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净土三篇[第2页]

其他法师|宏海法师|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放入我的收藏夹]
《彻悟禅师语录》-示众
好,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下午吉祥。
今天我们是这三天课程的第二课,昨天把《印光法师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给大家也算是断断续续地贯了一遍,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第二位,也是莲宗的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他老人家的语录。
在清朝的嘉庆年间,彻悟禅师在教内的地位,可以说是佛门第一人,当时他驻锡在北京怀柔有一个红螺寺,非常有名。那个时候红螺寺跟我们普陀山,一个是一个寺院,一个是这么一个大山头,但是那会儿居然有一句话叫“北有红螺,南有普陀”之说,所以其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彻悟禅师,他是出家前就极具才华的一个行者,由于他当时出家以后参究悟道,名声非常大。那会儿天天有人去找他问法,他每天还有自己的功课,一天要念十万声佛号,所以说规定了一个不做应酬僧,每天在他的客厅点一尺香,这一尺香烧完了以后,就不见客了,这样的一个祖师行。
他一生讲的开示无数,但是后来他把自己所有有关禅宗的这些法义、开示,全部把它给烧掉了。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彻悟禅师语录》,是他后来行归净土,转弘净土以后作的一些示众呀、回书信呀,还有一些诗偈。特别是像他有一首偈子叫“思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是把自己的这种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全身心皈依的这种情感全部寄托在偈子中,也极具感染力,就这首诗就度了好多人。
而且他当时,大家想想他是宗门下开悟的大佬,转弘净土的时候,还引起很大的误会,好多原来跟他的弟子,就是禅和子,就觉得失望极了,觉得祖师爷不弘根本禅法了,转去念佛,很失落。
他还作了一首偈子,说“自怜身作太平僧”,当时刚好是康雍乾盛世,时值嘉庆皇帝继位,所以当时的世事叫太平僧,太平盛世,非常繁荣。“了生脱死却未曾”,生死还没着落。“但求名标莲蕊里,不愿高列上传灯。”你看从这两首偈子,我们不用多讲,就可以知道这位祖师爷的僧格、风骨,和他见地和弘扬的发心。
那么,我们今天讲他的几段语录,跟昨天所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我们昨天讲《印祖文钞》的时候,挑选的这篇可以说是比较广、阔,甚至你看罗列的他的这个教法、教义,在外围有一些泛泛的了解。
今天我们开始讲《彻悟禅师语录》,等于说这个镜头直接推进到一个核心的,以心性为本的开示,就不在这些外面的典故呀、历史呀,或者哪一些劝诫上面来论。我们挑选的内容,也是把它做了信、愿、行三个基本的版块,因为净土的宗旨就是这样子的。
那么大家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是来的居士同修,大家因为我们今天把这个法句,已经给大家影现在大屏幕上了。如果能够看见的,尽量要跟着词句走,不要走神。
另外我们也不要觉得说,好像怎么今天开始讲的说什么“唯心所现,唯业所感”,你就会觉得离自己好像远了,听不懂了,涩了,不要作这样的想,特别是居士同修。实际上这个开示越推得进,越贴近我们当下的心体,也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
我们从开始看这一段,第一个是示众的节选,我们来看第一段开示,他老人家怎么讲的。“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你看,一开始就不婆婆妈妈地讲,直接一切境界,什么是境界?这个词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每天都说是境界很高,出现了什么境界,但是有可能我们还没有好好感受过什么叫做境界。境,这境界就来了,一个蚊子飞到我口里边了,就是此时此刻的展现,当下、现在,这就叫境。什么叫做界呢?差别种种的不同,当我们投身进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生活,这就叫境界。
所以每每我们总是说,佛法不能离开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修行,然后听到如此精彩、甚深的法义的开示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讲得太高妙了,我们现在吃不消。实际上佛法一直在生活中,生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法,所谓的境界,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
大家正在每天都活着,所有的人、事,你入道学佛的因缘,出家为僧的行动,这都叫生活,都叫境界。各各不同,所以就叫一切境界。
当然依照佛法的专业阐述的话,我们都知道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也就是这个境界你如果弄好一点,过好了,往上走,四禅八定、六欲天等等这些,都属于你的境界。
如果你弄不好了,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这几天在普济寺讲《地藏经》,无间地狱,求一念间暂住不得,也是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经文里面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界就是指的凡所有相。
