说李辛啊,你这套人家没办法学,你能不能用整理一套理论把它表达出来。我当时是愣头青,觉得这个东西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有什么好讲的。后来认识了克劳丁娜,她是西方人,她问了所有这些问题,并把我的回答记录整理出来,后来整理出《回到本源》这本英文书,现在中文版正在校对中。


    林杰:我这么多年做下来,发现自己在做治疗的当下一定没有理论框架,我觉得当时当下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当调理完了,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做的时候,我才想去追寻我刚才那么做的理由。而当我开始思考时,刚才那种状态已不在了。我经常开玩笑说刚才是一定是元神在给人治病,因为我觉得那个瞬间,完全已经脱离了自己小我的这个状态,用另外的一种状态在做事。我感觉平常都是用识神在做事。





    李辛:你其实跟病人跟周围是合一的,合一的时候你知道哪里缺了一块,没有这些思考的。





    林杰:因为我从来不会事先设定一个东西去迎合它,针对它,就是在当时当下觉得应该这么做而已。我现在说说笑笑,但是我一旦进入治疗状态的时候,我一定就忘记了刚才在说什么,就是在治疗当下会做一个判断而已。所以别人一直问我擅长什么,我真不知道擅长什么,能治什么病,我也不知道,从来没有病名在我这里产生过。

    


    李辛:天下就这一个病,就是常与失常,常是不变的,所有的常就是这一个东西,失常的是千变万化,你只是把它弄回来。就像一堆东西,不同人进来会摆出不同的样子,宾馆的服务员知道杯子和茶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常,很简单。中医治病其实非常简单。





    林杰:很多人,当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的病就应当快好了。比如有一个人有颈椎病老来找你调,最后你发现他只是枕头不好,你让他把枕头换掉他马上就好了。那个人说老是腰疼,来治了就很好回去又疼,后来我一看他那个弹簧床都差不多快烂了,他睡在那上个床上不痛才怪,后来床一扔掉就好了,生活方式真的很重要。真正的中医是很艺术的,化争斗于无形,让它归本位,各得其所。这世界上所谓的邪与正也都是我们的观念,它本来就存在,当你把它归为邪的时候它才变成邪。





    李辛:要是我和林杰跑到摄影圈去做摄影去了,就会有人说这个不正常,我们俩就是邪气了。


    林杰:对,所以中医把这种气称为"客气",来做客的。偶然来客串一下可以,不要老留在那里。有一个词叫鸠占鹊巢,本来你只是来过路过一下,打酱油而已,现在变成你留下来了,还把主人赶了出去。哪里有天理啊?

    2013年正安聚友会年度论坛 2013-4-20



    
    凡事不怕做不了,就怕不敢想。
    正安聚友会一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十期论坛,作为中医和中医爱好者、中医学子的交流平台。梁某人说:“我们再做一次年度论坛,把几位强力推动民间中医事业的中医好手聚在一起论道,做一个中医的TED盛会,如何?不仅仅如此,还可以请非中医的有识之士来谈中医,从更多的角度看中医!”
    想干就干,在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和聚友会强大团队支持下,2013年4月14日,陕西西安楼观台,“楼观-聚友”以“问道养生”为主题的正安聚友会2013年度论坛就这么心想事成了。

    
    “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三申道人、李辛医生、孙曼之老师、林杰医生、刘力红老师、陈岷先生。还有一位非中医人士,”梁某人指着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缓步走来的中等身材男子:“《冬吴相对论》的吴伯凡老师!”

    
    三申道人和孙曼之老师!这可是两位大师级的道医、中医大师,都是我寻访中医故事里的主人公。
    三申道人一向特立独行不问世事,这次之所以能把他请出山,主要功劳来自这次会议的主办地楼观台,二十多年前他参访过这个道家圣地,现在想回来看看。
    孙曼之老师的参会更是难得,身体残疾的他二十多年没有出过远门,据他儿子孙乃雄医生说:“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爸爸只出门吃过两顿饭。”所以当我看见孙曼之老师真的应邀出现在楼观台时,真是又惊又喜又惶恐。

    
    “为什么今天有这样一个场聚在一起,我相信一定是每个人愿意来到这里,这个愿意就是我们讲的中医的心,或者中国人所讲的心,有人愿意,再加上外面诸多的缘分,缘分和合于是成就了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有这样的发心,有这样的缘分,所以才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梁某人首先代表正安聚友会感谢活动的支持单位曲江文旅和他们组织的中国老子文化节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场地和保障。

    
    开场嘉宾吴伯凡老师是梁某人音频节目《冬吴相对论》的铁嘴搭档,天文地理商业经济时尚传统无所不谈的大家。吴老师不是中医,但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思考中医和生命的和谐。
    “人在大地上,终究有一天他要意识到他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他只是一个管家,他在面对一片森林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护林人,而不是这片森林的拥有者,这种生杀掠夺不记一切代价,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对这种生态思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有一本书叫《病人地球》,把地球理解为一个病人,原来在经济学者的眼中,地球是一个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叫生态服务提供商,这个提供商非常尽职尽责,而且从总体来说是免费的,它的整个能源供应上是太阳,经过细致的安排春夏秋冬风调雨顺,它能够掌管好,以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掌管地球,这就是天的语言。而我们人类的方式已经干预到整个的生态,以及自组织、自修复、自管理这样一套系统。这就像我们的身体,在健康的时候我们认为身体是免费的,什么时候知道不是免费的?进医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个心脏、一个肝脏值多少钱......”

    
    瘦瘦的刘力红老师,像一个把眼泪涂在花瓣上的诗人,一个中医路上的苦行僧。就是他的苦心他的思考他的执著,后来再加上梁冬徐文兵老师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节目引发了一代人对中医的热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就是回归,兴就是回归以后重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周虽旧邦,其命唯新”。所以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梁某人坐在了地板上主持节目,不是因为累了,是因为他正在恭恭敬敬地和坐在轮椅上的孙曼之老师对话。梁冬是我认识的文化节目主持人里最优秀的那个,他不仅博览群书(平均两天读一本书),而且交游天下,总在和一些社会精英商界名流交流学习,从每个成功人士身上学一点东西,日积月累,你说梁某人的智慧和知识将会多么强大!而这一切,都源于
    
    这个“拜师大户”对知识和智慧的恭敬之心。

    
    “自学中医我的体会是,第一要读书,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读了书才能知道中医的基本理论,如果不读书我建议他早一点学别的,喜欢读书的人完全适合于学习中医。读中医的经典,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第二,中医的方法论,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在于它不同的方法,而不在于它的药。你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可以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让中医继续焕发它的青春。“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四气五味”这都是中医的方法,应该很好利用。一个很好的中医,不在于他会背多少东西,而在于他会不会观察问题......”
    中医文化收藏家陈岷先生。多年来他一直在中医文化的千百年时空中穿梭,收藏了三千多本中医手抄善本,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医药瓶、药罐、牌匾、印章......他一再强调,只要古医术在,病人在,治病的效果在,中医就决不会灭亡!

    
    中医文化收藏家陈岷先生。多年来他一直在中医文化的千百年时空中穿梭,收藏了三千多本中医手抄善本,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医药瓶、药罐、牌匾、印章......他一再强调,只要古医术在,病人在,治病的效果在,中医就决不会灭亡!

    
    李辛兄这两年专注学习中医、整理经典和休养生息。这次李辛演讲的主题是:中医临床和学习中的几个关键词。“古代一个比较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他不会路见不平就上去,他会先看是警察打小偷,还是小偷在打警察,然后看警察能不能打败小偷,如果是可以的,他装作没看见,就走过去了。现在大多数的治疗,其实都可能是错的是过度的,虽然是技术高精尖,虽然是非常的昂贵,虽然是非常有名......古代的每一个读书人都会学一点中医,这个不难,大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学开方子,只要学会和疾病怎么下个和棋,下个平局......”

    
    三申道人出场。三申道人是读古代经典长大的人,说话有很多古语,写的文字全是古文。这次他的演讲的主题是介绍他小时候在山洞里背诵下来二十万字的《道家秘传黄帝内经》。不过他强调:“其实我不觉得你学现在我们流行的内经,或者我撰写的内经哪个好,我不觉得哪个好,如果说一个人在生活里头去用心的话,不需要内经。”

    
    最后出场的是林杰医生,林医生有一双神奇的手,挥洒之间,病人很多身体的不适就会烟消云散。在我幻想的中医侠客行里,他和那位“千臂如来赵半山”特别神似!不过林杰认为,“作为病人,不去改变错误的心智模式,而一味要求医生治病的话,那是舍本逐末了,因为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所有的医生只是起到帮助的作用。这个医生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前面有一个高台上不去了,而你心里想上去的时候,有个人在前面帮你一把,那医生就是这个人。”

    
    “疾病其实就是一个概念,禅宗里说,我手指的那个月亮,手指是一个名词,但是它并不是月亮,是方向,我们起了这个名字之后,很容易被这个名字所左右......名字是所有人对你的祝由,因为你有这个名字,你会被这个名字带来的声音、符号、信息形成一种影响。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其实我们所有的老师一直在跟大家讲一个东西,不要被概念所迷惑,你要突破你对这个概念的影响。”这也许是对林杰医生“天下无病”这个演讲主题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四个半小时的加长版聚友会年度论坛在梁某人生日时自拍的《心的力量》短片中结束。
    “一切东西都是聚合的产物,聚友会就是一个相聚+分享的平台,我们帮助病人找到合适的医生,帮助中医爱好者找到相应的老师,帮助老师找到更多的志愿者帮助,帮助传播老师们优秀的思想......”梁某人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聚友会这个平台,为什么我们大家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本次论坛所有的门票收入都用于捐印中医善本《醫肇津梁》。
    第三届医道会 (一)道不孤 必有邻 2013-4-23


    第三届民间医道会,孙曼之老师总结发言。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还有各位道长好!

    医道会一年一次,已经开了三届。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我很感动。咱们这个会议确实比他们主流学术会议高级的多了,确实是,素质也要高很多。这几天的会议,我感到很震动,我觉得不管是学术素质,还是出席会议的人的素质,都是出类拔萃的。这几天,咱们这个会议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比如说三七生老师, 他几乎是我们中医的精神领袖。我觉得就是如此。曾经有人批评三七生,我说:“你可以批评,但是你不要忘记三七生是我们中医的启蒙人,如果没有三七生老师,就没有最近这十几年来中医出现振兴的这个波潮流”。 三七生老师的这次发言也很精彩,特别他最后谈论的痛风病机、治疗,谈阴阳,我过去没有听他说过,我今天一看,他不管是内容还是分析,哎呀,真是一个好老师,确实是个好老师。

    
    再,我还注意到,咱们三七生老师还有一个特点,我发现他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还在学习还在探索还在进步。他谈了很多问题,比方说他这次强调关于阳气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三七生老师他是咱们火神派的一个主要人物,他过去文章多数是倾向于这方面,但是这次三七生老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回顾,做了一个新的阐释。他一再指出:补阳的问题其实就是应该用甘味,那就是说,补阳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用辛热,辛热只是救逆之用。从生理,从阴阳的性质来说,应该是甘味的问题。何谓甘味的问题?就是柔味养阳,我的理解和三七生老师很相近。《内经》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你要知道这一句话的前提是“阳气者,”不是说邪气,对吧?我们老说阳气的重要性,那么阳气,《内经》说它是精则养神。它是最精华的、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最精华的那一部分它是养是神。最柔润的那一部分它养的是筋,柔润是什么意思?应该说柔和润就已经包含了阴的意思。所以说在人的生命中没有单独存在的阳气,没有和阴分离的阳气,分离就不是阳了,就是成死物,就成死阳了。在运动的过程中,阳气是柔的,我们不要忘记,阳气里面是含着阴的,单说阳气,阳气多么的重要啊,重要得简直和我们头顶上的太阳一样,离开了阳气我们一分钟都不能活,这个话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只是这样说就有一点偏执。三七生老师这次说到这一点,我特别的欣赏,我觉得我们在这一点上是达成了共识,我当然很高兴的。就这点上来讲,说明三七生老师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和他一样地与时共进,共同学 同进步,这是我最大的感慨。

    
    再一个我特别感动的是刘力红老师。因为前一天在聚友会年度论坛上,我和梁冬对话,他老说的那个他感兴趣的湿热的问题,他觉得我说的热的危害,他没听说过,所以他就老问这方面。问了以后,刘力红老师他就落下这个印象。然后我们吃饭的时候,有人就说“你们可以交流”,刘力红老师就说,“哎呀,他是寒我是热的,怎么交流啊”,,我说:“刘老师你误会了,这是梁冬他提问偏到一边了,其实不是这回事。我是以伤寒论起家的,”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语言,有了共识。我又说:“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即将要出版的《伤寒论讲稿》,这比我所有的那些医案那些评析都重要。学生们一进门我就强调,《伤寒论》是首先要学的,学完了才能上临床,这是指导我们进行临床的理论基础。”我和刘力红老师在私下交流了好多次,在交流中我发现刘力红老师很有特点。他知识广博,他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其实是什么都知道,很脚踏实地。他问我是怎么学医、怎么的教学,我就介绍了我的情况。我说:“我认为中医的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就在于临床。没有疗效就没有一切。所以,我这几十年来一心扑到临床上,什么都不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说:“那你怎么学呢?”我说:“《伤寒论》是我学习的基础。”他说:“那么《伤寒论》你怎么学,你怎么和临床挂钩。”我说:“我看了《伤寒论》的各家注释著作,也看了很多的医案,但伤寒家没有可以值得我们可以用心学习的医案。”刘力红老师出乎意料地说:“是啊!这确实是事实。”哎呀,这一下,我都觉得,他怎么还能这样的客观地看问题,真是让人钦佩!我又说:“《伤寒论》注释大家不少,但是他们的医案比较少,没有一个思路的连贯性。医生的一生总会治一些难治的病,治好了我就把它发表出来,这就是我的成就,我说这对于后学没有意义。因为他不知道你的思路,你日常这个思路。你不是看的一个病,你治好了这一个,再来一个,也和那一个医案一样,能不能都治好?这就有一个思路问题。伤寒家们的医案都有这个问题,不足以学习,没法学习。”他说:“那你怎么学习的?”我说:“张文选编了一本书叫《叶天士用经方》,厚厚的一大本,这是最近这两年里一本挺不错的书。”刘老师说:“哎,我经常不看新书。张文选这个人,我好像是听过这个名,他是好像在陕西哪儿”。我说:“那可能是他当研究生的时候你接触过他。后来他到南方,然后又到北京。刘老师又问:“那本书是什么内容?”我说:他那本书把叶天士所用的医案搜集了近两千案。叶天士医案存世的总共是五千五百案,而他的经方案就有两千。我也做过统计,我觉得他这个好像还不全,我还可以再加一部分,那就是超过两千。张文选把这一部分都罗列到一块儿,把它分类,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当代学医的青年人知道:原来叶天师也是经方大家,而且是一位贴近临床的经方大家。刘老师说:“对!温病家们的医案是值得读的”。“哎呀!”,我说:“刘老师,你这样地明白!”。刘力红老师说:“这些我本来就知道的。”

    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刘老师的眼光是很开放的,你要知道张文选的书他没看,他又没受那个影响,对吧?那就是他经过多年的学习,他本来就知道的事情,他本来就有这样的认识,不过是他没写出来就是了,所以后来我和刘老师的交谈就很投机。其实,我觉得我和他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外表看他是热,我是寒,其实最后都殊途同归,他也有这种感觉,说其实我们很相近。

    这样呢,我就又有一个感觉,我觉得刘老师和三七生老师都在学习,而且都很虚心,都很客观,这一点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我确实应该向刘老师学习,我特别的敬佩他。最后呢,他要给我介绍一些学生,大力支持我的师承教育,这一点,真是胸怀开阔,我确实是感激不尽!

    
    另外,咱们这些发言的人,你比如说徐文兵老师,他指出了咱们中医的这个养生之道本来就是存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中,日常口头语中,民间的习俗中,我们其实都没注意到这个方面,今后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发掘、宣扬工作。我们宣传中医的时候,别光谈理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这一点我觉得他的观察是很敏锐的,别人都没看出来。

    
    在我们这一次会议上,还有一个就是三申道长,呵呵,他也够精彩,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看到道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道医里面有很多深刻的东西,都是我们学中医的人不知道的,即使是我们把中医学得都比较好但还是不知道,因为过去不宣传,又不出版这些东西,你不接触人家那个师傅,人家那个源流,你就不知道。现在虽然出版了,但是一般人认识不到道医的重要性。我们大家往往又整天忙着门诊不出门。我以前觉得道医可能和中医差不多,但是我一听呢,才知道很多的概念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在有一些方面应该说是可能比我们看到的学到的那些东西更深刻,特别是对四气五味,因为他们修道都在山上,他们比我们更接近药物,他们对四气五味的理解还多一味,这对我实在是太新奇了。而且我是陕西人,他说的多出那一味儿,一说我就明白,我们下饭放碱,有的地方习惯煮稀饭不放碱,我们这儿是绝对不能不放碱的,因为放了碱以后那个粮食的香味就出来了,他就解释了这个道理,那个叫什么味儿?(听众:“斥”味儿),对啊。他那个道医我觉得以后要好好学习的,特别是学中医的四气五味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斥”研究一下,把那个搞清楚,应该今后向他们求教,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觉得在我们学术方面可能是最大的收获了,三申道长确实是高出我们这一群人的。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我觉得我们的聚会就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就是因为我们都有高尚的精神,都有高尚的道德,我们都信奉一个“道”的概念,医学上“道”的概念,这个道的概念其实就是做人的概念,所以我们才能够聚会到这里。

    宋代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一批大学问家,当时叫关中学派,他的领头人物叫张载。他说:我们读书人的使命,历史使命,可以四句话来归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因为在这冷漠的宇宙里面,除了太阳是最温暖的,就是我们的爱心。天地没有生命,别的东西有生命的又没有思想,而我们的知识人又是人类里面为天地立心的那一部分有思想的人,我们的思想精华将在天地中永存,这是他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呢,他说是“为生民请命”。生民,就是天生之民,也就是老百姓。为生民呐喊,这就叫请命,给上层做呐喊,给社会做呐喊,我们这个会议也具有这样的呐喊性质,因为我们是为中医请命,为老百姓请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所以这句话完全适合于我们的使命。

    第三句话叫“为往圣继绝学”,圣人走了,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的书籍还在,他们道并没失传。每当到了危急的时候,就是说这个道被社会的人心所败坏、所湮没,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更应该把往圣的绝学继承下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信心,没有我们这些人,中医就确实没有希望了。我们应该肩负这个历史使命,即便我们只是小人物。这就是我们传承中医的一个神圣的使命。
    第四句话,他说是“为万世开太平”,你想一想,这句话说得多好,前面的三条归结到最后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享受太平安宁的日子,而且他这是“开”啊,你要知道,这一个“开”字就说明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感。我还记得古人还说过一句话说:“无我辈奈苍生何!”如果没有我们这一辈人,那么苍生他们就会受很多的苦难,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感,这也就是我今天的感觉,现在我们的会议结束了,我们这个会议应该属于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也是一个胜利的大会,这是老话(掌声)。本人在这里,希望各位回去以后,努力工作,另外就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好了,那么,我宣布会议闭幕,谢谢各位!(掌声)


    祝大家身体健康. 爹妈身体健康
    福生无量天尊
    @娟娟爱美丽 100楼 2011-08-02 12:52:00
    还有以后像楼上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就不回答了.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
    还是那句话.我没文化理解不了.上鬼话的同学还总提什么科学之类的东西.
    -----------------------------
    @yuangulong 1628楼 2013-04-27 05:43:00
    娟娟 为什么你那个八部金刚下载地址里什么都没有啊? 哪里可以学到八部金刚的套路啊? 能站短我吗? 感激不尽。
    -----------------------------
    11911656@qq.com
    给我发个邮件,告诉我你要这个
    我发给你
    @胡连飞 1633楼 2013-05-05 10:45:00
    楼主这贴子真神!看到第三页了,继续看。
    请问楼主,我按您那位神医说的拍打膝盖拍出了来青紫色的肿块 咋办啊?会不会要放血?
    -----------------------------
    哥,最开始就说了是转贴.
    这贴子原地址也贴出来了,去问作者吧.
    @匡石 1639楼 2013-05-13 01:06:00
    曾经见过张爷,金刚功也练了一段时间,可以搬家碟片丢了,长寿功没来得及学会。
    -----------------------------
    这个视频网上很多.我也可以传给你
    @忍者林冲 1637楼 2013-05-08 15:23:00
    娟娟爱美丽,你好,看了你的帖子,写的非常好,我有一事相求,请你看到后能给回个话,我的内弟,上学时因在学校宿舍听到有女生叫他的声音,一到晚上就有,吓坏了,休学一年后,休学期间也找神人调理过,最后又送到县治精神病的医院治了一段时间,最后反正是正常了,正常后又去上学,中专毕业后工作了一年多下岗了,回老家后找了个女人结婚,(老家农村的),因为女方要这要那,没那么多钱,女人逼他,他回去和老人吵,又犯病......
    -----------------------------
    哥,贴子说的很明白了,是转贴....
    不过按你的叙述感觉你弟弟这病,明明是虚病,烧点纸送送就行的事,楞让你们家给治成了实病。

    我这个贴子里贴的医生,其实好多,只要你细心看,就能根据一些线索找到,
    例如会祝由、接骨的老先生,你能从文章里得到他所在地,而且从他的药单上知道的更具体的地方,所以如果你迫切的想找到贴子里的医生,自已细心点看吧。

    还有贴子里的厦门的医生,你看原作者的贴子,回贴里其实有人认识他们,
    而且根据地点,你百度也能找到他们的信息。

    其实上面的方法我以前发过了,可你们总说仔细看贴子了,可真的没人仔细看。
    《林李之见》(四)——破相 2013-4-29

    人生拥有的一切都是拿精气神来换的。

    

    林杰:昨天我听有个貌似权威的医生对一个病人说:"你这个人最多活十年",结果把那病人吓坏了。我当时就批评了那个医生,我说,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不知道你自己能不能活过十年,你凭什么给别人下这个定论?说这个话是没有道德的,因为他可能因为口误害死一个人。

    孙皓:很多医生是把病人给判死的。我同事的爸爸,去医院检查,诊断是肝癌晚期,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听到这个判决,本来说还能活三个月,结果他三天后就死了,活活被吓死。

    林杰:真的是被吓得"魂飞魄散"啊。其实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放弃,都有活下去的理由; 当他失去斗志,当他自己放弃的时候,什么人都没办法帮忙。


    李辛:像这种病人,听到西医判定是肝癌,活不过三年,他心念全都是“三年、肝癌”,当他心念都是肝癌的时候,虚空当中吸引过来的全都是在强化这个肝癌。象小孩子,他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当你下定义他是什么行,或者什么不行,他就比较不容易改变,把他限制住了。


    林杰: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频共振 啊。比如当你听到的诊断是"癌"的时候,你的思想往往就会被禁锢住。因为现代人的潜意识,早已被植入过"癌症是绝症"的概念。那一瞬间,你已经无法打破这个观念;只要你无法改变这个观念,你就不可能超越它, 这个观念所相应的"相"就一定会存在;你就治不好"癌症"了。而假如你认为癌症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的时候,你就可以推想它有没有可能,像体表的疔疮疖肿一样,把它化掉,让它愈合? 只要这个念头一动,所呈现的象马上就不一样了。大家知道,"癌"之所以形成,是各种因缘聚合的结果,抽离其中的某些条件,事情就会有转机。我有一位亲戚,平常身体非常好,因为投保的需要,保险公司要求她做个体检。一查,说肺部有个阴影。那个医生就告诉她,你可能是得了"肺癌"。她从医院回家那一瞬间开始就瘫在床上,就起不来了。我当时在德国,赶回来一看,知道她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因为潜意识被扭曲了。于是我就给她讲,你这个不是肺癌,只是肺部一个炎症而已,我明天带你去医院检查。我给放射科的医生串通了一下,告诉她这个肺部的阴影,只是因为炎症导致的,可能输液十天八天就好了;去的时候还是用轮椅把她送过去的,做完检查她就能站起来了。然后真的去输液,感觉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到了第十天,医生告诉她炎症已经消除了,拍片已没有阴影了。她彻底放下顾虑后,高品质地生活,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




    林杰:能击垮防线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都长期被教化、被洗脑、被植入、深入到潜意识;表面上你说不害怕,但其实心里还是害怕。中医认为"恐伤肾",恐则气下。我们一旦受到惊吓,气就容易下陷,元气就提不上来;越提不上来,越往下坠,最后就生机陨落了。因为中医的观点是心为火而肾属水,肾气一上不来,就无水制火了,不能水火既济,阴阳慢慢就离绝了。 恐惧所产生的气机阻碍,后果真的是非常可怕。所以我给很多肿瘤患者治病的时候,我往往先用"升陷汤",先把他的中气提起来,让他从害怕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一方面从心理上给予疏导,另一方面从气机上用药引导他,然后再用饮食起居,服气调形等方法全面调整他的气机。
    从现代医学而言,一旦潜意识产生恐惧的时候,那么支配他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一定不能协调,不能平衡。总有一根紧张的弦悬在那里,那么他的内分泌系统,一定处于紊乱状态。只要他内分泌系统不平衡,身体不可能是好的。他体内有种带破坏性的激素在不断地分泌,而良性的激素不断被打败,最后不能支撑他的身体的需求,当各个脏腑得不到有效的支持的时候,慢慢就衰竭了,最后就死了。所谓的并发症其实大部分都是在恐惧状态下的一种产物,都是恐惧所结的果。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摄影记者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医生说他存活期最多一个月,叫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当他万念俱灰时,突然想到他这辈子最渴望做的事就是能拍到野外华南虎的照片,而平时他没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要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幸运地拍摄到野外华南虎,应该是了却一桩心愿。家人就给他买了一个很好的相机,在山上给他搭了一个茅棚做掩体让他在那里守着。他天天守着,静静地等待华南虎的出现。一个月过去了没事,两个月过去了也还活着。然后就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儿子提醒他说:"爸爸,三个月过去了,你感觉怎么样嘛?"他一算,早就已经活过三个月了。因为他在专注做这件事的时候,聚精会神。他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癌症病人,也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他只想努力完成他唯一的目标,从未留意到他身体还存在另外一些的不舒服。他体内的正气就慢慢被培养起来了,他一直在这样一个正念当中,就象老僧入定。就这个正念足以支撑他的身体,所以原来的那些邪气就慢慢退去了。然后他儿子问他还想做什么,他说想旅游,他儿子就带着他到处游玩。后来他儿子给他添了个孙子,他更高兴了,每天忙着孙子的事而浑然忘我,到现在八年多了,还活得好好的。一个月和八年啊!

