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第25页] |
作者:实梦zs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7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在这平淡的日子中,媚娘更接触了不少宫中的宦官和宫女。与嫔妾不同,她们并不会过多的嫉妒媚娘所受的略多一些的宠爱,虽然一开始她们也会对媚娘不屑或者嫉妒,但是她们和媚娘并没有实质的冲突,她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 虽然宫女和宦官一开始对媚娘有些抵触,但是当媚娘常常和蔼的跟她们打招呼,将自己得到的赏赐分一些给她们后,无论是女官还是宦官,都对媚娘有些改观了。 她们见到媚娘不再是毫无表情的应付的行礼,而往往会停下来和媚娘说两句话,告诉媚娘一些趣事。吃饭的时候,歇班休息的时候,她们也会来媚娘房中谈谈天,说说话。 宫女和宦官,其实身份到底比嫔妾要低一些,这些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这些人为了自己的自尊,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会对失宠的低等嫔妾态度恶劣,通过压迫她们来得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而媚娘和那些人不同,一方面,她并没有完全失宠,还时而得到皇上的召幸;另一方面,她的出身比这些宫女和宦官都要高贵,而且有些不菲的文学才华,这些才华让女官和宦官佩服;第三,媚娘是真心和她们做朋友,并没有居高临下的俯瞰着她们,歧视着她们,因此,她们会将自己的乐事、苦事、心事、隐私毫无保留的告诉媚娘,从而得到媚娘的指点和分享。 “媚娘,这玉钗的成色真是不错啊,晶莹剔透,无一杂色,雕花也如此细腻传神,到底是内库赏赐侍寝妃嫔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啊!”丁尚寝在媚娘的屋内一边仔细的打量着一支玉钗,一边对媚娘大发着感概。 “丁姐姐喜欢就拿了去吧!”在一旁书案前写着字的媚娘看了一眼丁尚寝手中的玉钗,大方的说道。她和她的父亲一样,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并不吝惜财物的,这些珠宝虽然是美仑美奂,但是在媚娘眼中根本不算什么。 丁尚寝是负责掌叙燕寝进御次序的人,是常年在皇帝身边的女官,是媚娘要巴结示好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她又何吝一只刚刚赏赐下来的玉钗呢!只要皇上继续召幸她,这些东西就会继续有,务须吝惜。 “这怎么好意思呢!这可是皇上临幸你后的赏赐,我怎么好要呢!”丁尚寝口中谦逊着,但是目光却还在玉钗上没有移开,舍不得将玉钗放入妆奁盒中。 媚娘见此情景,放下手中的笔,走到丁尚寝身边,从她手中拿过那玉钗,轻轻插在了丁尚寝发髻之上,然后找来一面铜镜,给丁尚寝照看,口中说道:“瞧,姐姐的气质多配这玉钗啊!要我说啊,这玉钗在我这里是浪费了,在姐姐头上才能彰显出玉钗的美来,姐姐的面容也益发衬托的娇艳了。” |
附录:相关人物背景,全部按正史记录或推测,不戏说!是对正文的补充以及评论。 2.冤冤相报女皇了:武则天的出身、童年生活、与亲人的关系对她后来对亲人态度的影响。(接上) 当时杨氏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长女刚死不久,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又死了,心中的痛自不必说。她此时若没有老糊涂,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话,心中应该明白这事情是女儿所为,但是也毫无办法,只能也说是武氏的几个侄儿所为。为了给母亲纾缓心结,武则天让人带出当年欺负母亲最甚的善氏,让人当着杨氏的面鞭笞她,最后肉尽见骨而死。 又数年,杨氏过世,武则天立即杀死对自己怨恨跟自己作对的贺兰敏之。这样一来,她母亲所生的子孙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就没人了,考虑到无人承继父亲武士彟的爵位,于是把大哥的长子叫了回来。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武承嗣早已学乖,无比前辈,比任何人都听话。