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第33页]

作者:山茅2018
首页 上一页[32] 本页[33] 下一页[34]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续  前)

    老黄牛一连几天都没到工地上来,听王有才说后,工地上的人都晓得他的事,都很难过,也都很无奈,却又帮不上啥忙,因为人死不能复生。

    第三天,大家坐在一起歇气时,王有才说:

    “老黄牛人不错,家里头也恼火,大家少抽几根烟,给他凑几个钱吧。跟老子先说好,是自愿的,不勉强。”

    王有才带头出了5块钱,边说还边睃了宗陵一眼。他在心头想,跟老子你这个当班长的,也不跟老子主动招呼大伙凑几个钱,帮帮老黄牛。宗陵不是没有想过这事,他怕自己起头,出多了舍不得,出少了别人说闲话。一看王有才出了,一点也没有犹豫就掏出5块钱。

    李轼、杨建国都出了5块钱,十多个人给老黄牛凑了40块钱。陈老大也出了2块钱,他对李轼说:“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我跑江河几十年,也不敢在滩口救人。”

    几天后,老黄牛又来上班,还像原来那样,很卖力地干活路,像啥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看他这个样子,大家想说的话都没法开口,只能巴望他早点摆脱悲痛。宗陵代表大家把钱给他,老黄牛把钱收下,眼泪出来了,啥话都没有说,只是抱拳冲大家作了一揖。

    休息时,王有才和李轼坐在河滩的鹅卵石上,王有才递了一根烟给李轼,自己也点上一根。两个人抽上后,他对李轼说,老黄牛也是一个硬汉子,搬到他家院子后,他从来没有见老黄牛哭过。李轼点点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老黄牛这次是真到伤心处了。

    王有才过去在李轼心目中,就是一个江湖混混,有强横一面,也有仗义一面。这次对黄四的死,却流露出人性中善良本性的一面,让李轼对他刮目相看。

    老黄牛和陈老大坐在船板上,两个人也没有说话,默默抽着叶子烟。两张刻满沧桑的脸,在烟雾中时隐时现,一个失去了亲儿子,一个失去了亲侄子,或许他们的心灵更能相通。不多一阵子,船板上就堆起一堆烟灰。

    (第141章    黄家丧子      完)
    @冷月888 2019-08-28 12:21:45
    追读跟贴,继续盖楼支持楼主好文,加油。
    -----------------------------
    文友好
    @冷月888 2019-08-29 10:09:07
    精品佳作必须天天支持!祝朋友事事顺心,吉祥如意!
    -----------------------------
    文友好
    第142章      量力而行

    没过几天,洪水开始退了。涨水快,退水却是慢慢的。

    在江边,李轼和吴能等人说到老黄牛儿子淹死的事,几个人都默然。过了一阵,吴能感慨道,金沙江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大自然的骄子,千万年来无私地滋养人类,人得感谢它,敬畏它。要不敬畏它,就成了真正的洪水猛兽,吞噬生命只在瞬间。他对李轼说:

    “李轼,其实你们那天也是很悬的。我看你们上岸的地点,离滩口就三十来米,真要收不住,冲下去,那真就难说。你可能没问题,方二可能就悬了。”

    “老吴,我咋个就悬了!未必我还不如李轼?!”
    方二一听吴能的话,很不高兴,这不是瞧不起他吗?本来正在沙地上做倒立行走的他,立即放下身子反问吴能。

    吴能一听方二反问他,就笑起来,他晓得方二的禀性。他目睹过李轼他们“斗滩”,晓得其中的凶险。有一次李轼邀他一试,他想了一想,摇头拒绝了,说太悬。年长几岁,对生命的认识自有不同。这时,很诚恳地对方二说:

    “方二,你游泳游得好,这我承认。你比李轼游得快,这我也晓得。但石龙滩那个地方,你肯定不行,我也不行。李轼是多年在那个地方斗滩,对那里的水势地形都熟悉。

    我们几个人中,除了李轼,其他人都很难脱身。在那种地方,速度用不上,体力也用不上,完全靠经验,靠感觉,而这种感觉,不是一天二天的事。真要换我一个人去救黄三,我也没那个胆量。”

    (待  续)
    (续  前)

    方二一听连吴能都承认不行了,心气低了下来,但心头仍不服,他扬起浓眉,口气很不以为然:

    “那我不也是去救黄三了嘛。”

    旁边的钟益生抢白他:“方二,你是愣头青胆大,不晓得那里的厉害,晓得了就不一样。你是在游泳池里泡出来的,李轼是在江河里泡出来的,你咋能跟他比?再说,方二你也是没意思,凡事都要争过高低。”

    钟益生的话也说得很不以为然,他历来反感方二争强好胜的性格。

    方二一想,是呀。争来有啥用?就不再说。又去沙地做徒手倒立。

    吴能对李轼说:“那天我就想问你一个问题,万一你和黄三被水冲下滩口。你还会救他吗?”

