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第162页]

作者:V哥掰谎
首页 上一页[161] 本页[162] 下一页[163]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毛二毛一块来 2014-12-16 10:27:18
    @V哥掰谎 2014-05-28 08:52:07.0
    是呀,能看懂的人非常不容易,因为人们只把它当成爱情小说,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内容。
    —————————————
    楼主批注的后二十八回真本在哪里可以看到
    -----------------------------
    http://v.book.ifeng.com/book/yc/3007006.htm
    (81回原文)且说那日恰是迎娶吉时,蒋玉菡派来轿子迎娶袭人,一应大小全是按照娶正房的规矩。一进了山庄,丫头仆妇都称袭人为奶奶。蒋玉菡极尽柔情曲意承顺,夕间开箱子,不经意从袭人陪嫁之物里找出一条猩红汗巾子,正是当初他赠与宝玉的,今日物遇旧主,又将宝玉赠他的松花绿的汗巾拿给袭人同看,袭人始信姻缘本是天定,安下心来同他过日子。从此袭人和蒋玉菡在紫檀堡夫唱妇随,倒也和美,正是: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无怪无责在今时,他年报答知始终。
    【批语:至“花袭人有始有终”回,才知此回之妙,伏线千里。】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无心插柳成正房
    袭人作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正而八经地嫁了人,而且还成了人的正房方子奶奶,本来她一直以为是自己是做姨娘的命呢,这也是她一直以来最高的理想。在第四十六回“鸳鸯誓绝鸳鸯偶”的故事中,袭人和平儿拿鸳鸯开玩笑,没想到鸳鸯急了,说了这样一段话来挤兑二人:
    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现在看来鸳鸯全说错了,这回袭人无心插柳成了人家的正房,而后来平儿也被扶了正,这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为了做宝玉的姨娘,袭人奋不顾身,英勇撕杀,可以说豁出去了,而且做到了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境界。也就是说袭人表面上看着很贤慧,可骨子里心可高了,为此她可以不择手段,阴险之极,这些也是我们从来不敢想象的。在第三十回里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居然吐血了,在第三十一回一开始,袭人很是伤心: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也就是说袭人骨子里是很想争这个姨娘的位置的,而且是为了“争荣夸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脸上和祖上都有光。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2014年十大作者,谢谢,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然而没想到她做得太过了,一不留神害了人,也连自己一起害惨了。可宝玉居然为袭人找到蒋玉菡这样一个男人,而且一下子成了正房,主子奶奶,这她连想都没有想过,尤其她自己还是个失过身的人,这让她肯定大为意外,简直可以说是赚大发了!这也说明蒋玉菡严重缺少这方面的常识,也许他早猜到了宝玉肯定和她不干不净了,只不过他不在乎而已。
    而当袭人忽然发现当年宝玉用她的松花绿的汗巾送了人居然送的是蒋玉菡时,所以袭人很是感慨,开始信命,感觉是老天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其实这不是天命,而是作者的巧妙设计而已,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三个人的关系如此复杂混乱。在第二十八回里有一条批语也找到了这是个伏笔:
    〖靖藏八十回末附:玉兄生性之一,天真,颦又之知己,外无一玉兄人。思阻葬花吟之客,确是宝玉之化身,余幸甚几昨作口为针之人,幸甚。西暗于袭人腰,亦系伏之文,累又忘情之引口口是。〗
    这样看来这些确实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连批书人都看出来了。而对于袭人来说真是天降喜事,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成了宝玉的妾也没有什么好的,宝玉从来都不听自己的,而且还要时刻防着周边那么多的丫头盯着这个位置,就算自己不害别人,不定哪天就被别人害了,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尤其是脾气极厉害的晴雯更是虎视眈眈,让她实在是头疼。而且姨娘这个地位本来就不高,看看赵姨娘在贾府那样被人不耻的样子,她自然是知道的。但毕竟袭人是丫头,丫头的最高理想也就是当个姨娘这样了,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丝毫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成为主子奶奶。就算她没有被赶出来,贾家没有家败,那宝玉肯定会娶黛玉为妻的,到时候一个黛玉,一个晴雯,两个人同样的厉害,同样的刁蛮的嘴,加在一起可真够袭人呛的,得把她挤兑个半死不成!