武则天向来不重视人的气节,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大悦,很快就给予高官。接着,武氏族人接连回来,造成了武氏一族在朝堂的兴旺。 虽然这些人跟武则天其实有杀父杀母之仇,本应不共戴天,但是他们早已忘怀,因此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他们不可能报复而只能仰视讨好的对象,就如同上官婉儿一样。这样说来,若不是武则天顾念亲情,对姐姐和外甥女好,她们又哪里有接近皇帝企图报复的机会和心思呢!不过这种行为导致了一个后果,这些人全部没有气节,只会跟着权势走。当武则天年老衰弱之时,神龙革命之后,无论是武氏族人,还是上官婉儿,都背弃了女皇,继续经营自己的新生活。当然,这些人在玄宗朝,都是被诛杀的命运。 不过,客观来说,武则天童年遭受虐待其实也不全是她兄长和堂兄们的责任。对于她的兄长们来说,因为为生母不平,心中也很愤懑难堪。造就这一切的更与当时的封建制度有关。若是人人平等,不以身世论贵贱,武士彟就不会认为发妻身份低微,看重杨氏。若是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天赋人权,那么元爽、元庆兄弟就没有机会利用一家之主的身份折磨虐待继母和妹妹,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怨恨。既然人世间是如此的不公平,那么武则天历尽艰辛当了皇后之后也不用客气,既然权力是为有势力的人所用,她好不容易操控权柄,自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了。 当然,虽然武则天是个极端聪明、洞明世事的女人,在她刚当皇后的时期应该还不会了解是男尊女卑的这种制度才让她经受了这么多磨难,产生这么多痛苦,她自然有着她的时代局限性。在几十年后,武周革命之前,她才发现封建礼教就如同毒蛇一般的缠绕住她,几乎将她勒死。这个时候,她从心理上无比厌恶儒教,当然,因为李唐王室信奉道教,她也不可能推崇道教,而讲究众生平等的佛教更合她的口味,于是她在全国推崇佛教,自称是菩萨下凡,最终登上帝位。 也正因为这条道路太过艰难,太过血腥,她知道太平公主如果当女皇会有多么的艰难。她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但是没有改变那种不平等制度甚至一种深入人心的思想的能力。她知道她的女儿从小在万般呵护下长大,虽然起点很高(公主身份比武则天那暴发户女儿身份高很多),但是没有受过磨难,如果让她当皇太女,就等于将她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旦控制不了局势,就将万劫不复。 女皇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太平公主始终不明白,最终在跟李隆基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落得被赐死的下场,太平的四个儿子有三个也被杀。女皇的媳妇韦后和孙女安乐公主也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只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其实在古代,欧洲的女王比比皆是,她们或者是以公主身份继位,或者是前任国王妻子的身份。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本是德国的落魄贵族,大约有王室血统,所以被称为德国公主,后来嫁给俄国沙皇,最后成为女皇。连我们一样认为封建保守的古代朝鲜(高句丽)、日本,也有不少公主成为女皇(王)的先例。当年英军占领香港,给香港岛中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女王大道,为的是纪念他们国家当政的女王,但是那时中国人根本没有女王,觉得不可理解,于是翻译成皇后大道,皇后和女王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能说武则天登基时候造成的血腥杀戮是正确的,但是凡事有因才有果,很多事情都是时代的悲哀。 (本条完) |
@园田梦人 2012-05-04 17:02:07 大约是因为姐姐和外甥女的背叛,让武则天更加不相信亲情,看到见低就踩见高就拜的堂兄们的丑恶嘴脸,她迁怒于还没死的大哥元爽,将他再次贬谪到更远的地方,断绝他的一切希望。元爽不久也病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恨都有根源。 欣赏好文,支持! ----------------------------- 真是我意,欢迎评论! |
