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第155页] |
作者:V哥掰谎 |
首页 上一页[154] 本页[155] 下一页[156]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原来民国时期有个叫吴克岐的民间红学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一个的关于残钞本的信息,我在前面的几个章节里已经提到过一些了,我想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吴克岐和他的《犬窝谈红》。他给我们的材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应该说是“红学”界非常重要的资料,我查到了这个吴克岐写的“红学”笔记,然后马上告诉了很多网上的“红学”爱好者,结果发现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人,这一点很遗憾,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呢?这样重要的成果很少有人重视,真是可悲,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专家在他的专著中提到过此人的成果,好象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一样,所以“红学”爱好者更是对其知之甚少。那吴克岐是谁呢? 我在网上查到了关于这个人的很有限的信息:吴克岐,字轩丞,吴犬窝老人,盱眙人,约1870到1930年间在世。早年供职于新闻界,平生致力于词学和“红学”的研究,曾缉著《犬窝谈红》等三种“红学”从书。另外,还编著有《词女词抄》、《词女五录》、《清代词女征略》、《雪梅居词样》、《犬窝五代词矩》、《犬窝北宋词矩》、《东坡乐府笺》、《词调异名录》等,其中最具价值的当是对明代至民国时期女词人有关资料较为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以资料性强为特色。 吴氏髫龄即嗜灯谜,亦有夙慧,同时也得到家庭的熏陶。吴氏不但精于制谜,猜射亦是高手,曾经专门写过一卷为《红楼梦》专题谜。第五卷广泛搜罗章回小说所载的灯谜,特别是《红楼梦》以及《红楼梦》各种续书中的灯谜。纵观全书,吴氏灯谜的特点是:注重用成句为面,尤喜以长句为面,不喜用谜格。吴氏尝云:“余既有嗜红之癖,尝取《红楼》为谜材,日积月累,所作不下数千条”。 由于对红学的喜好和精研,所以他将《红楼梦》书中的大量内容,融入灯谜,《犬窝谜话》第二卷,即为他的“红谜”专集,他将《红楼梦》中的人名、回目、章句用来制谜,或为谜面,或为谜底,蔚为大观。因此,称吴克岐为“红楼灯谜第一人”不为过誉。另外他还编有《惜玉楼谜稿》四卷,又收集古今名谜、奇谜达十六卷,惜未梓行。 由于对“红学”的喜好和精研,所以他将《红楼梦》书中的大量内容,融入了灯谜,可见其对《红楼梦》的感情,也就是说他是个“红迷”,而且不为名,不为利,没听说他想把自己的东西公布出来哗众取宠,他也没有因此而名声大震。他留给我们的资料相当严谨,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做到这样详实实在让人佩服。而他的这些资料长久以来被严重忽视,也是一件非常让人痛心的事。 |
又由于吴克岐处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所以他能看到的资料应该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直接、毁坏得更少,更有价值。而且他也说过他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也就是说他痴心于《红楼梦》是出于兴趣,完全是入迷了。在吴克岐的《犬窝谈红》一书中记载着他家的一个残钞本,他一点一点地对照,逐字逐句地理出来大量的异文,为我们留下了相当宝贵资料,他的研究态度非常严谨、客观,这让我非常感动,同时也为我们解开了很多天大的谜团,希望大家有兴趣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在第十二回里这个地方有异文,这一点非常让人吃惊,也让我很兴奋: 第十二回,“这年冬底,林如海因身染重疾”,残钞本“冬底”作“八月底”,“八月”二字并写在一格内,字迹微觉模糊,却似一“冬”字。 大家肯定知道:过去的书字是竖着写的,这个习惯应该来自于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在竹简上写字的原因,那时的人在写字的时候自然是竖着写,右手用笔,左手负责卷动竹简,于是不但竖着写,还是从右往左来写,后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所以“八月底”竖着写的话,如果两个字写得很小,而且又写在了一个格内,如果看得不仔细的话写出来确实有可能被错抄成“冬底”,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种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呀,一下子把几百年来的全国人都带沟里去了!