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第6页] |
作者:姜德青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ty_小马过河445 2017-03-15 23:59:49 我以前看过这个小说呀 ----------------------------- ?? 这个作品是我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之前并没有别的小说。 但还是要感谢您的支持~~希望常来~~ |
@凝视你的天空 2017-03-18 12:49:46 坐等更新 ----------------------------- 感谢!会尽快更新! |
今天更新,敬请期待!! |
第十六章 在周志仁之前的描述里,于更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那天早晨,魏塘旅社的张老头和几个小伙子冲出来时,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男人——只穿着一条平角短裤,往外跑时还在往身上套衣服。在早点摊,旅社的几个小伙子顺着吕会计指的方向追过去时,这个男人一个趔趄坐到了地上——这个人在周志仁的回述中极为显眼,他是谁? “那个人叫郑昌业,是连环电击杀人案的被害人之中,唯一的幸存者。”周志仁回答了于更生的问题。 这简单的“幸存者”三个字再一次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在于更生看来,此时的卷宗已经变成了一堆废纸,电击案的所有关键信息,都装在周志仁的脑子里。 看到于更生困惑的表情,周志仁笑了,然而又是苦笑。 “你肯定很想知道,为什么发生在嘉善的案子有这么多重要信息,而卷宗里却只字未提?” 于更生迫不及待的点头,现在他感觉多说一个“嗯”字都是在耽误时间。 “先从这个叫郑昌业的人说起吧,”周志仁长叹一口气说道,“虽说他活了下来,但是我并没有见过他…” 周志仁说魏塘旅社和八十年代的大多数乡镇旅馆一样,所谓的入住登记单都是摆设,住客们只会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甚至不写,至于工作单位、出差事由、入住时间这几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白的,没什么人会去认真填写。 “没人知道这个郑昌业是哪里人、在哪里工作,”周志仁说,“连嘉善县的警察都没见到他,”周志仁笑着说,“就更别说是我了。” |
那天早上,吕会计的妻子注意到,那个穿着平角短裤坐在地上的男人,脸色比自己的丈夫还要难看——原来,之前的“救命”就是他喊的。 81年的9月底,周志仁在魏塘镇走访时,从张老头口中得知了一些郑昌业的情况。据张老头的回忆,郑昌业说他是跑供销的,8月25日晚上11点他才赶到魏塘镇并入住了魏塘旅社的205号房,和之前在上海光华旅社遇害的高存惠一样,当他走进房间时,里面已经住进了另外一个人… “以下我说的,都是打更张老头的描述。我现在说的话等于他说的话,我甚至可以把他当时的口供一字不差的复述给你听,因为我的记忆不会出错;”周志仁的语气及其肯定,“但是张老头的话不一定等于被害人郑昌业的话,一来他当时年事已高,很有可能会出现遗漏和偏差,二来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添油加醋,你知道,很多证人都喜欢在警察面前‘自由发挥’。” 郑昌业说服务员带他进房间时,另一个住客还没睡,躺在自己的床上翻着一本旧的《大众电影》。郑昌业说他已经在路上跑了一天,很累,和那个人寒暄几句就要睡了,那人也很知趣的关了灯一起睡下了。 |
