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恐怖的“白骨”
连队驻训的大港头镇处在一条狭长的地形上,加上靠山边的一条省级公路,几乎没有平坦的地形可用于单兵训练。勘察地形后,连长决定度过瓯江,到对岸的一片滩涂上进行单兵训练。这片滩涂是瓯江枯水期裸露出来而又板结的沙石淤泥地,没有一颗树,只有在夏秋之际长出来的一片一片的野草。瓯江两岸村庄的放牛娃都会涉水过来放牛,坑洼不平的滩涂时见一坨一坨的牛粪。各班在划定的地域组织训练。单兵进攻是班、排、连进攻战术的基础,是形成步兵战斗力的微观单元。根据《训练大纲》单兵进攻有勘察敌情,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射击投掷,土工作业,排雷防毒,爆破拼刺以及壕内搜索,抗击反冲锋,城镇巷战等课目,相对于单兵防御动作要复杂的多,难度要大得多。其中动作难度最大的则要数运动接敌的匍匐前进了,可以说这是衡量一个单兵军事素养的重要标志,也令战士们谈“匍”色变。单兵进攻中的匍匐前进分为低姿匍匐和侧身匍匐两种姿势。低姿匍匐是将身体俯卧贴着地面,手脚交替运动前进,把步枪托在右手臂上。这种姿势主要用于通过低矮障碍物或秘密接敌,掌握起来还较容易。侧身匍匐是用身体的左侧着地,左手支撑并向内后扒行,整个左腿垫起身体,右脚蹬地将身体向前运行,右手持枪,交替运动。这种运动姿势对手脚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还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性,使身体平衡前行。训练中将该姿势分解成若干分解动作反复练习,而后综合连贯。20米距离,合格为35秒。几天下来,多数战士左手臂左手掌被沙石地摩得皮开肉绽,邓同志因不得要领,力有不逮,一味蛮劲, 最后左肘部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令人目不忍睹,倒竖汗毛。经包扎后,邓同志不得不暂停训练,成了“非战斗减员”。兄弟班的多个新兵左臂皮肤磨烂露出骨头,一时间,对侧身匍匐的恐惧,不亚于头顶的发际线。为了解决这个训练瓶颈,排长在全排挑出两名侧身匍匐动作做得好的同志为大家进行示范,纠正动作。三班长,浙江宁海人,小个子小眼睛,侧身匍匐前进时,身姿低矮,手脚协调,重心平稳,就像一只连续跳跃的青蛙,20米距离用时25秒。不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如此轻盈快捷,又不伤肌肤,男神一个,令人佩服。三班长等的传经送宝,使大家茅塞顿开,苦练加巧练,效率倍增。由于平时经常打篮球,我有护肘护膝,在侧身匍匐训练中派上了大用场,有效地防护了肘臂膝盖受伤。事后邓同志问我,这样严酷的训练,你怎么没有磨破受伤时,我亮出了“杀手锏”,他张着嘴,吃惊了好一会。这时他可能后悔没有参加平时连队的打篮球。三班长这位单兵“达人”因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经过砺练,脱颖而出,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司令部的副参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