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2页]

作者:怀旧船长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深夜上来拜谢回帖的朋友。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感谢天涯编辑推上聚焦。
    @高袈索 129楼 2013-07-20 10:31:25
    接下来准备写谁?
    -----------------------------
    老管。不过周末看的人少,周一再更啦。
    计划是从商到清中的高参们,慢慢来。。。
    哇靠,周末也有人看啊?
    如果露面的不少且有要求,俺在给娃做好饭后可以再发一些~~
    @sun_easy 147楼 2013-07-20 12:29:25
    快更吧,楼主,等不及了
    -----------------------------
    那就更。。。顺手收藏,可及时见更新。。。
    【管仲,春秋第一霸的幕后推手】

    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天下又开始动荡了。战乱出英雄,正是牛人倍出的时代。这其间,有一个牛人叫管仲。《史记》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春秋时代是东周这个集团公司走向衰微的时期,各独立法人的分公司(诸侯)开始争霸,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个现象很好理解,主要是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硬不起来,当然也有首席执行官或参谋班子给不了力的原因。
    都说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其实归根结底,是人民中产生了牛人,是牛人创造了历史,所以这话也算说得过去。
    夏、商、周三朝历史比较悠久,主要是那时的人还比较淳朴。纵观历史,越原始的社会越纯朴。这一点,即使在当今社会也能得到印证。有一次我到内蒙一个偏远的地方骑马,因为拉肚子没有随大队人马一起,只能跟着由当地小伙组成的“护队”。护队是当地旅游部门为了防止游客摔伤而设立的,这些小伙们原本是相当纯朴的,可是见多了游客、经历了不少欺诈事,逐渐也变得不纯朴了。有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被烈马摔到沟里,护队队长派一个脸色黑红的小伙去救。那小伙冷漠地说:“活该!摔死才好哩!穿成那个骚样儿!!”最后队长发怒了他才去,像拉死狗一样把伤者拖了回来。
    如果没有商业旅游,我想这些小伙肯定会乐意去救,而且是尽心救护。因为沾上铜臭,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了。

    管仲所在的年代,社会风气开始变化。虽然与今天相比仍然算是纯朴的,但与伊尹和姜尚执政的时代相比,变得复杂多了,所以仅凭圣人治国的那一套,无法从根本上促使国家长治久安。说到底,教化这东西需要接受者相对纯朴,对于情势较为复杂的社会则需要对症的良方。
    管仲的祖上是周武王的弟弟姬鲜,因分封在管地(今郑州),所以姓管。姬鲜是当年监视纣王之子武庚的“三叔”之一管叔,管叔兵败被周公所杀,后代也衰落了,就像刘备的家史一样。管家后来流落到颍上(今安徽颍上县),到管仲出生时,管家一贫如洗。为求生计和供养多病的老母亲,管仲做过小贩,当过兵,做过养马人。在青少年时期,管仲的经历与姜尚极其相似,干什么什么不顺。但是,正是由于他在最底层干过,体察过民众的疾苦,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很深刻,加之他聪明好学,刻苦奋发,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原不动 151楼 2013-07-20 12:51:26
    无量天尊。收藏学习。
    治大国若烹小鲜,既然为鲜,保持原汁原味就好。保持五十六个民族特色,互相相依存。久也、远也。
    -----------------------------
    完全赞同。后面还会写到,东晋五胡时期,王猛推行大治,使中原及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故事。自古所谓胡汉,实际上胡汉只是一个大概的界定,现在身份证上写着“汉族”的人,祖先实际上是胡人。

