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27页] |
作者:怀旧船长 |
首页 上一页[26] 本页[27] 下一页[28]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午事冗。这就发帖。 |
续上 接下来,曹操不可避免地要与袁绍争雄。后世认为曹操与袁绍的军力相比大概是1:10,其实有吹嘘之嫌,因为袁绍当时拥有青、并、幽、冀四州,手下全部兵力有几十万,但仅是官渡之战来讲,曹操至少有五六万人,而袁绍的数十万人并没有全部集中起来。总体来说,当时的确是曹弱袁强,无论兵力和后勤补给都是如此。 打还是不打?曹操召集手下的谋士开会。荀彧叔侄是坚持打的,认为不灭袁绍无法打开局面,但更多的谋士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点: 1.袁军势力比曹军强,手下谋士、武将如云,粮草充足,占据有利地势,而且拉拢不少地方军阀,真打起来不仅不能取胜,还可能陷入灭亡的危险。 |
@shuangyub 2645楼 2013-08-16 10:59:32 求郭嘉的部分多写。。。。。。 ----------------------------- 郭子事情就那么多,且早死,多也多不了。 |
2. 刘备逃脱后依附袁绍,虽然刘备本身没有什么战斗力,但他喜欢拿自己“皇叔”的身份说事儿,一些不明就里的民间武装力量会跟着他一起闹事反抗曹军,也是一个威胁。 3.刘表据有荆州,兵马钱粮充足,如果曹军与袁绍决战,刘表若派兵来犯,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抵挡。 4.孙策继承了父亲孙坚好斗的基因,已经用武力平定了江东之富庶之地,一直有争霸中原的志向,若在曹袁两军胶着时偷袭许都,根本无法求援。 5.西凉马腾、韩遂骁勇善战,随时都有可能进军中原。 这个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争论很激烈。曹操是一代枭雄,他的心腹细作早已查明,不少手下已经悄悄向袁绍递送书信献媚,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三国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有相似之处,就是有才能的人可以随时跳槽,因为诸侯多、“国家”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像后世较为统一的天下,只有一个国家,除非投奔外番,否则只能向一位老板效力。曹操心知肚皮,他想打袁绍,不仅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更因为内部建设出现了危机,如果处理不好,队伍就会从内部分崩离析。 |
那么,曹操当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出来力挺他。挺他,并不是言行上的恭敬顺从,而是要统一全军的思想,特别需要有说服力的观点来整合高级管理层,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为曹军树立打败袁绍的信心。 这个关键的当口,郭嘉站出来了。他非常明白老板的用意,以“十败十胜”为题作了演说,将袁绍必败和曹操必胜作了强烈的对比。这篇演说稿,成为曹操攻伐袁绍的纲领性文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使郭嘉在谋略行当的地位得以树立。其主要内容如下: 1.道胜:袁绍是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形式所羁;明公赏罚分明,因时因地因人而施展相应的策略,所以与时俱进,遵循了自然之道,非袁绍可比。 2.义胜:袁绍虽然兵多,但师出无名,所有的行动都是“逆天”而行;明公拥立天子,是汉室正统,率兵平定天下合乎道义,袁绍出兵就是犯上作乱。 |
3.治胜:先前宦官当道、董卓为乱,主要是政令太过宽松,而袁绍仍然任由世家望族欺压百姓;明公着重打击豪强,所到之地推行吏治,百姓十分拥戴。 4.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惟亲戚子弟;明公以大海般的心胸广纳天下贤才,任人不惟亲只惟贤,且量才任用,在气度胸襟上远胜袁绍。 5.谋胜:袁绍表面上亲近谋士,但事到临头时却优柔寡断,不用谋者之言;明公有识人之能,听得进意见,处理军机非常果断,善于随机应变,袁绍望尘莫及。 6.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受到吹捧,所以跟随他的人没有几个有真本事的;明公以诚待士,尊敬贤才疏远小人,严谨俭朴,特别务实,所以身边都是能人。 |
