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贩古十年 —— 一个古董小贩子的江湖故事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贩古十年 —— 一个古董小贩子的江湖故事[第4页] |
作者:滥竽充数的演奏会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或者,这是东方的维纳斯吧。 |
无论曹衣出水还是吴带当风,思维禅定抑或经变说法。佛国本无相,凡所有相,皆是人间相,是人世间桎梏与解脱的挣扎,理想与现实的蹉跎,是某个时代某个群体对美的向往,灵魂祈求的归宿。 |
@青烟碧海 2012-7-23 16:30:00 呵呵,我对佛造像懂的并不多,就是管中窥豹罢了,胡扯了这些,完全纯属巧合。不过看完了小石头的文字,心里说不出的郁闷晦涩啊。活在金字塔底下的人哪里能领会更高层面的意图呐,无非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 呵呵,大行家们望的是他们的月,观的是他们的花,我们看雾里花水中月,又何尝不是月是花呢,金字塔底也有底下的风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桎梏,写这文只是想表达这个群体的人的追求和苦痛,也算是管中窥豹的一例吧。 |
@青烟碧海 2012-07-23 16:51:14 哦,翻页了,呵呵. 这个应该是唐代的菩萨吧?东方的美神,可惜啊,破坏太严重了,只能看到上身袒,束腰,重心向一侧扭曲,不过还是能看到体态那般的圆润丰腴、生动妩媚啊。 ----------------------------- 是。这是NY佳士得09年拍卖的美国赛克勒旧藏中的一件,不知如今花落谁家了。 |
<23> 一潭死水 明清的那种铜佛鎏金佛造像不说,和紫砂器一起,在前些年被TW的某些圈子操盘,炒得一塌糊涂,不谈。光是这种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石雕造像,在国内还无所谓什么市场(因为政策的原因,大家都不敢放开了弄),当然,也有些藏家收了一批,也有很不错的东西,但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来路麻烦,去路也麻烦。没有多少藏家是为藏而藏的,收了就不动,放在那里的,都要流通交易,交流。 我们有些观念要变一变,文物为什么就不能私人拥有和保管呢?社会成熟到了一定程度后,这些私人的东西就会已各种形成变为公共财富的一部分。如果不明确东西是谁的,就模糊的一个“公有”的概念,那么,谁也不会真正的爱惜它们,真正的,为它们负责!花心思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价值! 当然,我相信“公有”的初衷是好的,但慢慢的已经变了滋味,这是我们都看到的,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某些利益阶层谋取自己私利的一个幌子了。 交易和交流,不光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从市场来说,不流通不交易,就是一潭死水,从个人来说,你再有实力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爱物,都要边买边卖,不断的拥有,置换,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传递的不仅是财物,也是知识和情感的积累。国外的博物馆,欧美的,日本的,很多都是私人发起的基金会性质的,私人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放给公众,接受社会的捐赠,为社会保管财富,展示,交流,也会定期处理自己的藏品,也会从市场上买入,不断的充实调整自己的收藏,极少有不买不卖,守着一潭死水的。几十年守着那些东西一成不变,你对得起社会吗? -------------------- |
<24> 知我罪我 提到国外馆藏的这些早期佛教石雕造像,包括壁画之类的,不能不提一个人 —— 卢芹斋。这是十九世纪末流落到法国,靠倒卖中国古董(我们现在通常叫‘发国难财’),短短十数年就成为当时国际最知名最有实力的大古董商。现在流落在欧美馆藏的私人手中的重要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经过他的手周转的。就如你看有些标牌下面标有经“C.T.LOO”收藏或买卖,就如更为大陆人熟知的那一辈的古董商如仇焱之,孙瀛洲等位一样,俨然已成为现在文物市场上,流传有秩,出身名门的标志之一了。 最经常被人提起诟病的,就是他倒卖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写真石雕。当然,经他手周旋的可称为国宝的东西太多了,完全可以组建一家中国古典艺术的博物院,而且,一定是最顶级的。