    “从理性上说,我不会再救他,我得先顾自己。因为那种乱流中,我肯定抓不住他。就算能抓住他,那娃儿不配合,你们也看到,他乱抓乱扳,真要缠住我的手脚,我也完蛋。再说那种狭窄弯弯拐的地方,手脚都放不开,两个人都要想脱险太悬。

    话说回来,真要在水中时咋个办,不好说,死活就是那几分钟,根本没功夫多想。那可能就凭感觉,凭过往的经验办,有可能救他,也有可能不救他。生死结果就看他的造化。”

    吴能点点头没说话,意思是明白了。正在倒立行走的方二听到了,对李轼的话感到有点奇怪,放下身子过来问:

    “李轼,你后面说的我能理解。但你前头说理性上不想救这娃儿,这是为啥?见死不救?”

    对方二的问话,李轼没有立即回答,用冷峻的目光扫过对方惊愕的脸,说了一件印象很深的事。

    (待  续)
    (续  前)

    文*革前夕,一本写欧阳海的小说在青年中引起反响。李轼他们班上组织讨论,讨论中涉及到一件具体事,究竟是该书中的一个情节,还是当时报纸上的一个新闻,他记不准了。事情是:

    河对岸的房子失火,这面岸上的战士都游向对岸去救火。其中还有一些不会水的战士,也纷纷下水想到对岸去。

    讨论主旨就是要学习战士这种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尤其是要学习那些不会水的战士,敢于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

    李轼在小组讨论上说,在这种情况下,会水战士的精神和做法都值得学,不会水战士的精神和做法都不能学。第一,这是蛮干。你不会水根本到不了对岸。第二,这是添乱。你下水后,还得有人来救你。

    后来老师和一些同学批评他,说他思想落后,观点不对。李轼说我不晓得自己观点错在哪里?我也不认为自己思想落后。有同学问他,要是换了你在现场,你又不会水,你咋个办?

    李轼说,我肯定不会下水,除非我能找到工具过河。
    * * *
    李轼讲到这里,眼里仍是冷静的神色,很淡然地说,当年同学间为这事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我做事的原则是量力而行。老吴、方二,你们刚才问我问题的答案也在这里头。

    吴能长眉一展:“我同意你的观点。过去的一些教育不顾实情,往往是人为的拔苗助长。”

    正在堆沙塔的钟益生,听李轼讲的事,就想要是在学校那时,他说不定也会批评李轼。现在他也同意李轼的想法,做不到的事,就不要添乱,说不定效果反而好些。等吴能话说完,他就说:

    “李兄,你这一说,我也想起一件事,也在那年。我们那条街失火,消警就把路都封锁了,根本不让其他人去救火,街上住家的人准出不准进。群众质问消警为啥不让大家帮忙救火,消警的回答就是怕老百姓添乱。我当时也觉得消警不对,现在想来还是有道理的,救火也需要专业知识。”

    “恐怕也有考虑老百姓人身安全的方面,还有保护现场等原因。方二,你咋个看李轼他们讨论的那件事?”吴能走到方二跟前问。

    (待  续)
    @关中马 2019-09-02 08:26:18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续  前)

    在沙地上走动的方二,也在想这种事,他想的是现实中说的和做的很难一致,听到吴能问他,停下来回答:

    “这事看咋个说。像李轼说的,理性考虑时能说清,具体到事情中就另当别论。就拿这件事来说吧,当兵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长官一声令下,那当兵的不管会水的还是不会水的,肯定都得扑通扑通地跳下河去。

    那你说这种精神和做法不该学吗?要是当兵的不服从命令,那以后这兵还咋个带?战还咋个打?”

