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竺一梦》——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竺一梦》——笔者长期在印度工作纪实连载[第11页]

作者:小禅GF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中篇 梦里不知身是客



    ***纠正一下,之前发的《罪恶之手》应该为第十三章,本章才应该是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印式婚礼

    (一)

    在我刚到达印度的头几个月,对一件事情非常不解,那就是我小区周围,每隔十天半个月,乃至三五天,就会有一大群人在我的楼下,敲锣打鼓吹喇叭。他们由远及近,再慢慢走远,那声音震耳欲聋,最高音的部分可以持续二三十分钟。以至于我就算关好所有的门窗,也足以震得我心烦气躁做不好任何事情。我开始以为是节日,但印度即使节日众多,也不至于频繁成这样,有一次我走到阳台上好好观摩了一阵子,是一群穿戴红白相间衣着的仪仗队,缓缓在楼下移动,每到一个小区或者独栋别墅外面就要停下来几分钟。仪仗队后面,一群穿着莎丽的大妈和年轻女子跟着跳舞。这个仪仗队行走速度之慢,穿过短短一条街,足足要一个小时左右。
    我看群众参与度很高,就以为是当地的一个风俗,直到有一次我和两个学生去逛街,又看见了这样的仪仗队。这一次的声势还要大一点,有一个男人,正穿着盛装英姿飒爽地骑在一匹马上,被仪仗队护送前进。我还没发问,学生就说:“先生,快看,这是我们印度的婚礼!”
    我问:“他们这么大张旗鼓,不怕扰民吗?”
    学生说:“婚礼是印度人非常看重的一个大事,他们就是要告诉所有的人,我结婚了!”
    原来如此。每个人都要结婚,你扰我、我扰你,成了习俗,也就没人介意那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了。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人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件上,往往能留下最多的印记,我对印度人讨个媳妇找个相公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和成本充满了好奇。于是,在去参加安布尔亲戚的婚礼前,我特地找桑迪普问了问,古吉拉特邦婚礼的全部程序。他倒很认真,回了我一封长长的邮件,里面充斥着众多英语化的印地语单词和专业术语,我又结合了很多其他资料才搞懂。
    他们结个婚,真累人。
    古吉拉特邦的婚礼随具体城市的不同有些差异,但总体上都要持续三到五天不等,不过首先都绕不开一个共同的程序——“甘内什祭拜”。
    甘内什就是之前提到数次的象头神,他本来是雪山神女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儿子”,陪伴与守护自己。有一天雪山女神的丈夫湿婆回家,正巧碰到妻子在洗澡,只见一个陌生男人在门外守护,这个男人就是甘内什。由于甘内什不认识湿婆所以阻止他进门,结果被愤怒的湿婆砍掉了脑袋。
    当湿婆得知甘内什是自己的儿子时,懊悔不已,便去求守护之神毗湿奴。毗湿奴说,明天太阳升起时朝北走,遇到第一种生物时,砍下它的头放回儿子的头上,就能令他死而复生。于是第二天,湿婆朝北走,最先遇到的是一头大象,就砍下象头放回到儿子头上。甘内什活了过来,不过也就成了现在这深入人心的象头人身形象。
    后来,湿婆为了补偿儿子,决心为他清除一切障碍,全力帮助他实现目标,所以甘内什又被称为“清除障碍之神”。在印度,甘内什常常会出现在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或者挂在汽车后视镜上,象征着前方一马平川。在婚礼这类重大的仪式之前,人们也都要先膜拜他,以求庇佑。
    拜完神,男方要在屋子外面准备一个圆顶的大棚子,招待四方客人。
    接着就是一个叫做“嘎巴”的庆典,很简单,就是大家围成一圈没完没了地跳舞。当天还有一个婚宴,专供给新郎一方的亲朋好友,此时离正式的结婚仪式还有一天。
    正式婚礼的第一天,新郎从自家住处出发,去迎接新娘共赴婚礼。婚礼一般就在新娘家操办,那里新娘和亲朋好友一起等待着新郎的到来,不过这里的“亲朋好友”数量庞大,有100-150人。倒不用“抢亲”了,不过,就是这个类似于“迎亲”的环节,新郎方面会安排一个仪仗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直到婚礼现场,烟花爆竹也会用于增添气氛。
