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4页]

其他法师|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20]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四讲)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子们,请大家一起来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今天是我们讲《金刚经》的第四讲了,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把经文开始贯到了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那么说到“如是我闻”,特别注重地给大家交代,这次学习《金刚经》要从两条线来进行,第二条线就是观心,要从观心的这个解释经文上,用心去观照,观照每一句经文,所对我们心地上的开显和明了。
这是这次学《金刚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色吧。当然这个特色,也不是我们自己在这儿杜撰,其实历来讲经就是文字上的一种说明。那么你在讲经,我们来闻法的这个条件下,你怎么利用这个条件来启动心地上的功夫,这就是联系到我们这个观心释,从观心的层面来解释经文,用解释经文来成就我们,学会观心,观照自己内心,观照心地法门。这其实是我们在讲法,是最具代表的天台宗教下,智者大师在讲经说法,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套路,非常实用,而且有据可循。所以这就是说我们从教下来讲,怎么样从佛法上来了悟自心。所以讲到这里,上一次给大家讲到“如是我闻”,它既是文字法又是表的心地法自性法,这样从自性上去体会。
当然,今天一开始再补一句,就是这个“如是我闻”为什么在每一部经典里面都会出现。那么到底说阿难过去怎么跟释迦牟尼佛接的这个无上的因缘,那我们从心地上来讲的话,有时候大家往往会觉得好像没这么简单,其实很简单,怎么个简单法呢?常讲到“初发心即成正觉”,初发心即具因缘,就本具了这个殊胜的因缘。阿难之所以成为佛的代言者,也是有过去的愿力发心所招感来这样的一个师徒关系,和为众生去转载这个法本的这样的一个能力。
所以说,这里的主人翁阿难,除了他没人能够持佛的这个法藏,因为阿难无量劫来,他就修习的就是这个多闻的法门,所以他的本愿就是他的愿力发心中的就得了这个陀罗尼。这个陀罗尼的功德,意思就是一经于耳根,只要被他听了以后就永远不会忘记,永远不会漏失,这是除了阿难没人具足这个因缘功德。
所以你看佛在《法华经》里面就解释过这个因缘,怎么成就的。说他跟阿难,过去一起在空王佛住世的时候,大家听到了空王佛所,同时发心,你看他俩发心所依的佛的名号叫做空王佛,以空印空,佛也是在了不可得的空性中来讲真实不虚之法,阿难也是在了不可得的空性中来传达这个真实不虚之法,这样的,这种发心,那么因为佛比较精进,阿难专修多闻,所以这一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已经做佛了,阿难常乐多闻来持,就是受持弘扬他的法藏,这都是过去的因缘。
今天讲到了,就跟大家讲讲这个曾经的过往。有一世,释迦牟尼佛在迦叶佛住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沙弥,就是刚刚出家都没受戒的一个沙弥,迦叶佛时代他的老师就让他每天都要去诵经,要上到一千这样的数量,每日诵经千言,还要为他的本尊去乞食。所以这个沙弥就一会儿诵经,又怕时间不够,那么去给他师父乞食呢,又害怕耽搁诵经。你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心里就非常忧患,非常恐惧,不痛快。阿难当时是一位长者,他在路上看到这个沙弥面露忧郁之色,就问他为什么?他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就给这个沙弥说,我日日供养你粮食,你的饭食,你不要再去乞了,你只管安心诵经,不要忧恼就可以了,由于这样的一个愿力,所以呢后来长者就发了一个愿言,说等这个沙弥成佛的时候,我就做他的受持法藏的首席弟子。所以由于这个夙愿满了以后,阿难就真的得了这个多闻的智慧。
所以大家看通过这两则过去的因地因缘,就发现这就叫发心即具因缘即成正觉,最重要的就是发心发愿,那么阿难由于这个愿这个因缘,他才能得到这个闻法的自在,因为所有的众生,不能够领会,全部领会佛的教言,只有阿难能够领会,一切的众生纵然能够领会佛的教言,但是不能够常记而不忘,阿难可以,他能够做到不忘。那么一切众生纵然能够做到忆念不忘,但是他不能够闻法而圆满自在,只有阿难于闻法中能够圆满自在。
大家可能会觉得说闻法就只管听还有什么叫闻法自在?这个功德了不得,闻法自在就是说,佛这么讲,他就能这么领会,佛这么讲,意在于此,他就领会此,在于彼他就领会彼。我们现在闻法中,它是一种被动的,包括我们这样讲,其实也是一种灌输式的,从思想上,步调上所谓的一致的,这样的来缘这个法,但是阿难听佛讲法,他是当即就能得这个法的真实利益。不是听空就执著空,听有就执著有,他不管佛怎么样说他即刻就能入这个般若智慧,这也是闻法得自在。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能够听完佛讲法能够为一切人去复述去解说,也具有佛这个功能,也叫做闻法自在。所以诸如此类的种种,这里讲到“如是我闻”,为什么由阿难来承担了,就是这个因果,就是这个因缘。
