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 正文阅读 |
[佛经]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第5页] |
其他法师|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放入我的收藏夹]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述 (未)三、第九佛身观,分二:(申)初、分科;二、随释。今初 疏第九、观佛真法身,中有五:一、明结上;第二、次当更观下,正观佛身;第三、从作是观下,正明观于佛心;第四、从作此观者舍身他世下,举利劝修;第五、从作是观者下,显观邪正。 钞真法身者,前观宝像,则似佛身;今对彼似,故名为真。然此色相是实报身应同居土,亦名尊特,亦名胜应,而特名法身者,为成行人圆妙观也。良以报应属修,法身是性,若渐教说,别起报应二修,庄严法身一性;若顿教诠,报应二修全是性具,法身一性举体起修,故得全性成修,全修在性,三身融妙,指一即三。 问:既言指一即三,但名为应,自摄二身,何故疏文立法身称? 答:若言报应,恐滥别修,归于别教。今以报应名为法身,即显三身皆非修得,故今家生身、应身、报身、法身对藏、通、别、圆。行者应知圆宗大体,非唯报应称为法身,亦乃业惑名为理毒,三观十乘名性德行,慈悲与拔,性德苦乐。今之胜应称为法身,显示妙宗,其旨非浅。须祛滞想,方见旨归。 (申)二、随释,分五:(酉)初、明结上;二、正观佛身;三、正观佛心;四、举利劝修;五、显观邪正。今初 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 (酉)二、正观佛身。既指报应名为法身,即显弥陀三身具足。既为妙境,但是法身。行人心观,即空假中。空假是二修,中观是一性。修性冥妙,三观圆融。既为能观,但是般若。境观相契,见尊特身。虽具三身,但名解脱。此则以三照三,故发现三。合此三三,只是一三。三不定三,同在一念。一念无念,三三宛然。如此方名修心妙观。此观能令四土皆净,若不尔者,非是顿教所诠妙观。当以此观观弥陀身。子科分经为三:(戌)初、总标略列;二、正观佛身相;三、明观成能见。今初 经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 (戌)二、正观佛身相,分四:(亥)初、观身色;二、观身量;三、观身光;四、观相好。今初 经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 (亥)二、观身量 经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 疏释分二:(壹)初、略消经文;二、商较分量。今初 疏观身大小,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毫相如五须弥山。须弥山举高三百三十六万里,纵广亦尔,彼佛毫相,过此五倍。 (壹)二、商较分量,分二:(贰)初、以眼度身;二、定经斥译。今初 疏眼如四大海水,准眼量以度身,身量太长。世人身长七尺者,眼长一寸余。四大海水,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十六亿倍,假令极多,无出万倍,何缘佛身得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贰)二、定经斥译 疏准眼定身,正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言恒河沙者,译人谬耳。 (亥)三、观身光。然观色量及相好光明,皆须用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为观法。以心作佛故,能观所观,破立宛尔。破则三惑三智皆荡,立则三谛三观皆成。非此破立,则非净心作佛义也。以心是佛故,忘能忘所,非破非立。作是一念,遮照同时。此则即观无观,用无作行,修念佛定。此法乃是观佛要术,今若不用,宣示奚为?此术不施,胜相不发。观光分四:(壹)初、毛孔光;二、观圆光;三、光中化佛;四、化佛侍者。今初 经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 (壹)二、观圆光 经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壹)三、光中化佛 经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壹)四、化佛侍者 经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亥)四、观相好,分二:(壹)初、正示相好身;二、光明摄生。