当然,这些东西现在都散落在欧美各地。而恰恰因为这些东西的品种,路份都是敏感的,这些真正的中国古典艺术瑰宝极少在这些年所谓的“回流”浪潮中回到国内的。 这个浙江湖州人,身上有种江南文人的书卷气,又没有读书人的假清高和迂腐,他好学不倦又精明过人,而且善于交际和周旋。他是孙中山引为“二哥”的张静江的好友和生意拍档,湖州张静江的故居堂屋悬挂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俨然一副名士风范。卢芹斋的公司张静江是大股东,孙的革命资金靠张的资金支援,孙,张,卢三人关系紧密而微妙。 这个原本没读过多少书的卢芹斋,在古董买卖中显露出对艺术和生意都超常的敏锐,他周旋于学者,文人,政客,生意人之间,各个方面都如鱼得水。知名“大盗”敦煌学大家伯希和为他撰写古玉介绍,陈梦家赴美做青铜器的研究,他多方周旋打通关节,他也毫不隐晦自己的商务秘密,将自己购入这些青铜器的来源去向和盘托出。他也应陈梦家的请求,向清华大学捐赠过重要的青铜礼器。 虽然后来在大陆不怎么提这个人,提及便是卖国,但我曾一度对他很感兴趣,找过很多他的资料来看,很感慨。从他买卖的东西和与人的交往来看,他是很用心的,很够意义的,虽然不管这种用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我相信,他比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聪明,因为他更聪明,他所承受的也比平常人多。 不过我们现在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如果当初不是他把这些东西倒卖出去了,这些石雕造像壁画之类的,也差不多都在文革中被损毁了。 知我罪我?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是渺小的。谁也不是他,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谁也没有权利评价。 只是,曾经有个大行在翻看他的册子时,指着他的照片给我看,那是几张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正面照中的一张,站在一尊观自在菩萨造像的旁边,眼神疲倦而复杂。我问那位大行家前辈“你想有他这样的成就吗?”,前辈没有立刻回答我,但是很清楚的说:“我不想成为他。” --------------------- |
<25> 妖魔鬼怪 造像这个门类,很复杂。 其实,也和诸如青铜,瓷器,玉器,家具,书画等等所有门类一样,很多问题不是翻翻书清谈研究能解决的,你不投身进去,不牵扯到很多切身的利益,是不能真正弄懂弄明白点什么的。 就如一场拍卖之前,你帮客户标下几件东西,多少价钱买下是合理,多少价钱买下一定是赚到,最高可以跟到多少价,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来路,为什么看着差不多的估价却差了很多,这个估价是合理的吗?不合理的话,原因是什么?伤修?品相?这类货通常出伤修品相问题的点在哪里?如何查验?这些可能是哪个圈子的货,又在哪个圈子转过,如果买到我们手里,下一步又作何打算,等等,诸如此类。即使是非常有经验非常敏感的,之前准备的再充分,到了现场可能又有很多突发状况,需要临时调整和决断。在这样的时候,你对某类货真的懂多少,才能看出来点了。 而早期佛教造像这个门类,国内的行家们还无所谓多少接触的机会和大市交易的经验,当然,少数一些人有特定的圈子,也都是早年帮欧美人日本人台湾人代货时,摸过一些,总得来说,还很不成熟,没啥像样的市场。 但是东西,当然是都喜欢的,所以常见一些做其它部类的大行家古董商们,会在国际大拍上,就如我上面贴出的NY佳士得赛克勒旧藏(赛克勒就是给北大考古系捐博物馆的那位),有这样的东西出现时,会顺带买一些,很多时候也不是为了做生意,就是喜欢,自己留着了。 造像的东西也有它辨别真赝路份,评定价值的标准,需要接触,学习,归纳,总结。因为我接触的不多,都是在旁边看看,也无力谈及多少。比如看“开相”,就是面部表情,大行家们能看出很多问题,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觉得不舒服,似是而非,没办法拍板。因为我们接触的还不多,没有实实在在的吃过多少亏,没有多少痛的经验。所以总归是鸭过水背,感受不深。有次有人弄来几个佛头,我就抱着其中一个看了很久,总有大半年的时间,有空就拿出来看看,对比着资料,一会看看觉得对,一会看看又觉得有很多问题。还有次,有个做这方面生意的行家,因为熟了,就会和我们直接说,“这玩意买的就是个腰身”,就是说这尊菩萨像,上半身下半身都不对,只有腰身那段是对的,我蹲在哪里仔仔细细的看了很久,才看出是怎么回事。也有整个都不对的,你问大行,他们只会说“石头质地,线条造型不舒服”。总之,迷惑人的更加迷惑人。更加的妖魔鬼怪。 -------------------- |
