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37页]

作者:怀旧船长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上更。走过路过请撂砖~~
    续文

    由于曹操接班的人的事一直没有敲定,曹丕精神高度紧张,常常失眠,目肿如桃。司马懿对他说:公子这样忧虑,魏公那么精明,一眼就能瞧出来,我看不如放松精神,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反而对你有利。曹丕问:万一兄弟们抢先了呢?司马懿进一步分析道:你是长子,应该有长子的样子,不要表现出与弟弟们争,不争才是大争;你的弟弟曹彰和曹植一武一文,都想努力在打仗和诗文上讨得魏公的欢心,但他们哪里知道魏公平定天下的根本并不是依赖文武,而是他的心胸和韬略;继承魏公的衣钵,气度、谋略是根本,文章、武功是枝叶。你这些年所作所为,已经得到了魏公的认可,只须稍稍努力就可达成心愿。曹丕说:我怎么感觉父王没有当面夸奖过我而经常夸奖兄弟们呢?司马懿笑道:经常夸奖只是对某一事情的肯定,从不夸奖是对你才能性情的肯定,哪有可比性呢?
    曹丕还是不放心。司马懿又给他支了一招:亲近曹操身边的心腹大臣,请他们伺机劝说曹操立公子为世子。当时曹操身边,荀彧、贾诩等几位老谋士都建立了赫赫功勋,不过荀彧始终认为曹操应当忠于汉室,曹操口头称赞他说得对,心头极其厌恶,只有贾诩最得曹操信任。曹丕就提了礼品去找老贾,挂口不提帮忙之事,而是嘘寒问暖,颇为恭敬。老贾曾出谋离间马腾、韩遂,帮助曹操大败西凉军,对曹丕的来意当然一清二楚,就说:公子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违反做儿子的规矩就是了。曹丕得了话,暗示老贾,如果自己继位,将为他养老送终。
    从司马懿这招来看,并不是什么奇谋,而是利用人之常情。曹彰、曹植都自恃了得,所以很难屈身向父亲的臣子们求教,又不肯承诺给他们办理养老保险,支持率就会直线下降。虽说那时并不是民主选举,但曹操在立储这样的大事上还是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的。
    果然,曹操有一次把贾诩找来,私下里说:文和(贾诩字)随我征战多年,相互知心,你认为我的儿子中,谁可以立为世子?老贾没有吱声。曹操说:文和怎么不说话?是没见听见吗?老贾说:听到了,只是我在想另外一件事。曹操问何事?老贾说:我是在想袁绍、刘表这两对父子。曹操听了,知道他的意思是废长立幼必然生乱,就有了立曹丕的想法。
    许多文献说司马懿在曹操立储这件事上明确站在曹丕这一边。这种说法也算对,但不绝对,因为司马懿再厉害,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始终都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再说他的官职还没到可以“议储”的地步,只是暗中相帮,绝对不敢明着来。这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因为他的根基还没有建立,绝对不敢捋曹操的虎须;就算在曹丕一朝,他都不敢有丝毫动作,直到曹丕的儿子曹叡去世十年后,他衡量自己的实力已足以压倒曹氏一门,才敢痛下杀手。
    出征班师回朝之后,曹操在臣下的“运作”下,半推半就当了魏王,魏国正式建立。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反对曹操称王,荀彧、崔琰等大臣都有异议,曹操很不高兴。司马懿在这个当口力挺曹操,获得了曹操的好感。在确立曹丕为王太子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曹操经过多方考察,认为司马懿是可以辅助曹丕应对复杂局面的,就任命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从三品)。不久,曹操又命司马懿兼领丞相府军司马,协助他主管军务。
    曹操分派司马懿担任这一职务,主要是想通过实际工作考察他有无拉拢将领的用心,因为曹操一直都担心司马懿掌兵后对自己不利。对于曹丕这个儿子,能力是有的,但在军事上实在与他这位老子差得太远,自己死后,诸葛亮这样的劲敌是需要人去对付的。只要司马懿忠心儿子,还是可以考虑用他的。所以,组织上的考察是必须的。
    史书上还说贾诩的话影响了曹操立曹丕,但事实上老贾的话只是参考之一,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司马懿为保险起见,又出了一招,在私下里问曹丕:公子的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曹丕当年随曹操征袁氏时,见袁熙老婆甄氏有国色,就据为己有,爱得不得了,因此特别宠爱他与甄氏所生的儿子曹叡,现已十二岁,颇有文才,能作诗文,曹操也挺喜欢这个长孙。司马懿说:魏公就要出征东吴,你争取随他出征,并把小公子带上,让爷爷临阵指点他。曹丕一点就透,明白了只要曹操喜欢这个大孙子,就会把江山交给他,这样就可保曹氏三代稳定。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丕带着儿子曹叡随曹操出征。