    管仲一生的贵人是同乡鲍叔牙,后人用“管鲍之交”形容朋友之间的铁杆程度。鲍叔牙与管仲的情谊,类似恩格斯与马克思。管仲潜心学问,不善经营,常常生活艰难,鲍叔牙就救济他。管仲做生意没本钱,鲍叔牙就垫资起本,赚了钱后管仲拿了绝大部分,鲍叔牙认为他要困难得多,没有计较。鲍叔牙与管仲一起替人谋事,结果把事情搞砸,鲍叔牙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并对人说:管仲学的是经天纬地的学问,不宜做小事情。鲍叔牙通过自己的关系在地方上为管仲谋得小官,但谋了三次,管仲都被罢免,鲍叔牙却认为管仲没遇到有利时机。鲍叔牙带着管仲去投军,结果参加了三次战争,三次战争中管仲因怕死都当了逃兵,鲍叔牙替管仲说情:管仲因为家中有老母,若是死了年迈多病的母亲无人奉养。
    朋友交到这份上,是管仲的幸运。同时,也说明鲍叔牙是一个伯乐。识别人才,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所以鲍叔牙能够在齐国取得国君的信任并谋得了官职。
    齐国自姜尚建国,传了十二代,由齐僖公执政。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叫诸儿,次子叫纠,三子叫小白。齐僖公因鲍叔牙的推荐,请管仲做了公子纠的老师,而命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僖公病逝,公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荒淫无度,居然与自己的亲妹妹文姜乱伦。文姜嫁到鲁国后为鲁桓公的夫人。文姜与丈夫到齐国访问,仍然背地里与齐襄公乱来,鲁桓公知道后,气得打了老婆几巴掌。结果,齐襄公把鲁桓公灌醉后,命手下将鲁桓公弄死在车上。一个国君将另一国君当成猪狗随意杀掉,实在骇人听闻。
    管仲和鲍叔牙都意识到残暴荒淫的齐襄公将会发动内外部清算。对外,必有战事;对内,也要清除异己。哥俩一合计,认为走才是上策。于是,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
    应该说,管、鲍二人的判断是准确的。齐襄公乱来不仅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给了国内野心家可乘之机。结果,齐襄公被臣下所杀,杀他的人又被他人所杀,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估计齐太公姜尚地下有知,也会气得胡子乱抖。
    齐国无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就是法定的继承人。这一点,管鲍二人心头最清楚——费了很多气力调教,目的就是要扶上国君的位子。然而,公子小白在国内的亲信较多,他们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小白,让他火速回国继位。鲁国国君鲁庄公自然也深知此间利害:若是自己帮助公子纠继位成功,两国将来可以更紧密地合作。在这种情势下,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哥俩的命运取决于回国的速度。谁先回到国内,谁就是齐国老大。

    管仲当机立断,一面让得力人护送公子纠抄近道回国,一面说动鲁庄公,带了兵士去阻止公子小白回国。管仲熟知地理,所以准确地阻住了小白。管仲并非优柔寡断之辈,见了小白,就开弓射击,小白应弦而落,倒地伸腿死了。情况紧急,管仲赶紧派人通知公子纠,这下子大位安全了,让他赶紧回国。可是公子纠这个人志大才疏,认为自己是铁定的国君了,就放慢了速度。等他慢慢悠悠回到齐国时,惊闻公子小白已经继位,只得慌忙折回鲁国。
    原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那一箭,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但他深知,若让管仲知道自己没事,必死无疑,就伸腿装死。幸好是黑夜,看不太清。管仲走后,小白趁夜找到了一辆运尸车,不吃不喝往回急赶,终于捷足先登,当了齐桓公。
    齐桓公险胜,第一件事就是要请他的师傅鲍叔牙出任相国。鲍叔牙却推辞说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为相,只有管仲才能帮助君上治理好齐国并使齐国强大。齐桓公很生气,说管仲是寡人的仇人,差点射死我,决不能用他。

    鲍叔牙耐心向桓公介绍了管仲的才能,说:君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任用贤能的人,君上不用,鲁国就会用。如果鲁国任用管仲为相,齐国就很难有出头之日。况且管仲射伤你,是忠于公子纠,并没有过错。如今君上继位,内部是一个烂摊子,外部强敌环伺,最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来辅佐你。再说,倘若君上用了管仲,天下人会盛赞你不计前嫌,任人唯贤,不是很好吗?现在臣下担心的是动手晚了,管仲会被鲁庄公所用,那时悔之晚矣。齐桓公猛省,当即派使者到鲁国要人,说是要抓回仇人管仲处决。
    鲁庄公听了大臣的谏言,正准备启用管仲,但他又担心引起两国的争端。因为为报鲁桓公之仇与齐国的交战失败了,还失去了汶阳,不得已而处决了公子纠。如今齐国又指名要管仲,鲁国只有同意将管仲解押回齐国。
    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并与他倾心交谈。管仲被鲍叔牙和齐桓公的诚意所感动,答应效忠齐桓公。后来,因管仲杰出的才华,齐桓公仿效周武王,将管仲尊为“仲父”。
    当时的天下,诸侯之间的争霸已经开始,主要在黄河下游的各国之间展开,大国有郑、宋、卫、鲁、齐五国,郑国一开始很牛,后来因内乱削弱,中原诸国陷入纷争,给北方狄族可乘之机,常常东侵南下蚕食中原沃野,中原需要一个霸主来替衰微的周天子发号施令,使天下局势达至新的平衡。