郑昌业太累了,好像刚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很熟,而梦境不期而至,他梦见了蛇——那条蛇毫无声息的盘踞在他的腹部,突然一蹿咬了他的胸口!郑昌业“哎呀!”一声,下意识的用手去驱赶那条蛇,此时他已惊醒,只能熹微看到黎明前的光,暗蓝色的房间里,另外那名住客——那个小个男人就站在他的床边,手里拿着一个月牙形状的东西,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线..... 小个男人并没有停下来,他看郑昌业醒了,企图继续用手里的东西戳他的胸口!郑昌业被拿东西刮了一下,胸口一阵酥麻,他这才反应过来,房间里并没有蛇,只有一个要取人性命的魔鬼!他拼命和“魔鬼”颤抖,并大声呼喊“救命!!”小个男人好像慌了,扯下电线几步就冲出了房间!而郑昌业并没有停止呼喊,这是他第一次经历生死瞬间,自己的嘴巴好像已经不听使唤,歇斯底里几近疯狂的喊着“救命”…… 郑昌业和旅社几个闻声赶来的服务员小伙子跑到大堂时,被凶手撞倒的张老头刚刚从地上爬起来,他们追出旅社,跑过小桥。另外几个人顺着吕会计指的方向沿河追了过去,此时,郑昌业感觉浑身瘫软,一个趔趄坐到了地上...... 早点摊,吕会计的妻子一头雾水。 “这到底是怎么啦??”她慌张的问道。 “他想杀我…”郑昌业坐在地上直冒冷汗,“他想电死我…” |
早上7点,天色已经大亮,那几个小伙子并没有追到凶手。旅社也已经报警,可郑昌业却要走了,张老头说当时谁也拉不住他,他是边骂边离开的。 “以后谁还敢住在你们这?!!”郑昌业其实已经喊不出什么声音了,凌晨时拼命的嘶吼早已经把嗓子喊哑了,“要不是我命大,几下就被那个人电死了!!” 嘉善县的警察赶到魏塘旅社时,郑昌业已经离开将近一个小时了,登记单上只有郑昌业的名字,单位地址毫无意外的空白着,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那登记单上有‘李义清’的名字吗?”于更生急切的问。 “他这次在登记单上留下的名字叫‘陈仁’,这是他使用的第二个名字。” 周志仁去翻他的黑色皮包,从里面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说,“就是这张登记单,可惜已经没有比对价值了…” 于更生把那张纸拿过来看,这单子像是被水泡过,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晕开,难以辨认。 “不得不承认,凶手的好运还远没有结束。”周志仁说。 原来,嘉善县公安局的警察在魏塘旅社取证时,前台的服务员小妹因为从来没被警察盘问过,紧张之余碰倒了自己喝水的杯子,整个登记簿都被浸湿了。 “我后来拿着这张单子去问青面兽冯汗,”周志仁小心翼翼的拿过那张皱巴巴的纸说,“他只是看了一眼,就不停的摇头。” |
“老周,我不说你应该也知道,字迹模糊成这样是不能成为证物的,”冯汗看着那张纸说,“但是,像,我觉得像。” “冯汗觉得字迹像李义清的?”于更生问道。 “你看,”周志仁戴上眼镜,指着登记单上面模糊的字说,“虽说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两个字整体的趋势是在向左倾斜,字的右下角,会甩出去很多…” “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单脚站立向右踢腿的人。”于更生接过了周志仁的话,周志仁满意的点头,那表情就像是老师看到学生考了满分后的欣慰。 “所以,唯一的生还者被吓跑了,无法获取直接口供;唯一的证据——被水浸湿的旅客登记单不具备比对条件。发生在嘉善的案子,线索比上海还要少,少的可怜…” 屋子里安静下来,于更生感觉嘴里很苦,可能是烟抽的太多了吧。 “最后一个问题:嘉善案发生在81年8月26日,为什么直到9月底您才到那调查?”于更生的语气有些咄咄逼人。 |
“嗯…”周志仁的表情显得非常懊悔。 周志仁说,从81年8月8日到8月26日这期间,静安分局还是把主要的侦查重点放在上海,而且当时也确实没有多余的人手和心力去周边地区调查。 “26日嘉善的案子发生时,嘉善县公安局甚至都不知道上海在两个星期前刚刚发生过电击杀人案…”周志仁摇着头说,“八十年代是这样的,各地区警方之间的互通哪有现在这么快。” 周志仁说完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同时也帮助于更生梳理着思路: “李义清8月8日在上海光华旅社杀死了第一个人,当晚他可能就已经离开了上海,西行来到嘉善,在魏塘镇住了下来。他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第二次杀人,他的胆子应该更大了…可能是大意了,他没有戳中郑昌业,郑昌业喊得那么响,他肯定是慌了,从张老头和吕会计的描述中我可以想见他在逃跑时的狼狈相。” “我当时想,如果他就此收手,我们可能永远都抓不到他了,”周志仁停下脚步,站定在自己写毛笔字的台前说,“直到9月12日,江西上饶,又有人在旅馆被电死。” 周志仁回头看着于更生说:“事情真的严重了。” |
