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1968,不羁》那些年哪些人那样想那样做[第12页]

作者:山茅2018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15 06:45:17
    顶顶顶
    -----------------------------
    谢文友清晨的支持
    @13216833961 2019-01-15 11:33:56
    欣赏
    -----------------------------
    谢谢文友的欣赏
    @zgsxsltsj 2019-01-15 13:24:03
    
    
    -----------------------------
    如画如诗。美不胜收,谢谢
    @浅色夏沬 2019-01-15 19:01:39
    继续支持!
    -----------------------------
    谢谢文友,晚上好
    今晚发了两遍也过不了,不知何故。
    算了,不发了,明天再发新的,致歉。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16 05:25:00
    继续支持!
    -----------------------------
    谢谢文友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1-16 09:03:53
    顶帖
    -----------------------------
    谢谢文友,冬安
    @zgsxsltsj 2019-01-16 12:52:45
    
    
    -----------------------------
    感谢文友,晚上好
    (续1116楼)

    武兴华当然也晓得方二说的那对教师夫妇,但并不为其所动。心想别人的事跟我无关,不过还是很友善地说:
    “方二,你真够幽默的,啥东西都可以四舍五入。姐要找的人不是你,姐喜欢比姐更成熟的人。”
    “哪个成熟?你是说吴能吧。吴能说了,他没有答应你。你为啥还不放手?”方二有点愤愤然,看着武兴华那笑靥如花的脸,像不认识一般,觉得她有点不可理喻。
    武兴华看方二有些生气,也不愿意过分伤他,轻轻拍拍他的肩,笑容更亲切,和声细语地说:
    “吴能喜不喜欢我是他的事,但我喜欢他。只要他一天没有女朋友,我就喜欢他一天。方二,你是吴能的好朋友,我也把你当好朋友,而且把你当好兄弟。其他话就不用再说。”
    方二心里说:我才不稀罕当你兄弟。也明白武兴华心头没他,话也说到这个份上了,准备了一肚皮的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方二回头跑到吴能家,一见面,人还没有坐下,也不管有无旁人,就开口发牢骚:
    “老吴,我真不晓得是你脑壳有问题,还是武兴华脑壳有问题。你看你,武兴华这样好的人,你为啥不答应她。武兴华就更让我弄球不懂,你都没有答应她,她还在那里憨呆呆地等。唉,我算是遇到了两个方脑壳。”
    “方脑壳”是本地方言,意思是指脑筋呆板,有点憨的意思。吴能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方二打这个比方,让正好也在家的吴力听到。武兴华是她朋友,当然不能让人奚落。她忍不住笑起来:
    “哟,方二,难怪武兴华说你不成熟。真没说错。你正好姓方,我看你才像一个方脑壳……”
    “小护士,我跟你哥说话,你别插嘴。”方二跟吴力熟,说话随便。因为吴力学校的分配方向多数是到医院当护士,所以他有时说话就直呼吴力为小护士。
    “我才不稀得理你。自己慢慢去想吧。”吴力说完,嘴巴一翘,漂亮的脸蛋上闪过一丝讥笑,进自己房间去了。

    (待续)
    @浅色夏沬 2019-01-16 21:17:38
    继续跟读学习,支持!
    -----------------------------
    谢谢文友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17 05:53:13
    支持!
    -----------------------------
    谢谢文友支持,晚上好
    @zgsxsltsj 2019-01-17 13:44:06
    
    
    -----------------------------
    谢谢文友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1-17 15:18:57
    
    -----------------------------
    谢谢一滴水君
    (续前)

