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第12页] |
作者:陈沫2014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三十三章 通知下乡 到了七十年代,明白了真相,受不了农村艰苦生活,那些有勇气、有胆量的知青就开始往城里跑,回城后他们发誓再也不去农村了;没勇气、没胆量私自回城的知青则继续在乡下挖地球,外加一项工作就是天天翘首以盼国家政策转变,好让他们回城。 下了乡的知识青年跑回城要工作,当年毕了业的学生以及到了工作年龄的年轻人也要工作,这么多工作指标下面解决不了,最后全部堆到了市委领导的面前——国家包办一切,不找你找谁。市委领导很头疼,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商讨怎么解决这些人的工作问题。 喝了一上午的茶,中午吃过一餐饭,又经过一个下午,各部门领导经过商讨、推诿、各种勾心斗角,想出了十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让各机关事业单位、工厂等犯过错误的,以及在公安局留有案底的年轻人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些人里包括那天去广场纪念总理的人。那天去广场的人很多,不过大部分都没有留下名字,除了那位老警察记录的那一份。 当年,临到学校快放假的时候,刘校长把叶辉、汪贵明、祁晓丽、徐巧丽四人叫去了他的办公室。那天在公安局留了名字的本校学生有十个人,这十个学生都要下乡,刘校长不一次性把这十个学生全部叫来宣布,是怕人多了反对他不好控制。 即使只叫来了四个学生,刘校长仍然怕一说出这个消息,四个学生做出过激反应吓着自己,所以他先打预防针:“上级部门让我通知你们个事,可能对你们来说不是好消息,不过也看你们怎么想了。” “什么事,您说吧?”汪贵明问。四个学生早忘了被警察带到公安局那事。 “是这么回事,上面要你们四个人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是对你们的锻炼。”刘校长好像在和四个学生随意聊天,话说得极平淡,别说仰扬顿挫,连个声调的变化都没有。一句话说完,刘校长细看四个学生的反应。 |
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可是通过口耳相传,四个学生都听说过知识青年下乡以后的遭遇,所以他们都不想去。 徐巧丽父亲“畏罪自杀”后,她母亲就得了病,症状类似神经病前兆,清醒一阵糊涂一阵,清醒时候没什么,糊涂时嘴里碎碎念,到了外面连自个的家都寻不到,而且徐巧丽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需要人带。所以四个人里,徐巧丽是最不想——也不能下乡的那一个。 乍一听刘校长说要他们下乡,徐巧丽立马急了:“我们班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只让我们四个下乡?!” “你们四个做过什么,不记得了?”刘校长摊开了双手,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 “是……是因为我们那天的游行?”叶辉第一个反应过来。 “那天,我们学校被带到公安局的学生全部要下乡。”刘校长拿起桌上的一份名单,“这不是,你们看看。” 叶辉把名单拿过去细看,确实只有十个人的名字。 “下乡的知青不是都回城了吗?为什么还要我们下乡?”汪贵明脸红脖子粗问。 “谁说都回城了?你也太天真了!回城先得给安排工作,城里哪有那么多的工作?”刘校长反问。 “那也不应该让我们下乡呀?”祁晓丽也急了。 “怎么不应该了?”刘校长叹了口气,“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下了乡的要回城,不让回就私自往回跑。跑回来后天天去政府各个部门要工作;你们毕业了也要工作。市里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提供,只能让一部分学生下乡了。碰巧你们又在公安局留了名——唉——我平时要你们好好学习,不要管那些个闲事,可是你们偏偏不听,这不就是自找麻烦。” 刘校长一番话,说得大家没了言语。当时喊口号的激情一旦遭遇现实难题,就像午夜里的流星,瞬间就没了踪影。 “不过你们也不要担心,你们下乡的地方比较好,是内蒙古的丰城县。丰城离我们煤城不远,到时候,你们想回来就能回来。”看见大家没话说了,刘校长又安慰。 “那我们就没办法了?只有下乡一条路?”徐巧丽根本没考虑下乡远近的问题。 “这是市政府党委会议上做出的决定,谁都不好更改。除非你们能和市长大人说得上话。”刘校长说。 四个学生当然和市长大人说不上话,不过他们的父母有能和市长大人说上话的。 叶辉的父亲叶子军是煤城钢厂的厂长,而煤城钢厂是煤城市最大的一个厂,有十几万工人在那里上班,管理着这么大一个厂的厂长自然能和市长大人说得上话。再一个,即使说不上话,叶子军也有办法把叶辉塞进工厂里,不让叶辉下乡。 叶辉的母亲出生在农村,叶辉曾在他农村的姥姥家呆过好几年,对于下乡以后的生活,叶辉比他的同学更清楚。叶辉不想下乡,可是叶辉对于让父亲出面把他留下来这事却不太积极。