居然在这样关键的地方居然出现了这样大的一个失误,也没想到吴克岐居然这么细心,这样小的细节都看出来了! 我感觉这个异文是很可靠的,而且意义非常重大!也就是说林如海得病的消息是八月底传来的,黛玉和贾琏也是这个时候马上离开的贾府。这样看来后面说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二人在路上也就不可能走八、九个月了,如此看来时间就能完全对上了,也就是说作者在创作这段故事中时间这条线索在脑子里一丝不乱,所以说这些异文相当有价值,同时也可以证明吴克岐为我们提供的这些信息应该都是很可靠的,至少是客观的。 于是我们也就明白了:正因为黛玉和贾琏他们不是“冬底”走的,而是八月底出发的,所以自然没有必要穿冬装,也不用担心乘船河水封冻的情况。而且他们走的时候可能太匆忙,也可能觉得林如海的身体没有那么严重,所以认为不会去太久,可没想到林如海一下子就去过了,自然有些措手不及,这样看来昭儿回来取“大毛衣服”也就合理了,他来回十多天左右,甚至更短,看来两地相隔不太远。林如海九月初三死的,所以昭儿是在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的某一天赶回贾家,再花十天左右赶回去,正好让黛玉和贾琏二人换上冬装,这样就可以在天刚好冷下来的时候换,时间严丝合缝,作者心中的这条时间线非常精准,让人佩服。 |
这样看来林如海根本不是拖了近一年才死,也就是说黛玉接到消息以后择日赶路,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记》钞本中的内容来看有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都不好说,但时间上比较紧凑。大家仔细想想也是合理的呀,林如海既然派人叫黛玉回去,明摆着是去奔丧,自然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没几天就要咽气了。而如果黛玉和贾琏在路上一走八、九个月,实在太不合理了。就算是他们走十几天到了,而又在病床旁陪了几个月也不合理,因为这期间肯定会派昭儿回来报信的,不可能几个人一去八、九个月连个消息也不报。 那他们到底在路上走几天呢?这个只能猜了,因为书中交待得太模糊。八月底最早应该是八月二十一日,最晚是八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如果是最早的二十一日这一天接到的消息,黛玉和贾琏他们还择日出发,多半得两三天以后了。如果是八月二十五日前后接到的消息,就得往后推几天了,这样算来他们在路上走五到十天左右比较正常,所以凤姐和平儿掐指计算黛玉和贾琏的行程就合理了,如果两个人真的在路上走了八九个月,凤姐和平儿两个人的手指加脚指放到一起也没法算清楚这笔账。吴克岐提供的这些的异文让我们发现一下子都对上了,真是让人欣喜呀! 从这一点上来看,吴克岐提供的资料就相当珍贵,同时也能证明他介绍的家里的这个残钞本中的内容是可靠的,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让人一想不到的内容。实际上吴克岐的《犬窝谈红》内容远不止这个,还有很多异文,能够为我们解开很多谜团,比如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里有这样的异文: 赦公也有二子,长子名瑚,早夭,次子名琏。 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贾琏被人称为琏二爷,于是有人开始猜测说书中宝玉是宝二爷,所以两个人应该是影射同一个人云云,还演绎出相当离奇的理论。现在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贾琏之前有个哥哥呀,这真是让人大大出忽预料! “瑚琏”是指古代宗庙盛放黍稷的祭器,比喻治国的才能,孔子曾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贮可裕养,容重厚德。用做人名还是很不错的,解放前国军里有个很有名的将军就叫“胡琏”。只是我们现在对这个词不太熟悉了,应该说这样的名字一般人是绝对想不出来的,所以我感觉造假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的。 这样看来非常合理贾琏有个叫贾瑚的哥哥相当的合理,所以吴克岐的《犬窝谈红》里面有很多宝贝!很多专家一辈子也想不明白的地方在他这里都可以找到非常合理的答案,我们也可以以此来检验一些人的研究成果,让一些胡思乱想的伪“红学”研究成果露出本质来,相信这一点肯定会让一些人感觉到恐惧的。