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一个人的游历,十万里的风景(结集)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一个人的游历,十万里的风景(结集)[第2页] |
作者:谢庆标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崖差蒙空,高耸长空 谢庆标 摄影并文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泰国,你随时随地都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僧人,和星罗棋布的寺庙。泰国的佛教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有30多万比丘,还有10多万沙弥。僧人多寺庙就多,听说泰国大大小小的寺庙有4万多座,而供奉的高高矮矮的佛像则超过4000多万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万佛之国”了。 上次在泰国的大城府,入住的酒店附近就有很多座寺庙,其中的一座崖差蒙空寺,最喜欢。其实,我不是佛教徒,对佛教的认识也是相当的肤浅,所以我喜欢一些寺庙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它是清净之所,在寺庙里四处走走,四处看看,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可以触动内心的感悟。建于1357年的崖差蒙空寺,是大城府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天刚亮,这里就香客攒动,香火蹿动。随香客进入寺院不远,就看见一尊通体透白的安躺于红花绿草之中的卧佛,如一宿之后乍醒还睡般,双目微开,嘴角微翘,神态安详自然生动。很多虔诚的香客,在卧佛的头部、手部又或脚部,贴上了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金箔,金光闪烁。 崖差蒙空寺的胜利大佛塔,高高耸立于蓝天丽日之下,最为引人瞩目。这座在1592年由当时的纳腊萱大帝为纪念战胜缅军而建造的锡兰风格佛塔,建筑精巧,造型精美,供佛无数,虽然历经战火,但是保存完好。胜利大佛塔有红砖砌筑的步级连贯上下,一步一级,虽然不是十分的陡峭,但步级与步级之间高低不一,而且风侵雨蚀多年,再加上香客不绝日夜踩踏其中,早已凹凸不平,人在上面走,与“攀爬”无异。一走一停,抬头望天,天空是一尘不染的眩目的蓝,眩目间感觉脚下这长长的步级仿佛可以通往“佛”的领地,顿觉神清气爽。 下得塔来,小歇于塔影之下,顺便,美美的抽上一根烟。此时,一个肥头大耳的僧人由远及近,先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手里的香烟,然后脸上堆起了如弥勒佛般的笑容。哈哈!想起了曼谷的朋友曾跟我说过,泰国的僧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例如,既吃粗茶淡饭,也食大鱼大肉,像极我们中国的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给他递了烟也为他点了火,他一脸的感激,娓娓一口比我还要标准的普通话:“中国人?”“是的。你好像也是?”我也问道。没想到他竟然故弄玄虚:“以前是。现在呢来自如来处。”“如来在哪里?”“在十万亿远佛土处。”我不禁笑了。他愕了愕,问我:“笑什么?”我说:“笑你身为出家人却悟不通透。”“那你说,我来自哪里?”我得势不饶人:“如来不在十万亿远佛土处,而是在三千大千世界每个善男信女心里,心有善念便是佛,即心即佛,你和我都是佛呢,你说从如来处来,我说你从你处来!” 他顿了顿,随即双手合十向着我,接着说了一句让我想立马开溜的话:“你不出家为僧太可惜了。”呵呵,出家就要入寺住庙,恪守清规,我可万万不从。况且我心目中的寺庙应该是既清高又清冷的,除了诵经声,木鱼声,便是宛若天籁的钟鼓声。而如今的寺庙,却大多都被世俗同化,在一尊尊佛像半开半闭的眼中,恐怕要见得到人世间红男绿女的心佛并不容易,却会经常目睹俗世中众多追功逐利的卑微苍生。 还是算了吧,若以佛法相论,是雅是俗是善是恶是福是祸,全由心生。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一如崖差蒙空寺高耸长空的胜利大佛塔,我自遗世独立、时时岿然不凡呢?心中有佛,就得。 图1:以卧佛和胜利大佛塔闻名于世的崖差蒙空寺,是大城府的人文地标。 图2:崖差蒙空寺也是当地人的精神坐标。每天,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 图3:衣袂飘飘的僧人,颇有几分出尘脱俗仙风道骨之态,是崖差蒙空寺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道流动的亮色。 图4:通体透白的卧佛,慈眉善目。 图5:无论是卧佛、坐佛,还是立佛,都是雕琢精美,栩栩如生。 图6:佛在丛中笑,笑看人世间。 图7:胜利大佛塔的四周,100多尊身披红色又或黄色法衣的坐佛正襟危坐,形神肃穆。 图8:胜利大佛塔四周的坐佛,乍看起来形制一样,但细看之下原来还是有所区别:一些坐佛,闭目正寻声;一些坐佛,睁眼在救苦。身处其间,倍感安宁。 |
