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一出下乡知青与美丽村姑的爱情故事——《青萍之末》[第10页] |
作者:陈沫2014 |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二十九章 接见 杨秀兰不想和于二勇再多说一句话,绕过于二勇就要走,于二勇一转身又把杨秀兰拦下了,杨秀兰走不出去,就用手推于二勇。于二勇把双腿叉开,站得纹丝不动,“你看我多有力气。咱们做农民的,有力气就能种地,能种地就有粮食吃,有粮食吃就什么都不怕,这也是张发财说过的……” 杨秀青见了,也帮着杨秀兰去推于二勇。 于二勇为了显示自己真的有把子力气,再说,拦杨秀兰到了关键时刻,为了给杨秀兰一个下马威,就顺手把杨秀青摔了马趴。杨秀青还没起身呢,于二勇就擂了自己胸口两拳,“砰、砰”两声响, “你看我真有力气吧?我可不是骗你,就你兄弟秀青这样的,一次来个十几个、二十……” 于二勇话没说完,急了眼的杨秀兰就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一下子就砸在了于二勇脑袋上。只一下,鲜血就顺着于二勇的前额往下流。 “……二十个,我也不在——”于二勇抹了把额头,看见满手都是血,“我也能……”于二勇傻了。他实在没想到,杨秀兰竟然这样狠,比昨天追着打他们兄弟俩的那些人都狠。 砸完于二勇,杨秀兰又捡起另一块更大的石头,放到了于二勇的手里。“于二勇,我明确告诉你——这辈子即使我死了都不会嫁给你。你要是觉得人只要有力气就是本事,就能娶了我杨秀兰做老婆,你就用这块石头砸死我得了!” 于二勇举起了石头,杨秀兰往前走了一个步,把粉脸迎向石头,习惯性地摆出一副刘胡兰英勇就义前的样子,于二勇把石头往高举,再往高举……杨秀兰站在没动,脸上的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 看着杨秀兰那张视死如归的脸,于二勇的内心受着煎熬:杨秀兰已经亮出了底线——即使死也不嫁,如果自己坚持,那眼下就是一场惨剧,可是砸死了杨秀兰,我就得……于二勇开始想以后。 “你砸不砸?要砸快点!反正我今天不是去见毛 ,就是去见阎王爷,就看你的了。”杨秀兰的话像一把刀,冷冷地劈在空中。 于二勇举着石头的那只手开始颤抖,而且越抖幅度越大,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全无,这个女人生来就不是自己的,过去的种种真的是在做梦,最后那块石头掉在了地上。 “你是很有力气,但你没种。”杨秀兰拉起杨秀青,绕过于二勇,大刺刺地走了。 姐弟俩走出一段距离,杨秀青问:“姐你干吗那么刺激他?不怕他真的砸死你?” “把于三傻抛下,他自己却跑了回来,证明他就是个孬种,一个有力气的孬种而已,怕什么?”杨秀兰把她头发一甩,大步往前迈。 |
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了半个月,一天晚上,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告诉红卫兵们,明天,毛 就要接见他们了。“毛 要接见我们了,毛 万岁!毛 万岁!”红卫兵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 当天晚上,每位红卫兵领到了四个鸡蛋、一个馒头,午夜12点就出发了。 由于杨秀兰他们所在的接待点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杨秀兰他们走到一个三环路口就停了下来,因为前面都是红卫兵。 第二天中午,宣传车从大会堂东门出发开始广播接见《通知》,这次毛 将坐车接见红卫兵。 就要见到毛 了,大家的心情急迫得很,“毛 万岁!毛 万岁!”的口号喝得响彻云霄。可遗憾的是,当毛 乘坐的吉普车快要行进到杨秀兰他们所在位置的时候,抛锚了。听说这一情况后,一心想要见到 的红卫兵们往前挤,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组成了一道警戒线维持秩序。 那天,杨秀兰他们没有看见毛 。 毛 接见红卫兵,是为了鼓励他们回去闹革命。红卫兵不怕辛苦,千里万里去北京,多数只是为了一睹 的真颜。 伟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答:是他的思想,是他走过的足迹……绝对不是他的容貌。 在当天的接见中,幸运看见毛 的红卫兵回了家,没有看见毛 的红卫兵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家;二是等着第二次接见。 杨秀兰坚持留下来等,一起来的棒小伙子没有反对,不过他们也只是多等了五天而已。天气转凉了,杨秀兰他们住的那个体育馆又旧又破,而且夜里每人只有一件军大衣裹身,还因为有好几个人被冻病了。 坚持不下去了,就只有回家,可是还没有见到毛 ,这可是这趟行程的主要任务。怎么办?