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犬窝谈红》中还有这样一段关于第三十二回的异文让我非常吃惊: 袭人对湘云说,“大姑娘,我听前日你大喜呀。”残钞本句下有云,“去年小蓉大奶奶开弔,我们在孝幕里,看见姑爷和冯大爷一些人来上祭,好相貌呀。”观此是卫若兰为湘云之婿,足徵非余一人臆造。卫若兰事,详见余所作《红楼梦八十回后》中。 我们一直猜测史湘云后来嫁给了卫若兰,可惜的是在前八十回中没有一个直接的描写或线索,没想到又是被抄书的人给漏掉了,实在是让人心痛!关于这二人的亲事,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一条批语拐着个弯猜到的,所以感觉不够硬气。在第三十一回里,重点描写了湘云拾到金麒麟的情节,所以本回的回目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于是这一回里出现了一条批语: 〖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我们只能从此处隐约地感觉湘云应该是嫁给了卫若兰,那为什么他要佩戴湘云的金麒麟呢?湘云为什么嫁卫若兰,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最后又是怎么嫁的,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吴克岐这个残钞本却给了我们如此生动的异文,很自然地告诉我们两个人是在秦可卿葬礼上认识的,完完全全应该是自由恋爱!袭人简单地几句话内容相当丰富,还突出了卫若兰是个美男子,这与第五回湘云曲子《乐中悲》里提到的“厮配得才貌仙郎”完全相符。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记》各抄本中,前八十回只有在秦可卿的葬里上提到过卫若兰一次,再没有什么描写了,所以大家一直感觉他是一个极为边缘的人物,在第十四回里是这样介绍的: 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原来作者抓住卫若兰在前八十回唯一出现的一次让他与湘云一见钟情,没想到秦可卿的葬礼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关于二人从相识到相恋,虽然没有太多的描述,但这样的介绍方法非常高超,不经意间透露出来,让人大感意外,也让人浮想联翩。而卫若兰这样不起眼的人物,一般人是很难注意到的,没想到吴克岐居然如此细心,为我们找到了这样重要的关于湘云和卫若兰的证据,也让湘云的终身大事终于有了眉目了,要知道中国人可为她操心操三百多年了。然而这还不算完,吴克岐还给我们提供了一段让人更吃惊的异文! 这段异文出现在第七十五回,原本这回里介绍说贾珍感觉日子过得无聊,所以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习射。然而来了一群整日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一干游荡纨裤,一下子习射的味道也就大变了。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贾赦和贾政不知道贾珍组织习射活动的具体情况,以为是好事呢,于是后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在这个地方紧接着吴克岐的残钞本里有这样一大段异文: 这世交亲戚中个卫若兰,文才既好,武艺亦强,又射得一手好箭,素与宝玉要好。今听宁国府设立射鹄,宝玉也来学射,这日便也来入会。宝玉见他身上佩着个金麒麟,好生眼熟,本想问他,因他是湘云未过门的快婿,尚係新亲,未便造次,须慢慢的探问他。不料若兰因贾珍等射法如同儿戏,不独无益,且恐坏了旧有的姿势,又因人品太杂,第二天就不来了。宝玉因此悒悒不乐,此是闲话不提。且说贾珍志不在射,过了几日…… 没想到第三十一回里关于“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那条批语指的是这段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异文,实在是让人兴奋! 这里不但让卫若兰正面出场了,而且也告诉了我们他与湘云二人订了亲,还说他是一个人品上成、武艺高超、文才又好的人,与湘云确实是一对。而在这个场所宝玉看到他身上佩着的正是湘云送他的金麒麟,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呀!也证明湘云与卫若兰二人发展到非常好的程度,让人羡慕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恋人。同时也为我们解开了“卫若兰射圃”的百年之谜,吴克岐真是功德无量,让我非常感动。由此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石头记》的本子应该是千疮百孔,错误百出,让人心痛之极! 可我不明白的是这样精彩的文字为什么没有被抄下来呢?而且还是如此大段大段的抄丢了,真是太不负责了!