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或问[第13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25]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十三讲
各位大觉世间学子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请诸位放掌。
诸位晚上吉祥。今天是《净土或问》的第十三讲。一路听过来,想必大家也看到了,特别是这几讲,已经行到法义的深处。在学习《净土或问》的时候,说实在的,我自己也跟大家一起在教学相长吧。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叹为观止,没有想到《净土或问》对于净土法义的剖析和透彻能够到这么圆满,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引用经文、论典、法语,来印证净土的甚深法义。所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听《净土或问》这个课件,可以让我们就是说,当然最开始入不了净土,根器比较浅,或者认为净土比较浅,这两种人都入不了净土。我觉得《净土或问》最大的功德在于,让我们入了净土的人能够深入净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特别是天如惟则法师,能够把现成的经典论著的法语注释,编排成型,现前来端给我们进行学修、领悟。这可以说是承前人之功德,启后人之方便,确实是越讲越感觉到这样的一种加持。我们也要明了,因为这几讲一直在讲净土的行法,特别是讲到观想,进而又讲到忆念,好像跟我们平常接触的不太一样。平常《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说你就执持名号,以前在讲净土三经的时候也说,“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说十六种观法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全部具足了。大家不要走远啊,其实虽然讲的这么深邃,落脚点还没有离开这里。但是它有一个什么功德呢,就是我们对于理上的透过和明白,依然要反馈到我们事上的学修来;事上学修的精进或者伴随着听法的精进,又反作用到我们对于理上的深信不疑。这样的话才算做两头并一头,一头都不失,两头皆得。如果你撇开一头,追捧了另一头,那你在净土的见解上可能会有一些偏颇。所以总归是见解圆满,少走弯路,这是大家一定要见到《净土或问》中的功德、好处,一定要见到。
我们在上一讲的时候已经讲到,净土的修法第二种叫做忆念,或者想阿弥陀佛的相好,或者持名。其中引到一段,就是《华严经》里面解脱长者陈述自己境界的经文,他说他想见无量寿佛应念即见,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他应念即见,而且能知道一切佛的国土庄严、神通威德。究其所有的功德来自于哪一点呢?我们也给大家讲过,一念净信,就能够入无碍法界。真正从无碍的“理”上来理解,佛也罢,或者我人凡夫也罢,整个宇宙万法,法界诸法,无有一法不在此中。就是不生不灭的,现前具足的,相应便能够圆融无碍的。
这个话说来好像是生搬硬套,可是我们用心去体悟到几分,你就能见到几处,圣妙不可思议。所以后面讲到“亦如己身,无来无去,无行住处。”不但是佛不来不去,大圆满觉嘛!包括我们凡夫来讲,其实一切法都没有离开当下的灵知灵觉一念心性。所以不管我们好像身体到这到那,好像每天都是这一会那一块,等等这些时空坐标表达上,其实没有一个本质上的来去。都是我们分别心中所起的幻相。所以后面是我们今天开始讲的新课。
“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
这就开始做譬喻了,智者以譬喻而得领解。从这一点来讲,就是我们一定要对心性、现前一念、所谓的我心呀,千万不要再常规的落到自己的身体上也罢,意识上也罢。这是整个所有法的根本,包括我们自己,包括我们想到的、信到的、听佛说到的一切万法。当然诸佛菩萨也在其中,当然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也在其中,“皆如梦故”。一切佛,也有佛,也有我,就像梦里面分别所生的影像一样的,一切佛还没有离开自心,自心的分别而起,故说见一切佛。大家从中就可以反观到一旦离开自心的分别,当体、全体本来就是佛。
后面又连续做了好几个譬喻,非常的到位。让我们对法的领解,多层次的来理解什么叫做心性,什么叫做唯心所现。
