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铁桥记》——讲述一段与70后有关的前尘往事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铁桥记》——讲述一段与70后有关的前尘往事[第109页] |
作者:淼垚焱 |
首页 上一页[108] 本页[109] 下一页[110] 尾页[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因为有言在先,仓促中整理出一段先更,明天继续。 |
整整二十二年后,老李这个右派和全国几十万大大小小右派们终于等到了平反,他们的名誉得到了恢复,组织上承认了当初划他们为右派分子的是错误的,同时还给他们补偿了一些人民币。补偿数额虽然是微乎其微的,在当时也就是一台十二寸的国产黑白电视机的价值,但这在老李心中是弥足珍贵的,这说明国家勇于承认错误,没有忘掉他们这些人,能等到这一天就足够了,二十多年的罪没有白受,所有的委屈和冤枉从此后可以烟消云散。 平反之初的老李曾动过回原单位的心思,他找到相关部门提出了请求,说自己还不到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发挥余热,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可是相关部门却正告他说,老李同志啊,当初你是自动离职的,你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政策,单位无法再接受,去年你不是已经开了一间自行车修理铺吗? 这就很好嘛,现在党的政策大力支持鼓励社会闲散人员搞个体经济,既然搞了那就好好搞,这样不但可以保障你全家的生活,而且同样也是发挥余热和贡献力量嘛,你的身体不是不好吗? 自由自由干个体多好,何苦再来按点上班? 把心胸和眼光放宽放远,不要给组织上出难题好吗? 如果以后需要帮助尽管提出来,组织上一定会酌情考虑,但是你目前的这个请求不在政策范围之内,实在无法实现。 |
勉强一小更,明天再继续。 |
想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老李仰天一声长叹,万般事不由人呐,还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吧,老老实实埋头下苦养家糊口才是正道。 那么老李同志又是怎样从一个被错划的右派分子成为社会闲散人员的呢? 这得从一九五八春天说起,那是乍暖还寒的三月里的一天,各相关单位的几百名右派分子各自拎着行李,排起队站在机关大院里,等候处理结果的宣布,这是头一天被通知了的。 台上开始念名字,念到名字的人出列,另外排成一排,然后由专人引导着登上大卡车,直接奔向目的地去接受劳动改造。 站在老李前面的是苏新同志,老苏是新政府成立之前的大学生,长老李五六岁,曾在“匈牙利事件”上有过惊人的言论所以被打成了右派分子,老苏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书读的多,舞跳的好,是单位文艺骨干,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人听的痴迷。 老苏的名字第一个被点到,大声喊完到后,转身低声笑着老李说,小李子,不要愁眉苦脸的好不好,不就是个劳动改造吗? 最多两三年,我们还会再在一起工作的,人生嘛,起起落落不算啥……。 言犹在耳,可是老苏大哥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数年后老李在马路上拉砖时遇见了老苏媳妇,女人领着两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在街头卖冰棍。寒喧中问起老苏现在怎么样了,嫂子说你苏大哥早就死在劳改农场了,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遣送之前组织上给他们这些右派分子祭出了三个方向供选择: 一是继续留在本单位,在监督下进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二是回原藉务农,与原单位脱离关系; 三是到社会上自谋生路,也与单脱离关系,交由街道办监督管理。 当时被划为的右派分子的老李肯定想不通啊,他在心里也发出了“这是为什么?”的疑问,难道给领导提意见和对领袖的失望就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吗? 