大家都看杨秀兰。杨秀兰说:“我们回去就说见到毛 了。谁要说我们没有见到毛 ,他就是我们队伍里的叛徒、走狗、王八蛋。” “对,就说见到了。”大家全发了誓,这才坐火车回家。 |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 ,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 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 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渠及其周围地区最出名的红卫兵领头人。用现在的话说,杨秀兰挖到了第一桶政治资本。 凭着这桶政治资本,杨秀兰开始代表杨柳渠公社到邻近的公社和附近的几个县城作报告。几场报告作下来,杨秀兰被推荐到了丰城县的上一级——乌盟地区。 可是,在乌盟地区作报告的时候,杨秀兰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把撰稿人写下得乌兰牧骑错读成了鸟兰牧骑。连着三个“鸟兰牧骑”从杨秀兰的嘴里轻快地飞出去,她就成了乌盟地区的笑柄。这个笑柄砸碎了杨秀兰“光明”的政治前途。 不过人生中的某些事可真不好说,比如某件事在当时看是霉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件霉事却本人带来了无尽的好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杨秀兰没有犯下这样的错误,最后一帆风顺成了四人帮的左膀右臂,等待她的是什么? 一个上了贼船的人,因为犯了错误被众贼早早地赶下了船,是一件幸事。杨秀兰就是那个上了贼船,被赶下来的人。 因为成了笑柄,所以就没人再往上推杨秀兰了,摆在没了政治前途杨秀兰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嫁人。 如果杨秀兰不使劲折腾,她嫁人可选择的范围就小——真有可能嫁给于二勇;经过一番折腾,杨秀兰在嫁人方面可选择的对象就多了。 当时,围在杨秀兰身边的真有几个像是张爱麦那样的帅哥,人们都以为杨秀兰一定会在那几个帅哥中挑一个。让人意外的是,杨秀兰没有选择嫁帅哥,而是选择了一五短身材、样貌不佳,年纪还比杨秀兰大好几岁,名叫张大元的男人。 从形象上看,杨秀兰嫁给张大元,真的是一朵鲜花插着了那啥上。 让一朵鲜花插在那啥上,总是有原因的:原因一,当时的张大元是杨柳渠公社的一名干部,是国家正式的工作人员;原因二,张大元是杨柳渠公社公认的最有文化的人。怎么说呢?把乌兰牧骑读成鸟兰牧骑,留给杨秀兰的耻辱感太深,杨秀兰找的就是文化人。 好在,男人重才,女人重貌,在我们的古汉语里,赞美像是杨秀兰和张大元这样的家庭有很好的成语,比如,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杨秀兰嫁得还不错。 不管杨秀兰犯了什么样愚蠢的错误,最后的结果证明: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
@陈沫2014 2016-03-18 07:44:20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 ,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 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 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 ----------------------------- @尤十万 2016-03-18 08:53:20 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活着好残酷 ----------------------------- 现在是和平发展年代,我们幸运得很呀! |
@陈沫2014 2016-03-18 07:44:20 在村里,打人、抓人,凭的是力气,到北京见毛 ,只凭力气一项就不行了。红卫兵们面对的是找饭吃、找地方住,还有怎么去天安门广场见到毛 等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力气,但是更需要和人的沟通能力,男红卫兵不善于此,所有杨秀兰有了用武之地。 一趟北京之行,使得杨秀兰成了杨柳渠红卫兵们的真正领导。而且,因为杨柳渠周围去北京见毛 的女红卫兵少,从北京回来,杨秀兰就名声大噪,成了杨柳...... ----------------------------- @尤十万 2016-03-18 08:53:20 人活着,你就要不停地折腾。不折腾,真的没有机会。 活着好残酷 ----------------------------- @陈沫2014 2016-03-18 09:05:03 现在是和平发展年代,我们幸运得很呀! ----------------------------- @尤十万 2016-03-18 09:07:26 现在更少不了折腾, ![]() ----------------------------- 只要不胡折腾,生命是有保障的,所以幸运。让我们一起折腾吧! |