人老多情,曹操再是枭雄,与聪慧顽皮的小孙孙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曹操虽征讨天下令诸侯丧胆,但最自负的不是武功而是文才,因此每到兴起时就会负手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属文豪级人物。他觉得孙儿曹叡的诗文虽然稚嫩,但在曹家第三代中是最突出的,形象也好,是将来继承爷爷遗风的最佳人选,于是就决定曹丕为继承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一个多事的年份,三国时期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该年发生。年初,刘备帐下猛将黄忠斩曹操派驻汉中的大将夏侯渊,曹操震恐,决定亲征刘备。他出征前把司马懿找来,问他怎么看。司马懿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在司马懿心中,当年取汉中之后就应该乘胜进伐西蜀,而今刘备亲引大军攻打汉中,就是要打开通往中原的道路,威胁极大。司马懿认为只要曹操一动,孙权必攻合肥,关羽必出荆州,曹魏将陷入三面被围的境地。但有了上次的教训,司马懿不能显得比曹操还要聪明,就避开汉中这个话题,说南方可能更需要防备。曹操说如何防备?司马懿当即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简单粗暴、不会用兵;南乡(今属南阳境)太守傅方骄奢淫逸、没有法度。这两个人不适合驻守边防,应该及时撤换他们,以加强荆州、合肥方面的防务。曹操当时的精力是一心想把刘备从汉中撵走,没听进去。
    结果不出司马懿所料,刘备势如破竹,曹操劳而无功,被迫退回长安。刘备夺取汉中后,派遣宜都太守孟达占领了房陵,命令养子刘封攻取了上庸,意在与荆州的关羽在战略地势上连成一片、相互策应。据有益州、汉中、荆州半壁及上庸三郡后,刘备的事业达至顶峰时期,具备了争霸天下的地理基础。于是,刘备向汉献帝打了一份报告,称汉中王(反正批不批都行)。曹操震怒,但其时他已病痛缠身,不复当年之勇,也是无可奈何。刘备暂时是进不了关,但孙权的确调兵遣将要打合肥,曹操急令调淮南军队防备。
    这时候,关羽认为机会来了,率主力北攻,围曹仁,淹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之前司马懿所说的胡修和傅方果然掉链子降蜀。曹操脑袋本来就疼,这一来简直是要爆炸了,想把汉献帝从许都迁到河北躲避关羽兵锋。
    司马懿听说后,知道如果迁都,刘备、关羽这哥俩发了疯似的攻过来,中原有可能保不住,那么自己的宏图大志也就破灭了。但他又深知曹操防着他,若是此时去苦谏,恐怕会起反作用;不去,对国家不利。思来想去,他突然想起了曾经同为丞相主薄的铁哥们蒋济,知道他的话曹操爱听,就找到蒋济,说现在魏王要迁都,这事万万干不得,你去劝劝魏王。蒋济说我也想劝啊,可是想不出办法解决问题,劝了也是白劝。司马懿便将想好的对策告诉蒋济,蒋济大声叫好。不过,蒋济认为还是他俩一起去见魏王好些,因为两个人的意见总比一个的意见更有说服力。司马懿同意了。
    曹操斜靠在软榻上,头上敷了块湿布,显然是头痛欲裂。他让二人坐下,说道:我知你们是劝来我的,但现在情势不利,关羽这个人你们不知道,在武力上除了吕布就是他,而且他经过多年历练,还善于用谋,放水淹了于禁七军,纵观我军没有人是他敌手。再说,刘备夺取汉中后兵锋正劲,我观他用兵极有法度,手下的将领中,黄忠、赵云、魏延都是极能战的,恐怕我们只能收缩兵力保卫中原了。
    蒋济说:大王用兵谨慎,我们这些属下都是极为佩服的,但于禁大军被淹,不过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恐怕会动摇军民的信心,让关羽更加嚣张,到时候关、刘二军合击我军,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曹操没有看他,抬眼看司马懿。因为他知道蒋济虽然有才,但与司马懿相比只是一个配角。司马懿只得欠身说:大王所虑长远,迁都也不是不可以,但臣下认为大王还有其他选择。
    曹操听出了弦外之音,就坦诚地说:仲达不必讳言,当初你劝我不必管刘备而要注意南方的变化,是对的。你有什么主意就直说吧。
    司马懿这才说:问题的关键不在某个人身上,而在于局势。刘备、诸葛亮胆敢向我们挑战,只因他让出了荆州三郡给东吴,与东吴联盟之故。当今天下分成三个国家,只要两国联手对付一国,那么这一国再强都要失败。孙权以前与刘备联手,是因为害怕大王吞并他。但是,如果关、刘二军真的入侵中原成功,东吴对蜀国而言就失去了结盟的价值,将来还会被蜀国攻击,以孙权的精明,他断然不肯坐视,所以最近他按兵不动,并没有从东线进攻我们。当年,孙权下了血本志在全吞荆州,结果让刘备偷袭成功,这些年他对荆州一直耿耿于怀,做梦都想全据荆州。目前来看,我们一时也不能得到荆州,干脆派使者快马出使东吴,明确告诉孙权,只要我们两家联手杀了关羽,荆州之地就是他的。这样一来,就是我们两个国家夹击关羽,关羽就算是神仙都难逃此难。
    曹操听了,一下坐了起来,说:仲达之言甚善!不过,关羽与我有旧,又是刘备的把兄弟,杀了关羽,天下人会说我不义,刘备也会找我拼命,如何是好?