@风细雨 2017-04-03 18:05:15 写的真好,虽然不是本格推理,依然扣人心弦。楼主威武。 ----------------------------- 感谢支持!! |
@ty_小E569 2017-04-14 17:18:26 周五等更新,楼主赶快继续更啊~! ----------------------------- 今天有更新!!敬请期待!! |
“他们看我们的眼神,好像都带着敌意。” 回想起在上海大沪饭店第一次和江西刑警碰头的场面时,周志仁说。 事实也却如周志仁所描述的那样,来自江西的刑警对他们的态度并不友好。因为在他们看来,上海号称是全中国刑侦手段最先进的城市,可这里的警察也不过如此——让凶手从眼皮底下溜到江西再次作案;采集到的证据也少的可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只弄到了几枚残缺的指纹;事到如 海警方竟然还要担任整个连环电击案的总指挥。种种不满叠加在一起,那些带着敌意的眼神似乎也无可指摘,起码老白和周志仁在面对江西刑警无声的质疑时,是惭愧的。 |
在9月12日上饶电击案发生之前,静安分局的刑警们几近陷入了绝望。近百所旅馆的走访排查、数以万计的指纹及笔迹的样本比对,但结果却是——零。就像是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天累到筋疲力竭,可第二天又要从头开始,从8月8日开始,一个月的时间里,老白和周志仁他们都在原地打转、一无所获。 第一个快要崩溃的人是青面兽冯汗,因为他负责的指纹和笔迹鉴定工作,一直在打消所有人的希望——同事们费劲力气找出一份看上去相似的指纹送到他那里,经他鉴定后,结果无一例外都是“不匹配”。 “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感觉吗?”醉醺醺的冯汗高声问坐在他对面的老白。 周志仁和许栋民就坐在饭桌的另外两侧,常德路上的一家小饭店里,只剩下他们最后一桌客人了,9月中旬的上海已经送别燥热,晚风袭来,温过的黄酒有些凉了。 |
老白一直沉默,酒杯端在嘴边,不喝也不说。周志仁注意到,一个月以来,老白的话越来越少了。 “我感觉大家都在恨我。”冯汗闭着眼睛缓慢的摇头。 “老冯,别这么说,怎么会呢。”许栋民的劝慰显得很无力。 “怎么不会?”冯汗有些激动地说,“我否定了你们所有的工作,你们当然要恨我!我也想马上从那几万分指纹里面找出凶手,我也想知道他是谁,我也想破案!” “别说了老冯,”老白终于说话了,“事情进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该负责人的是我,也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 老白没有把话说下去,周志仁也在心中自问:我们真的错了吗?凶手可能真的早就离开了上海,而我们却困守在上海寻找他,怎么可能找到呢?假使他离开上海,又会去哪?好多证人都说“李义清”的口音“南腔北调”,我们连一个依据和凭借都没有,怎么找?去哪找?此刻,小饭店里一片静默,四个警察好像都在心里问着同样的问题。 |
其实,早在光华旅社电击案发生后,老白就已经请示了市局,将案情向上通报给了公安部,在立足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调查的同时,也做好了凶手离开上海流窜作案的准备。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静安分局没有得到一个回音,周志仁他们不得不去面对一个事实——电击案已经陷入僵局,直到1981年国庆节的前一天,一通来自江西省公安厅的电话,打破了沉寂——就在快要结束的9月,江西省的上饶和九江在短短十三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两起旅馆电击杀人案! “李义清”,又出现了。 第十六章完 |
@幽幽猫2017 2017-04-16 17:58:52 真的不再跟新啦…… ----------------------------- 更啊,昨天虽然只更了一点点... 近期还会有更新,敬请期待~~ |
@ty_小E569 2017-04-17 13:42:38 求问楼主,是哪一期的《今日说法》呀?我也想看~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想看吗……? ----------------------------- 就叫《追凶三十一年》 |