“唯业所感”,一切的境界它怎么涌动出来的,怎么起伏跌宕地这样进行着往前走的呢,什么力量在驱使?身、口、意三业,所有的想法、一切的行动,乃至种种的说辞。
你看,如有过了解到唯识,《八识规矩颂》里面讲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就是这“唯业所感”。它业力的辐射面能到哪里,每一法都是由这个业力推选出来的,包括我们现在此时此刻的正在进行时,这就叫“唯业所感”。
感是什么东西,感应呀,只要你一念起来了往那儿投,它就有一个幻化的影子往那儿放。我们现在也在做投影,投放,你看我这儿一点,这就叫感,屏幕上即刻就显现,这就叫应,所以唯业所感。
唯业所感根本后面的大驱动盘是什么,这个平台在哪里呢,“唯心所现”。不管你怎么体现,万变不离其宗,你就再怎么复杂的境界,再怎么花花绿绿的生活,它并没有厚重到认不清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一位在座的本有的清净自性心,就这个功德。
这个功德发动了,启动了无明,就开始变现,所以全部都是业力的循环作用,全部都是心体当体的展示舞台。就我们此时此刻就是这样子的,待会儿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一个念头想想过去,还是这样子的,全部都是这样子的,一切境界。
但是,下面的话,我们不要认错,为什么?因为我们一说唯心所现的时候,所有的,特别是道人,有知见的道人,下意识地会开始怎么想,到处去找心,到处去认境,这不是有境界,有心嘛。境是无处不在的,心也是无不现前的,所以我们总是挪开了当下此时此刻呢,去左右地去游移,这就是凡夫。
所以我们再往下看,“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就是说我们现在所有的现前的境界,当体就是心,心就是境,境就是心。你现在千万不要除了当体的境,别找一个我主观能动的心,没有的。
你也不要能够说提炼出心来以后,剩下一个客观的境,也没有的。诸位,这个不是光听听就可以了,你要心跟着走,要起观,随文入观。随文入观如果能够一念相应,有可能就像释迦牟尼佛比弥勒菩萨要早九劫,一念就可以顿超,心境一如。
为什么说到说所现处当体就是心呢?大家想想,我们的本有的自性清净心功德中,最初一念是什么时候迷的呢?什么时候滑落到凡夫分别、迷惑的状态?最后我们说将来要修成正果,返妄归真,一念相应,那么这一念相应,又是什么时候到头的呢?从我们背觉合尘,开始启动轮回,到我们将来修成正果,作大圆满觉,你说能够离得开我们一念吗?这一念什么时候离开过。
就好像我们昨天晚上,假如果你诸位做梦,昨晚上睡着了,做梦了,今天又醒来了。你说做梦,睡着,一直做梦,到今天醒来了,是两个人吗?是一个人。所以从迷到悟,从悟到迷,所有的都是当体就是这个心,不管是迷以后,悟之前,只有一个心,就是“即其现处,当体即心”。
那么“凡在有心,不能无境”。“有”是什么意思,我们说三界,不是就叫三有嘛。有因必有果,因果不坏,就是只要你有一念执着,有所得,那你这个心就把它用在凡夫迷的层面了。
只要我们一念执念生起来,心跟境一念分别开来的时候,一个能所对待出现,那么能的感觉一挑头,所认识的对象也得跟进上来。所以“凡在有心”,就“不能无境”。你的念头是启动了分别,那么所对的境界就必然要历历在目,像我们此时此刻就是这样子。
但是实际上问题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就好比一个人,我们现在在教义里边也常讲到有一个麻蛇绳的作用。本来是麻,编成一股,就认为这叫一个绳就出现了。实际上绳还是麻,把绳子往路边一扔,他有的就错认成蛇了。所以说一个人远远地望上去,比如他看到了一条绳子,他马上去取,结果发现是一条蛇,吓得不行了。
再有一批人,远远地看上去,这是一条绳子,他正好需要这个绳子,拿过来用,这个绳子就可以捆东西,这个蛇就可以把这个人给吓跑。那么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呢,你说这个绳子是不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蛇也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单独这一个人,他的别业所见,他就错认作这是个蛇。
所有的人共同共业所见,他就以为这是一个绳子。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一个人错认为蛇,大家都知道这是绳子,他错了,好发现。所有的人都共同的妄见,以为这是绳子,就很麻烦了。现在我们佛法极难信,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绳子,到了这个层面。
就像我们现在,你说大家去看个电视,看个电影,电影大屏幕上我们一看显示出来,这无非就是演戏嘛,剧情嘛。那大家谁都不会把这个电影当真,对不对。但是如果说到我们本身生活,现前的唯业所感,唯心所现的境界,也是一场大戏,也是一部电影的时候,不一定人人能够接受得了。
能够信入的接受,不信的就麻烦,为什么,这就叫共业多分,妄现。但是实际上,我们内变的根身,外面的世界,所有的有心所现的境,既然心是觉得是真的,那么这个境一定就体现的是真的。就好比说,他觉得这个蛇是真的,这个蛇就能咬人,他觉得这个绳子是真的,这个绳子就能够捆东西,这就叫做“凡在有心,不能无境”。
那么既然不能够无境,这个境是怎么来体现,就是它怎么运作,怎么发挥的呢?非常广大。昨天我们讲到九界同归,实际上所有的万事万物,无非我们常讲到十法界。诸位来看下面。
“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如果你这个心没有缘在常寂光的清净无染中,那么你一定会缘在往回的九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这个九界之中,“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也就是你不缘菩萨、不缘罗汉、不缘辟支佛,那么你缘的肯定是什么呢,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三界里,如果你不缘人天鬼畜之境,便现地狱之境。