我们再往下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再讲一下这个“一时”,就是指的要说这部经典的“时候”。大家知道,如来如果不出世,这个法宝是不可得的,所以说如来出世要讲这个法宝的时候,比如说一切的狂妄,如聋若哑的众生,活在完全冥顽而不知道有佛法这些众生,他能够听闻如来说,将要醒将要悟的时候就叫做“一时”,有正知见的佛作为导师,讲了正知见,引导正确行法、教法,那么诸位学者,依着佛讲的正教来正学正修,这些因缘聚在一起的时候称之为一时,就是众生将要得道的时候,这个正法,这个讲法者,这个听闻者要聚会在一处,具足三种因缘才能够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这叫“一时”。
所以我们有时候对这个“一时”呀,就以为是一个时间段。你看每一部讲经开始都要讲到这一段,其中这个“一时”的内涵深不可测。智者大师在解释这个的时候,我给大家转述一遍,他说“一时者,言则当理,理亦如言。”就是说佛在这个时候讲这个法跟真理是完全同步,一模一样,既不会有出入,也不会有前后。就正在这个时候,这个真理要显现,就到了显现的时间点,这个时和这个理,所说的因缘完全到了该说的时候。那么“令人开悟,圣不虚说,言必会机,故言一时也”也就是说,“圣不虚说”大家知道圣人不会说那种白说没有作用的话。
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善于观察善知识,会亲近善知识,你就能够观察一位具德的,特别是这些大权菩萨,历代祖师示现这种圣者,这样的善知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自他上,必须得利益,能自己得利益,又能够善护当机者的心,也就是说,不要说在讲法的正在进行了,他在生活中,你亲近他,他点化你,无时无刻不在说这个道,在显这个道,在行这个道,在住这个道,否则他就不会说,或者不去行,因为没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利益众生。不舍己道,善护他心,都是在做这个功德,所以这才叫做“令人开悟,圣不虚说”,不会白白地说。我们现在白白的说得多了,聊聊天儿,说说是非,斗斗嘴,抬抬杠,这些与道上没有用,只能够徒增知见储蓄烦恼。
那么圣人不是这样子的,人家会把所有的因缘聚在一起的时候,比如说像佛陀的话,他自利已经圆满了,那么他只在度生在利他。所以到了他讲《金刚经》这样的大利益大究竟法的时候,他不是虚说的,也就是应当成就这个因缘,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包括时和刻也是一种方便,只不过因缘会聚显现在这个点上的时候,我们叫做“一时”,当而之时,你真正的如果从般若的空性上来讲的话,哪有一时,哪个时候算一时?连“一”的这个概念都是假的,有一就有二啊,那这个到底是一时呢?还是二时呢?所以这个也是要往心地上汇,这就叫“一时”。
那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理解的话,“一”就是是指的什么呢?步调是一致的。这个真理与佛所讲的法,众生听到的道理,这个领悟的能力,都是齐整的,都是统一的。在这个因缘中已经达到一个统一的水平。但是如果说一个凡夫来讲的话,他就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时候说是这么说,但是行就行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了,到不了“一”这个完全一致的水平,所以我们的所言所行皆不当理,也就是跟真理不吻合,不是步调一致的。
佛呢?他所要表达的理,所行的境界,所说的言论皆是在一个水平线,一个境界上,没有二,这就叫“一”。那么既然在这个水平上“一”,就一定是有这个“时”,就是机感成熟的时候,否则呢,比如说虽然佛的所言所行,所表的境界都在这个道儿上,都是“一”的,但是众生的根基,不在这道上,那就不能叫“一时”,他所说的话一定是会有利于此时此刻这些众生这个根基都成熟的,一挑拨马上就熟,一逗这个根基就显,这叫做“一时”。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当然,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一时”,可是你要领略时间的这个心地法的话,那这部《金刚经》里面也讲过说,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只是现前一念而已,大家要明了。我们再进入观心释,从观心地上来解释,就是现前一念。大家想想过去时,我们有一个过去时概念,过去时离得开我们现在的想法吗?这起心动念的一念吗?过去时在哪里呢?真的是离开我们现前的一念而别有一个过去吗?或者别有一个未来吗?我们有没有反思,有这种疑惑,到底是时间我们觉得在流淌,那么是这个时间跟着我们的心呢?还是我们的心跟着时间的执着而有时间的感觉呢?