    新郎到达新娘家后,新娘那方的人会热烈欢迎新郎一方,双方的队伍汇聚在一起,相互祝福。
    之后的程序新郎新娘就共同参与了。两边的人又大吃大喝一顿后,新人需要完成印度教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拜祭火神。新郎和新娘手牵着手,走向婚礼场地中间的一个圣坛,上面的圣火已经点燃,先由新娘围着圣火走两圈,然后新郎再走两圈。在印度教中,火就是火神阿耆尼的象征,中国把他叫做“火天”,在创始之初梵天创造的八神中排行第六。阿耆尼会净化掉新郎新娘身边的黑暗,象征着新婚夫妻未来前途光明。
    完了以后,新郎要亲手给新娘戴上一条项链,这条项链充满着浓厚的印度风情,以后的岁月中,新娘会一直戴上。
    整个仪式持续一两个小时,之后新郎新娘才可以去吃午餐。当天,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回自家,完成夫妻之事。
    第二天晚上,在新郎的家中,还有一场宴席,接待新郎一方的嘉宾。这场盛宴可大可小,主要用于接受新郎一方亲朋好友的祝福。
    这一天完了以后,婚礼才算正式结束,新婚夫妻往往会选一个地方欢度蜜月。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男人和女人先求神,然后男人在一群人的陪同下出门讨媳妇,女人在一群人的祝福下嫁给男人,男人当晚和女人结合,然后第二天男人那边一群人又来庆祝他顺利搞定媳妇。
    印度文化多元,所以各地的婚礼千奇百怪,但总体而言古吉拉特邦的婚礼算是比较复杂。虽然已经这么麻烦,可还不止这些,实际上,在婚礼之前,还必须有一个订婚仪式,订婚仪式在婚礼的前两个月到半年之间进行,持续一天。
    这一天又被叫做“戈尔达纳”(Gol Dhana),意思是“芫荽种子”和“棕榈糖”。在双方的父母同意孩子结婚以后,女方的父亲,就要和四个男性随同,来到男方家,在他们的额头上点上一个红色的圆点,象征着第三只“精神之眼”,然后给男方一个最实际的东西——钱。嫁妆对一些女方家庭是沉重的负担,所以这是印度人不太喜欢生育女儿的重要原因。给过嫁妆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可,接着双方家长会选一个吉日办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上主要有三个流程:一是婆罗门身份的主持会来给准新郎新娘分发芫荽种子和棕榈糖,前者象征着财富,后者象征着甜蜜;二是接受亲朋好友赠送的甜点和喜钱;三是交换戒指。
    把订婚仪式和婚礼加起来,前前后后有将近一个星期,如果不是双方的重要亲戚,几乎不可能参与全部的流程。
    (二)

    在一个寒冷的早上,桑迪普开着摩托载我来到甘地讷格尔郊外的一个小农场。安布尔在门口代表男方家庭迎接客人,看到我,兴高采烈地走过来握手,带我去见他的父亲,不过,第一句话就让我哭笑不得。
    “这是IITGN的外国专家,郭先生,他……”安布尔停了停,转过来问我,“不好意思,你来自哪个国家的?中国还是日本?”
    这些浑浑噩噩的印度人,那天下午在我家泡了半天白泡了。
    “你好,我来自中国,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印度的订婚仪式。”我又对安布尔说,“不过,你父亲看起来真年轻。”这倒是实话,他看起来比安布尔大不了多少,不过也有可能是安布尔太显老相。
    旁边一个老头子不怀好意地插嘴:“他很年轻吗?一大早不要开玩笑!”
    “那么我下午再来开玩笑吧。”我说。
    两个老头子被逗乐了,安布尔也大笑一番,然后邀请我进农场参观。
    订婚仪式比较简朴,甚至让我有些失望,他们搭了一个台子,准新郎新娘穿着漂亮的礼服,就那么站在台上一直保持着笑脸,听说他们从上午到下午都要站在那里,我对他们的体力能否支撑一天捏了一把汗。
    迎来送往、进进出出的人,都是男士。只见一大堆身穿莎丽、头批纱巾的中老年女性,扎堆盘坐在台子斜侧面角落的地面上。她们都是各男士的配偶,大多数沉默寡言,有些也扭头朝我看看。
    一大群孩子倒保持着本该有的童真,他们不分男女玩在一堆,有的在农场上跑来跑去,有的在荡着秋千。农场的一个围栏里有一匹马,我和几个孩子拿着稻草过去喂马玩。周围很空旷,过了这个围栏,就是黄黄的田野了。
    “郭,这是我的女儿。”安布尔带着一个小女孩过来介绍。他女儿的皮肤和安布尔一样黑黝黝的,不过五官很可爱,穿一身白色的连衣裙。
    “哇哦,真可爱!”我问,“她几岁了?”
