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完本】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完本】[第14页] |
作者:扬光RC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一样的曾国藩(124)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修谱之方略概要 又,月余之间,曾氏父子几次与族人研学修谱之方略技巧。曾国藩觉得祖父已有此心,便不待其再催,就主动“作书与曾传球、曾希六、曾大启”等,筹办启动湘乡大界曾氏族谱大修之事。经与族中执事之人共商共举,构建资事骨干,拟定修谱章程概要,并与族人整理书写出来。一则供有心之人参考,一则供共举众人描红之用,以防粗心遗漏。 尤其曾国藩氏,心下之意:现已是朝廷命官且已翰林之身,本就该有学术精益之自律、之领先楷模,若谱修成尚不如他姓则徒增笑谈了,故欲更须躬身亲为,方才心中略安。也于暇时,亲撰辑录一份自用,亦缉录存档。总揽概要“八三一五”编纂之法。即:八大步骤、三大结构,壹拾伍项内容。 首先,家谱编修须八大步骤,缺一不可。 一、二确定版本 拟定家谱编修计划。首先是确定版本 有精装、线装等不同类型;其次,要确定修谱的编修计划、结束时限;第二步,要成立修谱委员会,确定修谱团队。第三步,确定家谱中入谱成员的范围,这个范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范围,可能还包括了其支系、年代等范围;最后,要准备好修谱的工具,例如各种参考书籍,还有家族中的旧谱等(说明:这里的计划大纲由发起人草拟)。 三、确定组织章程。组织的章程主要由修谱的大纲、分配其中责任、发凡起例,三部分组成。常规情况下,这一部分是由确立好的家谱编修委员会来共同确定细节。 四、修谱资金的筹集。由于家谱编修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所以在人员以及工作进行中的经费保障非常重要。但由于家谱编修多为一件非功利性的工作,所以这时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一是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赞助;二是全体族人捐资(说明:依实际情况与资金需求决定基金来源)。 五、资料分析。资料包括了参考所用的本族旧谱、族谱的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等。由于许多修谱人员之前都没有过修谱的经验,所以这里应多多请教那些有修谱经验的修谱专家,可以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六、谱书编辑。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由于每个家族所存留的资料多寡不一,所以也不必依照一个特定的内容完成,按照现有资料实际操作。 七、审订内容。当所有内容编辑完成后,须由修谱人员或请专家进行三审三校,多次审核以确定谱书的正确性。因为自己所作内容会存在检查的盲区,所以这时建议最好请专家参与审订。 八、印刷出版。许多家谱一般会将家谱中前边的重要的图片印刷为彩色,再将后边繁多的核心内容印刷为黑白,这是家谱编修中的常见印刷方式(家谱编修是一件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随着现代人的需求不断提高更是让家谱编修之路变得尤为艰难,但只要肯吃苦,家族人士同心协力,一定能摆脱困难修出完美的家谱!) 其次,按惯常家谱,其结构主要有三: 第一部分:世系图,一般以五代为一图,即家族族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 第二部分: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每个族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简历文字,长者几十字,短者仅几字,乃人物小传; 第三部分:附录。内容涉及历代谱序、像赞、迁徙源流、祠墓寺图表、世德、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后序、跋等。 还有家谱者,立谱时,即确定家族世系命名辈分序列,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名之为“字辈”。男子起名时,须将“字辈”某字放在全名三字中间或最末,有约定俗成之规。 再者,壹拾伍项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为了叙述上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序号不再采用传统的“甲乙丙丁”等编序方法): 1.