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25页] |
作者:怀旧船长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肉包子耶 2445楼 2013-08-14 14:00:05 船长 能否帮我儿子起个名字 我希望他长大以后也能够刻苦读书 不要崇洋媚外 把我们老祖宗自己的东西学好就行 他是 2013 08 12(农历 七月初六)早上5点38出生的 ----------------------------- 哇哦,这娃生得不错!日干、时辰都好,带魁罡,主聪明刚毅有文才。五行不缺,可任意起名。告诉我娃姓啥。你是想要二字还是三字? 待我有时间好好考考,取得好名。男娃嘛,响亮的名字能带来好运。 |
@depcd 2481楼 2013-08-14 22:08:19 看到船长的好文,忍不住冒出来吐个泡: 历来有大智慧的人都是知进退的人,特别知退为难,尤以功高盖主之嫌的人知退才是最艰难的。 船长选了一些成功知退的人的事迹以供参考,妙笔生花,把史书上一个个冰冷的人物和事迹写活了,因此虽然大部分人物和事迹都了了于心,但这些天一直追着看,难得的好文。 有个小建议:窃以为成功知退的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历史上更多的人是知进而不知退,或从顶峰直接跌落、或事业未竞而先败了。因此以船长的选择标准,会少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和事迹,建议船长能选择一部份失败的案例供大家参考,毕竟,研究其人为何会失败也可以给我们一个铜镜来借鉴。 个人非常喜欢南北朝时第一谋略家——北魏的崔浩,其分析观点在以简炼而著称的资治通鉴上也大段大段的记录着,非常精准,但最后其人和姻亲被夷五族。若按船长的标准,崔浩没办法入选了,太可惜了。 ----------------------------- 谢谢夸奖及建议。 历史上的牛人太多了,如果没有限定恐怕写十年都写不完呢。 个人认为,前进和后退同样重要。甚至后退更考量人的智慧和意志。舍,比得更难。 如果可能,将来另写一帖,专门写写悲剧英雄们。悲剧更能体现英雄的气节,就如同重庆火锅更能使人酣畅淋漓。但对于大从肠胃而言,还是温和的食物更有营养。 |
@珂洛熠 2482楼 2013-08-14 22:09:52 抠脚女汉子顶一下 煮酒果真是牛人聚集之地 难得的是这些论史之人都是非专业 说出来的历史才生动 而不是干枯地重复书本或者做些什么考证 大部分读者都不需要过分追究史料的来源 那是学究干的事 看重的应该是书中的智慧 ----------------------------- @婠柔 2483楼 2013-08-14 22:43:10 这话说的?? 既是说史,就需严谨;如有引用,出处注明。 你确定你说的是"非专业的论史之人说历史才说的生动"这个意思? 我还是认为既是说史,就该谨慎,而非是为了生动而不考究史料的真实性。 其实,生活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历史往往更能超越故事传说。 真正生动的是存在本身! ----------------------------- 婠柔是老朋友。是几年前曾见你现过身哈。欢迎。 珂洛熠说的与你讲的并不矛盾。史记通鉴都很生动。只是史书的语境适合于研究历史的人或是古代人,因为他们当时的书面语言就是这样的。我国从五四白话文运动后,书面语言其实是按西方语法进行的,所以“生动”是两个语言环境的问题。 我水平有限,粗通文墨而已,还做不到语言上的生动。但历史人物本身是生动的。 前面不止一次讲过,如果本文标注成学院论文式的,我自己都会烦。大事上当然都有出处,前面曾有人提出疑问,有的我已经作过解释了。 一句话:就当小白文看吧。谢谢你们。 |
@hsyxl2012v 2479楼 2013-08-14 21:51:40 怀旧船长,您好, 首先本人非常感谢你的佳作,连续几天追看了, 写的非常好,历史功底好,写作通俗易懂, 但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 感觉中国的这些高参们多好厉害,但他们用的招多是狠 招,就是不择手段使敌人灭亡,这其中肯定牵及无辜,尤其是一些粮食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苦,, 我相信楼主应该看过美国高参斗的(纸牌屋 )吧,他们使用的招,是一让敌人和他斗是一个非常残酷输的结果,而另外又给他们一条出路,在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之下,到达胜利, 可能我表达不清楚, 我就想请教 一下这二种招数那种更适合现在的中国,以及怎么样应用。 