大家再提起来参悟一下,这是到底是时间跟着我们的心才有感觉,有时间,还是我们的心去对时间有执著而才感觉有时间?这里边哪个是主哪个是客呢?哪个是本体,哪个是现象呢?大家想想。其实这里边没有主也没有客,没有体也没有相,怕就怕我们的心动。心念一动,就有主有客了,由于你心一动,觉得真的有个时间,那么这个时间就会真的让我们的心有所感受,这两个一拍即合,烦恼妄想就起来了,就沦落到一二三四五六时中了,就像我们现在觉得我们八点开始讲,但是我们一直讲到九点,离开我们现前一念了吗?没有。所以为什么不说这个时那个时就说了个“一时”,连“一”都是多余的,就是因缘汇聚的这个法中也不离空性的成就,就这样。所以叫做“一时,佛在舍卫国。”
这个“佛在舍卫国”就是开始标显说教的法主了,“佛在舍卫国”。这是讲到说教主释迦牟尼佛当时安住在舍卫国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字面上的理解。那我们要知道佛在哪里呢?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么佛通常住,怎么个住法呢?佛在,怎么个在法呢?在哪里?怎么在呢?有外在有内在。如果从外相上来讲,你看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住在娑婆世界呢?他也可以住在他的净土啊,也可以住在他有缘的他方国土,为什么此时住在娑婆世界的舍卫国呢?这是因为他要在这里度化,与舍卫国这个王国中有他度化的因缘,所以他住在此处。这叫做“佛在舍卫国。”
而佛所住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异俗住,就是他有别于俗人。舍卫国是个都城,住在他们家,住在公共场所的某一处,娱乐场所,或者是买卖场所,贸易场所。佛住在哪里呢?住在伽蓝兰若。他一定是住在舍卫国后面祇桓精舍中,是一个修道场所,这是佛所住的,所以叫做异俗住,有别于俗人环境的清净之处,佛在住。
这是从环境上来讲。如果从主体的佛的形象上来讲,叫做威仪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于威仪很注重,我不知道诸位同修这段时间有没有看到一张特别有名的照片,可能在佛教徒的圈儿里转发地比较多了,就是一位僧人出家师,在坐火车的时候,大家都东倒西歪,只有他端坐在那里,被摄影师给抢拍下来让人生起肃然起敬之心,还得了奖了。为什么?这就叫威仪住。威仪住,虽然《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在著相众生来讲,威仪特别重要。行住坐卧皆要安住在这种威仪摄受力中,这是佛的外在,佛在舍卫国的外在、外住。外相上而言,他住在娑婆国土,住在舍卫城,住在有别于俗人住的精舍兰若中。那么从身行上来讲,行住坐卧都要安住在四威仪上。这是佛所在,这是在外来讲。
那么从内而言,这就是佛的多面的功德,也就是他所表的世出世间法,但是,这个世出世间法都要修的。从佛的内心,他住在哪里呢?如果就人天福报来讲,他住在布施,佛能够施,观音菩萨都是施无畏者,佛呢,更能够三轮体空地等无差别地行财施、法施、无畏施。或者住在内心这种清净无染的戒功德中,这叫做天住。
如果他像菩萨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那么这叫做凡住,清净无染,无我利他。如果作为圣住来讲,那他就住在解脱门中。我们以前也跟大家讲过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我们一般都以为说山门就是庙里面的三道门。其实这三道门,就代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这个概念以前也给大家讲过,在这里不细讲了,我们想要了解去查一下,这叫做圣住。
那么真正的佛住,他是住在诸法实相,就是《金刚经》要所讲的般若空性。这才是这里讲的佛在舍卫国的所在,除了外在,还有内在,内在前三种“在”都属于方便在,只有佛住的这个“在”叫究竟在,无住无不住,是为了众生假名在这里说“佛在舍卫国”,你看每一句话都提供给我们心地上解悟。这就是大概“一时佛在”。
下面我们要了解一下第五个内容,就是标明这个住处。前面“佛在”是所说的教主,说教之主,我们来了解一下“舍卫国”了,因为你看《金刚经》的序文中,前面讲的跟《弥陀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在讲的时候,可能这个观心释上来讲,那就有别于《弥陀经》了。《弥陀经》念念是让我们往信愿上汇,那大家会觉得《金刚经》难道就是往空性上汇吗?没错,可是这个空性是怎么来的,也是需要你有信愿的。我们不要以为说只有修净土了,才有真信切愿,《金刚经》也是需要你有真信切愿的。从愿上来讲,就是你要出世间,要住空性,要究竟圆满,从信上来讲,你要相信每一句佛讲的圣言,每一句佛表的圣法都是般若波罗蜜,就是以信的能量,来住、入到般若空性中来。
