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慧律法师| ->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 正文阅读

[佛经]慧律法师《茅蓬语录》[第16页]

慧律法师|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认清自我
眼见的事,只可相信一半;耳闻之事,不可轻信。在观察与判断之时,应破除内心的成见。人通常背着两个行囊,背后那个装着自己的过失,面前那个装着别人的过失。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众;休夸我能胜人,胜于我者恒多。自我检视是顿悟的关键,而顿悟又是智慧的锁钥。要以保持距离的心情来看待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按照星辰决定航向,而不是跟每艘驶过船只的灯光。不管你的威望有多高,要永远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永远是无知的。」无知的热情是愚蠢的姐妹。思想是生命、是呼吸,也是力量,所以,思想缺乏就等于死亡。直觉若不具备深邃冷静的思考,会变成卤莽刚愎。你不必害怕改变。你真正该害怕的,是事情一成不变。情感像吹动帆船的风力,理智则是把持方向的舵手;没有了风力便不能前行,失却了舵手便会迷失方向。喜乐时,思想容易忽略,心不可不慎;愤怒时,思想容易武断,心不可不缓。休息之属于劳动,正如眼睑之属于眼睛。无论你做、说或想什么,让你的心以理智作为根据来决定。如果你想判断别人,就由他们的动机来判断吧!我们总是用头脑在思虑事物,然而在情绪上,我们却可能毫无进步。一颗未觉醒的心,是以「自以为是」为出发的。持续不断地对心理状态保持觉醒,而当喜、恶生起时,不去追随它们。不能镇定的后果,为害更甚于错误的判断。面对一幢即将倒塌的房屋而不知闪避,这是愚蠢而不是勇敢。要帮人爬到山顶,你自己可得站在山顶才行。不要找寻错误,而应找寻解决之道。要讨厌某件事,总是比了解它要容易得多。多数人宁可受苦也不愿思考。急促的问题通常需要细细思量。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时,或许最好什么也不做。信心是好的,但怀疑使你受教。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很有权势的,试试看叫不叫得动别人的狗。莫将权威与权力搞混。如果你的船要沉了,就赶紧准备游泳吧!心胸开放是好事,但不要开放到连理智都丢掉了。如何处理一件事,可能比事件本身重要。人们不是看不到答案,而是不知道问题所在。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主意,就是死人跟蠢蛋。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转弯,那就可能碰到路的尽头。担忧是你向困难多付的利息。不要预先担心未来的事。如果事情没有发生,你就白担心了;而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你岂不是烦心两次!陌生人的眼睛看得最清楚。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并非所有的发光体都是金子。眼要亮,亮不吃亏;口要谨,谨不惹祸;胆要细,细不妄为;气要平,平不执拗。好胜必败,务名多毁。不正常的形态始于偏见。对违法的罪犯同情,等于对守法的人民残暴。不要从特殊行动方面去衡量一个人的美德,应该从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去观察。快乐时,思想容易忽略,心不可不慎;愤怒时,思想容易武断,心不可不缓。「思考」应该走到众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判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他人的意见。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愚昧,一个傻子以为他什么都懂得。宁取有益的责备而舍弃不忠的称赞。听要快,说要慢,恼怒更要慢。为学的正当次序应是:第一学需要的;第二学有用的;第三学装饰的。如次序颠倒,则无异建筑大厦由顶层开始。论事不可偏据形迹,办事不可轻信浮言。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论学要精详,论事要剀切,论人要带三分浑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有些人虽然不受欢迎,但他们也是生活哲学中最佳的反面教材。冷静观人;理智处世。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何妨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的因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反应不够好,保持冷静也是机伶的一种。无法认清周遭事物的人,最容易犯错。尽量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的每一面。当你遇上大麻烦,要庆幸事情没有变得更糟,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不幸怀忧丧志。如果你还没有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又如何能正确地评价他人呢?一些有用的资讯以非常不礼貌的方式表达给你,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撷取那些有用的想法。只要肯花时间去分析情势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你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性的行动,并非是冲动的行动,而是具规划性、长远性,所以它是一项智慧型的行动。烦恼的情绪,就是内心失去理性和智慧的紊乱状况。刚愎自用的人,爱自己更甚于爱真理。一件不如意的事只是全部生活中的一个点,不应该让它影响其他生活层面,把全部的生活都拖进那不如意的漩涡。自杀是一种心智的溃败。如果现在的挫折,能带给你未来幸福,请忍受它。如果现在的快乐,会带给你未来不幸,请抛弃它。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远找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这是一个人始终胜过他人的绝对优势。为别人的事比为自己的事容易有智慧。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要保留你的最后裁决。压抑会造成内心混乱,导致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积极」不能流于「激进」,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把问题陈述得透彻,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好人与坏人,事实都不如他们看来那么好和那么坏。情感冲动的人,有如头脚倒竖的人,所见都非。处罚人时,切戒盛怒。爱人不以理,适足以害人;恶人不以理,适足以自害。最好是让路给一只狗,不要和它争吵,以免被它咬到。因为即使杀了狗,也治不好你的咬伤。直视现实,心里将产生真正的理想。判断一个人,不但要依据他的朋友,还要仰赖他的敌人。同意你所说的每件事的人,不是傻瓜就是准备要欺骗你的人。生气的人往往是张开嘴巴,闭上眼睛。如果我们能常记着「煞车哲学」,生活必然过得宁静和谐。不要让自己天天用显微镜,抽丝剥茧地检验自己的过失。