    还有一个老太太也是这样。去年参加她葬礼的时候,她儿子给我讲述的。她当年被诊断为急性播散型淋巴癌,医生说她马上就要死了。但她说死之前有个心愿,要儿子赶紧先结婚。他儿子偷偷地告诉他妈妈,他老婆已怀孕了,老太太特别开心,每天忙着伺候儿媳妇忘记自己生病的事。结果过了一阵子,小孙子出生了,她又把所有注意力转移到小孩身上,最后活了四十几年。我去参加她葬礼的时候已经活了四十几年了。

    所以癌症并不可怕,完全是因为你的心,你的观念才让它面目狰狞。当我们被某种教化以后,对癌产生恐惧。恐惧让正气无法支撑你的身体,邪气乘虚而入,形势发生急剧的改变,这时候就容易恶化了。有一些人,因为他执着那对应的相已经到那个程度,无法扭转了,我们医生也束手无策。但是真没机会了?我说只要说他的正气尚存,又愿意身心放下还是有机会的。我们去观察一个病人,不必关心病名是不是叫"癌症",只是关注到他身体内部的正气还有多少,足不足以支撑他内脏和经络的运行,我们有没有能力帮助他这股正气去支撑内脏的运行。如果经过我们的帮助,可以让他内脏处于正常的状态,那我就说这个人可救,我才不管他病名是什么肿瘤不肿瘤。就象房间多了一堆垃圾,固然不舒服,但如果不妨碍你生活,可以暂且先搁置。但如果说这个人身体内部,已经无法调动他的正气,我们无法帮助他去运行了,那么我就会告诉他我真的无能为力。比如你想帮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去开个公司就很难,但是你去帮一个有资金来源和有创业精神的人创业,就比较容易。
    



    李辛:像癌症病人,白血病或者很重的病,就像林杰说的开公司做生意一样,医生能够调整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取决于这个病人的资源,比如说这个病人还有三个月还是五个月还是三年,如果只有三个月活路了,我们这时候的治疗就是怎么让这三个月变成六个月,六个月变成八个月或一年,这头几步如果没有错,中间其他方面没有大的意外,这个癌症其实就向愈了,不需要专门去治这个癌症的。



    林杰:就像开公司,资金链断裂是他致命的伤;但如果说他资金一旦有来源,他就能渡过这个难关,整个公司就活起来了。



    李辛:现在很多癌症病人,第一是医生先给他说死是癌症,把无限的可能性定位到必死的路上,然后告诉他什么时候死,然后再放疗、化疗、手术,然后再用那些很毒、很猛的中药,每一步都走错,坑越挖越深。其实不管什么病,他能够活一年半,这一年半里面轻轻地治,不要打断他,然后他自己调整生活方式,这一年半延长到两年到三年,这样的话,不管什么病都能好。


    林杰:刚才的表达得可能有点凌乱,但是总体上是表达了我的一种思维模式;应该是我这么多年的一个战略。这些年你说我在医学上有什么大的突破,我还没有做到。但我理解了这个"理",找到了这条路,在这条路上走的时候觉得它是比较安全的,最起码它不会掉到悬崖下去,前面还可以看到光明,可以看到我的目标。


    李辛:人有无限可能性的时候才可能自在。一个人的心相被几百年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层层加工固化,这个心相破掉了天下都没病了。


    林杰:我说"天下无病"这个概念也就是为了破这个相。其实,"空"的本意呢,就是有无数种组合的机会,"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意思。无为, 而无所不为嘛。我绝不是个人的胆大妄为而标新立异,而是我觉得"天下无病"既是一种 祝福,更是一种真相。大部分中医其实也都不为病名所绑架,所拘束。当你能够把这真相看透的时候就不会认为有"病" 这个东西了,因为人真的原本就没有病。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自然界有风雨雷电;都是正常的现象,都是应有的现象。你不能说月有阴晴圆缺,它就有病,也不会因为自然界有风雨雷电,你就说它有病。是吧?


    李辛:真正的大病是你内在的能量处于低点了,有这个病是让你修理自己、休息休息,如果还在那里吃药、到处找医生协助你往前冲,还要冲得比别人快,那这病只会越来越重。


    林杰:他找医生其实是给自己找个借口,继续堕落下去; 继续他不正确的生活方式,继续他不正确的心智模式。

    李辛:我也有林杰医生这种感觉,很多病人来找我只是给他加油而已,他还打算继续往前冲,这对医生也是一种浪费,他们把医生当止痛药。


    林杰:对,这个说得太好了,医生绝对不是止痛药!他找医生只是为自己找个借口,找个安慰;然后继续冲锋陷阵,继续堕落;而漠然身体的求救和善意的提醒。

    

    李辛:医生不是拿来消费的。好多人他不珍惜现在的条件,我遇到一个病人很有意思,我说你现在衣食无忧,又有投资又有收益,你还有条件学中医,还有机会碰到好医生,要珍惜,人生不是永远都是这样子的。后来我出去游学一个月回来,她来看我,我说你最近看什么医生了,变化很大,这个不是吃我的药好的,那药没有那么大的效果。她说:李医生我回去思考了两个礼拜,跟老公商量了,把工作辞了。她当时那个情况已经在癌症边缘了,她如果还想做基金管理,路就走不长了。

    林杰:当你想获取什么的时候,总是要付出另外的一些东西,主要看你准备用什么做代价。

    李辛:对,这个也是张至顺老道长说的话,他说人生拥有的一切都是拿精气神来换的。

    
    行医于渭南,身残志坚,文革中开始自学中医,刻苦钻研中医经典以及各家学说,尤其是历代医家医论医案,擅长熟练运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诊疗。近年来鉴于中医日渐衰落的现实,为振兴中医,孙老师积极探索中医大规模教学方式并免费教授中医,提携后进。五年来学习参访的中医同道络绎不绝,由于疗效卓著,患者遍于全国各地。出版专著《孙曼之中医师承教育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叶天士医案评析》、《朱丹溪医案评析》,以及由弟子董红昌、赵红军、孙乃雄执笔编写的《薛立斋医案评析》、《谢映庐医案评析》。由孙老师主讲的《伤寒论讲稿》也即将问世。

    欲更多地了解孙曼之老师,详见: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blog/1337728244#!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7728244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blog/1338203215#!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8203215

    录取者将获得的资助:?6个月完全免费的系统的临症医案学习及实践
    ?医案学习的拍摄器材及方法培训
    ?学成后择优推荐工作机会

    报名所需材料:
    ?执业医师资格证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个人简历
    ?自荐信及中医导师的推荐信
    ?学习保证金一万元人民币,学成考核合格后将全额退还

    报名日期:
    第一期:即日起至5月30日截止
    第二期:即日起至7月1日截止
    报名请把所有材料发送至: zva@zanchina.com
    诚邀更多医生加入学术交流的行列,有意者请发邮件至 zva@zanchina.com
    关于正安学院“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助学金:
    梁冬先生已为此次计划捐出首批10万元助学金,该基金将用于:

    ?孙曼之老师教学医案的整理与出版
    ?入选“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经济上有困难的学员,亦可申请助学金用于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

    温馨提示:报名通过初步审核者,我们将电话与您联系进一步事宜。未接到通知者为未通过审核者,也请继续留意我们以后的其他课程及培训计划。
    ?
    ?更多信息,请关注正安聚友会网站
    ?http://zanclub.org
    《林李之见》(五)——心法


    
    林杰:若想学手法,我们可以先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手法无非是作用力与受体之间的传导与转换。


    物理学指出“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我们学手法的时候增加一个要素:“持续时间”。当我们把这四个要素掌握好并真实体现出它的内涵时,就已经学会了手法了。

    这四个要素综合的结果,其实是体现了一种浑圆的力。什么是浑圆的力呢?我们可以虚拟一个象打足气的蓝球一样完整的"力球",在球的内部,力的传导无断续处,无凹凸处。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触及它,都能感受到那种类似从球中心往四周充盈的冲击力。想想看,无论我们拍击球面的任何一个点,球内部的气体都能均匀地向球面释放所感应到的力。

    手法操作的当时,要求我们身体所有的组织都参与了这个活动。我们的专注力,我们的神与意概不例外,都和身体一起融化为“球”的一部分,都在朝着我们所需传递的方向扩散,都活跃在以整体为主导的动态的应变当中。所谓“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即此意焉。

    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完整的力都体现出来呢?最大的要领就是我们的手尽可能地不要用力,手只是尽可能传递我们的体重及运动中的势能。我们都知道,“力”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相互抵消。我们手上哪怕用多了一点点的力,那么肌肉就多了一份紧张感;那么,在传递当中的力就有一份被滞留在我们的肌肉里面,传达给对方的力就有了缺口,就不柔和,就不完整。并且呢,我们一紧张,作为受体的对方就会觉察到生硬,作为反应,他就不能完全放松,也就不能全然的接受我们的力。而我们手法操作的结果,就是利用我们的力,去诱导对方的反作用力,让对方协同我们一起完成一次力的转载。当我们的手上和身体都处于高度的放松状态时,这个虚拟的力就相对地完整,就相对顺畅地传递给对方;并能联合对方的力一起工作。比如你的体重有一百斤,对方体重也是一百斤,完整地传导你的体重,加上对方体重的反作用力后,联合作用力就有两百斤。这还不包括双方在运动中,势能所转化的力。你越放松,越不用力,双方互动的力就传递得越完整。所以浑圆第一个含义是指操作者的身体完全放松,很“外裏内撑”,完整地把一套力传给对方;第二含义是指运动中的双方,互相揉合,互相作用,形成的合二为一的动态的力。当然,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去调整力的方向,调整接触点和接触时间。

    
    我刚刚讲的仅仅是一个原则的示意,根据这个原则可以无数种变化。假设我手指的硬度不够,那拿个东西替代一下也可以,什么按摩棒、按摩狗都是这个理念演化来的。比如你觉得手推着推着觉得累了,拿个器械刮一刮也一样的。假如你觉得敲不动他,或怕自己手疼,可以拿拍打棒、擀面棒等等拍拍打打;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器具以弥补气力的不够。其实手法真正自由时,所用的力都是很小很小,或根本不需要你用力;只是借势和诱导而已。我们这套方法,一旦感觉费力就一定是错的。所有的手法都不会特别费力,包括我拉他抱他都几乎没用力,一旦使用蛮力或暴力都是错的。我去俄罗斯出诊时,有个病人的体重四百多斤,我一下子就把他提起来了,我哪有那么大力气?肯定没有。我借助的是巧劲,当他坐下来后,我计算拉动他的体重只需原来的二分之一的力,两百斤;加上他的身体往后一折叠只需150斤就能移动他,我再用我的身体往上一靠一提,可能连100斤的力都用不上就能拉起他,所以我一下子就把他拎起来了。我是利用力的支点、利用杠杆原理,一下就把他撬起来,仅此而已。但他们觉得好奇怪,说四百多斤都被你拎起来了。我说我要是能举四百多斤,早上奥运会搞举重去了。主要是使用一种巧劲,完全是力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我们所有的手法都是利用对方身体在运动轨迹中的变化,而我们自己身体也在运动轨迹中的变化,是两个力的碰撞和转换或融合。其实,改变运动轨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在用力而在于用心。很多人说女孩子学不会手法,我说你们学那些蛮力派的当然学不会,轻柔派的一下就能学会了。

    
    李辛:这个跟我见过的按摩不一样,它其实不是手法,而是一个心法。这个心法是对能量系统的一个把握,然后加上施术者他的心、手、意、力、气的一个长期训练的合一。在那个瞬间他改变了人体的气机需要运行的方向,而这个被改变的点,就是人体原来堵塞的点、或者邪气淤积的点,或者是这一片邪气淤积不能通过的门户。林大夫敲某一个点其实是有目的的,补虚泻实,我们看到的是有形的部分,把这边实的推到那边虚的,林大夫敲的那一瞬间,他的心念已经把这个实的转到虚的那个地方去了。这个部分跟雅克爷爷那个思路完全是一样的,所以,他既不是手法也不是按摩。


    林杰:写书法时有句话“笔未到处,气已吞尽”,一张白纸铺在那里,当他拿起毛笔的时候,没下笔之前,纸上已经布满他的气了,否则他写下去就是歪七扭八的东西。画画也是,你拿起笔的那一瞬间,已经胸有成竹,才可以随手泼墨,才可以随意下笔。他那不是随手的,他在那一瞬间已经把构图做完了。做治疗时其实也是这样,我在操作的前一瞬间已经用气罩住对方了,已经把病人的气改变位置和方向了,已经补虚泻实了。我做手法其实只是表现给他看,是一个外现而已,是一个添加他信心的相而已。就象你爱一个人,还是要借助送玫瑰花来表达爱意一样。所以一处虚必有一处实,一阴必有一阳,你不表达给他看,他就不知道你做了这个事,他只要不知道你已经替他做了调整,他心里就不能安稳,他心里不安稳就不会心平气和。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治其神,令气易行”,当你能改变他精神的运动轨迹时,那么他体内的气机也随着那运动轨迹而改变了。

    我现在说个我的老师给人治红眼病的故事。有个年轻人眼睛红肿了好久好久,到处都治不好;终于托关系找到我老师。老师一看就笑了,他说:"小伙子,眼睛红肿是不会死人的,倒是过几天,你屁股上会长个疮,这个疮才是会危及你生命的;你好好想想你的疮吧"。小伙子回家天天照镜子、摸屁股,照了半个多月屁股也没长疮啊。他就来找我老师,说你骗我说屁股会长个疮,都半个月了也不见有什么,你骗人也骗得太过分了。我老师就说当时你来找我是治眼睛的吧,他忽然醒悟过来,喔,他眼睛已经不知不觉地好了。

    孙皓:是不是把气机引下去了。

    林杰:对,他来时候气是往上冲的,挟火逆经而行,现在气是顺经而下,就把火引下去了。所以他已经达到治疗的目的。
    

    孙皓:刚才说的心法,比如你和李辛灵犀相通的话,实际上不用动手就可以完成治疗。

    林杰:对啊,心意相通之人对视一下就好了。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功力,所以还是要动动手,印证一下。当我说"好了"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好了,我说不痛的时候,他真的已经达到了,只不过我还需要做做外形而已。所谓心里美还要行为美啊,你心里再美,不表现一下,大家看不到。你替他做一件事情,你做到了,没表现给他看,没得到印证,那么他也是不安心的,所以你一定要通过一个外相给他固化一下。
    三盘菜 2013-5-8 09:07


    
    白妈妈和张生听说我和林杰医生到厦门,热情洋溢地邀到家里吃午饭。
    
    好久不见他们母子,林杰兄坚决地推掉了一顿当地朋友的豪华大餐宴请。
    午餐时间,张生慢腾腾进了厨房,没有几分钟就端上了几碗白米饭和三盘菜:炒肉丝、白水捞莴苣、清炒丝瓜。然后,我听见了白妈妈和张斌一番很特别的观点:每顿饭吃的菜不能吃太多种类。这些菜在中医看来都是中药,每一种都有它的性味,所以你吃一顿五彩斑斓的大餐到肚子里,其实跟吃了一锅十几味的大药没啥区别。要是一个人经常大吃大喝,就像天天乱吃药,你说他能不生病吗?

    
    张生很得意地指着那盘放了很多生姜丝的炒肉丝说:我称这道菜叫“姜丝肉”,(僵尸肉?吓死人)把姜丝和猪肉的性味中和一下,再利用猪肉的嚼劲代替叩齿......这猪肉是山里买的,只有客人来了我们才做。

    
    白妈妈透过眼镜片上方慢条斯理地说:“病从口入,现在街上的食物太不让人放心了,所以能在家吃尽量就不要出门。还有,人身体远不需要那么多大鱼大肉,相反的是,你吃了太多进去,身体不得不开动所有脏器来消化吸收它们,对身体的帮助往往是负面的......”
    “就是这样的,”张斌提高音量接下话头:“凡病皆从口入,今天怎么吃决定明日的健康,今日选择吃什么就是明日身体回报你的结果。何谓营养?我看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未必就是营养,粗茶淡饭也未必就是不够营养,人能吸收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很少多数是水,只要五脏健康传化正常,很少的食物就足够给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想想人在生病时最有用的是清粥,因为那时的身体即便是鲍鱼龙虾猴脑鹿肉对肌体只能是增加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别无益处,平日里我们要去品尝简单的食物,原汁原味的纯粹和自然,品尝出食物中那种真实的美味,感受食物带给身体能量和健康,这种感觉非常的美,会令人健康到忘了什么是病。现代人喜欢所谓的口感好吃了还想再吃,一味的追求外部的添加佐料使之起妄的感觉,添加剂只会使人起妄念,妄则失魂,无法归真,长此以往身体五脏必定四维相代,病患丛生,到那时才四处寻医问药,只恨世无良医啊!这就是现代的悲哀。”

    
    吃完最后一篇莴苣,我想起在航海的时候,外国水手们捡起甲板上的每一片饼干屑塞进嘴里,想起终南山老道长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掉,想起小慧道长总是把每一个菜盘用馒头刮得干干净净不浪费一点油,想起辟谷的时候,自己对一枚苹果的热爱对一小杯水的期待,想起了一个词叫做“惜福”......

    第三届医道会(二) 开场白嘉宾介绍
    主持 人:梁冬 黄剑


    
    黄剑:时间非常快,我们又召开第三届医道会,很愉快,很幸运,这么多的好老师、好朋友又走到一起。因为互相之间还不是太了解,我和梁冬会一起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场的医生。

    我们这次的活动是两天半时间,分为三块的主题,第一天是中医传承教育和推广传播;第二天是医术,主题是有关于痛风的探讨;第三天是道医和道家养生文化。

    参加医道会,大家最重要的是聚在一起,交交朋友,分享治病经验、资源,互相学习。晚上还会有一些脉法和治疗手法的交流。这将会是一个很愉快的大聚会。现在开始来介绍在场的医生吧,从左边开始。
    李辛医生,我纪录中医的顾问、老师、战友,他是主持今天中医传承教育以及推广传播话题的主持人。

    
    孙曼之老师,大家热烈鼓掌欢迎。每次看到孙曼之老师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特别激动,他已经有二十几年没出过门了,这次专门出来参加这个活动,孙曼之老师是一个很有实战经验的临床医生,大家可以跟他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林杰医生,有一双很特别的手,能够找到身体的开关。一个中医界的全能战士。

    龚德喜老师,我的QQ空间里面有一篇叫《疯狂的石头》就是介绍他们父子,龚老师是通过中药,简简单单、很便宜的中药,能把这非常大的结石打下来,还搞了个像博物馆一样的橱窗,让人很惊喜地看到,原来中医有这么奇妙的战斗力。

    这位是龚敏升,龚德喜老师的儿子、传承者。

    徐雅蓉老师,她致力于中医慈善项目的推广,其中一个是雅克爷爷的针灸无国界组织,这几年她在最贫困的山区辅导那里的医生们,教他们怎么样使用针灸,去帮助当地的老百姓,非常了不起的年轻医生。

    徐文波老师,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的当家。

    刘德会医生,有一手漂亮的针法,很有战斗力的一位医生,他是中医的活地图,对中医江湖各门各派了如指掌。

    三七生老师,民间中医网、三七养生网是他一手做起来的,通过网络上推动中医传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仲晨医生,西安的一位非常有实战能力的全面医生。

    于夏医生,中医的潜力股,自学成才,有一双很厉害的手。

    鹰扬老师,他是上海自道精舍的老师,香港人,在德国生活过,会一口漂亮的英语、德语,是咏春拳、太极拳的传人。

    崔从之老师,一个非常优秀的药师。现在还能够坚定执着地遵照古法制药的药师不多,崔老师是一个。

    不一法师,武林高手,健康养生的推动者。这次他还给每参会老师准备了一个茶壶,他自己烧的,呵呵。

    梁冬:每人一个?

    黄剑:每人一个,他烧了七十个,坏掉了九个,然后自己背过来。

    
    王亚兄,在我眼里他是一位拿着针的剑客。

    无名氏老师,大家应该都看过他的《内证观察笔记》,现在致力打造丹心学堂,希望中医从娃娃抓起。

    萧(理龙)道长,全真龙门隐修人,张至顺道长的大弟子,我能够结识这么多道友,和这么多的医生走到一起,跟萧道长非常有关系。

    三申道人,小时候被师父关到山洞里,背了二十万字的《道家秘传黄帝内经》,是个非常有故事,非常实干的一个人,平时是不出门的,是中医里的大熊猫。

    梁冬那边你介绍呵。

    梁冬:罗炳祥医生,据说是打通北京三个著名诊所的一个医生。罗炳祥医生这个外科,叫做燔针劫刺,是吧?罗老师的摸索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外治方法,我最近一两次的痛风都是罗老师现场放血治疗好的。




    许明辉老师参加我们医道会有第二届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教授。

    周腾医生,非常年轻有为的医生,现在在正安中医出诊。

    黄剑:这三位是谢道长和牛童宫的李道长、陈道长,他们都是全真龙门派的传人。


    
    梁冬:刘力红老师,终于见到了,《思考中医》的作者。

    徐文兵老师,厚朴中医学堂的堂主。

    陈云鹤老师,太素脉法传人。

    龙帅江老师,江西龙氏中医传人。

    陈岷老师,中医文化收藏者保护者。

    罗震天老师,来自福州泰和堂的民间中医。

    毛水龙老师,草药医生,认识的药材超过两千种,他正在写《秦岭本草》,第二本即将完成。

    我们之所以没有特别详细介绍,是因为大家都很熟了,再介绍有点多余哈。

    今年的医道会,我们来到了陕西,过去的两届都是在海南,我突然有一种重叠感,好像我才参加过一次医道会,然后就第三次了,但是其实我们参加过两次的。

    时间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如果我们持续地去做,当医道会做到第三十届或者第三百届的时候,可能是非常非常壮观的一个事情了。

    今年有很多的朋友想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我们拒之门外了,因为我们希望保持这个医道会的纯洁性,也希望保持它一定的水准,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人越多,发言的人就会越少,交流得也就越不充分。所以,我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把医道会变成一个更加学术性、更加交流性的平台。

    每一年,大家从全国各地,甚至将来是从世界各地汇聚在一起,带着过去一年的心得和收获,聚起来交流,这种情同手足的感觉真得很美好。而且,由于大家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没有任何其他冲突,所以这种友谊就显得特别得纯粹。张至顺老道长说,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把自己真正的收获坦诚地和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就像老道长在场的时候一样,这样我们才不枉此行,我们每一个人都交出一份,收获几十份、几百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抓紧时间,交给做第一个主题主持的李辛老师,关于中医教育、传播、公益的主题,有请。
    第三届医道会(三)《传承中医》——孙曼之 2013-5-13


    
    我办培训班的全名叫“中医临床技能提高班”,必须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够参加,才能跟得上步子。为什么说是技能培训?可能有些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开始说,理——就是病机,法——就是治法,方——是方剂,药——就是药物的加减、变化。“理法方药”说的就是临床实践。我们都知道有理法方药,但是你知道不等于就能够出方,就能够操作,所以我把临床技能称之为操作的一种方法。理论和实践中间还有一个差距,更不用说我们读中医的基本理论,这与临床实践还有更大的差距。

    这个必要性我可以举点例子说明问题。比方说我们的病机分析对了,这个病是——气虚,但是,还有形体的不同,还有肤色、面色的不同,还有病史的不同。同样是气虚,胖子是气虚,可以理解,他是因为胖人生痰,痰又阻气,久而久之耗气。但是瘦子呢,也可以能是气虚,我们说形体的充盛主要是靠气,也有血的成份,主要是靠气。去年胖,今年瘦了,这就是气虚。胖子和瘦子的气虚我们用药就不会一样,尽管这个法是一样,但是具体用药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再说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确定了他的病机是肾虚,有一本中医的手册上肾虚一共有二十二味药,你用哪一味?如果我们随意地用几味,可能疗效就会有问题,而古人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药。男女不一样,肤色不一样,病史不一样,他用药最佳的选择方案也不一样,而且如果我们要组方的话,这里面还有一个优化组合的问题。并不是把道理说通了,药就很简单地去下,照抄方了,不是的。

    这个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呢?用药的加减方法,各种药的特点、差异、区别,这些基本的知识,不全都是从理论上来的。比方说《神农本草经》,后世的《神农本草经》、本草方面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很多书,但是我们还是不知道今天的这个病人,他应该用什么药?应该怎么加。他肾气虚,补气是没问题的,那么走肾的药应该用哪一味呢?这里面大有讲究。

    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看理论性的著作很难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原则性的东西。我们看一些医话,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的,但是不全。如果我们看医案,特别是看我经常称之为经典医案的医案,古今脍炙人口,大家公认的优秀医案,从这些医案里面我们就可以把它整理出来,对照、推敲,看它的思路,看它对每一样药,为什么这样加?为什么这样减?总结它的规律,那么就对我们很有用处。这些是经过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很多药的用法都是医门的规矩,这些规矩那些大师们不说,不是不屑说,而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注重于理论,只有从医案里才能看出他们的心血,他们的精华,世世代代相传的用法,对于这些东西就需要临床技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知道这些,这就要强化训练。一天有几十个案,一个月就会有一千多、二千案。在这种情况下,几个月内你经过了一半万的案子,脑海里面就固化,一见病人就知道,他这个病机是什么?应该怎么加,怎么减。否则的话,病人坐在跟前,才慢慢地回忆,才慢慢地想,才查找,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东西应该是作为一种技能,才有实战的意义。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就推出了我的“中医技能培训”,目的是为了缩短传统中医人材成长周期过长的问题。老百姓常说,头发白了就是老中医,你找他没问题,可是头发白了至少都在四十岁后,对吧?中医学院毕业也二十多年了,自学也二十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当地来说,有个劳力市场,我经常看到,人家手里拿一个腻刀,拿一件农具,一天就是70-100块钱,我们中医辛辛苦苦学一、二十年,还达不到这要求。我到农村去看,经常到劳力市场,经常打工的这些人,回来房也盖了,车也买了,什么都有了,我们还有很多穷医生,还在那儿节衣缩食地生活,因为他没到头发白的时候,这是事实,这也是我自己所经历的。我刚开始看病的时候,我的疗效可能就是10%-20%,当时相当贫困,贫困了好多年。谁跟你学中医呀?你有什么号召力啊?从你这学了好几年才学了个理论,抄了些方,慢慢摸索得头发白了,在当地才有点名望。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学习中医的。中医的灭亡有各种原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的问题,也就是徐老师说人才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大家不重视医案的学习,是因为教育体制决定的。晋级啊评工资啊,和医案没关系,和临床没关系,更多的个人利益是你药开得多,院长就看得起你,这就造成了疗效的下降,技能的下降。再加上我们过去管医的人,不意识到这一点,不知道中医的技能和理论是两回事,有相当大的距离,他以为把理论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学生毕业就好了。学生出来以后茫然一片,什么都不会,好多年都解决不了这问题。这是我们教育体制所带来的问题。