山水相依在漓江 谢庆标 摄影并文 偶尔会有朋友问起,桂林的漓江,什么时候最美?我总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桂林漓江,四时皆美。晴时蓝天白云,山青水绿;阴时云遮雾掩,山水朦胧;雨时漫天甘霖,山明水净;雪时银装素裹,山水一色。 漓江的山水,似乎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世世不离不弃。漓江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温婉平静,明净如镜。山有奇洞,洞有美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漓江四胜”。漓江的山,虽不高,但陡峭,虽排列有致,但高低错落,想必它们都是有灵性又争强好胜的山,你比我高一些,我就要比你大一些;你比我大一些,我就要比你俊秀一些,比你秀美一些,重重叠叠,此伏彼起。漓江的水,虽不浅,但清澈,虽闲散舒缓,但源远流长。 竹筏一叶,载着我,再一次撑向漓江的青山绿水之间。竹筏不大,因而吃水较大,刚坐稳,发觉江水已漫上竹筏,鞋袜几乎湿透。看看艄公,原来他是光着脚的,转念一想,何不脱去鞋袜的束缚?当脱去鞋袜的双脚刚沾上江水的那一刻,我顿觉遍体凉快。漓江的水,清清凉凉,清清澈澈。水下时聚时散的鱼群,婀娜多姿的水草,浑圆透亮的卵石,看得真真切切,似乎伸手可触,其实难以触摸,因为,那些鱼群,那些水草,那些卵石,一会儿在水下,一会儿又在“山”上,那些山,大概是和我一样都受不住这水下美景的诱惑,于是纷纷倒映在江水里。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无论怎么看,漓江都是一幅立体的绵绵不断的中国山水画,而漓江的山,又是笔,漓江的水,又是墨,山与水的相依相偎相融相合,在这里演绎得酣畅淋漓淋漓尽致,无不透出画意之美诗意之美。忽然间想起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而我呢?言穷辞白,惟有,用眼睛去欣赏,那可以陶冶性情的山水,用相机去拍摄,那可以净化心灵的风光。 图1:漓江晨霭。如烟似纱的水雾,在山峦间轻轻荡漾,那些山尖峰峦,变得又似云里雾里的琼洲仙岛,海市蜃楼,美不胜收。 图2:相依相偎的漓江山水,奇异瑰丽。沿着漓江溯流而上又或溯游而下,一路眼花缭乱,一路心旷神怡。 图3:山水之间,田园人家牧童悠歌,恍若桃源。 图4: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 |
玉龙行 谢庆标 摄影并文 之前去过两次丽江。遗憾的是,由于天气恶劣的原因竟还未曾一睹玉龙雪山的真容。 这一次刚步出丽江的三义国际机场,迎接我的,为何又是来势汹汹的倾盆大雨呢?而且还夹杂着黄豆般大小的冰雹,打在屋顶落在地面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的,是我平时最喜欢的天籁之音,而现在听起来却分明是,声声刺耳,直刺得我心如刀绞心如刀割阵阵痛痒,难道,此行又将与玉龙雪山缘悭一面?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是纳西之魂、丽江之魂。纳西人视玉龙雪山为生命的源泉和灵魂的归宿,纳西人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总是难以抹去他们对玉龙雪山的那份深刻记忆,总是难以割舍他们对玉龙雪山的那份深厚感情。 当晚入住酒店后一夜难眠。翌日一早,是地陪她那清脆的敲门声与甜美的叫唤声让我为之精神一振的:起床啦胖金哥!外面雨后放晴阳光普照,玉龙雪山正等待着你这个远道而来的贵客的光临啦。幸运至极。从酒店一路直到景区,玉龙雪山都处在我的柔柔眼波之内。近处皑皑的白雪,远处浅黛的山峰,相互交融,相映成趣。雪之铺天盖地,山之层峦叠嶂,恰似银雕玉砌一般,又恍如一幅信手拈来的水墨丹青,峭拔秀丽。只是登山后,刚才还是朗朗晴空,却在不经意的瞬间乌云密布,以大军压境之势匆匆袭来,大有将我吞噬之意。地陪在善意的提醒:“已经是4600多米的海拔啦。栈道都给冰雪覆盖着,危险,而且看起来这天气肯定是愈来愈糟糕。”我微笑着回答她:“还是再走一段吧。因为另一个‘我’早已‘走’在了前面,那么我的身体跟着‘他’前行就会安全得多。” 沿着湿滑的栈道缓缓而行,仰望着从未被人征服过的主峰“扇子陡”,我心底竟然没有萌发丝毫的征服之念,而此刻,却萌生了一种顶礼膜拜的冲动。恍惚间,玉龙雪山的朝圣者如海市蜃楼般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跋涉在坎坷不平的山路,陪伴他们的,就只有旋转不停的转经筒和飘扬不定的五彩经幡。他们一次次用单薄而刚毅的身体丈量着山路,他们一次次用干裂而炽热的双唇亲吻着大地,风吹日晒,雨雪交加,都灭不去他们心中燃烧着的熊熊圣火,他们就这样一步步走向神山,一步步走向心目中的理想天国。我的眼睛模糊了,依稀听见了雪山的呼唤。 