附录:相关人物背景,全部按正史记录或推测,不戏说!是对正文的补充以及评论。 2.冤冤相报女皇了:武则天的出身、童年生活、与亲人的关系对她后来对亲人态度的影响。 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出身于并州文水的贫穷农家,本是贫穷的农民。当时隋末风云变幻之际,木材需要很大,他开始从事搬运木材的工作,接着贩卖木材,存了一些钱之后购买了一片山林,成了一个小小的暴发户。接着,他使用钱财疏通,买了个小官来做,因为善于逢迎,巴结上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最后成为李渊开国的从龙之臣,自己也官至工部尚书,后拜利州都督。 那是一个特别讲究门阀的年代,武士彟曾是农民,后来又是被人歧视的商人,虽然官至三四品,但是地位也不稳固,同时在同僚中也并不被人看重。 武士彟的发妻相里氏记载不多,可能是文水的普通农家女儿出身,也可能是当地门第不高的胡人之后,总之地位很低。她为武士彟生了四个儿子,但是这些年来,武士彟一心用在如何向上爬上,对于家里根本不闻不问,四个儿子病死了两个,后来妻子也病死了,武士彟都没有回去看望,这一行为反而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赞赏,其实现在看来,根本是薄情寡义的行为。 武士彟有了一定的官职,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就把眼光放在娶一房好的妻室上,希望这妻子能提高他的门楣,更给他生几个血统高贵的儿子。当时李渊为帝,武士彟善于巴结,也很得李渊的宠爱,因此,李渊亲自为武士彟选择续弦人选,并且作为武士彟的婚主,使武士彟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隋朝杨氏宗室女、隋观王杨雄的侄女杨氏。这说明当时武士彟是非常受皇帝的宠爱的。 当时隋朝虽灭,但是血统依旧高贵,李渊跟隋炀帝本来就是表兄弟,弘农杨氏在当时本就是数一数二的贵族,这门亲事对于武士彟来说,自然算是高攀了。 因为李世民后来通过政变谋取皇位,成为太宗皇帝,而他确实又有不少军功,因此很多人以为李渊一直都不过是个傀儡皇帝,事实上并非如此。李渊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他当皇帝九年,虽然曾对突厥低头,但是在国内绝对是个一言九鼎集军国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因此这个时候武士彟作为天子宠臣到了他人生的全盛时期。 现在来介绍一下,武则天的生母,这位杨氏夫人的情况。根据史书记载以及传世碑文,在当时那个十一到十八岁就出嫁的年纪,这位杨氏嫁给武士彟的时候已经四十六岁了,而武士彟四十八岁。史书说杨氏是因为孝顺,诚心礼佛,所以一直未嫁,这让对当时社会环境有一定了解的人感到很奇怪,觉得这是遮掩某些事实真相的说法。有史家认为,这位杨氏可能曾经出嫁过,但是丈夫在战乱中死去,而这位先夫是个需要忌讳的人物,因此这样描绘。也有可能,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杨氏找不到合适的郎君,因此一直蹉跎下去,只到嫁给武士彟。 在古代,这两位的年纪已经算是老年了,杨氏更是毋庸置疑的高龄产妇。这样的情况,二人竟然还连续生下了三个孩子,真是让人惊诧,只是可惜,三个孩子都是女儿,这实在让夫妇二人都很失望。 这样平静的过了五六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史书上说李世民对父亲是很孝顺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李渊在位的时候立建成为太子,建成和元吉又笼络李渊的妃嫔尹、张二人,导致李渊对李世民并不公正,最终李世民要通过政变来夺位,并且逼迫父亲杀死李渊的十个孙子,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退位。由此可知,父子二人的关系并不太好。李世民继位之后,再找父亲出来宴乐,演的多是歌颂自己的《秦王破阵乐》,曾为大唐天子的李渊心中的想法可想而知。若不是长孙皇后贤惠,李世民又讲究名声,李渊的待遇可能更差。 既然如此,武士彟在贞观朝就不可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只是因为他当时是外职,也没涉入皇子之间的内部斗争,因此也未受贬抑,但是风头不如从前了。