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完本】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完本】[第10页]

作者:扬光RC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一样的曾国藩(101)

    第十四章

    《经世文编》领衔撰 提携后辈受人尊

    长沙城南书院山长贺熙龄

    贺长龄离长沙后,其弟贺熙龄(字蔗农)仍留长沙。贺熙龄原任湖北学政,也因丁忧在家,在长沙城南书院主持讲席。城南书院亦是长沙三大书院之一,很有名气。左由贺长龄介绍进去。此时,左氏一是慕贺熙龄其名,此外也是为了得到膏火费维持生活。贺熙龄是左宗棠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贺熙龄教学生与常人不同,他不重视八股文,和其兄贺长龄一样,注重“经世致用”的实学。

    他用汉宋以来实学家著作施教,尤其符合左氏志趣。贺氏兄弟都极看重左宗棠。后来他在一篇题赞左宗棠祖父松野公画像《左斐中像赞》中,还提到这个得意门生,说“左子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而不敢有所放轶也。余已心异之。”

    左宗棠也十分敬爱他们兄弟,他自称从学10年,实际他只从读了一年。贺熙龄在长沙住9年,左宗棠经常不在长沙,但常和老师通信,既讨论学习,也谈论国家大事,有学有所成就,必向贺熙龄汇报。遇有牢骚苦闷,也向老师宣泄。十年如一日,二人感情甚笃,亦师亦友。

    左宗棠在城南书院时,还结识众多湘籍大儒与有为同窗,如罗泽南(罗山)、丁叙忠(秩臣)、邓显鹤(湘皋)、邹叔绩(汉勋)等,都是志同道合之士。众人都不注重八股文和词章利禄,而专讲求实用之学。如罗泽南,当时就很有些名气,以后又成为湘军著名将领。

    在嘉庆、道光年间,书院的建设进一步发展。期间先后由湖湘文化大师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欧阳厚均(主张体用兼备)各主院27年。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在湖南巡抚吴荣光的支持下,又创建和恢复书院古迹数十处,书院办学呈蓬勃发展的景象,书院以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成为影响海内的汉学重镇,更使湖湘文化之”经学致用“之说大兴。特别是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经湖南巡抚吴荣光主持于岳麓书院内创办湘水校经堂,以经史、治事、辞章分科试士。吴荣光还亲在湘水校经堂任教,其时,左宗棠在湘水校经堂就读,吴荣光还是他的授课教师(见附注:吴荣光简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五个重要的人才群体: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代表人物是嘉道年间的名臣陶澍、贺长龄及唐鉴等,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魏源、汤鹏等。二是19世纪50-60年代,即咸同年间的湘军集团——主要代表人物为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焘、刘长佑、江忠源等。三是19世纪末,即甲午——戊戌年间的维新志士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是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皮锡瑞等。四是20世纪前十余年间,即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主要有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蔡锷、禹之谟等。五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主要代表是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等。这些人才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曾氏也亦受馈受助获提携

    有曾氏家书为证:“今年冬间,贺耦庚先生寄三十金,李双圃先生寄二十金,其余尚有小进项。汤海秋又自言借百金与我用。计还清兰溪、寄云外,尚可宽裕过年。统计今年除借会馆房钱外,仅借百五十金。岱云则略多些。岱云言在京已该账九百余金,家中亦有此数,将来正不易还。寒士出身,不知何日是了也!我在京该账尚不过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则日见日紧矣。”(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

    曾国藩(子城)会试进京和初入京城时十分困难,也曾多次得到贺长龄的资助,使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得到接济,说明二人的交往不仅仅是书信来往了。而且从贺长龄与陶澍、唐鉴交往的程度看,相互之间都是,自然会谈到同为湘籍的晚生曾国藩的,若是曾与唐鉴的相识与陶贺有关肯定不稀奇,至于专门介绍曾国藩给唐鉴尚需花时日考证。可以肯定的是,贺肯定向唐推荐过曾国藩,则是确定无疑的。亦有说曾国藩曾于长沙城南书院求学,受教于胡达源(胡林翼之父)和贺熙龄等,所存史料不多。不论如何,此二人对曾氏亦有一定的熏陶与影响定是事实(此说,说明曾氏于城南书院有缘,亦与毛泽东同志有校友之缘呢)。

