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第11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3] [放入我的收藏夹]
(第十一讲)
好,各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同修,还有我们看直播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吉祥。
我们今天讲《观经四帖疏》的第十一课。今天也随喜一下诸位师父。可能在座的居士们有所不知,像我们在斋堂讲这个课程,也没有要求常住上的师父们来。然后白华庵是以阅藏为本,所以诸位法师其实每天都是已经在深入经藏的法海中了。
所以呢,能够发心来,可能他们也是为了成就这个因缘。怎么讲呢?我自己讲这个课,包括咱们网上直播,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积攒点资粮吧。特别是不怕诸位法师们见弃,我感觉到自己已经几乎就是完全成了一个说食数宝的人了。但是没有办法,如果连纸上谈兵也不谈呢,就彻底不谈了。
不是说放下经教了,好好修行了,他福报不够的时候呀,就得慢慢积累。所以呢,也感恩法师们不嫌酸臭,坐在这里,聚这个缘。诸位居士同修也是,听完以后,反正各是各的,我只负责说食数宝,各修各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这个没有办法。
可能今天有一些初次来的,跟大家讲一下,其实这个课程非常重要,一直没有讲。它是拨云见日,让我们深入地挖掘净土的正脉法义。就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号称净土行人,但是有可能根本不知道净土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往生?具足了这个信心,又跟别人分享的时候,你也有这个眼见,知见,到底说阿弥陀佛九品咸令登彼岸,这个内容,都让往生,都到哪里?能够把这个所对应的根机,接引的这个行者,能够铺开这个面广到什么地方,有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常规上,这也是实在话。
所以今天的内容是贯解一下,就是当时有一些主流法师,对于三辈九品往生,前面的话,上品中品里边,上中下,都认为是菩萨才能往生,或者说罗汉才能往生。纵然是今天我们要讲到下品三类生者之中,也要给他冠以一些条件。
那我们来设想一下,你说我们都在人世间,假设说我们到这个危难之际,你看一天各种各样的灾难,各种各样人为的这种谋害,好像每天都在我们的视听中。那么我们想想,每个人都有可能这种机缘,说到了措手不及,往往我们是急着喊,救命救命!对吧。平常平白无事四平八稳的时候,谁能够预想说,我有可能遭此等遇?
所以,实际上,说救苦救苦,救急,他肯定是面对突如其来前所未知的逆缘,这才能称之为救度。所以在下品往生中,就是特别尽显这个危难之时的横超因缘。怎么讲呢?说甚至有些人基本上跟佛法没缘,完全是一张白纸,并非是法师们给这里作注解的时候,他会讲到什么?讲到说下品往生的人,虽然是根机很差,但是要求还是什么,大乘始学凡夫。
我们来看十七页的第三段,你看,“次对下辈三人者。诸师云,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学凡夫,随过轻重,分为三品,未有道位,难辨阶降者。将谓不然。”也就是说,这个条件,虽然不要求他们是超凡入圣,已经有证果了,但是至少还是什么,大乘,这是一个条件,有了大乘知见,进了门槛儿了。始学,已经开始起信,开始学修了,有点知见了。
那我们如果说真要,这里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实际上这个门槛儿是很高的,诸位知道。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的学佛人根本搞不清楚,虽然口上说大乘小乘,还不太清楚什么大乘小乘,教法怎样?区别在哪里?修行的路有多长?证的果位有什么差别?
净土的广大,它主要要体现在说,你平常已经学了佛的这块儿人能有多少吗?大家设想一下。那么在这个法界这个世界,就咱们这个地球上来讲,众生,光说人道,不学佛法,没有入道的比例又占了多少?哪个多哪个少?你光锁定已经入了大乘的话,能有几个人来往生呢?
特别是始学来讲,说明他已经有点儿知见了。大家扪心一下,现在特别是主流社会里边,对佛法真正有知见的,我们也不说要多么深广的知见,就是根本基础知识的知见,有多少?那我们要严格要求一下的话,大乘始学凡夫要已经开始入教理了,入教理了。
这样的话,大家想,后面要讲到他们所造的过患,所造的恶业,因为这里下品都是指的罪恶生死凡夫。罪恶生死凡夫,那我们想想,如果说大乘始学的人的话,他至少已经,虽然没有一点的修道位次,但是他知道三皈五戒总知道的吧。大乘始学凡夫你连三皈五戒不知道算什么大乘始学凡夫。
三皈五戒知道了,他就不可能不知道五逆十恶,毁犯戒品,这些法。那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因为这些人已经造五逆十恶,算哪门子的大乘始学凡夫呢?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讲到说“将谓不然”,就是不是这样子的。