洞察力是上天赐给那些渴望认识真理的人的礼物。平衡是使心情开朗的最佳方法。事情的真相,要用心看,而非用眼看。我们必须思惟,无论何时,眼、耳、鼻、舌、身或心有所接触,我们都应该镇定和慎重。一位有智慧的人,在他相信所闻之前,应该思考并了解前因后果。做人应该「存诚」,做官不可「嗜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鲁莽盗用了勇气之名,但跟勇气并不相同;勇气来自谨慎,鲁莽则出于愚蠢和臆测。能驾驭自己情感的人就能支配他人,屈从于自己情感的人会受他人支配。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顺天下之势;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假如人生对你而言并非一种大喜悦,那只因你的理性走错了方向。我们不要在愤怒中回顾,在恐惧中前瞻,而要在清醒中环视。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又怎能以一个角度,来评断万变不同的对象呢?唯一可以直接信赖的现实就是认识现实。对自己有信心,别人才会对你有信心,能接受别人的劝说,才能说服别人。想知道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养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在口角时的表现。大多数人说对,不见得正确,大多数人说不对,也不见得就是错误。因为,多数并不代表真理。盲目的热情不但无益,且足以害事。用绳子绑有腥味的鱼,绳子就有了腥臭味,手握了那条绳子,手也会留有腥臭味。同理,我们受到来往交接的人影响甚大,他们可能使我们变好或变坏,这点务必要留意。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永远从对方的立场去想,由他人的立场看事,这或许会成为你一生成功的重要关键。择善固执是好的,但若只凭自己的一念善恶,而不去明辨是非的话,岂不成了择恶固执。我们要随时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像去套在别人身上,而期待他们符合我们的假设。情绪化的观念和想法,多少都会有些偏差,事情一旦涉及自己的情绪时,就很难客观看待。凡事三思之后,就会发现最初的想法根本不是思想,只是感觉而已。假如你遭到不幸,不要只从你的行为中去寻找原因,而是要从造成这种行为的思想当中去寻找。同样的,若有某种外在事情让你悲苦,不要从别人的行为中去寻找原因,应该从引起那种行为的动力中去寻找。如果有人告知你一个消息,你应当查明清楚,以免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不可听从荒谬无凭的话,这等事只生辩论,增长争端。一般人喜欢感情用事,待人处事全凭自己的喜怒而定,无形中造成一种偏见。因而对事理认识不清、对真相不能了解,无疑是进步的障碍。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乐不可极,傲不可长,志不可满,欲不可纵。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身心。盛喜勿许人物,盛怒勿答人书。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日子就会不好过。听言尚察。能察,自能知;能知,自能择。是非了然,则不致听受谗言。一枚硬币,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阳光。不得因他说,弃舍于亲友,若闻他语时,当须善观察,切莫听片面之词,智者善护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人类的沉着,有时候不如一只蜘蛛的镇定。金屑虽贵,在眼亦病。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病急乱吃药,死得快。事急乱求人,败得惨。自尊会蒙蔽理智。我宁作理智的奴隶,不屑为情感的君王。像其他不当的浪费一样,滥用情感要遭天罚。莫以为你能领导爱,爱如果看得上你,便会领导你。心不平,气不和,决无理智可言。三种话不能听:一、着私恩,不知大体,妇人之言也。二、贪小利,背大义,市人之言也。三、横心所发,不知礼义,野人之言也。喜怒不分轻重,笑骂不审是非,痴之极矣!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人生如行舟,以平稳为第一。你不必委曲自我的心意去曲从别人,仅仅因他似乎很有自信。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令人愉悦之事未必是好;好的事物未必令人愉悦。只有在世俗的忙碌和喧嚣中仍然保持冷静沉着的人,最后才能得到成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偏听生奸,独任成乱。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谦固美德,过谦者多诈。默为懿行,过默者藏奸。缓事宜急干 ,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论人,当节取其长。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命运确实帮助那些善于判断的人。智者辩论其原因,愚者决定其原因。认清问题,问题已解决了一半。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学会尊重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都是完全一致的。不近人情,全世界都是畏途。不察物情,一生都是梦境。顺从别人是好的,但必须表明这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而非唯命是从。对待你的朋友像是家人,而对家人则像朋友。很多人被解雇是因为态度不佳,而非其他因素。言语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给人爱与尊严,你与对方的生命都会因而丰富。我若富贵,不可骄;人若富贵,不可羡。我贫贱,断不可屈;人贫贱,断不可欺。每个人都有异于他人的特质,我们要加以包容,而非强制改变,因为将松木变成杉木是永远都不可能的。让你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尊重对方的同时,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有足够自信的人,不会在两人之间的差异点上大做文章。机器运转不顺只要花钱维修,但人与人间的冲突会耗尽双方的精力及财产。善待别人就能善待自己;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自己。对人不尊重的人,就是对自己不尊重。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激怒。然而在内心深处,没有一个人十分尊重自己。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与其说为了爱别人而行善,不如说是为了尊重自己。真正的喜乐,来自欣赏与尊重他人的存在。你无法藉着不让某人发表意见而说服他。没有人能变得和我完全一样;有时,连我自己也不全然像我。住在团体中的人没有互相尊重,他们便不能成功。除非我们已经找到善待自己的方法,否则,我们又如何能善待他人呢?不尊重别人的人,便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积累尘土千万堆,便可形成崇山峻岭;汇集无数溪流,便可形成长江大河。大智慧的人,对各色人等的意见,兼收并蓄,虽自认正确,而不排斥他人的不同意见,如此,才可认识真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怕苦也怕死。