反正只要有心,就不能无境,一念心启动,在劫难逃,十法界分身散影,看你往哪里缘。这是总的原理,彻悟禅师告诉我们,总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就好比说如同缘的蛇,它就能咬人。你缘的地狱里边,就是苦楚相连。你缘的菩萨法界,那就是六度万行,就是般若波罗蜜。看你往哪里缘。
大家想想,我们有时候反观一下,你比如说到六凡四圣,对吧,有凡圣的见解,六道轮回有苦乐的差别。如果你真的要一念反推这个现前的清净功德心的话,大家想一下,凡圣的差别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当下一念启动,有凡情有圣见的时候,这个差别,是谁赋予你这个权利,在你的清净功德心中,一定要进行这样的差别。
我们在说苦讲乐的时候,这个苦乐的觉受,也是谁给我们的权利说,一定是有苦乐的差别出现。为什么在本有的自性清净上面,一念顿现这样的分别知见,所以我们刚才讲到了,你不要觉得说这个心在不间断地变现,已经无量劫来积累了多少烦恼,实际上就在这一念迷觉之中,这就是心的境界。
我们再往下看,心缘境缘出来以后,“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也就是说四圣境界,虽然里边佛是最高的大圆满,觉行圆满了,菩萨只能自觉觉他,罗汉只能自觉,不能够觉他。虽然有这些高矮的不同,境界不一样,但是什么呢,只都享的是法乐,不是烦恼,都享的是法乐。
“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四禅八定,从色界开始往上走,二十二重天。“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投生成人了,那么算是一个好像上上下下的中间的一个枢纽一样。实际上,六道中人道确实是枢纽,你造恶业往下堕,也是以人道为本,你修四禅八定,乃至十善五戒,往上升,也是以人道为本。所以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
“鬼畜之境,苦多乐少。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也就是说,下堕了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乐可言了,只有这个像地狱的话就是“纯一极苦”。这个是介绍说,一念现前心,缘法不同,受用有异。这是彻悟祖师首先从心的背景,直接给我们作一个交代。就没有从其他的法上,你看是最痛快直接的。
我们再往下看,因为有些法听不懂了,一定要有妙喻,这个比喻出来以后,马上你就能相应到里面。他这里做了一个比喻是什么呢,“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就是当下我们现前的所有这个境界,就像梦里边的山川人物。
因为我们现在,比如说我们在讲这个法义的时候,一讲到“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我们很难当体起来。为什么说很难当体起来呢,就是我们太久的这个二元习惯,当下正以为是正思惟的时候,实际是没有观照的。真正的观照就是忘却这个分别观照,但是我们现在没有,你看有时候祖师开示讲到说,你要把知见要进行什么,要消融,心境一如,就是要把它消融了,不是把它抹杀了。
你像现在我们说,现前的境界就像梦里边所现的山川人物,但是,这个境界是怎么出来的,“依梦心所现”。没有我们现前一念心,绝不会有这个境,现前的这个境,本来就是当体一念心,你不要在境外再去求心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把业和果分开,一说到唯心所现,就是把心和境拆离。他当体不起来这个功德,你随顺不到这个当体,入不了法性。
所以大禅师们苦参密究,苦苦追求,就为这一念,心境一如。但是现在我们就从理上就要知道,“心外无境,境外无心”,特别最后两句,“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要跟着这个文字般若走,境即是心,心即是境。
所以你看我们,大家如果能够识得这个法,一开始我们讲过了说: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很多时候我们理解这个法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重在说,哎呀,马上就说境是怎么样的,心是怎么样的。
这个法最核心的诀窍在于哪里呢?在于唯心所现的“唯”,一切法只有“唯”,不在心、境上论。你现在如果入到这个唯法中的话,心境一如,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再没有什么好修的了,就是这样子的,但是现在我们很难。
你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勘验,特别是在禅宗的祖师爷们,他来了人怎么接引呀?诸位都知道临济宗,临济宗的手法很高,他接引众生的时候是看你来什么根器。什么叫来什么根器呢,如果是中下根的人来了,他就说什么,我便夺境不夺法。就把现前境的这个执着、执念给你破了,但是,他把法没有破,把法给立起来,破你现前对境的执着,立你当体认可的佛法,这是一般的根器,是这么给他演绎的。
如果说中上的根器来了会怎么样呢,夺境也夺,就是境界也破,法的知见也破。因为现前的境界他会投身进去,所以让他抽身出来,破了世间法,还有一个出世间佛法,他也得破,这是中上根器的人来了,这么给演这个宗,叫弘宗。
上上出格人的根器来了会怎么样,他说人、法、境,什么都不夺,一切就是这样子,全体作用,纵横四海。那大家,法师们会一下,这就什么叫做“当体即心,全心即境”,就是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就此时此刻就是这样子的,一切法就是这样。
我们用惯了世间法了,觉得贪嗔痴,然后突然学佛了,开始追求无贪无嗔无痴,用到极处还转不了身的时候,你华丽一转身,发现心境一如的时候,这才是入了法味了,起了真修了。
