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第11页] |
作者:陈沫2014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愤怒与激动 第三十二章 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第三十三章 通知下乡 第三十四章 不一样的父亲 第三十五章 一路颠簸 第三十六章 捅鸡屁股 第三十七章 爱美遭鄙视 第三十八章 急行军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见面 第四十章 吃了一个裤裆里的馒头 |
第三十一章 愤怒与激动 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史称十年浩劫。 到了1976年,可以说是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了,不过这点黑暗可不好过。对于中国人而言,这年是以悲伤开头的,1月8日,我们国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周恩来总理逝世的第二日,由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朱德等107人组成的周恩来治丧委员会正式成立。首都天安门、新华门、劳动人民文化宫、外交部等地,下半旗志哀。三天后,当总理的灵车驶经长安街,驶往八宝山的时候,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伫立在街旁,目送总理离去。这天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年文化大革命,“四人帮”打倒了无数的开国先烈,彭德怀、贺龙、陈毅、刘少奇……他们也曾多次想把周恩来给打倒。可是直到周恩来去世的这一天,他们的这一阴谋都没有得逞。活着的时候没能把你怎么了,现在你死了,能饶得了你!在周总理的治丧活动中,“四人帮”就想着法地对一个因鞠躬尽瘁而死了的伟人开始践踏、吐口水、拍砖…… 当新华社请示周恩来逝世报道等有关事宜时,姚文元下令不许组织悼念此报道,在周恩来逝世后的6天里,只发了两条有关消息;在举国哀悼的日子里,“四人帮”下令,不准群众戴黑纱,不准送花圈,不准设灵堂,不准开追悼会,不准挂周恩来遗像;在周恩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所有的人都神情悲痛,而江青不但不行脱帽礼,反而故作姿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四人帮”的党羽文化部长于会泳竟然强迫文艺单位照常演出,还通知公安机关追查群众打来的抗议电话。 “四人帮”不明白,周恩来已经永远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周恩来虽然死了,可是亿万的人民群众没死,当全国亿万民众从电视机中看到江青在周恩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表演”后,都极为愤怒,重要的是,民众没有把这种愤怒埋藏很久。 从1976年的3月下旬,由北京开始,全国各大城市的群众纷纷自发进行悼念周恩来,抗议“四人帮”借“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进行篡党夺权的各种活动,对周恩来的悼念逐步发展成对 “文革”的不满和对“四人帮”的控诉。 |
杨秀兰坐火车去北京路过的煤城是位于山西省北部的一座中等城市。因为煤城距离北京近,所以北京发生的由悼念周恩来而引发的抗议“四人帮”运动很快就传到了煤城。 煤城铁路二中同一班级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叶辉,一个叫汪贵明。文化大革命闹得最凶那会,他们年纪尚小,现在他们可都长大了,正处于容易愤怒与激动的年纪。 4月4日这天中午,汪贵明兴冲冲地跑到了叶辉家,进门就说:“你听说了没,我们学校上午有人去广场纪念周总理了?” “他们是怎么去的?”叶辉听了,很有兴趣。 “从后门偷偷溜出去的。要不我们也去纪念纪念总理?” “怎么纪念?空着两只手?” “弄个横幅,扛着去广场?” “好。” 两个年轻人说干就干,他们花了一个下午,制作出了一副长长的横幅。横幅白底黑字,上面写着:“我们的总理是好总理!” 叶辉和汪贵明把横幅打开,让它在阳光的余晖里迎风招展。“这么长的一条横幅,就我们两个去,是不是壮不起声势?”叶辉说。 “是有点——要不我把徐巧丽叫上,再让她叫几个女生来。”汪贵明的脸上露出一丝甜蜜的笑。 “我就知道你们俩有秘密。” “谁?” “你和徐巧丽。” “呃——”汪贵明脸一红,算是承认了叶辉的指控,“你谁也别告诉,啊!” 徐巧丽是班里的班花,汪贵明喜欢,叶辉也喜欢。