    “方二,我跟你说,要是这样的话,就应该打长官的板子,他无视士兵的生命。对岸几间破草房着火,烧光了也不值几个钱,要是淹死了几个战士,孰大孰小?退一万步,就算是在战场上,也不能盲目冲锋呀?随便牺牲军人的生命!”吴能反驳方二。

    “老吴,你这就是书生之见喽!真要在战场上,情况总在变,哪个跟你分得清那么多。啥是盲目啥是不盲目?啥是随便啥是不随便?军令如山倒!命令一级一级给你压下来,让你冲你就得冲,真要是冲错了,那也是事后总结的事。再说。打仗就得死人,这是免不了的!”方二说得激动起来,眉毛扬起,手也开始比划。

    “我当然晓得打仗要死人,不是要争取少死人吗?方二,你咋个不明白这个道理呀!”吴能不高兴地一皱长眉。他停下走动,觉得今天的方二太认死理。

    方二敬重吴能,平常不跟逞能抬杠。他但自诩对军事知识熟悉,一谈这方面,就不让步了:

    “老吴,你那只是一种愿望,打仗双方都是这样愿望的,但愿望只能是愿望,跟实际是千差万别的。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们肩章上的星星,都是士兵的命换来的。”

    (待  续)
    @贰拾叁划 2019-09-03 07:20:18
    支持
    -----------------------------
    文友好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9-03 08:49:00
    拜访,问好
    -----------------------------
    文友好
    (续  前)

    钟益生在旁边笑起来,对李轼说,李兄这事是你提起来的,你躺一边没事一样,他们两人倒争得不可开交,你还不劝劝。

    李轼躺在沙滩上也笑了,说他们爱争就争吧。那年在班上讨论时,我就没有跟同学争,双方价值取向不同,争不明白的,他们说服不了我,我也不想说服他们,各人按自己的方法做就行了。

    我有时就想,比如说这上山下乡的事,是政府的号召,很类似长官让士兵冲锋,你不去,在去了人的眼里或旁人的眼里是不是跟逃兵一样?是不是就是临阵脱逃?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在我们心里,益生,你说我们会这样想吗?不同的双方能说清这事吗?

    李轼看钟益生点点头,就没再往下说。抬起头对吴能说:“老吴,在我们这里,你年长,你得让方二,别争了。”又对方二说:“我们工地上有几个当过兵的,还有一个工头当过营长,打过不少仗,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找机会跟他们摆摆龙门阵。”

    “都是一些小官,不必了!”方二不屑地摇摇头。

    李轼一愣,正在诧异,心想方二今天咋了?吴能却笑着说:

    “李轼,你忘了,方二至少是要指挥一个团的。犯得着去跟一个营长摆龙门阵吗?”

    “哦,失敬,失敬。”李轼开玩笑地回答,像恍然大悟一样。

    “咋了,老吴,你还不服!还在阴阳怪气的。”方二剑锋所指,仍是吴能。从初中认识吴能起,他就坚信自己总有一方面要强过吴能。差点就当上飞行员的方二,自认在军事问题上比吴能在行。

    “我服,我服。我是真服了。”吴能边说边夸张地举起双手,做投降状。

    沙滩上的人,连方二在内都笑起来。大家一笑,事情就过去了,说先游一阵再说吧,就一齐下水,向江心游去。

    (待  续)
    (续  前)

    钟益生在旁边笑起来,对李轼说,李兄这事是你提起来的,你躺一边没事一样,他们两人倒争得不可开交,你还不劝劝。

    李轼躺在沙滩上也笑了,说他们爱争就争吧。那年在班上讨论时,我就没有跟同学争,双方价值取向不同,争不明白的,他们说服不了我,我也不想说服他们,各人按自己的方法做就行了。

    我有时就想,比如说这上山下乡的事,是政府的号召,很类似长官让士兵冲锋,你不去,在去了人的眼里或旁人的眼里是不是跟逃兵一样?是不是就是临阵脱逃?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在我们心里,益生,你说我们会这样想吗?不同的双方能说清这事吗?

    李轼看钟益生点点头,就没再往下说。抬起头对吴能说:“老吴,在我们这里,你年长,你得让方二,别争了。”又对方二说:“我们工地上有几个当过兵的,还有一个工头当过营长,打过不少仗,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找机会跟他们摆摆龙门阵。”

    “都是一些小官,不必了!”方二不屑地摇摇头。

    李轼一愣,正在诧异,心想方二今天咋了?吴能却笑着说:

    “李轼,你忘了,方二至少是要指挥一个团的。犯得着去跟一个营长摆龙门阵吗?”