下品可以往生的人,不是针对说已经佛法善根开了,就是这些人连同世俗的善良道德底线都没有,他们的业习已经造得,大家知道,只知道造恶,完全不修善,就这一类人。现在是给他们创造往生的机会,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把他摄进去。
那么诸位也想想,我们,这个法貌似说很难相信,太便宜人了,把大家就是,这么样都能成就,太便宜了吧?实际上,我们如果说往深了理解一下,佛法就是这个法。
诸位,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如果说从究竟解脱上来讲,也不在善恶法上论了。真正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解脱,也不在善恶执着上论了,是修的无为法,无漏法。善恶还属于有漏法。那么往生,大家不要忘了,它也是一解脱法。
所以往生它设置的巧就巧在这里,妙在这儿,它也不在善恶上面论。祖师们定盘星说的什么:“得生与否,全凭信愿有无。”
我们一般通途的修行中,一般都是这样的次第,一开始劝你修善法,用善法把什么呀?把恶法给替代了,用福业把罪业给替代了,但是最后还要让你从什么呀?从善法中再走出来,要修空法,才能解脱。
所以,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学中观的时候,常讲到“依福舍罪,依空舍福”,双舍了,才能入解脱门。所以,你看其实往生法在这里,究竟处,貌似说已经降得很低很低,实际上是大开究竟之门,也是双舍法门。为什么?上品位者舍福业,下品位者舍罪业,当体就舍了。
有时候,现在有一种见解中,讲到说本愿法门,就是提倡说反正恶人也能往生,你看这是确定的,因为经典里面是这么说的呀。那我们从道理上来讲,比如说,从厌离娑婆的愿力上而言,善人可以厌离娑婆,恶人也能够厌离娑婆呀。
这个下品法其实抓住的就是这个诀窍,虽然他是恶人,造了无边的恶业,但是这个时候,让他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善人能欣求,恶人也能欣求呀。
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能不能往生,真的就在信愿是决定的因素,要跟弥陀的愿力对接。念佛是什么呢?是信愿的表达。当然我们有的会误会说,你这不是讲的本愿门吗,好像是只管造业,只管造恶,破戒,什么都不要修了,反正都能往生,可以。
诸位,这一点实际上又是不通的。为什么?大家知道在行门中,信愿行信愿行,行门中,我们常讲到说,有万善同修。那么如果说依着娑婆世界的常情,你如果不修善还只造恶,而口称往生西方,理上是能讲得通的,就是你愿意往生就能往生,理上能够讲得通。
但是在娑婆世界,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来判别的话,事上是有碍的,有障碍的。就是你如果只造恶不修善,然后又说往生西方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大家一定又要明确。这样的话就不能够叫事理无碍,所以说故意不造善不断恶而说往生者,是行不通的,是行不通的。
当然说如果讲到事理无碍,我们一定要知道,从善业来回向往生资粮,一定要回向,回转善业为往生资粮。以我们真正的往生正业的信愿功德,来冲刺西方,也是可以的。但是诸位要知道,光有善业是不行的。甚至光有空业都是不行的,罗汉凭自己的力量都往生不了。
所以只有一样行,就是要以信愿力感弥陀的愿力,感应道交,这个才行。诸位一定要明了往生的诀窍。这里善导大师,这里讲到“将谓不然”,就是老人家已经完全通透了,净土往生的核心点在哪里。这个法,是不能不讲,不得不说。
但是,很多的人几乎还是不敢相应,不敢这么认为。那我们这样讲一讲,大家也要了解到。
你看后面讲到说,善导大师也有他的理由,说“何者?此三品人,无有佛法世俗二种善根,唯知作恶。何以得知?”你看,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生命价值,意识形态水平,身口意行为,到了什么地步呀?没有佛法世俗两种善根。
就是说不但是佛法里面,他根本不要说修行了,信也不信,不要说行了,光造这些五逆十恶的业。而且另外一个是,世俗法中也没有善根,就是不孝顺父母,天天给别人找不是,寻不成,甚至杀人放火,都有可能,就到了这种地步了,“唯知作恶”。
为什么,你看经典里面有道,经典里讲到说,“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就这一类人。像在中生里面讲到说“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就是戒都破完了,戒都破完了,那你怎么办?还不嫌弃,还有通路可以往生,就靠弥陀愿力。
所以说“但不作五逆谤法,自余诸恶,悉皆具造”,其他的恶事都做绝了,“无有惭愧,乃至一念。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教令称佛一声。尔时,阿弥陀佛即遣化佛”,当然这里因为他所造业行不一样,那还是有差别相的。是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但是待遇是一样的,“即得往生”,即得往生。
“但如此恶人,触目皆是。若遇善缘,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途,未可出也。”你看,就讲到说我们世间,现在这些人已经太多了,特别是到现在的末法时期,整体我们的业习道德水平都是这样的,恶多善少。而且恶已经快到了满分了,这里讲的,实际上就给预设,末法时期的人到了这会儿可怎么办呀?怎么得度呀?