所以梦中所现山川人物,没有梦中、梦后,没有梦中和醒后之说,梦里边也是它,醒后也是它,梦中、醒后全是它,你就乖乖地不要动。大家都是道人,你要从此处开始入这个佛境,入这个佛法。
既然我们常言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对不对。那说明现前的境界都是心的体相,都是心的作用,没有一法不是心的味道,这就叫法味。
当然在具体的日常操作中,我们还是需要方法的,需要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怎么来勘验这个现前的自性清净呢?禅门里面常讲到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最快,最凌厉的。诸位我不晓得,因为每个同修都有每个人用功的方法,入道的诀窍。
你也可以就是把这个法可以试试看有什么效果,就是一切的境界都是佛境,都是法身。所有的呈现都是佛的妙用,法性的功德。你不要在上面再进行,不要说这个人那个人,这都是太粗浅了,你都不要说这个法那个法,也不要说这个境那个境,你试试看还有什么效果。
就用这个法来勘,既然所有的都是法身,都是佛性,上殿过堂也是,念经持咒也是,上厕所、吃喝拉撒也是,修善法也是,闹事非也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全是,你就这么往过勘。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不能过得去,是不是念念能摆得平,没有再要其他的需要,就这一点。
所以我记得,前些天不是跟着我们全山的执事,大队伍去参学,有的法师也一起去了,可能还在一个团。参学我们这一团是去的云南,可能去过的诸位法师们,去云南都知道,像去了昆明,又在大理,然后到丽江,不是也是很火的旅游胜地嘛。
丽江从玉龙雪山下来,有一个什么项目呢?叫《印象丽江》。我不知道诸位有的去过没有,看过没有。《印象丽江》,实际上就是露天演出嘛,是张艺谋还有一个叫什么王潮歌,这两个导演他们合作,每个地方旅游都有这个现在什么《印象西湖》也有,咱们《印象普陀》,也是他们弄的。
这个《印象丽江》也是这个导演,他们特别会拍这个大场面。进去的时候这个导游就给说,说,哎呀,你们进去看一下,师父们,这里面非常好,说场面很大,还有什么殉情呀,还有什么对山歌呀。反正他说他进去了嘛,开始就哭,走了还要哭,觉得被激动的不行。我心里还不以为然,这有啥呀,就这个演出晒得烈日炎炎的,有啥看头,说早点完了算了。
哦,进去以后呀,这个人的情见还真是这样,它这个场面很弘大,出来都是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小伙子骑着马就从整个演艺场上从后面这么绕一圈过来,咯嗒咯嗒,它让你心绪荡漾得很。哎呦,当时我就心想说,没有办法又跟着走了,又动了。这个心里就开始起伏跌宕说,这场景好,音乐唯美,节奏明快,所有的心就跟着走了。
但是后来呢,这也是真的是阿弥陀佛无处不在,跟说法一样。后来有一个环节是什么呢?就是演出,他们少数民族叫纳西族嘛,纳西族的那个小伙子出来呀,他就是要表现他们彪悍的一面。有一个领头的舞者站在一个桌子上,其他人呢,给他抬着那个缸,干什么,给他倒酒。
倒酒完了以后,他就来了一段台词,说什么,说朋友来了,喝酒;朋友走了,喝酒;谈恋爱了,喝酒;失恋了,也喝酒;说赚到钱了,喝酒;钱花光了,还是喝酒。就有这么一段台词,显现得很彪悍,但是当时突然间触到我这个法了。
那我们回到此时,诸位知道,就勘验你现在能不能相信现前一切法皆是佛法,现前一切境本来佛境。喝酒,你就从这一个法往过勘,全是佛,就是佛的法身,念念无间,就往这么过去走,诶,感觉不错。“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就这样。
所以“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实际上就是佛性嘛。诸位常见祖师里面开示说,无佛无众生,众生即是佛,你能把众生和佛的知见融到一起,现前才是真佛真法。为什么,因为你众生即是佛的时候,众生的知见就灭了,就融进去了。
佛即是众生的时候,佛的知见也融进去的,虽然众生和佛宛然一切现前境界,但是你的心地上已经消融了,摆平了,就这么修。所有的止观也罢,持咒也罢,念佛也罢,无一法不是为这个法。
所以你看再辉煌、再清净,还是此心此法。唯有心,所有一切法中当体只有心,你还要什么,你还缺什么,还缺什么?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有时候入不进去,会游移。当然诸位也不要说,法师你不是在讲净土吗,怎么这块绕绕绕,绕到心性绕到禅法里边了。实际上跟诸位讲,净土也是这个法,为什么?不要以为讲了半天就讲禅宗了,没有一刻离开净土,净土的修法换了一个说法,还是这个样子,什么说法呢?“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就是这个法,没有第二个法。
所以你看为什么说听祖师开示还要入这个法。所以后面讲到说“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说这个,这一段还有一段是什么,“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就是你想知道你的来果,当来的果报,当然这个当来的果报还在这一念心中了,其实这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是相即不相离的。一念因,当体就是果。
所以你若于因中察果,想在因中就知道是什么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心境一如。所以“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因果是相应的。
“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就是真正你能够悟到心境一如,因果不二的这个道理的话,后面一句非常重要啊,“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就是说你,真的能够把这个法给相应了,知道心境一如,知道因果不二的理,你还在这里说我不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你绝对没有悟道。你悟到这个法,你还不念佛求生西方,不存在这个事,有这样的事,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是彻悟禅师说的,说他不相信。
