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第31页] |
作者:山茅2018 |
首页 上一页[30] 本页[31] 下一页[32]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关中马 2019-08-01 08:36:52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
第137章 江河横溢 已经是9月中旬了,金沙江的洪水水势仍然很大,浩浩荡荡的江水一点不晓得疲倦似的,照旧气势磅礴地向前冲。这个时候的金沙江基本上还维持着全年的最高水位,每年八九月份都是金沙江洪水高峰期。 此时江面泱泱荡荡,江水如猛虎下山一般,咆哮着,跳跃着,大口大口地吞噬着两岸的原野,所有能吞食的东西都不放过。那岸边土地,被江水浸泡、冲刷,掏空了下面,不时就有一段岸土,哗啦一下,就坍塌进江里,涌起一阵昏浪,瞬间就被溶化卷走了。 洪水期间的江水很混浊,江水裹挟着两岸汇进来的污泥浊水,泛起的泡沫,在江面上形成连续不断的浊流。正是这裹挟泥沙俱下的金沙江,有一种巨大的净化能力,像一个不知劳累的清道夫,一年一度地清理沿江两岸的杂物。 这时,在主河道上游泳已不安全。水势太大,流速很快,漂浮物很多,水情复杂,漩涡、暗流一个接一个,难于判明。这时候的洪水实际上也是达到顶峰后的徘徊,再过十天半月,洪水就会迅速退去。 李轼他们常游泳的地方,在这种洪水季节早被淹没了。而小河湾——犀牛荡的水,漫过石龙滩的石梁和大江汇在一起,李轼他们有时也去犀牛荡游泳。这时,李轼他们下河已经不是为了游泳,只是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与水亲近,解解暑热罢,大家在一起还是为了摆摆龙门阵。 去犀牛荡上游必须经过凉江沟。 (待 续) |
@冷月888 2019-08-01 12:32:09 拜读精品佳作,强势顶贴支持,文友加油。 ----------------------------- 文友好 |
谢谢文友 |
(续 前) 凉江沟冬日水很少,最窄的地方,人可以一跃而过。洪水季节则有二十多米宽,成了一条小河。凉江沟外是洪水湍急的河道,而沟内水较平稳,实际上是河道里的水倒灌进来的,仅二十来米的宽度,成了一个天然的游泳场。 都是一些几岁或十来岁的小娃儿在那里瞎扑腾,因为不宽,从一方下水,用力一扑,再赶紧划拉几下,就可能游到对岸。所以成了许多小娃儿初学游泳的一个场所,别看就二十来米宽的一个小河沟,却成了像游泳池一样人多的地方。 像往常一样,他们到了犀牛荡上游,找了一个稍为荫凉一点的岸边,各自找地方躺下,把草帽扣在脸上,免得太阳晃眼。他们就摆起龙门阵来。 钟益生躺在地上先开口:“诸位看了今天的报纸吗?” 躺在地上的方二今天忘了戴草帽,摘了一张比草帽还大的芋头叶盖在脸上,听钟益生问话后,没抬头,在芋头叶下说: “听你这口气,是有啥消息?要有,你就直接说嘛,还绕啥弯子嘛。” “钟益生,你是不是说的周恩来和柯西金在机场的谈话。”吴能也没有转动身体,像方二那样在草帽下发问。 “对,老吴,我就是说的这条消息。”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在首都机场会见了从河内参加胡志明 葬礼后回国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 柯西金。双方进行了坦率的谈话。”吴能一下坐起身来,把草帽扣在头上,一口气把这条消息背出来。 “老吴,你真行!一字不差地背下来。”钟益生慨赞了一句,在草帽下面又问李轼,“李兄,你看到这条消息了吗?” (待 续) |
@关中马 2019-08-01 08:36:52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