所以为什么讲到净土法门是越到末法,根机越适合。就如果说他遇不到这个善法的话,遇不到善知识给他讲,那么就入三途是入定了的,保准畅通无阻,常住地狱饿鬼畜生道。
但是由于一念有隔,你看,“为说大乘,教令称佛一声”,“即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即得往生”。所以我们平常在通途法门里都晓得,都喜欢说,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都喜欢说这个话。
但是,唯有在净土说:一念信愿,临终十念都往生。对于这个法,还是觉得说,这有这么便宜,有这么容易,有这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吗?就是一念间的反转,难道就引发这么巨大差别的效应吗?还是不能够确定。这是下品上生者。
我们再来看下品中生者又是什么呢?“下中者,此人先受佛戒,受已不持”,就是我们受戒时,发心受,不发心持。这个真的是,受戒,诸位,特别是居士们也三皈五戒,有时候,我们现在机缘来了嘛,劝诫说,哎呀,你受戒肯定受嘛,受了总比不受强。
甚至讲到,再过一点儿,越分一点儿就是,哪怕你受了再去破,有戒可破是佛弟子,无戒可破是外道,就劝人受戒。有时候有一些夹生的根性,他真的是,就是麻木的心去受,半推半就的心去受,没有发那个猛烈欢喜好乐之心,所以有时候这个心力感的这个持戒之心体,就不坚固。
不坚固,有时候因缘一现前,持守不住,就破戒了。所以,你看“受已不持即便毁破”。有一种说法就是犯戒和破戒还不一样,你比如杀生戒,杀了畜生呢,算你是有犯,那么如果是杀了人了,就算你有破掉,破根本。
后面讲到“又偷常住僧物、现前僧物”,这是具体讲到戒体里边的盗戒。偷东西,现在我们世间里来讲的话,严格地讲盗戒是最难受持的。因为这个因缘中,我们现在想过日子,想稍微养家糊口,整个大的这个红尘因缘中,就促使我们盗戒一定是不能够圆满清净的,就只要你活着,已经就到了这种地步。
所以想想不往生,还有什么盼头呢?这里讲到说“偷常住僧物、现前僧物”,这里也有一些,法师们知道,居士们可能不是很清楚。在这个三宝物,就是庙里的东西啊,为什么说“宁往庙里送金,都不往庙外拿针”。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我说句丑话一样,好多也算居士,或者也是来名山道场说朝拜,他都会有一个习气,好像要蹭庙里的便宜一样。当然有的人发心,觉得说,这个地方清净,住一住,吃吃斋饭,体验生活,这还算好啦。
那真有的人是来了觉得,觉得来朝拜,确实现在因为往返的车马费,来这里特别是,你看这,比如普陀山,这么有名的风景旅游区,那食宿确实是要比外面消费贵得多。如果说庙里有这个方便,你也切莫生来揩油之心,这个真的是害自己,害你的同伴,害你的家人带来了。
因为常住的东西啊,你一拿,不是说,有时候甚至说,不是就庙里这几个师父的共同公有的僧众财物,它是全天下出家人都算上的。为什么说拿了,有的说,过一日一夜,就不知道有多少倍的利息要还。
你比如说有一个专业词叫常住常住物,就是这个地方,比如说,我们白华庵的所有不动产,大寮厨房,外面的这些树呀草呀等等这些,平常的柴米油盐,这些诸如此类的,只要是这儿的资产,它是什么呀?它是可以给备这个十方往来,然后我们道场弘法利生,光大三宝等等这样,必须备这些资粮,这些物资,作为后勤。
但是它属于常住常住的东西。你看这“又偷常住僧物”就是指的这个,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是什么?叫十方常住物。十方常住的话就是说,一天的衣食开销呀,在这里备的这些东西,不是说光这个庙里,就是十方往来者都有份。
那这个算起来就更大了,十方常住物。那小一点,我们讲到叫什么,比如说现前现前僧物,就比如说各个师父们他自己所属的私人物品。这个有时候他给你馈赠馈赠,或者说你接受接受,那心里还觉得,为什么?这叫现前僧物,属于他自己独有的,个人可以支配的。
那还有比如说十方现前僧物,十方现前僧物的话,可能说庙里面的老和尚走了,他留下来的这种东西,或者是外面的施主斋主供养的捐赠的,那这要什么呀?要召集十方的凡圣所有的僧众一起来均分,都有份的。这个东西拿了,那就算的数多了。所以叫做常住僧物、现前僧物,就是说偷。总归你记住,反正庙里的东西不是那么好拿的,你不敢乱拿。
“不净说法”,如果说偷常住僧物,有时候我们在家的比较容易有过失,那“不净说法”的话,出家的比较容易有过失,那像我这话就更容易。什么叫“不净说法”?实际上就是说发心不正吧,可以这么讲。
比如说有时候你为了名闻利养去说,有时候为了有回报去说,有时候为了觉得说,我讲的比别人好,我今天非要在这儿一亮相,把他给盖下去,为这样的心去说,乃至你自己的信心还没有生起来,完全在这儿讲了半天,可能你自己连点虚浮信心都没有,在给别人讲,这些都属于不净说法,不净说法。
或者有时候讲法的时候,他说了一些虚妄语。我们现在有时候真的是,说着说着好像是,这我自己有经验,我也严格地管制对治自己。就是我们讲法的时候,为了劝大家起信,讲法的人可能过去多多少少有点愿心,真的,有的恨不得所有天下众生都能来信受佛法。