所以说第五讲到舍卫国,我们虽然要讲佛当时所在的处所就在舍卫国,但是我们就要从这个舍卫国,包括后面的祇树给孤独园中,来悟到这个万法皆空的本质,这就是一个场景,就是如梦幻泡影中因缘法中给这个主观因缘又提供一个客观表达因缘的一个场所而已,所以一切就真的是如梦幻泡影。你说我们在此时此刻讲舍卫国,舍卫国在哪里呢?而我们现在似乎又在这个新时代大家可能在北京,我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了,我现在在九华山,今天接到地藏王菩萨的加持,非常殊胜。那我在九华山,诸位在北京或者你各自的地方听。那么,我们又在讲舍卫国,你说这三个地方哪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我们的一种以为和认知而已呢?所以大家先这么了知一下。
但是我们还是要依着文字给大家了解一下,因为经典中佛所在的弘法中心区,就是这么两个地方。一个为什么他住在王舍城,那是受频婆娑罗王的祈请,住在王舍城弘法。那么到舍卫城,是受到须达多长者的祈请而住在舍卫国的。因为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弘法的两个中心点就一个是王舍城一个是舍卫城。
那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也是佛为报恩而做的一个显现表法。为什么呢?他报恩无非就是报两种恩,一种叫做法身的恩,一种叫做生身的恩。为了报法身恩,所以他住在王舍城。为什么呢?因为佛是在王舍城的摩羯陀国而得道成佛的。所以为了报这个成就法身的这个恩,一直住在王舍城来弘化。那为了报这个生身的恩,才住在舍卫国。那我们都知道说可能你这点讲的不对吧,因为大家都知道佛是出生在迦毗罗卫国,怎么就成了舍卫国呢?我告诉大家,其实释迦牟尼佛也就是释迦族,他的上祖辈是在舍卫国住的,是后来移民一样,移到迦毗罗卫国的这个地盘上,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是为了报他的生身之恩,而常驻舍卫国。
当然还有更为周全的考虑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两处地方,在当时来讲就是很多重量级的人物,也就什么叫重量级的人物呢?当然不是为了攀附权贵,而是把这些重要的人物一度以后,他的因缘中又可以展开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说,佛才选择了在这些人住的比较多的地方来教化众生。
因为在经里面讲到,像这个舍卫国里边当时有九亿户、有九亿家人,人数达到十八亿,光住户就有九亿家。《贤愚经》也讲过。而且在这两个国中很多的人都比较有智慧。特别是当时最有名的外道,六大外道六师等等这些都住在这个地方,那佛就知道是外道的烦恼毕竟比一般的俗人要薄的多,那他就选择了住在这个地方。
那么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舍卫国,说明是他佛总的住处,祇树给孤独园就是他别的住处了。那你看前面讲到佛住,有一个叫做异俗住,就是指的祇树给孤独园了,那说起祇树给孤独园,我们就太清楚了太了解了,以前讲的这已经搜刮到最后了,这次呢再给大家搜刮一下,讲讲祇桓精舍的来历。我们就当故事听听,当然悟性高的人,还是能够同步,如梦幻泡影。
舍卫国的国君叫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下面有一个特别德行的大臣,就是我们这里的主角叫须达多长者。因为他老布施贫穷困苦的人,所以说大家都叫他给孤独长者。那么这个长者,其实跟我们现在也是一样,他救济的人很多很多,可是他的财富也是在自己的使用范围之外还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布施众生。那就像我们现在一个平凡的人而言,他能够发大心布施,那么肯定他也会先保证,自己和眷属所需求的这些资粮,物质资粮,在这之外才能够顾及到布施。