7.仁胜:袁绍有妇人之仁,见到饥饿的人就表现出怜悯,但看不到的就不管了;明公则重视发展生产,安定百姓,让治下之民都能得实惠,远胜袁绍假仁假义。 8.明胜:袁绍喜欢听小道消息,偏听偏信,手下人都喜欢窝里斗;明公则明辨是非,用法纪制约全军,有意见说在明处,所以志能之士都愿奉献自己的力量。 9.文胜:袁绍不辨是非,驭军没有法纪,对部下没有感情,愿意为他卖命的不多;明公体恤士卒,将士们都遵守纪律,愿意追随明公平定天下解救百姓,不怕牺牲。 10.武胜:袁绍根本不懂用兵之道,喜欢虚张声势,以为人多就可以打赢;明公深通兵法,善用精兵而不用散兵,所以往往以少胜多,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
郭嘉不愧是一个心理学大师。他从两军主帅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袁、曹两军的状况,巧妙回应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兵力的问题。曹操本来是想让他出来给大伙儿打打气,未料他竟然整出了“郭十条”,自己的信心也随之增强了。但他还是问:如果孙策、刘表、马腾、刘备这些人趁机捣乱怎么办?郭嘉的回答很简单:他们都在观望二虎相斗,只要全力战胜袁绍,这些都不是问题。再说,天下的局势都在变化当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才能作出相应的策略,而不是先用防守的方式等待别人的进攻。秦始皇想用长城挡住匈奴人,结果也没有作用。 |
在这种情势下,曹操决心平灭袁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两军在官渡对峙,一场生死之战就要打响。不出谋士们所料,勇猛的孙策在这个当口制定了偷袭许昌、把小皇帝抢过来号令天下的计划。情报传到曹操帐中,老曹跳起来直骂娘。现在袁绍逼得他毫无还手之力,孙策这一刀捅得他直翻白眼,一干谋士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就在这个时刻,郭嘉站出来说:明公不要分心,我料孙策此举只能半途而废,根本构不成威胁。 此言一出,别说那些同僚觉得匪夷所思,就是曹操也不相信。曹大老板问郭嘉:奉孝怎么如此肯定呢?郭嘉说:我是从孙策的为人和秉性得出的结论。孙策这个人狂妄自大,下手狠毒,在引兵征服江东之地时,杀了很多英雄,这些英雄的亲信们深恨孙策不行仁义、赶尽杀绝,念念不忘要为主人报仇。如果孙策是个为人谨慎的人倒也罢了,偏偏他自认为天下无敌,经常带几个随从就去山中打猎。他这样疏于防备,与一个人只身独行有什么区别呢?我观他必死于刺客之手。 |
曹操听了,将信将疑。但就在当年四月,孙策在出外狩猎时遭遇刺客围击,身中毒箭而亡。曹操与众谋士大为惊诧,深服郭嘉所论。 由于袁绍不听谋士田丰之言,加上许攸投诚曹操当了“带路的汉奸”,袁绍在官渡一败涂地。实际上,官渡之败后袁氏还有很强的力量,但袁绍这人心胸狭窄,输不起,不久就吐血死了。袁绍的小儿子袁尚继承了父亲的基业,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仍然控制着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曹操得胜,想乘胜追击,郭嘉劝曹操先养精蓄锐。曹操认为机不可失,何必要等?郭嘉说,我的好友郭图、辛评等人在袁氏那头任职,我非常清楚袁家兄弟面和心不和,特别是袁尚是小儿子却继承了基业,兄弟之间出现了裂痕。如果现在我们去打他们,他们就会团结起来对付我们;如果我们不打,他们就会互相残杀。我们不如掉头向南,假装攻打刘表,腾出时间让袁氏兄弟窝里斗,等斗得差不多了再回头收拾他们。 |
曹操采用了郭嘉的计谋。袁氏兄弟见曹军走了,果然开始火并,争夺冀州,双方兵马都有大量损伤。袁谭兵败向曹操投降寻求保护,曹操大喜,先答应条件,再集中兵力攻打袁尚,袁尚兵败只好投驻守幽州的次兄袁熙。收拾了袁尚,曹操立刻翻脸,开始收拾袁谭并将其处死,尽收河北之地。接下来,袁熙、袁尚兄弟在幽州也呆不住了,只得逃奔辽西乌桓(今辽宁锦州一带)。 如果袁氏三兄弟团结协作,曹操纵使能拿下青、冀、幽、并四州,也会损兵折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曹操采用了郭嘉的计谋,让袁氏兄弟相互消耗了战力,故而分化瓦解其战力,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北方大片土地, 一跃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郭嘉因屡出奇谋,被封为洧阳亭侯。 |
