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文字吧 -> 【日记】文字日记思考楼 -> 正文阅读 |
[文字吧]【日记】文字日记思考楼[第32页] |
作者:隆地堂 |
首页 上一页[31] 本页[32] 下一页[33] 尾页[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废弃片单#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超话]# 第二部首先整体来说在台词和细节是元盛第一部的。虽然我还是跳着看完的,但的确是很少出现某些像第一部一样如坐针毡的情节了。其中部分桥段甚至称得上幽默精彩,如果我不快进,也许也是值得一看的。不过只有这种水平,在现在的我看来还是有些浪费时间了。 真正称得上经典(可能还算不上伟大,却绝对值得一看不会后悔)的其实只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个boss级僵尸谢君豪对况天佑,这段虽然没能达到法海一战的水准,可也做到了五成以上。尤其是几个汽车爆破的真实效果,完全没有其他动作场面中泛滥的假大空特效。而且谢君豪的僵尸装在颜值上绝对可称三部之最了。只是没想到这个开始又是一个结束的巅峰。 第二部分就是将臣登场,这段打戏不多气氛却绝对十足。僵王展翅那一刻更是瞬间有了终极审判降临的宏大、威严与惊悚。可惜在这个顶级的登场之后,再没有能与之相称场面出现。将臣几乎之后就成了话痨,他和女娲的戏份更是少有的儿时和现在一样都完全不喜欢必须跳过的部分。 第三部分是未来的最终觉醒,这部分可以说是之前两个优点的结合,动作和气氛都做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单就甩风衣那个镜头来说甚至可以说就算不是胜过《黑客帝国》也能秒杀《黑夜传说》远超生化危机。虽然可能童年的我对这段没有那么深的印象,但毫无疑问这个形象已经极深的影响了我的美学标准。 |
一段时间以来,我开始学着回避谈论自己。我试着只写我那算不上影评的东西,并且尽量保持某种不在乎断点的延续。而现在我还是要重新面对自己。 也许是因为某些迷信的心理因素,我的确有些莫名其妙状态好转。天气的因素不可忽视,我努力保持又不能过于紧绷的让自己放松也是不能否认的因素。虽然几乎崩溃般的绝望和无能为力的失败时刻还在蔓延,但与之相处的时间变长也使我变得更为习惯了。 尤其是想昨天那样想到要做的能做的事庞大到无法企及多到没完没了,像山一样沉重的压下来之后,突然我的意识倒下了,然后似乎这一切的压力就突然间卸了下来,之后的就此变得轻松,虽然没有做到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可一部分的思想却重新有了一些虚无缥缈的空间能够用来胡思乱想,让某些东西升起。 对于大问题的态度,我还是采取之前的方法,一面后退腾出空间,一面做出改变进行小型实验。同样的方法一直在用,没有用也许不是方法错了,只是我做的不够彻底。每一次都比之前进行的更深入,这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我总是说着差不多的的话做着差不多的事,可总有一些东西是新的,带着陌生的沉重和恐惧,也要吞吃下去。 |
#废弃片单#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超话]# 对于第三部,我的看法是极其矛盾的,我认为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是最好的一部,因为其中剧情台词的确是打动最多的一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定位为动作类型的作品来说,整部却几乎没一个能让我记住的动作场面。在这种矛盾里我结束了这次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旅程,为了记住它,我可能会说前所未有的多的话,不管是不是一种徒劳的努力。 首先第三部可能是目前我看过最好的爱情小品式港剧,比起那些毁天灭地的世纪决战之类的,当角色们坐下来聊天时,一种优雅、幽默而又纠结的情绪便开始蔓延。尤其以主要角色真正第一次会面的咖啡馆那场戏为最佳,可能也正是这种从神到凡人的角色反差,更增加了剧情的张力。比起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在永恒的时间中不朽之人的情感,格外的打动人心。 除了整体保持的这种节奏之外,毛忧和马小玲的那段回忆姐妹情才是我几乎无法快进部分。简单来说这又是那种我最喜欢的《七月与安生》式的情感,但从观看的惊喜程度来说,也许还要胜过几分。原因还是因为在大的设定之下,在一种压力之下,情感的力量总会更强,像在暗夜里的灯。 其实我现在所写和自己本来想写的完全不同,本来我是想从缺点开始谈起,比如前几集除了开头的穿越很带感之外古装的部分简直是难以忍受,每个人的造型也都奇丑无比;还有开头曲也是难听到很难相信是和前两部有关系的。但我就算不展开写这些,也已经有些超出我的界限了。我能做的只有这些,只有到此为止,接受这点,不再勉强自己,才能长远的走下去。 |