扪心自问绝对没有,完全是出于盼望着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好之初衷才说了那些话,虽然有其中有不敬言辞,但良心作证,是毫无恶意的,可是做梦也想不到会是如此之结果; 还有自己明明是城市贫民出身的青年学生,满怀一腔热血来报效国家,怎么就成了资产阶级中的一分子了?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想过去自己一大家子人唯靠着老父亲起五更睡半夜,耗尽大半生精力才挣下的几间铺面勉强混个温饱而己,和他们口口声声中的资产阶级沾了哪门子边? 老李不甘心就这样脱离单位到社会上去游荡,他还有满腔热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还没有真正展开。于是考虑都不带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来,甘心情愿接受劳动改造。 他坚信迟早有一天组织上会公正地对待自己,自己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而是一个怀着赤诚之心立志于报效国家的热血青年。 如此,老李在处理中被下放到了近郊农村某生产队,生产队当时好象叫什么农业合作社之类,也就人民公社的前身,来对他进行劳动改造。 可是被领回去后,一个星期就又给退了回来,社里领导说你们这个人纯粹是个病痨,干脆没处使嘛,什么重活都干不了,躺在床上还得我们专人来伺候。 是的,老李到了农业社里自丝要干繁重的农活,得象大牲口一样的在地头田间受苦出力。可是老李同志自幼体质孱弱,襁褓中就断了奶,从婴幼儿时期到少年时期少年时期,乃至于参加工作后的青年时期,一直是病病央央,身体上的磕磕绊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他没有享受过生身母亲温暖和呵护,父爱也是鞭长莫及,因为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生母丧时他还不足百天,只有轮流寄养在叔父和姑母家里,能不能活下来全靠他自己造化吧,长辈们当时都这样想。后来父亲续了弦,又生了弟妹,后母虽然不至于把他故意来虐待,但终究不是己出,过多关怀的心思是肯定是用不上的。 如此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无补,老李的体质怎会有好?但是事实又使人不得不承认,老李这类人是属于生命力极其强的那一种,否则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早就夭亡了,就连他父亲也感叹到这个娃娃居然活下来了,实在是个意外。 旧中国的医疗条件有多么简陋举世皆知,到西北这边具体差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 据老李后来自己讲,撇开成年人不说,当时五岁以下的儿童别说是大病了,但凡是感冒发烧和拉肚子这样的小病小灾,若不及时治疗都会把命要掉,他父亲前后两个妻子一共生了五女六男11个娃,但存活下来的只有四女二男,其他几个都夭折了,当时男娃儿似乎更难以存活。 在能够活下来并得到了长寿这一点上,是老李一生最为得意的两件事情的其中之一。 在农业社里咬牙着实打实干了三四天农活后,老李就倒下了,胸膜炎又复发了。老李在十五六岁时得过肺结核,肺结核虽然被治瘀了,但这个因肺结核而起的结核性胸膜炎却时不时就会来折磨他,贯穿了整整一辈子。 当老李被生产队退回原单位后,组织上问他你说你这个情况究竟怎么办? 回原藉务农吧,你家世世代代就在这里无处可回,去农场改造你这身体更不行啊,要不然你到社会上自谋生活去吧。 老李当即就不同意,说我这样的情况到了社会上也得饿死啊,家里面老父亲眼睛失明,老母有病常年卧床,弟妹还是学生,如果组织把我推到社会上,我要是还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就无法劳动,也不会有收入,那么我一家人怎么活下去? 我恳求组织上让我留下来,哪怕是看大门扫院子,去食堂刷锅洗菜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我身体吃得消。 领导说你忘记自己是右派分子身份了,组织上哪里能允许你逃避改造,让你避重就轻? 可是你这个困难也是实际情况,组织上一定会考虑,不会看着你和你一家人没有活路,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让人饿死的,你先治病吧,等身体恢复了我们再研究,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清楚,你是右派分子,劳动改造无论如何是不能免掉的。 就在老李躺在医院里不久之后,一场遍及全国的机关和学校大办工厂运动开始了,身体稍有恢复的老李便被安排到了这些厂子里劳动去了,干一些身体能承受的杂活。遵从组织安排,他一间接着一间的干,不过都是一些手工手艺活,比如造纸厂粉条厂和自行车装配厂之类,老李的自行车修理手艺就是在那一年中学来的。 |