实在是让我恨得牙根儿痒痒,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精彩的残钞本。然而说在到这里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在第二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条很有名的批语: 〖庚辰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里畸笏叟感叹的会不会就是刚才这段异文呢?也就是说原本畸笏叟看过最初的《石头记》的原稿,内容相当全,所以他对“卫若兰射圃”这个情节印象很深,可后来他看到的本子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在抄得过程中丢字落字非常严重,发现少了这一段,所以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觉得这个猜测是有一定道理的。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在八十回以后也可能会有“卫若兰射圃”的详细情节,也就是说这条批语中提到的“卫若兰射圃”只也许应该是后面“卫若兰射圃”的一个伏笔。相比之下,这回“卫若兰射圃”的时候他与湘云只是订了婚,想必后来的“卫若兰射圃”是在二人结婚以后,那样卫若兰正面出现,文字很多,让他的形象大放异彩,好好秀一番他的射箭技术,同时也做到了前后呼应,我相信这应该完全有可能,也符合作者贯用的手法。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宝玉真是一番苦心,而黛玉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所以很快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于是她感动之极,也就是说两条旧帕子让两个人的感情更好了,让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甚至可以说两个人的关系就此铁定了,只是还没有当面挑明。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吵过嘴,而且从此以后他们的爱情不温不火,“木石姻缘”也基本上成了定局,连兴儿在第六十六回里都说: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而从此似乎宝钗的功势也减缓了,不再象这几回前前后后那象哆哆逼人,面对牢不可破的宝黛爱情她似乎难以找到破敌之计,所以宝钗从表面上的阳攻转为地下,改变了斗争策略,让人很难一下子能看清楚。 在第四个九回单元里黛玉因“金玉之说”经常刻薄人,也经常表现非常过敏,有点神经兮兮的,还有一些对“金玉之说”的内心读白。于是她一会儿是对宝玉发脾气,一会儿是对宝钗刻薄一下,是她在全书醋味儿最足的一段时期,这些情节主要发生第二十八回到第三十六回之间,而这几回也正是宝钗与黛玉因争宝玉较量最激烈的时候,而且这段时间也是宝玉与黛玉集中吵架的几回。 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因看到宝钗雪白的膀子而发呆,黛玉即时赶到进行搅局,幸亏她来得早呀,不然后果真是难以设想!当然凭借黛玉的性格不会轻易放过此事的,紧接着到了第二十九回里,在清虚观里,因为宝钗提到湘云有一个类似的金麒麟,所以黛玉开始挤兑她,这明显是对宝钗引得宝玉发呆的报复,其实宝钗当时并没有故意勾引宝玉,所以多少有些冤枉: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这些醋味都应该是“金玉之说”导致的,之后黛玉和宝玉又因此大打了一架,打得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惊动了贾母,让人感觉这次闹得太大了,还差点砸了玉。大家都以为这二人从此就彻底没戏了,估计宝钗更是这样认为的,没准还在背后偷笑来的,可到了第三十回,宝钗看到两个人突如其来地合好了,他们的关系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让人感觉更亲近了,两个人越打越亲近,这一切应该让宝钗有些措手不及,于是出人意料地也发了脾气,看样子也是醋性大发的表现。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作者为了“配合”和影射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的明争暗斗,突出第四个九回单元的主题,于是在第三十一回里,让两个最有名的“副”晴雯与袭人大吵了一架。一方面袭人无意中说错了话,另一方面体现了晴雯类似黛玉那样爱发脾气,借题发挥,本来她是与宝玉拌嘴,可一下子迁怒到袭人身上,于是说出了醋味十足的话,所以大家千万别把这些仅当成闲文: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如果大家仔细体会的话,这些都应该是在影射黛玉和宝钗之争,本质上都是为了在宝玉面前的地位和次序。