    吴力喜欢武兴华,俩人很对脾气。她希望武兴华能跟哥哥好,多次在哥哥面前为武兴华说话。只是吴能不理她,叫她少管别人的事,管好自己的事。因为吴能看她老跟方二开玩笑,讥笑方二,其实内心很关心方二。他明白妹妹是有点喜欢方二,而方二的心思一点都没在自己的妹妹身上。
    当方二为这事在吴能面前发牢骚时,吴能劝方二说,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有时在旁人看来特别合适的,当事人却觉得并不合适,反过来有时当事人觉得合适的,旁人却认为不合适。这事还真说不清道不明的。
    方二浓眉一皱,立刻打断了他的话:“行啦,行啦。别在我面前说风凉话,啥叫说不清道不明?你现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吴能用眼一扫方二,心里不以为然,嘴上也不好再劝。他也晓得方二之所以在武兴华那里碰壁,跟自己多少还是有点关系的。就说:“要得,不说了。我们去找李轼他们下河游泳去。”
    两个人离开吴家,向江边走去。

    还没等这些校园里的青涩爱情成熟时,另一场大潮迎面扑来。少男少女们的命运之舟离开了原来的河道,遑论那些搭载在舟上的爱情了。
    1968年底开始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让校园里那些青涩的爱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89章完)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18 05:20:08
    支持!
    -----------------------------
    谢谢文友
    @冷月888 2019-01-18 10:21:58
    
    -----------------------------
    谢谢,问好
    @浅色夏沬 2019-01-18 18:47:00
    继续支持!
    -----------------------------
    谢谢文友,周末愉快
    @浅色夏沬 2019-01-18 18:47:17
    欣赏学习,追更!
    -----------------------------
    谢谢文友,周末愉快
    第90章 人工湖

    茶馆就像杨建国的家,除了睡觉和干活路的时候,基本上都呆在茶馆,要找他时,径直去茶馆,十有九次不会落空。
    杨建国社会适应能力强,跟不同的人都能相处得来。杨建国爱坐茶馆下棋打牌,以茶会友,有一帮茶友;以棋会友,有一帮棋友;以牌会友,有一帮牌友。到了茶馆,10张茶桌中少说有5张茶桌的人跟他打招呼,走在大街上,熟悉的茶客往往会相互点点头。因此,一路走来,时常有人给他点头,他也时常给别人点头。杨建国有一句经典的语录:城圈圈不大,转来转去都是熟人。
    杨建国还记得文化大革命之前,城里到处都是茶馆。大的一二十张桌子,小的二三张桌子,出家门不过几步,总能找到茶馆。对民众来说,喝茶、下棋、打牌、摆龙门阵、谈生意都可以在茶桌上进行。那时要开一家小茶馆成本是很低廉的,有几十块钱作本钱就足够了。一眼灶、二把壶、三张桌椅就可开张了,有房子的桌椅摆在室内,没房子的在家门口撑一凉蓬,白天摆桌椅,晚上收拢。一天下来,能收二三块钱,扣掉成本,养活一家人也凑合了。杨建国的一位同学家就是开茶馆的,就只有三张桌子,半间层子里,除了灶、水缸,就摆了一张桌,另外二张桌子摆在门坎外了。

    (待续)
    (续前)

    还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杨建国就喜欢进茶馆,但那时不是去喝茶,而是别有所好。
    60年代初,吃不饱饭,也没啥心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主要的是那时学生没啥课外作业,空余时间多得很。加上杨建国是一个不爱念书的人,下午课后或晚上常跑到茶馆听说书先生说书。其中《隋唐演义》等特别吸引学生娃娃们,那时的关注点就是那些英雄好汉的命运,程咬金的三板斧如何如何,能打得过哪个,王伯党的箭法有哪个能比得过,秦琼算第几条好汉,罗成算第几条好汉等等。及至小男孩们都能把从李元霸开始的第一条好汉,到以下的十几条好汉记得滚瓜烂熟。还有《说岳全传》、《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都是很吸引杨建国的。
    只是听说书往往听得不过瘾,常常是听到一半或刚开一个头,就被“请”出茶馆。
    那时茶馆满街都是,小茶馆三五张桌子,大点的十几张桌子,更大的就叫茶园了。大点的茶馆为了招徕茶客,请说书人到茶馆说书。茶馆只收茶客的茶钱,不再另收听说书的钱,估计说书人的钱得茶馆付了。小学生都没有喝茶的雅兴,而且也是没钱喝茶的,只好悄悄溜进去,躲在不起眼的角落听。有时甚至蹲在茶桌下听,为了第二天能在同学面前吹嘘,甘愿吃点苦。对此,茶馆老板不撵,睁只眼闭只眼,溜进来听书的学生娃儿并不妨碍他收茶钱。茶客也不撵,他们喝茶、听书也不受妨碍。但茶馆里的伙计撵,伙计一般也是小年青,在提壶续水之余,茶馆伙计最得意干的事,就是把这帮白听的学生娃儿撵出去。看着被撵的人垂头丧气的样子,茶馆伙计脸上则洋溢着一付大权在握的得意劲。
    杨建国有时也拽上李轼去听,但李轼听过两次后就不去了,说听得太辛苦。说书人为了吊人的胃口,慢吞吞地讲,刚讲到精彩处,又让你且听下回分解。再说这些书他多半都看过,他看书极快,两三天就可以翻完一本,晓得结果了,就没啥兴趣往下听。

