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第3页]

作者:暗黑山老妖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猪喵咪 2012-4-30 3:40:00
    我也在德国 一起吃火锅好不好 哦耶
    -----------------------------
    有火锅的话......咱们qq联系
    @道合为友
    只是开辟战场
    您好!您的文章《妖言水浒:九百年前山寨盛世》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文学栏目的支持! 2012-4-28 9:38

    感谢鬼话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5
    杨志这人当时在江湖上无籍籍之名,但林冲很佩服他的武艺,因此问他:阁下可是曾得到名师指点?
    杨志听后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打扮成这样还是瞒不过世人的眼睛。林兄你说,我这气质是不是不太像一般人?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人都在心里回答:说实话,真不像——他此时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杨志自豪地说,我练的是家传武功,在下的先祖就是杨业。
    林冲大吃一惊,当即起身抱拳道:“原来你是麟州(陕西)杨老令公之后,失敬失敬。”
    朱贵却问:“杨业是谁?”

    看过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业是大宋初年的第一枭将,身经数百战,人称杨无敌。
    作为正牌后代,杨志从慕容族长那里听到的事迹还要多些。
    在慕容老祖的口中,杨业曾经温酒斩辽国大将,杀萧天佐诛萧天佑,水淹七国番军,单刀赴金沙滩之会,在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嗓子喝断白沟大桥,拦住十万契丹追兵......
    由于他武艺如此精湛,所以在当时的国际人才市场被人当成一般等价物来使用。
    先是后周用三个营从把他聘走,后来北汉又用三万人马把他从后周换走,再后来辽国又提出用十万人马来换他......
    最终,杨业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人血统,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为大宋效力。

    杨志前半辈子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他无数次仰望着正堂挂像里那个全身披挂的白胡子老头,暗暗发誓要成为他这种英雄。
    在杨志眼里,杨业几乎是个完人,二郎神一样的人物。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就连杨志都怀疑老祖宗没有经济头脑:
    放弃了那么多投奔了大宋,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子孙后代都跟着倒霉。

    杨业回国后的下场是这样的。
    由于久居外邦(北汉),他跟同僚有点文化差异,导致了一些很致命的误会。
    雍熙北伐中,杨业负责断后。
    战局危急时他派人求救,大将潘美回信说“人在阵地在”,负责接应的王侁说“敢不从命”。
    杨业听了以为真的会有援军,于是死战不退,结果被辽兵包围在陈家峪。

    其实宋军里的本土将领都知道这两句话是暗号,听见就会撒腿就跑。
    “人在阵地在”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发现阵地不在了,那就说明我不在了”。
    “敢不从命”的潜台词是“妈的我就是敢”。

    评书里说杨业眼看突围无望,就用脑袋把李陵碑撞碎了,当然脑袋也碎了;
    史书上的记载是他被辽人俘虏,绝食三日而死。
    不管怎么说,辽国人对他很敬佩,就派人把他的首级送回来,并附书一封,说杨业在辽国战俘营里铁骨铮铮,宁死不屈。
    结果这封信让杨家倒了一百多年的霉。

    据说太宗皇帝看到信里说“(杨)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当场龙颜大怒:
    杨业你全军覆没,居然还腆着脸当了俘虏?你好意思活着吗?
    你不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也就算了,还说什么有奸臣陷害?
    大宋哪来的奸臣?这不是泄露国家机密吗?
    伪辽官员来招降你,你不一口唾沫吐在丫脸上以求速死,还他妈绝食?
    还他妈绝了三天才死?
    你磨蹭什么?在等美人计吗?!
    于是他下了密诏:把杨家给我办了!

    虽说太宗皇帝这人打仗不行,自杀也不行——在同一场战役中,他也被辽国人杀得全军覆没,却依然好意思只身骑着驴逃回来——但整起人来是一把好手。
    密诏下后,北宋所有文件里关于杨业的记载都不见了,杨家几百口人都被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发配到边远山区。
    后来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民间也有流传,但里面没有他的份,就好像六几年的党史里也没有刘少奇一样。
    因此,朱贵这样的普通百姓基本没听说过杨业。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6
    历史上对杨业的记载就到此为止。
    但是对杨志来说,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宋史上说,杨家只有杨延昭一系有后代,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杨家还有一个旁支。

