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第151页]

作者:V哥掰谎
首页 上一页[150] 本页[151] 下一页[152]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V哥掰谎 14930楼 2014-09-20 15:36:21
    然而这里这条批语说得太古怪了,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物所影射的 历史 原型本身就是象的,而且还是一定的,难道说这二位 历史 上真的有原型?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示。
    而香菱三岁的时候差点被癞和尚化去出家,黛玉自己也讲过在三岁的时候也差点被癞和尚化去出家,这二位的人生经历居然如此相似,梦中的秦可卿又长得又象黛玉又象宝钗,书中的几个女主角之间的关系怎么这么复杂呀?
    书中既然互相象的人......
    -----------------------------
    @火影奈良鹿丸 14932楼 2014-09-20 16:17:23
    宝钗的骚和淫,应该对的是贾雨村的“钗在奁内待时飞”,应该是趁老公贾宝玉离家出走,把野男人贾雨村勾引到家里去行淫,最后像秦可卿那样被人捉奸,阴差阳错又嫁给贾雨村。没过几天好日子,贾雨村却因贪污被罢免(“雨村见一间破庙里有一煮粥的老和尚,又聋又哑”,这是贾雨村的“图”),然后抛弃了宝钗,自己则出家当了和尚,并且在破庙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等到年老时,有一天正在庙(......
    -----------------------------
    你很能联想,不过没有按照袭人的经历去研究,而是自己发挥。宝钗后面的情节应该跟袭人很相似才对。
    疑问十一:宝玉后来听到秦可卿死讯的时候居然吐血了!他这个反应为何如此夸张?宝玉跟秦可卿到底应该算是什么关系呢?好像宝玉在别人死从来没有过类似的表现。而更让人感觉到神奇的是在第十三回宝玉吐写这里有一条批语: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甲戌侧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袭人见他如此,心中虽放不下,又不敢拦,只是由他罢了。贾母见他要去,因说:“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二则夜里风大,明早再去不迟。”宝玉那里肯依。贾母命人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拥护前来。
    宝玉懂得还挺多,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还知道这么多中医术语,都能自己给自己诊断了。而且吐完以后跟没事人一样,活蹦乱跳地去宁国府了送别秦可卿去了。如果说宝玉吐血是因为跟秦可卿关系太好了,太亲密了也是凑合可以理解的,可这条批语就让人晕了,就算宝玉觉得秦可卿是个管家的好手,不幸死掉了,可他至于吐血吗?
    有人怀疑因为宝玉曾与秦氏梦中有染,所以当场吐血可能还是因情所致,这也是为什么在秦可卿病中期间,凤姐与宝玉在看望的时候,听到秦可卿说得那些话,宝玉居然当面哭了,说明二人的关系确实不太一般。
    其实书中前后死了不少人,宝玉都曾经历过,可都不象这回这样反应如此强烈。宝玉跟晴雯的感情也不错,她死的时候宝玉非常伤心,心疼成那样,可也没有吐血呀?也有人说宝玉跟晴雯没有发生过什么,没有肉体的接触,所以还不至于吐血,可我们再想想宝玉跟秦钟关系非常不一般了呀,应该肯定有肉体上的接触,可秦钟死后宝玉难过了很久,也没见他吐血,所以宝玉在秦可卿之死上表现得非常另类,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这其中一定有深刻的含意。
    而这里的批语为什么要说秦可卿应该是个继家务事者呢?虽然她也参与管理宁国府,可也没有见到有什么大的成绩呀?难道是让她接尤氏的班吗?感觉她跟管理荣国府的凤姐根本没有可比性。再说宝玉是一个“潦倒不通世务”的纨袴子弟,他从来不关心家务事,酱油瓶子倒了都不会去扶的,怎么忽然关心起家务事了呢?这太夸张了吧?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在第六十二回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看看宝玉活得可多潇洒,他才不关心家里这些俗事呢,正所谓宝贵闲人,就算天蹋下来只要不砸到自己,就会跟没事人一样。在第七十一回里尤氏是这样说他的:
    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这些地方都是宝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呆呆傻傻的,饿了吃,困了睡,猪一样的生活。而这一回因为秦可卿之死让他想起了家族大业,还为此吐了血,确实很奇怪,这些古怪的地方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释对成。
    疑问十二:秦可卿为什么会是上吊而死的呢?为什么不选择别的死法呢?应该说自从崇祯上吊以后,汉人就开始流行这种死法,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秦可卿上吊也一下子把那么多研究人员带沟里去了。应该说《红楼梦》中上吊的人很多,但实际上也有别的死法,比如尤三姐抹脖子,金钏跳井,可秦可卿居然不说换个死法,非要上吊,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里面隐藏一段历史,而且是与崇祯无关的一段历史,鲜为人知,估计当今世界上根本没有人会往那个方向去想。应该说秦可卿上吊而死,是作者对我们的一种暗示,而这种暗示要结合秦可卿身上发生的其他故事来一起解读,可惜的是秦可卿的情节被删掉了太多,所以人们也就对此毫无所知了,成了千古之谜了。其实就算这些内容保留下来了。或者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石头记》钞本上有完整的秦可卿的故事,相信现在的人们也不会立刻能悟出其中的真谛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不是太了解,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比如先秦的是诸子百家,唐朝有诗,宋朝有词,元朝有曲,明清有小说,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流行的主流是小品和段子,这都是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