    所以我一直说判断一个本子是不是真本,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有没有非常巧妙合理的伏笔。因为作者是个“伏笔控”、“伏笔狂人”,几乎让人感觉处处有伏笔,时时有暗示,让人目不暇接,而这样的写法很少有人能学得会,尤其还需要跟整部书的大的框架和结构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事感觉除了作者自己也只有神仙可以做到了!到目前为止,那么多人续写过《红楼梦》,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做得到这一点的。
    袭人虽然酿成大错,被宝玉赶了出来,但宝玉并没有为难她,而且还为她找了个好老公,好的归宿,所以才有后来袭人因为感恩而报答他的事发生,也就是说这些都不是虚笔,都在后面有情节可以对应上的。
    袭人的故事暂时就告于段落了,而她的适应能力很强,短短几天之内就完全从一个男人那里投入到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所以说她实在是赚大了。她告密之事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损失,反而因祸得福,混得比那些被赶出去的丫头都好。从她影射宝钗的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满清运气特别好,意外得到了天下,于是从此开始吃香的喝辣的。而我们仅从表面的故事来看,袭人的这一系列情节也非常精彩,可惜的是第八十一回的内容一直没留下来。
    
    麻烦大家到天涯上帮我投票2014年十大作者,每个IP每天可以投10票,谢谢,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81回原文)且不提袭人在山庄如何遂心如意,只说自袭人、秋纹、碧痕、绮霰走后,怡红院里只有麝月一个人服侍宝玉。宝玉略感凄清,幸好有探春、湘云几个常和他解闷,故未觉寥落。却说王夫人得知袭人嫁与别人,颇感诧异,本有心思将袭人配与宝玉为妾,却被宝玉趁空放出另配,心内不免失落,但又想到袭人终究是个丫鬟,也就不再多挂虑了。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换台机器或用手机又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措手不及的王夫人
    诺大一个怡红院现在只剩下宝玉和麝月两个人了,一下子变得如此冷清,换谁都会觉得很凄凉。想想之前是多么的排场,真是盛极一时,在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处睡午觉的时候,就有多少个丫头、婆子照顾他,还有四个大丫头在一旁看着他睡:
    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也就是说除了这四个,外面还有一堆人等着。而媚人从此再没有出场,很是奇怪,可能作者为她安排的故事被删除了。而宝玉上学还有陪着听课的,外出有几个小厮陪着。在二十四回里,红玉出场为宝玉倒茶,宝玉居然不认识她,宝玉以前也不认识四儿,可见当时照顾他的丫头得有多少?所以现在怡红院大散场一下子变得这样惨淡,确实让人伤心,这自然也是在暗示贾家的情况越来越不妙,也说明末的时候财政越来越吃紧,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来暗示宝玉后来孤独一个四处流浪的情况。现在宝玉还能留下一个丫头在身旁照顾自己,那后来没有人照顾的时候,那会惨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书中的情节往往有多重暗示,我们不能简单视之,要全方位地来分析。
    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可以看到怡红院里的一帮女孩儿在一起光忙着争风吃醋了,居然还闹得你死我活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窝里斗,居然在怡红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现在到好,只留下麝月一个丫头,也没见耽误什么事,宝玉照样过得不错,所以都赶走了也好,省下费用不说,也少了不少是非。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换台机器或用手机又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而怡红院的大乱、散场,以及宝玉的凄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笔,来暗伏后回贾家家败时的大乱,大散场,以及之后宝玉的凄凉,也就是说,第八十一回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小散场与大散场的转折、过度,并且还有交叉,从全书的框架上来看是很巧妙的,但从这一回具体的故事来看,尤其是一个细节上来看,多少有些不够充分,理论有些牵强,但也无妨大碍,毕竟从大的角度来看,还是很巧妙的,不知道作者后来没有进行精加工,第八十一回完全可以丰富写成两回。
    王夫人一直对袭人的印象非常好,在第三十六回里,王夫人、薛姨妈和凤姐三个人聊到袭人,这里面内容非常丰富:
    薛姨妈道:“早就该如此。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王夫人含泪说道:“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凤姐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他在屋里岂不好?”王夫人道:“那就不好了,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三则那宝玉见袭人是个丫头,纵有放纵的事,倒能听他的劝,如今作了跟前人,那袭人该劝的也不敢十分劝了。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袭人既然是宝钗之副,所以薛姨妈自然要拼命说她好话,而她强调了袭人“刚硬要强”,这是指袭人为了争姨娘这位而努力的表现,也正是在第三十一回里提到她的“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自然也是指宝钗为了宝玉而不择手段。