“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
这是第二个譬喻。就好比我们本有的这个心,万法宗旨的这个心性,就像容器里面盛的水一样的,水是不动的、清透的、一目了然的。而且水是整个周遍在这个容器中的,没有一处没有水,在这个容器的范围内。悟解,就领悟、领解到什么呢,一切诸法就像水中的影像一样,倒影在水里的影像,大家尝试的这样用心去体悟。我们现前诸法,水里的影像,那我们的心性就如水,水中的影像呀,不管你这个影像怎么起伏,怎么变动,水是不动的。可是水又依着影像,影像动就在水中动,水依然不动,又承载了一切影像的动。这是一个譬喻。
再我们看,“又知自心犹如幻术。”
“幻术”,如果我们要理解,有时候说是魔术也行,反正就是这样变幻出来的一种貌似好像是真实情状,其实是一个幻觉的这样的一个术。其实在古代来讲的幻术,要比现在高明的多。有些会幻术的人呀,他本来就有一些,可以理解为巫术吧,或者他有一些通,他真的可以把四大可能进行一个巧妙地呈现,让别人依着他的因缘,能见到一些平常见不到的影像吧,是有这个本事的。那个时候的人也有这个因缘,现前就能见。“心犹如幻术”,还是讲我们的自心,心性。
“知一切佛如幻所作。”
这个“如幻所作”的话,你要知道佛的缘起法还是在的,幻相不是完全没有。因为我们前面讲到觉得,这一切佛都是从自心起,自心又像是器中的水一样的,这个诸法就是水中的影,佛也是这样,那就完全是一个飘渺的,好像可有可无,是真是假?在这样的徘徊中。切莫做这样的妄想和邪见,因为如幻所作的佛,还是真实不虚的,就是这个“如幻”还是真实不虚的。这是第三重。
第四重,“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响”就是回音的意思,回响在整个山谷。“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
空谷里边你一个声音发出去,它才有回音。我们心念中,只要一念念佛忆佛的心启动,随我们本来也没有我,也没有佛,但是一念这样随我的自心启动,遇见佛的现前,“随念见佛”。如果这几个譬喻跟前面讲到的道理,如梦、如器中水、如幻术、如响,这样的一连串理解过来,后面的总结就不那么涩了。怎么讲呢?
“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就是一切万法不出心外,包括我所忆念的现前的南无阿弥陀佛。大家不要害怕阿弥陀佛是我自心变幻的,这不就是等于失去了他的意义了吗?不要搞错!正因为是我们自心变现、自心包容、自心现前,这样的一种法,所以我们才依着自心,能够很容易的往生,往生才能成为可能,因为不出自心。
你看后面,这是天如惟则法师对于《华严经》中,解脱长者所说的这一段经文法义,又引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注释,叫做《贞元华严经疏》。这是华严宗的第三代祖师,澄观法师著述的,简称这里叫做《贞元疏》,他就是注释《华严经》,我们来看看祖师们是怎么正解的。
“无所从来下,正辨唯心。即心无心,便入真如。”
大家一定要听明白。“无所从来”就是前面讲到的说,“我能了知一切如来,国土庄严,神通等事。”后面讲到“无所从来,亦无所至。无有处所,亦无住处。亦如己身,无来无去,无行住处。”就是说从这一句话下面开始,是正从表达上正经的来表达,辨明万法唯心的道理。
万法唯心的道理跟“无所从来,亦无所住”有什么关系呢?互为注释的。因为万法唯心,一切法就在现前一念心中,你到哪去,从哪来呀?出不了现前一念,没有来没有去的。如果说我们能够从唯心所现的万法上,见到心的本来面目,大家参啊,就是一切现前境界的万法上,当体我们不要说见了,我们就信!这就是心性显现的本来面目,包括你我他,包括正在听法的这个事儿,包括我理解法的这个想,一切万法,就是心的本来状态。
当刚才大家随文入观,把这一念心入进来,万法中,“即心无心”。什么叫做即心无心?就是心就是万法了,你还哪再捏造一个真的后面驱动的一个平台,或者是总枢纽一样的心呢?没有一法不是心呀!你跟万法相应了,就没有心的执著了,没有心这个概念了,万法即是心就叫即心、无心了。无心就是没有你认知的烦恼、分别的概念了,当体全部万法即是当体之心,这样就入到真如理境中了,因为没有万法的幻相分别了,入到真如中了。入了真如境以后呢,你还要随时、随念的了解万法唯心所现,也就是既然入到唯心所现这个定境,要不间断的入,不间断的住,住到“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这个法境中。
“了彼相虚,唯心现故。既了唯心,了心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