所以大家看到了,实际上这段话,给我们交代的,把佛法的核心眼目交代明白,就是“是心作佛”。刚才我们讲了半天就是“是心是佛”,最为直接痛快。心作心是,四个字。心作,就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那么我们当下正好利用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念念求生西方,念念阿弥陀佛,这就是缘的佛法界。
虽然在缘佛法界的时候,心作的过程中,但是当体即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这就是心是,心本来就是。念念不曾远离,心境一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能够把这个法搞清楚了,看清楚了,这一盘棋,法界这一盘棋,还有什么走不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没有了,没有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段开示,实际上是给大家讲的信。可是我们今天讲的信愿行的信呀,不是通常的那个让你从了解上,宗教情怀上去信,直接从最究竟的法义上信。就像我们说信什么呢,信月亮一样,今天的信叫圆满信。不是在初一的月牙儿上信了,也不是说慢慢的月亮越来越大,半月信,是直接就信十五十六的满月。月亮还是一个月亮,就是这个质量,但是让你在起信的时候,怎么信净土呢,直接看它十六的月亮最圆,清净一如。这是信。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愿力是怎么样的啊,你看。“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什么意思,我们的心既然说心境一如,那你这个心要往佛法界缘,你要有指归、投向。
你每天的心都往西方发,愿生西方净土中,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那么他日命终的时候,你能够不往西方走往哪里走,念念如此,还在这一念。就像这个大树、墙一样,你每天都往西面推一下,它这个地基每天都往西面歪一分,你说它哪天这个墙倒了,这个树下来的时候,它会往东或者往南、往北走吗?必往西方,这就是愿力的交代。
但是我们的愿力要贵在什么程度,就是这个愿力要恳切到什么程度?你看前面讲到,重心往西方,“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
所有的其他的知见,转不了你求生西方的愿心,一切的邪说莫能摇惑。以现在来讲,你看为什么说难行道难行道,现在外道相善乱菩萨法,诈现威仪的很多,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教理也不能通,以法谤法的多。
你看我这些天,在讲一个叫《观经四帖疏》,不知道有法师知不知道。《观经四帖疏》里面是怎样的呢,它有一个概念就叫别时意。这个别时意祸害到什么程度,就是《摄大乘论》里边提出来一个别时意是什么,说往生西方呀,十念往生,《观无量寿经》里面不是讲到十念往生法嘛,他说十念往生,其实不是说让你这辈子真的就能往生,是佛为了发慈悲心让你积累善业,才告诉你,临终十念如果念好了,也能往生极乐。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没有这回事,是让你生生这么积累善根,这个功德可能在哪一生哪一世才能体现,叫做别时意趣。说白了,就是说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没有这辈子即生成就这回事。
大家知道,这个出来以后呀,还有大法师给进行注释,演绎,差不多从隋朝开始,近百年的时间,别时意的影响,很多人不修净土,你想想这个祸害有多大。
“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就还有一个另外什么,我们最容易被他宗知识所转。什么叫做他宗知识,跟大家讲一下,不是说一般的歪理邪说,或者是旁门左道。他宗知识就是说他在另外一个宗派里讲,是当知无愧的善知识。你看我们一直在鉴别禅和净的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明天的内容还是如此。
你比如说六祖大师,你说他能说不是善知识吗?中国的佛教要是没有了六祖,还能叫中国佛教吗?可是六祖在《坛经》里面就讲过,东方人造罪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往哪里生?不明就理的人就把这段话摘出来什么呢,来破净土法门。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没有一个真实的这样的一个,你把自己的心看好,就当体就是净土,很多人就把六祖的无上开示翻作毒药来破净土。
实际上我们要知道,真正六祖的开示是为了让我们泯东西之见,不是为了破往生之法,没有人这么说。这就是他宗知识所转。那禅宗的知识里边开示的时候,佛之字,佛这个字我不想听,听都不要听,然后我们一听就以为说,破念佛法门。实际上祖师爷讲过了,说佛之一字,佛这个字我不想听,是要破这个佛的定见和执念,不是破念佛这个法,有时候我们就跟着就走了。
所以你看这里讲到了,说什么呢,说你的愿力要切到什么程度啊,大家来看,“若正修净业时”,你正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怎么样呀,“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
就是哪怕达摩祖师来了,告诉你,说你不要修净土了,我有无上的禅法给你传授,比这个要好得多,你应该怎么样呀,“当向祖师作礼”,说我已经先受了如来念佛法门了,发愿受持,终身不悔。所以祖师虽然有妙禅,我不敢自违本誓。达摩祖师来了,你不能移不能动,这才叫做切愿。实际上每一个法每一个宗都是需要切愿的,就是不移不动的这个愿心的。