    王夫人对袭的评价非常高,但也找了个理由不立刻让她转正成为妾,不然在第八十一回里宝玉就不太容易将她赶出去了。所以王夫人只好找了个折衷的方法,就是给她加工资,要重点培养她,可没想到宝玉耍了个花样把她一起放了出去,宝玉可真够鬼的!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他宣布要将所有人都放出去的第二天早上要急急忙忙地跑到花家为袭人做媒,估计是他生怕王夫人知道后反悔,然后将袭人找回来接着侍候宝玉,有这样的可能吗?当然有了,连麝月都能赶走以后再回来,更何况袭人呢?所以宝玉尽快嫁袭人,让生米煮成熟饭,打个王夫人措手不及,玩了个时间差,让老娘没有回旋的余地,要不说招可够狠的,也说明宝玉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这一回里表现得异常的冷静和理智,也意味着宝玉对袭人告密是多么的震怒。其实王夫人就此放弃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能找到个让自己放心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我相信如果不是袭人那边入了洞房,王夫人肯定派人把她追回来。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因此认为王夫人既然喜欢袭人,对晴雯那么狠,也就意味着她支持“金玉良缘”,就是说她喜欢宝钗而讨厌黛玉。如果从表面上来看确实应该是这样,毕竟袭人是在影射宝钗,而晴雯是在影射黛玉。而实际上我们还不能这样简单地看问题,因为王夫人身上有多重影射,也就是说为了设计怡红院的这场内乱而有意把王夫人的身份进行了一下调整。另外在不同“层级”之间人物的关系会根据故事所影射的具体情况有所改变,这一点一定要结合王夫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我有专门的文章。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投十次票,电脑或用手机可以投十次: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同时我们要明白一些创作特点,有很多朋友喜欢找书人物的影射,想知道谁对应着什么样的历史人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明白一点:书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历史原型的,有的人物可能身上影射着几个历史原型,在一个时刻影射着一个人物,而换了一个场景又在影射另一个人物。而有的则可能是一个人物影射着一类人,不具体指某一个人,甚至还有些角色影射的根本就不是人,比如宝玉的原型就是“玉玺”,所以情况很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这就好象是在演一场戏,一个演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换上一身装束演一个角色,一会儿可以再换一身装束演另一个,所以作者肯定是对戏曲的表现手法相当的熟悉,应该是借鉴了这其中的手法。我们在分析理解书中人物的时候也不能太死板,而是要机动灵活,更要站在一个高一些的纵览全局的角度来看,不然就很容易陷在一个很小的细节中跳不出来。
    毕竟这是隐写历史,还要保证书中表面故事的发展,所以难度还真是大。作者需要把表面的故事讲好,所以有的意思人物的影射很奇怪,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历史上发生在一对夫妻身上的故事居然都放到了书中一个角色的身上,让人实在是看着头晕,如果我们不深刻领会这样的创作意图,那真的永远无法明白作者的目的。
    (81回原文)且说那回抄检大观园,查出司棋诸多信物,“什锦香袋”尤是疑案,皆说系司棋同潘又安幽约误失之物,司棋虽百般争辩,亦无人能信。王夫人令周瑞家的带走司棋去那边受罚。邢夫人暂将司棋关押守看,想着不过打一顿配人罢了。等中秋节诸事理清过后,便派了周瑞家的带几个婆子把司棋从下房里提出,带至议事厅审问。
    “绣春囊”到底应该是谁的?
    在前八十回里关于“绣春囊”的故事非常有名,而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本回里“绣春囊”被写作“十锦香袋”!这一点非常奇怪,虽然说这两种东西非常类似,都是春物,男女之间调情用的,但这么重要而又明显的物证居然忽然改了名字,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哪个是对的。
    一直以来大家对《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争议很大,有关专家更是因为感觉此本要砸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坚决避而不谈,或者最多借口此本中诗的平仄不对来否定,所以导致有不少人怀疑此本是伪造。我个人倾向于此本的框架是对的,但文字在现代人传抄的过程中被人有意篡改过,是为了太想让人相信此本是真本了,反而弄巧成拙,让人感觉又可笑、又遗憾,书中被篡改的证据很多,所以非常可惜。不过我觉得对于“绣春囊”这样尽人皆知的东西,如果真是有人要伪造一个本子,这样重要的地方不应该轻易改变,不然胆子就太了吧?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地方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在早本中“绣春囊”真的就叫“十锦香袋”,不知道哪个好事的清人给改了。
    而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引出过大麻烦,还让晴雯丢掉了性命,直接导致了怡红院的散场局面,让多少人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所以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真是罪大恶极!然而三百多年来人们认定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是司棋和表弟的,是不是这样呢?本回刚才这段文字里说“司棋虽百般争辩,亦无人能信”,说实在的,她这样坚决否定也实在不容易让人信服,因为她跟表弟潘佑安胡搞被人撞见和发现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这两件事前前后后发生得太巧了,时间离得也不远,让人不信都难。要知道第九个九回单元是从第七十三回开始的,而这一回一开始就出现了“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也就是说这个单元应该就是以此为线索,或者说这是小散场的根本原因,作者为此早有预谋的。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鸳鸯遇到司棋与表弟偷情是在第七十一回里,这前前后后一直到抄捡大观园有一段时间,可我们发现司棋因被鸳鸯撞见吓得生了病,表弟潘佑安也吓得逃跑了,可见当时的男女作风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事,然而这二位却没有因为丢了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而担心、害怕,也从来没听说他们说曾经回去找,要知道这可是会出人命的物证呀,他们居然不在乎,这是不是非常奇怪呢?这本身就说明这东西应该不是这两位野鸳鸯的。也就是说“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一案的背后元凶是司棋和潘佑安确实是不太合理,还真有可能他们二位是冤枉的。