    当年在陈家峪和杨业一同被俘的,除了几百亲兵,还有他的幼子杨延玉。
    辽国对这些人百般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于是过了几年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就把他们都放了。
    这些人满怀希望地回到大宋,结果统统被鉴定为“投敌叛国”。
    虽然没有掉脑袋,但是余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大宋的皇帝有个特点,那就是治国政策相当灵活多变,比A片里的男优还能折腾。
    以杨延玉为例,每隔几年衙门要么来个人把他拉出去游街,要么来人给他道歉,许诺给他平反。
    直到二十几年之后,真宗皇帝终于对他失去了兴趣,派了个专案组到他家了解情况,说如果案情不严重就特赦了吧。
    结果杨延玉听说东京来人要找他,以为又要被整,终于崩溃了,连夜上吊自杀,特赦也就不了了之。
    这事搞得大宋朝廷也挺不好意思,因此假如你去宋史里查杨延玉这个人,所有的记录一律写着“没于陈家峪”。
    杨志就是这个杨延玉的后代。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7
    林冲由于看过内参,知道杨家的这些事,对他们很同情。
    另外还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所以听到这里一时失去了控制,拍案大骂道:昏君无道!昏君无道!
    杨志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林兄慎言!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朝廷只不过是受了奸臣的蒙蔽,大方向上还是好的......”
    “我们家慕容老祖说了,亲妈打了孩子,孩子难道就不认妈了?”
    “我大宋乃是天命所归,百姓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大宋的皇帝是古往今来最英明最雄才大略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决定我今天也能理解,那是开国初期的非常手段。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换成我等普通人恐怕只会干得更差......”

    要理解杨志这个人,还需要对年代背景做一点补充说明。
    大宋的时候没有电视电台,老百姓又大都是文盲,因此朝廷在宣传上办法不多。
    以前常常出现皇帝在东京把某人批判了半年,但随后就听说丫在流放地被百姓奉为再生父母的尴尬事。
    后来神宗皇帝天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命令礼部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吃官饷的说书人,每天晚间在社区中心宣讲当天的京报。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皇帝提倡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礼部谴责了什么抗议了什么、变法推进了什么造福了什么、百姓拥护了什么满意了什么、辽国悍然了什么激怒了什么......等等等等。
    这档寓教于乐的宣传节目叫做京闻评话。
    由于父母早亡,杨志从小受到族长的严格训练,除了每天练武,还从两三岁就开始听京闻评话(所以说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舍得祸害)。
    经过此节目的熏陶,杨志思想政治水平相当过硬,从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朝报, 先后在西军塘报(军队内部刊物)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对朝廷的忠诚度比一般人高至少五倍。
    要不是因为林冲武功太高,他恐怕此刻早就一个耳光扇过去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8
    朱贵看到场面有点僵,赶紧插嘴救场。
    但是他问个问题也问不到点子上,闹得气氛更尴尬了。
    “杨大侠,您脸上的纹身真不错啊!”
    杨志咳嗽了两声,答非所问地说,我这次去往东京,虽说是初入江湖,但一路走来已经打出了名气,别人都叫我“青面兽”。
    他不好意思说那其实是吃霸王餐让人拿椅子背砸的。

    生活在大宋的人都知道,出远门是件很要命的事,处处都要花钱。
    杨志动身去东京前自认为准备充分,没想到上路几天盘缠就花光了。
    本来他想乘坐驿站的长途骡车。
    不巧当时临近年关,一票难求,他排队数个通宵都没买到。
    好不容易排到了,他又舍不得买:朝廷已经意识到了驿站运力不足的问题,经户部与太学共同研究,提出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提高票价......

    于是杨志选择步行赶路。
    但还是有两项费用省不下。
    一个是鞋袜。
    当时大宋的商品质量跟今天温州地区差不多,新鞋穿上刚好够你走到下一个分店,肯定穿帮。
    另一个费用就是吃饭。
    杨志记得以前在路上碰到餐馆,进去说两句好话就能得到点剩饭,但现如今这办法也行不通了。
    剩饭剩菜全给造地沟油的专业户收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食用油都改成由泔水提炼,数年下来,全民身体素质大有提高。
    据考古发现,北宋末年辽国的细作曾多次向上京汇报:一旦战争爆发,对中国人(当时辽国对宋人的称呼)进行投毒的传统特战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这些丫挺的不管喝什么毒药效果都跟喝蜂王浆差不多”。

    最终,杨志不名一文,唯一的选择只有霸王餐。
    梁山好汉里吃过霸王餐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后来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吃鸡不给钱,就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至于鲁智深、雷横这种衙门出身的人,下馆子身上从来就不带钱。
    相比之下,杨志吃霸王餐的风格与众不同。
    他既没有官职在身,也没有吃完撒腿就跑,甚至挨打都不还手。
    他只是冷静地顺手拿几个盘子揣在怀里,挨完打默默离开去当铺换点钱。
    这些举动说明他为自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这里没人认识我,所以不能算辱没门风。