谱序:每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是谱之象征与门面;它反映了某次修谱之要旨。具规模家谱者,卷首有一篇至多篇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恩荣:主要为历代皇帝对族中官员及其家族显赫成员之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目的以重君恩彰明祖德,以显家族地位和身份。 3.凡例:亦称谱例,主要阐述家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家谱每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修谱遵循原则。如家谱之编写体例,收录范围,各种着录规则、结构特点,家谱中各类目的分类理由,适用范围,入谱和不入谱人物之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 4.图像: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一般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水源或住宅四张图。并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5.源流。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之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源流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和原因、某些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 6.世系:也称家族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系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中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以五代为一表。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甚至千余年,其家族世系通常需要进行考证详细,方可列入。 7.世录:也称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是对世系表的解释,详细记录家族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 8.字辈:也称班排,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辈,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有的是由皇帝所赐,但大多是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改名,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9.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方可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10.族规:可单称为家规、家训、家箴、规约,相当于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家规,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处罚。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训。 11.祠堂: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产、义庄、义田的管理和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等。 12.史志:是家谱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数据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仁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成。 13.文献:也有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是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14.修谱名单: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以示表彰。 15.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为家庭添丁加口时及时记录之用,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简谱之概要 曾国藩将上述定为具规模浩繁者,应自用之。若他族别姓问学曾氏家族谱系,则宜简略者教之即可。一则可保曾氏家族族谱之繁领先之风气。二则可传习友朋之谱修之技艺。简略家谱之简,亦须如下五项之要,必不可少: 一曰:源流。《家谱》中有详细记载。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由于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 二曰世系。“世系表”,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三曰家训。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就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曰家传。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三种。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五曰著述。“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
不一样的曾国藩(125)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奉祖(父)之命躬身修族谱 这种大事,如何不被一向急公好义的曾玉屏的重视呢? “(二月)初八,与尹光六(医者)下棋,……家庙向无丁祭,陶村族叔议兴祭,每人捐谷二斗……” 晚上,祖父星冈公认为是件大好事,嘱曾国藩拟出一个章程来供族人遵守。是夜,曾国藩拟了一个约四百字的捐谷章程。 “(四月)初十,松坡祠未具贺仪,又前年,父亲至此祠送匾,伊言当送钱来家贺,后食言。今又言贺仪待八月送,又前日要余扫墓,情理不顺,余盛气折之,祠内人甚羞愧”。 四月十二日,曾玉屏与国藩父子专门谈了须有心族事才是。又讲了许多急公好义之事。曾国藩深受启发,于是决定与父亲一道趁在籍之际,以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倡修《曾氏族谱》,而且要大建曾氏宗祠! 如细研《曾国藩全集》之日记篇,则可在其道光十九年四月份及之后的日记中发现多处、多次、多地参加拜祠、扫墓、访问族人到处奔走之记录。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脚步,看看他大致都做了些什么: 曾国藩属于行动派,一旦订了计划,很快便亲自付诸实施。道光十九年大半年,曾国藩基本都在为筹备赴京城的银两与修谱这两件大事忙乎,为此还远赴衡阳、邵阳、武冈、隆回、新化、蓝田、湘乡、宁乡等曾氏族居地访问,一边调族一边也兼着赚点银两以补贴赴京路费及家用。 其正式全力以赴为修谱之事,严格来说应从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开始的。虽然此前于湘中湘南走访了几月,但多有化缘交友理财等多件杂事,如“在梓门桥与朱尧阶当朱良二田”,曾国藩愤然“辰后带上永丰分司法处禁”等等。直到六月二十四日晚上,才正式在家“与叔父为修谱事清查源流”。二十八日,又“为修谱事约族人同至公屋议清。” 由此,曾国藩倡导大修曾氏族谱的事宜开始进入全力发动阶段。次日便“作书与曾传球、曾希六、曾大启。”到七月初二,又“遣人走衡阳、清泉、耒阳各处”曾氏同宗房室送信,“又遣人走宝庆各宗人处,作书与曾毅然。” 发动大约月余,曾国藩有些着急便坐不住了,“自六月廿二日到家,至是将一月,在家无所事事,悠忽迁延,诚为玩愒。”因考虑到要很快到京城赴任,仅坐家中干等不是办法,于是便于七月二十二日开始启程,“由家走文吉堂”,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调族之旅。 经江岭、丹家井、牛克祖宗祠,八月十二日,到达宝庆府(邵阳城)。在此,曾国藩有了一次大显同宗情谊之现。十七日 ,了解到宝庆营中一位叫曾国正之同族人,“其父故衡阳,随母至湘乡”,后又流落到宝庆,“余因修谱事 ,踪迹其源流 ,悯其孤苦 ,因教之勤俭忠信 ”,于是专门“复至两营及协镇都督处”,向官员打招呼,望其对此位同宗多加关照。 在宝庆城盘桓五日后,曾国藩冒大雨奔走桃花坪(今隆回县)、走武冈、转洞口高沙,终在九月初五至“邵阳四都”(经核实,此处所记“邵阳四都”实为今隆回县七江镇的四都河)。九月初八,曾在高坪峪里的窝山村曾氏祠堂住下。曾在窝山具体所为,日记没有记载。 