你看禅宗不是也有这样的公案嘛。大梅禅师去参马祖的时候,问马祖说如何是佛,马祖就给他说了说,“即心即佛”。这么一开示,大梅禅师就悟了,悟道了以后,马祖就想看看他上哪儿去了,他住山,住山长养圣胎去了。长养圣胎的时候,马祖又派了一个侍者去,一个和尚就去问大梅禅师,去看他在干什么。
然后这个和尚就去见大梅禅师,说你见马祖得了个什么?这个禅师说:“马祖跟我讲了,说什么呢,说即心即佛,我得了这个法了,现在就在这儿住。”这个和尚就给他说了:“说马祖现在不这么说了,另外有好的法了。”
说又有什么好法呢?说马祖现在又讲非心非佛了。结果大梅禅师说什么,说这个老爷子太能迷惑人了,天天作乱开示惑人,说:“老汉惑人,无有了期,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禅宗也要这样的愿心的。诶,马祖听了以后非常高兴,给大众说什么:“哎呀,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禅师成就了。
所以没有一法不需要愿力,这里你看彻悟禅师开示到,愿力还要大到什么呢?不仅仅达摩祖师,只是祖师爷,还有什么?“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就是释迦牟尼佛来,化身到你现前,怎么样呀?“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我说的净土法门只是当时应景的一个方便而已。怎么样呢?“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
释迦牟尼佛再现在前给你这么说,怎么办呢?“亦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你看看这个愿力要笃定、深切到什么程度。深切到就是说佛再来了给你说净土法门是方便法,你再今天听我的,我还有更殊胜的法告诉你,你都不能买账的。给释迦牟尼佛顶礼说什么呢?说我曾经受您老人家发愿修了净土了,一息尚存,绝不更改了。
所以大家看看,彻悟禅师所讲的愿,要愿到什么程度,要愿到这个地步。我们看一下今天讲到的信要圆满信,愿要愿到什么切呢,绝无二心。这个二心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依人而言,不认第二个人。只认释迦牟尼佛说的,祖师爷来了不认,菩萨来了都不认。
就佛说了是这样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来了也不认,只认第一人。其次,只认第一人里边还有抉择,只认第一人的第一个法,不认这个人的第二个法,释迦牟尼佛说了也不认。愿力要切到这样的地步,才叫做切愿。
我们再来看下面讲到信愿行。净土法门彻悟禅师开示行在什么呢?行叫做万行之行,皆是净土行。大家来看,仔细听,看不到了只能听了。怎么听呢,大家来看,说,“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
我们太多了听过,说净土法门,常讲到说,像歌里面唱的说,天地间走来了小小的我,说什么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这个法就表了天地之间,没有一法能独立于天地之外而存在,对不对。念佛法门,没有一法能够独立于净土修法而存在,这就叫“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它是总持法门。听起来好像太过了嘛,一点都不过。
打个比喻,祖师也打个比喻,说什么?就好像我们射箭一样,对吧,射箭如果你这个箭有靶子的话,那你这一箭射出去呀,有可能射中,有可能就不中,不在这个靶子范围内。现在他给你说的是一个什么条件呢?你在空中让你射箭,这个靶子是什么?大地就是靶子,你说你在空中射箭,大地是靶子,向大地射,哪里有一箭能够不中大地吗?找不着一箭中不了大地。这就叫“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念佛法门。
既然“如天普盖,似地普擎”的话,我们要从什么,宗教圆融再来导归净土上来看一下,彻悟禅师开示的。你看他首先引入《华严经》,他说《华严经》讲的就是念佛法门。“如华严全经,虽有五周四分之殊,以因果二字,该尽无余。”就是八十卷的《华严经》,虽然这么一部大经,里面分了四分五周,我们研习过《华严经》的法师们都知道,这个是澄观法师著的《华严疏钞》,《华严疏钞》里面就把它划了四分五周,举果劝乐生信分、修因契果生解分、依人证入成德分和托法进修成行分,这就叫四分。整个八十卷的《华严》实际上他说了,说整个内容无非就是从凡夫因到成佛果,摄尽无余了。
“四十一位因心,无一心而不趋向果觉。”四十一位因心就是从十住、十信、十回向、十地,这叫做因嘛,趋向于果觉就是成佛之果。所以他就说难道这不是念佛法行吗?你从因至果,哪一行不是念佛法门。
而且讲到“而末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全经一大结穴,不其然乎。”这难道不是在讲净土吗?他把《华严》会过来。“又华严者,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佛果,此万行非念佛行耶。”那大家如果有去读过《华严经》的都知道,《华严经》里面毗卢性海的行法,那里边的行门太多了,太广大了,门门皆入佛道,门门皆是佛境。
里面不仅有正行还有逆行。什么是逆行呢?你看这里祖师爷就是讲到了,说“具婆须蜜女,无厌足王,胜热婆罗门等无量门。”也就是说,这个具婆须蜜女是华严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啊,其中的一个善知识。大家知道她修行,怎么修的,她修这个成佛之道,成佛之行怎么修的呢。
所以你看不读《华严》都不知佛法的富贵,富贵到面面俱到,样样能行。她怎么修的呢?她专门用色相来度化众生,这个须蜜女是一个妓女,我们一说妓女,世间来讲那就染污到什么程度,对不对。她但是有惊人的美貌和非常有学问有涵养,所有一切的男的看见她都疯狂,那么她以她什么来修佛行呢,她的愿力法门是什么?