谢谢 -----------------------------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你讲的美国纸牌屋啥的我没看过哈)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战争赞成的死亡人数占第一位,其次是政治斗争,如隋末唐初的战乱死了上千万人,太平天国死了上亿人(比二战死的人还多),文革前后死的人也上千万。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没安稳过几年,几十年太平的比例都很少。因此“高参”们的手段虽然有很凶险的成分,但比起百万、千万、亿级的死亡,还是要温柔一些。如“粮食战争”,苦是受苦,不过未见有饿死人的记载,只是一种手段,迫使对方屈服。 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越往前的历史,相对文明程度越高,越往后越凶险。 现在的中国非常复杂,不是哪种招就能管用。如民主人权问题,还没有起步。这跟美国不一样,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什么历史包袱。我们的历史文化太久了,血液里流淌着混杂的基因,有优良的,也有毒素,大大小小的事都充满着心机,都在斗智斗勇。所以历史总是重复上演。重复的部分主要是心机。 |
@大同2q 2258楼 2013-08-13 17:31:36 读这类文章甚欢啊。一年前我还接受不了这样的权谋之实,单纯的认为善恶黑白就该有他固有的立场,非黑即白,直到接触霹雳布袋戏,剧中一哥素还真就是既贤德又狡诈的权谋智士,道释儒三修共身,心系天下,护正义,息纷争,得道多助,知人善用,善于在各大势力中夹缝求生,利益游说并瓦解,比之前金光主角史艳文所谓精通山医问卜相孔孟之道六韬三略兵法策略更符合其人物定位。 大成者多奸诈(非奸恶),只有比奸人更奸,城府更深,才能见招拆招,行事易成。如今现实真有这样的人的话,正道何愁不归位,哪容邪魔歪道猖狂。有人说孔老二的思想是毒,该推翻,想想也有道理,中庸的精髓没学到,皮毛圆滑倒是学的透彻,为人做事委曲求全,缺乏激进创新的思想,后世帝王多将其礼仪道德作为规束百姓逆反思想的枷锁,难怪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不流行,正如剧中大宗师所云:“哪朝乌纱,不戴黑白清秽,圣人所云,可值冷眼一哂......”,圣人只存书中人心,儒家的理论适合个人修身,阴谋诡术是人类群体生活必须的。 记得剧中谈无欲说的一段台词很好:“ 世上有阴阳、善恶、明暗,正所谓光与影的对照并存,完美的形象不一定是他自愿,只是一种必须,安定人心的要素。”“影,可以极端、可以率性,很多事不是光明磊落就可以达成。光明是一种指标,但易受评论、讹诈、压力、猜忌所限,手段、计谋、诡辩,皆是暗影能率性而为。由恶的形象,引导善的结果,这是被标上光的人,想做也不能做的事情。”“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罪首能够打败素还真,是自己所负之武学,但是素还真之所以能够受天下人之景仰,却在于他对武林的贡献。因此,罪首若要取而代之,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就必须为民谋取福利,为武林主持正义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很好。 前面有位同子说,中国就是因为不发展科技,成天搞权谋,才这样落后。 这个说法不能说是错的,但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可能更切合实际。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已经论证,在郑和以前的中国科技都是引领世界的,明中后期及清朝闭关锁国才是落后的根源,现在中国很多方面落后,但也不是全面落后。 国家的航向(制度)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科技水平及竞争力。中国历史上的文官制度和四大发明影响了西方的进程,现在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影响东方,今后数百年又将如何?