今初 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钞总相别相、总好别好、总光别光,此三总别,皆云八万四千者,即彰显德,故成此数。佛居凡地,具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故节节云八万四千。行人今观,知心即是,能于尘劳,皆即佛相。 (壹)二、光明摄生 经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钞生佛体同,虽土广生多,摄无一失。观佛心处,还释此文须摄之意。 (戌)三、明观成能见,分二:(亥)初、见一佛;二、见诸佛。今初 经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 (亥)二、见诸佛 经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 钞中观见佛,佛体圆融。一即一切,同尊特身,故观一佛能见诸佛。 (酉)三、正观佛心,分三:(戌)初、因身见心;二、正示心体;三、引文广释。今初 经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疏眼见佛身,即见佛心。身由心起,故见身即见心。由见身,心想转明,故得见佛心。 钞疏有二释:初约如来由大悲心起胜应身,故令行者观身见心;由见身下,二约行者观想明,故得见佛心。所以明者,由观佛身,是故二意皆是由色而见于心。以心无形,由色表故。以圆人所观色心不二,既见微妙色,岂隔大悲心?故《胜鬘》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既三种慈体是三谛,今三观明,故三慈显。以用果法为观行故,故于位位见佛色心。 (戌)二、正示心体 经佛心者,大慈悲是。 疏佛心者,大慈悲心是。 钞若匪无缘,慈悲不大。 (戌)三、引文广释 经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分三:(亥)初、牒经引论以明文意;二、却牒前经以对初慈;三、正以无缘会释经义。今初 疏以无缘慈普摄众生,《释论》云:慈有三种:一、众生缘,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众生自然现益。如《涅槃经》:“我实不往,慈善根力能令众生见如斯事。”二、法缘者,无心观法,而于诸法自然普照,如日照物,无所分别。三者、无缘,无心观理,而于平等第一义中自然安住,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辩佛心相也。 钞问:经文但云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疏中何故兼明生法,皆云无心? 答:起三慈者,由三观智照三谛也。照真即起法缘之慈,照俗即起众生缘慈,照中即起无缘之慈。此三谛慈,浅不具深,深必具浅,故照真俗,未必照中;若能照中,必具真俗。故次第生法,不即无缘;今无缘慈,合具生法。岂但具二,亦乃俱深。故今生法,皆云无心。故《涅槃》云:“慈若有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当知三慈,其体本一,非三非一,而三而一,如是方名佛心慈也。此自分三: 初、众生缘慈。三无差别,今尽现前。心与众生,能所既绝,无我心想缘他众生,而一切众生与我同体。十界因果不离一心,而此一心是慈体故,十界苦集,四种道灭,能于一时任运与拔。故云无心攀缘,自然现益,如《涅槃》下《梵行品》文也。然彼经如来凡说八事:一、伏醉象;二、降力士;三、化卢至;四、度女人;五、涂割疮;六、摩调达;七、救群贼;八、医释女,一一皆结云:“慈善根力,见如是事。”今文云我实不往者,即引第五涂割疮文。文现一处,意通诸缘。言割疮者,经云:“波罗奈城有优婆夷,名摩诃斯那达多。夏九十日,屈请众僧,奉施医药。有一比丘身婴重病,良医诊之,当须肉药。若不得者,命将不全。是优婆夷寻自取刀,割其股肉,切以为羹,施病比丘,服已病差。女人患疮苦恼,发声称佛。我在舍卫闻其音声,于是女人起大悲心。是女寻见我持良药,涂其疮上,还复如本。善男子!我于尔时实不往至波罗奈城持药涂彼,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见如是事。”