    说了贺长龄,再来说说唐鉴。唐鉴究竟有何种神奇力量,足以使金榜题名后、完全处于自鸣得意且意气风发中的曾国藩,甚至于受到脱胎换骨的程度的去影响,从而一洗这个入了京城后,几乎满身鄙陋之气、从内到外都充斥着缺点与不足的曾国藩的浑身污垢?!这,就是近乎于圣贤般的硕儒的个人魅力!
    谢谢鼓励!
    @于公谨啊 2022-06-17 18:09:59
    精彩,欣赏继续
    -----------------------------
    谢谢支持!问好文友!
    @新红楼 2022-06-17 21:23:08
    周末拜访!支持佳作!
    -----------------------------
    谢谢支持!问好文友!
    @慕容余华 2022-06-17 20:23:49
    支持佳作
    -----------------------------
    谢谢支持!问好文友!
    @于公谨啊 2022-06-17 18:09:59
    精彩,欣赏继续
    -----------------------------
    谢谢支持!问好文友!
    不一样的曾国藩(102)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前文介绍了贺长龄之于湖南、于曾氏之缘。本是述及曾氏之极为重要老师唐鉴。是唐鉴使一入京城、几乎满身鄙陋之气、从内到外都充斥着缺点与不足之曾氏有了一番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化腐朽为神奇,使曾氏达到了几近于圣贤般的硕儒之个人魅力(此是后话,此处先按下不表。将于本书第二部《闯荡京城》第七章 得遇人生大硕儒 师宗理学成大“道”专题详述)。

    书接本书第十一章:刚刚中了举人的曾子城与曾家,顿时乐开了花,又是创造了曾家的先例,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必是好好地庆贺一番。

    由于子城有了举人这一身份,就具备了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更加巧合的是,第二年即可迎来三年一次的京城会试。于是,就抓紧时间筹备进京赶考的物资准备。到了十一月份,好不容易凑齐路费,曾子城随之要离开湖南,兴冲冲地赴京赶考,看看能否再有好运,来个三联捷。

    本来,动身之时,就因手头紧张而不得不精于算计,才得以顺利进京。

    家境日紧遇困难没齿难忘南五舅

    旧时的耕读之家,如果不是豪强或家资充盈之家,若只流于扫盲式的求学,只要解决温饱即可入私塾读书。若要谋取功名,再加外出求学,或是进京赶考,其花费肯定是不菲的。如此推断,家境在曾祖、祖父就已深宅大院的白玉堂曾家,对于一般性质的读书,甚至外出求学,在经济的支撑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若动不动就参加秋围(乡试)、春围(会试、进京赶考)之类的,一次赶考动辄上月、上百里路,时间长者远者则要长达半年、千里之遥,没有厚实的家境支撑这庞大的支出(花销),怎么可能天遂人愿的。也就是说,一般家庭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尤其是后来其祖父年老力衰之时,其父又理家不力,仅凭私教收入自然今非昔比了,又要抽时间照顾老人,往往是家里、田里两头跑,私学又不能专其心,其家境已是日暮西山了。

    曾子城自开始记事起,随着弟妹相继出生、家里人口不断增多,与之相反的却是家境日下,所以在其印象中,总有家境贫寒之感,但现实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绝不可能达到贫寒之况。主要是入不敷出,开支渐大,已无祖父壮年时的理家之盛了。

    曾麟书常以“人众家贫为虑”感叹时,江氏却总是“好作自强之言”宽慰他,既无怨言亦无退缩,完全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江氏生五男四女后,“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基本上都是她亲手所做。她还经常对丈夫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说的是:我们家虽然子女多,但有的读书、有的耕种、有的做些工商。我忙里,你们忙外,还担心贫穷吗?完全一副坚毅品格与倔强之气,根本无视困难与艰苦,其持家有道、勤俭有方实乃令人敬佩!