大家思路要跟上,要听清楚。既然说一切万象都是虚幻的,都是唯当体的一念心所现的万法,万法即是心,心即是万法。那么,你就失去了心也罢,我也罢,佛也罢,所有的对待差别,当体“即心即佛”。大家想想,当体即心即佛的时候,我们只要一念所起,无非就是佛。因为一念所起就是心,心就是一念所起;佛即是一念所起,一念所起即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八个字你这会听对了,入进来了,就相应了。听不对了你就不要在那来回倒腾,来回想又要怎么理解,你离了八万四千(里)了。大家要相应,就是讲到佛即是心的时候,它是从理性的角度,从理论的存在上来认知的;说“心即是佛”的时候,就是从事相上,其实带有拟人的这个存在上来相续。如果我们真的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一如的时候,所以随其心所念之佛,皆是唯心所现之心。就是随即你一念起心念佛的时候,不用念,佛就是你唯心所现的心。那“故随所念,无非佛矣”。你哪能离得开佛呀?离不开心,就离不开佛,处处都是佛,念念皆是心,心佛一如。很重要!很重要!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是澄观法师《贞元疏》里面对它的初步讲解。后面进一步我们来看:
“下列四喻,通显唯心,喻无来往。别喻兼明不出入等。”
这个白话我们先通告一下,就是下面所列的四种譬喻,前面讲到的梦喻、水器中水喻、幻术喻、回响喻,这四种譬喻,都是为了显示唯心的事实,“通显唯心”。做一个比喻,比如说我们,现前的我人,我们自己,跟诸佛在一念心中所现,是没有真正的一个往来的,上次跟大家讲过。另外,兼带着说明,不但没有往来,还有不进不出、不一不异这些道理,兼顾着这些道理。首先他要讲什么呢?
“四喻皆具四观。”
这四个譬喻,正好把我们所讲的四种观法给完全的囊括进来了。这四种观法,多了一个,叫做万法唯心之观,唯心所观,唯心所现的观。
“一正是唯心。”
就是“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就是万法都是唯心所现的。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正说明万法唯心。既然万法唯心,自心就像容器里面的水,诸法就像水里的影子一样,这个万法在水里面的影子,哪里真实有呢?所以说唯心故诸法空。
“二唯心故空。”
万法唯心,从水里的影子的比喻来讲,诸法是空性的,了不可得的。可是又比喻说,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佛如幻所作。这个幻术可不是完全没有呀,所以唯心故,诸法缘起的假相还是存在的。这叫“假”。
“三唯心故假。”
第四种,就是诸佛菩萨,好像自心中启动的诸佛菩萨的认知,就像山谷里的响一样。
大家想想,山谷里的响声和山谷,能够分开吗?没有响,山谷回什么音呢?没有山谷,这个响怎么回过来呢?可是又不能合在一起,因为山谷就是山谷,音就是音,又不能分开。所以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这是什么呢?
就是第四种,“四唯心故中。融而无碍,即华严意。”
诸法当体就是第一义谛。不要在上面动脑袋了。一会说有,一会说空的,这都不在话下了。如果能这样次第的理解,总的合观,融通而没有障碍,这就是《华严经》的宗旨义趣。这是澄观法师对解脱长者表的这段法,所做的注释而讲解的净土原理。大家要把这个层次厘清,厘清以后,再看这些比喻就比较明朗了。
“梦喻不来不去。”
一梦梦到梦境里面,大家想想,为什么正因为有梦的比喻,我们跟诸佛,包括往生也罢,他来接引也罢,我去极乐也罢,实际上不来不去的。为什么?因为同在一梦里边,梦的心所现的梦的境,同在一心中,怎么来去呢?就像大家常做梦,我们现前都有的现象。自己观想一下,当你做梦的时候,梦来梦去,梦到过了千山万水,能离得开这一梦吗?都在这一梦里边。所以诸佛也不来到我这,我也不去到诸佛那,但是他就是往生了。 因为如梦里边的情景一样,往生了,但是又没离开这一梦。可是我要多加一句,如果说都是梦了,还往生什么呢?娑婆的梦,是从梦入梦,越梦越深;极乐的梦,是从梦醒梦,一觉便醒。这个要搞清楚,但是本质上还是不来不去的。
“影喻不出不入。”
水里的影像你说它有一个进到水里吗?有进到吗?没有。任何一法,虽然影在水中,但是没进到水里。可是它离开水了吗?从水里走出来,跟水没有关系了吗?它就影在水中呀!所以说“影喻不出不入”,我们跟诸法也是不出不入的,心跟万法也是不出不入的。魔术师的幻喻,非有非无,比喻万法既不是真实有,也不是彻底无。我记得以前常给大家讲怎么正确理解“有无”呢。有的时候,它是像镜花水月一样的有,不是没有,但也不是真的有。没有的时候呢,它不是说廓然什么都没有的“没”,是像云一样,你说它有吗,你胳膊划过去,什么感觉都没有。
这叫“幻喻非有非无”。最后一个,“响喻非合非散。”
