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慧律法师| ->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 正文阅读

[佛经]慧律法师《茅蓬语录》[第14页]

慧律法师|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面对死亡
怕死比死更可怕。 死亡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的刹那,而是漫长的濒临过程和只能等待的无助。 生命唯有在死亡面前,才真正地开始。 先得学会如何活着,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先得学会如何坦然赴死,才知道如何好好活着。 只有征服对死亡的恐惧,你才真正拥有生命。 死神最公平,不论什么人,他都一视同仁去拜访。他敲穷人的茅舍,也敲王子的大门。 一降生下来,我们就开始死了,因为生命的末端就是死的开始。 若死神每天在你身边,你就不会再耽于卑贱的思想,或热切的贪求什么了。 当初整个世界都不够,现在只一丘黄土就足够了。 一个人可能以征服者、帝王,或者官员的身份而生;但他一定以人的身份而死。 死亡之榻使每一个人回复他的纯粹原态。 被践踏的甲虫,和巨人临终的痛苦是一样的。 能赋予生命完整意义的,不是别的,正是死亡。 如果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时常将死亡视为亲密的伙伴,那么死亡将会与我们结盟。 当我们企图要躲避自然变化中的死亡时,我们也就是在逃避生命。 死亡像出生一样,都是属于生命的。走路须要提起脚来,但也须要放下脚去。 死神不看日历。 无论你是否畏惧死亡,都一样要死,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死亡的。 我们一出生便被宣判了会死——只是不知道何时将轮到我们。 当死亡的时刻到时,你便得欣然离去。生命并不是一条可以随你伸长或缩小的橡皮筋。 没有必要害怕死亡,你与每一个进、出息一起死。 当死亡降临到你身上时,这天将会到来——迫使你放下所有的一切。那就是为什么你应该预先修习好放下,以便能熟练于它的原因。 你无须害怕死亡,你最好害怕出生。 当我们不了解死亡时,生命是非常困惑的。 无论你怎样重视生日,你总会死亡的。 所有的生命都结束于哭泣。 死神不会让你带着钱走。 宁愿生病十次也不要死一次。 没有人知道谁会看得到明天。 人活着,觉得世界太小;人死了,一个坟墓就够大了。 生命只是暂借贷给人的,死亡才是债主——总有一天会来讨债。 你应该生活得好像准备活一百岁,而又可能随时就死去那样。 死亡乃另一个生命之延长。 没有一个人能活到他希望的年龄。 复仇可使人击退死亡;爱情可使人无视死亡;荣誉可使人企求死亡;忧伤与恐惧则使人奔向死亡。 惨淡的死神,踏着不偏不倚的脚步。敲扣穷人的茅舍,也造访皇帝的宫殿。 死亡随处等着你。因此,要聪明一点,随时随地预算遭遇死亡。 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时候到了,便不该再和生命挣扎。 一个害气喘病的人,宁愿永远生活在痛苦呻吟之中,而不愿让死亡这服良药治愈他的疾病。 生日卡少则一行、两行,多则七行、八行,乃至数十行。它们 所传达的不过是一项讯息——你又向死亡靠近了一些。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方来,最终却走向一样的方向。 透过对临终者的关怀,让我们学会对生命的敬重。 许多人终其一生,只顾着争名夺利,但却忘了他将来会死。 人的生命只在于呼吸之间。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给我们使用罢了。 每一个瞬间,自然界都在开始它漫长的旅程,每一个瞬间,它又都在到达自己的终点。 死亡只不过是身体的习性和一种改变罢了。 只要保住了性命,就等于什么也没丢。 所有人类的事物都注定退化与衰弱,当命运召唤时,君王也必须服从。 死亡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不得善终,才是人间最悲惨的事。 「尽量毋负人生!」这句话是我们到了在死的边缘上,才会想实行的。 当我们一出娘胎时,就应该有人告诉我们:你已经朝死亡迈进。那么我们就会竭尽心力地生活,并且善用每一天和每一秒钟,谨慎地去做每一项抉择。 当一个人不了解「死」时,生活会非常烦恼。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敌人,反而是它的朋友。因为它使我们知道,我们的日子有限,于是,生命更加可贵。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临到我。 与何时死亡的事实对抗有什么作用呢?只是徒使生活痛苦罢了。 人只有到了临终之时,才会了解,他这一生是白活了。 来到这个世间,你就应该思惟它的自然现象。每件事物,都在准备着消失。看看你的身体吧!有哪个部位仍保有它原来的形态呢? 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哭,为根源而哭,因为,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 医生是无法治疗死亡或阻挡死亡的。 当有人死的时候,不要伤心,那只是自然的过程罢了,他这辈子的苦已结束了。 如果你要伤心的话,就在人们出生时伤心:「噢!不!他们又再来了,他们将再次地受苦和死亡!」 当你死时,你会有时间去修行吗? 当死亡碰上我们时,我们不但要舍弃一切,就连自己都包括在内。 生命是多变的,但死却是一定的——随时都会发生的。 有一天,我们终将独自死去,因此,去面对孤独与接受这事实是很重要的 假如能将「死」作为座右铭,我们在世上的每一刻都将活得充实而有力。 当我们将「死」牢记于指尖时,就不会太在意也不会太强求,或追求瞬间欲望的满足。 临命终时做得主,是由平常能强作主宰而来的。 突然不加思索地想起死,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正视它、认识它,并接受死在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的事实,却又能平安、喜悦地活下去。 有一件绝不容置疑的事——即「死亡」就在未来的某一点等待着我们。「人生就象飞过室内的燕子」,我们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将往何处去,在我们之前、之后都是一片黑暗。 智者警觉死亡的威胁,愚者却不敢面对而谈它。 死亡并没有讯号。 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 君曾思惟否?若明日死神降临,你当如何? 有人能抵抗百万大军,却无人能抵抗死神的来临。 学习不畏惧死亡,是人生最大的课题。 死亡之前,人人平等。 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死)到来,各不相顾。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 有位不速之客,不问主人喜欢与否,都可能突然来访,它就是「死」。 国王有权决定赏罚,可惜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人生最后的敌人——死亡,我们必须加以克服。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而最大的恐惧却源自于死亡。 人不断掉入死亡的陷阱,无法超越黑暗的范畴,在生死海中不断浮沉。 「死亡」是一个启示者,一个引导和火炬的传递者。 死亡是一种庄严体验,无人可以避免它的改变。 有生就有死。换言之,出生就是走向死亡。死亡是一定的,并且永远等在那儿。 死神每天都在唱同一首歌——我总有一天等到你。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死」是不会先敲门的。 死亡是唯一不能与他人共同分享之事。 一位死刑犯在监狱里留下一首诗:「狱中向阳窗边,一朵水仙蓓蕾,但愿见其绽放,而以浇水为己任!」所以,做人应先学习临终之事,再学习其他的事。 不眠者夜长,疲倦者路长;不知正确真理的愚人,生死轮回长。 死亡是最后的睡眠?不是的,它是最后的、终结的觉醒。
自由人生