    下面我说一下“中医技能培训”的具体方法。我每天有很多病人,限制了以后也有四、五十病人或者更多一点。就是辨证论治,每一个人都要看他,问他,问得很详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病人就要很长时间,最简单的病,抓得再紧也要15分钟,那么一天看四、五十人,就把时间都占完了。占完也有好处,是一种强化训练。基础好的同学,坐在我两边,两边至少留四个位置,有时候六个位置,我把病人一接手,前面的病案都写好了,有初学的同学在前面写病案,坐一排分头写,写完了以后把本递过来,然后挂上号,号牌都别在病历上,别让病人互相发生冲突。然后叫号,我初步筛选是什么病?然后交给我的学生,这样很快地把这四个学生都给分了,然后他们评脉、写处方,这个时间很紧张,所以我也不问,我在他们写处方的这个档档,就开始评脉,一个是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再一个病人能信任。学生再高,病人觉得:师父在旁边,咋不给我看?所以我要给他评脉,评完以后,我就拿红笔把脉、舌都批上,有时候把形体,有时候也把西医的一些检查也给他附上,因为牵扯一个愈后,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然后,我就把他们写的案子处方进行修改,如果完全不符合要求,就打回去,我就直接处方。如果学生完全错误了,让他再出就不行了,他的思路不能改变,所以我就得直接处方。处方以后,叫学生把那个病、病案号、日期记下来,回头病人走了以后,我就要和学生谈一下,慢慢他们就提高了。刚开始来的同学说:哎呀,我在我们那个地方自我感觉不错,病人也不少,可是今天孙老师把我的十个方子八个都打下来了,基本上枪毙得差不多了,哎呀,我都灰心丧气了。我说:你别灰心丧气,咱们抽个时间再谈这个问题。因为他不熟悉么,再过一段时间,有的同学慢慢地跟上,一个他熟悉我的思路,再一个就是反复地强调。


    
    什么药要在什么情况下用?比方人参在胃病里面的运用。第一,他饿了胃难受;第二,有低血糖反应的,大汗淋漓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用;再一个就有虚弱的病史,这种病史是很明确的,我们再用。其余都是等下一次再说,第一次不用,先去邪要紧。我说这话只说三次,给你提醒三次,我给他们每人发个小本,我说这些加减你都必须记上,三次以后我就不提了,我就生气了,不想理你了,他们都很注意,当然还有人三次也没记住的,我还得给他提醒,慢慢他们就跟上了。

    如果他们在我这儿白天看病,后半天我就给他安排读书,因为他们在家里读的书不符合我的要求,在我这里是以医案为中心的。他们已经把中医的经典都读了,在我这里主要是读医案——《寓意草》、《谢映庐医案》,这是我选的比较实用的辨证论治,给人示法的一个医案,很适合于教学。再就是《叶天士医案》,它很繁杂,不好读,必须有人评点,才能明白一些。我写的《叶天士医案的评析》,给他们一人一册。《朱丹溪医案》的好处是也是适合教学,因为他当初是为教学而写的,写后他的学生把它对照了做成笔记。我对照了好几种版本,《丹溪活套》啊、《丹溪心法》呀,大同小异,说明他们是来自同一个来源——也就是当初丹溪讲的时候,学生记下整理的。这些东西它为了教学用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当然朱丹溪的水平太高,他给别人说什么情况用什么方,可是他的医案全都不是这样的。有时候一味药,就治了一个病,他本来给学生可能要求用四君汤,但是他其实只是一味药。他的用药不拘一格,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对药物的熟练的运用,和对药性的了解程度,所以也有好处。所以我做了一个评析、评点,让同学们看。这几本医案是必读的,他们白天跟我临床,晚上看医案。

    有的同学很刻苦,一个台湾来的同学,他说我来很不容易,所以他特别地刻苦。我给他安排,让他看几本书,我记了一个本,给谁布置了什么,都记着时间。一个月以后我问他,你最近读书怎么样?他说:孙老师,《朱丹溪医案》我已经看了四遍,《谢映庐医案》看了两遍。我说:我准备给你再继续布置。他说:孙老师你不敢给我布置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把《朱丹溪医案》看出味来了,四遍看完了以后,我觉得要马上看第五遍,否则就可能把那点领悟给打断了,所以你给我腾出时间,让我再用一个礼拜把这再看一遍。

    这个同学是成长最快的。前年他在我这儿呆了四个月,第一次来什么都不熟悉,他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台湾来的还要回台湾去,去年在我这儿呆了三个月,他走的时候已经完全成熟了,完全代替我了。他的处方我几乎不改一个字,而且他还可以动一些脑子,给我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还可以把我的处方提出建议,这点我很欣赏。后生可畏嘛,后人超过老师,这是正常现象,我特别地欣赏他。我举这个例子,学得好的几个同学的例子。

    总地来说,在我这里如果能够呆一年的话,那么就是一万或者一万多人次在手下过了,这个强化训练它能抵上过去方法的三年,甚至更多,因为这么一个强行、强化充电,对他的记忆,对经典著作的理解有很大的好处。不停地看病,不停地看到人家的肤色、形体、问病史,这样一个集中训练,比慢慢讲课要好得多。在我这里,我给大家的许诺就是——你们来的话,用心学习,我可以让你在三至五年内成熟,在临床上成为一个熟手,不敢说高手,起码是个熟手,在辨证论治上成为一个熟手。实际上,如果照我目前这种安排,其实一年就相当得熟了,如果他能够呆两年的话,那他应该是我相当的高足了。目前来说,呆够两年的,都学得很可以,有的都著书立说了,有相当的威望。

    
    我的一本《薛立斋医案》,是我的学生董洪昌评点的,他跟我学医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打电话要来,我说你别来,没什么基础你来干嘛,他说那我看什么书啊,弄了半天他啥都不知道,我就给他指定了一些书,他看完了十几本书,日夜看,过了五个月以后他就来了。我说你没看完吧,他说我看完了,你考我一下,我当时随口问了一问,他果然还可以,我说那行,就在这儿开始吧,他是我临床上收的第一个学生。由他建议,我才开始大规模地训练。

    他和我的儿子,我儿子刚好毕业回来,我就给他们俩讲课,两个听众,讲《伤寒》,讲《金匮》,就开始了。讲完以后,又过了半年,我让他去看医案,然后看我前面的那些医案,又过了半年,我才让他临床。因为当时我也没很多的经验,又过了半年以后让他上临床跟我。然后他在临床的那个档档,我就给他说:看劳损病,虚损病,现在的社会,一方面是营养过剩,一方面虚损的人很严重,很多。看虚损病,薛立斋是很重要的一个医家,我说我希望你能够把《薛立斋医案》好好地钻研。因为我发现,目前咱们国内还没有人评点这本书,也没有人很好地钻研过、介绍这本书,我希望你能够钻研以后把它评点出来,这是我对你的一个任务。他就记住了,两年以后他回去,就把这个评点了,去年出版的。这本书挺有用,他评点得不错,我看了以后挺满意。

    临床教学的效果,我就举两个例子。我的标准是——我给他改动得不多,基本上都符合我的要求、思路,我觉得就可以了,剩下他们就可以锻炼了,这就是我要求的所谓成熟的标准。这个过程一年到两年,一年就初步掌握了,两年就相当熟练了。两年手下都过了两、三万病人了。

    我办的过程是先教小董,小董很聪明,跟我说:你给我们俩讲课,如果这儿坐一排排人,多好啊。我说我没找来那么多学生,他说那你不能发一个招生帖?从这以后我就开始招生了,这是09年的事,09年到现在为止,我培训了一百多人。开始我要求严,要求他们必须到什么程度,对经典了解什么程度,要从医多少年。后来我发现这个不对,人和人的差别很大,光这样要求,未必他是你最好的人才,最好的苗子。所以我第一年培训了六个人,结果不太成功,里面除了一个人是死心塌地跟我学,其他的人,有的不愿意下苦功,有的受西医影响很深,思维模式不能转型,对中医深深地怀疑,所以问题就多。从那以后,我就放开了,愿意来你就来,觉得跟不上,你就回去,明年再来,还是可以的。在接触中选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深造的苗子,这样就好一点。

    



    到目前为止,培训了一百多人,真正达到我要求的,不到10个人,所以效率并不高。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一个就是咱们油麻菜老师,他太好了,给我大力地支持,他准备给我输送学生,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我来源的学生良莠不齐,挺费脑子的,朱晓玲说他给我送的肯定是优质学生,我觉得好极了,把我的问题解决了。

    这两天我和刘力红老师交流得不少,刘老师又给我输送学生,你看这多好呢!刚才徐雅蓉讲了他们那个培训,倒是和咱们同气相求,如果徐雅蓉老师有这方面可深造的人才,我欢迎他也到我这儿来。附带说一句,我这儿是不收费的,食宿自理,我们那儿的生活费也不太高,如果找民房的话,一月就是100多块钱。

    我那个师承就介绍到这儿,我是实话实说。谢谢大家!


    黄剑:在场的老师都可以报名,参加孙曼之老师的培训。

    梁冬:孙老师,我想向您提一个问题。我很好奇,您这两天和刘力红老师一直也在探讨,的确,在我们现在医疗过程当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我刚才私下跟徐文兵老师说,我猜想这么多的老师有不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但都有临床效果,是不是理论和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呢?这个的确很荒谬,但是又如何解释呢?徐老师给我的回答:其实不管什么方法都是用感知、用他的能量去调节的。但是我没完全听懂,我很想向您请教一下:您和刘老师在讨论过程当中,你们的主要分歧点在哪里?经过两位高手的探讨之后,你们底层相通的地方又在哪里?谢谢!

    孙曼之:好,这个问题我应该介绍一下,通过和刘老师的交流,我们都互相了解了。我那天在聚友会上的发言,你把我有一点误导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对我的寒凉方面感兴趣,你老问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就好像我是祛热,他是祛寒。

    其实我应该给你解释一下,在中医的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很长久地思考,我在行医的当初接触了很多的老中医,再加上我爱看书,临床比较早,让我能够冷静地对待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不到30岁的时候就在我们那个地方有名了,每天有大批的病人,这样的情况下让我能够很早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法无定法,方无定方,任何事情都会出现。书上没有的也会出现,别相信任何一本书里的说法,也别相信任何一个方子包治百病这种说法。我每天都要看上百病人,在这种情况下,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有,人家很简单的方子都能治好一个病,你也别轻视那些单方、验方。任何人说哪个方子好,它都能创造奇迹,但它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所以,我认准了辨证论治是唯一的出路。古人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方法论的核心,这个说得很对。

    我那个时候没有第二个想法,我一直就在这个路上走,在这方面我没有走弯路。很多人都偏执,很多医生都偏执,这和他们的经历有关系,有的医生是从爱好者转化来的,他们在那之前的学习形成他们思想的过程,病人比较少,或者受地域,或者受某一种理论等各种关系的影响,无形中筛选了病人,所以就造成一种偏执。因为我是从这过来的,再加上我当时又是培训基层医生,所以我就知道。我当时20多岁,可是我的学生有50多岁,孙子给爷爷送饭,到我们学校来的。我们就很感叹,当时他都是老中医嘛,他们这些人往往是偏执的。但是大家都偏,你正他负,合为一个合力的时候,他们还是正的。我的认识就是中医它其实是一个合力,有一个中心,我们尽量地别偏离中心。这个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的中心,传统的中医,他们的理法方药,从理论到实践。

    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学习上很注意提醒自己别偏执,更不能狂热,一定要冷静地对待这个问题。所以,我在学习中,强调一点,就是一定要正宗,就和做饭一样,和买什么品牌一样,一定要正宗。

    我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为什么一开始就研究《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我觉得《黄帝内经》它如果不正宗,前面还有比它正宗的,那就有问题了,所以我很重视这一点,对于《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对这些基本的中医经典,我是放到时间的顺序上认识它们。他们也是人嘛,他们的悟性也许比我们高,有高师,但是他们也是人,也有一个源流问题,所以我尽量溯源而上,溯流而上,找到它的源,这是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学习方法。我重视源,也重视流,只要它没有违背那个源,我都会认真地对待它,我会很尊重他们的学术成果,所以我学习各家是很多的。

    我给学生们一进门就交代了,在我这里没有寒温之辩。《伤寒论》是我们的临床基础,一定要把它学好,一定要正确地学好。然后,《温病》是我们临床实践技能、用药的基础,这是后世发展的,应该引起我们很大的重视,再往前你要推溯朱丹溪这些人对用药也很精到,可是再往前再推的话,那书上就理论多,医案少,就不好推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医案,应该重视流,这个源和流不应该偏离,不应该偏离任何一种方向。

    我给梁冬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的学术思想其实是中庸之道,我都包容,很尊重各个流派,我认为中医的合力其实是走到中间了,就看我们离那个圆心多远。刚才我和三七生老师还谈这个事,利用那五分钟,我们的共同认识就是——各个流派无非就是离中心的远近问题,偏离的方向问题,但是大家的愿望都是在中间。我说我自己认为我在中间,至于是不是在中间,那还是要别人来评论,但我是努力这样做的。谢谢。

    孙曼之老师青年医生培养计划请关注: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67273058
    以及正安聚友会网站: http://zanclub.org




    第三届医道会(四)《当下医道会的使命》——刘力红 2013-5-15


    
    刘力红: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这次有机会来参加医道会,我时间上有些搞错,今天就得返回,因为我那里请了五行针灸的老师在讲课,做主人不好走的时间太长。但是我无论如何要参加半天,不放过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向各位来学习。

    那天梁先生给我的讲题,中医在这个时代的转折,因为我是老实人啊,给我15分钟,我就讲15分钟,没想到后面可以放开来说,我今天稍微延伸一下,谈谈这个感受。

    非常感谢梁冬先生,还有黄剑兄的努力,使这样一个论坛能够做得更好,有这样一个气息。前天的活动,今天还在延续,我昨天晚上甚至因为继续思绪差点睡不着觉,所以主动把它关掉了,睡一觉再说。

    今天我就谈些感受,那天我们谈到中医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是到了转折的时候,那个转折的点在哪里?这次能够有幸应邀参加这两个活动,我感到,实际上这个转折点也许就在当下,也许就在我们这样一个理念中。

    
    我跟徐文兵老师心仪已久,但是没有谋过面,厚朴中医学堂在我耳朵里面已经响了不知多少千次了,很有幸因为这次盛会我们走到一起,刚刚又听了徐老师的课,第一次听他的课,梁先生很赞叹徐老师,今天听这个课,确确实实觉得这个赞叹是有缘由的。

    徐老师的发言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把我们几十年的中医教育说得入木三分,呈现出来。我在《思考中医》里面谈了,没有谈得那么深刻,或者说没有谈得那么刻薄,呵呵。中医的教育走到今天,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甚至我们有一些人……这句话不应该说,但是,有一些人他已经烂到了根子上。我自己……我们在坐的,好多都是从现在这个教育走出来的,昨天跟李辛老师也聊了,除了我们孙老师是自学成才,是吧?林杰老师等等都是从这个体系出来的。如果不转向,也许就死定了。这样一个形式,我觉得实际上也不是坏事,有些时候祸福它是相依的。主体中医教育在这样一个状况下,它的的发展空间是什么?刚才徐文兵老师讲的这样一个潜流、暗流上探得了空间,通过这十年,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在这个会上,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气象。我们的中医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虽然我们主流的教育是那么一种状况,但是我们在暗流里面一直在蓄劲、待势,关键是我们要乘这个势,要抓住这个势。乘这个势,抓住这个势,就能够形成一个转折,没有乘这个势,可能就过了。这个就是轮回嘛,机会不可能永远有。

    我在论坛上谈到当今的教育,尤其是主体的教育,还有医疗的情况。梁冬先生他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徐文兵老师讲到的现象,过去是个体职业,许多医生在个体环境里面能够良好的生存。我们又看到现在的这样一个状况,这个转折实际上是一个“体用”上的转折,“体”上是回归传统,中医如果不回归,不回到它的根上,一定走不远。但是在“用”上我们怎样去乘势,怎么样去符合这个“现代”,是需要考虑的。现在中医院主体的这样一个医疗,看来是很难去动了,这个场很大了,去改造也好,去弄也好,不好弄。而个体具有局限性,当今社会里它的生存虽然从局部来说都很好,但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可能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生存,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中医,就中医在这个时代怎么样去生存?怎么样更好的生存?怎么样使更多的人享用中医?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


    
    那天我的感受是,我们这个时代它要很流畅地生存下去,是需要群体效应的,或者是要一门学问,那天我用了一个词,叫——品牌。我们只依靠个体的因素,形成不了群体效应,而在中医界一贯以来就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各自抱各自的团,对其他的都嗤之以鼻。这个时代我们要有一个重新的思考,一个融合的时代。所以,这样一个盛会,一个因缘,经过这些仁兄的努力,得来不容易。

    我内心感到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时候呢?一个很关键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暗流里面,呈现出来的这样一些人,如果和合起来,是可以成势的!虽然说这个转折不是为了一定是要进入主流医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深入人心的,是不是可以合作起来?我们现在是各自为政,像梁冬在搞正安,徐文兵老师在搞厚朴,还有当归,还有各位,我自己在搞同有三和中医,我觉得挺艰难,当我们和合起来的时候,也许这种艰难就没有了。这样的一个和合可以为中庸,我觉得当下是一个时机。

    正规的教育走到这个时候,虽然没说走到尽头,但是它一定要反思了。我这次来,正好王国强部长到广西玉林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他去开会。到同有三和去视察和指导,然后让我跟他一起回北京,坐一架飞机,路途上,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他对中医的现状很了解,可惜没能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他如果参加,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出来。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在当下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医能够真正起一些作用,就是和合起来。他实际上提到大学也好,学院也好,因为实际上我们是办不了这件事情的。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在一起和合起来,是可以教授出一批中医人才的。刚才徐老师讲十年以后,这十年以后如果我们还是在暗流,不和合起来,也许十年以后我不看好,不一定有希望。也许少数暗流、渠里所蓄的这个劲的啊,给它一个出口,大家和合起来,我们可以为今后十年、二十年真正地培养一批能够传星火的中医人才。这是我来到这里的一个感受。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中医的问题是什么?王部长多次问到我:力红你想干什么?我说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最关键就是人才。人没有,啥都没有!中医再好,也没有用处。那人才怎么去培养?刚刚徐老师讲到——师承,首先是要有良师。即便今天我们的院校、大学意识到这个问题,想改,它也改不了。为什么呢?没有师!没有师哪有承呢?我们现在当老师当教授的,可以说对中医多数没有太多的感受或者感觉,或者说没有太多的自信,它存在下去,那一定就是越来越糟。

    经过这些年的暗流的契机,我们的人才如果和合,是可以做师配合承,这个教育意义它是可以实现的。我没有太多地说这些年的困惑,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一个教育,一个传承。现在同有三和中医机构也是把教育传承摆在第一位,但是我觉得很艰难,为什么呢?自己的能力很有限。说句不客气的话,自己还不够师的资格,怎么去传呢?只是说在没有的情况下也只有担当起来,先弄着说。但是如果像黄剑兄这样经过多年地努力慢慢地把一些真正能够龛在师位的人发掘出来。这样一个会议呀,我觉得把握得很好。把道放在第一,术放在第二,那么它就能走得长远,就真正地归入道医会的使命。

    我们想做什么呢?我们在这个当下能够为中医做一件什么事情?而且这件事情能够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发挥它的全方位的作用。好,我就谈这么一点。谢谢。


    
    徐文兵:刘老师,您现在做这个培训是您自己的培训,还是学院的培训?

    刘力红:同有三和,我们原来想到提出这个三和的思想,中医《内经》里面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嘛。所以人必须要跟天跟地跟人和。昨天我突然想到,这个和实际上就是跟民间的力量和,因为民间一直就没停止过,传承一直在民间,只是建国之后或者是民国以后,把它束到高楼里去了。通过民间的这个和,我们要影响主流的一些事,这个也是个和,还有就是非议。要干成这件事情,一定要这三个和的元素。

    我那里有一个经典的课程——七天的一个课程,主要是我自己在抓,还有我们团队的老师,这是一个主打的课程,还有五行针灸的课程,还有手法的课程,主要是做三大块。手法课程时间比较长,一期三个月,很棒的一个课程。五行针灸课程现在正在开,每期大概半个月。正安有好几个人去参加,大体是这样的情况。

    梁冬:刘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中医的学术观点差异很大,完全是不同的,火过盛或者是阴不足,或是什么,各种门派都有,各种世界观都有。那,如果是做一个学校,正好又碰到了这些学术观点不同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揉和?怎么和而不同?这是我们在抓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刘力红:这个问题我过去可能跟你的看法一样,今天我觉得,君子和而不同,一定是要允许不同,关键看这个不同是在哪个地方,这两天我跟孙老师在讨论,我们看病是有差异的,但是我觉得在底层它一定是汇得起来的,那么这种差异就没有问题。门派、流派也是这样的,流派它不是以偏概全,它一定是能够以偏见全,才能够成流派。我们讲强调扶阳也好,扶阴也好,实际上在底层是一样的。我想我跟孙老师能够和合,我恭敬他,因为疗效摆着,我相信孙老师也会尊重我们,因为疗效也摆着呢,这个必须是要和合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中医也是这样,我们在这个时代仍然各自……那就只有死,一定是自己找根源的,这也是给大家的一个挑战。我在这里表态,我愿意带领我们团队来做这件事情。

    孙曼之:我和刘老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我们的交流很融洽,不是水火不容的,呵呵。虽然我善于用凉药,他善于用热药,我们的交流的结果是我们底层其实是一样的,是相通的。另外昨天刘老师给我提醒中医和西医在疗效的判断上是有差异的,我想想觉得很有道理,我以后在整理医案呀、写书呀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插进去,吸收刘老师的提醒。另外今天早上刘老师对我说,他会给我输送几个学员,哎呀,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在这里我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激。

    梁冬:我很想知道孙老师刚才说的第一点详细的是什么?能解释一下吗?

    孙曼之:我和刘老师都热心于研究《伤寒论》,我给他介绍了我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共同探讨了《伤寒论》里面“伤寒论”和“五运六气”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取得了高度的一致。我们认识到《伤寒论》的源远流长,也认识到了五运六气源头很远,绝不是王冰以后才有的东西。这一点上我们很融洽,还在别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关键在《伤寒论》上我们共同语言是很多的。


    梁冬:你刚才说的中医和西医的疗效问题,这个事情延展一下吧。

    孙曼之: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刘老师提醒我们,咱们民间中医往往不注意疗效是怎么回事,疗效地判断不是简单的症状消失,而是一个真正的痊愈。真正的痊愈当然也不是西医指标的消失,但是真正的痊愈和症状还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一个差距。昨天晚上我又想了一想,这个问题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严格的定义。比方说没有人来继续这方面……对中医的疗效、西医的疗效,这个判断的标准和实际结果没进行过一个对照。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须用数字来说明问题,这个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结论。在中医方面,传统是以症状的消失,作为一个判断的基本标准,当然还有症状的不反复,也是一个标准,说明古人还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中西医的差距、差别,和中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想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我将来再讲课、写书,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进行一番思考以后,我将会把这个问题作为我的看法提出来,避免一些比方像方舟子他们的指责:那指标并没改变,你凭什么说好了?人家说的有他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有道理,因为中医也不全都是按照指标、跟着指标走,但是中医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刘老师给我的提醒很重要,我过去一直没注意过这个问题。

    徐文兵:刘老师好!刚才梁冬说中医门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上,看病大家有自己出诊的地方,有自己固定的客户,自己的病人,然后疗效也很好,那你就无限生存。但是在教学生的时候我碰到一个问题,中医到底适合不适合办一个大学?我个人认为不适合,为什么呢?你请十个特别优秀的、门派不同的老师教一个学生,想达到让这个人把所有老师都学会了,然后他成为一个好医生,错了,这人可能什么都不是。为什么呢?他脑子里的东西都在打架。我们都参加过考试,100道选择题,都选A,能得25分,每个都挑着选最后10分都得不到。所以我在厚朴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理念,供大家参考。我劝学生先跟定一个人,等看病有疗效,巩固一段时间以后再去跟别人。一个桩子打不深,逮谁都想跟,最后的结果是——我个人觉得,那将来咱们里面最好的大夫是黄剑,他拜访的医生可多了。这是我对梁冬刚才提出的一个补充。

    再就孙老师说的临床疗效的评价,这是很关键的一个事。因为什么?我们以前有个老先生总结自己的医案,说这人好了。为什么好?他不来了。我说他不来,有可能他死了,不能这样,有人找你,之后不来了,很有可能你给人家治得不好,人就走了。中医的疗效评价是这样,复诊,然后带不带自己的家人来,对不对?病有没有好它在于症状消失,再一个看什么?主观感觉的改善。西医的检查都好,指标也正常,但这人感觉很痛苦,他不好!中医能给他治好,但中医这个好怎么评价?拿什么指标去衡量?那只能说这个人又带他的老婆、孩子、朋友来看病了。所以,西医是为了做科研、做统计,去评价、建立它的评价体系,中医是人道的一种体系。另外我想,我们出书的目的是不是老想说服一些不信中医的人,我觉得这个事儿省省吧,我们要对一些不信中医的人去写书的话,可能效果就不好。我就插这么几句。

    刘力红:徐老师刚才讲的,正是我们现在办学思考的问题。前面的路,几十年的经验已经摆在那里,我们不可能去走同一条路。但是走什么样的路,是要去探索的。



    比如说临床看病,不知道孙老师或者各位医生有没有感觉,比如说很随机的预约,三个病人,如果第一个是皮肤过敏,或者是治疗皮肤病,那第二个第三个都是,如果第一个是肝病,那么第二第三都是,一起约好来的?根本都不认识,实际上是一个因缘。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基础课程,比如说,国学传统文化的基础理论,到我们这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可能有些人跟孙老师,有些人跟徐老师,有些人跟我,有些人跟梁老师。这个就叫和而不同,这个才叫大学。我说现在这种大学,不一定叫大学,大学就是大人智慧啊,对不对?中医要走出一条路来,要走出我们自己的路,这就是大家要去谈论或者思考、探讨的话题。谢谢!
    人民网开设《记者黄剑(油麻菜)专栏》 2013-5-16

    主流媒体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机缘巧合,油麻菜寻访记录中医的故事得到人民网的关注,并专门开辟了记者专栏。以下是专栏连接: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363942/index.html

    专栏的开辟,不仅是对油麻菜三年多来纪录中医的认可,更是对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文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感谢人民网,中医加油!