#半影评# #刺# 其实谈论这部剧是令我犹豫的,因为它有些不能忽视的缺点缺陷与狗血的部分,但同时我又必须承认有些部分深深的打动了,会让我永远记得它留下过痕迹。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一部对于我来说像隐秘的角落一样的作品,不过这么说也并不准确。因为比起隐秘的虎头蛇尾,《刺》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无证之罪》,真正打动我的部分是在半程之后,是剧集特有的长时间铺垫后才能感受到情感爆发。 既然我无法说得太清楚,而且实际上我可能都不会重看这部剧集。那么我还是用废弃片单的方式,只写几个优点就好。 首先第一步让我有追下去欲望的就是配乐,从第一听感来说明显的让我想到了《无证之罪》。那种巨大的压迫音感不断循环,始终保持着某种宿命式的压力,而又没有狂轰乱炸的吵闹和油腻。尤其是在某些与人物表演契合的瞬间,弦乐与钢琴铺陈出的音浪好像在灰暗的天空中翻滚,沉重和优美同时出现在心头。虽然不知道这音乐是不是原创又或者灵感来自于哪里,但用得好就是值得称赞的。 其次摄影也是符合我口味的舒服,镜头不长不短,不追求某种一味炫技,只是随着人物摇晃剪切。在某些场景,比如印象最深的水中水球那段是,光影变化下又有对刺眼光芒冷静凝视。 最后也是最好的,是表演的优秀。很大程度上,是这几场戏让我会永远记得这部戏。不过今天时间不够,只能明天再说了。 |
#半影评# #刺# 让我深深被打动,觉得必须为它写点什么的就是反派张蓓蕾的一句台词“你能亲亲我吗?也许亲亲我我就能变好呐?” 可能是我自己有着太多黑暗和挣扎,也有过无数次告诉自己只要做到了某些事一切就会变好的瞬间。这种深陷在罪恶感中不能自拔,在被吞没之前带着哭腔又在极力控制的求救;和明知得不到救赎,只有无望的无力感,完全击中了我。 如果一个人真的犯了太多的错,恶像一种疾病一个肿瘤一样在体内越长越大无法切除时,人是否还有救。我总是相信奇迹,也见证过成功的带瘤生存的。人总是在对抗着携带着某些疾病和某些邪恶存活下去的,只是有着道德或善念的约束控制,才能称之为好人。而这某种模糊的底线标准,其实是每个人自己给的,坏人也是认为自己的行事是在自己的道德之内才会有理由作恶的。 人性是趋光和向善的,只有有了人性才有了人物。当人物有了人性,它的复杂就会发展到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无法说清的程度。 我说不清自己到底从这个人物身上体会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的表达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有所回避,我在回避着自己,也就无法看清说清我自己。 毫无疑问它刺痛了我,扎进了我的伤口里。它让我必须面对伤口,它不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但它给了我一个机会,再次面对问题。 |
其实我处在某种混乱过后的短暂和平里,我知道这种状态是不能长久的满足我的,实际上经历的一切问题都是对我认知中自我的某种消磨,只要我放下更多,就能得到更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义无反顾朝着某个未知的方向走下去。 这样看来就算是三天或更久写一次我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话可说。的确我在过去的几天里想了很多的东西,不过大部分都是没必要说的或者是我没有能力好好说的。所以过去就是过去了,不管它,随它去,这会让我轻松很多。能更轻松,就可以算是一种进步了。 我本以为在那么多的压力之后,在让我说些什么会是很大的负担,在开始文字之前我也的确是有恐惧的。但一旦开始了,不再害怕了,用某种破罐破摔同时又试着抓住每个碎片态度来进行,似乎一切都不是那么难了。虽然我觉得该尽力回避重复本来就不多的纸上的内容,可我还是要说:有时躺平了,真的发现还有那么大的天空。 不让自己太累,我在缓慢的恢复和生长着。这可能也不是能恢复到以前形状的方法,但以前其实也不是多好,新的东西既然避免不了,就该好好的调整适应。 最后还是给自己一点具体努力的方向:继续放手更多。给自己微不足道的空白,用来预演对抗深不可测的黑暗。这会是增加的压力,继续兑水下咽就好。 |
#废弃片单# #机动警察# #机动警察剧场版# 现在我对大多数情况下日本动漫作品的水平预判是——真人版>剧场版>TV版,当然这很可能是不准确的,因为某些题材是真的非常不适合真人化,而如果TV版足够优秀,剧场版也可能会画蛇添足无所作为。 可单从机动警察我看的两部剧场版来说,我是没什么太多的兴趣再去看TV版,但大概会看真人版的。因为这两部剧场版说起来品质其实都可以说不算太差,单从我看的大概修复版来说,音画质量不在《阿基拉》之下,其中部分场景甚至好像是近几年技术重置过,好的不像那个年代的水平。 技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个好坏的定义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要结合内容。我特别提到技术水平,恰恰是因为技术再好,我也不喜欢这两部作品。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风格问题,虽然我是漫不经心快进这看完的,但对风格还是有一个判断。用动画来讲述政治惊悚题材,我个人觉得是不太合适的,尤其是第一部的开头是动作风格,却在开场之后的大部分动作戏都比较乏力;第二部的动作戏极少,明显更确定风格,可在节奏上也没比第一部进步多少。 不过不得不说两部的配乐都极其优秀,第一部的开场音乐可以说是直接震撼人心,之后的大多数动作场面也基本是靠配乐撑起来的。甚至单独就配乐来说,这两部可能算得上是很多人标准意义上的经典。 |