第三十章 连锁反应 张大元和张发财的亲生父母是远亲。张家在杨柳渠子孙兴旺,是个很有势力的家族。凭着这些势力,杨秀兰嫁给张大元后,很是办了几件大事,因为这几件大事,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结婚后,杨秀兰办的第一件事是,在自己不停地折腾和老公张大元及其家族势力的帮助下,成功地成为了杨柳渠公社的一名正式干部。 由这一事件引起的后续结果有:张发财和他在杨柳渠的亲人走得更近了;有了杨秀兰夫妻在公社里坐镇,张发财更是把秦奎踩在了脚下。在张发财和秦奎的斗争中,张发财可以说完胜。如果不是因为杨秀青,张发财还真有可能重新坐回到孤山村书记的位置上。 因为去了一趟北京,开了眼界,回村后的杨秀青不在日日忙着捡牛粪,夜夜想着娶老婆了,而是有了更高追求——当兵。 在姐姐杨秀兰的帮助下,杨秀青顺利地当了兵,而且还在部队里入了党。 杨秀青当兵复原回来后,在其姐姐和姐夫的帮助下,不到半年时间,就成功地把秦奎挤下了台,自己成了孤山村的一把手。 张发财和秦奎斗了好几年,自然希望换个人当书记,可是杨秀青当了书记后,张发财却感觉到了压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也好理解,杨秀青在公社里有至亲,不像秦奎和王立竹只是利用关系;而且随着社员们对那段饥饿岁月的逐渐淡忘,他们也不再大力支持张发财了;还有,杨秀青和社员们的关系搞得不僵。 让张发财欣慰的是:杨秀青没有杨秀兰那样强势的性格;而且因为杨秀青体验过饿肚子的滋味,所以对他张发财看重粮食生产的这套做法很赞同;再一个杨秀青年纪小,对张发财比较尊重。 可是即使是亲密的夫妻,也会有分歧。杨秀青和张发财也有分歧,他们俩最大的分歧在孤山村的孩子们小学的问题上。 张发财把桢二女赶出了孤山村小学,孤山村小学就剩下张国华一个老师了。后来,张国华还被杨秀兰领导下的红卫兵抓了起来,险些打死,后来张国华失踪了,一直失踪到于三勇的那玩意儿被人当足球踢的那个晚上才露得面。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基本瘫痪,文化大革命高潮过去后,大学取消招生考试。学生想上大学怎么办?靠推荐。所谓的推荐,就是公社领导想让谁上大学谁就能上。真正的应了那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既然上学全凭领导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好好读书就没什么用了。另外,张发财也不太关心孩子们上学这事,他说:“农民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能记得自己挣了多少公分就成。”在以上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孤山村小学一直就只有一个老师,就是张国华。 张国华教一二三年级,孤山村的孩子们上完小学三年级,就算拿到毕业证了。毕业后的孩子们直接参加工作,到生产队里干活。 要是没有那趟北京之行,杨秀青可能不觉得张发财这样安排有问题。 |
杨秀青跟着姐姐杨秀兰去了北京,在那个破旧的体育馆里等待毛 接见的日子里,到晚上,大家喊完口号,还会闲聊一阵。说说各自家乡有什么好,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以及各自对某一问题的疑惑……开始,杨秀青不说话,只是听着;后来熟悉了,杨秀青也偶尔说几句。 孤山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文化的人没用。至于没文化的人怎么个没用法,孤山村的人没有一个能说得明白。有一个晚上,杨秀青又想到了这句话。杨秀青年纪小,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就请教周围的红卫兵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没想到大家对这句话的意见还不一致,这个说没文化这么个不好,那个说没文化那么个不好,说着说着就争论开了,而且越争论声音还越大。 大家伙的热烈争论影响到了旁边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头发有点卷曲,带着副酒瓶底,正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酒瓶底”被吵了,放下书,没好气地说:“这个问题还有必要争论吗?” “怎么就没必要了?”