    这一切,早就被洞若观火的管仲瞧在眼里。所以,当齐桓公问他齐国能否安定时,他直言不讳地问:君上想成就霸业吗?从内心来讲,公子小白突然变成了齐桓公,国家在哥哥诸儿的挥霍下创痕累累,他只想平复国内的混乱,做一个守成之君。于是他也直言不讳:寡人不敢奢求成就那么大的事业,能够安定社稷就是上天赐予的福分了。
    管仲慨然起身,说道:微臣感谢君上免除了我的死罪,但如果君上只做一个守成之君,微臣请君上杀了我或者允许我离开。我忍受天下人指责我背负原主的罪名来辅佐君上,就是要使齐国成为霸主。如今君上都没有信心,我在齐国有何益处呢?说罢就要出门。
    齐桓公感到十分惭愧,当即把管仲请了回来,说道:先生既然有这么大的志向,寡人岂能落后?还请先生教我王霸之术。于是拜管仲为相。管仲当即拜倒,说道:今日君上许诺成就霸业,微臣方能受命。
    应该说,管仲入职的开端就有了准确定位,就是要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这是他的职场目标,老板不支持宁可不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时那种情势下,若不成就霸业,就有被他国吞并的危险,并不是想“守成”就能守得住的。齐桓公这位老板一开始信心不足,主要是没有找到可以担当大任的能人,也有一定的自知之明。

    在拜管仲为相后,齐桓公坦然地亮了自己的老底——寡人有三大缺点:1.喜欢玩耍,打猎时往往直到天黑才回宫;2.爱好喝酒,有时不分日夜,往往耽误上朝办公的时间;3.沉迷美色,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路,所以宫中多藏妙龄女子。
    齐桓公讲完,侧目看着管仲,心想你定然会批评我。不料管仲说:君上这些习惯不太好,但也不是大毛病。人有七情六欲,一国之君并非都要做圣人,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了。
    齐桓公有点生气了:那依你说,什么才是大缺点呢?
    管仲说:对于国君而言,最可怕的缺点只有两点:一是优柔寡断,一是怠惰不前。优柔寡断不利于处理政务,导致忠奸不分,久之法令不行,民心离失;怠惰不前就会丧失良机,让他国抢了先机,最终陷入挨打的局面。
    齐桓公看看天色将晚,就说:先生之言甚善。今日已毕,改日再向先生请教治国方略吧。
    管仲怒道:刚刚还说不能优柔寡断、怠惰不前,君上怎么能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君上先祖姜太公创立齐国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才有今日之基业。君上不效先祖,却想着玩乐,还有什么前程可言!
    齐桓公是听得进忠言的老板,当即向管仲赔罪,请教治国之道。管仲提出了“图霸先修内”的主张,对国都的居民实行三分管制法,即把工、商、士三种居民分类管理;对乡下的农民实行轨、邑、率、乡、属五级管理;对旧法作全面的审查,主要看能否适应现实的需要,不适应的就要修改。
    @梦里才有歌 171楼 2013-07-20 13:56:40
    船长好贴,前面的军神李靖实体书不知道全出版了没,在亚马逊搜过好像才两部,特别精彩有机会我要好好看看…
    -----------------------------
    谢谢。目前只出了两部。隔壁舞文连载得比较多了。若出了俺及时告知哈。

    管仲的一系列主张,主要还是强调“富民”。他认为,民富则国强,远方的人才会闻风归附,土地才有人开垦耕种,物资才能流通,人民在富足的基础之上才会习文识字懂礼节,从而实现大治。在国家税收方面,管仲一改过去按地亩平均收税的做法,而是通过考评土地的好坏、产量的高低来征收不同的税赋,且一定要有限度,让人民负担得起。纵观齐桓公一朝,都严格地执行了管仲的低税政策,所以人民拥戴齐桓公。
    这些主张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历来的改革者,都要蹚过无数雷区。所幸的是,管仲的改革并不像后世的商鞅、王安石等人一样太过猛烈,而是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使官、民都能接受。这是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因为贵族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利益都惹不起,伤了贵族的利益,改革者没有好下场的;让农民吃不起饭,农民就会揭竿而起推翻统治者。
    但是,一个国家要强盛,说到底国库得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军需,因为所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管仲任齐相后数年,齐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有房住有衣穿有粮吃有钱花了。这时候,齐桓公想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充盈国库,就找管仲商量。
    @那那就算了吧 175楼 2013-07-20 14:05:39
    写得通俗易懂,有味道。能写写小人物的奋斗史细节会不会更好点?现在的有点高屋建瓴。
    -----------------------------
    那就是励志的东东了,或是人物传记。这些牛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里重点写他们的思维模式、方略及办法,不大可能太细。
    作者:发财挡不住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7-20 14:04:32