    当然,此时,娘家的支援、补贴与照顾也不可或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境,成就了曾家父子。

    外公家的南五舅,一直没把小宽一当外人,一向对他很好。南五舅虽是个穷亲戚,但人实在、厚道,在农忙时,当曾家忙不过来时,还常常专门到白杨坪给曾家帮忙。甚至,不顾自己家里境况本是十分紧张的情况,还时常周济曾氏兄弟。南五舅一如既往的尽力相助,尤使曾氏终生难忘!

    子城清楚地记得,在前几次名落孙山的时候,也是这位穷亲戚人前人后地坚持说子城一定会有出息的。每当南五舅听到子城因科考不顺心烦闷时,都会把子城及时接到自己家里散心,住留几时全凭子城;有时一两日缓缓即回,有时一住就是小半月,个别时则有月余。每当此时,舅舅还常常开导子城。一次在宽慰子城时,也学着读书人的样子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多从磨砺出。学习也如耕种一样,农作物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的,必须经历风吹雨打才能成长起来。人也一样,多磨砺磨砺也不是坏事,会走的更远”。曾子城听了,很是感动。这样的亲戚,一定不能忘记了。如果取得了功名,一定要厚报方可。

    此次进京考试,曾子城家中根本就拿不出什么钱来,就只好向好几家邻居张口借,也没能凑出多少铜子,弄得曾子城心里很不舒服,几乎想放弃进京。当曾家愁眉苦脸苦于无计时,又是南五舅及时赶到,而且是喜滋滋地说:“这里还有一些碎银,拿去用,说不定节省着用还能撑到京城呢!”

    曾子城顿时感动地泪眼朦胧,也没顾得问南五舅一时哪里来的这许多钱。后到京城写信一问才知:原来南五舅把家里仅有的大青牛卖了钱,专门给他当盘缠用。于当时的乡下,大青牛可算是农家最重要财产了,而且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工具),其之重要性,于农家来说堪比上等的水田。这等如及时雨般的恩情,必须牢牢记下,无论得中与否都必须回报南五舅的大恩。

    南五舅于此时期为其所做一切尽收眼底,所以,子城非常敬重这位舅舅。最为感人的是,南五舅在他自己家里情况也很一般的情况下,周济起曾家来却总是大方、及时,尤为人所共知共赞。

    细心的看官也许早已看出,这南五舅与江氏都是熊氏一母所生,属同父母姐弟,不似其他的两个舅舅与江氏是同父异母。尽管如此,南五舅之不厌其烦、极尽周到之帮助仍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何况有时连自家都照顾不到了呢(另一说,南五舅是外公家的邻居;还有一说南五舅是另一村落的穷亲戚。笔者比较认可为同父同母的娘舅之说;再者,只有外婆家的上辈男性才称为舅舅,自是外婆家之人;若不同村落的亲戚,恐难以舅相称)?!

    舅舅就是这样善解人意,就如同子城的心灵驿站一样的,每每心情烦闷时,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找到南五舅,总是可以无条件地在他那里得到理解、宽慰,甚至支持。这些,在曾子城的心底深处早已扎下牢牢地根。子城也暗暗定下誓言,今后有了转机一定要好好的回报南五舅!

    可,此次考试还是未中,亦无银两充作路费返乡,只好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寓居在北京的湖广会馆,准备来年再度参加恩科会试。由于赶上皇太后六十大寿,依例增加一次会试恩科,所以,第二年还有一次参考中第的机会(未完待续)。
    点评精当!谢谢鼓励!
    谢谢鼓励支持!
    @山茅2018 2022-06-18 13:28:20
    支持文友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靳芝 2022-06-18 16:34:40
    周末愉快!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山茅2018 2022-06-18 13:28:13
    支持佳作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楼已 2022-06-18 11:23:37
    双休愉快,支持佳帖!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我心飞翔兮518 2022-06-18 09:32:14
    支持大作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李八师2022 2022-06-18 08:47:12
    [xyc:顶]
    -----------------------------
    感谢支持,问好文友!
    谢谢鼓励支持!
    不一样的曾国藩(103)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 ? 卖衣购书传佳话

    长沙会馆遇《昌黎先生集》善本

    在京城的这一年时间里,曾子城虽然也是埋头苦干、认真备考,但仍算是打开了眼界,长了不少的见识。其间,他除了继续勤研经史与八股等科考必须科目外,还尽情地倘佯于唐宋诗词与古文之间,自觉时间上尚且宽松。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视野的开拓,逐步涉猎一些他相对喜欢的韩柳古文。经过研读,他尤其觉得古文既可那样的任意发挥见解,又可恣意汪洋的表达情感,与那刻板八股文相比,不知增加了多少倍的生机和活力。更是被韩愈之雄浑涵泳、柳宗元之机敏智慧所倾倒: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大大增加了对阅读的兴趣、感受到了背记朗诵韩柳之文的乐趣!