还很难说。风水轮流转嘛。 西方也搞权谋,也有黑社会,也是由寡头控制着社会的节奏。世界上没有真空。民主也不过是一面用血汗浸透的旗帜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只是西方的制度先进些,老百姓的包袱没有那么重罢了。我在汉堡、阿姆斯特丹、雅典、罗马等地看到不少外国人在中国机构工作,也同样很累,同样心眼不少。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机和斗争。 孔夫子哪能预料今天的社会会发展成这样呢?所以你说的“与时俱进”是必须考量的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设法让其思想、精神与当下的问题协调起来,而不是生搬硬套。譬如,当今中国城里的家居基本都西化了,老祖宗阳宅风水的学说就得转变过来为现代家居服务,说到底就是一个平衡、协调的感觉。 学古人的东西,变通着学,结合自身的实际学,才会有用,否则不如不学。 |
@小兔兔zzz 2458楼 2013-08-14 16:41:54 严重的MMMM一下,船长,我可是冒着上班被领导抓住上网的危险,追了2天追完的。你不及时更新怎么对得起我!!!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哈哈哈哈! ----------------------------- 漂亮女生前来,满楼生香,哈哈哈哈 这两天由于天涯头条的推荐来了不少美女,就不一一回了,肯定有六七十位了。 一并向各位姐妹问候!祝你们都有一个好心情。 |
呵呵,回头看了留言,大多数是善意的,个别叫嚣什么“南京大屠杀”怎么没有避免啥的,有些过激了。就算是日本侵华,其间也有许多斗智斗勇,上千万中国人牺牲生命保护民族尊严,最终取得了胜利(虽然有美、苏外部施压的原因),并不辱没先人。 中国的百年屈辱,根子不是在于中国人学谋略或是学孔孟,因为我写的这些古人,在同时代确为人中龙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安在?中国虽在谷底睡了百十年来,文化并没有断绝,只是受了巨大挫折,有什么好自卑的呢? 鲁迅、柏扬等痛析中国人的缺点,已经很深入了,但国人并不是没有优点,如果一点没有,早就灭亡了。 历史是一个长河的概念,不是一塘一池的概念。西方先进就得学西方,他人优秀就学他人。以开放的心态,正视自身不足,兼收并蓄,知耻后勇,不仅对于一国,而且对个人也是适用的。窃以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国”的概念会不断弱化,“人”的概念会不断增强。 况且,本帖只是罗列出史上高参们的故事,并没有说他们能包治百病。但了解一下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的运作模式,有什么坏处吗? 帖子写了,评论是大伙的事。俺只负责讲故事,同时参与讨论,向各位不断学习。 |
【郭嘉,旷世奇才独运神机】 历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代,谋士辈出的时代当数三国时期。西汉时汉武帝太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手下多出将才,如卫青、霍去病等,而没有人称得上绝顶谋略家;东汉皇帝刘秀虽有中兴汉室之大功,得力手下邓禹也颇有谋略之名,但仍不能算得上全面的谋者。然而到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天下格局发生巨变,为谋略家纵横驰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郭嘉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智谋之星。 虽然,郭嘉因病英年早逝,但他短暂的一生,帮助曹操平定了中原及北方,使曹魏率先得以立足。曹操在兵败赤壁后曾痛哭失声,对身边的智囊团和猛将们说:如果郭奉孝(郭嘉字)还在的话,哪会有今日之败?当时的曹操,手下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天下第一流的谋士,但却不能帮曹操避免赤壁之败,不得不说在谋略上郭嘉更胜一筹。 |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郭嘉当时仍然健在且跟随曹操出征,很可能天下的局势会发生新的变化。 