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峨溪河畔》末代农耕文化的长篇叙事散文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峨溪河畔》末代农耕文化的长篇叙事散文[第3页] |
作者:贰拾叁划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谢谢大家 |
峨桥镇在峨溪河的下游,西街渡口至镇上不到十公里,七岁那年,我正值入学年龄,由于听某些大孩子说老师爱打人,心里忐忑,不愿发蒙(幼童入学)。父亲便让十三岁的二哥带我坐机板船去镇上,二哥引着我去书店,让我挑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一眼便挑了只铁文具盒,文具盒盖中间是只小鹿,四周画了些草、树和其他小动物,我极喜欢,回来后当即答应父亲母亲去学校。《诗经》上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鹿虽没有鸣来宾客,却引入了我的童蒙。? 镇上的样子那时有些模糊,老街就是一条巷子,呈z字型,弯弯的曲径,两边商铺都是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门槛很高,门前很多商户都撑着帆布伞,遮着他们售卖的物品。靠北有个居民巷,却是青砖黛瓦,路上铺的石块已被行人磨得光溜溜的,石缝靠墙边生了些青草,墙上也滋生着淡淡的苔藓,出奇的幽静,微微的凉爽。如今的峨桥已变得很现代化了,但我依然喜爱那曲径、喜爱那深巷。 |
? 峨桥镇境内山不多水多,人口很密集,每家分的田很少,有点像古徽州,古徽州是"七山一水二分地",峨桥应该是六水一山三分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地区多山少地,在农业为主导的过去,如果农人都在家种田,口粮是不够的,古徽州人也只有走出家门,出外经商,才有了后来"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其实晋商也是如此,去太原经过晋中,会发现那儿山也多,土层瘠薄,拂土便是石块,农业是很难展开的,于是便有了"汇通天下"的晋商,都说逼上梁山,其实很多也是"逼上商山"的。峨桥人口粮不似徽州人少,是保得住的自己的,想卖粮挣钱是困难的,除非有些女儿多的家户,女儿嫁出后,田没有退给队里,他们会卖些余粮。后来开始种些经济作物,很单一,一年一季的油菜,平时种点棉花大豆也仅够家用。早前有个镇领导要求全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些副业确保民众收入,邻村桂村盛产芦苇,便以织芦席为业,而我们村的副业就是编织草袋了,编织草袋技术是上海知青张老先生下饭本村后传授的。听说张老先生身材不高,人机灵、脑子活,我没有见过,在我出生前,他已经返城了。从草袋机繁琐程序也深知他的智慧,或许他曾经在纺织厂工作过,草袋机类似于纺织机。小时候我极其讨厌编草袋,觉得单调无聊,还剥夺自己玩耍的时光,最羡慕那些极少户不编草袋的人家,甚至在想为何他们要发明这玩意来干扰我们,孩子们是不考虑挣钱的,即便去交学费、买笔、买本子是需要钱的。孩子们天性是玩,总觉得劳动应该是大人们的事,孩子们不该受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所约束。? 不知不觉镇上渐渐繁华,形成了全国较大的茶叶集散中心,民众们也开始放弃了自己的手工和副业,离开了家乡,学着先辈徽州人走南闯北,货殖天下。新安江的水浇灌着"敢为天下先"的徽州人,峨溪河的水滋养着"善于模仿"的峨桥人。如今峨桥人在江苏也是"无徽不成镇"了。(七) |
|
这个机板船图片不好找了 |
谢谢大家 |
过来看看 |
看着太阳从梅山落下,爬到梅山山顶应该还有太阳,太阳也会从梅山西边那座山落下,再爬到梅山西边那座山,太阳还会在西边那座山落下,太阳一直落,人一直爬,也许太阳不会落山。孩子们这么痴想着,等翻开《夸父追日》,才觉得中国很多神话小说其实是小时候想出来的,长大后用笔把它记录出来了。耶稣说:小孩是最大的。道家也认为孩子是最大的。小孩的想象是天真浪漫的,也是无边际的,很多也是真的,也是能实现的。我们之所以长大,是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有了孩子,也就有了长不大的希望。从小到大,梅山是那么安稳,就像愚公和智叟说:“山不加增。”直到前几年采石场兴起,虽不增,却被削减。?