    子城觉得:韩柳其文之意境、气势,节奏之抑扬、舒缓,音律之乐感、诗意等等,简直有了另外一种从未体会的境界与愉悦!完全不同于八股之沉闷、无趣,呆滞、刻板,无病呻吟之病态!

    曾子城原在岳麓书院时就听欧阳山长介绍过韩愈,对其文也比较喜欢。此时于会馆正好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一读韩愈之文。会馆本是各地举人、名流汇聚之处,各种书籍文献都略有馆藏。正好馆内有《昌黎先生集》善本,子城如获至宝,马上借阅到手,如饥似渴地阅读。

    曾子城借到的此本《昌黎先生集》,署名“唐韩愈撰,宋廖莹中集注”。共有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朱子校昌黎先生集传一卷等。集内收韩愈赋、古诗、联句、律诗、杂著、书、序、祭文、碑志、杂文、状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此为明嘉靖时期东吴徐氏东雅堂翻刻宋廖氏世彩堂本。简单翻看一下,心情就禁不住激动起来。

    据馆内管书之员讲:在传世的韩集刻本中,公认以南宋廖氏世彩堂本最为精善,而东雅堂本的行款、版式、字体悉依世彩堂本之旧,雕镌精良,最能传其风貌。每卷末有“东吴徐氏刻梓家塾”牌记,篆、隶、正书不一,牌记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亚字形。书中卷首有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次昌黎集叙说,辑录宋祁、苏洵、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李方叔七家所评韩集之语。次重校昌黎集凡例,凡十条;次昌黎先生集目录,题“门人李汉编”,次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目录。卷端顶格题“昌黎先生集卷第一”。

    再识韩愈自此终生痴韩文

    子城通过韩愈年谱了解到: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曾子城也是早已知晓: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通过文集进一步了解到:韩氏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世人皆知韩退之《师说》,是文以阐说从师求学之理闻名于世,讽刺耻于相师世态,教育青年,有育世风之用。文中多列正反面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从师表习学之必要与原则,批判“耻学于师”陋习,具非凡勇气。韩氏不顾世俗独抒己见。全文有五百四十九字。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子城最是喜欢。

    其文《获麟解》,韩愈以麒麟自喻。麒麟常被称为仁兽。而称仁兽时,是由圣人在位时;如圣人不在位而现,则为不祥之兽了。韩氏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文章曲折反复,富于变化,颇显波澜起伏而寓意深远。

    曾子城对韩氏的另一名篇《进学解》亦是极为喜爱。此文是韩愈创作之古文,是其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结论。第二段学生辩解,以先生“学”、“言”、“文”、“行”四个方面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相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第三段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

    曾子城对韩愈之诗也是喜爱,其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潮州之途中所创作。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谪,仅“朝夕”而已,可谓是“伴君如伴虎”,朝廷喜怒无常,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未完待续)。
    谢谢鼓励!
    谢谢鼓励支持!
    谢谢鼓励支持!
    谢谢鼓励!
    谢谢鼓励!
    不一样的曾国藩(104)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师说》《进学解》闭目即可吟诵

    每每读起韩文,子城总是第一时间想起《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随口而出,不觉使人对师之业充满荣耀与崇高崇敬之感,亦觉学问之识给人以尊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氏《师说》之文,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此文是韩愈写给他的门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论述教师之重要、从师学习之必要,以及择师之原则的论说之文,影响甚是巨大。真可谓“文以载道”的最佳体现!