    
    第三届医道会(五)贫困地区的中医培训(徐雅蓉) 2013-5-23


    本期主题:中医培训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可能性

    主 讲 人:徐雅蓉

    
    李辛:下面我们介绍一位很平凡的,正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的医生。徐雅蓉老师,请。她可能是我们这一届道医会最年轻的医生。




    徐雅蓉: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几年在中国,主要是西南部云南、四川一些偏远地区做的免费中医培训的大致情况。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帮助当地医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技术,改善当地缺医少药的问题。

    我们正式是从2010年开始,第一个培训地点在四川甘孜。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了三年,在三年过程当中,我们获取了一定的经验,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所以,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在座各位老师汇报一下,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指点。

    我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的情况。13亿人口,城市人口不到30%,却占据了80%以上的医疗资源,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关键的问题是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人员,尤其是较高诊疗水平的医生大多数集中在城市,边远山区的医生非常稀缺,虽然这些地区经常接受来自各地的医疗援助,主要是援助西药或者医疗器材,但是因为当地没有医生会用,所以,这些物资大部分被搁置在仓库。另外一种形式的医疗援助,就是义诊,但是义诊只能解决暂时性的一些问题。根本上来讲,当地主要问题是缺少常住的、具有较高诊疗水平的医生。

    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有一个赤脚医生加农村合作医疗这样一个模式,在当时二十年内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65年,毛 看了一份卫生部部长递交的报告,当时全国只有140万医疗医术人员,其中只有10%在农村,而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5%,等于90%以上的医护人员只是服务全国15%的城市人口。因为这个报告,他当时下决心推动赤脚医生的运动。毛 希望在农村培养一大批农村也能养得起的医生,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


    
    当时赤脚医生主要来自三部分,一部分是知青,第二部分是一些医学世家,还有一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也懂一点医术的当地村民。这三部分人,经过差不多三到四个月的短期培训,成为赤脚医生。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在这二十年间,农村村民52%的疾病是由这些赤脚医生所解决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大批知青返城,农村土地重新分配,大部分的赤脚医生又重新转为务农,到最后剩下的赤脚医生越来越少,后来赤脚医生这个名字也淡出我们的视野,最终被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乡村医生所取代。

    但是据我了解,目前乡村医生境况并不是特别好,包括政策层面,还有他们的收入待遇,他们感觉受到了歧视。1999年的职业医师法,规定乡村医生可以依法获得职业医师或者助理医师的资格,另外,他们能够享受相当于民办教师的待遇。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政策还没有被落实。

    

    我去年到云南的澜沧县进行一个小小的考察,和当地村医谈了一下,了解了两个情况:第一是国家每年拨款的公共卫生管理费用,最终落到他们手里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这个是收入方面;第二,现在国家在村卫生室给他们提供的药品越来越少,所以,村民去村卫生室就诊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他们平均一天就看五、六个病人。所以从政策上来讲,也鼓励他们去更大的医院,去上一级的医院去进行诊疗。但是,因为交通各方面不是很方便,所以,大部分的村民如果是一些小病,不是很严重,他们也只能忍着扛着。

    传统医疗,尤其是中医,包括针灸和草药,在当时赤脚医生的时代,是很有效的一个治疗手段。但是,现在这些地区,传统医疗已经逐渐没落,包括某些藏区,只有一些老人才会选择藏医进行治疗,年轻人不知道、也不会选择藏医进行治疗,中医对他们来说更是几乎没有听说过。所以,传统医疗虽然那么有效,大部分也被现在的西医所取代。很可惜,那么有效的一种模式,能够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困境的模式,没有被继续延用下去。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欧洲有一个叫瑞士针灸无国界的组织,从1992年开始,有一大批的志愿针灸医生,自发组织去非洲、欧洲、南美洲的一些贫困地区,给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免费的针灸培训。我们这两年做的这些培训,也是得到了这种培训模式的启发。他们的培训主要是这样,时间是三年,每年会到当地两到三个星期,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有原版的法文教材,非常完整地阐述人体能量体系的教材,里面包括十二脏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还有络脉、经筋、经别......整本书介绍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如何进行治疗。教材目前已经被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还有中文,中文教材《古典针灸入门》在2011年由北京的立品出版社出版,去年还被翻译成了藏文。

    我们的整个培训计划也是分为三年,第一年的内容是介绍整体的人体能量系统,然后是气血、阴阳的调节,还有六气、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治疗。我们前两年主要是去藏区三千到四千米的高海拔地区培训,因为气候寒冷,他们主要的问题有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这个非常普遍,90%以上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关节都已经变形了。我们用这个方法,基本上一次到两次,只要不是已经损伤到免疫系统的类风湿,治疗一两次就能缓解这种风湿关节的疼痛。



    另外像妇科的问题,比方说痛经、月经不调,还有呼吸道、消化系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用六气、六淫的治疗方法进行调节。所以第一年他们学习之后,就能解决当地最常见的问题。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理论课之外,还包括一半的实践课程,上午理论课,下午实践课。一开始我们会由当地负责组织一些小规模义诊,在义诊的同时,也是临床带教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消化上午所学的一些理论的内容。有老师在一旁带教,学生也能知道他每一步的对和错,有这样共振的一个过程,效果是非常好的。

    那么第二年,除了复习第一年的内容,还会讲奇经八脉的病症和治疗,奇经八脉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多,包括很多妇科问题、神经系统问题、失眠、头痛等等,因为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结构,所以涵盖的病症也非常多。另外像络脉、经筋、经别,据我所知虽然临床当中碰到的概率不高,但是如果发生的话,也只能用针灸进行治疗,还有五行脏腑虚实的调整。

    最后一年——第三年,会讲六经的防御体系,水谷之道,还有用募、俞穴的运用,去治疗脏腑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完整的三年培训计划,每年培训结束后都会对学员进行评估,在这一年中他们每天看多少病人?疗效怎样?会由当地联络人给我们反馈。

    瑞士针灸无国界在1992年开始20年之内部分的培训项目,包括海地、布基纳法索。在2000年到2009年一共培训了四十几名学员,这四十几名学员当中,又有十二名毕业学生不但成为了很好的医生,也成为了老师,能够把这个培训带到当地更多的地方,教授更多的学员。其它一些培训基地,包括塞内加尔、秘鲁、印度等等。这个培训在秘鲁开展得非常成功,因为秘鲁的医疗保险体系里面,除了西医之外,也包括一些替代医疗的方法,其中就有中医。现在,瑞士针灸无国界组织已经受到秘鲁医保局的邀请,给全国范围内的替代医疗的医生进行培训,现在已经开展到了第二期,非常成功。
    我们国内也是受到了这样一个启发,在一些偏远地区进行培训,它的源起2007年8月份,针灸无国界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仁表老师,他也是《古典针灸入门》的作者,亲自来到四川山区进行为时一个月的考察。2008年到2009年连续两年,仁表老师来到了上海,给我们国内的针灸医生进行培训,由这些医生作为志愿者,再到国内的各个地方,给当地的医生进行培训。

    国内医师的第一次正式乡村免费培训开始是在2010年,我和杨永晓医生、陈诚医生到四川甘孜县进行了第一次的针灸培训。当时有22名同学参加,包括四位藏医、一位西医,另外17人是当地寺庙里的僧人,主要来自亚青。亚青海拔在四千米以上,风湿、妇科、消化系统问题是当地的常见病。亚青共有三万僧众,只有一名略懂西医的医疗人员,很多疾病不能得到解决。他们的交通非常不便,到县城看病非常不便,一听说有这样的培训,他们非常感兴趣,虽然他们没有任何医疗方面的基础,但是学习非常认真、非常努力。培训完了之后,他们经常给很多人治病,反馈疗效非常不错。



    2011年,我们重新返回甘孜进行第二年的培训,但是那年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问题,原来有22名学员,到了2011年由于种种原因只剩下8名学员,到了2012年的时候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所以我们没有继续回到甘孜进行第三年的培训。
    我们在2012年年初的时候,开始联系其它需要我们的培训的地区,当时联系了云南澜沧县东回乡。澜沧县是整个云南省最穷困的几个县之一,平均每户年收入大约不到一千元,他们以务农为主。2012年四月份我到当地进行考察,东回乡一共有一万多村民,因为是山区,各个村落分布得比较分散,看病就诊不方便,医生也不多,整个东回乡大约只有5个村医和当地草医。
    澜沧县一共有25名学员报名参加我们的培训,这些学员主要有当地的村医、草医,另外一部分是来自另一个地区——云南省迪庆州的宗孜玫果(音)慈善学校。慈善学校收养了藏区的一些孤儿,到了18岁,他们会离开学校,学校希望能够在他们离开前教会他们一门技能,比如画唐卡等等,医学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前有一个医学班,有8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听说我们的培训,也报名参加了。本来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们在7月份到当地进行培训。第一天,当地的政府还来表示了支持和欢迎,但是第二天,我们突然接到了相关部门打来的电话,要求我们立即终止培训,具体原因也没有说明。所以,去年培训进行到第二天就提前终止了。
    我们回顾了一下,发现在国内开展培训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没有办法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我总结了以下三点:第一,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支持。我们在培训之前曾经试着去联系当地的政府,包括卫生局、医院,即使当地的医生和老百姓对针灸培训非常感兴趣,但是大部分的行政人员,可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如果跳过政府机构,自己过去,那又有可能出现像去年发生的提前终止的这个情况,没有办法保障培训的顺利进展。



    第二,是对当地需求的了解。中国地区很大,各地有很多少数民族,情况又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虽然我们会到当地进行短期考察,了解一些情况,但是不能很全面、很深入地去了解各个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培训中会出现,并影响到培训的进展。

    第三,是整体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整个项目的开展,工作包括教学,和政府机构的联络,募款、财务还有后勤等等,工作比较多,现在除了募款之外,主要是我一个人在负责具体的工作,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的力量能够加入进来。最主要的是,我们发现,关键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可靠的当地联络人,会对培训有非常大的帮助。需要这位联络人负责跟当地政府进行顺利的沟通,保证培训开展的顺利,还有就是当地学员的招募,以及培训结束后,与学员保持长期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他们具体在应用时遇到的问题,然后反馈给我们。

    以上是我们在这几年培训时遇到的一些情况和想到的一些问题,跟大家汇报一下。

    李辛:徐雅蓉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次带着问题过来,希望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来思考,看看能不能形成一个合力,今天谈的都是一个融合,怎么能够把这个力量放到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地区去。

    第三届医道会(六) 超越时空(梁冬) 2013-5-26 07:30


    主 讲 人:梁冬

    
    梁冬:各位老师,我前天在这里有一个两百人的大会,一点都不紧张,但是我现在很紧张,因为下面有徐文兵这样的老师在,他教育我那么多年,让我跟他讲话,压力很大……




    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下,作为一个既在中医行业又不属于中医行业的门外汉的一个心得。从2009年开始,确切地说从2005、06年接触李可老,之前是刘力红老师,还有包括后来的邓老、郭生白老师、徐文兵老师等很多老师,开诊所之后,接触更多的老师。

    我有些时候,常常会想起一种情景,我青少年时期长期发暗疮,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最多脸上有七十几颗暗疮,我把脸上打成格子来数,有七十几颗暗疮。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像一个鸡蛋,一掀就把脸掀干净了,像鸡蛋一样光滑。我找了很多老师,西药、中药、火的、热的、寒的,都没有用。结果当我上大学到了北京读书,不到两个月,我所有的暗疮都神奇般地不见了,你都看不出来曾经有过七十多颗暗疮,最高潮的时候,是暗疮长在暗疮上面,很恐怖啊。正值发情的时候,想泡妞的时候,满脸暗疮,走出去自己很自卑。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把我的病治好的?什么令我的脸上没有暗疮的?我得出两个粗浅的结论:第一是我时间到了,就不该长了,这个时间过去了,你想长也长不出来了,现在你想长满脸暗疮,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第二,因为我那个时候在广州,后来到北京读大学,空间变了。以前我在广州的时候洗冷水澡,那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每天都洗冷水澡,因为珠江水抽上来就是热的。但是北京的水很冷,夏天在定福庄附近洗个冷水澡,冷死你。我在排查,现在身上被老师说的寒毒,很可能是大学时候由于只有一三五男生开洗澡堂,二四六女生开洗澡堂,我们二四六只能去冷水洗,寒毒遗留在身上的缘故。

    所以,这就引发了我的一个观念——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本书——《超越时空》,作者是一位日本籍的物理学家。他在德国、哈佛,在很多学校读物理学,成为当代量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这个人叫加来道雄,他有几个很有趣的例子,讲得很有意思。

    他说的第一个例子,他小的时候常常看一盆水,水里有几条鱼。他说,这些鱼肯定有一些鱼是鱼里面的科学家,这些鱼里面的科学家经过了很多年的经验累积,各种火神呢、清凉派、西医啊、中医啊、物理学、化学等等,也发现了一些在那个世界里面的游戏规则。有一天,如果有一条鱼被人抓出来,抓离了那个水面,然后看到了一些不需要用鳍来行动,甚至不需要用鳃来呼吸的动物,它大惊失色,当把它扔回水里的时候,这条鱼回到鱼群里面,一定是被倍感痛苦。因为,它被一种奇怪的力量超越了它所在的时间和空间。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二维空间,比如一个圆形,有一个人他左走突破不了,右走突破不了,前面走突破不了,后面走突破不了,他一直在他的囚笼当中困扰。但是如果有一个拥有三维能力的人,把他拎了出来,他立刻觉得,其实所有的这一圈,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限制。

    这两个故事很有趣,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把这两个特别浅显的故事讲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子有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的一个猜想,猜想毕竟只是猜想,今天向各位老师做个汇报。我个人感觉,所有的治疗,首先要把第一味药用好——时间。刘力红老师讲课的时候说:开方就是开时间。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根据他的五运六气,根据他的八字,好像到了这个点,他就应该得这个病,就会有这样一个状况。

    那么怎样调整他的命运呢?我后来发现,就是把他的时间进行一个错位。以前我们很难做时间上的调整,我们现在有飞机,可以跨时空旅行,起码是时间上的。我们现在坐两个或五个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到泰国,从西安往西开,五个小时,差不多能到埃及,不到埃及,起码也是某个地方了,肯定可以过一两个时区了。如果在某一关键的时刻点把时间进行腾挪错位,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如果用开方的方法、针灸的方法,甚至是心理暗示的方法,能够让他觉得我不在这个时间,可能很多问题就会解决。

    

    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畅销的医疗书都是讲中医的,西医的书没有什么人看的。我看的这本书是中信出版社出的,讲哈佛医学院,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群八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分到在一个古堡里面,在这个古堡里面,给他们听他们三十岁时候听的音乐,看那个时候看的报纸,穿那个时候的衣服,谈那个时候的话题,给他们制造一个重置的时间观念,结果这些人所有的身体指标,开始往年轻的时候恢复。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趣。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沮丧,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三十八岁的迈向中年的青年人,我觉得自己老了。看着那些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创业,都做得非常成功,我心里很焦虑。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我的一个暗示,我觉得我是一个老年人——三十五、六岁以上的中青年人的焦虑。所以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把大学的时候喜欢听的歌曲全部听了一遍,在那一霎那我忽然觉得好像我又拥有读大学的时候那一种创业的激情、梦想的激情,好像整个身体焕发出一种新的能量。

    所以,是不是有一种观念——所有的治疗,其实是帮助病人突破他的困境。借由某种对时间的改变,带来一个突破。不管他是相信自己年轻了;或者借由音乐的方法,让他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又或者把他扔到一群年轻人当中;又或者用针灸的方法令他的气血按照年轻的方式运行……总而言之,让他在时间上产生一个错位。

    我前两天看了一个记录片,很有意思。讲马云在二十年前,大概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一段创业的经历。那时候都不能想象今天很牛的马云,那时领着一个包到处求人,给人家讲他的梦想。如果那时有一个人真正听懂了马云讲的东西,他只要做一件跟马云一样的事情,今天也不会太差。而我们今天所有人能够理解马云,是因为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

    所以,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今天,我们一定会看得更清楚,或者我们站在一个更宽阔的时空范畴来看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一定会更清楚。今天早上开会,黄剑介绍完之后我来介绍的时候,我很想让所有的人设想一下,当我们的医道会在三年、五年、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还在开的时候,它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历经五十年之后,医道会变成一个满山遍野几万人来开的会,甚至人都不需要来,就在互联网上全球几十万人开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今天在这里做的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

    我对未来预测的原因是因为我曾经有段时间热衷于搞各种颁奖活动,那时《新周刊》也搞这个事情,随便到一个商店里刻个章,随便给人颁个牌就颁了。后来《新周刊》的封新城告诉我,他说:你知道吗?今天《时代周刊》那么牛,说你是时代人物。一百年前,《时代周刊》就是一个街头小报。当时还有很多更牛的呢,那些人都不干了,后来都歇菜了。他当时也随便颁那些奖,但是一直颁,到接近一百年之后——今天可以说:一百年前《时代周刊》颁的那些奖多么牛!其实它的牛,完全是因为把它放在了一个巨大的时空里面所呈现出来的东西。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的一个感受——一切的法门、入手时,来自于如何调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把时间进行某种的调频、改变的话,可能很多事情就有所改变。比如说,正安中医,我们在做这个诊所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到底这个诊所它怎么能够呈现出它的一种生命能量呢?装修该怎么做?我从前没有做过这种事情,我做的第一间就是今天的正安医馆,在此之前我连家里的装修都不是我做的。

    我当时有一个想法,我有一天正好在风入松书店看书,我发现排名前十的书全是讲民国的:讲陈寅恪啊、讲鲁迅啊、讲钱穆啊、讲胡适啊,讲什么的。我觉得可能在最近,我们能理解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可能是民国时期。正好我们那个店离北大红楼很近,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把民国的精神引回来,在这个精神之上,好像做任何的装饰设计,用什么柱子啊、用什么颜色啊、门怎么做啊、员工的服装怎么弄啊,好像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第一点,如何在时间方面,进行一个深度的考量?我跟那个做奇门遁甲的林毅聊过这个事情,他说:本质上说,就是把你的时间排一下。就是说怎么样把现在要发生的事情、明天要发生的事情,排到过去或者排到未来,或者排到旁边,让你擦身而过。其实这个事情还在发生,只不过我们的时间被错位。

    从技术手段上来说,怎么样去调时间呢?无非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讲的眼耳鼻舌身意,如何透过光线,对眼睛看的那部分,如何听到耳朵听见的部分,鼻子闻到的东西,想到的东西,嘴里吃到的东西。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这六根。

    本质上来说,我们其实是自己幻觉的产物。我们能看见的世界,只不过就像徐文兵老师常常讲的——“见”和“视”的问题,这个东西是跟心有关的。“感”和“觉”,“见”和“视”,这个东西在不在?这个东西在不在我们心里有着成见?这其实是两回事。如果我们可以借由某些假象的创造,来产生对我们内在大脑或者心智的对时间的错位感,可能一下子就回来了。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到六十岁应该得这个病,结果相信我才二十岁,就不会得这个病了,还可以熬四十年,其实他是无限延后的事情。我们前段时间投了一个基因的公司,这个基因公司做基因的人说:其实所有人被计算出都会得高血压、都会得脑溢血。只不过有些人造得狠一点,他的生命时钟过得快一点,所以早一点得了脑溢血,有些人慢一点,他可能要到一百三十岁才得,结果他一百二十岁死了,这一辈子就没得脑溢血。其实并不是没有得,是他没有来得及得。所以这从观念上来说,在时间上进行腾挪,是其中的一个法门所在。

    这不仅仅是在治疗疾病上面,实际上在做公司也是一样的。我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在做聚友会的一个想法:我们现在发展所谓的正安聚友会,在我想象当中,它根本就不是为现在这个时间做的,它实际上是为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做的。未来会是什么?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在座的所有人都会成为一代宗师,只是时间早晚!

    

    徐文兵:伟大!

    梁冬:至于吗?真的……我有这个信念,所以我现在做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早两年、晚两年而已,当大家成为一代宗师的时候,是不是有足够多的颜回、子贡跟着?没有足够多的弟子,做宗师很难。这是我在时间错位观念上的一个思考。

    徐文兵:你的意思是说——宗师是被弟子们拱起来的?

    梁冬:我是这么认为。这么说吧,以孔子一个人的时间他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经书的编撰,他就是一个博士生导师,最后签一个名。在中国历史上,我相信还有很多能量、知识、境界都不在孔子之下的人,为什么今天我们不知道?老子也是透过文字化的表述传播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我们都是老子的门生。

    我今天跟晓玲还在说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了三年、五年之后出现的一代宗师群们做服务工作。

    第二个,就是关于空间改变的问题。很多时候治病,比如说我以前湿热很严重,那天孙老师说我身上真得很湿热,您不知道,我年纪很轻的时候,我在香港,那才叫湿热呢!唉呀,走过去的路上地上都摊了一滩水出来,这可能和体质有关系。我到了西边,觉得很舒服,好像很清爽,因为它可以肃降嘛。

    我很多朋友来找我说:对不起啊,你能不能帮忙挂一下徐文兵老师的号啊。我说:徐老师给我两个号,我已经用了十个了,我实在帮不了,但是我可以帮助你什么呢?我告诉你:搬离你的住处!之所以得这个病,一定是在那个空间里得这个病的,要想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法门。改变时间很困难,因为时间是需要透过光速,或者透过一系列的技巧才能改变的,改变空间是比较可能的。你在西边得的病,到华东去住一住;在南边得的病,到北边住一住;住一住,又不用干什么,随随便便就能好了,起码不需要找我去搞号了。就我个人的感觉,如果在北京,实在不行,就从顺义到昌平或者到南城去住一住。

    徐文兵:好事!那没准不是我给人治好,是人家从广州飞到北京就好了,呵呵。

    梁冬:调整的第二个是空间,第三个是人。我非常清醒地发现,当我跟某一些人一段时间比较接近的时候,我的身体会呈现某个状况。前段时间有一个人来找我,他说他想了一个方法,找东南西北的各个具有代表性的童子,治病的时候,比如说缺金气了,就找一个典型的金壳童子跟你生活一段时间,他金气比较足。我说你这个事情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那孩子本来挺好的,万一被你的病气带坏了,毁了人家孩子,造孽太大。

    但是这个让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出现了问题,一定是交友不善。我最近几次戒烟失败,都是因为又和吴伯凡、徐文兵老师在一起,递根烟过来,是吧?所以戒烟就是戒朋友,你不准备戒朋友就不要准备戒烟。这是我的人生态度。

    搭一个什么样的班子,和一个团队、和什么样的人经常在一起,这对身体其实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够从天地人,三才的维度去思考之后,再来思考病的过程里面的方法,其实就会好一点。

    很多朋友到正安,发现正安里面是明黄色,为什么那么饱和?我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李老就跟我讲:中焦是四维,以中焦带动,以中土带动。现代人主要就是饮食的问题,要么吃得多,要么吃得胀,都是脾胃不化。所以,我就把我们的店涂黄,后来我才知道色彩心理学,比如说像肯德基、麦当劳,这种餐厅都有很强烈的色彩指示性,你看麦当劳的颜色,非常饱和。有些时候我在三环上开车,看到有一些楼房的窗子飘出那种幽蓝色的光,其实就是日光灯嘛,有些就是明黄色的光。你住在里面不觉得,在外面会很明显地看到,这个光是暖色还是冷色的。那种幽蓝色的光,的确有问题!很多装修不注重这个事情,滥用日光灯管。

    最近我在看近代物理学书,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着重在思考一个问题,包括今天的霍金,都在讲统一场论。所谓的统一场论,本质上来说就是五行里面对应的,比如东方又主木,又主青色,又是主肝,又是阳什么的……它其实是借由一个统一的语言体系,把时、空、人这三才,或者说因为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再加时间是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变成了一个统一场,进行一个统一场的调配。

    我讲到此处,特别想跟大家讲作为一个特别爱中医的人的一个观念。去年我去了一趟意大利,吃了意大利当地的面条,那是我人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不是最好吃的西餐,而是最好吃的面条。我以前也吃过很多面条,西安的、成都的、广州的,我是一个吃货。我当时就洗心革面——我以前批评西餐,觉得那些西方人吃西餐很可怜,其实是因为我没吃过好的西餐!

    陈岷:意大利面条是跟中国的山西学去的。

    梁冬:学不学,这也不一定,你怎么知道我们西安的面不是从埃及人那里传过来的呢?也不一定嘛?是吧?法门寺还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呢,是吧?
    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今天我们批评很多西医不靠谱,其实很可能是他们只代表中国的Pizzahat,就是说他们不是好吃的馅饼,不见得是西医有问题,或者西医一无是处。我认为,今天我们要活在一个更开放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掌握的是真理,那管它是东方、西方的,理论上来说应该全部都可以融洽的,可以一揽子包圆。在这一点上来说我有一个感觉,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已经被完全打破了过去我们所习惯的一种场。

    这么说吧,有一天我跟许小年,典型受西方教育的人,以前中经的首席评论员,后来在中欧做教授,一个完完全全受西方美国经济学思想影响的一个人。我跟他讲,到底什么是中医?他是我老师,他问我:梁冬你现在做中医干什么?我跟他说:你在学校里跟我讲,经济要依靠看不见的手来治病。

    许小年天天在骂,说中央政府在做的事情,都是过度地干预,过度地干预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糟。我说,你讲的跟我老师给我讲中医的是一模一样。本质上来说,我们讲治病的方法,都是用身体看不见的手来治自己的病嘛,对吧?所以,中医不是要拥抱西医,中医是要拥抱整个世界,要去更广泛地跟互联网的、跟金融的、跟最高科技的、最圆融的人去沟通。那个时候,应该跨越争执,其实你一跟它争论,就变成是跟它同一档次。

    当年为什么马云要天天追着ebay打,淘宝是一个注册才一千万人民币的公司,他要跟一个几百亿的公司打,他天天打,打着打着,大家认为淘宝跟ebay是一样的公司。所以我们天天跟那些不靠谱的西医打来打去,本质上来说,就是自己把自己降下来了。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要走出去,我们应该跟那个世界最主流、最牛的人去对话、去圆融、去拥抱,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去拥抱。所以我一直说,我们中医学的是一个所谓的真理,应该是跟所有领域、所有时空可以进行对话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一定还是我们自己的狭隘所致。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感受。

    当然了,我自己的学识也很有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不幸地从一个文化人堕落成一个小商人,因为开始营业,就避免不了要去跟政府打交道,避免不了要去跟市场打交道。有些时候我常常在梦里面问自己,我是不是变成了一个如此蝇营狗苟的人?去看财务报表,这以前是我最唾弃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后来觉得,你不经历这个事情,可能最后就不能够做真正应该做的事业。

    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了,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我比厚朴的同学还要强烈地想考师承,然后当个医生,因为我真的觉得做个医生会很高级,再牛的病人在你面前就跟孙子似的,叫干嘛干嘛,是吧?做爷爷的爷爷是挺高级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做不了,我们现在只能做孙子的孙子。

    所以孙老师您知道现在时间改变啦,明显觉得做个中医好。现在你随时去当归,去正安,看下我们的同学,个个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啊,为什么这些社会精英阶层全部回来学中医?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地球上唯一最牛的职业,不依靠任何时代工具,顶多几根针、一支笔、一张嘴就可以……不叫骗钱吧,可以谋生,呵呵。

    我总结一句话,第一要开放、要无我、要拥抱世界;第二要超越对针、灸、药、寒、热等的区别,要上升到对时空的高度上。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很可能还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徐文兵:上午梁冬问我为什么这个说用热药,那个说用寒药,最后人家都有效,说明你的理论不需要,是吧?