新春佳节之际,楼主在这里恭祝所有关注《铁桥记》的朋友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同时也衷心祝愿你们的家人身体永远健康,一生幸福平安。 |
历失的车轮开到了公元一九六零年,那一年对于所有经历过的人来说有着特殊记忆,这个记忆特殊到什么程度呢?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自是无法一概而论,但是在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四个字:不堪回首。然而具体到老李来说,一旦有胆量想起那一年,除了不堪回首之外,更有一种感觉在周身环绕,这个感觉叫做不寒而栗。 李家爸一生中曾经见过两次死人成堆的情景,第一次是当年共军从国军手里攻下金都市的第二天大早上,那一年他年方十六,正是爱凑热闹的年纪。当时院子里的伙伴们,也就是廖波和布拉的父亲等几个人,相互壮着胆子,从屋后的城墙上下来,探头探脑地走出了巷道,来到了桥门大街上看究竟。 小哥几个头一夜也是没有消停,早早地就上城墙,谁叫也不回去。从车轮滚滚和人喊马嘶的黄昏,再到枪声零星响起天黑,直至炮声隆隆的后半夜,他们在城墙头上趴了整整一夜。终于等到枪声停天亮了,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去看热闹。 空气中满是火药和焦臭味,路面上杂物四散,血迹未干,道路两旁和商铺门前死尸横陈,一具迭着一具,从军服上看有共军的,也有国民党马家军的,但大多数是马家军的,不远处由门板做成的担架横成一排,上面还是死尸;桥头前面被打坏汽车还在冒黑烟,车上车下也有不少死尸;桥面上的木板还在燃烧,更有尸体在旁边横爬竖卧,硝烟和肉皮烧焦的味道随着清晨的微着阵阵袭来。 气味是有记忆的,很多年里李家爸只要一闻到火药味,便会想起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的那个清晨,想起死尸遍布的桥门大街和铁桥桥头,其实这次印象在老李少年的心中触动不是很大,倒也不十分害怕,打仗嘛怎能不死人,戏文上曹孟德那八十三万兵马的死伤比这多多了。 而另外一次就大不一样了,那是老李一生挥不去的恶梦,甚至不敢回忆起一点点。 一九六O年的四月初,当时李家爸还在工厂里接受劳动改造,一纸命令让他跟随工作组下乡。 这个工作组是干什么的? 是去帮助受灾群众生活和恢复生产的。 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呢?因为当地的农民们不就是被饿死了就是逃出去找吃的求活命去了,剩下的一部分有力无力的躺在炕上等死,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那么农民为什么会被饿死和逃出去了呢? 因为他们没有吃的,所以不是被饿死就是正在被饿死中。 为什么没有吃的呢? 组织上说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所以起了饥荒。 这个国家怎么了? 除了少数几个人,没有人能够知道。 正值春耕时节,可是农村壮劳力却丧失殆尽,地不能荒着,各种情况国家已经掌握,从上到下各级人等想尽一切办法在扭转这个骇人的局面,于是一切先从挽救人命和恢复了生产开始了,办法和命令层层下发,所以一个个救助工作组奔赴黄河两岸和长江南北广袤的受灾农村去了。 老李跟着工作组来到的这个县位于本省中部,这是一个干旱地区,这里本来自然条件就差,降水量少得可怜,靠天吃饭勉强养活一方人,可是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使这里雪上加霜,据后来相关数字统计,本县在此前后三年中共有七八万人非正常死亡,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 工作组首到一个生产队时,正值饭口时间,远远望他们看不到村里有一丝丝炊烟在升起,更听不到鸣犬吠,只看到路口斜着几棵残树半死不活,树皮已被剥去,枝干呈灰白色裸露,路上除了有两三个大队干部模样的人在乏沓沓缓慢地走动之外,从天上到地下再也看不到其它活物,整个气氛是瘆人般地死气沉沉,再往前走几步,土坷路的两旁果然看到了不少死尸,有的只是敷衍了事地浅浅一埋,人形都能看出来;有的上面简单地苫着一点东西以掩不堪入目,有的干脆什么也没有,全身就那样裸露着在田间地头上横躺竖卧,令人不敢直视。 