在宝庆府,曾国藩行经了邵阳县、府城、武冈州、新化县(包括今天的邵东县、邵阳市城区、隆回县、武冈市、洞口县、新化县),拜谒的宗祠有邵阳县牛克祖宗祠、岩公祠、云公祠、书院祠、銎公祠,武冈州的花园曾祠、巷口曾祠、高沙市曾祠、马鞍石曾祠,新化县的窝山曾祠、采莲曾祠、洋溪古塘曾祠、新化城南门曾祠、科头曾祠、官庄曾祠。然后出新化境经过安化蓝田镇(今属涟源),进入到湘乡上里,到杨家滩拜访刘元堂夫子。 在洞口县高沙曾八支祠题写对联:“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另题写匾额:“春风沂水”、”派衍资江”。 九月日记中“由窝山行十二里,至采莲曾祠,路甚崎岖”之记载,就是曾国藩不辞辛苦到高坪峪的窝山村专会族人,调族倡修族谱! 曾国藩高坪峪之行的重点在采莲曾祠。这座祠堂属今隆回县罗洪镇的采莲村。经今隆回县高平镇的窝山村到罗洪镇的采莲,山势逐渐升高,梯田阡陌,山路九曲十八弯,自是给曾国藩留下“甚为崎岖”之印象。但由于窝山与采莲数百年来一直是曾氏族人的聚居地,与双峰曾家上溯数代系出同门,不难理解为何曾会不辞辛苦专程来窝山与采莲走一趟了。 初九日上午,曾国藩到达采莲曾氏祠堂,在那里歇息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当地至今仍留传说曾国藩在当地与童子对对的故事。据一位叫曾昭葵的退休老教师讲述,曾国藩到达时,采莲曾氏宗祠正在修天井。该祠附有一学馆,曾国藩见一学童眉清目秀,聪明乖巧,命为其点火吸烟,并戏谑道:“小弟,汝能对对否?”学童爽快回答:“能。”曾国藩即景出上联:“点火吸水烟,水火既济。”该学童环顾正在修建的天井,悟性顿开 ,随即答曰:“就地修天井 ,天地同流。”曾国藩大为赞赏 ,问其班行,没成想学童反而长曾国藩一辈。曾国藩且感且惭 ,说:“请小叔子善自敬业 ,功名指日可待也。”据说该学童姓曾名嗣旦 ,时年仅九岁。 曾国藩好写对联,每到一处,必留对联等墨宝数付,采莲祠堂概莫能外。据说当年曾国藩曾为采莲曾祠亲笔题写一块大匾,可惜后被当地采莲小学拆做大黑板使用,其上字迹早已荡然无存。而曾国藩当年留宿过的采莲宗祠,如今也仅存破旧主堂一间,其余天井附楼均已被毁。曾后来贵为湘军统帅后,后人为了纪念曾国藩到此一游,专门在祠堂上书写了“国藩第”三个大字。 离开采莲村,曾国藩经孟公过古塘,入新化县城数日,于九月底重回双峰老家。至此,曾国藩的调族之旅终告一段落。 |
不一样的曾国藩(127)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嫁女婚事张扬,铺张浪费为哪般? 在本书前章(第十八章)录述的日记中,查看其四妹婚事时,笔者曾提出疑问:对于一向秉承勤俭持家的曾氏家族来说,实是不解此次嫁女夸张铺张之状。现将细节回放如下,看细心者是否可看出原因如何? 道光十九年(1839)农历十月十四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应该是湘乡县里一向并不引人注目的荷塘二十四都(今双峰县荷叶镇)最热闹的一天了。所因何事?自然是一场婚庆所致,其场面之大、用人之多,在此僻乡堪称“史无前例”!如果发生在别的什么族人、或是人家那里,或许会令人更容易理解一些,可偏偏发生在一向勤俭持家的曾玉屏家中,实在令人费解...... 据熟悉湖南婚俗的人介绍,旧时的婚俗还是较为严格与繁琐的。一起来看看湖南的传统婚俗是怎样的? 湖南传统婚俗通常包括:择日、婚礼、闹洞房、归门等环节。 择日:望文生义,就是择就良辰吉日。双方商定或借助主事之人确定婚日,便发出婚宴请柬,开始筹办婚礼。请柬通常由嫁娶者或其父母亲送至亲友手中。亲友接到请柬后,除有状况不能亲至外,通常会备好礼物登门道喜,礼物视其与主方关系亲疏、情义深浅、经济条件而定。送男方一般是礼金、用红纸包封,包封签上写恭喜之语。 婚礼:通常情况下,新郎都要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不同的是新郎接新娘时,女方家都会故意弄一些摆设设置一些障碍,不会让新郎轻意就把新娘接走。有的人家,还会把大门给堵(关)起来,只留一条门缝;新郎要从门缝里塞十张聘书与一个大红包,或金额不多的若干小红包,以此作为挡亲礼。女方亲友(通常是新娘的姐妹)感觉新郎心意已到,才让新郎进去。或许将若干小红包往另一地点散去,人们都去抑红包,致门口无人堵时,新郎就可趁机直接冲进家中。 新娘上婚车前,新娘都是穿娘家时穿的鞋子,直到上车时分才换上婚礼上穿的鞋子。此意是新娘出嫁时,不要把娘家的福份带走的意思。尤其是旧时的家庭,一般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大多此时新娘的嫂嫂会紧紧盯住这一环节,生怕新娘不慎将自家的福份带走而不吉利。 接下来就是上下婚车。上婚车通常由新郎背上车。下婚车时,接新娘的婚车抵达离男方家还有几十米远时,就要先停下来,等待新郎父亲来接。新郎父亲要戴一高高尖尖写了不少字的红色帽子;且脸上用烧火灰抹光,额头上抹几杠红色,鼻子也要抹红;胸前挂一红色牌牌,上面用笔写上“我是烧火老倌”字样;腰间系一根红绸子;脚穿一双黑色雨靴。等新娘车子停稳后,新郎父亲就要打一个名作“土车”的车子把新娘接回家。“土车”前面也系一根红绸子,是给新郎用的。