郭嘉出生在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青少年时代便显露出非凡的智慧,交往也很广,与同乡荀彧、郭图、辛评等很要好,经常喝酒到深夜谈论天下局势。有长者劝他到朝中求职,郭嘉摇摇头说,当今纲崩坏,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民间的力量风起云涌,朝廷已经是一个空壳。他认为天下割据的状况在所难免,英雄当有用武之地。 郭嘉二十一岁那年,各路豪强起兵征讨董卓,公推袁绍为“盟主”。袁家是当时最强大的世家望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野中有极高的支持率。袁绍由于是世家出身,对谋士很看重,不惜用重金聘请天下有志之士为自己效力。郭嘉在好友郭图、辛评的引荐下,投奔到袁绍帐下。 |
袁绍接见了郭嘉,见此人身材瘦削,说话时声音很低,而且不时咳嗽,心想这样一个瘦弱的病夫,哪会有什么才能?就问他祖上是否做过官?师承何人?读过哪些书?这显然是世家子弟对人才的偏见,一要看出身,二要看师承,三要看长相,四要看学问。郭嘉回答说,在下布衣,自行修习,喜欢读一些春秋战国时代的谋略之书。袁绍认为周室之礼、孔孟之书才是正道,断定这样的无名小卒没啥用处,就在心底对这次面试打个了比较低的分数。但他毕竟是“盟主”,就微笑着说:请先生先去歇息,我有需要时再请教先生。 本来,郭嘉在面见袁绍之前就想好了进策之言。在他看来,征讨董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袁绍能够咬定董卓,调动天下兵马勤王,在消灭董卓后仍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就可以号令诸侯,安定天下。 |
事实上,后来的曹操和刘备都在打这个旗号,就连东吴孙氏也从来不敢说反汉而是反曹。但袁绍目光短浅,进军东都洛阳后并没有继续杀往西安,曹操、公孙瓒、刘表、刘璋、袁术、孙策等牛人一看“盟主”只想捞私利而没有公心,先前的敬仰之情立即烟消云散了,于是都各自带领人马闪了。袁绍当然仍然是各路兵马中最强大的,夺取了冀州后再图扩大自己的地盘。 郭嘉自面试后再没见过袁绍。通过观察分析,郭嘉认为袁绍的性格难成大器,但当时的曹操尚未显露出称霸天下之志,其余那些地方割据势力,郭嘉都认为不怎么样,于是产生了隐退之心。郭图、辛评两位老乡知道后,劝他说:兄弟不要那么着急,袁公家族四世三公,他是个大人物,哪能轻易就听你的意见呢?现在袁公推行德治,以周公为榜样,是有雄心壮志的。兄弟只要跟着袁公,将来袁公称霸天下,你还愁没有官职吗? |
郭嘉摇摇头说,袁公想学周公,也得看时机对不对啊。周公推行德政时,已经经历了文王、武王两代,根子已经很深了,而且有姜尚那样的能人相助,才平定了天下。况且周公待人,握发吐哺,害怕失去了天下的人才。而袁公呢,用人看出身、相貌,表面上看宽于待人,实际上内心充满猜忌,遇事好谋但又不能决断,把大好的机会丧失掉。这样的人断非明主,我宁可终老在草庐也不会为他效力。于是毅然辞别老友,周游天下,潜心学问。 郭嘉在社会上一晃荡就是六年。这六年,他从一个纸上谈兵的三好学生变成了脚踏实地的苦行僧,用脚和心体察了民间疾苦,也对山川形势、英雄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时,他接到好友荀彧的来信,说曹公孟德请他出山襄助。 |
因为一本《三国演义》,民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些曲解,主要是作者有情感偏向,认为刘备才是汉室的继承者,外姓曹操是图谋不轨。然而实际上,东汉末年要是没有曹操,天下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别的说不,曹操在用人上可与周公比肩,从他对待郭嘉、许攸、关云长、张辽等文臣武将的态度上来说,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老板。曹操起家时,根基浅,能人少,所以他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只要听说是人才,无论是敌是友,都千方百计招至帐下,而且非常尊重手下人的意见,所以他的帐下,谋士成群,武将成林,而且经常开会研究战略部署。他开会,是真开,不是走过场,为智谋之士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坚决不搞一言堂。