今云我实不往者,正引此缘。不言女人而言众生者,通收十界众生,不以文害意也,即俗谛慈也。《涅槃》云:“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以缘十界同在一心,故非次第生缘慈也。 二、法缘慈。十界缘起,是三谛法,不离一心,唯佛究尽。境相既寂,能观亦忘,是故得云无心观法。而毕竟空智照此三谛,不受一尘。此智自然照破众生三谛惑者,或为众生说斯空慧,皆令得离有相之苦,证真实乐。此即不思议真谛慈悲,名为法缘。故《涅槃》云:“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不见之言,须忘十界,是佛法缘也。 三、无缘慈。以佛性中成究竟智,有何别理为心所缘?故云无心观理。境智既泯,空有又忘,无住无依,绝思绝议,此名安住第一义中。心既无缘,慈乃周遍,入众生性,称为内熏;或为现身,说第一义,称为外熏。以此摄生,名无缘慈。 (亥)二、却牒前经以对初慈 疏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者,若为佛慈悲所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 钞即前正观佛身光明摄生之文也。虽与无缘慈体不别,若约义辩,为门不同。是故此慈,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终令离苦,永得安乐。此从感应,生佛相关,顺于俗谛,名生缘慈。故举鱼母念子不失,喻此慈相也。 (亥)三、正以无缘会释经义 疏今明无缘慈者,诸佛所被,谓心不住有无,不依三世,知缘不实。以众生不知故,实相智慧令众生得之,是为无缘也。 钞既与生缘为门有异,须辩慈相不同前二。故生法慈约次第论,则两二乘及偏菩萨有修证分。若此无缘,唯圆唯极。今约极显,故云诸佛所被。不住有无者,正与生法辩不同相。生缘妙有,法缘妙空,今是妙中,故云无缘,中必无缘故也。不依三世者,此之慈悲非四相故。知缘不实者,了苦乐事即性德故。以众生等者,此慈所被,令众生发即境之智,方乃名得实相智慧。得此智者,方终离苦,得于永乐,故与前慈门异益等。若对法缘,益以实慧,故一切空。是故三慈益物不异,疏不云者,略也。 (酉)四、举利劝修,子科分三:(戌)初、正举益劝;二、的示观法;三、就观结成。今初 经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得生极乐,则见十方一切诸佛,故云生诸佛前。法身观成,已入相似,是故至彼即证无生,别圆地住也。疏释分四:(亥)初、牒释;二、喻显;三、结示;四、引证。今初 疏舍身他世,生诸佛前,以修念佛三昧故,发见佛愿,生生常值。 (亥)二、喻显 疏如人习巧,从少至长,所作遂妙。 钞习巧如修观,从少至长,喻观有微著;所作遂妙,喻生彼土,亲见真法。然且分喻是心作佛,行者应以是佛与作佛义一念圆照,方合今经由观见佛。 (亥)三、结示 疏以随念佛三昧故,得生无量寿佛国。 (亥)四、引证 疏故《般舟经》云:“众生问佛:‘何因缘得生此国?’弥陀佛答:‘以修念佛三昧得生我国也。’” (戌)二、的示观法 经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钞相有八万,都想难成,故令但观眉间毫相,如五须弥。此观若成,八万皆现,此为要门也。 疏释二:(亥)初、牒经;二、正示。今初 疏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者。 (亥)二、正示,分四:(壹)初、引他文示二种毫量;二、据此经明凡心难及;三、正示初心从易现观;四、剋示观成称彼而见。今初 疏如《观佛三昧经》云:“释迦如来眉间白毫者(云云)。”《宝性论》明佛毫相在两眉间,阔三百六十万里,方圆亦然。 钞此明释迦胜劣两相,以例弥陀。经明劣相,论明胜相。云云者,即前疏云:“长一丈五尺,毫有八楞,周围五寸。” (壹)二、据此经明凡心难及 疏故文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钞即第七杂观中经文也。 (壹)三、正示初心从易现观 疏正可取如释迦毫相大小现观。 钞斯是大师别示初心,即观佛相入门要术也。若从落日、水、冰方便,次入地、树、座、像等观,心得流利,观已宏深,此之行人自可称彼毫量而观,使八万相自然而现。故知令观劣应毫相,乃为未修前诸观者及以虽修观不成者,故于佛身别指初心可观之相为三昧门也。行者须知,所托之境,有胜有劣。若能观观,皆须顿照即空假中,以胜劣相,皆心作故,皆心是故。 (壹)四、剋示观成称彼而见,分二:(贰)初、正示;二、引证。