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39页] |
作者:怀旧船长 |
首页 上一页[38] 本页[39] 下一页[40]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刚上来,看到楼上的分析。原文的意思这样没有错,但联系整个事件来看,仅是原文照译是不足信的。 1.哥哥会因老婆说小叔子吃糠就休了她?(这里是米糠还是麦麸并不是关键点,意思就是吃得差,“亦”字就表明家里穷,吃得都差) 2.陈平与嫂嫂睡觉的事,虽然没有现场直播,但后来刘邦手下的曹参等人都拿这个告状,就像今天整薛蛮子一样想从道德上把他打下水,陈平没有承认,但也没有绝对否认,只是说没有凭据罢了,并且强调人的才能更重要。 3.古代虽有单方面毁婚(休妻)的法律制度,但也不是随便休、想休就休。陈伯不能明着说自己的兄弟睡了老婆,因为他对兄弟挺关照的,只能牺牲老婆,让她离开陈家,免得再发展下去不可收拾,但实在不好找理由,就以老婆“骂”弟弟像猪一样吃糠为由休了妻子。 4.纵观陈平一生的行为,都不大在乎伦理道德,出歪招的多,所以倒推回去,他与嫂子通奸是没啥问题的,古人造谣跟今人还不一样,不会胡乱讲的,陈平这事邻里是知道的,所以传了出来,不然曹参他们怎么会知道? 5.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可能不宜完全看某一句话。太史公这样写没啥问题,确实当时陈嫂也说了这样的话,陈伯也休妻了,但仅凭陈嫂“骂”弟弟一句就休,站不住脚。 写历史上这些人物,我不会照译,再说也译不好。我只是比对许多材料,写出自己的观点而已。当然,读者朋友可以不认同。 |
这两天事多。现接着更新。 |
续文 孟达接信,心有所动。恨他的刘备已死,真正掌权的是诸葛亮,而且近年来确实厉兵秣马,看样子要征讨曹魏。如果魏国不敌,自己就没出路;就算两国相持,自己也不能升迁,因为小皇帝不待见自己。于是,就给诸葛亮回信表达了深深的悔意,说自己生是蜀国的人,死是蜀国的鬼,丞相能这样理解属下,属下哪能不感激涕零呢? 诸葛亮接信,深知孟达为人狡猾,怕有反复,必须逼他就范,于是派人到孟达的死对头魏兴太守申仪那里诈降,把孟达反叛的事告诉他申仪。申仪觉得事急,赶忙跑到最近的宛城密告司马懿。 |
司马懿敏锐地捕捉到这是诸葛亮的计谋,如果不及时处置,孟达知道“事泄”后会马上起兵,若与蜀军对接,事情就不好办了。于是马上写信,快马送给孟达。信中说,子度(孟达字)将军以前弃暗投明,国家委将军以守卫边疆的重任,就是为将来攻灭伪蜀作准备。将军的心就像太阳一样光明,主上是非常清楚的。蜀人深恨将军不帮关羽,诡诈的诸葛亮欲离间将军与圣上,故意制造将军谋叛的罪名,好逼将军投奔于他。然而以圣上的英明、将军的智慧,这等伎俩岂能奏效?所以请将军以大局为重,不要上了诸葛亮的当,因为将军如果入蜀,难逃刘封的命运,请将军以国家为重;我当上表圣上,给将军加官晋爵。 |
信一发出去,司马懿马上以都督的令符急调荆、豫之兵,集合五万人马直奔上庸。有部下认为,这样的事要先向圣上奏明后等候命令再行事。司马懿说:来不及了!这时候正是孟达与诸葛亮互相猜疑的时机,必须马不停蹄,以雷霆之势斩杀孟达,稳固西南,再向圣上奏明。于是催兵急进。 孟达得了司马懿的信,犹豫不决。诸葛亮故意泄露孟达要反的秘密后,飞马来信催他赶紧起兵,不然宛城的司马懿会起兵来攻上庸。孟达给诸葛亮回信时说:请丞相放心,司马懿虽挂着骠骑大将军的头衔,但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我不怕他。我在伪魏,深知他们的规矩,像这种调动大军的事,必须经过曹叡的批准才行。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上庸相距一千二百里,司马懿上表请令,来回折腾至少需要一个月。到那时,上庸三郡的城池都已加固,诸军都作好了准备,丞相您再派兵接应,不仅不怕司马懿,还可以乘势占领魏地。 |