    子城也极喜爱韩氏的另一名篇:《进学解》。此文亦尤令人欣喜尤爱。此《进学解》一文,计743字(旧文,特别是旧时刻文常无标点,故计数是除去标点符号共计743字;以现时带标点计922字,亦是不足千字小文)。子城喜爱之文有节奏、干练,喜爱之作文述理之巧。

    一日早起后,子城又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起《进学解》来: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子城完全沉浸其间,亦不顾他人有无关注、异样目光等,而是浸润其间,闭目体味美文其意、其理、其法、其妙......

    (未完待续)
    不一样的曾国藩(104)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师说》《进学解》闭目即可吟诵

    每每读起韩文,子城总是第一时间想起《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随口而出,不觉使人对师之业充满荣耀与崇高崇敬之感,亦觉学问之识给人以尊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氏《师说》之文,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此文是韩愈写给他的门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论述教师之重要、从师学习之必要,以及择师之原则的论说之文,影响甚是巨大。真可谓“文以载道”的最佳体现!

    子城也极喜爱韩氏的另一名篇:《进学解》。此文亦尤令人欣喜尤爱。此《进学解》一文,计743字(旧文,特别是旧时刻文常无标点,故计数是除去标点符号共计743字;以现时带标点计922字,亦是不足千字小文)。子城喜爱之文有节奏、干练,喜爱之作文述理之巧。

    一日早起后,子城又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起《进学解》来: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子城完全沉浸其间,亦不顾他人有无关注、异样目光等,而是浸润其间,闭目体味美文其意、其理、其法、其妙......

    (未完待续)
    谢谢鼓励!
    不一样的曾国藩(105)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北京湖广会馆是何样?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耳目一新的感受,使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心情都为之一变。也正是有了好的心情,子城渐渐对眼前、身边之人、之物开始了有意识地关注,已然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痴状中解放了出来,整个人的反应都灵泛了许多。

    不觉间,日子已是夏日时分。六月份的北京,天气爽朗、气温适宜,人也清爽。一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曾子城心情亦如天气一样,在吟诵了韩愈《进学解》后,心情更是大悦。他听湖广同乡多次说起湖广会馆之精美、之繁盛,便趁着此时之大好心情走出房间,想去湖广会馆那里去好好散下心,以领略一番湖广举子之家一一湖广会馆之风情万种。

    子城听知情人讲:此会馆在京城数量众多的会馆中,可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为何有“传奇”之说呢?

    湖广会馆,坐落在北京城的虎坊桥西南角,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道光十年(1830年)又增设了戏楼。会馆如各省会馆之功能,主要是为湖南、湖北(湖广省,此时两省未分省)之同乡所置,又是京城名流荟萃之地;也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建筑工艺极其考究的建筑群。完全不似长沙会馆之简之狭窄、亦不似湖南会馆之多重实用而不重外表。而完全是那种“高大上”之鹤立鸡群之状,故,湖广会馆名扬天下!

    湖广会馆之“湖广”二字始于元代的湖广省,是湖南、湖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建立之初主要是用来招待湖南、湖北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中试的举子等待朝廷分配官职,以及落榜举子滞留京师等待三年后的会试,都需要住所。

    由于众举人在故乡多小有声望、且是有望“跃龙门”之黑马,因此家乡在京任职和经商的人士就在名流召集下集资修建招待试子的会馆(后于道光二十九年,曾氏曾主持再次重修,增建了风雨怀人馆,确定了会馆的整体格局。此是后话),以此来为其解决憩身之地缓解暂时困难,大多举子、中第之人多会念及乡情厚谊,建立联系,以致后期共谋共商乡事。故,各地乡贤、名流,实力工商多乐于此事。

    会馆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呈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会馆有“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以三楼一馆的方式运行。

    曾子城边走边看,也被会馆的建筑风格、工艺与布局所吸引,从施工的技巧与会馆体现出的“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画风,都可看出其用心与精良。随处可看出对细节的讲究,对建筑“艺术性”的追求,无不体现出“慢功出细活”,犹如读书作文一样,如果不沉下心来,不“精雕细刻”就不可能有令人的惊叹的作品呈现。

    曾子城也听乡贤们讲:会馆曾是当朝达官名流故居。据史载,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很多朝廷重臣都曾于此留下足迹。仅乾隆年间,就先后居住过监察御史张惟寅、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东阁大学士王杰、刑科给事中叶继文、清朝文学家纪晓岚等。