那会讲的时候,根据自己一些心得体验,对吧,或者我们参学途中的一些感应呀,一些这种我们常讲的菩萨点化呀,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确实是有多少说多少。如果你要想说,就是有多少说多少,不要添油加醋。因为这个会,我们常说养成惯病。你一开始可能添油加醋点儿,慢慢慢慢,没有了,就可以在那儿诌了,或者就把别人的那个就说成自己的。你一不小心就会犯这些,会让人,发这个虚妄语,会让人下堕的。
再还有一些不净说法,虽然是在讲经,那我们只能怪说现在的众生福报真的太浅,讲经他就听不懂,实际上是不好好听,不愿意听,想听热闹。不在信愿行上,或者信解行证上,去缘这个法。
那听的时候说,哎呀,讲的如何,有没有讲到当下时事呀,网络上流行呀,或者,乃至这些世间的这个,真的有的现在说法,世间法讲起来头头是道,一会儿一个公案,一会儿一个调皮的说一些典故,逗得大家哈哈笑,玩好完了皆鼓掌,就是没事了。不说佛法,徒说世事,世间事,这也是不净说法。不往佛法上引,不往佛法上会,一味地迎合听闻者。
所以诸位要知道,你看佛门确实有一个叫爱语摄,但是大家要知道“摄”是什么一个关系。先我有可能说迎合着你,讲一些你感兴趣的话题,但是你一定要发心把他,再转回到佛法,向道上会,向信心上走,否则那你讲法就不负责。
再一个的话,如果讲法,一定要从相上的法,讲到本性上的法,也就是让众生要,好歹要缘一个第一义谛解脱的种子。你就像我们诸位居士同修们,你们知道,你比如打个比方说放生吧,放生有时候我就念的就是,虽然念说,有时候时间紧,只能念三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对吧。
我就念两遍“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三遍一定要缘,哪怕跟着大家缘一下,也要缘什么呀,“自性众生誓愿度”,一定要把这个缘起要建立的,把它埋下去这个种子。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还要念“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因为这是佛法的根本,这是佛法。你不入这个法,不入这个一乘法宝,那么你就全部耽误在这些有相教故,这也叫不净说法。
那诸位居士也要知道,虽然说在讲不净说法,大家也要估摸着自己的听法经历,反过来说也不要不净听法,能明白吧。就是诸位发心来听法,你也要往哪里会。
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在讲到不净说法了,我也是常讲法,也多说几种,也是一个监督吧。我们听法的时候,你比如说,有一些自言尽知佛法。他说,哎呀,佛法,我完全了解了,完全没问题,有什么问题你问,没有不知道的。这种人你就要小心了。自言尽知佛法,菩萨都不能这么说,他还有一分无明。
或者说在讲佛法的时候,讲经论的时候,自己在那儿出什么,自己说这个经跟那个经,这个对,那个经不对。经与经之间出它的相违过失,就是他给你制造矛盾,而不是融会贯通。本来你有这个问题,说这部经这么说,那部经那么说,哎呦,我听的觉得不对,是不是有差错呀。他应该给你把这个怀疑的心给贯过去,给通顺了。而不是自己在那儿讲说,这个经跟那个经,哪个经是对的,哪个经不对。这也是不净说法。
或者他只说自己所讲的法,或者所修的法是对的,别人讲的法,另外一个法门全错。乃至比如说,为利养故,为人说法。我想想,假如果我这会儿是一个道场的主人,我请谁来讲法,他开口还说给多少钱我才去,那行吗?所以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大家引以为戒。这都属于不净说法。
不净说法倒也罢,你看,“乃至无有一念惭愧之心”。在佛法里面有七种圣财,其中有一个惭财和愧财,就是我们学法,有钱买东西,有惭愧,就像有钱买东西一样,有惭愧才能有希望,学佛学得进去。没有惭愧的人灌不进去的,就像你给他强行灌药哪怕,他的口死活不张,你没有办法。
那么这样的人,“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就是地狱火已经烧起来了。诸位也有的你做过这种梦嘛,就是梦里边谁追着你呀,或者从哪里掉下来了,非常恐怖。这会儿,一念佛号提起来。你看“地狱众火一时俱至,现在其前。当见火时”,就到了这种地步了,换句话说,也就是地狱的业,已经开始受报的这个果报开始扑面过来了,已经成熟了,依报正报,正往一起结合,要成功地去受这个报了,就在这种的情况下。
“即遇善知识,为说彼佛国土功德,劝令往生。此人闻已,即便见佛,随化往生。初不遇善,狱火来迎;后逢善故,化佛来迎。斯乃皆是弥陀愿力故也”。
你看,地狱境已经现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前面一半部分已经就开始要收拾你了,就像我们说的已经跳在水里面,没到肚脐眼了,那么上半部分还有希望。你看这里讲到的“即便见佛,随化往生。初不遇善,后逢善故”,就这种地步还来得及。全是弥陀的愿力。
弥陀的愿力,怎么说都不会过分,因为他确实是称性而发的,法性不生不灭,周遍法界,怎么会过分?只能说不够,所以我们常讲到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还是就我们这儿的情形,挑出来四十八愿,说已经够了。为什么够了?