今初 疏若得三昧,观心成就,方可称彼佛相而观也。 钞因用作是观劣应毫,观渐深著,得成真似念佛三昧,乃能称彼胜相而见。 (贰)二、引证 疏《智度论》云:“为增长诸菩萨念佛三昧故,说《般若波罗蜜经》。”今说般若,现奇特身相,光明色像遍至十方,以此为观也。 钞引此释迦胜身说法,增真似位念佛三昧,类彼弥陀八万相好,须真似人方能观见。 (戌)三、就观结成 经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 (酉)五、显观邪正 经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钞然此佛观,义具释题。疏文既略,学者多疑。若不释之,造修无路,故更寄问答,明乎境观。 问:此经观佛,止论八万四千相好。若《华严》说相好之数,有十华藏世界微尘。二经所说,优降天殊。彼经正当尊特之相,此经乃是安养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见相,钞中何故言是尊特? 答:一家所判丈六、尊特,不定约相多少分之,剋就真中感应而辩。如通教明合身之义,见但空者,唯睹丈六;见不空者,乃睹尊特。生身本被藏通之机,尊特身应别圆之众。今经教相唯在圆顿,释能观观,是妙三观;释所观境,是妙三身。疏解今文云:观佛法身,约位乃当圆教七信。正托法性无边色像尊特观心,使其增长念佛三昧,据何等义,云是生身?用圆顿观,显藏通身,未之可也。 问:以坐华王具藏尘相而为尊特,三十二相老比丘形而为生身,其文炳著,那云不以相好分耶? 答:约相解释四教佛身,此乃从于增胜而说,未是的分相起之本。其本乃是权实二理、空中二观、事业二识。就此分之,则生身尊特,如指诸掌。故《金光疏》云:“丈六身佛住真谛,丈六、尊特合身佛双住真中,尊特身佛双住俗中,法身佛住中道。”此依二理,故有二佛。众生二识有二观因,故感二佛。言二识者,《起信论》云:“佛用有二种:一者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复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文毕)此乃佛用依二识彰也。应是生身,报是尊特。《论》意要在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与知转识现,离分齐相,而分二身。然须了知,权理但空,不具心色。故使佛身齐业齐缘,生已永灭,故曰生身。名应名化,体是无常。实理不空,性具五阴。随机生灭,性阴常然。名法名报,亦名尊特,体是常住。须知依事识者,但见应身,不能睹报,以其粗浅不穷深故。依业识者,不但睹报,亦能见应。以知全体起二用故,随现大小,彼彼无边,无非尊特。皆酬实因,悉可称报。故《妙经文句》云:“同居、方便自体三土,皆是妙色妙心果报之处。”故知菩萨业识见佛,一切分齐皆无分齐,岂比藏通佛耶?方知智者师与马鸣师,精切甄分生身、尊特,其义罄矣。 问:约相多少分于二身,其义已显,何须理观及就识分? 答:华藏尘相及八万相虽是尊特,三十二相不局生身。何者?以由圆人知全法界作三十二及以八万藏尘相好,故三品相皆可称海。既一一相皆无边底,是故悉可名为尊特。故《止观》并《辅行》以《法华》三十二相、《观无量寿》八万相、《华严》十华藏尘相,同是别圆道品,修发法身现相,对斥藏通相非奇特,以验三经所谈相海皆是尊特。然有通局,三十二则通,大见无边,小见分齐;若藏尘、八万,唯大非小。若也不就理观等分,此义全失。故《金光明》龙尊叹佛,经文但列三十二相、圆光一寻,疏乃判云正叹尊特。故知不定以相数多方为尊特,只就不空妙观见耳。 问:行人睹于劣应,谈圆佛相,只可即是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以尊特身现起方有,不现则无。岂见不空,不待佛现,便自能见尊特相耶? 答:既以尊特对于生身,分身非身,常无常等,今云劣应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则成寿量属于尊特,身相自属生身。如此分张,进退皆失。须知行者无有一见非如来力,如来鉴机,未始差忒,有须现者,即为现之,如《梵网》《华严》及此经等,相多身大也。不须现者,即以力加,令于劣身不取分齐,见三十二相即无有边,以知丈六是法界故,应持不见其顶,目连莫究其声。丈六身声,既因二圣穷不得际,后之圆人,岂不即劣见于无边?不必一一待现方见。若不尔者,用圆解为,用业识为。若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此说全乖顿足之义。何者?如《释签》解色无边故般若无边云:“五阴是理故,即阴是实相般若,故皆无边。