诸葛亮和孟达万万没想到,司马懿根本不请示,只用了八天时间就率大军赶到。那时的吴、蜀关系修复,都急调边关军马来支援孟达,司马懿派一万人将吴、蜀援军隔离在险塞之外,另外四万人分八路攻城。孟达根本没有准备,惊悸之余草草构筑工事。魏军因急着赶路,没有带足够的粮草,只有攻破上庸才能活命,于是都拼死攻城。仅仅十六天,孟达的部下实在扛不住,开城投降。司马懿入城,不听孟达废话,砍了脑袋送往洛阳,俘虏万余军马,尽收上庸三郡。吴、蜀军马见司马懿以闪电之势灭了孟达,回天无力,只好退军。 曹叡接到司马懿战报,十分欢喜,准备擢升司马懿。大司马曹休进言:司马懿不按制度汇报军情,私自调兵去打孟达,虽有功劳,但有违法度,最多功过相抵。曹叡自然清楚司马懿是对的,要是迟了,上庸三郡已经是蜀国的了。不过当皇帝的人,对臣下擅自调兵是很忌讳的,心头不爽,加上大司马有意见,就没有任何表示。 |
司马懿收三郡后,为安定这一地区,将孟达治下的七千余家迁往幽州。这在当时是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曹叡知道后,心头很不舒服,认为这些事情并不着急,为何不上表请求批示呢?想起了父亲曹丕的话,就把司马懿召回。司马懿毕竟是三朝老臣了,也得给他面子,先夸奖了几句,接着就问为何要迁徙人口的事。司马懿眼珠一转,就明白这个年轻皇帝要指责自己擅自行动,就说:陛下继位以来,仁德直追太祖(曹操),治下百姓都安居乐业。然而上庸三郡属于边地,孟达贼子无视纲纪,盘剥百姓,因此百姓丢弃了他,不然老臣怎么能这么快就能平定他呢?天下经过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的多,安居乐业的少,所以老臣顺应民心,把仰慕大魏的百姓疏散到北方去。老臣以为,如今天下三分,仅靠打仗是无法使国家富强的,还应该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人口才会增加,国本才能稳固。这样,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征兵平定吴、蜀,才能一举平定天下,完成太祖的遗愿。 |
司马懿脑袋转得可真快。本来曹叡是想借此事责备他,不料他把这件事引申到国家建设的大方略上去了。曹叡毕竟年轻,又无法反驳他,只得顺着他的意思问:那爱卿认为讨伐吴、蜀两国,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司马懿在宛城屯兵,尝到了掌握兵权的甜头,当然想回宛城继续统兵,但又不能明说,就绕着弯子说:蜀国失了荆州,想占有上庸三郡也没有成功,如今不过是一州之地,是无法战胜大魏的,因此暂时不必担心。但是,吴国与我国接壤的战线太长,所以孙权经常来犯我国,我们要首先战胜吴国。吴国以为我们中原人不习水战,因此集兵东关(巢湖濡须口,东吴建都南京后花大力气在此建濡须坞,为吴都最后防线,曹仁曾在此大败)。大凡打仗,首先要掐住对方的咽喉,再猛击他的心脏,才能取胜。夏口是东吴的咽喉,东关是东吴的心脏,如果引陆军向皖城,把孙权的主力吸引出来,再用水军向夏口,乘虚出击,如同神兵天降,必破孙权。 |
曹叡虽然防着司马懿,但毕竟打败孙权更重要。听司马懿说得头头是道,动了心,就让司马懿回宛城备战。司马懿以为向曹叡提交了这样的作案方案,皇帝会让他全权征伐吴国,不料曹叡真正相信的人还是曹休。不久,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学黄盖假装降魏,曹叡命曹休起大军十万前往皖城,而命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司马懿心头很不舒服,知道有曹休在自己出头困难,不如借孙权之手除掉政敌。他深知曹休勇力远胜谋略,为人十分骄矜,就又把进攻东吴的策略写了两份,一份呈送曹叡,一份抄送曹休。曹休一直瞧不上司马懿,见这老鬼还要指点自己,气得须发倒竖,对部下说:老子偏不用这阴人的鸟计策,捉了孙权再说;又上表给曹叡,说这次不要让司马懿掺和。曹叡当然是信任曹休的,于是明诏司马懿停止进军。 |
曹休因完全排斥司马懿的正确方略,加之立功心切,不顾手下将领的劝阻,孤军深入吴地石亭(今安徽舒城境),结果中了东吴大都督陆逊三路大军、九万人的埋伏,被杀得溃不成军,幸亏豫州刺史贾逵引兵急救,曹休才免于全军覆没。 曹叡虽然没有惩罚曹休,但这一仗成为曹休的心病,羞愤交加,不久背疮发作而死。 司马懿的一个重要政敌倒下了。虽说曹休之死并不是司马懿直接下的手,但如果没有他“促成”石亭之败,曹休不会那么快就气病而死。此事,司马懿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事先等于两次向曹叡汇报了征伐东吴的正确方略,但曹叡、曹休不用其策,还让他不要进兵,那么他非但没有丝毫责任,还向朝廷和军方证明了自己的正确。 |