    司马懿说:大王仁义,臣下极为敬佩!您只须提兵前去对关羽造成威胁,而关羽离开大本营只顾攻打咱们,后方空虚,必为东吴所图。我们把杀关羽的事让给孙权,并不亲自操刀,这样刘备就会找孙权拼命。等他们两国拼得两败俱伤,我们再乘机出击,不是更好吗?
    曹操哈哈大笑,站起来拍拍司马懿的肩膀说:仲达之才在诸葛亮之上,我放心了。
    结果正如司马懿所料,魏吴结盟,关羽被杀,天下局势为之一变。孙氏全据长江,刘备退回成都。司马懿这一招,完全破坏了诸葛亮在隆中时的战略计划,使魏国毫不费力就夺回了主动权。
    孙权杀了关羽后,害怕刘备找他拼命,就上表称臣,怂恿曹操称帝,以寻求庇护。曹操手下的文武差不多都跳了起来,劝曹操称帝的表文雪片般飞来,曹操看都懒得看,对群臣说:孙权这娃娃想把老夫放在炭炉上烧烤啊!群臣还是跪求曹操顺应天命称帝。曹操说:天命?若真是天命,孤就是周文王啊!于是不准再提这样的奏议。

    (待续)
    @请喊我达文西 3586楼 2013-08-28 10:50:55
    赶上直播了,船长加油,喜欢你的文 ,就是诸葛亮写的有点浅 ,遗憾
    -----------------------------
    早就说过了,诸葛此人写的太多了,无须我赘述,只是谋略家中少不了他。诸葛的事迹后世宣传之故,在历代中并不是最突出的。个人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
    @梦道道梦 3589楼 2013-08-28 10:54:47
    船长写得精彩。………顶。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
    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最后是不是“篡位”(司马老头到死也没篡位,可能印象中大家以为是这样),而是看他究竟做了那些事情。要说“篡”,曹操、符坚、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棣等人都是这一类。如果历史上都把这些人说成是大逆不道,品德有问题,那历史是谁创造的?历史还有什么看头?
    能不能跳出教科书的思维看历史?
    我们的思维中常常是这样:失败了,归结为胜利者品德有问题,不找自身原因,哈哈~~
    @suntong215647086 3627楼 2013-08-28 16:36:44
    船长,有什么联系方式吗?我很有问题想得到你的指点。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一片困苦…
    -----------------------------
    俺可指点不了你。生活中人人都有苦恼,靠自己慢慢反思、领悟、改变、适应,他人的指导不大靠得住。
    @爱艺术画 3645楼 2013-08-29 10:13:54
    以前受电视剧和游戏的影响,对诸葛孔明传得像神仙一样,后来看了新的三国才发现真正了得的是司马懿!诸侯争霸最后得利的却是司马。船长再请教个问题:
    1.司马懿建立的西晋王朝存活了多久,是他后代中哪个败家子搞残的?也是腐败吗?
    2.还有一个是有野史说其实孔明很多计谋是他老婆黄月英想出来的,还有他总是不带他媳妇出来见人,要么奇丑无比,要么很漂亮。船长你怎么看?