(续 前) 李轼也看到这条消息,是昨天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就是吴能背的那短短的一句话。城市中心的大观楼是市图书馆,楼西侧有一个公共阅报栏。 大观楼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三层楼的木结构中一根铁钉都没有,全是卯榫组合。楼上冲西匾额题为“西南半壁”,颇有特色,口气也颇大,向东匾额题为“大观楼”,泛泛的一个名字,国内叫“大观楼”的建筑有好多。 不过这场运动一来,已经楼是名非,像城里一些街名改为“反帝”“反封”“反修”……一样,大观楼的名字也改成了时尚且富有革命内涵的“东风楼”。出典自然是源于领袖语录“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不过,在多数市民口中还是习惯叫“大观楼”。 今天上午,李轼去图书馆时,在大观楼阅报栏也看到该消息了。当时他就想这肯定与中苏边境上的战端有关。当钟益生问到他时,他也没有探头出来,因为太阳实在太毒,只在草帽下回答: “看是看到了,也等于没看到一样。这就是典型的外交辞令,说它啥都没说嘛,好像又说了很多,要向外界表明某种态度。说它说了啥嘛,你又一无所知。现在当官的跟老百姓讲话就像这样,转了半天,不知所云。” 原本摘下草帽想躺下,让身体接触湿地凉快凉快的吴能,一听李轼的话,不同意李轼的观点。他觉得外交手段还是应该有的,又把草帽扣在脑壳,继续坐着说: “李轼,你这话有点说偏了。我觉得这外交辞令就跟兵法上兵不厌战的道理差不多。有事情了不说不利,说多了也不利,就整这种绕口令。双方心头有数,说给第三方听的,故意让你一头雾水。” “哼!偏,是吗?”仍是李轼在草帽下冷冷的声音。 (待 续) |
@关中马 2019-08-06 09:05:01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
@贰拾叁划 2019-08-07 11:11:56 上午好 ----------------------------- 文友好 |
@关中马 2019-08-07 11:39:58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
(续 前) 李轼冷冰冰的声音,像潮湿地面透出的一阵一阵凉气,让吴能想起一件事,是父亲告诉他的。 有一年吴父回老家探亲,碰到一位在外交部工作的老同学,摆龙门阵时,父亲问同学,你们在报上说那些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同学说,本来就不是说给你们听的。吴能父亲一听,当时就感到后背上袭来一阵一阵的凉意。 想到这里,吴能看着那江河横溢的金沙江,乱流奔涌,像绞在一团的乱麻,有时散开,有时又缠绞在一起,自言自语: “是啊!外交辞令就像这种水势,行船的老艄公就能分得清那是水经,那不是水经。岸上的人哪能搞得明白。” “老吴说的有道理,内外有别嘛。就是为了不让第三方晓得。不过,我猜想是说珍宝岛的事。这事一直就没有安生过,小道消息也满天飞。”方二还是很舒服地躺在潮湿的地上,继续在芋头叶下说话。 “你们看,其实细琢磨也能看出一些名堂,一是说明两个国家的领导有了接触,二是强调交换了意见。这样的话,为边境谈判就开启了大门,仗就不容易打起来。我父母他们参与的三线建设,就是为了打仗准备的。”钟益生说出他的看法,他也坐起身来。 “不打就好,一打仗,遭殃的就是老百姓。这里面很多内幕老百姓搞不清楚,被蒙在鼓里,国家的事好像都跟老百姓没关系一样。有些事干脆就让你永远都不晓得,充其量就是让你跟在后面喊口号。老吴,中国自古以来当官的心理差不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轼一直躺着没起身,继续在草帽下说。 (待 续) |
@罗锡文 2019-08-08 01:58:27 继续支持!! ----------------------------- 辛苦 |
@fanjiangtao1978 2019-08-08 21:39:13 欣赏!支持! --------------------- 文友好 |
昨天发的137章最后部分,今天看不见了。跳过吧。 |