    “哦,失敬,失敬。”李轼开玩笑地回答,像恍然大悟一样。

    “咋了,老吴,你还不服!还在阴阳怪气的。”方二剑锋所指,仍是吴能。从初中认识吴能起,他就坚信自己总有一方面要强过吴能。差点就当上飞行员的方二,自认在军事问题上比吴能在行。

    “我服,我服。我是真服了。”吴能边说边夸张地举起双手,做投降状。

    沙滩上的人,连方二在内都笑起来。大家一笑,事情就过去了,说先游一阵再说吧,就一齐下水,向江心游去。

    (待  续)
    不好意思,说是操作不成功。再上传一遍后,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都出来了,重复了,致歉。
    @冷月888 2019-09-03 22:42:19
    追读跟贴,拜帖学习,继续盖楼支持楼主好文,加油。
    -----------------------------
    文友好
    (续  前)

    洪水虽然是退了,但现在的江水还是洪水期,依然激流澎湃,波涛汹涌。人一下水,还不到江心急流,就被冲得老远。钟益生和李轼从下游处爬上岸来,吴能和方二被冲得更远,还没上岸。

    钟益生甩着脑壳上的水,对李轼说:

    “不要说是石龙滩,就是在这洪流中,一个刚学会游泳的人卷进去,也是必死无疑。真是无巧不成书,没想到那天救的人是你们工地上人的娃儿。可惜晚了一步,没有救活另外那个娃儿。话又说回来,他也算烧高香了,这个娃儿尸体找到,那个娃儿又活下来,要再晚一根烟的功夫,他那另一个娃儿也悬。李兄,他不晓得是你救了他娃儿吧?”

    “我没跟他说,觉得没必要。不晓得王有才跟他说了没有。这几天,我都没敢跟老黄牛提这话头,晓得他心里悲痛,也不晓得该说啥好。过去船夫子陈老大老爱说一句话:大河没底底,小河没盖盖,河中淹死会水匠。这两天也不说了,也是怕勾起老黄牛的伤心事。”李轼也使劲甩着脑壳,不是为了甩掉水,是为了甩掉心头那点阴影。

    他这几天在想,吴能救起那个假如是黄四娃,是不是要好些?其实心头也明白,世间哪来“假如”呢?

    “不说为好,时间久了,慢慢就缓过来。”钟益生多少有点猜到他在想啥,把话接过去了。

    远处,吴能和方二两个人已从下游上岸。

    眼前的金沙江默默不语,只顾昂首阔步奔腾赶路。它在窃笑人类总想征服它,总想挑战它的力量。李轼想金沙江是一条胸怀博大的江,它不愿意任何人葬身在它的怀中,它只希望人们在它怀中体验到自由奔放的激情。

    (第142章    量力而行    完)
    第143章      双江秋涨

    9月,虽已进入秋季,水势仍然很大,气温倒是降下来了,不再像8月间那样酷热难挡。李轼坐在江岸,河风习习,白帆点点,眼前江景,一览无余。

    金沙江从城区南边经过,由西向东奔去,岷江从城区的北边绕过来,往南而来,两江相汇,此地故名合江门。

    两江汇合之初,也是泾渭分明,岷江水清亮徐缓,金江水浑浊急速。合流之后,水色黄绿交错,奔流一段,才浑然一色,继续向东而去。

    合江门对岸的东山还有一些寺庙遗址,还有南宋军民抗击元朝大军的山城遗址,这些记载只能从书中去翻寻了。

    李轼印象深的是山上的白塔,正对着这惊涛拍岸的三江口,塔有八层,顶层已经穿通。他少年时和杨建国去耍过,从顶层缺口翻上去,站在塔顶眺望戎州城,街区如在脚下一般,非常清晰,瓦脊连排,如鱼鳞般,能数出城中那仅有的几栋高楼。

    极目远眺从远山处奔来的两条大江,围绕着城市,近在咫尺的是城西的翠屏山,四季青翠,如屏障拱卫着戎州城。

    合江门处,据说清朝时建有一合江楼。合江楼与金沙江岷江构成“江楼夜月”美景,天上一轮明月,两江中又分别有一月,水中之月随波晃动,若隐若现,充满诗情画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合江门处明代建有一夹镜楼,从此楼观景,可见到金沙江和岷江交错之间的一轮明月倒影。金江之水浑,岷江之水清,故而一半月亮明,一半月亮暗。古人将月比作镜,两江之水形同夹着一个镜子,夹镜楼即取此意为名。

