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长篇历史小说:《永乐风云》(已出版)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长篇历史小说:《永乐风云》(已出版)[第41页] |
作者:江汉逸士 |
首页 上一页[40] 本页[41] 下一页[42] 尾页[6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什么法子?”马云正有些犯迷糊,却又被马骐吵醒,只得又艰难的侧过头来咕哝道:“你能有什么法子,你难道还能探到什么绝密军情来?” “我当然不行!”马骐的脸因兴奋而胀的通红:“可有人行!” “谁?” “江保!” “江保?” “不错,就是他!”马骐侧身坐到床沿,低声疾速言道:“哥哥你想,江保这两年整日跟在皇爷屁股后头,皇爷的哪件事情他不晓得?你忘了,前几个月你还跟我提起,说江保现在是皇上身边的头号红人,连皇上召外臣密议,他都时常在身边侍候,这份宠信连王钺都比不了!这江保既然能旁听皇上的密议,那对军情自然也知道不少。只要咱们能拉他入伙,他一定能拿出让徐增寿心动的本钱来!” “可江保能答应咱们吗?”马云疑惑的道:“万一他不但不答应,反而把咱们的念头揭发出来,那咱们立时就会命丧黄泉!” “他不会揭发!”马骐笃定的道:“以前我在乾清宫当差时,与这江保有些交往,对他颇有几分了解。江保心思之玲珑,还在弟弟我之上。即便他想揭发我们,可他空口无凭,何以让皇上信服?” “即便真伪难辨,可皇上为防万一,依然会杀咱们的头!咱们是内官,不是朝中大臣!”建文对造反的徐增寿投鼠忌器,却迁怒于他这个偶犯过失的内官,年轻天子对待内官外臣的双重标准,马云算是领教透了。他绝对相信,哪怕是捕风捉影之词,也足够让建文毫不犹豫的将他一刀砍了落个干净。 不过马骐却并未把马云的警告当回事,他意味深长的一笑道:“哥哥说的是。可若是那般,江保也难逃一死。一来,其已犯下妄议朝政的重罪,如今为求补过又捕风捉影,此等卑劣行径,皇上岂能饶他?二来,即便皇上不追究他捕风捉影之过,可江保这般做,无疑是提醒陛下:他江保其实才是知道皇上内情最多之人。皇上为保内情不外泄,连我两个莫须有之人都不放过,又岂会让他江保继续活着?所以,以江保那颗聪明脑袋,一定不会做这等傻事。” 马云这才恍然大悟。思忖一番后,马云点点头道:“就算你说的有理,可我们怎有把握说动江保?此人眼高于顶,素来不招人欢喜,我与他平日不过面儿上过的去,私下里并无多少往来。就算你和他昔日有些情分,可他发达后也没再多看你一眼。这等小人,哪是那般好说话的?” “就是因为他昔日目中无人,弟弟才更有把握说的动他!”马骐感到有些口渴,遂起身走到桌前,倒了杯冷茶一口喝了,方插插嘴冷笑道:“哥哥说与他面儿上过的去,这还多亏您是皇后身边的红人,他多少给几分面子,换一般的小内官,他什么时候正眼瞧过?也正因为如此,如今你与他同被贬到宝钞司,可这下场却是天壤之别。今晚哥哥你可以睡在我这大床上养伤,可你知道江保这时在做什么么?” “他在干嘛?”马云问道。 “他在做草纸!”马骐冷笑道:“江保得意时,宫里的小内官他不知作践了多少,这宝钞司里好几个都是他亲自罚来的,就连那吴三,原先是神宫监的监丞,眼看就要升少监了。因不合跟江保顶了两句嘴,就被他安了个罪名,说到皇上那里,结果被贬到这下三滥衙门当管事。如今江保遭了难,他们岂会让他好受?不瞒哥哥你说,我带你回来时,吴三还凑我跟前说,哥哥你爱养多久就养多久,你的草纸,他一份不少,全交给江保!” “这也太过分了吧!”马云咋舌道:“他也是刚挨过板子的人啊,这怎么经受的住?好歹江保也曾是皇爷身边的亲近人。要哪一天皇上再想起他,来个重新起用,吴三他们岂有好下场?” “他起复不了!”马骐笑道:“哥哥你也不想想,他江保犯的是什么罪?妄议朝政,犯的是太祖爷的铁律啊!皇上对内官最严,如今能饶他已是格外开恩,又岂会因他而破太祖戒律?