一方面,他们也就只能这么多已经信不了了,再多一条两条,再多百千万亿不可思议条,根本就没法信的,所以说就可以了。再一个说,为什么说够了呢?再多了,吃也吃不进去了,读也读不过来了。四十八愿,你说我们现在几个人能把四十八愿能背下来,有时候核心的三条愿都背不下来。
或者你比如说,国土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愿。像第十一愿,必至灭度,住正定聚愿。第十八愿核心眼目,十九,二十,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等等这些。那么这些内容,我们能记住几条,你能全身心地靠上去,这就是功夫。你不要以为说,只有禅定才是功夫,信愿也是功夫。
好,我们再往下看。十八页的第三段。 “下下者,此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以恶业故,定堕地狱,多劫无穷。”这已经就是说,你现在再就不要想其他的路,堕地狱已经堕定了,而且已经至少五千劫出不来,五千大劫,最低水准。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教称阿弥陀佛,劝令往生。此人依教称佛,乘念即生。此人若不遇善,必定下沉;由终遇善,金莲来迎。”大家发现了一个奥妙没有?你看,“此人依教称佛”,“此人闻已,即便见佛”,前面这讲到说,“教令称佛一声,尔时阿弥陀佛即遣化佛菩萨来迎此人,即得往生。”
总汇到一起,看这个此人,所有的这些恶业众生,都把他们当作此人,他们有一个共性是什么呢?就是随顺善知识教诲,不生逆反心。
为什么要有信愿,信愿还是为了摆平我们的逆反心。逆反心和随顺心在这个时候,要么就是背尘合觉,就是随顺心,背了你的六尘,造业虚妄境界,合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这个觉功德海。反之就是背觉合尘,那就是背了我们本有的自性清净,一念翻回到六道轮回,而且轮回已经混到地狱饿鬼畜生等着你了。
是一样的法,佛法一定是一样的,每一个法门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要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归元无二路是一样的,我告诉诸位,方便有多门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横向通不过来。横向的功夫不够,见解不明朗不究竟,那你没办法会通。
这种情况下只能够说,照着哪个走,就老老实实照着哪个走就行了。只要你走到一定的时候,那么走过的路,跟他法门会通一下,全是一样的,没有两样。
所以后面讲到说,“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你看,这是善导大师总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其他的法师,来把他要求,要么是大乘圣人,要么是声闻圣人,要么是大乘始善凡夫的差别说文,认为他们完全没有体察到佛的本意,没有体察到佛的本意。
为什么呢?你看,从缘起正因来讲,佛的本意是什么?从缘起的正因上来讲就是为凡夫。“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像法,特别是末法的凡夫。所以说缘起的正因,就是为了凡夫而说的这个法。
那么缘起佛的本怀是什么呢?是为末世众生,恶世众生说的法,为恶人说的法。所以,这里讲到“但以遇缘有异”,遇缘有异,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广大,是为了摄一切众生。“致令九品差别”,虽然九品差别,全体都收在弥陀愿力接引摄受中,成功高效,没有问题的。
所以,诸位法师们对于《观经》的注解,特别是我们在座的法师们,你们以后去学修的时候,你比如说看到这些,这是当时的,看一下当时的著作,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大德,全部都是一致的认为。
只有善导大师一个人力挽狂澜,其他的都是看样学样,都是说是应该就是这样子的,一唱百唱,一唱百和,都是,好像法师们也跟集体人云亦云,无意识一样,一个这么说了,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你说,住持法道有多凶险。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更不敢,我特别提倡法师们千万莫随自意而宣法。最保本最保本的,就是依样画葫芦。看上去很死板,实际上最保本。
你看他们这法师们就依自意而作,就觉得靠着自己的这种判断方法,和自己所能达到的境界,一系列的判法,实际上把生净土的机会,好多人给阻隔掉了,好多人给阻隔掉了。所以善导大师说,《观经》所说的用意,总的针对佛灭后的浊世的凡夫。
那么浊世的凡夫,有差别在哪里?确实有差别,要不然不会有三辈九品。那么九品的差别,不是差别在凡夫上,而是差别在哪里?大家看,“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就是遇到大根器的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是遇到小根器的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是遇到恶业充满的凡夫。但是不管是大根器,小根器,乃至恶业充满,全部都是凡夫。大小善恶有差别,但是皆是凡夫,无二无别,就是为了凡夫。
我们要对照自己,你要想到说,净土法门就是给我们自己设置的,量身定做。我们现在有个词,量身定做。哎呀,不修行了还不知道,越修行越知道自己修不了。这不是灭自己威风,或者好像给大家断灭善根一样。真的是这样,越修行越知道自己修不了,越往高境界走,越修得好了,你才能越认识到自己真的修不了,凭自力。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了生脱死嘛,这辈子要了却呀,你说反正修多少算多少,随缘随份,那倒也就罢了。如果你这辈子要了却,要有这个见解,全都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功德。往生净土就这个套路,全借阿弥陀佛愿力的功德,临终的时候,回心向善,然后成功地往生。
先说往生,往生了再说,到了极乐世界莲花开了以后,才开始发心才修。你这里就把它叫做大乘始学凡夫,哪里有吗。所以你看,“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害处很大。
“今以一一出文显证,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你看,为什么我法师就要在上面说了这么几个回合几个段落呢?我也不是为了说要把别人说住。为了什么呢?为了让现这个时代的善恶凡夫,都能够入弥陀愿海,入往生法门,入这个极乐法界,为了度人,为了出离苦海,“生信无疑”。
大家看,我们常说的断疑生信,断疑生信。那如果没有疑了,疑彻底断掉了,那么信才决定性地生起来,才能够叫算入信位了,入信位了。信究竟了才能够疑情没有嘛,“乘佛愿力,悉得生也”。
所以,从善导大师的见解看,虽然说九品,我们说的《观经四帖疏》好像是在解释,或者是辩论这个九品往生的根性到底是些什么人。实际上大家要知道,他总的是为了彰显这一部《观无量寿经》,就是为了佛灭度后五浊恶世的凡夫众生,瞅准他们所说所设的。
想起那会儿昙鸾法师到处去找这个不死的仙方,结果菩提流支三藏给了他一部《观无量寿经》。我们现在因为在五堂功课里边,念《弥陀经》念得太多,觉得最熟。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观经》是最受欢迎的,最受欢迎的。
好,我们再来看第十九页的内容,这到了第四个版块,就是“出文显证者”。什么意思呢?你说了半天,你不能空口无凭呀。我们来佛法的思辨中,你得有圣言量来作证。为什么皆对凡夫?那我们凡夫人的特色是什么呢?我们的思惟都是以自己的有局限的这个意识分别来进行。
佛说的才是究竟圆满的圣言教证,我们常说到,你有没有教证。我们也常说现量、比量、圣言量,就是我们在讨论佛法,说判断是非的时候,哪个是哪个非,你要搞清楚,一定要有佛经所依,才是最终的靠山,最大的靠山和最根本的靠山,最靠得上的靠山。
所以这里,善导大师只不过因为他已经窥破这个时节因缘了,他已经掌握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和众生的真实情况,所以在这里才这么跟他辩解的,但是他并没有违背佛的真理。
我们来看,“问曰:上来返对之义,云何得知世尊定为凡夫,不为圣人者?”说你凭什么这么说?说佛当时说这个法锁定的是凡夫。“未审直以人情准义,为当亦有圣教来证?”你看,人家就提出来了,是你的思想呢?还是佛这么说的?