    《红楼梦》成书的时代人们都流行什么样的文化很少有人去研究。我相信书中的不少隐写的情节对于那时的人们很容易明白是在指什么,所以关于秦可卿身上的这些暗示应该也是那时约定俗成的事。那到底秦可卿上吊自杀象征着什么呢?如果不是影射崇祯之死,哪是在影射谁呢?所以能够正确解释她上吊的含意,也是对秦可卿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其实我总结的问题应该远不止十二个,总之合并成十二大个,容易让大家记住,也跟《红楼梦》的作者学的,凑个数。也许我有可能丢下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帮我补充,我会将其放到我的文章中,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全面,以求挑战,从而使我的理论更完善。
    应该说本文中这些疑问都是很难回答的,如果想找出秦可卿真正影射的历史人物,必需要能合理地解释以上所有这十二大疑问才成,可以确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真的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秦可卿之谜被人们猜了三百多年,大家还是对她所影射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
    所以说《红楼梦》一书的命运真是曲折多多,现在在“红学”错误理论的影响下,对秦可卿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象样的结果,有胆子大些的人在清朝历史中玩“关公战秦琼的游戏”,得出的是荒诞之极的结论,根本不值一驳,应该说没有一个专家可以面对本文中的这些问题。虽然现在开始有些人认识到此书的背景是隐写明末清初,但他们狭碍的理念与苑囿的思路也将自己引入岐途,往往不知道迷途知返,而是一条胡同走到黑。我一直在强调作者不仅是个大文人、大文豪,而且还应该也是个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仅用文学的思维来认识他们的作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作者的创意简直变态得很。
    哲学中有一个观点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说法是很对的,尤其是在“红学”研究中,绝对不能钻牛角尖,要眼界开阔,善于合理的将种各资料进行广泛联系,并能够找到多路途径来互相验证,才有可能走对了路。不能望文生义胡联系,而且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时刻进行修正,而不是明明看着有问题,面对那么多有力的质疑还铁嘴钢牙,那真的跟邪教不远了。
    当然这些都是方法论的范畴,除了这些,还要看自己的悟性了。相比之下,现在是“红学”研究的一个最好的时机,因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且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得到多得多的资料和信息,民智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交流也有了很多的途径,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把“红学”研究上升一个高度,否定各种“红学”谬误,那也是这个大时代的悲剧,也让我们愧对我们的先人在那样可怕的环境下为我们留下的世间罕见的史料。
    秦可卿这个角色之所如此难解,是因为作者对她的设计完全违反了我们一般人的思路,而且要求研究者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的知识。也就是说作者设置这些谜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为了广大普通的读者,而是为那些大才子、大文人猜的,所以真正能破解的人需要深厚的国学功底。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作为我这样一个理科生来说实在是强为所难,但我的优势就是脑子不死板,不是一成不变的,勇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反思各种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善于用灵活的思路来分析问题,在兴趣的趋使下不断钻研相关史料,相应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一些的不足。
    经过我多次的推倒重来,终于能够一层层地剖析了秦可卿这个角色,得出了让我震惊的结论。我认为秦可卿身上有着三层影射,一层一层的设计得非常巧妙,一层比一层藏得深,三层是个有机的整体,都很有象征意义,也就是说为什么秦可卿的原型如此难于解读,因为从来没有人看出过她身上所影射的不止一层影射,所以把三层的事搅在了一起,放在秦可卿一个人身上,自然是越看越乱了。其实作者和批书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暗示,但又不太明显,而且太难以置信,所以一直没有让人真正悟出其中的奥秘,也辜负创作者样的一片苦心。