这样过了四五年,在武则天十一岁的时候,武士彟过世。 当时武士彟的两个儿子元爽、元庆年纪已经很大了,在京城任小官。他们有着官二代、富二代纨绔子弟的所有恶行,不学无术,妄自尊大。当时的世家子弟都很注重教育,因此虽然家世辉煌,但是后代中也很多谦谦君子,在这一点上,元爽、元庆远远不如不说,更没有父亲那种精明和善于钻营的能力,就是两个二百五。这一点从后来武则天为皇后时给他们加官他们所说的话可以看出。 杨氏不是文水人,在武士彟过世之后应该不可能去那里的乡下居住,应该会到长安城中武士彟的官邸居住。因为杨氏没有儿子,武士彟死后,他的长子就成为一家之主,元爽他们兄弟一来跟杨氏身份差异很大,因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他们不可能喜欢杨氏;二来他们想到自己的母亲为父亲辛劳一生,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死了都得不到父亲的看望拜祭,而这位杨氏继母一来就可以享受所有荣华富贵,心中自然不平。 现在,机会来了,本来就很讨厌杨氏母女的元庆、元爽兄弟,又是没有什么文化修养只凭自己喜好的两个人,自然会想尽办法虐待杨氏母女。若不是杨氏的娘家身份显赫,杨氏出嫁的时候婚主是桂阳公主,杨氏的境遇可能会更凄惨。 当时,流行大家庭住在一起。武士彟在乡下有三个穷哥哥,这个死后他们都已经死了,但是他们的子孙还在世,这些人就是武则天的堂哥。他们自然不愿意留在穷乡避壤里,都住到了武士彟的国公府邸中,他们自然跟元爽、元庆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气相求,欺负杨氏。其中有一个堂兄怀亮的寡妻善氏欺负杨氏特别厉害。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了三年,武则天不可能不对这些虽有血缘关系但是连外人都不如的兄长们恨之入骨。她进宫之后,在太宗后宫十几年默默无闻,姐姐和妹妹也都出嫁,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忍受这种屈辱痛苦,她不可能觉得不难受。武则天虽然不是才高八斗的才女,但是在眼界和学识方面也绝对超过这些无知粗鄙的兄长嫂子们,心中对他们除了憎恨应该也只有蔑视了。 入宫之后,很可能是对这些兄长的痛恨,还有对母亲的同情,支撑武则天渡过了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也有可能她身体中一直都流淌着父亲那种善于经营的血液,才能够如父亲一般把握时机改变命运。 二十多年之后,武则天历经一切艰辛,成为皇后,高宗李治照例给爱妻的兄长加封了官位,这兄弟俩按照当时的礼节宴请嫡母杨氏吃饭。席间,杨氏得意的问,你们今天也有靠我女儿的时候了吧!没想到这俩不知道看形势的家伙竟然说,我们的父亲是开国功臣,我们有这样的封荫也是应该的。他们二人也不想想,如果有封荫,为何早不封晚不封,偏偏在父亲死了二十多年之后武则天立为皇后之时突然封呢?又或者他们心中明白这个原因,只是骄横惯了,死都不愿意对杨氏低头,于是如此说。 兄弟二人这话把杨氏气的够呛,她进入皇宫立即将这事如实告诉女儿,武则天大怒,本来过了二十多年,她打败了无数敌手,经过这些痛苦,才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皇后之位。当年的仇恨因为时间已经冲淡了不少,加上到底是血缘至亲,武则天在朝中不稳,本来也需要人帮助,若是此二人这时聪明点,低头服软,武则天也没必要报复他们。可是他们如此愚蠢,遇事颇有决断的武则天立即上书高宗,请求皇帝不要亲近自己的兄长,将他二人放到边远地区为官。高宗一听这话,顿时感觉武则天又生母长孙皇后的风范,压制外戚,自然很是高兴,也就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将二人放逐到岭南不毛之地当刺史。武则天这一举动简直是一石二鸟,既抱了当年之仇,又为自己赢得了名声,朝中异己想要打击她也少了一个借口。 元庆到达任职之地立即病死,元爽在几年后因为魏国夫人贺兰氏之死被高宗和武则天迁怒,又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不久就死了。他们二人都已有不少于三个儿子,但是因为当地条件不好,也都相继病死,二人都只剩下一个儿子在贺兰敏之被杀后活着回到长安,就是后来的武承嗣和武三思。这时候这二人经过长期的痛苦磨难,可变的乖觉的狠,因此也享受了不少荣华富贵。 