原因是,以叶辉的了解,他父亲不一定愿意出面把他给留下。 对于多数做父亲的人而言,只要能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就最好不让孩子受苦。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与众不同。 叶辉的父亲叶子军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少时读书读得很好,后来志愿参军。参军后的第二年去了朝鲜,用叶子军的话说,他在朝鲜用铁锹拍死过美国大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究竟牺牲了多少志愿军战士,是个迷,反正不是个小数字。幸运的是叶子军没有成为那个数字中的一员,朝鲜战争结束后叶子军顺利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叶子军先是在鞍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到了煤城,当上了煤城钢厂的厂长。 叶子军可能不愿出面把叶辉留在城里,不在他的人生经历上,主要原因在叶子军崇拜的人身上。叶子军崇拜谁?伟大领袖毛 。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崇拜毛 ,不过多数都是嘴上说说。他们张口毛 如何如何,闭口毛 如何如何,可是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毛 的影子了。叶子军崇拜毛 ,却是身体力行。 毛 喜欢看书,叶子军也喜欢看书;毛 只抽烟不喝酒,叶子军也是只抽烟不喝酒;就连毛 爱吃辣,北方出生的叶子军也跟着学。过分的是,他还要求叶辉也吃辣,说什么,吃辣能锤炼出一个男人的真正性格。 还有,叶子军经常用毛 教育子女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子女。叶辉有个妹妹,小叶辉两岁,名叫叶星,叶子军给叶辉兄妹最常讲的就是毛岸英的生平。 1922年,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那年,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了牢房。1930年,杨开慧英勇就义。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弟弟来到了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流落街头的毛岸英做过些什么?大家可以想想一下。后来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后面。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当时,毛泽东已经是名副其实党的最高领导人,是红色革命圣地的最高统治者。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毛泽东给毛岸英安排一份好工作可以说相当容易。毛泽东也给毛岸英安排了工作,让毛岸英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 这还不是现在的我们最难理解的,最难理解的是在建国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因为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出兵朝鲜就成了毛泽东一生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仍是把毛岸英送上了朝鲜战场。毛岸英去了朝鲜没有两个月就在美军的空袭中牺牲了。 父亲崇拜的毛 主动把自己的亲身儿子送上了战场,我只是个乡,而且还是因为犯了错,被政府指定的,父亲会为我出这个头吗?叶辉真的很怀疑。 没了办法的四个人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汪贵明看徐巧丽,徐巧丽背过了脸;看祁晓丽,祁晓丽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到了这个时候,汪贵明才想到,这次四个人的下乡全是因为他惹下的。 自己要下乡,已经很惨了,现在连刚找下的女朋友都不理自己,这可真是惨上加惨! 平时乐观开朗的汪贵明这下可乐观不起来了,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才能不用下乡。刘校长说除非有一个能和市长大人说上话的人,汪贵明就往这方面想,他把自己的父母以及亲戚朋友想了个遍,没有一个能和市长大人说得上话的,徐巧丽的父母就不说了,听徐巧丽说,祁晓丽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一样,都是普通工人,最后汪贵明盯上了叶辉。 为了写好那篇专给徐巧丽看的文章,汪贵明在叶辉家里呆过整整一个下午。 