@ty_小E569 2017-04-21 11:42:17 楼主快更啊,等着看呢!! ----------------------------- 感谢支持!!我会尽快!!! |
明天有更新!敬请期待!! |
第十七章 “吴永海,这是他使用的第三个名字。” 1981年的国庆节,周志仁他们是在延安东路上的大沪饭店度过的,围绕旅馆连环电击杀人案的南方八省区侦查协作会议在这里紧急召开。 “上海、江西、嘉善、浙江的相关人员当时全都来了,加在一起有将近四十个人,”周志仁对于更生说,“毕竟已经连续死了三个人,电击案的性质已经从地方孤立案件变成全国性的恶性案件了——连环杀人,至少在建国后的上海我还从没遇到过。” 会议直奔主题,首先要确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江西上饶、九江的两起案件和发生在上海光华旅社、嘉善魏塘旅社的电击案是否同一人所为?至少从目击者的证词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江西警方也走访了大量接触过凶手的旅馆住客,他们的描述和上海这边掌握到的情况大致相同:身高1米65左右、眼睛不大、颧骨略微突出,口音无从判断。 |
“至于最重要的痕迹证据——指纹、毛发、鞋印,江西那边还不如我们,”周志仁说,口气中好像带着一些不快,“他们什么都没找到。” “我记得卷宗里说上饶和九江的旅馆在案发第二天就报了警,”于更生不解问道,“按理说江西警方的取证条件要比我们好很多啊,连一枚指纹都没找到?” “栋民当时就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还差点和他们吵起来,”周志仁叹气说,“但吵又有什么用呢?上海拥有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取证技术,也只不过是弄到四枚残缺不全的指纹,更何况是上饶和九江这种小地方。 “‘上海的警察了不起啊!你们要是厉害就别让凶手跑到江西去啊!’,”周志仁笑着回忆道,“上饶的孙队长就是这样和栋民吵的,他觉得栋民是在以大欺小。” 大沪饭店的会议室里,气氛极度紧张,周志仁看到许栋民被气得攥紧了拳头,浑身颤抖,幸亏老白立即调停,避免了冲突升级。 “他们江西警方能力有限也好、失误疏忽也罢,都已经不重要了,”周志仁死死按住徒弟许栋民的手低声在他耳边说道,“最要紧的抓到凶手!” 周志仁的眼神无比尖利,不容置疑,师父这样的眼神许栋民从未见过。 |
现在,能把四起案件串联在一起的,只剩下一样东西——笔迹。周志仁和冯汗看着江西警方带来的上饶、九江两张旅客登记单——登记人叫“吴永海”,字迹的走势清晰可辨——向左倾斜,右下角甩出去很多,太熟悉了。 “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笔迹鉴定,江西的那两张旅客登记单,看一眼就可以认定,”周志仁说,“那绝对是‘李义清’的笔迹。” 除了笔迹,江西警方还告诉了周志仁他们另一个信息:“李义清”的技艺日渐成熟,从杀人的角度看,他的电击手法已经趋于完美——上饶饭店的死者身上只有四处伤痕,可是每一击都是致命的。 “随着作案技巧的提高,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两个星期后,九江工农旅社的案发现场竟然是一间五人客房,凶手竟然在其他四名旅客熟睡后杀死了其中一人!” |
周志仁后来告诉于更生,三天的会议,大家捋出了一条大致的时间轴:1974年,浙江金华发生了第一起旅馆电击杀人案,案犯刘钢于75年被捕入狱,电击杀人的手法进而在监狱中流传开来;7年后的1981年,模仿犯出现,8月8日,他在上海光华旅社杀死了第一个人,将自制的电击凶器留在房间的通风管道内,留下四枚残缺的指纹,登记单上的名字叫李义清;凶手离开上海后,向西南方向流窜,8月26日,他在浙江嘉善县的魏塘旅社行凶未果,逃之夭夭。没有指纹、没有凶器,登记单上的名字叫陈仁;他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9月12日在上饶再次作案,这次他得手了,登记单上的名字叫吴永海;仅仅两个星期之后,江西九江工农旅社,他杀死了第三个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九江继续使用了“吴永海”这个名字。 “两次使用相同的名字,对于凶手来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周志仁对于更生说,“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可能他觉得这名字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吧,或许说,他可能下意识的在炫耀。” 三天的会议下来,得出结论如下:凶手很有可能有过案底,所以专案组要全力比对各省区监狱、劳改农场的指纹、笔迹资料。同时,向全国发放通缉令!周志仁、老白、许栋民也立即赶往江西调查取证。 |
“我们三个去了江西,冯汗带着技术人员留在上海比对指纹笔迹。”周志仁站起来松了松筋骨说,“公安部的命令下达以后,全国发到上海的资料有足足四十万份…如果我是冯汗,可能早就疯了。” 周志仁一行先到了上饶,走访了多名和“李义清”有过接触的人,他们的证词和之前阿三的叙述基本吻合:那个人个子不高,经常在房间里组局玩牌,话很少,看人的眼神游移,好像一直在盘算着什么。到了九江,得到的信息也都大同小异。这时,冯汗打来长途电话说,如果江西那边没什么进展,还不如赶紧回上海,对比指纹的人手早就不够用了。周志仁和老白商议决定次日启程返沪,并叮嘱江西警方随时保持联系。然而,就在他们要动身回去之前,九江的工农旅社收到了 ,一封来自凶手的信!! |
九江的被害人叫魏喜来,遇害当天,他和哥哥魏喜朋一起住到工农旅社的217房间,这是一间五人客房,他们入住时,这里已经有三名客人,其中一个就是“李义清”,他在这里登记的名字叫吴永海。据魏喜朋回忆说,当天晚上他们兄弟俩和吴永海玩了斗地主,气氛还很融洽,吴永海还一直张口闭口叫他“魏兄”。第二天早上,魏喜朋发现魏喜来死在了床上,那个吴永海,不见了。 工农旅社收到的信上写明:工农旅社217号房,魏喜朋收。 周志仁打开那封信,上面的字迹七扭八歪,连小学生都不至于写成这样,很明显,这封信是用左手写的。 魏兄: 那天晚上和你们玩牌很高兴,希望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不要恨我。我也没有办法,都是他们逼我这么做的,我真的没有办法,我也不想这样,真的是他们逼我的。 老白看完,双手猛锤桌子,旅社的女服务员被他吓得尖叫一声。怒不可遏的老白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无处逃脱的困兽。 “他在挑衅我们...!!” |
@GothicRockzz 2017-05-09 17:40:18 加油更!楼主,文写的好棒的,坐等更新 ----------------------------- 感谢支持!! |
今晚有更新!!敬请期待!! |
看到九江市局的鉴定结果时,周志仁和老白正在浔阳西路的一家小饭馆吃饭,这里距离发生电击案的滨江路工农旅社只需步行十分钟。糯米制成的白糖糕粘性很不错,是江西十大名吃之一,此时老白正在用牙签剔牙。送来鉴定报告的小伙子姓陈,看到老白剔牙的样子不由得想笑,本想就这一名吃和两位上海同事攀谈几句,然而看到老白异常严肃的表情,他还是把那些无聊的话收了回去。 “字迹初步判断为左手书写,信纸上没有任何指纹。”老白把报告上面最关键的话念给周志仁听。 “查到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么?”周志仁擦拭着嘴角上的白糖和米粉问道。 “我去问过邮局的邮递员,”小陈说,“他是前天晚上在火车站附近的邮箱里拿到这封信的。” “前天晚上??”老白简直不敢相信。 “负责那个车站附近邮箱的邮递员上个月病了,邮局一时疏忽没有派人顶班,所以那个邮箱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打开过了。因为平时很少有人用那个邮箱寄信,回来上班的邮递员前天取信的时候,里只有这一封,”小陈拿起盘子里最后一块白糖糕塞进嘴里说,“再加上字是用左手写的,所以邮递员的印象很深。” |
“前天....”周志仁沉吟着,回想起那天他们的行程——上午十点到达九江,先去这里的中医院太平间看了死者的尸体;中午和九江市局的领导开会,部署下一步的笔迹比对工作;下午两点左右他们才去了案发现场工农旅社,走访了和“李义清”同屋的几名住客,包括死者的哥哥魏喜朋——这封信的收件人,魏兄。 “凶手可能在上个月25号作案之后不久就递出了这封信,”老白说,“火车站附近的邮箱…” 老白的后半句话虽然没说,可周志仁和小陈都明白他的意思——凶手把信塞进邮箱后,搭火车离开了九江… |