所以他江保是彻底完了!”说到这里,马骐话锋一转,幽幽道:“从天上跌下来是什么滋味,哥哥你今日是尝到了。可你不过是跟着皇后,江保却是皇上跟前的红人,眼瞅着就要当乾清宫管事了。所以他这番滑落的滋味较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哥哥你是个平淡性子,江保却是一门心思向上钻的,他这种人,死也不愿意当个任人作践的小火者的。所以弟弟敢打保票,只要我开口,他一准儿答应!” 再听马骐说自己昨日的遭遇,马云不由一阵黯然。不过由己及人,他也很快从这里面明白,拉江保下水其实是易如反掌。沉吟再三,马云终于下定了决心,道:“好,咱就赌上一把,成了就跟着燕王过好日子,败了大不了一死,我先把金子准备好,到时候吞了就是了。” “哥哥这就对了!”马骐大喜,一拍手道:“事不宜迟,咱今晚也别睡了,先商量个章程出来。这江保不难说服,徐增寿却是一等一的人精子,要让他心甘情愿担着风险送咱们北上,还得好好谋划谋划……” |
实在不好意思 呵呵 这段时间比较动荡 很难上网 今天抽空在别人机子上更了下 争取明天上午再更一次 多谢大家的谅解 O(∩_∩)O |
第十节 十月底的北平,天空已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来自漠北的朔风,犹如锋利的刀刃,在行人干枯的脸庞上刮出一道又一道的裂痕。不过天气虽冷,燕王府东殿的议事阁内却是十分暖和。一大早,王府的火者们便把地龙烧的热气直滚。吃完早饭,朱棣便乘舆驾来到东殿,待跨入议事阁内时,道衍、金忠以及朱能、丘福,还有高炽袁容等一众子婿已恭候多时。 朱棣是三天前回的北平。蒿城大捷后,随着真定大军的溃败,燕藩在黄河以北再无敌手。在接下来的半年时光内,朱棣带领燕军主力攻济宁、克沛县、略彰德、下林县,将战火烧遍冀、鲁、晋三省,甚至绵延到直隶和河南境内。其间,真定平安、山海关杨文、大同房昭也组织了几次反扑,试图遏制燕军的攻势。但此时的朱棣,早已一扫东昌惨败的颓势,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把各路南军打的是落花流水,直到十月二十四日,战果累累的燕军才悠哉游哉的回到北平,留下一堆烂摊子给盛庸这位平燕总兵官收拾。 因着连番胜利,燕藩上下已是喜气洋洋。今日虽是议事,但所商讨的也大多是些赏功恤亡,修葺城池之类的琐事,与军机无关。因此气氛十分轻松。待诸事议毕,朱棣起身一笑道:“早上本王出门时,见后苑一片白雪皑皑,真是个粉妆玉砌,胜似人间仙境。本王想着几年征战,都未曾有个闲暇时光。此番难得诸位爱卿都在,我等便一道前去踏雪赏景,也风雅逍遥一般如何?” “甚好……”难得燕王有此雅兴,众人自是一片附和。 不过一片应从声中,朱棣的贴身内官黄俨却有些迟疑。小心瞅了朱棣一眼,黄俨凑上前,附着朱棣耳根子嗫嚅道:“王爷,方才听王妃宫里的人说,徐四小姐正在后苑的太液池畔赏雪。奴婢想,王爷暂时还是别过去吧……” 朱棣笑容一窒,本已挪出的步子顿又收了回来。 四个月前,徐妙锦从金陵赶到了朱棣军中。当时的徐妙锦已尽知朱棣与徐增寿之间的龌龊勾当,正是满心的恼怒悲伤加愤慨。一见面,她便对朱棣展开了连番逼问。朱棣虽已从徐增寿信中得知妙锦来意,但真当面对这个来势汹汹的“内妹”时,仍羞赧的哑口无言。见朱棣无言以对,妙锦对他的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破灭。绝望悲愤之下,她当即抽出宝剑,欲将这个表里不一,尔虞我诈的大姐夫一剑刺死。 妙锦的疯狂举动自然不会成功,当然朱棣也不会把她怎么样,但亦不可能放她回京,于是便派人将她送回北平,交由徐王妃看管。其后朱棣继续征战,其间也数次从北平前来奏事的内官中得知些妙锦的情况。据内官们讲,一开始时妙锦悲愤异常,谈起他时也是恨意满腔。饶是朱棣英勇盖世,听到这些内心也是一阵发虚。