@青烟碧海 2012-07-24 10:21:09 这个是藏于纳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的金刚力士吧,是不是有点米开朗基罗大卫像的感觉?呵呵,‘东方大卫’,那些怀着一颗对佛法无上虔诚的雕塑者们,把他的面容、胸、腿、臂等部位用晕染和凹凸起伏剧烈的轮廓线描相组合,来突出金刚力士的那种肌肉团块的体量感,从而显示护持佛法者的刚毅雄健。 ----------------------------- 就如你贴的这件,和纳尔逊藏的另一件一样,都是头部是后补上去的,非原作。他们博物馆的资料自己标出来的。 |
而同馆的这一件,是戴润斋旧藏的,赝品。这都是行里的常识共识了,所以说说无妨。 看得出问题在哪里吗? |
@只为看文 2012-07-23 23:02:06 看石头和青烟碧海对话,真是受教啊!石头真是一位良师益友,你的文字是对古玩和艺术鉴赏的启蒙,受益良多,谢谢了! 前几日又去了故宫,我猜我看到了石头提到过的“桃之夭夭”(是这个吗?),真是美人啊!:) 上周去了国博,贴一张我很喜欢的佛像木刻,希望石头不责怪乱贴图(真----------------------------- 别这么说,我只是个贩子,小贩子,这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也贴一张纳尔逊的水月观音回赠,也是卢芹斋卖出去的。或许,正是因为他早年卖出去了,我们现在还有幸看到。 |
@青烟碧海 2012-07-25 13:34:40 提到国外馆藏的这些早期佛教石雕造像,包括壁画之类的,不能不提一个人 —— 卢芹斋 =======================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是在一本收藏杂志上,还记得当时配了一张他的照片,长袍马褂的一副斯文人的打扮,对于这个大名鼎鼎,曾经叱咤风云数十年的人评价确实是难以下定义,他让那么多的国宝流失去了海外,虽然也因此躲过国内的一场文化浩劫,但这个帐不能那么算,当年敦煌的那..... ----------------------------- 唉,我们都是被洗脑的一代又一代,什么是国?什么又是家?谈这些很伤感。也没啥实在意义。 不过我倒是赞同这个的说法,盗亦有道,做人要有良心。那,什么是道?什么又是良心呢?不说天地君亲师那一套。我觉得,做人有立场,做生意有信用,对父母师长尽孝,对朋友尽义,也无非是这样吧。国家?太远摸不著,也永远,都是某些人的幌子,罢了。 这世上有太多的谎言和伪君子,表象通常和事实相差很远。 |
@susie_lau 2012-07-25 10:10:45 ----------------------------- 就如你贴的这件,和纳尔逊藏的另一件一样,都是头部是后补上去的,非原作。他们博物馆的资料自己标出来的 =============== 这个我记得, 脑袋在日本鬼子那里!!!!!!!!!!!! ----------------------------- 哇,S博士大人您老人家啥时候摸这儿来了? 蛋定蛋定啊。 别鬼子鬼子的,看—— |
@只为看文 2012-07-25 12:45:01 @青烟碧海 2012-07-25 10:16:18 这座铜鎏金的佛造像应该是明代密宗的绿度母吧?是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念诵「绿度母」的心咒,能引导有情众生从轮回、痛苦中解脱出来。得免除一切魔障、瘟疫病苦,绿度母心咒:嗡,哒咧。度,哒咧,度咧,梭哈。 ----------------------------- 呵呵,我没有照文字说明,当时听的语音解说,现在忘了到底是啥时候的了。 ..... ----------------------------- 哇塞!偶也跟着念几句。。。。。。 |
作者:青烟碧海 回复日期:2012-07-25 10:06:37 可是从佛像的面相来看虽然丰满,但仔细看看神态不觉得有些妩媚吗?哪有降魔的庄重威严呢?体态很丰腴,饱满,但尚无那种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一般的唐代佛造像的写实性较强。这尊佛像大体看上去体态不那么自然舒展,没有很强的动态感。 --------------- 你用的这些形容词,丰满,妩媚,庄重威严,丰腴饱满,自然舒展,动态感等等,都是无法定性定量的,对不?鉴定不能这样看的,这是迁客骚人的YY文字,抑或是浮夸拍卖图录上无意义的堆彻。 这件东西是仿天龙山式样的,看这一类的石窟造像,首先得对北方一些重要的石窟,寺院的造像有所熟悉。比如山西的天龙山响堂山,龙门,云冈,青州,定州等等,各个石窟寺院的造像在各个时期各是什么风格。闭上眼在脑中历数。 然后要知道它们的存世流传状况,哪些东西流散在哪里,和石窟残余部分对得上的有多少,对不上的有多少,下落不明的有多少,历年各种渠道交易的有多少。。。。 这些都烂熟于胸了,再接着看具体的东西。这件东西,首先,它的石质就和天龙山的造像就有很大的差别,然后,表面的皮,也是很不自然的。这点和看瓷器,家具,青铜一样,应属于痕迹鉴定的一部分,东西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来的,传世的途径是什么,留在表面的痕迹就是不同的。 