    “四岁多,不到五岁。”安布尔的回答证明了的确不是他父亲太年轻,而是他太显老。
    小女孩羞答答地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跑去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
    “看到她,我也想起我女儿了。”我说。
    “是吗?”安布尔笑笑,又把女儿叫了回来:“莫拉,快过来,跟这位叔叔学一点中国话。”
    我教她用汉语打招呼“你好。”她嬉皮笑脸地跟着说了一声。
    午宴没有大桌大桌的宴席,是传统的塔里。和每次聚餐一样,自己拿着大盘子去盛喜欢的菜,然后找一些地方,坐着、蹲着,就解决了。
    一会儿,一个身穿白大褂看上去年高德劭的老人来了,那就是婆罗门的主持人。安布尔一家子赶紧迎上去行摸足礼——这是印度教徒对大师的尊敬之礼,他们又叫它“查兰斯帕史”(CharanSparsh)。
    此时,男女双方的两家人都已经全部站在台上。主持人走上台,用古吉拉特语宣布了一些东西,然后给他们做“财富和甜蜜”的仪式,随后,亲友团成员依次走上台,给新郎塞喜钱,并和他一一握手。
    “你想上台去吗?”桑迪普问我。
    “好啊,不过按照我们中国的习俗,也要给他们红包的,我不知道该给多少钱合适。”
    “这个看关系而定,一般来说,家长会给一万卢比,亲戚给一两千,朋友熟人,两百、五百也就差不多了。”
    于是我叫桑迪普给我找来一个信封,本着“不高调、不掉价”的精神,里面放了五百卢比,用中文写上“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再用汉字和拼音写上我的名字。虽然他们看不懂,但我想他们能感受到这份来自中国的祝福。安布尔面子思想似乎有点严重,又在我的名字前面补写了一个抬头:“IIT专家”。
    全场就我一个人会使用外国文字,他家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我是他请来的IIT的同事,无论出于确定喜钱主人或是显摆的目的,都显得画蛇添足。
    在他们的安排下,我走上台,把信封交给新郎,用英语祝福他们。他满面笑容地和我握手,说了一个我听不懂的句子还礼。顿时台下的人拿着相机对着我咔嚓咔嚓地拍起来。没见过中国人来参加你们的婚礼吧?一时间,主角似乎不是那对新人,而是我。
    突然我犯愁了,该不该和新娘握手呢?
    在别人上台的时候,我真没留意这个。要在中国,这压根不是一个问题,可这是保守的印度,而且是最保守的古吉拉特邦……要是该握手我不握手,那就是失礼;可要是不该握手我去握了……
    于是我在新娘面前停顿了一下,想看她是否主动伸手,她尴尬地笑笑,没有伸手的意思。既然这么封建,我也只好表达祝福后走下了台。
    我重新望着台上那位准新娘,此刻的她,穿红色华丽服饰,满身的漂亮坠饰,是我印象中最典型的印度美女装扮,优雅而神秘,她依旧笑容满面地招呼客人,相机和摄像机都会记录下她今天的一颦一笑,可是和那堆坐在角落的古吉拉特女性一样,将来,她也会渐渐地沦为老公的陪衬吧。
    由于订婚仪式十分简朴,我便觉得这两家人肯定也算不上当地什么大户人家,但是 两个月之后的婚礼上,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印度土豪。
    (三)

    那天之后不久,我就认识了拉谢尔,跟她讲了这个订婚仪式之后,她很遗憾没有去参加。我说不要紧,正式的婚礼在两个月以后,安布尔一定非常希望邀请你参加。
    事实也正是如此,安布尔断然不会拒绝一个西方美女去给他们撑场子。
    由于二月份已经是第二学期,白天要上班,我们五个IITGN的同事下班以后,叫了个出租车前往,其中包括了我和拉谢尔两个外国人。
    婚礼仪式在另外一个场所举行,短短半小时的路途上,我们看到了好几家印度人都在办婚礼。桑迪普解释说:“一来,印度由于天气炎热,所以婚礼几乎都集中在每年季风过后到第二年的二月之间来操办,这段时期天气舒适;二来,印度人也很看重吉日,而今天就是一个吉日。”
    我们到达目的地后看到的景象,让我很难相信这两次仪式是同一家人所为。安布尔弟弟的婚礼规模,远超一路上看到的其他婚礼现场,其占地面积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夜色中,每一个细节都被装饰出流光溢彩。最让人震撼的,是在场地的一侧,用四根柱子,树立了两块巨大的屏幕,每个都有六七米长、四五米高,一个正直播着整个空地上客人们的活动,另一个则直播舞台上新郎新娘两家人的仪式。我走近大屏幕看得很仔细,那分辨率非常高,至少是蓝光级的效果。
    那晚来的客人也极多,至少有一千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像是来朝圣一个宗教盛典。一干印度同事与不少人都有些交集,忙着迎来送往不亦乐乎,我们五人很快就被湍急的人流冲散了。