    朱贵听说杨志缺钱,喜出望外,忙问杨侠士去东京可是有急事?没有的话不妨在鄙人这里盘横两日,一起干一票,路费不就出来了?
    不料热脸贴上冷屁股,杨志当场拍了桌子:“要我做贼?不行不行!我家世代将门,从来都是报效朝廷,岂能蝇营狗苟,无所不为?!我辈生逢盛世,理当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顿说辞把朱贵骂傻了,一句话也不敢回嘴,光顾着翻成语词典了。
    杨志消了消气,然后说,我这次去东京不为别的,是要去京控。(上访)。
    @caimengjia0425
    @sf喀秋莎sf
    @96139613
    @紅顔为君笑
    @大雁一行
    @兰生49888
    @当年日月月
    @野猪咆哮天朝
    @坏蛋的笨笨
    @空流胭语声
    @sundarl
    @8组8号

    谢谢
    @柚子边上有包薯片 2012-4-30 20:49:00
    恭喜楼主青史留名了!
    -----------------------------

    谢谢。。。还好,不是永垂不朽...
    @鸡小肾微 2012-4-30 21:29:00
    妖哥啊,为什么重发了?不是要出版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鬼话不错,来交点新朋友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9
    林冲听到这话很吃惊。
    假如笑傲江湖里的左冷禅比武失败后说:“这剑谱是假的!我要到消费者协会去告岳不群”,令狐冲肯定也会有此疑问:告状?你一个江湖中人告什么状?你练功夫是干吗用的?
    杨志却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他说,京控是大宋司法体系的必要成分和有益补充……
    我们烈士之后,一向光明正大,对朝廷政策不理解,就走正规程序反映,这有什么不对吗……
    此外,告状是一项有杨家特色的传统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它的偏见是非常不可取的……

    杨志介绍说,从他的祖宗杨延玉进京申诉投敌问题开始,他们家每一代都要出几个代表人物,一告就是一辈子。
    杨延玉为了父亲和自己的名誉京控,但是只坚持到被游街就放弃了。
    他的下一代为了他上吊的事京控,一直告到自己被刺配;
    然后他的儿子又为了“这次刺配是否合法”开始告状......
    就这样一代接一代,杨家的状纸就像地层累积一样越来越厚。
    轮到杨志时,已经成了一本书。

    林冲拿过状纸来看了几行,就大摇其头。
    他当年也去几个登闻院(大宋的信访衙门)值过班,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规矩,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杨志,状纸没有这么个写法:
    你以为朝廷真是你亲妈,会有耐心看这么长的东西?
    林冲的意见是,写状纸就跟今天在天涯上写帖子一样,不当标题党没有出路。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当官的早就对老百姓那点倒霉事审美疲劳了
    你的前几句没有点猛料,他根本不会看。

    不过林冲也承认,在北宋末年,这一点越来越难做到,因为在当时的大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归国战俘被迫害?不典型。收兵权那阵子大将都受迫害,战俘算什么。
    田产被没收?不典型。因为这事去京控的全国起码有几十万人。
    拖欠上百年军属俸禄?更荒唐,人家一看就要把你轰出来:这点屁事去跳楼讨薪就行了嘛!
    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写“我想当皇帝”才能吸引眼球了。

    但是杨志依然不相信:有我们家慕容老祖的名字在上面,朝廷肯定会重视。
    朱贵终于忍不住问了:你老提的这位慕容老祖到底是谁啊?
    杨志一副迷惑不解表情——他觉得地球人应该都认识他们家人才对:是我老奶奶——你连她都不知道?
    又琢磨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哦,你们老百姓管她叫穆桂英!
    林冲和朱贵同时愕然:穆桂英?她还活着?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0
    据《保德州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后来“慕容”在民间被误传成“穆”,穆桂英之名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千古。*
    当然,真实的穆桂英跟评书里很不一样。
    首先,她的老公不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
    其次,她也没打过辽国或西夏,也没有死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死时大约五十岁。
    穆桂英到现在(1111年)八十多的人了还活得好好的。
    最后,她可不像评书里那么愚忠。
    *(详见《杨家将及其考证》)

    当年杨家被发配后,在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双重关怀下,过上了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每天埋头干活,干完活挨批斗,挨完批斗再干活。
    对于这种待遇,作为忠良之后的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很能理解,因为很多大将都曾被这样改造过。
    当年呼延赞平反之后只会说一句“太祖皇帝万寿无疆,太宗皇帝永远健康”,韩通一家死在哪儿都没人知道。
    但是领导忽视了杨家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他们家的男人似乎专爱娶有暴力倾向的女人。
    比如说,杨业夫人佘太君的娘家是有名的兵痞世家*,穆桂英在过门前干脆是个土匪。
    这些悍妇在流放地呆了没几年就蠢蠢欲动,开始串联密谋。
    最终穆桂英领着全家的女土匪一起发难,把官差杀了个干净,跑到一个山头上竖起杨字大旗,三天两头下山来向附近单位借钱借粮食。
    *(佘太君其实姓折,据清光绪年间续修《岢岚州志》卷九《人物?节妇》条记载:(杨业)‘娶折德扆女’)。