认清你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避免杀生吧!」不要由你引起苦恼或死亡,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别人对,我不对,我欢喜让之;别人不对,我对,我亦虚心包容之。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性和优越感,因此,才会有因爱国心而产生的战争。同样的道理,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自尊心的表现,如果你希望获得对方友善的对待,你务必先学会尊重他人。生活中亲切的礼貌,可以培养对人平等的习惯,因此,礼貌就像润滑剂,可以防止摩擦情况的发生,如果经常运用,会产生积极的力量,助长善意。与人交往的时候,若能给对方较多的,或更高一层的尊重,才真正对他有所助益。礼貌的对待每一位众生,就是承认那个人和自己一样,具有人性的尊严,并可养成一种平等待人的习惯。栽培人有很多途径,引起争辩也有不少方法,但是只有一个方法,能搅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那就是强迫别人一定要照你的方法去做。我们所称赞的人,往往是跟自己类似的人,因此,对别人的尊敬,其实,指的即是把别人与自己平等看待。真正伟大的人,几乎常常是完全不引人注目的,很有可能在我们面前就有人默默的、不为人知的,做着最宽大的牺牲。因此,我们不可看轻任何一个众生。无论你处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人做比较。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嗜好、想法和价值,所以,我们不该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假如,我们以某人是恶棍、愚夫或不义之徒为理由,而抛弃尊重他的态度,最后,我们便会陷入对所有人不敬的傲慢之谷,而且愈陷愈深,没有止境。一草一木皆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异己的存在,生命才显得伟大。当你把别人的权利放在脚底下践踏时,你已经比他更卑下了。所谓民主,应该是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音声。不杀生是尊重一切的生命。一直说别人的缺点,又不尊重别人的主张,如何叫别人同意你的看法?接受不一定是意见相同,有时候是一种修养。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
恶习先你而死
让你的恶习先你而死。懒惰乃生活之死亡。习惯最初是蛛丝,最后变成巨索。人要想摆脱自己的错误,必须付出相当高的代价。不过,这个人从此就可以得到幸福。人类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克服自己最大的缺点时。一个精神上有显着进步的特征就是,对自己的惰性有所自觉。人在娑婆世界上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和自己的恶习性相较劲。改正一个错误等于发现二十个错误。你要测量一个人力量的大小,只要看他的自制力便知。正当的习惯,大都由自制和自我的训练而养成。习惯是一个人行为与思想的真正领导者。要维持一种不良习惯的所需,足够供养二个儿女。一个只会随顺自己习气的人,犹如机械玩具上了发条,不多久就会停摆。修行是在你尝试去对治烦恼(杂染),不去长养旧有的习气时产生的;冲突和困难生起的地方,就是要下功夫的地方。我们的习气永远设法要欺骗我们。一个人在能移动世界之前,必须先移动自己才行。一个家庭里,有一个人好赌,家必乱;两个好赌,家必败。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不分年龄的,年龄越大越有时间来改正自己。习惯是一个人思想行为的领导者。人的行为很少出自理性,大多出自感性,而通常是出自习惯。习惯——我们或多或少是它的奴隶。好习惯有四:准时、正确、恒心和迅速。缺少了第一种,光阴就要被浪费;不具备第二种,就要错误百出;没有第三种,就无法获致良好的成果;没有第四种,就会错过良机。偷一根针的人,也将会偷一头牛。许多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要赌鬼放下骰子,学士放下书本,可真是件难事。虽然习惯可以是一个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对于勉力为善的人,它会用潜移默化的手段,使他徙恶从善。如果连筷子和遥控器我们都舍不得放下,你想,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放得下吗?别让自己成为习惯的产物。改革你自己,这样世上就少了一个恶棍。好习惯即是福。习惯是销,它足以使灵魂的钢铁腐蚀殆尽。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就它的是自己。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关于这世界的不幸事情是:好习惯比坏习惯容易放弃多了。狐能换皮毛,不能改习惯。习惯的锁链,未到粗得难以打断时,常不易察觉。摆脱「旧习」能使你进一步探寻并实现真我的梦想,而这也是使人生更加圆满的唯一选择。每个人都有坏习惯,而且根本无法根除。但是相当多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坏习惯,或为了不是罪大恶极的坏习惯而毁灭。转换思维模式的最大敌人,就是习惯。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造成性格,性格会缔造命运。对治杂染和痛苦,绝不是用企图得到快乐来解决,而是去放下深植在我们心中的习气。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革除习气。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习惯的俘虏。君子不畏虎,独畏谗(谗:颠倒是非之言。)夫之口。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性格其实是习惯的延伸。人对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成为习惯,尤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时,更是如此。人的行为很少出于理性,很多诉诸感性,而最大部分则来自习惯。对行为客观了解,是改进习气的先决条件。我们要远离恶缘,在事相中的习气也须渐除。习惯无法立即丢出窗口,只能劝诱它一阶一阶下楼梯。小恶不断——殊不知,这种一时能骗他人耳目的犯行,养成习惯后,总会在忆想的时候浮出表面,而在无意识中,铸成恐怖的恶行。改变习惯并不容易,习惯包含惯性,会推着我们继续去做熟悉的事。一个人要脱离种种已经接受的习惯,是需要非常大的努力,然而,内在完成的第一步总是跟脱离习惯密不可分。极细微的事,对于性格的感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要认为小事情是微不足道,而不加以重视。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模式来过生活,起初,我们制造了习惯,后来习惯却变成了我们的主人。明明是恶的习气,却自误认为洒脱、自在,这是修行人最要不得的。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原因。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习惯」的仆人。学成好的习性,是生活第一要义。急躁和犹豫,务必汰除。