    梁冬:我的原话是:中医很奇怪,有些人说要热的,哇,扶阳,有些说是要滋阴,结果呢?都很有效。如果都有效的话,那是不是说明这个理论有问题呢?当然我现在已经超越了我的狭隘了呵。

    徐文兵:今天在座的和我们搞医的人确实是经过这个迷茫和痛苦。我刚刚跟梁冬这么说,他上午引用了我的话,还缺了一句:我认识到最根本一点——中医治病,不是医生给人治好了病,是把人家的元神、元气调动起来,人家自己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你用寒用热,扎针还是按摩,最后调的是人家的神。你要是把人家的元神、元气跳过去,你认为你是拿寒的把这个热病治了,或者是拿热的把寒病给治了,这是你犯错误了。

    所以我们打嘴仗,搞温病的骂伤寒,搞伤寒的骂温病。凡是有打嘴仗的,我个人认为可能你没有搞清楚扁鹊说的话。扁鹊治好虢太子的病,人家说他能起死回生,扁鹊说:余非能生死人,因其自当生,余使之起尔。人家的元神、元气是起主要作用的。

    回答梁冬的问题,比如说小孩子的痄腮——红肿热痛,半边脸肿了,用灯火灸,角孙穴一点,红肿热痛消了。你说痄腮是寒还是热?当然是热。那你拿热治热,为什么它就好了?你要说是拿它直接治那个病,那错了。那个灯火灸那么一下,那么一种灼伤,调动的是他的神,是吧?

    内行对寒热都有经验,你喝杯白酒,是寒还是热?大家可能都说,热!但过一会儿你是不是发凉?是不是冻得比谁都厉害?激素能退高烧,是寒还是热?但是我怀疑激素可能最后把你的骨髓都消耗完了,它是寒还是热?

    梁冬这么多年真是!难怪在《国学堂》里面开专场了,精进啊,精进!

    梁冬:精尽就会人亡,哈哈哈……

    徐文兵:前面我觉得会场有点沉闷,你看梁冬来了就不一样了,希望大家也不要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尽量多说,谢谢大家。

    梁冬:谢谢,继续吧。
    礼物


    一个多月前我坐在电视台的一个同事办公室喝茶,他忽然感叹:“今天是我的生日啊!好像再没有朋友记得了。”我很惭愧,因为我对生日一直没有概念。接着这位哥们自嘲起来:“现在还记得别人生日的估计只有信用卡、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了,他们倒是一直在发祝贺生日的消息呵呵。”

    
    我很幸福,生日这一天才开始,qq空间和邮箱和微信和短信里面就满满都是生日快乐的祝福,光是QQ礼物统计(自动生成)就通知我已经收到超过800个礼品啦!礼品除了蛋糕,有好几百台我爱的相机呢。我还注意到很多朋友还专门选择了凌晨十二点到来的时候给我发送祝福邮件和礼物,像过年一样认真,这一切让我非常感动。
    在纪录中医之前的十五年里,我曾经在青海湖边追逐羚羊拍摄野生动物、热气球飞越南疆、自驾车环绕喜马拉雅、复原中式古帆船远行美洲、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追随大帆船远航玩转大半个地球......可是这些在人们看来笑傲江湖的故事,都远不及纪录中医三年多带来的关注。

    一位朋友留言:“南怀瑾老师说: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您们已经出发在路上了,我们帮不上忙,只有祝福您和您的同仁们了......”这段话,看得我鼻子酸酸的。38岁那年,因为父亲的病逝带来的伤痛,让我想试着找找这世界上还有没有一条可以让大家带着尊严从容不迫离开的路。于是我背上相机,孤身出发,这一走转眼就是三年半,今天我已经42岁,在无数的目光祝福下,背影也再不孤单。

    每次到老徐厚朴学堂的食堂吃饭,他都要介绍一遍今天我们吃的是什么好东西,那些都是来自病人或是学生的礼物,他说这些食物是天底下最好的食物,因为它们都承载着无数的祝福和感激。
    那年我和骨科中医何医生走在他家乡的乡村小道,一路上看见听见那么多过往的百姓都在用祝福的话问候他用感恩的眼望着他,作为一个同行人,心里都觉得无比骄傲,赞叹做一个好医生真好。
    “四十二年前的今天,你来到这个地球;又有谁预料到你今天在做的一切。祝福你,朋友!”这位给我生日祝福的朋友不知道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把“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一首小诗抄在墙上,幻想自己行侠仗义琴剑飘零的未来。多年后我没有练成绝世武功,但是不经意走进另一个中医江湖世界,目睹见证了一些传说中的故事。更奇妙是不知不觉,我还扮演起一个叫做油麻菜的角色,和一群一样爱做梦的朋友们“活生生造出了一个江湖”,多多少少还帮助过一些人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雪片般的祝福还在向我飞来,写上面这些字的时间里,空间里的祝福已经变成870份......在生日快乐八音盒的叮咚声里,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悲伤地想起曾经给我送过同样生日礼物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卯儿”,一位叫“木骥子”,可惜她们都不在了。
    卯儿是广东一位老师,去年经常在我空间留言,很活泼的样子。后来在qq聊天中我得知她得了绝症,一直在苦苦坚持。她顺着我的博客找了厦门、北京、十堰。她在北京的时候我们还通过一次电话,我请她路过白云观的时候替我请几本《丘祖传略》的小人书,寄给西安的一位道友。在电话里我能看到她好开心的样子,因为那个“油麻菜”在跟她说话。 不过她又忧愁起来,说她很害怕去化疗,甚至准备离家出走......再后来,卯儿给我留言,说她终于说服老父亲陪她去十堰坚持中医治疗......
    一个多月前,我在回看自己文字的时候不经意间又看见了卯儿的留言,于是顺着她的名字进入了她的qq空间。她的空间已经荒芜,最后的几篇文字是写她到十堰求医的故事,里面还有油麻菜的影子。再等我进到她的留言区的时候,我忽然呆住了,因为在去年九月十日的那天,我发现有好多人在那留言,说“老师,我们想念你!”留言的很多是她的学生,还有一些跟她一样的病友、中医爱好者。我这才得知在去年八月,卯儿已经离开世间了。那一刻,我止不住泪流满面。
    湖南长沙的木骥子同样是一位不曾谋面但是感觉很熟悉的朋友。我是无意间因点击错误进入她的空间的,发现她空间里说自己正在做“最后一次放疗”,很有信心之后就能够恢复健康。因为她经常在我空间留言,我们慢慢也就熟悉起来,知道她得了乳腺癌,放疗之后身体起起落落,后来开始求助中医。有一天她跟我说准备去一个叫巴马的地方。巴马?我还真不知道。她笑起来,说那是广西长寿之乡,她准备和一个艺术家病友同行。能不能带上一台摄像机啊?我想请她把自己的故事好好纪录一下。
    木骥子有时会忏悔自己做过的错事,会带着女儿去帮助一些穷人。去年她还把自己的年终奖金五万多元通过我转给无名氏的丹心学堂......后来,通过微信我知道她辗转在上海、北京、东北求医,在东北说是用了什么最新技术治疗......再后来就没了消息。两个月前我忽然想到她好久没有消息了,于是进到她的微信朋友圈,结果又被震住了。最后一篇文字里面是一张灵堂的照片,下面文字写着:“我无法忍受这世间的痛苦,先离开了......”她终于还是没有去成巴马。

    纪录中医,把我和许许多多的卯儿木骥子联系在一起,彼此祝福,遥遥相望。
    卑微的我们总是会生病,终于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在生命的终点,我们怎样才能从容不迫平安喜乐地和家人朋友和这个世界告别?我不知道,还在寻找。
    不过随着纪录中医,我也慢慢成长,学会了更加爱惜自己,爱惜生命,爱惜当下的一切,过好每一天。这也是纪录中医之后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所以我决定做点让自己高兴的事,在蜂鸟摄影网站拍下了一个天霸摄影拉杆箱,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还有晚上到妈妈家和全家人一起吃蛋糕......

    长大一岁,感慨不少。
    祝福天下人,平安快乐!

    第三届医道会(六)发展一个良性的中医生态圈(李辛) 2013-6-3


    李辛:中医的势正在形成,包括现在的很多志愿者和非志愿者,我相信等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到的时候,他们就会起来,做他们可以做的事情。这些所有的因缘聚合在一起之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医的临床,我们怎么能够在最近的三年、五年、十年间来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出现更多的可以解决问题的医生。

    今天早上有老师说到,中医的出口、出路已经被堵住了。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年轻医生的出路是什么?在座的所有医生已经不愁出路了,甚至都不用考虑生活的问题。但是中医药发展其实需要一条出路。

    这几年因为黄剑到处寻访,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医生,把他们串起来看很有意思。

    比如说余浩,他的状态是我们传统中医一类重要的生存模式——一家药店,在药店里工作,以中医的方式看病。而作为年轻的中医大夫,这样一种看病的方式,在现有的尤其是国有的医疗体制里面,是不太容易获得的。

    比如说中医门诊部,现在上海、北京都有很多门诊部,有一批疗效比较好的医生,用纯中医的方式看病,正是这批医生他们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有条件去接触媒体,接触官、产、学所谓的精英人士。

    05年到10年间我和一些医师去了国内的一些偏远地区,比如说四川甘孜、石渠、青海果洛那些地方,不少地区方圆几十公里只有一个医生,诊室是花五千块钱在草原上搭的简易棚子,乡村医生最发愁的是没有钱买药,我们帮助筹集了些善款,每年比如说给他五千元用来买药,或在需要的地区花八万元帮助筹建一个小诊所,还有提供护士医生的工资补贴。

    边区诊所非常少,有些地区的病人要花一天或者两天的时间骑马过来看病,三四十岁的人有可能是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医生。义诊医生到那里,最多的时候每人每天看一百多个病人,可是义诊的医生在每个点最多呆一个礼拜,走之后怎么办?没有办法,没有医生。

    目前中医学生的主要出路是国营中医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对于一个新毕业的中医学生,进国营医院的头几年,主要会在西医急诊科、住院部、写大病历,接触到的全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或是披着中医外皮的西医思维方式。几年下来,不要说中医临床上有提高,就是中医学院学的东西也可能荒废掉。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里很多同学都改行了,一个班六十人,现在在做纯中医的大概不超过三五人,有的班可能只有一个。90年代的时候只有进国有医院这一条出路,要不你就去卖药或者转行做别的事情。

    现在中医的出路已经有了,或者说需求在那里:

    A.缺医少药的边区

    B.乡镇中医诊所

    C.城市边缘的药店

    D.高端中医门诊部

    E.大型中医医院

    F.民间自发组织的医师临床能力提高培训机构

    G.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国有医院的医师能力提高培训机构

    H.中医爱好者培训学校

    等等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他们串起来,发展一个良性的中医生态圈呢?

    比如类似余浩医生的中医药资源在C这个地方,实际上以他的医术完全可以到D或者E等处施展,或者对A处进行资源提供,几个层次都可以胜任。

    又比如,孙曼之老师他现在在乡村,是在B这个地方,保一方平安。但是他不光可以门诊,也正在做民间自发组织的医师临床能力提高培训,如果政策上没有限制的话,以孙老师对中医各学术派的掌握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完全可以在大型医院、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领域等处做教育和指导工作,发挥他更大的作用,更有效率的培养完善的中医人才。临床带教人才是目前的大专院校教学中严重缺乏或教学比例严重失调的部分。

    这个部分还有个例子,我有个学生,中医专业,在城乡结合部开了个药店,目前国家还没有允许药店有执业医师驻诊,他的身份是一位懂中医的营业员。即使旁边有好几个药店竞争,他的药店也可以活下来,扣去成本略有盈余,能够提供温饱。为什么?因为他可以以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没有遗失的医德告诉病人该吃什么药,以最快的方式、花最少的钱解决他们的病,比如发烧啊、感冒,疗效快速且安全有效。而旁边的药店做不到这样,他们和大部分的药店一样,推荐贵药卖。

    崔老师原来经营过药店,之所以不愿意再做药店,因为他不愿意痛苦。他告诉我,不少药店里面药物的摆设有讲究,包括导购员或者所谓的药师,是经过培训的,回扣高的药才会被推荐卖出去。不只是药店,整个医疗行业,甚至各个行业,似乎都被过分关注的GDP卷走了良心。这无疑是杀鸡取卵。

    回到正题。年轻医生的出路在哪里?一是可以开个药店。如果某个有头脑的机构,可以是商业机构,也可以是公益机构,它有自己的基金,在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以及城乡结合部,来开办一些药店或小诊所,给外来打工者,比如医保不能覆盖的农民工等提供最基本的中医服务。

    现在国家的医保压力很大,我有个朋友他是某地副镇长,这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国家有钱盖乡村卫生站,但是没有资金负担一个以西医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只有西医没有中医,农民交的医保经费不够花,国家负担非常非常大。他非常希望中医过去,而且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一代人的也需要中医。

    所以,能不能发展这样一种模式?不再像前几年徐雅蓉这样,直接跑到边区去给当地人培训,或者是短暂的义务诊疗,而是在全国的大学、民间中医学堂的学员,甚至是从中医爱好者当中去挑选愿意学习和付出的好学生,我们联合培训他们,或者根据其特长择师跟学,培训合格之后,他们可以到边区去做驻扎一段时间的志愿者,那边非常需要和欢迎。

    经济方面可以给志愿者固定的生活补贴,医术方面可以有老师的支持,在他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通过网络和通讯来指导他。每年还可以安排一到两次返回中心城市,到比如正安啊、御源堂啊这样愿意提供志愿者培训的诊所进行实习、提高,调动最好的临床老师来教导。

    如果在边区已经服务两年,到第三年已经有能力带新人了,就派新的志愿者接力,老带新完成后,老志愿者愿意回来的就回来。
    《炁體源流》加印两次啦 2013-6-5


    
    张至顺老道长对应自己八十年道家修行的感悟,整理精编的道家经典《炁體源流》出版才半年,备受欢迎,已经加印两次。这不仅是社会对传统文化道家经典的认可,也是对勇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立品图书的一次鼓舞。立品图书负责《炁體源流》编辑的王月怡女士颇为感慨,下面是她的文字:

    作为本书的责编,我欣喜地跟各位同道分享:《炁體源流》自2012年12月首次印刷面市后,现在已加印两次了。对所有为此书的出版做出努力的师友,这无疑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而那些关注此书、已经购买此书或者将要购买此书的朋友,将升起“德不孤,必有邻”的温暖之感。
    
    由于在编辑过程中需要多次跟相关师友沟通版式、封面,进行内容核对等等,对此书的来龙去脉了解就多些,因此对道长出书的慈悲本怀、编校小组几位师兄的辛苦劳神以及相关部门专审的一波三折,感受颇深。一句话:好事多磨!
    读了黄剑师兄当初写下的文字,不禁动容。写得这么好,又正合我深而且切的感受,摘录在此,读者诸君重读感受一定更不一样。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愿有缘人早日身心自在!

    
    ……现在社会上不论是否修行的人都在著书立说,关于道家修行的方法更是众说纷纭千奇百怪,很多人因修行方法不对弄出来一身病,而“修行修来的病最难治”。老道长最气愤那些自己做不到、没体验、不修行的人出书教人修行,在他看来出书的责任太大,错了一个字,很可能就会导致千百人走上错误的道路……
    ……为了让更多人少走弯路不入歧途,老道长根据自己八十年的修行感悟,从浩如烟海的《道藏》里删繁就简,一笔一划用毛笔摘抄了一本关于修行的《炁體源流》。他说祖师爷们已经把怎么修行都说得明明白白,所以书里面不要添一个他的文字,顶多是在旁边注上“要多多看,重点看”。

    


    为了完成老道长多年的心愿,道长的几位弟子们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把《炁體源流》整理成电子版,再逐字逐句对应《道藏》反复校对。“因为是摘抄,很多段落是跳跃性的几句,搜索起来很难,经常一句话要找一堆书。还有很多图,老道长当时没有办法复制,我们也都尽量补上了”。
    “老道长说关于怎么修行,其实祖师爷都说得很明白了,只是这个祖师爷写了头,那位祖师爷写了尾,还有的写了中间,这些书老道长正好都看过,还用一生时间修练过,于是把神龙的首尾都续上整理出来。”
    ……



    编了一段关于老道长和这本书的视频,和大家分享:
    http://static.youku.com/v1.0.0334/v/swf/loader.swf?VideoIDS=XNTY3Mjc2NzI4&embedid=MTEwLjkwLjQzLjY5AjE0MTgxOTE4MgJ3d3cuemFuY2x1Yi5vcmcCL2Jicy9mb3J1bS5waHA%3D&wd=&vext=pid%3D%26emb%3DMTEwLjkwLjQzLjY5AjE0MTgxOTE4MgJ3d3cuemFuY2x1Yi5vcmcCL2Jicy9mb3J1bS5waHA%3D%26bc%3D%26type%3D0

    另:
    老道长已答应于2013年底,由正安聚友会组织,对此书的学习和使用以及道家修行关键点做一次专题讲座!
    老道长的《米晶子济世良方》和《八部金刚》已经整理完毕,目前进入排版程序,立品图书出版。
    《林李之见》(六)——安心 2013-6-7


    
    黄剑:达摩的徒弟慧可,想拜师跪在达摩那里三天三夜,达摩问他想干什么,找我有什么想求的,他说我求师父给我安心,然后达摩就说那你把心拿出来,我给你安上。他一下子就想通了。

    林杰:治病也是如此啊,老说要把"病"治好,那请你先把"病"这东西拿过来,我就帮你治疗啊。哈哈哈哈,其实呢,这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实际叫做"病"的东西。

    现代医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关注的潜意识。而当这种诉求未能及时被实现时,潜意识常以虚拟的受伤害做为标记。当这些虚拟的念头被固化成外相时,就可能以"病"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习惯上把自己不愿意接受或不愿意去体验的现象进行归类,把众多的相关的名相归纳成"病"而已。什么叫"病"?其实是你对某种现象的感知和解读,它的表现仅仅是你在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一组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某种体验而已。

    "病"通常分为两部分:症状和体征。症状呢就是你的主观能感觉到的难受;体征就是通过医生或者其他人可以观察到或触摸到的一些外在特征。病名往往都是抽象性的或概念性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对一组事物,或一类现象的推理和评判;有时它只是个代号,只是类似一个路标的符号;只是我们的"强立假名"。

    我们所说的"治病",其实只是用某种方式改变了你的认知而已。所以我在做治疗的时候,我首先要把握的就是对方的期望值在哪里?他希望我用什么方式去帮助他?我能帮他到什么程度?那么事后,如果我能够达到他的满意度,我就成功了;如果我超越了他的期待值,他就感动了。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如果把这个标准改变了,那么所有的概念都改变了。曾经有一种说法:你用不同的尺子去测量海岸线,得到的数据会完全不一样。比如说现在身体上有种不舒服,在孙皓来看,她是无法耐受的,她就有可能认为生病了。而在我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就觉得它不是病;而在黄剑来看,也许它还是件挺很好玩的事呢,那他就更不会把他当成病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条件下,他对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如果你拿同一张片子给一百个医生看,可能会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结论。并且,这一百个医生今天看这张片子和十年后再看这张片子,恐怕还是会有另外一百种结论,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如果有人给我强调要"明确诊断",我心里肯定会认为他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自欺欺人,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而已。假设桌面上有五个血压计,测出来的数值都不一样,你以哪个为标准呢?我们三个人都戴手表,它们在当下显示着不同的时间,以谁的手表为标准呢?假如你说这个人是胆囊炎,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诊断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胆囊炎?他的胆囊炎表现在哪里?炎症的程度又以什么为标准?它是结果还是过程呢?都没说清楚,只是下个胆囊炎的结论,就不能算"明确诊断"。

    
    李辛:治疗也是信仰体系。有时候想想挺好玩的,现在的医学其实是一个高级信仰体系,有那么多仪器,那么多高精尖的东西来帮助你坚信这个信仰,就像古代说的“移精变气”一样。从古到今所有的治疗就是让你安心而已,给你一个解释让你明白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而每个时代每个人每个学科,所谓的正常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林杰:所以在中医看来,治疗的最高境界叫"移精化气",这四个字就足以概括所有的治疗了。当有一种方法让你坚信一些有形的东西已经转变为无形,或者某一类痛苦因大环境改变而转移、淡化,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李辛:就像林杰说的,把我们习惯盯在这个角落里的这团灰,其实我们最后没有管这团灰,而是把我们的视角扩大,让它融入背景就行了,然后一切又在流动,该干嘛就干嘛。

    林杰:我上次在澳门打坐的时候,突然间看清楚了医学的真相就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特别的落寞,这么多年的努力原来都是为一个幻影而奔波。

    李辛:所谓的中医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套方法而已。

    林杰:对,中医是一种方法论,西医也是方法论,两套系统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化,让你坚信有某一个现象出现了,然后经过努力,这现象被改变了,仅此而已。

    李辛:雅克爷爷是欧洲最有名的针灸师,他穷其一生又打坐又学印度医学又学埃及医学又学中医还学藏医,最后他以西方人严谨的逻辑,把所有理论和实践很精巧的融为一体,并在全世界到处推广。到2011年的时候他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他突然悟到,他原来认为很完美的那套东西,也就是无限时空中的一个相对的有相的解释而已。之后,他有段时间感到非常得不安,很难过,觉得自己可能会把大家的思维局限在某一个象限中,这怎么可以呢?!后来斯里维和我们告诉他,在有形有相的世界,这还是很好很有用的啊。


    林杰:澳门回来,我就想不做老师了,不教学生了,没什么可教,我自己都打算放弃了。那天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我太太讲我可以改行了,我不知道要做什么,哪怕去做生意都行,不想做医生了。但是我太太一下子就把我打倒了,她说不行,你这些东西给别人说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给别人说这些。

    黄剑:这是不是传说中看破红尘,开悟了?

    林杰: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是求得一个心安而已。我们有更多时候是生活在自心创造的概念当中,因为有不同的条件组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这些理念都是意识的产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经过意识认可的世界。在你解读的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东西都如梦如幻。就像在电脑页面上看到的图像,都是数据转换的结果,它其实是众多数据碎片临时的集结。而转变的瞬间传递给我们的印象即是图像。我们这么多年所受的教育也都是数据转换的结果,也是众多信息不断积累,不断叠加产生的一种牢不可破的理念而已;所有的外相也已被打上深深的烙印。

    道家清肠拍打养生法(萧道长) 2013-6-9


    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饿乃坐漩溺。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朦朦。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辟。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独卧是守真,慎精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保生铭》
    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动一静谓之变。故水冷为阴,水热为阳,拍为阴打为阳,阳动阴静,变化无常,真不可思议!

    经曰:欲得不死肠中无屎,欲得长生五藏当清,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水清肠道为阴,拍打经络为阳,清肠能吐阴痰,泻阴宿,拍打能开通肢体关节经络淤堵。二法自古为道家内外养生法之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凡物无有不惧水火,若物锈蚀,一种是水冲洗,一种是火烧化,身能水火既济,阴阳平,百病自愈,简而易明,人身如大小江河弯弯曲曲,绵绵不断。最易堵塞,拍打能深深振动经络气血速热循环,使瘀寒湿热速散,水性能渗透全身激活开通瘀堵,清肠拍打是唯一最直接之法。


    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上也不中,守下也不中,前后左右内外皆不中,言多心也多,伤害精气神,要人守心守神,不生妄想,实名守中,中乃空意,木不遇空不长,金不遇空不鸣,火不遇空不燃,水不遇空不流,土不遇空不载物。人心一空,元气自复,元气即道也。

    喝阴阳水方法:今晚烧开2斤半水,放冷到明天早晨5点,再烧2斤半水,5点至7点为卯时,气走大肠,冷开水和热开水混合,即可喝水,7点前必须喝完,边喝边走动抖动身子,水会快速下行,能喝快就喝快(水量大者5斤以上)如出现头晕眼花,大汗恶心、例假、手脚麻、呕吐下泄、颜色形状不一、异味,全身不舒服种种现象,都属正常。

    此乃开通体内堵塞,不破不立,千万放心。不要怪异,保持平常心,心情神不乱才是安全有效,绝无后患,是药三分毒,水是无毒的,有病无病都可喝,接连喝3天,方法同样。有喝3天排泄不多者,此有内火,需喝3天以上,至清凉口水多,排泄多为止。喝水后也可以吃饭,清淡最好,如咸酸辛味精饮料果汁水商品类,忍一忍不可吃,慎重辟风寒,若不饿不食更好,口渴时喝少许冷水,不渴不喝更妙,体内肾水自生,3天后再到14天又喝一次,如耽搁14天后也可随意喝,再每一个月中喝一次,了解自身,有病也可多喝几次,方法同前,总为身体干净通畅,自然健康。

    若方便可选择每月初三后十五前,天气晴和最佳,喝山泉水,安静空气清新更好。

    若有疑惑不定者,重财轻命者,性凶暴躁者,自以为是者(神疲气乏者、情绪浮躁者,特殊原因)等不可喝水。

    拍打经络方法:《导引养生经》曰:手拓全身,百病不生,长生之术,其法简易,能治百病,治百人之病,拍打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有短时到长时,不分时间,不忌部位,用手打为上,手是肉有知觉有灵气,打有痛感为正确,每打一区,痧现为止,连续打散痧更妙,手打还可以振透手上六条经络,一举两得。

    拍打前后当辟风寒,慎重保暖,若现各种颜色异味,如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哭笑种种现象都是气冲病灶,可补充点水类,姜枣红糖汤、白糖水,将瘀寒湿热逼散,如冰遇日光一照即化。

    秘诀:一打一痛,心即归一,神即不散,神气合一,病气外冲。自上古传至今,至简至易,不可思议。

    不必思前虑后(自己拍打,心归自身,意气、力,全回来了。)何虑不健康?此不同于所有运动方法。

    拍打手式有:掌法、砍法、拳法。手宜自然松柔,不宜僵硬,法无定法,自去体悟。先打通手足关节头部,再打病灶。胸腹、腰背、自身有药库,双手是工具,养神是起死回生丹。不需外助,终生保健神医是我自己。莫问大病小病急病慢性病,莫问灵不灵,动手打全身,随时随地都可打,若受风寒,姜枣红糖汤多喝多打。

    您祥和健壮的微笑是老祖宗时刻的牵挂,赤子慈心,上天的恩赐。

    太公曰:人食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病从口入,病从堵生。广成子:积火焚五毒,五毒即五藏之毒,火即心也,劝人不贪味。

    现代物欲横流,以妄为常,百无禁忌。用近百余年科学观点,去迷信生活。连人性也迷了。用小白鼠眼光看五千余年传统文明,所以滥服药滥饮食,百病怪症横流。西医能治病,但永远不会让人健康,中医不治病让人健康。

    如有肾病,脾必有问题。眼有病,属肝,与肾有关系。一种病不是单一藏的问题,五藏六腑都有关系。因为五行是互相生克变化的,地球是五行组成的。好比要煮熟一锅米饭,都少不了五行,金木水火土。

    现在的健康权威专家是疾病专家,一心在预防疾病,把有血有肉的生命当机械一样,模式化了,科学化了。与疾病动干戈。

    中医治病总是教人安定心身,扶养正气,病不治而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比如房子内一张桌子发霉了,而西医是杀菌专家,中医明白阴阳变化之道,把封闭已久的门窗打开,霉就自然消失,西医天天杀菌最终桌子腐烂,现代中医亦非中医。

    现在能吃喝的食物,外观光亮好看又肥大,却味道难吃了,有钱人就制成百色百味百品的商业化。因为生活好了,现在农业的庄稼、田地青蛙、麻雀鸟类小鱼类没了,因为科学化过了。

