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讲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非自然事件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讲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非自然事件[第69页] |
作者:陆本 |
首页 上一页[68] 本页[69] 下一页[70] 尾页[8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汗……在微博更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差点把这忘了,天涯可是我的大本营,不能忘本呀! +++++++++++++++++ 《妈妈》(2) 督导端着白瓷大把儿茶缸,泡着吴裕泰的茉莉花,正往嘴里送,一听这话,卡蹦一声磕门牙上了。 队长好像也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吓住了,愣了一下,赶紧摆手说不是那个意思,叫督导别胡思乱想。大家评评理!这是说不想就能不想的事吗?督导腾地就站起来了,震得茶几歪到一边。冥冥中一句特别狗血的台词油然而生:“你到底什么意思?”但话到嘴边,愣是没说出来。他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谁也不知道下一句该如何开口。 后来他们哥俩深谈了两个钟头,但具体说了些什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那一天,队长来找督导的主要目的,是想请他抢在“委员会”之前给嫌疑人做一个精神鉴定。咱们关起门来说,这是典型的违规行为。 嫌疑人的律师已经提出了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申请,到时候,会随机抽取三名专家组成一个“委员会”,让他们鉴定嫌疑人到底是真有病,还是装的。“随机抽取”是为了保证委员会成员和嫌疑人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但规矩总会有漏洞,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督导所就职的医院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具有精神病司法鉴定资格的医院,要选委员会也是从那一亩三分地里选。督导的地位咱们之前说了,那是相当有分量的。所以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就算督导不是委员会成员,但是他已经做出了一个非官方的报告:丫没病,就是装的,想逃脱罪责!如果你正好是委员会的成员,督导又对你有过提携之恩,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做出完全相反的鉴定结果来驳人家的面子吗? 当时队长就是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督导问:“你是想让他有病呢?还是没病呢?” 队长说:“一个小年轻,能有什么病……” 哦……啊? 督导糊涂了,怎么他妈又不按套路出牌啊? 根据队长透露的信息,这案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案子。虽然给嫌疑人定罪的证据确凿,但是按行话讲,案件还原却不够完美。就跟相声段子里说的似的,小孩子手贱,把录音机拆了又装上,哎呦,居然没坏,能响,真牛逼,给自己点个赞!一扭头,发现桌上多俩零件。 录音机就相当于案情原貌,零件就相当于证据。 证据少了,破不了案;证据太多,相互矛盾,定不了案。针对嫌疑人的这个弑母案,虽然证据确凿,可以确定人就是他杀的,但是模糊的犯罪动机和也许存在的帮凶,都让这个案子的碎片无法完美地拼凑成一个整体。 话说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么麻烦的一个案子,如果嫌疑人是精神病的话不就省大事了吗?动机也不用查了,什么帮凶也无所谓了,屎盆子全都扣他一人脑袋上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督导觉得,他第一次有点看不懂队长这个人了。 咱们解释了这么多,但其实在督导那里只思考了一瞬间而已,比打个喷嚏慢不了多少。和目的的善恶无关,违规的事情肯定不行,免谈。 督导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侠盗劫富济贫,青春期懂点人事之后梦想就变成了当警察抓坏蛋。不过因为督导天生平足,这两个梦想哪个也干不了。现在他以医生的身份和警方合作,也算是曲线救国,圆了梦,像这种明显有失公平的事情,在他古道柔肠的小心灵中肯定是特别厌恶的。 队长早就猜到督导会断然拒绝,他当时说:“老X啊,咱俩虽然不是一个系统的,但是也相识这么多年了,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比我老婆都明白。我这样拜托肯定有我的理由,但是牵扯到一些关键证据,我不能透露太多。” 督导心想:别给我来这套,有什么理由你摆在桌面上说啊?那我还得视情况看要不要帮你呢。求人还想藏着掖着,门都没有! 督导的性格就那样,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两人话不投机,队长只好无功而返。不过队长也不是吃干饭的,他能全凭督导拿捏吗?现在想起来,我觉得一开始队长说的那句“帮他的不像是人”就是一个小伎俩。你要帮我呢,我就把话说完,满足你的好奇心;你要是不帮我,哼哼,就自己难受去吧! 把队长送走后,督导站在窗户边抽烟,果然陷入了纠结之中。 “帮他的不像是人”这句话既可以往正道解释,也可以往歪道猜测。现在只能断定,队长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有所指。如果只是为了吊胃口而故意弄了个标题党,那就太没水平了,人家刑警队长不至于干这种事。督导有心问个明白,但是面子上挂不住。自己没给人家情面,估计人家也得让你碰个软钉子。“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案情”这是个能松能紧的规矩,但有时候真要命。 督导一边抽烟,一边叹气,正好看见队长从楼群里走出来,慢慢上了车。督导目送他开车走远,钻进车流,尾灯红成一片,像破碎在柏油马路上的夕阳。他想起来自己不会开车。对别人来说挺简单的一件事,自个就是怎么也学不会。 “别想那么复杂,脚底下一踩就走了。”——是谁这么说过来着?然后,督导突然就想明白了,大热天,后脊梁却噌噌往外冒凉气,跟背了个空调似的。 “帮他的不像是人……” 这话也许并没有什么深意,更不是打哑谜,它不过就是字面上那个意思罢了。 一个月之后,嫌疑人的鉴定结果出炉了,他患的是“分离性多重人格障碍”。咱们前面提过,一个月之前,队长来找的时候,督导就想到一种可能,当时差点脱口而出。那时候督导已经猜到,没准是多重人格。因为种种证据表明,嫌疑人的性格和作案手法不够匹配,咱们逆向思维一下:如果嫌疑人突然换了一个性格不就都能说得通了吗?在没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这个推测有点惊世骇俗,所以督导没说出口。 这种病现在电影里都演滥了,好像比感冒还容易得,一旦剧情不能自圆其说了,就说主角有“多重人格”。OL打招呼的标准台词不是:“我今天好像有点感冒了。”而是“我今天人格好像有点多。” 早期编剧还收敛一点,顶多让主角分裂出俩、仨互相掐。现如今审美观都扭曲了,我听说有一句黑话叫“多分,多漂亮”,只要出现多重人格的桥段,不分裂出十个八个就显不出来水平。 嫌疑人的情况属于严重意识障碍,并且判定他在作案时处于发病状态,是无责任能力的。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嫌疑人无罪,但是被强制送医院治疗。本来督导已经把这件案子放下了,谁知道因缘际会,嫌疑人又回到督导眼皮底下,成了他的病人。而作为主治医生的权力,督导终于接触到了队长向他隐瞒的资料。 那是一卷录像带。做为关键证据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不过案子已经尘埃落定,也就无所谓了 督导跟老师说过,当时他满怀欣喜地看完整卷录像,结果却大失所望。 失望,是因为他本以为带子里录到了什么特殊的东西,但是…… 督导说得含糊,老师也没细问。 就这样,嫌疑人在医院里住了小半年。治疗效果还不错,做了几次评估后,医院觉得可以让他出院了。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意外。 一个实习医生,跟了督导很多年,有点像我和老师的关系,督导负责的病人病例都是他代劳的,我们叫他小P好了。治疗心因性精神病必须要全面了解病人的心路历程,几岁被门夹过脑袋,几岁破的处,全都得知道,所以嫌疑人的档案里也少不了警方那一段的记录。小P当时正在转正,缺一个有分量的论文,他就整理督导的病人病例,想攒一篇。这一整理不要紧,给他看出点问题。 |
小P找到督导,问:“X老师,您看过XXX的卷宗吗?” 督导心想:这不废话吗?我主治,能不看吗? 小P又问:“警方的那段您看了吗?” 督导怒了,让小P别绕圈子,有话直说。小P也是个怂货,准备好的说辞也不敢说了,急忙把嫌疑人卷宗里的录像带拿出来,放给督导看。督导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录像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会儿只好再看一遍。 录像的内容是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正好让商店的监控器给拍下来了。另外说一句,这家在九十年代初就装着监控的商店,就是嫌疑人曾经偷过衣服的那一家。警方在最初调查嫌疑人偷衣服的案子的时候,例行公事调看录像,偶然发现服装店的大门口居然就是弑母案的凶案现场!在偷衣服之前十天,嫌疑人母子俩深夜在服装店门口发生口角,嫌疑人发病,人格转换,用刀捅死了母亲。整个作案过程原原本本地被录了下来,这也成了断案和精神鉴定的双重关键证据。 小P知道督导没耐心看完,他一直快进到最后,暂停,画面停在嫌疑人母亲一张惊恐的大脸上,还挺清楚。督导疑惑地盯着小P。 “这有什么问题吗?” 小P把法医报告的复印件推到督导面前,有些艰难地说:“您仔细看时间。” “时间?时间怎么了?” 督导压着火气,翻开卷宗。这是嫌疑人母亲的法医鉴定报告,报告上对她的死亡时间有一个明确的意见。推断死亡时间牵扯到的因素特别多,气温啊,湿度啊,都得考虑进去,不过一般误差不大。 “您再看这个。”小P指着电视屏幕左上角。 督导随着他的手指看,那里显示着录像的录制时间,精确到秒。 他看看屏幕,又看看卷宗。录像时间比法医推断的死亡时间晚了整整一天。 督导脑子里嗡地一阵巨响。 半年时间过去,他还以为自己早就忘了,但其实队长那句话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病。 “帮他的不像是人……” 督导脱口而出,声音都嘶哑了。小P也傻了。 “您说……什么?” 督导心烦意乱地把小P轰走,盯着屏幕,静坐了一下午。理性告诉他,这两个时间中肯定有一个搞错了。但是直觉又告诉他,这一天的误差就是揭开真相的关键。那天之后,督导连续几周废寝忘食,不停地搜集资料,假设,推理,再推翻,整个人呈现一种疯魔的状态。医院里的同事都搞不清楚他在干什么。别人不清楚,可小P清楚啊!不过大部分时候坏事就坏在一知半解上。在小P看来,这事简直跟恐怖片似的! 自己的老师看了一卷录像带,录像里一个女人被杀了,但是在拍录像之前这女人就应该是死人了,然后老师就魔怔了。 平心而论,这事要摊在我身上我也一样犯嘀咕。(正好那会《午夜凶铃》应该传到大陆了,一联想,还真挺渗人。)小P那段时期整天处于惊恐状态,连续出了好几个事故,转正的事也泡汤了。唉,人的命,天注定。 书归正传。嫌疑人出院的日期已经敲定,但是督导赶在他离开之前,单独给他进行了一次心理治疗。这次治疗由于不在治疗计划之中,所以没有记录在案,对评估也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今年我正好看了督导的一本著作,这本著作里对嫌疑人这个病例做了简单的描述,再结合老师那里保留的一些笔记,我才能对整个事件做如此程度的还原。这就是为什么我对这件案子这么了解的原因。在那本著作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 母爱,究竟能深厚到什么程度?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原来,我们只能想像其答案是:死亡。在唯物论体系里,死亡乃万物的究极。肉体消亡后,爱也无法存活。但是我们低估了母爱的能量,在某些个案身上,我看到,母爱已经超越了究极,超越了肉体的限制,超越了逻辑与自然规律。 母爱确实仍然存在于死亡之后。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68] 本页[69] 下一页[70] 尾页[8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