周志仁和老白沿着滨江路散步,晚风好像把长江上的汽笛声吹得近了,而眺望过去时却对不上是江面上的哪一艘船。长江把这座城市一分为二,对面是大片的农田。老白吐出的烟飘到周志仁的脸上,烟油味和江水的潮腥味混杂在一起,难以言状。明天就要回上海了,江西之行一无所获,反而还受到了凶手的嘲弄。 “杀了人还要寄回 ,他到底在想什么?”老白狠狠踩灭地上的烟头,“我没法理解。” “炫耀,连续使用同一个名字作案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要留下痕迹,”周志仁望着江对岸零星的灯火说,“在一个五人房间完成高难度杀人的痕迹。” 说到这里,周志仁不由得套入凶手的视角胡思乱想起来——他戴着手套用左手完成了那封信,是在哪里写的?还是像魏塘旅社河对岸的那家早餐摊吗?天快要亮了,得赶紧离开这里。他把信投进信箱,向火车站的方向跑去,每多跑一步就意味着离成功逃脱更近了一步。他上了火车,天已经亮了,火车开动,就算尸体被发现也无所谓了。看着车窗外慢慢移动的风景,终于有心情去幻想‘魏兄’看到他死去弟弟时的反应,叫?哭?报警?报警也没用,他们都是一帮笨蛋,等他们到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和‘魏兄’一起看到我写的信呢!想到这里,心跳都加速起来了,火车已经驶离九江,开往未知的某地... |
明天还有一更,敬请期待!! |
@黑衣男人35 2017-05-16 00:52:25 等待,谢谢楼主 ----------------------------- 感谢支持!! |
今天写的不满意,我需要想想,在这里向大家致歉,明天一定更! |
当周志仁再次醒来时,他已经坐在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了,因为头在颠簸中撞到了旁边的车窗才醒的。周志仁最近碎片式的打盹愈发多了起来,从8月10号第一次赶往案发现场到现在,将近两个月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白天和黑夜的界线变得模糊,时间仿佛被拉长,让人精疲力竭。转眼已经到了10月中旬,秋天一向稍纵即逝,好像再过几天就要入冬了,再过几天1981年就要结束了,从这个角度看,时间又过得飞快,可电击案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你知道看到那封信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坐在对面的老白问。 周志仁摇头。 “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在墙上写的那行字。”老白喝着易拉罐里的啤酒说道。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周志仁接着说。 “抛开善恶对错、抛开警察的身份,我一点点开始明白‘李义清’为什么要写那封信了”,老白喝光啤酒说,“就是你所说的‘炫耀’——九江的案子简直是他开始杀人以来的最高杰作。” 老白看看车窗外,快到上海了。 |
回到上海以后,周志仁和老白又立刻回到了繁重的调查工作之中,说是调查,其实就是跳进指纹和笔迹的汪洋大海。八省区协作会议以后,全国各地监狱、劳改农场出狱犯人的案底资料纷至沓来,为此,静安分局特意腾出了一间大会议室供技术员做比对工作。冲在最前面的刑警队已经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排查了上海所有的旅馆、走访了所有见过李义清的人,可得到的全部都是无用信息——“好像在哪见过”、“他好像说过那样的话”、“好像是XX的口音”,作为一个超忆症患者,周志仁当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往往都很不可靠。 事到如今,能够实打实进入卷宗给凶手定罪的东西,还是那四枚指纹和笔迹,所以,现在指纹和笔迹是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突破口。 比对工作又持续了两个月,静安分局刑警队的所有人都瘦了一圈。在这期间,嘉善县公安局已经率先退出了协作调查,他们的局长几次打电话来反映说,他们一个小小的县级公安局,人手和财力都很有限,在这个案子上实在是有些耗不起了。再说魏塘旅社又没有死人,凶手可能并非上海江西的案犯也未可知。对此,上海方面表示了理解。 |