    古人说:人害人无家可归,科学家把人送上星球去居住,人心唯危。

    道医行天下,二法至简易,贫道已验证20多年,已有无数人受益。不花一分钱,一学便懂,一试就灵,没有秘密,没有产品,无有副作用,无需替代,求人不如求己,全靠自己一双手。

    拍打喝阴阳水,身体通透,烦恼就没,全天下人人可学,天下简易速效,养生防衰老,最具广谱性。不衰老才是真健康。

    神仙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

    静坐和辟谷简易法:静坐是直指心法,心不外求也不内求,养神而已。行住皆可,有事七分心眼,在外劳服,三分心眼在自身。无事就无视无听一心内观,无为而,没感觉,自然而然。元气复,久久心田光明,在静中所悟得的必定与经中祖师讲的会心心相印,无为无败,无执无失,道法自然,身不动,心也无思,心不动,神气不乱。绝不入魔走火。

    辟谷是很平常的事,现代人心复杂迷惑化了,动不动不科学,辟谷有正确理念和方法,坚强信心,千法万法,安心养神为无上法。清肠后辟谷最好,口渴时喝少量冷水或姜蜜汤,一般人正常3天前不喝是可以的,能坚持7天为佳,不强辟。辟得次数多了经验也多,水也是五谷之一,叫水谷。 辟谷一能考验忍耐力,二能净化心身,清扫体内沉垢秽毒,畅通五藏,气血自流。辟谷容易,恢复难,千万注意避风寒,情绪稳定,不太累,开始饮食,先吃上一顿或一天白菜再刮一次肠道,又安全,白菜加生姜花椒少许油,其他不加,再喝1-3天大米白粥,最好断7天咸酸辛、味精、饮料、果汁、商品类、生硬物。此法最安全最有效,夏季和大寒天气不宜辟谷。
    养生先养性,延年先祛病,喝水清洗内,拍打通全身。


    道家华夏根,养神得长生。道医行天下,众生得福音。

    愿天下好生仁君,自去验证,广为传播造福人类,功德无量。


    愿天下人人能管理好自己,无求于别人。能利益众生,做一个和光同尘的道人。


    福生无量天尊!
    第三届医道会(七)网络对中医的影响(三七生) 2013-6-12


    各位前辈、先生、同道,大家好。下面我就当代中医的传播途径与阐述要点,介绍一些我个人所了解的情况。

    上午徐文兵老师已经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院的传承,一个是学院之外的这个师承,说得已经很详细了,我要补充一点,当代、进入本世纪之后,网络对中医的影响。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上网的人还很少,那时候电脑还不很普及,中医在网络上出现得不多。我开始上网是在2002年,年末发表了一些对中医方面的看法。最开始做过一个叫“复泰草堂”的网站,当时在“西陆社区”写了《复泰草堂记》,然后做了一个问诊单,具体怎么与大家介绍想不起来了,意思就是如果填一个单子说明你的状况,我可以帮你处理一下。

    网诊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了,很多搞中医的表示反对,说四诊不全,怎么能够来诊断呢?这是个问题,所以在设计问诊单的时候考虑到这些,你看不到的一些事情,可以通过问,多少能够获得一些信息,然后就这么开始了。有些病人也就这么来问了,那时候问得非常详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人不多。他填完之后,我给他解答,有一个格式,先分析一下他的病机,把他的各种症状拿来分析,然后下面写个治则,用什么样的方法,完之后方药、用法。每次都是这么开始,那时候很认真,因为原来也没做过,也没有其他的准备,有些效果不错。有人表示质疑,说你这个不可能,显然是说你自己在装病人,然后再反馈。他这个感觉,因为他觉得这么诊断是不可能有效的。

    当时中医论坛几乎没有,个人做的几乎没有,好像有个叫三九健康社区的地方,还有一个叫“中医之魂”的地方。最开始上网的人可能都上过“中医之魂”,我认识的中医界的人,最开始都是在那认识的,有些现在还都有联系。

    这是最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中医论坛很少,自己做也不太容易,你找不到那样一个地方。也有一些免费的,申请了之后就可以做。我们那时候做了一个叫“民间中医研究会”,是“民间中医论坛”的前身,那时就一个页面,不能分栏目。然后在“中医之魂”里面和人探讨,再介绍一下这个地方,于是有些人就到这里来了,说页面比“中医之魂”还要好一些。

    “中医之魂”是什么样的形式?上面一句话,完事缩出两个格,这个人回帖就跟着他,一篇看不全。那个页面它有一个标题,你打开之后,上面有你写的内容,下面有回复,于是最初上网搞中医的一些人,这时就开始进入这里来了,这是02年左右的事情。

    那时候“天涯论坛”已经有了,里面有个“关天茶舍”,那里面的人直到现在都是一些科学主义者,非常反对中医,不信中医。只要谁上来一说中医,他肯定要骂,他们信奉一个人,就是已经去世的王小波,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有些人自认是王小波的信徒,这些人也有搞中医的,你只要写一些介绍中医的东西,他一定上来质疑,或者是直接反对,或者直接骂,到最后都往往都发展成骂了。

    当时针锋相对地探讨一些话题,非常集中,有时候一天要写很多东西,大约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最后就形成了一些东西,后来收藏在《复泰草堂医论选》里医学批判的那部分,后来没太写那样的东西了。

    然后《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网络引起中西医论战”,大约是在02、03年的时候。然后发表了这个文章的人,发现了网络的影响,可能是受《中国中医药报》的委托,做了一个叫“中国中医药论坛”,记不清楚是03年还是04年,可能是03年,当时比较权威,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中医药报》,可能后面还有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等,属于官方的一个论坛。但是他们的管理人员,除了论坛的坛主是报社的人,其他的人也都是自己上网的。我那时候在网上活动比较多,上的比较早,一看有这么个东西,马上注册了。

    有一个老先生叫桂枝汤,总版主,在“中医药论坛”几年之后,突然就去世了,看他的健康状况不至于那样,实际和论坛有直接的关系。他整天在论坛,工作非常多,他也不代表《中国中医药报》,完全是他个人,而且那时候他要网诊给别人看病,当时那个人的状况非常紧急,显出危急之相,他给他出方子,那个人还没怎么地,后来他自己脑出血,很多人到那去看他,结果这个总版主去世了。过了几年之后,发起“中医药论坛”的坛主,就是《中国中医药报》的那个人,也去世了。

    这时间不是很长,中间很多人上了“中医药论坛”,包括孙曼之先生和他的学生赵红军。再往后“中医药论坛”突然间关闭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时候有很多帖子都写在那儿,原创的,有些可能也没收集起来,再找到那儿,没有了,存没存的都不知道了。这是一条主线。

    我最开始做的民间中医研究会,后来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一个论坛——“民间中医论坛”。“民间中医论坛”做得比较早,不比“中医药论坛”晚,“中医药论坛”可能代表是官方,然后我说,跟它要区别开,叫民间中医吧。来这里是不管什么身份,学院的也好,非学院的也好,都是以个人、以民间的身份来的,发表的言论只代表你个人。这时候就有很多栏目了。

    它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设了一个民间中医联合诊所。联合诊所这个名,徐老师上午也说了,进入联合诊所之后,实际上已经被管起来了。我用那个名儿,意思实际不一样,虽然叫民间联合诊所,但是每一个栏目,都是由版主来决定怎么做,弄个问诊单也好,用我这个也好,有人问就可以搁这里头答。

    “民间中医论坛”是最开始大量搞网诊的一个地方。网诊,当时很多人比较质疑,包括是在“中医药论坛”,就质疑网诊是否可行?当时有一个人叫五积散,经常上网的人估计很熟,五积散后来在“伤寒论坛”也出现过,这人非常活跃。第一个质疑我的人就是他,在“中医之魂”上,那意思是说你这明显是在骗人嘛,当时五积散非常反对,但是后来他自己也搞了一个论坛,可能也觉得还行,现在他好像还在搞,但在其它论坛不太露面了。

    网诊这事,到了07年是零几年的时候,国家下了个规定,禁止网诊,是非法的。如果要是给人提供建议什么的,都要罚款,可以举报,就是不可以公开来做,私下交流可不可以它没说。如果用电话或者用邮件的方式,来探讨问题,私人之间的事情,没有造成公开影响,应该还是可以的。这是一个阶段,大致是这样。

    这方面,是为不上网的人所忽略的,如果是一直在医院临床的医生,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或者一直在学院里教学的医生,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果有的很活跃的学生,听学院的教学内容觉得没听明白,上网去找,可能就找到这里了。

    找到这里发现一个问题,说这个跟他们学院讲的不太一样,所以就把民间与学院说法不一样的地方给介绍出来了,这也是网络的一个作用。网络后来出现了很多说法,各家各派的人都出来,越出越多,到多的时候,人已经不太注意它了,只有最开始出现的那几个人,可能还记着他们。什么事情都是这样。

    这里边最大的一件事情,网络对中医界影响最大的事情是对火神派的一个介绍。我接触火神派比较早,1995年左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了两本郑钦安的书《医法圆通》、《医理真传》,还有巴蜀书社出的唐步祺阐释的《伤寒恒论》,是李一氓提的款。我受这个影响比较早,当时看了觉得很新颖,之前学《医学衷中参西录》、《辩证奇闻》,还有很多其它的东西也都看过,但是,这么简洁的说阴阳,如何来判断阴阳这个问题,是在郑钦安之后才看的,有点像禅宗的语言,非常简短,一下就抓住要领。

    他首先是说阴阳,之后是坎离卦,后天立极的两个卦,然后在坎离这个水火基础上分了阴阳,又分了虚实,所以他这个很全面。如果是道生一,一生二,二它只能分阴阳,然后再分虚实,不可以不往下分,说大面的话,已经是很多东西都在里面了。如果说一年四季的话,我给它只从寒热上划分,一个是偏冷的一面,一个是偏热的那一面,温的那一面我也可以划成偏热的那面,凉的那面也可以划成寒的那面,这样划分大致差不多。

    如果从穿衣服的角度讲,冷的时候我穿厚一点,热的时候穿薄一点,至于厚薄到什么程度,是一件是两件,自己可以掌握的。只要把住大方向,没有认错的话,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分歧。要说的更细,那我分成四时、春夏秋冬,那不更精确了吗?冬天穿大衣,夏天背心,春秋的时候加个毛衣,差不多少。药也是一样啊,寒热温凉,不就是一个温度的变化吗?这是它的四气,再根据五味再一划分,不过就是四象五形而已嘛。
    所以最基础的,在没划分之前,不就是郑钦安所讲的阴阳吗?光说阴阳还不行,还有个虚实的分别。《黄帝内经》里面一个主要的纲领是什么呢?所谓八纲辨证,主要讲的就是虚实的问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经常提到一件事情。虚了才能补,实了才能泻,只有辨清虚实之后,才能够决定是补还是泻。那么,如果你虚实判断错误的话,补泻反了,补泻反则病易堵,它只有加重不会减轻,这是《黄帝内经》里边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用补是用泻,一定要辨虚实,要补阴还是阳,就是阴阳了。

    你是穿多了还是穿少了,是寒还是热?我穿一件,那不实了吗;天已经转热了,那我脱一件;冷了我再穿一件。用寒用热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跟穿衣服是一样的。如果是穿衣吃饭的日用的问题,其实没有任何人会感觉到疑惑不解。冷了为什么要穿多呢,穿多了就不冷了。为什么要用热药呢,寒则热之,不是一个道理吗?姜桂附是什么,是可以让你发热的东西,里边已经冻结了,是不是要给它化开?为什么我要穿厚一点,不就是在用热吗?夏天的时候,已经大汗不止了,再生一盆火烤一烤,大衣再捂一捂会什么样?这是一个常情常理啊。

    明明我已经大汗不止了,还要加一盆炭,还要穿个棉袄。因为他觉得这个东西我不懂,这个东西只有专家,只有搞医的人才会明白的事情,他告诉我应该这样,所以我就得这样了。

    前两天在深圳有人问我,为什么用附子之后,越用越冷呢?这是个问题。我是为了暖,怎么会越用越冷?这是个现实问题,很多人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火神派在流行十来年之后,现在有些人越用越冷了,这不正是《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壮火食气”的问题嘛,“壮火散气”呀!气没有了它就会冷,那叫虚寒。

    有的老年人,夏天穿着棉袄不热。热之而不热是什么呢?是无火也,里面没有火了,气散了嘛,再用壮火减弱它,不是增强它呀。如何才能增强它呢?《黄帝内经》里还有一句话“少火生气”呀,“气食少火”,气是吃这个少火的,只有用少火才能把这个气升起来,你用冰是生不起来的,再倒盆水,它肯定就灭了。要点火,但不是要壮火,壮火一烧,什么也没有了,唯一那点油全烧掉了。少火生气,气食少火,什么叫少火呀?它并不是以火的形式出现的东西。火是热的,温是什么呢?它能生起火,但是又不以火的形式出现,它是阳的,但是又有一部分阴的属性。所以,阳中之阴的东西,相当于少火,阳中之阳呢就是壮火。

    干姜也好,附子也好,桂枝也好,这是阳中之阳。脉已经很微细、浮弦了,再用这种,它会更微细、浮弦,它不会沉下去,一下子壮大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临床上一定会见到这种现象。它已经散了,再散的话,它不更散?你需要收敛它。但你要拿个冰块儿一镇,它就没了,这也不对,用纯阴也不对。

    这里又涉及到《内经》“脉阴阳俱小者”,“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调以甘药……”这个甘药是什么?它不可饮以至剂,只可调以甘药。至剂是什么?至阴至阳之物,或是纯阴的,或是纯阳的。在中间,阴阳都不足,都很微细的时候,要是补阳的话就伤阴,要补阴的话又伤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都不行,怎么办?调以甘药。甘是什么呢?甘味的东西相当于最接近饮食的东西。甘淡的东西,五行属土,不属金木水火,它在中间这一带,是可以养人的东西。所以,你用辛也好,用酸也好,一定要用甘的东西把它给收摄进去,最后整体上表现的是甘味。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甘把酸和辛的东西给转化了,变成一个在阴阳之间的东西。桂枝汤整个是甘味的东西,但是你要大剂地用,它就偏于阳;要是去芍药的话它就偏阳,所以有桂枝(汤)去芍药;还觉得不够劲儿,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它不就更阳了吗;桂枝汤我不去芍药,我加桂——桂枝加桂汤,阳就多了一些;我桂枝(汤)加芍药,芍药又多一些;那还有桂枝(汤)去桂,把桂给去掉之后加白术、茯苓。实际它是什么?不就是在阴阳之间来回调吗?桂枝汤可以说是个中性的东西,所以是个补剂。小建中汤也好,新加汤也好,都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了阴和阳,增强了补的作用。所以桂枝汤是个合剂,也可以说是个补方,在这个基础上种种的变化,很多东西都是从这里边化出来的。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去掉了其它的东西,一个偏阴,一个偏阳。

    但是芍药也好,桂枝也好,这还都是纯阴、纯阳之物。有时候人阴阳俱小的时候,还是用不上,因为这是属于至阴至阳之物——至剂。怎么办呢?那只能再换更醇和的一些东西,更接近饮食的一些东西,如果用药的话就是用一些“仁”和“籽”。“仁”是啥?仁是种子,可以再生的东西,五谷不都是种子嘛。凡是种子,它都是有生气的。桃仁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可以种出一颗桃树来啊。我试验过,就是一个桃核,吃剩的桃核埋在地底下,它就发芽了,最后长出一颗树来。所以用仁的话一定用它的那个生气——生的,炒了就不好了。桃仁的话它可以破,破不就可以化瘀嘛,又可以行血。是升发之气,是不是就五行属木啊,又是一个种子,在根本上起作用,不像桂枝那个枝末的作用,已经走到天上去了,是纯阳的东西,与根本已经失去联络了。

    如果它是个种子,可以建立这个根本,所有它是不是可以取代桂枝啊?它是不是又偏阴呢,阳中之阴。所以,如果他阴阳俱不足,又偏于阳不足,可以用桃仁代替它。桃仁只是一个代表,如果了解药性,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东西,哪个最适合我们可以选择,它的位置和桂枝一样,都属于木中之木,而且它是属于阳的偏阴一点的东西,桂枝是阳中之阳。要是分成一个阶梯状的,可能是一系列,哪个最适合,你可以选出一个,那就精细划分了。我们也可以不划分得这么细,差不了太多,越划分得详细,越难掌握,最后就越不好办。

    所以郑钦安说的阴阳——阴虚、阳虚,实际上它是一个大面,但有的人不满意,是不是可以更深入一些呢?到六气到五行这个阶段呢?这时候又有一个选择,黄元御的书出现了,所以推荐郑钦安的书之后又推荐黄元御。黄元御哪一本书最代表他的理论特点?就是《四圣心源》。

    我个人做论坛这么久,最开始真正产生一点影响的是因为推荐了两个不被重视的人——一个是郑钦安,一个是黄元御。有人可能很早就重视,但不普遍被重视,也不为中医界所重视。中医各家学说里边,老版的没有选择郑钦安和黄元御。写学说的任应秋先生实际上很了解郑钦安,而且好像还给唐步琪的书做过一个序,为什么他不介绍这个?这个可能一直以来就被中医界所不接受,因为中医界的理论,从清朝,也可以说是从金元以来,一直为滋阴派和温病派所笼罩。郑钦安的理论,如果起一个“火神”的名,是在嘲笑他,就知道放火,最后成了一个派的名称。

    但是郑钦安那时候,为什么治病效果好呢?那一定是因为有一个与他这种方法相应的一种病机出现了,如果用六气划分的话,实际上是偏于太阳寒水和太阴湿土主气这个阶段,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有一个时间段是理中汤可以横行的,在2005年之前,理中汤非常有效,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丸治病就好。但是过了那个阶段之后你再用它,就不太灵了。因为已经转到少阳相火了,柴胡汤当令了。。。。现在可能桂枝汤又非常适合了,柴胡桂枝汤可能要去柴胡之类的更好了。但是前一个阶段,不加柴胡什么的就不行,柴胡桂枝汤似乎一治病就好,你要不会用柴胡桂枝汤,好像就不太好使,整个有效率就下降,这就是一个大的时间段,一个运气段的影响。

    刚才说到黄元御,他的理论,主要是对四象、六气、五行讲得非常详细。比如李玉宾老师,我看介绍,他说我以一本《四圣心源》治病,觉得别的东西用不着了,这个东西很好使。它阴阳五行很坚固的,不只有阴虚、阳虚两面,它可以分得更详细。而且它给你示现了一个理,方子可以不死记硬背,明白那个理——一气周流,又分成几步,只要接上四时四季,春夏秋冬你穿什么东西自己不能掌握吗?那么你要说周流的话,这个病停留在哪一步,不是可以掌握吗?

    这儿实际上跟《伤寒论》还没有直接的关系。郑钦安实际上是讲伤寒的啊,他主要是用了两个方子,一个四逆,扶阳的,潜阳丹之类实际是偏阴一些的,用了龟板、黄柏之后,实际上有点阴虚的意思了。到黄元御就分成了四象五行,但是这个还都代表不了仲景的东西。仲景是讲六气啊,六气是什么呢?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治。地为阴,天为阳。他实际上是中医最早的两大流派,一个是偏阳的,一个是偏阴的;也就是说一个是偏六气,一个是偏五行。

    从扁鹊开始,他可以洞视,可以透视人体内部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偏于五行,见的是形。这一派传到华佗的时候直接可以做手术了,直接在形体上处理问题。《中藏经》讲的也是五行的问题。它讲的是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不从六上论。再往后传,一直传到孙真人,也是五行。孙真人晚年的时候建《伤寒论》,是另外一个体系了。再往下传的时候,到明朝的时候,傅青主、陈士铎,其实都是这个路子,这是一派。
    而仲景这派,实际上是六病,《伤寒论》就是六病,从太阳一直到厥阴。他里边转用阴阳什么那些,包括《辅行诀》里头的那些东西,汤液那些东西。但那东西跟那个不一样,因为它是在六气的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六气是阳,它走的是经脉,不是在五脏里头,治五脏的病,从六气在调,从阳调阴;五行这一派呢,是从五脏来调,从阴调阳。它俩走向不一样。

    还有一个就是李东垣,李东垣也讲五脏,讲脾胃,讲中间,但是他用药很轻,跟其他的五脏派还不太一样。五脏派一般用得非常重,大剂量。中土如轴嘛,不用极大的力量转不动它,所以一般的量大,尤其是到陈士铎那时候。

    这是大致从网络里边介绍出来的这两派,产生了一些影响,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体系,直接有一个参照。现在学院派的人不可以视而不见了呵,以前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就按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一些不成体系的零碎的东西来就行了。

    但是自古以来,各流派之间互相在辩论、否定。黄元御学说,就有一个叫梁玉瑜的人,也是清朝的人,写过一个叫《医学答问》。他说,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时候,见到所有的人都是用黄元御的书治坏了。

    黄元御医书当时很流行,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是乾隆的御医,给乾隆治过病,乾隆给他写过“妙悟岐黄”的牌匾,非常肯定他。但是纪晓岚的《四库全书》里面没收他的书,为什么不收他的书呢?实际上他是医学方面注述最丰的一个人,他11种书非常厚啊。你看像张志聪什么的注了一个《黄帝内经》就完事儿了。他连四圣的书都给注了,包括《难经》,详细地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为什么一本都不收呢?说他这个人呢太过偏激。

    实际上的原因,是他那里面有时候骂河间(刘完素)和那个丹溪(朱丹溪)啊什么的,下愚啊什么,下鬼啊什么,把这一派的后人都给得罪了,而他们这一派当时正是在中医界影响很大、地位很高的人,可能太医院的人都是他们的人,最后就给排挤掉了。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包括到现在的中医学院都不讲他的学说了,只有通过民间、网络才又把他重新推出来,才有出版社单独单行他的《四圣心源》。以前那个学术好几本。是这么一个过程。

    像梁玉瑜说那问题,有没有这事儿呢?为什么说搁那儿都治坏了呢?因为黄元御是讲温补,宁事温补嘛。那地方全是用承气汤治好的,承气汤不过就是阳明病嘛,《伤寒论》里的阳明病。为什么他在那儿全是承气汤治好了呢?跟地域有关啊,他在西北那地方,人就是那种阳明体质的人,胡子都可以长两、三尺,全是胸毛,西方人那种体质,都吃、喝生冷的、吃油腻的,还没什么事儿。

    所以后来又有一个人,胡万林,也在乌鲁木齐治病,用芒硝治好了很多人。为什么能治好?那地方体质适合这种法——下法。但是当他到终南山,到咱们这儿之后,就开始死人了,于是被抓起来了。那他如果再往东南发展的话,可能人死得越来越多,因为已经走到巽位,走到木位去了,你金克木,那不给克死了吗?

    回到孙老师上午说的那个法,这是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如果从时序讲,也是个季节性的问题。在这个时间段里会表现成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方位上会表现成这样的问题。但是,不代表另一个方位上没有另外的问题。南半球,你穿棉袄,不能说北半球就一定得跟着穿棉袄,他是你对面儿。所以,法这个东西是应变的——棉袄和背心都是法,它都没有错。附子和大黄谁也没有错,不要把责任推到一味药上去,都是它把我给害的!是你把它给害了,不是它把你害了。你穿厚了,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他把你给弄坏了。

    所以,为什么越吃越寒呢?你吃过了!吃两个月,还行,挺好,后来越来越不好,过犹不及嘛。已经到了夏至了,你还想着冬至时候穿什么,到春天就应该开始往下减了,开始换了。

    所以郑钦安实际上讲,当你扶阳到什么时候?口干舌燥的时候,一贴滋阴收住,就完事了。六味地黄,并不是说一个人天天吃六味地黄,是说那时候你需要六味地黄。那我还建议说不要吃六味地黄,吃麦味地黄丸呵,更好。再加一个麦冬、五味子——生脉散,上面肺的那个热也给它降下来了。现在有些病人就是适合麦味地黄丸的体质呵,这咱们必须得承认。

    有的人是附子理中丸的体质,舌相是不一样的,肥大而湿——粘腻,明显就是阴盛的相,阴盛可以泻阴——附子理中丸,再加上腹满胀,很容易腹泻,这不很自然的事。

    镜面舌,前面没有苔,或者还有点红,阴虚、容易出汗,你再附子理中丸的话,那他肯定坏了,他已经散得收不住了,那么他就是麦味地黄丸的事了。它俩是一对,正好相反。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舌前半部没有苔,发红,有点口渴,但是喝水又喝不了多少,或者喝完水之后就肚子胀、痛,又腹泻,舌苔的后半部是粘腻的,前半部是阳,后半部是阴,阳不入阴这种,那么你也可以是麦味地黄丸和附子理中丸一起用,各一半,那一半是往下走,这一半搁上面,可以同时用。

    我早上饭前,把它俩各撮一半,完了合在一起吃下去。然后你看脉,寸脉渐减,尺脉渐增,舌苔前面出了点水儿,后面的腻减,那不就是了嘛,其实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整体上都是偏阴的话,阴盛就泻它,偏阴不足就补它。阳也是一样。这么一看,你给他至少分成四块的时候,他不就全了嘛,你分成春夏秋冬,就不至于大错了,只知春夏,不知有秋冬,到秋冬肯定就出事,只知秋冬不知春夏,到春夏就出事。

    所以现在很多问题就是这么造成的,只知道一个局部,还以为这个局部是整体,那么它另一半就会出事。如果一个圆有个中心,我们站在中心点的时候,会看到四周,哪面都知道,都有。如果你站在偏北这一面,你以为你站在中心的时候,你见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北面的,南面你没看到,这个观测点就偏了,所见的都是偏。为什么叫偏?偏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客观现象、实际状况。偏离了中心点,你见到的东西就是一偏之见,无论偏东偏西,偏南偏北,都是偏见。

    一个人很难站到一个中心点上。其实中医这个中啊,并不只是中国,而是一个中心点。也就是说,我的观测点应该是在中间的,然后我们才能看到四方的偏在哪里,再纠正它。那我站的是个偏点怎么办?尽量往中心点靠,为医者,要走到中心点,然后才能调别人的偏。那么调别人的偏怎么办呢?也把它调到中心点来,就停下来不要再动了,一动又偏到另一面去了。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谨察阴阳所在而调治,以平为期。”平就是中,到中就完事了。谨察阴阳所在以而调之,就是阴阳,你偏在什么地方?人人都是有偏的,正是因为偏了,阴阳不平衡了,才表现出病,当我们给它纠正平衡,最后到了一个平衡点的时候,他就没有病了。我们治病的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么来处理。

    那治病的问题已经完事儿了,还有一个就是养生的问题。所以《黄帝内经》最开始《上古天真论》、《四季调神论》都讲的养生问题,不讲治病。上古的时候也也没有治病的问题,因为他没有偏的病。那么养生的问题都有什么?都到中心点了,还有一个根深浅的问题。