#半影评##全面回忆# 对于这样一部片子就这么仓促开始谈论似乎是不应该的,但我必须强迫自己这样做,必须增加面对一些压力,以弥补我终将失去的一些能力。这样说来好像我又回到了谈论自己,不过到此为止了,我还是要要让自己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多差多不情愿都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全面回忆》的地位在我心中是极高的,大概是仅次于《终结者2审判日》和《黑客帝国》这样几乎百看不腻动作片的第三好的等级(实际上我认为的第一好的动作片可能反倒不是那么公认的经典,甚至自己也不会太经常的去看,可能也是怕看多了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经典。)。而前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收到了《全面回忆》影响的。虽然不是每部影响了经典的片子就等于其本身就是经典,但这种气质上的一脉相承却是代表着经典的代代相传。 作为动作片,撇开动作不谈,仅仅是剧情台词和表演上本片就做到了几乎从任何一个情节开始观看都能感受到每句台词每个情绪的有趣、悬疑、对故事的推进和背后哲思深意。这与现在许多叙事及格而已的动作片完全不同,虽然本片没有在剧情上走得更远主题还是在为动作戏服务,可这种认真的态度,才是能做到文武双全的关键。 |
#半影评# #全面回忆# 虽然《全面回忆》的剧情表演方面的文戏是极好的,但从中却很难说有那些部分是真正深的触动人心的。其中每个点都有值得深思和发散思维的空间,可这种受到启发而产生的效果应该不算是影片本身的功效,其本身的优秀就止于启发而已。而就算是《终结者》和《黑客帝国》其实也是如此,文戏的优秀也是点到为止,就算有感人至深的部分,也很难说能够仅凭这一个段落就让全片成为经典。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选择,文戏的作用是为武戏服务,是在没有武戏时保持观众注意力的集中,那么在集中的同时又没有过度情绪的释放,反倒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 本来我是想只谈论武戏的部分,但对文戏的近一步探讨让我更了解了自己的审美取向。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每一秒都精彩的紧凑,但这可能一种错误,太过紧绷造成的不是持续的高潮而更接近于提前的崩溃。 我还是要试图回到谈论武戏的,《全面回忆》的每段武戏都做到合适的好,虽然极度血腥惊悚之处也有,可更多之处是恰到好处的处理。比如不多也看似难度不高的格斗戏部分,重打击感和疼痛感,不是招招见血却痛入骨髓。在枪战方面其实也是如此的原则,其实想起来不是那么血腥的场面,更多的残酷感是来自于中枪后的反应,也许是这种真实的尺度,才产生了某种接近于死亡的恐怖。 |
#半影评# #全面回忆# 本来我今天该写自己的,但我还是决定拖延。我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封闭自己,而做法就是做一些能让自己专注的事,所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之前在做却没有太成功过的事,继续挑战,就算是继续失败。 实际上我依然想笼统和发散谈论一下《全面回忆》的整体独特价值和意义所在。像这样一部顶级投资但却差点因太多暴力惊悚而被差点被评为X成人级同时又有着影史最著名露点镜头之一的片子在今天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再出现的。 虽然其实我是反对在正经片子里以露点作为噱头,并且对于太过泛滥的暴力与惊悚也是不会太过欣赏,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剂量合适的重口元素,才让电影有了独特的混搭魅力。 而正是像这样有些先锋甚至过头不是值得完整借鉴学习的表达方式存在,才有着某种对于主流审美向前推动和提高动力。出格的挑战不一定是合理的,却是依然有必要存在的。没有了这些几乎不合时宜的挑战,接下来出现的就是天马行空创造力的枯竭。反观现在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片,这样的现象已然普遍,为了更大商业利益的保守选择,使得三观的固化成为常态,颠覆变得少见。 我不想以唱衰作为结尾,因为希望虽然在减弱,却不是彻底消失不见。所以在接下的以后,我想我该多谈论一些新片。就算不多,也还是有令人满意的。 |
就算延长了谈论自己的间隔,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会变简单。我本想着自己应该可以学会顺着深渊的边缘慢慢的下滑,做到安全的爬下去,不会有危险的崩溃失足。可这黑暗的深渊不是空无一物,每一丝下面的空气都有着能撕碎我筋骨皮肉的压力。我想试着小口的吞咽和消化下去,不过不断的反胃成了不能避免的例行公事。我依然无数次的接近彻底崩溃的瞬间,实际上可能我已经有了一部分彻底的坍塌,只是我选择看向剩余的部分,就能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什么。 我又把自己说的太惨太过夸张了,但的确似乎一个不小心或者不由我控制的意外,一切就会急转直下跌落下去。我是可以做出很多的准备来预防许多的意外,可总有想不到的,至少是我目前还不能想到的问题会出现。于是我能选择去想去让它变得清晰永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其他的部分,各种各样的无力和情绪,我不得不有所放任。