我们本有自由意志,但受习性、业力染污而丧失,如同一只羊被绳子拴住,纵然可以徜徉一段距离,但终究还是受限于绳子的长度。悟道就是要令心灵不受诸般习气的束缚。赌——赢了乘兴而往,不分昼夜。输了舍命再来,那顾饥寒。错误的习惯性,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折磨。开赌之家,每多横祸,噬人血肉,破人家产,因果循环,必遭天谴。跳出习惯循环的束缚——由于真正的「认知」。放弃你所有形态的伪装,停止你的坏习惯,否则你将会无限期的痛苦。口出狂言,伤人自尊,是恶习之最。我们日常都把自性功能消耗在绵绵密密的尘劳妄想上,这股精力的投资,又换回一串串的恶习。情欲能令人等同禽兽,酒则更甚。学道之人,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定心气。佛与众生无别,但众生多习气,佛祖清净无垢耳!故学道无他,治习耳!如何治习?但向己觅,莫从他求!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恶是猛虎,欲是深渊。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和平要从根本着手,也就是从自己本身先做起。吵架是弱者的武器。即使你跑得再快,也逃不过命运的手掌心。如果人生只以获胜为目的,那么,你会失去很多东西。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襟浩大是真正受用。没有必要经由争论去造任何更多的业。我们必须随顺一切事物,不管是与我们共住的人、住的地方或所处的社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与自己安然共处。有些事是值得我们至死不渝地坚持与维护,而有些事根本不值得去烦恼。然而,我们却总是浪费生命在为微不足道的事辩护。没有什么比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有种人比那些自认无所不知的人更愚笨——就是试图与之争辩的人。伟大的思想家很少是好辩之士,他是以自己所见的真实来答复他人的辩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无尤。人不自重而轻与人争,往往取辱。觊觎之念一动,必弄机智;计较之心太明,必起争兢。澹泊明志;肥甘丧节。人出巧词,诚以待之;人出厉词,婉以答之;人出谑词,默以待之。不矜才,不使气,自然言少。不迁怒,不贰过,自然心安。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超越天理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服输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坦然,一帖清凉散,甚至是一种美德。聪明人太多,愚痴人太少——有人说,这就是世事混乱之源。事物的外相不过是一只臭皮囊,与其斤斤计较,不妨随遇而安。最伟大的疗愈灵药,就是与我们自己和谐相处。提醒自己:至少要两个人才吵得起来。当你卷入与人争辩的状态时,或许最佳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如果你赢了一场争论,就输了一个朋友。譬之昨日死,万事如浮云。对于生命抱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最好的盔甲是躲开射击。战争不仅摧毁了人体,也摧毁了人性。消弭战争最好的武器就是——诚意。对一个不懂理的人,想和他理论一件事,那是白费工夫的。对于敌手完美的优点,除了爱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对抗手段。人生有时并不需要去强求,有些事也不需要去力争。如果这个世界有趣一点,就不会起纠纷,更不会有战争。一个与自己和平相处的人,才能与人和平相处。真正的荣耀,属于那个愿意成为他人垫脚石的人。好与人争斗者,皆因其无法平和面对自己。不用怨天尤人的态度来看生活,不用挑剔的眼光看事情,不用批评的口吻来说别人的是非。如果你觉得你对,而别人却对这问题点另有主张,别争论,就放下吧!只要你一明白,就放下。这是正确的方法。看着你自己的外在,就是在比较和分别,那样你将找不到快乐。当我们拿着筷子争挟好菜的同时,便是一种恶念。不管别人说我们怎样,都要承担下来。要惭愧说自已的不是,这样才能和合无诤。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就是修苦行。我们无法强迫所有事物都跟随我们的欲望,因为它们跟随「自然」的法则。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好好丑丑,到肚都变为屎,何必贪求美味,争夺不休呢?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君子接人以礼让,故无所争。夫争才能、争功业、争意气者,皆小人之所为,而非礼让之道,且取祸之道也。好辩以招尤,不若忍默以怡性。逞能以诲妒,不若韬智以示拙。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澹然恬然,方不与世忤。世上第一伶俐,莫如忍让为高。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我让可以息人之争。凡事肯吃亏,便是好人。凡事占便宜,便是恶人。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自阔。终生让步,看你如何!当我们的身体和头脑,都非常健康充实的时候,却往往把心思用在与别人的计较,或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面,以此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值得吗?胜者增怨仇,败者吃苦头,不争胜与负,和平成好友。请记住——「竞争心」无法制造出任何美的东西,「傲慢」无法产生任何高贵的东西。不要跟人争论——虽然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意见像钉子,越敲则陷得越深。争端发生的时候,一定是互争的两个都不好。火柴是无法在镜子那般光滑的表面,擦出火来的。我们要有一颗对任何人都能合掌的心。世路上的风波,翻翻覆覆,不可预料,只有「谦和让人」最好。让了人,那么争者不争了,忿者气平了,怨者消解了,天下最大的祸害,都能消灭在一个「让」字当中。退一步则宽的境界,正如驾车驶进一条窄巷,迎面有车来时,在相峙之下,自己不妨往后倒退,这样做好像是为了别人,实际却为自己,因为只有让路给别人,你才有路可走。凡事皆退一步想,遂觉天宽地阔,否则忧愁积郁在心中,不但有害身体,且能致病。当小孩子看着大人怒目相对,在争吵的时候,会立刻给予正确的评价——倒不是论谁对谁错,而是怀着忧心与厌恶之情,逃离吵架的人。从辩论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方法,就是避免辩论。处不如意之事,事不如意之人,唯应反躬自责,静气平心,以求一和合无诤之道。舍此而生角牴(牴:同「替」。)之计,不仅无益且有害。与人冲突时,想想互助法则吧!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久,你即会养成无诤的习惯。好竞争的人煽动争端,就如馀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劝人息诤的是君子,激他起事的是小人。一味地执着于获胜,眼光会变得短浅。当我们与人争执,而开始生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为真理而争,而是在为自己而争。「争辩」并不能带给你任何的胜利,只是一种伤害的开始。让别人赢,自己并没有输。意志是精神真正的支配者,当你心中充满着慈悲、平等以及宽恕时,所感应来的即是无诤的世界。一切的争论以及辩白的后面,皆有着恐惧的存在,惧怕面对别人,甚至,害怕向自己揭露出我们的本来面目。