以由理故,令法无边。”自受用身既证理极,岂不即劣而无边耶?行者应知,今之妙观观佛法身,见八万相,不同《金光》但于劣身见无分齐。今是彼佛全法界身,应圆似观,现奇特身,非是彼土常身常相。若彼常身,即《般舟》中三十二相也。今乃特现八万四千相好光明,经文自云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正类《净名》如须弥山,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药师》中巍巍堂堂,如星中月,《大论》中色像无边尊特之身。此等经论所明尊特,与今所现无少差殊。彼色像无边既称尊特,此云身量无边,那谓生身? 问:所言龙尊叹尊特相非现起者,是义不然,以彼疏释尊特身云巍巍堂堂。若不现者,何谓堂堂? 答:华藏尘相,《华严经》列九十七名,与龙尊叹全不相应,又无身相高大之说,以验非是特现之相。只由龙尊言中,妙示即劣含胜难思之文,大师见彼得意之处,是故疏云巍巍堂堂。得意处者,即总叹云诸佛清净微妙寂灭也。清净乃是四德中净,必不阙于常、乐、我也。寂灭岂非涅槃之义?既称微妙,是大灭度秘密藏也。以总冠别,故三十二相遍严三身。生身则百福所成,见无厌足;尊特身则色无分齐,劣即堂堂;法性身则色性即智,法门为相。疏云此三不纵不横。若纵横一异,则不清净,非微妙寂灭,岂非圆人了乎三身,是秘密藏?密藏乃是法界总体,一摄一切,事事相收,应用无边,不离毫末;相好至劣,量等虚空。故《法华》中龙女赞佛:“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显是劣应。以法身具故,相相尊特,是故荆溪类同《华严》一一相好与虚空等。又,《文句》云:“一一相皆法界海。”又,《妙玄》云:“垢衣内身,实是长者。”《释签》云:“即是璎珞长者。”璎珞长者,岂非尊特,何待现耶?又,《妙乐》云:“若隐前三相,从胜而说,非谓太虚名为圆佛。”《法华》已前,三佛离明,隔偏小故;来至此经,从劣辨胜,即三而一。若也《法华》但即法身,不具尊特,正以太虚而为圆佛。又,不具尊特,如何得名从劣辨胜、即三而一? 问:《法华文句》云:“地师说多宝是法身。”举南岳破云:“法身无来无出,报身巍巍堂堂,应身普现一切。若即此谓是三佛者,未尽其体,只是表示而已。多宝表法佛,释尊表报佛,分身表应佛。”《记》释云:“无来者,不合东来;无出者,不应踊出。巍巍不应塔内,应身不应唯此。尚非应身,岂具三身?”既云巍巍不应塔内,信知报佛须现大身。若其即劣便得名报,塔内何妨,何得破他? 答:此破地师不知表示,直将舍利便为法身。故《记》破云:“尚非应身,岂具三身?”又以世人不知《法华》开权之妙,即劣显胜,只执身大相多为报,故就其见斥云:“巍巍不应塔内。”此用世人通解之义而破于彼,不可据此便令《法华》相非尊特。只如《记》云:“尚非应身,岂具三身?”亦非今家尽理之说。如荆溪据论若知像性遍虚空,三身宛然,四德无减,泥木之像尚具三身,岂全身舍利皆不具耶?虽曲引文,欲令非报,然终不能令《法华》机,非业识见佛也。 问:《请观音疏》云:“无量有二义,若生身无量,是有量之无量;法身无量,是无量之无量。”《大论》云:“法性身色像无边,尊特之身犹如虚空。”既云法性身,此乃不灭,方名尊特。今第九观观于佛身,第十即观观世音身,观音既是补处菩萨,验佛有灭,岂非生身有量无量,安以此身便为尊特? 答: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无彼此迭相见故,同一法身一智慧故。菩萨机忘,如来应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为补处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乃释云:“若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子众多故。”故知只就同与不同、常与无常分于二身。藏通三乘,故弟子多,别圆纯菩萨,故弟子一,岂论相好多少等耶?既同一身,复云常身,岂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是知观音补法身处,愈彰尊特无量之无量矣。且《华严》佛身,委明八相,既是尊特,此论补处,与彼何异,云是生身?是知今佛全法界身,故灭即非灭,观音补处,生即不生。不灭不生,常身义成,尊特相显。 问:今所观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虽云高大,只是净土常所见身。何以知然?