武则天无论对朋友也好,对敌人也好,对亲人也好,向来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有史料说武则天贬谪两个哥哥是因为记恨当年的仇恨,所以有意为之,但是这些评论都说漏了一条,元爽、元庆两人的结果,其实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武则天在封后之时还那么记仇,真的想要害死哥哥,无须让他们先升官,然后再外贬,可以直接贬走。当时在和长孙无忌的斗争中,武则天已经很大程度的接触到了高宗的权柄,如果武则天不点头,二人不会被升官。可见武则天本来还是持观望态度,尚在犹豫之中,结果见到二人如此不知好歹,才有这种行为。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深感自己出身不够高贵,于是重修氏族制。人分三六九等,其实是从晋朝指定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的,南北朝时期以至后来的隋唐都很讲究门阀世袭。在隋朝以前,那时候人做官只看家世,若生为贱民,则一辈子无出头之日,无论学识能力如何。这应该也是晋朝和南北朝时期一直动乱不安的一个原因,因为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古朝鲜后来把这个制度学了个完全,直到近代,也难怪那一千多年他们一直都积贫积弱,一直附庸中国。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让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只要有学问都可以有晋升的机会。虽然科举制度到近代有很多弊病,但是在当时确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政治制度,有其时代优越性。 武则天的敌人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是望族出身,武则天的母亲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那时候一般都是看父系的,杨氏的出身大约也不比王皇后和萧淑妃更高贵,武则天的心中肯定一直都有自卑,于是重修氏族制,将武氏列入贵姓之中。其实,一个时代要想好的发展,应该是人有功就赏,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成为贵族,而不是依靠出身门阀,这才是进步的表现。武士彟是唐朝建国的功臣,比起那些所谓世家对唐朝更有功劳。但是大约那时候认为世家子弟更知礼仪、更有教养,暴发户不知礼仪,没有气节,因此被歧视。 修了氏族志之后,武则天终于稍泄前愤。不过可笑的是,若干年后,太平公主出嫁,武则天竟然觉得薛绍的两个嫂子身份地位,不想女儿和田舍女当妯娌,幸好有臣子上奏,说这二女祖上也很显赫,武则天才打消了让薛绍两个哥哥休妻的心意。女皇到底也不能免俗啊,可见传统的力量有多大! 武则天为后之后,自然也忘不了受了好多苦楚的寡居的姐姐,给姐姐韩国夫人的封号,可是这个姐姐进宫之后竟然敢动自己的禁脔,敢跟皇帝私通,武则天想到自己在宫中苦熬二十多年,历经艰辛才有今天的结果,而且自己有好处从来也未忘家里人,这姐姐得了好处竟然还如此背叛自己,心中气愤可想而知。 其实在唐朝,贞洁观念并不如后来那样保守,唐朝公主嫁二夫三夫的比比皆是。韩国夫人若是耐不住闺中寂寞,完全可以找一个达官贵人再嫁,又或者找几个英俊潇洒的面首,武则天晚期就曾给自己面首寡居的母亲找了一个年轻英俊的官员当老公。韩国夫人住在宫外,要想找个男人简直是轻而易举。高宗李治虽然文质彬彬,但绝对不是容貌天下一流的人物。韩国夫人跟李治私通,很显然是艳羡妹妹的权势,想要自己更富贵更体面更有势力。韩国夫人已经是正一品了,这样还不满足,那就只有皇后之位才能让她称心如意了。 碍于母亲的面子,到底想到骨肉至亲,武则天第一次没动姐姐,只是让她不再进宫。又过了数年,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也长大了,这时武则天的怨恨也消了不少,韩国夫人再次进宫,竟然立即又跟李治搞到一起。这次,武则天再也无法容忍,于是韩国夫人就了无生息的消失的无影无踪。虽说后人都说武则天太过心狠手辣,但是武则天不是没给姐姐机会,这也只能是韩国夫人贪慕虚荣、不知天高地厚、咎由自取的结果。 其实武则天对她姐姐已经不错了,看那慈禧,抢了妹妹唯一的亲生儿子不说,妹妹一次跟她说话得罪了她,结果赐了一个秀女给妹夫当侧福晋,那秀女自恃有慈禧当后台,处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害她妹妹一生悲惨啊! 