行住坐卧总是禅,万般计较皆是空。若见解与我相同者,可与之同行。若见解与我不同者,合掌令其欢喜。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却甘于平凡、享受平凡。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平凡是最难演得好的角色。蜗牛角内争何事,火石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有知足心,去好胜心,何等安闲自在。当你请不起人家吃水梨,就改请果汁;没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开水。不然,就和颜悦色,洗耳恭听。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对已成事实的事情,不必勉强挽留,一颗腐烂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嘴中也会变味。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在短暂的时间中,应好好体会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阴花在竞长短、争雌雄。淡泊平怀,便是人生真味。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互逞权势,如蚂蚁之群聚腥膻,如蚊蝇之竞吮腐秽。淡泊老实是一种极高深的人生境界。愿作聋哑少烦恼,自譬残废不闯祸。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人与你斤斤计较,则人不如你;你与人斤斤计较,则你不如人。守本份而安岁月,凭天理以度春秋。好胜必败,务名多毁。名心若淡何须隐,处世若愚不算痴。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须三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各有各的用处,争啥?看到生物的互相残杀情形,人早就应该觉悟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自然「主宰者」不邀功、不占功、不恃功、不居功的作风,其功绩反能光芒四射,照耀人间,长留在人类虔诚的尊敬与信仰的心灵上,不被抹去,永垂不朽。世间的人,人情薄如纸,不知相亲相爱,而且共争无谓的事。在剧恶苦恼之中,各自勤于工作,才得以勉强地过日子。若争小利,便失大道。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有智,终是糊涂。和为祥气,骄为衰气;善是吉星,恶是凶星。富贵生祸端,谦恭无大患,衣禄有定数,作善降吉祥。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辩论——谁都不是赢家。为了名利,人人你争我夺,英雄杀伐不止。和平是桥梁,斗争是围墙。何苦仅仅为了一个小小的停车位置,愚蠢地破坏了自己心中的宁静。停止焦虑的和复杂的自我争斗,简化你的事情。宁可让步,不要与人争辩,别人便容易同意你的看法。与命运争吵的人,永远无法了解自己。我争者,人必争,虽极力争之,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虽力让之,未必失。修行人若是错误的坚持,一直立于原位而不动,或是卷进宗派的纷争论辩,都是有害的。懂得生命的人,是没有时间和人争执的。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佛是宇宙平等的原理,法是宇宙差别的现象,僧是宇宙和合的状态。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胜者更增怨,伏者卧不安,胜伏二俱舍,是得安稳眠。一座之中,有好以言弹射人者,吾宜端坐沉默以销之,此谓之不言之教。见利不可争,取利不可刻,得利不可专。
善知识
一个经常换善知识的人,事实上他全然没有任何一位善知识。你必须当你自己的依止。如果你想要生命中真实的真理和至善,你必须依靠你自己——教导你自己、训练你自己,各方面依靠你自己。人生也需要导览,否则就像走进迷宫。真正的老师只谈舍弃和除去自我的修行之困难。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放弃老师。让他引导你。因为,你很容易会忘失「道」。如果真正会修行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教师,他不会邀请你进入他的智慧殿堂,而是引导你到(你)心智的门槛。能明白指出你黑暗面的人,便是善知识。薰习的力量是很大的,要多接近有智慧、善良的人。驯服野象最好的方法,是用轭将它和一头已经训练完成的象拴在一起。所以要改变我们的气质,好的环境和善知识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对有智慧的人而言,一切现象皆是善知识(看你怎么用心)。夸我们、赞美我们的,这都不是明师,会讲我们、指正我们的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要听两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经验的人。能逼出你内在无限潜能的人,叫做明师现前。欲知灵山路,须问过来人。善知识有义务告诉您是与非,而没有能力阻止您犯罪。一只小鸟尚且知道选择个好地方来栖止,何况修行人,能不找个善知识依止吗?未见性人说见性法如同以盲引盲。修行之路崎岖难行,唯有亲近开悟者并获得他的恩典与眷顾,才能排除所有障碍。否则,就像在锋利的刀锋上行走般的危险。愚人虽终其一生亲近贤者而不知真理,犹如汤匙不知匙中羹的美味。如果你对垃圾桶有绝对的信心,垃圾桶也是你的良师。刺激我们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指导者。没有信心,就算你看到了一位已了悟的圣者,也终将一无所获。老师就在你的心里,他就是你灵明的自性。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师长以五事敬视弟子:(1)顺法调御。(2)诲其未闻。(3)随其所问,令善解义。(4)示其善友(5)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修行之道
如果你握持爱,憎恶就会追随。心应该超越善与恶,甚至超越清净,这就是修行结束的时候。当你的心能超越乐与苦时,才会寻找到真实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平静。只取你所爱的,摒弃你所恶的,并不是修行,而是祸源。我们为善,他人却否定,我们就因而生气,这不也就将我们自己拉到跟他们一样的层次了嘛!有快乐就一定有痛苦,他们就如铜板,一体两面同时存在。照料心就像养一个小孩般,必然会有坏日子连着好日子来;如果你只想要好的,你是在找麻烦。因此,你必须扮演中立:别赞同好或坏。纵使你的见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粘着它们,你就是错的。不要强求一切完美或自己必须完美,乃至一切必须完好。我们要与好、坏皆安然共处。舍弃对爱、恨的执取,让事物顺其自然。我们愚痴地生活在世上,内心充满了对立。在每一个入息和出息之间,都有着喜欢和不喜欢。要达到苦的解脱,我们的心必须超越善恶之上,安住于「空。」得失常理也,譬如寒暑加人,虽善摄生者,不能无病,正顺安以处之。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织成的布。清浊并包;善恶兼容。在世出世,真空不空。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当你赢得想要的东西时,相对也会失去原有的东西。每一个人必须停止心中爱恨的喧哗,才能听见雪花飘落的声音。褊狭的观念是辨识生命礼赞的绊脚石。