汪贵明承认了他和徐巧丽的关系不一般,叶辉的情绪就稍稍有些低落,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不管怎样,总不能嫉妒自己的好朋友吧。 由于时代变了,我们就得说明一下汪贵明和徐巧丽的关系,他们俩究竟怎么个不一般了。 汪贵明和徐巧丽,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两个相互喜欢的年轻人寻机会说几句淡如水的话而已。诸如你这几天过的好吗?今天早上你怎么迟到了半分钟?或者是昨天你回那么晚,你妈骂你了没有……他们俩绝没有发展到现在某些年轻人一相互喜欢上就站在大街上抱着啃的那种程度,他们暗地里好了半年,甚至连手都没有拉过一下。 既然是这么一种关系,那叶辉是怎么发现的呢?因为汪贵明找叶辉帮忙修改过一篇文章。汪贵明把那篇文章抄到了黑板报上,徐巧丽看了后,俩人就好上了。 4月5日这天早上,汪贵明和徐巧丽偷着说了他和叶辉要打个横幅去纪念总理这事。 “纪念总理!”徐巧丽的两只眼睛变成了水晶球,含翠欲滴,“要不我把祁晓丽叫上,我们四个一起去。”祁晓丽是徐巧丽班里最要好的朋友。 “祁晓丽那么安静,你能叫得出来?”祁晓丽虽然没有徐巧丽生得漂亮,可是由于个子高,又很会穿衣服,所以在班里也很出众。汪贵明觉得能把祁晓丽叫出来更好。 “能。”徐巧丽很自信。 徐巧丽和祁晓丽说了这事,祁晓丽听说出去纪念周总理,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因为青春、因为激情、还因为那个年代处处燃烧着的革命热情,或者说只是因为总理,四个学生溜出了校园,扛了横幅,直奔位于煤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 到了广场北大门,叶辉和汪贵明就展开了横副,两个女生很自然地走在了横幅前面。 美女加横幅实在是很拉风,他们还没走几步呢,就吸引过来一大群学生。这些学生一同簇拥着横幅进了人民广场。 |
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面呈尖形,很像一把刺刀。当年,解放煤城的时候,牺牲了很多的解放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他们,煤城市政府就建了这座纪念碑。 纪念牌下立着一幅庄重、肃穆的总理画像,画像四周还摆了好多花圈,花圈四周围着好多人,他们个个神情悲戚,少数人默默留眼泪,多数人喊着口号。 人们看见汪贵明和叶辉打出了这么长的一条横幅,就自动给他们让路。汪贵明、叶辉,徐巧丽、祁晓丽很容易就站到了总理画像的前面。 “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总理是好总理!”站到最高处,汪贵明就带头喊上了口号,之前默默流眼泪的人也加入了进来,跟着一起喊。口号喊得越响亮,围过来的人就越多。 十年了,这个国家再也不能这么折腾下去了,借着总理的逝世,他们尽情地发泄在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 就在这场悼念活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五十多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进了广场。他们是来清场的, 4月5日这次事件被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错误地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看见警察来了,那些路过凑热闹的群众自动往外散。留在广场中心不走的都是些愤怒如潮、热血澎湃、誓要把这场纪念活动进行到底的坚定分子。 为了尽快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警察先把两个实在不想离开的年轻人推上了警车。纪念碑下,站在最高出的叶辉四人明明白白看见了这一幕。 “我们不走,这又不犯法,看他们能把我们怎样?”汪贵明的情绪正处于最高潮。 “对。我们就不走!”徐巧丽和祁晓丽异口同声说。 警察把外围的十几个学生推上警车,终于看见了汪贵明和叶辉打出的巨大横幅。擒贼先擒王,这面旗帜不倒,他们的任务就不算是完成,五个警察分开人群直奔纪念碑下。 叶辉本想着离开算了,可汪贵明和两个女生不愿走,他就不好一个人做缩头乌龟。看见警察过来了,叶辉说:“我们不要和警察起冲突。” 发生在4月5日煤城市人民广场这场悼念活动的结果是:包括叶辉、汪贵明、祁晓丽、徐巧丽四人和其他坚持留下来不走的三十多个人——事后查明这些人都是在校的学生——被带到了煤城市公安局。 这里之所以用“被带到”了公安局,而不是用“被抓到”了公安局,是因为这些学生根本没有跑的打算:警察让他们离开广场,他们不离开,警察推他们上警车,他们就上警车。他们如此配合,警察只好把他们拉回来了。 警察把三十多个学生带进了公安局的一间大会议室,派了两个年轻警察在会议室门口站岗——象征性地看管着这群非暴力不合作者。 进了会议室后,心中装着正义,愤怒仍没有宣泄完的学生不停地质问门口的两个警察:“请问,我们犯什么法了?!”“请问,我们悼念周总理有错吗?!”“难道你们不知道周总理为了我们受了多少委屈?!” |