之后,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也跑去勾引姨父,李治这时身边并无其他女人,送上门的肥肉不吃白不吃。而且贺兰氏跟武则天是有杀母之仇的,武则天自然不能轻易放过她。在政治斗争中,稍一心软,一旦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了。武则天在宫中浸淫三十多年,看过多少腥风血雨的事件。唐太宗号一代明君,但是跟兄弟争权的时候,照样杀死同母所生的亲兄弟以及十个未成年的侄儿,她不过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又算的了什么! 借着一次堂兄们宴请皇后改善关系的家宴——看到元爽、元庆的结果,这些堂兄都吓坏了,又想升官,只有巴结武则天,匍匐在她脚底了——武则天毒杀了魏国夫人贺兰氏,嫁祸给几个堂兄,立即将举办家宴的几个堂兄拉出去砍头。按照当时法令,他们的妻子也立即官没为奴,丈夫已经死了的善氏也受到牵连,被没入宫中。 大约是因为姐姐和外甥女的背叛,让武则天更加不相信亲情,看到见低就踩见高就拜的堂兄们的丑恶嘴脸,她迁怒于还没死的大哥元爽,将他再次贬谪到更远的地方,断绝他的一切希望。元爽不久也病死了。 当时杨氏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长女刚死不久,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又死了,心中的痛自不必说。她此时若没有老糊涂,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话,心中应该明白这事情是女儿所为,但是也毫无办法,只能也说是武氏的几个侄儿所为。为了给母亲纾缓心结,武则天让人带出当年欺负母亲最甚的善氏,让人当着杨氏的面鞭笞她,最后肉尽见骨而死。 又数年,杨氏过世,武则天立即杀死对自己怨恨跟自己作对的贺兰敏之。这样一来,她母亲所生的子孙除了自己的孩子之外就没人了,考虑到无人承继父亲武士彟的爵位,于是把大哥的长子叫了回来。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武承嗣早已学乖,无比前辈,比任何人都听话。武则天向来不重视人的气节,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大悦,很快就给予高官。接着,武氏族人接连回来,造成了武氏一族在朝堂的兴旺。 虽然这些人跟武则天其实有杀父杀母之仇,本应不共戴天,但是他们早已忘怀,因此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他们不可能报复而只能仰视讨好的对象,就如同上官婉儿一样。这样说来,若不是武则天顾念亲情,对姐姐和外甥女好,她们又哪里有接近皇帝企图报复的机会和心思呢!不过这种行为导致了一个后果,这些人全部没有气节,只会跟着权势走。当武则天年老衰弱之时,神龙革命之后,无论是武氏族人,还是上官婉儿,都背弃了女皇,继续经营自己的新生活。当然,这些人在玄宗朝,都是被诛杀的命运。 不过,客观来说,武则天童年遭受虐待其实也不全是她兄长和堂兄们的责任。对于她的兄长们来说,因为为生母不平,心中也很愤懑难堪。造就这一切的更与当时的封建制度有关。若是人人平等,不以身世论贵贱,武士彟就不会认为发妻身份低微,看重杨氏。若是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天赋人权,那么元爽、元庆兄弟就没有机会利用一家之主的身份折磨虐待继母和妹妹,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怨恨。既然人世间是如此的不公平,那么武则天历尽艰辛当了皇后之后也不用客气,既然权力是为有势力的人所用,她好不容易操控权柄,自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了。 当然,虽然武则天是个极端聪明、洞明世事的女人,在她刚当皇后的时期应该还不会了解是男尊女卑的这种制度才让她经受了这么多磨难,产生这么多痛苦,她自然有着她的时代局限性。在几十年后,武周革命之前,她才发现封建礼教就如同毒蛇一般的缠绕住她,几乎将她勒死。这个时候,她从心理上无比厌恶儒教,当然,因为李唐王室信奉道教,她也不可能推崇道教,而讲究众生平等的佛教更合她的口味,于是她在全国推崇佛教,自称是菩萨下凡,最终登上帝位。 |