这是我们凡夫来讲,也是一个人之常情,那么这个长者也是这样的,他太富有了,而且他是人财两旺,他的人丁也非常多,他有七个儿子。那么这七个儿子,他最偏爱的就是我们也是人之常情,最偏爱老幺,最小的。他想挑一个好媳妇儿给他,就让熟悉的婆罗门的到处去打听。结果终于打听到王舍城也有一个大臣叫做护珍,保护的护,珍宝的珍。这个婆罗门怎么知道护珍家有一个适合须达多长者第七个儿子的媳妇呢?是这么回事儿,这个婆罗门知道须达多长者想给他的第七个儿子挑一个好媳妇,那么他乞食到这个王舍城的护珍大富长者家里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个小女孩了。为什么?因为在王舍城的法度里面,就是他的风俗里边,要布施别人东西,需要他们家最纯洁的童女拿着去供养布施。那婆罗门乞食的时候就看到护珍长者的闺女了,就觉得这个闺女长得又好,福气又大,就告诉须达多长者说,只有护珍家里的那个女儿能够配上你们家的老七。所以须大多长者就到护珍的家里面来提亲,这个因缘。
大家来看,在这个一步步的梦幻泡影中的它就往这儿引,结果护珍家里面是信佛的,半夜起来就收拾美食、饮料拿来供养佛。这个须达多长者就很奇怪,以为他们家还要办喜事,最后问了以后,才知道说他要供养佛。说佛是谁呢?这个护珍长者就说,你不知道这个佛是净饭王的太子,他出家成道了,现在是大圣者有智慧的。这个须达多一听到佛这个词儿,他的心就酥软了,就像被电击了一样,就生了恭敬心,半夜就想见佛。
你看这个人总归都是有障碍,我们修行也是如此。这么上根器的人,须达多长者半夜想见佛的时候,这个天就自然就亮了。结果他以为天亮了他就走走走,走到祭拜天神的地方做礼拜。你看,我们现在有去过印度的也知道,印度的神庙里面拜祭好多都是这个天道,这些天主或者这些大梵天,摩醯首罗天等等。结果他拜了天神庙里边的这个,就忘了念佛的心了,就想不起来了,本来要去见佛的,就把这个心给盖住了。由于盖住了以后,本来还是半夜是他想见佛才以为天亮,结果天就暗下来了,暗下来以后,他就生了后悔的心了,因为心力不够,诸位都是修行,心力不够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结果天神就告诉他,你不要后悔,并且告诉他说我是你曾经的善知识,由于我听闻了佛法,现在生到天道了,你应当前去见佛。你应该去见世尊,你能够得无量的利益,你所得的利益,是你所有一四天下的珍宝都不如你现在赶紧迈步去见世尊所得的利益大,百千万倍都不如这个。这就是他的善知识。还是起了善知识的这个功用,那么长者听到这个以后,就更加增进他见佛的心了,天又亮起来了,那么他去到佛所,佛就知道他来了,就到外边来经行,经行的时候,见到须达多长者,他不懂礼数。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初次去到寺院或者见到法师,他不懂该怎么办,虽然见到世尊了,也不知道顶礼,就在这儿大概示意了一下就开始想问两句话了,结果这个时候天人又化作四个佛的弟子来到佛跟前给他表这个法,先给佛顶礼,然后又问讯,右绕三匝,长跪合掌。长者看到这一系列的时候,善根也给引发出来了,深深地生起这种恭敬心,也起坐,也礼敬世尊。佛呢,当时就给他说四谛法,苦集灭道。那么须达多长者听了以后就证了二果圣人,这就是他的根器。
那么由于他得了佛法的利益以后,他就力邀佛去舍卫城去弘法。佛就说你舍卫城让我去弘法,我是出家人,出家法是跟世俗法有别的。所以我所住的地方,也不能够混到你们俗人家中了,那你让我怎么住呢?你那连个精舍都没有,我怎么去呢,我现在还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中还有的住。这也是观到宿世的因缘了,这个须达多长者就愿意供养,而且对佛陀说,请一位弟子跟他一块儿去舍卫国去考察,哪个地方适合。
由这个梦幻泡影的因缘又引发了佛让舍利弗跟他一块儿前往。那么舍利弗一块儿跟这个长者去到以后到处去找,最后,物色到祇陀太子的园林,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情节大家知道的比较多了嘛,祇陀太子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把黄金铺满地,我就给你。”结果须达多长者真的当以为真了,就真的用黄金铺满地,结果这个祇陀太子还反悔了,说我就是说个玩笑而已,这个时候就有了争执了。两个人就请了一个主事人来判这个公案,说到底谁对谁错要听谁的,结果这时候天人又害怕办案的大臣的偏向于祇陀太子,所以他又化作一个人来说太子不能有戏言,这样给将了一军。太子没有办法,答应了须达多长者。最后,也被感动了,说你出黄金,那么种树的这些地方你就不要管了,我算一份儿供养佛,所以才叫祇树给孤独园。