一只矫健的苍鹰由远及近,在我头顶上盘旋片刻,又飞向了雪山的背后,那是我们看不见更攀不上的地方。再看看玉龙雪山,此时已完全被云雾遮掩,先前的所见,差不多都消失殆尽了,只有延伸在栈道两边的一排排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飞舞。拔地昂天遗世独立的玉龙雪山,可知我的一见倾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艳,又让我从此多了一份挂念。 图1:玉龙雪山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北半球纬度最低并有着大量现代冰川分布的极高山。 图2:玉龙雪山以奇、险、秀、美而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 图3: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玉龙雪山有时云蒸霞蔚,时隐时现;有时云遮雾掩,难见真容;有时云退雾散,群峰耀眼,冈峦滴翠娇艳无比。 图4: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其颜色与冰雪相比黑白分明,故又称“黑白雪山”。 图5:踏雪而行,只因有无限风光在雪山。 图6:冰封雪盖的玉龙雪山,其实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因山上冰雪消融而流淌在地表、潜流在地下的琼浆玉液在丽江四处漫衍、喷涌,它不仅滋润了大地,更让丽江沃壤千里,粮丰草茂,润泽、富饶,而且造就了当地“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貌。 图7:玉龙雪山也是一座蕴藏有大量动植物的宝库。其中有苔类植物45种、藓类植物130种、蕨类植物220种、地衣植物17科20种、藻类植物31科196种,以及种子植物145科3200余种,物种之丰富,使其又有“天然高山动植物园”之美称。 图8:高大的乔木如楸树、冷杉、刺栗、麻栗、雪松、云南松等等触目皆是,浓荫蔽日。 图9:美艳的八重樱,花团锦簇。 |
仙灵所隐灵隐寺 谢庆标 摄影并文 天色,已愈来愈暗。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灵隐寺,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静,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宁。仿佛,我就是那只栖息在飞来峰的小鸟,时而振翅高飞,时而引吭高歌;仿佛,我就是那汪流淌于山林间的冷泉,忽尔跌宕起伏,忽尔宛转流连。 大雄宝殿前,香火影影绰绰,香客依然络绎不绝,他们一个个三拜九叩,无比虔诚。内里供奉的,是一尊高达24.8米的释迦牟尼坐像,坐像颔首俯视,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令人景仰。释迦牟尼坐像的面前,有两个妇女,都是一脸的憔悴,其中较年轻的一个,双膝下跪双手合十,念念有词。紧挨着她的另一个,深陷在轮椅上,耷拉着那张松垮得几乎不成样子的老脸,双眼呆滞,呆滞得似乎不能转动。不知道她们是母女,还是婆媳又或一般的亲朋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正遭受着某些不可抗拒的苦难折磨,惟有祈求佛祖的庇佑。 心情刹那间变得有些沉重。我记得好像是释迦牟尼说过的,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和五阴炽盛。生、老、病、死,是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和五阴炽盛,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即是和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则是与自己亲爱的人分离分别,天各一方,是一种痛苦;求不得,就是想得到的东西总是得不到,心力交瘁,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简单来说就是色、受、想、行、识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四大不调,又是一种痛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和五阴炽盛,世人皆无可避免,只是其中的“求不得”之苦,应是可以凭主观意志免除的。奇怪的是,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大多都是在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或费尽心机,或使尽伎俩,又或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最终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释迦牟尼的嘴角永远都挂着似有似无的笑容,像是,在嘲笑世人的无知。