所以曹氏集团的强大,核心不是地域,而是人才。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将敌人一个个消灭,统一了中原及北方,曹氏集团中的人才极少流失,都是其他诸侯的文臣武将投到他的帐下,而他手下主动跳槽而成就功名的人几乎为零(像刘备这种假投降的人当然不算)。 |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拥立汉献帝后,手下一位叫戏志才的谋士因病早逝。戏志才也是颖川人,当年由荀彧推荐给曹操,曹操采纳了戏志才不少谋划,其中之一就是一定要奉汉室根苗为帝,就如同当年春秋五霸都奉周王室一样,才有号令天下的借口。曹操当时还有初创阶段,十分痛惜戏志才早死,就在军中写信给荀彧说,先生将戏志才推荐给我,果然有才,现在戏先生病故,你还有才能与他相当的人推荐给我吗?荀彧回信说,有,此人也是我们同乡好友,名叫郭嘉,其才当在我和戏志才之上。曹操大喜,让荀彧以重金聘请郭嘉前来赴任。 经过几年的观察走访,郭嘉对曹操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认为天下的割据势力中,江东孙氏用人比较封闭,而且江东人也很团结,很难施展抱负;曹操为人虽然多疑,但他是疑外不疑内,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胆子大、心胸阔,是可以成大事的。于是就直奔曹营而来。 |
曹操听说郭嘉来了,骑马到十里外相迎,与当年齐桓公迎接管仲的规格差不多。郭嘉大为感谢,因为他当时是一介布衣,啥也不是,曹操仅仅是听荀彧的介绍就如此重视,足见是位尊重人才的老板。于是到了帐中。曹操马上斟酒,让左右退下,迫不及待地与郭嘉私聊。从这一点上看,曹操在用人上比刘备强,从不看人的长相。刘备在接见庞统时见他长得丑,很不喜欢,碍于情面才让他去当县令。而曹操待人推心置腹,先拉起了家常。在了解郭嘉比自己小十五岁时,他叹息道:奉孝正值青春好年华,而我多年奔波,还未成事就已显露老态,此生宏愿恐怕难以达成了。 郭嘉见曹操一点儿也不装,心头佩服,就说,明公自刺杀董贼开始,就已经显露出了天下英雄的豪气,加上明公善于用人,依在下浅见,天下必归明公之手。曹老板被郭嘉夸奖,心头舒坦,但他头脑清醒,随即叹息道: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各霸一方,我虽拥立新皇,但兵微将寡,处处受制,日夜处于忧虑之中,还望先生给我指条明路。 |
郭嘉分析说,现在天下的割据势力看似兵强马壮,实际上是一盘散沙,都只顾自己争地盘,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明公您立了幼帝就是名正言顺的,其他的势力虽然有的很强,不过从长远来看他们师出无名,早晚必败。但是,如果我们不以武力征服他们,只是在道义上要求他们归服朝廷,是不可能实现的。曹操当即赞同,问道:那我们如何面对强敌环伺?如果打不过他们,他们也可以把幼帝抢过来呀。郭嘉说:秦始皇能翦灭六国,正是由于六国不齐心,所以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当前各路人马之中,袁绍人马最多,吕布最能战,江东孙氏最团结,如果我们采取分兵出击的办法,就会被肢解,恐怕难以生存下去。当前,明公宜养精蓄锐,等各路兵马互相残杀,再乘机一一分化、制衡,灭掉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拉拢那些对我们暂时还没有威胁的,才是上策。譬如,吕布反复无常,对我军直接威胁最大,他又以勇猛无敌威震天下,明公宜集中兵力把吕布解决掉,让天下人对您产生敬畏,整个局面就打开了。 |
曹操听了,很是兴奋,又问他战争中关键的谋略是什么?上古的兵法适用吗?郭嘉说,上古的兵法是纲,是规则,但具体的事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化应用,关键是了解敌我统帅和将领的性格特征,才能临机制变,想出对应之法。 曹操对郭嘉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他对荀彧说:感谢你为我推荐了一位智能之士。我看,能帮我成大业的人就是他了! 荀彧非常高兴,并没有像后世那些嫉贤妒能的人那样发酸,所以荀彧后来他能当侍中、尚书令(相当于后世的副宰相)。人的才能有长有短,但承认他人的才能可称才德。 曹操之所以器重郭嘉,是因为二人皆有识人之能,说白了,就是看人有一套。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对敌我双方人才的识别才是关键,因为规模再大的战争实际上是双方顶尖人物心性和智谋的对决,脱离这个根本只论兵马的多少、财力的厚薄是有失偏颇的。曹操与袁绍决战官渡时的兵马悬殊很大,后来的赤壁之战曹军与东吴军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而胜败关键仍是心战,是少数几个人心智的对决。 |