    而在凤姐抄捡大观园的时候,从司棋那里抄出来的潘佑安给她的写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
    这里明明白说司棋自己做了两个香袋送给表弟的,而表弟收到以后,还返送一串香珠作为回赠。这封信也算是二人最为隐私的内容了,也并没有提到那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那这会不会是后来司棋自己做的春物要送给表弟的呢?恐怕不会,因为王夫人拿着“十锦香袋”或“绣春囊”找王熙凤兴师问罪的时候,王熙凤说过:
    “那香袋是外头雇工仿着内工绣的,带子穗子一概是市卖货。我便年轻不尊重些,也不要这劳什子,自然都是好的”
    这说明“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外面市面买的,试想司棋一个女流之辈好意思去外面市场上买这个吗?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是男的从外面买完了回来给女的看才对,可潘佑安的信中却没有提到,这么重要的东西两个人似乎也不是很在意,也不会去找,所以综合来看,司棋确实是被冤枉了,所以我们更好奇“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到底会是谁的呢?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交待,也让人们误解了三百多年,都以为是司棋和她表弟的,然而大家却从来没有思考这其中的不合理性。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十锦香袋”或“绣春囊”到底是被人无意中丢掉的呢?还是有意放在大观园里的呢?如果是无意中丢掉的,恐怕掉的人一定要回去找,可看样子根本没有人去找过。而且好象痴大姐拾到的地点也很奇怪,给人感觉不是那么难找,在第七十三回里是这样写的:
    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
    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儿在山石上拣的。”
    似乎并不是掉到哪个石头缝里或在草丛,所以很容易看到,所以连傻子都能捡到。
    那会是宝玉无意中丢掉的吗?宝玉是个有时呆呆傻傻的人,他又是大观园中唯一居住的男性,而这样的春物也只有他可能从市面上买到或有人送给他,一般来说这样的东西是与自己亲密的女人分享的,可好象书中也没有暗示他给黛玉看呀?要知道宝玉连一个《西厢记》这样的黄书都要与黛玉分享,连“银样镴枪头”这样的词都敢教给黛玉,所以如果宝玉真的得了这样的淫秽之物,也多半会给黛玉看的。还有一种可能是宝玉拿来与袭人分享的,毕竟二人关系不一般,可能是想按着上面的造型学些花样什么的,但从前八十中似乎我们没有看到类似的暗示,而且从宝玉这段故事的前后来看也没有表现出他知道此物,也没有因为丢掉东西而感觉到紧张。不过在很早以前,宝钗的一段话似乎为“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提供了一个伏笔,这在第六十二回里:
    一进角门,宝钗便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宝玉忙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况且姨娘、姐姐、妹妹都在里头,倘或家去取什么,岂不费事。”宝钗笑道:“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不如锁了,连妈和我也禁着些,大家别走。纵有了事,就赖不着这边的人了。”宝玉笑道:“原来姐姐也知道我们那边近日丢了东西?”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注销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他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他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对第二个人讲。”
    看样子大观园里问题多多呀!
    
    宝钗这次也很奇怪,居然跟宝玉说这话不对第二个人讲,似乎是在跟宝玉说自己跟宝玉关系非常亲近。而宝钗在“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忽然匆匆搬走,这一点也有些古怪,一般人会认为宝姑娘早知道大观园会出事,所以现在真的出事了,开始抄捡大观园了,所以她就真的搬走了,这样自然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为的是避嫌,反而显得宝钗出污泥而不染的风范。但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好象没有这样避嫌的吧?要想避嫌应该主动要求来查自己,这样才能更让人感觉更清白,如果象她这样匆匆搬走了,反而让人感觉有些走得不清不白的。其实就算宝钗真的要求贾家来抄自己的蘅芜院人家也不会真抄的,凤姐不是说过宝钗是亲戚吗?怎么能抄亲戚家呢?可宝钗应该做个姿态呀,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既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坦荡,又表现自己与此无关,何苦非要在这个时候离开呢?也就是说宝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比较不同寻常,而且她这一去好象就再没回来住过,贾家的人怕她多心,还劝过她让她回来,可她就是不同意,还找了些比较牵强的借口,因为就算她家里有事,在第七十八回里她是这样说的:
    宝钗陪笑道:“我原要早出去的,只是姨娘有许多的大事,所以不便来说。可巧前日妈又不好了,家里两个靠得的女人也病着,我所以趁便出去了。姨娘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明讲出情理来,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的。”
    可为什么她早不搬走晚不搬走,偏偏要选这个时间点上搬呢?所以这其中可能有问题,搞得贾家人也没有办法,只好随她去了。但估计大家没有人怀疑那个淫秽之物与宝钗有关吧?毕竟她也是个未婚女子,她怎么可能有呢?她也不可能自己亲自上街去买呀?
