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长篇佛学题材小说《心能转物》正式出版稿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长篇佛学题材小说《心能转物》正式出版稿[第15页] |
作者:天晓居士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020年,8月28日 清凉月道友实参:境相如随自己的意念转变,就是妄识的幻境,典型的标志就是想什么现什么,不想不现。等到想阴破了,小我之心具相的功能就湮灭了,这就是罗汉入有余涅槃。如光不随意念变化,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力入心,绝大多数为魔境,也有菩萨有缘示现;二是自己心光显现,禅修至心识渐定,我执较弱时心光自现,此时一定要起无我的慧解,因为此时的我实际上就是识念,识念一起,四大必聚,执着越深,积聚越重,心光就随我所的不同,转为四大交织,自性光明就现不出来了。心光显现后,可在前后左右上下十方反复观测,看能否缘到光的边界,自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你确信无法测其际涯时,这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无见顶相。心光初现时,浑浊不明,渐次如烟雾丶阳焰丶灯光、日光丶月光,这就是阿赖耶识的清净过程,其程极长,经言当以劫算。至出尽情空,心光朗然无际,就是佛的大圆境智相。要在无我丶无法!一切我、法包括佛念均是执着。 |
等到想阴破了,小我之心具相的功能就湮灭了,这就是罗汉入有余涅槃。 —————————————————————————————— 想阴破了,最主要的就是那个分别,没有了,就是说想什么都不在意了,所以不能分别对象、境界,最后是不为这个“想”挂碍了。但无我、无分别的“想”的功能还在,所以唯识里面说,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遍行还在,一直要到阿赖耶识转识成智,五遍行才尽。 |
@野有蔓草蓁蓁生 2020-11-07 10:26:12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周末愉快。 ----------------------------- 谢谢! |
一是外力入心,绝大多数为魔境,也有菩萨有缘示现;二是自己心光显现,禅修至心识渐定,我执较弱时心光自现,此时一定要起无我的慧解,因为此时的我实际上就是识念,识念一起,四大必聚,执着越深,积聚越重,心光就随我所的不同,转为四大交织,自性光明就现不出来了。 —————————————————————————————————— 此段是清凉月老师的实修体会。很好地解释了光明如何生起。 |
当你确信无法测其际涯时,这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无见顶相。心光初现时,浑浊不明,渐次如烟雾丶阳焰丶灯光、日光丶月光,这就是阿赖耶识的清净过程,其程极长,经言当以劫算。至出尽情空,心光朗然无际,就是佛的大圆境智相。要无我丶无法!一切我、法包括佛念均是执着。 ———————————————————————————————————— 这段体验,需要二十年以上实修才有。 |
2020年11月2日 性空和缘起不要拉到一个层面来进行中庸和平衡。前者是本体,后者是现象 。我们讲体用一如、性相平等,是各是其是的基础上统一——坚定的认为诸法空相,毫无执着,就是离诸戏论、法性实有。但性空,不遮止缘起,本体界和现象界(概念固且如此设定,借用康德)没有一道固执的屏障,如果有,则涉嫌对空的执着,对涅盘的执着,有修道成果的执着 ,这就是小乘的不究竟所在。所以大乘要从这个微细法执中走出来,真空妙有,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
@楼已 2020-11-09 07:10:07 以前一直不明白小乘和大乘的不同,看了以后,似乎稍许懂了些。 ----------------------------- 赞一个! |
大乘、小乘在理论似乎很多人都能说明白,但落在究竟归处,落在具体的路径和行持上,往往很难走出小乘的路子。包括我自己在内,只能慢慢去体会。 |
2015年11月11 读《八识规矩颂》深有感触。“五八果上圆,六七因地转”。第六、第七好麻烦。最大的问题就是第七末那识,强执为我,就断了与宇宙生机微妙难言、生生不已的相应了。于是才有难以调伏的刚强众生,才有世智辩聪,才有比江山都难以更改的习气。 |
2015年10月31日 最近发现唯识还是很重要的,身在凡夫位,想单纯靠净土念佛、禅宗直了成佛的方式达到究竟,还是很难的。就像一个人空有志气,但每每要去实现的时候,还是很难。所以,这个时候就发现唯识的重要性。有了次第展开的的天梯,你的登天之举才是那么可控的。 ???? |
@楼已 2020-11-13 10:13:58 强执为我,就断了与宇宙生机微妙难言、生生不已的相应了。说得太对了,谢谢文友分享! ----------------------------- 兄台慧解。 |
2020年10月31日 僧问长沙:‘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沙云:‘东家作驴,西家作马!’又僧问:‘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沙云:‘要骑即骑,要下即下。’又一僧问:‘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沙又曰:‘石头作沙弥时参见六祖。’又问,又曰:‘教伊寻思去。’后又问三次,沙三次默然。赞得此真如妙性,如此神出鬼没,不可思议,无处捞摸!三圣(临济禅师之法嗣)闻后云:‘长沙此答可谓空前绝后,今古罕闻!’于此可见灵知妙性无所不在。我们只要一切放下,丝毫无住,不求有在处,则处处皆在,随所寓而常乐矣。 ——元音老人 |
@野有蔓草蓁蓁生 2020-11-15 11:51:21 心能转物,老师博学,来支持学习,问好。 ----------------------------- 您客气了,感谢关注,互相学习! |
@楼已 2020-11-15 10:52:40 生活处处都是修行,时时都可修行。 ----------------------------- 正是。善缘成就! |
2016年11月4日 起于心、息相依的微细末端......具体到禅坐,发现就是在V字型底部,转起河车。呼与吸,心与息、任脉与督脉、放下与升起、收与缩、生与灭、迷与悟、法身与报身......得以统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入三摩地。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 |
2020年11月2日 最后一定是心物一元——心理意识也可以是一种微细的物质活动;而任何物质活动,从全息论发展下去,也可用“全体一心,一心全体”来概括,佛教经典认为这个“心”其实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一种语言理论的假设、名相。所以金刚经里面说,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而把这个终极的问题,搁置为缘起缘灭,不纠结,当下解脱,正是在这个本体论构架方面,显现了佛教的大智慧。 |
@楼已 2020-11-17 14:30:08 缘起缘灭,不纠结,当下解脱,正是在这个本体论构架方面,显现了佛教的大智慧。午后品读,感受颇多! ----------------------------- 兄台慧根! |
2020年10月1日 善分别诸法相而于第一义不动。那个口子是开的,所谓性空不遮无量缘起,于无量缘起中,心动而性不动。 |
2020年8月16日 道友清凉月心得:食有段食、触食丶思食、识食之别,分别适应三界内不同的身心。欲界为粗重色身,也以粗重段食为主,修禅定者,随禅定深度不同,可以调整为色界身的触食,无食界的思食、识食。但色界丶无色界人的触、思丶识三食无法与欲界粗重的段食兼容。欲界身辟谷可减轻对段食的贪欲与依赖,有利于净化身心,减少睡眠和昏沉,减轻淫念,对证入禅定有帮助。但需依教法而行,坚持不懈,过午不食是较好的辟谷法。其他的盲修瞎炼,都有负作用。证入初禅,鼻舌二根失去功用,鼻舌二识不生,自然转为触食(禅悦为食)。四禅以上转为思食、识食。色丶受、想三阴尽后,证入法性流,回归最极精纯的灵源大道,无我无食。回小向大后,再入娑婆,已是转识成智,世出世间自在无碍。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