    3.还有一个历史上好像并没有出现过中国自己的宗教,大多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记得有个朋友说过,真正的宗教只会对统治者产生不稳定。有时候信仰真的太重要,看看李安少年派就知道。这点上元芳你怎么看?~
    -----------------------------
    1.司马懿只是为西晋王朝奠基,其孙司马炎正式建立西晋王朝,只有五十年时间,主要是后世司马家族内部争斗(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分崩,后有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分裂,跟腐败没啥关系。后面会写到。
    2.诸葛老婆传说的多,史料少,没看法,只知道如果一个人靠老婆教就能干得那么好,那么这个人也不简单。问题是,古代出征时不带老婆,遇到事情莫非还要派人回去问吗?就算问了,不知兵阵、地势状况如何能作出相宜的决策?有些传说,只想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明白。
    3.中国有自己的宗教。传统儒、释、道三教,儒家不能说是完全的宗教,主要还是意识形态,而且主要是为政权服务的;道教是原创的,已存1700年;佛教是传入的,但信仰的人最多。对信仰一事,没看法,个人选择,都值得尊重。
    @卜孝 3642楼 2013-08-29 03:02:50
    终于跟上了 眼睛能歇歇了
    -----------------------------
    早点睡呀,还么晚还看帖。。。俺是两点以前必须睡觉。。
    【司马懿,老谋深算的顶级谋略家】中

    曹丕下朝后找司马懿密议,说父王不称帝,不准大伙再提,是什么原因呢?司马懿笑道:原因在你啊!曹丕表示不懂。司马懿说:魏王已垂垂暮年,想保持一生的操节,又有大臣反对,所以他不能称帝,但你继位后,可以称帝。曹丕说:父王说过我可以称帝吗?司马懿说:魏王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说了。他说若真有天命,他就是周文王。周文王一生就是为儿子周武王打天下啊!所以您现在要赶紧做好准备,待魏王殡天后防止有人闹事。曹丕听了,恍然大悟,抓紧时间作了周密的安排,以防曹操死后兄弟们不服争位。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死前,他对曹丕说:选择你,是因为你很多地方像父王,下得了狠手,而且从不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臣下。不要相信那些儒生们的夸夸其谈,人心是险恶的,只有把自己变强大才是唯一的出路。父王已经为你作好了人事安排,你要将国家建设好,不要辱没了列祖列宗。
    曹丕含泪答应。最后,曹操握着他的手说:父王最不放心的就是司马懿。这个人有才干,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我没有杀他是因为要为诸葛亮留一个克星。但我儿切记:对这个人的任用一定要有防备,要用咱们曹家的人制衡他,不能让他独揽大权,否则咱们曹家几代人拼得的天下,就会被他窃夺。
    曹丕谨记老父“用而制之”的遗训,继魏王位,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丞相长史,负责处理曹操的丧葬之事。司马懿在四十岁这年终于熬出了希望,兢兢业业,把丧事办得井井有条;又协助曹丕翦除政敌,魏国权力得以顺利交接。
    曹丕刚上任,听闻孙权正率军向西准备攻取樊城、襄阳,朝臣们都认为二城缺粮,不能抵御吴军,请求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认为不可,说孙权杀了关羽,刘备恨不得食肉寝皮,他将面临刘备大军的入侵,哪有余力来抢魏国城池?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绝不能放弃!但多数朝臣认为还没有可靠消息说刘备起大军征讨东吴,而襄阳情势急迫,稳固为先。于是曹丕不听司马懿之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
    后来的结果显示,司马懿的判断完全是正确的。曹丕后悔莫及。
    同年十月,曹丕登皇帝位,改元黄初,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第二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正三品)。
    曹丕称帝后在黄初三年和黄初五年两次率军伐吴,让司马懿镇守许都,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应该说,曹丕始终没有忘记曹操的嘱托,不让司马懿手握大军,而是把军权交给曹氏宗族。在他继位为魏王时,就封宗族兄弟曹真为镇军将军(武职从二品)。及至曹真率军平定河西、恢复了汉朝鼎盛时期在西域统治时的疆土,马上就提升曹真为中军大将军(武职正二品)。
    曹氏家族中还有一个重要武将是曹休,十来岁就跟着曹操,是曹操的贴身警卫,十分忠心。曹丕称帝后,曹休为正四品镇南将军。后来跟随曹丕征东吴,跃升任正二品征东大将军,拿着代表曹丕的黄金大斧,节度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老将。