    晚餐同样是塔里,各种菜肴排了七八排,此时也没有人顾着招呼我了,我肚子也饿疼了,只好在异国他乡陌生的人流中拿着盘子自助了。
    绕了一大圈,在舞台正前方的几排座位上,我又碰到了同事,桑迪普问我:“怎么样,今天这场婚礼,感觉不错吧?”
    “这婚礼办下来得花多少钱啊?”我问。
    “光是今天,就花了两百万卢比!前后几天还要花很多钱,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桑迪普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得意,仿佛这是他们家办的。
    我不得不承认,一天花掉二十万人民币的婚礼,在中国也是很多普通家庭望尘莫及的。
    桑迪普补充说:“那女人的父亲,是市政府里面的高官,很有钱,今天艾哈迈达巴德的市长都来了,其实订婚仪式那天市长也来了,只是你不认识而已。”
    升官发财,越穷的国家,这个道理表现得越直白。
    那天,我们又上台和两家人一一握手,按照同事的说法,这一次,可以再给喜钱,也可以不给。普通的朋友,就不用给了。
    然后我再一次重复了没有和新娘握手的举动,也再一次为他们又整整在这里站了一天表示同情。这个时间段换在中国,两家人可以回家数红包数到手抽筋了。
    我问他们,在印度结个婚这么麻烦,如果婚后处不好,一般会离婚吗?桑迪普说:“印度人很传统,一旦离婚,就会受到歧视,再结婚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女人,所以印度离婚率很低。即使凑合着过,也会坚持走到人生的尽头。”
    我溘然想到国内日益升高的离婚率,有很多人说人们越来越自由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如果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有时候真不知道,这是社会的幸运,还是不幸。
    十点半以后有一个大型舞会,所有人竭力留我和拉谢尔参加,可惜当天我久饿之后大快朵颐搞得胃疼难忍,所以坚持要回家休息。拉谢尔很喜欢跳舞,也想留下来,于是我建议我一个人先打车回去,让她玩尽兴以后找个同事送回家。她犹豫了半天,大概觉得不安全,决定和我一起打车返回。
    本来只是我们两个人的事,结果三个印度同事也二话不说跟着走了。原因很简单粗暴,路有点远,打车回家要四百卢比,我和拉谢尔一人出了两百,和来的时候一样,付款的时候,三个印度人一声不吭。
    印度是个歌舞大国,他们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在各影视剧中早已展现出极高水准,其实我何尝不希望有一个机会陪着这个民族舒袖曼舞。不过没关系,两个月后是桑迪普的婚礼,我们还可以跳个够。
    在那之前,让我们来一起见证一场跨越种族的最唯美的爱情二重奏。
    第十五章 最美的二重奏

    (一)

    在教师餐厅中,我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不厌其烦地回答那些天南地北的过客同样的一些问题:你来自哪个国家?中国的哪个城市?你吃得惯这里的食物吗?你有多少汉语学生?他们学汉语学得怎么样?你来多久了?要待多久?你为什么来IITGN?……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愿意谈很多,久而久之,日复一日,面对这些重三遍四的问题,心如绕指柔也成钢铁了。于是,对于一系列的问题,我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固定的回答模式,精简高效而不失礼节,保证在他们听完以后不会追问。
    我也越来越不喜欢主动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们年迈而专精,讲学、做科研需要这样的人,但我不是学理科的料,年龄上有代沟,况且他们也待不了多久。直到有一次,一对夫妻,他们的身份、来这里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言行,都成了我记忆中的永恒。
    一个普通的晚餐时间,我来到教师餐厅,今天这里异常热闹,一个男人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印度人们介绍着一些什么东西。他们面前的盘子已经空空如也,却仍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讲话的男人,长着东亚人的脸,他旁边坐的女士,是西方人。两人看上去,都已经年过半百。
    他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我默默坐到他的斜对面,一边吃饭,一边听到他们聊着一些音乐的话题,直到中途出现了一个话题的终止,我才问他:“不好意思,请问一下,您是中国人吗?”