就算知道是错的是没用的也要这样做,因为不接受这些,不这么做,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了。 我始终在磨合自己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里我可能已经磨掉了损失了许多东西。这不一定是必然的必要的失去,可拿不回来的东西,放弃就是唯一的意义,难过的坎不过是认清现实而已。 我总是想给自己做手术,但人是不能给自己做手术的,给认识的人都很难,因为不能切断一切感觉,就当做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甚至就当做一个需要修理的物件,不当做人。而要是实际上人不得不切自己的时候,其实又不会那么麻烦了,疼而已,忍着就对了,没功夫去感觉,比起死,没有感觉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 所以在感觉自己下沉,就想想还有更坏的事垫底,自己还是有一些被人没有或已经被剥夺的感觉,还可以把自己当做没关系的别人。一切就没那么坏,还可以变好,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总是有可以做的事,只要不忧虑那么多。 |
#废弃片单# #盗马贼# 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原因还是片子本身的原因,总之我很久没在看一部片子时感觉到这么的困倦。以往让我觉得困的片子也不是没有,但我依然可以分辨出其中是否有优秀的部分。而对于盗马贼就算我挺过了睡意,在后半段保持清醒的条件下,我还是能感觉到有着我不能欣赏不能投入的问题。 要说好的部分也不是没有,从众人吟唱到撒纸钱那段的确是极好,完全从声音到画面抓住了人所有的注意力,像是一根一直紧绷不停演奏着的弦。而在结束某种寂静的诗意突然出现,似乎有着什么不可名状的音乐,又好像只是脑子里空鸣的回想。 也许就是这个段落的能量太过巨大,在过程中消耗了我的体力,使我在之后变得昏昏欲睡。但就其他段落而言确实都没有这样的震撼,尤其是巨幅唐卡(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叫唐卡,总之是巨幅的佛教画像)的部分,可能是我之前期待过高,真看到是虽然也是有些震撼,可正面的不动声色展示似乎有些过于平淡,去奇观化的同时却少了些足够的情感。 说起关于巨幅唐卡的电影,另一部叫《冈拉梅朵》的片子我是先看了一半的。不过要说到那部,要说的就更多了,只能下次再说。 |
#废弃片单# #盗马贼# 虽然跑偏到了《冈拉梅朵》上,但我不会谈论太多这部片子,因为我还没有看完,对于一部我认为好的片子,无论如何至少也该看完了再做评价。可我还是要说一句,《冈拉梅朵》中展示的巨幅唐卡,真的让我有了一种看到《2001:太空漫游》中石板落下的震撼,那种强大的力量似乎是来自于自然,却通过宗教作用于人心。 由《冈拉梅朵》我想引申讨论的是对于藏地电影的大体看法。首先可能与很多人相反,我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比较偏向于汉人视角的故事的,比如《冈拉梅朵》和品质的确没那么高有些狗血但我很喜欢的《宁都拉》。因为其中虽然有着某些过度奇观化的嫌疑,可有一定尊重和距离的观察,也许反倒是一种更佳清晰的视角。 而盗马贼的问题可能就是在于太过去奇观化,很多镜头单独看来也是极美,在链接起来的情节里却有着让我无法集中精神的疏离感。这种不是冷也不是暖的中庸,似乎是让我天然的有所抗拒的。没有情感没有情绪,就支撑不起任何的情节。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没有合理的情节,情感和情绪就像没有肉体约束的灵魂,不是不能存在,只是是鬼是魂而不是人。 |
不知道是身体的被打击连代了心理,还是反过来,总之我似乎周期性的是要被打击的。今天就是又一个这样的日子,我几乎被击垮,不得不化更多的时间用来抵抗,不得不推迟或取消很多的计划。而就算这样做了,更多的时候我也只是在无能为力的浪费着时间,等待自己想起来一个早就该记住的应对方法,或者让自己再自然生长出一些新的。 如果我能早做准备,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只是好像我怎么都记不住,非要用痛苦一次又一次的重锤,我才能把教训凿进记忆里。 实际上我在必须直面问题时,选择的也是用麻木来拖延,不让自己想的太多。多想一点可能可以更早的相出应对的办法,可我觉得多一点我就可能崩溃,于是我只能选择拖延,消耗自己的同时等待自己的适应能带来的机会。 在问题发生前,我也总是做出这样你选择,舍弃更多安稳和快乐,让自己面临更大的风险,总是我不愿意去做的事。虽然我知道自己最后必须要这么做,可我选择拖延和冲淡,而不是某种关键性的突然决断。这个拖延的过程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今天这样的爆发,这是一种发病,告诉我不能再拖,必须做出进一步手术,切除更多会侵蚀我的部分自我,不管它们是快乐还是其他美好的模样。 我不能说拖延是有必要的,但在过程缓慢的远离过后,切除的时刻的确疼痛会有所减轻。当然这不是说痛苦可以避免,我能缩小意外和绝望对我的伤害,但以为能彻底杜绝就放松警惕,只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永远保持警惕,认清现实,才能让自己接近安全。只是这认清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只看到我能承受的暗和我能承受的光。 |