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只觉得梅山安稳,峨溪河平静,说不上仁智,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从村子远看梅山,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铁矿洞了,铁矿洞是废弃的,铁早已挖完,只剩下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蝙蝠和日夜垂滴的渗泉水,洞周围的松树日渐长高,洞前方的草也日渐茂盛,洞口还是遮堵不住,洞虽在山腰,其实是在山心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梅山最热闹的日子,清明节是要上坟的,往坟头插上事先剪来得杨柳枝,在枝上系挂上早先剪好的纸钱,孩子们对着坟前石碑磕上几个头,大人们摆出冥币,边烧边喃喃自语:"祖宗保佑家里人健康平安,多挣点钱,毛毛考大学"。然后放一串小爆竹,大人们用事先带来的铁锹,见坟哪儿有点瘪,补上几锹土。一个坟一个坟标完钱,烧完纸,放完鞭。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聚在了一起:一年一度的登山节开始了!孩子们和大人们打完招呼,便开始爬山,梅山海拔187米,也就是"白象头顶"(也叫碉堡)那儿最高,我们都是"狮型"这面爬的(其他村孩子们就不一定了),"白象和"狮"是连在一起的,并不是两座分开的山,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两型中间围了个谷,溪水长流,叮叮咚咚,上山时渴了可手舀喝上几口,很是甘甜爽淳,偶然搬起溪中小石块,小细沙流浑水处,也能翻出小螃蟹来,那也是下山的事情,带着螃蟹上山是不方便的。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却也草静花香、蜂鸣蝶绕,偶尔一两声鸟叫也觉得自然的清和静。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山谷回鸣,响声却也激荡,真是"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
如果单独一两个孩子,是不敢进山的,松林密密,路径袅袅,时不时一两个墓碑突兀山路两边,多少有些阴森。走着跑着,也就抛开小溪了,到了一块形似乌龟的大石板上,孩子们早已汗流满面了,都在那儿稍息一下,乌龟石上经年累月承接人们休憩,石板面上被小石头割画的都是棋盘,不是象棋棋盘,更不是围棋棋盘,是牛角棋盘,西瓜棋盘。牛角棋和西瓜棋不需要太多的棋子,随手捡上几个小石头子或折一根灌木小枝截几小段,便可作棋子,总觉得这样下棋有点仙风,晋代王质砍柴,见两童子下棋,不觉痴迷,童子急催其下山,王质见他斧柄,已经腐烂,回家已过百年,这便是烂柯的故事。仙人的棋应该是石头子磨得,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树枝锯成一个个小圆盘,一面沾上墨水,另一面不沾,便是黑白两种棋子了。黑白的围棋显然不适合短时间消遣,摆满361个交叉点太费时。孩子们胡乱下几盘西瓜棋,便弃棋而上,乌龟石仅仅是小憩之处,山顶臭狗子洞才是最爱,上山顶时脚步声和说话声总是惊动路径上晒太阳的四脚蛇,时不时钻入茅草中,悉悉窣窣声响不绝于耳,刚上山看到四脚蛇以及听到悉悉窣窣的声音,还是挺吓人的,以为遇上蛇了,梅山上蛇不多,乌梢蛇和土暴蛇(蝮蛇)基本见不着,赤练蛇和水蛇也是偶见于溪水处 。 臭狗子洞位于山顶,洞是垂直向下的,洞口边竟有块竖立的大石块像弓着腰的人护着洞,有些陷空山无底洞架势。传言此洞洞底是连着铁矿洞的,铁矿洞滴的泉水便是臭狗子洞渗去的。孩子们每年都下去探个究竟,臭狗子洞直径一人见方,一个人刚好下去,第一个下去的口袋里揣上火柴和蜡烛,第二个第三个人负责掩护,进洞都是胆子大的男孩,胆小的都围着洞口观看,洞有多深,洞里面的人不知道,洞外面的孩子更不知道。也不知谁吼了一声"有鬼",洞里的人赶快往外爬,衣服上擦的都是泥,脸上也滴有岩水浆子。仓皇爬出来后竟不知谁捣的乱,骂了一句:“哪个摊炮子的吓老子热”。孩子们是哄堂大笑。探险每次都是失败告终,孩子们那时也不知道有《徐霞客游记》,如果知道,臭狗子洞也许不会成为一个谜,洞内缺氧是个事实,也许谜更能让人浮想联翩。(八) |
|
谢谢大家 |
大家早上好 |