直到最近一两个月,来人才说在徐王妃的安抚开解下,妙锦的情绪已稍稍好转了些,虽然仍对朱棣愤恨不已,但不再像先前那般闻到燕王二字便拍案而起。而且,在徐王妃的精心设计下,妙锦逐渐对高炽四岁大的儿子朱瞻基产生了兴趣,成天与他腻在一起,脸上也逐渐有了几许笑容。得知这些,朱棣才长舒了口气。对这个曾经直爽纯真,却被自己深深伤害的小妹,朱棣除了因利用她而产生的深深歉疚,其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他心志坚毅,为了靖难大业可以用尽一切狠毒手段而面不改色;但对利用妙锦一事,他却无法做到坦然释怀。回北平这几日,朱棣连王妃的寝宫都不敢踏进一步,与爱妻相见都是在自己宫中,怕的就是面对妙锦那愤懑悲怆而又带着几分怨毒的眼神。此时一听妙锦正在后苑,他携众臣踏雪的心绪顿消失的干干净净。 不过赏景的话已出口,要朱棣当着一众臣属子婿的面收回肯定也不合适。略一沉吟,朱棣对黄俨低声吩咐道:“尔这便去寻妙锦,便说瞻基昨晚着了风寒,眼下正哭闹不止,让她赶紧去炽儿宫中看看!”朱瞻基是高炽的长子,今年刚满四年。这小瞻基生的是粉雕玉琢、齿白唇红,兼又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分招人欢喜。靖难的这几年,瞻基几乎就是朱棣开解烦恼,排解忧愁的开心果。妙锦第一次来北平时,便对瞻基十分喜爱;这次重入燕王府,瞻基更是在徐王妃的精心安排下,成了开解她的一个重要法宝。妙锦的滔天怒火能得以平息,倒有一多半是这个机灵可爱的小瞻基的功劳。 |
多谢各位朋友 我已忙完杂事 从明天起继续按照正常规律更新^_^ |
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燕王,竟也会对一介弱女避若蛇蝎,黄俨瞧在眼里,心中暗暗好笑。不过他也不敢多言,赶紧答应一声,一溜烟儿跑了出去。 因要等黄俨去支开妙锦,朱棣特地又在房中多呆了片刻。在与道衍几个絮叨几句家常后,朱棣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遂打起精神领着大家向门外走去。 刚跨出东殿大门,黄俨便又气喘嘘嘘跑了回来。朱棣见其面色惶急,心中不由一紧:莫非这个徐妙锦又惹出什么事来? 朱棣正暗自彷徨间,黄俨已登上丹墀。见到朱棣一伙,黄俨也来不及行礼,只一阵小碎步跑到跟前,凑着朱棣耳根子前,颤抖着嗓音道:“王爷,刚才遵义门外来了三个京师口音的乞丐,说是奉徐增寿都督之命,特来拜谒王爷!” “什么?”朱棣闻言大惊失色——徐增寿与燕藩联系,向来都是通过他的贴身心腹徐得传信,从未假手他人。而且即便是徐得,抵达北平后也都是先到三不老胡同的马和私宅,然后由马和领着偷偷进府。如今这大白天的,突然冒出三个不知来历的乞丐,毫不顾忌的直闯燕府大门,并自称是徐增寿派来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京城那边出了岔子?还是徐增寿……想到这里,朱棣冷不丁打了个寒噤。 “那两个乞丐现在何处?”强自按捺住心头的慌张,朱棣赶紧问道。 “刚巧马承奉出门,与他二人撞着正着,赶紧将他们引到后苑暂时软禁起来。方才奴婢去后苑,正与马承奉碰着,他便叫我赶紧前来报信!” “三保有心计!”朱棣暗赞一声,心中随即掂量开来:徐增寿那边出了变故,这基本上无疑义,否则他不会撇开徐得换生人北上。不过如果徐增寿果真事泄被擒,那也就不会有人来找自己了。由此看来,此二人虽来的鲁莽,但也未必就意味着最坏的结局。想到这一层,朱棣心中稍安。他侧身一望,一众子婿僚属都在三步开外望着自己,眼色中也都透着惊疑。他们都是燕藩最核心的人,燕藩的一切机密他们俱都知晓。故而,朱棣也不瞒他们,而是脸一沉,对众人道:“京师那边出了岔子,今日这附庸风雅算是不成了,尔等都随本王回殿中,见几个‘不速之客’。” 