最后才是看造型线条之类,当然还是要基于和标准器的对比。 困难往往在于,有时候标型器的标准很难统一,就是有灰色地带,还没搞清楚的东西。比如河道遗址出的造像,表面被侵蚀的状况,就和直接从石窟上敲下来的有很大的不同,也和某一类的高仿很像,再如明清瓷器类康熙的海捞外销瓷,多是南海一带出来的,那个特征也和我们传统认识的康熙瓷不同,当然也和某一类的高仿很像。 每个门类都有这样的东西。很头疼。 还有就是,艺术水准是不能作为真赝鉴别的标准的,就如这些天龙山响堂山的造像,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艺术水准也有差别的,有精美的,也有拙劣的,那有些高仿的艺术水准并不比其中拙劣的要差。 这些很难分辨。 而这件东西,在以前还是仿得不错的,现在只能算低仿了。 ----------------- |
@tq01jch1 2012-07-25 15:17:17 滥兄你好,偶然看到你的这篇帖子,很是喜欢。我是《商界》的编辑,因为自己以前也初涉过一些艺术品,对这类题材比较感兴趣,想就你的贩古经历做篇稿子,请问方便与我联系么?QQ:42114912 ----------------------------- 谢谢。来的都是客,看的都是缘分。 就是随便写写,涉及到的人和事张扬太多我也无法承担的,也因有些个人因素,不是太方便。不得不婉言相拒,望体谅。 |
@青烟碧海 2012-07-25 16:01:19 呵呵,确实是骚人的yy文字,看来这些年受的荼毒太多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我们鉴赏水平本来就是一外一内啊,你这贴文字信息量太多又很杂,俺跟贴看着热闹,一时情不自禁的跟着胡诌了几句,还望石头见谅----------------------------- 这话。。。还真把我当啥了。我在这里就是瞎扯淡的。 真刀真枪的时候,就很直接 —— |
@tq01jch1 2012-07-25 15:46:14 哈哈,完全理解。但这也不妨碍你的QQ好友里多一个人撒!嘿嘿。 ----------------------------- 呦,要我私人联系方式啊?是美女不? |
@青烟碧海 2012-07-25 10:06:37 但尚无那种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 ----------------------------- 不过这句倒是可以让偶们SW一把,咳咳,本不该这样滴。。。。。 各种胸 —— |
胸 —— |
偶们素CJ滴。。。。 |
@青烟碧海 2012-08-07 14:52:11 我在喝茶,听着最喜欢的音乐《千年的梵音》,顺便看看建盏流口水…… 有宋一代,“斗茶、品香、挂画、插花”为文人雅士的“四般闲事,文人间斗茶盛行,其实呢斗茶中“饮”已不很重要,主要的是色香味及器具之斗。宋人以白茶为上,黑色茶盏最适宜观色了。那些文人、士大夫更以参禅悟道为必修之事,“茶禅一味”正体现了参禅人对茶的评价。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范仲淹还做了一首《和........... ----------------------------- 这件东西修过的,口沿大小蹦了几块的。 |
@十品清茶 2012-08-08 09:13:09 在各大收藏网站论坛潜水多年,说实话,让人感动的贴子不多。 以前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是一个不涉名利的境土,但实际不然,各大论坛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互相攻击,谩骂嘲弄,互相诋毁,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只有在切肤之痛后才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认为古玩是文人的一种清玩,是好古之人的心灵慰藉。经过多年的接触之后,终于看清:一样是潜规则、明规划的是..... ----------------------------- 谢真知灼见,潺潺之言。 利益之争,何处是净土?外部世界,各行各业,各个层次,无不是如此。 内部世界,一个人自身,又何时何刻不是在和自己打仗,和自己争,和自己博弈呢?《庄子》里有句话——“一受其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真是点到了人生的痛处,人活着,就是这么打仗消磨,要么和别人,要么和自己,人,本质就是一个要不断给自己找麻烦的生物。 利益,是政治利益,是经济利益,也是情感利益。我说我爱什么,发自内心的爱,无要求的爱,高尚吗?纯洁吗?其实也无非只是在维护我自己的情感利益罢了。而所谓的文人清玩,也无非是得不到外部,而从内部去弥补的一种自慰。只是有时候自慰的久了,反而正常的OOXX倒觉得不习惯了。 