响谷的这个譬喻,诸法非合非散,也就是非一非异的。刚才讲了声音和空谷,即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念念都是汇归到中道实相,中道实相这么比喻,这么讲解,这么繁杂,好像不知道有多么高妙,层层递进、不断的剥离,才能够找到中心的那一点。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你能理透这个道理,那么任何一法在你眼中当体就有中道的可能性,只要你修,只要你信,这才是重点。一切法都有中道的可能性,唯独南无阿弥陀佛,就没有吗?也有啊!一样的有。我们一切法中缘不到,只缘南无阿弥陀佛,当体就见中道佛性。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圆融三观最后要告诉我们的奥妙,就让你相信念阿弥陀佛就这么妙,就这么微。
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喜欢要“解”要“解”,当然要解呀。可是你解不透,解不到深处,你回不过神来。只有解到这般田地了以后,再回过神来,就彻底犹如我什么都经历了,不好的平淡日子也过了,好日子我也去过了,最后回过来了都一样的,无非就是吃喝拉撒,你把吃喝拉撒抓住就行了。就是这么个状态。这是一个回合,讲到忆念着。
我们看第二回合,天如惟则法师引用的是《般舟三昧经》。 给大家说《般舟三昧经》,如果从考察的角度,我不喜欢用“考证”这个词,因为考证是像文物一样,或者历史一样,它确定是真实的还是假的。佛法里面都是真实的,没有假的。所以我们应该用“考察”。考察什么呢,当时经典刚刚翻译过来的时候,这些翻译经典的大德们,非常有择法的慧眼。翻译到东土最早的经典,一部是《安般守意经》,还有其中两部,紧随其后的《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
你看,一个讲空,一个讲净土。这两大法门,最为切要,最合净土根机。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些缘起法中,就藏着必然无疑的奥妙,和本来如此的这种说明。我们稍微善解一下佛菩萨祖师的大意呀,就明白了,没有那么多的事。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白,就是这样的。所以《般舟三昧经》是佛教导众生修“佛立三昧”。
“般舟”是什么意思?就是长行、长立、不休息的意思。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大家喜欢行般舟,要量力而行。除非你是大根器,生死心切,信愿真切,这样的人意志力坚强,也许最多一天一夜差不多。大家知道,古德行般舟,有三个月的行,一百天的行。我们现在能够二十四小时,这就真是人中的芬陀利华了。想一想,不但烦恼在加重,寿命在减短,身体也在变差,还行般舟呢。你看宏海法师,走得多了,站得多了,腰就扭了。所以只能坐着念也就满足了,只要能念起来,躺着念,只要能想起来都行。般舟可以行,但是目标是为了三昧。不管坐着躺着,只要能入三昧,都算三昧,没关系。
所以这里说,“又如般舟经。教修佛立三昧。专念弥陀”。
大家要搞清楚,能够行般舟三昧的人,是什么样的根机?他就是为了专念弥陀。
“其略云”就是大概意思,“常念彼佛,譬如梦见金宝亲属,相与娱乐等。”
这个是天如惟则法师引用《般舟三昧经》的话,但是可能原文,确切的字句还不太打保票。所以他就说了一个大概的意思没有错,什么呢?若能常常忆念南无阿弥陀佛,忆念到什么状态呢?就好比我们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好多的金银财宝,去捞呀,去藏,或者梦见自己的六亲眷属,亲戚朋友呀,在一块玩。就是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这个境界呀,就好比我们梦见有很多金银财宝,就像极乐世界的七宝庄严。自己的亲戚眷属,就好像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和他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当真如此。就这个境界,这就叫“专念弥陀”。
持佛名号后面也会讲到,如果你稍略带观想,或者信愿表达的时候,我想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往哪念呢?就是念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说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我就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他就看着我,我就念着他,或者三圣,或者清净海众。功夫好一点,再带点黄金为地,七宝为池,或者庄严的莲座等等。但是估计能念一尊“南无阿弥陀佛”,能紧紧咬住,你就不错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能念一尊,也可以。只要在莲台上,托着莲台,手伸着老长来接引你,或者摩顶等等。你就这么跟他对接,沟通,就这么简单,就这个境界。