曹休死了,还有一块绊脚石,就是大将军曹真。本来,在曹叡的人事安排中,曹休主要应对吴国,曹真主要应对蜀国。如今曹休已死,只能依靠司马懿应对东吴。 应该说,曹真比曹休要厉害得多,是从沙场熬出来的一块老姜,曹操在世时把他当亲儿子看待,深得曹操兵法上的真传,成功阻挡了诸葛亮的两次北伐,占据了街亭(今甘肃秦安县境)要冲,夺回丢失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使诸葛亮北伐计划受到重创(因为从地理上已经丧失了进攻关中的主动)。《三国演义》中为了着力刻画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较量,让司马懿提前出场指挥夺取街亭,实际上当时司马懿还在宛城,并没有参与此役,更没有“空城计”这些事。 |
从曹真夺取街亭、复收三郡、两败孔明来看,曹叡安排他对付蜀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诸葛亮毕竟是将兵大家,又极善谋略,第三次伐魏(公元229年)时,成功占领了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曹真感到非常吃力,加之连降大雨,魏军只得退兵。 曹叡觉察出曹真再与诡计层出、死缠烂打的诸葛亮斗下去,难免有失,动了调用司马懿的念头。于是,他密诏司马懿尽快布防南线防止东吴进军,再到西线对付诸葛亮。 司马懿心头窃喜。派大用场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不怕诸葛亮,最怕不能掌握大军兵权。虽然他在宛城都督几州军马,但各州兵马名义上听他指挥,实际上各有各的算盘,只要曹叡一个手令,他就是光杆司令。要打仗,还得有自己的兵马,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施恩后,将领们才会死心塌地,到了那时想干嘛就干嘛。 |
不过,在南方的防务上,司马懿丝毫没有马虎。因为他虽有极强的权力欲望,但吴国不能占魏国的便宜,否则他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司马懿把南线防务布置得如铁桶一般,才回洛阳述职。这回,曹叡决定要主动兴师伐蜀了。司马懿一回京,曹叡就升他为大将军,加大都督(正一品),假黄钺(重臣出征时的称号,可以代表天子行生杀之权)。这一职位以前是曹真,现在正式授予司马懿,含义就是司马懿已经成为伐蜀的执行统帅。精明的曹叡感到,如果再不下点本钱,就难以抵御诸葛亮的进攻。 当然,为表示对曹真的尊重,就提长曹真为大司马,并将兴兵伐蜀的第一指挥权交给曹真。也就是说,司马懿有临机专断之权,但在行政上仍归曹真节制。这样的人事安排,既给了司马懿权力,又让他受到约束。可见,曹叡的心思是缜密的,也无怪司马懿在他活着时仍然忍耐待时。 |
由于这次主动伐蜀争议很大,朝中多数人认为大局已定,诸葛亮善于用兵,出师不能胜。曹叡问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说听陛下的。因为细心的司马懿观察曹真的行动,已经染病,恐怕不久于人世,在这个当口显露自己是愚蠢的行为。在内心里,司马懿当然认定诸葛亮虽然只有“一州之力”,但此人能够帮助卖草席的刘备建立国家,而且蜀国在他的治理下正值强盛时期,蜀中地形又极其复杂,哪能出师就能取得胜利?他现在的心思,耗死第二个政敌曹真才是最大的事,你们说要就打吧,反正按常规行军就行了。 曹真挂帅后,率主力入子午谷,命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命司马懿溯汉水出西城,分兵三路会攻汉中。这次出师果如司马懿所料,劳而无功,又遇连天降雨,只得班师。 曹真回朝后,于第二年病逝。曹叡哀痛不已,下诏曹真的长子曹爽继承其父爵位、封武卫将军。曹爽自小是曹叡的玩伴,跟亲兄弟似的。曹叡念及旧情,加上对曹真的怀念,对他特别器重,几乎是火箭提拔,希望他能承袭父志,为国效力。 |
首页 上一页[38] 本页[39] 下一页[40]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