朱棣虽未明言何事,但众人都不是傻子,一听是京师那边的事,一想之下也都多多少少猜到了几分。不过见朱棣脸色并非颓丧,大家遂也内心稍安,只个个一声不吭,跟随朱棣一起返回殿内。 不一会儿,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便在马和等几个孔武有力的燕府内官“引领”下,踏进了东殿的大门。 一进门,二人头也不抬,便直接朝大殿正中宝座行了一跪三叩之礼,口中念念有词道:“奴婢江保、马云、马骐,叩见燕王千岁!王爷万福金安!” 三人话一出口,大殿两旁侍立的高炽他们顿时面面相觑,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此三人不光一副金陵口音,而且嗓音尖利,而且脖子处又没有喉结,摆明了就是宦官。而更让大伙儿吃惊的是,其中二人竟自称是马云和江保!马云是坤宁宫的老牌子管事,而江保则更是这两年里建文皇帝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头号内侍,这样两个帝后心腹,怎么如丧家之犬般跑到北平来了?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打的是徐增寿的旗号! 朱棣也暗自诧异。不过他毕竟经验老到,只一瞬间的嗟讶后,他脸上又恢复了从容。打量三人一眼,朱棣扭头一想,遂对站在小丹墀下头的黄俨道:“去唤狗儿和尹庆来!” 一转眼功夫,狗儿和尹庆便进入殿中。他二人在真定时,曾协助妙锦擒拿马骐。一见马骐,二人便将他认出。 马骐既被认出,那其他二人的真伪应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确信三人身份后,朱棣脸一板,冷冷问道:“尔等不在紫禁城里侍候皇上,却来我北平做甚?” “回王爷话!”马云跪伏于地,身子一动也不敢动,只语气谦恭禀道:“奴婢几个惹恼了皇上,性命几至不保。听闻王爷爱护下人,奴婢几个走头无路,只得来投王爷,还请王爷收留!”接着,马云又将自己几个人的遭遇说了,末了将自己身上那件烂兮兮的棉袄撕开,小心翼翼的从里面的黑棉絮中扒出一封书信,随即恭恭敬敬的捧过头顶,一旁的马和接过,旋走上小丹墀,将它呈到朱棣手中。 |
自顶 |
朱棣接过一瞧,信封上的落款写着“徐增寿”三字,字体也正是徐增寿那一手漂亮的草书,封口处的火漆也完好无损。待拆开信一瞧,里面的字体仍很熟悉,几可确定是徐增寿亲笔所书,只是内容却荒诞不经,除痛骂朱棣叛逆背主外,还连带这对自己的大姐徐王妃一阵讥讽,末了毫不犹豫的表示与燕藩众人一刀两段,并扬言来日必将手刃朱棣,以向皇帝表明心迹云云。 看着这满纸谩骂,朱棣却毫不动怒,只沉吟一番,遂随手又将信递还给马和。马和接过,也不说话,只直奔大殿旁的议事阁。不一会儿,当马和出来时,手中的信纸背面已经沾满了水渍,而奇妙的是,在一片水渍中,原先净白的信纸背面正中,却映出淡淡的蓝色字迹,朱棣接过一瞧,正是《孟子》中的名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朱棣微微一笑,心中一块大石落定。这是他与徐增寿之间的约定——若前往燕藩传信之人不是徐得,那么在信纸之背面,必用明矾水另写一约定之语。朱棣接信,若有此隐书,则可确定来者确为增寿真心所派。若无,则信与来人必有问题。之所以如此,一则是防徐得出个三长两短来不了;二则,则是增寿担忧一旦自己身份被泄,朝廷会伪造其密信,或干脆以家人相要挟,逼他写假信误导燕藩,如此便可避免朱棣上当。“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句,则是当初朱棣进京面圣其间,私下言及朝廷削藩恐不能免时,增寿用以激励他的旧语。时隔近三年,再看到这句话时,朱棣感慨之余,也对增寿对自己的拳拳忠心感激不已。