如《法华》中净光庄严国妙音菩萨欲来娑婆,彼佛诫云:“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往彼土,于佛菩萨勿生劣想。”故知净土常身高大,安以常身便为尊特? 答:于同居中,净光庄严,土唯演顿,如《净名》中众香之土,以其所被纯菩萨故,所以但现高大之身。佛知妙音所将之众,不知娑婆开权之妙,于佛辄起定小之讥,故寄妙音,规未达者,意令得悟即劣之胜、秘妙之权。既诫勿生下劣之想,乃是令起尊特之心。若谓不然,安得皆获普现三昧?若安养土渐顿俱谈,声闻、菩萨共为僧故,故使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之相。三十二相,通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法身,大乘贤圣方得见也。是故众经多说弥陀生身常相,今当略出。《小弥陀经》云:“彼土莲华大如车轮。”《大弥陀经》说:“弥陀浴池广四万八千里。”以依验正,身未极大。《般舟经》说:“阿弥陀佛三十二相。”此经中说,惯习小者,生彼即得见佛闻法,便证小果,更有丈六、八尺之身,此等岂非常身常相耶?若今所观八万相好,别圆真似方得见之。故上品下生,疏判已登习种性位,生彼七日,见佛众相,心不明了;三七日后,乃了了见,及闻众声皆说妙法。唯上品上生道种性位,生彼即见众相具足,光明宝林皆说妙法,即悟无生。三贤菩萨依业识故,知心现佛,乃就尊特论乎明昧。若惯习小者及诸凡夫,依事识故,不于尊特而论明昧。良以此等虽因临终回向得生,佛顺本习,故且用小,令其证果。既说无常、苦、空之法,须以生身相好应之。浴池之身三十二相,正对此机。故《般舟经》云:“在菩萨众中说经。”又云:“在比丘僧中说经。”信三十二相通大小人,常所睹见,是故彼经观法之初,不托日、冰,便观此相,斯盖凡心可想之境故也。若八万相,是彼如来现奇特身,增进深位念佛三昧,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是故此经初令观日,疏释齐于下品下生;以验想冰,至假想地,属下三品,当名字人;次得三昧,见彼实地,合入观行初二两品;次观宝树及以池、楼,至总观成,当三四品;宝座观成,当第五品,以座上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大,比知座体,其量难思,非第五品三观功成,凡小事禅见莫能及。此观虽就,经文未便许观佛身,乃令先想一大宝像称座而坐,及二菩萨皆想坐座。况复悉用作是不二妙观观之,使心流利,方令观佛。学者应知,日观已来,所修三观,共于事禅,良以皆须想成相起故也。事禅既胜,三界思惑悉已被伏,妙观观像,见破即登第七信位。得此位已,方令观佛真法之身。八万相显,乃得名为念佛三昧,即感诸佛现前授记,生彼便证无生法忍。经文如此明圆深观所显之相,诚谓奇特,实匪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见相。 问:释题序云:“无量寿佛是所观胜境。”岂非托彼依正色心,修乎三观,显三谛理?今八万相既是正报,义当生身。托此修观,观成理显,乃见藏海尘数之相,方名尊特,岂分段生身便为尊特耶? 答:前正释题,以妙三身解所观境;今至经文,以八万相为所观境。信八万相与妙三身无二无别,二处皆用不思议境而为所观,故八万相观之令显。显名观成,无别所显。且行人念佛,谁不托佛正报修观?但境随解,名生名法。小机不解所观佛身是法界用,谓正习生,故曰生身。大机能解所观之佛,是法界用,应既有本,生即同法,是故受于法身之称。故见佛相若多若少,皆称法身。今经明示佛法界身入心想中,故疏标云观佛法身,斯乃即三而一之法身也。况今不是初心观境,乃圆七信所观境耳。岂于座像圆观已成,却托藏通生身修观?又观生身显藏尘相,此乃通人被别圆接,全非顿教始终圆观。只如《般舟》三十二相既知心现,故相相皆中。据所观胜境,言是生身,深不可也。学者应知,八万相显,即三谛显。良以此相法身所具,与彼三惑本不相应,故一一相即真俗中。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可思议,名真善妙色。今之三昧显本妙相,故观音观云真实色身也。 问:尊特既是他受用报,须入别圆地住方见。今八万相似位能见,验非尊特,合是生身? 答:据何文义,别圆似位唯见生身?须知尊特,地住已上,分证论见;地住之前,相似论见。斯乃如来以实报身,应下二土。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下一页[6] 尾页[7] [放入我的收藏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