    如果“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不是无意被人丢掉的,而是有人故意放在大观园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想故意制造贾家的混乱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谁受益呢?无论这样做的初衷如何,在宝玉没有发现袭人告密的前提下,似乎是袭人受益最大,就算是她告密的事被宝玉发现,她被赶出了贾家,她的受益也最大,因为她因祸得福成了蒋玉菡的正妻。
    可这也似乎不象是袭人故意丢下的,因为她这样做的风险太大,而且这样做的时候她也无法预料王善保家的会在王夫人面前告倒晴雯,搞不好她也可能受到牵连而让人揭发出自己与宝玉初试云雨情之事,甚至有可能让人怀疑到宝玉与黛玉有不才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对袭人也没有什么好处呀?所以袭人虽然是此事件的受益者,但似乎可能性却不大。那就更奇怪了,因为除了宝玉,大观园中其他的女性大多未婚,不可能有这东西,李纨虽然是已婚,可又是寡妇,她们都没有可能。那回是谁的呢?难道还是下面的丫头婆子的?或者是宝玉的小厮买的无意中掉的?如果是这样,作者不会不给我们提供一些伏笔吧?再说小厮们不能随便轻易进园子里来的。总之这是个似乎永远无法解开的悬案,也难怪人们一直没猜出来呢,在没有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人们是不太好猜,也让我们感觉作者真是头脑复杂,不按常理出牌,居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如此复杂的疑案,所以搞得《红楼梦》不但是个爱情小说,也成了一部侦探小说了。
    要想彻底理解“十锦香袋”或“绣春囊”这一案件,我们还需要对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来分析,尤其是在三个“层级”的构架下来找对应才成,因为这不是孤立的,而这个事件肯定是在暗示后回的什么重要的情节。作者应该不会在前八十回里只暗示这一次,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其他类似的“层级”更低的或者小的暗示,我们就可以发现线索。也就是说“十锦香袋”或“绣春囊”事件本身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伏笔,在后面会有答案的,而且在前八十回中也有两个地方进行了暗示,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只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出来过,我会有专门的文章进行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的介绍。
    
    (81回原文)司棋关押多日,瘦的脸尖嘴缩,无精打采,恢恢秧秧的被人推搡了来,低首站在一边。邢夫人笑道:“听人说你比主子还要娇贵,厨房里有了鸡蛋先让着你,若不依就一把打烂,管主子吃不吃呢!你也太猖狂了罢,眼里还有没有主子?”司棋流泪泣道:“那是我的错,不过都是往年的事了,念我年轻不知事,求太太饶了我罢,我日后一定好好改过。” 邢夫人冷笑道:“你说的好轻巧啊,犯了错就用年轻不知事来推脱。这还不够,你又干些不知廉耻的事,也是不知事就可以一笔抹掉的吗?好多着呢,你都给我交代明白了!”司棋只低首不语。周瑞家的喝道:“问你呢,少装哑巴!”司棋捂着口泣道:“又有什么可交代的,太太都知道了,只求太太发发慈悲,饶过奴才这回,以后再不敢了。” 邢夫人道:“我倒是想饶你,可若人人犯了错都不问不罚,那还有没有体统!一个姑娘家四处勾搭男人,没有廉耻不知羞,还要脸不要脸!别处可以容你,我们这里断不能容你!”司棋道:“我又不是见一个爱一个,怎么会是四处勾搭男人,我只和我表弟好,而且是两厢情愿。” 邢夫人笑道:“你们听他说的多有理,真笑死个人。”周瑞家的和众婆子都笑他死不悔改,胡言乱语。邢夫人斥道:“你不害臊我还害臊呢!来人,拉下去先打四十板子,再搁外头配个小子。人人都自己找女婿,还不乱了套了。” 一时上来几个小厮就要拉人。司棋哭着求饶,邢夫人只把脖子一扭,不理会他。司棋左右躲闪,哭求无用,被小厮拉了出去,打了四十板子,连同当初一同大闹厨房的几个小丫头俱打了一顿撵了出去。司棋承辱含羞,勉强回家,他母亲又百般埋怨他。