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十二个字的出现,已证明了一点:眼前这三个人,绝对是可以相信的!至于信中明文的辱骂,也不难解释——即便三人北上时被南军俘获,那这些辱骂之词,也足以让增寿安然脱身。 在认定了三人的身份后,朱棣再说话的态度明显亲切许多,而且,他也从江保原先的身份当中,窥得了徐增寿助他们北上的用意——此人既是建文身边的头号内侍,就必然知道诸多朝廷绝密!想到这里,朱棣内心一阵兴奋,马上命马云他们平身,随后又温言问道:“尔等虽遭皇帝滥罚,但又是如何找上寿弟的?还有徐得为什么不一道前来?”这也是仍困扰在朱棣心头的问题:徐增寿的身份如此隐秘,这几个人怎么会知道?而且还撩开徐得,让他们孤身携信而来?这一切的疑惑,都急需从他们口中得到答案。 “徐得来不了了!都督现在身份已经暴露,他和徐都督都已被缇骑暗中监视!”江保的回答让朱棣震惊不已。而接下来,马云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建文发现徐增寿身份的事娓娓道来,并连方孝孺的对策也一并讲出,当把经过道毕时,不光朱棣,连一旁的道衍和高炽他们也都震惊的半天合不拢嘴来。 “是南军前真定大营监军程济检举的!”接下来,江保把自己当初所听到的程济、方孝孺密奏内容说了,末了道:“不过皇上眼下并无实证在手,为防朝中动荡,暂时还没把徐都督怎么样,但他和徐得已被缇骑暗中严密监视!” 江保道毕,朱棣一声哀叹。为了避免徐增寿身份泄露,他与增寿二人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将徐妙锦诓到北平软禁起来。可谁知道顾了这头漏了那头,居然还是被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程济发现了秘密。徐增寿虽然暂时没有危险,但其在京中已是岌岌可危,以后自己再想探查朝中消息可就难了! “王爷!”就在燕藩众人愁眉苦脸时,江保又禀道:“奴婢还知晓一些朝中机密,于王爷或有用处!” “哦?”朱棣精神一振道:“是何机密?速速讲来!” |
@檀清 2011-09-27 19:21:03 个人最欣赏的皇帝非朱棣莫属。 顶江汉兄! ----------------------------- 多谢檀清兄弟 |
@檀清 2011-09-27 21:16:08 ----------------------------- 呵呵 其实永乐除了霸气 还有一份王气 合在一起就是王霸之气 |
@jzpboy1984 2011-09-27 23:18:18 今天不更新了?留了几天的没看,刚一口气看完了,不解瘾啊!呵呵 ----------------------------- 呵呵 今晚回家更新 |
今晚更新 |
“遵旨!”江保干净利落的叩了个首,道:“这些都是奴婢侍奉陛下时听来的,是关于朝廷军事布置的情况。”接着,江保把自己被处罚那日,建文和方孝孺、茹嫦他们密议的内容详尽的与朱棣说了,末了道:“如今皇上手头也没太多兵马。除了京中上十二卫尚还完整,其余各地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两淮兵马已悉数北上!”说到这里,江保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临行前徐都督也特地交代,一定要奴婢将这些情况如实禀告王爷!”说完,江保又满怀期待的望着朱棣。这些内容,都是只有他知道的绝密,是卖身燕藩的本钱。别说马骐和马云,就是徐增寿问时,他也只说了个大概,至于详情,则是三缄其口。不过也就是这个大概,便让徐增寿发现了它的价值,并甘愿背负奇险,将他们三人送到北平。