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故事梗概: 李玉与刘松年、胡允初和吴长安等人的对峙暂时趋于平静,但随着改制工作的进行,各种矛盾又突显出来,仪表厂形势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刘松年倒台,马小国上台,李玉再一次被争斗各方推上了风口浪尖。 记者李虹在仪表厂的调查取证活动对矛盾各方构成了威胁,也加剧了李玉的生存难度。随着李虹调查工作的深入,又兼外部其他因素交互作用,仪表厂的局势终于失控,矛盾各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李玉不得不抛弃了幻想,毅然走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对撞》全文共十一万二千八百字。)
对撞
第一章 风光依旧
[李玉事件虽暂时平息了下来,但随着铺天盖地的传单和举报信,仪表厂又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李玉回到总厂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连公司和其他企业也知道了,人们纷纷议论着,猜测着。局里也有人谈论此事,认为这的确不可思议,虽称不上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但至少在局里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认为李玉掌握了刘松年的把柄,把他威胁住了,否则早就回家了,连郊区分厂也去不上。有人认为李玉的后台相当硬,刘松年没办法挪动她。甚至还有人说李玉在中央有人,刘松年要不是转变得快,不停地给李玉赔礼道歉说好话,而且态度诚恳,这回肯定死定了,弄不好还得蹲进去。有人总结得更到位,说李玉光有把柄不行,还得有后台撑腰,否则没人搭理她。总之说法多样,版本不一,足足传了好一阵子。 有了这些传闻,原本远离李玉的那些人又冲她露出了笑脸,与她套起近乎来。但这些人拐弯太急,让李玉很不适应,也觉得十分可笑。她心里有数,这些人都是势利眼,以为自己有背景,没准将来会受到重用。等到他们醒过味来,仍会无情地远离自己。 果然,不久这些人便看明白了,李玉的处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糟了。刘松年并未委她以重任,只是不敢招惹她。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成了一名真正的自由人。于是乎,这些人又都躲着李玉,如同远离瘟疫一样。尤其在刘松年、王玲珑和宋佳面前,都不敢跟她说话。李玉也懒得理他们,有空就翻翻旧账,把昔日的陈芝麻烂谷子倒腾一遍,寻找一些新的证据。她清楚,刘松年之所以不再招惹自己,是因为害怕自己手里的材料,何不趁着有空再充实一下,防止以后用得上。至于那些势利小人,由他们去吧,自己连刘松年都不在乎,还在乎他们? 现在,李玉的心态好多了,不再对眼前的处境耿耿于怀,也不再计较手里活多活少。她负责的业务已少得可怜,主要是月初报一下税,很快就可以完成。其他还有几本账,但已经没有多少业务发生,一个月弄一次也就够了。这是她回厂上班时吴长安亲自确定的,也算是破天荒了,翻遍公司历史,还没有哪个企业会计的工作是由公司经理安排的。总账原先在李玉手里,现在却给了王玲珑。在这一点上,李玉是做了让步的,双方一直恪守承诺,互不违反。现金账在宋佳手里,李玉根本看不到。倒是可以看到传票,但是有猫腻的传票人家不从这里走,她自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只要报完了税,其余时间她就轻松了,都是王玲珑和宋佳在忙。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猫和老鼠艰难地共处一室,倒也相安无事。李玉也习惯了,不再想那些烦心的事情。然而,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约过了一个多月,这种难得的平静就被打破了,接连发生的变化让李玉心生郁闷,担心和烦恼接踵而至。先是郊区分厂关闭了,职工自然解散,连厂长也自谋生路去了。为此总厂乱了一阵子,李玉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庆幸自己顶住了压力,要不然,现在已经在家呆着了。紧接着,总厂也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李玉难以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