只要有人跟她对视一笑,眉目传情,或者说说话、牵牵手乃至拥抱、接吻,所有的这些人瞬间都能够入菩萨清净地,这是人家的愿力,一个妓女,菩萨行。这里彻悟禅师说具婆须蜜女,把她拉出来,知道说这也是同步在行念佛行。须蜜女她有一个什么咒?相应的咒叫什么?一切众生欢喜敬爱清净陀罗尼。你佛法广大不可思议,境界我们想不来的。
还有这个无厌足王,无厌足是干什么的?他的王宫里面就跟无间地狱一样,当时善财童子去参究他的时候,参访他的时候,一进去发现他正在惩罚犯罪的众生。他所有的这些刑具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手脚给砍掉的,耳朵给割掉的,眼睛给挖了的,肢解身体的等等这些。
善财童子进去以后,就瘆得慌,就起了疑心了。结果天人当时传来的声音,天人劝善财童子要信受善知识,结果他的信心起来了以后,这个无厌足王就把他牵着他的手走到后宫,后宫里面的情景,全部都是什么呀,七宝庄严,转轮王的福报。
无厌足王就给他说了,说我没有办法,是为了惩罚这些,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苦赶紧入佛道。我虽然给他们行如此的酷刑,我心里不生一念嗔恨之心。所以彻悟禅师说,无厌足王的行也是什么,也是念佛之行,同样也是念佛之行。
还有一个叫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是外道,诸位要知道外道是什么?修苦行的。我们听过说,印度不是有什么,烈日炎炎的时候,他点着火在那儿烤他,四面都是火,中间有一个山,他就在山上待着烤。然后烤得差不多了,中间有最高的一个刀山,他就直接从那儿跳下来登上去,他就修这个行。
结果善财童子去参访他的时候,他说如果你能够从刀山登下去,再从火海跳下来,一切菩萨行皆得清净。善财童子受不了了,说哪有这样的无益苦行,这不是最典型的吗?他说佛的教法中说了,人身难得,自命证佛难,随法修行难,这肯定是魔子魔孙了,让我自己去找死嘛。
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人又劝他说: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你看,彻悟禅师为什么要开示这个呢?就是说所有《华严经》里面的所有这些行呀,不仅是正行,包括逆行,反着来的,也是念佛之行。为什么?你看这里讲到淫行、杀行、外道苦行,所有的这些都在华藏世界海的清净行中,万行之行,一切之行。“此无量门,非即念佛门耶?”彻悟禅师,富贵的《华严》,他拉出来印证,难道不是在讲净土法门吗?
再往下看,“法华一经”,你看他拉出来的都是大部头的经典。“法华一经,从始至终,无非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此非始终唯一念佛法门耶。”他不讲《华严经》了,成佛的法华。那确实如此,你看《法华经》里边,我们不管说,可能《法华经》咱们普陀山诵得比较多了,你看在《化城喻品》里边,化城三百里,歇好了以后,再往五百里的佛道上走,五百里的的宝所。
那么从三百里的化城到五百里的究竟,难道不是念佛法门吗?《药王菩萨品》里边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已经证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但他还不执着这个色身相。怎么呢,燃身供佛,大家想想燃身供佛的时候,难道不是念佛法门吗?常不轻菩萨,跟一个二百五似的,现在我们见到常不轻菩萨保准说他是神经病,见了谁都磕头,《常不轻菩萨品》里边,见了谁都磕头,说:“汝是未来佛,吾不敢轻慢汝。”这不是一切众生皆是佛,不是念佛法门吗?至于后面讲到的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彻头彻尾一部《妙法莲华经》就是念佛法门,就是念佛法门。
所以你看他这里讲到说,“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什么叫做半呢,我们一般都是判作半字教和满字教,就是小乘声闻乘的教叫半字教,菩萨教叫满字教。声闻缘觉菩萨呢,叫做权法,就像《法华经》里面不是有一个牛车、鹿车、羊车嘛,这叫三乘,这都叫权法。
把这些火宅里面的众生引出去以后,发现唯有一佛乘,大白牛车,所以天台宗有为实施权,开权显实的这个,这就叫权实教法。如果论到教里面,还有化法四教,藏通别属于偏教。只有这个圆教才属于圆,这叫偏圆化法四教。化仪四教里面有顿、渐、秘密、不定,有顿有渐。
所有的这些招都出尽了,无非什么呀,就是佛说的一代教法。一代教法怎么样呢,“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难道不是一大念佛法门吗?他这里又讲到这个。你看,这就等于说把整个教下都称之为念佛法门,无一例外。
后面又开始会通什么呀,宗门下是什么,“至如禅宗,达摩大师西来,但当曰,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而云成佛者”,难道宗门不是念佛法门吗。“至如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等语,皆显示法身向上胜妙方便。是真念佛也。”你看这里讲的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禅宗最著名的公案,大家都知道赵州禅师嘛。
刚才讲的,人家四月初八在这个浴佛法会,他在那儿不适时宜地说了,这种事太无聊,当时要是让我知道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让我知道了一棒子打死喂狗吃,吓死人了这种话。“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就听也不想听这个字。那么彻悟禅师这里说,这是什么呢,这是“显示法身向上”,一法不立,“是真念佛也”,念的实相佛,宗门也是念佛。
所以说“往往无知之辈,谓宗门中人,不宜念佛”。你看禅堂里面都是贴一个念佛是谁,一说到念佛是谁,就以为说那就不用念佛了,然后念佛一声还要漱口三天,这种流弊知见都会出来。
所以你看祖师爷说,“谓宗门中人,不宜念佛。此不唯不知念佛。”就是你不仅仅不了解念佛法门,“岂真知宗哉”,就是你连禅宗,什么叫做“宗”,什么叫做“教”,根本没搞明白,所以大家有兴趣一定要看一下印光法师的《宗教不宜混滥论》,非常明了。