第三十二章 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其实,站岗的两个警察也知道这次学生们做的没错:总理应该悼念;“四人帮”确实可恨;可是他们和学生的处境不一样。 学生每天的工作是坐在教室里听课。不想听了可以打个盹或者盯着漂亮女老师的胸部想入非非一番,不管池塘边榕树上的知了叫了没有,也不管操场上的秋千停没停着蝴蝶,即使隔壁班的那个女孩好久没有经过我的窗前,晚上回家照样有饭吃。 可做警察就没有这么轻松自由,不听上级指挥就让你滚蛋。自己滚蛋了倒没什么,可是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只要帝国主义没有骑到我们国人头上拉屎撒尿,警察是不会轻易激动到让家里的孩子、老人、老婆挨饿。国歌里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由现实利益决定的。 两个警察虽然理解学生,不过他们知道,向这些愤怒与激动的学生是解释不清他们的苦衷,再一个,他们也没法解释,所以只好选择沉默。 因为理解,警察不想难为这些学生,可是既然把他们拉了回来,那就得给个说法。 如果警察贸然对这些学生说:“你们回去吧!”这些学生还真有可能不回去。即使因为呆得烦了,真的要走,走时也会嘘几声嘲弄嘲弄你。到了外面可能还会大势宣扬一番,说什么公安局就是小旅馆,我们想去就去,想走就走。那样,作为国家重要执法部门的公安局将颜面何存? 学生们在会议室内嚷嚷了十几分钟,一个面相和善的老警察出现在了会议室门口。老警察挥手要大家安静,说安静了才好说话。等大家安静下来,老警察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拿出一支钢笔,摊开了手里的记录薄,用商量的口气说:“我先记录一下你们的名字。” “我们又没有犯错,记名字做什么?”旁边的一个学生立马问。 “你不是说你们没有犯错嘛。既然相信自己没有犯错,还怕留下个名字?”老警察反问。 老警察的激将法起了效,三十多个学生都主动报了自己的大名。在记录名字的时候,老警察还问了每个人的家庭住址,所在学校的校名。 “你们可以回去了。”记录完最后一名学生的信息,老警察站起了身。 “这就让我们走了,嘿!”一个学生说。于是乎大家伙又嚷了起来,“就是,为什么把我们拉来?请问我们悼念总理有错吗?”“我们就不走,你们得给我们个解释。” 老警察双手抱拳,像是在请求饶恕:“好好好,你们不想走,那就在这里呆着吧!”说完把记录簿一合,离开了会议室。 大家伙在会议室里又嚷嚷了半个多小时,他们的肚皮发出了抗议。抓革命、促生产,无论做多么伟大的事情都需要肚皮的支持,肚皮不支持,啥都干不成。就在大家想着离开算了的时候,他们所在学校的校长被警察叫了来。 三十多名学生分别来自煤城市的五所学校,所以一共来了五位校长。 五位校长先是和学生们见了面,然后被警察叫到了另一间办公室训了一顿,最后在那名老警察的陪同下,垂头丧气又回到了会议室。当着警察的面,五位校长把自己学校的学生叫到跟前,象征性地说了几句,最后让学生们回去。 学生们只好跟着校长出了公安局。 |
铁二中的校长姓刘,是个瘦且高的老头。 这位刘校长可不简单,在文化大革命闹腾最厉害的那段时间,刘校长听说有个红卫兵头头要斗他,立马化了装逃回了他的农村老家。直到听说那个红卫兵头头被另一群红卫兵给打死了,刘校长才回的煤城。 “我们悼念总理有错吗?还教训我们?”刚出公安局,一名仍不甘心的男同学就在刘校长身后嘀咕。 刘校长听见了这话,本打算不理的,可是一想,觉得不对:我只想混个退休,好回家颐养天年,在这段时间里,你们这些学生最好不要给我惹麻烦。可是身后这十个学生绝对是学校里的不安定因素,是今后最有可能给他制造麻烦的人。 为了这十个麻烦制造者不再给自己制造出新的麻烦,刘校长就用手扶了自己的腰说:“我二十几年的腰椎间盘突出,今天在学校里站了一个上午,中午刚回家,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因为你们几个被警察叫了来。警察不批评你们,可把我这个老头子着实教训了一顿。” 说到这里,刘校长把自己的瘦高身体摆成了一个S形状,拱起双拳说:“我求你们以后行行好,别再给我和你们那辛苦的爸妈惹祸了,行吗?” 刘校长的表演见效真快,马上没有学生嘀咕了,而且他的这番话还触及到了一位学生的痛处。 徐巧丽的父亲也是位老师。不幸的是徐老师没有刘校长识时务,徐老师听说红卫兵要批判他,就坐在家中等着。红卫兵来了后,让徐老师交代罪行,徐老师看着那个马上要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的红卫兵头头说:“你还来批斗我,你不知道你爷爷都做过些啥?