听工作组当中有人发出了惊呼时,引他们进村的大队干部仰着浮肿的脸,连声叹着气说道,饿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所有家里都有死人,有几户全家都死绝了,尸体没人来埋,就这样撂着,有什么办法? 唉,活人饿的连路都走不了,谁有力气来挖坑埋人啊? 你们也不要紧张,死人已经死了,没啥可怕的,看习惯就好了,可怕的是活人呐! 他们还有一张要吃饭的嘴啊,……,说到这儿,那干部回头看了看,似乎把已经含在嘴里的后半句话咽下去了。 工作组随着公社干部进了一个院子,进屋看到炕上躺着人,从睁着的眼中和能动的眼珠子判断,人还活着,但他们连个抬手臂的动作都没有。工作组所有人在负责人要求下硬着头皮又进了十几个院子研究情况,几乎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形。 接下来老李他们被分配了工作,根据村庄范围的大小,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到了个人头上,三五个人结伴在公社蹲点,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救人!怎么救? 当然是粮食救! 粮食在哪里?在县城或镇子上的救助点里! 粮食怎么来? 得由工作人员徒步去背! 老李负责的这个公社距离救济站至少三十公里,来回得一天,他们这个公社较大,蹲点有六个人,每天两人结伴,步行轮流去县里背粮食,每次每人约莫四十斤的份量,回来熬成汤粥,以救人命。刚开始还有人在不断饿死,但比起他们来之前减缓多了,直到地里长出了能够充饥的作物后,就很少再听说有人饿死了。 老李在工作组一共蹲了三个多月,那段时间里,他不但隔三岔五要去县里背粮,而且还要种地,可是肚子却吃不饱,体质本来就很弱的他咬着牙在支撑着,真可谓是度日如年啊。去县城背粮时,别人背四十斤他最多只能背三十斤;在地里干活时,别人一天翻十亩地,他只能翻五亩,饶是这样,他的胸膜炎还是时不时在犯,到了最后不幸又染上了斑疹伤寒,连续一周的高烧不退,再加上持续的饥饿以及营养和药品极度缺乏,闭眼蹬腿的事随时就会发生,面对负责人非但不同情,那厌弃的眼神和恶声的斥责,使老李几近绝望,他想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活下去多大希望了。 生死时刻老李想起了家人,想起了老父亲,想起临行前老人家嘱咐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话语,是啊,自己无论如何也应该死在家里啊,再叫人家最后一声爹,老父亲虽然眼睛已瞎,但心智尚明,他如果听不到儿子最后的声音,一定会抱憾终生的,自己虽然注定是短命,但也不想留身后遗憾! 于是老李向负责人提出了回家治病的申请,负责人巴不得他这个浪费粮食的废物赶紧滚蛋,快换有用的人来,说你回家冶病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怎么回去你需要自己想办法。 县城火车站离他们所在的这个村庄差不多四十多公里,回家的信念使老李咬着牙下定了决心,爬也要爬回去,万一死在路上了那也只好算球。 从公社到镇上的距离二十多公里,老李几乎是爬着去的,一个正常的健康人走二十公里也不是一件轻松事,走走停停也得五六个小时,老李当时虽然也是个小伙子,但是这个小伙子却一身疾病,虚弱饥饿、发烧,这二十公里老李从早晨六点耗到了晚上七八点,央求着人带他上了运送救济粮的卡车到县城时已是半夜。老李爬着上了一列往家方向的火车,当火车到达省城金都市时,他已是奄奄一息,当列车员把他当做流亡的饥民扔到了月台上任其自生自灭后,好事的站台人员摸了他口袋中,发现此人身上居然还有一张省直机关的工作证,于是便赶紧通知了本单位来领人,可是等了半日单位并没有来人,老李得到了食物和热水的补充后体力有些恢复,表示自己能够回家,车站好心人给他雇了一辆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家里。老父亲惊诧之余当然不会耽误,拄着拐棍求院子里老弟兄们把儿子到了医院里,于是李泽兴同志绝处逢生得救了。 |
首页 上一页[108] 本页[109] 下一页[110] 尾页[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