有多大的太阳,便有多大的阴影。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一切道路都是好的,只要身子挺直,脚步稳定地前进,不用匍匐,也不用低首。纯粹的痛苦和纯粹的快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我们的修行是超越聪明与愚痴的。骄傲与自卑都表明心灵的软弱无力。觉者的内心里是无有恐怖,因为无所得也无所失,所以无有恐怖。当我们不再渴望要将苦改变为乐的时候,排拒心就会消失,而痛苦也就不见了。我们依着世俗而活,它们本是为了我们的方便而存在的,可是,它们既然也会导致痛苦,就不是我们应该去苦苦执着的。心没有任何形相。那个接受善和恶的法尘,我们称它作「心」。洞见喜欢和不喜欢是从感官接触中生起的,而不要去执着它们。我们的心被种种的「行」所蒙蔽,以至于在寻求快乐的同时造作苦;在寻求平静的同时造作了障碍。我们的杂染好似我们修行的肥料。如同我们取一些脏的东西——鸡屎、牛粪,撒在我们的果树上,长出来的果实才会丰硕且香甜。假如你只看到一边,必然痛苦!一旦看穿两边,便是遵循中道了。如果你没有学习非善和非恶,那么,你将得不到真实的知见。修习中道的心,如果不去执于感官耽溺或自我苦行的任何一端,必然会达到真正的宁静。我们所憎恶的东西,会像我们所喜爱的东西一样控制我们,只是影响我们的方式不同。喜欢或讨厌任何东西,即使只是一个观念或记忆,都是执着。懂得欣赏日出日落的人,往往不易被挫折打败。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照见了「美」,也照见了「丑」。花开是一种成熟,花落是一种圆满。快乐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两种相反事物间摆荡的人,不可能往前行进。每个缺点都有相对的优点。当心灵被是非盘踞时,心就失去了原有的慧性。你必须对你的喜欢和讨厌、你的痛苦和快乐都厌离。那就是法的精髓处。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快乐和痛苦是相互依存的。当你看到某些事物的益处时,必须认知到不利之处。当你感到怨恨、憎恶时,你应该思惟爱和谅解。依着这种方式,你会更平衡,而你的心会变得更沉稳。喜欢的情绪有毒,不喜欢的情绪同样也有毒,它们会阻碍心的解脱,并且蒙蔽我们对佛陀所教导之真理的了解。心理的活动就像那能致人于死的眼镜蛇。让好的自是好,让不好的自是不好,就好像你不去干扰眼镜蛇一样。想要快乐,就是想要「生」,要沮丧,就是要「死」。这个从此刹那到下一个刹那的「生」与「死」,就是无止尽的轮回。心灵之道是相当容易的,放下爱恨,然后顺其自然。超越善恶,才是人们应该学习的。实际上,快乐是痛苦的伪装,当你执取快乐时,要丢弃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它们是如此的不可分离。感官的耽弱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励的两种道,因为这不过是快乐和痛苦罢了。假使我们执取乐,我们就会再次受苦。每个人都欲求快乐,而没有人追求痛苦。涅槃是没有欲望的,在涅槃里,是没有想要快乐或想要痛苦,也没有想要解脱快乐和痛苦,有的只是平静。如果你起了反应,例如:喜欢或不喜欢,那不是智慧,你只是在为自己制造更多的痛苦而已。除去那些恶的,长养善的,这不过是修行的一部份而已。到最后,我们必须超越善和恶。最后会有一个包容一切的解脱,和一个来自爱与智慧自然流露的无欲之心。不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苦的起因,所以我们练习不去得任何东西,只是让心平静下来,这就够了。让自己处于愉悦和不悦之中,我们就陷落于世间法的摆荡之中。如果你只是一味追逐「快乐」,逃避「不快乐」,那样修行下去,到死也见不到佛法。倘若你不想修行,便不会去修行;但是你若因欲望而修行,却见不到法了。如果那是好的,别抓紧它;如果是坏的,别黏着它。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紧抓它们。中道是很难依循的,你不能依赖你的心情和欲望。如果我们没有了知事物的真实样子,我们将不是喜爱它们就是恨它们。自然包含了好与坏,对与错。别黏着良善,别黏着邪恶;这些都是世间的性质。应用智慧以避免被「称赞」和「谴责」所攫了。在修行中唯一能带给我们危险的,是在我们深信或盲目地拒绝某件事物之时。认真修行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被太多教导所攫获的。千万别让喜欢和讨厌的念头趁虚而入。如果你生起喜欢的念头,就会想拥有它;如果生起讨厌的念头,就会厌弃它。如果随着喜欢或讨厌的欲望去做,「自我」就会生起,让心不能自主,也就无法具足智慧了。那个地方有执着,那儿就有束缚,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束缚,两者同样都会捆绑人。只要执着事物为「我」或「我所有」便会产生系缚,而人一旦陷入系缚之中,就好比身陷囚狱一般了。只要是沉迷于事物中,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执着,同样都是囚牢。我们的心藏有各种杂草,必须生活在相对的世间、生死的轮回中。所谓的杂草就是错误的知见,它源自于自身的好恶。只要我们仍企图在世间寻找一个立足点,不论是富贵、名望或任何事物,终有一天仍会受逆境所迫害。解脱者既不嗔恶苦受,也不会贪着乐受。如果我们可以将心扩大到彻见真理而超越二元化的境界,并与周遭世界圆融无碍,如此就能除却对自我的妄执。不要说众生有善有恶,一切的善恶都是我们的分别。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都是有个你、我在争,看能不能修到没有你、我这种境界。观诸法性,无有二相,以不二相,洞见十方。能所平等,常住一相。绝待空性,毕竟寂灭,清净如如,了无所得。此一念心,本无能所,能所尽处,名为见性。一念迷昧,假名众生,返迷为觉,假名为佛,生佛迷悟,皆是对待,清净性中,皆不可得。无自他相,离人我见,住真实观。人法顿空,诸缘自息。能所双亡,当处全真。知无人我,则无贪欲,不被束缚,谁受轮转?不脱对治,皆生死业。不得一法,名为传心。真如妙性,非物所拘,才涉有无,便隔霄壤。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莫逐有缘,莫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万物齐观,复归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闻说空,不着空,即不取不空,是顿悟。闻说我,不落(我),即不取无我,是顿悟。不舍生死而入涅槃,是顿悟。如果你达不到「中道」,那么,你将无法超越痛苦。人们只想去拥有,他们只想到获得的快乐,而不考虑其中滋生的烦扰。我们都不愿痛苦,而希求快乐,但事实上,快乐只是痛苦的一种微细形态,而痛苦本身是一种较粗的形态。你可以将它们喻为一条蛇;蛇的头是「苦」,蛇的尾是「乐」。你看清了两边,于是你拥有了平静。如果你只看到一边,那就有痛苦。随着情绪流转并不能引起任何真正的快乐,那只会使我们执着于快乐和不快乐,执着于喜欢和憎恶,而这些本身正是苦的根源。我们不该因世间的无常变化而太过开心或烦扰。有快乐就会有痛苦,有得就会有失。大部份人的幸福,寄托在那些能让他们喜欢的事物上。若是那样,你什么时候才会找到幸福呢?无论接受到什么,心不去添加其他什么。快乐与不快乐对于一位已经开悟的人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快乐、不快乐等等的活动不断地生起,因为它们是这世间的特性。得与失、称与讥、誉与毁,乐与苦——这是世间,迷失在世间的人无路可逃,这世间淹覆了他。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犹如幻翳。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太虚不生灵智,真心不缘善恶。