“答曰:众生垢重”,这是我们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的烦恼诟病呀,在我们的身心世界中,已经占得这个比量大得,就像我们在垃圾堆里面待久了,都不觉得脏了,垢重嘛。
“智慧浅近”,就是往往有一点点相似胜解,就开始自以为是。然后这个浅,什么叫近呢?你根本就没有能力深广地去,比如说,佛说他得善观缘起呀,他得明了因果呀,他得在这个因缘法上见这个毕竟空性呀。这对于我们来讲,就是已经完全就是不可企及的事情。我们真的是现在有一点相似胜解,有一点道心就不错了,现在。
那讲到“圣意弘深,岂宁自辄”,就是你对于佛的本怀呀、佛的密意呀,你能知道多少呢?法师们常如果亲近天台教法,里面就讲到,像《法华经》里面,说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为实施权,说义在于实。开权显实,又说义在于权。义在于权实之间,他是各有所用的呀。
说白了,就是佛讲法,他是妙到什么地步,就是埋伏笔,预授记,无有一法他不知不见。该在这里怎么巧妙地转个弯儿,该在那里怎么设个局,然后就跟整个这个一系列,就是你到了这儿,你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就给你预设在那里。预设在那儿,很可能是一个虚晃一枪的局,然后又给你后面摆平了一条路,是个真实的妙庄严路。
你有时候就认不出这个局,也不敢上这个路,你搞不清楚,在这儿懵懵懂懂的。这都是叫做“圣意弘深”,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用意在哪里。深法作广法,略法,权法,你能知道他这个时候,佛意是怎样的?所以,佛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不敢自己杜撰主意,“岂宁自辄”。
 “今者一一悉取佛说以为明证”,就是善导大师说,我是有经典教证的,不是我在这儿平白无故地说的。那我们也看一下,这个会给我们生一些欢喜心,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说,那这不是就说我就是凡夫呀,佛字字句句,隔一段法,隔一段话就开始讲说,我这就是为凡夫说。
凡夫这个概念呀,说实在的,身为凡夫有时候还不知道凡夫是个什么样。诸位,我们都是凡夫,你知道凡夫的特色吗?我们反观过凡夫的特色没有?我们都不知道凡夫的特色,本身就说明我们就是凡夫,就是一大特色,没有反观的能力,一味心向外求的。
我遇到一个同修,他原来修行精进,后边出去云游去了,把字号就改了,叫什么,可凡,可怜的凡夫。生命的范围,就在轮回的范围内。生命的体现形式嘛,就不断地重复生死。生命的质量呀,就是生老病死。天天在这儿演绎,就是演这些,一出又一出。那生命的属性就是烦恼、习气、我执、无明嘛。
实际上我们常讲到的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那我们在世间呢,好像用到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执嘛。那所有我们生命的动力,都用做去造业、感果,没有智慧,所以叫可怜的凡夫,可怜的凡夫。
但是,正因为凡夫可怜,佛才为凡夫开小灶,针对凡夫的情状,特说往生一法。大家来看经典里面的教证,善导大师就是不说则已,一说就给他列了十条。我们稍微把这个跟诸位贯解一下,大家来看。
第一、如《观经》云,佛告韦提:“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者,是其一证也。
这段话呀,就在开篇,当时这个韦提希向白佛,就是让佛怎么样呢,给他说,她不想在这个世间待了嘛,她想到无忧恼处嘛,所以就给佛说,你能不能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我当去极乐世界。佛就告韦提希,说:“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就给韦提希说,你不要以为说,我们后来《弥陀经》里边说,说有十万亿国土,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些无明见思烦恼呀,有十万亿重叠障碍。
所以,在《观经》里面就讲“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因为《观经》的核心法义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你看,他这里的核心论证点就是,“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就给这类人说的,是给凡夫说的。再往下看。
二言“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者,是其二证也。
那这第二段,还是佛告韦提希说,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什么呢,“为烦恼贼所害者”,我们刚才讲的,这是凡夫的典型状态,为烦恼贼所害者。圣人是能看得住贼的呀,我们现在看不住贼嘛,你看不住贼,把他认做是自己的一家子了,那他就在你们家里,想偷什么偷什么,想拿什么就拿走了。
你看得紧紧的,知道他是贼,虽然他在我们家里,什么都动不了,因为你有觉嘛。所以觉与不觉,有没有般若观照,有没有般若,就是凡夫和圣人的分水岭。所以为烦恼贼所害,这是二证。
三言“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者,是其三证也。
第三段,大家看到了,“及未来世一切众生”,就是说的凡夫,凡夫就是众生嘛,众缘所生呀,众业所生呀,所以叫众生。
四言“韦提白佛:我今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极乐世界”者,是其四证也。
你看这里,不管是韦提希她发问的态度,锁定的针对的人群,都是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这又是一个,五苦所逼,浊恶不善,凡夫的典型,凡夫的典型的遭遇呀,我们,这是第四证。