    虎坊桥湖广会馆·子午井。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其理莫名”,故名“子午井”。此井挖井时间不详,用现代话讲,意思是说中午11:00-下午1:00和晚上11:00-凌晨1:00打上来的水是甜的,其它时间水是苦的,原因不详。流传至今,此井乃是宣南一古迹。

    大戏楼是湖广会馆于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时增建,为二卷重檐悬山式二层楼阁建筑,占地面积近亩(568平米),被誉为当今十大木质剧场之一。

    北京湖广会馆建馆开馆,每年于正月举行团拜,联络乡谊,官绅同聚一堂,并约请名伶在戏楼演剧三日,盛况空前。听人说起盛况,亦极诱人一看。可惜此时未应时节,一时也难极目视听了。

    湖广会馆趣闻有传说。湖广会馆,原本是一座私人宅院,前后几易其主,最后由一富商叶名沣将该宅院捐作湖广会馆,经过几次扩建后,逐渐演变为一处京城名流聚会之地。

    关于湖广会馆的前身,有很多传说故事,其中有个非常有名。

    传说曰:此处曾是明朝宰相张居正故宅,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明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职务。张居正获罪后,其府第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明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为张居正留了一所空宅和十顷田,用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母亲。因张家人多是被冤死的,从此后这里就被传说有冤魂出没。

    想到张居正,也颇为其命运感慨。前朝名臣张居正,当国十年,独握大权,被神宗视为蔑视主上。一生英名,毁于“一旦”。居正逝后四日,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联名弹劾潘晟(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之下台,标明张居正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张居正在世时所用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想到这儿,心情有些低落,韩氏之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下跳于脑际,随之吟诵出口: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诗中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该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颇为曾子城所称。

    一想起游学之事,子城不由得忆起岳麓书院时与刘郭二子交游之境,开始怀念起好友来,于是便踱步赋诗曰:

    旧雨曾遗尺鲤鱼,

    经年不报意何如?

    碧树那知离别憾,

    青灯偏照故人书。

    边吟诵边默记,待回长沙会馆租住房间时再录下。

    曾子城也正是于长沙会馆寓居时熟悉柳宗元的。

    知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领军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韩柳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氏在游记、寓言方面,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之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尽人皆知。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其论说之文,以哲学、政论为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以《天说》存世。

    后期曾氏每每忆起,总觉恰恰此一时期奠定其对韩柳文之喜爱,亦使之获准良多。知韩柳,并不仅仅其文,亦从其生平、经历,以其文针弊时端、为官为政等,都有不少之启发,而影响其终生。对作为颇具影响的曾氏来说,一下子明白了“文章原来也可以这么写”的豁然开朗之感(未完待续)。

    不一样的曾国藩(105)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北京湖广会馆是何样?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耳目一新的感受,使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心情都为之一变。也正是有了好的心情,子城渐渐对眼前、身边之人、之物开始了有意识地关注,已然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痴状中解放了出来,整个人的反应都灵泛了许多。

    不觉间,日子已是夏日时分。六月份的北京,天气爽朗、气温适宜,人也清爽。一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曾子城心情亦如天气一样,在吟诵了韩愈《进学解》后,心情更是大悦。他听湖广同乡多次说起湖广会馆之精美、之繁盛,便趁着此时之大好心情走出房间,想去湖广会馆那里去好好散下心,以领略一番湖广举子之家一一湖广会馆之风情万种。

    子城听知情人讲:此会馆在京城数量众多的会馆中,可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为何有“传奇”之说呢?

    湖广会馆,坐落在北京城的虎坊桥西南角,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道光十年(1830年)又增设了戏楼。会馆如各省会馆之功能,主要是为湖南、湖北(湖广省,此时两省未分省)之同乡所置,又是京城名流荟萃之地;也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建筑工艺极其考究的建筑群。完全不似长沙会馆之简之狭窄、亦不似湖南会馆之多重实用而不重外表。而完全是那种“高大上”之鹤立鸡群之状,故,湖广会馆名扬天下!