我以前也喜欢读名人传记,但更被身边有血有肉的前辈经历故事所感动的多。我一直认为安于平淡,乐于平淡,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深向往之而远不能致。人活着,总要追求点什么,打发点什么,不然这日子的确没法消磨。太理想化了难免轻飘,太现实了,这生活也许更没啥意思了。 从事这个生意,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由兴趣而入的,深浅不同罢了,也有很多经历了很多依然深爱的人,用一句歌词形容“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当然,他们也是精明的商人。当然,常常也觉得怅然,麻木,疲惫,倦怠。但是总归还是有兴奋点的。 而你说的这位,如果到最后因为各种消磨而沦落为仅仅是一种谋生工具,或许是一种成功,或许是失败,也或许是一种解脱。人,总要构筑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活得舒服点,哪个人敢说自己的生活不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自己把自己哄得开心点,就是成功吧。 生存状态不同,体验就不同。这也是分享的必要和乐趣吧。让人们在这生命的荒野里,看到一个个荧光,虽然它们彼此依旧孤独,谁也帮不了谁。可,这就生命的真理,不是吗?虽然真理通常是让这个欲望世界感觉到无情和残酷的。如果艺术能带给我们些解脱和麻醉,那就,深吸一口这大麻吧。 |
@只为看文 2012-08-09 15:50:25 奥运快完了,石头该要回来了吧? ----------------------------- 一直在。O(∩_∩)O |
@青烟碧海 2012-08-03 15:02:33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它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品(商标、广告)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 大麻别吸太多哦:) |
@柠檬洋葱 2012-07-29 04:08:14 各種胸。。。一看就噴了。。。久沒來,又一堆好東西。濫胸,感覺你的很多看待問題的智慧還是來自我們的老祖宗,當然,經歷也很重要。想很小白的問,怎樣能看問題深遠點? ----------------------------- 别拍我,我真不觉得我有啥智慧。⊙﹏⊙b汗 我觉得,其实也不用多深远,凡事多想半步就好。想得深了,远了,有好处,也是一种束缚。凡事只要一动,就有好有坏,一思是想到好处,二思是想到坏处,三思就不好不坏不知所措,只能左右徘徊耽误光阴了。 年轻人想得再多,往往都是空想,还是多实践多行动多反思吧。 |
人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 知味好,还是不知味好? 不知味,无聊空虚,知味,劳心劳神。 那到什么程度才是好? 生命这趟车,既已上了,行李钱财,各自小心吧。 |
@青烟碧海 2012-07-26 15:36:21 重新发一下,抱歉哈,石头,我继续歪楼啊,不歪倒不罢休。 《调琴啜茗图》横75.3厘米高 28 厘米,现藏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 ----------------------------- 这种画,传世的基本都在大博物馆,只能人云亦云了。 这幅画以及后面的佣,和susie前面贴的那几个佣,时期应该差不多,中唐前后。佣有可能偏盛唐,画则肯定要到中唐了。 这种宫廷贵妇仕女游春、烹茶、游览、捣练、揽镜的题材,和牛马花鸟山水一样,都是从中唐,才从宗教画中独立出来。因为欣赏这种画的阶级发生了变化。 如果了解画史,从这幅画就可以看到背后社会的转变 ——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比如南方的王、谢家族,北方的崔、卢家族)在隋以前就已经瓦解, 在经历了早唐盛唐的各种政治阶级的替换后,到了中唐,通过科举进身的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统治阶级的舞台,一直到北宋早中期,这个转变才逐渐稳定,奠定了此后以这个阶级为统治主导的后期封建社会的基础。 门阀士族由两汉累世经学,是文化的保存着垄断者,世代沿袭,什么也不缺少,这种阶级到了魏晋后期步入玄学;世俗地主在盛唐后期到中唐才经由科举慢慢抬头,这两种统治阶级的社会理想,情感宣泄,内心矛盾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王羲之就是门阀士族阶级,苏东坡就是世俗地主阶级。 这幅画,中唐,就是这两个阶级交接的转变期。 |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