等新娘坐上土车,新郎父亲在后面打、新郎在前面拉,一同把新娘接回家。等新娘抵达门口时,会有男方平辈的亲朋好友争抢着把新娘从车上抱到拜堂的礼堂里,抱到新娘的那人会有一个很大的红包。接着,就是拜堂成亲。 再后,就是婚宴。婚宴时,新郎父亲还是那身妆束,此时不用打土车,换成肩扛一根烧火棍,棍上挂一壁锣,然后边走边敲锣,同时还唱出“我是烧火老倌”之类的唱词,以贺气氛。 闹洞房:旧时的新人婚前,好多连面都没见过,而新婚之夜要二人立即生活在同间房,心理上自会有许多尴尬。而闹洞房,就是通过嬉戏让新人消除羞怯(耻)、起到捅破窗户纸的用意。闹洞房,则主要体现在闹上。游戏方式多种多样,如取筷子、吃喷鼻蕉、说昵称等。闹洞房是小单身的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在此环节,通常都是有红包拿的。如今,许多偏僻的乡下,仍然保留着甚为粗俗的闹婚恶俗,不仅不文明,有的甚至会闹出矛盾,以至于闹出人命之事来,实在是令人不耻,确有移风易俗之必要。 归门:婚后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同归娘家,也称归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的娘家通常都格外重视。此日,新郎都会事先准备好充足的礼品,以期给岳父岳母留下好的印象。归门的时间通常在婚后第三日的辰时(上午九时左右)到女方娘家,新郎、新娘先问候老人。此时,新郎改口(各地与现时称呼不同)。见人即先主动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敬酒,感谢其对新婚的祝福。饭后,不急于归家,会陪(岳)父母聊下家常再返。并主动邀请二位老人与其兄弟姐妹到家里做客,也有邀请亲友邻里的,以示热情。 |
不一样的曾国藩(128)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而曾氏家四妹的婚事,好像不是这么简单的。也还存在订婚环节诸如“三媒六证”之事。看看曾家是如何做的: 四妹的婚事,作为大哥的曾国藩算是操了不少的心,连好兄弟朱尧阶都亲自作媒并全程参与了此事:依荷叶塘乡下有婚前合婚的习俗,曾玉屏特意交待,务须请八字先生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匹配,合则成婚,不合则散。 道光十九年正月十三日夜,曾家收到男方庚贴后,亲自将四妹的庚贴写好,交给妹夫家人; 二月十一日,曾国藩清早从家里出发,途径蒋市街,翻越王子山,第二天晚上才到妹夫家,商议婚事; 三月十七夜,又亲自回信给媒人朱尧阶,确定四妹定于十月十六日完婚; 三月二十七夜,曾国藩写信给妹夫父亲,商定婚服制作事宜,随后又给取衣人写信交代,非常细心; 七月十五日下午,他用半天时间筹划四妹嫁妆事宜,亲自开列杂具清单,用心良苦之至; 十月初二,曾国藩途径妹夫家附近的砂溪(今涟源市金石镇)时,特地在那住了一个晚上,约见媒人和妹夫父亲,敲定婚嫁具体事宜,初四日才到家; 十月十一日,在家料理四妹婚事,定于十四日发轿,他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一切需早检点; 十月十三日,他在家里接待媒人,招待朱家来的34名轿夫。 看来曾家是极其重视其四妹的婚事的;应该是按照最为规范的订婚程序办理的。即:三媒六证。三媒:指男方、女方和媒人;六证:也称六礼,源自儒家经典《仪礼》,是古代婚姻所必经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订婚,又称婚约, 依照习俗,通常结婚前先有订婚之仪式: 订立婚书、交换礼物、或立媒妁之言等。 再回头看看婚礼情况: 光是轿夫,就用了112个之多。 农历十月十四日,荷塘白杨坪22岁的大姑娘曾国芝(姑娘到这岁数,也不算年轻了)出阁了。郎君朱咏春,豪迈不羁,湘乡洲上(今双峰县洪山殿镇立新村)大户人家朱镇湘之子,距离白杨坪130里。朱咏春祖父与曾国藩祖父是世交。 新娘子曾国芝,是曾家的四姑娘,虽然没几个人知道新娘的名字,但从其大哥、湘乡县新晋翰林曾国藩来看,却早已是大名鼎鼎。 正是由此,那一天,几乎是“万人空巷”,几十台装点喜庆的花轿,排了近一里路长的队伍,熙熙攘攘,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匍匐在蒋市街的街道上。 即使是六年前曾子城(国藩)结婚,动静也远没这么宏大,场面更也没这么壮观,何况那时还弄出了意外,差点闹出人人皆知的笑话,好在子城师徒机智方才将一场意外化险为夷,故没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而这场由浩浩荡荡的送亲人员、花轿组成的队伍途经蒋市街时,使众人推搡、拥挤着,有些还踮起脚尖、有些伸长脖子,有些孩子还骑在大人的肩头上,竞相挤在蒋市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里,看得目瞪口呆。 