    咱们今天来到楼观台,过几天就是老子文化节。老子里面有一句话很重要,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那个根蒂就是扎在中心点上的根,它的深浅度决定了你寿命的长短,也就是你扎根的深浅。《黄帝内经》里面也有一句话: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你见到的是你尺脉的深浅,你就知道这个生命力的深浅了,如果尺脉是很浮很弦的,那么他一定是浮散的,他根儿是浅的。

    那么,如果我们治病是以付出尺脉深浅的代价,把尺脉深度不断减少,用它来减少一些症状,那么实际上是在夺人长命。从养生这个角度讲,你是在损人寿命,来掩盖症状,或者说骗病人,病人以为很好,但是你损了他的寿。我们治病留人,留人治病嘛,你要是留人,至少先别让他死。你不要说:我治得很好,很成功,但是人死了。这是说不通的。

    我就说到这吧,这个话题一说起来,一天都说不完。

    李辛:您再坐一会儿,还可以交流。

    我也想说两句。比如说到用药就像砝码,我们现在喜欢用重的砝码,而且觉得用得越重,自己才掌握得越深。每个人的体质有什么病它不一样,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时候需要重点的砝码,有时候只需用轻的砝码。像桂枝汤啊、伤寒的所有方子可以用温病的方法来用,用轻的砝码来用它。其实伤寒是可以用温病的法来用,温病也可以用伤寒的法来用,这个法的核心就是中间的那个原点。

    刚才谈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阴阳不足者,不可用针,要调以甘药。那么在金元时期,尤其明代以前,那个时候人的体质跟现在不一样。《伤寒论》是六经非常分明的,那时人的思想、生活、体质,他的邪正反应一层一层很分明。到了金元时期,李东垣用甘温,像人参啊、黄芪啊这类,对于现在很多人连这个都属于大的砝码,放进去也运转不开。整体空间不够,脉络不通,邪正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用温病的方法。

    刚才老师说到用一些种子类的,比如说像莲子、山药、生谷芽、生麦芽,对于某一些非常虚弱,但腠理非常开通,你用稍微重一点,会导致它强烈的震荡,用这一类药进去之后,它能够把中焦固住,如果再加少量的矿物类药,加一点点的人参,一点点的附子和肉桂,也能把中焦和下焦的气接续起来,接续之后,他自己就有可能来完成三焦的启动了,然后需要开它就开,需要阖它就阖,它自己就完成发汗,自己就会完成这个象。我们要是目的过于明确,医生只想着要去用下药、发汗药,其实还是可能在增加一个多余的力量。


    三七生:李辛老师说得非常好,刚才我没说完的,你给我补充了。就是这个虚实的问题,你虚的话,量不是不够大的问题,而是不够小的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才正好恰当?可能觉得这还是药吗,才正好!所以零点几克都不行,最后拿一个小镊子很轻微地夹一点,可能是正好。

    在这方面最有启发的就是李翰卿先生的真武汤的一个案例,网上原来都传过。他用的是几分的量,用完之后这个人就见好了,另外一个人说:哎,这方子,有什么用啊,给改成十几克了。完了,马上就坏了,又用那个小的量,哎,又好了。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那之后我才明白这个。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认为我是一直在重用,早期的时候确实在重用,并不是说重用就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虚实之变。虚人,脉已经都摸不到的时候,你是不能这么干的。如果脉非常沉、紧而涩、弹指,你用轻的东西打不动它,它本身是个大石块,一定要用砸石头的锤子才能打碎它。如果是个修表的问题,你用那锤子来打,一下就碎了。开关也是,你轻轻一按就行了,你用大锤抡满了,一下打上去,开关也坏了,灯也没亮。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你要启动它的时候这么一下就完事了,非得卯足了劲给一下,最后把它打翻了。

    孙曼之:西方人的顺势疗法,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李辛:上个月我碰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顺势疗法的老师,他原来是中国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顺势疗法它是把一个药物稀释到几万、几十万倍,最后连分子都没有了,我们感觉它其实比中医所用的“取其气”还要快,其实是“取其信息”。

    三七生:已经没有了。它可能是,没有的时候,劲最大。太极拳就是这个道理,你还有点用力,就不行,一点力都没有的时候,那股力量全出来了,到最后,一点肌肉力量都不用了,这时候筋骨的力量像铁棒子一样。
    青年医生培养计划(一) 2013-6-17 08:45


    
    2013年6月10日,西安咸阳机场。
    刚出机场大门,一阵大雨劈头盖脑就浇下来。已过而立之年罗震天医生在雨中狂奔的时候满面欢喜,不知道是因为奔跑的快乐,还是因为他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上午离开福州的家的时候,大罗背着一个大背包,他的妻儿还有他的十来位学生把我们一直送到大路边,那场景好像是在和一位光荣参军的战士在道别。就连大罗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都来电话了!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快快回家。大罗在福州城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可是居然要离开自己的诊所家人,跑到陕西渭南小城,去参加一个为期九个月的中医临床学习,很多家人朋友有点想不通。
    大罗从小就喜欢“走江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这个福州郊县永泰乡下的孩子就跟家人吵着闹着要去学武术,看他心意已决,妈妈只得让舅舅带他到福州城。“老江湖”的舅舅带着他在火车站假模假样地等车,然后惊叫说火车已经开走了,要等下学期才开......这才把他又哄回家。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大罗一直没有放弃过游学的梦,到处拜师学习武术、医术......据大罗的太太国音说,当年他父母为了支持青年罗震天学医,把家里的田地全都卖了......前年,听说张至顺老道长愿意收他做弟子时,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幸福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渭南的路晴雨不定,大雨之后除了两道彩虹,转眼又是满目晴川夕照明。
    今天象大罗一样赶赴渭南的还有三位医生,他们是从各地报名四十多位报名参加正安聚友会组织的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孙曼之老师医案学习班的中医中,由孙曼之老师亲自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去年年底,梁某人和我以及正安文化的朱晓玲小姐一起发起组织了正安聚友会,我们希望创建一个中医文化的分享平台,一个中医、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能够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中医生活理念、中医知识和健康互助的大家庭。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北京、广州、深圳、福州、西安......已经举办了近十场正安聚友会论坛,创建了正安聚友会网站,组织了近百场各地场聚友会活动......
    聚友会在推广中医的努力,打动了孙曼之老师。于是我们携手开始做一件大家都期待的“青年医生培养计划”。把成长中有梦想的青年中医,带到杰出的中医大师面前,按照传统中医传承的方式,学习中医。

    
    晚上八点,终于抵达孙老师的住处,他笑吟吟地已等候多时。因为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启动,孙老师又给自己平添了不少工作量,他说自己对外指导学生,可能也就这两年的时间了,以后年纪再大,要好好休息。
    这次中医培训为期九个月,分为三个阶段:三个月跟师学习,三个月回家读书,再三个月跟师学习。这是根据孙老师十年来指导学生经验总结出来的快速、有效、系统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一个安排。这么系统完整的学习机会,孙老师的大儿子孙乃雄都很羡慕,说就连他都没有享受过父亲这样的指导。
    “从今天下午开始,”孙老师说:“同学们先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问诊课程。每天下午,由指导老师针对上午的医案进行思路教学,晚上抽取六个典型医案由我详细讲解。此外,每天还有大量阅读任务......”
    “从今天开始,四人分四个小组:摄像、录音、文字、图片,每天传送音频,写学习心得......”这是聚友会的要求。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次培养计划,孙老师还专门把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陈盈霖(中间那位)从台湾请来,作为指导老师辅助自己教学。记得孙老师说起过陈盈霖的学医故事:这位来自台湾的学生统筹安排能力特别强,学习期间就帮助孙老师把诊所的很多流程进行有效改进。学成之后回到台湾,还无私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知无不言地给同学们分享......

    
    我们最后入围正安聚友会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四位同学(前排左起):关勃、罗震天、李鹏举、张起瑞。
    
    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全家福。这次参与孙曼之老师医案学习的,出了四位正选同学外,还有孙老师之前培养的几位弟子。大家除了完成本职中医学习外,还要把本次学习到的知识、心得用摄像机、相机、文字、录音记录下来,和更多没有机会来学习的中医爱好者分享......
    他们的学习纪录我们将及时地在聚友会网站上、微信平台发布,敬请期待!
    悬灸利水神效之法 2013-6-23



    经朋友推荐,在深圳遇见了Y医生,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壮实的西北汉子,曾经是一位肝癌晚期,肿瘤达5.7公分出现严重腹水,被医院判死刑的病人......一个半截入土的人,是如何靠中医自救,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回世间的,让我非常好奇。

    “最初只是腿肿,11月底大概是22-24日早上起来双脚发木腹胀如鼓,尚未在意,如厕起来才发现双腿肿已达膝腹部已肿大发亮......震惊之余非常非常发愁:腹水是个危险的信号,腹水不能消散俺距离地狱也就一步之遥,自己发呆想了很久想起中医灸法利水,决定一试其效。下午五点开始烤水分的,烤了一个多小时,发现肚子开始咕咕地响, 这是一个气机通达的好兆头,继续悬灸 ,腹胀开始减轻,此时更加认真的烤。那天我烤了九个多小时直到凌晨三点多睡着......等到醒来是次日中午,腹水居然一次性消散得干干净净,我大为惊异,赶紧吧此法交流给相同的患者试用,谁知用一个好一个,只是时间不同:大概三五天内,腹水皆可消散......”

    “Y兄,拜托,赶紧把这招悬灸之法写出来,跟大家分享!”说这话时我心里又狠狠地痛了一下,眼前出现了我父亲严重腹水时,医生在他的腹部开了一个口,不停引流抽水的画面。

    “知无不言!”西北汉子笑得很爽快。


    以下是Y医生推荐的悬灸利水神效之法,大家分享:

    以艾条悬空而灸是谓:悬灸

    悬灸部位:上三下四 重点乃上三!!所谓上三下四乃是两个穴位:水分 气海 。

    简单取穴方法:以无名指置于肚脐眼 食指按的那个位置即水分。以食指置于肚脐眼,小指按的位置即气海。

    具体艾灸操作方法:点着后艾条距离穴位大概5厘米左右烤之无灼痛感即可,有灼痛感抬高一点点。烤一会儿吹掉艾条积灰继续悬灸。

    悬灸时间:每次至少两支艾条!!愈久愈佳。




    注意事项:

    一.距离,火候,不要灼伤起泡。患者神经不敏感,烤的时候把手指放在患者穴位边,手指能接受就继续。若是感觉烫 则抬高一点点。

    二.注意不可落灰。灰烬温度很高 ,一旦落到皮肤上即会起泡 一旦起泡就不能继续操作咧

    三. 若腹水汹涌肚皮已发亮,下四暂时不能灸。只能大力而又非常谨慎地求助于上三。等上三开始起了疗效,腹水能散消大半再求助下四。等到腹水散去大半再狠灸下四,以强心阳。这过程必须5天内完成,不可懈怠而迁延。

    四.如果火候掌控得好,当天至少散去一半。则患者生机无限。疗效出不来其实原因很可能是火候没控制好。所以请操作者一定悉心静心精心一点点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五.此法操作得好,5天内可以散尽腹水,5天后若是腿脚已无水肿,则加灸足三里一次烤半支艾条,或者针刺之。以散火毒。

    六.如果有上火症状出现,可在足三里扎一针,或少商放血。出针时摇大针孔,勿闭针孔。

    七.若是胸腔积液患者,此法亦可行,另在后溪、内关针刺,大泻之 。

    八.预备一支美宝烧伤膏备用,防止烫伤起泡。







    腹水出现是一个信号:脏器机能开始严重衰败。到了一定程度,利水药物往往只能增加内脏负担而不能起一点点利水作用。内科临床医生几乎都明白这一点:腹水--一个极危险的信号。悬灸之所以能消散腹水 其实只是一点点增强了自身水运机能而已。所以想消散重度腹水,就凭你的细心、悉心、耐心慢慢灸吧。





    心肾功能失常有可诱发腹水产生,每一个到了一定年龄 都会有水液潴留发生。所有水液潴留 皆可上三下四悬灸之。胸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阴水阳水,悬灸皆可适用。功夫只在火候之掌控上做文章。建议大家好好玩好这两穴位,教给自己每一个亲朋,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医,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自救。





    另:
    仲晨医生建议:火针合谷、三里、外关、委中、委阳、悬钟,缓解并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有特效!
    林李之见(七)——良医 2013-6-29


    
    黄剑:外治手法有它的绝对优势?
    李辛:有绝对优势。
    林杰:中医要学很多方法,好取长补短。中药有中药的特点,针灸有针灸的特点,手法有手法的特点,气功有气功的特点,按跷有按跷的特点,导引有导引的特点,拍打有拍打的特点,刮痧有刮痧的特点,拔罐有拔罐的特点。各自有方法,每一种方法之间都有适应症和非适应症,对上适应症就势如破竹,对不上适应症,就是隔靴搔痒。

    黄剑:要成为一个全才的中医,很不容易。

    林杰:比较难。

    李辛:好医生不光是什么都能用,更主要的是看医生的功力。就跟金庸的小说一样,第一是功力,光是练招数,练很多,没有用的。

    黄剑: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情,同时要具备一百个条件,一个不具备,就失败了,或者达不到这个层面啦。

    李辛:对,无论刚开始练什么,最后他功力够了,透了,光一个一阳指就行。

    林杰:虽然我一直强调不要为名相所拘,但是你既然学中医,对它的某些术语还是要能够解破它。你把这个解破完以后,动手是同样道理,只不过有的人是用针,有的人是用刀,有的人是用药,有的用手,同样是把那个地方打开。

    飞花摘叶就是这样子。名相呢,在某些时候是很有用的,你如果从一个观点上否认这个存在的时候,它是没有用的,认同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它就有用。那天我用电脑做比方,屏幕上有很多内容,你现在看到屏幕上的人,它就要像个人,一只狗就要像只狗,所有细节都要在。

    你忽略它的时候,是因为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你可以忽略它。当你把它看做个真东西呢,就要认真地对待它。所以我们既然学中医,在中医这个范畴里面,所有的观念你都必须要圆融,只有圆融以后,才可以用它来做一些解释,这些解释也许对我没用,但是对病人,对我的学生有用。我今天去学习听了这么多内容,对我自己当然是有用,更主要是对学生和对病人有用。

    黄剑: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你对中医的理解。

    林杰:对,它可以从这扇门走进来。我是希望通过接触更多的老师,为未来中医的入门找一条路。比方说,什么是佛?你可能说不出来什么是佛,但你可以告诉他这个不是佛那个不是佛;这个不是佛性,那个不是佛性。那么他就会慢慢找出一个东西,喔,这个是的。他否定了无数种以后,就会找到一个是的,这个时候他就找到答案了。你若一下子告诉他这个答案,他不接受的。很多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自己否认了无数种东西后,最后找到一个确认的东西。

    黄剑:所有的弯路都是必须的。

    林杰:对,不经过这些程序,不经过这些细节和仪轨,得到一个东西,大家都不珍惜的,所以我带学生还依然从那里进去。如果我告诉他你点这里就可以治什么病,他也许就不相信,即使我把最好的针法教给他,他一定不相信,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只要他有这个心理在,就学不会。所以,我现在要去学的只是一个说理工具而已,未来我还要用这个工具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到他该去的地方。

    李辛:而且这个说理工具最好还是大家沿用已久的,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创了那么多学说了,枝叶无数,尽量不要再去自创一个学说。还是沿着过去的学说,比如黄帝内经、温病条辨、伤寒论,这样不会再产生新的枝节。

    林杰:对,一定是这样的。

    黄剑:孙曼之老师,他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一个继承者,一个集大成者。

    李辛:他就是这个时代的老师,承接过去,照亮未来。

    林杰:太对了。李辛昨天说很多人还不懂这是男装、那是女装的时候就开始做设计。我们其实很多人也是这样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做设计师了,就想独立门派,自立门户。


    
    李辛:人类从非洲开始,遍布七大洲五大洋,但一直都分离地生活,等到哥伦布时代,航海家去环游,他把世界全部接通了。孙老师就是这类人,把各个时代的中医各家学说打通,交给我们去学习应用。

    林杰:你看他的气场就知道,非常安静,非常平稳,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都是笑眯眯的,一点都不着急,但你可以感觉到他有一种神光在里面,非常好。

    黄剑:我看孙曼之老师坐在那边,病人来来往往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涌过去,他就像那颗礁石,岿然不动,安安静静的在那儿。

    林杰:对。那么大一个沙发,那么小的个子坐在那里,气已经把那个沙发盖满满的,一点空间都没有了。

    黄剑:他是一个闪光体,好像所有的赞美之词都愿意毫不吝啬地送给他。而且最难的是他这种分享的精神,我采访了很多医生,少见的。

    林杰:我从他身上看到中医的希望。

    李辛:他也给我们信心。              

    林杰:像今天,我觉得他对过敏的分析太棒了。那一瞬间。我就觉得太厉害了。

    比如他治胸痹,还有对柴胡余热提出来这个概念,都是非常难得的,还有把厥阴分为手厥阴、足厥阴,我原来看书也看老半天,老觉得里面有点乱,厥阴是最难理解的一条,原来把它一分,太容易了,现在我在回想经文就很容易了。

    原来我去看的时候,有很多人问过我,我也是有点乱,我说这一条还没弄明白。今晚,我想我是明白啦。其实古代也是借助六经来做说理工具,张仲景或者那些名医都不会拘泥于这几经而已。你说叶天士观梧桐叶下死胎,就一叶而知秋,看到梧桐叶掉到地上,他捡起来说,你拿去熬一下就可以下死胎。就是梧桐叶从树上落下来那个气,从上往下,他就感悟了这一点,这个就是药,但你平常怎么会想到,梧桐叶会下胎呢。

    黄剑:这跟禅宗非常像。

    李辛:对,或者像金庸小说里的独孤求败,随手所得皆是无上兵器。

    林杰:是这样子。古人所有的药都是和天地接通的一个工具,他看到这味药的时候,马上想到有什么作用,并不是他真正要去尝,尝只是后面的事情,他心里有感应,然后才会去验证。他如果连这个感应都没有,肯定不会去试这味药。

    李辛:像叶天士那个时候,他本身也是接通天地了,那么他也得到了这个梧桐的这个相是降,而这个病人所需要的不过是这么一个东西而已,那他心念有了这么一个力量,他只是拿这个梧桐叶去做一个表法。他其实有了这个心念,这个心念只要跟这个病人相通,就已经完成这个治疗了。

    林杰:在那一瞬间,天地间没有别的,只有这一片落叶,那种秋风萧瑟的那种气。一下子就从头顶贯到脚底了。所以,那个胎儿他已经可以感受到那个东西了,孕妇照样也感受了这个东西。

    李辛:有点像印度或者是密宗的治法,直接观想药给他。

    黄剑:我拍中医三年半,慢慢地开始看到那个山顶的云雾缭绕时隐时现的,我隐隐约约地看到那个方向了。

    林杰:其实你去见的任何一个中医,有一方一法都不奇怪,关键是他有大的胸怀,大的思维,只要具有这两点,他就是好中医。因为中医既是一个实践的艺术,更是个思维的艺术。它是思维模式的东西,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边角,包括我们喝茶、吃饭、睡觉,每一个东西都有指导性的意义在里面,因为它首先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可以驾驭提高最后指导生活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方式,包括治疗模式也是贯穿在里面的。


    李辛:这个思维模式跟我们平常人的思维模式又不一样,这个也是林杰医生说的视角,或者取相,取哪个部分。跟你做摄影师一样,当你拍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是个优秀的摄影师,其实在那个瞬间,所有东西都在里边了,虽然你还是在用这个思维。而像我们拍的话,我们会考虑这个瓶子要正面还是怎么样,这就局限化了。所以,原来朱熹有句话叫“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他到了这么一个状态的时候,他的每一思、每一念、他的每一个字,其实相当于是符咒了。

    林杰:活佛在那里,所有人都去参拜他,他无论是拿一粒甘露丸,拿滴什么水给你喝都治病。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超越了这个东西本身了,已经超越那个静寂状态了。在他如梦如幻的状态里面,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所以他可以用那个方法来做交换,做一种变化。但你实在要把它落实在实处的时候,就像你拍一部电影,一定要有演员,演员进入角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最后才有东西展示给别人。当你在看病人的时候,其实,屏幕上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如梦如幻了,他都是数据、影像的一个投射投影而已。因为里面所有东西,包括砍头,其实已经不是真的砍头了,只是你认为在砍头就是在砍头,你认为他在哭,他就在哭。如果你不这样认为的时候你就泰然处之。在另外一个空间里面看他。


    
    黄剑:所以,当医生当到一定层次以后,有时候是挺辛苦的。因为你不得不回到原位去做一个演员,去陪他们演出那一出戏。

    林杰:对。其实这是很多人有了那个功夫以后,心念不正所以就感到痛苦。但如果你有了这个功夫以后,你有很好的另外一种心念的时候,他就很自在。因为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可以。

    我看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疗愈,任何一种医学都是一种疗愈,我觉得疗愈这个词很好地表达了目前的一种状态。这是国外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很多暗示,给你展示各种现象,让你感觉你的心灵、你的肉体已经得到抚慰,那也是满足了人在某种状态下的一种需求。

    李辛:所有的医学都有心理的这一模式,就是那天我们说的信仰体系,包括我们人生的意义、各种主义、各种学说,只不过是个信仰体系。原来有个哲学家说过一句话“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本来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没有意义的生活赋予意义。”这个是所有医学里面都存在的,但是每个医学又有它独立的一个部分。

    象顺势疗法,从信息影响能量再影响物质,这么一个层次。所有的治疗都是在某一个层次入手。但是又会全都影响到所有的层次。所以如果要在某一个具象层次入手,就要符合它那个层次所应有的表相和规律。

    林杰:现在为什么要苦苦的去学习一些具体的东西?你一定要表达给人看。

    李辛:对。否则你只能做一个教主,去重新创一套东西。

    林杰:是的,那不行的,因为那样子就违背我们某一种初衷了。我现在见到任何一个人我都是跟他讲中医的事情,我都不讲中医以外的事情。你说所谓的神通啊、灵异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我从来不用它,因为这些东西你一旦用,你就不是“人”了,做人一定要有人的游戏规则,要玩这个游戏,你就不能破坏这个游戏的规则。

    李辛:不能用透视功能去打扑克。

    林杰:对对,真的是这样,否则你就不要玩。因为你在玩中,才有失败感挫败感,才有成就感欣喜感。你要投入进去才有意义。生活其实就是投入,你怎么样投入进去你就有什么样的回报。做医生也是这样的,当我理解某一种层次以后,我更应该从头学起。你应该在这个体系里面做出应有的表率。那么就要从开始再重新走起,再次走,层次就比上次高了。

    黄剑:螺旋式的。

    林杰:一定是这样子,所以我要回到这个体系里面好好的学习,再花两年到三年时间我可能会把这个体系里很多东西贯穿起来。那时我就捧一捧好东西给你,你看这是我做的菜。
    青年医生培养计划(二)课程跟进 2013-7-5

    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同学们的学习笔记分享:
    http://zanclub.org/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2

    
    正安聚友会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已经展开近一个月,同学们每天都在跟随孙曼之老师刻苦学习治病救人,同时为了更多的中医学习者爱好者们,他们一直兼职努力在做完整的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纪录。
    聚友会的微信网站平台的编辑、听打团队们也都枕戈待旦,为把这次的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及时、准确地和大家分享而战斗着。

    
    我们在正安聚友会的网络论坛http://zanclub.org/bbs/forum.php 专设了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版块http://zanclub.org/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2,无限制地和大家分享医生们的所学所感所悟。欢迎朋友们及时关注、共同学习,如果有问题也可在我的空间里以及聚友会论坛上留言发问,我们的同学会及时把一些有意义的话题、问题随时和孙老师探讨交流,再通过网站微信平台和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当然,这些放下手中一切工作告别亲人,舍得用九个月宝贵时间到异乡学习,发心学成之后无偿与热爱中医的朋友们分享,并且每年愿意拿出半个月时间为百姓们义诊的青年医生们,更需要大家的致敬和鼓励!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请和我们一起关注正安聚友会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加入正安聚友会大家庭。
    
    第二批孙曼之老师带领的正安聚友会青年医生培养计划报名正在进行中。

    报名所需材料:

    ?执业医师资格证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个人简历(学医经历、学习故事、将来志向)
    ?自荐信及推荐信
    ?学习保证金一万元人民币,学成考核合格后将全额退还
    ?资料审核决定权由孙曼之老师定夺

    报名日期:8月1日截止

    报名请把所有材料发送至: zva@zanchina.com

    诚邀更多医生加入学术交流的行列,有意者请发邮件至zva@zanchina.com




    关于正安学院“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助学金:

    梁冬先生已为此次计划捐出首批10万元助学金,该基金将用于:
    ?孙曼之老师教学医案的整理与出版
    ?入选“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经济上有困难的学员,亦可申请助学金用于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


    录取者将获得的资助:
    ?6个月完全免费的系统的临症医案学习及实践
    ?医案学习的拍摄器材及方法培训
    ?学成后择优推荐工作机会
    提示:报名通过初步审核者,我们将电话与您联系进一步事宜。未接到通知者为未通过审核者,也请继续留意我们以后的其他课程及培训计划。
    第三届医道会(八)——中医治疗胆结石 2013-7-12


    
    时间:2013-04-17下午

    徐文兵:我们有请龚德喜医生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在治疗结石病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痛风形成的结石的治疗经验,大家欢迎。
    龚德喜: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同仁,诸位名家,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黄剑老师的推荐,会务组的安排,让我今天有学习的机会,以及跟大家分享、汇报的机缘。
    回顾我自己的行医历程,结合排石疗法。其实我退出医界已经有七、八年了,两个儿子都是温医毕业的,他们都是科班出生,就交给他们了。
    我是1955年在上海出生,20岁被下放到浙江一个县城,昨天那位老师讲的,一般的县城下放比上海的下放要好一点,第一个选择让我当赤脚医生,所以我是赤脚医生出身。那个时候六个月的培训就行医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天在诸位面前呢就是一个土八路,在这里大家好多都科班出生的。
    我给自己先定位——一个是赤脚医生,一个是乡村医生,一个是民间医生,这是他们法定的。我自己定义还有两个:一个是妇产科医生,一个是高风险医生。下面我具体向大家汇报学医的因缘,行医的经历。
    首先分三点:圆做一个专科医生的梦,是一点。做一个专科医生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我们要迎来一系列附带的一些影响,第一是媒体的作用,第二是学术界的认可。
    7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自己相差2分没有考取,落榜了,到高府学习的这个机缘就中断了,再上村里当赤脚医生,自己的志向啊、抱负啊好像都不尽理想。立志发愿:要做一个专科医生。
    偶然的巧合,在一个县级医院,我去看牙齿,看到一个地上打滚的中年妇女,她说医院没有办法治疗,手术3次了,没办法再进行第4次手术,她在地上痛得打滚, 咬紧牙关, 头发几乎都拔光了。家属也无可奈何,准备回来等死,还准备了后事。我跟她说:我是你们附近村庄的一个乡村医生,我可以给你试试看,你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我给你就是试一试,用点儿药,让你不要这么痛苦。死,也不要这么痛苦的死。
    家属想反正是无药可救,死路一条嘛,也认同我这样的做法。我回来了就给她抓药、送药、吃药。我们都知道胆绞痛是非常痛苦的,她药吃了以后,半个小时逐步缓解,一个多小时后基本不痛了。这个病人比较特殊,家庭非常贫困,上面有两个长辈,没有工作能力,下面还有三个子女,最大的十岁,丈夫智力残疾。给她治了2、3天,疼痛缓解,后来慢慢好起来了。由于她不怎么吃东西嘛,大便很少,我当时知道胆结石出来,叫她调稀粪便,粪便一调稀,里面果然有一颗一颗的石头。
    这是第一个病例,那个石头今天我带来了,这些标本假如是牛黄的话,我龚德喜就发大财了!好多哦,给大家看看吧。