你爷爷当年是个矿主,雇了……” 那个红卫兵头头一脚就把徐老师踢翻在地,并义正词严说:“你这是污蔑我们红卫兵。污蔑红卫兵就是污蔑伟大领袖毛 ,给我把他的嘴封了。” 五个红卫兵上去就把徐老师的嘴给封了,并用麻绳绑了徐老师,拉了就走。当天夜里徐老师“畏罪自杀”,早早见了马克思。 由刘校长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徐巧丽当下保证说:“您放心!我们保证以后再不给您惹麻烦了。”徐巧丽一带头,其他学生也就做了同样的保证。 “那我可谢谢你们了!中午饭还没吃吧!赶紧回家吃饭,下午继续来学校上课,不过可不能再上街游行了。啊呀,我的腰哇!”刘校长拱手、作揖,然后一瘸一拐地走了。 看着刘校长离去的背影,之前问刘校长话的那个男生说:“这就算完事了?” “当然,还能怎样?就是可惜了我和叶辉精心制作的那条横幅。”汪贵明对那条横幅惋惜得很。 除了被没收的横幅,汪贵明认为这事就算过去了,其实没有。那名老警察之所以记录学生们的信息,最初的意图可能就是为了找个人把他们给领回去。老警察自己也没料到他记录下的那份名单后来竟然有了其它用处。什么用处呢?那份名单最后成了三十几名学生的下乡通知书。 |
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一句口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口号看上去没什么,实则非常具有鼓动性。 在这句简单的口号里, 毛泽东为躁动的年轻人画下两个美好愿景:一个是广阔天地;另一个是大有作为。把这两个愿景合在一起,就是在广阔的天地上大有作为一番。想想这是多么富有诗意、令人憧憬、向往、充满无限革命斗志的一幅魅丽图景!更重要的是,这幅图景是毛 亲手为大家绘制的。 伟人就是伟人,就这么一句口号,毛 就让无数的城市青年抱着要到乡下广阔天地盖起社会主义高楼大厦的宏伟愿望,忍泪拜别父母,义无反顾奔向了社会主义的广大农村。 口号可以喊得美丽,可是现实的教育最深刻,因为它不管你相不相信,就在那里摆着,等着你去亲身体验。 知青们到了乡下那片广阔天地后,这才发现,理想和现实有时候差得实在是太远了,他妈的太他妈远了:吃住差就不说了,单工作一项就让他们大失所望:向贫下中农学习,原来只学一样,就是天天拿着锄头挖地球——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把地球挖穿。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值得表扬,是因为那两座大山最后被“神奇般”地移走了,要是那两座大山没有被移走,“愚公”就是真愚了,愚公移山也就成了蚍蜉撼树的同义语。 住不好、吃不好,受苦受累、干着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已经很惨了,更让无数知识青年忍受不了的是,他们还要受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不讲卫生、满口脏话的所谓领导干部的欺负。 男知青还好些,女知青就麻烦了,好多的女知青成了某些无耻干部嘴里的肉。 知识青年下乡的十几年中,发生了很多领导干部强奸、侮辱女知青的事件?某材料上说:上山下乡的青年总数约1600万,1969年以来共发生迫害知青案件2.3万余起,其中,奸污女知青案约占70%。 被小偷掏了钱包,可以大喊着说:“我被人偷了钱包。”被奸污了的女知青可不愿大喊着说:“我被奸污了。”能喊出这种话的不叫知识青年,应该叫傻妞。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理想、宏伟信念支撑的受苦受累,外加随意被欺负,谁都不愿意干。 |
@陈沫2014 2016-03-24 08:18:07 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上面呈尖形,很像一把刺刀。当年,解放煤城的时候,牺牲了很多的解放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他们,煤城市政府就建了这座纪念碑。 纪念牌下立着一幅庄重、肃穆的总理画像,画像四周还摆了好多花圈,花圈四周围着好多人,他们个个神情悲戚,少数人默默留眼泪,多数人喊着口号。 人们看见汪贵明和叶辉打出了这么长的一条横幅,就自动给他们让路。汪贵明、叶辉,徐巧丽、祁晓...... ----------------------------- @烟草燃烧的思念 2016-03-24 21:10:00 青春 热血,热血 青春 。 ----------------------------- @尤十万 2016-03-24 21:41:16 青春 已过,冷了 ----------------------------- 全国人民集体被激情与愚昧撞了下腰,然后回到了正途。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