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由于执取和攀缘的关系,一切都会变成不如人意,无论是善或恶、功或罪、乐或苦、得或失,一切相对的观念,如果你有任何执着的话,全都变成苦的原因了。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净,早已不是清净;怕落空,已经堕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凡夫心,就是执着心。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若能凡圣双忘,一切处如如不动,不向外求,则见自心是佛。但未见无生的,就逃不出吉凶祸福。盖因迷起妄,由妄生执,顺其所执,则爱之之念纷然而兴。逆其所执,则憎之之习勃然而起。能所既无,则见闻觉知无地可寄。到这里,即是从上诸佛菩萨善知识放身舍命处,亦是大休歇大解脱大安乐之地,亦是不离世间而成就出世间之三昧。心无迷悟,性无向背。但人立迷悟见,执向背解。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但以未觉悟前,于染净中有一毫见闻取舍之处,皆在三界无明长夜生死梦中。才得见性,便同觉后,自觉觉他,故名为佛。与诸染法相应,名众生界。与诸净法相应,名人天二乘。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等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既无能起之心,亦无所灭之迹。起灭俱离,所离亦空,心境豁然,名为见道。于见道中,相待之真妄自融,对治之能所皆绝。能所尽处,自然成佛。佛法只在方寸,心外断行踪,但一心一智慧,离内外中间取受,三际理玄,便入无为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身心世界,圣解凡情,皆是颠倒情识,虚幻浮影,梦觉觉非,觉非亦妄。无论染法净法,既有此法,便有对待。既成对待,便是有为,便有生灭。一有取舍,便违正宗。了了见者,知一切法无有二相。但一念起时,莫执莫断,不取不舍,则三际无踪,一念圆具十法界。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着,非求法也。凡夫之着能所,小乘之灭能所,皆未知法性如幻,无根无实耳!能所平等,同于幻化。何由执着?何须灭证?此一念心,本无能所。能所尽处,名为见性。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欲心得正,必须把握「中」;欲求把握「中」,必须诚其意。离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离诸动定,名大坐禅。出离生死名出家。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越是想把自己背负的痛苦推到一旁,它越是成为一种负担。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着意求真真转远,凝心断妄妄更多;道人一种平怀处,月在青天影在波。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修行人不可一直在对与不对中打转,要从忍辱下手。无相即是中庸,设立任何一点,即非中庸。我们无始劫以来,最大的毒瘤就是一个「我」字,众生无法染净不二,因此放也放不下,躲也躲不开,痛苦不已。理性的使命乃是在于发现真理。因此,理性的滥用,亦即用理性来遮盖真理、歪曲真理,必造成极大的害处。天下并没有绝对坏的祸害,连最可恶的批评家,对我们也都有益处。生者必灭,会者定离。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它并不是来自本性的东西。凡事皆有多面,不要害怕面对否定的一面。人不要落入对立的观念,若你常当批判者,总有一天你也会被批判。如何无是非?从你自己开始做起。妄心——在有着有,在无着无,常在二边,不知中道。菩萨的伟大,就是能自我处理心中矛盾的问题。远离是非即是纯善之心。六尘不恶,还同正觉。百不见,百不闻,是非心不起,妄念即不生。只要不着动、静于声尘而起作用,所有的音声,皆不碍我们的闻性。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着于正念。行蕴皆是苦,涅槃是极乐;认得此真理,踏上安详道。「无作」——即善恶平等,而不招感一切业力。用透视的眼光,既不否认有相,也不执着于无相的念头(无着于有相,亦不住于无相)。不要用讨厌或排斥境界的方法来修行,那是不究竟的,你必须要超越境界。让自己的心跟随着中道。见性成佛不困难,只要无憎爱,即可洞然明白。是非两亡,能所双绝。斯绝亦寂,般若现前。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不要用对立的心态,来面临这个世界。对立将变成孤立。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乃无造作、无爱憎、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即是。正邪若不立,心中自有菩提意。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勤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在大彻大悟的圣者眼里,生与死是同样的意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真正快乐而和平的。涅槃之有或常,非相对的有无之有,常与无常之常,而是一绝对的超概念的真常之常,妙有之有。此一真常妙有的深义,即本有今无,本无今有,无有法,无有处。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怨由亲生,无亲则无怨。凡免我于危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平日可喜人也。顺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是坏。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着岸边跑。「身」为苦本,「我」为罪薮。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而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无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悦,功劳属谁无所谓。有用之人,就有所不用,无用之人,就无所不用。痛苦是快乐的兄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乃凡夫之爱执,圣人不然,圣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非」如屠宰场。无所得就无所失。佛陀的心中没有敌人。禅——超是非,超善恶,超有无,超好坏。地之污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亲密是敌对的开始。毅力过人的人和上帝一样,常常创造「奇迹」。一般人的喜乐中却隐藏着悲伤。长生不老,那是愚痴的人对世间无理的要求。长时间的快乐终归于单调、枯燥与无聊,伴随而来的是沮丧、痛苦等结果,一般人都有这种经验。绝对的本体是超越了相对的变动。只要活在无知的黑暗中,我们就会有「我的」和「你的」这种念头。不生不死的本体是超越了开始和死亡。当我们接受爱与恨两者观念,并且不使心灵受到影响,宁静和平就降临了。黑白歧视的痛苦、种族的优越感、超强的自尊心、宗教教条的迷信,都会形成知性上的桎梏。琴弦调得太松,则琴不鸣;琴弦调得太紧,则琴易断。琴弦调得适中,则声音悦耳。诞生和死亡同时表演。他们在一起表演。他们的游戏是和谐的游戏,而常常是在生命无限广阔的胸膛上表演。