江保自信,自己的这番坦言相告一定能让朱棣大为满意,从而为自己下半生平安富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果不出江保所料,他的话音一落,朱棣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江保的这番话,解开了最近一直困扰在朱棣心中的一个老大疑惑——那就是南军军力的底细。 自蒿城之战后,德州、真定两个大营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几个月下来,燕军席卷河北,更是将南军打的七零八落。按理说,经过这么多次惨败,纵然朝廷抚有天下,可也应该是油尽灯枯了。可在最近几个月,朱棣明显感觉到南军实力又大有恢复。尤其是数月前大同房昭侵入北平省,曾扎营于易州境内的西郎山。为彻底剪除这支大同势力,朱棣曾率大军围攻,当时真定方面为救房昭,曾派出三万大军增援。尽管最终真定的援军被打退,但朱棣也暗中吃了一惊——以真定之实力,怎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恢复过来,并派出多达三万的大军?先前,因着燕藩探马触角够不到江淮、京师那边的徐增寿也久无消息,所以对江淮等地增援河北的情况不太了解。现在,疑惑终于解开,原来建文为了消灭燕藩,已经把家底都掏了出来,连京师屏障都给撤了! “除两淮之外,皇上可有再派援军?”琢磨一阵,朱棣又问江保。 “没有!”江保肯定的答道:“按着皇爷和方先生的话,当今天下,除了两淮,已再无其他军马可派!先前,方先生也想着用沐侯爷的滇军。但因云南太过遥远,且当地汉夷杂居,夷人叛服不定,所以不敢轻动。除此之外,皇上已没有兵马可派,所以才不得已动直隶卫所北上。” “哦!”朱棣应了一声,遂陷入一阵思索。就在这时,道衍突然抬起头,眼中射出一阵精光道:“据尔所说,方孝孺调直隶卫所北上,是要遏制我军,以为朝廷收集溃兵,整练士卒,重振旗鼓腾出时间。此言可为真?” “此为小人在一旁亲耳所闻,绝无虚假。皇爷当时也已采纳。但小人当日晚间便被贬到宝钞司,其后有无变化就不知道了!”说到这里,江保想了一想,又笃定的点点头道:“不过皇爷对方先生一向倚重方先生。且自齐大人、黄大人被罢黜后,他对方先生的话更是言听计从,想来变易的可能不大!” “恩!”道衍点点头,遂转而用目光向朱棣示意。朱棣会意,遂对三个内官道:“尔等投我燕藩,其心可嘉;尤其是江保,更立下了大功,本王来日必会重赏!此刻已无尔等之事,便先行退下吧!”说完,他又示意马和领他们出去。 江保等人听命叩首,随着马和离开。待三人出门,朱棣问道衍道:“师傅可是有什么想法?” 道衍双手合十向朱棣行了一佛礼,却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问朱棣道:“王爷,您以为这个江保之言有几分可信?” 朱棣想想道:“十分不敢说,但八九分应是有的。真定和德州兵力确实颇有恢复。除江淮、淮北一带,确实想不出朝廷还能调何处卫所过来。” “那臣再问王爷。您觉得江保被贬之后,朝廷军略可有更改?将来又可有更改之可能?” |
呵呵 我也来自顶 |
@远处的山影 2011-09-29 12:34:59 写得不错!学习学习。。该过节了,还是休息下吧! ----------------------------- 呵呵 不还没到十一吗 |
自顶 |
下班前再自顶 |
“绝无更改!”朱棣自信的道:“朝廷军事,我等虽不知其内幕,但从其动作中也能窥得一二。两相比较可知,朝廷近期确实是按江保所说布局。至于以后嘛……”朱棣想想道:“除非本王与盛庸再次决战,以致河北局势生变,否则一两年之内更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朝廷眼下已无平燕之力,唯有恢复元气,方有可能再战!”说到这里,朱棣一怔道:“莫非师傅觉得此中有异?” “非也,臣之所想与王爷无二。”