    林冲听罢,拍案赞叹:还是穆老英雄侠肝义胆,宁折不弯!敢问穆老英雄现在可好?
    杨志一脸苦笑,说:还好,敢劳挂念。不过穆桂英造反这事要放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来看待,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上山后杨家过着一种非主流的土匪生活:出去劫道生财的都是女人,男人们却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一个个并排坐在山前的官道旁边,眼巴巴的看着东京的方向——他们在等招安文书。
    假如等不到,就会在夕阳下老泪纵横。
    这些事迹流传出去,就成了“杨门女将”的故事原型。

    杨文广后来的确被招安了,不过不是他盼来的,而是别人帮他要来的。
    要说明白这件事,还需要交代一点时代背景。
    北宋时,西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这支部队主要有三支劲旅组成:杨家军,折家军和种家军。
    其中折杨两家有姻亲之好,因此杨文广的娘舅通过关系在东京给他游说,说他只是被裹挟,没有造反。
    朝廷于是下了谕旨:杨文广免罪,不赦穆桂英。
    消息传来,杨文广立刻与穆桂英离了婚。

    坦率地说,杨文广的这个决定非常英明,因为他下山后赶上了朝廷翻案,一举翻身:往日的军功又被承认,搬进了西军大院,没收的田产也还给了他们。
    史官又拿出旧稿复制粘贴了半天,给他们父子恢复了名誉。
    但这并不意味着杨家的中兴:恰恰相反,从那个时刻起,杨家军就已经名存实亡。
    跟随杨文广下山的那批人完全成了折家军的附庸,族长也成了折克行。
    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历史问题成堆得不到招安的杨家子弟——比如杨志一家——则团结在穆桂英周围,继续在山上耗着。

    很多年以后,穆桂英终于也受了招安,因为人总有老得拿不动刀枪的一天。
    跟前夫比起来,她的待遇差了很多:
    除了门口一个红色的“军属光荣”的木牌,什么都没得到,逢年过节还要忍受杨家人代表朝廷来慰问:穆老前辈,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要向前看啊。
    没几年,穆桂英精神就有点不太正常了。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1
    关于穆桂英是怎么精神不正常的,杨家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们只是觉得老太太有时候满嘴忠孝仁义的大道理,有时候却完全没有顾大体识大局的意识,很像精神分裂;
    但又说不清她哪种状态是清醒,哪种状态是发疯。
    比如说,杨志的思想教育一直是老太太亲手负责的,成果有目共睹。
    但是杨志的文章写的越正气凛然,对朝廷的政策解释得越头头是道,老太太越不拿正眼看他。
    有时候还会突然暴怒,抬手给杨志几耳光:教你这些是给你保命的,不是让你当成命的!

    杨志的武功也是穆桂英亲手传授。
    老太太手持藤条,动作稍有不对就狠抽一顿,说:生在军家,功夫就是吃饭的家伙,不练好怎么出人头地,保家卫国?!
    但在杨志十八岁那年,她却告诉杨志:杨家武功的终极奥义我已经趁你喝醉给你纹在了背上了,希望你能铭记终生。
    杨志一照镜子,发现只有四个字:尽盅报国。

    杨志一开始以为是笔误:“老祖宗,应该是‘忠’字吧?”
    结果挨了老太太一个耳光:没错!想当官,推杯换盏全灌翻!不能喝酒你怎么当官?不当官怎么报国?
    杨志还有点委屈:可是列祖列宗都是靠一刀一枪的真本事杀出来的......
    为这话,他又挨了一记耳光:小畜生真是没救了!那些个死鬼,一刀一枪,杀出了什么?要不是我们几个寡妇,你们杨家早就死干净了......

    总之,说起穆桂英,杨志的感情很复杂。
    一方面她是杨家唯一还健在的传奇英雄,不由得杨志不崇拜。
    但另一方面,他又痛苦地发现这位女英雄对自己的英雄梦干脆持否定态度。
    更痛苦的是,事实证明,穆桂英说的才是金玉良言:
    苦练半年的酒量之后,他在酒桌上灌倒了军区的全体中层领导,果然被提拔为制使。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5-09 13:43:42  更:2022-05-09 13:54:3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