    (待续)
    @zgsxsltsj 2019-01-18 21:39:51
    
    
    -----------------------------
    谢谢文友,晚上好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19 06:44:15
    欣赏,支持!
    -----------------------------
    朋友晚上好,谢谢
    @冷月888 2019-01-19 09:44:41
    继续盖楼支持文友精品佳作,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
    谢谢冷月君,周末愉快
    @浅色夏沬 2019-01-19 18:21:19
    跟读学习佳作,支持!
    -----------------------------
    谢谢文友,谨颂冬安
    (续前)

    李轼这拨人进入S中学时,学校有三个操场,依据地势高低,分别叫上操场、中操场、下操场。上操场布局是排球场,中操场布局是篮球场。下操场原是一块闲置的地,全是杂物、杂草,还是他们进校不久,参加劳动平整出来的。
    不久后,一墙之隔外兴建一个公园。公园主要是利用一块低洼的地,蓄水形成一个湖,在湖里又建亭修桥,湖有了,也就有了游船。湖边的小山,原本是修内昆铁路,从真武山隧洞挖出的渣土堆成,种上树木,覆盖成了一山绿荫。其他的空地上都按公园的形制栽花种草,辟出大路小径,公园算草成了。在这之前,城里是没有公园的,人工湖的修建,为百姓辟出一方休闲地,善事一件。
    公园里最大的建筑,就是新建了一个茶园。茶园所在的位置,一部分就是S中学校的下操场,因此学生们把公园视为学校的后花园。公园名曰人民公园,因为湖不是天然的,城头人都习惯称之为“人工湖——很少有人叫“人民公园”。而人工湖的最大特色就是这茶园,是当时城内最大的花园。

    (待续)
    (续前)

    到文*大革命开始后,原来四处可见的茶馆一时间全部消失。不晓得是不是属于“四旧”之列,还是另有他因。但在一二个公园里还保留了茶园,想必是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下棋打牌等娱乐尚可在内进行。喜欢坐茶馆的人,不管远近,就只能到这一二个茶馆来。这等于是把原来散布在各类茶馆的茶客聚集到这硕果仅存的几个茶园来。翠屏山上公园的茶馆太高,爬起来费劲,而人工湖既是平地,又在城中,自然而然成了老百姓休闲的首选。从那之后,“到人工湖”就成了茶客说“去喝茶”的代名词。
    S中学的中操场围墙留着一道小门,开着时就可直接进入人工湖。门关着时,一些不愿意绕道的学生就偷偷逾墙而入。学校这方地势高,围墙离地只有一米多高,要翻墙过去,不难。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让S中的学生爱到人工湖去耍,也养成了S中不少学生坐茶馆的习惯。这种习惯延续到他们离开校门后,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没有下乡的学生更爱坐茶馆了。他们开玩笑说:S中的精英都在茶馆里了。此话虽说是开玩笑,底蕴却有一种自豪的成分。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不为“大潮”席卷,没有一点胆气是做不到的。