自由的人生,是驾驭命运的人生,是把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 不受人惑,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不要屈服于自己的情绪当中。 已受过良好训练的心,是不招惹麻烦的,即使独自时也是一样。 佛陀教导「法」,是要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 当烦恼生起时,要去觉知它,然后就在那儿把它斩除。 心胸就像是降落伞,只有张开时才有用。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襟浩大,是真正受用。 人们必须忍受生死的安排、天命主宰的一切。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清净,十分自在。 人情冷暖,有一毫介意,便是渣滓,亟宜化之。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一个人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心中最平静的时刻。 性情达到平衡状态,才能心安理得。 要是你连自己的心态都无法管理调适,那么你凭什么以为自己可以支配其他事务呢? 用慈悲去愈合受伤的心灵,让宽恕和放下使我们从憎恨的梏桎中解脱。 学会不作茧自缚,就是放下解脱的大智慧。 人不怕忙,但怕烦。 做人若处处虑及他人的褒贬,反而束缚了自己。 无视于大众的喝彩而能自得其乐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老是活在为琐事而忧虑的生活里,这种人未免太短视了。 除非我们过着理性和感性共存的生活,否则没有充实生活可言。 欲望一直存在着,它只是心的一种现象。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没有执着。 彻底大悟为究竟。 真正的宁谧,不是外在环境的无风无雨。 越知道应付生活变数的人,越拥有创造性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心境来自,忙乱中尚能保存的一点安宁心境。 当你在坐禅的时候,对每一个前来的念头说:「这不干我的事!」 所有那些属于外表上的事物,就让它们自是外表上的吧!并且知道什么是超越。 单纯地做为「觉知者」,不执着而了知,让事物就是它们自然的样子,一切事物就如它们的本然。 我们所有的财产,有任何人真的拥有它们吗?没有任何人真的得到任何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佛陀说,让所有那些事物自是它们,放下它们吧! 一旦我们明了我们只是个过客时,就不会再去执着或感到负担了。 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只要心背负着喜与恶的重担,一定会经验到「苦」。既然这一切都没有价值,便不必要拥有它。 厌恶苦并无法驱走苦;唯有放下想要苦消失的念头,也就是去正面地接受它,苦才会有消失的一天。 当我们想到无穷尽的存在界本具不圆满性时,我们内心那一点的痛苦又何足挂齿呢? 不让心追逐乐受,也不让心堕于苦受,就让它们顺其自然。 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里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 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 色空俱泯,境智圆融,色空无碍,获大自在。 一念心寂,万虑俱消。 心境俱冥,自然合道。 以第一义,庄严其身,是为菩萨。 任性逍遥,了无住着,触目遇缘,总是妙用。 悲智双运。 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着。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世人尽不识你, 你亦不用教人识不识。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 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 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也。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 云门胡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更无渣。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每哭同流何处去,抛却净土不思归;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把心中的习气,一点一点地除去,即是大修行人。 无烦恼处,名般涅槃。 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毕竟不与诸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住,一切不拘,去来无碍。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安分身无辱,知几心自闲。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身闲可以养气。心闲可以养神。身心俱闲,与道合真。 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心中不可有一毫沾滞。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 安详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达淡泊、顺应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常变化,将痛苦忧伤的情绪降伏到最低点。 在恶意的人群中不怀恶意,在拳握刀拔的人群里言行温顺,在与执着的人相处而能不执着,是谓圣者。 用尽一切心机,不如一个无心机可用之人。 水能熄灭熊熊大火,挽救即将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观照的智者,也能将自我或外在环境的忧患,消失于无形,宛如一阵风吹散棉絮一般。 久住寒山凡几秋,独吟歌曲绝无忧,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安祥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不要抗拒命运,不要抱怨因果,直接接受它,烦恼就会减少,当下放下,烦恼即无奈你何。 所谓「禅」,是指不管何时、何地,皆能心平气和地生活。 修行人不管到那里,都要保持平常心、无挂无碍、清净自在,而修行就是要修这点自在。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自心何等自在。 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人」在处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临的过程时,一直不肯去承认并接受,殊不知无论你百般的不愿意,依旧逃不过命运无常的支配,既然无法改变,何不以一颗自在的心笑看人间呢? 心灵安静的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乐趣,若是心灵不平静,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开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难,凡夫想要没事则更难。 若能调适自己的心,所有的感觉皆是一种享受。 人到无求品自高。 渴爱之灭,是心解脱;不着大善,名大功德。 当你内心起烦恼时,当处、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不要把「放下」当成「放弃」!「放下」——是尽全力但随缘尽分。 文字不碍实相,见性万事皆圆。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名诸佛。 当你内心拥有安详即是正受。 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 勇者提得起,智者放得下。 心既清净,语默皆如;遇缘即施,缘散即寂。 