“五如日观初云”,这是已经讲到十六观的第一观,就是落日观,“日观初云‘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专念’已下,乃至‘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见日’已来者,是其五证也。”你看,就说一切众生呀,生到你们这个世界的人呀,只要他有眼睛,他都见过太阳,因为让观这个落日嘛。
所以这句话就表达说,一切众生还是讲的自非生盲,就是六根具足,眼根具足的众生。《楞严经》里面讲到,我们的六根,实际上就是六结嘛,打了六个结,一根清净自性的本有心性,你把上面打了六个结,那一根绳子就成了六个结,好像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在各干各的,实际上是一念心性。
在《楞严经》里面讲到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幻相中觉得有个六根门头,去缘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缘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呢?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起来的时候呀,它是一个,一念无明起来就是有一股呼之欲出,想见分晓,要搞明白的一个妄想状态,这个妄想状态对外面的境界,它就跟一个是,追着走一样,大家有没有发现?你看我们每天的生活是不是一种追着走的感觉,早上一起来就觉得,等着说,待会儿起床,待会儿上班,待会儿吃午饭,待会儿午休,到了下午,晚上怎么怎么样,今晚七点半在这儿听法。
所有的这个劲都是追着走。追着追着这股劲呢,前面的六种外尘呀,就跟说,跑着跑着,一个人跑,一个人追,这个人前边跑着呢,他就朝六条路同时跑了,本来是一伙,他就分开六个人,各走各的跑了。那你追的这个团队,也得什么呀,派六个人,各追各追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色声香味触就是这么出现的。
一旦这个无明一念起来,出现这个,就是凡夫的典型常态。所以这讲到的说,“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见日已来”,就是指的他有眼根,包括鼻舌身意,这是其五证也,还是为凡夫说的。
六如地观中说言“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者,是其六证也。
这里这个核心,怎么证明是凡夫呢,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是列举善导大师,给别人确认,说佛就讲这部经典是为凡夫说的。你看这里又找到凡夫的证据了,“欲脱苦者”,那就说明是具足苦者嘛。我们的身苦就是生老死、病老死,我们的心苦就是贪嗔痴,我们还有一个后苦,什么叫后苦,就是三途,有可能将来要入到三途,这都是苦。那欲脱苦者,这不就是凡夫吗,其六证也。
“七如华座观中说言‘韦提白佛:我因佛力,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者”。你看,步步为营,就是锁定给凡夫说。未来众生,说我现在已经因为佛的加被,见到西方三圣,那将来的众生怎么观怎么见呢?未来众生,“是其七证也”。
八次下答请中说言 “佛告韦提: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者,是其八证也。
你看善导大师的这种智慧啊,不说则已,一说的话还怕找不着证据,我给你把所有经典里面,面面俱到地给他,心细到这样的地步。这里边,你看“佛告韦提:欲观彼佛者”,哪一句是凡夫的证据呢?“当起想念”。
那《地藏经》里面讲到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句话我们都记得简直是顺口就来了。当起想念者,他就是会启动第六意识嘛,有第六意识就是凡夫嘛,分别心嘛,执着念嘛。所以说,“是其八证也”。
九如像观中说言“佛告韦提,诸佛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者,是其九证也。
你看,前面都是以凡夫的层面来论证都是凡夫,这个是立足于佛的立场,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还是有起心动念。你既然有起心动念,缘九法界的法,六凡,六道轮回法,三圣:声闻、缘觉和菩萨,那你就不如缘佛的功德。所以这里讲到的,“是故汝等心想佛时”,就是让我们的凡夫心,不要理会九法界的其他法界,直趣佛的大平等功德,乃至六字洪名,“心想佛时”。那反证过来,不是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凡夫嘛,一切众生心想嘛,“是其九证也”。
十如九品之中一一说言“为诸众生”者,是其十证也。
这是正举,前面的九个还都是旁说。这一句话为什么说是正举呢?大家看,在九品,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九品,善导大师的意思是,都是为了凡夫。那些人不是说有圣人嘛,罗汉嘛。那么在这里面,一一说为众生者,是十证也,里面都是这样。
在上品上生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在中品上生里面讲到说,“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中品中生里面讲到,“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下品上生里面说,“或有众生,作众恶业”。全部里面,都是讲的众生,众生即凡夫嘛。所以这十句圣言呀,排山倒海,你不是让我说吗,那我就告诉诸位,佛在经典里面,处处不断地在强调为了凡夫。
释迦牟尼佛到这个时代来示现,人寿百岁的时候说法呀,你看他为什么在五时八教里面,最后善导大师才可以拈出来说,之所以释迦牟尼佛来,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就是为了这个事,我们都看不出来。
所以说“上来虽有十句不同”,这十句金口圣言,就是证什么呀,“证明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以斯文证,岂是谬哉。”但为常没众生呀。那诸位想想,常没众生可真的说到点上了。你不要以为说,常没众生,那得肯定得经过几世轮回,或者几劫轮回,对吧,好不容易当了一次人,下堕地狱,堕了多少次,饿鬼做了多少次,这个场景才叫常没众生。