    他听到了这个中文句子,然后惊讶地望着我。他也许也不会想到,会在异国他乡的印度,这一个小小的屋子里,一个八个人的桌子上,碰见他的同胞。
    惊讶过后,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哇哦,哈哈,我是中国人,叫黄顺豪,顺利的顺,豪迈的豪。”然后指着旁边的女士说:“这是我妻子,叫瑞琪儿(Rachel)·黄,她祖籍瑞士,不过我们现在都是美国国籍。您是……”
    瑞琪儿不会说汉语,笑着向我致意后,我介绍了我的名字和在这里的工作。
    过去的无数次,这里进行的谈话,都被印地语、英语所占据,这是第一次,在这个小小的房间内,汉语成为了交流的主要媒介。劳因为略懂汉语,所以若有所思地端详着我们,瑞琪儿也不住地对其他人小声解释丈夫的中国血统,对丈夫使用“外语”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
    黄顺豪先生,1957年生于美国,根据属地原则获得美国国籍。这次来印度,是因为IITGN请他们两口子来办一场名叫“Mei Duo”的音乐会。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去过二十多个国家表演。
    “为什么你们的演唱会叫‘Mei Duo’?Duo是‘二重奏’的意思,Mei呢?”我问。
    “哈哈,美国的美,也是美丽的美,我就是要写成汉语拼音,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代表着我这个演奏者的中国血统。”黄顺豪先生的回答让我肃然起敬。
    我问:“您一出生就是美国国籍,在美国又那么成功,应该说中国和你没有多大关系了,怎么考虑的呢?”
    “美国是一个大熔炉,世界各个种族的人都有,可是我明显感到,在美国,白人永远是第一等的,其次是黑人,而我们华人,即使获得了美国国籍,可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如何成功,却始终融不进美国主流社会的圈子。他们也许会对我们很尊重,但是在骨子里面没有把我们看成是真正的美国人。所以我虽然人在美国,心却在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我才可以找到我的根。我常常带着妻子回中国看看,我特别喜欢中国的京剧,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深奥,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黄顺豪先生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发音虽然标准,却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他似乎总是在想应该怎么遣词造句,那是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时的感觉,否则,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一般会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或‘源远流长’。”
    “你的孩子呢?还会说汉语吗?”
    “我已经快六十岁了,我的孩子都长大成家了,他们的样子已经不太像中国人。和我一样,也会说汉语,但很多汉字不会写。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才几岁,身边一些人劝他们说,‘不要让孩子浪费时间学汉语了,没什么用’,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把汉语传承给孩子。”
    “很多华人都在美国注册了英文名,你有英文名吗?”
    “我不会给自己起英文名字,我觉得那样很没有尊严,所以我一直使用中文名,我就是要让那些白人念‘黄顺豪’三个字!不过后来我发现,他们没有人能够发出‘顺’这个音,所以我后来就简称‘黄豪’了。你呢?你在印度,用什么名字?”
    “我一直让他们叫我‘郭老师’,可是几乎没有人这么叫我,他们把所有的男老师都叫做‘先生’,习惯了,改不了了。”
    这个时候,饭局也差不多结束了,大家都准备起身离开,瑞琪儿颇有大局观地问他:“看你们聊得那么开心,不打算多聊一会儿吗?”
    我理解倒时差的痛苦,何况他们还是从地球的另一边来的,赶紧打住:“没关系,你们还要待几天呢,我们天天会在这儿见面的,你们早点休息。”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3-15 23:34:55  更:2022-03-15 23:43:0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