特别是那些地处穷乡僻壤的乡亲们,与其说是来看新娘子,还不如说是专程来看看穿着官服的京官曾国藩曾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似乎一睹此位天子堂的大人物一眼,就会有什么好运降临一般,纷纷前来,使得不断拥挤的街道更加拥挤。 据知情人讲,此位22岁才出嫁的新娘子,确是没什么看头,如其母亲一样既无羞花闭月之貌,亦无琴棋书画之才,而且背也有些微驼;只是朱家并未以貌取人,而是看在世交的份上,成全了这门婚事。 不知是其祖父的特意安排还是怎样,四妹出嫁,然而最出风头的却是新贵曾国藩!也确实是,由于曾国藩身份特殊,着上官服于人群中尤其显眼,其妹妹出嫁,客观上也真的给曾国藩提供了一个出风头的大好时机。 送亲路上,曾国藩自然定坐八台大轿,即使故意不招摇也是极其显眼的经过闹市,依例,曾国藩父母、二妹,新郎新娘,仅是此六人,就需48名轿夫。 想想曾氏一门,自江西而茶陵、而衡阳、而湘乡,上千年来,曾家还是头一回出了个京官,无论如何,都该大庆特庆!湘乡县此前也没出过此等显要之人,乡亲们也就借此机会过过瘾儿卯足劲,看一回少见的热闹,看看人家京官妹妹出嫁这种阵势,也算是开了一回眼呀! 曾国藩本是孝子,哪敢违背一向敬重的爷爷的旨意?到了此时,即便是赶鸭子上架也要上的,哪怕是打肿脸充胖子,也得硬着头皮上。该有的派头该摆的还得摆出来,应有的排场自是不能随意增减,否则,不仅令人看低自己,如弄出坏了朝廷的礼仪之大事,就不是哪个能承担得了的了。如此一来,想低调都不行、也不能随意了。 再说,此时的翰林院庶吉士曾国藩,毕竟年轻,修炼不够,城府不深,再加上刚刚于一年中找到了感觉,那种官老爷派头之足,凌人的傲气,哪有可能韬光养晦?! 经过蒋市街时,曾国藩情不自禁回忆起多年前到此街上卖菜篮之情景、在竹山坳拖碑车的苦况、忆起当年自己婚事之波折,唏嘘慨叹不已、历历在目...... |
谢谢鼓励! |
不一样的曾国藩(129)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22岁那年,尚未考取秀才的他,打算与定亲有年的衡阳王家小姐结婚,没想到结婚那天,王家突然变卦,无论如何不让女儿上轿,迎亲队伍干等良久,欧阳老先生三番几次劝说无果,极其尴尬且无奈,情急之下欧阳先生只好李代桃僵,将自己爱女欧阳小姐嫁给了曾国藩。 国藩怎能忘记?昨天你瞧不上我,而今,我已入天子堂,早已是今非昔比!一想到此,曾国藩胸中不禁涌起一阵快感,头也抬得更高,更是目不斜视,旁若无人了。人呀,说到底,终究就是为了争口气! 到了十月十四日晚,月明星稀。在双峰梓门桥一家客栈里,劳累了一天的送亲队伍早已安歇。 曾国藩尽管前天晚上一夜未眠,心潮难平,但还是用工整的楷书记录了一天的日记: "昨夜未睡。是日黎明,送四妹出阁。父亲、母亲、余及二妹送亲,共夫七十八名,并朱家来夫百一十二名。日中,饭黄巢山。夜,宿梓门桥。早,与朱家约黄巢山媒轿来往及亲轿来往共四餐,皆余家办;梓门桥来往四餐,皆朱家办。四妹出阁,哭甚哀,余亦甚难为情。" 这次送亲,曾国藩在妹夫家住了五天:"十八日,大风,甚冷,由朱家启程,仍宿梓门桥"。"十九日,大风,日中微雨,由梓门桥回家。" 若按往常,曾家行事一向低调,按理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何况,曾家也不富裕,尚无能力讲如此排场。 他家的亲戚当时也算是穷得叮当响。按曾国藩自己的说法,自京返乡后拜访几个舅舅时,都属穷困潦倒,甚至大舅江永熙"陶穴而居,种菜而食",过着半野人的生活(此说相当夸张,似不可信。估计是光景日落,或是如“陶穴而居”样形容,并非真正陶穴才为真)。 此时的曾国藩虽贵为翰林,但并未进行散官考试,亦未算真正入职(纳入编制)尚无薪资可领,返乡亦为京城费用难以应付,况且此时还正为返回京城的路费没有着落而愁肠百结呢。这些是按正常情况推理得出的结论:曾家无力如此铺张。 但,曾国藩返乡后,借拜客行走近一年,据有心人统计所得款项近1500两,也算是收颇丰了。是不是因为这些款项而有了“显摆”的底气?又似不可知。若是动用此款肆意折腾,也是有足够支撑的。但,如此“挥霍”“铺张”浪费,根本就不是曾家的惯常所为,才是令人不解的。 或许也有看官如笔者一样凭想象猜测,估计曾玉屏故意此做,是想通过诸如乐于族事公事,借此种儿(孙)女大婚之事用以冲喜以解(上半年痛失三位亲人之)之秽气?但又与曾玉屏一向不信巫医道士相左,似不可能。又或许是曾玉屏内心真的被家庭变故吓到了,而又出于自尊心不愿说穿,而以其家中权威定做此行?或许也有可能,但,其挥霍程度实是夸张,亦难怪令人不解。 后曾国藩回想起道光十九年声势浩大的送亲之举,颇令一生谨慎低调的曾氏十分懊悔,亦是羞愧不已。 多年之后,曾国藩在家信中回忆起此年所为,亦显颇为后悔:"我自从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在籍所为,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做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满其欲……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