对于潜逃关外的袁尚,曹操手下多数人认为没必要再出关远征,原因有二:一是当时乌桓首领蹋顿单于兵强马壮,深入东北恐有不测;二是劳师远征,又聚了不少兵马的刘备极有可能联合刘表袭击许昌。曹操拿不定主意,又向郭嘉问计。郭嘉力排众议,认为必须远征乌桓,理由如下: 1.青、冀、幽、并四州虽然归附,但只是迫于武力,明公并没有给予他们什么恩惠,如果现在掉头南征,尚未稳定的四州必然会引袁尚联合蹋顿单于来“收复失地”,袁家在四州根深叶茂,如不斩草除根,四州就会得而复失。 2.北方胡人一直不服中原,历代以来都对中原形成巨大威胁,又与袁家交往深厚,如果不能压服他们,北方就永远不得安宁,那么将来南征就有后顾之忧,必须趁现在兵锋正盛时彻底解决北方胡人的问题。 |
3.刘备虽然又在招兵买马,表面也与“同宗”刘表有联络,但刘表是个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想家,胆子又小,自知才能不如刘备,最怕的是刘备抢他的地盘,哪里还会与刘备联合偷袭许都?明公完全不必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 曹操听了大喜,坚定了平定北方以固根本的决心。 大军行至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郭嘉觉得曹军行动过于迟缓,就对曹操进言道:当年王翦攻赵地,选出军中精锐,一举而下数城。兵贵神速,如今我军千里袭击,军队辎重过多,不利长途奔袭,不如挑选精锐,乘敌人不备而长驱直入。曹操当即采纳,选出军中能战之士,组成骑兵部队,马不停蹄直奔蹋顿老巢,令大将张辽为先锋,在白狼山与蹋顿单于交战。蹋顿单于不敌被斩,乌桓及汉人投降二十万人。袁尚、袁熙兄弟仓皇逃走,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
曹操正要起兵再追,突然接到郭嘉送来的书信,就勒兵不进。原来,郭嘉在进军乌桓的途中因水土不服,再加上多年来身体不好,竟一病不起。他担心曹操战胜蹋顿单于后仍要进兵辽东,就来信对曹操说: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是一位忠于朝廷的太守,公孙康子承父业后仍忠于汉朝,但袁绍一直想吞并公孙康,所以公孙康是怀恨袁氏家族的。如今二袁投公孙康,如果明公起兵强攻,公孙康必然奋起反抗,辽东地大物博,极难取胜,不如按兵不动,派使者封公孙康官职,一者可让公孙康安心为明公守卫北边之地,二来也让二袁有去无回。 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公孙康得到曹操的书信后,当即把袁尚、袁熙斩首,向曹操献上人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收服公孙康,平定辽东。随即上表封公孙康为康襄平侯,为他把守东北大门。 |
但就在这时,郭嘉终于未能扛过疾病,死在征途之中,终年三十八岁。曹操闻听,大放悲声,对荀攸、张辽等人说:诸君年龄和我差不多,惟独奉孝最小。我本想等战乱平定之后,把身后的事业托付给奉孝,不料他竟在中年夭折!他当即向汉献帝上书,请给郭嘉追增封赏。表文中说:已故军师祭酒洧阳亭侯郭嘉,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每逢讨论大事,从说纷纭,他能一针见血,一语定音,处理恰当,动无遗策。自在军旅之间,随臣一起东征西讨十有一年,擒吕布,取眭固,斩袁谭,平定河北,越险塞,扫荡乌桓,威震辽东,铲平袁尚,其功高盖世……汉献帝哪敢对曹操说半个不字?于是封给郭嘉后人食邑一千户,追谥郭嘉为贞侯。后来,郭嘉因与曹操知遇,其灵位伴随曹操,在庙庭中同享人间香火。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惟独郭嘉最了解曹操,二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在千古枭雄曹操手下能获得如何信任,在纷乱的东汉末年能每计必胜,实在令人敬佩。说到底,是郭嘉对人性的体察到了精微的地步。无论老板还是敌人,都是他心中的棋子罢了。 (本章完) |
从说纷纭-众说纷纭。 |
@请喊我达文西 2685楼 2013-08-16 16:43:52 LZ精彩,我连看了2天了,LZ博学,关键是通俗易懂,这个是我最赞赏的! 有才而不装B,这是大智慧才能做到 ----------------------------- 装啥B哟。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没那资本,惭愧中。。。 |
@梦和梦相遇 2683楼 2013-08-16 16:24:46 抢不到沙发,还是要替船叔顶顶帖子 ----------------------------- 谢谢还提起梦想在远方。那是22岁写的,至今已有十八年。很不成熟,至今也没有出版。就放在网上了。天涯舞文的全本。可搜到。 |
还是陌上新桑厉害。再次登顶! 陌上桑,夜来香;蚕吃了,化银霜;好丝线,织嫁妆;烛影暗,羞娇娘。 祝姐妹兄弟们周末愉快! |
首页 上一页[26] 本页[27] 下一页[28]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