#半影评# #泛谈# 我依然没有想好要具体说什么,所以我决定空泛的谈论,也许会提到很多,也许最后还是什么都不说。这其实也是我再次做出更多妥协代表,实际上我不能很快的说出近来看了那部值得一说的新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看片行为已经被冲淡了。我希望自己能用这些精力来做一些别的事,只是在不情愿情况下,我什么都没做到。也可能是时间还没到,我做出的牺牲还远远不够。 不管怎么说,我能做到的只有减半,所以才会只有半影评。只谈论那些不那么好的作品,或者只是把要求降得更低,原谅自己去谈论根本说不出有多好的作品。我的妥协从来都不只是单向的,后退腾出的空间是立体的,是消减掉自己的一部分,让自我不再那么重要。 在说了很多不是预想会说的话之后,我觉得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限制的话题也可能需要两天或更多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了。当我不知道说什么时,我就只会挖掘自己,现在我是有所控制,不让自己发展到一个不可控制的程度。但一旦开始切割自己,很容易就会出现止不住情况。而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我就不得不提前停下,把这些都当做一个铺垫,相信这一切都是有用有意义的。在明天,做一个痛快的开始。 |
#半影评# #泛谈# 我依然没有想好要具体说什么,所以我决定空泛的谈论,也许会提到很多,也许最后还是什么都不说。这其实也是我再次做出更多妥协代表,实际上我不能很快的说出近来看了那部值得一说的新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看片行为已经被冲淡了。我希望自己能用这些精力来做一些别的事,只是在不情愿情况下,我什么都没做到。也可能是时间还没到,我做出的牺牲还远远不够。 不管怎么说,我能做到的只有减半,所以才会只有半影评。只谈论那些不那么好的作品,或者只是把要求降得更低,原谅自己去谈论根本说不出有多好的作品。我的妥协从来都不只是单向的,后退腾出的空间是立体的,是消减掉自己的一部分,让自我不再那么重要。 在说了很多不是预想会说的话之后,我觉得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限制的话题也可能需要两天或更多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了。当我不知道说什么时,我就只会挖掘自己,现在我是有所控制,不让自己发展到一个不可控制的程度。但一旦开始切割自己,很容易就会出现止不住情况。而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我就不得不提前停下,把这些都当做一个铺垫,相信这一切都是有用有意义的。在明天,做一个痛快的开始。 |
#半影评# #泛谈# 对于国产片我越来越多的偏向于网络电影,虽然无可否认网大中真正能看的可能是千里万里挑一的,但其中最优秀的,在我看来却优于近几年的院线电影。 其实我所认可的网络电影实际上是某种通过网络渠道发行却没有只为了低俗迎合观众而妥协的电影,它们更接近电视电影,大部分是低质量低要求的,但偶尔出现的平衡作者态度与商业娱乐佳作却是绝对的经典。 要说是从哪部开始看的,大概就是从《哀乐女子天团》开始,然后是《海带》,再到目前看到的可能是最好的《我儿子去了外星球》。说起来看这些片子都是因为某些营销号的推荐,而现在连这些号我都变得无暇关注了,只能说曾经我深信不疑的东西回头看都不过是阶段性的产物。 还是说回片子本身,这种平衡商业与文艺的追求是我最为赞赏的。不过说是对商业化的妥协也不完全对,因为我所说的商业化其实某种通俗意义上的好看,很多特立独行作品是值得鼓励,但如果不用一些通俗的手法让自己的想法走入别人的心,就不能称之为经典,而只能算作邪典的范畴。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回到了说我自己,我是在寻找一个理由让自己继续妥协。妥协没什么不好,不过是为了自己,面对自己而已。 |
我不不愿承认是天气,或者说只有天气能让我我的状态变好一点,可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承诺自己该做到的事我都没做到,我只是在做一些最边角的清理和删减,而就算这些微不足道的改变,其实也起到了作用。那么可想而知如果我真的做到了大的改变,一切很可能会有彻底的不同。当然也许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有用,但这不是拒绝行动的借口。在行动之前的那个决定往往是最难的,之后的不一定会简单,只有不再恐惧难一切才能变简单。 我是又有些要绕晕自己了,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又被我演变成了几乎耗尽自己的大问题。下次长个记性,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的,不过这需要我再下一个台阶,移动更多的习惯,做之前从没做过的,更为妥协的事。我以为自己劝自己妥协就能做到真的妥协,但我写出的说出的东西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受控制的随波逐流而已。面对这部分的自己让人头疼,就好像要揭开自己的伤口或吃下腐烂的食物,心理的厌恶远大于生理的伤害。所以我还是要再换一个方向后退,允许自己做不到面对,不然就是最低程度的面对,从微小到几乎没有开始。不知道第多少次这样的重复,每次都依然期待这能坚持更久,能战胜对自己的厌恶。 |