若你破坏境界,即是破坏你的清净心(境即是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心与境界调和。 性识周遍法界,对悟道者而言,无处不自在、解脱。 悟道之人时时皆享受着喜悦、明澈、清净、永恒的生命。 不分别、不颠倒、不执着即是本性作用。 见性之人,大用现前,不存执着,活捉生擒,不劳馀力。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唾老拙,留它自乾了。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气力,我也少烦恼。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无事不要找事(麻烦)做,有事不要怕难做。 人随处作主,就会立处皆真。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宝贵荣华莫强求。 「远离罪恶」的味、「寂静」的味、「法悦」的味,尝到此味的人,并无恐怖。 制服自己的人,便得自由,也是做自己的主人。 应学习智者:清除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内心没有挂碍。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佛本身是超越人心的各种动态而存在的。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人多随情互执,执即相违;法本称理互通,通即互顺。 于色自在,一切融通,是礼,是自由。于心自在,无所不照,是智,是平等。 品尝到永恒不朽的悟境后,圣者不再为世俗的束缚所困惑。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掀开无明的面纱。 觉醒时,梦即不再;开悟后,宇宙的幻相亦将消失。 当悟道时,一个人看这个世界,就如掌中之苹果,清清楚楚。 悟道的圣者,宇宙间处处都是永恒的喜悦;但是对无知的人而言,处处都是痛苦和不幸。 悟道者——纵横四海皆能通,随手拈来皆是智慧。 笛子为何能吹出如此美好的曲调?因为笛子内部是「空的」。悟到「空性」的人,也能吹出生命真正的喜悦。 外无所求,内无所着,悟道近矣!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如何能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提高你的思想水准。(二)拓展你的见地观点。(三)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四)加强心灵的灵敏度。(五)把自己升华到一个超然的世界里。 小时候我们看到陀螺旋转时,常满怀喜悦,因为我们感受到它内在的平衡。 当心灵自由时,你不仅能控制你想做的事,也能操纵不想做的事。 如果你是仰赖他人使你感觉舒服,你会因此而不安;而仰赖真我,你就不会再有 所谓不安的感觉。 美女不尚铅华,似疏云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大道虚旷,常一真心,善恶勿思,神清物表。随缘饮啄,更复何为。 处处作主,立处皆真。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 以禅悦为食,以道德为衣,以虚空为安居,以无牵挂、自在的心境为行。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其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 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花开花谢春不管,水暖水寒鱼自知。 身似闲云,月影山光堪证性;心如止水,松声竹色共忘情。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瘁骨刚人不顾。 自处超然,接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歉然,失意泰然。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老倒疏庸无事日,安眠高卧对青山。 虚舟驾浪,随高随下;流水转山,遇曲遇直——心心无知。 今日腾腾任运,明日任运腾腾,随顺众缘,无障无碍。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 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诸圣以无为而得名,圆修以无作而成行。 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困惑,方名自在人。 赵州云:诸人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 公案通则情识尽,情识尽则生死空。 念念不见一切相。 念念无求,刻刻自知,事事自觉,荡荡无着,时时安详。 悟后方知,有固然好,无亦甚丰富。 眼底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如实美景现。 明心的不愚痴,见性的不忧愁。 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证,则二六时中随处解脱。 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泊。 我今意况大宽,不语无事心安,从容自在解脱,东西去易不难,终日无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自然逍遥见道,生死定不相干。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 我今意况大奇,不向世上侵欺,荣华总是虚诳,弊衣粗食充饥,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默契罗睺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虽无妨随缘而行,却不可随缘而转。此意即是:缘应了者,得机便了,不与纠缠;缘应结者,亦无妨结,但不攀缘。 佛说无为法者,即是无住;无住即是无相,无相即无起,无起即无灭。荡然空寂,照用齐皎,鉴觉无碍,乃真是解脱佛性。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 入深山,住兰岩,岑崟(岑崟:高峻的样子。)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随法性则万法俱寂,随智用则万法俱生,不离一真,化仪百变。 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得大自在。 与世界同步,却不与世界同向;以红尘为道场,而不与红尘同流。 学道之人,但于一切诸法,无取无舍,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如木石,刮削併当,令内外清净,方是逍遥自在底人。 不谤亦不嫉,当奉行于戒,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心定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真心妙体,本来不动,安静真常。真体上妙用现前,不妨随流得妙。 六根俱所能,亦能收摄在一微尘。知之者谓是佛 性,不识者唤作精魂,所以善巧方便说,莫不发明这个大用。若于日用不迷,自然纵横无碍也。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道成,无一尘而非佛国。 饥来吃饭;睏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 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道楷和尚遗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无性是理,随缘成事。无性随缘,理不碍事。随缘无性,事不碍理。 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 得失是非都放却,经行坐卧无相拘,有时把柄白拂尘,有时持串乌木珠,有时欢喜身舞踏,有时默坐嘴芦都。懒举西来祖师意,说甚东鲁有诗书,归来洗足上床睡,困重不知山月移。隔林幽鸟忽唤醒,一团红日悬松枝。 无缚真自在,无心真道人。 以无着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