    -----------------------------

    智谋跟权谋不一样吧 要像你这样说 厚黑也是人类终极智慧的体现
    ----------------------------------------------------------------
    厚黑当然是智谋。只不过我在选人时侧重正面的,舍弃邪恶的。实际上,阴招凑效更快。

    桓公:仲父,我想征收房产税,你看可以吗?
    管仲:这是逼迫人民拆掉自己的房子呀。
    桓公:我想征收林木税,你看行不行?
    管仲:这是要人民砍伐树木呀。
    桓公:那就征收牲畜税吧。
    管仲:这是要人民杀死幼小的牲畜呀。
    桓公:看来只好征收人头税了!
    管仲:这是逼使人们藏匿户口!
    齐桓公终于拍案而起: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寡人拿什么来维持国家呢?
    管仲起身微笑道:有办法,就是向山要、向海要。
    齐桓公眼睛亮了。
    管仲所说的向山海要钱,实际就是“盐铁政策”。盐,人人都要吃,一个万乘大国,一个月就能卖出六千万钱,相比收人头重税,却只有三千万钱。一个国家实行盐的专卖,没有收税,却拥有两个国家的钱。至于铁,女子用针和剪刀,男人用犁和锄头,木匠用锥和锯斧,都离不开铁,国家控制铁而适当涨价,就能赚取比税赋更高的钱。
    齐桓公指着管仲的鼻子笑道:仲父明里不收税,暗地里却多拿了钱,真是精明呀。
    管仲抱拳道:都是给君上赚钱,臣下没有中饱私囊。
    君臣大悦。于是推行。

    齐桓公即位后,齐国是诸国中征税最少的,大约为他国的五十分之一,但齐国却因管仲的富民之策,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除了“山海之策”,管仲下大力气保障各国商旅的权益,境内每隔三十里设驿站免费提供食宿,并给商人们提供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搞活了市场经济。于是商旅云集,财富像流水一样涌向齐国。
    富国之后就是强兵。管仲推行了“寓兵于民”的政策,这一政策被后世不断抄袭,就连盛唐时实行的“府兵制”也大致如此,就是平时老百姓下地耕种,战时拿起刀枪上阵杀敌。寓兵于民,节省了军费开支,又动员全民皆兵,使整个国家都具有武装动员的属性,变得牢不可破。
    管仲的具体做法是: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令每家出一人当兵,一轨五人为一伍,一里五十人为一小戎,一连二百人成为一卒,一乡两千人为一旅,五乡一万人成一军。每年春秋训练两次,常备军队三万人(三军)。

    军队建设曾是齐桓公心头的痛。在他继位的第二年,曾发动兵马去攻打鲁国。管仲当时劝阻他不能动手,但齐桓公不听。结果,鲁国启用平民曹刿为将军,齐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大败。这个曹刿自然就是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牛人。齐桓公不服,同年夏再联合宋国攻打鲁国,结果也是无功而退。
    经过这两次挫折,齐桓公才真正重视起管仲“图霸业致力于德而非致力于兵”的策略,首先使邻国亲信齐国。于是,齐国按管仲的政策,重新审查疆界,把侵占邻国的土地还给他们,还送给邻国财物以示交好;采取“轻其币而重其礼”的方法,对来访的诸侯使者予以厚报,使小国、穷国十分依赖和尊敬齐国;最大限度地与各诸侯国进行经济交往,开放关卡,只规范市场而不征税。这样,齐国在商贸流通中得到了好处,还赢得了声誉和威望。
    但是,管仲的主要工作不是搞慈善。一系列政策的背后,仍然充满智谋。他不主张武力强夺,但智取的法门层出不穷。有个叫鲁梁的小国,传统的手工艺是织绨。绨就是一种厚实的丝绸,属于高级的服装面料,是鲁梁的支柱产业。管仲看到这个现象,就发动国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穿这种面料所做的衣服。结果,这种面料供不应求。为加剧鲁梁的生产,管仲亲自到鲁梁边界,告诉鲁梁的商人说:你为我运来一千匹绨,我给你三百斤黄金;运来一万匹,就给你三千斤黄金。
    @原不动 183楼 2013-07-20 14:33:10
    回复第160楼(作者: @怀旧船长 于 2013-07-20 13:11)
    @原不动 151楼 2013-07-20 12:51:26
    无量天尊。收藏学习。
    治大国……
    ==========
    十分赞同。用现代语言来说,“杂交出来的杂种”。非骂人啊!我也是汉人。
    其实地球人,都是杂交出来的杂种。尤其聪明人种。近亲繁殖染色体会缺省,简单点说就是遗传缺陷的概率大于优秀基因的繁衍。
    -----------------------------
    是的。所以离得远的男女结婚孩子会聪明些。俺几个朋友的后代都可以说明。问题是,老外男的还没事,女的型号不同,不好满足~~~
    @kerryswt 189楼 2013-07-20 15:07:58
    喜欢!想问船长平日都读哪些史书
    -----------------------------
    乱看,没一定的。25史都有随便读一下,通鉴也随手翻下,不成系统。另外对野史杂章也看看。