#废弃片单# 昨天一口气快进着看完了两部片子,一武一文,都是算食之有味弃之不可惜的。这基本就是我现在看片的常态,所以打算试试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一下子对降低要求到足够的程度,把两部多说完。 先从武的开始,我现在都记不清这片子到底叫什么了,大概是叫残酷记录还是暴行记录之类的,我可以肯定是叫什么记录,具体的无所谓了。总之这部可以算近来看的韩国动作片比较符合期待的一部,因为观看前的预判就是小成本动作片,知道不会有什么大的创新的独有的呈现,反倒不会有失望的感觉。 而实际上动作部分也的确是用了一些心意的,杂糅了杀破狼黄飞鸿加谍影重重的风格虽然有点不伦不类说真实不够真说炫技不够华丽,但没有哪段是太敷衍了事的蒙混过关的。韩式动作的痛感和打击感都做的不错,其中几个动作群戏飞跃奔跑的镜头感更是相当优秀,有种下一秒就要群龙乱舞的感觉,虽然之后并没有,可铺垫是到位的。最后最优秀就是最后一段打戏,只是安静的掰断手指转过刀刃扎进心脏看着血染红出来。暴力和残忍就是这样一种默然的态度。 只是简单说说这一部看来已经是我的极限,就算如此也还有很多引申的没有说完。所以还是明天,不怕说不完说不好,慢慢的说吧。 |
#废弃片单# #泛谈# #狂暴记录# 终于想起了这片子叫什么,但是这片子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从它出发而引申到对于近来的韩影的看法。实际上除了这部我自己也不会给太高评价的片子,近来的韩国电影其实大部分是让人失望之作,从票房冠军极限职业、奖项冠军寄生虫到期待冠军釜山行2,几乎每一部都质量对不起预判的下行之作。不可否认其中某些硬性的技术指标——不只是特效服化道等纯技术,包括叙事表演等技术——依然是能保持一定水准的,可在整体的质量上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乏善可陈的油腻、俗套与狗血。 虽然过度煽情是从韩剧到韩影的一贯特色,可在大量的模式化和借鉴(某些部分说是抄袭也可以)的堆积中,真正原创打动人心的部分也是不胜枚举的。这点来说韩国电影的确像极了当年的香港电影,经典之作都是从无数的粗制滥造中大浪淘沙才得以诞生的。而香港电影从《半斤八两》开启了真正的港片模式到风云时的衰落其实也不过二十年光景。从《生死谍变》算来,可能韩国电影也到了某个转变的时刻。我不希望唱衰什么,也不想把一切归于历史必然重演,只是想到了什么就试着说出来。 |
其实很久没有试着用一种我认为是更不舒服耗费体力的方式来写,但就算很久没有再使用这样的方式,似乎我也没有怎么变好。不过实际上我的下降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现在我做出的调整和改变已经延缓了这个过程。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我都需要这样安慰自己。 而这个过程还是错误的,我不该再给自己增加一丝一毫多余的负担了。我需要认清自己的局限,不犹豫的选择适当的退让。我已经做出了许多无意识的退让,现在只是把更多无意识的行为刻意化的练习,把未知转换为已知。 总的来说我是在做差不多的事,做出某些细微的调整再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在尝试的尺度里我要允许自己的失败和退步,当然我知道这都是不对的,可我必须原谅自己、安慰自己,给自己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我容忍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很多的懦弱和邪恶。 目前对我比较直接的打击还是与欲望有关,想到自己需要去完成它成了一种负担,不完成的失败又是另一种打击。虽然两者都在被淡化,但除非不得不放弃,我会尽量保持着自己的欲望。什么时候放弃其实是一个时间问题,我现在放弃的不够多,未来就要失去更多。我已经做出了选择,只不过是不想承担相应的后果。很多事最重要的改变都是从不想到想,我总想寻找那个最合适的最低点来触底反弹,现在看来每个点都可以是那个点。 |
#半影评# #东方的承诺# 作为近来为数不多完整看完了的片子,把它放入半影评里再合适不过。因为对这部片子我的确是一半喜欢的不得了,一半又极其不赞成。 首先这部片子是偶然决定要看,不过之前就知道了是导演imdb上评分最高的作品。一开场的戏也的确显示出了水准,从简单真实的割喉开始,整体的氛围就做到了某种最接近于真实的微妙平衡。这个开场甚至让我想起了《教父》中的暴力场面,没有什么华丽火爆的场面,只是真实平静的发生,反倒恰到好处的落在了人物的情绪上。 而之后的婴儿部分更是比真实还真实的模型,这也正是很多人觉得过度重口味的部分,当真实超过了界限就是莫名恐惧。 在这之后其实才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女主叔叔(也可能是继父,我完全没仔细看)对女主的老父亲式批评态度。很难想象在这样一部片子里会体验到这种似乎很中式的含蓄形家庭温馨。 真实、过火和温馨三种矛盾冲突的元素杂糅在一起,没有不适的感觉,反倒正是不同味道的刺激,才有了更明显的体会。尤其是家庭的部分,正是在暴力惊悚的压迫之下,才显出平时不易表达的亲情可贵。 |