    
    徐文兵:大家可以传看一下,不要把瓶子打开。
    龚德喜:这个就是结石,大家可能手术过程都看到过,这个是非手术拿出的结石,这是每位同仁应该努力的事情,现在手术也不解决根本的问题。
    要成名啊,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救回来,就能够成名。自从那一次起,附近的村坊啊,凡是有胆结石的都找上门来了,我们那个县城也不是很大,一传十,十传百,都来了。
    那个时候农村条件非常差,胆结石的人比较多,手术死亡率很高,风险也很大,假如能用药治疗,他们都愿意,如获至宝,求医心切,都找上门来。医治过程我等下会跟大家汇报。
    后来,直到遇到一个记者,他有一个远亲在我们浙江磐安,大家都知道十大中药市场,磐安也是我们中药材一个市场,是山区。他家和第一家差不多,也是非常贫穷,床都没有,睡在青石板上,外围的墙也没有,就用芦苇连一连。老婆聋哑,丈夫因为胆结石不能劳动,两个孩子大概八、九岁,这样的一个四口之家。
    那个记者说,听说你治结石非常好,能不能给我几贴药带过去。结果一个礼拜不到,那个丈夫就能起来,到田间劳动了。去医院检查,原来是两公分四乘两公分的结石有三颗,后来复查没有了。第一个病人也是经过治疗,取出石头以后,检查没有了。
    我本来是学医不求名利,这个记者给我上报纸了,上了浙江日报的第二版,题目非常醒目——《药到石出》,这样一个题目就惹了麻烦了。好多好多的病人啊!全国各地都慕名而来了。
    作为我来说也是有喜也有悲,我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根本应付不了这么多的病人,但是我把握度,什么样的度呢?选择性,我选择我能治疗的范围,不是我治疗范围的,还是请他们另外就医。
    后来,上面的高官,像当年的唐由之教授给毛 开白内障一样,人看不见,就是说有某某病人,结石多大、体质怎样、身高多少,这样子让我治疗。要到一个大宾馆给他会诊,会诊以后,带到身边,做这个首长的专科医生……保健医生。
    帮这么大的高官治病,其实我很不自在。我是帮老百姓治病,励志的时候就这样子,给穷苦人治病。皇宫里面治病就很不自由了,这也是我先天的特性。
    这样一来,结石患者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我开了家庭观测病床,有十张病床。为什么是作为妇产科医生呢?估计这些胆结石可以排出来的,就安排在我的诊所里面。对病人来说,整个过程有辛酸苦辣,也有甘甜,求医治疗的时候是非常苦,排石的时候很痛。十张病床我几乎晚上都不能睡觉,就是助产师啊,我拟定了一个方法——分娩排石法,跟农村的接生员一样,守候在这个孕妇的身边一样,让他们分娩嘛。十张分娩床,今天早上这个有宝贝出来了,明天那个床上有宝宝出来了,那是我的一种喜悦。
    西医的一套,对我的治疗也有点帮助,我给他们输液,因为我当过赤脚医生——以前的西医,这个治疗也学了一点。西医的方法给他消消炎,中医通里攻下。
    通里攻下用的是茵陈蒿汤和大承气汤、吕祖柴胡汤这样加减。
    药大家以后回去可以用,但是药并不重要,重要贵在“火候”,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我的用药特点,大家可能有点儿怕,大黄用到30克至50克,小青皮、郁金都用了三、五十克。
    再有一个方法,昨天有人问过我,就是硫酸镁的应用。排石的时候,加一点硫酸镁口服液——33%的。用西医的理论来说,是促进平滑肌的收缩,括约肌的松弛,把结石能够顺利地分娩出来。病人排出最大的结石有多大?三公分七乘两公分八,那个石头患者自己拿去了。
    第三点,我们知名度有了,要怎样自我保护?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我们一定要在学术界有一个定位,要有认可。这方面我就总结文章,不算论文,在全国学术界交流。我们这个定位定在哪里呢?我这个学科不太好分类,应该放在哪里?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可以分析一下。
    徐文兵:以前一直强调急腹症,急腹症在70年代搞得很火。这个胆道结石、胆肠炎这种急性发作应该归到急腹症里面。
    孙曼之:急腹症,还有胰腺也在内。

    
    龚德喜:是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会——这是一个学术界的最高领域了。总部在天津南开医院,现在科学院院士吴咸中教授,还有郑显礼教授,当时我们都在请教他们急腹症方面的问题。
    我八九年参加海南学术交流, 我把标本拿给他们看, 他们几个院士都非常惊讶,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急腹症诊所你是第一家,原来都是县市级医院才会有。
    立志以后,也可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时候是这种精神,所以就大胆尝试。老祖宗的东西,我在古方的典籍里面去查找,古人有这样的病案,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总结。
    一开始就让我去学术交流,写学术论文,通过专家的鉴定。慢慢地,自己的底气就更足一点,不是说土八路就不能上讲坛,不能进学术界。当时浙江省中国中西医急腹症研究会,对我们提出的科研成果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排石可以,但是这么巨大的结石能够排出,真是不可思议。而我也讲不出多少道理来,自然就排出了嘛,我们尊重事实,专家也不得不承认,病案、病例我都写得非常清楚。
    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孔老夫子说后生可畏,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科班出生,传统的医疗模式还是需要发扬光大,我们要积极地进取,要去挖掘,现在学科里面的还是达不到的,我们要勇于探索。这样子的一种精神,也是我当时治疗胆结石的一种理念,要去探索。
    徐文兵:龚老师,那个痛风之类的肾结石啊、输尿管结石啊、膀胱结石您治疗的多不多?
    龚德喜:痛风这一类的结石,在整个肾脏是弥漫性的,而且分布得很多,我用哪个呢?是用我专攻专用的经验方——海金沙的根,大家不妨回去试用,50-100克,再用菟丝子,刚才那位老师说的那个猫耳草,可以用一点,再加点玉米须,再加一味水扬梅的根,不要用茎,50-70克都可以用, 效果非常好。这些都是草药一类的,没有入中药药典。海金沙的根比孢子要效果好得多,50克,它有消炎、镇痛、化石、扩张输尿管的作用。
    这两味药是一个以前的药农告诉我的,我当赤脚医生,是从一把草药、一根银针起家的,认识了好多的药农。这个药农他治疗结石,水扬梅和海金沙的根一吃进去,结石马上排出来,尿路结石,效果非常好。
    徐文兵:以后咱们道医会把这些独特的、地道的药材搞个小淘宝店,咱们去找人太费精力,咱们秘书处落实下这事儿。毛老师的那些“七”药;陈道长说了,那痛风四川人叫糖跛脚,也有它对应的药。你们把它们采好了,或者指点地采好了,然后上咱们淘宝店,咱们参加道医会的这些医生们就能够分享一下。
    过去一直相信这个大法脉可以治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些个尖兵啊、奇兵啊,它有奇效。我们验证,同时也是对道医会的验证,比如说,到下一年道医会我们聚会的时候,先总结一下上次道医会,大家回头怎么着了。哎呀,龙大夫这个太有效了,徐大夫说的那个简直就是骗子啊。唉,一总结,我们就能留下宝贝,留下一些疑问,这样咱们说完了也不白说,这是我的一个倡议。龚老师您接着说,总结性发言。

    
    龚德喜:大家可以看我那份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116例的病例报告,我分了三型——气质气郁型、湿热型、热毒型。三型的用药方法、火候都不一样。
    热毒型用是西医的理论,就是化脓性、梗阻性重症胆管炎。这个急性化脓性重症胆管炎,治疗起来就有点儿棘手啦。但是我在这方面没出过医疗事故,也没有并发急性胰腺炎梗阻。在西医的观点,这种病人是抢救的,重症监护室监护,这个就是我们在这方面要有突破性的一种开拓。他们的惊讶我在热毒型一块能够处理得恰当,不出问题,还能把石头排出来,解决问题,这是专家不得不承认的。所以说我们学民间中医的,要发挥自己的特长。
    佛教、道教讲究一门深入,长此精修。作为一个专科医生,我们没有精力去全部展开,有精力、有时间一门深入,像挖井一样,一直挖到水出来,那我们这一生就可以说有点作为,不空过一生,这是我的理念和思想。谢谢大家!
    徐文兵:太宝贵了!最后一句话叫——一门深入。昨天我讲师承教育的时候说了,先定一个老师,把这碗吃透,然后看你有没有疗效,还有余力,你再去接触更多的老师。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战斗在中医抢救急症第一线的龚老师父子表示敬意!
    孙曼之:龚老师,你那篇文章在哪儿能有?
    龚德喜:网上有,好几篇文章呢。但是他们拿去了,好像要交钱的。
    徐文兵:那我们就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吧,回顾我们开始在老道长的精神指引下,本着同道中人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献宝的这种精神。今天呢,我觉得这个会议开地非常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看到了大家满脸的喜悦和跃跃欲试地要来说点什么,要来交流点什么,这真是一团和气。
    再次我们以热烈掌声感激一下会议的组织者、志愿者,还有今天我们发言的人,谢谢大家!

    黄梁医梦聚友会 2013-7-16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接到一份联合国给我们的表彰,上面写着:这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他们面对这样一个医疗环境,发现与其去依靠别人,不如自助。他们借由大规模的互助和协作所成立的非组织的组织,从中国民间寻找医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当年一根银针几把草药的赤脚医生精神,团结一致,解决大部分基础的健康问题,以及在提升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心性。因为他们发现,人需要借由彼此之间的关爱、扶持、温暖、协助,达成一种真正的强大。他们不仅在非组织内部形成互助,并且形成了一股有善能的力量,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更多的人,在许多诸如地震、灾情以及困难发生的时候,聚友会的人冲在了第一线,他们构成了中国式善良和中国式勇敢的代名词。”

    
    和梁冬、朱晓玲在国子监40号聚友会之家,在连续聊了三天关于聚友会在过去十个月和未来三十年之后,梁某人忽然眼前出现了幻觉,好像看见联合国秘书长正向他走来,手上捧着一份写着如上文字的表彰。当梁某人一口气把“联合国表彰”读完之后,静静地点上一支烟,不再说话。
    这时我认认真真地望着梁冬,继续想象多年后我们两鬓斑白的样子......

    
    聚友会成立这十个月来,我们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了近十期主题是“我的中医梦”的大型现场论坛活动,给即将走向社会的中医学子们、中医爱好者们播下梦想的种子。这十场论坛规模少则上百多达两千人,再加上全国各地正安聚友会分会的上百场活动,可以说得上是热闹了。三个多月前我们还在西安楼观台举办的年度论坛,以及第三届民间医道会,成为中医圈子里津津热道的话题。
    这期间,我们在全国建了十多个聚友会分会,还建立了正安聚友会网站,开通了聚友会微信、微博,在北京国子监四十号聚友之家也已经正式启用。聚友会发起了孙曼之老师中医传承的“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同时我们一直坚持在民间寻访中医纪录中医......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为正安聚友会题词。
    “就目前的条件,我们还不能成为一个社会公益组织,”聚友会另一位联合发起人朱晓玲说:“但是我们将努力多做社会公益事情。”是的,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帮助那些最先帮助我们的人,帮助那些愿意和大家分享健康和快乐的人。 “安邦治国定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正安聚友会想做的事实在不少:
    1.重新开始录制徐文兵、梁冬的音频节目《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林杰医生和梁冬的音频节目《针灸甲乙经》...... 这些音频节目将通过我们搭建的聚友会微信平台:ZANCLUB 发送分享(现在微信平台能够进行20分钟的音频传送呢)。

    2.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孙曼之老师的师承教育第二期即将展开(现在已经收到符合报名条件的中医有四十多人),下一个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导师将是林杰医生!!!
    3.编写一本《聚友练习簿》的书,组织我们数千的聚友一起来绘制一张我们的《中医地图》,共同分享交流学习中医。
    4.开始“聚友会,巨优惠”的会员福利团购。
    5.创作聚友会丰富多彩的微信分享平台。我们的主要分享平台将由过去网站、光盘的转移到现在最具活力的微信平台。
    6. 一年十期的聚友会全国论坛以及年度论坛。
    7.开始聚友会游轮计划和行修之旅,带领大家上山下海,体验游学之美。尤其是九月份开始的游轮计划,我们将组织大家和中医大师同行,带上老人孩子(超级游轮是最适合老人孩子的旅行方式之一),一边旅行一边学习怎么照顾老人的课程,亲近自然亲近家人,还能听梁某人的《中医太美》现场版,每天早起学习一套太极养生功......
    8.第四届医道会。
    9.针对大家最关心的病,在北京、深圳定期展开中医的研讨会。
    ......
    
    很有幸,在自己不惑之年找到自己的战友,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很有幸,越来越多中医、中医爱好者的开始关注我们,更多和我们一样揣着小人物的小梦想的人加入聚友会,和我们同行。
    


    关注聚友会,请从微信开始!
    太多的梦想要我们去实现,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一起见证,爱中医、爱健康、爱家人、爱生活的你,请加入我们,试着一起去做一件值得自己一辈子骄傲的事!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接到一份联合国给我们的表彰,上面写着......”
    林李之见(八)——自在 2013-7-20


    
    李辛:最开始接触到藏密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成就的菩萨在这个无边的自在世界里游戏,它是叫游戏。





    林杰:自在,只是在应有的时空状态下找到你自己的位置而已。你既然有了意识,你就要清晰这个意识存在于哪里才是合理的,合理就是自在了。你在看到自己的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你时时把自己当做一个观众,身边的所有东西都是可观赏的对象。那多有趣! 所以称为"观自在"嘛,你能欣赏到那么多东西时,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你要不断提醒自己只是个观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客串一下当个演员。

    多年以来,《心经》对我学习中医有很大帮助的。我当时曾经萌动过一个念头,和梁冬一起做个节目,我用《心经》 的心法来解读《黄帝内经》,因为二者都是对生命状态的终极探索。后来考虑到已有那么多人在做这方面研究,我们不要轻易改变世人的信念,最后决定放弃。再说扪心自问还不是真正的懂心经,对《黄帝内经》也是学个只鳞片甲而已。惭愧,惭愧。





    李辛:你毕竟认真走过一圈了,但是对很多初学的或者还没有学的,他会像口头禅一样,那就完了。




    林杰:那样当然不行的,那就变成虚幻的东西了。譬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最后才略知一二。当时你念口头禅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无比深奥的,很遥远、很崇高、很神秘,最后当你真正知道真相的时候,其实真的很好玩。 所以佛经最后说,"以无所得故",无所得才是最后真正拥有的。因为当你知道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是你的,就无所谓得到了。只有当你把自己从这世界里剥离出来的时候,你的状态才是和这世界隔离的,那么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你的,你才会拼命索取这个索取那个;当你已经和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就已经无所得了,你就是它,它就是你。




    我之所以要做现在的事,是因为我是一个普通人,做为人就不能破坏做人的游戏规则。而当你要把医道作为一种技能教给别人,或者说引导别人学习医道的时候,你就要把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事件上,具体的思路上,具体的方法上;你就要去构建这个体系,就要把观念变成为有形有相的东西。

    
    李辛:你刚才说的这些,上次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有没有讲?


    林杰:没有,不可能讲啊。凡是公开场合都不聊这些事情,我可以畅谈天下无病"的理念,那只是表达了我一种祝愿而已。这么多年来,包括刚才给你讲的那个手法要领,我教学生的时候就坚决不敢说的,我一定是按部就班给他们说,因为凡事必有次第,犹如台阶,一个高度有一个视角。但是你一旦理解了这个道理,“应手取效”这四个字真的没问题的。之所以有很多病我治不好,其实是我心里不愿意,要不是这样,这些病都应该没问题的。因为有的病是他必须要受的磨难。每个人都有他的因果,假如你强行去扭转一种状态,有的时候其实是不对的。欠债一定要还钱的。




    我这次回去会专门写一些医学内容,在网络上公开。就像原始点疗法的张昭汉,他就有一些治疗模式专门放在网络上,让全世界想学的人都可以学,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那真正叫公益,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是想把这个理念传播出去就行。




    李辛:我教的内容都是古代所有医生反复强调的最初级的东西:虚实、开阖、顺逆,刚柔---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大家学了以后可以更方便之后学各家各派,学所有的辨证方法。这个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从这些历代医生的东西里找出共性,作个桥梁、路灯。让大家看看,古代还有这么一个简明扼要的入手处。




    林杰:我们是火炬手也好,路灯也好,桥梁也好,路标也行,总之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我从一开始就认定我们是中医的志愿者,我就想踏实地做个志愿者。

    李辛: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太极的问题,就太极球。其实人体是虚空中悬着的一个太极球,在我们想到这样一个球的时候,而且这个球表面在流动里面也在流动,一切都在流动。那我们随便从哪个方向过去一下,它都会融入这个流动的当中。最后被他所化解了。然后,我们的认识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球的把握,如果我们自认为它就是12条线,这是一种,然后发现12条线的交叉点在哪里,我们又会多一点空间。当我们发现它不是12条线,而是很多个面的时候,又更进一步了,最后,我们发现,它其实既不是点也不是线也不是面,而是那天林杰说的,他是一个浑然一体的球,要忘掉所有的内脏,所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它就是一个球,那个空间就无比之大了。

    林杰:对。


    
    李辛:今天孙老师也说了一句,关于那个阳痿的病人。

    林杰:他说阳痿都是热症。原来对待阳痿都是壮阳法,但他认为阳痿都是热。

    李辛:对。还有我问他的那个。我们今天看第一个病人,其实他说的意思就是即使他有虚,也先不用管他,当这个实的部分,就是说当湿热散开,当清气上升,他的阳气就自然动起来了。孙老师没有讲另外一部分,其实当清气上升的时候,他那个精气也可以下降,肾虚自然就补住了。这是一个圆,否则的话,我们就在想,先要这样、这样、再去补他。要三步,可能就要花三个礼拜或者三个月。但孙老师呢,对他来说开就是阖,阖就是开,当人体开到这里的时候,后面你不用再动,他自己就回来了。

    林杰:我们把一个东西走到这里,他自然就反弹回来了。就是他刚才用的词叫拦路虎,先把拦路虎赶走就过去了。湿热就是拦路虎,湿热走了,路一通就好了。你看比如这里是汶川,地震了,我们要把救援物资送过去,但路上塌方了,你就送不进去,把塌方挖开了,自然就进去了,里面的东西就出来了,良性循环就形成了,其实他刚表述的就是良性循环的概念。

    李辛:对。可以说这是气机运转。昨天林杰说的“人体,作为医生来说只是帮一下忙”,帮它一下自己转起来,气机一转,它自己开阖升降补泻就全部都转起来了。

    黄剑:回到那个圆运动古中医学。

    林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那本书,我没仔细看,但是我翻了一下,觉得那个书有点意思。

    李辛:圆运动这三个字非常重要。

    林杰:我虽然没看那本书,听到那个名字就可以了。就像你说的《气血才是命根子》,我根本就不去看书里说啥,他这句话就ok了。中医,你真正学进去的时候,一点都不难,你这样听听听,已经是很高水平的中医了,真的,你就差武器了。当你有了武器,随时进去就可以打仗了!

    黄剑:内功心法先得到了。

    林杰:所以我教学生从来不教背穴位,也不教背穴位有什么功效,那些都是很笨的方法。有的学生跟我这么几年,我从来不给他讲具体的方法,每天给他讲个实例,他思路通了以后,举手投足皆可以治病。你根本不要说要学到什么东西,但最后你随便做都可以。那学生说学了几年都不知道能看什么病。我说你现在出去看看,到各个医院看看。他到很多医院走一遍就知道,哎呀,原来比他们好太多了。因为他们很多人,思路非常局限,就在一个点上。就像你进了这个房间很热,好像只有开空调一途,没空调他就没办法啦。

    李辛:还有更笨的,给你浇一盆水。

    林杰:那我们最起码可以开窗、开门嘛,可以脱衣服嘛,也可以拿一些冰进来嘛。有很多方法都行,不是只有开空调一途,那绝大部分是没有空调,那只有热死了,可他们就是没有其他方法。我原来打的那个比方,要进这个房间,正常的呢,从门进来,那你从窗户跳进来为什么不行,我想好玩的时候就跳窗户,要是为了救里面的人我甚至破墙而入也行嘛,你无论什么方式,只要进了房间,就达到目的。只是有的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付出更多的时间而已。所以中医看病从来不拘于一方一法,随机而动。


    

    黄剑:打掉拦路虎就行,管你怎么打。

    林杰:我们昨天聊的那一块,是非常正确的。所有的病就是两个东西,一个叫不荣,一个叫不通,不荣就是没有力量把它送到那里,不通就是拦路虎拦在那里,塌方了,我过不去,塌方清走就好了,所有的问题就这两点。

    李辛:不荣就是照相机没电了,不通就是镜头盖没打开

    黄剑:这样一说我就听懂了。

    林杰:高手高手高手。我原来有个朋友电脑坏了,老不能开机,请修电脑的来,电脑啊、扫描仪啊搞了半天没找到问题,我过去一看呢,插座没插上,笨猪两个。李辛刚才那个讲得好,镜头盖没开就是不通,一个没电池了就是不荣,就是这两种,没有其他病。


    
    林李之见(九)——薪火相传 2013-7-28


    孙曼之老师医案视频分享: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9311811.html

    

    黄剑:在你们看来,孙曼之老师最让人赞赏的是哪一部分?


    李辛:孙老师不仅在大的方向明白透彻,他的精确度,对细微的把握度,对这个人体太极球里面的气机变化也很透彻。

    在学术理解上,如果把中医学比做一个地球,各大洲的形状、所在的位置,有经线和纬线来定位。同样,历代各个学派在哪里,为什么是那样的,孙老师都给贯穿起来了。他们之间的源流、发展,就展现在一个整体当中,这个是我觉得孙老师最了不起的。要达到这样的理解水平,不光是说需要天分或古人说的心意相通,真的是要靠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精思,然后融会贯通,这个太了不起了!

    林杰:对,用他的方法就可以完整地画出中医完整的地球仪。

    李辛:对,而这个是不需要借助所谓的神通,不需要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努力,认认真真专注学习,他就可以沿着这个经线和纬线就到那里了。了不起。

    林杰:这也是刚才我为什么说如果这个人有神通不值得推崇呢,因为别人无法复制他,那他也就是一个人而已。如果说你不用神通,用你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境界,那无数个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行。现有这个社会,就必须要无数个人共同付出努力,共同达到一个目标,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黄剑:所以这个也是我后面寻访中医,寻访民间高人的一个方向。有一些医生,他有一些独特的能力,但他只能自己享受,只能他自己使用。那我需要的是一个你的方法,你的思路可以跟别人分享的,你愿意跟别人分享的。

    林杰:这两个条件必须具备。

    黄剑:这样我觉得中医一下就能够起来,每个人都可以点上火把,而不是只有这个火把我揣着跑,别人拿不住这个火。

    林杰:真的,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就是当未来环境可以让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做不到,那就是很后悔的事。

    李辛:中医,最近的几十年缺乏了这么一套很清晰的经纬线,缺乏像孙曼之老师这一批人,能够让一个初学者一步一步,每一步就会有一步的功力、拳路和应用,能够去解决问题。

    现在的中医教育,让你学了五年或者临床了十年,还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只是抓住了一、两个点、线、面,这也是整个中医萎缩,被人小看,或者被西医占上风的原因。

    这个重点不是说你去怪罪哪个西医,而是说中医自己你如何去做。

    林杰:你自己都没有本事,老去妒忌、责怪别人干嘛。

    李辛:上次我们到一位医生朋友那里开一个内部研讨会,请来的当地几位老师,一直在强调国家不给中医政策。

    我觉得中医重点其实不在这里,现在即使给你政策了,允许你自由开业了,说实话,现在这么多中医院,如果不准你用西药,你还能不能看病。所以根本不是政策的问题

    黄剑:我昨天才写了一篇李今庸老师的文章,在我采访完他以后,他写了四个字,“公平正义”。他说你不要一天到晚喊着社会要对中医公平、正义,每个中医自己心里首先要做到公平正义。你要有自信心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要努力,别人才会给你支持。

    林杰:对,自己要有本事。没本事,别人怎么看重你呢。

    黄剑:这道理跟生活、跟治病都是相通的。你自己没有元气,医生再怎么扛着你也背不动,背不了几步的。

    林杰:对。

    黄剑:孙曼之老师让我们都提高了很多。

    林杰:对。真的,他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李辛:让我们知道中医是可以到这一步的,是可以学到这个水平的。

    林杰:对。他又把这些东西教给大家,很多人很快就会达到进步。比如像李辛,像其他人,他可能一下子又从这里面提升了一个阶段,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有一种有台阶可走的感觉,而不是无路可走。

    黄剑:每一个人都从山底下开始走,那就太苦了。

    林杰: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走。

    黄剑:他是一路辛辛苦苦把自己走过的路,路牌都标出来的,这条路去哪里,这条路通到什么位置。

    李辛:古代人有那么多书,现在几十年也出了好多好多新的解释古人的书。但是目前,就是需要这种透彻的东西。

    黄剑:实践会再次证明他这些东西的。

    李辛:对。像孙老师说的,慢慢把门诊减下来,看看他能不能讲一遍《金匮要略》,然后讲一遍《伤寒论》,讲一遍《温病条辨》,他其实一年讲一本书或者两本书就可以了。

    黄剑:明天跟他商量一下,或者开两次课,一次一个礼拜。

    林杰:我们交学费来弥补他不看诊的损失。

    黄剑:我们全部记录下来,通过网络传播分享。

    李辛:包括中医各家学说,现在中医各家学说都是抓孤立的点和线。孙老师把他的东西讲出来,听完了真的像喝了美酒一样。

    黄剑:不得了,两个酒鬼盯着我。

    林杰:共享以后这个东西才会真的薪火相传,才会传下来。

    黄剑:好好好。我一定会把这事做出来,成为我们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的第一棒。

    林杰:未来呢,我也会去写一些东西,有关我对中医的一个理解,李辛也写些对中医的理解。只要有一百个人这样一起做,还怕中医不强大,我就不相信。

    李辛:那简直太好啦。

    孙曼之老师医案视频分享: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9311811.html

首页 上一页[16] 本页[17] 下一页[18] 尾页[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1 20:13:28  更:2021-08-11 20:22:0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