    希望大家都来帮我投票,作者:V哥掰谎
    http://ebook.tianya.cn/bishai/HotBook14/index.html?2034
    
    (81回原文)忽一日他表弟来了,司棋母见了,恨的气不打一处来,骂他害了司棋,一把抓住要打。司棋急忙过来阻道:“我也恨他懦弱不是男人,可如今他来了,还算有情有意。我一时失了脚,就是他的人了,岂有另觅之理?”司棋母呆了半晌,也没话说了。潘又安又软语慰劝司棋,说自己逃走是一时权变,以后再不会如此了,定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正说着,忽听院子里有说话声,只见进来三个女孩子,原是莲花儿及当初同司棋大闹过厨房的两个,今儿是来探望来了。司棋、潘又安忙请进屋。那三个道:“白白的叫他们打了一顿,又辱骂一场,实在窝囊。”司棋道:“此仇不报,誓难解恨。此次既然回来了,就想个法子到他们府上弄些东西回来,他们那府里的金银细软够咱们花几辈子的了。只是咱们势弱力薄,恐难遂心。”潘又安道:“我那边有好多道上的朋友,咱们何不同他们结为一党,大干一场呢?”几位听了都点头称是。于是潘又安回去把他的十几个兄弟叫来了,成日唧唧咕咕的,那些人皆是游手好闲,专妒人家富贵的,且有几个已加入贼寇之帮,听得贾府富贵,都有了不良之念。一伙人大有待时而动之势,日后便知。
    而来司棋家看她的还有她的死党,其中有个叫莲花儿,这个角色应该不简单,在大闹厨房的故事里,她就表现得很突出,而现在又忽然出现,而且与潘又安和司棋暗中勾结黑社会,要算计贾家,我感觉莲花儿的角色应该很有象征意义,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她也许是金鸳鸯的“传影”。如果司棋和潘又安影射的是被明朝冤枉过的人,那种因此要反抗明朝,要造反的人,那莲花儿应该算是某类同样对明朝有一定威胁的人,所以我感觉她的这个名字应该很有讲究,不然为什么另外两个一起参加过砸厨房的丫头一直没有提她们的名字而经强调她呢?这还需要我们在后面的故事中进一步观察,也就是说这一伙人马不简单地象征历史上的几个人,很有可能是一类人。
    而这一段描写,也让我们感觉大趋势有些不妙,虽然这几号人并闹不出什么大天来,但让人感觉故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那就是社会越来越不稳定,贾府的各种危机慢慢显现,除了内忧,现在开始有了外患,所以贾家的前景实在是不容乐观。
    但故事发展到现在,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明显的反清的情节,而且就算有一些也很少,我在前面都指出来了,如果怕有问题,完全可以删掉,所以本回到现在为止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实在有些奇怪,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而且我们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非要从第八十一回删掉,这一点非常有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一结果是后四十回续书人的杰作,也就是说是这个续书人决定了将此书只保留前八十回,而从第八十一回以后删去另起炉灶。这样看来续书的写作时候会非常早,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关于《红楼梦》的最早关于流传的记载都是前八十回的,也就是说续书的写作应该远远早于这些记载,我个人猜测很有可能是在1700后以后不久,但我缺少过硬的证据,只是自己的感觉。
    @古山道人 2014-12-21 21:52:05
    @V哥掰谎
    
    ( 说 红 )
    ------题 @V哥掰谎 (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半部红楼百年史,
    说尽辛酸泪未止;
    贾府门前雨村狂,
    石头还魂谁能识!
    都说儿女情如痴,
    抲锄葬花黛玉迟;
    点睛之笔目惊心,
    哭罢天地借鉴史。
    ------古山道人.2014.12.21.草於三清山
    -----------------------------
    写的太好了!非常感谢!