天如惟则禅师又引了一位大德的注释,说《般舟三昧经》的这个境界,永明延寿禅师,
“永明曰”,就是他讲过、注释过这一段话的大意。
“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无来去。又如幻非实。则心佛两忘。”
这个讲解就是要开始进一步的引申了。永明延寿禅师对于这段话的讲解,其实他是深入了。为什么说深入了呢?我们刚才直白的讲,只说这样的一个念佛境界就可以了,但是从理上要把他支撑起来。为什么就跟阿弥陀佛一块说说笑笑呀,这有什么妙处,或者他背后引伸深层次的理论支撑框架是怎样的呢?这个比喻呀,正好“梦”就说明是唯心,“金宝亲属”正说明所作。因为梦心所作的金宝亲属,这些亲属有是有的,当体了不可得。因为他是梦心所做的,是空的。“即有而空,故无来去。”因为一个梦心所梦。“又如幻非实”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呀,是一个幻相,既然如果是幻相与缘起相中,当体即是空的。在空性见中,心佛两忘,既无有我,也无有佛。我又要警告一下,大家不要听错了,又说没有佛了。无我时,才能叫无佛。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全体是佛,全体即佛,就是前面所讲到的那句话,“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要套起来理解。佛即是无我,无佛。真正无我、无佛的时候,才是佛。所以这里讲到“如幻非实,则心佛两忘。”
“而不无幻相。”这是另一个角度,从缘起法上,“则不坏心佛”。
不是说唯心所现的幻相没有,你不要说无我无佛,就一切都没有了。缘起的幻相,还不能坏,假名还是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叫“空有无碍,即无去来,不妨普见。见即无见,常契中道。”
所以为什么佛法一讲到实相中道之处呢,就只能来回对着说,或者破着说,或者立着说,立一下、破一下,就说不到那个点上。为什么?那个点只能去悟去证。一证到那个点了,这些话你就明白无误了。因为依照凡夫的常情中,空就是空,有就是有,怎么叫无碍呀,无碍他又给你提出来一个真的有个无碍境界。如果我们真的入到无碍境界的时候,空也是空有无碍,有也是空有无碍,无碍也是空有无碍,明白吧。所以讲到这就不能讲了。“我法妙难思”,舍利弗在《法华经》面问佛,什么是佛法,佛说“止止”,不要问了,不思议不能说,说不了。好,一说出来,最后给众生留下了这么多的枪杆子。本来是为了放下,大家都拿起,拿起了又放不下,不知道拿起是为了放下。所以说“即无去来,不妨普见。”现前皆能普见诸佛菩萨,也能普见自心。“见即无见,常契中道”。这些话我们不要多讲了,大家细细体悟,体悟的久而久之就会有味道,法味就出来了。
“是以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唯心自见。”
到此,这是延寿禅师对于《般舟三昧经》里面讲述的,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跟梦里边跟亲属玩一样,这样的念阿弥陀佛。大家想想永明延寿禅师把它解释的这么复杂,好像佛也没有来,我也没有去。又说如如不动,又说万法缘起,这个感应是怎么感应的?我告诉诸位,你就不用白费心思了,你只能信,你解不了。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信比解的力量要大的多,要正确的多,要符合原样,甚至吻合原样的多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马上就能说明问题。你看现前我们有微信,微信现在无所不用其极,大家都能够发红包,都能够转账,是不是?大家想想,微信转账就是个不可思议的往生法。你看微信转账的时候,我的手机给他转账,我的手机没有去他的手机,他的手机没有来我的手机,不去不来,不进不出呀!可是我的手机里面为什么一按,他的手机里面一点,这个转账就成功了呢,这个给钱就实现了呢?谁能把这个事情给我说清楚,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可是你敢不信这个事情吗,谁敢不信说微信转微信,这个现前的财务就发生了,从这到那的关联变成事实了呢。微信转账法跟我们往生法一模一样,大家知道吧,我们就现前见微信转账,为什么相信呢,相信它就这样,你说也说不透,谁都解释不了为什么微信转账能够成功。