臭狗子洞往南偏东方向走,便是梅山"白象"脊了,孩子们顺着脊路蹦啊、跳啊、跑啊,好像脱缰的野马遨游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一会爬上松树,学着孙悟空反招着手探路的姿式,一会儿跳下树来,拿着手中的灌木枝作金箍棒击打山路两旁的茅草。脚下的"白象"也安稳,不扇耳朵、不摇尾巴。孩子们象斗兽棋里的老鼠,完完全全执住了"白象"。白象前生或许是普贤菩萨的坐骑,修炼的有善心、有佛心。然而和梅山相比,其实我们更像跳蚤。就这么蹦啊跳啊,走完"象脊",便到象头了。象头上有日本人当年修筑的碉堡,我没有见过,三年级时某个中午,我和同学也曾爬到"象形"山腰,因下午要上学怕迟到,也没继续前行。而每年清明节,我的线路也仅仅狮形这边,我岁数小,跑得慢,怕被其他大孩子丢下,也不敢独自往碉堡那儿跑,毕竟狮顶去象顶还是有些路程的,我都按图索骥式的,从哪儿上山,便从哪儿下山,至于花园村(象形山脚一的一个村子)同学说的日本人的兵工厂-天石洞,我是不清楚的。 山顶都是些松树和大石头,还有漫无穷际数不清的茅草,也有零星的灌木和荆棘,风景一般,却很风光,奇松怪石茅草荆棘,竟也构成"四绝",天下的山是不敢和黄山比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有一样黄山上一定很难看到--清明节登山远眺,山下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油菜花金黄并不豪贵,清雅清静清香,连成一片很是震憾,远望却也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自然的风光终究归于自然,而油菜花结的籽榨出的油是人们吃的,更觉它的亲和近。只是近些年种粮大户承包农田后,学着北方秋冬种起小麦来,油菜花的盛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想看油菜花,浮山响水涧那儿还有,油菜花开的时节,大城市、小县城、农村人都去那儿,俨然在寻找童年的记忆。 |
碉堡遗址诉说着日本人曾经占据过梅山,日本人早已败退走了,梅山还在那儿,日本人的故事留了下来,也渐渐遗忘。堂伯小时候去山上放牛,日本人见到小孩却也喜欢,掏出小糖给堂伯吃。日本人经过南京屠杀后,征服方式也开始改变了,不再野蛮,趋于柔和。而浮山脚下大桥村那户人家却不幸运,峨溪河东面的浮山在抗日年代,是国军据点,日军国军经常交火,某年除夕,日本人趁大家忙着过年,不作防备,学着古人劫寨的方式,从梅山碉堡偷偷开炮,射向浮山,没有打到山上基地,炮弹落入浮山脚下大桥村某户人家,酿成家破人亡的惨剧。小时候,二爷爷也跟我们说:日本人枪法极准,很远处跑动的一条狗,随手一枪,狗即毙命,可见日本侵华初期的士兵都是特种兵。? 从碉堡北向下山,山脚有个生石灰厂,梅山石头材质好,朱元璋当年都看上了,修筑南京紫禁城也动用了梅山上石材。石头烧出的石灰也极好的,石灰厂应该六七十年代建的,父亲和三叔以及族下五哥八十年代都去厂里上过班,村子里应该还有其他人也去过。五哥是个文化人,兄弟姊妹多,其父亲去世早,他不得不凭自己的文化,当民办老师和去工厂上班谋求生计,参加了几次高考,均落榜了,他也不灰心,心中依然规划着自己的人生。有一次父亲和他谈他家境和读书情况,五哥凄楚地说:“叔叔,念书也许出路不宽,不念书了一定没有出路。"他白天上班,夜来挑灯夜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考上高中中专,跳出农门。 九十年代初,石灰厂停产废弃了,却没有闲置,村子一个外号叫"小癞痢"的人成了它的主人,小癞痢是有头发的,还极乌黑浓密,年轻时很英俊,也有梦想,曾孤身一人南下厦门发展,回来后不知怎么精神有些异样,传言他在厦门被人关起来打成这样的。有一次我和堂哥小金(继家)见到他,他从胸口兜里抠出一个报纸包,一层一层打开给我们看,解了很长时间,终于露出个棱长七八厘米的正方体铁块,他很严肃地对我们说:这是玉玺,我是皇上。"我们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也不去和他争辩,争辩问题会更复杂,只是相视笑了笑,自古百姓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个帝王梦,何况是个精神失常的人。我父亲09年去世,小癞痢知道后,也去我父亲灵前磕头,念叨父亲曾经帮助过他,心情很沉重。母亲说:"春进(小癞痢的名字)是个懂礼节的人!"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8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