这个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今天再挖掘一点大家所不知道的,不要以为就像我们现在建寺安僧一样,不可能没有违缘,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够。所以当时,太子要把这个精舍跟须达多长者一起建起来还是有违缘的,为什么呢?因为印度的外道特别多,外道听说要给佛建精舍,他们就害怕,一听说了,特别是六师外道是最著名的。他们就不服气,就要到国王面前,要跟佛弟子舍利弗斗法。说凭什么就给他建立精舍,难道他比我们还厉害吗?在这样的情况下,舍利弗就跟六师外道真的斗了一场法。我们看过西游记好像是唐僧师徒四人不是有一个什么道法三仙观还是什么,就是那个鹿仙、羊仙和老虎仙,在那一块儿斗法一样的。当时在建精舍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结果给孤独长者须达多长者还犯愁了,舍利弗知道以后就安慰他说,你不要担心,说这些外道,哪怕他们多的像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多,都不能动我一根汗毛。舍利弗他就入定,在定中他看见这次来参加斗法大会,这些大众我慢山非常高,邪知邪见入心已经太久了,他就不知道以什么德行来降服,最后没办法,只有发愿。
你看,这里又是一个愿心来表法。他发了一个什么愿呢?说如果我无数劫来,我的慈悲心,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出家人的这个慈悲心,有功德的话,让我今天在入大众法会中,所有的人见我都为我做礼。果不其然,一开始舍利弗在那打坐,大家都等不及了,这个须达多长者更害怕了,说他来都不敢来,结果呢?去请舍利弗,舍利弗就来了,入到众会中的时候,所有的六师外道看到舍利弗的威仪,就坐不住了,就全部起立,不自觉的给他行礼。
但是毕竟这个六师外道里边有厉害,真的有厉害的。有一个叫做牢度叉的这么一个外道。他呢非常善于变幻咒术。所以他当时就跟舍利弗斗法。又想起我们《西游记》里面二郎神跟孙悟空斗法来了。这个牢度叉外道,他用咒术咒了一棵大树。结果舍利弗,就以神力,变成一阵飓风就把这个树根连根拔起来。那么这个牢度叉又用咒力变出来一座七宝庄严的宝山。舍利弗就化成一个金刚力士给他击得粉碎,牢度叉在虚空中,化成一个有十个头的这么一条龙,而且在空中下雨一样的下种种珍宝。舍利弗就化作一个金翅鸟王把它给吃了。这个牢度叉变成一个夜叉,头上点燃火,眼睛像血一样,舍利弗就化作毗沙门天,夜叉非常恐怖,最后舍利弗就把他收拾了,夜叉没办法只有给舍利弗顶礼。就在这样的神变中,才把六师外道给降服住,得以建这个祇桓精舍。
所以大家要知道,舍利弗让佛派去收拾这帮六师外道,也是佛的智慧所观到的这个因缘。当时舍利弗,身在虚空,大家非常欢喜,舍利弗就给他们说法,所以这些六师外道大部分都与舍利弗出家修佛道来了。这就是最后把这个风波平息了以后才建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么在这个如梦幻泡影的因缘中,还有一段公案,再给大家讲讲。就是长老舍利弗后来不是可以建了吗,就跟须达多长者一块儿去丈量精舍的地有多大,去丈量一下。那么在丈量的时候,舍利弗拿着绳子的一头,长者拿着绳子的一头,他们在那儿丈量的时候,舍利弗就不由自主地,面目非常祥和地在那儿笑。长者就问他为什么笑,结果舍利弗说,您老的发心真实不虚,现在刚刚发心要给佛陀建立精舍,庄严宝地,你在六欲天每一天的天宫的果报已经成就了。
你看大家发现了,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须达多长者在发心要给佛供养精舍的时候,他在六欲天天宫里边的每一个天都已经有了他供养的果报,天宫成就,等着他要去住了,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现前世界中,大家在建寺安僧起立塔像中,一砖、一瓦、一块木头、一片金箔,都是真实不虚的人天福报,你看六欲天宫。结果呢,这个长者当时没有道行,还是舍利弗借给他道眼让他全部看见。当时给孤独长者还问舍利弗说,六欲天里边哪个天道最殊胜?舍利弗就告诉他说,其他地方的都不好修行,只有第四天兜率天的内院少欲知足,内院是有一生补处的菩萨常生到其中。须达多长者就说,那我就生在第四天中吧,结果此言一出,六欲天其他五天所有的宫殿都不见了。只有在第四天兜率天,他将来要所招感的生在这儿的宫殿依然如故。
大家看,这就叫唯心所现,一念就是生灭,心念念念如此,就像放电影一样。所以大家想,我们说到一念供养心生出来六欲天的天宫,就具足了、成就了。那我们一念信愿行生起来,确实极乐世界的莲苞就显现,就是这样子。当然这是从好的方面考量哟!