    (第90章完)
    @zgsxsltsj 2019-01-19 21:13:49
    
    
    -----------------------------
    蓝天白云,令人向往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20 07:01:14
    顶顶顶
    -----------------------------
    谢谢文友,周末愉快
    @冷月888 2019-01-20 09:30:36
    跟读学习佳作,支持!
    -----------------------------
    谢谢冷月君,晚上好
    @浅色夏沬 2019-01-20 18:40:41
    继续支持!
    -----------------------------
    谢谢文友,周末好
    第91章 茶馆文化

    5月的人工湖,是气候最宜人的时候,不冷不热,不湿不躁。这个季节,公园里所有的樟树、黄桷树、法国梧桐,还有各种花草全都换了新装,隔年的陈枝旧叶全部被容光焕发的新绿所替代。
    黄桷树秋冬不掉叶,到仲春时节,那去年的陈旧叶子在几天之内掉个精光,随即那新芽迅速地像花蕾一样长出、绽开、铺满了枝头。新绿浅得来透明,嫩得来欲滴,跟枝干深沉的褐色杂糅在一起,让人感悟到生命的魅力。香樟、法国梧桐、尤其是黄桷树都最大限度地延伸自己的臂膀,几十倍地扩大自己的绿荫范围。相邻的树,枝叶都交叉在一起,很难分出彼此。水杉似乎彬彬有礼,它的枝叶不向周围扩张,主干笔直地往上窜,犹如一柄柄锋利的剑,刺向天空,在高处索取它们生存的空间。地面上的小草,不管是园圃里人工种植的花草,还是道旁自由的野花野草,都在各尽所能地蔓延,把空地纳入自己的生存范围。
    初夏时节,莺飞草长,公园笼罩在绿色中,除了湖面,湖边的茶馆、亭子、道路都被绿荫覆盖。就连湖水中也倒映着岸边树木的绿影。
    吴能和方二他们一来后,就找了他们习惯坐的石桌,一边是靠湖边的石栏杆,一边是一棵硕大的黄桷树,在他们头顶上撑开几丈宽的绿荫。他们一边喝茶一边等李轼几个人。
    人工湖门票2分钱,一碗茶5分钱。这碗茶只要你不嫌淡,你可以一直续水,从清晨喝到晚上茶园关门送客。中途你要是有事离开,还可以跟熟悉的茶客打个招呼,帮你看着茶碗,回来接着喝。那时的茶园,你不买茶,也可以找把椅子坐,不像承包以后,是一茶一座。那时的公园里面没有小吃店,只有卖糕点的,有些老茶客懒得回家,中午随便吃点糕点,在茶馆里一呆就是一天。

    (待续)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21 05:27:03
    支持
    -----------------------------
    感谢,晚上好
    @冷月888 2019-01-21 10:11:00
    跟读学习佳作,支持!
    -----------------------------
    谢谢,问好
    @浅色夏沬 2019-01-21 19:15:27
    继续跟读,支持!追更!
    -----------------------------
    谢谢,问好文友
    @czjjy5 2019-01-21 21:29:24
    支持好友佳作
    -----------------------------
    谢谢文友
    @zgsxsltsj 2019-01-21 22:05:25
    
    
    -----------------------------
    感谢朋友,问好
    (续前)