也正因为这条道路太过艰难,太过血腥,她知道太平公主如果当女皇会有多么的艰难。她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但是没有改变那种不平等制度甚至一种深入人心的思想的能力。她知道她的女儿从小在万般呵护下长大,虽然起点很高(公主身份比武则天那暴发户女儿身份高很多),但是没有受过磨难,如果让她当皇太女,就等于将她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旦控制不了局势,就将万劫不复。 女皇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太平公主始终不明白,最终在跟李隆基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落得被赐死的下场,太平的四个儿子有三个也被杀。女皇的媳妇韦后和孙女安乐公主也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只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其实在古代,欧洲的女王比比皆是,她们或者是以公主身份继位,或者是前任国王妻子的身份。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本是德国的落魄贵族,大约有王室血统,所以被称为德国公主,后来嫁给俄国沙皇,最后成为女皇。连我们一样认为封建保守的古代朝鲜(高句丽)、日本,也有不少公主成为女皇(王)的先例。当年英军占领香港,给香港岛中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女王大道,为的是纪念他们国家当政的女王,但是那时中国人根本没有女王,觉得不可理解,于是翻译成皇后大道,皇后和女王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不能说武则天登基时候造成的血腥杀戮是正确的,但是凡事有因才有果,很多事情都是时代的悲哀。 |
“是吗?”丁尚寝一边搔首弄姿照着镜子,一边问道。她今年三十多岁,要说能坐上尚寝这个正五品女官的位子,她也不是普通人,只是大内的饰物确实不是凡品,爱美之心也是人之常青,因此她一时忘形,也就接受了这玉钗。 “媚娘,那真是多谢你了!”丁尚寝看了好一会,目光才从镜中移开,又回到媚娘的身上。 媚娘就势坐在了丁尚寝身旁的矮塌上,道:“姐姐平日里在皇上身旁侍候的辛苦,今日能到媚娘屋里坐坐已是媚娘的福气,送点小首饰给姐姐算什么!” 丁尚寝听到这里,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徐婕妤这些日子还是盛宠不衰啊,皇上每个月至少要召她去上四五次啊!如今这宫中,除了齐王妃外,也没有其他人还得这么多宠幸了。就算皇上尊重韦贵妃,每月也不过去上四五次,还不定是每次都留宿于贵妃宫中。” 媚娘听到这话,心中那种压抑的不悦又涌上心头,但是她却克制下去,面上依旧带着淡淡的微笑,若无其事的说道:“徐婕妤年纪小,文采过人,皇上多宠爱着点也是应该的。” 丁尚寝道:“哎,媚娘,我真替你不值啊,你和她同时入宫,年龄还比她大,皇上看起来也算宠爱你的,就是不知道为何没有晋封呢!” 媚娘听到这里,心中更是难受,口中还兀自说着:“皇上的心思也不是我们能揣度的。” 丁尚寝继续说道:“皇上每次召徐婕妤,都要先和她谈论半晌诗文,对她似乎还颇为敬重呢,真让人想起了先皇后在世时的情景。可是徐婕妤太受宠了,竟然皇上召见她还磨磨蹭蹭才去,还写出什么俏皮小诗来,真有些矫情。”说到这里,丁尚寝不由得表现出对徐惠的嫉妒和不满来。 “姐姐别这样说,她命好,得宠,有这摆摆姿态的资本。”媚娘劝慰道,心中却有些悲哀皇上对徐惠的怜惜敬重和对自己的漠视亵玩。 丁尚寝被媚娘打断,也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徐惠是否得宠,和她也没有太多关系,她如今已经坐到了正五品尚寝的职位,宫中已经没有比这等女官更高的级别了,而三十多岁的年纪,也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临幸了。如今,她只需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在宫中养尊处优,多得些赏赐俸禄,拿出宫去给娘家亲人,自己多积攒些钱,以后年老了也许能够得到恩宠出宫养老,那时候她用多年的积蓄买套院落,收养个侄儿,也能安享晚年。 而在宫中,她的日子也算滋润,虽然没有皇上的临幸,但是和宫中很多宫女女官都和宦官组成一对对的,如同民间的夫妇一样,相亲相爱,守望互助,日子也过的分外惬意。她的“对食”便是内侍监之一柳全发。 |
@定而能静 2012-05-07 15:22:21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好诗!你比李清照还牛,因为她不会写小说! ----------------------------- 哈,这个是冰心摘自龚自珍的。我很喜欢,引用。 |