#半影评##东方的承诺# 前半段所有的可以说在一次露点之后几乎毁灭殆尽。我是对露戏肉戏深恶痛绝,但有些时候在不得已情况或整体需要氛围需要的时候,这是可以原谅的。而本片里的露完全是割裂的没必要的,之前一直保持的微秒平衡被瞬间打破,本来应该一笔带过留白的部分,却被某种对于所谓尺度的强行追求过度填满。真正的艺术是抓住存在于真实生活中巧合角度来呈现事物,就在这个莫名其妙的露点之后就是一个滴水不漏的全裸镜头,那才是有技术的艺术表达,是现实中不存在但可能存在的理想角度。 这种特殊的撕裂在全片最高潮也最精彩的打戏里更是到达了巅峰,不可否认这段打戏极好,真实的残酷血腥和打击感力道的处理达到了绝对经典的级别,甚至可以说是做到了某种前无古人水平。 可同时出现的露戏却削弱了对打戏应有的注意力,虽然裸露的确是场景中客观存在的情况,但通过剪辑和角度的选择,是完全可以避免裸露而不影响节奏情绪的。 其实找到一部完美契合自己的电影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自己拍出来的。不过就目前的文字而言,我都做不到令自己满意,又何谈电影。但我可以试着剪辑这部片子,这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要准备走很长的路才可以出发。 |
我又一次拒绝承认自己变慢了,结果就是要掉进更深的拖累里。我不能不继续保持一个后退的姿态,否则这样的情况不能避免。后退也是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坚持久了会想要掉头,可每次掉过头才发现还是原来的路才是正轨。于是更快的回到原来的道路,在我看来就可以算是一种进步了,至少在能做到更多之前,我需要继续这样安慰自己。 其实我是可以真的变快的,只要我不去想不在意很多东西,尤其是不想到底什么才是我能变快的原理。在科学能解释一件事之前,选择迷信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只不过这迷信不是放弃探索,只是在能清楚明白一件事之前先模糊的凭直觉掌握某些规律得以利用,总比被动的什么也不做的等待要好。 我说不质疑自己,不去想做不到什么,只想能做到什么。可还是不得不承认我是准备不足才只能出此下策。在此之前我是有了一些新的规律的,虽然是新的限制,但同时也是保护,在这一定的范围之内,有了安稳成长发挥的可能。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安全保护的时刻也许依然是痛苦的,不过此时的安稳可控也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艰难的边界,我打算用模糊来跨越。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的事,就试试稀里糊涂的能不能做到。这样是可能再次进入危险的不可控中,但如果能迈出哪怕一步,也是离开原地的进步。很多时候人是需要被推着走的,被自己推总好过被别人推。 |
#废弃片单##郊区的鸟# 可能是本来期待过高,可能是这种类型的文艺片不是我的菜。总之在观影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没有困意却也难说出有哪一段哪个点足够打动我的状态。 所以我不能说这部片子是有多不好的,甚至一开始的虚焦镜头与空旷环境的音效是几乎要打动我的,在这种模糊中是有着吊人的悬念的。而接下来那个登高的人出现之后,一切似乎就开始变得去悬念化,反情节化。 对于过度情节和狗血的抵抗我是毫无疑问赞成的,依靠单纯的感觉构成电影我也是有许多非常喜欢的。甚至实际上一切情节的作用最后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人体到情感和感受。可中间部分有时是不能省略的,就我看过不多不完整的文艺片而言,许多反情节的达成实际上是需要传统的标准的规矩技巧的,比如很多法国新浪潮电影其实就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闷,它们的灵感是来自于对大量好莱坞经典片和黑色电影的借鉴,而同时在借用技巧的同时又颠覆了主题。 像那样的文艺片才能有着商业化的可能,文艺片可以是单纯的为了表达,但故意将人拒之门外就是难成大师了。当然我对这部片子并没有批判的意思,只是说很多文艺片都会有的问题。关于本片的优点还是要明天再说了。 |
#废弃片单# #郊区的鸟# 我说过这部片子没有使我感到困倦,除了开场的悬疑,的确还有很多感受型的瞬间。比如列车驶过巨大玻璃中的倒映、夜晚河边的霓虹光景、斑斓色彩下水草中的鸟、不知所云的而又冷峻华丽的现代艺术展览。当然还有最后不再追寻什么鸟时依偎着暧昧的放松的沉睡在森林的草地之间。 这些意向毫无疑问的不能使我把它归为烂片的行列,但正是这个结尾印象最深甚至可能会终生难忘的昏睡让我觉得它与我好电影的定义背道而驰。有的人说在一部电影里睡去是一种好的体验,可我依然是不能理解这样的享受的。一部电影可以平淡但不该是乏味的,而这部电影虽然没有使我困倦,其目的却似乎就是要成为一部让人沉睡的电影。 也许有一天我是会理解如何在一部电影里睡去的,但我想这“睡”应该也不是困倦的,而是更接近某种神游的状态才对。那是从一部电影的启发开始,进入了一种可能已经彻底与电影无关,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时产生的一切也许都是误读,都是不存在的片段和情节。但这一定是对于一部电影最好的赞美。 |