    还有一位制衡司马懿的是陈群。陈群是跟随曹操的老人了。此人精通法令,建立了九品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品级制度从此而始),制定了《魏律》,官至尚书令(正三品)。曹丕在黄初六年再征东吴,让陈群随军,命为中领军(武职正三品),回来后加陈群为镇军大将军(武职正二品)。
    可见,曹丕在初期的人事安排中,并没有考虑把兵权分给司马懿,甚至不让他有染指的机会。但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身体渐渐有些支持不住,认为司马懿这几年也没有什么企图,自己死后国家还得靠他,于是封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让他可以领兵五千守卫许都(与曹真、曹休的实际统兵数量比,只是一个零头)。
    但司马懿心头暗喜。因为正二品武职之首的骠骑大将军,在他看来比位列三公还要实惠。只是,曹休、曹真当时掌控天下兵马,他要领兵还得向这二位请示报告,弄得不好会起冲突,因为二曹自恃功高,不大听得进意见,认为司马懿打仗并不怎么样,经常刁难他。
    如何才能化解这一矛盾?司马懿认为必须设法脱离二曹的监控,才有单独建功、获取曹叡信任的机会。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司马懿向曹叡写了表文,分析了南方的态势,指出孙权屡屡侵犯是因为荆州、豫州的防务出现了问题,需要集中整顿,建立牢不可破的防卫线,让东吴无法再入侵魏国。这份报告入情入理,曹叡就把司马懿找来说:既然你有信心加固南方防务,就辛苦你去整治吧。于是下诏,命司马懿以骠骑大将军本职驻军宛城,兼领荆、豫二州都督,负责调配二州的军事力量。
    司马懿却赶紧辞让:臣下能为陛下做些细小工作,已经很荣幸了,况且臣下没有才能统兵。曹丕说:朕夜以继日,没有片刻休息时间,事情实在太多了。给你这个职务,就是想你为朕分忧,不是什么荣耀,你不要推辞,镇守许都亦是大事。
    曹丕急于求成,只干了七年的皇帝,年仅四十岁就累死了。临终前,曹丕把太子曹叡叫到床前,对他说:我已经给你做好了人事安排,让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为辅政大臣。真、休、群三公,你不必多疑,都是忠于魏国的;司马懿虽无明迹,但此人深藏不露,你还是小心些为好。曹叡拜领,当年就在洛阳即皇帝位,是为魏明帝。
    曹叡继位时年方二十三岁,但继承了爷爷的优良基因,性情沉着刚毅,做事明识善断,让司马懿感觉到这娃娃比他老子厉害,看来还得猫着等时机。譬如,曹丕驾崩后孙权乘机进攻江夏,朝臣们纷纷谏言要增援守将文聘。司马懿当时没说话,看曹叡如何处置。曹叡听了半截,就说:孙权不过是趁父皇驾崩想偷袭罢了,文聘当世名将,只要坚守就不会丢掉城池。如果一有战事就调集兵马助战,魏国广阔的疆土如何能守呢?司马懿大惊,认为曹叡有魏武遗风,于是一如既往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不敢有丝毫懈怠。后来,孙权久攻不下,只得退军,印证了曹叡的判断。
    不久,孙权又开始进兵伐魏。这次分兵两路。第一路,亲率大军围攻江夏;第二路,命左将军诸葛瑾、将军张霸引兵进犯襄阳。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曹操、曹丕父子防止他用兵的观念,到曹叡这里有了一点变化,就是曹叡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怕司马懿将兵,因为曹氏经历三代,万里疆土之上都是曹家军,不是谁想造反就能造得了的。
    司马懿一生最忌惮的人是曹操,最冒火的人是曹丕。有曹操在,他不敢在用兵上显山露水;而曹丕这小子,用他的计谋当了皇帝,却像防贼一样防他,只给他官做,最多的时候才给五千兵马。司马懿清楚,官儿有个屁用,手头有兵才最管用。官儿再大大得过皇帝吗?但汉献帝刘协一生,何曾过过一天扬眉吐气的日子?最后连老命都保不住!曹操玩的这一套,他早就看透了——你老曹厉害,但俺司马懿只要经常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伺机而动,就会做得比你还好!不信,等着看!
    现在,到了他该发力的时候了。
    但如何才能获得批准呢?司马懿琢磨了半天,最终上表请征东大将军曹休和自己分兵两路应战。曹叡批准,命曹休部援助江夏,司马懿部援助襄阳。这是司马懿第一次以方面军司令的身份引军出征,因此只能打胜,不能打败。
    诸葛瑾和张霸用兵较为传统,没什么新招,所以司马懿到襄阳后,不怎么费力就大败诸葛瑾,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得胜而归。曹休也成功击退孙权。
    但是,曹叡对待曹氏家族和祖辈遗留大臣上与司马懿还是有分别的。击退东吴后,曹叡大封群臣,封曹休为大司马(正一品,位列三公之首),曹真为大将军(正一品武职之首,魏国最高军阶),陈群为司空(正一品,位列三公),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武职之首)。
    从这个封赏来看,曹叡已经把父亲曹丕安排的四位托孤大臣拉开了距离,只有司马懿没有进入正一品官阶。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4 04:34:55  更:2022-01-14 04:47:0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