没想到晴雯、袭人和宝钗三个人正在吵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黛玉来了,还口口声声叫袭人好嫂子,跟挖苦宝钗用类似的口气,这跟刚才那段异文中黛玉说“你怎麼不把你们姑娘的金锁也打个络子,配了对儿”是一个风格,应该说这都不是巧合。这段时间宝玉不是一次一次的吵架就是挨打,天天焦头烂额,黛玉却是醋味十足,动不动就刺儿人。 到了第三十二回里,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在背后夸自己,感动之极,之后宝玉又向她诉说那么多肺腹之言,于是两个人的感情很快合好了。 宝玉挨打以后,宝钗和黛玉轮流争着在宝玉面前出现,黛玉哭得眼睛都肿了,宝钗还为宝玉拿来了药,真是体贴之极。而在宝钗与袭人说的话里,吴克岐家的残钞本又有了异文,这些文字出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原话之中: “你只劝他好好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去取了。你再听人说些什么,就叫他隐着,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诸如此类的事,从今以后都劝他改了罢。” 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记》钞本里这段文字少了不少内容,应该说残钞本里的内容相当合理。“诸如此类的事,从今以后都劝他改了罢”这两句异文也相当符合宝钗的身份,更证明她与袭人更是完全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就是骨子里对宝玉的苦劝。 在第三十四回里,先是宝玉给黛玉送来两条旧帕子以表忠心,之后宝钗与薛蟠吵了嘴,因为她强烈怀疑宝玉挨打是薛蟠争风导致的,而实际上她是错怪了哥哥,薛蟠借着酒劲发了火,宝钗气得哭了一夜。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第二天黛玉在大观园看到宝钗表情不对劲儿,所以赶紧借机奚落她一番: 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不知宝钗如何答对,且听下回分解。〖蒙侧批:自己眼肿为谁?偏是以此笑人。笑人世间人多犯此症。〗 而到了第三十五回一开始接着刚才的情节有这样几句: 话说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黛玉的这个态度非常有意思,而就在第三十五回的最后的一个情节,就是吴克岐在他的《犬窝谈红》中提到的刚才的那段异文,应该说黛玉的心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刻薄宝钗,对“金玉之说”表现不满。她看到莺儿在给玉打络子,所以敏感地把话题往“金玉之说”方向上引,似乎成了条件反射,不吐不快,但没想到峰回路转,莺儿一下子回到了两块旧帕子的话题上,也让她始料未及,也非常有戏剧性。 而到了第四个九回单元的最后一回里,宝钗终于在袭人的帮助下跟宝玉有了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估计她心花怒放。宝钗本来尽情地享受一边为睡着的宝玉赶蚊子,一边享受给宝玉做针线的快乐,她还不知道黛玉和宝玉已经因为两条旧帕子而到了几乎私订终身程度。而黛玉和湘云偷偷地看到了这一情景,没想到黛玉这回居然没有吃醋,也说明了她心理有底了。 忽然这个时候宝玉开始说梦话,居然把宝钗的“金玉之说”给否定了,她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斗争如此激烈的宝黛之争终于就此暂时告于段落了。所以我们看这个单元的核心故事就是“金玉之说”,黛玉的各种激烈的表现也是以此为主。 我们再回顾一下异文中的情节,在之前的第三十四回里,宝玉送来给黛玉两条旧帕子以后,两个人算是彻底解开了心结,但黛玉跟他还一直没有见过面,因为宝玉整天在床上养伤,来不了,所以二人暂时还没有机会私下敞开过心扉。 然而到了第三十五回的最后,距离送帕的情节离得很近,在这样一个平常的场合,一下子通过莺儿无意中把那两块旧帕子之事提了出来,当面让两个人一下子联想起刚刚传递的满含深意的两条旧帕子,宝黛二人自然会相当尴尬,低下了头,应该脸羞得通红,我们会感觉到他们二人的反应非常合理而且很有味道。 【大家可以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看到已经发布的完整内容:http://blog.sina.com.cn/vgimm】 |
首页 上一页[154] 本页[155] 下一页[156] 尾页[1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