    而我的这三层理论是建立在秦可卿的故事没有完全删除的情况的解读,应该说是非常全面的,每一层影射都能回答本篇文章中的一些疑问,三层影射正好能全完合理地回答所有问题,我甚至还可以参照三层影射的人物所对应的历史材料,可以告诉你秦可卿与贾珍偷情的一些细节是怎么回事,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些不知道的细节以及原因,应该说相当神奇!同时我也将告诉大家秦可卿的故事被删的真正原因,进行删除的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删除的后果。我将会由浅入深,一点点解读,而且努力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让大家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她,努力使大家能够非常信服,从而彻底了结秦可卿迷案。
    这三层中第一层相对容易找出来,只要认真看懂了我前面的文章,就有可能悟出个大概来;而另外两层应该说非常难,尤其是最后一层,应该说难到了极点,我相信不是我的灵光乍现,这个问题不知道还要等到哪年哪月了,这一点也不夸张,之所以我这么不客气,因为这是画地为牢,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没话可说,因为我早说过,这个“红学”圈子是个江湖,特别的混乱,防不胜防。
    之所以我对我的理论这样有把握,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我确定的故事背景是可靠的,几个主要人物王熙凤、黛玉、宝玉所影射的历史人物可以成为我确凿的证据的基础,这是当今所有专家无法比拟的。而基于这些条件,我能够给大家彻底揭开一个真正的、全新的秦可卿身份之谜。为了讲得深入全面,我在后面还将有好几篇文章。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第二十二章 秦可卿之死的时间错乱
    在《两株枯木》一文我介绍了黛玉姓“林”的原因,因为明末的两个皇帝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木”字,黛玉姓“林”是指生活在天启朝和崇祯朝的朱由检之意,这也是指《红楼梦》这部隐写的历史主要讲述的主要时间范围,应该说这个解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为解读此书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线索。如果想知道秦可卿的原型,也必需将其放在这个大的时间框架下来研究,有一个宏观的眼光,而不是仅盯着一些小的细节不放,而且要多方面契合,应该把我在前文中提到出来关于秦可卿的十二个谜团都一起全都给解决了才成,貌似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所以通过对秦可卿的解读,可以让我们对《红楼梦》的整体认识得到一个飞跃,同时可以与其他方方面面的推测互为印证,从而更能证明整体理论的正确性。
    而想能做到全面系统地确定秦可卿身上的秘密,并且能够找到充分、详实、可靠的结论,解开所有关于秦可卿身上谜团,相信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而不是简单地猜测,在这方面一定不要用传统的解读方式,非常需要有想象力。
    在前面关于黛玉丧母进贾府的情节中,我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射历史的时间点,也就是崇祯皇帝丧母的时间: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应该说这个发现具有史诗性的意义,因为有了这个极其重要的时间点,我们的“红学”大厦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支点,眼前一下子就清晰了,就可以在上面顺藤摸瓜找出精彩的历史来。比如在1614年之后,出现的主要事件就是宝钗一家进贾府,我根据刚才这个支点推论出这是在影射满清在1618年开始打大明江山的主意,与明朝公开做对,书中用宝钗与黛玉开始争宝玉来形容,这一结论就是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得出的,我在前面的分析中找到了不少证据,应该说可靠性很高。
    而之后书中介绍了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去逝,这似乎应该是影射1620年崇祯皇帝的父亲之死,这一个时间点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我们就再不是象以前人们那样盲人摸象了,也就是说我比其他的研究者具备更多的可靠的论证基础,有这些得天独厚优势。
    然而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的时间是错乱的,书中交待的很多时间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仿佛根本对应不上,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用书中的时间来推测历史上的时间,而且秦可卿之死的前前后后的时间充满了这类的错乱的地方,让人实在是头疼,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难题。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不光是秦可卿之死的时间有矛盾,其实《红楼梦》中的大部分的时间描写都是问题重重,而且相当突出,我有一种感觉,书中提到的日期是不能用来与历史上的日期进行对照研究的,比如在第十一回里有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描述,如果你查找《万年历》然后按这个时间去研究真实的历史,肯定是把自己越搞越糊涂,因为这些都是“假语村言”的一部分。