严持戒律
严持戒律是人类达成精神进化的良方,而这主要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自我对生命的爱。 基础训练或基本的戒德,是个能增长深远的禅定及产生透彻智慧的垫脚石。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出了家,就更接近佛陀了。假使没有依戒法而奉行教示,就不能认为自己已走在正道上。 以戒德为喜乐之道;以戒德为致富之道;以戒德为解脱之道,戒德如是清净。 弃恶并停止恶行,才是真正的功德。谨守戒律、长养禅修、听闻正法,这些才是更加觉知与明智的方法,也才是增长功德的途径。 一旦有了德行与佛法,一切都将圆满顺利。具备了德行所得的成果,将会拥有能超越痛苦的智慧。 信守德行是佛法的根本精神。 别认为小小的规条不重要。木头从不会跑进人们的眼内,但细小的锯屑却可以——而且能致你于盲。 戒律或戒德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和心灵上的善知识能和睦共处,而不是只试图要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戒的最高境界,是戒而无戒。 能约束自己的人,最具威信。 戒是适宜的行为,是希望透过身体和语言来达成安详方便和免受罪报。 定是把心规范在最能够使一个人成功的情况下。 定的真正意义,不趴是具有宁静和如如不动这两种特质。定就是适合工作的心境。适合工作最足以描述专注的心。 戒是和谐世间的基础,以戒做为你所为一切的基础,如此一来,你的心就会变得慈悲、清明和宁静。 照料你的戒,要像园丁照顾他的花木一样。不要去执着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 为了使布施清净,戒必须是布施的根本。 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一切恶行而长养戒德,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方法而什么不是。其他的就由我们自己决定了。 如果我们训练这颗心,去拥有羞耻感和对恶行的恐惧感的话,那么,我们便会有所克制,我们将会谨慎小心。 如果我们是真诚的,我们将会有羞耻感和做错事的恐惧。我们会明白,如果有疑惑在心,我们便不会做它,也不会说它。 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 清净无染,名真持戒。 不复贪嗔,即大持戒。 戒身不妄作,戒心不妄动。 遵守纪律,即佛学的戒。服从命令,即佛学的定。 要圆成无漏的定慧,以持戒为基;要建立佛教于世,以具足律仪为本。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 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 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时常自我持戒者,能善于统一自己的心念;时常内省自身者,能度过自己想渡过的激流。 持戒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以及看别人的过失。 唯有持戒、禅定、智慧才能远离众过。 「定」——就是平衡与安详。 培养定力的起点——是从宽恕众生和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开始做起。 训练自己的定力,能使你处于乱中而不妄动,处于顺境而不放逸。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戒是大医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误食! 戒是明眼人为盲人设护障,免坠崖谷。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巴黎香水满庭芳,戒定真香遍十方。 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 心不浮沉,止于一境,且不散乱即是「定」。 定就是平衡与安顿。 定无大小,一粒小石子的定与高山的定相同。 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 定力乃断诸杂想,能发事理诸禅故。 正定乃无漏智定相应,正住于理,决定不移。
教育孩子
教育方向实际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父母对金钱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孩子花钱的方式。 秩序使最完美的人类关系得以产生,这种关系是人类教育的主要来源。 人受教育时开始的方向,会决定他未来的生活方向。 教育是一个让自己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就算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你也无法强迫它喝水。 母亲应该不是让我们依赖的人,而是教我们远离依赖的人。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对某人的最大恩惠,不是让他分享你的财富,而是要帮他看见自己拥有的财富在那里。 自由是一种保障无心犯错的权利,并非拿来故意犯错的权利。 修行要寻访善知识,不寻访善知识而能够开悟者,万人中难得一人。 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 为孩子建筑教室,胜于为成人建筑监狱和绞首台。 教育之于灵魂,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将人的心思转变成为一个活的泉源,而非变成一个储水池。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人能继续进行自我教育。 儿童本来就该拒绝成为,实现父母未达成之梦想的工具。 任何一位良师益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只能引你上路,真正让你学到本事的是自己。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黄金需要打造,孩子需要管教。 父母在责罚孩子之前,先要检讨自己。 现在的孩子们是比以前聪明很多,但是他们的聪明往往没有用到正途上去。 不良少年越来越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责难得太多,而以身示范的情况太少所致孩子在最没办法获得爱时,最需要爱。 告诉人们一千次,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仍不会采信,只要示范一次,就能说服他们少花一半的钱,而多花一倍的时间来教养孩子。 养育孩子,陪着他们比送礼物重要得多。 因为自己的不足而非难别人,显示出你缺乏教育;若反求诸己,显示你的教育已经启蒙。若不责难任何人,则表示你的教育已经水到渠成。 好的人在坏环境下难以成功,花也必须灌溉。 不负责任的父母很难养出负责任的儿女来。 孩子是映照父母行为的镜子。 历史是一种用实例教训世人的哲学。 欲身任非常之事业,则必受非常之教育方可。 教育并不能改变人性,只能改良人性。 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 性虽善,待教而成。 教育的重大目的,与其说是装备心智,毋宁说是锻炼心智。 化妆有助气色,无助气质,有家产和有家教没有太大关系。 你不能把蛇放进竹管,就别想要拉直它。 看起来最不像老师的人,往往传授给你最多东西。 生养小孩的权利中,也包括了为他们奠定健全品格的责任。 自暴自弃,孤独寡欢,离群索居,性情古怪——当老师最怕这种学生。 不要责怪坏孩子,责怪那些没把他们教好的大人。 教育最大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事实就是最佳的教材。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仅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都更香甜。 