我忘记了她的名字,但我并不觉得慌张,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是会忘记她的。我越来越不相信会有什么天大的好事发生——比如得到她——也相信因此不会发生什么天大的坏事一下子毁灭了我。 然后我想起了她的名字,就像重新发现了一个淡淡的痕迹。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会一直记住她的一种最好方式。不是铭心刻骨,不会每次想起都是扎心滴血,只是偶然淡然的想起她,觉得还能见到她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总想着怎么能从第一个字就能抓住眼球,把所有的情感都放到一句话里,不过实际上我怎么也做不到,只能想写什么,就试着去写而已。就算如此我也是在限制自己的,比如前面两段话我是早就想好的,而今天突然出现的愤怒、绝望和痛苦我就要先选择不谈、虽然怎么谈也谈不出一个结果,只是更多的挣扎后再放弃。 我知道自己的势头再次慢了下来,我没有根本的改变,的确不可能产生什么质的飞跃。接下来要做是慢慢的撤退。不求一点损失都没有,只求不让自己血本无归就好。一切总要轮回着再来,无论痛苦、欢乐还是回忆、 |
#废弃片单# #印度电影# #你的城市# #爱# 就在开启文字时我才发现如何归类这两部电影其实我是相当犹豫的。本来我是想着放到半影评里的,因为两部片子的前半段我都极其喜欢,就算后半段的崩坏我也是不后悔看了的。但转念一想,还是应该放在废弃片单里,它们的好我不能否认也不会忘记,这铭记的程度却只记在脑子里就好。如果忘记了,也许就是它该消失的时候。 从这两部电影出发,会牵扯到很大的涉及宏观问题,那就是我对印度电影的态度。虽然不是从这两部片子开始,但它们是一种代表我所喜欢的印度电影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独立的个人化的印度电影——也就是没那么出名没取得那么大商业成功和影响力的作品。 那些明显商业化的宝莱坞电影也不是不好,像《摔爸》、《P.K》、《可汗》、《猴神》这样的作品是好看的同时也有内涵和表达诉求的。只是这些作品在不得不称赞的同时也有些不能忽视的缺点,其中部分段落的冗长、割裂甚至油腻都是让我有些不堪忍受的。这些问题可能是商业化所必须做出的妥协,比如必须有歌舞必须有慢放必须有足够热闹搞笑桥段和足够的片长才是宝莱坞电影,无论印度的还是国际的观众才会为贴了这些印度标签的电影买账。 |
#废弃片单# #泛谈# #八百壮士# 突然就决定了要谈谈这部片子,其实说实话这片子的品质是不值得重看或太过称赞的,但比起八佰来说还是好太多了。我也不是想多批评八佰,只是相比之下那种只有情绪没有情节,一边不情愿的承认一些客观事实一边又要尽全力去找到角度批判的样子实在是太难看了。 要说八百壮士的大部分可能都是来自于真实事件的,可在部分细节上(比如游泳过河)它没有八佰贴合历史,它的真实是在于情感和情节的同步上。比起故作深沉没事反思不断呻吟的装反战,上了战场就不能回头不容置疑的英勇奋战才是真正的反战。真实的惨烈胜过任何的假装。而情感内核表达方向的真,胜过一切只有细节,从根本上就方向性错误的假。 我发现其实这部片子我没什么太多可说的,甚至大到这个类型都是如此。同样题材的片子两边拍的都有明显的缺点,那边是钱不够很多地方做不到位就很难有真感觉,而这边是从概念上就有问题不能承认很多东西,实际上就像《长沙保卫战》那样现在也许是概念上几乎正确到不可思议的作品,也许有许多部分的问题需要忽视的。 |
我又让自己进入了更多的迷茫和混乱里,不得不重新挤压自己,才能想起我到底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实际上我是肯定自己要失去某些追赶的势头了,之前的很多有希望保持甚至增加的瞬间现在看来不过是让我陷得更深的幻觉,最终接受回到原来速度的结果才是正常的情况。 我拒绝回到过去是不想面对痛苦,可痛苦其实已经开始重新渗透回来。现在增加的迷茫和疲惫就是痛苦先作用于精神后产生于肉体的后果。既然这已经是一个开始,那么接下来就该借这个机会继续下去,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有时后退就是如此,只是回到面对同样的问题,在痛苦的作用下做出无所谓后不后悔的调整。 我不是说现在的我有多么痛苦,相反的我还是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欲望上,这当然是不对的,但程度我只能慢慢的减轻。对好的对坏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个深浅,只要控制好了维持在一种能投入也能自拔的程度,一切的情况和后果都是能处理或能接受的。没那么快乐也没那么悲伤,我还是要回到这个目标上来。 除了这些旧有的计划,我也试着做了一些新的改变,比如把文字拉得更长,不止一天写不完不要紧,中间写些别的也是可以原谅的。至于内容就更是如此,更多的不知所云,更多的没用废话,会让一切都变得容易。而文字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本身,更多的板块移动,才会有新的大陆形成。 |
首页 上一页[31] 本页[32] 下一页[33] 尾页[1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文字吧 最新文章 |
【晚安】喝醉了他的梦 |
都是兄弟不骗人 |
一同看会员 |
【影评】【影人论】【老男孩】 |
变得优秀才会不负时光?? |
我肯定是疯了 |
分手至今 他说的哪句话还让你念念不忘 |
排期楼。 |
Clown大阿媛 |
社恐患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