如果你不做好还是很麻烦,为什么呢?因为过了一会儿呢,须达多长者在跟舍利弗在拉绳子的时候,舍利弗又面色非常的忧虑,刚才是笑,这会儿是愁了。那么须达多长者就问舍利弗说,为什么呀?舍利弗说,他看到这个地里面的蚂蚁,长者你看到了没有?长者说我也看到了。舍利弗说这个蚂蚁它在过去毗尸佛在世的时候,它在这个地方就当蚂蚁,毗尸佛在世你也在这个地方起立供养过精舍,这个蚂蚁在那个时候是个蚂蚁,现在生到这会儿了还是个蚂蚁。九十一劫之中它一直是个蚂蚁,不得解脱。所以这又从反面表法,给长者说,看来这个生死太久远了,如果不修福不修慧,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就很忧愁的给长者说。所以这也是给长者表法,当然这里表的修福法比较多,因为毕竟他是在家人,而且当时是以这种供养法来起的这个因缘。所以说舍利弗就跟他表修福的重要性。其实也是告知我们现在所有的听闻者。
当然这个“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因缘,是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中,才能够了知到,这是一个场景的因缘。大家知道,生生世世的这种舍利弗的愿力也罢,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也罢,还有给孤独长者的供养心也罢,他不是一生一世而就的,而是生生世世皆是如此。
今天我们可以再给大家挖掘一段。在过去第四佛拘留孙佛在世的时候,须达多长者就在这儿给佛供养过精舍,而且那个时候还比较大一点,地广有四十里。在拘留孙佛住世的时候,佛和人的寿命有四万岁,那个时候须达多长者叫作毗沙长者,他当时是用的金板布地了,不是金砖,是金板布地,宝衣弥覆在上面来供养的。到了拘那含牟尼佛的时候,人寿就只有三万岁了,须达多长者就叫做大家族长者了,那个时候他是以什么呢,可能因缘福德就差一点,不是以黄金,而是以白银来布的地,其中是以乳牛之子而为供养,当时的精舍广度有三十里。到了第六迦叶佛的时候人寿还是三万岁,但是须达多长者就是以七宝来布地了,当时园林的广度有二十里,就小了一点。
那像释迦佛在世的时候的人寿只有百岁了,这个地只有十里了,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当时的祇树给孤独园,用的是金砖布地,但是这个地广度只有十里的范围,面积比较小了。到了将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跟诸位讲还是由须达多长者,他到时候已经变成名字叫做螺王,因为他的颜色非常白,就像白海螺一样,所以他叫做螺王长者,而且他那一世在弥勒菩萨出世他供养的时候,还是供养精舍,用的是七宝布地了,那个时候人寿和佛的寿命都是有八万岁了,广度非常大,还是有四十里,但是所不一样的是什么呢,在弥勒佛出世的时候,须达多长者就现的是出家相,得阿罗汉果了。你看,这就是功德,生生世世的供养修福,那么智慧也现前了,跳出三界。
给大家讲这些戏剧性的场景、生生世世的因缘,希望我们能够从中了知到这就叫“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生一世的因缘中,我们讲的时候好像有前后的生生世世,其实如果同步地来观一下的话,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了解过《华严经》,《华严经》后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是参弥勒菩萨的时候吗,弥勒菩萨后来不是把他带到一个楼阁里边,楼阁里边到处都是镜子,重重无尽,一目了然。我们今天讲《金刚经》说到这个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因缘,每一生每一世的因缘,其实也就跟镜子相互辉映,同时显现是一个道理,一个境界。这个地方就是般若空性的无限因缘演绎的时空点。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此时此刻听法,其实也是这个楼阁里面的一块镜子里面辉映出的一个景象,这才叫做空性。那么这是我们讲到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以这个风格给大家讲讲吧。
后面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那么我们就明了了。但是这里讲到的“与大比丘众”也是很巧妙的一个安置。为什么这里跟《弥陀经》就不一样了?《弥陀经》说皆是大比丘,众所知识,然后长老怎么怎么样,后面还有并诸菩萨摩诃萨,后面还有及无量诸天大众俱。但是这里没有,《金刚经》里面没有这些内容,后面的菩萨和天人。只有声闻比丘众,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要知道,一个是释迦牟尼佛出世,讲法的时候,比丘是最先入道的,而且因为比丘从身而言,从心而言都殊胜。从身而言,他的形貌殊胜,有别于俗,他是僧宝的形象;从心而言,比丘他心地上的灵光和智慧优胜于比丘尼,这就是我们常给大家讲到,真的在佛法的悟性上,在家众真的不如出家众,女众真的不如男众。所以说身心两方面都是殊胜。
再一个比丘是如来的内眷属,是佛的内眷属,与佛共住常在佛边。而且比丘能够受持正法,能够说正法,有助于佛去弘扬度化。而且声闻众从威仪上他是殊胜于菩萨的,菩萨的话一会儿示现这个一会儿示现个那个,有的时候是个坏人,有时候还是个贪、嗔、痴更加具足的这样的一个显现,所以他是反常来度化。但是声闻众那就不一样,所以这里讲到的“与大比丘众”。