突然想起了那副经典的楹联: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然而现实当中,谁可以笑天下可笑之人?谁能够容天下难容之事?但笑口常开,是感动了,是温暖了,浑浊的双眼也就清明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真正的澄心滤意,并不是要脱下楚楚的衣冠,然后再行穿上褴褛的衣衫,更不是要隐遁在深山老林,茅棚为舍,莳蔬种菜,清茶淡饭无欲无求,而是身处繁嚣杂乱的世象中,坚守本心,淡泊名利,学会取舍懂得感恩。这样,就会多一分简约,少一分繁复;多一分质朴,少一分浮华。 图1: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图2:始建于公元326年的杭州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十大古刹之一,香客如云。 图3:今天的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后的基础上再行修缮扩建的,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灵隐寺的布局,与江南其他寺院的布局大致相仿,在中轴线上依次屹立着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三大殿,气势恢弘震慑人心。 图4:飞来峰属石灰岩地质地貌,由于长期受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和呼猿洞等等。洞里洞外,以及冷泉一侧的峭壁上,有从五代至宋、元时期雕刻的佛像近500尊。容相清秀体态窈窕的佛像,让人倍觉可亲可近。 图5:飞来峰雕刻于宋代的佛像有200多尊,其中的大肚弥勒佛,是飞来峰众多石刻佛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龛石刻大肚弥勒佛,雕琢精美,栩栩如生。 |
夜澳门 谢庆标 摄影并文 该如何去形容澳门的夜?恐怕若只用“醉人”两字,实在道不尽它的美艳与妩媚。但是,凡有缘领略澳门夜色的游人,又总免不了为之一醉,醉在这灯火处处的璀璨小城中、醉在那柔情脉脉的斑斓海湾里…… 澳门的夜是由颜色各异变化万千的灯与光、光与影烘托出来的。在灯与光、光与影的奇妙渲染下,这座小城便凸显出它瑰丽动人的一面,或辉煌庄严,或气派万千,或优雅宁静,或神秘高贵,宛似一名贵妇般观无边赏无尽,让人总觉得她的身前身后还有着无可尽知的美,而每一次细细把量,都有着无数的惊艳和惊喜。 华灯初上,漫步在澳门的街头,那灯,就是人们最可信赖的“引路人”,哪里的灯光最辉煌?哪里的光影最迷幻?当然是星罗棋布的酒店及其附设的娱乐场了。四季酒店、星际酒店、新濠锋酒店、美高梅金殿和新、旧葡京等星级酒店鳞次栉比、摩肩接踵,这些酒店的外形原本就是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再加上在各色灯光的装点下更是流光溢彩夺目耀眼,倒映在或远或近的海面上让海也亮了天也亮了。 夜色愈来愈浓,顺着西望洋马路来到主教山小堂。主教山小堂的钟楼已经撑起了黑夜的帷幕,但是在明锐的轮廓灯下又显现出强烈的明暗对比。远远的仰望着面朝大海的圣母像,却感觉到自己,好像离她那么地、那么地近。在圣母像面前,恍恍惚惚之间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就像东望洋山上时明时暗的灯塔,时起时伏。山下,楼宇林立,街道纵横,万家灯火火树银花,长明的,是连绵不断的路灯,闪烁的,是四处奔走的车灯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夜色撩人,使得这座小城更加诱惑人更加吸引人。 这里走走,那里停停,终于来到了位于孙逸仙大马路一带的酒吧街,随便挑一家落坐在露天的位置,听那低徊的音乐,看那如魅的光斑,此时可以什么也不想,此刻可以什么也不做,于是,旁若无人的与眼前海面那温柔的波光举杯对饮。波光粼粼,眼角的余光随之被绵延到大海的深处。 图1:从傍晚到次日清晨,整个澳门都处在灯光的映照下以另一种风韵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是难得的视觉盛宴。澳门的迷人夜色,是繁嚣与宁静并存、现代和历史的重叠,它的神韵,不是匆匆一瞥所能尽窥,而是要你细细欣赏细细品味。 图2:在深邃的夜空下,通体透亮的旅游塔被周边灿若星辰的万盏明灯刻画出简洁流畅的线条,直指苍穹直冲云霄。 图3:夜幕下的大三巴牌坊散发着幽远的气息,让人有不知身在何世之感。 图4:被轮廓灯和背景灯照射得晶莹剔透的玫瑰圣母堂,出凡脱俗,恍如新月般若水盈盈。 |