若是母亲真爱她的孩子,就不会宠坏他,她会用慈爱与智慧来教养孩子。 爱是让孩子敬畏而不是畏惧。 爱是对孩子关怀而不是禁闭。 爱是教孩子自立自强,而不是自私自利。 爱是教孩子学习流汗,也学习流泪。 教人应以身作则。 教子无成者,是在养贼。 管教之道,温和胜暴怒。 模范尤胜教条。 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 人类并不是完全照着天生的禀赋生活着,还必须经过后天的栽培,才能继续地生存。 教育使人们易于领导,但难于驱策;易于管理,但不可能奴役之。 你无法教人任何东西,只能协助他从内心去发掘。 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生不移。 儿小任情骄惯,大了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教子孙学吃亏、学谦恭、逊让,定是昌盛根基。教子孙学刻薄、学讨便宜,便是灾殃先兆。 教子弟,以变化气质为先。刻薄者宜教之以宽厚。暴戾者宜教之以温和。浮华者宜教之以诚实。浅露者宜教之以含藏。轻躁者宜教之以持重。 处罚必须基于一种了解,才能发挥感化的作用。 为了善导行恶的人,论断他们的缺点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良知。 从人心中涌出的好言行,与良好的范例一样有益。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的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不去告诉别人要怎么做,就先做给他看。 天下治乱,在于家庭中,操之有道与否。 一枝嫩竹很容易弯曲成形,但是竹节长粗后,就很难再改造。 世无圣贤之士,由少圣贤之母所致。 圣人不责人至于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 钟不扣不鸣,人不劝不善。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教学生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但不可太严,太严叛逆心易起。 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 责善,要看其人如何,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勿指摘其所忌,勿尽数其所失,勿对人,勿峭直,勿长言,勿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也。 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溺爱如同毒药。儿童乃照写父母之镜。 一个孩子的未来命运,永远是母亲的工作。 教人有二:成人之长,去人之短。 天才出于困厄。 天才就是专注。一个人追求目标的渴切与坚毅,如果能像一只斗犬竖起每根颈毛追逐一只猫一样,他必能得到他所应得的。 天赋才能就像天生的植物,也需要后天的学习来修剪。 那留心小事的人就是天才。 轻易地做到别人感到困难的事,是人才;做到人才所不能做的工作,是天才。 才能即是一种恒久的耐心。 善用你的才华吧!如果没有小鸟栖息树上歌唱,树木也不过是一块安静的地方。 才华只有在你善用它时才有价值。 每一个具有精明观察力而坚持到底的人,不自觉地变成天才。 人们把成功归于天份;其实天份只是刻苦而已。 需要往往激发出天才。 具有寻常才干但有非常恒心的人,一切均可获致。 天才是金矿中的黄金,有才干的人是发掘它出来的矿工。 天才是带着自己的灯火,找出自己道路的人。 天才只是无限的惨淡经营与勤勉。 天才是智慧的眼睛,是思想的羽翼。它常走在时代前面,是时代的先驱者。 爱迪生:「我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作而已。」 你可由一种现象看出来,有一个天才在这世界上出现,那就是一些蠢才们都联合起来反对他。 瓜是生在纯粹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横溢的天才一如沃土,如不加耕耘,可能只长莠草,而不产葡萄或橄榄供人享用。 常识是本能,而丰富的常识即是天才。 天才是作他需要作的事;能力是作他能够作的事。 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灵感,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组成的。 天才常被认为是一种忍受痛苦的无限能力。 天才的秘诀,即在于能够一直保持童年的那股赤诚至老。 天才永远知道可以不把什么放在心上! 天才最强烈的特色之一——有能力点燃自己的火。 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对自己不满足,是天才的根本特征。 凡事只要用心,千里马总会遇上伯乐。 恒心与天才,流向同一大海。 令平凡人目眩神迷的旷世才华,通常只是他们坚苦卓绝的表现而已。 世界上有天才,但是他下的苦功比别人深。 所谓天才,只是指忍受无穷痛苦的雅量。
渡河的木筏
仪式只是要辅助我们的学习,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正题。 佛陀只能指出修行的道路,却不能替我们修行。 所有的教导只不过是譬喻,用来帮助心灵看到真理。 所有修行的标准,都是为了洞察和见到法的善巧方法,人们应当依法实践。 透过教法的实际应用,才是真正的护持。 如果你只是经过了受戒仪式而没有去反省戒条的意义,要进步是很困难的。 佛法就是一方面要使人类种种互相侵害的事减少下去,一方面要使人类良善的德性行为增长起来。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和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住,亦只是吸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为了拔除扎在脚上的刺,往往必须借助另一根刺,而脚上的刺一旦拔除,两根刺同时都可以丢弃。同样地,为了除去蒙蔽「真理」的无知,知识有其必要性,但要知道,知识只不过是一种工具。 经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要你对文字执着。 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 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瘥(瘥:病愈之意。)乐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认定死语,重增虚妄,辗转惑乱,无有了期。 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若真体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 不起诸见,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 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屏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 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 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以其与真如本体无关。 万法已知便应舍,因其妄心也。妄心变幻无常,故法亦无常,名为因缘,名为方便。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外无一法而建立,法尚应舍况非法。 彩云端里神仙现,手把红罗半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言语亦是大道。 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 法本如渡筏,得渡不执筏。
处世态度