    这两种美景李轼从未见过,听说而已。他想不要说这些楼宇早都不在了,即便在,不在特定的时辰,恐怕都见不到这些景观了。

    (待  续)
    @冷月888 2019-09-05 08:09:27
    追读跟贴,拜帖学习
    -----------------------------
    文友好
    谢谢各位文友
    (续  前)

    合江门还有另一道景观,叫“双江秋涨”,说的就是当下这个季节的风景。李轼眼前的两条江都赶上了涨大水的时候,江面宽阔,浩浩无涯,江水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两条江的洪水千军万马般往下狂泻,为了争道,两条不同颜色的激流碰撞在一起,像两兄弟摔跤较量,撕扯着纠缠着,拧成了一条麻花般的水流,喧哗着争着往前挤,慢慢又汇成一体融为一色。

    两条江的洪水碰撞在一起,巨大的力量消减,大部分水流奔下游而去,中间一小股水流则形成洄水,倒流向合江门。

    这就是“双江秋涨”画面。对文人雅士来说,这也许真是一大景观。对干体力活路的人来说,又是另一种观感
    * * *
    金沙江下渡口的轮渡,从城区到南岸时较省事,斜着顺流就过来了,回去时就很费劲,必须逆流而上。

    这时的金沙江,江水狂暴肆虐,它不想让任何事物逆着它向前。轮渡被激流往下冲,轮渡利用两江洪流间形成的洄流,慢慢往上游开,行到水流最汹涌那一段,那船就像搬运工在上坡时一样摇晃着,一步一步号叫着、挣扎着往前挪。

    (待  续)
    谢谢各位文友
    (续  前)

    合江门再往岷江上游走一点是东门码头,人们口中习惯叫洋码头。这两个地方都是戎州城有名的大码头,江岸高耸,台阶陡峭,很是雄伟壮观。

    再往上游走就是水东门等码头,自古从岷江上游下来的木船就停靠在这一线,如今往返于上游嘉州和戎州的轮船就停靠在东门码头。而往返于戎州和下游江州、渝州的轮船也停靠在这里。

    再往更远的上游还有另外一些大小不一的码头。所以,江边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各种船舶,首尾相连,桅杆林立,一眼望不到头。

    这些码头也是许多码头搬运工谋生的场所。码头上没有缆车一类的机械,所有货物全靠搬运工肩扛背驮上岸。码头越是陡峭雄伟,搬运工的劳动强度越是大。由于台阶陡且窄,货物包无法抬,也无法挑,只能靠单人扛或驮,别看货物包重的也不过二百来斤,难在途中没法歇脚,必须一气到站。

    李轼曾跟朋友去洋码头看过,当时就倒抽一口凉气,晓得吃不消,提都不敢提就打消了念头。从李轼所在位置望过去,那台阶上的搬运工,像蚂蚁搬家一样,一个一个的在台阶上艰难地慢慢挪动。

    (待  续)
    (续  前)

    李轼干活路这个简易码头,刚好在金沙江南岸一侧的尽头,长江的起首之处,既能看到合江门,又能看到白塔。

    身旁的金沙江从西奔过来,对面奔过来的是岷江,长江汹涌澎湃地往东而去,除河滩上起伏的巨石,原野布满绿色,生机勃勃。它们身后是连绵雄峙的七星山,山巅的黑塔与隔江的白塔遥相呼应。

    江面上的船只,往上走的往下行的,川流不息。江心多是下行的船 ,一般吃水很深,因为都是重载,船帆高扬。

    划桨的船夫们交错站在船板上,通常一面是八九个人,先是领喊号子的人悠长的号子声,还透着轻松婉转,众船夫身子往前俯,手中的船桨向前轻快地掠过水面。

    与此同时,附和着领喊人号子的尾音,众船夫们一齐帮腔呐喊起来,声音短促雄壮,船夫身子向后仰,手中船桨切入水中向后用力划去。

    那号子声雄壮、激昂,一张一弛,船夫有节奏地划着桨,船借着水势和风力,像箭一样地奔向下游。要是离岸边远,看不见江水,看不见船身,只见一张白帆滑过绿色的田野。

    (第143章    双江秋涨      完)
首页 上一页[32] 本页[33] 下一页[34]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5 00:15:58  更:2021-07-05 00:53:0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