最后一句,大家来看,前面讲的呢,是会通,先说信,对吧,再说愿,然后我们讲到说万行之行是净土行,从教下来讲《华严经》、《法华经》全是在阐述净土,从宗门而言,一千七百个公案,都是为净土作注释,为念佛作准备。后面讲到了我们一般说,那肯定这就是佛法里边都是在讲念佛法,没错。
今天我们末后一着,还要往高了拔,是怎么样呢,“不唯宗教两门如是”,也就是说不仅仅教下是讲的净土法门,宗门是讲的净土法门,要听明白啊,“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这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所有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你是一个做学问的,还是种地的,还是经商的,诸子百家,就是还是讲这些伦理道德的,还是宗教之士。
“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就是从来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法,也从来没听过念佛是什么门,听都没听过,谁知道你们佛法,你不要跟我讲这些。不欲念佛,不知佛者,怎么样呢,“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就是每天你的起心动念,造业感果,轮回六道,上下升沉,全部在走的是什么,走的是念佛的原理、规矩,前面讲到的:唯心所现,唯业所感,心境一如,业力感应。
大家想想,普天之下,就是说世间的这些人,虽然不知道佛,都在行念佛法门。为什么,“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活着就在行念佛之法。当然我们念的不一样了,有时候念地狱,有时候念畜牲,有时候念人天。但是不管你这个念,念的是什么法,所行的法,原理跟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功的原理正等无异,就是一个法。
禅师后面给讲了一句开示是什么呢,“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就是说你万法归宗,你一气不言,就是你一句话都不用说,就在这直勾勾地坐在这儿,一切法都是念佛之法。
“一气不言含有象”,有象就是万事万物的宇宙万法。“万灵何处谢无私”是什么呢,随便你所有世间的一法,出世间的万法,所有的世出世间之法,怎么呢,你再怎么给我折腾,都出不了这个真如法性,一念心体,叫“万灵何处谢无私”。就是你离不开这个一念心体。
“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处避残红”,我曾经在这个讲堂里给居士有一次讲过这个道理。什么叫做“夹路桃华风雨后”,所有我们一天的日用,去来动静,不管你是信佛不信佛,知道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念佛法门,但是这个法门就像什么,“夹路桃华风雨后”,这是一个比喻。
诸位设想一下,就是两边都是树,桃华,桃花桃树,正好桃花盛开的时候,突然间暴风骤雨下了一通,把这个桃花瓣呢,打得满地都是,“夹路桃华风雨后”。然后你现在骑着马,想从这个路上走过去,“马蹄无处避残红”,就是你每下一蹄,你骑的马每走一步每下一蹄,绝对绕不开要踩着这个桃花瓣,每一脚必须要落在桃花上,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现前的一念心体,只要你有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的时候,就是无不是念佛法门。所以我们一般去会净土的时候,觉得说不是说了佛法里面是总持法吗,就可以了,包罗了宗教,圆融了宗教。今天祖师给我们会到什么程度,所有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是在行念佛之法,只不过看你是正着往上走呢,还是倒着往下堕,但是功能、原理、后台、总枢纽一模一样,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所以你看,如此殊胜之法,可能我们因缘中,也过去有些障碍。本来这个开示语录,是两边能够看得着的话,容易相应,但是可能今天总是有些美中不足吧,刚好因缘中不能够看,那诸位能够听清多少算多少。
总之今天这个法,实际上是极出格之法,极圆融到位之法。我们没有从通常的所谓的情感上的信仰,乃至逻辑上的信念,去讲净土的信愿行。我们今天讲的信,唯以刚才讲的十六的月亮,以满信为信,以切愿为愿,只信一个人说的,最初的一个法,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么最后会归到行的时候,不仅教下是净土之行,宗门也是净土之行,宗门教下,世出世间全部都是净土之行之万行之行,没有一法能出去。
如果大家能了解,把这个法会到这里,再不要去问佛法,确实已是“身至含元殿,无须问长安”了,已经扎扎实实地落停在这个“马蹄无处避残红”。这就是祖师爷心目中的净土。祖师如是说,我辈当如是随顺教诲,当如是依教成就。所以今天我们第二节课就把这个彻悟禅师的开示,给大家供养,希望还是我说的,有所增补。
明天的内容,依然还是围绕着禅净的这个厘不清这个思虑,进行讲什么呢,蕅益大师的答卓左车的一封书信。有问有答,那个开示的教法也罢,语气也罢,比今天的更加淋漓痛快和难解。
所以诸位法师或者居士,如果说有兴趣的话,回去一定要预习一下,预习一下明天来再听的时候,万一这个还不灵,依然看不到,那么听起来会相应、好听一些。
好,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上一页123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3] [放入我的收藏夹]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6  更:2021-08-18 20:00:5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