    再比如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而她所影射的崇祯皇帝的生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所以这两个日期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没有办法互相参照一下。又比如凤姐的原型是魏忠贤,而魏忠贤最火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可凤姐在书中的年龄也就二十多岁,所以这个年龄就无法类比。
    另一方面就小说本身的故事而言也有很多地方的时间前后有矛盾,让人很是困惑,只不过我们平时只关注表面故事,所以根本不太在意这些细节。比如在第三十九回里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纪,这段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也就是说贾母说的“好几岁”至少应该是三、五岁,甚至更多的样子,那么此时贾母至多七十二岁左右。可到了七十一回却给贾母过八十大寿,也就是说从第三十九回到第七十一回至少为八年时间,甚至更多,但宝玉似乎一直没有长大多少,这段时间前后他一直十三、十四岁左右,这实在是让人感觉怪怪的,这是怎么回事?
    另外还有,在第二十六回里,薛蟠假冒贾政的名义让茗烟骗宝玉快点出来一起去吃酒时说:
    “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
    从薛蟠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天是五月初二,于是宝玉只好去吃酒,晚上醉醺醺地回到园中。而黛玉因白天与宝玉拌嘴,所以这天晚上来怡红院看看情况,不想遇到晴雯发脾气不让她进去,而且她还看到宝钗从怡红院里走出来,于是让黛玉醋性大发,哭了一夜。紧接着到第二十七回,第二天黛玉哭哭啼啼地去葬花,然而这一回一开始出现了非常古怪的描写: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这里居然出现了时间倒流,从昨天的五月初二左右一下子回到了四月二十六日,这是又怎么回事?古人也知道玩穿越剧吗?作者为什么要犯这么明显的大错误呢?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我个人感觉黛玉葬花是早本的故事,原因是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所以很有可能是早本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虽然此书经历过“增删五次”,但这个文字一直保留着,因此这其中孕藏的含意相当丰富,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第十八回有一条批语说得很到位:
    〖蒙双行夹批:至此方完大观园工程公案,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黛玉葬花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薛蟠刚才的故事片断很有可能是后来“嫁接”过来的,这涉及到对“增删五次”过程的分析了。关于这类问题,我在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对此进行介绍。
    书中这样时间错乱的情况还有很多,再比如第十六回里传来消息说元妃要省亲了,于是贾家个个欢心鼓舞,开始准备建大观园迎接元春,上上下下一片忙碌。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秦钟死了,于是宝玉悲痛欲绝,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但到了第十七回一开始,这个时候大观园居然建成了,快得出奇,书中这里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
    又不知历过几日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
    到底建了多久呢?书中在这里打了个马虎眼,不告诉你具体的时间和日期,让大家感觉不出过了多久,当然了,有人说这是艺术加工,但这个加工得有点太离谱了,因为之后接紧着宝玉的表现非常奇怪:
    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
    也就是说大观园都建好了,可宝玉还没有从秦钟之死的悲痛中缓过劲儿了,这个实在太夸张了吧?晴雯死的时候宝玉也相当痛苦,可好象很快就过去了,到了新的一回以后跟没事人似的;当宝玉听到秦可卿的死讯的时候都夸张得吐血了,可也没有伤心那么久。不知道他对秦钟这种“基情”怎么会深到这种程度?
    要知道北京在八十年代建造了一个大观园,用比古代先进得多的技术,而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动用的是国家的力量,可前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搞定,而且感觉其规模远比书中描写的大观园小得多,书中描写到: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北京的大观园从哪个方向上来看一里左右,这样算来建起来应该容易得多了,可还花了那么久呢,如果真的按书中描写的大观园的规模来建,感觉二十一世纪今天的技术也得建个好几年,而且花得都是纳税人的钱。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首页 上一页[150] 本页[151] 下一页[152]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9:09:02  更:2021-07-13 19:36:0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