    有茶馆自然就有茶馆文化。
    “文革”中的茶馆文化内容已大不如前,过去在茶馆中谈生意这项内容没有了,因为无生意可谈,都是计划经济,没有商品经济。至于解放前那种在茶馆里“断是非”吃讲茶的功能早就没有了,因为解放后帮会团伙被政府铲除。但那种社会上“拿言语”的事,还是偶尔有之。茶馆里的说书人也销声匿迹,大约是旧的不能讲,新的也没得可讲。
    这时的茶馆文化内容基本上保留了三项:
    第一是休闲。这是最主要的功能,诸如下棋打牌,你可看到为一步棋较劲、争执、支招的人比比皆是。有时候下棋的双方还淡定,旁边看棋的人倒先争得不可开交,甚至脸红脖子粗。不管是下棋的还是观棋的,衣冠楚楚的有,背心短裤的也有。打牌也是如此,往往是看牌的人比打牌的人更起劲,四个人打牌,周围站的人有时不止八个。这些不同的茶客原本在大街上迎面碰见也不相识的,因为坐茶馆的缘故,让他们有了共同的兴趣点。
    再就是摆龙门阵。“文革”一来,大家在单位和公家场所说话多了许多忌讳,而在茶馆里,这种忌讳就不存在。要嘛是很熟悉的人,可以摆些心里话,但说无妨。要嘛是不认识的人,坐在一张桌子上闲摆也无所谓,哪说哪了,人走话凉。
    还有一部分人则就是在这里喝茶养性。到了茶馆跟熟人打过招呼后,他们就眯着眼靠在椅背上,对旁边人摆的龙门阵不感兴趣,从不插嘴,或许只是悄悄地听着。他们多数时候都在闭目养神,连喝茶时都眯着眼睛,好像喧闹的外部世界与他无关,躲到茶馆里享清闲来了。直到有熟人打招呼离开时,才睁开眼点点头,以示客气。

    (待续)
    @城市田园生活 2019-01-22 06:04:40
    顶帖
    -----------------------------
    文友晚上好
    @冷月888 2019-01-22 09:16:32
    楼主好文!受益匪浅!精彩必须顶!!
    -----------------------------
    冷月君晚上好
    (续前)

    第二是信息交流。茶馆里是小道消息最流行的地方,老百姓渴望对真相的了解,真相偏又很难让老百姓知晓,就只有靠各种小道消息来满足需求。信息内容多为四类:一是各行当的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经历的事及见闻。二是《参考消息》等内部刊物上的信息及高层会议中文件里的一些内容,以不同形式扩散出来。三是口口相传的海外亲朋提供的信息及偷听外台获取的信息。这类消息的传播是很谨慎的。四是报刊上公开的自相矛盾的消息。
    通常也有些人爱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可能是消息来源广,也可能是喜欢享受别人听他吹牛皮那种感觉,他们总有可吹的。这种信息交流又很类似摆龙门阵,而有些龙门阵中又有大量的信息传递。两者在内容很难严格区分,不同的是,信息交流有些往往只在一定的圈子内进行。
    第三是联谊关系。茶馆是交新朋友的好地方,因为它无拘无束,在茶馆,通过在一张桌子上下棋、打牌、喝茶,原本不相识的人慢慢就成为朋友。刚开始相互间只是在茶馆里碰到时点点头,这叫点头熟。这时根本就不知对方姓啥名谁,点头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晓得对方是老张老王或小张小王。多相处一段时间。就慢慢晓得彼此的大名和职业之类。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者有可能成为朋友,但多数人始终都是点头熟。多半就如革命样板戏中阿庆嫂所唱:“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而对于已经是朋友的人来说,茶馆又是一个很不错的聚会场所。比到任何一个朋友家都更方便、自在,李轼、吴能坐茶馆就是冲着这点。
    这种茶馆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有三个:一是多元性。茶客中三教九流、天南海北的人都有,而在茶馆里,社会阶层、地位、文化、职业上的区分都淡化了,形成一种三教九流共存,鱼龙混杂的文化。听者不会因为是文件、报刊上的消息就相信它,也不因为是小道消息就怀疑它。二是平民性。茶客多为平头百姓,他们既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在茶馆哪个都可以传播信息,哪个都可以释疑解惑。三是平等性,这是茶馆文化最精髓的地方。茶馆里没有权威,没有主宰,听者可信可不信,可辩驳可存疑,官方消息和民间消息享有平等地位,双方都有话语权,判断则由听者自主。

    (待续)
首页 上一页[11] 本页[12] 下一页[13] 尾页[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5 00:15:58  更:2021-07-05 00:52:1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