那个下午,汪贵明看到过一份红头文件。那份文件给汪贵明留下了一个印象,就是叶辉的父亲好像是个煤城钢厂的一个大领导——普通人家是没有那种红头文件的。可是因为当时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徐巧丽,汪贵明也没有问叶辉。这个印象对当时的汪贵明没有意义,现在可有了意义。 想到这件事,汪贵明觉得灰暗的天空有了丝亮光。 |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第三十四章 不一样的父亲 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汪贵明和叶辉做了几年的好朋友,竟然不知道叶辉父亲的真实身份?他确实不知,因为叶子军不让叶辉兄妹随便对外人讲。 在鞍钢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叶子军经历了大跃进、四清运动和激烈的文化大革命。经过这些运动的洗礼,叶子军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和复杂——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失误可以把你祖宗十八代挖出来鞭尸的年代。 认识到这一点的叶子军就很低调,很谨小慎微,特别是当了煤城钢厂的厂长以后更是。所以他就一再告诫叶辉兄妹不要把自己的身份给说出去。 可是父母叮嘱是一回事,儿女听不听却是另外一回事。要想让儿女听自己的话,取决于做父母的平时在儿女面前树立了什么样的形象。 如果做父母的在社会上没地位,在家里既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儿女,也不疼爱儿女,只顾着自己舒服,那儿女自然不听你的;如果做父母不仅对儿女慈爱,又懂得怎么教育儿女,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那儿女自然会听你的。 叶子军给叶辉兄妹树立的就是后一种形象。 在四人回到教室之前,汪贵明把叶辉拉到一个僻静处,开口就问:“叶叔叔是不是煤城钢厂的一个大领导?”兔子是很温顺的动物,可是被逼急也会咬人。平时的汪贵明是乐观开朗的一个大男孩,现在因为下乡,也是被逼急了,所以一张嘴就开始蒙人。 “不是呀!你这是听谁说的?!”由于事出突然,叶辉回答得有些迟疑,心说这家伙是怎么知道的。 “没听人说。我在你家看到一份文件,上面说叶叔叔是钢厂的厂长。”看叶辉犹豫,汪贵明就更大着胆子蒙了。 |
“你看错了吧?”叶辉相信家里不会放这样的文件。 “没有看错,我……我记得清清楚楚。”汪贵明对蒙人的伎俩不熟,叶辉一否定,他的眼神就开始躲闪,一看就是心虚。 “你是希望,不是看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叶辉努力撇清。 “那……叶叔叔不是厂长,那也是个领导,是领导就能和市长大人说得上话。让叔叔出面和……” “我们的刘校长也是领导,他能和市长大人说上话吗?” 汪贵明被叶辉问得卡了壳,支吾了半天说:“叶叔叔真的不是厂长?” “不是,”这次叶辉回答得更干脆了,“他只是一个小的车间主任,还没刘校长官大。” “真的和市长大人说不上话?”汪贵明仍不死心。 “说不上!要是能说上,我还愁眉苦脸做啥?” 汪贵明看叶辉,发觉叶辉真的是愁眉苦脸,没有一点假装的样子。留下来的希望是没有了,汪贵明突然蹲下身子,捂住了脸。“要不是因为我,徐巧丽也就不会下乡了……” “你为什么只说徐巧丽?我们不是都得要下乡吗?”叶辉不知道徐巧丽的家庭情况。 “你不知道,我们下乡没什么,可徐巧丽不行。她没了父亲,母亲又有病,家里还有个未成年的弟弟,她要是下了乡,家里谁管呀?”汪贵明好像体验到了徐巧丽的难处,所以触动了真情,开始哭泣。 这是叶辉第一次看见汪贵明哭,不过他啥也没说,他自己都可能留不下来,还能说啥。某些时候,面对现实的残酷,语言真的很苍白。 从公安局出来的那天晚上,叶辉就和叶子军说了自己这一天的经历,当时叶子军没说什么。从中叶辉也看出父亲是支持他上街悼念周总理的,要不然依着父亲低调、事事算计成败得失的性格一定会教训他几句。 叶辉回家,把学校让自己下乡的事告诉了叶子军。 被警察关了半天,没什么,这次要下乡,可不是小事。叶子军听了后,没有责备叶辉,而是点燃了一支烟,开始了踱步。这是叶子军每遇到重大事情,一时难以做出决策的惯有状态。 父亲这是在考虑要不要出面把我留下?叶辉心里想,要是他有了决定,我再说什么就没用了。“爸,你说我们上街悼念周总理有错吗?”叶辉想从做事的正确性上左右叶子军的想法。 “没错。”叶子军犹豫了一下回答。 “那他们还让我们下乡?” “他们也没错。”叶子军当然知道煤城市委的困难,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没有多的工作岗位提供,这才不得已让一部分学生下的乡。 |