诸位,我们现在现场,你感受一下,这一辈子我们就叫常没众生。为什么?打个比方,刚刚开始学佛,说我初一十五要吃素,一年三个月我要吃素,吃着吃着就吃不了了,没下去了。或者说信誓旦旦地受了五戒,一讲我常接到这种信息,把哪一条给舍了,为什么?到跟前弄不住了。
还有说到,每天有功课的,那我们自己也是,真的一塌糊涂,丢帮跌底。一开始,说发愿每天要念多少数量,然后这段时间我要念多少部《普门品》、《地藏经》,念着念着,就凑不够数了,连凑数,散心凑数都凑不够了。
又来问我说,哎呀,如果我不念这个了,改念其他的行不行?如果我今年,我事业忙,或者有做事情,突然间不方便了,我明年凑起来行不行?就这个,都来了,这也叫常没。包括我们,这会儿心地功夫还可以,正念朗然,过一会儿又糊涂得一塌糊涂,一点儿正念都没有,这也叫做常没。
时时刻刻你都能体会到这个常没。所以救急偏度,偏度的就是常没众生。由此证明,跟大小圣人没有关系。
那这是可以说是,整个这一大问题里边,我们在讲和会经论相违的时候呢,从第六个问题里面,第一个到第四个问题,大概说的就这些内容。
诸位,我们读诵了悟经典,你看善导大师能把经典发挥到这样的一种究竟,前所未有。我们来读诵了悟经典呀,大家也其实要到位。为什么佛的经典称之为契经呢?契,契合的契,我们常说契机契理,契入就是让你一定要契到这个正解,用到这个正用上,你不要把它弄歪了。就跟我们常说,家具不是叫钉和铆吗,对吧,你一定要把钉和铆要把它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用对。经典叫契经。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真的要了解一下,比如佛说这部经典的背景,好多大德祖师已经给我们判教判的,判教是什么意思,就是组织说明嘛,他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典?他所对的根机是怎样?他所显的用意是什么,他是显意呢?还是密意?你要知道,有时候是声东击西,有的时候是隐显不定,有时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各种各样的说法,这才叫佛的圣意弘深,前面不是讲过这么一句。
那你,我们能不能善解佛意。纵然我们不能善解佛意,但是我们一定要听法王子说,知道吧,就是有善解佛意的法王子呀。那么,如果在佛在世的时候,那看,文殊师利法王子。我们学一个法门,那一定是这个法门,大家所公认的法王子,他才叫佛的智臣,智慧的智,大臣的臣,佛是法王嘛,那这些大祖师爷们就叫智臣,心有灵犀,他跟佛是心有灵犀的,师徒天然关联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呀,你比如说就善导大师,跟这些大法师们的这个法义思辨中,我们也要明白一些道理,客观一些。为什么?你比如说,我们常讲到佛法里面讲到解第一义,什么叫做真正的解第一义呢?难道第一义就是你,突然就是说,哎呀,我就知道了真如实相,所有的大乘经典都是以真如实相为体,就执着这个真如实相,咬定这个真如实相。什么叫做真如实相?
诸位要知道,就算证到开悟,明心见性了,悟入真如实相的这个,还不算已经悟全了,知道吧。他不仅仅要悟入真如实相,还要知道他的循业发挥在哪里,这才叫契机契理。你不能说你光契佛的法,契理了,但是你给这个人说,你要知道该给他怎么讲,用什么方法讲,讲什么样的次第,说到哪儿就不能说了。
但是还有一些时候,一定要说到哪儿,不说到这儿他就不行,那我们能知道吗?所以一定要知道他循业发挥到哪里,适合在哪儿,如何得度,量身设局,这样才能叫跟佛同一鼻孔出气。我们有没有这个功德?不入圣位,没有这个功德,入圣位还要看你入什么圣位。
第二个我们也要善解佛的偏赞立场,什么叫偏赞立场呢?就是比如说,存心推出的这个法、这个经典,那么他重点弘扬。虽然我们并没有扬此抑彼之心,就是在上面见这个好,那个不好,刚才讲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一定要成就它要脱颖而出呀。
你重在推它,那就有个主打呀,就像我们说歌星去出专辑一样,他有一首主打歌,对不对,你能说这个歌星唱这首唱得好,唱其他的都唱得不好吗?但是你一定要说,就是这首好,这首流传得广,大家都听得舒服。那么我们所有的都是要为这一门服务,把这一门运化一生,成就这一门,来设这个局,叫偏赞立场。
第三点,我们还要有取舍抉择,怎么样取舍抉择呢?要保留总持法门。为什么法门有广大、有高深,它特色是不一样的。那么如果都是同一个,你在选择保留的时候呀,你一定要选择保留三根普被的净土。为什么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么其他就有可能我们会冷却,或者牺牲一些,不是全部都能行,或者少数才能行的人去修的法门,因为这个保留的这个,他来讲,不会浪费了能修那些法门人的根性。
他修那个可以,修净土也行,不屈才的。但是因为有些法门是,那些人能修,少数人能修,多数人修不了,那一定要保留总持法门,能听明白吧?这就叫总持法门。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到说唱歌一样,你一定要保留大家都能够学会唱的,现在不是让你一个人表演,不是让佛一个人表演,是让大家都会唱,那必然要选朗朗上口的,流行度高的,脍炙人口的。你让他那个什么美声唱法,啊咦呀呀地唱,那有的根本没这个气力,唱不出来,你怎么唱呢?所以在这个上面,就是高难度交给专业的去唱,佛菩萨们去唱,我们,就唱这个净土,这也是一个态度。
所以讲下来,真得有时候说ABCD,一一逐一分析,我们才能够,虽然善导大师善解佛意,我们也要善解祖意。现在善导大师就是我们跟佛之间的一个对接联通嘛。
好,那我们下一讲的话,就是要讲到更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容易给研究教理的人带来困扰和误区。
今天的时间,先到此为止,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恩随喜诸位。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13]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2  更:2021-08-18 17:04:1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