第138章 洪水围城 芋头叶子,不像草帽那样透气,方二觉得被芋头叶子捂久了不舒服。他一听李轼和吴能说起洪水的事,就从芋头叶下探出头说: “今年这个水跟大前年的水比,根本算不了啥。大前年那次水,我们家是彻底被淹毁。那种砖和泥砌的小平房,在水里一泡,全垮了。跟老子,我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那样大的水。” 吴能家在城里最高的位置上,就是洪水再涨几米也淹不着。他说,那是百年一遇的大水,不过我们家一点事都没有。你们咋样,有啥惊险的讲来听听。 钟益生一拍身边的沙土,大声说:“我家跟方二家一样,全淹了,幸好是木头串架房子,还没有倒塌。” 李轼晓得方二和钟益生说的就是1966年那次大水。 1966年8月初,洪水铺天盖地般袭来,金沙江和岷江同时涨水,持续的时间也长,是李轼有生以来经历过最大的一次洪水。听老人讲跟清朝末年的那次大水差不多,当时是船停城中心大什字街头。 这次洪水,李轼是亲眼见识了。金沙江江水上涨了二三十米,把岷江的水位都抬高了,北门那方岷江水淹至洞子口一带,东门水淹到合江门街口。 戎州城南边和西边地势最低,城市南面的街道原来高出金沙江水面20多米,此时可走船了。城南一线的麻线街、下走马街、上走马街、栈房街、光复街等街道是顺着金沙江而建的,现在全部成了水巷。 城市西郊是一个狭长地带,在山与金沙江之间夹着一条内昆铁路、一条宜柏公路。金沙江的水从凉江沟倒灌进来把从城区通往柏溪镇的宜柏线截断了,城区和郊区被洪水分开。 (待 续) |
谢谢各位文友 |
(续 前) 西郊一带的房子只要是地势低的,全泡在水中。人民一村全淹没在水中,那几天,家住人民一村的方二和兄弟两人,正忙着把门板卸下来,把木床拆了,扎成木筏,装着家里那点东西,漂向高处的铁路。 人民二村地势高一点,淹到门前,成了孤岛,人民三村、人民四村已泡在水中,淹至半墙,房顶还留在水上面。宜柏公路沿线低洼处全没入水中,柏溪镇是宜宾县县城所在地,几近淹完。洪水退后,人民一村的居民房子像儿童玩具房,不堪一泡,全毁在洪水中,方二他们都搬家了。 钟益生家在光复街,水一直上涨,好在家中也没啥东西好带走的,整条街全部被淹,水深得来形成涌浪,一浪一浪地拍过来 。直到水淹过门坎,钟益生他们才撤退到大南街小学避险。后来水退后,还在家中捉到几条鱼。 那几天,李轼和杨建国在抢险的船上帮着抢险。李轼和杨建国原本在岷江北岸的机械厂干活路,岷江轮渡早已封渡,没法过去上班,转而参与城区防洪抢险。船从西往南行,沿途的洗脚桥、凉江沟、泥壕口等靠水一带的房子都被淹被毁。 他们眼睁睁看着那些房子在水中慢慢地晃动,像儿童的玩具积木一样,一点声息都没有,突然间就慢慢瘫倒。那房屋倒塌前,瓦背上全是耗子、爬壁虎之类的小动物在越来越小的房顶上乱爬乱窜,转着圈子,不下水。等到房子一塌倒或全被水淹没,它们立即陷入水中,水面上黑压压一片,纷纷往四面八方逃命。乱爬乱窜。 之前人员和财物都撤离了,从洗脚桥到泥壕口一带的房子都是一些民宅,那时老百姓家也没啥财物,剩下空房和桌椅板凳,房子一散架,木器、木板、房架都飘浮在水上。有些房屋并不是被水冲垮,而是被水浸泡垮的。 (待 续) |
@春光辉耀 2019-08-12 08:05:27 新的一周,新的问候! 新的一天,新的起点! ----------------------------- 文友好 |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8-12 09:53:55 顶 ----------------------------- 文友好 |
(续 前) 平日的金沙江在中坝这段河道的江面不过200多米宽,而此时的洪水已经把中坝和犀牛荡没入水下,洪水漫延到铁路线,江面得有2000米宽,洪水莽莽沧沧,江心的激流乱挤乱涌,裹挟着庄稼、树木、家具、房屋,家畜尸体喧嚣着奔下游而去。 李轼看到了金沙江最狂暴的本色,整个城市好像都在洪水中呻吟、摇晃,李轼第一次看到了那种让人震撼的自然力量。 第二天,李轼和杨建国南城帮助抢险。南城沿江一带,人都在抓紧后撤,人在发飚的自然面前显得有一点力不从心。地处麻线街和下走马街交口处的南华宫,面南的大门已经被水封死,水已进到第一进院子。 南华宫是粮库,正在全力转移粮食,南面大门被水堵住了,就从东面邻近的和平街打开一个通道,抢运粮食走。