所以说,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信心,“是以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惟心自见。”在我们的视野中,就是这个手机到那个手机钱成功的到,从我到他,这个全程我们是一目了然,这就叫唯心自见。
好,这又是一段,那么我们再往下看,这又引了一部,引的全是净土的权威经典,大家看,引的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又如楞严大势至云,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至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至”这句后面还有话,我们都知道了,说什么香光庄严呀,最后说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你看,这里前面好像讲的是子忆母,母忆子,母子相忆。后面讲的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两个境界。这是讲的经文。后面又跟进的是霅川法师对这段经文的讲解判释。
“霅川以理事判之曰。”
就是从开始的母子相忆,到后面的入无生忍,这个修行呀,它得从事相上和本质上,两方面来进行理解和领悟。
你看后面他讲到,“观其母子相忆之喻,则是同居事相而已。”
就是观察大势至菩萨,他原来念佛的时候,我们也理解成他刚开始起步念佛,就像我们现在。那是从事相上入手,真的说阿弥陀佛就是大慈悲父,就是大般若母,那我们就是流浪生死的孩子,母子相遇。现在从事相上来讲,大家更相应。
每次像东林祖庭大家去打佛七的时候呀,我有个徒弟叫融历,她特别会拍照片,会抓这些煽情的。呀,我每次看到那些菩萨们念佛的时候痛哭流涕,当下就恨不得即刻往生,非常有感染力。这就叫做母子相忆的譬喻吧,情真意切,归心似箭。
我记得那会我们去东林寺打佛七(真是惭愧,这好汉又提当年勇),有一个深圳的同修居士有意思,他每次念佛,我一看他那相就是比大安法师还苦。大安法师,如果大家见过他念佛,那个法相已经够苦了。一看见他,就真的是表的娑婆世界苦不堪言之法。这个深圳的同修呀,他就每次要这样苦,而且最后他说,法师我是不是有障碍了?我说你怎么了,他说每次念佛之前他一定要调一下心,哪怕他很欢喜很舒服的时候,他也要调得让他悲切起来。先调得很悲,想想自己很怎么怎么样,然后才能念佛,念的进入那个状态。有时候还要痛哭几下,必须掉泪才能达到心满意足。我那会也真的是修行没到人家那个境界,我说这个就随缘吧,生起来这种出离心固然也好,那你老要调得自己,那万一,我听过还有一种叫悲魔,你这个不至于。当时我也猜想,如果一个铁定要往生的人,他就是不管不顾,什么都动不了他这个要往生的心。他应该是对娑婆世界无情无义、忘恩负义,只求西方接引的这样的一个坚固心态。那么这个坚固心态的表达,就不一定非要喜或者非要悲。现在想想也是如此,但是那个时候呢,就是说法无定法,适合谁,适合什么情况,适合什么你修行到什么层面,它不能死执崖板的。
这里就讲到,观察大势至菩萨念佛的话,他说这种念佛呢,应该是凡圣同居土的事相而已,“则是同居事相而已”,就是从我们凡圣同居染土,往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也就是这种念法,能够连带出来这样功德和成效。后面讲到的“至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这就是什么呢,“观其自证无生法忍,则念佛心不可单约事相而解。”
就是观察其后面念念的,念到入到无生法忍的层面的话,就不可以光从事上来解释了,理上也要,要从理上来通了,要从本性,法性上来见了。为什么呢,因为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可不是一般境界。
后面讲了,要:“念存三观,佛具三身,心破三惑,无生忍位,乃可入焉。”
就是它是有衡量标准的,不是你归心似箭,情真意切的这种情况下,就能够一直持续,就能够不脱离这个或者不提升这个,是达不到无生忍境界的。所以你看这里,他就是要“念存三观”,就是我们上次讲到的一心三观空假中。念佛也是具三身,不但是念他的应化身、庄严报身,法身也要同步,因为法身周遍一切处,清净无染。“心破三惑”,也就是不仅仅能够破见思惑,尘沙惑,要动无明惑的刀子,到了这个地步,才能说证到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才有可能契入了。没到这个地步,无生法忍是契入不了的。