澳门,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谢庆标 摄影并文 一方钟灵毓秀、秀气四溢的沃土,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在分外养眼的红花绿树之中。这就是澳门,世界上东西方文化交融,历史悠久、沉淀深厚的地方,一座活脱脱的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行走在澳门的街头,那一座座、一栋栋红白相间、黄白相间、蓝白相间的中西式古建筑便进入你的眼帘。妈阁庙、郑家大屋、岗顶前地、板樟堂街、妈阁庙前地、白鸽巢前地、大三巴牌坊、港务局大楼、民政总署大楼、圣老楞佐教堂、耶稣会纪念广场和圣若瑟修院及圣堂等等,共八块前地和二十多座相连相接的历史建筑,鳞次栉比,接踵而成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也是规模最大的以西式历史建筑为主、中式历史建筑相辅的最具中西结合之特色的历史建筑群。 澳门的历史建筑群拥有多个中国之最。东望洋灯塔是中国第一座灯塔;岗顶剧院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剧院;大三巴牌坊是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基督教坟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修道院;大炮台、东望洋炮台等西式炮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炮台。而玫瑰圣母堂、圣老楞佐教堂、圣奥斯定教堂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堂,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可以说,澳门的历史建筑群是西方传统建筑在中国最集中的展示。东西方文化合璧几近五百年的澳门,哥特式教堂与宫殿式寺庙并存,一如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相映,交响音乐与丝竹妙韵相衬。 徜徉于澳门那些色彩斑斓的历史建筑群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为身处南欧的法鲁,而不是东亚的澳门,因为澳门的西式历史建筑,与南欧的传统建筑实在是太相似了。澳门的西式历史建筑,以欧洲南部的建筑风格为主,同时也包含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的大部分建筑形式和风格,它们有巴洛克式的玫瑰圣母堂和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以及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岗顶剧院、仁慈堂大楼、民政总署大楼、风景酒店大楼、圣老楞佐教堂等等。而更为独特的地方是,澳门的西式历史建筑在上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的传统建筑风格,是结合了亚洲各地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而产生的美丽变体,如大三巴牌坊、港务局大楼及圣奥斯定教堂等等。 澳门的中式历史建筑,以岭南流派的妈阁庙和合院式风格的郑家大屋为代表。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西端,依山面海,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寺庙。而建于1881年的郑家大屋,则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对孙中山、毛泽东等产生深远影响的《盛世危言》,便写成于此。 图1:精美绝伦的雕塑,把大三巴牌坊装饰得既古朴又典雅。无论是天使雕像还是圣母、圣婴塑像,都是一雕一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给人以至美的视觉享受。 图2:妈阁庙常年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图3:名店林立的板樟堂街。板樟堂街贯穿了澳门的历史城区,并将大炮台、大三巴牌坊和仁慈堂大楼、民政总署大楼等众多名胜古迹跟商厦商场一一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澳门最繁华的街道。每逢节假日,板樟堂街必定人头涌涌,购销两旺。 图4:与中式园林相比,西式园林总的来说是欠了骄奢、缺了奢华,但布局精巧,不失内里风雅。 图5:一草一木,野趣天成。 图6:幽静的基督教坟场。埋葬在该坟场的大多都是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经商的英国商人以及鸦片战争中在华阵亡的英国将领。其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曾长期在澳门工作,身故后被埋葬于此。 图7:要不是楼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谁又会想到这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会是澳门的政府总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总部原是1849年由余加利子爵兴建的住所,旧称塞尔卡尔宫。1999年12月19日,最后一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在此主持了降旗仪式,为澳门政权的顺利移交拉开序幕。 图8:街头正在写生的学童。古迹处处的澳门,处处可入画,处处可入镜。 |