郭嘉到曹老板那里上班时,吕布被曹操打败后到徐州刘备那里躲避,顺便占了刘备的窝,把刘备赶了出来。刘备无奈,只得来投曹操。这位隔了好几丈远的“皇叔”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可谓干什么什么不顺,有心革命又屡吃败仗,白捡了一个徐州也守不住。曹操当然知道刘玄德这人靠讲感情起家,遇到事情就哭哭啼啼,装成弱势群体,但实际上心眼很多,就找荀彧来问:老刘这次来投,你看是不是真心呢?荀彧摇摇头说,真心个屁!他是没地儿可去了,先在明公这里躲一阵子,伺机再出去招兵买马,我看不如把他宰了,免得将来是个祸害。曹操犹豫不决,单独把郭嘉找来说,荀彧劝我杀刘备,你意下如何?郭嘉说,明公不能杀刘备,至少现在不是时候。现在明公正在招揽天下人才,兴的是仁兵,打的是义仗,如果杀了刘备这样在老百姓心中颇有名声的人,就会丧失民心,那些本来想投奔明公的人就不敢来了。但刘备这个人工于心计,不杀他也不可放他,不如解除他的羽翼,给他皇亲的待遇,使他不能施展抱负就是了。曹操大喜,就热情招待刘备,又上表请汉献帝封刘备为豫州牧,以拢其心。 |
应该说,当时的刘备就是一光杆司令,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曹操当时只拥有兖、豫二州,处在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况中。北面,有袁绍、公孙瓒;南面,有袁术、刘表、孙策、刘璋、张鲁;西面,有极善骑兵战的马腾、韩遂、张扬;东面,有万夫不当的吕布。 曹操决定采取郭嘉的意见先打吕布,但曹军内部有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刘表、张绣在后方,如果去打吕布,后方空虚,恐怕有危险。郭嘉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当时袁绍正与公孙瓒交战,没有精力攻许都;刘表、张锈等人是守成之辈,不懂智谋,不会来犯;吕布虽无大智谋,但他很有名气,又有袁术的帮助,如果任由他招兵买马,也会有一些豪杰会依附他,不能任由他的势力扩张,再树一个劲敌。关键是,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局面打不开,就无法冲出重围,建立足以制衡天下的革命根据地。 |
但曹操与吕布的战争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曹操攻下徐州后,吕布退守下邳。由于吕布勇猛,小小的下邳竟然攻了两个月也没有攻下,曹操见将士疲惫且都害怕吕布之勇,想班师回许都,不少谋士都赞成,只有荀攸(荀彧之侄)和郭嘉坚持继续攻打。郭嘉说:吕布再厉害有项羽厉害吗?项羽大小七十余战都胜利了,但一朝失势于垓下,身死国亡,其原因就是他多勇而少谋。曹操听从了二人的意见,私下问计于郭嘉。郭嘉亲自察看了下邳城的形势,向曹操献计挖开泗水、沂水灌淹下邳。于是,勇猛的吕布坐视下邳城被大水淹没,部下为了活命,趁吕布不防绑来向曹操请降。曹操把不可一世的吕布斩于白门楼,由此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 之后,曹操在陆续收拾了张绣、袁术、眭固等割据势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其间,郭嘉一直跟随曹操出谋划策。曹操认为郭嘉可堪大用,上表封郭嘉为军师祭酒(高级参谋官)。 |
狐妖赶紧睡吧。俺这两天带娃娃累得够呛。侍侯娃睡了才得空写几行。未来几天事也多。慢慢来吧。手机看帖伤眼,注意保健。 |
@陌上新桑 2517楼 2013-08-15 06:57:00 早 ----------------------------- 早啊。因为娃娃五点多就起来折腾,现在刚把娃又诓睡,自己却没睡意了,哈哈。 |
首页 上一页[24] 本页[25] 下一页[26]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