    何来万户捣衣声
    在第八十一回里诸多散乱的故事情节中忽然插入了香菱的结局,让人感觉很突然,本回各个情节中的转换有点象电影里的镜头切换,让人目不暇接。不过香菱的故事在前面几回早有描写,她的死也不出人意料,也与她在第五回判词里的描写非常符合,所以除了后四十回续书以外,现代人的续书中对她结局的描写大多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八九不离十。而对于香菱所影射的历史原型其实也不难猜,只要好好想想都可以找到,但一般人往往只能找到其中的一个,实际上香菱身上有两层影射,影射着不同的历史人物,这一点也很有意思。然而我对香菱这个角色的设计感觉并不是特别出彩,我在前面一直在前面夸奖作者的构思巧妙,但对香菱的设置感觉有些勉强,至少可以说不如其他人物设计得好,感觉与史实合得不是很到位。对于香菱的原型我有专门的文章进行介绍,相信大家以后会看到的,我也就不在这里过多地剧透了,因为江湖险恶,我现在对君子和小人都要防。
    而这里描写香菱自觉不久将死去,还挣扎着出来走走,感觉算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她居然听到“远远有人家捣衣敲砧声”,这一点很有意思,为什么不是她听到别的声音呢?为什么不听到风志、雨声、读书声之类的呢?所以说不应该简单地小看这个描写,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在第六十二回里黛玉说的酒底: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有一个常识大家一定要知道,过去洗衣服都要把洗一半的衣服放在石头上,然后用棒子砸,或者放在木盆中用棍子一下一下地砸,据说这样可以洗得更干净,这样的场景我小的时候在农村还见到过,算起来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也让我感慨中国变化太大了,估计现在这样的洗衣技术已经失传了。而黛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万户的妇女们为了要去边疆远征的丈夫洗衣时的情景,并把夫妻分手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来烘托,渲染了这种由于战争使无数家庭离散的痛苦气氛。实际上这种手法是出自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月光照明,长安城里的妇女们都忙着为家里的男人洗衣服,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让人充分感到到家里妻子对丈夫的爱以及忧心,为什么呢?
    因为第二天要送自己的丈夫去边关打仗,打的什么仗呢?最后两句说得明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里说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灭掉胡人呢?这样丈夫就可以回到家跟妻子团聚!于是我们发现这首诗是在暗指战事,暗指与胡人的战争,是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撕杀,但作者并不是直接写打仗的情景,而是用长安城里女人洗衣服发出的声音这个角度来体现出来,应该说别有一番意境。
    黛玉说的这个酒底应该也是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不仅是这些,应该至少有两层含意,一方面自然就是指当时大明与满清之间的战争,要知道书中所描写的第六十二回的故事同时影射着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是两个时间的双重影射,所以分析起来非常复杂,这一点我有专门的文章。也就是说黛玉的诗暗示大明正在与与清人的战争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另一方面黛玉的酒底也是在暗示在八十回以后黛玉与宝玉有夫妻分离的情节,所以黛玉简单的两句酒底居然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意思!估计我们现代人根本不会想象得到。
    而没想到的是香菱在死前听到了同样的“有人家捣衣敲砧声”,那是不是巧了呢?其实这里指的就是李白的这首诗中的意思,是指战事,是指香菱所影射的历史原型死时的大环境是在战争的中,而且是与胡人,也就是满清的交战。要知道作者不但是个很好的小说家,也同样是个诗人,至少对这些有名的古诗相当了解,他在书中用了大量这些著名的古诗中的意境来描写小说的情节,也就是说把古诗的描写的内容用故事情节来写实了,成为书中的故事,所以我们就需要有丰富的国学功底,才能尽可能地领悟到其中的秘密,在这方面我在努力地学习之中,也希望有学问的朋友能够多给我一些提示。
    而这里还写到“寒气侵人”,这也是第八十一回中多次提到的这个寒、冷、风、凉的又一次体现,自然是指满清的大环境,而香菱在这个氛围之中悲惨地死去。而这里香菱自比月亮上广寒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也是为了突出广寒宫的“寒”字,也就是说作者为了告诉大家寒、冷、凉象征满清可以说费尽心思。
    应一些网友的要求,我把我的文章进行了精加工,参考了大家的一些建议,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了,现在大家可以手机阅读,公众号为:vgilhm。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
    
    甄士隐送女登太虚
    香菱的死写得很搞怪,居然忽然甄士隐出现了,还抱着自己痛哭,真是太吓人了,怎么也得先介绍自己的来历再抱吧?不然让人感觉占人家女孩儿便宜。后面香菱之魂回家看望母亲也是这样,也不说一声,上去就拜,吓母亲一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悲痛的氛围,好象古人酷爱这样写。甄士隐哭哭啼啼、碎碎叨叨地把当年的事说了个详详细细,还说“为父思儿一片心切”,而香菱问:“女儿受苦了,父亲怎么这时才来看我?”我觉得这句问得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正确,你这个父亲是真心痛还是假心痛呀?早干麻去了?怎么感觉这个哭太假了呢?而甄士隐居然说:“为父也是万般无奈啊!”所以说真是太奇怪了,既然是这么难,为什么不两个人死后再见?反正离得也不远了。为什么甄士隐非得等香菱现在要死了才来见?不说早两年来梦中相见?哪怕早十分钟来也成呀,这样还能多聊一会儿,不至于还没聊几句就被一僧一道拉走,搞得父女两个人生离死别的还伸手互抓,多一秒钟也不成,似乎只有等到人死之前的一瞬间这样相见才是阴间的规矩。所以感觉这里写得有点象那种俗套子,人为制造一些生离死别的惨景以博得人的同情,可效果却很一般,也许对古人很能催泪,但对于我们现代人可能效果要差一些了。
    
