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曾经信佛、后又脱离佛教的朋友,讨论一下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曾经信佛、后又脱离佛教的朋友,讨论一下[第23页] |
作者:萍水相逢_2012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1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当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的,这无论是从梵文的阿含圣典,或是从巴利文的阿含圣典里,都找不到这部经的。其次,再从「他方佛」、「十方佛」的观念来探讨,也是如此。佛陀的时代里并没有提到「他方佛」或「十方佛」,只有提到「三世诸佛」,并且说「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诸佛如恒河沙」,然而却没有说现在诸佛如恒河沙。早期的佛典里,还是只有提到过去七佛而已。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十方佛,因为佛陀未说,而现代天文学连外星生物都还没找到,更不要说外星佛陀了。「有没有外星佛陀」,这跟我们的解脱无关,我们不必去猜测有或没有,推测而引起的争执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浩瀚的宇宙,「想当然有他方佛」是大众部主观的论断,却不是根据佛陀的教导。其次再从「菩萨摩诃萨」的出现来探讨,也不会是佛陀说的,因为佛陀的弟子就只有四双八士─向须陀洹道,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道,得阿罗汉果。根本没提到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一词要到佛陀灭度后大约330年(公元前150年左右)才出现。刚开始也只是用来称呼佛陀的本生而已,后来到了公元纪元前后,才产生一连串的大乘菩萨。佛陀怎么可能用灭度后330年左右的「名词」和「人物」来说法? 既然如此,为何要说是「佛说」呢?那编撰本经的人不是犯了妄语吗?事实上编撰的人自认为他的素材是取自阿含经,只是加上当时流行的社会观念,例如「十方佛」、「菩萨摩诃萨」等,使经典更切合时代的需要而已,并不违反佛教。然而在大乘初兴的日子里,就像今日的新兴教派一样,在传统佛教看来,它是想象杜撰的,虚伪不实的。因此,大乘经典传出的初期必然遭到强烈的否定,所以编撰者就更需要加上「佛说」两个字,来强调并保证作品的可靠性了,保证是符合于佛陀所说的旨意。因此「佛说」两个字,是在表明作者的心迹,并为整篇经文作背书。 再谈「阿弥陀」三个字,大家都知道是「无量的光明」和「无量的寿命」。为什么要强调无量的光明和寿命呢?因为这是当时西南印度一带的社会心理需求。稍早一些时日,印度东方艰苦的农业区里,首先由制多山部传出了救度妇女和疾病的阿闪佛。但是西南印度有港都,是富庶的商城,由阿拉伯海间往来的船只送来的,不只是安息(波斯)、埃及的货品,还有西方光明灿烂的文物和永恒的讯息。这正是繁华的商业人士所要追求的,因此正量部的作者巧妙地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脉动,传出了比阿闪佛国更庄严富丽的阿弥陀国度,满足了「光明」与「永恒」两种人性长期而共同的渴求。 然而正量部的作者绝对不是那么肤浅,只想写一篇乌托邦式的美丽诗篇,来参加卡尔达马喀王朝的征文比赛而已,更不是只想要赢得大家的赞誉与传诵而已。实际上,他很用心地从阿含经中去选取素材,然后参考苏巴达航海记的故事,以当时波斯流行的寓言方式,写下了这篇经文。他要用民众所熟悉、喜欢的故事题材,来蕴含深奥的修行经验,引导信众从世俗的繁华绚丽中,走入身心的世界里来。他的寓言故事写得很美,但是不明了故事的寓意,就面目全非了。且让我们逐步来欣赏并解析他的作品吧! |
《如是我闻》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段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干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梨盘陀迦、难陀、阿难陀、罗候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俱罗、阿耨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本经作者既然自认为作品是承袭佛说,自然也就用相似于阿含经的结集方式,以「如是我闻」来做开场白,以昭公信了。 事实上,经里的「一时」已经是公元60年前后了。而佛陀一生游化49年的岁月里,后面大约有25年的时光,常常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因此当公元初年,大乘新兴的时代里,大都仍然取用相同的说法地点,来做为大乘经典的开始。然而再下来就露出马脚啦!他先逐一列出与会的16位大阿罗汉名称,再列举4位菩萨摩诃萨的名称,最后是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原始圣典─杂阿含或相应部所没有的格式,原始圣典很简要,就是「佛告诸比丘」几个字而已。试想,圣典的第一次结集就有那么多的篇章,怎么可能记得每一篇经文讲述时,与会大众的人员名单呢?即使记得,也没有必要逐一列出来啊!然而本经作者一口气列了16个声闻阿罗汉的名字,而且还把他们摆在4个菩萨前面,这说明了大乘初兴的时候,菩萨的人口少,势力不大,对于声闻僧还是蛮尊重的,至少还要借重他们来为新诞生的菩萨定位,不像后来的大乘经典,一开出名单来就是一大堆菩萨,轻视世尊的声闻弟子僧,简直狂妄自大,到了目中无圣弟子的地步了。这样的伪经,怎么教人读得下去?不过本经作者还是稍嫌夸大了一些,想想1250个大阿罗汉要聚在一会,谈何容易?世尊入灭的时候,大迦叶尊者都不在身边呢!世尊每每要圣弟子们分道游方,一方面是为了渡化各方,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托钵与民众供养的时宜。想想一千多人的聚会,要多少人力、物力的支持?而只为了这区区1857个字的经文(汉译)?如果说有1250个“比丘”聚会,这在原始圣典里已经是很少见的事了,更何况是1250个“大阿罗汉”?这未免太夸张了。您还记得王舍城的大结集也只是五百大阿罗汉的聚会吗?接下来的『菩萨』则是刚从本生故事中取材,加以烘焙出炉的,正是炙手可热,迎合公元初年的人心需求而诞生的,代表着在家人强烈的参与意愿要抬头了。有没有注意到弥陀及菩萨们的画像─衣着、装扮等。看看他们的头发、簪饰、配件、衣带及艳丽的色彩,他们像出家人吗?这是印度的民族色彩呢?还是安息(波斯)、埃及的丹青呢?是否仔细观赏,认真思考一下?您见识过清海的衣着和妆扮吗?她到底是在模仿那位菩萨呢?您能分辨吗?总之,新兴的教派自有其迷人之处,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追随的信徒呢?不过,宗教不应该是要迷人的,而是要悟人的,您说是吗? 本经作者画蛇添足地在本段的最后,列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实在又是一大败笔,说明他没有留意原始圣典里的「诸天相应」。诸天天身微妙,习惯在后夜(凌晨2~4点)来拜访佛陀,而人间的比丘则习惯在午后乃至傍晚时分听佛说法。这两大群众要凑在一起听经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个别所希望聆听的法义也是有所差异的。诸天要跟人类一齐会聚在佛前,那大概是发生了重大的事情了,例如佛陀在双树林间入涅盘的时刻,诸天也在那儿嚎啕大哭,捶胸顿足,跟许多痛苦的人们一样,无法克制自己。 本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是应时代流风的需要啦!愈是初期演译出来的经文,愈是需要多列举一些具体的人物来为此经作证,否则面对传统佛教的否定压力,不是两三下就垮掉了吗?于是一篇1857个字的经文,就用了163个字来巩固它的可信度。如果真是佛陀的教导,那就只要「佛告诸比丘」五个字就够了。您有过心虚的经验吗?心虚就需要更多的言词来辩护,不是吗?有没有注意到本经的末后,用了多少篇幅,把十方诸佛都列举出来作证呢?您能体会到作者是多么地耽忧读者不肯相信吗? [ 部分转帖 ] |
首页 上一页[22] 本页[23] 下一页[24] 尾页[1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