要实现真正永久和平的世界,必得恢复「人类本来互为一体」的自觉。利己主义将孤立于「全体的生命」之外,必不会有好结果;人不应自私。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潜能就是——我们愈敢做事,就能做得愈多。尝试去喜欢你厌恶的东西,奇迹必会降临。不走极端,对人少怀恨之心——中庸之道。黄金很好,但如果把金沙抹在眼睛里,你会吃不消;黄金很好,把黄金绑在鸟的翅膀上,鸟就飞不起来了。死神那儿并没有日历。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佛性是绝对的——绝诸对待。对花开过于雀跃不已的人,必然会为它的凋落而悲伤。心地无非则体大,利他无我则用大。要求佛,不如学佛;要求道,不如行道;要得道,不如悟道。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悟门了当,彻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槃。但於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实相,离生灭而求寂灭。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直了上无佛果可求,下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所谓同体大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须知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佛性乃绝对者,本来圆满现成,无因无果,无取无证,不受后有,超越时间和空间,故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不去妄想不求真。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及知见立知等。未曾见佛性以前,思想人生、万物、宇宙皆是生灭相对的。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法门中不舍一法。苟遣恶而存善,欲望吾至道之体,不胜其邈矣!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有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法无凡圣,亦无沉寂。妄想寂则生,寂生知则现,知生寂已舍,了了唯真见。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宇宙是绝对,万物是相对,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无名无相无真假,有修有证有轮回;非心非佛非空实,无来无去即无为。悟时有悟悟非悟,心到无心心乃心。若迷悟见亡,向背解绝,则此心洞明如皎。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断烦恼者,即名二乘,烦恼不生,名大涅槃。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空,名为度众生。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去来相。未曾死,何用论生;知生即是无生法,无离生法说有无生。太虚不生灵智,真心不缘善恶。声闻人见无明生无明灭。缘觉人但见无明灭,不见无明生,念念证寂灭。诸佛见众生终日生而无生,终日灭而无灭。无生无灭,即大乘果。通达涅槃真理者,不取涅槃亦不舍涅槃。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身灭。身与身灭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是为入不二法门。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不被善恶所拘,不为静乱所摄,不厌生死,不乐涅槃;无不能无,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动摇,一切时中,获无所得。三世诸佛,教旨如斯。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但于善恶事上不滞,唤作修道人。若于一切处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动静两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色即是空,破除宇宙对立的观念。迷悟悬殊,若未悟时,似无所得,若悟了时,似有所得。得与不得,皆是妄见,但不执着,自契中道。法本不有,莫作无见;法本不无,莫作有见。谓无即成断灭,语有即邪见;有无俱遣,即入中道。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心佛本空,即非何有;能不守空,真源自通,佛佛祖祖,以此立宗。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人不了人。邪之与正,相待立名,去邪存正,正却成妄。故须双遣,两俱不用,心水湛然,无少法可得,名为无馀。能所相对,如龟在泥涂,拂迹迹生,终难泯灭。若真「能」亡我,那就「所」见的世间众生,见同不见;能所双忘,当处是道。法无有比,无相待故。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太平皆是妄想,不生亦是执着,了得智慧不外愚痴,德相何分色相。根既不立,尘无所缘,根尘两亡,灵光独耀。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则近执着,忘则落无明,乃为心要耳。以无心息妄为正,以习众善为助。譬如明镜,为尘所覆,虽以手力揩拭,要须妙药磨莹,光始现也。尘垢,烦恼也。手力,无心功也。磨药,众善也。镜光,真心也。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须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得道之士,立处既孤危峭绝,不与一法作对。行时不动纤尘,岂止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法身亲证等虚空,也是无端枉用工,试把镜珠都放下,谛观何法不圆融?道有道无俱是谤。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见性必先养性,性的生起,有净有秽,净者善之相,秽者恶之相。为善去恶,即是兴慈;无善无恶,即是运悲,唯独随名无解,不取不舍,才是究竟清净之性。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 体本空,妄即本空,真亦不立,真妄双泯,本心常住。正念即邪念,善事等于恶事,非佛性也。做工夫,不可避喧向寂,瞑目合眼,坐在鬼窟里作活计。见有能说法者,有所听法者,尚未入乎信门。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妄心在有着有,在无着无,常在二边,不知中道。尽十方世界,是个大光明藏,从古至今,无一法可增;尽十方虚空,是个大解脱门,从古至今,无一法可减。一切我们认为我们拥有的,都会造成害怕失去的恐惧。起心动念都是自己不对,此是因为还有个我在。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明见之人,终日得未尝见,求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3  更:2021-08-18 18:25:0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