    我说过香菱身上有两层影射,而甄士隐也应该有两层影射,作者喜欢这样在一个角色身上设计了多个含意,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思考。而这里甄士隐还说:“儿将做北邙乡女”,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第一回里,也有类似的描写:
    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这里也提到了“北邙”,其实这有两层意思:北邙又名邙山,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俗谚说:“生在苏杭,葬于北邙”。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在今市区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庙。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自东汉城阳王祉葬于此后,遂成三侯公卿葬地,于是形成“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文化,具有宜耕宜养宜仙游的传统。河南秦王寨遗址--具有帝王雄风、文化龙脉双重历史文化,又有山水风景,成为当地最佳风水陵园。后代多用北邙借指墓地或坟墓。陶渊明的《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这两层意思本来都是对的,但我个人觉得香菱还是象征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她的原型的身份相当高。
    这个时候一僧一道再次出现了,比较奇怪,因为在第一回里他们约好了三劫之后,也就是九十年以后两个人在北邙山相见,可九十年还没有到,两个人就多次走到一起了,比如在第二十五回宝玉和凤姐生病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出现过,所以感觉这些神仙说话也极为不靠谱,也许是作者的思路也有一点的误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香菱死后要由一僧一道领着去天虚幻境销号,在前八十回中,尤三姐是这样的下场,而晴雯死的时候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秦钟和贾瑞死的时候直接是阴曹地府来人用铁链子绑走的,所以这样看来书中每个人的死方式还不一样,为什么男的都去见阎王,而女的都去太虚幻境呢?相比之下宝玉的运气最好了,在第五回里做了一回梦到了太虚幻境一游,还在那里与可卿发生关系,风流快活了一把,之后居然还活着回来了,看来待遇明显有很大不同。
    而甄士隐家原来在苏州阊门,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在这里呢?苏州阊门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当时这里各种店铺多达数万家,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各省会馆纷列期间,正象第一回里描写的那样:“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也就是说这里的繁华天下有名,作者这样写甄家是别有用意的,大家注意看这样两条批语,也许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甲戌侧批: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
    〖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
    也就是说作者用这样有明的繁华地区来影射大的繁华的大明,以小寓大,也算是一种“层级”,也就是说书中的“层级”有多种角度,不光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三层,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81回原文)且说小舍儿被香菱哭声惊醒,忙披衣起来,见香菱颜面如雪,两眼发怔,已经没有气息了。小舍见状忙哭着去那屋里告诉宝钗母女知道,宝钗母女也慌忙赶来,见香菱病亡,都悲声大作。暂时说不到这里,且说香菱往太虚幻境销了号,警幻仙姑怜他一生遭际堪伤,准许他魂归故里与母亲见上一面。香菱谢之不尽,飘飘荡荡往姑苏飞来,看见故乡富贵繁华,人烟熙熙攘攘,更是感叹。当年的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早已不复旧貌,又往大如州去寻母亲封氏。话说封氏在其兄封肃家勉强度日,这日同兄长往集市上买针线家用,忽见一美貌女子立于身旁含泪痴望与他,以为他在家受了父母的气,便要安慰他几句,却见姑娘泣道:“母亲竟把女儿忘了?”封氏诧然,香菱便要母亲看他眉间的胎记。封氏打量着,猛然想起昨晚丈夫给自己托梦说今日将与女儿团聚,如雷灌顶,不觉搂着女儿大哭起来。忽见封肃走来,见他二人相抱倾诉,不解发问,封氏便告诉他知道,封肃听罢也不禁泪落如雨。香菱泣道:“儿今生愚呆,只想待人诚直,便自有善报,却从不曾想世间有妒妇恶夫。儿只后悔心机独缺,落的薄命夭折,如今再多说也无益了!”封氏听了,痛惜伤心,要带女儿回家。无奈香菱身不由己,不能久待,说话间就要告别。封氏、封肃不忍分离,拉了衣裳不放,却见眼前一闪,女儿已不见了。两个仰天大哭,却是空空如也,那里还有半点形迹?
首页 上一页[161] 本页[162] 下一页[163]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9:09:02  更:2021-07-13 19:36:3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