千年瑶寨千年遥 谢庆标 摄影并文 中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瑶族是分支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广东清远的连南县南岗镇连绵不断的深山老林之中,散布着多个瑶族村寨,其中一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千年瑶寨”,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鲜为世人知晓,却是一个让人特别回味的好地方。 汽车在山间狭窄而弯陡的山路中如蜗牛般爬行了许久,终于,眼前一片开阔,明净如洗的天空下,几棵高耸入云的苍松翠柏相依相偎,仿佛是这千年瑶寨的最后守望者。一间间明清风格的青砖黑瓦老屋坐南朝北,一层层一层层的依山而建气势不凡,远远望去,庞大的建筑群就好比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簇拥在山腰,仍然显现出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唐末宋初,千年瑶寨的始迁祖为了躲避兵祸匪乱,于是迁移到这些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建寨立寨并聚族而居,至明代时已形成一定规模,人丁兴旺,人稠物穰。 千年瑶寨的面积比一般瑶寨大得多,人口也多,听说鼎盛时期有600多户5000多人,故又被称为“大哥排”、“首领排”。漫步千年瑶寨,仿佛是在千年前的时空中游荡,听得见岁月在交替变换中激发出的遥远而沧桑的叹息。千年瑶寨的老屋,部分虽然年久失修,但颓垣败瓦之间,依然流露出当年精砌细筑的韵致,它们依山傍坡,重重叠叠,而且前一排老屋的屋顶往往与后一排老屋的地面齐高,梯次上升,层次分明,其间横街直巷,纵横交错,把各家各户串联起来,自成一统。 千年瑶寨较完整地保存着虽然原始但是并不落后的历史风貌,有接泉入寨引水到户的竹笕,有烧水煮饭防寒保暖的火塘,有上存五谷下养禽畜的库房,还有时时香溢十里日日客似云来的豆腐坊、榨油坊、酿酒坊,一门一户,一砖一瓦,一不留神,我的心神早已穿越到了千百年前,隐约看得见瑶寨的始迁祖,与世无争自力更生,无忧无虑地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生生息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亲近,伸手可及。 图1:行走在寨内光洁透亮的石板路上,顿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瑶寨千百年来行云流水般的画面一下子展现在眼前,仿佛风中,都带有一丝丝扑朔迷离的遥远气息。 图2:向上望去,一间间整齐划一的老屋遍布山腰。老屋大多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蔚为壮观。 图3:由于千年瑶寨藏于深山之中山腰之上,交通极为不便,加之水源缺乏,当地瑶民的生活水平总体来说是低下的,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级政府划拨专项经费用作当地瑶民的搬迁。目前,千年瑶寨的大部分瑶民都已搬迁到山下的三个村落居住,或种或养,或小本经营,收入尚算丰足。 图4:千年瑶寨目前还有200来个瑶民生活其中,石阶上、老屋前、集市里,偶尔能见穿戴着瑶族服饰的老人和小孩。也许生于此山长于此山,是他们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图5:利用课余时间摆摊挣学费的的小小卖货郎,一脸羞怯。 图6:坚守着一锅有待游客购买的红薯,坚守的,还有这个勤奋“妹单”对知识的向往与追求。 图7: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妹单可以玩耍的游戏不多,甚至是简单而单一的,但她们不欠开心,不缺快乐。 图8:两个年迈的阿公在卖力地为零零星星的游客表演长鼓舞。获取零星赏钱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向游客展示瑶民生活中丰富而多彩的一面,则是他们最本真的真意。 图9:一步一风景。这里没有城市人钟爱的那些亭台,那些楼阁,那些小桥流水,她更像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羞涩地躲在葱笼的山林中,隐隐透着让人更加欣喜更加愉悦的村野风情。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