要有接受别人忠告的雅量,别人才会诚恳地对我们提出忠告。 人类改造一切,唯独没有改造自己。 恕自己一过,则万过必从之而生。 承认过失决非耻辱,此不过所谓「昨非而今是」耳! 接受忠告就是增加自己的能力。 求得进步之方法,在于能接受别人切实的规劝。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优点和缺点,但是缺点比优点容易暴露。 不论你卡在哪里,坚持到底,直到你解决它为止。 当我们开始修行时,才能真正地开始看到自己的过失。 承认错误,并不表示你就不必改过。 我们练习着去将我们的犯错减少,不去为恶也不说恶语,这就是佛法了。 专注别人的错毫无益处,你更该做的是看好自己的过错。 身体只是一种工具,供你用来造善业,并尽你所能地全部还清你所负的旧恶业。 处理错误的方式是:有宽大的胸襟承认错误,有足够的智慧从中学习,并聪明到足以弥补之。 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那知更大的失败常是小过导引而来。 知过而不认过,是最大之过。 喜闻过者,忠言日至;恶闻过者,谀言日增。 公开忏悔有益于灵魂。 人皆知涤其器,莫能洗其心。 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即我之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过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那个名叫「失败」的妈妈,其实不一定生得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先找到那位名为「反省」的爸爸。 高雅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忏悔包括改过。 雷霆之怒尽当息,虎狼之威人不同。 将错误推给别人,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托辞。 最急需改变的不是你的收入、职位、房子,而是你的观念和信念。 智慧来自于自省,也就是花时间去探讨你之所以成为你的原因。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看自己的前面,不如看自己的内心。 我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别人对我们隐瞒的东西,我们也从别人身上认出了我们对自己隐瞒的东西。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 一个人要研究和反省自己的过错,否则,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一处小小的破洞,反而欲盖弥彰一样。 但见己过,不寻人非。 我们必须独自为自己的解脱而努力。 人的心也像庭园一样,每天都要整理,才不会杂草丛生。 只见人之过而不知己之失,乃愚昧的天性。 知过则已改过了一半。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而不能改,是无勇也。 人皆有过,唯愚者执过而不改。 忏悔对灵魂有益。 聪明人往往从别人的错误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假如每个人对自己的一切都心满意足,世界就永远得不到改善了。 人人都想改变世界,却没人想到改变自己。 我所做的各种正确行为,我已不挂在心上,但是无心犯下的错误,却如幽灵般地不肯从我眼中消失。 年轻时犯的错误尚可原谅,但是到老年时还犯下同样的错误,就罪不可赦了。 阻挠改变的最大阻力就是自己;除非自己能先改变,否则事情不会有所改善的。 人生的致命伤之一,便是常用时间在自责,而不是用时间在成长。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个性。 成功属于能够自省的人。 当你见到在你身、语、意上的过失时,你必须警惕自己,别留待他人来告诫。我们必须迅速地改善自己。 假使我们对恶行不具任何恐惧,那么,我们在心灵道上的增长就会受到剥夺。 如果没有在修行上努力,不去抵抗自己的心,而让它随着你的情绪漂浮,就好像父母放纵孩子的所有欲求,那样好吗? 惭愧与恐惧是世间的护法。 接受别人之难,在于他们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自己的缺点。 晓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 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苦,是缘于自己的行为;我们苦,是因为我们赋事物以价值。 想要功德却不停止恶行,那样,将永远找不到功德的。 破除执障心弥普,洗尽贪嗔意乃衡。 「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吾人终日之间,所言所行,所思所虑,须知有多少过差,多少邪妄,有则改之,此为修身第一事。 人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若能日日知其非,日日改过,则此身为义理。 生之身,可以造命。 人间之大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点。 悔悟——就是承认自己每个阶段的罪恶与缺失。 悔悟——就是拒绝自己内在的一切恶劣成分,净化心灵,让心灵准备向善。 智者改过迁善,愚者耻过逐非。 以惭愧心为质的衣物,要比任何衣装来得美丽。 当敌人谴责你时,你更要仔细听,因为那些正是能找出你微细缺点的人。 如果要我找出一项,最容易带给人们恶运的人性弱点,那就是拒绝认错。 平庸的人,会为了别人的一点批评就大动肝火,只有智者,懂得从批评他的人那里得到学习。 当我们被流言中伤的时候,必须先冷静下来,反观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实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摒除恩怨、闭门思过,并且鼓起勇气重新做人。 学习拔除因无知而来的顽劣与叛逆,任何时候都不嫌太晚。 「知耻」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无有羞耻心的人,容易陷入罪恶火中。 见过所以求福,反己所以免祸。常见己过,常向吉中行矣! 人若没有知耻心,便好像病入了咽喉,虽有了好药也吃不下。 我们应该感谢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当然,缺点并不因被指正而消失,但我们会因为缺点而良心感到不安,并从那些缺点之中走出来。 人越不知足,对自己的内在,就越缺乏改善,就越容易把自己的无知表现在外在。 让我们当自己最严格的批评家。在自己见不到的地方,更要衷心欢迎别人建设性的善意批评。 否认自己的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过失。 多花时间自我改进,不浪费时间批评别人。 凡是不为你的良心所赞同的东西,你必须对它提高警觉。 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等于让过失逐渐扩大。 每个人都有缺点,而克制和改正这些不良的特质,就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但是,如果不求改进,又不被别人认同,这时自我膨胀的心态,会认为别人在嫉妒你。 我们的烦恼、不安,主要是因为我们忘了改变自己,而只想改正他人引起的。 希望衣着合身、舒服,必须以布料配合适宜的剪裁。同样地,要使生活舒适、自在,就必须修整自我,适应任何环境。 不知反省的人,永远看不见自己那张脸上,已经贴满了一种叫做「无知」的标记。 一切的信心,应该附带冷静的自我反省。欠缺自我反省的信心,往往变成自大自夸,不但无利于行动,反而有极大的害处。 人总是喜欢责难别人,仅仅着眼于别人的过失,却任由自己的恶念不断扩大,以至于越来越难以改善自己。 「恶」就像滚石一般,在山顶时,连小孩子都能推动,一旦想要阻止它时,即使是巨人也抵挡不了。 智者每日皆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愚者每日皆困扰于他人的言行。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多闻并不一定能够增长道力,要善于观照,观照即行,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而不实在。