那么《金刚经》的超然之处在于哪里呢?奥妙之处也在于这个大比丘众,为什么就让声闻乘作为当机者。来听闻《金刚经》呢,为什么?只把声闻比丘列在此,为什么,就是为了破除声闻的只知然而不知所以然,就专给声闻人来讲般若的毕竟空,因为菩萨已经修到般若的毕竟空,声闻人还没到。让他们从声闻藏而入菩萨法藏,入第一义空,所以才这里把与大比丘众作为唯一的当机众。
大家要把这个层次听明白,前面讲的都是声闻的优势,可是要知道声闻还有劣势。不管从优势劣势,在此时此刻他都应该听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法了,这是安立大比丘众的原因。那么“千二百五十人俱”这个就众所知周知了。迦叶三兄弟一千人,目犍连舍利弗二百人,耶舍五十人,那当然还有五人最先度的。这是举最根本的常随大数叫千二百五十人。好,那么我们就这一段儿,大家也来再进行一个从心地上的观照。佛,就是我们本有的每个人的自性天真佛,每个人本有的自性天真佛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直就在,这才叫做“佛在舍卫国”。
那么祇树给孤独园而言,这个祇陀太子呀,他的汉语的意思叫做什么呢?战胜。我们每一位众生,只要战胜色、受、想、行、识、五蕴魔,悟到五蕴皆空,就能够绍隆佛种,就是自性的祇陀太子,当体就能够继承佛位,每一位众生都是如此,那么继承佛位靠的什么呢?靠的是福慧庄严的这个福慧之树福慧之灵,这就叫自性,祇树的树。什么叫做给孤独园呢?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逃离大富长者,而去流浪生死的逃逝之子。现在我们返回到这个本有的家园来承接大富长者的功德法财。而且这个法财就是我们本具的,就是大富长者直接继承的,就是不劳而获的这就叫做自性给孤独园,自性给孤独园都可以,这就是给孤独园的心地观法。
大家要知道什么叫做园呢?是我们本有的家园。那什么叫做给孤独呢?孤独长期布施穷人,这些穷人就是靠他救济,直接他给他,他就能受用,他就能吃他就能喝,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的孤独者。但是我们的孤独呢,就是靠佛来给我们,然后点拨我们,发现自己本有的宝藏,不劳而获,这才叫做给孤独园。
“大比丘僧”,大比丘众的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其大无外,我们每个人的现前心体是圆满无缺的。这个比丘就是指的我们自性的僧宝,每个人都是本来清净无染的。千二百,就是指的我们耳根的闻性具足千二百功德,不管是东西南方来的声音,我们都能够反闻自性,有这个功德。那么这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五十五人就是指的什么呢?十住、十行、十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还有四加行,再加十地,最后等觉,这个从佛学知识上来讲,就叫五十五位妙庄严路,都是我们内心自己走出来的本性庄严路。
所以大家看每一句话都在表一个法,每法都能够贯通到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地法门上来,这就叫观心释。当然后面这一段儿呢,讲的比较深奥,未必能够人人或者说念念能够领解,大家做个熏习,慢慢儿的在我们从心地上汇的话,不仅是光在那儿想着说,当时佛在印度的祇桓精舍有这么一个舍卫国这个历史场景,一直传达到我们现在。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在在如是我闻,一时,我在哪里,那我是谁呢,在这个地方又是哪呢?我在哪里听?我的家庭有几个人,我的共修,我们这个大觉世间有五个群了,又有这么多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也跟“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一模一样的,表达的这个法,这个法是分毫不差。所以并不是我们要探着脖子伸着耳朵就要飞到会到两千多年前印度,你就在你现前的生活、当下的听法的这个境界中来悟这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好,今天的法就到这里,那么非常的,也可以说是特别格外的感谢这个时代和这个因缘。因为众所周知,那么我的因缘转化呢,已经离开法源寺离开北京,现在正在往南走的路上,今天路过从南京到九华山,接受在九华道场地藏王菩萨座下跟大家做这个《金刚经》的讲解、分享,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因缘,那么因为有这样的网络,这样的微信功德,我们才能够把学修同步在这样的一个道场里。
所以我此时此刻,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说真的感激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共同的业感果报,能让这样的一个殊胜的情况出现,能让我们的闻思如此的便利。虽然在地域上好像一个王舍城、一个舍卫城的分别一样,实际上呢,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无处不在的,我们的法身也是无处不在的,借这个金刚般若的法语,希望能够让它显现,能够让它更加的自在,更加的神通吧!
谢谢诸位,晚上的听闻,下面我们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20]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6  更:2021-08-18 20:03:3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