正争论兴起的一个红卫兵问。 “我问你,毛 上过军校吗?”“酒瓶底”放下书,用手推了推酒瓶底。 “没上过,怎么啦?” “十大元帅呢?” “嗯——几乎都上过,又怎么啦?” “怎么啦?那我问你,打仗的时候是上过军校的元帅指挥毛 ,还是没上过军校的毛 指挥上过军校的元帅?” 刚才热烈争论的几个红卫兵都不说话了。“酒瓶底”又捧起了那部书, “当然是没上过军校的毛 指挥上过军校的元帅了,可是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杨秀青想知道个清楚明白。 “酒瓶底”又翻了两页书,然后瞥了杨秀青一眼:“毛 喜欢看书,比那些个元帅有文化,这就是原因,你说没文化有用吗?” 哦,原来文化有怎么大的用处!从那一刻开始,杨秀青可以说是顿悟了。 当兵三年,杨秀青更是深深体会到了文化的作用。复原回到孤山村,杨秀青一坐上书记的宝座,第一件事就是和张发财说学校的问题:“叔,我看还是让孤山村小学一至五年级全部复课的好。” “你忘了你饿肚子的经历了?”张发财反问。 “我们现在不是不饿肚子了嘛。” “你年纪小,可能忘了,五八、五九年时候,我们还高高兴兴向共产主义进发呢。谁能知道六零年,我们就开始吃草了?不信回去问问你母亲。我记得六零年过年,孤山村每户人家都把面疙瘩和莜面糠和在一起吃,吃完了拉不出去,用手指抠——这人呀,要是倒起霉来快得很。年轻人,可别太乐观!” 杨秀青觉得张发财的担心不无道理,也就没有再坚持,不过这事一直搁在他的心里,是他的一块心病。 孤山村小学全年级复不了课,孤山村的孩子们一上到三年级就毕了业。我们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杨荔也一样,读完小学三年级就毕了业。铺在杨荔面前的唯一道路就去生产队劳动,好在杨荔有个了不起的姑姑——杨秀兰。 结了婚的杨秀兰有两大不满意:一是,杨秀兰对老公张大元的面貌不满意,一不高兴了,就说张大元长得真难看,出去丢她杨秀兰的人。好在张大元嘴好,用不了几句话就能把杨秀兰哄高兴了;二是,杨秀兰对自己当年犯下的那个错误耿耿于怀,一直认为,如果自己没把乌兰牧骑读成鸟兰牧骑,现在的自己可不定在哪里呢,也根本不会嫁给张大元。 可以说,杨秀兰对自己的过去一直无法释怀。 |
因为杨荔的性格和模样很像杨秀兰,所以杨秀兰从小就非常喜欢杨荔。见杨荔小学三年级毕业,马上要去地里劳动了,杨秀兰就向大哥大嫂提议,说她想把杨荔带到杨柳渠,让杨柳继续上学。 刘四梅和杨秀兰不对头,本不想让杨荔去杨柳渠,可是想到杨荔留在孤山村不仅上不成学,而且还得浪费家里的粮食,更重要的是这时的刘四梅身边又有了两个男孩,所以刘四梅就让杨秀兰把杨荔领走了。 杨荔去了杨柳渠后,杨秀兰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看。杨荔在杨柳渠上完小学,读完初中,然后上高中。其实,杨柳渠高中也是名存实亡了,一个没多少文化的老师教着七八个别有用心的学生。杨秀兰让杨荔上高中,真实的想法是想把杨荔推荐上大学生。 杨秀兰把她自己未能实现的雄心壮志全部寄托在了杨荔的身上。 杨秀青当兵复原回来之前,杨柳渠公社的书记王立竹被调走,新上任的书记叫王飞竹,是王立竹的亲兄弟。杨柳渠公社推荐工农民上大学的权力就攥在王飞竹一个人的手里。 凡是权力落到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在运用这些权力的时候又不受任何监督,那么什么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就有极高的概率滑落成为一句空话。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只要人的本性不变,这话就不会错。 下乡到杨柳渠公社的知识青年有好多,这些知识青年都想着回城。凭着手里推荐上大学的权力,几年来,王飞竹推荐的都是漂亮的女知青。 为什么都是漂亮的女知青?背后发生了什么?杨秀兰闭着眼睛就能想得出来。 漂亮女知青让杨秀兰推荐杨荔上大学的计划一再落空。没办法的杨秀兰和杨荔只能等着,等着漂亮女知青的不出现。 文化大革命除了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去北京见毛 外,还有一大景观,就是城里的知识青年下乡。杨秀兰进了公社后,分管公社的红卫兵下乡工作。 张发财觉得红卫兵不会种地,只能浪费粮食,所以就不让杨秀兰把红卫兵分到孤山村去。做到这一点很容易,杨秀兰就没有把红卫兵分到孤山村。可是,后来因为诸多偶然的巧合,杨秀兰还是把几名知识青年分到了孤山村。 如果没有这几名知识青年到来,孤山村人,包括杨荔、杨秀兰的故事会按照它惯有的逻辑进行下去。因为来了知识青年,他们的故事就拐上了另一条路,而且因为他们的到来,都影响到了孤山村下下一代的后人。 我们先把孤山村众人的故事撂下,看看这几名知识青年是怎么来到的孤山村。 |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