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修正我们的心,回复到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修正自己的念头,即是大修行人。 儒家曰——吾一日三省吾身。 佛家云——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 以菩提道为前提,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并从别人的错误中,来警惕自己。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 凡爱说人不是者,往镜前一站,镜中出现一个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修正自己的缺点。 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短处。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与念头,做个正正当当、俯仰无愧的人。 人于改过,不可因循退缩: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 不二过的人,每天都拥有新的生命。 学佛法的最根本课题,是自我突破。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把盐叫成糖,盐也不会变甜的。人不从内在改变自己,别人再多的赞美也是徒然。 当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以长己之恶。 不纳智者之忠告,犹如大海小舟,失去方向。 痛苦地回忆过去,不知悔改,即是愚痴。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忏悔而除。 反省是认知自己的不二法门。 忏悔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当你做错事情,如果你能向对方诚恳地说:「我真的错了。」则大事化小,小事自然化无。 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见解与看法。 忏悔之中即包含了改过向上的决心。 我人有过为人讥笑,则罪可除,不受天谴;若阴私己过隐而不发,人愈敬我,天愈罪我。 宽容己非,让自心光明黯然失色。 当人决志扬弃错误,断除非分的欲求时,便开始了 少分心安的真正人生。 愚痴的人,老是看不到自己的缺失,更听不到别人的建言。 圣人能「不二过」。我们不能做到,但学习「不三过,不四过」。总之,一定要改过。 接受忠告,实即增加一己之能力。 错误最多者,莫过于不承认错误的人。 浪子回头,仍不愧为君子。 贫无可奈唯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责恶太甚,终为君子之病。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己亦有之。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世人喜言世间无好人,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自恕之人皆日蹈于刑而不知忧,日幸免于刑而不知愧。 反省是智慧之开端,是进德之根基。 改过迁善则其德日新;文过饰非则其恶日积。 后悔之泪,能洗罪过之污。 不承认错误,并不代表没有错误。 想要发现自由和快乐的真我,有四把金钥匙,它们是:一、真诚地自我改变。二、亲近善知识。三、自我诚实。四、锲而不舍。 诚恳地对自己下功夫,绝对功不唐捐。 只要我们肯诚实地反省,真理就会把消极的自我摧毁。 不先改变内在的自我,而只企图变换外在的环境,是一种悲哀而愚蠢的浪费。 没有一样外在的进步,不是基于内在心灵的改变。 丢下过去错误的包袱,了解日新又新的真理。 若能时时自我反省,过去所作所为皆可成为修养自性的良药;反之,若只懂得怨天尤人,说别人的不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头发长了知道理,指甲长了也知道剪,心染了污垢却未曾留意、洗涤。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尽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有志于改过者,并不畏惧过去的过错曝光,因为他已获得了新生命。 观察他人的过失终会成为自己堕落的亲因。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处处自反,刻刻自守,件件恕人。 人一无耻,便如病者闭喉,虽有神丹,不得入腹矣! 每事责己,则己德日进。以之处人,无往不顺。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贵莫贵于求过,病莫病于愎谏。 有过不可辞谤,无过不可反谤,共过不可推谤。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学者不长进,病根只在护短。 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处,学问便有进无退。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凡人唯能悔,然后能进德。 知过非难,改之难。言善非难,行之难。 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任己益非者,鲜不为小人。 心过难改,改心过,则无过矣!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 至难发者,悔心也。至难持者,亦悔心也。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虚伪,就能对两个人耍诈。 虚伪作假是生活中最累人的事。 即使你能暂时骗过所有的人,或是一直欺骗某一部分的人,你也无法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一个人的名声就像一道篱笆,是无法用粉刷来巩固它的。 一个好的推诿借口或许长期有用,但终究无法永远有用。 喜欢设圈套害人的人,往往是落在自己的圈套里而不自知。 宝石虽落在泥土里,仍是宝石;沙粒虽被吹到空中,还是沙粒。 一个人如果太过自满,这表示他是不学无术的。 要掩饰无知,往往比获得知识来得更难。 一个人的好坏,可以从他所爱好的东西来判断。 一个人的虚荣心和他的愚昧是成正比的。 欺瞒或许一时有效,但诚实却是永远有效。 愚昧的人总是花最大的心思去掩饰错误,而聪明的人则尽最大的力气去矫正错误。 谈话内容空洞的人,脑袋必然也是空无一物。 认识事物的全貌才算真认识。 信用要花长时间建立,却可以在瞬间失去。 天生的美远胜于粉饰的美。 在道德和在几何上都是直线最短。 扯了一个谎的人,一定被迫得再编造二十个谎言去支持它。 作了一件错事而对别人撒谎以企图隐瞒的人,是同时作了两件错事。 一个被杀死的谎,有如一只死去的黄蜂,虽然已经死亡,还是会刺人。 粗俗的真话,胜于文饰的谎言。 一旦撒了一次谎,便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去把它记住。 没有寂静时刻,就没有真正的音乐存在,那么所有的声音将只不过是噪音而已。 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说谎。 说谎的唯一报酬,就是以后即使再说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了。 诚实不须假手于笔墨,美貌不须假手于粉黛。 借口比谎言更可怕,因为借口是设了防的谎言。 言语要诚实——这是一个扑灭烦恼的工具。 说「我不知道」,也比说谎好。 有耳语发生的地方就有谎言。 直截了当永远是最佳方法。 你或许偶尔能欺骗别人,但却无法欺骗自己。 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因为有些人也正忙着骗你。 谎话可暂时应付,却没有未来可言。 假使你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你便可以确知这世界上已少了一个坏人。 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己,况人乎。 不患不聪明,患不笃实。 巧伪不如拙诚。 「真」好似一面明澈的镜子,人间的一切丑恶与虚伪都将在它面前无所遁形。 