“表示理解??”从食堂出来时,许栋民忍不住怒吼,刚打的午饭差点洒出来。 同意嘉善方面退出调查是静安分局局长做的决定,许栋民对此大为不满。 “万一他们漏掉什么线索呢,万一呢?”许栋民的声音越来越大。 “他们那没死人,他们就有权退出。”周志仁的语气很平静,却掷地有声。 “师父,这可不像是你说的话。”许栋民忿忿的说。 “你师父说得对,既没死人,又不见决定性证据,凭什么要陪我们玩?”老白说,“现在看来,电击案是一场持久战,他们耗不起很正常。” “那旅客登记单呢?师父和老冯都觉得上面的字和李义清很像啊!”许栋民完全没有被说服。 “那张纸已经湿了一大半,没有比对价值,”周志仁看许栋民还要反驳,制止他说,“不要说了!我知道你想破案,难道我和老白就不想吗?!我再说一遍,他们的案子没有死人,他们就有权退出!你可以说这是公安局的政治,但事实是嘉善公安局已经给不出我们更多的东西了!有这些抱怨的工夫,还不如多去比对几枚指纹!” |
“那是我唯一一次和栋民发火。” 三十一年以后,周志仁回忆起那天中午的场面时,口气中带着一丝愧疚。 “这就是为什么卷宗里没有嘉善相关的记录,”周志仁说到这里无奈的笑了,“公安局的政治,案子没破,卷宗却越来越厚,那个领导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 “就因为这个原因?”于更生的声音听起来像在为自己的师父鸣不平,“仅仅就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不是,当时的局长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虑才同意他们退出的,当时侦查的重点是指纹和笔迹的比对,嘉善县公安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周志仁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说,“没有死人,责任就轻了很多,毕竟上海上饶九江死了三个人,这三个地方才是重点。” 周志仁说完深吸了一口气。 “嘉善,已经暂时失去了跟下去的价值。” |
1981年,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底,大闸蟹肥了,天气已经很冷了,虽然不及北方那样彻骨,可上海的冬天向来阴湿,呆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再壮实的北方人都会叫苦不迭。这一个月很平静,九江之后没再有电击案发生,对此,周志仁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义清就此收手,别再继续杀人;可如果他真的停下来,那就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新的线索出现了。 上海警方的比对工作没有停歇,从国庆节后到现在,他们已经累积比对了将近两万份指纹、三万份笔迹,可他们不能放慢速度,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可是足足四十万份的资料。市局也从各分局抽调人手过来帮忙,但人毕竟不是电脑,速度还是有限。比对工作夜以继日的进行着,时间来到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江西警方竟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他们找出了一份和李义清极为相似的指纹。 第十七章完 |
@pos机爱在秋天 2017-05-19 19:03:43 楼主,写的很好,还有吗? ----------------------------- 感谢支持!!当然还有,敬请期待! |
@小兔A8 2017-05-20 07:17:33 每天都来看看,太吊人了 ----------------------------- 感动!我会努力更新的! |
@小兔A8 2017-05-29 12:28:38 楼主我想你了 ----------------------------- 感谢支持!!!我会倾尽全力!!!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