叶辉的心思不在对错上,他的目的是要叶子军出面把他留下。叶辉的心思,叶子军猜出来了:“你不想下乡?” 叶辉不说话。这是默认叶子军说对了。 这个时候的叶辉还不明白,世界上的某些事你是不能直接来的。比如你想要去东面的某地,你就不能抬脚往东走,你得先向西,然后向南再向东。军事上把这叫迂回,政治上叫策略。 管理着那么多工人的叶子军当然有能力把叶辉给留下,可是他在这事上有犹豫:儿子下乡了要受罪;不下乡又接受不了锻炼。他怕受苦,所以不想下乡,这不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 “你还记得毛岸英的故事不?”叶辉的心迹的暴露让叶子军有了决定。 “记得。”一听叶子军说出毛岸英三个字,叶辉就知道这事要糟。 “记得就好。那你觉得毛 爱毛岸英不?” “当然爱了,”叶辉无精打采说,“毛 亏欠杨开慧那么多,毛岸英又受过那么多的苦,哪有不爱的道理?” “嗨!我儿子很懂道理。”叶子军欣慰一笑,“和 比我只是个凡人,可是我这个凡人一直试着站在 的高度去考虑问题,试着教育你和叶星,特别是你……” “可是去了乡下我又能学到些什么知识?”叶辉知道父亲一做出决定,就很难有挽回的余地,所以心里很不舒服。 “我让你下乡不是学知识的。” “那学什么?种地吗?我在我姥爷家种过地。” “你认为我对你就这么点期望?”叶子军对叶辉的顶撞非常不快,“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也不例外。” “这我知道。”叶辉又顶了一句。 “你知道!那你知道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出人头地吗?”这次叶辉没顶嘴,叶子军继续往下说:“有文化、有理想、有魄力、有毅力……都是一个要出人头地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不过这些素质有的来自父母;有的需要运气的眷顾;有的能从书本中获得;可是还有一些要素必须得到一个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挫折和磨难才能拥有。比如一个人临危不惧的定力,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一直觉得你在这些方面有缺陷,看到你不想下乡,就更觉得是了。现在正是个好机会……” “那我要是回不来,一辈子呆在农村呢?”叶辉说出了他最怕的结果。 如果叶子军一直呆在煤城钢厂厂长的位置上,让叶辉回城很容易,可是钢厂是国家的,不是叶子军个人的。叶子军保证不了这一点,那么叶辉说的就真是个问题了。“不会的,知青下乡的政策一点要变。”叶子军考虑一下说。 “上面有政策?”叶辉很惊喜。如果上面有政策让他们下乡几年后回城,那叶辉也不在乎,不就是在农村呆几年嘛,自己又不是没有呆过。 “没有。我只是觉得你们一定会回来。” “原来只是你的感觉!”叶辉又泄了气。 “即使回不来,又能怎样?”叶子军见叶辉这么不想下乡,心里便来了气,“毛岸英虽然死在了朝鲜,可是这不能否定 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对。教育子女和干革命工作一样,哪有不流血牺牲的?”叶子军这话背后隐藏的意思是:如果叶辉死在了乡下,他也不后悔。 做父亲的这样狠,叶辉还能说啥。他当下做了决定:不争了,下乡。“爸,我下乡。”叶辉说。 “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叶子军看叶辉。 “不后悔。” |
问题解决了,父子之间也没必要再争论下去了,周围的一切好像突然间凝固了下来,连空气也不流动了,一切静止得让人尴尬。从小到大,叶子军和叶辉这对父子的关系一直不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争论过。争论过后,父子俩觉得生疏了些。 “你不怪我让你下乡?”隔了好久,叶子军问。 “不怪。我想通了。”叶辉说。 这简单的两句对话并没有消除父子间的生疏。为了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叶子军就试着理解叶辉的困惑:“你是不一想到要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生活,就有些恍惚、不知所措?” “嗯,是有这种感觉。” “其实这也没什么,我当时去朝鲜,不要说不知道朝鲜是个怎样的地方了,就连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未知数,不还不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如果你有困惑了,就想想黄继光、董存瑞以及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战士,想想他们扛着枪去朝鲜路上的情景……”叶子军想要拉近父子间的关系,反而说远了。 “我会这样想的。”叶辉说,“其实我也不是去打仗,根本不用这样想。我是怕,去了农村,做不出一点成绩,白白浪费时间。”懊恼过后,叶辉也在想着缓和父子之间的关系。 “你下乡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做出成绩那是以后的事情。” “什么都做不好,怎么能把自己给锻炼出来。我是想着,下了乡后,我怎么做才能最好的锻炼自己?” |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