道衍淡淡一笑,旋沉着道:“臣刚才细思之下,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只是此计之成败,与南军布局干系甚大,故需确认江保之言无差,方能说出!” “哦?师傅有何妙计?” “其实也是一步险棋!”道衍呵呵一笑,突然话锋一转道:“不知王爷可还记得三个月前我军攻彰德之事么?” “当然记得!当时彰德闭门不出,我军一时奈何不得,便弃城而去。”说到这里,朱棣有些奇怪的道:“这与先生的妙计有何关联?” “此次攻城与臣之计无关。只是臣只想问,王爷可还记得彰德守将赵清的那张纸条?” 朱棣想起来了。当时,燕军刚刚在沛县烧了南军粮草,接着趁势西出大名,杀向彰德。彰德守将是都督佥事赵清。燕军赶到后,他出城打了一阵,但却不敌,遂躲进城内龟缩不出。见赵清死守,朱棣软硬兼施,一面指挥大军攻城,一面遣使入城劝降。使者进入城内,赵清倒也招待的客客气气。只是当使者提出要他举城投降时,赵清便托他给朱棣捎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许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 当使者将这句话传给朱棣时,朱棣一笑置之,仍旧攻城不误。随后,因彰德久攻不下,燕军便转战他处,朱棣也把这件事忘的一干二净。此时道衍怎么想到要提起这一茬来? 见朱棣疑惑,道衍含笑问道:“王爷,事到如今,您再想这纸条,觉得它到底是真是假?” “当然是假的喽!”朱棣尚未回话,一直没说话的高煦便在一旁插口道:“当时我也在,这赵清打不过我军,又怕我们攻城,就拿这张破纸条诓父王。只不过咱们本来也没打算拿下彰德,这才放了他一马。” “二郡王这么想就太简单了!”道衍轻轻摇摇头道:“老衲当时虽未在现场,但听人说后略为思之,却觉得此纸条中之言大有深意。这赵清之言,其实是真亦假来假亦真!” “什么是真是假来假亦真?” “师傅说明白些,咱们都被绕糊涂了!” …… 道衍的话说的李让、袁容他们云山雾绕,纷纷迫不及待的出言相催。只有朱棣一言不发的端坐位上,若有所思般静待下文。 “所谓真亦假者,是若我燕藩靖难失败,那赵清自然不会认账,即便朝廷知道了这张纸条,他也大可推脱称为保彰德而施的缓兵之计,正所谓兵不厌诈,朝廷当然不会怪他;相反,若我军靖难功成,那即便赵清开始时果真只是要用其缓我军攻势,届时亦会忙不迭的解释为早已有归附之心,这就是假亦真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切依风云变幻而定,这就是赵清写这张纸条的如意算盘!” “师傅之意,赵清其实是心中犹疑,欲以我燕藩与朝廷相争的最终结果,来决定其之态度。不知本王所言可是?”朱棣问道。 “不错!其实不光是赵清,这也是当下南军绝大部分将军的想法!””道衍面容镇定,锵锵有声的道:“朝廷要将士们与我燕藩撕杀,却又要搞什么改制复古,扬文抑武,军中诸将瞧在心里,岂无怨言?而偏偏王爷一向以武扬名,重视武功。两相比较之下,除盛庸等少数几个齐、黄死党外,恐怕绝大部分将军们心里,早就倾向于王爷了!只是毕竟朝廷势大、又占据着大义名分,将军们虽有反心,但却又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故而不得已只能听由朝廷驱使。可若王爷一举攻破京师,鼎定胜局,那他们又岂会冥顽不化,继续与燕藩为难?到时候想必会踊跃来投,天下传檄可定!” |
@独钓寒江1989 2011-09-29 21:42:58 江汉什么时候出书呢?每天追看好累啊。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哈哈 ----------------------------- 纸质书下个月就上架啦 呵呵 |
首页 上一页[40] 本页[41] 下一页[42] 尾页[6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