因为入无生法忍的境界,他这里表达的就是,以事相上母子相忆的念法是不能够具足的。所以他由此而推,也就是你心里一定要有中观的境界,中观,我、佛双忘。娑婆、极乐打成一片,一念相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这个佛,就见的是法身,法性身佛,不仅仅是丈六的金身,而且从心地上来讲,它要破无明惑,才能见中道佛性,才能跟无生法忍拉上关系。所以有这个证量,它是要在破无明、见法身的功夫上而论的,这才能叫做“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所以这里霅川法师,他就从理事来相判《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前后的法义。他是有升级的,从事到理,而且最后事理应该是圆融的。我们既然讲到这了,在尾巴上稍微说一下,下次再讲的时候,我们也开场要把这个细细地说一下。我们一直在讲事、理,又常说事理要圆融,曾经在讲到念佛也罢,一心不乱的时候,也说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些都在其他的法义中讲过了,我不知道大家理解的怎样。但是据我而言,这个还是非常难理解和契入的,就是这种法境。
为什么在佛的教法里面讲到“二谛圆融三昧印”,就是二谛圆融它有一个指标,是什么呢,就是俗谛、真谛来回穿插,相互表法,相互扫荡的时候,你是要随着法境能够出入自如,能够一体同观。我们为什么二谛(不能圆融),我们见俗谛的时候真谛就忘了,也就是后脚跟跟不上;我们求真谛的时候,俗谛就必须要远离,也就不能同步。这是凡夫的常规,所以一般我们是二谛圆融不了,所以才三种观法,先有空观再有假观,这是前奏。否则的话,一个初机人,一个凡夫心,你根本就观不进去。你看在经典里面一会讲事,一会讲理,有时候一句话里面就事理就不断的进出,不断的穿插,为什么叫善解佛义。所以我们在讲事讲理的时候,特别是听这几期的《净土或问》,大家一定始终要备战在这个状态。
我们回想一下,首先观想和忆念都是念佛的状态,但是它是“是心作佛”的状态,只要你有为的去观去念,就是“是心作佛”,可是他还没有到“是心是佛”的状态;虽然“是心作佛”没有到“是心是佛”的状态,可是“是心作佛”的时候,还不离当体就是“是心是佛”的状态。
所以天如惟则法师就此,忆念或者持名,就这个忆念,这一段我在讲忆念,引文也罢,从引经文再引论著,都是为了进行说明念佛行法的微细相和功德利益。所以这样的在其中讲解诠释中,我们从分别心这样的一种本能上或者说一种能力上吧,那我们就必须要从事和理而言,才比较能够好或者容易说明清楚,我们一直在讲事理。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在讲事理的时候,我老是说时迟那时快,其实讲事的时候呢,一切都在理中的。就是你要在事上顿见理,事理一如的。我们从事相上,就是你当真的去行这个法,因为我们还在分别心中嘛,你就分别说有我要念佛要往生,那你就从事相上当真去分别心中去行这个法。慢慢地彼此这种隔阂分别,二元对待呢,就能够超越,就能够达到。这是一头,从事相上。
从理体上而言的话,也就是我人本具的自性上,就是我们不管在修,开始修也罢,最后修也罢,修到中间也罢。我们一念都不能离开自性本具的进行认可和穿透。所以你是于事于理,我们既要分得清楚又会同步进行,这是个高招,也是最必要的招,这才叫圆融的招。
我不知道我这么讲,这么表达,会不会给大家带来利益,还是说引发大家的烦恼和分别、错认。所以听法的时候,有的时候叫反记吗。希望大家不要反记。
今天的内容,我觉得条理是非常清楚,但是更为深邃,希望大家好好复习,认真体悟,伴随着你再念念佛,念的功课完了,感受一下你念佛的境界中,跟这个法的相应度。这样你心里更加有数,再念佛。而且不要忘了念佛的同时,信愿是同步的,要盖过你念佛的力量,这时候才能引发你念佛的真切和质量,才能够真正的入到这种微妙的观法中。
谁能够一直这么修,谁就是大解脱,将解脱人。你不要学宏海法师就这么讲讲完了,回头还是苦恼。今天是我出家十八年,这纪念日,非常惭愧,还是个口头解脱人。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口头解脱人,给口头解脱人一个机会,好好听法,认真修行,不枉我们结缘一场。
好,今天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我们下次再见。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25]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47:17  更:2021-08-17 20:49:4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