    这个消息传到鲁梁国,国君认为既然齐国这样的大国都那么喜欢绨,市场潜力无限,就下令全国人民织绨,把原先耕种的田地都用来植桑。而齐国,全都种庄稼,不植桑。这样过了几年,齐国与鲁梁已经形成了以粮换绨的常态局面。管仲见时机成熟,下令全国改穿帛料的衣服,关闭与鲁梁的通商口岸,不许出口粮食给鲁梁。两国商业的断绝,使鲁梁人拥有堆积如山的绨料而没有解饥的口粮。因为别国人不穿绨服,曾是鲁梁国经济命脉的绨成了一堆废品。鲁梁的粮食卖到一石百钱,而齐国才卖十钱!堪堪捱了几个月,鲁梁的百姓饿得直打晃。活命要紧,一年之中就有十之六七的百姓归附齐国,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也扛不住了,举手向齐国投降。
    这是对小国。对大国,管仲也实行了这种杀人不见血的商战手段。齐桓公当时准备伐楚,又担心楚国强大而不胜,又向管仲请教。楚国盛产鹿,管仲让齐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通告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大发横财。利诱之下,楚国几乎是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都漫山遍野捕鹿,放弃了耕种,而齐国则全民皆耕种,年年有丰收。当楚国连年不耕种而缺乏粮食时,管仲突然下令不再收购活鹿且决不卖一粒粮食给楚人,曾经珍奇的鹿变得一文不值。这一战的结果,楚人降齐者达十分之四。
    @燕山刀客A 194楼 2013-07-20 15:16:55
    会不会写得太严肃了,娱乐性差一点。呵呵。
    -----------------------------
    关键俺就不是个幽默人

    对付代国,管仲的“粮食战争”同样适合。代国出产狐皮,管仲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的局面。由于搜狐行动太过频繁,狐狸越来越少,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给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君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纵观以上三大商战,都是以“粮本位”为核心的。管仲认为,粮食才是国家的根本,因为绨衣、活鹿、狐皮这些东西,属“附加产品”,有也可,没有也行,不会饿死人。民众只要肚皮填饱,就不会闹事。管仲治内先治粮,使齐国成为诸侯中存粮最多的国家,甚至可以左右天下的粮价。“粮食战争”是一把软刀子,迫使许多诸侯国归附了齐国。特别是齐国会同其他诸侯平定了宋国的内乱,借机灭掉了鲁国北边的小国遂国后,使强大的鲁国如芒刺背。
    齐、鲁两国明争暗斗由来已久。齐桓公五年,齐桓公应鲁庄公之约在柯地盟会。管仲劝桓公不要去,桓公不听。结果,在会盟之际,曹刿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还侵占的土地(可见这个曹刿还真有几下子)。齐桓公只得签了条约才安全回国。