李轼和杨建国赶到时,南华宫内一片狼藉,地上到处可见打散的麻布口袋,大米撒得满地都是,一堆一堆的。 这些大米要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可以救活不少人的命,而这时却没有人再管它,只顾抢搬粮库里的麻袋。水位上升的势头很猛,要是再涨高一米,整个粮库就泡在水里了。 那麻布粮袋二百斤一个,李轼和杨建国体单力薄,一个人根本扛不动一袋,两人抬一袋也不行,那麻布口袋胀鼓鼓的,没有供手抓的地方,空手根本抓不往。只好帮忙为扛麻袋的人上肩,两个人抓着麻袋往那些壮汉肩上放,活路也不轻。 毕竟只有十五六岁,气力不够,才忙了半天,就腰酸背痛了。人都站不直了,只好撒走,怕忙没有帮上,反而帮倒忙。 (待 续) |
(续 前) 白天,在工业街石梯处看涨水最直观,看着那洪水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往上涨,最快的时候一个小时就上涨一米。洪水一方面从正面往上涨,一方面从原来相连的水道往里倒灌,洪水沿着凉江沟倒灌进人工湖,洪水再涨50厘米,就可进入李轼家的院子,并且截断他们的退路。 夜晚有人值守,居委会已经通知各家各户,晚上不要睡死了,警觉点,以锣声为号,一旦锣声响起,大家就赶紧撤离。往哪里撤?就只能奔翠屏山而去。 9月2日,洪水达到最高位,终于上涨乏力,开始消退,全市的人都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终于退去,另一场大“洪水”又泛滥过来。他们是毕业班的学生,原本以为这场…………跟自己没啥瓜葛了,9月上旬,李轼他们接到通知,回校参加…………。带着前一场洪水的印象,他们又被卷进了…………“洪水”。之前社会上的。……。………。…。……。他们都是局外人,只是冷眼看着。一回校,就把他们这批学生都卷进去。当时,哪个也没想到这场大“洪水”居然持续了10年之久,且波涛汹涌。城里居民的一些小平房,在前一次洪水中被冲垮、被泡垮。而这后场“洪水”,把……家泡了十年,差一点把国。家这座大厦泡垮了,他们这些“老三届”中学生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第138章 洪水围城 完) |
@冷月888 2019-08-14 11:49:26 拜读精品佳作,强势顶贴支持,文友加油。 ----------------------------- 文友好 |
第139章 哥俩落水 当李轼回想到1966年的洪水时,吴能和方二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一件事。就是在今天他们游泳处上游不远的地方,4年前由武兴华当裁判,吴能和方二在那里的游泳比赛。那次比赛方二赢了,但武兴华看出来吴能是故意输的。 一眨眼,4年光阴过去了。 方二凝望着对面的小岛,一群野鸭在水边无忧无虑地戏水、觅食,时不时将头扎进水里。他心里想学生时代的生活真是美好,大家都单纯友爱,如今则物是人非。当年武兴华总嫌自己小,总爱说自己不稳重,如今自己已经二十岁了,武兴华却远走他乡。何时才能再见她呢?他又想起吴力,吴力已经分配到医院当护士了,那是另一种距离的遥远。 吴能看着汹涌跌宕的洪水,心里想…………就像一场大洪水,把他们这些单纯热情、充满向往的年青学生卷进去,在激流漩涡中翻腾打滚。还没等他们爬上岸时,上山下乡运动像另一场大洪水,拦腰一冲,把他们冲向四面八方。同学、朋友尽星散,让他们走向了不同方向。 “快来人啊!有人掉水头啦,救命啊!” “救命啊!救命啊!” …… …… 忽然传来呼救声,打断了李轼他们的回忆。把他们从过往又拽回现实。 呼救声从200米外的凉江沟方向传来,李轼立刻从地上翻身起来,喊了一句:“钟益生,你先收拾衣服。” 李轼话未落音,已经和吴能、方二急忙跑过去,人声嘈杂,夹杂着呼救声,肯定是有小娃儿落水了。 (待 续) |
首页 上一页[30] 本页[31] 下一页[32]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