    湖广会馆之“湖广”二字始于元代的湖广省,是湖南、湖北两省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建立之初主要是用来招待湖南、湖北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中试的举子等待朝廷分配官职,以及落榜举子滞留京师等待三年后的会试,都需要住所。

    由于众举人在故乡多小有声望、且是有望“跃龙门”之黑马,因此家乡在京任职和经商的人士就在名流召集下集资修建招待试子的会馆(后于道光二十九年,曾氏曾主持再次重修,增建了风雨怀人馆,确定了会馆的整体格局。此是后话),以此来为其解决憩身之地缓解暂时困难,大多举子、中第之人多会念及乡情厚谊,建立联系,以致后期共谋共商乡事。故,各地乡贤、名流,实力工商多乐于此事。

    会馆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呈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会馆有“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以三楼一馆的方式运行。

    曾子城边走边看,也被会馆的建筑风格、工艺与布局所吸引,从施工的技巧与会馆体现出的“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画风,都可看出其用心与精良。随处可看出对细节的讲究,对建筑“艺术性”的追求,无不体现出“慢功出细活”,犹如读书作文一样,如果不沉下心来,不“精雕细刻”就不可能有令人的惊叹的作品呈现。

    曾子城也听乡贤们讲:会馆曾是当朝达官名流故居。据史载,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很多朝廷重臣都曾于此留下足迹。仅乾隆年间,就先后居住过监察御史张惟寅、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东阁大学士王杰、刑科给事中叶继文、清朝文学家纪晓岚等。

    虎坊桥湖广会馆·子午井。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其理莫名”,故名“子午井”。此井挖井时间不详,用现代话讲,意思是说中午11:00-下午1:00和晚上11:00-凌晨1:00打上来的水是甜的,其它时间水是苦的,原因不详。流传至今,此井乃是宣南一古迹。

    大戏楼是湖广会馆于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时增建,为二卷重檐悬山式二层楼阁建筑,占地面积近亩(568平米),被誉为当今十大木质剧场之一。

    北京湖广会馆建馆开馆,每年于正月举行团拜,联络乡谊,官绅同聚一堂,并约请名伶在戏楼演剧三日,盛况空前。听人说起盛况,亦极诱人一看。可惜此时未应时节,一时也难极目视听了。

    湖广会馆趣闻有传说。湖广会馆,原本是一座私人宅院,前后几易其主,最后由一富商叶名沣将该宅院捐作湖广会馆,经过几次扩建后,逐渐演变为一处京城名流聚会之地。

    关于湖广会馆的前身,有很多传说故事,其中有个非常有名。

    传说曰:此处曾是明朝宰相张居正故宅,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明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职务。张居正获罪后,其府第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明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为张居正留了一所空宅和十顷田,用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母亲。因张家人多是被冤死的,从此后这里就被传说有冤魂出没。

    想到张居正,也颇为其命运感慨。前朝名臣张居正,当国十年,独握大权,被神宗视为蔑视主上。一生英名,毁于“一旦”。居正逝后四日,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联名弹劾潘晟(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之下台,标明张居正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张居正在世时所用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想到这儿,心情有些低落,韩氏之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下跳于脑际,随之吟诵出口: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诗中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该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颇为曾子城所称。

    一想起游学之事,子城不由得忆起岳麓书院时与刘郭二子交游之境,开始怀念起好友来,于是便踱步赋诗曰:

    旧雨曾遗尺鲤鱼,

    经年不报意何如?

    碧树那知离别憾,

    青灯偏照故人书。

    边吟诵边默记,待回长沙会馆租住房间时再录下。

    曾子城也正是于长沙会馆寓居时熟悉柳宗元的。

    知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领军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韩柳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氏在游记、寓言方面,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之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尽人皆知。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其论说之文,以哲学、政论为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以《天说》存世。

    后期曾氏每每忆起,总觉恰恰此一时期奠定其对韩柳文之喜爱,亦使之获准良多。知韩柳,并不仅仅其文,亦从其生平、经历,以其文针弊时端、为官为政等,都有不少之启发,而影响其终生。对作为颇具影响的曾氏来说,一下子明白了“文章原来也可以这么写”的豁然开朗之感(未完待续)。

    谢谢鼓励支持!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22 19:44:42  更:2022-06-23 01:28:4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