    回来后,齐桓公咬牙切齿,要起倾国之兵追杀曹刿。管仲及时制止了他的鲁莽行动:既然君上签了盟约,就要守信。起兵只图一时之快,其代价不仅是士兵的性命,更重要的是必将使诸侯对齐国不再信任。齐桓公听管仲之言,果真把曹刿三次战败所丢失的土地还给了鲁国。诸侯闻之,都认为齐国守信,归附者越来越多。
    随着齐国国力与日俱增,管仲开始谋划在国际上的影响,发动了相当于“关贸总协定”的中原大国会盟。齐桓公七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峰会在鄄地召开,由管仲起草的“关税协定”成了本次会盟的核心议题,主要内容是:田租只收取百分之五,市税只收取百分之二,关税只收取百分之一。这是一个低税协定,由于齐国是工商大国,这个盟约对齐国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他国则没啥好处,其余四国都不太同意这个约定。不过,当时的形势不容这些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只得签了协议。至此,黄河下游的主要国家除鲁国外都顺服齐国,管仲在七年前所描述的“霸主”地位初具雏形。
    管仲是历史上最早的“世贸组织”领袖,其在国际上拥有的话语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利,比占有他国土地更具影响力。用经济的纽带巩固大国的地位,用贸易的砝码平衡各国的关系,到现在仍然实用。管仲在2600多年前就运用自如,可称史上经济学之父。

    但是,仅仅是经济上的制约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霸主,因为各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齐国要想当老大,还得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郑国与宋国有世仇,郑国攻打宋国,齐国就联合宋、卫两国迫使郑国认错屈服;鲁国一直不服齐国,齐国便联合宋、陈两国把鲁国制服;遂国发生反叛,齐国及时派兵歼灭。在这些反反复复的磨擦中,齐国始终扮演了协调人的角色。这其间,齐国还远征北地,历尽艰辛深入瀚海(北方草原),为燕国解除戎族的祸患,燕国自然加入了齐国的联盟集团。
    由于鲁国与齐国结怨很深,对齐国明服暗不服,齐桓公想兴兵伐鲁。管仲劝谏道:讨伐远国而攻打近邻,邻国就不会亲近我们,就算完胜,鲁国就会投靠楚国,引发新的事端。齐桓公问怎么办。管仲说,我们征伐山戎所获取的珍宝器物是中原所罕见的,不如分一些给鲁国,这样,鲁国必然惭愧而感激我们,天下诸侯也会亲信我们。齐桓公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鲁国国君收到齐国用生命换来的珍宝,既惭愧又感激,派兵支援齐国攻打莒国,又派人为管仲的封地铸城。天下诸侯听闻,都表示愿意听从齐国的号令。后来,鲁国国君死后,国中混乱,齐国帮助鲁国确立了人民拥戴的新君。一百多年后,孔子谈起此事,高度称赞齐国以德报怨。
    自沙~~

    管仲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齐国霸业终于大成,几乎成了周天子的代言人。在齐桓公三十五年,齐国达到了极盛时期。孔子后来评价说,如果没有管仲,天下不知经历多少战乱,我们都要成为蛮族统治之下的奴隶。
    公元前645年,管仲八十岁,终于病倒了。齐桓公去看他,问:仲父走后,谁可以为相?管仲反问:君上认为谁可以为相呢?齐桓公问:易牙可以吗?管仲说:易牙煮自己的儿子来讨好你,天下最亲的莫过于父子,这种人不能用。齐桓公问:开方可以吗?管仲说:开方是卫国的太子,却来齐国服侍你,这种人只知利益,不懂节操,也不行。齐桓公问:竖刁可以吗?管仲说:竖刁自宫变为太监就是为了亲近你,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必有图谋,断然不能用!齐桓公问:鲍叔牙是寡人的老师、仲父的朋友,总可以吧?管仲摇摇头:鲍叔牙太过正直,见不得别人的过失,无法通融则不能协调复杂的事情。齐桓公最后问他究竟谁可以为相。管仲向他推荐了隰朋,认为隰朋心胸宽广,不耻下问,能够发现人才而又不事事包揽,公私分明,事君不二。临终,管仲再三向桓公谏言,一定要疏远易牙、开方和竖刁这三个小人,否则将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从管仲荐才所讲的道理可以看出,重用的职位一定要交给真正能干且没有私心的人,而考察一个人的才品,可以从他过往的经历中觉察出来。遗憾的是,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按他的意思去做,仍然重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刁。果不其然,还不到三年时间,齐桓公这位名震天下的大老板就被这三个奸人害死了,死前身边没有一个人,五个儿子为了争位相互拼命。齐桓公死前流泪忏悔:圣人的见识真是远大啊!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仲父呢?
    这位春秋第一霸主死后,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没人管,蛆虫都爬到了门外。但直到战国末年,齐国仍然是东方大国。这是因为管仲的国策已经在齐国根植的缘故。


    (本章完)

    谢谢所有留印的朋友~~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4 04:34:55  更:2022-01-14 04:45:5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