奇怪了,每页第一层的内容都显示不出来。只有名字没内容。 |
@yugu1216 2012-05-08 11:01:56 网易首页推荐的封面图片 根本不像武曌,更像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 个人感觉 ----------------------------- 我一开始也不习惯,后来觉得不错。 虽然胖瘦上面不对,但是你想想,如果她一开始模样就那么彪悍,会有人觉得她美吗?李世民是听说她美丽才招她入宫的。李治最多有恋母情意结,总不可能喜欢一个悍妇吧!所以觉得那个图片还不错。 |
@玉明如意 2012-05-08 10:20:09 好久不见你了,加油 ----------------------------- 大家都忙啊,一起努力! |
@晓雪孤影 2012-05-08 08:26:18 而在宫中,她的日子也算滋润,虽然没有皇上的临幸,但是和宫中很多宫女女官都和宦官组成一对对的,如同民间的夫妇一样,相亲相爱,守望互助,日子也过的分外惬意。她的“对食”便是内侍监之一柳全发。 --------------------------------------------------------------- 也算是乐观着过日子了 ----------------------------- 不苦中作乐不行啊!可怜的人们! |
附录:相关人物背景,全部按正史记录或推测,不戏说!是对正文的补充以及评论。 3.谈谈所谓千古第一贤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和明朝的朱元璋之后马皇后、朱棣之后徐皇后都可以称之为贤后,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认为是女人的典范。我承认长孙皇后确实是一位很贤惠很善良的人,但是是否是女人的典范却是个有待斟酌的问题,下面细细说来。 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其实有很多相同的情况,下面逐一道来。 一.长孙皇后和武则天的父亲都是一朝权贵,在皇帝面前说的上话的人,算是天子近臣。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侍奉隋文帝杨坚,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侍奉唐高祖李渊。 二.二人年幼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家道有败落的迹象。 三.二人出嫁前都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欺负。 四.二人成为皇后之后,她们的一句话都能决定她们兄长的命运。 五.二人都生育了多名子女,长孙皇后是三男三女(城阳公主身份存疑,也说三男四女),武则天是四男二女。 二人命运的不同是长孙皇后八岁丧父之后被疼爱她的舅父抚养,她又有一个好伯父,听说李世民的生母窦氏疼爱胡人女子,长孙皇后是鲜卑血统,于是将她嫁给李世民做正妻,而李世民是一个讲道义的人,长孙皇后又是贵族出身,因此长孙皇后不用担心嫡妻之位被人抢走,精神方面应该比较安逸,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贤后。 武则天虽有生母,但是到底是女人,没有能量,因此只能在家中受哥哥堂哥的气,只能入宫当天子的小妾,不受宠爱,一切都得靠自己,武则天出身相对低微,因为她父亲虽是重臣,但是到底是农民出身的商人暴发户,在重视门阀的时代是很低贱的身份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在李治这种昏庸的人的后宫争斗中,不斗个你死我活是不行的,若是为李世民守节,那下场更加悲惨,在后面讲徐惠的时候会具体说明),她不得不残忍的对待自己的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且虐待过她的哥哥长孙安业后来涉及谋反事件,按律法该处死,长孙皇后长跪于李世民面前求恳饶过哥哥,最终李世民将长孙安业流放岭南。 而欺负过武则天的哥哥后来在武则天再度为后的时候,依旧不肯服软,对武则天母不敬,于是被贬谪到岭南一带当刺史。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7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