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 真实是灵魂的面孔,虚伪是假面具。 「他们说」这三个字里,有一半谎言。 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 近乎真理的任何事物都是十分谬误的,而且是属于最危险的错误,因为它那么接近真实,更易令人误入歧途,真实的知识必须是精确的。 虽然受骗者心中感到深刻的剧痛,可是欺诈的人受到更痛苦的良心鞭责。 罪恶虽然可以挂上美德的面具,唯有真正的美德才能屹立不摇。 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 「真诚」是生活的最佳品质。造作就是低俗。 如果你无法忍受别人对你说谎,那么你就不该对别人说谎。 说谎者所受的惩罚,绝不在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是他不能相信别人。 人如果能摒弃虚伪,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过多的赞美有如放八十颗糖的咖啡,能喝下去的人很少。 没有人能有足够好的记忆,去做一个成功的撒谎家。 纵使情非得已,也别向你最好的朋友——你自己撒谎。 要求报酬的诚实,算不上是诚实。 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 向银行贷款,银行主要是以品格取人,鲜少只考虑贷款人的名望,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人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 诚实是一种精神上的特质,不是金钱所可以衡量的。 除非你自己完全的诚实,否则你将无法拥有真正的自由。 欺骗自己的同时,正是伤害了自己品格的开始。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几乎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一部分生命,浪费在试图表现出某些自己并不具备的品格,或赢得某些自己无法享有的喝采上面。 罪恶有许多工具,说谎却是可配上它们的柄子。 老实人是上帝最高尚的作品。 丧失信用的人,无异于死亡。 除非是出自你的肺腑之言,否则绝无法使人由衷地感动。 你必须先对自己忠实,然后,才不会去欺骗别人。 行事重在不欺,名如其实。 一两重的真诚,其价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巧伪不如拙诚。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菑:同「灾」。)及其身。 做人最忌取巧,万事相待以诚。 君子不以言举(举:引荐。)人,不以人废言。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处己、临下、事上,皆当以诚为主。 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 天下事,成于公而败于私,成于真而败于伪。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 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谓之君子。 修己待人之道,总以诚字为主。修己不诚,则万物无成,一生惟伪。待人不诚,则亲疏皆成敌国,言行皆是粪土。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不诚则天下无能成之事,至诚则天下无不成之事。 诚则金石可穿。 诚为宇宙之动能,诚为道德之泉源。 君子言善行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言行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证明。)故怨远于其身。 口吐真言,永远竖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无论为了什么目的,虚伪的辩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欺骗绝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聪明到将自己也骗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过成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牺牲者罢了。 一个人从说谎所得到的全部收获是——当他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不相信。 圆滑、虚伪不如朴拙、诚实来得好。 作伪的人,常能装饰至最美丽,犹如燃放烟火,虽一时璀璨,不久亦熄灭。一个人行事的真伪,是逃不过他人的眼睛的。有内心的信实,始有外在真诚的表现。 说谎的人,好像是希望自己隐藏在浓雾里,如果他左右移动,就有碰着真理的危险,因为,一俟浓雾消散,他便完蛋了。 一个成熟的人必定讲理。「理」——不在紧握的拳内,不在如簧的舌里,而在诚实的心中。 真实的话语,经常是单纯的,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而且,含有最深刻的思想。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谎话非常高明,以没被人察觉而沾沾自喜,引以为傲,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是让你更看不清楚真相。 诚实的语言,必须配合诚实的意图。 一个说谎者,必为自己的谎言所害。 任何虚伪,若没有再捏造其他的虚伪,是无法成立的。 我们要立即断然地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就如同我们躲在围墙后面过活,这是使生命落入虚假及不自在的原因。 诚实才是道德的核心。 诚意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改变一个人。 只要你说实话,就不必常常发誓。 一个人真正重要的是真实的品格,而不是自我塑造的假人格。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处世无奇但率真。 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骗得了你。 欺世瞒人都容易,惟有欺瞒自己良心最难。 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 信用能使敌人低头。 善意的谎言,却留有疤痕。 靠无理、侥幸而成功,必以悲剧来结束。 诚——可以终身奉为圭臬,而从不妄语开始做起。 一个人若明知故犯而说谎,则任何坏事都做得出来。因为做了坏事,所以就非说谎不可;因为说谎话,所以就会毫不在乎地去做坏事。 「诚其意」要像厌恶腐败难闻的气味,要像喜爱美好的颜色一样的发自内心。 出纳不公平,语言多反覆,必是小人奸贪之辈。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丝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虚假的爱实在可耻。 一切荣耀归于真诚。诚乃心中真主。 人若失去了真实,生命便没有希望可言。 有一天,你会发现,停止伪装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 我们必须把「真实」从「幻想」中分离出来,因为真实带给人益处,虚伪带给人伤害。 诚实而失败胜于虚伪中得胜。 万千巧言,不如诚实一句。 口称真实之人,反多虚伪。 说妄语的人,是先骗了自己然后才骗人的。 人若不诚,一事无成。 谎言讲得再逼真还是一句谎言。 暴力不独自存在,也无法独自存在;它常常与谎言交织不分。 一个小谎足以摧毁高风亮节。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3] 本页[14] 下一页[15] 尾页[16]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3  更:2021-08-18 18:25:0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