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记起在武汉遇到无素子的那个最初的问题:“你说在武汉呆那么久是为了找东西,是找这九鼎吗?”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之前一直对无素子在武汉的目的非常茫然,可听到她对九鼎的描述,我突然觉得无素子对这九鼎的兴趣非凡,龟山上的岣嵝碑倒无关紧要,这个人工的神话公园才是无素子要向我展示的。 “你说对了。”无素子这时没有一点遮掩,直白承认她在武汉的目的,“九鼎在秦统六国后,史籍记载都不详,有说被周朝自己熔融铸币的,有说被秦始皇弄丢的,还有说在秦亡后被项羽毁了的,总之都莫衷一是,连司马迁自己都有两种说法。后世对九鼎下落的猜测更多而且更荒诞。” “那跟我好好说说这九鼎吧”我追根刨底。 “鼎,簋,甗,鬲,俎,豆,簠这些礼器最开始都是先民日常的食器,只是这些食器以陶土或者石头为主,发展到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食器就渐渐被约定成了祭祀的礼器,并且根据地位人为规定了祭祀规模,比如王用九鼎,公侯七鼎,依次类推。礼器在原始时期起到祭祀道具的作用,远古的祭师相信通过这些礼器,配合起仪式舞蹈和咒语,能沟通天地,取悦神灵,获得神灵的帮助,唤起体内独特的力量,达到祭祀的目的。所以在夏朝和夏朝以前,礼器不单单是后世的摆设,更是实实在在的祭祀用具,承担着巫术载体的作用,大禹在统一华夏后特制了九鼎,分发各地,震慑四方。后来商周两代虽然继续保有大禹九鼎,可真正的含义却已经失去,仅仅保存这物质上的器皿,附加在器皿上的精神力量已随有夏一代归迹尘下。”无素子对九鼎的玄秘深信不疑,“不过商周也算是功劳不小,将九鼎集中的保存了几百年,这几百年恰恰是最动乱的年代,周边的戎狄进犯,内部的王侯纷争,幸亏有中央强权守卫,九鼎才完好无碍的度过这个时期。” “那周朝以后呢,秦国不是从周朝抢走了九鼎吗?”我顺着无素子问道。 “就是秦国掠走九鼎后,史籍的记录就开始乱了。秦始皇试图找寻九鼎,一无所得,之后汉武帝倒是找到一个古鼎,自认为是九鼎之一,还兴奋的把年号都改成元鼎,可当时的学者就辨认出那只古鼎从形制上就非大雨九鼎,粗糙不堪,甚至指认这只古鼎是汉武帝为了显示自己德合三代,不知道从哪个古墓里偷出来的替代品。这弄的汉武帝很难堪,从此也不再宣称找到九鼎,只把那只古鼎藏在宫内秘不示人。”无素子对九鼎的历史真的是了如指掌,“可真正的古鼎早就被羌族后裔在战乱前重新藏了起来,他们怎么可能会找到。” 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无素子师承肯定不得了,能在几千年后言之凿凿说那九鼎是被羌族后裔收藏起来,肯定有明确的证据,或者代代口传。 “那,九鼎被藏在什么地方?”我追问。 “古羌的大禹会把九鼎分藏九处,那他的后人也自然谨遵他的教导。”无素子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